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道德揭密:《壹週刊》的操作型態與動機

第二節 文本必備元素:八卦、緋聞、大牌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78 -

八卦緋聞、女體消費、道德論述等等,來推展出《壹週刊》影劇新聞產製的完整 架構。

第二節 文本必備元素: 八卦、緋聞、大牌

(一)人氣影響新聞產製

藝人大小牌對於新聞產製的影響不僅反映在文本篇幅和報導角度上,在幕後 記者產製新聞時也會因藝人實力或人氣高低,下手時作出調整。《壹週刊》對藝 人的態度從來不是一視同仁的,先前文本分析結果提到,《壹週刊》的版面永遠 只留給大牌,即使大牌明星不脫不露,一般緋聞就能佔據封面故事,《壹週刊》

是否對大小牌明星執行了兩套迥異的新聞標準,對此,曾在《壹週刊》擔任文字 記者的記者 F 直言:

訪問的時候跟藝人大小咖絕對有差別,每次一排人的時候,大家眼裡 只會有大咖。因為只有大咖才有新聞,我今天不是來交朋友,我今天來一個 記者會,我要寫甚麼?我當然是抓大咖問。(記者 F)

有太多小牌藝人想盡辦法靠《壹週刊》炒新聞提升知名度,利用一時的話題 性抬高身價,但是,《壹週刊》給予小牌藝人的機會卻相當短暫且勢利。「這是一 種互相消費,她(小牌藝人)利用媒體得到很多注目,所以她們也需要承受之後 媒體去消費她,這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記者 G)」藝人等級在媒體上不僅影響 到自身報導,也會產生一連串的連動性。媒體上常出現「小咖貼大牌」的現象,

對小牌藝人而言無疑是個趁勢而起的機會。以《壹週刊》而言,「小咖出車禍不 是新聞,大咖在後台放屁都是新聞。(記者 H)」,對所有藝人與經紀公司而言,

媒體版面反映出來的是最現實的人氣高低的衡量,只是《壹週刊》比其他影劇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79 -

聞更強調藝人的知名度,只要小牌藝人能和一線明星沾上邊,就成了大牌藝人光 環下的附屬品,知名度扶搖直上,炒新聞因此成為藝人抬高身價的方式之一。

事實上,對《壹週刊》而言,明星和媒體彼此消費的關係不僅存在於這些炒 新聞的人物,《壹週刊》與所有藝人的相處無一不是互相消費、利用。《壹週刊》

之所以對大牌明星和小牌藝人給予兩種差異甚大的新聞標準,在於大牌明星能夠 不斷提供《壹週刊》消費的燃料,燃料本身其一來自大牌藝人聚集的人氣,其二 來這些藝人會不斷推出作品,在工作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壹週刊》可源源不絕使 用的材料。因此,《壹週刊》和大牌藝人必須維持較長遠的合作關係,加上大牌 藝人本身已有足夠的話題性,《壹週刊》在新聞操作時不太需要再「加料」,但礙 於小牌藝人本身話題性不足,就需要在「故事性」下足功夫,盡量渲染、尖酸、

挖苦。

上一章文本分析中可以看到,《壹週刊》封面故事、頭題的版面總是留給大 牌明星,明星等級差異也反映在頁數上。編輯室在文本編排中也展現對藝人的喜 好,可能的原因就是《壹週刊》也會考慮到與受訪者維持基本的合作關係,記者 G 對此解釋:

《壹週刊》的編排可以看出來他對藝人的喜好,有時候還有一點 promote 的味道。這可能是《壹週刊》對這個藝人釋放出誠意,…《壹週刊》知道雙 方翻臉的話對《壹週刊》沒有好處,那就是一個長久關係的建立。(記者 G)

新聞人人會炒,巧妙各有不同。除了 AB 咖藝人的差別待遇,《壹週刊》對 同等級不同藝人間也存在差異,明明起跑點相同,《壹週刊》的報導態度卻是天 差地別。以同樣是以與大牌明星傳緋聞炒出知名度的女星陳以庭1為例,搏版面 的方法幾乎和之前的女星李毓芬2如出一轍,但後者在報導後成功創下「宅男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80 -

神」的封號,陳以庭在《壹週刊》話題一出卻是聲名狼藉。在外界的觀察中,《壹 週刊》在幾乎相同的新聞事件上,執行了兩套迥異的新聞標準,這樣的呈現方式 是否反映出《壹週刊》內部的選擇?事實上,回歸到《壹週刊》的文本原貌,其 實描述兩者的觀感差距並不大,同樣強調青春、性感、鮮嫩欲滴,與大牌男藝人 ___

牽扯不斷的面向。「宅男女神」的名號或負面批評,都是在兩位女星在《壹週刊》

成功引領話題成為當紅人物後,在隨後的產品代言、節目通告、經紀公司操作手 法上的差異,突顯出社會觀感對兩者的差距。因此,《壹週刊》在的隨後報導中,

會隨著社會或讀者對焦點人物既有的形象或觀感加油添醋,《壹週刊》中對人物 的臧否是趕上該明星引起的熱潮,在迎合讀者的口味的方向下進行的選擇。

另一個藝人大小牌影響新聞產製的角度是《壹週刊》著名的狗仔跟拍。受 訪者 E 是一位廣告及國片演員,與小型經紀公司簽約兩年多,已接演十餘支廣告 和兩部國片,和許多大牌明星合作過,但仍然沒闖出名號,他在訪談中直言狗仔 隊跟拍並不是對每個藝人都有威脅,因為「藝人其實也心知肚明自己有多紅,出 去有沒有到被偷拍的等級。(演員 E)」狗仔隊的工作目標並非亂槍打鳥,而是瞄 準了具高知名度的公眾人物,藝人是否被跟拍的標準就是受歡迎程度和人氣高 低,因此,對藝人而言,能被跟拍多少表示了你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往成名之 路邁進。從《壹週刊》狗仔隊的角度,「主管背後的老闆是讀者,我們攝影記者 永遠不知道讀者喜歡什麼東西,這只有主管知道。(記者 J)」《壹週刊》的狗仔 隊是攝影記者身兼一般記者會和狗仔兩個角色,通常的「狗仔班」是主管按照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陳以庭替線上遊戲代言扮演女版孫悟空走紅,但真正引起話題是曾在《壹週 刊》469 期(2010/5/26)爆料,與天王級華語歌手周杰倫交情匪淺,不僅上過周

杰倫的蝙蝠車、還被周杰倫帶入密室,並以此為話題在各媒體上繼續炒作。

2 李毓芬本為默默無名的雜誌模特兒,後來因《壹週刊》402 期(2009/02/04)

跟拍到與歌手羅志祥私下過往甚密而頓時聲名大噪,後來因而接下線上遊戲以 女僕造型走紅,各類廣告以性感形象著稱,曾被媒體封為「宅男女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81 -

調或讀者會中民眾的喜好下達工作指令,再由攝影記者盡力完成,並非由狗仔記 者漫無目的在街上隨意捕捉畫面,因此,狗仔跟拍報導的邏輯也是以拍到一線明 星的私生活為主。

《壹週刊》作為營利媒體,注重明星成名程度的差異比別的媒體更明顯,因 為《壹週刊》認為讀者在意的只有 A 咖藝人,今日的媒體環境也一面倒地往擁有 權力的一方傾斜。記者 I 身分特殊,先在演藝圈當了多年經紀人,之後轉行當報 紙娛樂線記者,跑過一圈新聞後,對現今影劇新聞的環境感到感慨,「新人要擠 進版面很不容易,甚至公司要付業務費,(媒體)才願意寫一些報導讓新人有版 面,現在的媒體很多都是這樣,不給新人機會。(記者 I)」在這樣的環境下,小 牌明星爭取出線微乎其微,以《壹週刊》為例:版面順序、圖片大小、藝人能上 哪些單元,都反映出《壹週刊》認定的商業價值。媒體既是明星光環的生產者,

也是明星光環的接收者,在既有的名氣和環境中,媒體篩選出具有知名度、報導 後有人會看的藝人給予版面,在這樣推波助瀾的狀態下更助長了原本的藝人光 芒,形成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態勢。佔據頭版的明星總是固定一群人在替換,

因此,在種種不給小藝人出頭的媒體環境裡,才有小牌藝人願意奮力一搏,不論 是沾附在大牌藝人之下、或是發表驚世駭俗的言行,只要能擠上版面一天,彷彿 身價就不比以往,擠身演藝圈中真正算得上明星的行列。

(二)八卦、醜聞領導話題

「《壹週刊》偏好的題材,就是緋聞和八卦。(記者 G)」搭配文本分析結果 可以發現《壹週刊》內容醜聞、緋聞與八卦的乘載量遠高於其他媒體,揭露藝人 私生活中的本來面目是《壹週刊》的賣點之一。這些緋聞、醜聞或八卦的產製基 礎都必須建立在當事人本身當紅、或是事件具有高度話題性的前提下,因此,《壹 週刊》選取題材的先決要件是高人氣人物搭配八卦事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82 -

這些是我們在抓讀者的胃口,去找讀者有興趣的話題或人物…娛樂的性 質講難聽一點是譁眾取寵,也不是所有焦點都是緋聞,但不可否認,重點就 是感情、身材、人氣…還有外遇、劈腿,一般人對於藝人這種負面新聞反彈 比較大,人都有偷窺慾,讀者會想知道這些事情。(記者 J)

關於《壹週刊》內容題材的選擇,受訪者 J 認為這是順應讀者需求發展出的 方向,《壹週刊》主管在每次讀者會上詢問讀者想要看到哪些藝人、哪些消息被 報導,根據這些搜集資料,作為日後編採的方向。這樣的作法遵循了壹傳媒創辦 者黎智英的理念:「傳媒不可以眼中沒有讀者,只想告訴讀者應該相信什麼,甚 麼是對錯。」因此,在外界看來與傳統新聞產製截然不同的操作方向,是《壹週 刊》把編輯室讓給讀者掌控下的結果。

台灣《壹週刊》無論組織文化、內容取向、欄目與編採方法皆複製於香港的

《壹週刊》與《蘋果日報》,其新聞產製過程運用了讀者會(focus group)機制,

定期蒐集讀者對其刊物的意見,輔以新聞及廣告部門之業務各自獨立、互不干 涉,而稱其所產製出的新聞乃符應讀者需求、不會犧牲閱聽人權益,真正做到了

「讀者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李郁青,2009)。確實,爆料、緋聞、八卦能讓 銷售量衝高,《壹週刊》邏輯中,流行娛樂不再是明星、媒體把持或獨尊的一言

「讀者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李郁青,2009)。確實,爆料、緋聞、八卦能讓 銷售量衝高,《壹週刊》邏輯中,流行娛樂不再是明星、媒體把持或獨尊的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