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多點部份給分S-P表分析法的應用 -以香港高年級閱讀測驗試題在臺中市施測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多點部份給分S-P表分析法的應用 -以香港高年級閱讀測驗試題在臺中市施測為例-"

Copied!
8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資訊與測驗統計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許天維 博士

多點部份給分S-P表分析法的應用

-以香港高年級閱讀測驗試題在臺中市施測為例-

研究生:鄭苑廷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四 年 六 月

(2)
(3)

謝辭

首先誠摯的感謝指導教授許天維博士,老師悉心的教導使我鼓起勇氣窺探測驗 統計領域的深奧,不時的討論並指點我論文研究的方向,使我從中獲益匪淺。而 老師對學問的嚴謹及熱忱更是學生學習的典範。 本論文的完成另外亦得感謝口考委員胡豐榮及王柏婷教授大力協助。因為有您 們的細心及幫忙,使得本論文能夠更完整而嚴謹。 兩年的研究所日子,有學術上的討論、言不及義的閒扯、讓人又愛又怕的課程、 趕作業的革命情感...,感謝同學們的共同砥礪,你們的陪伴讓兩年的研究 生活變得絢麗多彩。 感謝百成學長不厭其煩的指出我研究數據中的缺失,且總能在我迷惘時為我解 惑,也感謝俊毅、心瑜、敏惠、怡華、柏良同學的互相提點幫忙,恭喜我們順利 走過這兩年。學校同事松雪主任及怡僑的體貼幫忙及鼓勵話語,我銘感在心。 外子啓仁在背後的默默支持更是我前進的動力,沒有你的體諒、包容,我們這 兩年的家庭生活將是無法想像的情景。 最後,謹以這份等了許久的論文~獻給我摯愛的家人。 鄭苑廷 中華民國一○四年六月

(4)
(5)

摘要

本研究係在探討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表現,並根據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Student-Problem)將受試者依照測驗得分情形與注意係數(caution index)分成 六大類學生,並比較這些不同類型學生的閱讀理解情況。本研究工具採用香港 2008 年 全港性系統評估中國語文閱讀評估 2008-TSA-CHIN- 6CR1 閱讀測驗卷, 以臺中市某國小五年級一百多位學生為對象,針對其閱讀測驗題型的作答表現資 料進行分析。取得試題的編制特性、學生答題表現類型以及學生在香港閱讀測驗 的理解狀況。 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 學生注意係數異常高達 29%,表示學習者對測驗表徵含有異質因素。 二、 試題注意係數>0.5,表示為異質型試題或拙劣型試題。 三、 香港的閱讀測驗對於臺灣學生有異質情形。 各類型學童的閱讀知識理解結構特性以及其知識結構之差異情形和香港學生相 差甚遠,可做為日後教材編製者之參考,以及未來進一步研究之建議。 關鍵字:閱讀理解能力、多點部份給分S-P表、S-P表、注意係數

(6)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ondition of reading of the 5th grade students at elementary level. The students were separated into 6 groups based on the Polytomous Partial Credit S-P Chart Analysis scoring results and caution index. The investigating instruments were adapted by the 2008-TSA-CHIN-6CR1 of Hong Kong. The results was the analysi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ssessment of more than one hundred 5th grade students at elementary level in Taichung. The goal was to get some references about the assessment characteristics, styles of answer response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Hong Ko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assessment.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rate of Caution Index was unusually up to 29% which delicated the assement representaion of learners contained heterogeneous factors.

2. The rate of Caution Index of questions was up 0.5 which desplayed the heterogeneous or inferior questions.

3.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Hong Kong contained heterogeneous factors to studnets in Taiwan.

In short, the differnces of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reading compresion and knowledge between learners of Taiwan and Hong Kong was enormous. The results could be the refernce of future study.

Keyword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Polytomous Partial Credit Student-Problem Chart, Student-Problem Chart, Caution Index

(7)

目錄

摘要………...I ABSTRACT ………II 目錄……….III 表目錄………..V 圖目錄……….V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閱讀理解歷程 ... 7 第二節 S-P表分析理論 ... 10 第三節 多點部份給分S-P表分析法 ... 16 第四節 古典測驗理論分析 ...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3 第一節 研究流程 ... 2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24 第四節 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 ... 2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27 第一節 試卷特性分析 ... 27 第二節 S-P表分析結果探討 ... 29 第三節 試題信度之探討 ... 32 第四節 試題質性分析 ... 33

(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59 第一節 結論 ... 59 第二節 建議 ... 61 參考文獻 ... 62 中文部份 ... 62 英文部份 ... 63 日文部份 ... 64 附錄一 2008-TSA-CHIN-6CR1 閱讀測驗卷 ... 65 附錄二 多點部份給分S-P表………..76

(9)

表目錄

表格 1 表 2-1 原始S-P表 ... 10 表格 2 表 2-2 排序後S-P表 ... 11 表格 3 表 2-3 S曲線 12 表格 4 表 2-4 P曲線 12 表格 5 表 2-5 呈現S曲線和P曲線的S-P表 ... 12 表格 6 表 2-6 DB(M)表 ... 19 表格 7 表 2-7 難度評定表 ... 21 表格 8 表 2-8 鑑別度評鑑指標表 ... 22 表格 9 表 3-1 測驗題型配分表 ... 24 表格 表 3-2 國小高年級閱讀測驗試題對應能力指標架構表 ... 25 表格 11 表 4-1 文體難度鑑別度一覽表 ... 27 表格 12表 4-2 試題難度鑑別度一覽表 ... 29 表格 13表 4-3 學生注意係數表 ... 30 表格 14表 4-4 試題注意係數表 ... 31 表格 15表 4-5 試題信度分析 ... 32

(10)

圖目錄

圖表 1圖 2-1 學生診斷分布圖 ... ..15

圖表 2圖 2-2 試題診斷分布圖 ... 15

圖表 3圖 3-1 研究流程圖 ... 23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目的係在應用『多點部份給分S-P表分析法(Polytomous Partial Credit Student-Problem Chart Analysis)』為分析工具,此分析法是由許天 維教授發展出以曼哈頓(Manhattan)量尺為基礎而擴展佐藤隆博S-P表分析法,藉 此工具針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進行「香港地區閱讀理解」測驗,探討其受試學生 注意係數、測驗試題注意係數,以進行試題分析、診斷分析學生學習狀況及學習 類型,進而提供試題編製、教學省思及後續教學策略的參考依據。本章共分四節, 分別為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名詞解釋以及研究限制四個部份,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知識若是一座大寶藏,那麼閱讀就是開啟知識寶藏的鑰匙。閱讀可以增廣見 識,豐富生活,更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能力。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 雅(2008)認為閱讀是一種學習的基礎,也是最為實際的能力,閱讀能力越好的 人,對於拓展其學習的能力也會越好,所以孩子的學習重要關鍵之一是閱讀能 力。然而近幾年來,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視兩個跨國性的學生能力評比計畫;一是 由OECD 主導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這是對於國中階段的15 歲學生之閱讀、數學及科學 三方面的素養進行評比;另一是由「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Achivement,簡稱IEA)所主導的「促進國際 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 PIRLS),這是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大規模跨國性評量。在這兩個 國際性評比中,臺灣學生在閱讀能力的表現皆不如鄰近的香港、上海、新加坡, 故理解學生閱讀理解能力,進而改善閱讀教學及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為教育工作者 刻不容緩的任務。

(12)

鄰近的香港地區其語文科的課改和臺灣實施九年一貫時間相近,並且於 2004 年由香港考核局舉辦 全港性系統評估,約於每年六月舉辦,主要是要對學生進行 國語文、英文、數學三科評量,藉以瞭解其學習情形,並不針對學生個別成績排 名比較,只做整體性評估。並將分析結果交於學校,以期改善學生此三科學習狀 況。 國家教育研究院於2005年起,每三年也辦理屬於臺灣學生的國語文、數學等 測 驗 , 稱 為 「 臺 灣 學 生 學 習 成 就 資 料 庫 」 ( Taiwan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簡稱TAST)以期能監測學校教學及學生學習能力。但是這樣大型 的測驗,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將測驗結果告知施測學校單位,往往得知時已 過了一年,許多課程計畫早已編列規劃,往往無法再針對此批受試學生進行專屬 他們的策略性補強教學,故尋找出學校或班級教師也能對測驗結果做出判讀的模 式,提供進一步的診斷訊息,讓位於一線教師隨時進行有效教學,實屬非常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在閱讀理解上的表現,而欲了解學生的閱讀理解表現, 則透過學生在閱讀理解測驗的作答反應加以分析,便可以得到診斷資料加以了解 學生的狀況,進而檢視學生是否已具備該能力概念,而優良的測驗評量卷是老師 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除了協助學生學習,也用來改進後續教學最簡便的方法。 在診斷分析上,國內有不少研究如游森期、余民寧(2006)利用S-P 表分析 認知診斷測驗的關聯性,而國外學者Takeya(1980)與Tatsuoka(1984)也認為 S-P表適合用於診斷評量之測驗資料分析。但是想要了解複雜高階的認知層次, 無法只用二元計分之正確得 1 分與錯誤得 0 分來判定。除了部份題型,如選擇 題與填充題,其他題型應該制定分段給分的標準,依照作答過程的適宜性,給予 其部份分數(教育部,2008)。也就是說,例如:補充型題型文字題、應用題等, 評分者給予部份適當的分數,讓受試者能更清楚答題歷程錯誤的部份。而每個題 型在測驗上難易度和分數權重都有差異,無法只用對錯論斷。所以,透過二元計 分S-P 表分析法進行診斷分析,將影響對學生學習認知的診斷。而『多點部份給 分S-P 表分析法』,涵蓋大部份的測驗項目,不僅適用於平日的教學診斷及評量,

(13)

且讓教師於測驗評量運用上更具價值 (林亭廷、羅雅瑄、許天維,2013)。綜 合上述,本研究係在應用多點部份給分S-P 表分析法進行閱讀測驗理解診斷分 析。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研究動機所述,本研究旨在以多點部份給分S-P 表探討國小五年級學生 於鄰近的華語地區香港閱讀理解測驗上的表現,並探討不同類型學生的表現差異 情形及此份試題對臺灣學生測試情形。綜上所述,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學生於閱讀測驗表現之描述性分析,並進行學生閱讀測驗上認知理解的 差異比較。 二、使用多點部份給分S-P 表分析學生的作答反應,將學生依得分百分比與注意 係數進行分類,並探討學生閱讀測驗的診斷分析。 三、探討全港性系統評估的香港閱讀測驗題目是否對臺灣學生有異質現象。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將本研究所使用的重要名詞加以界定如下:

壹、 閱讀測驗

閱讀是一連串複雜的認知活動,其中的發展牽涉許多方法的使用。閱讀的目 的之一在求文章理解。閱讀理解係指透過讀者和文章內容的交互作用而建立的意 義。本研究的閱讀測驗係指受試者分別在香港 2008 年全港性系統評估中國語文 閱讀評估2008-TSA-CHIN-6CR1閱讀測驗卷上的總分而言,得分愈高,表示此項能 力愈高。

貳、 二元計分

依據學生在試題上作答反應,其計分方式為答對得 1 分,答錯得 0 分二 種。試題題型多為是非題、填充題或單一選擇題,意即試題有固定標準答案。

(14)

叁、多點部份給分

試題有多元題型,不同的題型在測驗上依其權重不同而配分,且部份題型會 依受試者作答過程的適宜性,給予部份分數。

肆、香港地區閱讀測驗

本研究中提及的香港地區閱讀理解測驗係指香港 2008 年全港性系統評估 中國語文閱讀評估 2008-TSA-CHIN-6CR1 閱讀測驗卷。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由於人力及時間上的不足,所獲得的結論會有以下的限制:

壹、研究的範圍

本研究之範圍,依「研究地區」、「研究對象」、「研究內容」與「研究方 法」等方面加以說明: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係以臺中市某國小的五年級四個班級為研究範圍。 二、研究對象 以103 學年度之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三、研究內容 係在應用許天維教授所發展之多點部份給分S-P 表分析法,加以分析「香港 地區閱讀理解測驗」,探討多點部份給分試題之學生注意係數、試題注意係數研 究。 四、研究方法 以多點部份給分S-P 表分析及古典測驗理論為研究方法,分析五年級學生在 「香港地區閱讀理解」測驗之相關係數。

(15)

貳、研究限制

基於時間、人力、研究樣本等多項因素考量,本研究的限制如下: 一、本研究僅限於臺中市一所小學的五年級學童,所得結果不宜做過度推論。 二、本研究以多點部份給分S-P 表分析法作為研究基礎,但受限於研究環境,無 充足的時間與人力,無法針對所有閱讀理解相關概念進行施測,僅限用於香 港地區閱讀理解此一份之測驗,並以此探討多點部份給分S-P 表分析法之相 關係數與研究。

(16)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討論國小五年級對於同為華語地區的香港,其所編製的閱讀理解 測驗作答情形,經由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的分析結果,協助教師瞭解學生的作答 反應組型及檢驗此份測驗對臺灣學生的適切性。本章將就本研究的目的所涉及的 相關理論作一探討,其內容包含閱讀理解歷程理論、S-P 表的分析理論、多點部 份給分 S-P 表分析法、古典測驗理論分析之相關文獻,共分四節進行描述。

第一節 閱讀理解歷程

閱讀理解歷程國內外學者皆有不少人提出,故舉出國外學者及國際性評量架 構以及國內九年一貫語文領域中閱讀能力指標三部份說明。

壹、國外學者的閱讀理解歷程

一、Gagné(1985)提出訊息處理模式的觀點,認為閱讀理解的形成歷程分 成四個部份:解碼、文字理解、推論理解、監控理解。意即先了解字面上的意思 是基礎,進而閱讀者依據自己長期記憶解讀或分析文字所組合成的意義,接著對 文章上下文和整體間的意義作深入探討,最後經過統整後,利用推論、預測等方 式而監控自己是否理解文章。 二、Swaby(1989)則把閱讀理解視為四種技能層次:字義理解、推論理解、 評鑑理解、批判理解。意即讀者先從字句的語意,了解文章的主要概念,再根據 文章描述的訊息,利用先前自身擁有的經驗和知識來推論或感受文中潛藏的意 涵,接著依據文章給予的訊息產生讀者本身的觀點,最後能分析批判文章內容。

貳、國際閱讀評量架構

(18)

與解釋」、「省思與評鑑」三個層次,也就是從試題文本中擷取訊息,廣泛解釋 理解,最後融合自身外的知識進行省思和批判(劉潔玲,2009)。 二、國際PIRLS界定理解歷程為:「直接提取」、「直接推論、詮釋」、「整 合觀點與訊息」、「檢驗、評估內容、語言和文章的元素」四個層次,並將前兩 層次視為文章內容直接理解歷程、而後兩層次則是對內容解釋理解歷程(柯華葳 等,2008)。

叁、九年一貫語文領域閱讀能力指標

2008年《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教育部制定了語文學習領域有關閱讀能力 指標。這些能力指標可以供教師在閱讀教學,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童,設計不同的 教學方案,以期達到學習不同階段閱讀教學的目標。如能力指標5-3-1-1 熟習活 用生字語詞的形音義,並能分辨語體文及文言文中詞語的差別。第一個數字5指 的就是語文領域的六項能力之閱讀能力,第二個數字3則是指第三階段,此能力 指標亦即閱讀第三階段第一個內涵中的第一分項說明。(教育部,2008)本研究 欲探討國小高年級五年級學生,屬於閱讀學習第三階段,其能力指標如下: 第三階段(五到六年級) 5-3-1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5-3-1-1 熟習活用生字語詞的形音義,並能分辨語體文及文言文中詞語的差別。 5-3-2 能調整讀書方法,提升閱讀的速度和效能。 5-3-2-1 能養成主動閱讀課外讀物的習慣。 5-3-3 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 5-3-3-1 能瞭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3-2 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如: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等)。 5-3-3-3 能理解簡易的文法及修辭。

(19)

5-3-4 能認識不同的文類及題材的作品,擴充閱讀範圍。 5-3-4-1 能認識不同的文類(如: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 5-3-4-2 能主動閱讀不同文類的文學作品。 5-3-4-3 能主動閱讀不同題材的文學作品。 5-3-4-4 能將閱讀材料與實際生活經驗相結合。 5-3-5 能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增進閱讀的能力。 5-3-5-1 能運用組織結構的知識(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閱讀。 5-3-5-2 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5-3-6 能熟練利用工具書,養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5-3-6-1 能利用圖書館檢索資料,增進自學的能力。 5-3-6-2 學習資料剪輯、摘要和整理的能力。 5-3-7 能配合語言情境閱讀,並瞭解不同語言情境中字詞的正確使用。 5-3-7-1 能配合語言情境,欣賞不同語言情境中詞句與語態在溝通和表達上的效 果。 5-3-8 能共同討論閱讀的內容,並分享心得。 5-3-8-1 能討論閱讀的內容,分享閱讀的心得。 5-3-8-2 能理解作品中對周遭人、事、物的尊重與關懷。 5-3-8-3 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參與團體的精神,增進人際互動。 5-3-8-4 能主動記下個人感想及心得,並對作品內容摘要整理。 5-3-9 能結合電腦科技,提高語文與資訊互動學習和應用能力。 5-3-9-1 能利用電腦和其他科技產品,提升語文認知和應用能力。 5-3-10 能思考並體會文章中解決問題的過程。 5-3-10-1 能夠思考和批判文章的內容。 資料來源:九年一貫課綱第三階段閱讀分段能力指標(教育部,2008)

(20)

第二節 S-P 表分析理論

S-P表分析法,主要是用來診斷分析學生對於測驗試題作答之反應組型,是 由日本學者佐藤隆博提出的分析理論(Sato, 1980),藉由 S曲線及 P曲線呈現 學生和試題之間關係的圖表,可以判別出學生的學習類型以及測驗試題優劣,使 得教師易於瞭解並且協助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或得以編修測驗試題,適用於診 斷或形成性評量(余民寧,2009)。

壹、S-P 表的繪製

一、原始 S-P 表

有 N 個學生在 M 個試題的作答情形,先將學生及試題編號並以二元計分答對給 1 分,答錯給 0 分,則可得 N×M 的矩陣資料。如表 2-1 所示,此 N×M 的矩陣只 是將學生在試題的得分情形記錄下來,未經任何處理則稱為 S-P 的原始資料表。 (余民寧,2009) 表 2-1 原始 S-P 表 P S 試 題 編 號 總分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學 生 編 號 S1 1 1 1 1 1 1 1 1 8 S2 1 0 0 1 1 0 1 1 5 S3 1 1 0 1 1 1 0 1 6 S4 1 0 1 0 1 1 0 1 5 S5 0 1 1 1 0 0 0 1 4 答對人數 4 3 3 4 4 3 2 5 28

二、S-P 表依分數高低排序

依據學生答對總分高低由上至下排列,總分愈高則在愈上方,再依據試題答 對率高低也就是答對人數多寡由左而右排列,答對人數愈多則排列在愈左方。如

(21)

表2-2所示。 表 2-2 排序後S-P表 P S 試 題 編 號 總分 P8 P1 P4 P5 P2 P3 P6 P7 學 生 編 號 S1 1 1 1 1 1 1 1 1 8 S3 1 1 1 1 0 0 0 1 6 S2 1 1 1 1 1 0 1 0 5 S4 1 1 0 1 0 1 1 0 5 S5 1 0 1 0 1 1 0 0 4 答對人數 5 4 4 4 3 3 3 2 28

三、S曲線繪製

依據學生的總分高低排序,在排列後的S-P表右上方開始繪製出直線,將所有 學生的得分依序畫出與其總分相同的題數直線連接,如此依序從S1號畫到最後S5 號,就會出現一條呈現階梯狀的區隔曲線,這條曲線就是「S曲線」。如表2-3所 示,理論上S曲線的左側是答對為「1」的作答情形,而右側則是答錯為「0」的 情況。

四、P曲線繪製

依據排序後的S-P表,在表格的左下方繪製出橫線,將所有試題依序畫出與其 答對的人數橫線連接起來,如此依序從第P8題畫至第P7題就會出現一條向右上階 梯狀的區隔曲線,這條曲線就是「P曲線」。如表2-4所示,理論上,P曲線的上方 是答對為「1」的學生,而下方則反之。

五、S-P 曲線

完成 S 曲線及 P 曲線後即可得S- P 表,如表2-5。S 曲線和 P曲線間的分 離情形加以量化後的指數,稱為差異係數(Disparity Coefficient)。

(22)

表 2-3 S 曲線(S 曲線為紅色虛線) P S 試 題 總分 P8 P1 P4 P5 P2 P3 P6 P7 學 生 編 號 S1 1 1 1 1 1 1 1 1 8 S3 1 1 1 1 0 0 0 1 6 S2 1 1 1 1 1 0 1 0 5 S4 1 1 0 1 0 1 1 0 5 S5 1 0 1 0 1 1 0 0 4 答對人數 5 4 4 4 3 3 3 2 28 表 2-4 P 曲線(P 曲線為藍色實線) P S 試 題 編 號 總分 P8 P1 P4 P5 P2 P3 P6 P7 學 生 編 號 S1 1 1 1 1 1 1 1 1 8 S3 1 1 1 1 0 0 0 1 6 S2 1 1 1 1 1 0 1 0 5 S4 1 1 0 1 0 1 1 0 5 S5 1 0 1 0 1 1 0 0 4 答對人數 5 4 4 4 3 3 3 2 28 表 2-5 呈現 S 曲線和 P 曲線的 S-P 表 P S 試 題 編 號 總分 P8 P1 P4 P5 P2 P3 P6 P7 學 生 編 號 S1 1 1 1 1 1 1 1 1 8 S3 1 1 1 1 0 0 0 1 6 S2 1 1 1 1 1 0 1 0 5 S4 1 1 0 1 0 1 1 0 5 S5 1 0 1 0 1 1 0 0 4 答對人數 5 4 4 4 3 3 3 2 28

(23)

貳、S-P 表理論基礎

經由佐藤隆博 S-P 表分析理論,試卷的評分若以答對給 1分,答錯則得 0 分,會得到 N 的 S-P 原表 X= ,其中 指的是第 i 個學生對 試題第 j 題的答題情形,答對給 1 分,否則得 0 分且 i = 1,2,…,N﹔j = 1,2,…,M。以佐藤隆博S-P 表分析,令第 i 位學生的總分為 = ,第 j 題 全部學生的得分為 = ,並將 S-P 表重新排序,使 且 便可得新的 S-P 表。

一、二元計分S-P 表學生注意係數(CS)與試題注意係數(CP)

第 k 位學生注意係數定義如下: C = 1- .………公式(1) 其中, = 且 m = (許天維、蔡清斌、鄭百成、曾建維、俞克斌、永井 正武,2013)。 依此,第 k 題注意係數定義如下: C =1- ……… 公式(2) 其中, = 且 m= (許天維等,2013)。

(24)

二、二元計分 S-P表注意係數判斷標準

注意係數判斷標準在佐藤隆博提出的理論中,其數值應該皆為正值,越接近 為完美反應組狀況時,其注意係數越接近於 0;但是若注意係數越大時,表示反 應組偏離完美反應組,也就是不尋常或有異質之情況;若是注意係數越小,那就 表示接近完美反應組型態,而不尋常之情況較輕微,於是在一定的誤差範圍內, 提出下列判斷標準。(許天維等,2013) (一)當注意係數(指學生CS 或試題CP )介於 0 至 0.5 之間時,則可以解釋 為該學生或試題之反應組與完美反應組差異不大,屬於正常程度。 (二)當注意係數介於 0.5及 0.75之間,則表示有異質情況已稍為嚴重,教師此 時應該加以注意。 (三)當注意係數大於 0.75 時,則表示實際反應組型其異質情況非常嚴重,教 師要特別注意。 故在判別的標準上學生注意係數大於0.5 時,屬學習出現異質因素學生。根 據得分百分率和學生注意係數將學生學習情況分為六大類:A(學習穩定型)、 (學習粗心型)、B(尚須努力型)、 (欠缺充分型)、C(學力不足型)、 (學習異常型)如圖2-1所示。而二元計分 S-P 表分析法的試題診斷結果,是依 照答對該試題學生的百分率及試題注意係數分成四類:第一類A(優良型試題)、 第二類A-(異質型試題)、第三類B(困難型試題)、第四類B-(拙劣型試題), 如圖 2-2 所示(Sato, 1980; Sato & Kurata, 1997)。

(25)

100% A(學習穩定型) 學習能力良好,學習成就 較 高 、 考 試 表 現 亦 屬 穩 定、正常。 (粗心大意型) 能力好,但欠穩定,考試 容易粗心大意造成錯誤。 75% B(尚須努力型) 能力屬中上程度,學習尚 可,需要再用功一點。 (缺乏充分型) 偶而粗心,學習也較不穩 定,有待努力。 50% C(學力不足型) 基本能力不足,努力亦不 足,學習成就偏低。 (學習異常型) 學習極不穩定,考試成績 時好時壞,未準備考試。 0 0.5 1 學生注意係數 圖表 1圖 2-1 學生診斷分布圖 資料來源:佐藤隆博 (1975). S-P 表の作成と解釈(p71-72)明治図書出版 100% A(優良型試題) 表示試題適當,可以用作 區分低成就者與其他學生 之不同。 A-(異質型試題) 表示試題中有局部需做修 正,或試題中含有拙劣的 選項。 50% B(困難型試題) 表示試題困難度高,適合 用作區別高成就者的好題 目。 B-(拙劣型試題) 表示試題極為拙劣,含有 相當異質成分在內,資料 可能登錄錯誤或題意含糊 不清,必須加以修改。 0 0.5 1 試題注意係數 圖 2-2 試題診斷分布圖 資料來源:佐藤隆博 (1975). S-P 表の作成と解釈(p73)明治図書出版 學生答對 試題百 分率 答對試題 的學生 人數 百分率

(26)

三、差異係數(Disparity coefficient,以D簡稱)

在佐藤隆博的理論上 S曲線的左方和 P曲線的上方都出現「1」時,而其右 下方都出現為「0」的情況,彼此相互重疊的S曲線以及P曲線,稱之為「完美量 尺」的反應組型(許天維,2013)。至於差異係數則是由S曲線和P曲線偏離「完 美量尺」的情況,加以量化的指數,通常以D*符號來表示(佐藤隆博,1975)。 佐藤隆博(1975)提出距離「完美量尺」的差異係數會在於 0 與 1 之間,數值 接近 0.4 左右則判斷為教學者與學生反應之間有高度密切相關,若是標準學力測 驗,其差異係數數值在 0.5 前後,仍可接受。若是標準學力測驗或形成性評量的 D*>0.6,則表示學生作答或試題含有異質因素,教師應注意學生的作答情況, 或針對試題進行修改及檢討。原因可能如下,可進一步探討:(佐藤隆博,1985) (一)教學不明確,學生未達理解的地步。 (二)測驗內容與教學目標內容不相符。 (三)測驗內容的表達、語句敘述或答題提示失當以及測驗題目編排順序不佳。 (四)受試學生學習未達精熟的程度。 (五)測驗時間與教學時程相隔太久。 (六)屬於中下程度的學生,其學習呈現不穩定的狀況。 (七)學生的學習意願或動機低下。 (八)受試學生的心理或生理現象在測驗當時發生較大的波動。 (九)閱卷教師的評分標準不一致、評分重點不明,甚至評分錯誤或登錄錯誤。

(27)

第三節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分析法

從文獻中二元計分S-P 表分析法可以得知學生和試題的診斷分析,也是 其他測驗分析法所沒有的,但是若只是以[0﹐1]來判別所有測驗類型,卻又忽略 學生部分知識存在的事實,故在多元題型採取權重分配及部份給分的測驗,是符 合當前測驗評量的趨勢。許天維教授以Manhattan量尺為基礎擴展日本學者佐藤隆 博 S-P 表分析法的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分析法,即是以此觀點而發展的,其定 義如下: 在一份有 M 個試題的測驗中,有 N 位受試學生生,其中第 i 個學生對試 題第 j 題的答題得分情形以 表示,則稱為 為原始的 S-P 表得分矩 陣,其中 i = 1,2,…,N﹔j = 1,2,…,M 。若試題配分不盡相同,而第 j 題的配分為 , 時,稱 為多點部份給分矩陣。又令第 i 位學生的總分 為 = ,第 j 題全部學生的得分為 = ,再將原始的 S-P 表的 得分矩陣重新排列,依據 且 便可得 新的 S-P 表。(許天維等,2013)

壹、多點部份給分學生注意係數

若假設試題配分為 ,而多點部份給分S-P表第 i 位學生的注意係 數同樣採用佐藤隆博S-P表分析法,可得公式如下:(林亭廷等,2013) C = 1- ……….…公式(3)

(28)

其中 且 m = max{k﹔ }。

貳、多點部份給分試題注意係數

依據同樣的理論,可得到多點部份給分第 j 題的注意係數公式如下:(林 亭廷等,2013) C = 1- …公式(4) 其中 且 m = max{k﹔ }。

叁、多點部份給分差異係數

根據佐藤隆博的二元計分的差異係數理論,同理可得多點部份給分的差異係 數公式為:(林亭廷等,2013)

∑∑

= ⋅ = = = ⋅ ∗ = +M 1 1 M 1 1 ) p 2 ( 1 j N i j ij ij j N i i x q x K D ……….…公式(5) 其 中 K =4NcP(1−P)DB(M) , 而

= = M j j r r 1 ,

= ⋅ = ⋅ = = M j j N i i x Nr x Nr P 1 1 1 1 且 max{ = ij p min{ , },0} 1 1

− = ⋅ − j k k i j x r r ; =max{min{1, ⋅ −i+1},0} r x q j j ij ;而M =[ Nr +0.5], ][⋅ 為 Gauss 最大整數符號;而DB(M)需查閱佐藤隆博 S-P 表分析理論中M 對應的簡 易換算表。請參照表 2-6。 此部份差異係數從S-P表圖中可以看出S曲線和P曲線的離異情形,離異的情 況愈大其差異係數也會愈大。而多點部份給分的S-P表比二元計分的S-P表不是全 對就是全錯的四捨五入法計算出的高估或低估的情況,更能精準判別學生學習類 型及試題優劣。然而在差異係數D* >0.6 說明學生作答情況或試題編製出現異質

(29)

的情況,教師應先從試題的編製尋找異質狀況。(許天維等,2013) 1表 2-6 DB(M)表 M DB(M) M DB(M) M DB(M) M DB(M) M DB(M) 11 .278 29 .355 47 .384 65 .402 83 .413 12 .285 30 .358 48 .385 66 .403 84 .413 13 .291 31 .360 49 .386 67 .404 85 .414 14 .296 32 .362 50 .387 68 .404 86 .414 15 .302 33 .364 51 .388 69 .405 87 .415 16 .307 34 .366 52 .389 70 .405 88 .415 17 .312 35 .367 53 .390 71 .406 89 .416 18 .317 36 .369 54 .391 72 .407 90 .416 19 .321 37 .370 55 .392 73 .408 91 .417 20 .326 38 .372 56 .393 74 .408 92 .417 21 .330 39 .373 57 .394 75 .409 93 .418 22 .334 40 .375 58 .395 76 .409 94 .418 23 .337 41 .377 59 .396 77 .410 95 .419 24 .341 42 .378 60 .397 78 .410 96 .419 25 .344 43 .380 61 .398 79 .411 97 .419 26 .347 44 .381 62 .399 80 .411 98 .420 27 .350 45 .382 63 .400 81 .412 99 .420 28 .353 46 .383 64 .401 82 .412 100 .420

第四節 古典測驗理論分析

古典測驗理論(Classical Test Theory,簡稱 CTT)假設分析被許多研究者使 用,雖然有其缺點,但是因簡單易懂仍被廣泛使用於試題分析。為避免測驗中出 現太過困難或無法區分能力高低的測驗,所有的試題會逐一分析其難易度、鑑別 度與選項誘答力分析,此為古典測驗理論中對試題分析的重要指標(余民寧, 2002)。本章節就難度、鑑別度以及選項誘答力來加以探討。

(30)

難度分析是針對某一個試題,其答對的人數的百分比。若全部的學生皆答對, 其難度指數最高為1,反之,若全部學生皆答錯,其難度指數最低為0。也就是說, 難度指數愈高表示題目愈簡單,答對的人愈多,難度指數愈低表示題目愈困難, 答對的人愈少。但是難度接近1或0的試題,便無法辨別受試者個別差異,則需要 考慮將試題刪除或修改。難度的計算有分為兩種: 一、 試題的通過率 計算全體受試者答對此一試題的百分比,這是最簡單的難易度分析法。其計 算公式如下: 其中 表示第 i 題試題的難度指數 表示第 i 題試題答對的人數 N 表示此次受試的總人數 二、 以高低分組的答對百分比 以高分組和低分組答對該試題的平均百分比,因為難度和鑑別度常一起分 析,故常常以下列公式計算: 其中 表示第 i 題試題的難度指數 表示高分組(全體受試者分數的前 27%)答對此題的百分比 表示低分組(全體受試者分數的後 27%)答對此題的百分比

(31)

專家建議一般測驗試題應挑選難度約0.5,此時鑑別度會有較大差異。但是若 難度值介於0.4~0.8之範圍,也是挑選適宜的題目標準(楊麗薇,2013),建議難 度評定如表2-7。 表2-7 難度評定表 難度值 難度等級 備註 P大於0.8 極容易 鑑別度低 P介於0.6~0.8 容易 P介於0.4~0.6 適中 鑑別度高 P介於0.2~0.4 困難 P小於0.2 極困難 鑑別度低

貳、鑑別度分析

鑑別度是要區分試題是否具有區別高分組受試者和低分組受試者的功用,其指數 介於 -1 至 1 之間,若某一試題其高分組受試者皆答對,而低分組受試者皆答錯, 則鑑別度指數最高為 1,反之,若某一試題其答對的高分組受試者少於低分組受 試者,則鑑別度指數會呈現負值,若鑑別度為負的試題應予刪除。鑑別度計算公 式如下: 其中 表示第 i 題試題的鑑別度指數 表示高分組(全體受試者分數的前 27%)答對此題的百分比 表示低分組(全體受試者分數的後 27%)答對此題的百分比

(32)

表2-8 鑑別度評鑑指標表 鑑別度指數 說明 D大於0.40 非常好的試題 D 介於 0.30~0.39 適當的試題,也許可再改進 D 介於 0.20~0.29 勉強可用的試題,通常需要修改 D 小於 0.20 不良試題,需要刪除

參、誘答力分析

主要用在具有多個選項的選擇題,用來分析除了正確的選項外,其餘不正確的選 項是否具有誘答受試者選填的功能。也藉此項的分析,檢視題目是否有模糊不清 的現象,可協助編制測驗者改進修正測驗題目。 由余民寧(2002)提出四個判別指標: 一、 任何一個不正確選項應至少有一位低分組受試者選填。 二、 低分組受試者應比高分組受試者選填不正確的選項人數多。 三、 誘答的選項人數百分比不應高過正確的選項。 四、 每個不正確選項的誘答力應該相當。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和文獻探討,加以說明研究流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 資料處理與分析,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將對研究做質性與量化研究分析,針對試題進行內容分析、難度、鑑 別度、選項分析…等,且針對學生作答反應進行學習類型診斷。研究流程如下圖 3-1所示。 圖3-1 研究流程圖 研究目的 文獻探討 研究方法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分析 資料分析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3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旨在利用多點部份給分S-P表分析法進行高年級閱讀理解測驗結果分 析,獲得可供參考的學生注意係數和試題注意係數之數據。因受限於環境人力時 間因素,以103學年度臺中市某國小五年級同學共108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工具是採用香港 2008 年全港性系統評估中國語文閱讀評估 2008-TSA-CHIN-6CR1閱讀測驗卷,如附錄一所示,而此份測驗的題型如表3-1所 示,根據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閱讀分段之能力指標-第三階段閱讀能力指 標來對應測驗內容,如表3-2所示。 表 3-1 測驗題型配分表 題型 題號 配分情形 填充題 1、2、10、11、20、21、22 3分(二元計分) 選擇題 4、5、7、8、9、13、14、15、16、17、 18、19 4分(二元計分) 複選題 24 6分 部份給分 問答題 3、6、12、23 6分 部份給分

(35)

表 3-2 國小高年級閱讀測驗試題對應能力指標架構表 香港欲測基本能力 題號 對應九年一貫課程閱讀的能力指 標 能理解所學詞語 1、2、10、11、 20、21 5-3-1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 字詞句型。 能 理 解 敘 述 性 和 說 明 性 文 字 的 段 意 及 段落關係 3、5、12、17 5-3-3-1 能瞭解文章的主旨、取 材及結構。 5-3-5-1 能運用組織結構的知識 (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 閱讀。 能 理 解 篇 章 中 具 體 事件的寓意 9、19 5-3-5-2 能 用 心 精 讀 , 記 取 細 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能 理 解 作 者 概 括 出 來的事理 4、6、7、13、14、 16、18 5-3-5-2 能 用 心 精 讀 , 記 取 細 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能 理 解 篇 章 中 例 證 的作用 15、24 5-3-10-1 能夠思考和批判文章 的內容。 能 理 解 簡 單 的 實 用 文 22、23、24 5-3-3 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 式。 能 感 受 文 學 作 品 的 情意 8 5-3-7-1 能配合語言情境,欣賞 不同語言情境中詞句與語態在溝 通和表達上的效果。

(36)

第四節 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

依據受試者 108 位,以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及古典測驗理論分析法,分析內 容如下:

一、利用 Excel2010 巨集來進行資料的分析統計

透過本套軟體來處理受試者的答題資料,分析每個題目的難易度指數、鑑別 度指數。

二、利用SPSS軟體來進行資料的分析統計

透過本套軟體來處理受試者的答題資料,分析整份測驗的信度。

三、利用 Matlab 軟體來進行資料的分析統計

透過 Matlab 軟體來處理受試者的答題資料,分析整份測驗的差異係數、注意 係數並判斷學生學習類型與試題類型。

四、利用Tester for Windows程式2.0軟體來進行資料的分析統計

透過本套軟體來處理受試者的答題資料,分析個別試題中各選項的選答率及 高低分組的答對率。

(3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流程,進行評量後所得測驗結果,將分成四點加 以討論說明:第一節為試卷特性分析,第二節為S-P表分析結果探討,第三節為 試題信度係數的探討,第四節為試題質性分析。

第一節 試卷特性分析

壹、文體分析

受試者在三種文體作答情形,記敘文最好,說明文次之,應用文(周記)最 弱。此作答結論和香港學生的研究結果學生表現最好的是記敘文,說明文表現較 為不理想大略相同。(劉潔玲,2009),不同文體其難度鑑別度如下表4-1。 表4-1 文體難度鑑別度一覽表 文體 難度 鑑別度 記敘文 0.46 0.49 說明文 0.34 0.40 應用文(周記) 0.26 0.28

貳、難度鑑別度分析

由受試者的作答資料來分析每個試題的難度及鑑別度,受試者總人數為108 位。試題平均難度為0.45,此份試卷屬於試題偏難,試題第12、22、23題難度P 值 < 0.2,屬於極困難,少有人答對且鑑別度低﹔試題平均鑑別度為 0.38,可

(38)

區分高低分能力者,而試題第3、12、22、23題鑑別度D值< 0.2,是屬於拙劣試 題。然而通過率 < 0.2的不良試題第 12、22、23題為問答題,多數學生空白或 書寫語意不清。試題難度鑑別度分析結果如表4-2。 表4-2 試題難度鑑別度一覽表 題號 答對 人數 難度P 鑑別 度D 題號 答對 人數 難度P 鑑別 度D 1 54 0.50 0.76 13 44 0.46 0.72 2 36 0.33 0.69 14 31 0.31 -0.28 3 33 0.31 0.17 15 49 0.46 0.45 4 39 0.38 0.48 16 37 0.30 0.31 5 45 0.43 0.38 17 36 0.34 0.41 6 26 0.24 0.59 18 42 0.44 0.45 7 82 0.77 0.48 19 44 0.26 0.45 8 90 0.78 0.34 20 51 0.47 0.48 9 45 0.42 0.55 21 44 0.41 0.76 10 44 0.41 0.72 22 7 0.06 0.07 11 33 0.31 0.62 23 3 0.03 0.07 12 11.5 0.11 0.17 24 50 0.31 0.03

(39)

第二節 S-P 表分析結果探討

本研究利用多點部份給分S-P表分析,透過Matlab軟體處理108位受試者資 料,獲得測驗的差異係數及注意係數,並判斷試題類型與學生學習類型。從下圖 4-1中,多點部份給分S-P表圖形的 S 曲線與 P 曲線所圍成部份面積即是測驗的 差異係數,也就是透過兩曲線分離程度來判斷試題之反應組型異常程度。從圖形 中看來差異頗大,異質成分高。在判定上,S曲線的左半邊應為接近 1 的作答情 形,P曲線的右半邊部份應為接近 0 的作答情形。若學生作答情形不是如此,則 其注意係數也會出現異常。 圖 4-1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圖形

(40)

壹、學生注意係數

根據測驗獲得的學生注意係數將學生學習情況分為六大類:A(學習穩定 型)、 (學習粗心型)、B(尚須努力型)、 (欠缺充分型)、C(學力不足 型)、 (學習異常型)。本測驗獲得六類情況如下表4-3所示。從表中可以看 出此份測驗竟無學生屬於穩定學習良好者,而學習有異常者高達29%,學力不足 則有45% 之多,可以看出此份測驗對此次受試者難度太高,值得教學者再深入去 探討有何原因造成此結果。 表4-3 學生注意係數表

貳、試題注意係數

接著,根據試題的注意係數和答對試題學生人數百分比,可將試題分為四大 類型:A(優良型試題)、A-(異質型試題)、B(困難型試題)、B-(拙劣型試 題) 本測驗獲得四類情況如表4-4所示。從試題注意係數看來,除了第 1 題為 優良型題目,第7、8 題為異質型試題,只需要稍加修改,而困難型試題有第2、 6、9、10、11、13、14、21、23 題,可以區分高低分組。而第3、4、5、12、15、 16、17、18、19、20、22、24 題為拙劣型題型,可能題意含糊未能表達清楚, 學生診斷分析 學生 類別 A B C 合計 人數 0 2 26 4 49 27 108 百分比 0 1.85 24.07 3.70 45.37 25 100 表格 2

(41)

是必須加以修改或刪除。 表4-4 試題注意係數表 題號 通過率 注意 係數 判定 類別 題號 通過率 注意 係數 判定 類別 1 0.50 0.4185 A 13 0.41 0.3863 B 2 0.33 0.3768 B 14 0.29 0.4596 B 3 0.31 0.7006 B- 15 0.45 0.7191 B- 4 0.36 0.5950 B- 16 0.34 0.8559 B- 5 0.42 0.7809 B- 17 0.33 0.6716 B- 6 0.24 0.2872 B 18 0.39 0.5925 B- 7 0.76 0.7226 A- 19 0.41 0.7174 B- 8 0.83 1.2195 A- 20 0.47 1.0370 B- 9 0.42 0.4682 B 21 0.41 0.4448 B 10 0.41 0.3462 B 22 0.06 0.8573 B- 11 0.31 0.4427 B 23 0.03 0.2328 B 12 0.11 0.6661 B- 24 0.46 1.1177 B-

(42)

第三節 試題信度之探討

對於測驗而言,檢視測驗品質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信度。此測驗在信度方 面採用內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的方法。利用 SPSS 軟體將試題作答進行統 計分析後得到此測驗的Cronbach’s α 值為 0.767,並將各試題刪除後的 Cronbach’s α 值,其信度未有較大之變化,如表 4-5。信度未達 0.8 以上的良好信度。 試題編號 刪除該題後信度 試題編號 刪除該題後信度 1 0.753 13 0.757 2 0.756 14 0.765 3 0.778 15 0.774 4 0.769 16 0.78 5 0.777 17 0.774 6 0.761 18 0.769 7 0.767 19 0.774 8 0.771 20 0.773 9 0.763 21 0.759 10 0.754 22 0.778 11 0.760 23 0.774 12 0.775 24 0.779 表格 3 表 4-5 試題信度分析

(43)

第四節 試題質性分析

針對題目文字敘述部份結合古典測驗理論(CTT)分析及多點部份給分S-P表 分析數據,佐以學生隨機抽取訪談,並以擔任高年級閱讀科目教學,教學資歷分 別為二十、二十和十五年的三位閱讀教師共同討論,進行試題質性分析。 這個題目是測驗學生字詞解釋的能力,希望學生能從文章中找出與題目意思 的語詞。難度 0.5,鑑別度>0.4,應該屬於優良試題,而多點部份給分分析也是 判別為優良型試題,此題可以予以保留。但是閱讀老師表示作者所描述的學校的 小庭院,似乎和學生所見到的學校情景大不同,臺灣學校空地寬廣,多以前庭、 中庭稱呼,而小庭院多用在住家。 試題01 ( ) 1. 文中哪一個詞語形容同學聚精會神地聽李老師講故事? 答案:投入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1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50 0.76 0.4185 A (優良型試題)

(44)

這個題目是測驗學生對於字詞解釋的能力,但是卻出了一題與文章情境皆不 同的句子,希望學生能從文章中找出詞義相同的語詞,套用到題目中藉以考驗學 生對字詞的理解與應用。題目難度 0.33 偏難,鑑別度>0.4,應該屬於困難型試 題,而多點部份給分分析也是判別為困難型試題,可以區分高低分組的試題。但 是閱讀教師指出文章內容中作者所描述的「學校的小庭院」,似乎和學生所見到 的學校情景大不相同,臺灣學校空地寬廣,多以前庭、中庭稱呼,而小庭院多用 在住家。此人文風情的不同,也是致使低分組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進而產生困 惑。 試題02 ( ) 2. 從文中找出適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使之成為一個意思完 整的句子。 趁火勢還沒____________________,我們得儘快想出辦法來,以免波 及鄰近的居民。 答案:蔓延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1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33 0.69 0.3768 B(困難型試題)

(45)

這個題目本是欲測驗學生是否能從段落中擷取主旨,但是有多數的學生答案 是空白,此和國際性評比中,低分組對於問答題採取空白的情形一樣,教師應注 意此現象。但是高分組也未能答題正確,故鑑別度<0.2,屬於不良試題。如前 頁所敘,其文章內容與臺灣人文風情大不相同,故影響學生作答反應。 試題03 ( ) 3. 文中第二段主要介紹 。 答案:學校的小庭院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3-1 能瞭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31 0.17 0.7006 B-(拙劣型試題)

(46)

這個題目雖然鑑別度>0.4,難度偏難,各個選項也具有誘答力,而且文章從 這一段話『他常說每一個同學都是他的「小王子」,希望我們長大後,仍有一顆 純真的心。』可以找到並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事理,應該是屬於區別高低分組的 困難型試題,但是第一及第四選項高分組也有不少人選,對於「童真」的用法較 為少見。 試題04 ( ) 4. 為什麼李老師希望同學長大後仍像「小王子」一樣? A. 因為李老師希望他們不會忘記童年的珍貴片段。 B. 因為李老師希望他們長大後像「小王子」般勇敢。 C. 因為李老師希望他們像「小王子」一樣,能保持童真。 D. 因為李老師希望他們能明白《小王子》這個故事的意義。 答案:C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5-2 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38 0.48 0.5950 B-(拙劣型試題) 選項分析 選項 A B C D (未作答或書寫不清) 高分組 0.14 0.03 0.62 0.17 0.03 低分組 0.24 0.28 0.14 0.34 0

(47)

試題05 ( ) 5. 本文第四段主要是通過描述小庭院裏的「大紅樹」, A. 說明「大紅樹」與作者的關係。 B. 說明作者對「大紅樹」瞭如指掌。 C. 表達作者對「大紅樹」不捨的心情。 D. 表達作者緬懷流連在「大紅樹」下的日子。 答案:D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3-1 能瞭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5-1 能運用組織結構的知識(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閱讀。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43 0.38 0.7809 B-(拙劣型試題) 選項分析 選項 A B C D (未作答或書寫不清) 高分組 0.14 0 0.21 0.62 0.03 低分組 0.38 0.10 0.28 0.24 0 這一題需要理解第四段的段落大意,並且從對大紅樹的描述,最後理解到作 者仍然留念有李老師在的日子。而學生在臺灣的人文風俗中,對於「鳳凰花開, 又是道離別的時刻…」有著刻板印象,會感受到不捨的心情,所以,不論高低分 組選擇第三選項皆不少,且認為作者懷念的是有李老師的日子,而非只是指在大 紅樹下的日子。另外題目上的「通過」不是臺灣學生的常用詞,會以「透過」更

(48)

這個題目本是欲測驗學生是否能從段落中擷取主旨,但是有多數學生空白, 此和國際性評比中,低分組對於問答題採取空白的情形一樣,教師應注意此現 象。雖然難度偏難,但是鑑別度>0.4,文章中的用詞及情境不符合臺灣人文風情, 故對於低分組學生也顯現出困難情形,而多點部份給分分析也是判別為困難型試 題,可以區分高低分組的試題。 試題06 ( ) 6. 在文中,作者提到「難忘的日子」(第24行)是指什麼? 。 答案:李老師在小庭院講故事給同學聽的日子。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5-2 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24 0.59 0.2872 B (困難型試題)

(49)

試題07 ( ) 7. 作者描述「現在的小庭院變得冷清清的……卻會永遠留在 我的心中。」(第22至24行),表達出什麼感受? A. 感嘆李老師陪伴着他們的光景已不復見 B. 嘆息「大紅樹」雖青蔥茂密,但還沒開花 C. 惋惜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都不喜歡在小庭院蹓躂 D. 抱怨李老師離開了他們,沒有老師願意帶他們去小庭院上課 答案:A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5-2 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77 0.48 0.7226 A-(異質型試題) 選項分析 選項 A B C D (未作答或書寫不清) 高分組 0.97 0 0 0.03 0 低分組 0.48 0.14 0.10 0.28 0 這一題難度 0.77 偏易,鑑別度>0.4,每個選項對低分組皆有誘答力,應該 屬於優良試題,但是在 S-P 表的判斷上為異質型,應該文章中的用詞及情境不符 合臺灣人文風情,試題未能真實反映學生程度,所以判別為異質型試題,需要修 改題目,因涉及文章內容編修,需多加研議。

(50)

這一題難度 0.78 偏易,鑑別度雖然介於 0.2 和 0.4 之間,每個選項對低分 組皆有誘答力,應該屬於尚可的試題,但是在 S-P 表的判斷上為異質型,應該是 P 曲線的右下方應是屬於 0 的作答情況多為 1 或是其左上方該為 1 的出現較多個 0,試題未能真實反映學生程度,所以判別為拙劣型。而其題目中的詩詞耿耿離 懷情,若改為耿耿懷離情,會較符合我們的用法。 試題08 ( ) 8. 最後,作者從李老師「寂寂聽蟬鳴,耿耿離懷情,初秋花 落時,縈繞我心靈。」這首詩,領會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A. 苦悶 B. 痛苦 C. 失望 D. 不捨 答案:D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7-1 能配合語言情境,欣賞不同語言情境中詞句與語態在溝通和 表達上的效果。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78 0.34 1.2195 A-(異質型試題) 選項分析 選項 A B C D (未作答或書寫不清) 高分組 0.03 0 0 0.97 0 低分組 0.07 0.10 0.21 0.59 0.03

(51)

這個題目是要考驗學生能理解文章中的涵義,從作者對往日在大紅樹下歡樂 光景的描寫,找出作者的寫作目的是要透過回憶來敘述在小庭院裏的一事一物, 以抒發離情。題目鑑別度>0.4,難度偏難一些,應該屬於困難型題目,而 S-P 表 也判別為困難型試題,可以區分高低分組。我們不難發現這份測驗的華語用法和 我們的人文風情大不同,如題目中的「慨嘆」以及「憶述」皆不符合臺灣學生日 常生活中用語。(來自學生及閱讀教師論述) 試題09 ( ) 9. 下列哪一項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A. 慨嘆自己快要離開母校,十分無奈 B. 以《小王子》的故事表達對李老師的思念 C. 通過憶述在小庭院裏的一事一物,抒發離情 D. 說明因看不到再次盛放的「大紅樹」,感到很難過 答案:C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5-2 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42 0.55 0.4682 B (困難型試題) 選項分析 選項 A B C D (未作答或書寫不清) 高分組 0.10 0.17 0.69 0 0.03 低分組 0.24 0.41 0.14 0.17 0.03

(52)

試題10 ( ) 10. 文中哪一個詞語形容土壤養分不足? 答案:貧瘠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1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41 0.72 0.3462 B (困難型試題) 這個題目是測驗學生字詞解釋的能力,希望學生能從文章中找出與題目意思 的語詞。難度 0.41 稍難,鑑別度>0.4,應該屬於困難型試題,而多點部份給分 分析也是判別為困型試題,此題可以予以保留。但是閱讀教師也發現文章中的「貧 瘠」一詞並非臺灣學生常用語詞,而受試者中的低分組在此詞理解也就較顯困難。

(53)

試題11 ( ) 11. 從文中找出適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使之成為一個意思 完整的句子。 志強本來是一個好孩子,可是他受了不良份子的_______________, 結果走上歪路。 答案:引誘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1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31 0.62 0.4427 B (困難型試題) 這個題目是測驗學生字詞解釋的能力,但是是出了一題與文章情境皆不同的 句子,希望學生能從文章中找出詞義相同的語詞,藉以考驗學生對字詞的理解與 應用。題目難度 0.31 偏難,鑑別度>0.4,應該屬於困難型試題,而多點部份給 分分析也是判別為困型試題,此題可以予以保留。但是閱讀教師表示題目中填入 「影響」會比「引誘」更符合我們日常生活用詞。「走上歪路」也不是臺灣學生 可以理解的語句,修改為「誤入歧途」才適用。

(54)

試題12 ( ) 12. 文中第二段主要介紹 。 答案:捕蠅草葉片的構造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3-1 能瞭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11 0.17 0.6661 B-(拙劣型試題) 這個題目本是欲測驗學生是否能從段落中擷取主旨,但是有多數學生空白, 此和國際性評比中,低分組對於問答題採取空白的情形一樣,教師應注意此現 象。難度和鑑別度皆<0.2,故屬於拙劣型試題。

(55)

試題13 ( ) 13. 捕蠅草捕捉昆蟲的原因是 A. 它們的葉片構造特別。 B. 它們要抵禦昆蟲的侵襲。 C. 它們要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 D. 它們不會錯過任何一個捕食的機會。 答案:C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5-2 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46 0.72 0.3863 B (困難型試題) 選項分析 選項 A B C D (未作答或書寫不清) 高分組 0.03 0.07 0.83 0.07 0 低分組 0.45 0.21 0.10 0.14 0.10 第 15 題的難度接近 0.5,而且鑑別度 0.72,在古典測驗理論中應判別為優 良試題,但是閱讀老師認為題目敘述不完整,「捕蠅草捕捉昆蟲的原因是」在其 中加上「可以」,成為「捕蠅草可以捕捉昆蟲的原因是」則就有文章淺層的理解, 會選擇答案 A,若是加上「為什麼會」,題目變為「捕蠅草為什麼會捕捉昆蟲的 原因是」,就較符合題目欲測驗的思考批判文章內容,因此被判定為困難型。

(56)

這一題題目的高低分組的鑑別度為負的,表示低分組答對的人比高分組多, 應判別為拙劣型題型,但是在注意係數的判定上為困難型試題。而從文章中沒有 直接說明作者覺得有趣的地方,但是顯然出題者認為整篇文章所提及的主旨,是 作者覺得有趣,此處非臺灣學生人文風情所能理解。 試題14 ( ) 14. 作者覺得捕蠅草哪一方面有趣呢? A. 葉片 B. 感覺毛 C. 捕蟲系統 D. 分解獵物的方法 答案:C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5-2 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31 -0.28 0.4596 B (困難型試題) 選項分析 選項 A B C D (未作答或書寫不清) 高分組 0.17 0.59 0.17 0.07 0 低分組 0.28 0.07 0.45 0.14 0.07

(57)

試題15 ( ) 15. 在文中第三段,作者舉出植物學家的發現,主要是 A. 說明感應裝置的原理。 B. 指出捕蠅草有趣的地方。 C. 解釋捕蠅草葉片閉合的原因。 D. 證實有些植物受到刺激會產生電流。 答案:C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10-1 能夠思考和批判文章的內容。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46 0.45 0.7191 B-(拙劣型試題) 選項分析 選項 A B C D (未作答或書寫不清) 高分組 0.21 0 0.69 0.10 0 低分組 0.24 0.34 0.24 0.10 0.07 這一題難度適中,鑑別度>0.4,低分組每個選項皆有誘答力,應該屬於優 良試題,被評為拙劣型試題,細部分析第一選項的說明感應裝置的原理,高分組 有不少人選,是因為在文章的第三段「植物學家發現捕蠅草的感覺毛就像是一個 感應裝置,…」所以被誤導了。

(58)

這一題難度偏難,鑑別度雖然介於 0.2 和 0.4 之間,每個選項對低分組皆有 誘答力,應該屬於尚可的試題,但是需要從下一段敘述才能得知答案,而高分組 多數選擇第四選項,敘述句子較長,未能注意到前面「確保」兩字和文章內容不 同而被誤導了。 試題16 ( ) 16. 昆蟲碰到感覺毛兩次,捕蠅草的葉片才會閉合的原因是 A. 引誘昆蟲走進葉片裏。 B. 準備消化液分解獵物。 C. 為了提升捕蟲的準確度。 D. 確保葉片內側的水分能及時流失。 答案:C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5-2 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30 0.31 0.8559 B-(拙劣型試題) 選項分析 選項 A B C D (未作答或書寫不清) 高分組 0.03 0.10 0.45 0.41 0 低分組 0.41 0.21 0.14 0.17 0.07

(59)

試題17 ( ) 17. 文中第四段主要是說明 A. 捕蠅草的捕蟲方法。 B. 捕蠅草枯萎的原因。 C. 捕蠅草捕捉小昆蟲的理由。 D. 捕蠅草捕蟲系統的不足之處。 答案:D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3-1 能瞭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5-1 能運用組織結構的知識(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閱讀。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34 0.41 0.6716 B-(拙劣型試題) 選項分析 選項 A B C D (未作答或書寫不清) 高分組 0.07 0.34 0.03 0.55 0 低分組 0.28 0.38 0.10 0.14 0.10 這一題難度偏難,鑑別度>0.4,每個選項對低分組皆有誘答力,應該屬於 困難型試題,從作答情形看來第二選項高低分組皆有不少人選他,閱讀老師也認 為第二選項的答案應該也可以,在兩個答案皆可以的狀況下,試題被判斷為拙劣 型試題。

(60)

試題18 ( ) 18. 根據文章內容,下列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 氮和磷酸是捕蠅草維持生長的要素。 B. 對捕蠅草來說,捕捉昆蟲是萬無一失的。 C. 感覺毛在捕蟲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D. 未能辨認出獵物的大小是捕蠅草葉片枯萎的原因之一。 答案:B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5-2 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44 0.45 0.5925 B-(拙劣型試題) 選項分析 選項 A B C D (未作答或書寫不清) 高分組 0.10 0.66 0 0.24 0 低分組 0.21 0.21 0.21 0.28 0.10 這一題難度稍難,鑑別度>0.4,每個選項對低分組皆有誘答力,應該屬於 困難型試題,但是在題目上需要同學選出「不正確」的選項,卻未特別標明,也 不符合出題原則。

(61)

試題19 ( ) 19. 下列哪一項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A. 說明捕蠅草葉片的構造 B. 敍述捕蠅草捕食昆蟲的步驟 C. 記錄捕蠅草製造養分的過程 D. 介紹捕蠅草是一種「食蟲植物」 答案:D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5-2 能用心精讀,記取細節,深究內容,開展思路。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26 0.45 0.7174 B-(拙劣型試題) 選項分析 選項 A B C D (未作答或書寫不清) 高分組 0.17 0.17 0.17 0.48 0 低分組 0.38 0.24 0.21 0.03 0.14 這一題難度偏難,雖然鑑別度>0.4,每個選項對低分組皆有誘答力,應該屬 於困難型試題,但是在文章上的敘述不符合臺灣學生所理解的起承轉合,文章似 乎尚未作出結論,影響學生判讀情形。

(62)

試題20 ( ) 20. 文中哪一個詞語描述同學輸掉球賽後的神情? 答案:垂頭喪氣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1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47 0.48 1..0370 B-(拙劣型試題) 這個題目是測驗學生字詞解釋的能力,希望學生能從文章中找出與題目意思 的語詞。難度適中,鑑別度>0.4,應該屬於優良試題,但是周記的定義和臺灣 不同,臺灣學生書寫周記是紀錄一周中最值得寫的一件事,不似香港在語文的寫 作上需要寫成多天敘述。

(63)

這個題目是測驗學生對於字詞解釋的能力,套用於一題與文章情境皆不同的 句子中,希望學生能從文章中找出詞義相同的語詞,藉以考驗學生對字詞的理解 與應用。題目難度 0.41 稍難,鑑別度>0.4,應該屬於困難型試題,但是題目中 填入「叮嚀」會比「叮囑」更符合我們日常生活用詞。 試題21 ( ) 21. 從文中找出適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使之成為一個意思 完整的句子。 弟弟住院了,爺爺十分擔心弟弟的健康情況,他不但每天去醫院探望 他,還不斷____________________媽媽要好好照顧弟弟,多給他吃點 有營養的食物。 答案:叮囑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1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字詞句型。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41 0.76 0.4448 B (困難型試題)

(64)

試題22 ( ) 22. 本文是屬於哪一類的實用文體? 本文是一則 。 答案:周記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3 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06 0.07 0.8573 B-(拙劣型試題) 這個題目本是欲測驗學生是否能從段落中擷取主旨,但是有多數學生空白, 此和國際性評比中,低分組對於問答題採取空白的情形一樣,教師應注意此現 象。在古典測驗理論中的難度和鑑別度皆<0.2,故屬於拙劣型試題。

(65)

試 題 23 ( ) 23. 這星期發生了什麼事情令作者覺得很刺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星期二精彩的贏得比賽,卻在星期四的決賽中輸球。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3 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 試 題 分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03 0.07 0.2328 B (困難型試題) 這個題目本是欲測驗學生是否能從段落中擷取主旨,但是有多數學生空白, 此和國際性評比中,低分組對於問答題採取空白的情形一樣,教師應注意此現 象。在古典測驗理論中的難度和鑑別度皆<0.2,應屬於拙劣型試題。 文章的內容中在第一段,即提及這一週過得很刺激,此題的答案是需要看完 文章,去推論作者為什麼覺得刺激,需要統整、推估文章內容。而文章內的「就 好像坐過山車」,也不是臺灣學生生活上的經驗及用語。

(66)

試題24 ( )24.作者覺得這一星期的經歷比取得冠軍更難得是因為(請 選擇兩個正確的答案) A. 他得到老師的信任。 B. 他從失敗中汲取經驗。 C. 他更加珍惜與同學的情誼。 D. 他嘗盡了成敗得失的滋味。 E. 他認為體育精神比勝負更重要。 對應的能力指標: 5-3-3 能認識文章的各種表述方式。 5-3-10-1 能夠思考和批判文章的內容。 答案:B、D 試題 分析 CTT 多點部份給分 S-P 表 難度 鑑別度 試題注意係數 判定類別 0.31 0.03 1.1177 B-(拙劣型試題) 選項分析 選項 A B C D E (未作答) 高分組 0.03 0.4 0.02 0.07 0.34 0.14 低分組 0.17 0.24 0.07 0.24 0.17 0.10

(67)

這一題是希望學生能串聯一周發生的事,找出文章內容線索,並選出作者覺 得這一星期的經歷比取得冠軍更難得的原因。難度接近 0.5 ,應該為專家建議 的好題目,但是從鑑別率看來此題為不良試題,正確選項中第二及第四個選項為 正確的,可是高分組在第四選項卻比低分組答對率更低,且試題上已有提示兩個 選項,高分組未作答到試題者竟比低分組多,皆為不尋常情況,S-P表也判別為 拙劣型試題。 而從閱讀老師的訪談意見中,選項中的第五個選項,就他們而言也會認為是 正確的,因為文章末段教練鼓勵的話語,也是參與此項運動比賽學得的精神,也 因人文感受不同,故對學生而言,選擇此項的高分組同學也是非常多的。

(68)

數據

表 3-2   國小高年級閱讀測驗試題對應能力指標架構表  香港欲測基本能力  題號  對應九年一貫課程閱讀的能力指 標  能理解所學詞語  1、2、10、11、 20、21  5-3-1 能掌握文章要點,並熟習 字詞句型。  能 理 解 敘 述 性 和 說 明 性 文 字 的 段 意 及 段落關係  3、5、12、17  5-3-3-1 能瞭解文章的主旨、取材及結構。  5-3-5-1 能運用組織結構的知識 (如:順序、因果、對比關係) 閱讀。  能 理 解 篇 章 中 具 體 事件的寓意  9、1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有考生認為閱讀能力中的長答題難以取得高分,細察原因,在於他們的答案沒有緊扣題

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培養學生的國民

§§§§ 應用於小測 應用於小測 應用於小測 應用於小測、 、 、統測 、 統測 統測、 統測 、 、考試 、 考試 考試

假若香港政府欲專為強化傳統社會 的五倫關係,多設一天公眾假期, 現 正向香港市民諮詢意見, 試以中五 學生身份, 撰寫建議書一份,

假若香港政府欲專為強化傳統社會 的五倫關係,多設一天公眾假期, 現 正向香港市民諮詢意見, 試以中五 學生身份, 撰寫建議書一份,

3.為落實此項 民生惠港舉措,教 育部制定了《2012 年內地部分高校免 試招收香港學生辦 法(試行)》,並

(十四) 本試題分二題(試題編號 104201~02) ,每題各有二站;應檢人必須測試一題且該 題二站檢定同時及格,始認定合格,每場測試以 10

將基本學力測驗的各科量尺分數加總的分數即為該考生在該次基測的總 分。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自民國九十年至九十五年止基測的總分為 300 分,國文科滿分為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