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報文化中的影劇新聞產製策略與權力關係 ── 以《壹週刊》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小報文化中的影劇新聞產製策略與權力關係 ── 以《壹週刊》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王淑美 博士. ‧. ‧ 國. 學. 治 政 大 小報文化中的影劇新聞產製策略與權力關係 立 ── 以《壹週刊》為例. sit. y. Nat. The Production Strategy of Celebrity Journalism and. er. io. Dominance Relation in Tabloid Culture:. n. A CaseaStudy iv l C of Next Magazine n hengchi U. 劉于甄 民國一百年一月. 本論文榮獲吉星福張振芳伉儷文教基金會 2010 年李瞻教授新聞研究論文獎 I.

(2) 摘要. 本研究以台灣《壹週刊》的影劇新聞為例,以批判論述分析法(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的思考精神為啟發,從性別角色、發言權、新聞的語言特色 等面向分析《壹週刊》文本。接下來,以明星、經紀人/宣傳的和小報記者的訪 談,釐清台灣小報影劇新聞的產製方式,以及明星體系小報文化當中的運作過 程,從中分析小報影劇新聞中誰掌握了發言權,明星和經紀人會使用哪些媒體策 略來獲得正面助益。 本研究結果發現,小報媒體在全球不同文化間依循著類似的軌跡發展,從單. 政 治 大. 元、圖片與題材編排的類似手法,將明星八卦、醜聞、性等細節無限制放大,透. 立. 過主觀、嘲諷的口語敘事與大量圖片,讓讀者看到明星報導的幕後感與故事性。. ‧ 國. 學. 小報記者參與新聞製作時的立場是正向高度肯定的,因為小報調查式的新聞手法 需要長時間籌畫、收集資料、蒐證,因此,記者認為小報才是為讀者揭發社會真. ‧. 相、真正敢言的媒體。另一方面,記者與明星的互動關係是多種權力交織而成的. sit. y. Nat. 動態協商,多數時間記者掌握了報導發展的詮釋空間,但是,佔上風的角色會隨. n. al. er. io. 著藝人實力產生變動。操作過程中,經紀人為了徹底保護明星形象,將明星視為. i n U. v. 必須保護的文化商品,控制了明星對外發言的權力,也拉開了明星和媒體的距. Ch. engchi. 離。面對小報新聞可能造成的傷害,通常經紀人會預先設定立場、準備模板答案, 來維護明星聲望在小報文化的侵入下能順利運作。 關鍵字:小報文化、名人新聞學、明星體系、壹週刊、權力關係. ii.

(3) Abstract Taken the entertainment news of Next Magazine as the example, the main research frame is inspired by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study analyzed the text of Next Magazine from the roles of gender, the voices and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s of news to clarify the production logic of Taiwanese tabloid news. Next, from the interviews of entertainers, agents /publicists and tabloid journalists, the study tried to figure out how celebrity news production and Star system work within tabloid culture. Who take the initiative of speech and utilize what kind of strategy to manipulate media relation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abloid media has developed along a similar path even in different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By using similar manners of the arrangement. 政 治 大 scandals and sex affairs of entertainers; additionally, a colloquial description in a 立 subjective and mocking way and plenty of pictures are utilized to give readers a feel. 學. ‧ 國. of units, images and subjects, the tabloids unlimitedly enlarge the details of the gossip,. of behind-the-scene and narrative to the entertainers’ news. Nowadays, tabloid journalists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manner of digging out newsworthy. ‧. materials, which requires a long time planning, information-gathering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journalists and. y. Nat. evidence-collecting.. sit. entertainers is a dynamic negotiation established by a variety of powers. What’s more,. er. io. the agent may regard stars as a cultural goods, then control the power of speech of. al. v i n C hbetween stars andUmedia. normal communication engchi n. stars in order to completely protect the media image of stars. At the same time, agents block the. To prevent the harm. caused by tabloid, the agents might pre-set position and answer the template answer to maintain the reputation of stars.. Key words: Tabloid, Celebrity Journalism, Star System, Next Magazine, Dominance Relation. iii.

(4) 目. 錄. 第一章. 媒體、藝人共謀而生的小報文化………………………………………………………1.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研究問題.....................…………………………………..………………….5. 第一節 八卦文化與小報新聞學………………………….……………………………… 5 (一)小報新聞的特色………………………………………………………………….………..5 (二)小報文化的興盛………………………………….………………………..……………...8 (三)小報記者的職業認同(Identification)與立場.....……………………….11 (四)小報新聞中的名人(Celebrity)與明星(Star)……...…..………….13. 治 政 大 (一) 明星體系(Star System)的成型……………………………………….…….18 立. 第二節. 明星的養成…………………………………………………………..………………..18. (二)明星與媒體的互動關係與策略………………………………………………….22. ‧ 國. 學. 第三節. 分析方法:批判論述分析……………………………………………………..27. ‧. (一) 批判論述分析的觀點………………………………………….……………………..27 (二)批判論述分析架構與操作方法…………………………………..………………31. y. Nat. io. sit. 研究問題………………….…………………………………………………………….36. er. 第四節. 第三章 研究架構:設計與方法………………………………………………….……………..…….39. al. n. v i n 第一節 個案研究法:《壹週刊》的代表性……………………………………….41 Ch engchi U (一) 國家機器 VS. 商人辦報………………………………………………………..……43 (二) 其他媒體眼中的《壹週刊》……………………………………………....……46 (三) 《壹週刊》的媒體特色…………………………………….………..……….……49. 第二節. 研究材料取得:《壹週刊》文本、記者/經紀人/藝人 訪談..……………………………………………………………………………………..53. (一)《壹週刊》文本選擇………………………………………………………….…..…..53 (二)記者/經紀人/藝人深入訪談………………………………………………….55. iv.

(5) 目. 第四章. 錄. 煽情至上:《壹週刊》文本分析…………………………………………………………58. 第一節. 編排流程:全球一致的八卦新聞手法…………………….……………58. 第二節. 追求爆點:明星隱私、緋聞全揭露………………………….………….62. 第三節. 文本設定的社會價值標準…………………………………………………….68. 第五章. 道德揭密:《壹週刊》的操作型態與動機……………………………….….…………….….74. 第一節. 追求故事性與幕後感………..………………………….………………..………75. 第二節. 文本必備元素:八卦、緋聞、大牌……………………..………………78. 政 治 大 (二)八卦、醜聞領導話題………………………………………………………..…..……81 立. (一) 人氣影響新聞產製………….……………………………………………….………..78. (三)性別角色:販賣女體是經驗法則…………………………………..………….84. ‧ 國. 學. 第三節. 記者職業認同與文本道德論述……………………………………..………86. ‧. (一)記者的職業認同與立場……………………………………………………………..86 (二)八卦醜聞中的道德論述………………………………..……………………………89. y. sit. 反思:《壹週刊》的盲點……….……………………………………………...90. n. al. er. 成名在望:明星商品的生產要件………………………………………….……….……98. io. 第六章. Nat. 第四節. i n U. v. 第一節. 明星的起步:發掘與形象設計….…………………………..……………...99. 第二節. 商品上市:藝人、經紀公司、宣傳三方的權力戰爭.............102. 第三節. 藝人與媒體互動:以《壹週刊》為例……………………………….…107. 第七章. Ch. engchi. 結論…………………………………………………………………..………….…………………..118.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119. 第二節. 研究貢獻……………………..…….………………………………………..………..122.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126. 參考文獻………………………………………………………………………………………………………..…130. v.

(6) 表目錄 表一. 傳統報紙與小報比較…………………………………………………………………………….7. 表二. 記者訪談名單………………………………………………………………………………………..75. 表三. 藝人經紀宣傳訪談名單.............................................................................9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7) 圖目錄 圖一. 論文研究架構……………………………………………………………………………………….39. 圖二《壹週刊》圖文單元圖片範例………………………………………………………………..61 明星與經紀公司、宣傳間的工作關係………………………………………….……..103.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圖三. Ch. engchi. vii. i n U. v.

(8) 第一章. 媒體、藝人共謀而生的小報文化. David Camp 在 1999 年「浮華世界」(Vanity Fair)雜誌中,為九零年代的社 會景況下了註解──『我們身處在「八卦年代(Tabloid Decade)」 』。他認為,美 國生活包含了新聞、文化,還有人們行為全面的八卦化(引自鄭植榮,2005)。 今日「八卦年代」一詞不僅是美國的專利,各國媒體與社會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 獨特八卦文化,世界各地紛紛出現了一種為八卦而生的媒體平台──小報 (Tabloid)。 隨著小報文化逐漸興盛,小報作為名人報導的主要載體,名人的社會角色更. 政 治 大 本中看到的新聞是媒體、明星與背後工作團隊的權力關係交織組織而成的「共謀 立. 加受到注目。然而,小報文化的構成方式並非單由媒體一手掌握,讀者從小報文. ‧ 國. 學. 關係」。以影劇新聞而言,藝人本身、經紀公司與相關宣傳公關人員,他們參與 新聞操作的方式也大幅影響了小報文化的組成,表演者必須提供哪些素材讓媒體. ‧. 願意大量報導,這就考驗著幕後操盤的經紀人的專業能力。小報內容的產製運作. y. sit. al. er. io. 到的新聞。. Nat. 過程經由媒體撰寫、經紀人操作與藝人表演的合力製作演出下,成為讀者每天見. v. n. 娛樂產業中,經紀人或藝人掌握媒體最重要的原則包含提升知名度、傷害控. Ch. engchi. i n U. 制(負面新聞產出後的消毒策略) ;對娛樂工作者而言, 「沒有新聞就是壞新聞」, 各種媒體平台都是藝人必須掌控的標的(Turner, Bonner & Marshall, 2000) 。小報 中的影劇新聞逐漸發展出以「名人八卦」為主流的報導形態,研究好萊塢明星的 學者 Dyre 指出,當人們閒聊這些有名的表演工作者的八卦瑣事,正是明星走入 大眾文化與讀者日常生活的清楚例證。小報讓這些連結大幅擴張,讓藝人的私生 活或工作外的漏網鏡頭躍上檯面,讀者從小報新聞中感受到「明星不只是她們慾 望的客體,明星本身也是慾望的主體」 (McDonald, 2000 / 馬斌等譯,2003: 37), 八卦是明星與大眾的連結點,隨著小報與八卦雜誌的風行,名人的一舉一動更是 活生生地擺放在眼前被廣泛討論。 -1-.

(9) 小報文化的內容必須經過多方刻意經營,才能以高爭議、煽動力強的方式成 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除了娛樂新聞產製手法值得討論,這樣的產製流程和互動 為台灣的演藝圈和新聞文化帶來哪些改變,更是該被拿來檢視的目標。以台灣小 報市場為例,2001 年港媒《壹週刊》登台後,除了影劇新聞的用字遣詞與題材 越來越辛辣,藝人和媒體的關係逐漸變的劍拔弩張;越來越多明星的底細被直接 攤開在大眾眼前。《壹週刊》強烈的風格和前所未有的新聞手法讓越來越多本土 影劇新聞的性質開始轉變,《時報週刊》等台灣傳統大開本八卦週刊因為《壹週 刊》登台備感壓力,他們一方面批評《壹週刊》的商品性格,宣稱要做媒體經營. 治 政 大 自己亂了方寸(郭力昕,2002)。 立. 上的清楚區隔;另一方面仍舊用力跟進八卦文化,但卻缺乏小報的專業訓練而讓. 現今全球媒體共通的現象是,八卦雜誌在雜誌銷售數字上儼然成為是雜誌出. ‧ 國. 學. 版中的主流,擁有穩定且大量的支持者與銷售量。以美國八卦雜誌市場為例,. ‧. Wenner Media 集團旗下每周出版的 US Weekly 就是典型的名人八卦雜誌,2003. y. Nat. 年到 2004 年的銷售量成長了 24%;同一時期,美國另一家八卦雜誌 Star 也宣稱. er. io. sit. 自家媒體營收增加了 10.7%,裡面關於名人報導的篇幅和數量也不斷擴充(Wilson, 2008)。台灣最知名的八卦雜誌《壹週刊》在登台第一天起,就長期盤據銷量排. al. n. v i n 行榜的龍頭寶座;八卦本來是用來形容道人是非的狀態或特質 (楊佳寧,2007), Ch engchi U 今日八卦不再侷限於親朋好友間口頭傳播的型態,而是透過媒體力量,變成一種 整體社會都熱烈參與的全民運動。 即使小報文化已經成為多元媒體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外界對小報的批評聲 浪從未間斷。比如說,郭力昕(2002a)認為小報文化的性質是浮誇煽情的,選 用綜合情色、八卦醜聞等爆炸性題材,卻蘊涵了保守的價值觀。小報為何存在這 樣的矛盾,研究者必須從小報新聞內部的產製邏輯來討論與解釋。過去相關的媒 體研究雖然已經觸碰到小報文化和道德論述的討論,但卻少有關於兩者間應用關 係的專論,這是筆者認為必須繼續分析的部份。. -2-.

(10) 另一方面有關媒體商品化的現象,我們能觀察到其中之一就是明星以「文化 商品」的形式出現在八卦媒體中。這些明星形象被再製、再現,讓八卦雜誌把藝 人報導當成一種高獲利的投資方式,可以大量行銷、販賣並重複利用。在小報文 化的脈絡,這些八卦雜誌打造明星論述的手法,包含如何呈現明星專業與私底下 的面貌,在明星的媒體形象上建構了哪些道德標準,都代表了該文化主流的社會 價值判斷。 演藝文化登上頂峰的年代,明星在流行娛樂市場中被包裝成一種神話,他們 帶來的社會影響和吸金功力都是非常強大的。當外界一再討論小報在明星商品化. 治 政 大 聞產製的想法和主體性。小報文化的性質對明星、影劇體育等軟性新聞的重視程 立. 上對社會的影響與改變,卻極少有研究從明星藝人的角度,分析明星參與小報新. 度高,加上影劇新聞相較於其他路線的新聞,花了最多的筆墨描寫明星個人行. ‧ 國. 學. 為,從舞台上的專業演出到私生活鉅細靡遺的描述,因此,本研究為以影劇新聞. ‧. 作為背景,從中分析小報媒體與明星之間的互動權力關係,是相當適合的出發點。. y. Nat. 事實上,台灣一向缺乏有關影劇新聞的學術研究,或許是因為影劇娛樂在普. er. io. sit. 遍認知中屬於風花雪月、資訊含量淺薄的「小道」的一環,願意投注心力的研究 者比較少。但是,影劇新聞在實際新聞實務中版面越來越多、比重越來越重,即. al. n. v i n 使影劇新聞屬於軟性新聞(soft news) Cnews) U h e n,不如政治、財經等硬性新聞(hard i h gc. 有豐富的背景意義,但在今日社會潮流下,影劇新聞的產製變革或脈絡確實有其 時代與文化的意義。尤其是小報文化興盛的今日,全民談八卦的影響使得影劇新 聞越來越受重視,本研究從影劇新聞的分析角度切入,探討小報文化對今日媒體 與社會環境的改變與影響,以及名人在新聞產製體系中對於小報文化的回應。 本研究目的試圖從小報記者、藝人與經紀人/宣傳的三方觀點,了解小報文 化中影劇新聞的產製流程與明星體系的運作,例如:小報記者在工作中處理小報 風格的新聞報導時的心態與作法為何,這樣的意識形態如何影響響小報影劇新聞. 的產製;小報影劇新聞中又有哪些必備元素。除此之外,回應小報中的明星的角. -3-.

(11) 色,消息來源(明星)與記者間的權力互動關係和一般媒體是否有不同之處?藝 人或背後操盤的經紀公司使用了怎樣的策略來操控媒體,且利用傳媒的力量來鞏 固既有的明星體系。從媒體與藝人間的合作關係,檢視各方力量在影劇新聞產製 過程中合作或對抗的立場與策略,從中了解小報影劇新聞中各方參與的立場與角 色。 過去有關小報的研究多半是針對小報新聞的編採特色及道德層面的討論,對 於小報背後的產製邏輯與動機的相關研究並不多,但是,在了解文本呈現出的小 報意識型態後,必須加入背後運作邏輯的研究,小報文化的相關論述才能更完. 治 政 大 體、明星體系如何在小報文化的輔助下成型,這些議題目前台灣的相關研究數量 立 整;再加入藝人與經紀公司等演藝圈的意見,了解他們如何看待小報文化與媒. 較少,本研究欲對此加以補充。.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 i n U. v.

(12)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研究問題. 本章起,要針對過去相關八卦與小報的文獻作出回顧。首先,在探討小報文 化的新聞產製模式和社會影響前,必須先定義小報的源起、本質與特色,小報是 在怎樣的環境下產生;接下來探討的是小報在新聞學中的位置,從小報的媒體定 位與編採特色開始,討論與傳統新聞媒體的不同,並從這些差異中了解小報與媒 體商品化的關係。第三部份,從小報中的名人為出發點,討論名人系統在小報中 的重要性,為什麼小報一再重複利用名人作為報導標的,動機和目的為何,小報 中的名人通常如何被呈現,加諸在名人身上的相關題材和手法為何,小報會選擇. 政 治 大. 這些題材和方式的可能原因,依此逐層討論,才能對小報文化有較完整的了解。. 立 八卦文化與小報新聞學. ‧ 國. 學. 第一節. (一)小報新聞的特色. ‧. 小報(tabloid)一詞源自刻寫版(tablet),原意是指篇幅為大型報紙一半的. sit. y. Nat. 小開本報紙。當世界第一份小報——英國《每日鏡報》在 1903 年創刊時,它是. al. er. io. 小開本格式,內容強調某些簡短故事、大照片和煽情標題;從此,小報一詞就兼. v. n. 具小開本和通俗報導雙重意涵(陳順孝,2005)。一般而言,八卦雜誌與黃色新. Ch. engchi. i n U. 聞(yellow journalism) 、小報(tabloid)所指的實屬於同一種新聞(Deuze, 2005)。 若把小報放入報業發展的脈絡來看,可以追溯到 1830 年代,當時大眾化廉價報 紙在美國興起,為了刺激銷路,紛紛在「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 觀念導引下,搶報人情趣味、犯罪等故事。小報是煽動新聞學(sensational journalism)的延伸,也在社會型態改變下躍上主流,1890 年代,Joseph Pulitzer、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等人更將黃色煽動新聞當做新聞的舞台以吸引更多. 讀者。1969 年,梅鐸在英國買下太陽報,每天在三版刊登裸女照片,大力炒作 「乳房、淫蕩和拳腳」,發行量迅速超越當時稱霸的鏡報,激化了英國小報的惡 性競爭,對煽色腥新聞的耽溺日深、對公共事務的報導日少。1990 年代後,美 -5-.

(13) 國小報最常見的形式是在超級市場中販賣的每周出刊的娛樂雜誌(陳順孝, 2005;Flocke, 1998)。 1930 年代西方學者 Warren 認為新聞應該涵蓋的十項元素:事實、接近性、 一致性、公共重要性、戲劇性、新奇、衝突、性、情感以及發展性,這些元素的 重要性因不同媒體占有比重皆不同(Wodak, 1996: 100) ,過去研究認為小報的特 色是偏好軟性議題、誇張煽情的報導方式。Chor& Thomas(2009)整理出西方學 者 Franklin、Connell 與 Sparks 對小報與傳統報紙不同的特色(表一):. 政 治 大 傳統報紙 (broadsheet) 小報(tabloids) 立 表一:傳統報紙與小報比較. 重點是體育、醜聞和流行娛樂. 學. ‧ 國. 重點是政治、經濟與社會. 嚴肅事業(A serious business). 營利事業(A profitable business). 理性論述(rational discourses). 煽動論述 (sensational discourses). 報導式論述. 敘事式論述. er. io. sit. y. ‧. 關注名人與一般大眾的個人私生活. Nat. 關注政治環境、經濟發展與社會改變. 讀者群是菁英與高社經地位者. 讀者群是勞工階級與低社經地位者. n. al. Ch. engchi. i n U. v. (表格整理:本研究). 從編採角度來看,小報新聞學特色之一是圖像的大量使用。McLachlan &Golding(2000)認為,小報在新聞編排上國際新聞數量少,圖片多、文字內容 少,內容多以人情趣味以及娛樂新聞為主,政治、議會等硬性新聞較少(McLachlan &Golding , 2000 ;引自 Bek, 2004) 。圖像選取時,特別常採用「大標題、大照片」 吸引讀者注意,輔以表格增加易讀性;小報編排別重視視覺元素,照片在版面的 比重逐漸加大,列居與文字並重的地位(蘇蘅,2001;王祿旺,2008)。Becker (1992)認為小報、煽腥色主義(sensationalism)與攝影三者為相等關係,以美 國「黃色新聞」 (yellow press)為例,照片是使報導成功且煽情的關鍵;1920 年 -6-.

(14) 代小報媒體開始出現大量與暴力、性、意外和社會醜聞等議題相關的煽情照片, 各種寫實圖片大量放送,小報新聞的渲染力更上一層。Becker(1992)指出,小 報的照片形式有其特徵,例如以對立或連續性動作的方式組合照片,是小報新聞 照片中常用的呈現方式。除此之外,小報照片中的煽情、爭議元素是必要的,暴 露、瑣碎、恐怖的照片增強小報的煽情主義,照片的主題的重要性是其次,照片 再現事實的方式是否激起人們情感更重要,有學者批評這是美國報業倫理鬆脫、 道德標準喪失的表現,同時威脅公共與私人生活(唐湘怡,2006)。相同的觀點 轉移到台灣小報媒體,圖像放大壓縮到文字報導的空間,使得新聞深度淺碟化、. 治 政 大 ,這也是小報特色 小報題材選擇與敘事方式是為了強調報導中的「故事性」 立. 圖像效果過度刺激,都是小報備受批評的地方。. 之一,若小報以激起讀者情感或引起共鳴為目的,從小報的文字風格也能看出一. ‧ 國. 學. 些端倪。Deuze(2005b)研究荷蘭八卦雜誌的行文,發現與其用傳統平鋪直敘、. ‧. 客觀的立場來作新聞,八卦雜誌會用比較挖苦、嘲諷的語氣來包裝名人報導,讓. y. Nat. 讀者從閱讀過程中感到有趣。從 Chor& Thomas(2009)整理出傳統報紙與小報. er. io. sit. 的差異,八卦雜誌為小報媒體屬性,主要以流行娛樂、人情趣味與軟性新聞為主 要組成要件,同時關心名人與大眾的私生活。英國《每日鏡報》主編 Silvester Bolam. al. n. v i n 認為,小報文化中運用的「煽腥色主義」 (sensationalism)並不是指扭曲真相, Ch engchi U 而是將事件鮮活和戲劇性的強度帶給讀者心理強度的衝擊。報導使用斗大的標. 題、犀利的寫作,將文字簡化為熟悉的語言,並廣泛應用卡通或照片作圖解(引 自鄭植榮,2005)。因此,讀者不需要正襟危坐地看一則小報新聞,而是透過簡 單的文字語言,像讀故事一般理解每則報導的連貫性和臨場感。 另一個小報和傳統新聞價值的偏離處,是從新聞的客觀與準確程度討論。一 般而言,傳統上新聞敘事的原則必須公正、客觀地「反映(mirror)」社會真實事 件,相當忌諱在新聞傳送過程中扯上任何敘事或故事的色彩,在過去傳統新聞操 守與原則中,唯有忠實地反映真相或事實,才是新聞報導可被接受的基礎(蔡琰、. -7-.

(15) 臧國仁,1999) 。 依照這個標準,小報的準確度是必須受到質疑的,最主要的原 因和小報新聞的敘事方式(story-telling)有關,讀者在觀看小報中的新聞時,通 常只能了解事件概略的發展方向,卻缺少清楚的消息來源,例如誰說了什麼話、 誰能證明哪些事。翻開文本,消息來源通常是某藝人「身邊密友」指出,「工作 人員 A」爆料之類模糊帶過,這是小報常用的手法,以公式化的故事型態(formulaic story)來建造一篇報導,其中的資料引述也是主觀且刻意的安插在各個段落結構 內(Bird, 1990)。也就是說,小報記者會先建構出情節,再將每個消息來源的資 料有目的性使用在各環節內以增添報導的故事性,這使得小報記者有更多自由詮. 治 政 大 新聞中,記者不涉入報導發展方向、尊重消息來源的權力和主體性的立場完全不 立. 釋資料的空間,如何讓消息來源與資料有意義取決於記者的立場與想法,與傳統. 相同,若以傳統新聞的產製模式來檢視小報的客觀性,小報應該是不及格的。. ‧ 國. 學 ‧. (二)小報文化的興盛. y. Nat. 除了風格上的差異,最重要的是,小報的經營目的是將媒體視為「營利事. er. io. sit. 業」,對照過去對新聞事業的定義,美國第三任總統哲弗遜(Thomas Jefferson) 認為最初新聞理念中,新聞事業的本質是純粹服務公眾,絕對不是一種商業;但. al. n. v i n 這樣的想法在 19 世紀末發生轉變,新聞事業逐漸變為一種以賺錢為主要目的的 Ch engchi U. 商業營利行為,媒體濫用新聞初始的現象包含刊登黃色新聞刺激發行,黃色新聞 與八卦在新聞中大量出現是新聞商業化現象的濫觴(李瞻,1986)。因此,小報 被批評使用「煽動論述」取代理性論述,為求最高傳閱率和吸引讀者目光,常將 報導中的情節渲染到極致,將新聞價值與情節過份趣味化、誇張化。 從八卦媒體成為主流之一的媒體文化現象中,西方學者觀察認為小報新聞型 態進入社會日常生活是一種文化變革(cultural movement),不僅使得商業氣息 更瀰漫在大眾日常生活中,小報新聞讓傳統價值(traditional values)更加減損。 小報新聞引領的風潮諸如:狗仔隊入侵、記者將媒體曝光視為武器和一種表演形. -8-.

(16) 式,對名人隱私的霸凌…等近似暴民的「攻擊新聞學(attack journalism)」或自 詡為正義化身的「隱藏式攝影機報導(hidden camera stories)」 (Turner , 1999), 造成小報記者濫用新聞自由在社會上橫衝直撞,無冕王的態度不僅漠視消息來源 的人權,更缺少對社會秩序的尊重。 除此之外,小報被認為是新聞內容商品化與收視率導向的始作俑者(王泰 俐、周慧儀、羅文輝,2010)。美國加州大學 Mary 學院的傳播學教授 McManus 在其所著《市場導向新聞學:值得公民警惕的事?》 (Market-driven journalism: Let. the citizen beware?)一書中開宗明義指出, 「當新聞室內開始運用企業管. 治 政 大 (product),至於發行量 一名『顧客』 (customer) ,而新聞將被視為一項『商品』 立 理手法(MBAs)產製新聞更甚於以往的傳統方式時,則讀者或觀眾將被視為是. 或收視區則將被視為是一個『市場』 (market)」 (McManus, 1994: 1;轉引自張耀. ‧ 國. 學. 仁,2002)。小報商業經營的方式影響了小報新聞產製,小報的刊載內容朝向讀. ‧. 者的口味作調整,生產讀者有興趣的報導。學界長久以來不斷有聲音抨擊小報文. y. Nat. 化嚴重影響了新聞常規與價值觀的判斷,同時讓私領域抑制了公共資訊的傳佈。. er. io. sit. 舉例來說,政治新聞報導質量改變可能不利於閱聽人民意的形成,也減少讀者的 政治參與程度。除此之外,小報新聞中公共事務的瑣碎化、公共論述被肥皂劇侵. al. n. v i n 占、新聞影像一致性的斷裂、私人報導取代公眾輿論等小報帶來的種種現象,破 Ch engchi U. 壞了公共領域中的效能與政治機制(Bek, 2004 ; Turner, 1999)。. 即使小報文化遭受諸多批評,從實際媒體觀察的層面上,小報在各國平面媒 體市場中都是閱讀率最高的報紙之一。持平而論,許多學者認為小報拋棄了原有 的新聞社會責任,深遠地改變了社會及媒體風氣,讓社會與讀者不再堅持新聞應 堅守公正、價值的原則,重人情趣味的報導方式更為大眾接受(Johansson, 2008)。總觀來看,小報帶動讀者品味改變,傳統大媒體中出現小報化 (tabloidization)的風潮,許多傳統報業紛紛開始仿效小報報導手法,將運動、 娛樂、圖像與煽動新聞的篇幅增加,以吸引更多讀者,建立了新以商業銷售為導. -9-.

(17) 向的小報價值,這樣的現象是小報成為社會焦點後最重要的影響(Esser, 1999)。 Sparks(2000;引自柯裕棻,2003)以通俗新聞學的觀點分析了嚴肅報紙的 社會意涵和小報間的差異,他認為大量處理結構性議題和公共議題的嚴肅性報紙 已經無法吸引對社會現實感到無力的中產階級,加上教育普及並未使得勞工階級 對公共議題產生興趣,小報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得以發展。近二十年來,小報因 為題材選取與誇張的呈現手法引起學術上諸多討論,Hartley(1996)研究新聞與 現代流行文化的發展,發現 90 年代後,讀者對 Kate Moss 等超級名模晚餐吃了 甚麼越來越感興趣。今日社會中,人們越來越不喜歡坐在早餐桌前讀些嚴肅的報. 治 政 (tribulation),或是偶像明星的八卦緋聞。Hartley 大 認為,後現代社會 立. 紙,而喜歡從小報、周刊雜誌中優閒地閱讀一些趣聞(funnies)、他人苦難. (postmodernity)中的知識文化(knowledge-culture)不再把嚴肅傳統的新聞學. ‧ 國. 學. 放在首位,流行文化、大眾媒體、產品生命週期短暫且後完就丟的消費主義,成. ‧. 為現代化社會中的基本守則。. y. Nat. 延伸 Hartley 對社會與新聞觀感改變的看法,小報出現不但迎合了新興的讀. er. io. sit. 者品味,研究小報與八卦文化過程當中,可以了解當代消費主義的部分面貌與媒 體轉變,今天閱讀小報的讀者的身分差異也產生了流動,不再僅限於勞工階級。. al. n. v i n 林思平(2002)認為,即使八卦小報在社會文化的類目中,相對於高級文化 (high Ch engchi U culture)與正統媒介,是類屬於文化光譜中另一端的低俗文化(low culture) ,因. 為其低俗甚或聳動的屬性,八卦小報媒體向來為學院所忽視,也為主流媒體所輕 視。 雖然社會輿論一致譴責小報和小報化的媒體風潮,仍有部分學者肯定小報的 正面影響;Bird(1990)認為小報化簡單、明確的語句表達和編輯手法,可以讓 議題夠清楚地被讀者看見,這是小報化的好處,也是其他新聞呈現手法很難做到 的(引自 Bek, 2004)。Schönbach 同樣也給報業中的小報化正面評價:小報化並 不等於煽色腥,而是包括種種新聞通俗化、版面生動化的努力過程。Schönbach. - 10 -.

(18) 認為,全球報紙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小報化,只要善用,不但不會帶來墮落,反倒 可以增添大報的創意和活力,使資訊能以更簡明的方式傳播出去(引自陳順孝, 2006)。 Turner(1999)以中性立場分析,小報新聞是一種讓特定議題藉由媒體發聲 的擴張方式,讓私人議題浮上檯面。讀者常看到的小報新聞做法是,小報編輯將 公共衛生新聞與名人藥癮的報導放在一起,讓小報中所有新聞與資訊都是朝著 「可被販賣」的標準被產製出來。即使是政治經濟等硬性新聞,小報的編輯手法 和包裝方式也和其他媒體有很大的差異,小報對於政治經濟等公共議題的選擇非. 治 政 大 sphere),不如說是提供 政治議題與其是創造了理性的公共論述(rational public 立. 常挑剔,原則是必須符合大眾興趣、且具有煽動性的新聞價值,因此,小報中的. 了另一個專門拿來展演、觀看的聳人聽聞(melodramatic)的媒體事件(Conboy ,. ‧ 國. 學. 2006: 10) 。小報新聞學在媒體研究中有各種正反意見的爭辯,但實際的情況是,. ‧. 小報在各國媒體中的發展狀況已經是擠下傳統報紙的強勢媒體,在平面媒體的閱. er. io. sit. y. Nat. 讀率與銷售量中占有名列前茅的位置。. n. al. i n (三)小報記者的職業認同(Identification)與立場 Ch engchi U. v. 過去新聞領域中關於小報的討論,多半是經由學者專家經由新聞職業. (journalism professionalization)的角度看待。少有研究針從記者的立場,檢視 記者如何看待小報中文化和記者本身的職業認同,過去較相關的有 Bird(1990) , 她發現美國的小報記者受到的觀感與待遇和一般主流新聞記者相差不遠。新聞記 者異於一般勞動者出賣勞動力的生產方式,在於新聞記者屬於文化工作者的一 支,專業知識、人脈、個人聲望皆為文化勞動者個人特徵。一般產業受雇勞工或 不關心產品風格、造型或特色,僅在乎薪資、工作條件及付出心力。相較之下, 文化商品的創作靈感源於勞動者的內在需求,傑出作品之想像力與熱情常超越理. - 11 -.

(19) 性、常規,且商品的價值與文化工作者個人所擁有的專業知識、職能及社會聲望 息息相關,故勞動者多以作品自傲。為保有作品創新所締造的商品價值,文化勞 動在產製中常被允許擁有專業自主(林富美,2006)。 因此,記者的工作認同密切影響了職業表現,且新聞記者在工作中的認同感 與意識型態可以被視為一種「判斷新聞價值的文化知識」,深植在傳播者的認知 中(Deuze, 2005b) 。認同感與組織設定的工作任務深深影響了記者與新聞室成員 的職業理念,一般而言,記者對他們的職業與工作任務-發掘、傳播資訊抱有正 向的職業認同感,組織賦予記者將理念實踐的平排;因此,組織文化對新聞專業. 治 政 大 編排的背後動機,小報工作者的個人意識形態與對職業的想法將會是大幅影響小 立 的態度會影響記者對職業認同的看法與作法(Russo, 1998)。若欲了解小報內容. 報營運的方向的重要元素,記者本身對工作的立場也左右了報導走向與媒體和消. ‧ 國. 學. 息來源間的互動關係。. ‧. Deuze(2005a)以 Sparks 的研究為基礎,Sparks 發現小報平面媒體的社會觀. y. Nat. 感就是將新聞焦點鎖定個人私生活、緋聞、運動和娛樂,Deuze 以深度訪談的方. er. io. sit. 式訪問了美國小報編輯、記者,意圖理解小報內容選擇的原因與對新聞工作的想 法。訪談中發現,小報選用這些題材的原因主要為了區別與其他媒體的不同,小. al. n. v i n 報工作者在作新聞的過程中也不斷與傳統新聞媒體的中心價值展開動態協商,修 Ch engchi U 正小報被視為邊緣化或偏差的定位。小報記者處理新聞的專業方式並非傳統新聞. 學慣用的兩造平衡,而是將自己化身為事件評論者的位置,因為小報要求記者成 為「調查式記者(investigative reporter)」,容許記者用主動參與的眼光來完成新 聞敘述,因此,小報新聞的敘事色彩相較其他媒體更鮮明。 其次,小報新聞的道德與真實性是最被質疑的地方。在新聞學討論中,小報 當中的羶色腥元素違背了新聞公正的原則,尤其報導中使用「傳言」作為消息來 源的部分太多,被質疑是為了吸引市場罔顧新聞最重要的真實性。Rusciano (2010)研究訪問小報編輯有關新聞真實的正確性,結果呈現,小報工作者認為. - 12 -.

(20) 真實性仍是報導最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報導當中容許小部分加油添醋的情節來 增加事件的趣味程度;因為小報認為報導事件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有助於吸引 讀者吸取資訊時進行自我解讀。 另一方面,有關於小報與消息來源間的互動模式,Holmes(2005)認為八 卦雜誌中的名人報導是一種由媒體操弄互相建構出的假事件。Holmes 訪談英國 小報 Heat 雜誌發現,小報工作者對明星八卦緋聞等花邊消息感受已經將她視之 為一種明星親身演出的廉價商業宣傳手法;小報工作者認為八卦雜誌是展現明星 人氣的平台,在許多 Holmes 與 Heat 記者與編輯的訪談中,都將名人作為一種販. 治 政 大 在宣傳機制合作下產生的產品。 立. 賣的商品。名人/明星與記者的關係是一種商業利益的交換,報導就是一種雙方. 小報新聞中的名人(Celebrity)與明星(Star). ‧. ‧ 國. 學. (四). y. Nat. 名人在現代社會與媒體秩序中的角色與重要性是什麼,為什麼名人值得被研. er. io. sit. 究?Marshall(1997) 認為,關於「名人」這個概念的最適當解釋,是「一種穩 定傳播功能的系統」。在這個系統內,名人可轉換成當代文化中的一種廣泛的功. al. n. v i n 能和狀態,以名人為基礎的文化(celebrity-based culture)是因為社會轉型進而 Ch engchi U. 帶動媒體手法與焦點改變,名人文化興盛可以歸因於社會型態的重心由偏重生產 轉為偏重消費(Handerson, 1992)。名人身分也是一種凌駕於一般人的力量,這 股力量轉換到媒體系統中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名人在現代社會與傳播體系內的 功能因為傳播力量增加而日漸獲得重視,且更深入大眾的日常生活(Marshall, 1997) 。小報中的名人類型除了影劇名人,還包括其他政治人物、作家、音樂家、 運動員以及其他行業中的頂尖代表人物(Gabler, 2001)。我們在討論名人如何被 產製、名人的社會力量為何之前,必須確定媒體是名人系統內的關鍵角色,尤其 以名人為主的八卦媒體與名人之間的互動過程更值得被仔細檢視。. - 13 -.

(21) Williams & Moffitt(1997)認為,名人是媒體天花亂墜宣傳(hype)的最終典. 型,利用不斷在媒體上曝光來獲取觀眾的注意力。Mendelson(2007)分析,影 視明星在生活中的形象與作品/螢幕中的形象是獨立分開的,夢幻形象一大部份 是由媒體塑造而生,但觀眾卻比較相信明星螢幕形象的代表性,因為社會大眾得 知名人訊息的管道通常是透過媒體的再現(media representation),而非與真人 的互動。媒體創造名人不僅是個人行為,而是一種組織或產業連動(Mitroff & Bennis, 1989) 。名人本身的真實故事並不總是很有趣,或無法豐富到足以應付媒 體與大眾需求,因此,許多關於名人的故事都是編造的。而且名人的真實身分並. 治 政 大 眾信賴才是最重要的(Mendelson, 2007)。 立. 非那麼重要,只要名人表現出來的形象能夠符合這些編造出來的夢幻氛圍,讓大. 在平面媒體中, 「名人新聞學(celebrity journalism)」完全由小報雜誌或報紙. ‧ 國. 學. 把持,名人研究的專家都會同意,當代新聞媒體的小報化是造成名人消息領先其. ‧. 他重大議題,在新聞排程和版面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從報導手法上探究,八. y. Nat. 卦雜誌讓名人以「引領當前潮流」的姿態、言談參與大眾日常生活,讓觀眾對名. er. io. sit. 人的存在習以為常,並接受他們高人一等的形象。由此可見,八卦雜誌的手法與 內容可被視為建構當代名人理論運用實例。這相當符合小報或八卦雜誌以獲利為. al. n. v i n 導向的經營方針,媒體掌握發言權力,重新賦予名人商品意義(Turner, 2004; Ch engchi U Holmes, 2005a)。. 對媒體本身而言,名人就是讓他們賺錢的工具,而小報影劇新聞自然是將焦 點鎖定在演藝明星身上,讓迷群心甘情願地重覆消費。因此,讀者在閱讀八卦雜 誌時產生了替代性的互動方式,不需要與名人面對面,就可以了解她們的專業表 現以及私密生活。Schely-Newman(2004)引述 Gamson 的觀點,真實的觀眾與 形象化的明星在媒體刻意塑造的「共社會關係(para-social relationship)」中成為 朋友,讓觀眾產生更大的涉入感、不斷想知道更多,甚至包含這些名人的私人行 為。因此媒體不斷生產/重製大眾與名人的親密感,重新詮釋兩者的互動關係,. - 14 -.

(22) 小報中的名人主角共有的特質包含高辨識度、地位、人氣,每一位名人在媒體中 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形像。 小報新聞強調偏差性、衝突性,包含跟名人、性、暴力有關的緋聞、醜聞、 犯罪、戲劇性與秘密性事件,「名人的真面目」可能是隱晦、掩蔽、被隱藏的, 小報就是要拉近名人與一般大眾之間的距離感,抹除名人形象在讀者心中的神聖 性。小報文本中,名人的私生活以一種生鮮活現的方式在觀眾面前上演,其中, 觀眾是旁觀者、評論者,可以盡情參與對這些名人的生活,但永遠不必實際面對 他們。觀眾對於公眾人物私生活的了解,甚至比周遭親朋好友私生活的了解還要. 治 政 大 形象,目的之一都是為了滿足閱聽者觀看的慾望(Thompson, 2001;林思平, 立. 徹底,這是一種遠距的、不具相互性的親密感。八卦雜誌塑造或毀滅一個名人的. 2008)。. ‧ 國. 學. 蔡淑華(2006)整理發現,名人新聞的分類中,醜聞、羅曼史和性愛等題材. ‧. 是大宗,過去有學者 Bird 將小報內容劃分為十一類,第一類就是「有關名人的. y. Nat. 故事」,除了名流的日常新聞,名人醜聞在小報媒體中更具報導價值。根據. er. io. sit. Thompson(2000: 13)的定義,醜聞是一種「被大眾所知且容易引起社會反應的 逾越常理的特定行為或事件」,媒體中的醜聞成為縮短名人與凡人間距離最可能. al. n. v i n 的方式。Marshall(1997)提出,媒體醜聞是通往名人「真相」的路徑,在這種 Ch engchi U. 方式下,名人在公眾面前的假面可能被拆穿,小報媒體為名人意義產生一種醜聞 式的轉折(scandalous turn),讓大眾了解那些「極具特殊天賦的名人」,也有脆 弱、悔恨、掙扎的一面,透過媒體報導的醜聞事件,大眾獲得進入名人私領域的 特權與接近性。 回應媒體處理醜聞的用意,林思平(2008: 85)延伸 Thompson 的研究,指 出媒體中的名人醜聞是一種敘事的目的論,終極目的在於架構媒體意圖陳述的名 人故事。每一次名人敘事,都是一篇媒體意向之下的特定「真實宣稱」(truth claims) ,透過這些真實宣稱,媒體與閱聽人共同建構出八卦文化的內涵,人們一 - 15 -.

(23) 方面咒罵著八卦媒體,卻同時不斷消費他,並受其引導。 在醜聞之外,羅曼史(Romance)是小報素材最重要的一部份。在英文定義 中,羅曼史是「與現實相反、在情侶關係中創造不切實際幻想的一個辭彙」 (Galician, 2004: 13) 。八卦媒體最擅長的部分,就是以明星為主角,發展出一連 串以羅曼史為基礎的性、愛題材。其中,八卦媒體為了提高閱聽人的興趣,經常 使用誇大露骨與「性」相關的故事,尤其女性在「性」故事中的角色通常是對分 的(dichotomized) ,她們被刻劃成不是純潔的聖女、就是淫蕩的妓女。各種性題 材,包含女性身體、私密生活,也在文本中轉化成各式各樣被販售的商品,不僅. 治 政 大 媒體中公開展示(Galician, 2004: 75)。 立. 被呈現在文字上,圖像中的女性身體也轉換成各種曼妙、充滿暗示性的軀體,在. 小報中的性相關議題從身體展示推展到心理層面上,Gamson(2001)研究. ‧ 國. 學. 女性名人的報導時,認為現代女人對性的開放態度、性愛的雙重標準,都已經不. ‧. 再是新聞。但是,媒體仍然對女性名人的感情私生活有著傳統的要求,女人對私. y. Nat. 生活是否檢點仍會影響她在公共領域的位置,在許多事件中,即使媒體把焦點放. er. io. sit. 在女性在公領域的專業表現時,仍然以女人在私領域扮演的角色當作道德判斷的 標準。在這樣的媒體產製邏輯下,女性的感情道德操守要求比男性來得高,因此,. al. n. v i n 女明星的感情事件比起男星,更容易成為社會檢視與談論的對象。 Ch engchi U. 名人私密身體或性議題的揭露是八卦媒體中常見的名人隱私型態,這部分始. 終充滿爭議。即使這些名人或明星形象是由社會權力以及認同所產生,但不可否 認地,社會價值觀時常反映在最知名的名人或明星各方表現上。名人在媒體文本 中,藉由展現身體獲得文化能見度(cultural visibility),因此,文本中的名人身 體蘊含了解媒體背後的種族、性別、階層等權力關係(Guzman, 2009)。 除了形於外的身體形象,名人的感情出軌、荒唐的性生活,或是荒腔走板的 行為表現,都會被八卦媒體以醜聞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眼前。這些刻意呈現的內容 或形象的目的,都是為了創造並販賣這些「現代社會的迷思」(modern-day. - 16 -.

(24) myths),媒體告訴閱聽人他們需要什麼,合宜的女性、男性表現該是什麼樣子。 主流媒體對於女性/女明星的社會角色以及身體吸引力(physical attractiveness) 的描述是相當大量且有爭議的。這些媒體報導名人的議題更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 了快速變動中的社會意識(Lin &Yeh, 2009)。媒體透過名人醜聞、緋聞,反映出 情感或身體上的標準,描繪出具有社會意義、文化價值、個人理想的混合面貌。 名人本身希望將公共形象與私人形象混合,建立出更有血有肉的個性,拉近 與群眾的距離,因此八卦雜誌中常出現揭露名人私生活的報導。名人並不吝於在 媒體中展現自己的私生活,反而將這些報導當做行銷自己的方式,事實上,這些. 治 政 大 的一面(Mendelson, 2007) 。林思平(2008)提出,從八卦小報經營的角度而言, 立. 由看似雜亂無章的照片、報導所形塑出的藝人私人形象,也是名人本身所要販售. 媒體敘事當中隱私的特權受到質疑挑戰,轉化成為媒體產品與利益。當私人行為. ‧ 國. 學. 被揭露,名人個人的醜聞成為在媒體公開領域裡流通的資訊,也可能對既定的社. ‧. 會價值規範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媒體醜聞涉及名人、性、金錢、權力,牽涉到. y. Nat. 事件的「戲劇性」與「秘密性」 、相對於社會規範的「偏差性」 、與整體社會利益. 色彩,符合小報八卦所需要的強烈特質。. al. er. io. sit. 相左的「衝突性」,這些元素往往在商業媒體的框架中難以脫離聳動煽情的娛樂. n. v i n 以上有關小報與名人文獻,是綜觀性描述了所有型態的名人在小報中的地位 Ch engchi U. 和重要性,而本研究的焦點將名人的範圍縮小聚焦到研究主題──影劇新聞中的 名人身上。影劇新聞關心的流行娛樂圈名人類型有演員(actor/actress)、歌手 (music artists)以及其他形式的藝人(Choi & Rifon, 2007),這些流行娛樂圈的 職業表演者可以被稱為「明星(Star)」。根據牛津線上大辭典,「明星(Star)」 的定義是「非常具有知名度及才華的藝人或運動員」 ,也屬於名人系統中的一環, 但只適用於描述娛樂及體育圈的名人。英國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 ) 建立的 The Phrase Finder 認為明星與名人之間的差異,在於「明星」專指娛樂及 體育方面有突出表現的指標性人物,一位明星比一般名人具有更崇高與持久的地. - 17 -.

(25) 位,明星是流行娛樂圈的名人,但卻非所有名人都是明星,明星比名人指稱的範 圍更侷限,卻代表了更明確的意義。按照一般人的想像,明星的角色大家耳熟能 詳,就是一群每天出現在報章雜誌上的那些在表演舞台上發光發熱的人。本研究 對象以演藝明星為主,觀察明星在小報影劇新聞中如何產製、呈現。 就過去研究可得知,媒體與明星的互動關係相當複雜,尤其以小報媒體,在 「產製」明星商品同時,也是不斷「消費」該商品。明星不同於其他文化商品的 地方在於明星本身具有高度主動性與自主性,他們了解自身具有商品價值,且可 被估計、操作、販賣,因此,在小報與明星的互動關係研究中,必須考量到明星. 政 治 大. 商品的特殊性,這是下一節需要討論的目標。. 立. ‧ 國. 學. 第二節. 明星的養成. ‧. y. Nat. 明星本身就是品牌,他們的臉就是商標,通常明星的意義就是要吸引市場。. n. al. er. io. sit. (Williams and Moffitt, 1997). Ch. (一)明星體系(Star System)的成型. engchi. i n U. v. 明星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又該以怎樣的社會角度,來看待這些因媒介發達順 勢而起的一群人?一般而言,我們很難不把「流行」和「明星」聯想在一起,這 些明星在特定的文化中也擁有一些社會功能。但是,延伸 Dyre 的看法,這些明 星與其是因為他們「獨特、魔法般的個人特質」而閃閃發亮,不如說他們的明星 魅力(chrisma)和形象,是經由精心打造、因應社會議題與矛盾而生的文化產 品(Holmes, 2005b)。也就是說,明星不可能是偶然且英雄崛起般地出現在社會 中,他是一種精心製造、因應社會需求的文化商品,其中,媒體的推波助瀾是最 重要的推手之一。. - 18 -.

(26) Ryan(1991)指出,明星是一種名聲基礎(name-based)的文化商品,其他 有形商品---例如書籍、電影、音樂 CD,這些單一商品的壽命都是有限的,即使 是暢銷商品,還是會在短期間內減損到現金價值為零為止。因此,廠商需要一種 持續性的獲利模式, 「明星體系」 (Star System)開始發展。明星和其他文化商品 不同之處,在於明星獲利模式可以重複利用;明星就如同一種商標或品牌,可以 為文化工業帶來更多的銷售量(陳家奇,2008),雖然明星養成的成本較高、但 吸金力更強。因此,許多媒體會以明星為新聞核心,因為一位成功的知名明星能 帶來的龐大的讀者,對於新聞產製的報酬是相當划算的。. 治 政 大 所改變。林富美(2004)指出,舞台上唱歌跳舞的「藝人」此一名稱的出現是晚 立 今日媒體大幅度參與名人製造的過程,現代明星誕生的方式跟以前相比已有. 近之事,過去歷史中常將戲曲演員稱作「伶人」 。伶人多半出身低下的社會階級,. ‧ 國. 學. 因經濟壓力,被父母送去學習表演技藝謀生。時至今日,隨著電子媒體的發展,. ‧. 表演專業可以透過科技加以補強,即使沒有專業技巧,只要長相出眾,被星探發. y. Nat. 掘後透過公司訓練,假以指導同樣能受觀眾喜愛,對今天的藝人而言,找出如何. er. io. sit. 進入演藝圈的第一步才是重點。就媒體的角度,為爭逐收視率,媒體論域大幅報 導藝人生活舉止,隨著超人氣、高收入、緋聞八卦等新聞焦點,推波觀眾的偶像. al. n. v i n 明星情愫,使得今日藝人的社會職業階位,已不同於過去「伶人」的時代。 Ch engchi U. 回溯偶像明星大量出現的時間,可推回到 1913 年因應好萊塢片廠制度而興. 起的第一代電影明星。當時,電影明星開始以主角身分出現在電影宣傳海報上, 推銷明星的技巧更全面,好萊塢片廠掌握了明星合約與媒介流通的權力,電影演 員必須按時不斷接受媒體訪問、爭取大量曝光的機會(Caves, 2000/ 仲曉玲等 譯,2003: 49-50),從中透露出更多演員舞台上下的人生故事。 現代社會中,明星焦點的轉移已從專業表演變成專演與私生活並重,在這樣 的狀況下也浮現了明星在表演時間外的存在性問題,這個問題對明星的體制與規 範帶來重大的影響及轉變。製作人或公司老闆再也不能只約束或管理明星作品中. - 19 -.

(27) 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明星在私領域個人特質的呈現,因此,私生活成為明星表演 的另一個舞台,私人與專業的分界線變模糊了。deCordova(1991)在明星體系 的研究中訪問明星 Harry S. Northrup 舞台下的生活轉變,Harry S. Northrup 節錄 談話如下:. 什麼?舞台(Stage)?看看你身邊吧。一個人還能再要求什麼?舒適甜 蜜的家,一年 52 個禮拜都有薪水,舞台能給你這些嗎?我想不能吧。. 治 政 大 表演範圍的一部份,舞台上下必要的展演是演藝圈行規的一部份。目前流行文化 立 可以從這段談話早在 90 年代,演藝明星就已經意識並接受私生活也是明星. 的消費模式更成熟,讀者更理所當然把明星從頭到腳各個部分視為可在媒體上被. ‧ 國. 學. 買賣的商品;除了實際上明星代言的產品是販賣明星人氣與形象,明星在媒體中. ‧. 的表現更是販賣個人的風格、生活模式與隱私。. y. Nat. 在明星製造的複雜過程中,首先,藝人只是擁有表演技能的人,須要專業團. er. io. sit. 隊打造出明星形象。明星是由媒體產業製造產生,明星本身就是勞動(labor) 與其他勞動力共同生產的產物,明星在參與演藝勞動的過程也將自己變成了商. al. n. v i n 品,因為明星無法靠自身力量成為明星,製造明星是一種複雜且力量互相牴觸的 Ch engchi U. 過程,所有相關專業工作者協調共識後,才能集結發想出娛樂圈各種創意,發展 出明星商品(Dyre, 1987: 4)。從素人(raw materials)明星化過程必備的要素除 了藝人本身的條件,更需要造型師、化妝師、營養師、歌舞訓練、宣傳、人像攝 影師(pin-up photographers)、八卦專欄作家的幫忙(Dyre, 1987: 5)。比如說, 公關人員在娛樂產業中就不僅是傳統的服務角色,公關人員在明星養成的過程中 扮演了整合性的位置;記者的貢獻是讓明星在視覺與語言上表現出他們的自我風 格,這樣的工作必須平衡明星所屬公司與媒體之間的權力關係,同時協助明星風 格認同的累積和調整(Negus, 1992: 115)。 - 20 -.

(28) 隨著名人工業(celebrity industry)成熟發展,藝人與媒體的關係變得更複雜, 藝人行為越來越商品化、制度化,就出現了負責組織和為藝人事業操刀的團體─ ─經紀公司,專門協調藝人與媒體的關係(Turner, Bonner & Marshall, 2000)。學 者 Hirsch 認為早期對於文化工業的研究缺少了單一公司在「發現」 (discovering)、 「製造」 (producing)、 「發行」(delivering)等過程的角色;在新 時代,組織場域應該包括組織角色,包含經紀商與個人經理人如何處理藝人的事 業,到衛星訊號如何對廣播組織、消費者 、影音產製等造成的影響(引自陳坤 賢,2006)。確實,以藝人為主角的文化工業已經無法憑藉個人力量創造出影響. 治 政 大 究者必須考慮背後的組織力量加以分析,才能釐清藝人身邊權力關係的關鍵。因 立. 力,明星英雄化在今天的演藝圈產製邏輯已經行不通了,明星作為文化商品,研. 此,明星製造的過程中除了媒體記者,更須要從上游製造端的角度,尤其是掌握. ‧ 國. 學. 明星商品動向發展的經紀公司,分析他們如何回應媒體型塑出的明星形象,如何. ‧. 在媒體需求和自我目標中達到平衡,是探討製造明星的關鍵環節之一。. y. Nat. 在文化產業的分類中,藝人屬於藝文業,勞動市場都透過所謂藝文服務業,. er. io. sit. 即經紀人(公司)派遣仲介,透過經紀人(公司)的仲介工作的藝人,勞動力的 付出與酬償,涉及經紀人(公司)、藝人與演出單位間的互動關係及約定,屬派. al. n. v i n 遣勞動關係類型。演藝工作是一連串角色內化,演練、揣摩、排演、修潤與創造 Ch engchi U 的過程。這種勞動力雖具獨創性,但產製分工更仰賴宣傳部門與商業部門的運. 作,因藝人勞動力的酬償,不同於一般生產力「有做就有,事先議定」 ,而是「有 市才有價,依上市銷售量、集數、場次來算」,依市場決定的藝人勞動酬償,是 文化產製分工的一項特色,故有沒有演出機會,是藝人勞務提供的先決條件,經 紀人(公司)在藝人勞務仲介中的角色,就顯得格外重要(林富美,2004)。 Dyer(1987)研究中強調,觀眾將媒體或雜誌塑造的名人形象過份真實化, 閱聽人相信明星表現的螢幕形象和舞台下的真實生活是一致的。這種由媒體刻意 建構出的明星形象,其實是在當代消費社會中,對明星的社會功能與位置的一種. - 21 -.

(29) 回應方式。在名人體系裡,除了媒體角色,Marshall 認為,分析明星建構還有三 個重要面向(Marshall, 1997: 18-19): 1. 明星是回應社會認同(Identification)與理想化(Idealization)所形成的一種 獨特典型。 2. 明星並非完全被文化工業所決定,部分是由處在文化再現支配地位(dominant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的閱聽人回應所建構。Gramsci 對於霸權的概念最能 反應在擁有支配地位的社會團體所形成的意識型態上,社會團體的分類項目 包含階級、性別、年齡等。. 治 政 大 一種穩定個人特色與形象的方式。 立. 3. 明星是一種商品(commodity),也是在資本主義與消費文化中發展脈絡中,. 明星的原型是一種對社會理想的回應而生的文化商品,因此,背後必須擁有. ‧ 國. 學. 複雜細膩的分工團隊來共同打造完美且具個人特色的藝人,以符合大眾期待。無. ‧. 論建構藝人的是藝人身邊眾多的經紀公司、宣傳團隊,還是閱聽人本身的期望,. y. Nat. 可以確定的是,藝人在被生產的過程中,自主空間會因為不斷有新的權力關係進. er. io. sit. 入變的更壓縮,其中自然會影響到藝人與媒體關係。在探討藝人如何參與並回應 小報新聞的產製之前,必須先對藝人本身的主體性有所了解。. n. al. Ch. engchi. i n U. v. (二)明星與媒體的互動關係與策略 早期的電影產業的工業化創造了瑣碎的分工,演員在這樣細緻的分工底下跳 脫出來成為被媒體、觀眾關切的對象。在明星養成的過程當中,促成明星體系最 重要的因素是資訊的流通,幫助辨認及促銷各別演員的形象。美國電影的明星體 系在 1907 年之後,隨著電影演員的資訊或「論述」的廣泛流傳建立起來(McDonald, 2000: 46) 。Dyre 以批判觀點所著”Heavenly Bodies:Film Stars and society”一書中, 提供了完整的架構來概念化、理論化分析明星在媒體中形像展現,這套理論工具. - 22 -.

(30) 被稱為「明星論述」(Discourse of Stardom),用以檢視明星的文化重要性(引自 McDonald, 2000: 28) 。Dyre 認為明星的私生活和他的表演工作同等重要,明星形 象是由舞台上下的每一部分建構而成。明星形象除了銀幕上的表演,延伸的使用 工具還有多媒體、跨文本的材料(intertextual materials),例如影評、訪問、粉 絲雜誌(fan magazine)與八卦媒體對於私生活的描繪。McDonald(2000)延伸 Dyre 的研究,指出明星代表了一種形象,而這些明星形象建立在不同的媒體文 本上,不只包含明星演的電影,還有各種形式的公關與宣傳。用符號學的語言來 說,明星形象就是符號化(Signification)的產品,明星是由中介而來的身分,是. 政 治 大. 文本的建構,觀眾看到的不是一個真人,而是被視同這個人的形象、言語和聲音 的組合體。. 立. deCordova(1991)研究電影演員的明星制度(Stardom) ,他認為, 「明星論. ‧ 國. 學. 述」是建立明星體系的重要階段,一覽過去媒體上有關明星論述的發展狀況,直. ‧. 到 1913 年,明星行銷的技巧發展到讓新聞報導受歡迎演員的私領域時,明星體. y. Nat. 系才算完整實現。也就是說,除了舞台上的專業表演,藝人在媒體中的私生活展. 星的產生和媒體間互動的狀況密不可分。. al. er. io. sit. 演,才會讓一名歌手/演員從純粹的文化表演者轉變成一位「明星」。因此,明. n. v i n 明星就是文化產品的一部份,被用來吸引觀眾購票進電影院、或增加報紙和 Ch engchi U. 雜誌的銷售量,明星的最主要市場功能是經濟利益,所以明星本身就是生財工. 具,須要經紀公司或經紀人妥善管理。最早期的藝人經紀人(media agency)制 度是從好萊塢電影產業發展出來的,他們與好萊塢之間保持著競爭敵對、同時又 互助合作的關係。在已經錯縱複雜的打造明星過程中,經紀人讓原本的系統更複 雜 (Dyre, 1987: 4)。演變至今,經紀人已經成為明星對外發言的窗口,全權掌 握藝人的媒體關係。經紀人在處理媒體關係的時候,最在意的是明星的媒體形象 是否能引起社會注意,經紀人應對媒體的態度與策略是反映出該經紀人專業程度 的指標之一。. - 23 -.

(31) 從媒體中最常見到的狀況是媒體節錄明星說法(quotes)時刻意選用爭議性 校高或具有煽動性的言論,甚至捏造或誇大細節或軼事來吸引閱聽人的目光。因 此,經紀人或宣傳處理媒體提問時,通常會先跟藝人套好招,預先準備答案讓藝 人「角色扮演」 ,這種媒體和明星「碟對碟」狀況最常發生在八卦媒體的應對中。 因為八卦媒體記者對明星性、藥品、墮落、緋聞方面的興趣遠大於專業表演,這 些報導雖然容易引起大眾的注意,但對明星形象可能造成巨大傷害,並直接影響 藝人的工作表現。因此,經紀人或宣傳在應對八卦媒體時,須要準備一些工整、 合乎明星形像的答案,避免苦心經營的媒體形象被小報媒體破壞殆盡(Negus,. 治 政 大 Negus(1992)訪問一名英國流行音樂的高層宣傳人員,當明星成為小報焦 立. 1992: 120-123)。. 點的狀況,得到一段談話節錄如下:. ‧ 國. 學 ‧. 人們會在某種特定程度上討好小報,他們會看低你(指明星)或把你(明. y. Nat. 星)想像成別人。所以,我們在要藉由小報媒體經營一個新的流行樂團時,. 必須謹慎小心是否要中止這條路了。. n. al. Ch. engchi. er. io. sit. 要設立一個兩年為限的目標,如果這段期間內樂團沒有因此越來越紅,那就. i n U. v. 當八卦媒體與明星的緊密關係日漸成形的時候,明星在小報中的角色成為另 一種職業表演的形式。明星在媒體與背後公司力量彼此妥協、整合後會發展出不 同的媒體形象或事件,表面上這些螢幕形象是加強觀眾對明星的認同感,事實上 明星受到背後力量的宰制,為了迎合社會或公司需要,逐漸失去最初原本的聲 音。Walter Benjamin 在”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一 文中指出,「演員是一種從內在放逐的工作,他們從工作中會感到無法說明且不 適的空虛感,他的身體失去真實感,他們真實的意識、聲音、生活都被剝奪或蒸 發,取而取代的是螢幕上一閃而逝的光亮形象。」 (Benjamin, 1935;引自 Redmond - 24 -.

(32) & Holmes, 2007: 25-26) 。因此,演藝人員在媒體中真實自我的展示空間是被逐漸 擠壓的,當明星被許多組織操弄,小報無止盡的追逐名人的私密生活,藝人不得 不在舞台下也要繼續表演的人生。 小報就是明星私生活形象延伸的舞台,也是實踐完整的明星論述的媒體平 台,但是,當小報媒體反應明星形象的角度是從隱私、八卦、負面新聞切入,與 明星的舞台形像相衝突時,明星經紀人或宣傳人員必須採取具體行動來彌補明星 形象受到的傷害。即使媒體和經紀公司雙方都是以「製造明星」為前提,明星團 隊與八卦媒體在經營明星的手法與心態上存在巨大的差異。但是,為了保持明星. 治 政 大 控媒體如何處理、觀眾如何看待這些小道八卦,但這是保證明星在某段特定時間 立. 的曝光效果,宣傳人員有時必須主動提供一些明星小道八卦給媒體,雖然無法掌. 能佔據媒體版面的方法,具體的方法包含:打電話到媒體編輯部、與記者的飯局. ‧ 國. 學. 間無意透露一些明星私密資訊、匿名散播明星八卦等,英國小報媒體中這種明星. ‧. 醜聞和爭議新聞層出不窮,許多都是宣傳或經紀公司與媒體聯合操作下的成果. y. Nat. (Negus, 1992: 120-123)。. er. io. sit. 明星工作團隊使用檯面下的招式來利用媒體達到宣傳效果,早在五零年代就 有研究。Harris(1957;引自 Gledhil, 1991)在明星形象建立的研究中指出,在推. al. n. v i n 銷明星時公司會有一些慣用的原則,首先,必須在明星作品正式發行前,宣傳人 Ch engchi U 員就要為初步的宣傳活動佈局,被 Harris 稱之為「發現明星」(Discovery)──. 具體做法包含發佈一連串亮麗的宣傳照給所有媒體,與其他知名明星若有似無的 緋聞炒作,即將為某部電影擔任主角的耳語,報紙上的八卦專欄或娛樂雜誌就成 為宣傳這類八卦消息的集散地。這些宣傳技巧過了半世紀,仍在報章雜誌上被廣 為使用,Harris 認為,宣傳人員的主要工作,其實是透過各種媒介,將明星的刻 板形象(stereotypes)傳達給社會大眾。根據 Harris 的說法,大眾對於偶像明星 都有特定的幻想與期待,宣傳人員就是要讓明星盡可能滿足或實現觀眾想像中的 慾望。. - 25 -.

(33) 當小報中的明星形象逐漸變成明星表演工作的一部分,刻意製造出來的明星 形象可能慢慢取代生活的本來面貌,明星商品化的狀況也因此更為突顯。讀者從 新聞中看到的明星,都是已包裝完成的精美明星商品。從藝人原型的表演,到經 紀人/宣傳的策劃與編排、發稿給媒體,透過記者的潤飾、傳播,最後由閱聽眾 接收,完成了一整套明星商品的發行流程。這樣看似尋常且日復一日上演的活 動,當中潛藏了複雜的的產製邏輯。事實上,流行娛樂圈中的藝人是最複雜的文 化商品型態,明星被經紀公司、宣傳或業主等多種權力所支配,但是,每位明星 本身具有不同的權力條件。在創意產業中,個人成就與影響力的有極大的差距,. 治 政 大 差距。拿唱片歌手為例,明星歌手的優勢是樂迷會產生集體效應,崇拜明星的樂 立. 這些效應造成的影響取決於與其勢均力敵的競爭者數目,以及與對手之間的品質. 趣會隨著其他一同分享的樂迷數量增加而提升,明星歌手因此拉開了與新進歌手. ‧ 國. 學. 的差距,因而連帶影響到明星本身可支配的權力與實質收入(Caves, 2000/ 仲曉. ‧. 玲等譯,2003: 116)。這種「明星效應」(Star Effect)在媒體中直接影響到記者. y. Nat. 報導的方式,一但明星光環成形,即使天份或表現並非頂尖,記者仍會給予較多. er. io. sit. 關注在已成熟的明星身上(Ehrmann & Meiseberg, 2009 )。. 若是將影劇明星視為文化產業中的產品,這種「明星商品」與其他文化商. al. n. v i n 品最大差異,在於明星本身有高度主動性,明白自身具有被消費的價值,並積極 Ch engchi U. 參與媒體/消費者的互動。因為三方(明星、媒體、消費者)皆具有主動釋義的 能力,讓三方互動變成一種複雜的交易過程,過去名人產製與消費的研究都視明. 星為無聲的分析文本,故本研究欲加入明星在小報文化場域中的參與力量與自主 性,來彌補明星權力角色研究之不足處。. - 26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is study first explores the legal cases on the definition of wage from different agents, including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judicial authorities, and academic organizations..

By using the case study and cross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find out the Business implementing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project, Our study

This study conducted DBR to the production scheduling system, and utilized eM-Plant to simulate the scheduling process.. While comparing the original scheduling process

For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in aggregate usage and maximizing utilization ratio of E&R resources obtained from the site, this study tried to adjust the optim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