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意教學融入國小品格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創意教學融入國小品格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

Copied!
2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昭儀 博士. 創意教學融入國小品格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游紫萍 撰. 中華民國 105 年 6 月 21 日.

(2)

(3) 創意教學融入國小品格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 誌謝 光陰荏苒、白駒過隙;時序入夏、鳳凰花季,兩年研究所生涯將屆,心有不 捨;距上次離開學校已久,年過半百再度負笈入學是為了圓夢也是展開另一扇生 涯之旅,感謝所有讓我蛻變的一切。 論文能完成,衷心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陳昭儀博士,感謝她對我專業與學術知 識的啟發與指導;感謝口試委員鄭夙珍博士與陳學志博士,給予我寶貴的建議, 讓此篇碩士論文能更臻完善,在此獻上無限感恩與敬意。 在師大創發期間,碩班同學們彼此相互學習與照應的情誼是最值得回憶的。 同時感謝同窗好友錦勤、小潔、小瑜、思琦、麗生、劭屏、品蕙在研究上彼此的 鼓勵與共同成長,感謝學妹雅韻協助口試的完成,感謝助教溫暖的協助與解惑。 感謝我的人生旅途中歡喜遇見你們,我會永遠珍惜這份情誼。 此外,感謝教導我電腦的俊賢、先後陪伴我的碧雲、美華;感謝外子佑銘和 姪女竣喬在我研究所生涯中給予最大的支持與配合,在我沮喪疲累時總為我打氣 加油,並且忍受我凌亂的書桌;更讓我在求學過程、工作忙碌之餘無後顧之憂。 感謝所有默默支持與關心我的親友、學生與家長們;感謝上天的引導讓我一路平 安、順遂;感謝生命中的人、事、物讓我感動;最後,感謝天上的爸爸、媽媽! 永不止息的愛潤漬心靈,讓我無懼風雨昂首闊步邁向生命良能,在此分享這份喜 悅給所有的人,因為有大家所以我很幸福。 紫萍 謹致於師大. i. 105.6.

(4) ii.

(5) 創意教學融入國小品格教育方案之行動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品格教育與創意教學相關之論述與研究,探討透過創意教學 發展品格核心價值感恩、尊重、愛教學方案之策略與模式實施之情形。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邀請北市某親子成長班的學生為研究參與者,進行十 二次三階段核心價值之創意品格課程。透過行動研究之歷程,歸納出本研究之結 論如下: 一、創意教學運用在國小品格教育教學之策略與模式之實施歷程,可有效提升學 生品格行為能力,並且具體影響學生品格之認知、情意與行動能力。 二、創意教學融入國小品格教育對於學生行為表現具體之影響: (一)有效協助學生確立「感恩」之觀念,學生生活中微笑與他人打招呼、下課互 道感恩與祝福;能以感恩心快樂面對人、事、物,心境上更開朗。 (二)建立學生「尊重」之態度,能提升自我欣賞與接納他人、尊重別人的生活態 度;小組發揮團隊精神合力完成任務;討論分享時確實做到尊重與聆聽,並 給予發言者加油打氣善意回饋;也能將此好習慣運用在家中與學校生活中。 (三)親師生與諍友對發展「愛」的情操抱持高度肯定,協助特殊需求學生學習; 將愛與關懷化為行動帶入社區;發揮同儕力量在關懷中學習、在愛中成長。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對創意教學運用在國小品格教育之具體建 議,以供有意融入創意教學發展品格教育之教學者以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 : 創意教學、品格教育. iii.

(6) iv.

(7) The Action Research on Putting Creative Teaching into Character/Morality Education at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My research is to analyze the related discussions and studies between character/morality education and creative teaching; meanwhile, to discuss about the 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of the strategy and patterns which the lesson plans are designed along with creative teaching to develop the core values of character/morality – gratitude, respect and love. I took the action research so as to invite the students who attended at one of parent-child classes in Taipei to join in this research, and proceeded creative character/morality courses twelve times for 3-phase core value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action research, I draw som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 It is able to promote effectively the students to be on better behavior, and have the concrete influence on their cognition, affections, and action capacities of the character/morality when making good use of creative teaching into character/morality education classes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2. What kind of the concrete effect upon the behavior and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when bringing creative teaching into character/morality education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1). It can do an effective favor for the students to set up their concept of the “gratitude”. The students can often say hello to others with a smile in their life, and say thanks and bless each other after the teacher dismiss the class. They also can confront the people, the events, and the substances happily with their hearts of gratitude, and even are in a sunnier mood. (2). To set up the students’ attitude of the “respect” : It can let the students promote the self-admiration, accept other persons, and v.

(8) respect others’ different living attitude. A squad can make the most of team spirit to complete their tasks. They can exactly not only reach to respect and listen but also cheer the speaker on and feedback with good will when sharing the discussions. It also can let them bring this good habit into full play either at home or in their school life. (3). All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friends who give forthright admonition take in the high affirmati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ving” sentiment. They can help some students in special need to learn well. They can put love and concern into practice and bring it into the community. They also can bring the might of same generation into full play to learn well in full concern and to grow up in full lov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nd discussions, the concrete suggestions on putting creative teaching into character/morality educa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re submitted for their reference, whom concerns about the creative character/morality lesson plans and whom will proceed the related stud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reative teaching, Character Education. vi.

(9) 目次 誌謝. .......................................................................................................................... i. 摘要. ........................................................................................................................ iii. Abstract ......................................................................................................................... v 目次. ....................................................................................................................... vii. 表目錄 ........................................................................................................................ ix 圖目錄 .........................................................................................................................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創意教學理論、教學策略與相關研究 ................................................ 9 第二節 品格教育之理論、實踐與相關研究 ..................................................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3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37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 39 第三節 研究者及諍友 ...................................................................................... 40 第四節 教學實施 .............................................................................................. 42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48 第六節 資料處理分析 ...................................................................................... 50 第七節 研究信實度 .......................................................................................... 52 第八節 研究流程 .............................................................................................. 54 第九節 研究倫理 .............................................................................................. 57 vii.

(1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59 第一節 創意品格方案「感恩」教學之行動實踐歷程 .................................. 59 第二節 創意品格方案「尊重」教學之行動實踐歷程 .................................. 97 第三節 創意品格方案「愛」教學之行動實踐歷程 .................................... 129 第四節 綜合討論 ............................................................................................ 1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71 第一節 結論 .................................................................................................... 171 第二節 建議 .................................................................................................... 177 參考文獻.................................................................................................................... 181 中文部分............................................................................................................ 181 英文部分............................................................................................................ 190 附錄. ..................................................................................................................... 192. 附錄一 家長邀請函(一) ................................................................................... 192 附錄二 學生邀請函(二) ................................................................................... 193 附錄三 家長同意函(三) ................................................................................... 194 附錄四 學生同意函(四) ................................................................................... 195 附錄五 創意品格教學學習單(一) ................................................................... 196 附錄六 創意品格教學學習單(二) ................................................................... 197 附錄七 禮節新生活運動.................................................................................. 198. viii.

(11) 表目錄 表 2-1 創意教學的定義整理表 ................................................................ 10 表 2-2 三種教學法之比較 ........................................................................ 11 表 2-3 多元智慧理論教學運用一覽表 .................................................... 12 表 2-4 多元智能教學模式 ........................................................................ 13 表 2-5 多元評量的運用與品格教育評量對照一覽表 ............................ 15 表 2-6 Lawrence Kohlberg 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 18 表 2-7 品格教育意義一覽表 .................................................................... 20 表 2-8 品格教育內涵與核心價值一覽表 ................................................ 22 表 2-9 品格教育之教學模式表 ................................................................ 24 表 2-10 品格教育教學方法彙整表 .......................................................... 25 表 2-11 品格教育推動策略之參考表 ...................................................... 26 表 2-12 九年一貫課程目標與品格教育目標一覽表 .............................. 28 表 2-13 品格教育評鑑與自我檢核指標 .................................................. 29 表 2-14 實施品格教育相關論文一覽表 .................................................. 31 表 3-1 研究夥伴基本資料 ........................................................................ 41 表 3-2 創意品格教育方案 ........................................................................ 45 表 3-3 資料代碼分類說明表 .................................................................... 50 表 3-4 研究進度時程表 ............................................................................ 54 表 5-1 各階段核心價值創意綜合運用之策略與模式 .......................... 174. ix.

(12) 圖目錄 圖 2-1 品格教育推動策略圖 .................................................................... 26 圖 2-2 品格教育評鑑自檢核圖 ................................................................ 29 圖 2-3 品格學習圖 .................................................................................... 36 圖 3-1 互動式行動研究螺旋圖 ................................................................ 38 圖 3-2 新時代天使村親子成長班班徽 .................................................... 39 圖 3-3 品格教育創意教學方案發展流程圖 ............................................ 43 圖 3-4 創意品格課程核心圖 .................................................................... 43 圖 3-5 創意教學融入品格教育課程設計架構圖 .................................... 44 圖 3-6 三角檢證過程圖 ............................................................................ 52 圖 3-7 研究流程圖 .................................................................................... 56 圖 4-1「感恩的心〜相見歡」課程活動剪影 ......................................... 64 圖 4-2「陽光下的溫暖〜感謝每一天」課堂剪影 ................................. 73 圖 4-3「花言草語〜妝點風景詩篇」課堂剪影 ..................................... 83 圖 4-4「行善行孝不能等〜美好路上有你有我」課堂剪影 ................. 92 圖 4-5 感恩課程執行及修正過程 ............................................................ 96 圖 4-6「尊重路上你我他〜微笑是世界最美的語言」課堂剪影 ....... 101 圖 4-7「生命中綻放芬芳〜生活小記錄」課堂剪影 .......................... 107 圖 4-8「創意小點子〜我的未來不是夢」課堂剪影 ........................... 114 圖 4-9「歡樂與共〜童玩創意大賞」課堂剪影 ................................... 123 圖 4-10 尊重課程執行及修正過程 ........................................................ 128 圖 4-11「愛與關懷〜串串風鈴響」課堂剪影 ..................................... 134 圖 4-12「溫情滿人間〜生命的小故事大哲理」課堂剪影 ................. 143 圖 4-13「心與共愛相隨〜我是愛的小天使」課堂剪影 ..................... 151 圖 4-14「因為愛讓生命美麗〜把愛傳出去」課堂活動剪影 ............. 158 圖 4-15 愛課程執行及修正過程 ............................................................ 161. x.

(13) 第一章. 緒論. 有鑑於良好品格非一日可為,需要教育與環境長期潛移默化與培養,而教 育是希望工程,如何在孩子扎根時就教導良善品格,建構新世代品格教育內 涵,更是日益重要。本研究旨在以創意教學融入國小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期 待提升學生良好品格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策略。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背 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引導個人發揮潛能,陶冶良善品格,實踐公民素質的 典範(曹翠英,2010)。每一個人的人生,就是跟著其品格不同而經歷不同的過 程,有不同的結果(柴松林,2006)。因此,如何理性慎重的面對品格教育,既能 切中教育核心理念又合乎倫理價值規範,並且增進學生心靈健康成長,為當前 社會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曹翠英,2010)。以下分述本研究之動機:. 一、家長期待、自我要求 國小教育是奠定好品格的關鍵,近幾年來部分父母憂心學生品格教育環境 惡化,家長期待與社區協力,參與學生學習成長,及早為孩子培養好品格,身 形樹立良好風範讓孩子耳濡目染,以培育孩子重倫理、好品格優質國民於未 來。研究者志工生涯中,長期參與規劃品格教育教學方案,覺知要引導學生學 習包容與尊重多元性,未來方能促進社會多元化進步。在閱讀教育部委託李琪 明教授所著「學校品德教育推動策略及評鑑指標研究報告」讀後得到啟示,更 依學理根據、學者專家共同研究部分加以詳細閱讀,期待見賢思齊,將品格教 1.

(14) 育之內涵結合創意教學方案,學習運用於假日課餘時間,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二、家庭結構、社會風氣 現代家庭結構改變,雙薪父母忙於工作,單親家庭親子時間更少,外籍新 娘囿於語言文化不同,家庭教育與溝通常心有餘力不足。社會快速變遷,不良 風氣影響;傳統倫理式微,家庭教育功能越顯薄弱;加上家人相處時間少,親 子間說話、談心、解惑的時間相對減少。因應社會變遷,家庭教育功能薄弱, 如何結合資源、運用有效方式,陶冶學生品格、教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行為 表現、增進校內外資源有效整合,使品格教育由學校教育擴展到家庭教育與社 會教育(教育部,2014)。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三、科技發達、媒體報導 21 世紀是資訊發達的年代,由於親子間生活、時代背景不同,文化難免會 有差距,少子化又加上父母忙碌,輕易擁有的資訊科技產品;現代電腦、網路 普及化與使用便利,孩子課後多沉迷於滑手機或線上遊戲。學生常因沒有良好 生活習慣導致睡眠不足等,影響個人的學習與行為表現;再則面對接收容易的 訊息,孩子們是否有正確判斷與思辨的能力,是件很艱難的挑戰。現代媒體無 所不在,孩子們生活中的價值觀也深受媒體影響,如何報真導正,媒體的社會 責任是不可忽略的,應該善用媒體的力量,來推動品格教育(洪碧伶,2009)。 今天影響孩子的不再只是家長、老師,還有科技發達的資訊媒體、快速變 遷的生活環境。台灣社會的品格普遍比十年前差(何琦瑜,2004、周祝瑛, 2004),如何藉由多元思考與教學,學習分辨是非善惡好壞對錯,以培養個人核 心價值和公民德行,達到知善、樂善與行善的教學目標(教育部,2010)。此為本 研究動機之三。 2.

(15) 四、品格教育的新時代使命 當今世界各國對品格教育日趨重視。何琦瑜、鄭一青(2004)指出 1989 年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面向 21 世紀研討會」,會議中提及道德、倫理、價值觀 的挑戰會是 21 世紀人類面臨的重要課題。教育部(2003)調查世界各國推動品格 及道德教育與學生行為規範概況,實施品格道德教育課程之國家有美國、日 本、韓國等;結合宗教課程實施品格道德教育之國家有比利時、德國、奧地利 等;將品格道德教育內涵融入現有相關課程之國家有英國、法國、加拿大等。 除了重視學生核心能力與就業力培養,並強調良好態度與品格之重要,凡此均 凸顯品格教育為世界趨勢(教育部,2009)。 如何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明瞭好品格教育為 21 世紀人類所共識,好品格是 被信賴與受尊重的心靈資產,更是家庭安和、社會祥和之磐石根基,此乃為本 研究動機之四。. 五、「感恩」、「尊重」、「愛」之實踐 研究者在教學現場看到的故事,因此期待在方案中提升學生感恩、尊重、 愛的實踐。 感恩似水 研究者晨光時間進校園為學生說故事,某日活動進行中當正說到精采處, 一位媽媽匆匆忙忙走進教室、原來是來幫孩子送作業,卻見孩子生氣的嘟著嘴 並責怪媽媽動作太慢,媽媽細聲溫柔地說道歉並安撫孩子,見此情景無限感慨 孩子不知何謂感恩……. 3.

(16) 尊重是河 進欣欣國小校園,最開心的就是在圖書室和學生們進行靜思語教學與品格 教育課程,圖書室有溫馨的情境設計,和我們準備配合課程內容的教材與教 具。這天當小朋友們開心的融入課程體驗中進行著角色扮演時,小明姍姍來遲 隨意坐下就拿出早餐食用,不但沒有向老師、同學打招呼,當班級導師林老師 勸阻時,小明居然拿出手機並回答老師可以撥打婦幼專線,理由竟然是因為老 師不讓學生吃早餐,我非常震驚小明的反應,也擔心現在國小品格教育的困 境,孩子不懂得尊重……. 愛的希望 「大愛媽媽請你幫忙好嗎!」剛結束五年級晨光時間說故事活動才走出教 室,隔壁班導師陸老師喊住我,原來是班上學生程程因不滿老師責罵,發起脾 氣不但頂嘴還因被老師處罰不服氣,竟然用力推動老師的辦公桌,陸老師挺著 懷了六個月的身孕,請我將程程帶到輔導室找輔導老師吳老師,免得影響班上 其他學生上課,我義不容辭地答應了,馬上牽著程程的手一邊走一邊嘗試著說 明尊師重道的道理,路途中程程忿忿不平的抱怨老師不公平、抱怨同學找麻 煩、抱怨媽媽準備的早餐難吃,來到輔導教室程程依然氣憤的向吳老師重複抱 怨著。孩子啊,為什麼你都責怪別人,是不是你心中沒有愛?有沒有什麼好法 子讓你的心中擁有愛呢? 上述三個故事學生課後都參加親子成長班,根據親子班學生現場觀察,研 究者發現問題,學生普遍習慣於受照顧,如同上述故事中的學生不能領會感恩 的幸福,不明白尊重的重要,所以也無法體會如何擁有愛的情操,因此發展如 何讓學生學習以「感恩」「尊重」「愛」為核心價值的課程設計,進行品格教育 教學為本研究動機之五。 4.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為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將以創意教學融入國小品格教育方式來設計 教學課程,發展以品格教育結合生活中認知、情意、知能的課程架構,以孩子 為學習主體,重視孩子的感受並與生活經驗連結,透過具體的創意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對品格教育的重視,進而提升對品格內涵的認識與討論,並能運用實 踐生活中。基於以上研究動機與綜合論述,本研究擬達成之研究目的為:. 一、實施創意教學融入國小品格教育方案之策略與模式。 二、瞭解創意教學融入國小品格教育方案對學生行為表現的具體影響。 三、分析研究者於此行動研究歷程中之專業成長。. 5.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重要名詞,說明分述如下:. 壹、創意教學 陳龍安(2006)提出創意是指能夠提供更好的改變,而改變方法要能適用可行 又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並且達成目標的方法並非只有一種,必須考量合適的作 法。吳清山(2002)認為創意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元活潑的教學方式 和多樣豐富的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以培養學生樂於學習的 態度和提升學習能力。值此新時代潮流,教師要能與時俱進的發揮創意運用多 元樣貌,建構適用於學生有效又有幫助的教學策略。 本研究「創意教學」是教師透過創意的教學方法達成教學目的,教師隨時 代改變傳統教學與備課方式,發揮創意設計教學方案與課程安排,配合學生發 展適當且多元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教具與多元的教學策略與教材,進行對學 生有幫助、有效益的教學歷程,來達成教學目標。. 貳、品格教育 品格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是個人與群體所共同遵守並認定的價值典範, 是人類優良的特質,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良善覺知(Lickona,2003)。好品格將 受人敬重與信賴;陳啟明(2007)提出品格為具備待人處事、行為能力之總和。培 養學生人與自己、人與家庭、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良好互動;發展尊重生命 人我和睦相處、守護環境與大自然共生存的胸襟,建立「感恩」、「尊重」以及 「愛」的情懷。 教育是全面性且持續性,品格教育更是國民教育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良好 6.

(19) 內涵與特質的教學活動;期待培養學生待人接物能有好規範、好態度,生活實 踐的延續教育。吳清山、林天佑(2005)認為品格教育是陶冶學生良好的社會行為 與個性,使學生能夠瞭解並能實踐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面對問題的教學與活 動。 本研究將透過教與學的過程,以「感恩」、「尊重」、「愛」為核心價值的品 格教育三階段:感恩以自我內心發展之良善覺知,為快樂、正向之能量,當群體 中成員擁有感恩心則可提升彼此向心力與凝聚力,營造溫馨和諧之學習環境, 因此感恩為創意教學融入國小品格教育方案第一階段;繼之以尊重為對他人或 群體尊敬之正面感覺,是具備待人接物行為能力之總和,所以為第二階段為尊 重;再以擴及群體的愛是展現主動使群體得到歡喜快樂,因此第三階段為引導 學生發展愛的情操。 本研究期盼經由教與學的過程幫助學生成長,當確立學生感恩之觀念;續 以建立學生尊重之態度;延伸發展學生愛的情操與良善品格內涵,依此精神計 畫建構創意教學融入品格教育方案,發展培養學生具有重倫理、好品格的教學 活動,藉以提升學生良好品格實踐運用生活中,奠定落實優質社會之磐石。. 7.

(20) 8.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共分為二節來進行資料的歸納和討論,第一節為創意教學理 論、教學策略與相關研究;第二節為品格教育之理論、實踐與相關研究。. 第一節 創意教學理論、教學策略與相關研究 時代變遷,人類因科技發達,自由、開放的思維,教育除了提升國民知識 水準,更要培養國民品格素養,打造優質國家迎向世界潮流並駕齊驅。吳清基 (1995)提出教師素質的良莠是決定教育成敗關鍵因素之一。面臨新時代潮流,教 師必須擁有與時俱進之教學能力以及符合學生需求之教學策略,因此創意教學 實為現代教師所必備。以下就本研究相關之創意與創意教學進行探討並列舉創 意教學實施策略,最後再歸納整理創意教學相關研究與分析,分述說明如下。. 壹、創意與創意教學. 一、創意教學的意義 「創意」是一種適用、效果更佳的方法。陳龍安(2006)認為創意是能提供更 好的改變,唯達成目標之方法並非侷限於唯一必須考量合適之作法。而「創意 教學」則是教師透過創意的教學達成教學目的。沈翠蓮(2006)認為創意教學包含 創意的教和創意的學,師生因教學互動中產生創意產能教學相長之歷程。教師 發揮創意設計教學與課程發展適當之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教具多變化之教學策 略,進行對學生有效益之教學歷程藉以達成教學目標(吳清山,2001)。因此,為 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多元之教學方式與豐富之教學 內容,發揮創意以活潑有趣進行課程來培養學生樂於學習的態度和提升學習能 力(吳清山,2002)。茲將國內各學者與研究對創意教學的定義整理如表 2-1。 9.

(22) 表格 1 表 2-1 創意教學的定義整理表 研究者/年代. 創意教學的定義. 賈馥茗(1976). 鼓勵教師採取因時制宜,變化教學的方式。. 陳龍安(1985). 教師透過課程的內容與有計畫的教學活動,以激發和助長學 生創造行為的一種模式。. 吳清山(2002).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元活潑的方式和多樣豐富的教學 內容,激發學生內在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樂於學習的 態度和提升學習能力。. 林偉文(2002). 教師的教學必須是新奇並且有價值的。創新策略可以增進學 生精熟基本技能以及更深入了解概念知識與應用資訊。. 林雅玲(2003). 教師發展創意設計教學方案、運用適當教學技術與變化教學 方式,進行有效教學歷程達成教學目標。. 曾望超(2004). 教師在基本學習過程中發揮個人的創意,採用各種教學策 略,使教學具有創意、創新與變化,以吸引學生的專注力, 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黃湘媛(2005). 教師運用創意設計系統性的教學方案,與適當教學技術、教 學方法運用於教學中。. 沈翠蓮(2006). 創意的教和創意的學,師生於教學互動中產生創意產能的教 學相長的歷程。. 李雪鳳(2008). 教師以創意為軸心活潑多元為半徑畫出一個學習圓,讓學生 於圓中自由揮灑潛能激發,促進自我實現達成教師教學目標. 陳秀芸(2009). 教師藉多元教學方式與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達成教育目標. 林佳玫(2011). 教師在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教案教具、教學環境上具有新 奇且有價值的多元性教學。.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教育研究者認為創意教學是教師發展創意設計教學方案,以適當 合宜的教學技術、靈活運用教具與多元具變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有效的教學 歷程,進而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本研究將採豐富有趣之創意教學進行課 程設計,教師發揮創意設計教學方案,配合學生學習採適當教學技術,靈活運 用教具與結合學生生活經驗,運用巧思活潑之教學與策略,吸引學生上課興趣 以及增進學習之效果。 10.

(23) 二、創意教學的新時代趨勢 值此新時代教育,教師為學生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運用創意在教學上已成趨 勢。創意與教學結合而成「創意教學」(吳柳儀,2006)。因此運用創意教學激 發學生學習品格教育之動機與意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有其必要, 陳龍安(2008)對於傳統教學、創造性教學(創意、創新)與創造思考教學(創造思考 教學、創造思維教學)三種教學法之比較說明見下表 2-2。 2 表 2-2 三種教學法之比較 教學要項. 傳統教學. 創造性(創意、創新)教學. 創造思考教學. 教學理念. 教師的任務是教 學生熟悉教材.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可以 被激發的. 創造力是可以培養 的. 教學目標. 達到教材目標. 學生對教學活動有興趣 鼓勵學生思考樂於學習. 培養學生創造思考 力. 教學模式. 固定模式. 沒有固定模式. 創造思考. 教學方法. 以講述為主. 多元活潑富有變化生動 有趣. 運用創造思考策略 多元彈性. 師生角色. 以教師為主. 多元化面貌、富有變. 運用創造思考策略. 單向. 化、師生互動生動有趣. 多元彈性. 教學資源. 教材. 多樣. 多樣. 教材教具. 教科書黑板粉筆. 多樣化教材. 多樣化教材. 教學評量. 紙筆評量 標準答案. 多元評量、標準答案. 多元評量、非標準 答案. 資料來源:陳龍安(2006),99 頁 創意教學是鼓勵教師採取因時制宜變化教學方式(賈馥茗,1976),在教學上 具有變通性。曾望超(2004)、陳慧芬(2005)、沈翠蓮(2006)多位學者研究提出創意 教學之成效如下: (一)教師的創意教學能提升學生之學習意願、興趣; (二)創意教學能提升學生之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 (三)有效的創意教學能提升學生解決問題之能力。 一言以蔽之,經由創意教學歷程師生互動比傳統教學更能達成具體成效。 11.

(24) 貳、創意教學實施策略 研究者針對本研究創意教學實施策略有:多元智慧理論教學運用、教師備課 態度、多元智能教學模式、教材教具之設計、多元評量之運用依序說明如下。 一、多元智慧理論內涵與課程設計 融合著名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Howard Gardner 於 1983 年提出「多元智慧論」 (簡稱 MI 理論),配合學校品格核心價值與德目來發展運用教學課程如表 2-3。 3 表 2-3 多元智慧理論教學運用一覽表 八大智能. 教育內涵. 教學運用. 語文智能. 能有效運用口頭語言或文字,思考、 解決問題,表達自己與了解他人。. 發表省思分享與戲劇 閱讀文稿內容與表達. 邏輯/ 數學智能. 能有效運用數字、歸納、演繹、推理 思考、表達抽象關係的能力。. 氣候變化、溫室效應 推論、數據理解。. 肢體/ 動覺智能. 能運用肢體動作表達想法和感覺、理 解問題、創作作品、以及運用手眼協. 團康、遊戲、闖關、 戶外教學、參訪表. 調性佳,身手敏捷以及觸覺敏銳。. 演、美勞、繪畫等。. 視覺/ 空間智能. 能準確的感覺視覺空間,並創造內在 空間表徵的能力。主要表現在對色 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和他們 之間關係的敏覺性或解讀圖形訊息。. 劇場的場佈、戶外環 境教育分類、彩繪環 保屋、社區資源回收 故事閱讀與分享。. 音樂智能. 對節奏、音調、音色、音質、旋律的 敏感度高能欣賞或進行創作的能力。. 歌曲教唱文康帶動唱 參訪歌舞節目表演。. 人際智能. 「知人」能力,能察覺並了解他人的 情緒、感覺、動機、意圖。能善解人 意,與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體驗活動、分站活 動、小組任務、靜思 分享與知心相契等。. 內省智能. 「知己」能力,能深入自我探索,有 自知、自律、自省等能力主了解自己 的情緒、動機、進而達成自我實現。. 透過探索活動與省思 與價值判斷、體驗、 生活實踐與分享。. 自然觀察 智能. 能分辨觀察自然環境,對自然景物相 當敏銳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 戶外教學、參訪活 動、淨灘與環保等. 資料來源:Howard Gardner (1983) 12.

(25) 本研究藉由多元智慧理論之教育內涵,運用在課程設計與教學上,期待讓 有不同潛質的學生都能透過八大智能啟發對品格教育的認知與發展。 二、教師備課態度 陳龍安(2008)提出教師創意教學必須具備「配課 pec 態度」,positive「p」代 表積極,為孩子培養生命亮點;enthusiastic「e」代表熱忱,包容孩子對事物喜 好與熱情;confident「c」代表信心,給孩子信心與支持、讚美與鼓勵;而創意 幽默之風格有助於引導學生自我發表、學習表達自己的想法,陳學志(2004)提出 統整知、情、意、行之幽默創意課程可提升師生之創造力。因此本研究教師要 有「配課 pec 態度」,還要具備學習幽默創意之風格,並且提供一個安全、安 心、開放與自由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學習,並有效評估實施歷程之成果。. 三、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模式與方法之運用 Gardner(1999)提出多元智能理論最大的貢獻在於刺激師生課程選擇、教導 學生如何展現知識、激發想像力。多元智能教學模式(Lazear,1991)說明如下表。 表格 4 表 2-4 多元智能教學模式 多元智能融入教學模式. 方法運用與內涵. (Teach for MI). 提供學生發展各項智能所需之鷹架與舞台。老師在 自己任教的領域設計多元智能教學模式,以提升學 生課堂上參與之意願與學習之興趣。. 2.透過多元智能管道, 引導學生進行課程的學. 透過多元有趣、活潑教學方式、道具之運用,例如 影片、歌唱、遊戲、戶外教學、參訪學習付出等多. 習(Teach through MI). 元活動,將品格教育展現生活中。. 3.帶領學生認識自己的 智能分布發展自我指導. 學生可藉由多元智能的教學活動中了解自己的智能 傾向,接觸不同的多面向的學習方式(藉由此發展 持續學習品格教育之動機與意願)。. 1.多元智能設計教學. 能力(Teach about MI) 資料來源: Lazear (1991). 13.

(26) 本研究將多元智能融入品格教育教學,透過課程設計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藉由多面向之學習方式引發學生之學習意願,並藉以培養學生持續好品格之動 機與興趣。 四、多元教材教具之設計 創意教學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融入教學內涵與參與課程之意願,因此運 用了多元、活潑有趣的教學方法,一方面運用貼切生活經驗的教材、教具,引 導學生「感恩」、「尊重」、「愛」的涵養與學習態度;另一方面教材和教法上較 重視實用性、變通性、趣味性與活潑多元。學生在較易理解的教材中學習反思 與實踐(Collins & Amabile,1999;Esquivel,1995)。 生活中處處可見創意教材,創意有趣又合適的教具可協助學生體驗並提升 思考與融入情境,教師平常看見可用教材或教具便敏銳的收集起來,待課程需 要時自行製作教具、教材。只要願意下苦功一步步努力學習,每一位教師都能 創造出創意教學與創意教材、教具(Simplicion,2000;Strom, & Strom,2002)。研 究者師生常於環保時間收集資源創作教材等再造物命,因此常有創意好點子和 集體創作,經由演練改善後運用教學上以營造活潑、有趣、共同的學習環境。 五、多元評量之運用 創意品格教育需要透過專業與多元的評鑑瞭解其具體成效,藉由多元評量 方式分析學生學習歷程與效果,如何為學生發展適宜之課程,陳昭儀(1991)創意 的歷程歸納五點運用:1.問題的產生;2.尋求解決問題或困難的方法及工作;3.找 出最佳的處理方案 4.評估、驗證;5.發表溝通與應用。以下針對多元評量與品 格教育評量之運用說明,以期達到相輔相成之目標,見表 2-5。. 14.

(27) 表格 5 表 2-5 多元評量的運用與品格教育評量對照一覽表 多面向的評量方式(分析學習歷程). 品格教育多元評量. (一)觀察記錄: 觀察學生課堂上的互動和表現,動態與靜態作 品,觀察記錄其學習歷程。. (一) 認知方面: 透過師生互動、討論、問 答;學生日常言行舉止、聯. (二)實作評量: 教師設計學生參與境教後以分組或個人活動解 決問題。Stiggins(1987)提出以專業判斷來評量 學生完成任務之學習成就均可稱實作評量。. 絡簿中的小日記;發表的想 法與看法或是和同儕的對話 等,藉此了解學生有關於品 格方面的認識。. (三)檔案評量:. (二) 情意方面:. 鄭麗玉(1999)認為此評量方式為教師與學生系 統性的收集學生作品,以描述學生努力學習與 成就。評量與教學結合、多面學習、系統地蒐 集作品、分享資源,具有真實性。. Nel Noddings 認為學生生命 或生活問題中「關懷對話」 學生受到關懷情意便化為道 德承諾,因而產生道德實. (四)小組任務評量: 教師分配各小組作業或學習任務,提供學生人 際互動,學習分工合作的機會。活動結束後, 教師可請組員自評或互評,以了解運作情形。. 踐,是學生身心安住、自我 認同的價值肯定,品格教育 情意部分之評量應重於日常 生活中(方志華,2003)。. (五)歷程性評量:. (三)行動方面. 檔案評量應用在品格教育評量策略時,不只是 檔案和資料而是歷程資料。顯現學生成長或進 步情形學生努力的表現和成果供老師引導學生 之參考、調整、改善教學策略(張美玉,2003). 1.觀察方式:紀錄學生活動中 表現,教師教學日誌等。 2.訪談與晤談:老師客觀觀察 家長、同學、學校老師評語. (六)學生自我評量: 張美玉(2003)提出多元評量對象包括老師同儕 和自己。學生學習背景歷程作品成果資料都重 要,自我省思心得實踐分享都是評量的依據。. 了解其品格德行。3.學生檔 案夾:收集學生教學歷程資料 分析反覆修正之紀錄,以了 解學生身心狀況學習成效。. 資料來源:引自李琪明(2000)、以及研究者整理. 本研究據以採取多面向的評量方式,在課程進行後隨即運用分析,並不固 定評量之方式;先從課程進行時觀察學生學習情形,獲取相關資訊後再以相關 評量進行分析藉以評估、驗證。研究者希望藉靈活運用維持學生興趣與持續學 習之動力,另方面亦可運用為學生對於課程學習了解與吸收多少之分析。 15.

(28) 參、創意教學相關研究與分析 研究者參考目前創意教學及多元智能之行動研究(吳秀娟,2007;許淑玲, 2008;張燕珍,2009;林巧玲,2010;林慧婷,2011;;莊惠文,2012;簡妙 玲,2013;唐維璘,2014;張惠瑜,2015)綜合整理其研究結果如下: 一、運用創意教學有助於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參與課程意願。 二、由創意教學與多元智能教學發展多元評量,看見學生的學習歷程和創意以 及學習效果。 三、多元評量方式有助於加強學生需要之能力,協助教師找出教學盲點。 四、運用創意教學能幫助研究者突破教學上之困境,並促進研究者教學專業能 力之成長。 五、行動研究方法有助於師生互動,協助教師修正、調整教學課程,提升教師 教學專業與達到教學目標之成效。 探討創意教學相關研究實施多有成效,運用創意教學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 趣、學習意願、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在教學活動中帶領孩子去發現,教材內 容不但與自己生活相關,甚至能夠增進生活中的品格生活;運用多項智能教學 活動與教學方法多樣化,使同學在多面向活潑教學情境中,引發學習品格教育 之意願,同時幫助發展與生活經驗結合,藉由創意品格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 分享實踐於生活中是可行的、有意義的,也是本研究之目標。 雖然創意教學與多元智能之行動研究相關探討多有所獲,然而品格教育非 一蹴可幾,尚需父母、老師、同儕團體乃至於社會共同關注,尤其大人要有良 好之身教與合宜之境教,幫助學生落實好品格於生活中。因此本研究除了發展 以「感恩」、「尊重」、「愛」為核心價值之品格教育內涵,運用創意教學為設計 主軸,將進行邀約新時代天使村親子成長班學生、家長與老師共同學習作為途 徑,透過行動研究之精神與歷程,有效具體提升學生品格與教師專業成長。 16.

(29) 第二節. 品格教育之理論、實踐與相關研究. 古今中外無不視品格教育為人類希望,是引導重倫理、好品格的學習歷 程,是社會安定、國家進步的關鍵;品格教育必須經由生活體驗與實踐得到啟 發,並結合生活中的經驗逐漸涵養情操。以下就本研究品格教育的相關理論、 品格與品格教育的意義與內涵、品格教育的實踐進行深入探討,最後歸納整理 國內目前品格教育相關研究等四部份逐一說明,分述如下。. 壹、品格教育的相關理論 此部份分為四種相關理論,分述如下: 一、認知發展論 Piaget 將兒童道德認知發展階段分為無律階段、他律階段到自律階段,茲 分述如下(沈六,2002;吳寶珍,2006): (一)無律階段 5 歲之前幼兒階段,此時期幼兒以自我中心為傾向,道德意識尚未產生, 對道德毫無責任與規範。 (二)他律階段 約 5 至 8 歲兒童,順從他人給予的規範,此階段兒童意識尚未成熟,未能 顧及行為動機與意向,對規範盲目被動遵守。 (三)自律階段 8 至 12 歲以後孩童,不再盲目的接受一切他律規範,會選擇、判斷規範的 適切性,除了行為後果也會考量行為動機,逐漸使用理性與分析判斷,道德認 知上漸趨成熟。. 17.

(30) 二、Lawrence Kohlberg 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的道德發展階段論分為三層六階段論,注重 個人對道德的推理與判斷的探討,每個層次、階段都有不同的道德判斷基礎(單 文經譯,1986;歐陽教,1996)。分述說明如下表 2-6。. 表 6 表 2-6 Lawrence Kohlberg 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層次. 階段. 內涵. 層次一: 道德. 階段一: 懲罰服從取向:. 兒童只由行為後果判斷行為的善惡,盲目服從 權威,旨在逃避懲罰。. 成規前期. 階段二: 相對功利取向. 只按行為後果是否帶來需求的滿足以判斷行為 的好壞,以為遵守規定並能得到相對利益, 符合他人或自己的需求就是對的。. 層次二 道德 成規期. 階段三: 人際關係 和諧取向階段. 能使他人快樂,或能得到他人讚賞的行為,就 是好行為。要有好的意圖和目標及好的表現以 維持在彼此心中的好人、乖孩子的角色。. 階段四: 法律與秩序取向. 遵守社會規範,認定規範中所訂的事項是不能 改變的,認為一個人應該善盡責任,履行義. 階段. 務,尊重權威,維護社會安寧。. 層次三: 道德成規 後的自律. 階段五: 遵守社會規約 取向階段. 了解行為規範是為維持社會秩序而經大眾同意 所建立的,透過合理的運作與修正,遵行社會 規範來行事。. 或原則期. 階段六: 普遍性道德原則 取向階段. 以個人的良心為判斷善惡的標準,而良心的決 定則以自己選擇的道德為依據,在選擇的過程 中,是經邏輯思考而定,具有普遍、一致性。. 資料來源:單文經譯,1986;歐陽教,1996. Kohlberg 的後續研究發現,在階段六之後,尚可發展至階段七「宗教取 向」。認為道德需要一個終極階段,引領人們朝向它前進,此乃基於生命之終極 意義觀點、宇宙整體觀與社會秩序間之關係,且由立足點予以評價生命(單文經 譯,1986)。. 18.

(31) 三、社會學習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以 Bandura 為代表,基本概念有抗拒誘惑、獎懲賞罰與楷模 學習,楷模學習是觀察模仿、見賢思齊又稱為觀察學習。個體經由觀察他人行 為是否得到獎賞或懲處來決定是否呈現該行為,或模仿偶像乃至崇拜者之行為 (楊筱真,2005)。因此,父母是孩子的模、師長是孩子的樣。葉紹國(2003)認為 父母師長的身教、學校環境與教學安排、乃至於公眾人物言行、偶像明星的舉 止、傳播媒體的報導等,都是兒童品格教育的環境與要素。 四、Nel Noddings 關懷倫理學 Noddings (1984)提出關懷倫理學哲學,以「關懷倫理學」為起點思考道德 教育,繼而提出理性無法單獨激發道德行動,而德行卻能從關懷關係中自然的 發展出來,身教是道德教育之首要因素(Noddings,1997)。教師平時用心投入教 學對學生適當引導,彼此對話中協助學生學習發展好品格與建構良好行為準 則、並且相互練習關懷,就如同 Noddings 所說關懷乃雙向關係,而師生間互動 學習教學相長,教師以關懷者的角色出發,帶領學生體驗「成為關懷者與受關 懷者的過程」(林志信、劉藍芳,2009)。藉由教師的鼓勵與肯定,強化學生良好 的表現。Noddings 以為發揮肯定的實際功能,要能善用與學生對話及相互關 懷,教師生活中用心了解學生,於師生互動中感受溫暖關懷,彼此建立友善與 信任關係,藉以輔助發揮肯定之實際成效。 透過上述相關理論之探討,研究者希望將四種理論靈活運用於教學課程設 計中,藉以貼切學生心理年齡與學習程度,並於教學實施中觀察學生對教學內 容實際的了解情形,期望幫助學生實際的了解與有效的學習。. 19.

(32) 貳、品格與品格教育的意義與內涵 品格(Character)一詞源自希臘,為雕琢而成之物,延伸為一個人的品行道德 與風範。好的品格是一種美德(virtue),這種美德受個人或群體所共同認定並遵 守的價值規範(Lickona,2003)。以下針對品格教育的意義與內涵分述說明如下: 一、品格教育的意義 品格教育乃是符合道德規範來應對外在情境的內涵氣質,道德認知、道德 情感與道德行動為組成三要素。國內外學者對品格教育之定義整理如表 2-7。 表 7 表 2-7 品格教育意義一覽表 學者. 年代. 品格教育的意義. 黃德祥 謝龍卿. (2004). 是教導人類向上向善的教育,目的為幫助青少年理解、 關心和履行核心的倫理價值。. 吳清山 林天佑. (2005). 旨用來陶冶學生良好社會行為與個性,使學生能夠知道 並實踐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面對問題的教學學習活動。. 林佳範. (2006). 品格教育主要重點在於形塑學生的品格,而道德教育關 注的是價值能力的判斷。. 李珀. (2007). 指如何與自我相處、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與環境相 處,是做人的道理。. 李琪明. (2008). 期望培養學生具有知善、好善與行善等知能,兼重道德 推理思辨歷程與德行表現,形塑優質個人與理想社群。. 王金國. (2010). 品格教育是指培養學生良好特質的教育活動。. 蕭美齡. (2010). 意旨致力於通過多元的教學方法,協助學生養成道德人 格、進行道德判斷,並具體落實為道德行動。. 李高財. (2010). 培育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現代化學生. 林佳玫. (2011). 除強調個人品德養成,更顧及個人與社會的關係。. Lickona. (1993). 以知善、樂善與行善協助學生瞭解好行為並內化為習性. Ryan Bohlin. (1999). 品格成長發展是全面性的,藉由學校與社區來認定並強 化基本態度與觀念。. Lickona. (2003). 幫助學生表現出仁慈謙恭有禮與持續性的自律行為。最 重要的目的教導青少年了解並建立自身的「核心價值」。. 資料來源:引自林佳玫(2011),24 頁、以及研究者整理 20.

(33) 道德認知包含道德覺察、道德價值與道德判斷的理解、知善等;道德情感 有感恩、同理心、自尊、良知、謙虛、樂善等,醞釀學生道德覺知,發展人性 情操、自我期許;道德行動則包含了能力、習性與行動,能實踐並堅持對的事 做就對了(張秀雄,2005;李琪明,2006;Lickona,1991)。 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國民,應該了解品格教育的意義,也應培養良好品格, 研究者希望透過課堂上教學與實施課程活動,引導學生實際了解品格教育之意 義並且主動落實生活中。 二、品格教育的內涵 探討品格教育之意義,接下來深入探討品格教育之內涵,現代是民主社 會、自由、開放的風潮時代,因應新潮流品格教育需多元融合,首要覺知品格 教育之核心價值;明白品格核心價值在於面對人、我之間,本於知善、樂善與 行善之原則,加以判斷、分析或行動與感受的內心深層意識。陳昭儀(2007)認為 教師以身作則,「教育」從生活的行儀中做起;以培養個人好品格與形塑社群人 品典範。品格教育的內涵有孝親尊長、誠實信用、自主自律、尊重生命、負責 盡責、公平公正、行善關懷等(教育部,2009)。本研究將其歸納為「感恩」、「尊 重」 、「愛」,並據以為本研究品格教育之「核心價值」。以下茲將國內外學者對 品格教育的內涵與核心價值整理如下表 2-8。. 21.

(34) 表格 8 表 2-8 品格教育內涵與核心價值一覽表 學者/機構 年代 吳寶珍 (2003). 傅佩榮 (2003) 黃德祥 謝龍卿 (2004) 李琪明 (2004). 品格教育之內涵與核心價值 1.自我要求:重視自我訓練、克己正念、修養品德與情操。 2.尊人愛物:彼此尊重、愛物惜物、寬容誠信、大愛感恩。 3.不斷學習:謙虛好學、盡己之學貢獻社會。 4.內外修為:自身努力、勤奮修養、自我磨練和自律自治。 5.待人接物:學習共處寬廣胸襟,接納他人關懷合作與人為善。 6.正心誠意:自我管理能力、對他人尊重理解與欣賞能力。 7.社會關懷:關懷環境與社區,參與服務。 對自己要約、對別人要恕、對物質要儉、對神明要敬 1.自我要求:重視自我訓練、克己正念、修養品德與情操。 2.尊人愛物:彼此尊重、愛物惜物、寬容誠信、大愛感恩。 3.不斷學習:謙虛好學、盡己之學貢獻社會。 1.兼顧知善、樂善、行善等多面向的教育歷程。 2.引領學生由他律至自律的完全教育,不僅只限於生活常規。 3.包含個人修養(個人道德)、人際關係(偶性道德)、公民資質 (公共道德)以及過程價值(溝通、思辨、推理等能力)多面向教 育,亦非僅止於個人私德。 4.對有關善之「核心價值」(core value)原則、脈絡,不斷反省與 批判之教育歷程。. 李珀(2005). 對己克制、對人感恩、對物珍惜、對事盡力. 品格教育推 展行動聯盟. 誠信、仁慈、廉潔、羞恥、尊重、公德、守法、責任、自律、 感恩、助人、公平. (2007) 教育部 (2009). 尊重生命、孝親尊長、負責盡責、誠實信用、團隊合作、自主 自律、謙虛有禮、主動積極、關懷行善、愛護環境、賞識感 恩、接納包容、公平公正. Character Education Network. 責任(responsibility)、毅力(perseverance)、關懷(caring)、自律 (self-discipline)、公民性(citizenship)、誠實(honesty)、勇氣 (courage)、公平(fairness)、尊重(respect)、正直(integrity)、愛國 (patriotism)、服務(service)、真誠(sincerity). Lickona (2003). 十項基本美德有智慧、正義、剛毅、克己、大愛、積極態度、 勤奮、正直、感恩、謙恭等。. 美國(2003). 資料來源:引自陳慈芝(2013),4 頁、以及研究者整理 22.

(35) 品格教育層面多元涵蓋甚廣,由個人對自我、人我推己及人、寰宇美善之 行為與特質,均屬品格教育之內涵,教育部於 2006 年公告「教育部品德教育促 進方案」提出引導並協助各級學校發展,學校結合學群/社區,成員有學生、 教師、工作與行政人員、有意願家長;或結合社區/民間團體、人士等為重要 目標,溝通想法與凝聚共識歷程中,建立品德教育之核心價值、行為準則;校 園優質文化之方向與願景(教育部,2009)。 本研究依據上述發展創意品格教育設計教學計劃方案,配合學校德目建立 品格教育以「感恩」、「尊重」、「愛」為核心價值,於新時代天使村親子成長班 進行教學計畫,同時構思除了邀約學生家長還要邀約民間團體、社區志工一起 參與,期望透過行動研究歷程提升學生品格建構好品格學習環境。. 參、品格教育的實踐 品格教育必須經由教育與培養的歷程陶冶學生性情,成就個人在團體互動 中、日常生活中表現出良好情操與健全的品格。而好品格教育的施行要與家庭 生活、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透過教育教之以禮、育之以德,當學生 逐漸養成習慣,就能對人感恩、對物珍惜也能對事盡力(張光明,2007)。茲將 品格教育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分述如下: 一、品格教育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針對品格教育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做以下分析: (一)品格教育之教學模式 品格教育之教學模式國內外文獻甚多,李琪明(2004)彙整歸納出五種品格 教學模式,說明如下表 2-9:. 23.

(36) 9 表 2-9 品格教育之教學模式表 教學模式 道德認知 發展模式 (認知發展) 價值澄清 與關懷 模式. 學理與內涵 源自美國經驗派學者 Dewey,此模式強調認知層面,教育是發 展與動態之歷程,將道德發展分為基本層次、繼而社會標準或 禮俗層次、最後發展為良心層次。. (情感分享). 價值澄清教學以學生生活為主題,運用適宜之方法引導學生發 問,逐一討論、澄清,協助學生釐清道德價值觀。李奉儒(2004) 提出藉由師生之間對話的歷程,發展出溫馨關懷,自然引導學 生相互理解與關懷,並自發、主動關心他人。. 參與及. 強調經驗教育及做中學,注重實踐、反省層面,在經驗與活動. 行動模式 (實踐反省). 教育中加以反省與修正。近年來藉由「服務學習」提升學生品 德之作法也是參與行動最佳詮釋。. 德目教學. 注重核心價值與品德特點,美國學者 Lickona(1991)提出德目包. 模式. 含道德認知(自我統整等)、道德情感(自我控制與謙遜等)、道德 實踐(良好習慣與實踐能力等)三層面。. (核心價值) 道德社群 模式 (校園整體 氣氛營造). 藉由公民社會與社區總體營造,將品格融入校園文化營造的一 種學校本位推動模式,學校、地區家長或地方政府合作,營造 品格涵養場所,藉由民主參與及凝聚共識共同營造正向道德文 化外,藉由多元方式培養學生品學卓越發展。. 資料來源:引自李琪明(2004)以及研究者整理. 五種品格教育教學模式各有其論點及強調特點,可視為品格教育之多元發 展工具,適切運用方能有效賦予品格教育新時代新使命;期許結合家長、家 庭、學校、社區與社會之力量,發揮正向教育功能,此亦為本研究努力之方 向。 (二) 品格教育教學方法 教師於教學課程與活動設計應符合學生需求與程度,教師於教學中自然流 露好品格的身教、言教至為重要。品格教育的多元教學方法中外學者皆有論 述,以下針對幾位學者與研究者提出的方法加以探討,見表 2-10。. 表 24.

(37) 10 表 2-10 品格教育教學方法彙整表 方 式. 品格教育教學方法說明. 直接講述法 教師直接透過語言講述進行教學,為避免因單純說理淪為教師 單向灌輸,致學習乏味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先以講述方式引導 學生,繼而鋪陳教授主要課程以收良好成效(翁雅玲,2007)。 體驗教學法 藉由故事、影片、遊戲學習體驗感受有效的助人方法等,靈活 運用教具與適當教學技巧,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於 課程活動中直接體會品德實踐之回饋。實際體驗課程,有助於 學生落實課堂學習(李佩嬛,2008) 價值澄清法 為激勵個人練習價值澄清之能力;學習成長思考、自我引導的 力量,教師須客觀中立於教學活動中;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價 值,經由省思、評價之過程領會而價值澄清,內化並建立正確 之價值觀。價值澄清法教學應知、情、意、行並重,尤其情感 層面的接納與關懷(李琪明,2004)。 合作學習. Slavin (1985)提出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系統且有結構的教學策 略。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將學生(依不同能力、性別、種族、年齡) 隨意分配於小組中一起學習。此學習適用於不同學科及不同年 齡學生之學習,尤其戶外教學、參訪表演、競賽等活動。. 道德兩難. Kohlberg 依學生道德發展層次進行,課程設計時應適合學生的. 問題討論 教學法. 「道德層次中所能思考、理解與判斷學習」。藉活動進行引起學 生動機,給予具有兩難思考沒有標準答案的故事或事件,學生 分組或全體進行討論,學生提供自己的看法,最後教師引導整 理,學生省思並綜合他人意見,感受與學習判斷標準之依據。. 實地考察 參訪. 情境教學提供學生迅速融入課程主題中,如戶外教學或因應教 學單元需求實地參訪,都可提供境教。為學生建立一個溫馨、 正向的教學環境,學習付出關懷與實作的機會(劉美楨,2013)。 例如環保教育站、教養機構等。. 媒體 融入教學. 運用教學投影片與影音進行教學媒體蒐集楷模提供學生學習。 影片教學提供人品典範學習(彭志文,2010);故事繪本、期刊書 報、簡報教學討論也能提供學生自我檢視;適當媒體素材也可 擷取為推動品格教育教學之教材。. 小組討論 教學法. Kavin(1981)教學方法中,討論法為最有效教學方法之一。王金 國(2000)認為針對一個主題,透過聽、說與觀察等方式,讓參與 者間在平等情境下,彼此相互交換意見的活動。進行討論方法 有許多,諸如腦力激盪法、菲利浦 66、任務小組、討論會等。. 資料來源:研究者綜合整理 25.

(38) 品格教育教學方法多元,教師應視教學情況靈活運用;因此,本研究將透 過上述教學方法巧妙運用於單元課程中,一方面擷取品格教育媒材與活潑互動 方式;另一方面則為學生帶來新鮮感配合學生生活體驗幫助其生活中運用。 二、品格教育推動策略 Linkona(2003)指出品格教育在建立核心價值,促進個人及群體向善發展, 增進人類福祉。品格教育需要長期經營與持續灌溉的培育歷程,是家庭、學校 和社會的共同責任。品格教育推動策略主要是參考李琪明(2008)的研究報告,共 有 10 項其中選取四項與本研究較為相關的策略見圖 2-1。說明如表 2-11。. 2- 1 圖 2-1 品格教育推動策略圖. 表. 11 表 2-11 品格教育推動策略之參考表 策略. 品格教育推動策略之參考做法與內容. 策略一: 品格教育 具體彰顯 於班規與. 1.透過班規制定多元型態的討論活動,讓學生學習如何做決定與 負責任,促進良性互動與彼此關懷,進而建立民主教室環境,學 生遵守外在規則轉化為發展內在動機與潛能,並對班級倫理核心 價值或品德教育推動重點有所認同承諾。. 活動中:. 2.設服務性社團提供適宜學生參與之校內外服務學習,藉由有利 社會知能培養詳實規劃與實際體驗,及實踐後反思與分享等歷程 增進其品德知能和行動,並培養協助與關懷他人之意願與能力。 3.將品德教育有系統地融入班內環境及親師生互動之中,建立表 達意見的暢通管道,彰顯民主參與及理性論辯的品德教育精神。. 策略二: 以多元方. 1.宜藉由閱讀、思考、辯論、反思等課程與活動,促進學生品德 認知與思辯能力,使學生依其年齡與道德發展,了解倫理核心價 26.

(39) 策略 式促進學 生品德認 知、情意 與行動的 提升:. 品格教育推動策略之參考做法與內容 值具體內涵與重要性,並對道德論證與思辨的邏輯有所了解,且 能進一步針對道德議題進行分析、討論與批判。(認知層面) 2.宜藉由賞析、經驗分享等課程促進學生品德情意面向,使學生 依年齡與道德發展強化道德敏感度與同情心,發展其認同感與責 任心進而懂得欣賞倫理核心價值且自願地承諾履行。(情意層面) 3.宜藉由實地參觀與體驗活動等經驗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之品德行 為,依年齡與道德發展在品德的認知、情感與行動三方面產生一 致,藉由道德參與技能、道德意志與道德勇氣的增強,逐步形塑 成良好的品德素養。(行動層面). 策略三: 營造具正 義、關懷 與自主自 律等基本. 1.課程發展與氣氛營造等多元途徑,親師生共享彼此尊重、講求 公平、注意差異以及民主多元且不違法的校園文化。(正義精神) 2.課程發展與氣氛營造等多元途徑,使親師生共享具有彼此肯定 誠懇相待、對話分享,以及認同學校等校園文化。(關懷精神) 3.課程發展氣氛營造多元途徑,形塑親師生共享參與溝通論共訂 精神文化: 規則自我規範,及形塑具批判反省之校園文化。(自主自律精神) 策略四: 建構自我 反省與檢 核機制促. 1.宜鼓勵學生及其家長積極參與班內外各類品德教育課程與活 動,並針對參與歷程與結果彙集相關紀錄,以進行自我檢視及與 他人分享。 2.宜將品德教育推動視為教育目標與本質,納入教育計劃中多元. 進品德教 育具體提. 策略與方法以求永續發展;另將品德教育推動歷程、結果及其成 效與反省,製作書面或數位資料檔、資料庫或網站資料,以供經 驗傳承以及與他校交流。. 升效能:. 資料來源:李琪銘(2008). 經由前述相關策略之探討,研究者將品格教育推動策略參考作法運用至國 小品格教育課程中,藉由實施兼具學理基礎與推動策略來支持與持續研究者推 動品格教育之理念,實施過程中注意學生與家長反應以爭取更多肯定與資源。 三、品格教育的目標與檢核指標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強調課程目標有人與自己、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王金 國(2009)認為品格教育的目標有認知、情意與行動實踐三方面。茲將九年一貫課 程綱課要之目標與品格教育的目標相關分析加以探討分述如下。 27.

(40) (一)九年一貫課程目標與品格教育目標 下列為根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列出的課程目標與品格教育課程目標: 12 表 2-12 九年一貫課程目標與品格教育目標一覽表 九年一貫 課程綱要. 九年一貫 課程目標. 品格教育目標/ 認知、情意、行動實踐. 1.增進自我了解發展個人潛能。 人與自己: 2.培養欣賞、表現、審美以及創 強調: 個體身心發展 作力。 3.提升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能力. 1.能了解價值核心的意義、 內涵、重要且必要。 2.能了解並具體呈現核心價 值的方式。. 人與社會環境 1.培養表達、溝通和分享的知能 2.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增 強調: 社會與文化 進團隊合作精神。 3.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1.了解良好品格的內涵與行 為模式。2.發展歡喜呈現良 好品格行為的意願。 3.自我欣賞並肯定堅持對的. 4.增進規劃組織與實踐的知能。 人與自然環境 1.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 2.激發主動探索和研究精神。 強調: 自然與環境 3.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 力。. 事做就對了。 1.能將核心價值與好品格行 為準則實踐於日常生活中。 2.面臨兩難抉擇時,依道德 判斷實踐對的事做就對了。 3.能表現重倫理待人接物和 睦相處的良好品格與態度。. 資料來源:參考李素貞、蔡金鈴(2004),王金國(2009)及研究者整理. 如今時代環境大異於前,考量歷史發展脈絡軌跡與社會文化有所變遷,需 要尋求傳統思維與現代民主文化的平衡點(陳俊明,2008)。因此本研究以進行課 程教學目標時觀察學生行為表現思維脈絡,除參考學生思考模式、價值觀,也 重視學生的心理需求、成長背景與生活環境,以期有效達到品格教學之目標。. (二)品格教育評鑑與自我檢核指標 學生對於品格教育的認知與實踐一一加以觀察與評量,進而提供回饋與改 善之道(李素貞、蔡金鈴,2004)。以下說明品格教育評鑑與自我檢核指標主要是 28.

(41) 參考李琪明(2008)共有 10 種的研究報告,其中取六種評鑑與檢核指標與本研究 較為相關的,見圖 2-2 品格教育評鑑自我檢核圖,說明如表 2-13。. 2- 2 圖 2-2 品格教育評鑑自檢核圖. 表 13 表 2-13 品格教育評鑑與自我檢核指標 指標. 品格教育評鑑與自我檢核指標內容. 指標一: 發展教師 之品格教 育專業角. 1.教師藉由各種管道的研習與進修機會,提升品德教育專業之智 能,且與其他教師進行專業對話與分享。 2.教師將品德教育以各種方式融入課程與教學活動中,或研發品 德教育教案或教材並作為學生品德認知、情感與行動的引導者。 色與智能: 3.師生互動中為學生的楷模,並以愛與尊重對待學生與鼓勵學 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 4.親子班教師非學校正式老師參與民間團體教育訓練如:慈濟教師 聯誼會種子教師與教案研習、文化局文化訓練及其他相關訓練。 指標二: 品格教育. 結合班內外人力,並將家長、志工、公益團體與社區人士視為夥 伴,經研習培訓或經相關單位審核後,與家長、教師共同推動品. 相關資源: 格教育。 指標三: 創意教學 融入品格. 1.以多元創新方式將品德教育融入教學課程、活動中。 2.時時留意學生的品德表現,並掌握時機進行品格教育。 3.課餘時間參與環保等公益活動,運用回收資源再利用製作教 教育方案: 材、教具,結合課程與教學方案之運用。 指標四:. 1.學生在品德認知能力例如理解、分析、思辨與批判等有提升。 29.

(42) 指標. 品格教育評鑑與自我檢核指標內容. 提升學生. 2.學生在品德情意面向例如同情、認同、欣賞與承諾有所強化。 品格表現: 3.學生在品德的正向行為表現有所增多且負向行為有所減少,並 能表現自我統整與知行合一。 4.評定者之整體感受和覺知;可提供相關資料以佐證,例如同儕 團體、家長、學校老師、社區人士等。 指標五: 營造整體 好品格氣 氛: 指標六: 促進品格 教育之永 續發展:. 1.親師生共享彼此尊重講求公平、注重差異民主多元校園文化。 2.親師生共享彼此肯定誠懇相待、對話分享認同學校校園文化。 3.親師生共享積極參與、溝通論辯、共訂規則、自我規範,以及 形塑具批判反省之校園文化。 1.發展品格教育實施歷程,設有定期自我反省與檢核機制,且納 入親師生的意見與感受,並隨時修正與調整品德教育的推動。 2.建構將品德教育推動歷程、結果及其成效與反省,製作為各類 型資料檔案並善加運用。3.教師、學生或家長將所參與校內外各 類品德教育課程活動,針對參與歷程與結果彙集相關紀錄,進行 自我檢視及與他人分享。4.擷取他校實施成功經驗,進行理論與 實務的交流與反思,以深化校園品德教育之推動。. 資料來源: 李琪銘(2008). 學生品格教育注重生活實踐,研究者期盼在實施創新品格教育教學方案期 間,透過品格教育評鑑與自我檢核來檢驗教學效果,一方面藉由多元評量方式 了解學生學習之成效,另方面在師生互動與教學引導之專業提升的相關訓練; 如何結合家長、志工、公益團體為夥伴;課餘時間參與環保等公益活動;結合 課程與方案之運用等,雖說均可事先規畫,但是更需要在實施歷程中隨時進行 評估與檢核,如此方能有效突破目前品格教育發展之困境。 本研究將透過行動研究實施與省思的方式,從發展教師之品格教育專業角 色與智能、品格教育相關資源、將創意教學融入國小品格教育方案、提升學生 品格表現、營造整體好品格氣氛、與促進品格教育永續發展六個面向,觀察品 格教育實施之實際成效,並期許達成品格教育永續發展之前瞻性。. 30.

(43) 肆、品格教育相關研究 本研究經由品格教育相關研究與結果綜合整理作為研究之參考,研究者依 年代先後順序將品格教育之研究主題、研究方法與研究結果整理如表 2-14: 14 表 2-14 實施品格教育相關論文一覽表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年代) 陳麗卿. 實施多元智能品. 準實驗. 1.多元智能品格教育課程對國小中. (2005). 格教育課程對國 小中年級學童自 我概念影響之研. 研究法. 年級自我概念各層面均有顯著提升 2.實施多元智能品格教育課程有助 於國小中年級兒童建立好品格,可. 究. 蘇芸慧 (2005). 國小教師品格教 育課程實施之個 案研究. 激發學生自我表現的信心與能力。 3.掌握八大智能教學方法,使各智 能學童得以確實達到學習之效果。 個案 研究法. 影響個案教師品格教育實施之因素 主要有教師因素、師生互動因素、 家長因素以及學校整體環境脈絡等 因素影響。教師自身品格教學信念 越穩固,越能落實品格教育課程。. 張燕文 (2006). 闕美珍 (2006). 繪本應用於品格 教育之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 品格教學對於友愛、寬恕、關懷、 負責、合作、孝順、誠實、有恆等 八項道德行為有正向提升效果,學 生的道德認知情感行為有明顯提升. 公民行動取向品 格教育之課程實 施成效研究-以 國小四年級「彬. 準實驗 研究法. 1.學生對公民行動取向品格教育之 課程實施持肯定態度,課程後學生 品格學習成長正向提升。 2.公民行動取向品格教育之課程提. 彬有禮」課程為 例 林素芬 (2007). 國小中年級學生 品格教育課程實 施成效之研究. 供師生多元角色,師生互動良好, 增進學生主動學習。 準實驗 研究法. 1.國小中年級學生接受品格教育教 學後,學業及常規表現有所改善, 生活行為觀念上亦有正向的表現。 2.課程中結合時事與學生經驗相結 合,引起學生興趣增加學習成效。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We have two rehearsals this year, because two many rehearsals will make us lost the fresh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how.. • Students like to paint on their bodies because it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 Is the school able to make reference to different sources of assessment data and provide timely and effective feedback to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 in order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