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研究問題

第一節 八卦文化與小報新聞學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5 -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研究問題

本章起,要針對過去相關八卦與小報的文獻作出回顧。首先,在探討小報文 化的新聞產製模式和社會影響前,必須先定義小報的源起、本質與特色,小報是 在怎樣的環境下產生;接下來探討的是小報在新聞學中的位置,從小報的媒體定 位與編採特色開始,討論與傳統新聞媒體的不同,並從這些差異中了解小報與媒 體商品化的關係。第三部份,從小報中的名人為出發點,討論名人系統在小報中 的重要性,為什麼小報一再重複利用名人作為報導標的,動機和目的為何,小報 中的名人通常如何被呈現,加諸在名人身上的相關題材和手法為何,小報會選擇 這些題材和方式的可能原因,依此逐層討論,才能對小報文化有較完整的了解。

第一節 八卦文化與小報新聞學

(一)小報新聞的特色

小報(tabloid)一詞源自刻寫版(tablet),原意是指篇幅為大型報紙一半的 小開本報紙。當世界第一份小報——英國《每日鏡報》在 1903 年創刊時,它是 小開本格式,內容強調某些簡短故事、大照片和煽情標題;從此,小報一詞就兼 具小開本和通俗報導雙重意涵(陳順孝,2005)。一般而言,八卦雜誌與黃色新 聞(yellow journalism)、小報(tabloid)所指的實屬於同一種新聞(Deuze, 2005)。

若把小報放入報業發展的脈絡來看,可以追溯到 1830 年代,當時大眾化廉價報 紙在美國興起,為了刺激銷路,紛紛在「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 觀念導引下,搶報人情趣味、犯罪等故事。小報是煽動新聞學(sensational journalism)的延伸,也在社會型態改變下躍上主流,1890 年代,Joseph Pulitzer、

William Randolph Hearst 等人更將黃色煽動新聞當做新聞的舞台以吸引更多 讀者。1969 年,梅鐸在英國買下太陽報,每天在三版刊登裸女照片,大力炒作

「乳房、淫蕩和拳腳」,發行量迅速超越當時稱霸的鏡報,激化了英國小報的惡 性競爭,對煽色腥新聞的耽溺日深、對公共事務的報導日少。1990 年代後,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6 -

國小報最常見的形式是在超級市場中販賣的每周出刊的娛樂雜誌(陳順孝,

2005;Flocke, 1998)。

1930 年代西方學者 Warren 認為新聞應該涵蓋的十項元素:事實、接近性、

一致性、公共重要性、戲劇性、新奇、衝突、性、情感以及發展性,這些元素的 重要性因不同媒體占有比重皆不同(Wodak, 1996: 100),過去研究認為小報的特 色是偏好軟性議題、誇張煽情的報導方式。Chor& Thomas(2009)整理出西方學 者 Franklin、Connell 與 Sparks 對小報與傳統報紙不同的特色(表一):

表一:傳統報紙與小報比較

傳統報紙 (broadsheet) 小報(tabloids)

重點是政治、經濟與社會 重點是體育、醜聞和流行娛樂 關注政治環境、經濟發展與社會改變 關注名人與一般大眾的個人私生活

嚴肅事業(A serious business) 營利事業(A profitable business)

理性論述(rational discourses) 煽動論述 (sensational discourses)

報導式論述 敘事式論述

讀者群是菁英與高社經地位者 讀者群是勞工階級與低社經地位者 (表格整理:本研究)

從編採角度來看,小報新聞學特色之一是圖像的大量使用。McLachlan

&Golding(2000)認為,小報在新聞編排上國際新聞數量少,圖片多、文字內容 少,內容多以人情趣味以及娛樂新聞為主,政治、議會等硬性新聞較少(McLachlan

&Golding , 2000 ;引自 Bek, 2004)。圖像選取時,特別常採用「大標題、大照片」

吸引讀者注意,輔以表格增加易讀性;小報編排別重視視覺元素,照片在版面的 比重逐漸加大,列居與文字並重的地位(蘇蘅,2001;王祿旺,2008)。Becker

(1992)認為小報、煽腥色主義(sensationalism)與攝影三者為相等關係,以美 國「黃色新聞」(yellow press)為例,照片是使報導成功且煽情的關鍵;1920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7 -

代小報媒體開始出現大量與暴力、性、意外和社會醜聞等議題相關的煽情照片,

各種寫實圖片大量放送,小報新聞的渲染力更上一層。Becker(1992)指出,小 報的照片形式有其特徵,例如以對立或連續性動作的方式組合照片,是小報新聞 照片中常用的呈現方式。除此之外,小報照片中的煽情、爭議元素是必要的,暴 露、瑣碎、恐怖的照片增強小報的煽情主義,照片的主題的重要性是其次,照片 再現事實的方式是否激起人們情感更重要,有學者批評這是美國報業倫理鬆脫、

道德標準喪失的表現,同時威脅公共與私人生活(唐湘怡,2006)。相同的觀點 轉移到台灣小報媒體,圖像放大壓縮到文字報導的空間,使得新聞深度淺碟化、

圖像效果過度刺激,都是小報備受批評的地方。

小報題材選擇與敘事方式是為了強調報導中的「故事性」,這也是小報特色 之一,若小報以激起讀者情感或引起共鳴為目的,從小報的文字風格也能看出一 些端倪。Deuze(2005b)研究荷蘭八卦雜誌的行文,發現與其用傳統平鋪直敘、

客觀的立場來作新聞,八卦雜誌會用比較挖苦、嘲諷的語氣來包裝名人報導,讓 讀者從閱讀過程中感到有趣。從 Chor& Thomas(2009)整理出傳統報紙與小報 的差異,八卦雜誌為小報媒體屬性,主要以流行娛樂、人情趣味與軟性新聞為主 要組成要件,同時關心名人與大眾的私生活。英國《每日鏡報》主編 Silvester Bolam 認為,小報文化中運用的「煽腥色主義」(sensationalism)並不是指扭曲真相,

而是將事件鮮活和戲劇性的強度帶給讀者心理強度的衝擊。報導使用斗大的標 題、犀利的寫作,將文字簡化為熟悉的語言,並廣泛應用卡通或照片作圖解(引 自鄭植榮,2005)。因此,讀者不需要正襟危坐地看一則小報新聞,而是透過簡 單的文字語言,像讀故事一般理解每則報導的連貫性和臨場感。

另一個小報和傳統新聞價值的偏離處,是從新聞的客觀與準確程度討論。一 般而言,傳統上新聞敘事的原則必須公正、客觀地「反映(mirror)」社會真實事 件,相當忌諱在新聞傳送過程中扯上任何敘事或故事的色彩,在過去傳統新聞操 守與原則中,唯有忠實地反映真相或事實,才是新聞報導可被接受的基礎(蔡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8 -

臧國仁,1999)。 依照這個標準,小報的準確度是必須受到質疑的,最主要的原 因和小報新聞的敘事方式(story-telling)有關,讀者在觀看小報中的新聞時,通 常只能了解事件概略的發展方向,卻缺少清楚的消息來源,例如誰說了什麼話、

誰能證明哪些事。翻開文本,消息來源通常是某藝人「身邊密友」指出,「工作 人員 A」爆料之類模糊帶過,這是小報常用的手法,以公式化的故事型態(formulaic story)來建造一篇報導,其中的資料引述也是主觀且刻意的安插在各個段落結構 內(Bird, 1990)。也就是說,小報記者會先建構出情節,再將每個消息來源的資 料有目的性使用在各環節內以增添報導的故事性,這使得小報記者有更多自由詮 釋資料的空間,如何讓消息來源與資料有意義取決於記者的立場與想法,與傳統 新聞中,記者不涉入報導發展方向、尊重消息來源的權力和主體性的立場完全不 相同,若以傳統新聞的產製模式來檢視小報的客觀性,小報應該是不及格的。

(二)小報文化的興盛

除了風格上的差異,最重要的是,小報的經營目的是將媒體視為「營利事 業」,對照過去對新聞事業的定義,美國第三任總統哲弗遜(Thomas Jefferson)

認為最初新聞理念中,新聞事業的本質是純粹服務公眾,絕對不是一種商業;但 這樣的想法在 19 世紀末發生轉變,新聞事業逐漸變為一種以賺錢為主要目的的 商業營利行為,媒體濫用新聞初始的現象包含刊登黃色新聞刺激發行,黃色新聞 與八卦在新聞中大量出現是新聞商業化現象的濫觴(李瞻,1986)。因此,小報 被批評使用「煽動論述」取代理性論述,為求最高傳閱率和吸引讀者目光,常將 報導中的情節渲染到極致,將新聞價值與情節過份趣味化、誇張化。

從八卦媒體成為主流之一的媒體文化現象中,西方學者觀察認為小報新聞型 態進入社會日常生活是一種文化變革(cultural movement),不僅使得商業氣息 更瀰漫在大眾日常生活中,小報新聞讓傳統價值(traditional values)更加減損。

小報新聞引領的風潮諸如:狗仔隊入侵、記者將媒體曝光視為武器和一種表演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 9 -

式,對名人隱私的霸凌…等近似暴民的「攻擊新聞學(attack journalism)」或自 詡為正義化身的「隱藏式攝影機報導(hidden camera stories)」(Turner , 1999),

造成小報記者濫用新聞自由在社會上橫衝直撞,無冕王的態度不僅漠視消息來源 的人權,更缺少對社會秩序的尊重。

除此之外,小報被認為是新聞內容商品化與收視率導向的始作俑者(王泰 俐、周慧儀、羅文輝,2010)。美國加州大學 Mary 學院的傳播學教授 McManus 在其所著《市場導向新聞學:值得公民警惕的事?》(Market-driven journalism:

Let the citizen beware?)一書中開宗明義指出,「當新聞室內開始運用企業管 理手法(MBAs)產製新聞更甚於以往的傳統方式時,則讀者或觀眾將被視為是 一名『顧客』(customer),而新聞將被視為一項『商品』(product),至於發行量 或收視區則將被視為是一個『市場』(market)」(McManus, 1994: 1;轉引自張耀 仁,2002)。小報商業經營的方式影響了小報新聞產製,小報的刊載內容朝向讀 者的口味作調整,生產讀者有興趣的報導。學界長久以來不斷有聲音抨擊小報文 化嚴重影響了新聞常規與價值觀的判斷,同時讓私領域抑制了公共資訊的傳佈。

舉例來說,政治新聞報導質量改變可能不利於閱聽人民意的形成,也減少讀者的 政治參與程度。除此之外,小報新聞中公共事務的瑣碎化、公共論述被肥皂劇侵

舉例來說,政治新聞報導質量改變可能不利於閱聽人民意的形成,也減少讀者的 政治參與程度。除此之外,小報新聞中公共事務的瑣碎化、公共論述被肥皂劇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