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綠色有機產業六級化-以第三級產業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綠色有機產業六級化-以第三級產業為例"

Copied!
1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曾志弘 教授 陳亮都 教授. 綠色有機產業六級化 - 以第三級產業 為例 Green Organic Sector of the Economy Into Sixth Sctor ― Tird Sctor as an Example. 研 究 生:朱秩霆 撰 中華民國 一百零五 年 六月.

(2)

(3) 誌謝 首先,很感謝父母不辭辛勞地提供資金與機會,能夠讓我就讀國立屏東大學, 以受到更良好的教育環境與機會,同時也很抱歉因為自己的疏失而耽擱時間。 其次,最為感謝的是兩位指導老師。很感謝曾志弘老師在我教育路程中遭受 到瓶頸的時候,能夠伸手拉我一把,並且賦予我繼續前進的機會。另外也很感謝 陳亮都老師能在忙碌之餘給予我論文的指導,不僅使我製作出對社會與企業有貢 獻之論文,同時也啟發了我對於環境的保護、解決食安問題的思維,最重要的是 讓我具有要保持著為社會大眾貢獻的無私善心。 接著,也需要感謝提供機會並願意協助之業者。如:里仁韓副總經理、里仁 方玉珍課長、里仁旗艦店王店長、花之夢餐廳陳經理、川永農場徐榮銘先生、銘 泉農場吳堅銘先生、中研院孫智麗老師,以及願意停留腳步填寫問卷之消費者與 親友。因為有你們發心付出與指導,才能使本研究論文得以完成。 兩年的研究所生涯以及一年撰寫論文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雖然遭 遇到許多挫折,但同時也是自己學習到最多的階段。同時,也迎來了求學階段的 終點。未來即將步入社會,為自己、為家人、為所有的一切而打拼,同時也很感 謝自己,能夠堅持並撐到最後,並且逐步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從論文的撰寫中學 習到很多道理與方法,將能做為我未來生活中的經驗,並活用於工作和生活中。 最後,也期望未來的自己並不會只頂著自己高學歷的光環懵懵懂懂的過完餘 生,而是具備著清晰的頭腦與思維,成功的過完人生。因為我始終相信著一句話: 不是學歷造就了我、而是我造就學歷。. 朱秩霆 僅誌於 國立屏東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中華民國一百零五年六月. i.

(4) 摘要 縱觀世界的歷史,隨著總體環境與經濟市場的變遷,人類的科技水平與生活 品質以極快的速度起飛成長。但是,在人類進步的背後,伴隨地球的環境遭到受 到破壞與資源耗竭。為了扭轉乾坤,以停止大自然的反撲,避免地球的環境因極 端氣候的影響,而變得不宜生存。人類紛紛組織綠色環境保護組織,並訂定許多 規範與措施,以改善環境、避免地球再遭收到破壞及汙染而惡化。 台灣也因過度開發與不肖業者的橫行,使得被稱作福爾摩沙的優美環境同樣 遭受到破壞與汙染。不僅如此,由於經濟結構上的改變與國際貿易的影響,使得 國內中小企業們無法發光發熱,更產生農村人口老化、人才斷崖、貧富差距拉大、 食安事件…等社會議題。 綠色有機產業的發展正是扭轉台灣每況愈下之情勢的最佳方法。為了解決環 境、社會與經濟的問題,透過綠色有機產業並導入六級產業之概念,不僅能解決 在的問題,更能達成三重盈餘之效果。 為了扶植國內綠色有機產業之發展,本研究透過品質機能展開與二維品質模 式兩種工具相結合之後,透過消費者調查與企業訪談之方式,藉此得出綠色有機 產業之關鍵成功因素,並透過相關數據提出實務上的改善方向與建議,透過綠色 有機產業的發展,間接的改善台灣總體環境。 透過兩種工具所得出之重要執行順序以做為研究結論,本研究發現有機消費 者對於產品的安全性、有機認證與企業標準化的流程與防範機制感到非常重視, 不重視的部分則為協助顧客消費之輔助性措施和服務,如:廣告、付款選擇、宅 配…等。因此本研究認為,無論是未來投入此產業、或經營得有聲色之企業,均 可將資金與成本重視於產品的安全性與品質,以避免成本過度供給至不必要的作 業流程。藉由綠色有機產業之發展,以達成三重盈餘與永續發展之效果。. 關鍵字:六級產業、綠色有機產業、Kano 二維品質模式、QFD 品質機能展開. ii.

(5) Abstract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along with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market change, technology level and life quality are growth fast. However, behind the human improvement progress, the Earth’s environment has been damaged and resource has been exhausted. People must deeply consider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ustomize many regulations and measures to create win-win situation for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aiwan called beautiful Formosa also is destructed and polluted, due to excessive development by the dishonest operators. Not only that, domestic SMEs were unable to strong, due to the impact of economic change and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ore rural aging population, human resources cliff, the bigger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food security, and other social issues.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organic sector of the economy is the best way to reverse the deteriorating situation in Taiwan. The green organic sixth sector not only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but also can achieve the effect of the triple bottom line. For supporting local green organic sector, this study combines two tools, including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and two-dimensional quality model, through consumer surveys and business interviews. Thereby this study obtains the key successful factors of the green organic sector and proposes practical direc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This study found that organic consumers are very seriously to product safety, organic certification, business standardization processes, and prevention mechanisms. This study suggests the enterprises must pay more attention on safety and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do not cost on unnecessary proces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organic sixth sector, the enterprises can achieve the triple bottom line and sustainable growth.. iii.

(6) Key Words: Sixth sector of the economy、Green organic sector、Two-dimensional quality model、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iv.

(7) 目錄 誌謝 ............................................................... i 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壹、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4. 貳、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綠色產業 ................................................................................................ 5 第二節 六級產業 .............................................................................................. 12 第三節 綠色六級產業 ...................................................................................... 18 第四節 有機農業 .............................................................................................. 35 第五節 價值網絡整合 ...................................................................................... 40 第六節 KANO 二維品質模式 .............................................................................. 45 第七節 品質機能展開 ...................................................................................... 49 參、研究方法 ...................................................... 55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55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55 第三節 二維品質模式 ...................................................................................... 57 第四節 品質機能展開 ...................................................................................... 58 第五節 問卷設計 .............................................................................................. 59 第六節 專家訪談與研究對象 .......................................................................... 62 肆、研究結果 ...................................................... 68 第一節 資料分析 .............................................................................................. 68. v.

(8) 第二節 二維品質模式 ...................................................................................... 76 第三節 品質機能展開 ...................................................................................... 83 伍、結論與建議 .................................................... 9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91 第二節 研究限制 ............................................................................................ 104 第三節 實務建議與改善方向 ........................................................................ 106 第四節 研究未來發展方向 ............................................................................ 109 陸、參考文獻 ..................................................... 110 附錄一、消費者調查問卷 ........................................... 116 附錄二、企業訪談問題大綱 ......................................... 119 附錄三、企業訪談紀錄 ............................................. 121. vi.

(9) 圖目錄 圖 2-1.價值鏈過程 ............................................................................................... 41 圖 2-2.二維品質模式品質屬性圖 ....................................................................... 46 圖 2-3.品質機能展開之基本工具 - 品質屋 ..................................................... 51 圖 2-4.製造業四階段品質機能展開流程圖 ....................................................... 52 圖 2-5.服務業三階段品質機能展開流程圖 ....................................................... 53 圖 3-1.研究架構 ................................................................................................... 55 圖 3-2.研究流程 ................................................................................................... 56 圖 4-1.問卷信度分析結果 ................................................................................... 73 圖 4-2.獨立樣本 T 檢定 ....................................................................................... 75 圖 4-3.綠色有機產業之品質模式四象限圖 ....................................................... 80 圖 4-4.品質特性排序評量分析 ........................................................................... 87 圖 4-5.國內有機第三級服務業之品質技術展開 ............................................... 89. vii.

(10) 表目錄 表 2-1.綠色商店申請規定 ..................................................................................... 8 表 2-2.環保標章申請規定 ................................................................................... 11 表 2-3.綠色採購項目 ........................................................................................... 25 表 2-4.日常生活中的綠色消費方式 ................................................................... 33 表 2-5.品質要素分類表格 ................................................................................... 47 表 3-1.品質要素分類表格 ................................................................................... 57 表 3-2.二維品質模式問卷範例 ........................................................................... 59 表 3-3.品質機能展開問卷範例 ........................................................................... 60 表 3-4.服務品質構面整合表 ............................................................................... 61 表 3-5.訪談對象整理 ........................................................................................... 62 表 4-1.本研究問卷回收概況 ............................................................................... 68 表 4-2.本研究問卷基本資料之統計數據 ........................................................... 70 表 4-3.問卷效度分析結果 ................................................................................... 74 表 4-4.消費者需求品質分類整理表 ................................................................... 77 表 4-5.本研究問卷基本資料之統計數據 ........................................................... 79 表 4-6.二維品質模式之四象限管理意涵整理 ................................................... 80 表 4-7.綠色有機產業品質模式四象限歸類整理表 ........................................... 81 表 4-8.第三級有機產業品質重要度列表 ........................................................... 83 表 4-9.第三級有機產業品質滿意度列表 ........................................................... 84 表 4-10.第三級有機產業之重要程度與滿意程度資料轉換 ............................. 85 表 4-11.第三級有機產業之滿意態度與差異指數 ............................................. 86 表 4-12.品質特性排序評量法原始優先權與標準化權重之轉換 ..................... 88 表 4-13.第三級有機產業品質屋展開表 ............................................................. 90 表 5-1.象限一品質要素表 ................................................................................... 93. viii.

(11) 表 5-2.象限二品質要素表 ................................................................................... 93 表 5-3.象限三品質要素表 ................................................................................... 94 表 5-4.象限四品質要素表 ................................................................................... 94 表 5-5.重要執行程序第一名之標準化流程與防範機制 ................................... 95 表 5-6.重要執行程序第二名之生產流程管理 ................................................... 96 表 5-7.重要執行程序第三名之有機認證 ........................................................... 97 表 5-8.重要執行程序第四名之人員訓練 ........................................................... 98 表 5-9. 重要執行程序第五名之環保性作業 ..................................................... 98 表 5-10.重要執行程序第六名之產品品質 ......................................................... 99 表 5-11.重要執行程序第七名之廢棄物管理 ................................................... 100 表 5-12.重要執行程序第八名之免費設施與服務 ........................................... 100 表 5-13.重要執行程序第九名之市場調查與宣傳 ........................................... 101 表 5-14.重要執行程序第十二名之付款方式 ................................................... 101 表 5-15.重要執行程序第十一名之購物管道 ................................................... 102 表 5-16.重要執行程序第十名之節能環保設備 ............................................... 103. ix.

(12) 壹、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隨著時代的演變,全球經歷過世界大戰的洗禮後,眾多國家度過了淒慘潦倒 的年代。時日至今,各國情勢已不再如同當初窮困,隨著走出傷痛的步伐,全球 市場提供了更多種具有高便利性的選擇,致使全球的人們消費能力逐漸上升、消 費需求也逐漸增加,因此帶動了人類的科技技術與經濟水平迅速起飛成長,促使 人們的生活品質以跳躍般的方式不斷達到更高層次;全球產業不斷的變化,為了 跟隨上全球市場的變遷,台灣從原本較為重視的農業國家演變成工業國家,隨後 又更加注重於觀光業、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更多種的產業並進行發展;伴隨 著消費者意識抬頭與需求量暴增,市場已經不再只有供給方獨大,甚至已經出現 供不應求的情況發生。消費者們為了使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水平更加良好,變得 更加懂得如何選擇、如何決策,而企業們也為了能夠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並 運用大量資源,掀起了全球市場前所未見的激烈競爭,以獲取利潤。 華麗事物的背後總是存在著殘酷真相與潛在的隱憂,如同火焰能帶給我們溫 暖、卻也具備著將其燃燒殆盡的風險。人類為了擁有優良的生活品質、經濟和產 業的發展,在全球多元產業的活動影響下,地球的環境正一點一滴的被人類的行 為給破壞,茂密的森林、蔚藍的海水逐漸消逝,甚至連同上方遼闊的宇宙都充斥 著人類大量的太空廢棄物,看不見的臭氧層更是破了大洞。自此,人類開始遭受 到大自然無聲的抗議與反撲,極端氣候的影響、乾枯的河水、資源的耗盡,依此 發展,人類很快將失去適合生存的環境。所以,全球各國紛紛提出環境保護、永 續發展等新興的綠色概念,以改善並挽回美好的生存環境,停止自然的反撲,以 持續地球萬物能夠永續生存之共生效果。 近年來,世界各國紛紛提出眾多的環境保護規範與措施,希望透過環境保護 的方式達到永續發展的效果。同時,消費者們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抬頭,開始支 持並響應綠色活動。無論是企業主們先注意到隱藏在背後的龐大商機而率先進入. 1.

(13) 產業,或者是因為以環境保護為附加價值的綠色產品需求量急速倍增,不管供需 兩端從何處開始,綠色產業就在人們的推行之下,成為近幾年較為盛行發展的新 興產業,以共同達成環境改善與節省資源的長遠效益。 曾經被讚嘆為福爾摩沙的美麗寶島台灣,也因為不肖業者的不當開發與自然 天災的影響下,造成嚴重的環境破壞。近幾年來,台灣也積極發展綠色產業,以 改善環境,與國外相比,台灣的綠色規範及標準甚至更為嚴謹,在此同時,國內 近年遭受到食安風暴的影響,促使消費者們更加重視身體健康,開始排遣農藥超 標、使用化肥栽種的慣行農作物與黑心食品。因此,扭轉乾坤的最快方法就是消 費綠色產品及有機作物,在維護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能夠順水推舟的為環境負責, 能維持人體健康與減輕環境負擔之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基於長遠效益的緣故, 台灣的綠色有機企業也經營得有聲有色,透過六級產業之產銷整合,結合了第一 級農業、第二級製造業、第三級服務業,以專業分工的方式銷售高附加價值之綠 色產品。其中台灣國內較為著名之綠色企業包含以第一級產業聞名的有機銀川米, 以及以第三級服務業為基礎的歐萊德、里仁…等,均已成為全國備受矚目之綠色 有機企業。 環境保護與國民健康的問題皆為台灣面臨的困境之一,其中最為嚴重的問題 是經濟結構上的改變,致使貧富差距逐漸拉大,使得部分在地國民的所得與生活 受到限制。受到國際間的貿易日漸方便的影響,使得國內企業們的競爭對象從左 鄰右舍擴大至全球性,長期與國外競爭者的激烈競爭,使得國內大型企業如同走 鋼索般戰戰兢兢,而構成台灣主要經濟體的中小型企業,沒有相對的規模與能力 站上國際舞台與其對抗。因此,國內的企業們紛紛將目光投射在產業六級化,也 就是透過產銷與價值鏈整合,並進行流程改善與節省不必要開銷為方向,與國內 其他夥伴聯合並對抗或較為競爭優勢的企業,並解決台灣在地的問題。同時,也 有數個企業共同合作組成聯盟,並將視野遠放國際,以對抗國外強悍的競爭者。 近年來,六級產業在台灣發展具備十足潛力,未來產業六級化將成為台灣產業的 重要方向與指標。. 2.

(14)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綠色意識的風氣在全球盛行之下,台灣也極力發展跟進,加上近年來的食安 事件層出不窮的爆發,使得台灣消費者對於綠色產品及有機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但因為綠色企業所提供的流程與有機產品必須符合環保規範,因此成本上較高於 一般性產品,導致價格偏高的情況發生。在人性選擇的考驗之下,眾多消費者仍 然選擇較為低價且功能方便的產品,使眾多規模還未發展壯大的綠色企業經營不 善,甚至無法在市場上存活。若持續下去,消費者持續使用對環境破壞且不友善 的產品會無形間助長企業,而企業則持續提供服務及產品導致環境持續被破壞, 最後造成不良的現狀,形成惡性循環,整體環境又將回復到不理想之狀態。 大自然之所以能永續存在至今,是因為本身具有循環的概念。將概念套用至 總體環境,在人類活動與環境的關係中,尋找出破壞環境的主因並解決,改善每 一個步驟,不消費破壞環境之產品、停止造成環境負擔之流程、不支持對環境造 成破壞的不肖業者,那麼惡性的循環就會在一個地方轉變成正向的循環。因此, 解鈴仍需繫鈴人,要改善現況必須多管齊下,透過多方面進行,扶植綠色有機產 業、打擊不肖業者、環境修復重整、改變顧客思維、政府扶植…等等。 依照現況評估,最為有效的方式是扶植綠色有機產業,並將其六級產業化。 另外依照本研究觀察,於國內之綠色有機企業與六級產業中,屬於第三級的行銷 販售的部分實力較弱,在缺乏良好通路的情況下,沒有持續性的獲利很難在市場 生存,因此第三級服務業為本研究扶持之對象。為了使其能夠順利經營,並且解 決在地問題外,也要盡可能降低成本以壓低價格,使綠色有機產品與一般性產品 的價格能夠同等。依照常理判斷,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消費者會購買對高附加 價值的產品,這樣便能促使一般產品的銷售量降低,間接減少對環境破壞之機會, 使得一般企業遭受到壓力而改變,選擇並實行減緩環境負擔之產品與流程,藉此 間接打擊不良企業停止進行破壞環境的作業。因此協助綠色企業經營之方式,評 估後更為快速、傳染力更強,藉此以回饋環境,達成永續發展之理念。. 3.

(15)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可以被解釋為因沒有經驗而顯得無知的意思。實際上, 世界各處都存在著一套法則,於野外,不遵從迴避肉食性動物的規則就容易成為 被捕食對象。因此可以說只要按照法則行事,通常較容易保護自身安全,若是企 業就要盡可能遵循特定法則存活於市場上,但若企業要經營得比其他競爭者更為 獨特,就必須做出不同於其他人的做法,也就是利用更加優於規則之外的方式進 行;回歸綠色有機產業之議題,雖然綠色有機產品與服務的需求較往年日益增加, 但由於綠色有機產品的價格高於一般性產品,使得消費者們無不因金錢考量而退 避三舍,在難以售出產品的情況下,綠色有機產業的經營、管理與流程上稍微不 妥,就非常容易且快速的消失在競爭市場中。因此,綠色有機產業要存活就必須 依靠某種規則或做法,來得以存活甚至更加發揚壯大,因此就必須要探討現有的 綠色有機企業是如何依靠規則而存活至今、甚至經營的有聲有色。而存在於市場 的法則也可以被理解為成敗的原因或經營方式,也就是需要多加參考先行創立的 綠色有機企業是如何存活並且獲利,換言之就是參考其他人的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當作企業自身經營的考量與參考標的,以茁壯綠色企業;因此,本研究以綠色有 機企業之第三級銷售端的部分為基礎,掌握消費者的需求與想法,接著瞭解企業 的作業流程後,並將其結合,便是本研究進行之核心重點。 因此,本研究計畫透過 KANO 二維品質模式與品質機能展開,尋找出現有的 綠色有機企業之第三級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用以當作未來綠色企業發展的參考 標的。透過 KANO 二維品質模式尋找出企業的產品與服務屬於何種品質分類,得 知病因後即可對症下藥,釐清出每項調查出來的結果以確立實行方向,錯則改善、 對則維持。除此之外也能透過品質機能展開,尋找出企業流程與消費者最為關係 的部分,企業只要透過最有關係的部分投資成本與心力,就能更加幫助企業經營。 也就是說本研究除了尋找出成功原因,也幫助現有企業改善流程或提出建議,以 幫助綠色企業順利經營,扶植台灣綠色企業,以達成環境保護之效益。. 4.

(16) 貳、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綠色產業 2.1.1. 產業背景. 全球市場不斷變遷,全世界各國為了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利益及更快速的 經濟發展,不惜過度開發,製造技術與科學知識隨著人們的智慧投入下不斷推陳 出新。全球經濟成功的快速成長,促使人類的生活水平不斷攀升,國家之間的聯 繫與貿易變得更加便利。消費者們的需求快速膨脹,為了反應需求,新生企業們 紛紛設立,不斷開發新事業,反應及滿足市場,從製造業到服務業,提供的項目 應有盡有,使全球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采多姿、更容易的滿足慾望及需求。 在工業革命與經濟起飛同時,對於地球的環境也造成極大的破壞,過度的開 發使得部分自然資源復原緩慢甚至無法再生,造成水土流失、氣候極端、生物瀕 臨絕種。美國能源部二氧化碳信息中心(CDIAC)幫聯合國收集的資料顯示,光在 2009 年全球有限國家的總二氧化碳排放量就高達 31,629,955 千噸,國際能源機 構(IEA)也在該年估測二氧化碳排放量為 29,999,354 千噸。無論是何種測量方式, 其排放量都異常龐大,且每年的排放量在逐漸增加,溫室效應的影響使得我們生 活的土地不再安逸舒適,其根源來自於人們對於地球環境極度不友善而造成的。 2.1.2. 綠色企業. 為了改善所造成的環境破壞,人類開始從各個面向解決環境災害的問題,因 此從而延伸出綠色概念。經過專家與各國學者的評估,認為造成環境最大破壞的 原因是來自於人類的消費活動,從生產、製造到購買的動作,都會對環境造成負 擔,所以解鈴仍需繫鈴人,各國政府開始要求並制定相關法規,以限制企業必須 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提之下賺取獲利,同時也有企業自發性的響應環保政策, 甚至有所謂的綠色企業產生。綠色在經濟活動中所指的是環境、自然的意思,因 此綠色企業也可被解讀為環保企業,主要意思是企業遵循環境政策而進行生產、 製造等經濟活動,不在環境受到破壞及汙染的情況下獲利。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解. 5.

(17) 釋,企業的最終目標是獲利,綠色企業的目標之中雖然也包含獲利,但是最主要 的目的是維護並改善環境的長遠目標,回饋大自然,形成永續發展的偉大效益。 程琪方(2010)的研究中,將綠色企業定義為:「利用綠色的管理方式,盡可 能降低產品和服務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以永續經營為目標,使環保與 經濟能夠同步成長,並達成兩者能夠得以平衡發展之目的」;為了改善、維持及 保護環境,綠色企業成為了總體環境中最重要的關鍵角色,除了在提供商品時減 輕對環境的負擔之外,綠色企業同時也包含宣導綠色概念的最大推手,基於和消 費者為第一線接觸的立場,為了使企業能夠持續生存,綠色企業必須不斷推廣綠 色產品,除了有益於環境改善之外,同時也能讓自家公司能夠持續生存,形成一 個有效的正面循環。但最為重要的是企業與消費者本來就是相互作用的關係,只 要有供給就會有需求,又亦是有需求就會有供給,無論是從何方開始,都能夠開 啟有益於環境的經濟循環,經過長時間企業與消費者不斷互相往來的消費互動中, 便能逐漸的改善環境,以達成永續發展之效用。 綠色企業最大的特徵,就是來自於他們的經營目標與一般企業不同,從管理 學的角度探討企業的最終目標,就是與消費者完成交易關係,以獲得利潤。而綠 色企業最大的目標仍然來自於它的初衷,也就是環境的改善、保護以及負擔減輕。 引用國內學者魯孝華與李誠於 2003 年的研究敘述中,將綠色企業定義為: 「企業. 除了追求低成本、高利潤之外,並且以永續發展為經營的主要目標。在整個製造 產品的過程中,利用綠色管理的手段,從產品設計到產品生產與行銷,皆需要符 合環保規範,盡可能降低產品與服務為環境所帶來的汙染」。 綠色企業與一般企業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產品與工作流程必須符合環境保 護的理念與規範,才可被納入為綠色企業的範疇內。綠色定義在世界各國雖然標 準與制定方式不同,但是其規範是非常嚴謹的,只要有一小部分與細節不符合規 定,該企業就不能被稱之為綠色企業,國內外雖然在綠色企業的較為細項部分不 盡相同,但其理念都是一致的。國外學者 John Davis(1991)在發表的著作「綠 色企業-永續經營新趨勢」中,歸納出綠色企業的五項觀點可幫助了解綠色企業. 6.

(18) 的範疇,分別為: 1.使用可再生的材料及原物料取代不可再生的物料 2.技術必須在無害於環境與生態的情況下,有助於人類技術進步 3.重視完善的系統設計,減少不必要的開銷與浪費 4.產品應該設計成耐用且可修復的重復利用之產品,降低資源的浪費與消耗 5.在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的同時,也盡可能降低大量能源與材料的浪費 John Davis(1991)在發表的著作「落實永續發展的行動指南」當中敘述了十 項綠色企業範疇的特點,也就是現有綠色企業較常進行之作業,同時也是流程必 須符合的條件,如以下: 1.盡可能的擴充個人及部門的服務範圍 2.重視並加強維修 3.重視原物料再利用與循環再生的做法,以達到物盡其用之概念 4.增強產品的耐用程度與設計成可修復性,透過重復使用減少消耗 5.生產過程除了降低汙染程度之外,也需要避免不可再生資源之浪費 6.節省並減少浪費能源的消耗 7.提高整體系統的運作效率 8.充分發揮永續利用的概念,盡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與可再生物質,以達循環 9.以最精簡的情況下運作生產與服務,以達到有效的運用資源 10.技術的選擇條件必須包含能夠提升人員的技術、對使用者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並且符合當地人員的能力 綠色企業之零售商店,可分為實體商店與虛擬商店兩種。實體店面則為看 得見、摸得著之店面,虛擬商店則為看得見、摸不到的線上電子平台。但綠色 企業與一般企業不同的特點為必須符合環境保護之規範,因此無論是實體店鋪 或網路商店,要設立綠色商店必須要符合規定才得以申請並設立,如下表 2-1 為綠色商店之申請規定:. 7.

(19) 表 2-1.綠色商店申請規定 實體綠色商店. 虛擬綠色商店. 1.領有公司登記證或政府機關核發證. 1.虛擬綠色商店需檢覆網路綠色商店專. 明文件之業者. 區證明文件. 2.販售實體綠色商品數量情形必須符. 2.本類為網路購物平台、入口網站、郵. 合以下任一條件,如以下:. 購等,需販售環保標章產品 20 種以上,. A.環保標章產品 3 種以上。. 並於購物網站成立綠色商品專區. B.環保標章產品 2 種以上以及碳標籤 產品 2 種以上。 C.環保標章產品 1 種以上以及碳標籤 產品 4 種以上。 3.商品陳列方式符合以下任一條件. 3.商店、網購或購物台銷售環保標章產. A.綠色商品陳列於面對貨架同類貨品. 品(門市實體販售、Life-ET、Ibon、. 的最左邊. Famiport 等多媒體資訊機選購或 DM 型. B.設立綠色商品專區. 錄預購方式及網路拍賣購物). C.以地貼、標誌牌等明顯標示使消費 者辨識或尋得綠色商品 4.設立資源回收區 來源:行政院環保署(2015),本研究整理 2.1.3. 綠色產業. 大部分守法的一般企業為了遵守政府所訂出的環境保護政策、規範以及顧客 對於環境保護之期望,也紛紛改變經營流程,以回饋自然與社會大眾,但仍有多 數不肖業者遊走法律邊緣進行不當行為,甚至有些業者更是知法犯法。雖然有業. 8.

(20) 者不遵從法律之規範,但依舊有許多有心人士願意投入綠色產業,以環境保護、 人體健康為第一出發點,企業最終目的的謀利則不在重要。部分的業主發現近年 來的綠色市場下具有潛在的龐大商機,並且能達到三重盈餘的效果,不僅能夠獲 利使自身企業存活,同時也能夠幫助到環境改善,與維護社會正義,保護消費者 之身體健康,因此有越來越多的綠色企業崛起,而這些眾多的綠色企業凝聚在一 起,共同集合成龐大且足夠回應綠色消費市場的綠色產業。 陳昱華於 2010 年的研究中提到關於綠色產業之介紹: 「綠色產業是指以環境 保護考量為基礎,在產品製造過程中,利用科技改良與控制的方式,並發展綠色 生產機制,以避免資源不必要的浪費及避免環境受到汙染」;探討學者的論點得 知,綠色產業主要目的是以環境保護為考量,以利用創意、科技或管理手段減少 對環境的污染,並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不以獲利為唯一目的的產業,便是綠色產 業。 張嘉玲、陳明義於 2009 年的研究中提出綠色產業的定義,所謂綠色產業是: 「企業秉持著可回收、低汙染、省資源的三大概念經營,同時透過技術改良,使 得整體生產流程能夠減低環境的負擔,將在整條生產鏈中的所有面向加入環境永 續的理念,對環境友善之企業,均符合綠色產業的範疇」;雖然一般的企業也會 盡可能減少成本與廢棄物的產生,但絕大多數的一般企業只注重於核心產品的生 產成果,至於過程中的廢棄物處理則不再重要,但綠色產業比起一般企業更注重 於整體流程間,廢棄物的利用、回收以及節省資源的特點,因此在作業上比起一 般企業來得困難許多。 林書吟(2002)的研究提到: 「綠色產業的實行,將有助於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為現今改善全球暖化問題之最佳策略」;因此,綠色產業不僅能改善危急的環境 狀況,更成為全球所期待與矚目之焦點;引述多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中均探討到 國際綠色產業聯合會(International Green Industry Union)於 2007 年發表聲 明,將綠色產業(Green Industry)定義為:「產業於生產過程中,以環保為優. 先考慮,藉由科技,以綠色生產機制力已進行資源的節省及減少汙染的產業,即. 9.

(21) 為綠色產業」;魯孝華(2003)的研究中探討了關於國際綠色產業聯合會對於綠色 產業的定義後也提及到:「只要提供實體產品或無形服務的過程中,將綠色思維. 納入作業流程,皆可稱謂綠色產業」 陳家銘於 2008 的研究中將綠色產業定義為: 「一個事業體在生產過程中藉由 改善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將所產生或是產品使用後產生汙染降低,能夠減少對環 境的傷害,並且對環境友善的產業,即為綠色產業」;從學者的論點得知,綠色 產業想要經營得有聲有色,必須要在流程間投入創意、有效的技術與制度,才能 有助於綠色企業以進行相關的環保項目之行為。 從上述學者探討論點得知,綠色企業必須依照符合環境保護的規範,否則就 不能被納入綠色範疇。然而,綠色企業必須利用制度與技術,以達成環境保護、 降低汙染、節省資源…等有益於總體環境之特點,而這些有助於環境的企業凝聚 在一起便成為綠色產業;從現實的層面來探討,綠色產業若未遵守環保概念也是 本末倒置,與一般企業仍舊對環境造成破壞,形成惡性循環。因此綠色產業必須 要區分出與一般企業的差異性,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產品的製程及原料成分, 在製作過程中要將對於環境的負擔減到最小,而原料也不得有違害環境與人體健 康的成分。 引述國內學者吳俊寬於 2004 年的研究中提出關於綠色產品設計的策略有八 項,如以下:. 1.選擇對於環境衝擊較小的材料 2.減低材料的使用 3.生產技術最佳化 4.高效率的流動系統 5.使用期間降低環境衝擊 6.充分利用產品的有效週期 7.產品屆齡後再利用 8.新概念的發展. 10.

(22) 2.1.4. 綠色工廠相關申請. 要申請環境保護標章必須要符合以下規範,如表 2-2 所示: 表 2-2.環保標章申請規定 條件. 規定. 合法公司登記及工廠登記. 符合相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規定並取得登記。. 生產廠場或服務場所之環 保守法性. 1.申請日前一年內生產廠場或服務場所未曾受到各級環境 保護機關按日連續處罰、停工、停業、勒令歇業、撤銷許 可證等處分或移送刑事偵查 2.請日前一年內未因違反同一環保法規遭各級環境保護機 關處分次數逾二次,或違反不同環保法規遭各級環境保護 機關處分總次數逾四次,且未發生重大公害糾紛事件。. 生產販售實績. 申請展延環保標章或第二類環保標章使用期間並換發證書 者,該產品應有生產或銷售之實績,且於環保標章或第二 類環保標章使用期間內申報標章使用情形及產品銷售數量. 生產製程、原料使用及品質 現場查核確定產品生產製程、原料使用及品質控制機制等 控制機制等符合規定 符合規定 品質符合國家標準及相關 法令規定. 1.產品項目已訂有國家標準者,應先取得測試合格證明文 件或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核發之正字標記 2.產品品質、成分、運作、安全性及標示等應符合相關法 規規定,且產品及製程運作不得使用本署公告列管毒性化 學物質及蒙特婁議定書管制物質. 產品環保性. 1.環保標章產品:產品經認定符合本署公告之環保標章規 格標準項目 2.第二類環保標章產品:非屬本署公告之環保標章規格標 準項目,但產品經認定符合本署公告之第二類環保標章環 境訴求評定基準. 產品包裝材環保性. 產品使用包裝材質應符合下列規定: 1.使用塑膠包裝材質者,不得使用聚氯乙烯(PVC)塑膠或 其他鹵化塑膠 2.產品出貨使用包裝紙箱者,應為回收紙混合率 80%以上 製成,或使用環保標章包裝紙箱 3.產品包裝材質製程中,不得使用蒙特婁議定書管制物質. 其他事項. 未有其他本署綠色消費暨環境保護產品審議會決議之限制 事項「環保標章產品暫時不予受理奈米製程之相關產品申 請案」(101 年 8 月 21 日審議會決議) 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5),本研究整理. 11.

(23) 第二節 六級產業 2.2.1. 產業背景. 自日治時期過後,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台灣一直作為盟軍的重要 戰略地而得到重視,且又碰巧經歷經濟起飛年代,因此在經濟上與發展上都得到 了快速成長,台灣依照當時的統治政策全力發展農業、工業與資源出口,為往後 台灣的經濟發展打穩了基礎。同時,台灣也發展出十大重要建設,外商看準了大 餅而也紛紛進入台灣發展。回顧歷史,自 1960 年起,台灣透過各種良好的機會 與時勢所趨之關係,而促使經濟發展進步得非常神速,當時台灣主要著重於農業 與工業,其中工業又分為輕工業與重工業之分,過去的台灣甚至被譽為亞洲四小 龍之首,以代工為聞名的國家。時日至今,台灣也紛紛發展其他產業,除了原本 較為重視的農業與工業之外,觀光業、服務業、科技業也開始拋頭露面,近年來 較夯的文化創意產業也隨之起舞,現階段,則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主軸,透 過網路資料維基百科所提供的數據顯示,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 2013 年 國內生產總值,台灣已是全球經濟規模第 27 大的國家。 2.2.2. 六級產業. 除了近年來興起的文化創意產業之外,由日本所發展的六級產業更為之熱門, 六級產業化是近年來所提出的新概念。六級產業化這個名詞在台灣的起點,來自 於 2012 年在高雄舉辦的南方農業論壇,由受邀請前來演講的日本 KOSO 經營研究 所所長後久博引介至台灣。六級產業化的起源,則來自於後久博六級產業化的相 關著作「開發暢銷商品之探索與分析」一書中提及,1997 年,為促進日本中山 間地區發展,東京大學的榮譽教授今村奈良臣率先提議六級產業化。 經濟部中衛發展中心於「六產達人:創造六級心感動」一書中提到:「六級 產業就是以一級產業為基礎,結合二級與三級產業並分工合作,促進生產、加工、 販售等整體性產銷策略發展並提升附加價值 」 。也就是說,從一級農業的生產原 料,配合二級製造業的工廠加工製造,最後透過三級服務業的行銷販售,將產業. 12.

(24) 的專業整合在一連貫的價值鏈,在一系列產銷上分工合作後,即加入科技、美學、 創意、體驗等感覺元素,做價值延伸及跨業整合,即為六級產業。 六級產業同時也存在另一種說法。台灣經濟研究院孫智麗主任認為:「六級 產業著重的宗旨為在地化,並且一定要以農業為出發點,並向上整合二級與三級 產業,透過專業分工的方式促進六級產業的運作,最重要的是必須促進在地的環 境保護、人民所得等條件,因為是協助當地農友,因此就與國外所稱的社區支持 農業是一樣的道理。」也就是說,六級產業必須經由創意、加工、觀光增加其附 加價值,以活絡當地的環境、經濟與社會等條件,並提高與達成當地的三種盈餘。 本研究整合經濟部中衛中心與台灣經濟研究院的兩種說法得知,六級產業必 須要從上游整合至下游並藉由眾多要素提高其附加價值,以利達成最大效益。除 此之外,另一個共同點是在地化,但兩者間仍然具有極大的差異,經濟部中衛中 心認為六級產業即是使用在地物資、人力(範圍不限、本國即可)等資源,並加強 經濟上的優勢。而台灣經濟研究院則認為六級產業必須由農業為起點,使用在地 的物品與人力(僅限於當地人民),促進當地與產業的發展,藉由六級產業幫助當 地的經濟、文化與農友。透過上述兩個單位的定義,能夠得出的最大差異是中衛 中心所提出的六級產業不一定要結合三種產業。以中衛中心輔導個案 A-TEAM 為 例,腳踏車產業當中並未有第一級的農業作物,因此其產業的第一級產業可以被 解釋為腳踏車成品的零組件,只要促進並達成相關條件,即為六產。相反,台灣 經濟研究院的孫主任認為,六級產業必須要以農業為基礎,其主旨就是幫助在地 小農,只要一系列的價值鏈中,缺少了農業,那麼該產業就不能算是六級產業。 六級產業主要由日韓兩國發展至此,並且經由多數單位進行研究與發展,因 此正確的定義無從考察,但唯獨確立的是,六級產業主要的宗旨是結合國內的三 個產業,並進行分工合作,與國外的強大競爭者進行對抗,同時也需要使用在地 的資源與人力,藉此促進當地發展。雖然兩者當中具有差異,但追根究底同樣屬 於利於台灣產業的概念,因此未來是否有其他學者對於六級產業賦予新定義或正 確的觀念,就拭目以待了。. 13.

(25) 2.2.3. 第一級產業. 第一級產業即為從大自然與土地取得自然資源及產品,是必較為傳統的經濟 活動之產業,通常總稱為農林漁牧業,行政院主計總處對於農林漁牧業的定義為 「從事農作物之栽培,家畜家禽等隻飼養、放牧,提供農事及畜牧服務,林木、 竹林之種植、採伐,水產生物之養殖、採捕等行業」。 行政院主計處將農林漁牧業再細分為多項,本研究針對於農、林、漁、牧業 個別的大方向的定義進行探討,其定義如下: 農作物栽培業:從事稻作、雜糧、特用作物、蔬菜、果樹、食用菌菇類、花卉等 農作物栽培之行業。 畜牧業:從事家畜及家禽之飼育、放牧,以生產肉、乳、皮、毛、蛋等之行業。 昆蟲、爬蟲、觀賞動物及鳥類等之飼育亦歸為本類。 林業:從事林木、竹苗之育苗、移植、種植、保護、管理、採伐,林產物之初步 處理及森林中野生物之採捕等行業。 漁業:從事水產生物採捕或養殖之行業。採捕又分為在較遠的海洋或近海的捕撈 的海洋漁業與內陸較近的河川或水庫的內陸漁撈業兩種。養殖又分為海面養殖業 及內陸養殖業兩種。 經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與主計處之統計第一級產業相關項目如下,於民國 102 年統計農牧戶數為 780,307 戶、102 年統計農耕地面積 779,830 公頃,民國 102 年統計漁戶數為 128,334 戶,自民國 79 年至 99 年間,農牧戶家數與漁戶家 數逐年減少,相反只有林業戶數有逐年增加,其原因涵蓋於國際貿易組織(WTO) 以及政府政策與極端氣候影響…等眾多原因而導致。 第一級產業在六級產業中是最重要的一環,六級產業的基底是以農業為出發 點,同時六級產業較重視的宗旨為地產地銷,雖然能透過國外進口取得獨特的原 物料,但六級產業是所謂一條龍的產銷整合,國外進口的缺點是無法有效的控制 產量與品質,因此在地化的優勢極為重要,現今六產中的微熱山丘、銀川米及立 川漁場,都是靠穩定產量與品質而蓬勃發展。. 14.

(26) 2.2.4. 第二級產業. 第二級產業即為主要進行將第一級產業的產品或者是其他產品進行加工的 產業,行政院主計總處將製造業定義為「從事以物理或化學方法,將材料或物質 轉變成新產品,不論使用動力機械或人力,在工廠內或家中作業,均歸為製造業」 。 產品之大修、改型、改造作業、產業機械及設備之維修及安裝、組件之組裝視同 製造業。機械設備之專用零組件與其所屬機械設備主體之製造歸入同一類別。非 專用組件如原動機、活塞、電動機、電器配件、活閥、齒輪、軸承等之製造,則 以組件本身歸入製造業之適當類別,製造業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從食品製造到 金屬製造、電子製造到紡織業,目前台灣總共有 21 大類的製造業。 經由行政院組計處統計第二級產業,台灣的製造業在民國 60 年製造業總家 數統計為 42,686 家,直至民國 100 年總家數上升為 157,284 家。其中以金屬製 造業為做多共 41,200 家、其次為機械設備製造業 19,086 家、第三高則為塑膠製 品製造業 11,033 家、第四名為印刷及資料儲存媒體複製業 9,662 家、第五名為 食品製造業 6993 家。 第二級產業也是相對重要的一環,第二級產業在六級產業中大致可分為兩種 選擇。較常見的一種是透過第一級產業的農業生產或其他產業生產出的原物料, 透過第二級產業的加工製造,創造出完整的產品,因此在一個六級產業中,如果 沒有二級產業的製造,即使第一級產業所生產的原物料,部分可以透過第三級產 業銷售出去,但決大部分的產品因為沒有經過加工而無法構成完整的產品,因此 這類型的六級產業少了第二級的加工,會減少更多品項甚至無法製造出產品而失 敗。第二種則是與六級產業有較為相似的概念,也就是機械器具的企業,不需要 透過第一級產業生產出的農作物進行加工,只需要整合二級產業並專業分工即可, 也就是較屬於橫向發展的部分,例如自行車的 A-TEAM,結合國內自行車的業者, 將整台腳踏車的結構中最好的部分由最好的廠商提供,共同創造出產品之後透過 第三級銷售出去,不過未有第一級農業是否可歸納為六產定義中,則有待考察。 但是,第二級產業的重要性不論在一般市場或六產中,都是極為重要的地位。. 15.

(27) 2.2.5. 第三級產業. 第三級產業即為本身不生產產品,只透過販賣產品或提供行為、動作、服務 使顧客得到報酬或購買產品的產業,通稱服務業。至今服務業所涵蓋的範圍極廣, 但定義已逐漸模糊,從銀行到餐飲服務員都屬於此一部分,都是以人做為接受方 與提供方為本,但服務已逐漸和機械、第二級產業相為融合,有時候機械也能提 供服務,服務員有時所服務的也不見得都是人類,但依據服務業的定義,我國行 政院主計總處又大致分成;批發及零售業、運輸及倉儲業、住宿及餐飲業、金融 及保險業、不動產業、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支援服務業、其他服務業…等 多種,其中在台灣最具有代表性、且數量最多的就屬於批發及零售業和住宿及餐 飲業兩種。 行政院主計總處將批發及零售業定義為「凡從事有形商品之批發、零售、經 紀級代理之行業均屬之,銷售商品所附帶不改變商品本質之簡單處裡,如包裝、 清洗、分級、運送、安裝、修理等歸入本類」。而住宿及餐飲業則定義為「從事 短期或臨時性住宿服務及從事調理餐食或飲料提供現場立即消費之餐飲服務均 屬之住宿及餐飲服務業,有些住宿場所提供結合餐飲及休閒設施之複合式服務。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民國 100 年台灣的批發與零售業共有 608,064 家、其中 零售業占多數,住宿及餐飲業合計共有 112,364 家、其中餐飲業的餐館佔多數、 其次為飲料店、最後才是住宿業者。 第三級產業較第一、二級產業不同,沒有自己能夠生產出產品之能力,所以 只能透過服務或行銷的方式,將所生產出的產品銷售出去,第三級產業的行銷在 其中也是有著重要的地位,即使能夠生產出較好的產品,但沒有好的辦法銷售出 去,仍無法讓六級產業成功,至今為止,大部分六級產業之小規模企業,就是因 為沒有良好的通路與管道,而沒有獲利的機會,在沒有穩定收支的情況下,自然 而然的就經營不順,因此第三級的行銷相當重要,因為企業的最終目的是獲利, 透過獲利才能使自身企業持續存活。從而得知,六級產業中的三種產業,就是將 三種不同的專業整合在一起,任何一項都是缺一不可,都是極為重要的地位。. 16.

(28) 2.2.6. 本節小結. 透過針對於一、二、三級產業的探討後並整合後更加確立,六級產業主要由 農業生產出原物料,並且透過第二級產業加工製造,最後利用第三級產業銷售將 第二級加工出的產品或者是第一級產業所生產出的產品或原物料進行販賣。因此 決大部分的六級產業以餐飲業及農業為主。但以中衛中心所提出較為特殊的案例, 如自行車產業聯盟 A-TEAM,也同樣屬於六級產業的範疇內,由於沒有整合第一 級產業,所以是自行車產業聯盟整合的一條龍作業,因此屬於 A-TEAM 裡的部分 廠商所提供部分相當於產品原物料的零組件,也就是說,即使產業並沒有整合一、 二、三級產業中的其一,只要能夠發展其概念,也能納入六級產業的範疇之內。 本研究總結並予以六級產業定義:「所謂六級產業是指將第一級農業、第二 級製造業、第三級服務業進行產銷整合,透過專業分工將生產、加工、銷售的一 條龍產業做業,生產出具有高附加價值之產品,而在其中賦予產品美學、創意、 科技、體驗等元素之附加價值。同時六級產業必須在地化,也就是地產地銷,不 只使用在地的物料與資源,同時也聘用在地人士,促進當地的人民所得,並活絡 社區發展,已加強在地的文化、經濟與環境,達成三重盈餘的效果,解決在地化 之問題,即為六級產業」。. 17.

(29) 第三節 綠色六級產業 2.3.1. 綠色定義. 綠色,通常指的是顏色,因為顏色與樹木和大自然相近,所以也常被當作是 環境或是大自然的代表,基於此緣故,在人類經濟活動或者是產業活動中,綠色 主要是被稱為環境的意思,更具體一點是因為環境受到人類經濟活動的破壞,在 極端氣候的影響之下,人類所訂出的一個環境保護、降低能源消耗、減緩汙染衝 擊等概念,因此可以將綠色行動解讀為環保行動、綠色政策解讀為環保政策;嚴 曉雯於 2005 的研究中也提到: 「綠色主要是包括生命、環保、節省三方構面,也 就是綠色是有益於環境、生物與資源節省的概念,凡是符合此概念均可被歸納為 綠色的定義」 ;外國學者 Ottman 於 1999 年的研究中也提出: 「綠色不僅是代表對 於環境無汙染、無公害、環境保護的意思之外,同時也象徵著人體的健康與永續 發展的概念」。 綠色六級產業是近幾年所發展出的最新概念,也有極大的可能是未來全球一 大趨勢的新興產業。雖然為近代所發展出的概念,但其宗旨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 有所提出,綠色在經營管理或產業發展中被解釋為對環境有益的、無汙染、環保 等意思,也就是其宗旨主要是以環境保護、水土保持為主、企業獲利為輔的方式 所進行的企業活動,因此綠色六級產業也較像於近年所常見的綠色企業。雖然綠 色六級產業與綠色企業的理念與宗旨一致,但仍有相當大的差別,綠色企業主要 是以單一企業為主所執行對環境有益的相關策略,六級產業則是聯合產業內夥伴, 將價值鏈串連一起之後並進行綠色環境有益的相關措施,除了單位上的,其意義 也較不相同,查閱眾多文獻中能發現,綠色六級產業的概念是六級產業的價值連 整合與綠色環保的相結合,因此本章將綠色價值鏈中的綠色生產、綠色行銷等相 關概念並檢視其意義,從而賦予綠色六級產業定義。 2.3.2. 綠色價值鏈. 18.

(30) 企業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管理工作,從最前端的產品設計直到最後端的行銷與 銷售,將產品從無到有的製造出來並推銷給客人,而這整體流程中的所有環節串 聯起來,就是所謂的價值鏈。供應鏈除了包含原料採購、產品製程等重要工作之 外,也包含物流的運送、原料供應商等工作流程外的部分;林宗德(2010)的研究 中提到關於綠色價值鏈之定義:「從無論從產品設計到販賣銷售,甚至包含經營 管理的各項環節與層面中,均融入以環保理念為核心的綠色概念,也就是使整體 企業價值鏈改造成包含綠色概念且正面循環的鏈狀結構,即稱之為綠色價值鏈。 而綠色價值鏈中包含綠色設計、綠色採購、綠色生產/製程、綠色產品、綠色行 銷、綠色消費、綠色處理等項目」。 透過上述得知,在一條龍的價值鏈中,綠色價值鏈需要對每個環節加入環保 的概念,而六級產業則是價值鏈的整合,也就是垂直整合,因此探討了綠色價值 鏈,本研究初步得知,為了要符合六級產業與綠色的概念,因此綠色六級產業可 以說是價值鏈中的所有環節需要符合綠色環保概念並做出垂直整合。 2.3.3. 綠色設計. 設計,為眾多企業生產產品的第一步,沒有設計就沒有產品,沒有開始就沒 有終點。產品的開端必須先回朔到設計的過程,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會持續規 劃並重覆討論,直到最後將會決定原物料的使用、產品的原型、製作過程、銷售 方式等重要資訊,並從購買原物料開始、製造產品到最後銷售產品的一系列過程 全數定讞。 綠色價值鏈中的一整條環節都需要融入綠色、環保的概念,最源頭的綠色設 計就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綠色設計的前置作業就需要釐清何謂綠色產品。綠色 產品的定義相當嚴格,暫且不論產品品質或特性,現階段有眾多政府標章或非營 利性組織之認證,均為所推出之產品把關,確認是否為真正的綠色產品,即使在 國內能夠暢銷無阻,但國外的環保制度又並非與本國一致,因此外銷至國外又更 需要了解國外的相關認證與基準。由上一段探討關於綠色價值鏈的定義中我們能 發現,包含綠色概念的產品需要融入以環保概念為核心的綠色價值,因此在過程. 19.

(31) 中必須符合環保訴求,最後所產出之產品才能夠被稱之為綠色產品,所以綠色設 計就是將中間的所有過程中仔細規劃,讓每一個環節都符合環保規範,使產品實 際達到企業獲利、環境保護、降低汙染以及企業獲利的效果。本節將探討國內外 學者對於綠色設計的定義與看法。 綠色設計為綠色價值鏈中的最前端作業,陳怡之(1996)的研究中提出:「無 論是一般或是綠色價值鏈,任何企業的經濟活動最源頭的就是從企劃設計、規劃 階段開始進行,而綠色設計的企畫中的材料選擇、產品甚至連同運輸方式與廢棄 物處裡都要對環境的衝擊降至最低」;蕭柏文於 2006 年的研究中認為:「一套綠 色模式必須嚴格符合環境保護之理念。因此綠色設計的企畫內容必須要考量到關 於產品的使用材料、製造方式、包裝運輸以及最後的產品或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所 有層面,全方位的考量才能有效防止環境遭受汙染與破壞」;因此綠色設計最主 要的作業內容是規劃以符合並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主的產品規格,其中包含運送、 製造過程等其中重要的所有環節之規劃,但最極為重要的是需要加入環保概念。 詹斯政(1995)的研究中認為:「產品在設計規劃階段時,就已經釐清出產品 獨決大部分均能夠回收再利用,使廢棄物部分的影響對於環境上的衝擊降至最 低」;黃聯海、陳政徽與劉文雄於 2006 年的研究中探討到:「綠色設計主要是探 討在產品整體過程的生命週期中,考量產品各層面如何同時降低對環境的影響與 資源的消耗」;透過上述學者的論點中可以得知,綠色設計除了要規劃每個環節 對於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之外,也要顧慮於自然資源的消耗,盡可能的減緩消耗 速度甚至保存,以防止資源不足之現象,除了檢視及保護整體環境的同時,也要 釐清出產品哪些部分能夠回收再利用,也就是達到原物料及產品的最大使用度, 促進循環再利用的效果。 羅國民、彭雷清、王先慶(1997)等人將綠色設計定義為:「產品在設計與製 造的過程中,確保產品在整體生命周期結束時,能夠重新或重復使用,而已無法 再利用之部分則可安全處理掉,因此綠色設計又可被稱之為生態設計」;從上述 學者所定義得知,綠色價值鏈透過綠色設計的規劃階段製造出出符合嚴格標準的. 20.

(32) 綠色產品,除了能夠確保產品能夠重復使用以達到不浪費的效果之外,同時也考 量所產出之副產品、無用之物等部分可以以較為安全的方式給處理掉,不會為環 境帶來負擔。 杜瑞澤、陳振甫(1998)的研究中提到:「綠色設計必須配合一套系統化設計 的標準作業流程來進行。其中包含環境汙染鑑別、滿足客戶要求的替代方案、環 保規章的取得、改善對策以降低汙染…等等」;從以上兩位學者的觀點得知,綠 色設計不只侷限於產品本身規格及過程上的規劃之外,同時也要考量到關於綠色 策略的軟實力。因此本研究透過此觀點再次延伸,綠色設計是使用硬科技方式生 產出能夠降低環境衝擊的綠色產品,並同時利用軟實力的綠色條例、策略來預防 與改善,在軟硬並施的情況下,以降低企業生產對於環境不良的影響。 綠色設計除了能夠保護環境之外,同時也沒失去經營上的企業功能;本研究 引述了國內學者胡憲倫、許家偉於 2003 年的研究中探討了國外學者 Brezet、 Jeremy、Keoleian & Menerey(1993)所提出的部分:「公司以系統化的方式減少. 產品與製程對環境的衝擊,並同時降低其成本及增加產品的行銷能力」。 探討上述多位學者的論點與定義,從而得知綠色設計也可謂綠色六級產業的 第一步,透過綠色設計方式,以規劃出符合綠色概念之六級產業之產品,過程中 所有環節符合環保訴求,以達成產業整合、解決在地化問題、環境保護之效果。 2.3.4. 綠色採購. 人類為了經濟、工業的快速發展,間接的破壞了環境與生態,在氣候急轉直 下的同時,人類也意識到持續的破壞環境,將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甚至影響 到人類的生存;在提高人類生活品質的產品中,其產品被製造前的原物料來自於 大自然、有些來自於化工製造,其他供應管道更是不在少數,其中原物料的提供 更是對環境造成損害及影響,例如紙張來自於樹木、製造材料易造成空氣汙染; 因此不論是政府、企業或一般消費者,都必須要面對環境遭到破壞後的影響,因 此為了人類共生共存的環境做出改善與保護,近年來環保意識的高漲、綠色組織 的崛起、專家提出的理念,都成了現今綠色思想的形成與對環保的共識產生。不. 21.

(33) 外乎除了非營利性組織、各國政府…等大力推手之外,消費者的環保概念與逐漸 被建立起來,目標原為獲利的企業不得不轉型成綠色企業或者推出綠色環保產品, 除了滿足消費者、獲取營利之外,即便不轉型為綠色企業,也能夠改變產品原物 料及流程改善,以降低汙染,對環境出一份心力,更奠定了企業社會責任的形象。 因此近年來的綠色企業層出不窮,但要取得綠色的定義絕非容易。 由上一段提到,企業為了因應環境的變遷與綠色意識的高漲,不得不做出轉 型或推出綠色產品的選擇,實際上目前大部分的企業仍不動於衷、維持原樣,其 原因在於故地深根、無法轉型,其中除了創業與較小型的企業能快速見風轉舵, 其餘的大企業或是其他產業並還未有成熟的技術能順利轉型或創業。因此現階段 的企業有三種選擇:一、保持原樣,二、轉型綠色企業,三、改善作業流程。雖 然有應變之道能搶佔潛在綠色消費者的市場,但綠色之概念並非容易經營。綠色 的定義非常嚴格,只要其中不符規範,不論是單純製造綠色產品或是經營綠色企 業,在價值鏈中的任何一環不符合規定,則不能納入綠色的範疇之內。因此規劃 前就需要仔細琢磨,其中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就是綠色價值鏈中的綠 色採購,因為採購的原物料、零件並非符合綠色環保的資格,那麼產品本身就不 能夠被納入綠色產品的範疇之內,因此本節將探討何謂綠色採購、又如何採購才 能符合綠色產品的資格。 國內學者于寧(1998)將綠色採購定義為: 「綠色採購主要是透過產品的採購, 協助消費者、企業及政府等下游端選擇綠色產品,基於綠色之緣故,因此與環保 標章有極為重要的關係」;因此本研究從而得知,企業透過兩個面向使其下游業 者選擇,而下游所購買之對象也不限制於企業,政府與消費者也有可能是購買的 對象,而最重要的,是綠色採購與環保標章息息相關,從而得知綠色採購需要政 府的大力支持。 駱品安(2013)的研究中提到,所謂的綠色採購是指:「企業透過採購決策配 合綠色理念,並且依照所制定的環境保護產品之相關規範,向上游廠商採購具有 環保訴求的材料,以滿足生產需求,並提升產品對環境的良好效益與創造利潤的. 22.

(34) 效果」;也就是說綠色採購與前一項作業的綠色設計有極大的關係,必須先針對 於環保而制定出的決策,才能決定採購的對象為何,在創造利潤的同時也必須達 到環境保護或降低污染的效果。而最重要的是採購原物料必須符合環保訴求,因 此本研究透過此定義從而定論,只要從上游購買之原物料不符合環保規範,則製 造出的產品就不屬於綠色產品。 朱方正、王以莊於 2009 年的研究中探討了選擇採購供應商的重點,他們認 為:「綠色採購時所選擇的供應商非常重要,綠色企業所推行之綠色產品要符合 規範,因此供應商除了提供品質穩定的原物料之外,更需要符合環保規範,因此 供應商需要具備從源頭減少、防止環境污染擴大的意識」。除了與綠色產品的範 疇息息相關之外,兩位學者也提到:「不合規定的原物料會大大影響下游公司的 的綠色認證與產品品質,因此上游供應商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到下游公司的名譽 和核心價值。因此企業建立一個標準的評分基準與流程來選擇良好的供應商是非 常重要的」。 引述於韓惠真於 2014 年的研究中提到外國學者 Min And Galle 對於綠色採 購的定義,Min And Galle(1998)將綠色採購定義為:「選擇對環境友善的綠色商. 品,以減低對環境與人體健康的不良影響,在不影響性能要求下,選購減少浪費 並促進資源回收與再生之材料」。 同樣引述學者韓惠真(2014)同時也探討了位於日本的綠色採購網路考量了 產品的生命週期與對環境的影響,而替綠色採購訂下來八個原則:. 1.減少對環境及人體健康有害物質及化學物品的使用 2.盡可能節省能源及資源 3.使用可更新之材料 4.選擇能使用更長時間的耐久性產品 5.選擇可以重復再利用的產品 6.選擇可循環再使用的產品 7.促進使用可循環再利用的原物料及材料. 23.

(35) 8.選擇丟棄及處置時對環境影響較小的產品 從上述學者探討了日本綠色機構之判斷,綠色行動不只對於環境友善,同時 也對人體健康有益,當中最重要的概念與外國學者探討相同,其核心之概念就是 將資源與產品的使用達到最大效果、循環利用,並且降多過多的浪費,讓這些有 價值的原物料與產品,能夠最大的發揮在最有價值的地方。 引述於吳淨怡於 2012 年的研究中探討到,美國國家環境保護署將綠色採購 定義為:「在制定採購決策時,除了進行成本付出的管理考量外,同時以選擇對. 環境的傷害較低為優先,並且能將污染防治、資源使用率與產品生命週期發揮到 最大,而綠色採購亦可被稱為環境採購」。 從上述兩位國內學者的研究中探討國外學者與組織的論點得知,即使是綠色 採購、綠色相關行動也好,雖然部分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但有些仍然會對環境 造成或多或少的汙染,因此綠色最主要的目的除了是保護環境之外,同時也是將 原本的汙染降至最低,並且促進回收再利用、資源使用率最大化的效果。 韓惠真在 2014 年的研究中,釐清出綠色採購主要考量的三點目標,如下 1.汙染預防:使用藉由綠色採購所製造出的綠色產品,能間接的達到減少 空氣、水源汙染與排除廢棄物和毒物所帶來的影響之境界。 2.生命週期觀念:不完全依照產品本身的價格作為選擇依據,而同時也能 夠考量產品整體生命週期,對於環境所帶來的影響。 3.自然資源保護:以永續經營為主,使資源回收、水源與能源的節約能夠 最優先被考量。 在綠色企業與組織的行動背後,後方是否有大力的推手也是極為重要,政府 所施行的相關環境政策與綠色決策,更能夠幫助綠色企業方便執行綠色行動。除 了企業能夠進行綠色採購之外,政府所使用的資源相當龐大,也能夠執行綠色採 購。依據學者林瑞益、于健(2015)的研究中探討,政府於 2002 年 30%的綠色採 購目標提升到 2014 年的 90%,顯現出政府對於綠色採購的重視程度與執行效果。 林瑞益、于健(2015)的研究中也提到:「政府執行的大部分綠色採購對象可分為. 24.

(36) 三種,分別為:行政機關、國營事業及公立學校,政府補助超過一半的基金會也 屬於綠色採購的規範中」 。引述林瑞益、于健於 2015 年之研究,探討政府綠色採 購項目,如下表 2-3 所示: 表 2-3.綠色採購項目. 103 年度綠色採購項目 輔導設立綠色商店家數 輔導民間企業及團體綠色採購家數 環保產品採購金額 綠色消費宣導活動. 實施成果 507 家 1,394 家 總計新臺幣 2,897,644 萬元 1,643,923 人次. 來源:林瑞益、于健(2015),綠色生活資訊網。 綠色採購為一連串價值鏈中,也頗具重要的一環,無論上游是向外購買或內 部提供,其品質相對重要,更不用說還關係到綠色環保的訴求。舉例而言,台灣 國內所發生的頂新黑心油事件,就曾讓下游的摩斯漢堡、八方雲集等知名餐飲店 惹禍上身,營業額更是一度下滑,因此選擇的原物料更顯得極為重要。綠色六級 產業是兼具環保,並且一條龍價值鏈所整合在一起的新興產業,在綠色六級產業 中的採購環節就必須符合綠色規範,也就是說,所採購之原物料以及生產過程中 能防止或降低環境的汙染,達到資源使用率最大的效果。 2.3.5. 綠色生產.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為了使生活更加方便,於是創造出了許多便利於生活 中的設計與產品,企業看準了消費者的需求與商機,便大量製造了標準化的產品, 透過逐年便利的交通與運輸,量產後外銷世界各地以謀取獲利。但產品的生產過 程中,工廠會排放廢氣、廢水會排入海中,雖然能夠替人們製造出方便的產品, 但是無疑的對大自然帶來無可挽回的破壞,若要改善並回歸到當初的環境,就要 停止現有的生產,並且利用好幾倍的時間讓環境逐漸還原。但造成的破壞部分更 是已經無法改善,因此,在生產前找到方法能夠預防或者是降低汙染,就是最好 的辦法;近年來各國在綠色環境保護的政策下,分別提出了綠色的概念,即使仍 然破壞環境,也要使其降低衝擊,而綠色價值鏈中的綠色生產,就是在生產過程. 25.

(37) 中降低對環境的衝擊與停止環境持續被破壞的概念;阮平南與張勇在 2005 年的 研究報告中提到: 「綠色製造的概念源自於 1996 年的美國製造工程師學會所提出, 在產品生命週期中,以最大限度降低能源的消耗與污染的防治,也就是綠色的製 造模式,要順利實施綠色模式,就必須建立負責監督的綠色製造管理體系」。 錢銘貴、施勵行於 2007 年的研究中指出: 「綠色生產主要是藉由綠色設計, 並且在製程的過程中降低對環境造成汙染與資源浪費的一種方式」。 阮平南與沈德聰於 2005 年的研究報告中提出: 「綠色製程是近年來較為新興 的製造理念,由於是依照環境考量與資源節省為主,因此從產品的所有生命週期 中,會針對每個環節能夠將影響環境的程度降至最低,並提高資源的使用率或減 少消耗,因此綠色製程能夠解決傳統製造方式所帶來的問題」。 透過上述數位學者探討得知,綠色製程必須在過程中的每一項環節進行嚴格 監督,以防止流程中對環境造成汙染,然而,綠色的相關規範非常嚴格。國內學 者王以莊、朱方正的 2009 年研究中探討到相關重點,他們認為: 「產品在製造過 程中沒有依照綠色生產方式去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或者是產品本身沒有環保訴求, 那麼該產品就無法被納入綠色產品的範疇之中」。 Barret & Segerson 兩位國外學者於 1997 年的報告中提出:「企業想降低對 於環境的污染,可以透過生產活動的事前預防與事後控制著手進行。事前的預防 是指從源頭開始進行環境汙染的相關防治,例如清潔生產、綠色行銷等,事後控 制則是對於汙染物利用設備進行處理,以達到環境保護法規的標準,透過兩個部 分改善環境與績效的問題」。 吳書欽(2012)的研究報告中,簡略的提到關於綠色生產應該考慮項目:「綠 色生產的過程中,無論是開始的輸入部分或是最終的輸出部分,都要以考慮資源 消耗及環境保護為優先,而當中包括資源、能源的消耗與廢棄物的產生」。他所 提出的幾項考慮項目如以下: 1.綠色工藝:在選擇所有方案中,應該優先考慮環境因素的部分 2.生產資源:隨著工技的提升,更應該思考如何減少廢棄物與廢料的處理.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統計暨普查局過往主要採用基本價格計算及分析行業的生產總額、增加值總額以及產業結構,亦同時一併公佈按生產者

統計暨普查局過往主要採用基本價格計算及分析行業的生產總額、增加值總額以及產業結構,亦同時一併公佈按生產者

2.範疇:從生產及銷售建築產品的企業經營觀 點,界定「不動產」是一種可以投入要素及運

統計暨普查局過往主要採用基本價格計算及分析行業的生產總額、增加值總額以及產業結構,亦同時一併公佈按生產者

統計暨普查局過往主要採用基本價格計算及分析行業的生產總額、增加值總額以及產業結構,亦同時一併公佈按生產者

(三) 又查前揭「輸入貨品未依規定標示產地或產地標示不 實處分原則」項次 4 明定,進口外國貨品(自行車或 工具機等屬我國加強管理之貨品除外) ,標示不實製造

(三) 又查前揭「輸入貨品未依規定標示產地或產地標示不 實處分原則」項次 4 明定,進口外國貨品(自行車或 工具機等屬我國加強管理之貨品除外) ,標示不實製造

(三) 又查前揭「輸入貨品未依規定標示產地或產地標示不 實處分原則」項次 4 明定,進口外國貨品(自行車或 工具機等屬我國加強管理之貨品除外) ,標示不實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