•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資深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資深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

Copied!
1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音樂學系碩士班音樂教育組 碩士論文. 國民小學資深音樂教師 音樂欣賞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Experienced Music Teachers’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Practice in Elementary School. 研究生:王品方 指導教授:潘孙文 中華民國 105 年. 博士.

(2) 謝辭 在緊張的開學前夕,我終於得以提筆寫下心中滿懷的感謝與敬佩。只有自己 走過這一段路程,才知道帶職進修的老師們有多麼辛苦,更何況是帶職又身兼母 親身份的老師們,在此獻上我由衷的感佩!您們辛苦了! 能夠有今天,都要感謝指導教授潘孙文教授,無論我多麼弩頓,老師總是和 顏悅色、不厭其煩的指導著我,除了論文上的指點,老師更重視我們這些在職老 師們的思維與舉止,因為,我們就像灑出去的種子,是會影響數以萬計的學童們! 每次的咪聽,老師就像會讀心似的,總是一語見地的讀出了我的心思,並從中給 予指正,讓我在教職的路上能穩健的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老師給予的養份實在 是太多太多,我只能將之回饋在未來的每個學生身上,以此做為回報! 感謝謝苑玫教授與莊惠君教授在論文計畫口試與論文口試時極富耐心的循 循善誘,並給予許多寶貴的建議與指正,使本篇論文更臻完善。感謝願意參與研 究的太陽老師與小魚老師,即使兩位老師課務繁忙,仍熱心的抽空接受我的訪談, 及願意打開自己的教室讓我進行教學觀察,此研究能夠如期完成都要感謝您們! 感謝音教組夥伴如珊在緊急時刻願意伸出援手,給了我好多的勇氣!感謝瑋 甄總是跑在前頭當我的嚮導,有妳我真的安心很多!感謝璿文總是以爽朗的笑聲 帶走我的烏雲!感謝若曦雖然遠在天邊,卻不時的替我加油打氣! 感謝我生命中重要的小太陽,每次咪聽完妳總是第一個送來關懷,雖然只是 短短的幾個字,卻常常逼出我的眼淚,當我想放棄時,妳總是用不同的話語讓我 振作起精神,謝謝妳一路以來的相伴!感謝溫暖的棻,每次當我進入撞牆期時, 妳總是以過來人的心情鼓勵著我,並以實際行動來支持我、替我想辦法,有妳真 的很好! 最後,感謝默默孚護我的爸媽,您們向來都給予我最大的肯定與支持,我愛 您們!然後,我要說:「謝謝妳撐過來了!You did a great job!」 品方. 謹誌於 2015 年 8 月.

(3)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小學資深音樂教師對音樂欣賞教學內涵的看法,及於音 樂欣賞教學的實踐歷程。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兩位任教於臺北市國民小學資深音樂教師做為研究 對象,運用訪談、觀察兩種研究法來進行資料蒐集,並將所獲得之資料進行歸納 與分析。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兩位資深音樂教師均認為音樂欣賞的範圍很廣,除了認知,也包含技能的學 習,經由動態與靜態的教學活動,可以帶領學生體會音樂的美,進而培養其 興趣。 二、不同教師在實施歷程中,各有其教學特色,兩位教師均會善用「提問」 、 「討 論」 、 「講述」及「比較欣賞法」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聆聽,太陽老師另會使 用「文字」 、 「戲劇」 、 「影片」來輔助,小魚老師則另會使用「文字」 、 「視覺 圖片」、「肢體律動」來協助學生更深入的體會音樂。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音樂教師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音樂欣賞教學、教學實踐、資深音樂教師. i.

(4) ii.

(5)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at two experienced music teachers’ viewpoints about music appreciation instruc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in elementary school.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was utilized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data were collected by interviewing and observing two senior music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After analyzing the collected data,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wo experienced music teachers all agree that the range of music appreciation is broad. Besides cognition, but also includes skills in learning. Through active and inactive teaching activities, it can lea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beauty of music, and to cultivate their interests.. 2.. Different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have their own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wo teachers were good at using "question", "discussion", " lecture" and "comparative appreciation" approach to lead students to listen. Besides above, teacher Sun also used another methods, such as "text", "theater", "videos" to assist students. Second example, teacher Fish used different methods, such as "text", "visual image", and "body movement" to help students more in-depth experience of music. Based on the findings above, the researcher would propose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music teachers and provide these outcomes for future research studies.. Key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d music teacher. iii.

(6) iv.

(7) 目次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ⅲ. 目次………………………………………………………………………………............................. ⅴ. 表次…………………………………………………………………………………......................... ⅵ. 圖次…………………………………………………………………………………………………. ⅶ.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音樂欣賞內涵與課程綱要…………………………………………......……………... 7. 第二節. 音樂欣賞教學方法…………………………..………………………...……………... 17. 第三節. 音樂欣賞教學相關研究……..……………………………………...……………..…. 24. 研究設計與實施………………………………………………………. ...…………….... 3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7.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44.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6. 研究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兩位資深音樂教師對音樂欣賞教學內涵的看法………….……….....……………... 47. 第二節. 兩位資深音樂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施歷程……………..…...……………..…. 54.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3. 參考文獻………………………….………………………………………………...…………….... 75. 附錄………………………………………………………………………….……...…………….... 82.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附錄一. 訪談大綱專家效度彙整表…………….……………………………...…………….... 82. 附錄二. 修訂之正式訪談大綱…………….…………………………………...…………….... 84. 附錄三. 教學觀察紀錄表專家效度彙整表………….………………………...…………….... 85. 附錄四. 教學觀察記錄表…………….………………………………………...…………….... 86. 附錄五. 太陽老師訪談逐字稿…………….…………………………………...…………….... 87. 附錄六. 小魚老師訪談逐字稿…………….…………………………………………………... 102. v.

(8) 表次 表 2-1-1. 國內外學者對音樂欣賞的定義………………………………………. ...……………... 8. 表 2-1-2. 指涉主義、形式主義、絕對表現主義之內涵.………………………...……………... 12. 表 2-1-3. 九七課綱第一至第三階段音樂欣賞教材內容分析………….……...……………..…. 14. 表 2-1-4. 美國 1994 年《音樂課程標準》K-8 內容標準與成就標準………...……………..…. 15. 表 2-3-1. 音樂欣賞教學方法相關研究…………………...……………………. ...…………….... 26. 表 3-3-1. 訪談階段與大綱內涵對應表………………...……………………...……………..…. 37. 表 3-3-2. 教學觀察紀錄表…………………………………….…….………….. ...…………….... 38. 表 3-4-1. 訪談時程表…….………….………….………….……………………...…………….... 41. 表 3-4-2. 教學觀察時程表.………….………….………….………….………...……………..…. 42. 表 3-5-1. 分類編碼表………………………………………………….………...……………..…. 45. 表 4-2-1. 太陽老師六節課之教學活動架構表….…….…………..……………...…………….... 54. 表 4-2-2. 小魚老師四節課之教學活動架構表….…….…………..……………...…………….... 63. vi.

(9) 圖次 圖 2-2-1. 多陎向模式…………………………………………………………….. 19. 圖 3-2-1. 太陽老師音樂教室配置圖…………………………………………….. 34. 圖 3-2-2. 小魚老師音樂教室配置圖…………………………………………….. 35. 圖 3-4-1. 研究流程圖.……………………………………………………………. 43. 圖 3-5-1. 本研究之內在效度檢核…………………....………………………….. 45. vii.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930年代開始,美國音樂教育界提出增進對音樂美的感受培養是音樂教育 重要的的目的之一(陳曉雰,2010),Mursell 認為音樂經驗應從音樂內在情感 出發,音樂中的表情設計都在協助聆聽者感受樂曲之氛圍(Werpy,1992)。延 續這樣的音樂教育哲學論述,Reimer在其2003年的著作《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Advancing the vision》中,將美國國家藝術標準之九項音樂內容歸納為 音樂素養與聆賞者素養兩大類別與九種音樂角色,其中,他認為音樂欣賞不但是 學校音樂課程的主軸,也是任何人學習音樂的重要基礎,它能發揮如作曲的創造 力,亦能如演奏者般的與作曲家產生互動(廖明玲,2010)。由於不受限於音樂 天賦,對一般未經音樂專才訓練的人們而言,音樂欣賞是最能接受的一種音樂活 動(吳秋琴,1994;Nelson & McGehee,1963),也是大多數人終身參與音樂的 重要活動(Reimer,2003)。 音樂欣賞是指欣賞者透過聽覺媒介,對音樂進行聆聽與鑑賞活動,由音樂中 獲得情緒感受與美的體驗(Reimer,1989),其目的除了培養欣賞者對音樂的興 趣和愛好、擴大音樂視野、豐富音樂知識外,更可累積欣賞者的音樂經驗,提高 聽覺敏銳度和音樂想像力(聶元龍、李晶、朱亞龍,1999)。我國歷經多次教育 改革,從1993年所頒布的國民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可以看到教材類別包含音感、 認譜、演唱、演奏、創作、欣賞等六類(教育部,1993),至2008年修訂頒布的 國民小學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材編選內,亦可看到基本學習內容包含 音樂知識、音感、認譜、歌唱、樂器演奏、創作、欣賞等七範疇(教育部,2008), 這兩個課程綱要都包含音樂欣賞,顯示出其在我國音樂課程中的重要性。由於教 學是師生互動的歷程,音樂要從人們的感覺層面進入到有意識的認知學習層面, 必須要透過教師以不同的教學活動及策略,使得音樂概念得以深入學生的學習裡. 1.

(11) (黃惠華,2011)。 適切的教學活動與策略的選擇,都與教師的專業素養及經驗有關。然而,任 何一種行業都必須從新手開始做起,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與歷練,才能在其專業 領域中成為一位有經驗的資深人員,教師亦然(范政秋,2008) 。孫志麟(1992) 指出資深教師通常具有較為豐富的教育專業知能以及嫻熟的教學技巧,且對教學 目標的看法較注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對教學事件的理解較深入,在管理教室及學 習評量方面,其方法也較為周延縝密且合乎教育原則。雖然資深教師擁有較豐富 的專業知能,但仍須透過教學實踐來予以檢驗與強化,而在實踐的過程中,其實 也深受專業知能的影響,兩者可說是相互影響(甄曉蘭,2003)。教學實踐包括 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量與教學反省五個向度,為教師透過反 省、慎思、批判、行動和解放的方式,將課程內容適當的呈現給學生(吳盈潔, 2006)。 在資深教師於音樂欣賞教學實踐的研究中,蔡佳珮(2008)透過訪談與觀察, 探討一位國中資深音樂教師之教學信念,及其音樂欣賞教學實踐的歷程。在研究 中,教學實踐所指的是教師在兩個單元的音樂欣賞教學活動設計與教學實施的過 程中,透過自身教學信念與實際行為間的辯證,發現衝突、正視問題、反省思考, 進而做出抉擇、批判、轉變與再行動的循環歷程,教學活動設計另分為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三個面向。研究結果發現個案教師之教學信念與教學實踐互 相影響,在信念與實踐不一致的情況之下,個案教師會調整其教學策略,如視學 生學習狀況而隨時調整討論式與講解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上,則建議音樂 欣賞與演奏唱宜為相互的輔助教學。 研究者自大學音樂系畢業後,得以幸運的加入教職之行列,現已任教滿 4 年。在任教的班級中,常可以看到學生沉浸在音樂裡,而面露喜色的情況,音樂 課時,亦見到音樂欣賞內容占教學極大的部份,不同的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 2.

(12) 時,也有其著重的焦點與特色。資深音樂教師在其專業知能與經驗的累積之下, 通常都有其教學的獨特性,值得研究者一探究竟。國內針對資深音樂教師進行音 樂欣賞教學實踐探究的研究僅有一篇,且研究對象為國中音樂教師,尚無針對國 小音樂教師的研究,故研究者欲以國小資深音樂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探究。若要 深入瞭解教師的教學看法與教學歷程,則大部分研究都經由訪談與觀察法得知, 故本研究欲透過訪談與觀察深入探究教師的教學看法與實踐歷程。 綜合上述,本研究將以兩位資深音樂教師為研究對象,深入觀察與訪談瞭解 她們對音樂欣賞教學內涵的看法,及其在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方式。經由分析而 來的資料,期盼除了能讓研究者得以從中自我增能,並反饋到未來教學外,亦能 提供給初任教師及對音樂欣賞教學有興趣的教師們作為參考。. 3.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國民小學資深音樂教師對音樂欣賞教學內涵的看法,及 於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歷程。. 基於本研究目的而建立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兩位資深音樂教師對音樂欣賞教學內涵的看法為何? (二)兩位資深音樂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的實施歷程為何?. 4.

(1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深入瞭解本研究之主題,茲將本研究相關之重要名詞釋義如下:. 一、音樂欣賞教學(music appreciation instruction) Larsen(2013)強調進行音樂欣賞時,最重要的是聆聽,聆聽包含感受與回 應,是體驗音樂時不可或缺的。Reimer(1989)進一步指出音樂欣賞是指欣賞者 在透過聽覺媒介,對音樂進行聆聽與鑑賞活動,是一種情緒最直接反應,並從音 樂中獲得情緒感受與美的經驗。所謂的音樂欣賞教學,即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聆聽 與鑑賞的教學活動,使其產生感受與美的經驗。 本研究中所指音樂欣賞教學,包含教師在所有音樂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藉 由聆聽,對音樂進行想像、分析等教學內涵。. 二、教學實踐(teaching practice) 教學實踐是一個主動、有意向、具價值導向的行為表現(林佩璇,2004)。 在實踐的過程裡,教師能覺知自己的專業教學內涵、信念與價值,也能對教學素 材進行選擇,並判斷教學方法的合宜性(洪志成,2015)。吳盈潔(2006)指出 教學實踐包括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量與教學反省五個向度, 為教師透過反省、慎思、批判、行動和解放的方式,將課程內容適當的呈現給學 生。 本研究中所指教學實踐,為對教學內涵的看法與教學實施歷程。其中,教學 內涵的看法包含兩位資深音樂教師對過去學習經驗的回顧與對音樂欣賞教學範 圍、音樂欣賞教學重點的看法;教學實施歷程所指為兩位資深音樂教師在教學時 所採用的教材及教學方法。. 5.

(1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鑒於時間與人力因素之考量,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 1. 研究對象 本研究是以臺北地區兩位資深女性音樂教師為研究對象,兩人分別任教於不 同國小,其教學年資均達二十年。根據所蒐集到的研究結果,顯示兩位資深音樂 教師有其個人獨特性,故本研究結果不進行推論至其他地區或年資、教學條件相 仿的音樂教師上。. 2. 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包含兩位資深音樂教師對音樂欣賞教學內涵的看法,及為 期一個月的教學實施歷程觀察。凡是有透過聆賞的教學活動,均包含在教學實施 歷程的觀察中,其他無牽涉到音樂欣賞教學的內容則不包含在此。故本研究結果 無法推論至個案教師的其他教學單元,及教學觀察期程外的教學中。. 6.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究國小資深個案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實踐情形。本章 將針對與研究相關的文獻進行分析與探討,以瞭解音樂欣賞教學之內涵與教學方 法,此外,在研究資料分析後,作為研究結果的討論之用。以下共分為(1)音 樂欣賞內涵與課程綱要; (2)音樂欣賞教學方法; (3)音樂欣賞教學相關研究等 三節。. 第一節. 音樂欣賞內涵與課程綱要. 本節首先蒐集音樂欣賞定義,接著探討音樂欣賞不同面向,最後,針對臺灣 及美國課程綱要裡與音樂欣賞相關的內容進行分析。. 一、音樂欣賞定義 美國音樂家 Copland(1939/1988)在其著作《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提 到,若要更好的理解音樂,沒有什麼比聆聽更為重要的了,什麼也代替不了聆聽 音樂。聆聽,是所有音樂活動的中心(Flowers,1990;Madsen,1990;Peterson, 2006;Prichard,2012;Sims,1990;Zerull,2006) ,也是音樂經驗的核心(Campbell, 2005),因為無論何者,都需要透過聆聽來進行,它不僅包含在所有音樂活動中 (Geringer & Madsen,1995/1996) ,亦用以連結其他的音樂活動(Larsen,2013)。 然而,欣賞與聽並不相同,聽音樂不等於欣賞音樂,聽音樂不見得是專注的聽或 努力的聽,但欣賞必須是用心費神的聽,它的目的在增加欣賞者的音樂經驗(戴 韻玫,1995;Zerull,2006)。 Reimer(1989)認為音樂欣賞是指欣賞者在透過聽覺媒介,對音樂進行聆聽 與鑑賞活動,是一種情緒最直接的反應,並從音樂中獲得情緒感受與美的經驗。 經由感覺音樂、理解音樂、認知音樂的過程,增加其對音樂知識的認知(姚世澤,. 7.

(17) 2003) ,建立其分析、描述、評價音樂的能力(陳郁秀,2000;曹理、何工,2000), 以提高音樂鑑賞的素養,進而體會音樂之美(Diaz,2015;Flowers,1983,1988; Peterson,2006;Sims,1986;Zalanowski,1986),最後,培養鑑賞音樂的能力 (錢仁康、張有剛、尹紅、陳暘、李南,1999;Diaz,2015;Sims,1986)。與 Reimer 持不同看法的 Elliott(1995)在其專書《音樂本質:一個新的音樂教育哲 學》(Music Matters: 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提出實踐哲學一說, 認為要藉由音樂製作與音樂聆聽的方式,始能達到音樂所提供的經驗價值。音樂 經驗為音樂實作者與聆賞者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意即透過行動歷程,才能讓音 樂實踐者藉由實作進行音樂學習(林小玉,2010)。 若作曲家將樂思寫成樂譜為「第一度創作」,演奏家詮釋樂譜為「第二度創 作」 ,欣賞者則以其敏銳的感受力聽到樂音,並在內心激起想法、情感,此屬「第 三度創作」 (方銘健,1997;崔光宙,1993) 。簡單來說,音樂欣賞就是藉由聆聽 來學習進而理解音樂,聽到音樂的同時,人們的身體、心智、情感、審美都會有 所反應(范儉民,1990)。由於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力不同,這種理解力不是與 生俱來,而是必須藉由學習培養而來。聆聽音樂與欣賞音樂是不同的概念,要享 受音樂帶來的最高樂趣,必須對音樂的內涵有所了解(桂冠學術編輯室,1999)。 針對音樂欣賞之定義,國內外學者均提出相關論述,作為音樂欣賞的指引。研究 者整理如下表 2-1-1。 表 2-1-1 國內外學者對音樂欣賞的定義 觀點 哲 學 觀 點. 學者(年代). 音樂欣賞定義. Reimer. 音樂欣賞是指欣賞者在透過聽覺媒介,對音樂進行聆聽與鑑賞活動,是一. (1989). 種情緒最直接的反應,並從音樂中獲得情緒感受與美的經驗. Scholes. 所謂的音樂欣賞是指學生經由修習不同的音樂,獲得毫無困惑的聆賞能. (引自張雅筑, 力,並涉獵不同時期、不同樂派的各類作品 2006). (接下表) 8.

(18) (接上表). 心 理 學 觀 點. 曾筱芸. 根據《哈佛音樂辭典》(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音樂欣賞在於發展. (2008). 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它是一種音樂訓練. 范儉民. 音樂欣賞就是聆聽者去理解音樂的感受,聽到音樂的同時,身體、心智、. (1990). 情感、審美都會有所反應. 張前、王次炤. 音樂欣賞是欣賞者透過聽覺,對音樂進行聆聽,從中獲得音樂美的享受、. (1992). 精神的愉悅和理性滿足的活動. 崔光宙. 音樂欣賞是三度創造的活動。欣賞者以其敏銳的感受力聽到樂音,並在內. (1993). 心激起思想、感情的共鳴. 曾焜宗. 音樂欣賞和其他藝術活動一樣,是感性與理性交互的活動,是一由淺入深. (1997). 的反覆過程. 方銘健. 音樂欣賞是透過聲音形象,對聽覺產生交互作用,使聽者產生特定的聯想. (1997). 和想像. 鄭方靖. 音樂欣賞可培養學童親近精緻音樂的性向,也是學習音樂各方面要素及常. (1993). 識的手段,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除了可複習加強學童所學過的音樂概念 或符號,也可以藉著音樂欣賞教學帶領學童認識世界音樂的精華. 戴韻玫. 欣賞必須是用心費神的聽,它的目的在增加欣賞者的音樂經驗。欣賞音樂. (1995). 的美可從音樂構成的要素、音樂表現的要素與心理的要素三方面來討論. 紀淑如. 音樂欣賞是一種由淺入深、學習感覺與理解音樂的過程,感受音樂的優美. 審. (1996). 性,進而培養能批判音樂價值的能力. 美. 錢仁康等人. 音樂欣賞是欣賞者對音樂作品的審美活動,透過音樂欣賞,除了使人們的. 觀. (1999). 情感、思想、意識產生變化,也可提高人們鑑賞音樂的能力. 點. 曹理、何工. 音樂欣賞是指以具體音樂作品為對象,透過聆聽的方式與其他輔助來體驗. (2000). 和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 張恒愷. 音樂欣賞不僅著重情意的陶冶、美感經驗的培養,它由淺入深的學習過. (2001). 程,統合了認知與技能的學習,使聽者的感受力能與樂曲達到心靈的共 鳴,甚至使原曲有全新的詮釋、全新的創作. 紀婕. 音樂欣賞是由被動的接納,到主動的玩味。其欣賞層次是從感覺層面進入. (2003). 情感層面,最後,達到理論層面的欣賞才稱得上玩味.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文獻內容,學者們從哲學、心理學與審美觀點對音樂欣賞進行本 質上的定義。音樂欣賞為聽者透過聽覺媒介,得到精神愉悅、增加美感的體驗或 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與鑑賞力,除此之外,亦可經由演奏、實作、創作達到音樂體 驗,反之,無論是演奏、創作或歌唱都屬於音樂欣賞的範疇。學者們因切入的角 度不同而各有其看法,欣賞樂曲時亦然,當關注音樂作品的不同本質時,進入的 欣賞面向便不同。. 9.

(19) 二、音樂欣賞面向 除了上述以哲學、心理學、審美等三方面來界定音樂欣賞,Copland、Reimer、 聶元龍、李晶、朱亞龍、紀婕等人均以聆聽音樂時達到的不同面向來界定音樂欣 賞。 Copland(1939/1988)將音樂欣賞分成三個面向,分別是感覺面(the sensuous plane)、情感面(the expressive plane)、音樂的本身層面(the sheerly musical plane)。 音樂的感覺面(the sensuous plane) :即聽音樂本身而得到的樂趣,是在無特 別意識狀況下進行的,如洗澡時所播放的背景音樂。聶元龍、李晶、朱亞龍(1999) 認為此面向的價值在滿足生理感官的欣賞,算不上是真正的欣賞,也很難藉此提 高音樂的素養。 音樂的情感面(the expressive plane):即音樂給人的情緒感受,如表現寧靜 或激動、憤怒或愉悅的情感。此與 Reimer(1989)提出的感受層面(sensuous dimension)、紀婕(2003)論述的情感層面不謀而合。 音樂的本身層面(the sheerly musical plane):音樂即音符本身,如對音樂要 素的理解。Reimer(1989)進一步指出,與此層面相符的知覺層面(perceptual dimension)包含對曲調、節奏、和聲等音樂要素的辨識與對音樂結構間的理解, 如曲調與和聲間的關係、節奏結構、音色變化等。在此層次中,欣賞者是全面的 對音樂進行欣賞與分析(聶元龍、李晶、朱亞龍,1999)。 除此之外,Reimer(1989)另提出了創造層面(creative dimension) ,即創造 是知覺的延伸,除了達到知覺層面的辨識理解外,還包括對音樂的想像與期待。 如聆聽者觀察曲調進行的變化,在全神貫注的感受音樂時,就是隨著音樂而創造。 紀婕(2003)呼應此論點,提出若能退出情感的漩渦而理智的思考,進一步體會. 10.

(20) 作曲家的作曲手法、和聲的運用方式、曲式的鋪張、節奏對曲調的影響等較理智 的部分,則已進入「理論層面」的欣賞,此時,才能稱得上玩味。 不同於上述所提出的音樂聆聽面向,錢仁康等人(1999)論及音樂欣賞是一 個漸進的體驗過程,從音響感知開始,然後進入情感體驗、喚起想像與聯想,直 到透過理解認識來領悟音樂的思想,從而獲得美的享受。 所謂的的音響感知,為人們透過聽覺反應出對音樂音響的感受,包含(1) 對音樂音響,如音高、節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別,此為音響感知的基 礎; (2)對音樂音響,即音響與結構形式的綜合感受,包括旋律感、節奏感、多 聲部音樂感及對樂曲結構的整體感受; (3)對音樂的注意和記憶,意即在欣賞過 程中隨樂曲起伏變化,集中注意力在被欣賞的樂曲上,進而獲得對樂曲完整的感 知。 情感體驗論及音樂是一種善於表現和激發情感的藝術,在欣賞時,欣賞者內 在情感與音樂中的情感會相互交融、產生共鳴,包含(1)隨著音樂感知而自然 產生感性上情感體驗; (2)透過文字說明體驗樂曲情感,如標題音樂; (3)結合 欣賞者自身的生活經驗去加以體驗,與樂曲表達的情感交融一體,產生情感上共 鳴。 上述為聆聽音樂時所達到的不同面向,另外,二十世紀中葉以來論及音樂本 質的指涉主義(referentialism) 、形式主義(formalism) 、絕對表現主義(absolute expressionism)等美學理論也是不容忽視,以下簡述之。 1.. 指涉主義(referentialism)意涵 藝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存在於作品本身之外,即聆賞者由作品所感受到 的思想、情緒、態度和事件。藝術作品的功能在幫助聆賞者理解、體驗,引 起欣賞者非藝術的情感(Abeles、Hoffer & Klotman,1995;Reimer,1989)。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便如標題音樂、聲樂曲方面的欣賞,從歌詞中可以體會. 11.

(21) 到許多不同層面的意義,此即從音樂外在所處的人文情境,來解釋音樂內涵 (潘宇文,2010)。 2.. 形式主義(formalism)意涵 主張純粹的藝術本質,否認藝術和情感間的關聯,更反對過分強調藝術 的指涉物,認為過度的音樂指涉將有礙於美感的認知(Abeles、Hoffer & Klotman,1995;Reimer,1989) 。透過結構與織體的概念,強化對音樂形式 美的體認(張哲榕,2014)。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即是音樂內在本質特性的 欣賞,如曲調輪廓、曲式結構、織度表現等(潘宇文,2010)。. 3.. 絕對表現主義(absolute expressionism)意涵 藝術作品的意義及價值在於作品本身,經由符號或象徵來表達情感,但須融 入於作品之中才有意義,外在的經驗會成為內在的一部份,但並非最為重要 (Abeles、Hoffer & Klotman,1995;Reimer,1989)。著重藝術作品內在情 感之表現,但也希望藉由風格的體驗察覺音樂的內涵,強調的是一種內在與 外在交互的歷程(張哲榕,2014)。在音樂欣賞教學時,則指透過內在與外 在經驗的交織歷程,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內涵的感受(潘宇文,2010)。 接次,研究者以表 2-1-2 呈現方銘健(1997)針對上述美學理論分別舉例說. 明一首被認為是「憂傷」的樂曲,及劉燕倫(1995)論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 表 2-1-2 指涉主義、形式主義、絕對表現主義之內涵 美學理論. 樂曲舉隅. 教學上之應用. 指涉主義. 主張「憂傷」便是此作品的意義,欣賞者. 可教導學生將音樂刺激與非. 要能感受其憂傷的意味. 音樂的事件正確結合,使其感 受音樂氛圍. 形式主義. 主張「憂傷」是此作品的象徵,但與情感. 教導學生專注於音樂作品的. 毫無關係。若作品本身的藝術特質是好. 素材和特質. 的,此曲便為好曲子,是否有情感象徵並 不重要 絕對表現主義. 主張「憂傷」是一語言象徵,本身不具有. 教導學生對音樂更有反應,使. (接下表) 12.

(22) (接上表) 音樂性,只有融入樂音中表現出情感,才. 音樂更具意義. 具有意義.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自方銘健(1997)、劉燕倫(1995) 由不同的美學觀點可以發現,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得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 不論是從構成作品的音樂要素,或是其外在、內在的情感特性,端看教師秉持何 種信念,藉由不同的角度進行教學,使學生得以達到不同欣賞面向的學習。 綜觀上述文獻內容,不同學者們對於音樂欣賞面向各有其獨到的見解,將音 樂本質分為不同欣賞面向來進行討論,如感覺面、情感面、音樂本身層面、創造 層面,更進一步提出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的三個美學觀點看法,如指涉主義、 形式主義、絕對表現主義。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顯示出音樂欣賞內容的廣 泛性。故研究者保持開放的心態,嘗試從上述不同的音樂欣賞定義、音樂欣賞面 向來瞭解兩位資深音樂教師對音樂欣賞內涵的看法。. 三、臺灣、美國與音樂欣賞相關之課程綱要分析 臺灣 2008 年頒布實施的課程綱要(簡稱九七課綱)與美國 1994 年出版的《音 樂課程標準》裡,均有與音樂欣賞相關的內涵陳述。從文獻中可發現無論是歌唱、 演奏或是創作都包含在音樂欣賞的範疇裡,其他如音感、認譜等音樂活動便不包 含在其中,加上本研究以國小資深音樂教師為研究對象,故將針對課程綱要裡國 小一年級至六年級的音樂欣賞相關內容進行探討。雖然國外有些學制將國小六年 級歸屬於中學階段,但其不在本研究的考量之中。 臺灣在 2008 年發布實施的課程綱要中,以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 與應用為其課程目標,在審美與理解部分,設定的目標為使每位學生能透過審美 與鑑賞活動,體認各種藝術價值、風格及其文化脈絡,並熱忱參與多元文化的藝 術活動。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材編選內,亦可看到基本學習內容包含音樂知 識、音感、認譜、歌唱、樂器演奏、創作、欣賞等七範疇(教育部,2008)。教. 13.

(23) 材內容部分將藝術教學分為四個面向,即為表現試探、基本概念、藝術與歷史文 化、藝術與生活。教材內容在協助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於設計或進行教學 活動時能有更具體的教材指引,得以針對不同學習階段與不同的統整內涵來提供 參考與建議。九七課綱第一至第三學習階段與音樂欣賞教學相關教材內容說明如 下表 2-1-3。 表 2-1-3 九七課綱第一至第三階段音樂欣賞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類別. 音樂欣賞.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國小一至二年級. 國小三至四年級. 國小五至六年級. 1.模仿、聆聽風聲、叫賣. 1.蒐集及欣賞生活周遭不. 1.欣賞不同時期、地區與. 聲等自然界與生活中 的聲響,進而欣賞具描 繪性質的音樂 2. 欣 賞 不 同 族 群 的 民 歌、創作歌謠. 同族群的音樂 2.認識音樂與其他藝術作 品整合的作品,並發表 心得與他人分享,如: 動畫、故事繪本 3.培養正確及尊重的態度 觀賞各種音樂展演,. 文化的經典作品,如: 各國民歌、世界音樂、 西洋古典音樂 2.瞭解音樂作品與社會環 境的關聯,如:宗教音 樂、環境音樂、流行音 樂. 如:守時、穿著整齊、 自制、專注. 資料來源:潘宇文(2011),上課講義。 教材內容即教師教學實應該授與學生的內容,亦為學生應習得的內容,從上 表各階段的學習內容,可以發現音樂欣賞從第一階段的聆聽生活周遭音響開始, 進而欣賞不同族群、時期、地區、文化的音樂,並瞭解音樂與其他藝術、與社會 的關聯,另外,還要有正確觀賞音樂展演的態度。 美國 1994 年出版的《音樂課程標準》將學習階段劃分為幼稚園至四年級 (Grades K-4) 、五年級至八年級(Grades 5-8) 、九年級至十二年級(Grades 9-12) 等三個階段。課程綱要以內容標準(content standard)和成就標準(achievement standard)分別列出。內容標準是學生應該學習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成就標準則. 14.

(24) 是學生在四年級、八年級和十二年級時應具備的藝術學科知識和成就(MENC, 1994)。由於三個學習階段沒有詳述各年級的成就標準差異,故研究者將擷取幼 稚園至四年級、五年級至八年級兩個學習階段與音樂欣賞相關的內涵進行分析。 音樂課程的內容標準共分為九項,與音樂欣賞相關的有(1)內容標準 6: 聆賞、分析和描述音樂(listening to, analyzing, and describing music);(2)內容 標準 7:評論音樂作品和音樂表演(evaluating music and music performances) ; (3) 內 容 標 準 8 : 了 解 音 樂 和 其 他 藝 術 及 非 藝 術 學 科 之 間 關 係 ( understa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music, the other arts, and disciplines outside the arts);(4)內 容標準 9:了解音樂和歷史文化之關係(understanding music in relation to history and culture)。K-8 學習階段內容標準與成就標準如下表 2-1-4。 表 2-1-4 美國 1994 年《音樂課程標準》K-8 內容標準與成就標準 內容標準. Grades K-4 成就標準. Grades 5-8 成就標準. 內容標準 6:. a.能以聽覺辨識簡單的*曲式. a.能運用適當的音樂術語,描述特殊的. 聆賞、分析和. b.能藉由律動、回答問題、描述不同. 描述音樂. 音樂風格、文化來展現其認知能力 c.能運用適當的術語來解釋音樂、譜 號、器樂、聲樂及演奏. 音樂事件(如雙簧管的加入、拍號改 變、回到反覆的部分) b.分析各種不同類型及文化所使用的* 音樂要素. d.能辨識管弦樂團、樂隊和不同文化. c.在分析音樂中,能表現對拍子、節奏、. 的樂器音色,及童聲、男聲、女聲. 調性、音程、和絃、和聲進行的基本. e.聆聽音樂時,能藉由律動(如擺動、. 概念認知. 跳躍、戲劇扮演)來回應顯著的音 樂要素、音樂特質(如拍子變化、 力度變化、相同/不同樂段) 內容標準 7:. a.設計出評論表演和作曲的標準. 評論音樂作. b.運用適當音樂術語,描述個人偏好. 品和音樂表. 的音樂作品和風格. a.發展對音樂表演和音樂作品品質及效 果的評判標準,並能將此標準應用到 自己的聆賞及表演上. 演. b.運用適當的鑑賞標準,評論自己他人 的表演、作品、編曲及即興演奏,並 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作為改進. 內容標準 8:. a.辨識不同藝術領域之間常用的術語. a.能比較兩個或更多藝術領域的內在特. (接下表) 15.

(25) (接上表) 了解音樂和. (如形式、線條、對比),其意義. 質,看它們如何將類似的事件、感覺、. 其他藝術及. 上相似和相異處. 情緒及理念融入藝術作品中(如音樂. 非藝術學科. 聲響、視覺藝術中的視覺刺激、舞蹈. 之間關係. 動作、戲劇的人際互動) b.能描述其他學科題材與音樂的相關性 (如語文:歌詞;數學:音程的頻率; 科學:人類聽覺的演進與障礙;社會: 音樂作品對歷史和社會事件、社會運 動的影響). 內容標準 9: 了解音樂和 歷史文化之 關係. a.辨識不同歷史年代、文化的音樂類 型或風格. a.描述區辨各種不同類型、文化的音樂 風格及其特質. b.以簡單的術語描述世界各種文化 中,*音樂元素如何被運用. b.能依類型與風格分類舉出高品質及有 特色的音樂作品(依歷史時期、作曲. c.認識音樂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用途 及描述其特質. 家、標題區分),並解釋這些代表作 品的特質. d.辨識及描述音樂家(如管弦樂團指. c.能比較世界多種文化中,音樂的功. 揮、民謠歌手、教堂管風琴樂手). 能、音樂家所扮演的角色(如搖滾樂. 在各種音樂背景及文化中的角色. 團的主奏吉他手、廣告音樂的作曲. e.對於表演的音樂內容和風格,能有. 家、京劇中的演唱者)及音樂表演的. 適當的回應. 型態. 資料來源:MENC. (1994). 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 What every young American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 in the arts (pp. 28-29 & 44-45). Reston, VA: MENC. 在 Grade K-4 的學習階段中,學生要能夠做到以辨識、描述、評論或律動的 方式表現出音樂要素、音樂特質、音樂術語、音樂風格、音樂家角色、各歷史文 化音樂風格與類型。在 Grade 5-8 的學習階段中,學生要能夠進一步做到分析音 樂基本概念,及描述區辨與比較各歷史文化音樂風格與類型。 綜觀上述課綱內容,則可發現無論是臺灣或是美國的課程綱要,在學生學習 內容部份均提及音樂作品相關元素、其他族群音樂、音樂與文化、音樂與歷史的 關聯、音樂與其他藝術整合等項目。. 16.

(26) 第二節. 音樂欣賞教學方法. 音樂欣賞教學的目的與重要性,在於藉由教材、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加 學生的美感體驗或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與鑑賞力。故教師在樂曲的選擇、教學方法 的運用上是相當重要的。 首先,在進行樂曲選擇的焦點上,有相關研究提出以學習者為對象來考量, 可以依照學生年齡或是對音樂的偏好進行選擇,除此之外,由於學生的學習風格 各不相同,所以,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可以利用不同的媒材與教學方法, 如視覺圖像、聆賞地圖、音畫、律動化教學、戲劇教學、歌唱教學,甚至是運用 多感官的教學,讓學生可以擁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在樂曲的教學上,無論是選擇 方式來進行教學,均要回歸到作品最基本的音樂結構上。 針對學習者,Beer & Hoffman(1982)提出教師欲進行成功的音樂欣賞教學, 尚須檢視三個關鍵,分別為(1)與學生經驗相關:了解學生的先備知識、生活 經驗、學習風格、語言能力、社會發展階段等各種條件,教學策略需能與之銜接; (2)釐清教學目的:讓學生專注於教學重點,而非漫無目的地欣賞音樂,或讓 音樂成為背景音樂。另外,反覆的播放音樂,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理解所教內容。 Hedden(1980)同意此看法,認為重複播放音樂可以提高學生的喜好度;(3) 設計學生回應的方式:透過教師設計的回應方式,檢視學生是否達到預定的教學 目的。Sims(1990)認為在聆聽時,給予學生特別的回應或任務,他們將更專注 於聆聽上。 要瞭解學生先備知識,教師需先知道學生的年齡及對音樂的喜好,方能選擇 適當的樂曲。若以學生年齡來進行樂曲的選擇,可以選擇有明顯的音樂概念的全 曲或片段,其樂曲長短隨年齡而增加(Sims,1990) 。若以學生偏好為考量,Hedden (1980)指出學生喜好速度快、音量多變、重複旋律的樂曲;較不偏好高度緊張. 17.

(27) 樂曲、跳動的旋律(jumpy melody)、不協和音及小調、生硬含糊不清的旋律 (angular, tonally vague melody) 。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就學生的偏好來進行考量, 但是,對於學生較不偏好的樂曲類型,教師更應透過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亦 能享受其中。 透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達到不同的欣賞層次,林小玉(1997) 認為音樂欣賞教學目標在提升學生聆聽(auditory awareness)、辨別(auditory discrimination)及欣賞(appreciation)的基本能力,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 若學生能注意到聲音的存在,即達到聆聽的層次;若學生能分辨聲音的差異,並 加以分類,則進入辨別的層次;要達到欣賞層次,則學生要能體會音樂的美感, 並產生愉快的感覺。 進入到作品本身音樂結構來分析,Elliott(2005)則指出教師在教學時可以 透過音樂作品的七個面向來引導學生,分別是(1)演奏者如何詮釋;(2)作曲 家選定的音樂素材為何; (3)依歷史的聲音、手法進行探究; (4)作品表現何情 緒(悲傷、快樂);(5)音樂描述何人、地、物;(6)作品的文化意識;(7)音 樂是否描述事件。 相同的,Barrett、McCoy 及 Veblen(1997)在《Sound ways of knowing》一 書中,從作品的不同面向來分析,而提出多面向模式(the facets model) ,指的是 藝術如同寶石一般有許多面與角,光從一面照射,不同的面角都會有所反射,這 反映出藝術擁有多面向的本質,透過探索藝術作品,我們對於藝術的理解會更豐 富。教師可透過下列問題引導,帶領學生探尋藝術的不同面向: 1.. 創作者是誰?(Who created it?). 2.. 作品何時及在何處被創作?(When and where was it created?). 3.. 作品是為何或為誰創作?(Why and for whom was it created?). 4.. 作品聽或看起來如何?(What does it sound or look like?). 18.

(28) 5.. 作品具有什麼架構或形式?(What kind of structure or form does it have?). 6.. 作品的主題是什麼?(What is its subject?). 7.. 作品想表達什麼?(What is being expressed?). 8.. 作品的創作者運用哪些技巧幫助欣賞者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意涵?(What techniques did its creator use to help us understand what is being expressed?) 作品聽或看. 創作者是誰?. 起來如何?. 在何處被創作?. 作品具有什麼 架構或形式?. 作品是為何 作. 或為誰創. 品. 作?. 作品的創作者運用哪些. 作品的主題是什麼?. 技巧幫助欣賞者理解作 品所要表達的意涵?. 作品何時及. 作品想表達什麼?. 圖 2-2-1 多面向模式 資料來源:Barrett, J. R., McCoy, C. W., & Veblen, K. K. (1997). Sound ways of knowing: Music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pp. 76-77). New York: Shirmer Book. 確定了學習者背景與樂曲的結構後,好的教學方法更不可或缺。從音樂本質 進行欣賞的教學方法有「主題欣賞法」 、 「讀譜欣賞法」 、 「分析欣賞法」 、 「技巧欣 賞法」、「比較欣賞法」(范儉民,1990)。 (1)主題欣賞法 把樂曲中的主題(不論是第一主題或第二主題)單除擷取出來,在欣賞 之前,善加聆聽、哼唱或彈奏到極為熟悉,接著進行音樂欣賞便不會發 生「茫茫然不知所以」的感覺(范儉民,1990)。 McLean(1999)發現歌唱被用來引導聆聽主旋律是有效的,對於小學 生辨識旋律及增強專注力更有顯著成效。 (2)讀譜欣賞法. 19.

(29) 一面聆賞唱片或錄音帶,一面閱讀樂譜,便會感覺音樂似乎具體呈現在 眼前,可增進閱讀樂譜的能力(范儉民,1990)。 (3)分析欣賞法 首先辨別動機、主題,再看作者怎樣變化運用及發展這些主題,以至完 成樂曲全篇的佈局。同時更要明瞭各種重要的曲式、各時代不同的派別、 和各作曲家不同的風格。欣賞之後再分析,分析之後再欣賞,也可邊分 析邊欣賞,直到通透全曲為止(范儉民,1990)。 (4)技巧欣賞法 又叫內行欣賞法,是專精音樂的學習者才能運用得宜的,欣賞他人的演 奏技巧,如:弓法、指法、音色變換、踏辦運用、強弱表現、呼吸運氣、 聲咬字等(范儉民,1990)。 (5)比較欣賞法 透過不同的錄音錄影比較同一首樂曲、音樂家、樂派、音樂時期上的異 同(紀婕,2003;范儉民,1990)。 在聆聽的當下,如何讓學生更聚焦於聆聽中,教學方法占了很重要的一環。 音樂欣賞教學有許多面向,採取的策略不盡相同,教師於教學時,除了要適時連 結學生的生活經驗外,更應依據教材選擇適切的策略,及設計不同的回饋方式讓 學生一展所學。以下另有透過不同的方式進行音樂欣賞教學,分別是「以視覺圖 像輔助聆賞」 、 「以文字指示輔助聆賞」 、 「演唱作品中曲調」 、 「聞樂起舞」 、 「以器 樂演奏作品中曲調」、「繪本故事配樂」(潘宇文,音樂欣賞上課講義,2016 年 5 月 30 日)。 (1)以視覺圖像輔助聆賞 Miller(1986)論及可利用聆賞地圖來描繪樂曲氛圍、力度、曲式、伴 奏、節奏組織、樂器等等,協助學生內化、理解音樂,使其更有興趣、 專注於聆聽音樂上。其方式可以是一邊聆聽音樂一邊將之轉換為圖畫,. 20.

(30) 或利用他人繪製好的音畫引導欣賞教學。 以視覺圖像表示音樂之記譜方式,運用視覺與聽覺的共感覺,協助學 生更深入瞭解音樂的內涵(廖妙柔,2007)。 Gromko & Russell(2002)亦提醒在實施聆賞地圖教學時,音樂教育者 需要先考量學生聆聽和讀譜的音樂經驗,及從地圖上接收音樂細節的 能力。 (2)以文字指示輔助聆賞 在聆聽樂曲前,教師可以先提供作曲家創作背景、樂曲解說的文本敘 述,或在聆聽時,一邊以文字敘述來提示(范儉民,1990)。 Flowers(1983)比較在聆聽時,教師使用(1)純口語描述無音樂; (2) 聆聽後再書寫下來;(3)同時口語描述與聆聽音樂三種方法,以第三 種同時口語描述與聆聽音樂的效果來得最好(引自 Hedden,1990)。 (3)演唱作品中曲調 教師把樂曲中的主題單獨擷取出來,讓學生在欣賞之前,善加聆聽、 哼唱到極為熟悉,以加深印象(范儉民,1990;McLean,1999)。請 學生習唱主題時,不僅可以使其專注於音樂,無形間也增進了視唱能 力(Sims,1990) 。因為聆聽者對於熟悉的音樂較容易聆聽,若演奏過, 則更傾向積極聆聽(Jarjisian,1998) (4)聞樂起舞 透過肢體律動,學生可以藉此回應、表達聆聽到的音樂要素,亦可使 他們更專注於所聽到音樂上(Sims,1990;Jarjisian,1998)。從達克 羅茲教學法與奧福教學法即可看到教師引導學生聆聽音樂元素,並鼓 勵學生將感知到的音樂以肢體展現出來,奧福教學法甚至更進一步的 將之與戲劇相結合。 (5)以器樂演奏作品中曲調 在聆聽完樂曲後,可以讓學生以直笛或其它樂器演奏作品中的主題片. 21.

(31) 段。學生對於熟悉的音樂較容易聆聽,若演奏過,則會更傾向積極聆 聽(Jarjisian,1998)。 (6)繪本、童話故事輔助 教師於教學前蒐集與欣賞曲目相關的繪本或童話故事,在進行音樂欣 賞教學時,讓學生一邊聆賞,一邊跟隨繪本、童話故事的情境。阮欣 怡(2008)將繪本圖片製成 ppt,一邊播放音樂一邊以說故事的方式呈 現故事化情境,發現繪本內的插畫色彩鮮明、生動活潑,符合兒童學 習心理,故能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與感受力。 Sims(1990)提出在進行音樂欣賞時,若給予學生特別的回應或任務,他們 將更專注於聆聽上。Jarjisian(1998)也提出可以透過不同程度的問題引導,使 學生發現相同或不同文化、風格間作品的共同元素。教學時,除了可以參考不同 的欣賞教學法外,也可以嘗試以視覺圖像、文字指示與繪本、童話來輔助;透過 肢體律動回應音樂、演唱演奏主題片段也可以達到反覆聆聽的效果,加深學生對 樂曲的記憶,以此增進對音樂的敏銳度及想像力,及提昇對音樂的理解。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包含認知、情意與技能的學習,故一般的教學方法如發 表教學法、講述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發問教學法也是要同步運用在教學中的。 發表教學法是由學生自由表達想法,以發展其創造的能力。主要目的在於增 進學生的發表能力。發表的方法,可分為(1)語言文字的發表;(2)美術和工 藝的發表;(3)戲劇、音樂和舞蹈的發表(黃光雄,1989;黃政傑,1997)。 講述教學是以某一特定主題為中心,做有系統、有組織的口頭教學。一般在 使用講述教學時,下列幾項要點是需要留意的: (1)講述教學的實施,要依據教 學目標; (2)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老師是輔導者,講述時要顧及學生起點行為及 興趣; (3)講述的內容要有主題、重點、組織、系統; (4)教學深入淺出的介紹 是重要的; (5)教師若能時時自我進修、充實、增廣見聞,講述或說明時,就能. 22.

(32) 更融會貫通、引經據典、生動又活潑的侃侃而談(黃光雄,1989;黃政傑,1997)。 討論教學是一大群學生或一小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分組討論、辯論、 座談會、腦力激盪等方是做建設性的思考,在與同儕的相互切磋中進行更廣泛、 更深入的探究活動(黃光雄,1989;黃政傑,1997)。 提問教學則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歷程,老師以提問的方式,提出與教學 重點相關的問題與主題,激發學生作不停的思考,引導出重要的概念,同時也可 培養人際溝通、表達自我的能力,也因為不停的好奇與發問、尋求解答,更增長 知能,培養出正確的人生觀。妥善的使用提問技巧,可讓師生以及同儕間問答的 互動,變得更有參與感、生動、活潑、有趣及刺激(黃光雄,1989;黃政傑,1997)。 不同層次的問題可以帶給學生不同深度的學習,謝苑玫(2007)利用新版布 魯姆認知領域教學目標幫助教師檢視音樂欣賞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評量的 設計,及學生的學習反應,並以《彼得與狼》為例,說明其在教學深度與廣度的 拓展、評量問題的設計,以及評量訊息解讀的應用。研究發現由「知識向度」與 「認知歷程向度」形成的雙項細目表來檢視,可以幫助教師認知到教學目標不僅 在事實知識類型上,而應考量適度包含概念知識、程序知識及後設認知知識,在 認知歷程向度上,也期待能提昇到瞭解、分析、評鑑的層次。 綜觀上述文獻,教學方法可以從作品與學習者兩方面來進行分析,探究作品 本身,則可得知學習的內容為何,針對學習者,則可發現學習者有其學習風格與 喜好,在教師不同的教學方法帶領下,音樂欣賞的學習可以從聆聽、辨別進而達 到賞析的層級。不同的教學方法則是讓作品與學習者產生連結,包含有音樂因素 相關,或透過非音樂因素來輔助,及一般的教學方法,上述這些教學方法都並非 單一存在,而是可以在教學中同步運用的,教師應視教學內容而定選用較合宜的。 研究者將嘗試從作品面向來分析兩位資深音樂教師於教學時所著重的部份,及教 師如何運用不同教學方法,帶領學生進行音樂欣賞教學。. 23.

(33) 第三節. 音樂欣賞教學相關研究. 研究者經搜尋國內外與音樂欣賞教學相關之學位論文及學術期刊研究,整理 歸納後發現研究變項可從教學與學習兩面向來看,與教學相關的研究變項有教師 課程設計與實施、教材運用與分析、教法設計與實施及評量編測或實施;與學習 相關的研究變項有學生學習成效、學習動機、學習態度或個人偏好。以教師為研 究對象進行分析,其研究變項多為課程方案設計、教學方法運用、個人教學信念 探究、教學現況調查。以下就本研究相關的「音樂欣賞教學內涵」、「音樂欣賞 教學方法」、「教學實踐」變項探討之。 首先,在教學現況調查的研究中,張祖翎(2012)以桃園縣國小音樂教師為 研究對象,透過調查與訪談瞭解音樂欣賞教學內容之現況。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在 教學設計與選材上,大多按照教科書的安排;由於教學著重情感經驗的觸發,故 多以態度興趣為其評量方式;主要的教學方式為講述法及簡介式欣賞法,在教學 策略方面,實施頻率最高的是「講述樂曲創作或作曲家的故事」 ,最低的則是「指 導學生運用想像力將樂曲繪製成圖畫」;教師對音樂欣賞價值認同度高,但多認 為自己的音樂欣賞相關知能有所不足。 同樣都是以調查問卷進行的研究,Cusano(2004)以 K-5 年級國小音樂教師 為研究對象,調查其音樂欣賞教學實踐與信念。調查問卷分為四個部份,分別為 (1)教師對音樂欣賞的看法;(2)音樂欣賞教學中使用的素材;(3)音樂欣賞 教學方法; (4)教師自身音樂欣賞教學的能力。在此研究中,將音樂欣賞定義為 無論在教師的任何教學中,只要學生有在聆聽現場演奏的音樂或是錄音的音樂皆 包含。 在音樂欣賞觀點部份,研究結果顯示大部份教師相信音樂欣賞可增強學生美 感體驗,擴展文化察覺及發展音樂概念。在選擇教學素材部份,則教師會依據樂. 24.

(34) 曲長度來選擇。音樂欣賞教學方法部份,教師會使用其他的教學策略,如重複使 用聆聽曲、分析式聆聽、演奏樂曲給學生聽,另外,教師允許學生透過肢體來回 應音樂,及一邊聽音樂一邊繪圖。 在個人教學信念與教學實踐的研究變項部份,蔡佳珮(2008)以一位任教於 臺中市,教學年資達 13 年的國中音樂教師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與觀察,探討 其教學信念,及其音樂欣賞教學實踐的歷程。在此研究中,教學實踐所指為兩個 單元的音樂欣賞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歷程,教學活動設計分為教學目標、教學內 容與教學策略三個面向。訪談過程中,研究對象表示音樂欣賞教學的價值,在於 提供學生接觸各類型音樂的機會,並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 中需有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另外,在教學活動設計部份,演奏、欣賞與創作的教 學活動通常都是獨立實施。 研究結果發現個案教師之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互相影響,教學信念部份有三, 包含「學習與生活結合」 、 「教學考量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 、 「善用多媒體教學」。 而多元的外在因素包含教育制度、時間、與學生學習情形均會影響個案教師的教 學實踐。結論亦提及個案教師信念與實務不一致及欲提昇教學品質的理念影響其 教學省思的產生。個案教師教學信念之調整與改變以教學策略的層面為主,如視 學生學習狀況而隨時調整討論式教學與講解式教學的教學方式;在教學實務上, 則建議音樂欣賞與演奏唱宜為相互的輔助教學。 在教師反思歷程研究中,蔡明芳(2008)以六位國民小學音樂教師為研究對 象,透過訪談與觀察探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思歷程與教學實踐。研究結果發 現,六位教師各有其不同的教學風貌,其中一位年資達 21 年的教師會反詰自己 的教學,希望藉由音樂欣賞教學來達成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進而啟發對美的感受。 在歌唱教學中,會透過歌詞情境來帶領學生體會音樂的美;另有一位年資達 18 年的教師習慣以哼唱主題的教學方式來進行音樂欣賞教學,對於欣賞曲則認為要. 25.

(35) 依循學生能力循序漸進的安排;一位年資達 11 年的教師會利用影片來進行音樂 欣賞教學,會也額外介紹不同形式的表演,如踢踏舞、十二樂坊等,期待經由音 樂欣賞教學能夠帶給學生多元的音樂體驗;還有一位年資達 10 年的教師表示喜 歡參加各種不同的研習,從中除了可以增能外,更能將所學運用在學生身上。 另外,陳盈秀(2011)以國小音樂專家教師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與教學觀 察探討專家教師教學實踐知識的內涵。在音樂教學部份,專家教師認為聆聽有其 重要性,故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要聆聽,進而培養音樂的耳朵,而教學方法的 使用上,也會因為各班學生不同特性而做調整。在音樂欣賞教學時,專家教師除 了讓學生聆聽,還會透過肢體律動來回應音樂。研究結論中提及,教師的成長經 驗與音樂學習歷程會促成其自我知識的建立,而自我知識與教學經驗的交互作用 下,會形成教師教學實踐之動態知識系統。 在教學歷程中,國內外有許多研究均嘗試運用不同的教學媒材或教學方法於 音樂欣賞教學中,與本研究相關的如聆賞地圖、音畫輔助、戲劇教學、歌唱教學、 律動化教學、多感官教學。整理如下表 2-3-1。 表 2-3-1 國內外音樂欣賞教學方法相關研究 研究者及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變項. Blair(2006). Look at what I heard!. 國小六年級. 行動研究. 聆賞地圖. 國小四年級. 準實驗研究. 音畫輔助. 國小三年級. 行動研究. 戲劇策略. Music listening and student-created musical maps 廖妙柔(2007). 「音畫」輔助音樂欣賞教 學對國民小學四年級學生 在音樂要素學習成效上之 研究. 方琪(2008). 運用戲劇教學策略於國小 三年級音樂欣賞之行動研 究-以普羅高菲夫「彼得與 狼」為例. (接下表) 26.

(36) (接上表) McLean(1999) Elementary directed. 國小五、六年級. 準實驗研究. 歌唱與非歌唱 教學. listening to music: A singing approach versus a nonsinging approach 鄭群英(2008). 律動化音樂欣賞教學應用. 國小四年級. 準實驗研究. 律動化教學. 國小三年級. 準實驗研究. 多感官教學、. 於不同學習風格學童學習 成效之研究 黃玟瑜(2003). 多感官音樂欣賞教學與知 覺學習風格對兒童學習成. 不同知覺學習. 效之影響. 風格學生. Kerchner(2000) Children’s verbal, visual,. 國小二、五年級. 準實驗研究. 多感官教學. and kinesthetic responses: Insight into their music listening experience.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Blair(2006)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為觀察學生如何運用 策略將聆聽到的音樂要素設計成聆賞地圖。結果發現音樂聆賞地圖使得學生得以 參與音樂、經驗音樂,學生以音的起伏、音量為依據來判斷,另外,特別的音響 效果則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如顏色或圖像;在繪製的過程中,學生透過歌唱旋律, 將音樂內化後,再以符號創作出來,透過繪製,可以呈現繪製者如何思考;最後, 藉由小組分享聆賞地圖,除了提供同儕進入他人音樂經驗的機會,也讓創作者得 以分享自己的音樂經驗,經由觀摩他人作品更能發現音樂中的不同元素。 廖妙柔(2007)以國小四年級為研究對象,實施音畫輔助音樂欣賞教學及一 般音樂欣賞教學,以此探討音畫輔助音樂欣賞教學模式對四年級學生在音樂要素 學習成效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音畫輔助音樂欣賞教學模式的學生在音色、曲調兩項音 樂要素學習成就及曲調項目音樂要素學習態度表現上顯著優於接受一般音樂欣 賞教學模式的學生;由於音畫中鮮豔的色彩及易懂的圖形與符號,能讓學生集中 注意力、發揮想像力,幫助學生理解複雜的音樂要素,提昇其自信心,故建議國. 27.

(37) 民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時,可以將音畫輔助融入音樂欣賞教學中,提供 學生更多元的音樂學習方式。 方琪(2008)以國小三年級為研究對象,探討運用戲劇教學策略於國小三年 級音樂欣賞教學之困難與因應策略及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學素材為普羅高菲夫的 <彼得與狼>,教師先進行故事的介紹,並透過影片欣賞、肢體律動讓學生對角 色有先行概念,接著進入劇本導讀、角色分配的階段,最後,讓小組進行討論排 演,並以戲劇的方式來呈現<彼得與狼>。 研究結果發現,運用戲劇教學策略於學生音樂欣賞學習部分,學生的學習興 趣顯著提昇,學習態度也更加專注,學習成就亦明顯進步;然而,實施戲劇教學 亦有其困難之處,如授課時數不足、音樂學科內容知識的取捨及場地安排等,為 因應上述困難,研究提出的因應策略有:將音樂、視覺及表演藝術統整設計為依 主題課程來進行,場地部份則是增設舞蹈教室或多功能教室。 McLean(1999)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施四個單元教學, 探討歌唱與非歌唱教學於引導學生聆聽樂曲主旋律之成效差異。研究結果發現, 歌唱被用來引導聆聽主旋律是有效的。歌唱對於小學生辨識旋律及增強專注力有 顯著成效。 鄭群英(2008)以國小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應用肢體律動於音樂欣賞教 學中,藉此探討不同學習風格學童的學習成效。將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童共分為四 種,依序為 A 型-分析型,經由閱讀聽講學習;B 型-程序型,經由反覆練習 背誦改善技能;C 型-人際關係型,經由討論動手操作學習;D 型-想像型,經 由創意思考學習。 研究結果發現,律動化教學策略於 C 型-人際關係型學童產生的影響最為 顯著,因其學習上偏好互動式的教學活動,偏重以肢體來感受音樂要素,故對其. 28.

(38) 格外具有影響力。無論是哪一型的學童均對律動化音樂欣賞教學持正向態度,因 律動化教學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將抽象的音樂知識轉化,並透過肢體動 作去感受,提昇其感受音樂的自信心。 黃玟瑜(2003)以國小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多感官音樂欣賞教學對 聽覺、視覺、動覺三種學習風格的學生在學習成就和學習態度的影響。在教學活 動中,控制組學生僅進行聽覺活動,實驗組則包含聽覺活動、視覺活動及動覺活 動。聽覺活動是藉由主題欣賞法或分析欣賞法引導學生聆聽樂曲中的音樂要素, 再以口語表達出來。視覺活動是聆聽樂曲時,教師會同時透過線條、樂器圖卡、 字卡來表現聆聽到的音樂要素,動覺活動則是透過拍手、踏腳、肢體動作、排字 卡來表現聆聽到的音樂要素。 研究結果顯示,70%以上的學生並非是單一聽覺學習風格,而是搭配其它學 習風格的多感官學習類型。在學習成就方面,實驗組學童的前後測差異分數雖很 接近,但略高於控制組;在學習態度方面,實驗組學生於實驗教學後的態度,較 為積極、正向,控制組則反而略為消極、負面。 同樣都是以多感官進行教學,Kerchner(2000)以國小二、五年級學生為研 究對象,探討此兩年級學生在音樂聆聽中的認知歷程及口語、視覺、動覺回應的 差異。研究設計為讓此兩年級的學生聆聽巴哈<布蘭登堡第二號協奏曲>第一樂 章,在聆聽音樂之後,透過口語、動覺來展現聆聽到的音樂,視覺部份則是一邊 聆聽,一邊畫下所聽到的音樂。 研究結果分為三個部份來論述:在口語描述部份,二年級學生多描述樂器音 色,五年級學生則從比較面著手,多描述織度及情感;視覺呈現部份,二年級學 生全部以圖像來表示音樂,五年級學生則會輔以文字或標記來敘述。此外,相較 於口語描述,經由繪畫,學生更能詳細描述音樂織度、節奏、裝飾音、形式、樂 曲輪廓、旋律、音符符值;動覺部份,五年級學生較二年級學生更能以肢體來展. 29.

(39) 現音樂及其線性思考的模式。最後,研究建議,多元音樂活動在教學上是需要的, 透過此,學生可以在心中發展音樂基模,用以感受新的音樂經驗。 上述研究大致可分為兩類,其一是對音樂欣賞教學現況、教學實踐的探討, 另一類則是針對音樂欣賞教學方法進行探究。故本研究包含前述兩類,以國小資 深音樂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訪談與觀察,從中瞭解資深音樂教師對音樂欣賞教 學範圍與音樂欣賞教學重點的看法及其教學實踐歷程中教學方法的運用。.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Music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閱讀劇本 了解劇情 文學賞析 音樂欣賞 創作背景、 配器法等 不同版本 深入探討 與原著的 關係 作出評論.

利用學習成果促進音樂科的學與教(新辦) 小學 有效的課堂器樂演奏學與教策略(新辦) 小學 小學音樂教師基礎教學知識課程(新辦)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