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 行為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 行為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湯志民博士.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 行為關係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s Spac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研究生:劉. 中. 華. 民. 國. 冠. 廷. 撰. 105 年 1 月.

(2)

(3) 謝. 辭. 窗間過馬,指南山麓下的研究生涯即將暫告一個段落,想當初 自十八歲起隻身北上求學,為了進入理想的教育學術殿堂,通過各式 磨練,過程中雖苦甜交錯顛頗難行,所幸一路上多有貴人扶持,終於 還是踏上彼岸。 在這段近十年裡的求學及工作生涯裡,首要感謝的便是湯志民教 授;感謝他從大學開始開啟了我對教育行政和空間研究的濃厚興趣, 更感謝他一路從我研究所階段到現今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任職都不 離不棄,除了在研究所求學生涯所傳授給我的堅實學術知識外,更珍 貴的是我從湯教授身上所學到敬慎持躬的待人處事理念,他所帶給我 的一切都是我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養分,也是能讓我秉承流傳的珍貴 寶藏。 再者,我必須感謝秦夢群教授在我研究所生涯中帶給我的字字珠 璣和溫暖關懷,他總是在學生身處囹圄時給予最實際且寶貴的指導; 吳政達教授在統計專業知識的無私傳授及職場應對的指導;張逸華教 授在研究方法的細心斧正及林梅琴教授撥冗擔任學生的口試委員,並 提供許多寶貴意見。 還有,我必須感謝在政大教政所莊玉鈴助教,她從我的研究所到.

(4) 現在工作生涯,每每透過自己的生命智慧提供我們在人生重要選擇參 考,並帶給我們數不清歡樂時光;還有,宜庭、玫樺、雅慧、志軒、 蔚文、淑娟、珮青、詠翔、筱由,跟你們的緣分從研究所延伸到教育 局,這些是我從沒想過的開心,感謝你們一路上對我的支持和鼓勵。 此外,感謝我從高中開始就認識的智鴻、鈺淇和佳青,你們見證 了我高中、大學、研究所到職場工作的一切歷程,感謝你們總是和我 一起分享開心和難過,希望我們的友誼一直如此真摯不變。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祖父母、父母以及弟妹,感謝你們能讓我在 無後顧之憂的情形下完成我所想完成的學業及工作任務,更感謝一路 以來對我的體諒、支持與包容,希望以後能讓我把你們給予的,數倍 回報。 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非一朝一夕及三言二語可言畢,今起我將 帶著眾人對我的好,持續往前,成為讓別人更好的人。. 劉冠廷 謹誌 105.01.

(5)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 行為關係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 行為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相之教師在知覺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 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情形,並探究二者之關係,最後藉由校長空間領 導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進行預測。 本研究採取調查研究法,共計抽樣 39 所,發放 700 份問卷,回 收 621 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達 88.71%。資料處理分別以描述性 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 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表現為中高程度,其中以「校. 長以空間規劃營造文化願景」程度最高,而「校長以空間規劃拓 展社區關係」程度最低。 二、.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表現為中高程度,其中以. 「利他人行為」程度最高,而「工作投入與奉獻」程度最低。 三、. 臺北市國民小學以「41-50 歲」 、 「師專畢業」的教師知覺校長. 空間領導程度較高。.

(6) 四、. 臺北市國民小學以女性、 「41-50 歲」與「51 歲(含)以上」、. 服務年資為「16-20 年」的「級任教師」與「科任教師」表現出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程度較高 五、.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有顯著正. 相關,校長空間領導情形越佳,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程度亦越高。 六、.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具有預測. 作用,並以「校長以空間規劃營造文化願景」之預測力為最佳。. 關鍵字:國民小學、空間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7)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s spac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bstract This of. study. aims.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to. investigate principal’s. school. organization. the. citizenship. current. development. space. leadership. behaviors. in. and Taipei. City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leadership. and. and. to. through. the. principal’s. the. Questionnaire. There. schools. were. 621. statistic. analysis. collected. were. statistics,. citizenship. between space. principal’s. the. the. behaviors. two. leadership. space. variables.. predicts. the. citizenship behaviors.. survey. 39. of. organization. relation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 include. conscious. teacher’s. explore. Finally. are. method. and. 700. vaild and. adopted.. questionnaires. questionnaires. the. analyzed. independent. was. usable by. t-test,. the. were. used. rate. is. samples. distributed.. finally. 88.71%.. mothods. one-way. The. of. in All. the data. descriptive.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 The conclusion are as follows: 1. Elementary. school. space. leadership. score. is. the. in. teachers’ Taipei. highest. in. perceptions city the. is. above. dimension. of. principals’. average. of. The. “spatial.

(8) planning. to. dimension. improve. education”. “spatial. of. and. planning. to. the. lowest. in. the. expand. the. relations. of. teacher’s. with the neighboring communities”. 2. Elementary. school. organization above. citizenship. average.. dimension. teachers’. of. are. score. “directed. to. terms. significant. of. educational. the. level. is. in. Taipei. city. the. highest. in. individuals”. and. the. is the. lowest. “job-task citizenship perfromsnce”. differences. teachers’ perception. school in. behaviors. The. in the dimension of 3. There. perceptions. age of. of. of. the. elementary. principals’ space 41 to. normal. in. 50. training. and. leadership. the. college. highest. in. Taipei. city. 4. There. are. school. significant. perception. teachers’. citizenship. differences. behaviors. in. terms. and. above 51 and. the. and. the. main. duty. of. of. years. of of. classroom. in.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the. organization. age. service. of. is. teacher. 41 to. 16-20 and. 50. years. acadamic. teacher in Taipei city. 5. The. relationship. teachers’ correlated space. between. organization in. Taipei. leadership. is,. citizenship behaviors.. principals’ space. citizenship City.. The. the. higher. leadership. behaviors higher. and. is. positively. the. principals’. teacher’s. organization.

(9) 6. The on City, to. principals’ space teacher’s. organization. particularly improve. leadership. in. the. education”. have. a. predictive. citizenship. behaviors. dimension. of. with. highest. “spatial. in. effect Taipei. planning. predictability. principals’ space leadership..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 principal’s space leadership , teachers’ organization citizenship behaviors. on.

(10)

(11) 目 第一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二章. 次. 緒論 …………………...…………………………...…………1 研究動機 …………………………………………………1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名詞釋義 …………………………………………………7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研究範圍與限制…………………………….……………13.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空間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17 第二節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理論與相關研究…………………….45 第三節 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 ………70. 第三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101 研究架構 ……………………………………………………………101 研究對象 ……………………………………………………………10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04 第四節 實施程序 …………………………………………….……………….12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12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123. 第一節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現況之析……123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現況之差 異分析………………………………………………………………....137 第三節. 第五章 第一節 第二節. 校長空間領導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預測分析……………………157. 研究結論與建議 ………………………………..…….….171 結論……..……………………………………………………………..171 建議……..……………………………………………………………..176. 參考文獻 ……………………………..………………………………183 中文部份 ………………………………………………….…………………….183 西文部份 ………………………………………………………………….…….195. 附. 錄………………………………………………………………201. i.

(12) ii.

(13) 表 次 表 2-1 表 2-2 表 2-3 表 3-1 表 3-2 表 3-3 表 3-4. 員工行為類型………………………………………………………………46 空間領導近年研究變項及研究對象………………………………………84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近年研究變項及研究對象……………………...…….99 專家學者審題名單………………………………………………………..106 校長空間領導量表專家內容審查意見表………………………………..107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調查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113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調查量表」預試問卷之因素分析摘要表…..115. 表 3-5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各構面內容因素負荷量與信度一覽表…..116 表 3-6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各面向與題目內容、因素負荷量及信度一覽..119 表 4-1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各層面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27 表 4-2 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各題項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28 表 4-3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各層面描述性統計摘要表………..133 表 4-4 表 4-5 表 4-6 表 4-7.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各題項之描述統計摘要表……..…134 不同性別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138 不同年齡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139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140. 表 4-8 表 4-9 表 4-10 表 4-11 表 4-12 表 4-13 表 4-14 表 4-15. 不同教育程度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142 擔任不同職務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144 不同性別教師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145 不同年齡教師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147 不同服務年資教師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149 不同教育程度教師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150 擔任不同職務教師知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分析摘要表………..153 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結果摘要表………..156. 表 4-16 「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摘要表…………….159 表 4-17 校長空間領導各層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整體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表..……………………………………………...………………………….161 表 4-18 校長空間領導各層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中「利他人行為」層面整體之逐 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63 表 4-19 校長空間領導各層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中「利組織行為」層面整體之逐 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65 表 4-20 校長空間領導各層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中「工作投入與奉獻」層面整體 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67 表 4-21 校長空間領導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預測摘要表…………………………170. iii.

(14) iv.

(15) 圖 次 圖 圖 圖 圖 圖. 1-1 2-1 2-2 2-3 3-1. 研究步驟………………………………………………………………....12 發展教育設施的程序模式………………………………………………33 新北市淡水區新市國小…………………………………………………35 教育設施與規劃流程圖…………………………………………………37 研究架構圖…………………………………………………………...…102. v.

(16) vi.

(17)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針對本篇論文研究主題,說明其研究的動機與目的,以 及研究的基本架構。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 二節提出研究問題;第三節解釋重要名詞;第四節提出研究方法與步 驟;最後,第五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領導理論一向為專家學者研究的主力,從特質論、行為論與權變 論一直到如今新興型領導理論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均試圖有效詮釋不 同組織間的領導圖像,並關注於各種不同的領導理論是如何影響學校 組織;其中以空間營造進行領導,進而期待學校組織有所正向改變亦 屬近年來的新興議題。Tanner及Lackney認為教育設施的規劃工作可 劃歸為「領導」(leadership)之一部份,而有績效的空間領導者,須有 效地將校務目標轉化為有利於教師教學研究、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及 社區營造之物質校園環境(引自李慶裕,2011)。 學校是提供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主要場域,而校長領導學校所 帶給師生們的影響包括言教、身教、制教及境教四大方面;就境教而 言,校園空間本乃師生互動及教學發生場域,其在經年累月的延續與 傳遞中,成就了學校教化學習的功能,更忠實地記錄了學校傳承的歷 史 ( 引 自 曹 音 鵬 , 2005) 。 而 本 研 究 欲 探 討 之 「 空 間 領 導 ( space 1.

(18) leadership)」係指透過校園領導者透過規劃、設計、運用及檢核學校 範圍內之室內外物質環境,包括校舍、校園、運動場及附屬設施設備 等,並將學校發展目標融入教師教學研究、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及社 區參與等層面,藉以引領教育空間的永續發展及教育目標有效達成, 進而使校園相關利害關係人感受到校園成為一個友善、舒適、美觀並 具有實質影響力的教學生活環境。 而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近年亦體認到空間營造對校務發展的影響, 紛紛推展「友善校園」、「校園無障礙空間」、「校園空間活化」、 「閒置空間再利用」及「特色學校」等政策,足見空間領導對學校效 能提升及創新經營的重要性。而且,空間營造對於一般教學或行政人 員來說,較屬陌生的領域,如須教育人員共同協助發展校園規劃與空 間營造,須有付出多餘心力的誘因。因此,欲瞭解當前國小校長空間 領導的實施現況、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差異情形及校長 空間領導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預測力,此乃本研究動機之一。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展現,係基於教師於正式契約規範及獎懲制 度之外所表現出利組織行為,故多數研究認為可對學校效能提升及 創新經營成效帶來正面影響。Katz (1964)認為一個具有優良效能的 組織,其組織成員須展現維持行為、順從行為及主動行為。Organ (1988)提出組織公民行為係指未規定於員工正式角色義務中,或未經 2.

(19) 由工作契約的約束,且組織正式報酬制度未直接承認的員工行為, 但整體而言確有利於組織績效的提升,是員工在工作表現上的正向 行為。Fork, L. Y., Hartman, S. J., Patti, A. L., & Razek, J. R. (2000)認 為組織公民行為係角色外行為,既未被要求亦未於工作契約中進行 規範,而由組織成員自發性的產生,且對組織具有正面性的影響。 謝佩鴛(2000)將組織公民行為定義為組織成員為達成組織目標,除完 成自身工作外,尚能主動付出心力與他人合作、協助同仁,並表現 出超越組織要求標準且有利組織的行為。鄭燿男(2002)提出組織公民 行為係為組織成員為達成組織目標,除完成自身工作外,非基於工 作上的正式要求,而主動表現出有利組織、個人或團體且兼顧組織 創新的正向行為。黃柏勳(2004)認為組織成員在非基本工作條件的要 求下,而表現出主動、積極、正面、盡職及利他行為,且此行為有 利於特定人,更有助於組織效率及效能的提升,此可稱為組織公民 行為。吳清山、林天祐(2006)認為組織公民行為係組織成員自發性的 表現出超越組織規範,有利於組織福祉的行為,且這種行為不為組 織正式獎賞或懲罰的制度所左右,但對組織效率及效能的提升具有 極大的助益。許聰顯(2014)認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教師主動自發表現 出超越組織規範且有利組織績效表現的行為,且這種行為無須經由 培訓,亦無視於正式獎懲制度。 3.

(20) 綜上所述,教師表現出越多的組織公民行為,對學校組織效能提 升及校務之有效推展具有正向影響,且其之形成受到校長領導行為與 教師行為的互動影響,所以在二者進行配合研究時,始能有效一窺教 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全貌。爰此欲瞭解當前國小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之現況及表現情形,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Organ(1988) 、 Fork et.al(2000) 、 黃 柏 勳 (2004) 、 Piccolo & Colquitt(2006)、吳清山、林天祐(2006)、胡雅棠(2008)、高俊卿(2008)、 王娜玲(2008)、崔念祖(2011)、謝傳崇及王瓊滿(2011)研究結果均發現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校長領導行為具有顯著相關,且認為有效的校長 領導有助於提高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展現頻率,進而有利於提昇學校 效能及創新經營成效等。 而不同的空間規劃設計方式,即展現校長不同之空間領導風格, 亦直接影響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展現頻率及時機;爰校長空間領導對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具有何種程度預測力,係教育實踐層面值得探究之 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國內目前有關空間領導的研究雖仍於起步階段,然業有Buckley、 Schneider 與 Shang(2004)、OECD(2006)、Tanner(2009)、Horng (2009) 、湯志民、劉侑承、劉冠廷和曾雅慧(2010) 、李冠霖(2010)、 曾雅慧(2011)、莊明達(2012)、陳炫佑(2012)、劉侑承(2013)及鄭文淵 4.

(21) (2013)等人就不同縣市、不同教育階段及不同變項進行探討;而教師 組織公民行為部分,Organ(1988)、Fork et.al(2000)、黃柏勳(2004)、 Piccolo & Colquitt(2006)、吳清山、林天祐(2006)、胡雅棠(2008)、高 俊卿(2008)、王娜玲(2008)、崔念祖(2011)、謝傳崇、王瓊滿(2011)、 洪碩伶(2012)、陳浩(2013) 、黃雅楓(2013) 、林楷莉(2013)、彭聲聞 (2013)、李芳茹(2013)及許聰顯(2014)等人就不同教育領導方式與其 關係及影響進行探討。 在眾多新興領導理論中,目前國內外相關文獻尚未就「校長空間 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此兩變項之關係進行直接探討,爰本 研究特以「校長空間領導」為自變項,「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為依變 項,以瞭解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 。因此,欲探討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為本研究動機 之四。. 5.

(2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的說明,本研究目的有以下五項: 一、 瞭解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現況。 二、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教育人員知覺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 行為差異情形。 三、 探討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間的關係。 四、 探析校長空間領導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預測力。 五、 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供學校作為領導與管理之參考。 貳、待答問題 本研究係探討臺北市公立國小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 為關係之研究,就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擬待答問題,作為研究依據: 一、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 行為之現況如何? 二、 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學歷、服務年資、職務)下,臺 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之差異情形為何? 三、 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間之關係及是否顯著相關? 四、 校長空間領導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是否具有顯著預測力? 6.

(2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國民小學 根據國民教育法第三條規定:「國民教育分兩階段,前六年為國 民小學教育,後三年為國民中學教育。」,本研究之國民小學係指臺 北市之公立國民小學。 貳、空間領導 空間領導(space leadership)係指透過校園領導者透過規劃、設計、 運用及檢核學校範圍內之室內外物質環境,包括校舍、校園、運動場 及附屬設施設備等,並將學校發展目標融入校園文化願景、教師教學 研究、學生學習及社區參與等層面,藉以引領教育空間的永續發展及 教育目標的有效達成,進而使校園相關利害關係人感受到校園成為一 個友善、舒適、美觀並具有實質影響力的教學生活環境。 本研究之校長空間領導係以臺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校長空 間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調查問卷」第貳部分「校長空間領導量表」的 填答得分為依據,內容分為「以空間規劃營造文化願景」、「以空間 規劃帶領課程發展」、「以空間規劃促進教學創新」及「以空間規劃 拓展社區關係」等四大構面,受試者在問卷上得分愈高,代表校長空 間領導程度愈高,反之愈低。. 7.

(24) 參、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f teacher) 係指教師於約聘契約中所訂定之基本工作要求外,且未涉學校正式 獎懲制度的目的,而主動自發地表現出自我充實提高工作能力、協 助同仁解決工作問題及主動協助新進人員等利他行為、認同組織、 盡責守法、保護組織資源及主動宣傳組織優點等利組織行為,且有 利組織整體績效提升及創新經營之發展的各種正向行為。 本研究之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係綜合參酌許聰顯(2014)以國民小 學教育人員在「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公平與教師組織 公民行為調查問卷」第參部分「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量表」的填答得依 分為據,內容分為「利他人行為」、「利組織行為」以及「工作投入 與奉獻」三大層面。. 8.

(2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目的以系統性的量化數據 去解讀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二者之關 係,以臺北市國小校長、主任、組長、教師為取樣對象,蒐集相關研 究資料,並進行分析與討論。茲就研究方法與步驟分述如下: 壹、研究方法 為達成本研究目的,本研究除進行文獻分析外,主要採用問卷調 查法,茲說明如下: 一、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臺北市國小校長、主任、組長和教師,將所蒐集的資料 來進行分析,以探究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對教師組織公民行 為的影響力。 貳、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 (一)擬定研究主題 依照研究者個人之興趣進行初步的探討分析,並與指導教授討論 研究可行性與研究方向、目的後,以確定研究主題,進行本研究計畫。 (二)文獻探討與分析 研究者於確定研究題目後,運用ERIC、ProQuest 及EBSCOhost 9.

(26) 的網路檢索、國家圖書館及各校圖書館等管道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資 料,以作為研究的立論基礎。 (三)建立研究架構 將所蒐集之文獻資料加以分析、整理歸納,並依據研究動機、研 究目的及研究問題,建立研究架構。 二、實施階段 (一)編製研究工具 研究者在分析比較各學者專家所編製或修訂的相關問卷,將其問 卷年代、問卷信效度以及符合本論文研究方向為依據,確定本研究問 卷內容。 (二)實施問卷調查 本研究預試問卷及正式問卷發放均以校為單位,分別選取18間及 39間學校,依照學校規模按比例發放不同數量問卷;問卷份數依照各 校校長、主任、組長及教師比例分配填答。在問卷發放前,研究者會 先以電話徵求各校校長同意轉交填答後,於三天內郵寄至各校,並請 受試者於兩週內以回郵信件的方式寄回。 (三)分析問卷資料 問卷回收後,先篩選出無效問卷,再進行編碼、登錄等作業,以 IBM SPSS23.0版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應用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 10.

(27) 分析(One-way ANOVA)、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多元迴歸(Multiple Regression)分析 原始資料,回答研究問題。 三、完成階段 (一)綜合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依據問卷調查及統計分析的結果,綜合出本研究之研究結果,並 與文獻探討之內涵進行更進一步之分析。 (二)提出結論與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結論,以回應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後,並據以 提出建議以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人員以及後續相關研究參考。 (三)論文撰寫與印製 將研究結果依據論文格式撰寫後印製,以完成研究論文。. 11.

(28) 根據上述研究步驟,建構出本研究之流程圖,如圖1-1 所示. 準 備 階 段. 實 施 階 段. 完 成 階 段. 擬定研究主題. 依據研究者個人之興 趣並與指導教授商討 後,確立研究主題. 蒐集相關文獻. 蒐集空間領導及教師 組織公民行為之文獻. 建立研究架構. 根據研究動機及目的 建立研究架構. 編製研究工具. 參酌具良好信效度、 施測對象相近且符合 研究方向之問卷後, 重新進行編製. 實施問卷初試後 正式施測. 針對臺北市國民小學 教育人員實施問卷預 試後進行正式施測。. 分析問卷資料. 運用電腦統計系統軟 體SPSS23.0,進行統 計分析. 研究結果分析討論. 依據問卷調查及統計 分析結果,綜合本研 究之結果. 提出結論與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 論,以回應研究目的 並提出適當建議。. 論文撰寫與印製. 將研究結果依據論文 格式撰寫後付印,以 完成本研究論文. 圖1-1 研究步驟 12.

(2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 研究,雖力求完美嚴謹,惟受限於時間、人力及物力等主客觀因素, 仍有其研究限制,分述如下: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係以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39間),分為大(37班以上)、 中(19-36班)、小(18班以下)規模作為抽樣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抽樣,以臺北市國民小學學校教育人員為研究對象,包 括主任、組長及未兼任行政之現職級任、科任教師。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調查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 現況及兩者之關係。其中,在校長空間領導方面包含:「以空間規劃 營造文化願景」、「以空間規劃帶領課程發展」、「以空間規劃促進 教學創新」及「以空間規劃拓展社區關係」四大層面;在教師組織公 民行為構面包含:「利他人行為」、「利組織行為」及「工作投入及 奉獻」三大構面。而在背景變項方面,探討不同性別、年齡、學歷、 服務年資、職務為探討範圍。 13.

(30)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地區的限制 本研究對象僅以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為範圍,並未包括 臺灣地區其他縣市。因此,在研究結果之解釋與推論時,僅限於臺北 市公立國民小學。研究結果之應用,不宜作過度推論。 二、研究方法上的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包括「校長空間領導量表」及「教 師組織公民行為量表」二部分,因此需考量到進行施測時之可能限制。 問卷調查法之優點在於統計上的客觀性,藉由獲得實際現象的數據, 排除研究者的主觀感受,且統計結果可適當推論。但其受限於研究者 設計的題目,受試者的回答有所限制,受試教師在填答問卷時可能會 受個人認知、價值觀、情緒、態度好惡等因素之影響,或為符合社會 期許影響填答結果,導致問卷填答有所保留或對問卷題目認知有偏差 產生,以致與實際狀況有誤差存在。 研究者無法對填答者的心態或情境加以掌握,因此,問卷調查法 僅能呈現受試者對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表面意見,依 問卷填答資料,進行研究分析並進一步推論,此為研究方法上限制。 在實際進行問卷調查時,研究者擬請學校主任協助轉交問卷及協 助回收,並強調研究結果僅作為學術研究之用,提高填答者意願及問 14.

(31) 卷回收率。 三、研究推論的限制 本研究的抽樣雖兼顧學校規模等特性,在各校受試者之性別、年 齡、職務與學歷等無法平均抽取,因此,在研究結果解釋與推論上, 有所限制。. 15.

(32) 16.

(3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係就本研究之概念及相關文獻進行逐項析論,以為本研究之 基底。本章第一節先就「空間領導」之概念、發展脈絡、模式及實施 方式進行探究;第二節中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概念意涵、理論 基礎、行為構面及測量方式進行研析;第三節則就學校校長空間領導 與學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間之相關研究進行探討。茲就各節內容析述 如下:. 第一節. 空間領導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旨在探討學校領導者進行空間領導之理論及相關研究。首先 就空間領導之概念進行界定;其次針對空間領導之發展脈絡、模式及 實施方式進行探析。 壹、 空間領導之概念 空間領導係「校園空間」及「校長領導行為」之集合概念;此名 詞國外最早係出現於美國芝加哥「學校建築行政人員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Plant Administrators, APPA)所建立的「教育設 施領導」“Leadership in Educational Facilities”網站中(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Plant Administrators, 2011) 。此外,由Tanner及Lackney(2006) 所撰之《教育設施規劃:領導、建築及管理》(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Leadership, Architecture, and Management)一書,其認為教育 17.

(34) 設施的規劃工作可劃歸為「領導」(leadership)之一部分,而有績效的 空間領導者,須有效地將校務目標轉化為有利於教師教學研究、學生 學習、行政管理及社區營造之物質校園環境(李慶裕,2012),該書係 以專書形式將空間領導之概念進行統整,其與本研究所指涉之「空間 領導」概念亦較為貼近。 在國內部分,曾雅慧(2011)提到空間領導一詞及其理論則由湯志 民率先於2008年自教育研究月刊中提出;其認為空間領導係領導者透 過規劃與運用校舍、校園、運動場和附屬設施,以建構對學校課程、 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關,具有實質影響力的「點、 線、面、體」環境,以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之歷程(引自李冠霖, 2011)。析言之: (1). 就空間領導本質而言,是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的方向。. (2). 就空間領導對象而言,係指組織中的成員,包括領導者(如校長、 主任或學科召集人等居於領導職者)與被領導者(如教職員生). (3). 就空間領導行為而言,是朝向學校組織與成員的共同目標的各 項策略與行動,這些策略與行動就是透過規劃與運用校舍、校 園、運動場和附屬設施,以建構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 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關,具有實質影響力的「點、線、面、 體」環境。 18.

(35) 吳清山(2008) 認為空間係有形的物質環境,而領導具有無形的影 響力,所以空間與領導二者的結合真諦,即學校領導者應積極營造一 個優質學校環境及相關所屬設施設備,以激發學校利害關係人,包括 學生、教師、行政人員、家長及社區居民等之正向動能,進而達到學 校設立之教育目標。易言之,善用校園內的有形環境及設施設備,並 透過無形的領導來發揮管理者的影響力,進而使學校永續發展,係空 間領導落實之鵠的。 馮朝霖(2008)則從哲學觀點對空間領導的內涵進行剖析,認為空 間領導實質上的關鍵在於「美學領導」,同時並提出氣氛新美學的「氣 氛經營」理念做為空間領導與美學領導之中介因子,其亦是同時回應 古今中外專家學者及普羅大眾對於校園境教的重視與忽視。 另外,陳木金和溫子欣(2008)則是分別從科學管理學派、人群 關係學派、權變情境學派、轉型領導學派以及混沌理論等不同學派觀 點來剖析空間與領導關係及其脈絡,摘述如下: 一、科學管理學派 此時期的校園空間設計重點在表彰核心位置(如領導者)的 建築,並隨處可見充滿象徵性之權利符號,並多透過全場域及階 層化的環境設計以達到監督管理功能,進而提升領導正當性。 二、人群關係學派 19.

(36) 此學派一改科學管理學派之作風,轉向關注人的需求,反 映在學校建築上則是以親切溫和之設計(例如:無障礙坡道、哺育 室等),去強調個人空間及隱私的尊重,提供方便成員間雙向溝通 的友善環境,降低工作壓力因子,而達到民主式參與管理真諦。 三、權變情境學派 至於權變情境學派反映在空間規劃上則是,除了依據空間 本身的特性去決定最適宜的配置方式外,並透過空間的彈性設計, 可隨不同事件及參與成員進行調整,以落實人是空間使用者,彈 性形塑合宜空間的目標。 四、轉型領導學派 此學派著重校園空間環境應彰顯其組織價值與願景,讓組織 成員清楚認知自己對於組織的道德責任以及所肩負的使命,藉以 增加對於組織的一體感及認同(楊瑪利,2005) 。此外,校園空間 設計應以鼓勵個殊性為宗旨,採參與式決策模式請校園利害關係 人進行討論後商定,以促進組織健康。 五、混沌理論 此學派反映在校園空間規劃上則強調應保持對學校心理及 物理環境的敏銳度,透過檢核溝通系統、鼓勵參與變革、發展變 革的成功範例、尋找變革推動者的吸力系統、從對有關變革的正 20.

(37) 反力量敏銳感、從解除目前的平衡狀態準備冒險等方式來活化校 園建築創造空間領導。 陳建志(2010)將空間領導定義為校長透過規劃與運用校舍、校 園、運動場及其附屬設施,以建構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 行政管理和社區發展等具有實質影響力的情境,引導教育空間的發展 以及教育目標的促進。 李冠霖(2010)認為空間領導即為領導者運用有形校園建築環境, 透過無形領導影響力,使教師、學生、行政人員、家長及社區均能於 校園空間內發揮最大效益,以達到實現教育目標之方式。 曾雅慧(2011)認為空間領導係校長透過規劃、設計校園環境設施, 以提供給學校教師、行政人員、學生、家長及社區一個優質的學校環 境,來帶動學校發展,以達到教育目標。 李慶裕(2012)將空間領導界定為領導者以「空間」為媒介,基於 校園規劃設計及發展學校設施設備的前提下,善用有形物理環境,採 用適當程序模式及實施策略,以引領教育空間革新,進而營造出一個 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及社區公關等具有實質 影響力的教育功能,並讓學校利害關係人真實感受到校園係一個友善、 舒適、美觀甚至感動的教學生活環境。 吳珮青(2013)將教育空間界定為學校範圍內的室內及室外物質空 21.

(38) 間,包括校舍、校園、運動場及附屬設施,以提供教職員生活、教學 及學習等活動之場所;亦即教育空間包含正式與非正式的教育系統, 學校學習不僅發生於室內,亦發生於室外(OECD,2009),爰校長等學 校領導者進行領導行為時,應將空間所發揮之影響納入決策考量。 綜上所述,空間領導係透過校園領導者透過規劃、設計、運用及 檢核學校範圍內之室內外物質環境,包括校舍、校園、運動場及附屬 設施設備等,並將學校發展目標融入教師教學研究、學生學習、行政 管理及社區參與等層面,藉以引領教育空間的永續發展及教育目標的 有效達成,進而使校園相關利害關係人感受到校園成為一個友善、舒 適、美觀並具有實質影響力的教學生活環境。 貳、 空間領導之發展脈絡及政策處遇 學校是提供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主要場域,而校長領導學校 所帶給師生們的影響包括言教、身教、制教及境教四大方面;就境教 而言,校園空間本乃師生互動及教學發生場域,其在經年累月的延續 與傳遞中,成就了學校教化學習的功能,更忠實地記錄了學校傳承的 歷史(引自曹音鵬,2005)。 美 國 州 際 學 校 領 導 者 證 照 聯 合 會 (Interstate School Leaders Licensure Consortium,ISLLC)強調身為學校領導者除了必須專注於打 造一個具有良好願景的優職學校環境,同時並須有效地進行高水準的 22.

(39) 教學研究及行政管理及保持與家長社區間的良善互動關係(Hilliard & Jackson,2011) 。鄭漢文(2005)亦指出校園空間係學生學習重要的場域, 蘊含深奧的哲學意識及文化傳統,其透過物質環境語言忠實地傳達校 園的教育理念及目標。 此外,廖文靜(2011)另就臺灣地區74所公立普通高中進行有關教 育設施設備之研究發現,當學校設施品質越高時,教師組織承諾越高、 學生對學校認同程度越強、學生學習動機越高、學生偏差行為越少、 學生學業成就越高。 自1996年起,臺北市及新北市首開全國之先,因體認到教育領導 典範及教學形式的轉變,開始試辦規劃班群式空間,成效頗豐;自2000 年起,因921大地震對本島學校建築的重創,教育部透過「新校園運 動」進行學校修整建的任務,同時也藉由上開運動的成果喚醒教育相 關人員對於校園物質環境的重視;自2001 年起,校園綠建築、永續 校園逐漸成為學校建築的顯學。 2002年教育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提出「創意學校總體營造」 行動方案,其核心理念在建構有利於培育師生創造力之生活空間、學 校經營及校園文化,並鼓勵各校尋求學校本位特色,打破以升學為導 向之迷思,轉型為多元主題特色學校(引自湯志民,2008)。 2002年教育部規劃並推動「永續校園推廣計畫」,此計畫之實施 23.

(40) 分為硬體和軟體兩方面。在硬體方面含括「生態環境恢復與維護」以 及「永續建築」兩大項目;在軟體部分,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各校對 應校園環境改造創造特色的教學教材,更可配合鄰近不同教育特色的 學校,形成緊密的環境教育聯絡網;另外,透過校園公共空間作為示 範,以居民參與之方式獲致鄰里社區認同、凝聚社區意識,創造出社 區與校園緊密結合之永續發展教育示範社區(教育部,2007a)。 另外,行政院為達成永續發展之目標,建立一個安全、衛生、健 康、人性化的學校環境,亦規劃「挑戰2008-六年國家重點發展計畫」, 由教育部執行的「永續校園推廣計畫」,從而落實永續校園的教育目 標(教育部,2007a)。 教育部及各地方教育主管機關繼而開始推展「友善校園」、「校 園無障礙空間」、「校園空間活化」、「閒置空間再利用」及「特色 學校」等校園空間營造相關政策(曾雅慧,2011),分述如下: (一). 2003 年教育部依特殊教育法第二十四條,訂定校園無障礙環 境改善計畫,並由教育部部分補助申請學校的所需經費進行分 年逐步改善,以加速實現校園無障礙校園環境,並激勵各級學 校整體性規畫整體環境(教育部,2005;曾雅慧 2011)。. (二). 2007 年教育部為因應國內少子女化所造成之校舍空間閒置現 象,提出了為期 3 年(2007~2010 年)的活化校園空間總體 24.

(41) 規劃方案,期望能從校園永續、健康活力、數位科技以及提供 特色遊學活動等不同面向,營造一個學習、健康、數位、永續 且具特色的新時代國中小校園,希冀以永續校園計畫推廣及其 他環境改造之成功經驗為基礎,將現行校園內閒置空間加以改 造,並經由鄰近地區技術支援夥伴之團隊合作,共同打造一座 具備教學及展示功能之「能(資)源教育中心」,以達成校園 環境教育之目標(引自曾雅慧,2011) 。 此外,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更首見將「學校設施與規劃」列入子 議題進行討論(教育部,2010a),學校建築及設施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中央及各地方教育行政主管機關逐漸體認到「境教」, 亦即空間規劃運用做為領導行為的一部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故紛紛 將校園營造納入教育施政主軸之一,本研究分就中央及各地方教育行 政主管機關對於校園空間營造的政策,摘述如下: 一、.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國民中小學營造空間美學及發 展特色學校計畫(以下簡稱本計畫)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為營造國民中小學具有多元獨特. 的學校風貌、發揮空間領導與空間美感教育,進而融入學校議題 和社區特性,形塑以美學為導向的特色學校,爰特依據補助推動 精緻國教基礎設施建設計畫作業要點辦理本計畫(教育部國民及 25.

(42) 學前教育署,2014)。 其計畫具有七大計畫原則及八大實施指標,分述如下: (一) 本計畫七大原則 1. 持續效益-鼓勵各校繼續發展特色學校,營造美感教育, 延展本計畫效益。 2. 擴大參與-鼓勵全國各縣市國民中小學提報計畫方案爭 取補助。 3. 深化課程-將空間美學和特色資源導入課程模組和教學 人力群組,並深化課程之美學意涵。 4. 優質教學-運用空間環境平台,將地方特色文化導入教學 系統,連結有趣、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5. 永續經營-珍視在地自然環境和特色藝術文化之永續教 育概念,打造活力新校園,實踐學校本位之理念願景。 6. 遊學教育-整合特色學校遊學課程,運用社教場館、學術 單位、其他場域平臺、結合在地產業文化民間業者夥伴關 係,建構並分享特色遊學的知識系統。 7. 建立品牌-運用前兩階段之特色成果為基礎和案例,擴及. 其他學校之特色課程品牌化。 (二) 本計畫八大實施指標 1. 2. 3. 4. 5. 6. 7. 8.. 二、. 建構論述與課程實踐-建構特色學校本土論述與理念實踐。 教育領導與共同學習-透過空間領導策略建構學習共同體。 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結合運用社區特色與資源發揮功能。 課程美學與空間規劃-活用校園空間規劃與課程美學資源。 優質學習與學生表現-創造優質學習環境與學生特色表現。 創新教學與分享遊學-創新學校經營模式與分享特色遊學。 特色效益與延續發展-延續地方特色文化與營造品牌行銷。 經費概算執行效益性-強化學校經費運用與提升執行效益。. 教育部「InnoSchool-KDP 全國學校經營創新 KDP 國際認證 獎」 26.

(43)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現科技部)與教育部為執行「挑戰 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 ,特由 教育部委託中華創意發展協會於 2003 年舉辦 「InnoSchool-KDP 全國學校經營創新 KDP 國際認證獎」 ,將學校創新經營內涵分為 以下五組:行政管理革新、課程與教學領導、學生多元展能、校 園環境美化及社會與環境資源應用,期透過上開認證獎項的輔佐 以提升各校創新經營的意願,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強化教師 專業知能、策勵行政管理效率,建立校內外利害關係人的良好夥 伴關係。 其中校園環境美化組下設有三項指標:(一)規劃學校空間與 軟硬體設備符合經濟性,並達成境教功能。(二)建置有品質的校 園空間,以提升教學環境的美感。(三)具體規劃符合人性化發展, 提升使用的安全性(吳珮青,2013)。該獎項特將校園營造類別列 為學校創新經營的評比項目之一,且全國各地的參加學校亦不在 少數,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曾雅慧,2011)。 三、.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整併後校園活化再利用輔導計畫 教育部 2011 年為因應少子化及城鄉人口結構變遷,各縣市針. 對偏遠地區學生人數遞減之學校進行整併等措施,為有效執行閒 置校舍再利用,特訂定上開輔導計畫,透過多元化之再利用模式, 27.

(44) 結合地方資源需求,擴展空間使用效益,營造學校與社區的良善 互動關係,以落實教育永續經營的願景(教育部,2011),進而彰顯 空間領導之成效。 四、. 臺北市優質學校校園空間營造政策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導引臺北市建構優質學校環境,實踐精. 緻教育理念,特於 93 年頒發優質學校指標,作為經營優質學校的 方向及內容,為表揚及彰顯各校推動優質學校經營的成效,依據 所修正的「臺北市優質學校評選及獎勵要點」規定,接受臺北市 行政轄區內之國立及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屬公私立高級中等以下 學校(不含獨立幼稚園)主動申請參加單項優質獎或整體金質獎 之評選(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4)。 臺北市優質學校評鑑指標之輸入、過程、輸出項目如下: 1. 輸入項目:領導。 2. 過程項目:行政管理、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 專業發展、資源統整、校園營造、學校文化。 3. 輸出項目:優質學校。過程項目其中之一即為校園營造, 此向度又可分為安全校園、人文校園、自然校園、科技校 園、藝術校園、健康校園等六項指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2004;曾雅慧 2011)。 28.

(45)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期望透過優質學校評鑑中之校園營造部分, 鼓勵各級學校透過整體性的校園規劃,促進學校學習成效、增進 教師教學效能、策勵行政管理效率及增進社區公共關係,進而打 造學生、教師、行政及社區四位一體的校園友善空間。 五、. 臺北市優質化校舍工程補助政策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保障學生安全受教權,提升學校空間使. 用效能,特由該局工程及財產科主政辦理優質化校舍工程補助, 該市所屬各級學校可就老舊校舍或缺乏整體性規劃的校園建築, 主動向市府教育局提出旨揭統籌補助款之申請,透過視導督學、 主政科室人員實地訪評後,召開正式會議進行評審,於 2005 至 2010 年間業提供所屬三級學校經費共 69 校進行校舍修整建工程 (康宗虎,2009)。 六、. 臺北市中小學環境教育中程計畫 臺北市政府依據環境教育法及「智慧成長、循環共生、進步. 共享」之市府願景,透過各局處之整體運作,提出 2013 至 2016 年的「臺北市永續發展環境教育中程計畫」,藉以規劃執行未來 環境教育發展方向。 永續校園環境應該透過教育行政、學校教師與學生、家長與 社區、學者專家的團隊力量共同打造,使校園的綠美化邁向自然 29.

(46) 化、景觀化、本土化、生態化,宣導節能減碳的觀念深化人心, 人人做環保,時時護環境,維護生活環境品質,以達成教育之永 續發展化,進而打造永續發展的世界級首都城市(臺北市政府教育 局,2013)。 七、. 新北市卓越學校認證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亦於 2010 年推展卓越學校的認證評選工作,. 其係依不同教育階段分層審查,經初審、複審及決選後,由新北 市政府教育局核定為卓越學校,其認證效期為 4 年;其中卓越學 校認證中「環境營造」向度指標計有下列六項,安全的校園環境、 創新的空間規劃、藝文的環境形塑、健康的環境需求、科技的教 學設備及永續的校園經營,期許學校環境營造可達到學校與社區 的學習中心、教學與體驗的探索園地、品德與藝術的人文校園以 及環保與生態的永續校園四大願景(吳珮青,2013;曾雅慧,2011;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0)。 八、. 高雄市(原高雄縣)國中小推展「新校園空間美學」活動 為培養學校教學行政人員多元創新之校園空間規劃素養及校. 園環境設施維護技能,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原高雄縣政府教育處) 特辦理旨揭活動,成立校園空間美學推動小組,提供各校興建校 舍、規劃校園、營造空間諮詢服務,打破校園規劃傳統制式格局、 30.

(47) 刻板印象;更由感人的的校園故事,激發校園凝聚力,孕育教育 新視野、打造校園新樣貌(高雄市,2008)。 此外,宜蘭縣戮力於中小學校園建築轉型,南投縣及臺中縣 因九二一地震進行校園重建推動新校園運動,嘉義縣政府(2009) 透過推展空間美學、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11)辦理為校園寫詩活動, 均彰顯了對學校空間營造的重視,基隆市政府教育處推展創意空 間和優質校園等政策,均使校園環境品質和教育效能大幅提升, 亦樹立起臺灣學校建築十年來的重要里程碑(湯志民,2011)。 參、 空間領導之程序模式 發展教育設施的程序模式首先由Tanner和Lackney於2006年提出, 後經湯志民(2012)集結多家之言後提出「教育設施與規劃流程」,茲 就上開「發展教育設施程序模式」及「教師設施與規劃流程」進行說 明,並以新北市淡水區新市國小進行實例闡述(湯志民、曾雅慧、劉 侑承、劉冠廷,2011)。 一、. Tanner 和 Lackney 的發展教育設施的程序模式. Tanner及Lackney首先在《教育設施規劃:領導、建築和管理》 (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Leadership,. Architecture,. and. Management)一書中,提出「發展教育設施的程序模式」(A procedure for developing educational facilities),並以六個假設說明發展教育設施 時應確保的相關基本條件(引自李慶裕,2012): 31.

(48) (一) 整個學區教育設施方案的規劃和管理強調教學與學習,以增進 學校的任務。 (二) 所有學生可在適切地學習環境中學習。 (三) 學校的發展,通常發生於當地、州和聯邦管理政策的脈絡中, 包括基金方法和提供學校學習環境的所有法定觀念。 (四) 教育設施發展是一個持續的歷程,因此學校會形成資料和資訊, 以適於此一複雜歷程的所有概念。 (五) 模式的結果是發展安全、舒適和適切的學習環境,以利多元文 化社會中的教學與學習。 (六) 大量提供適切的資訊和資源,以利規劃和可用的決定。 另該書中並提出八個前提做為支持發展模式的結構,其前提及程序模 式如圖2-1: (一) 強有力的領導是必要的。 (二) 學校系統有明確界定的方向—任務和願景。 (三) 建立長期目的與目標。 (四) 將目的和目標轉化為物質的教學場所和空間。 (五) 將規劃和設計活動加以統整。 (六) 管理是系統化的:資料導向和目標導向。 (七) 資源的需求大於供應。 32.

(49) (八) 學校和社區之間的協力和合作是必須的。. 圖2-1 發展教育設施的程序模式 資料來源: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Leadership, architecture, and management (p.52), by C. K Tanner and J. A. Lackney, 2006, New York: Pearson Education, Inc.. 33.

(50) 茲下就新北市淡水區新市國小新建規畫案進行發展教育設施程 序模式的實例闡述(新市國小,2014): 該校於民國97年開始發包興建時,為響應節能減碳及校園永續經 營等理念,特於校園規畫階段融入公民關鍵能力及新時代校園建築理 念,並以「人文、美學、健康、創新、永續」為主軸。 在方案階段,校內業務相關人員及建築團隊則依據「國民中小學 設備基準」等相關法令規定,逐步將辦學理念、核心價值等抽象概念 討論型塑,並將校園規劃關鍵程序與建築物型態應達成之目標,明確 納入建築設計方案中。 在設計階段時,建築團隊依據「校園整體規劃書」進行校舍工程 基本設計(包括整體建築配置、建築出入口、樓梯位置、地下開挖範 圍、建築外觀與屋頂形式、樓層層數與高度、植栽計畫、人車動線等) 及細部設計(包括室內外空間與校園景觀細部配置、植栽種類、教室 配置、各建築部位材料、外牆色彩、施工工法、機電設計、結構設計 等),此外該校並遴聘具備多元專業理論與實務經驗的學者專家,從 不同面向提出建言,使得整個設計更增周延。 在建造施工階段,該校除透過現場監造專業人員,相互分工檢核 施工進度、施工方式、材料審查、產品送驗、施工介面協調、主持工 程協調會議等,發揮二級品管功能外,並依據教育局設校規定,成立 34.

(51) 工程督導小組,外聘建築與水電專家學者擔任督導委員,每個月定期 到校督導,以確保設校工程品質。 在管理及評鑑階段,該校則透過加強學校建築用後評估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OE)、編寫學校建築與設備使用手冊 及落實專業分工與合作機制,使學校建築與設施設備得以永續經營。 學校建築,從規劃、方案、設計、建造、管理及評鑑階段,是一 項高度複雜、跨領域的專業技術整合,每個環節需緊緊相扣、循序漸 進,無法輕易省略任何步驟,期待可以有效提升學校建築品質和機能。. 圖2-2 新北市淡水區新市國小. 35.

(52) 湯志民(2010)揉合Tanner和Lackney於2006年提出之「發展學 校設施的前提」與「發展教育設施的程序模式」,創立適用於我 國各級學校之教育設施與規劃流程圖;其流程包括:計畫、規劃、 設計、施工、營運,並以「用後評估」(post-occupancy evaluation,POE) 來檢視、改善和提升教育設施的品質和機能,以興建具有優良建 築品、建築機能和使用維護的優質校園(湯志民,2011),如圖2-2。 臺灣學校建築興建系統化流程,包括:計畫、規劃、設計、 施工和營運五階段,其中與籌備學校關連較為密切的部分為規劃、 設計和營運三個階段;1980年左右,於1年內完成,無整體規劃、 徵圖和都審議過程;1990年之後,學校建築或教育設施的「規劃」 與「設計」,逐漸明顯的分為二階段。「規劃」有請學者專家或 建築師為之,「設計」則由建築師為之;至於2000年後,尤其是 校園營造的「營運」,從簡單的專人管理和定期維護,提升至強 調行政管理、課程設計、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社區使用與學校 空間營運模式作一結合,並強化「用後評估」(POE),以發揮校 園的教育與境教功能,整個教育設施與規劃的流程,經過30年的 發展逐漸建置完成(湯志民,2011)。 透隨著教育設施規劃的系統化流程建置,學校規劃發展設備 標準時應透過寬裕的規劃設計時間,配合整體且前瞻性的校園環 36.

(53) 境政策,進行空間營造,並透過強化營運及用後評估等方式(湯志 民,2011),提昇學校空間的使用效能,進而開展學校建築及空間 營造未來的發展。. 圖2-3 教育設施與規劃流程圖 資料來源:學校建築的新紀元(第90頁),湯志民,2010。載於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等主辦,2010新紀元的 教育行政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臺北市: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 37.

(54) 肆、 空間領導之實施方式 Chan, T.C., Patterson, J., Tubbs, J.E., Terry, D., Holiday E. &Rowe R. (2007) 依 據 教 育 領 導 委 員 會 ( Educational Leadership Constituent Council,簡稱ELCC)所頒佈的標準,提出以下七項準則,藉以作為 學校領導者在規劃設計學校空間及設施的施行參據,分別是學校願景、 教學領導(專業發展)、資源運用、社區關係、教育倫理、符合政治、 社會、合法且經濟及實習等。 湯志民(2008,2009)則根據學校教學行政的運作實況,提出空 間領導的六大方式,分別為:以空間規劃提升教育意境、以空間規劃 帶動課程發展、以空間規劃引領教學創新、以空間規劃豐富學習資源、 以空間規劃促進行政革新、以空間規劃拓展社區關係等,期望透過上 開運作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加強教師教學成效、策勵行政管理 效率及友善學校公共關係。 此外,為因應時代的趨勢與發展,使得學校建築的新觀念轉化為 政府推動的發展策略,湯志民(2011)復就未來學校建築與規劃提出三 項新策略,分別是:整體更新各級學校設備標準、提升學校建築整體 規劃效能及因勢推展優質校園環境政策。 本研究主要係探究學校領導者進行空間營造時對教師組之公民 行為的影響,故主要參酌湯志民(2008,2009)及湯志民、劉侑承、劉 冠廷和曾雅慧(2010)提出之空間領導方式為主要研究及闡述架構, 38.

(55) 同時參酌相關文獻,整理摘要如下: 一、. 以空間規劃提升教育意境 學校教育意境揉合了領導者的教育理念、校內發展願景及組. 織文化等因素,而上開這些因素均須透過校園空間的規劃設計與 營造逐步實現,以整體且系統化的提升學校教育意境。也就是說, 校長身為學校的最高領導者,應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考量變遷 的教育趨勢,不斷審視現在及未來的教育環境(湯志民,2011), 再考量校內外的獨特文化,進行學校建築風格、空間配置與設備 建置(曾雅慧,2011)。如此一來,始符合校長透過空間營造展現 潛移默化的空間領導影響力;例如,103 年度全國中小學特色標 竿獲獎學校嘉義縣北回國小,即透過營造兼具在地風貌與美感的 特色校園,落實培育學生成為「對人文關懷、對事物敏察、對自 然珍惜、對大地尊敬」的教育願景。 二、. 以空間規劃帶動課程發展 學校空間應跟隨教學課程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亦即學校設. 施設備標準之相關規定將隨學校課程及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例如 曾雅慧(2011)提及普通高級中學設施設備標準先於 2005 年修正發 布後,隨即為因應 98 課綱之實施,於 2009 年再度配合進行修正, 即為以空間規劃帶動課程發展之明例;例如,103 年度全國中小學 39.

(56) 特色標竿獲獎學校新北市雲海國小,即結合學校特有地理位置, 發展天空觀星賞雲、翡翠水漾、藍染創作、校園生態等「戶外教 育三五」特色課程,加上螺旋式課程的規劃,配合遠距或國際交 流遊學,希望雲海的學生走出戶外學習的一片天空。 三、. 以空間規劃引領教學創新 學校提供的多項功能中,教學是其主要任務。吳珮青(2013). 提及「教育空間品質(educational space quality)」須符合教學者現 在及未來的需求,並達到一定程度的水準。Schneider (2003)之研 究亦發現,學校設施對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具有直接的影響,不 良的教學環境除不利於教師的健康外,亦將大大提升教師離職率 及降低教學專業程度。Brendle-Corum (2010)研究中指出,教師希 望在安全且具有足夠教學資源的環境下工作,進而對提升教師教 學效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正面影響。 此外,錢永淵(2012)研究亦指出優質校園營造與教師教學校 能具有正向關係,亦即校園營造程度之高低,可作為預測教師教 學效能的指標之一。 例如以微軟未來學校融入學校運作的中崙高中,除了透過全 校無線網路的鋪設,並提供電子白板、平板電腦等教學輔助器材, 進行無線教學,使更多師生家長得於不限空間不限時間的前提下 40.

(57) 進行教學資源的汲取;此外,該校並使校內圖書館、資料中心、 電腦教室、博物館都變成學生的學習場所,提供給學生蒐集資料、 獨立學習的機會。 綜上可知,校園空間營造及校長空間領導的成效對教師對組 織忠誠度、教學專業度具有正向關係,也就是說學校教學空間配 置與設備的安排會對教學品質造成影響,因此,校長空間領導對 提升學校教師教學品質應具有實質的影響力。 四、. 以空間規劃豐富學習資源 學生應是學校空間及資源的最主要使用者,也是提供優質教. 育空間的核心價值。Baker 與 Bernstein (2012)研究結果指出校舍 空間品質對學生健康及學習成效有巨大影響,當校園空間營造出 適合學生學習的環境時,可使學生學習更加專注。 林韋秀(2006)以政大附中為主的研究中亦發現,透過良好規 劃的學科行教學空間除可增進師生溝通互動機會外,學生對於學 習資源的滿意度亦攀升,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自我效能度。另外, 陳淑君(2011)以開放空間學校為主的研究中也提到,其校學童在 相較於傳統校園建築規劃的學生在整體學習行為、學習壓力及參 與行為之表現均較優越。 例如 103 年度全國中小學特色標竿獲獎學校新北市有木國小, 41.

(58) 即透過角落空間藝術化,將校園每一個角落,透過藝術作品的呈 現,成為學生的展覽藝廊及學習空間,使學生樂於接近,享受空 間帶來的學習樂趣。包含藝術櫥窗、藝術廊道、大型畫作布置、 展覽教室、英語學習階梯等,創造每一個學生豐富逸文學習空間。 綜上,一個透過長期規劃設計的教學空間,其對於學生學習 態度、學業成就、學習效能、偏差行為及健康狀況均具有正面的 影響;是以,校長透過嫻熟的空間營造及領導技巧,對學生整體 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影響。 五、. 以空間規劃促進行政革新 教學與行政的關係應屬相輔相成,行政支持教學而教學以行. 政為基礎,故透過行政管理的革新,可以整體提升校內外的學校經營 成效。例如建構校務行政管理系統,學校行政業務全面數位化,設計 易學安全的檢索與彙整系統,實施電子公文交換與批閱系統,提供優 質行政服務;校舍建築設置自動化系統,如自動排煙窗、電捲門裝置 障礙感知器、自動照明系統等,裝置保全、水電、照明、空調自動監 控,發展學校智慧卡,提供門禁讀取及回傳機制,以提升行政效能(湯 志民、劉侑承、劉冠廷、曾雅慧,2011) ;例如自1998年開始籌建, 2005年正式啟用招生的國立政大附中,即透過校務全面數位化(包括 校務行政電腦化、網路數位典藏校史資料及電子公文交換及批閱系統 42.

(59) 等)、辦公空間的調整、學校活動中心及游泳池委外經營等方式,引 領學校組織改造,提升行政效能之提升、發展與革新,爰以空間規促 進行政革新,亦屬空間領導方式之一。 六、. 以空間規劃拓展社區關係 學校社區化的概念,強化了學校與社區一體的關聯性、重要. 性與價值性,學校與社區結合更是學校建築規畫發展的必然趨勢(湯 志民,2006a)。近年來,新建的學校建築多透過無圍牆設計,拉近學 校與社區間的完美距離;學校與社區良好的空間規劃,會引領學校和 社區有良性的互動與發展,彼此共生共榮;例如健康國小為臺北市第 一所透過無圍牆學校的概念,透過綠色植栽環繞成的綠籬取代冷硬的 高牆,拉進校園和社區之間的距離;因此,以空間規劃拓展社區關係, 是空間領導的方式之一。. 43.

(60) 44.

(61) 第二節.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主要探究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理論及相關研究進行討論,共 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係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發展及概念意涵,第 二部分係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理論基礎,第三部分為教師組公民行為的 構面分析,第四部份為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測量方式;茲分述如下: 壹、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發展及概念 組織公民行為一詞之提出,最早可追溯至 Barnard 於 《經理人員的職能》( The Function of the Executive)一書中以合作努力 的觀點而提出的「願意合作」概念;其認為個人自願與他人合作、為 組織進心力,對組織效能的提升具有正向影響(引自吳政達、湯家偉、 羅清水,2007)。 Katz 在 《 組 織 行 為 的 動 機 基 礎 》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一書中以角色外行為的觀點對組織公民行 為進行剖析後認為,一個具有優良效能的組織,其組織成員須展現 維持行為、順從行為及主動行為(引自謝豐宇,2012)。 Katz與Kahn共同發表的《組織心理學》(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一書中則以創新與自發性行為的觀點,認為組織公民 行為雖然常被人所忽略,惟其對組織目標之實踐具有重要的助益(引 自崔念祖,2011)。 45.

(62) Bateman與Organ共同發表一篇名為《工作滿足感與優秀戰士:情 感與員工公民行為之關係》(Job satisfaction and good soldi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fect employee citizenship)的文章,正式將組織 成員自發的主動利他行為命名為「公民行為」(Citizenship Behavior); 並於1988年時衡酌公民行為主要研究範圍在於組織層面,爰重新定 名為「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引 自謝豐宇,2012)。 此外,Podsakoff與Mackenzie透過角色行為及組織導向將員工行 為劃分為四象限的不同類型,如表2-1所示(引自許聰顯,2012) 表2-1:員工行為類型. 角色內 (In-role) 角色外 (extra-role). 公司導向. 顧客導向. (Company-Directed). (Customer-Directed). 工作導向行為 (work-Oriented Behavior). 服務導向行為 (service-Oriented Behavior). 組織公民行為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 反公民行為 (Anti-Citizenship Behavior;ACB). 顧客導向行為 (Customer-Oriented Behavior; COB). 資料來源: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 review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by P. M. Podsakoff & S. B MacKenzie, 1997,Human Performance, 10(2),147. 4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鑒於臺北、臺中、高雄3所榮民總醫院作業基金與榮民醫院醫

參賽學校每隊補助 500 元整,請各校填妥領據(抬頭:臺中市北屯區北屯國 民小學)及支出明細表各

國小組 優等 宜蘭縣凱旋國小 行動載具輔助學生自主學習與創作 國小組 優等 臺南市大成國小 大成國小數學領域教師專業社群 國小組 優等 高雄市油廠國小 AI 異想家. 國中組 特優

教育部自101學年度開始 推動分組合作學習計畫,感 謝張新仁校長及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團隊的帶領,嘉大附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 承辦單位:臺北市新民國中 三、 協辦單位:臺北海洋科技大學 四、

2.預估缺額係依據教育部國民教育署補 助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動國小合理 教師員額計畫辦理,俟臺中市政府教育

A02 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 翻「閱」時空,悅「讀」人生 A03 桃園市立建國國民中學 流動的饗宴-讀出建國真滋味 A05

佳作 台北市    黃馨僾     暖化的怒火     臺北美國學校     Ramses Youssif   佳作 台北市   連敏媗     都是酒後開車的後果   三玉國民小學     李文秀   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