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女性軍訓教官親子關係與生活滿意之研究-以臺北市軍訓教官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女性軍訓教官親子關係與生活滿意之研究-以臺北市軍訓教官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9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五屆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林顯宗 博士. 女性軍訓教官親子關係與生活滿意之研究- 女性軍訓教官親子關係與生活滿意之研究- 以臺北市軍訓教官為例 A Study on Parent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Satisfaction in Life of Female Military Instructors- Instructors-focusing on those working with Taipei City Government. 研究生. 林石麟 撰.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2) 謝 誌. 「不經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撰寫論文的滋味,如人飲 水,冷暖自知。能夙願以償拿到學位,要感謝許多人的支持與協助。首 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林顯宗博士,老師治學嚴謹、實事求是,待人 以誠,常能感受到他對學生殷殷的期許。在我一段很長時間論文停滯不 前時,老師給我很大的信心與鼓勵,使我很快找到方向與目標,撰寫論 文。老師利用假日時間諄諄教誨,在我寫作過程中遇到瓶頸時,感謝老 師醍醐灌頂的教誨與鼓勵,時時總能讓我感受那股源源不絕像是親人的 暖意,若沒有老師的循循善誘,論文不可能堅持到最後順利完成。 其次,感謝林佳瑩教授與曾敏傑教授,在論文研究計畫與論文口試 過程中對於論文架構與方法,提出精闢的建議與專業的指引,使我論文 寫作獲益匪淺,脈絡更臻完備,在此致上深深的謝意與敬意。同時更要 感謝同意接受訪談的學姐、學妹的鼎力支持,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協助接 受訪談,坦誠、全心地提供寶貴資料,使得本研究理論與實務能夠兼顧, 撰寫論文可如期完成。 感謝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學程辦公室助教的細心、耐心的協助,使 我順利完成論文口試;還有生我育我的父母親,一直是我背後的精神支 柱;感謝妍君與雋翰的體諒,令我無後顧之憂;感謝碩士班同學在求學 過程中切磋砥礪,感謝愛護我的長官、學長及北一女中、中山女高同事 的關心,在我茫然、疏懶時,激勵我努力前進。藉此,表達對所有愛護 與關懷我的人,最誠摯的愛意與謝意。. 林石麟 謹誌 九十九年六月.

(3) 摘 要 女性軍訓教官具有陽剛之軍人身分被要求凡事以服從為天職,工作 性質、負荷與男性軍訓教官並不因性別而調整工作內容。再者為迎合學 校及家長的期望,軍訓教官不但擔任許多非制度面的角色,工作量也與 日俱增。然女性軍訓教官仍需肩負較多的家庭責任,換言之,其除了職 場的工作壓力之外,在家庭中亦承擔傳統觀念對女性角色的期待壓力。 因此,女性軍訓教官之家庭親子關係與生活滿意情形值得深究。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深入訪談法,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屬已婚且育 有子女的 12 位女性軍訓教官為訪談對象,經歸類分析所得研究結果發現 如下: 一、權威管教,嚴母慈父 已婚育有子女之女性軍訓教官受到傳統權威管教方式,其每天忙於 工作與家庭生活,通常會以恩威並濟方式管教子女,對子女的要求較高。 二、工時延長,影響生活 女性軍訓教官工作時間長,宿舍管理及 24 小時備勤使得同時面對不 可預測的角色衝突之煎熬及壓力,對於已婚育有子女的女性軍訓教官的 家庭而言壓力相對是重的。 三、母職天性,家事吃重 在現實生活雙薪家庭中的母親不僅是家事的主要勞動者,同時也扮 演教養子女的主要角色。研究發現「女為主,男為輔」仍是受訪女性軍 訓教官家庭中家務分工的主流模式。 四、轉化學生,互動良好 女性軍訓教官大部份進入學校場域是基於對「女教師之認同」,最 大的成就就是感受到學生喜愛,輔導學生心智轉換變好、協助學生處理 問題或幫助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讓學生恢復到正軌。.

(4) 五、升遷機會、隨緣以對 本研究發現從受訪女性軍訓教官發現其對升遷的看法是隨緣順其自 然;而服務年資較短者及尚未晉升中校階級對升遷是不抱希望,這顯示 女性軍訓教官對於升遷認為是沒有機會的。 六、重視休閒,休憩為主 女性軍訓教官休閒生活是在家休息為主,有些於假日從事親子戶外 活動,少部分寒、暑假視經濟條件情況規劃全家出國。其休閒知覺自由 度並不低,在休閒需求方面,具有較高的認同感。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如下:(一)推動軍訓教官師資 合格化,降低工作不確定感;(二)拔擢優秀人才,提高工作滿意;(三) 適度運用校內人力,營造合諧組織氣氛;(四)開設選修課程,提昇學 生生活輔導成效;(五)提供協助幼兒托育,降低育兒情緒壓力;(六) 加強女性軍訓教官之支持系統,減少家庭與工作的衝突;(七)重視親 子溝通品質,維持良好的關係;(八)積極參與在職進修,增加工作成 就感;(九)釐清善用替代角色,提升家庭幸福感;(十)積極生涯規 劃,爭取自我實現。. 關鍵字:已婚女性軍訓教官、親子關係、生活滿意.

(5) Abstract. Due to their virile military status, female military education officers are required to obey orders as part of the profession; their assignments and burdens are never adjusted because of gender difference. Moreover, to meet expectations of school authorities and parents, military education officers in general have to assume roles that may not be specified in the system, thus increasing their daily work. Female officers, however, need to take more familial responsibilities. That is to say, they must face the pressure from work place as well as the pressure from family, caused by traditional expectations of female roles. It is, therefore, worthwhile to investigate the familial/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female military education officers. This study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interviews, in depth, 12 female military education officers working in schools supervised b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aipei City Government, who are married and raising children. After categorization and analyses, the findings are listed as follows: I、 Discipline through authority—strict mother vs. kind father Owing to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and requirements by profession, plus a busy schedule imposed upon life and work, married female officers mostly resort to authority and favors at the same time when disciplining children, thus appearing to be more demanding. II、Prolonged working hours—familial life affected With long office hours as in school dormitory management or on duty around the clock, female officers have to tackle pressure resulting from unpredictable role conflicts, which is comparatively intense for subjects’ families. III、Family as focus—housework amassed In actual life, the mother in a double-income family not only does most housework, but also plays a major part in bringing up children. This study discovers that “female as primary, male secondary” remains the prevalent model for housework sharing in subjects’ families. IV、Transforming students—positive interaction encouraged.

(6) Most female military education officers applied to assignments in school settings because they identified themselves with “female teachers.” And their greatest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comes from being liked by students, success in counseling, assisting students in solving problems or finding solutions to problems, and helping them get back to enjoying their student life. V、Promotion opportunities—whatever turns up is accepted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the interviewed female officers’ attitude toward future promotion may be summed up as “whatever turns up is accepted.” The juniors with few years of service and those not yet awarded the rank of major do not consider themselves hopefuls, which may indicate that most of them do not believe they stand a chance in promotion. VI、Leisure is emphasized—relax at home When off duty, most female officers stay at home and relax; some may participate in outdoor activities with children on holidays, and depending on financial circumstances, few may take a family trip overseas during winter or summer vacation. While the subjects show considerable leisure awareness, they display high conformity regarding leisure requirements. Based on study findings, concrete suggestions are listed as follows: (1) military education officers are certified and legalized as regular teachers to reduce work instability (2) excellent personnel are promoted to guarantee job satisfaction (3) human resources from other departments are properly utilized to cultivate a harmonious working environment (4) relevant electives are offered to enhance student counseling (5) daycare is provided to reduce child-raising pressure (6) the support network for female military education officers is facilitated to minimize conflicts between family and work (7) quality of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is emphasized to maintain good relationship (8) sign up for training in job to uplift sense of achievement (9) substitute roles are clearly defined and properly utilized to improve familial relations (10) career planning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for self-realization. Key words: married female military education officer,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life satisfaction.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3 第一節 研究背景....................................................................................3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6 第三節 名詞定義....................................................................................8 第四節 研究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親子關係的意義及相關研究 .................................................10 第二節 生活滿意意涵及相關研究 .....................................................18 第三章 研究設計.........................................................................................28 第一節 研究方法..................................................................................28 第二節 研究架構..................................................................................30 第三節 訪談大綱..................................................................................32 第四節 資料整理分析..........................................................................34 第五節 信度與效度..............................................................................37 第六節 研究論理..................................................................................39 第四章 訪談資料分析……………………………………………………41 第一節 受訪個案描述 ………………………………………………41 第二節 親子關係……………………………………………………48 第三節 家務與生活調適……………………………………………53 第四節 生活滿意……………………………………………………58 第五章 結論………………………………………………………………71 第一節 研究發現……………………………………………………71 第二節 研究建議……………………………………………………76 第三節 後續研究課題………………………………………………81 參考文獻 .........................................................................................................................82 1.

(8) 表次 表1 資料編碼表……………………………………………………….34 表2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36. 圖次 圖1 研究架構圖………………………………………………………..30. 2.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社會變遷、女性角色蛻變 從工作中所獲得的「成就感」與「價值感」對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 的,隨著社會快速變遷與與教育機會均等,女性意識抬頭,女性的職場 角色地位得以發展,在職場上得到自己的舞台,表現傑出或受到肯定的 女性有增多的趨勢(莊惠敏,2003) 。隨著社會產業結構的變遷、人力資 源結構的改變、婦女教育程度的提升,其追求自我實現與自我成就的動 機越來越強烈,女性投入就業市場已經非常普遍,雙薪家庭型態成為現 今家庭組織的主要結構。2004 年我國女性勞動力 427.2 萬人,較 1994 年 增 22.6%。女性就業者 410.6 萬人,亦增 19.8%(行政院主計處,2005)。 社會的變遷與性別齊等,使得高等教育的性別比例趨於均等,性別的比 例均等除表現在高等教育外,也普遍出現在各職業層,從傳統工作到高 科技行業,都可以看到女性參與的角色,而傳統上屬男性天下的軍隊也 漸出現女性軍士官,甚至進入以男人為主且視女人為禁區的軍警行列。 二、制度變遷,角色轉化 軍訓教育制度自民國十七年起實施至今,幾經時代變遷,軍訓工作 的質量也不斷因應國家需要,順應社會要求而改變。當時政府為因應國 家時局的需要,決定讓學生學習文武合一的教育,用來振奮民族精神、 激勵學生愛國情操、培養高尚品德、充實軍事知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 性,培育學生「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使命感,而實施軍訓教育,讓教 官正式進駐校園。學生軍訓以推展全民國防、培養允文允武的優秀青年 3.

(10) 為目的,而軍訓教官以學生生活輔導、養成良好生活品德、維護校園安 全,讓學生能在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中學習為工作目標(謝元熙,1990, 3) 。2005 年 7 月教育部為因應政治環境的變遷及配合後期中等教育軍訓 課程改為國防通識教育,針對軍訓制度現況作全面性的檢討並提出「軍 訓制度改進方案」 ,使軍訓教官在學校服務之位階更有法定之依據,使人 事管理、人事資源的運用更有效率(李俊雄, 2008:2) 。回顧歷史軍訓 制度自建立以來,由於社會結構的需要,歷經多次的轉折,軍訓教官已 由軍事訓練者、管理者轉變為兼具服務輔導功能的多元化角色。 三、任務多重、衍生困境 軍訓教官的工作內容,以「國防通識教學」 、 「學生生活輔導」及「維 護校園安全」為主軸,在制度面包含軍訓及護理課程的規劃與教學、教 育替代役男之訓練與管理等;為迎合社會、學校、家長、學生的期望, 軍訓教官仍執行許多非制度面的功能。劉崑泉(2004)將軍訓教官的角 色功能歸納為四類: (一)國防教師角色:以實現文武合一教育,推動兵 役行政,提升愛國精神充實國防力量。 (二)學生生輔導角色:建立學生 良好生活禮儀,秩序及生活常規,學生疾病照料、急難救助、情緒疏導 與生活照顧。(三)校園安全維護角色:24 小時住校值勤、校園偶發事 件處理。 (四)學生校外輔導角色:校外學生交通安全之維護、學生校外 不良行為之防範輔導與協助處理突發事件與特殊事件。軍訓教官在校園 內的角色功能,李昇全(2003)將其分為 5 個向度,分別是:軍訓教學 者、生活輔導諮詢者、校園安全維護者、校務行政配合支援者、軍訓業 務的執行規劃者。教官的傳道、授業、解惑亦扮演著教師的角色。女教 官雖具陽剛之軍人身分,但她的功能及被期望之角色和一般學校女老師 有著相同的處境,然而女教官卻因軍職身份被要求凡事以服從為天職, 工作性質及負荷與男教官並無不同,不因性別調整工作內容。再者,為 迎合社會、學校及家長的期望,軍訓教官不但執行許多非制度面的角色,. 4.

(11) 其工作量也與日俱增。女性軍訓教官則需肩負較多的家庭責任,換言之, 女性軍訓教官除了職場的工作壓力之外,在家庭中亦須承受傳統對女性 角色的壓力。女性軍訓教官其家庭親子關係與生活滿意相關課題,值得 深入研究。. 5.

(12) 第二節、 第二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軍人的職業有其特殊性,女性軍訓教官工作更為特別,女教官人數 佔了全國教官總人數約4分之1,其比例高於部隊女性軍士官,那麼置 身於這種工作陣營中的少數族群之女性軍官,所扮演的角色卻是十分重 要。女性軍官要教養子女,必須同時扮演著多重角色,傳統價值慣以「男 主外,女主內」來期待婦女負起家庭角色功能,尤其教養子女的職責似 乎以母職詮釋了親職角色。此外女性軍官在工作任務必須經常值勤、平 時值班、假日須留值,工作角色又需要與工作場域之男性競爭,如此一 來在時間上、體力上、精神上勢必會排擠到與家人子女同樂共處的時間, 此時要如何扮演好其中角色,勢必面臨了不少的壓力。陳玲婉(2005) 研究發現母親職壓力愈大時,其幸福感愈差;反之,母親職壓力愈小時, 其幸福感愈佳。希望藉此研究探討女性軍訓教官結婚、生育子女之後, 能否妥善處理家務、照顧子女?面臨家庭母職與社會工作角色上的衝突 時,其生活滿意為何?這是本研究動機之一。 軍訓教官組織變革中因員額精減,造成現職軍訓教官工作量增加。 這些工作不會因員額縮減後轉嫁至學校其他單位執行,必須由現職軍訓 教官繼續執行,其工作量及工作壓力亦相對增加(李俊雄,2008,4)。 軍訓教官上班時間長達九小時以上(上午七時至下午五時或六時甚至兼 任夜間部課程) ,除了例行上班外還必須擔任學生意外事件處理,配合警 政單位實施校外聯外聯合巡查等工作,對女性軍訓教官常面臨多重角色 扮演的壓力,在家要當個好太太、好媽媽、好媳婦,在學校職場上除了 教學,還要做個認真工作的學校工作者。生活及工作上的壓力,除了角 色扮演的問題外,女性軍訓教官也常面臨時間不夠用困擾,上班力求表 現,下了班之後還有家事要做,如有在職進修意願,提升專業知能,那 麼就連假日也無法與家人相處。有不少婦女埋怨,她們在外工作,回家 6.

(13) 後還要整理家務,丈夫則埋怨太太過於以工作為中心,忽略家庭,對丈 夫冷淡等等(蔡文輝,1998:46) 。然而軍訓教官其工作以任務為取向的 特殊行業,藉此對其家庭親子關係和生活滿意之研究,了解因應之道, 研究成果得以做為學校軍訓教育主政單位,在分配工作任務時,能考量 性別特質做較為適當的分配;對教育部的軍訓教官政策制定上,能考量 男女性生理與心理差異,以及在社會文化上的傳統角色,做到性別實際 特質的平等,而非以齊頭式方式工作量的平等。以期建立一套已婚軍官 調適的模式及福利措施,讓女性軍訓教官安心於工作,這是本研究動機 之二。 二、研究目的 女性軍訓教官具備軍職身分,在學校負責傳授國防通識教育、學生 輔導與緊急事務處理。軍訓教官的許多任務是緊急性,有時是全天候待 命,對於已婚的女性軍訓教官言,由於需要對小孩以及家庭付出,其親 子關係的影響為何?在家庭與工作間轉換角色衝突,進而降低了生活滿 意度,影響其生活滿意為何?本研究探討的對象為已婚有子女之女性軍 訓教官同時扮演好母親和配偶的角色,是否會因為特殊性工作的關係, 造成與子女的接觸、信任感、親密感與相互支持產生程度影響為何?而 女性軍訓教官因為工作的特殊性,要扮演多重角色之間的相互衝突,對 子女就要多花一點時間、在精神上都要作出平衡與抉擇。 透過文獻探討及訪談,了解女性軍訓教官如何建立親子關係與如何 調適,探討與生活滿意之情況為何,本研究期望達成以下幾個目的: (一)了解目前女性軍訓教官母職角色親子關係之情況? (二)探討女性軍訓教官在面對工作與家庭之間,如何處理親子關係? (三)了解女性軍訓教官生活滿意之情況? (四)歸納研究結果,作為相關人員及教育單位政策制定之參考。. 7.

(14) 第三節名詞定義 第三節名詞定義. 一、女性軍訓教官 (female military instructors) 本研究的女性軍訓教官係指由國防部借調至教育部,並介派至高級 中等以上學校講授軍事專業課程之現役軍人。所指女性軍訓教官來源管 道有二:一為國防部現役軍人擇優擔任;二為教育部對外招考一般大學 畢業生加入。並分派至臺北市所屬大專院校及高中職校服務之女性軍訓 教官。本研究將其限定在臺北市政府所屬院校及公(私)立高中(職) 含校擔任國防通識教學及學生生活輔導的女性軍訓教官。. 二、親子關係 本研究所謂親子關係,是指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互動所構成的一種 人際關係,此關係包含關愛、情感、溝通三個向度的程度(引自陳春秀, 2001:11) ;在本研究所指親子關係是一種很特別也很複雜的動態關係, 在母親工作之餘,親子間彼此間情感的交流、訊息的交換、觀念的溝通、 彼此的期待等相處互動模式為何。亦就是母親在工作之餘是否能照顧子 女生活及家中事務,瞭解親子之間能否充分交換觀念、想法及意見,給 予精神上的支持,尊重對方相法,關心對方且彼此關懷。. 三、生活滿意 本研究所謂生活滿意,是指個人對目前生活狀況主觀(包括物質及 心靈)的幸福感受與滿意程度(轉引自陳慧芳,2006) ,本研究所界定的 「生活滿意」 ,係指女性軍訓教官在職場生活(組織溝通、工作環境) 、 個人發展、一般生活(人際關係、休閒生活及社交生活)等滿意情形。. 8.

(1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女性軍訓教官育有子女之親子關係與工作滿意之 情形,從文獻蒐集與探討、研究架構的建立,均力求研究的完整性,針 對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方法與推論等方面的限制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限制 本研究為主要研究對象之限制,囿於與時間、人力與經費的諸多限 制,擬以下列二類為主要訪談對象:臺北市政府大專院校及公私立高中 (職)編制內的女姓軍訓教官。研究者無法針對全國育有子女之女性軍 訓教官,在親子關係與生活滿意作全面研究。僅就臺北市已婚育有子女 之女性軍訓教官作為研究對象,並未能顧及其它地區女性軍訓教官之意 見,無法代表全國女性軍訓教官在的家庭親子關係與生活滿意情況,乃 本文研究限制。 二、研究方法之限制 本研究採取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質化研究,深度訪談最大挑戰就 是研究者必須掌握訪談進行時間與氣氛,注意到女性軍訓教官在回答時 神情、言語及情緒反應。之後研究者透過訪談資料不斷理解、詮釋分析 後,接近當事人的主觀經驗和事實,充分掌握受訪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通常必須花至少 3 個月的時間整理、分析、修改,在時間上不具時效性 的報告。 三、研究推論之限制. 本研究對象上所選擇的樣本為臺北市政教育局所屬「已婚」且「育 有子女」之女性軍訓教官,並未涉及教育部所屬全國女性軍訓教官,研 究結果之解釋、推論與建議能否推論至其他縣市,應持審慎保留的態度。. 9.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以下將先探討親子關係與生活滿意的相關文獻,希望藉由相關文獻 所得資料,作為分析的依據。. 第一節 親子關係的意義及相關研究. 親子關係適應良好者,其親子之間能相互信任、分享、情感上的交 流及和睦相處;親子關係不良者,會使子女感到缺乏父母愛,或親子間 產生較多的衝突(黃春枝,1986;詹珮宜,2000;謝品蘭,1992)。家是孩 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所以稚嫩的孩子就像一塊 蓬鬆的海綿,全盤吸收家庭與學校給予的一切知識,孩子更像一塊天然 的璞玉,需要父母、老師給予細心地琢磨和呵護,健康的家庭是孩子人 生成功的墊腳石(張瑛,2005) 。 一、親子關係的意義 何謂親子關係?雖然廣義的親子關係可包含孩子與父母、祖父母、 外公、外婆,甚至叔伯姑姨、褓母等長輩間的關係,然而大部分學者通 常是以狹義的親子關係來定義,認為親子關係就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 係,它是一種透過雙方互動所構成的人際關係(蔡春美、翁麗芳,2001) 。 社會工作辭典解釋的親子關係為「父母對子女教養態度以及親子之間的 心理交互反應,這種交互反應就是雙方溝通互動的關係」 (引自陳風傑, 2009:10) 。親子關係是指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互動所構成的一種人際關 係(黃鳳珠,2007:32) 。「親子關係」是一種很特別也很複雜的動態關 係,其關係品質之良窳,深受彼此間情感的交流、訊息的交換、觀念的 溝通、彼此的期待等互動模式而互受影響。 (吳美鳳,2009:7) 。親子關 係是具有雙方地位不平等性、各具獨特性以及相互影響性等特性;亦即 10.

(17) 一方面父母對子女的行為方式,影響著子女對待父母的態度,而另一方 面,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也被子女對待父母的行為方式所左右,甚至 產生互為因果之關係(吳美鳳,2009:24) 。 劉焜輝(1986)研究亦說明親子關係之態度特性是採親子雙方互動 機制,親子關係的態度特性可分為以下兩項: (一)父母對子女的態度:接納性的程度,由拒絕到接納程度的特 性,意指父母是否能傾聽子女的意見、承認子女的行為,能否關懷子女, 且能鼓勵子女並表示親密的態度;二則是理解性的程度,意指父母是否 對子女冷淡、不與理睬,及是否經常下命令、嘮叨、謾罵、威嚇、專制、 獨斷的管教行為。 (二)子女對父母的態度:一則是獨立性的程度,意指子女是否事 事依賴父母或者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及自主性與判斷的能力;二則是信 賴性的程度,意指子女是否對父母具有信賴、誠實的態度(轉引自黃鳳 珠,2007:34)。 綜合以上各學者對於親子關係的定義,親子關係是指父母與子女間 的雙向動關係,對於子女的教養方式在情感上、心理上與行為上彼此相 互影響的雙向人際關係。可以發現親子關係是一種很特別也很複雜的關 係,也是家庭中最基本、最親密的人際關係。親子關係內涵,發現建立 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在於父母對於子女有適切的教養態度、親子間有積 極的情感互動、親子間有良好的溝通。因此,本研究認為親子關係是親 子間的互動關係模式,包括親子之間「相處的感覺」 、父母「對子女的觀 感」和親子間彼此間「分享與依附」三個層面,也就是說親子關係內含 父母親對子女的管教行為與態度、親子間的情感互動及親子間的雙向溝 通,過程裡蘊含多樣化的心理交互反應。 二、親子關係的理論 在親子關係相關理論的研究中,符號互動論、社會控制理論、依附 11.

(18) 理論、親子溝通金字塔論、家庭系統理論、社會學習理論、認知發展論、 生命歷程理論等是常用來解釋親子關係的理論(胡博惇,2006)。其中 社會控制理論所探討的大多屬於犯罪行為部份,不在本研究討論範圍; 此外,本研究主題是著重在探討親子之間的互動關係,而非著眼於研究 孩子性格與行為的發展學習,故僅就與本研究較相關的符號互動論、依 附理論、家庭系統理論做闡述,以藉此形成本研究的基礎。 (一)符號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符號互動論的主要概念,大部份源自於 Mead 的社會心理學理論(黃 桂英,2007:35) 。其認為個體的行為、所扮演的角色是透過互動的過程 而決定的,經由互動使得參與互動的個體瞭解存在於整個互動系統中規 範,也讓參與互動的個體瞭解所應扮演的角色為何(李正傑,2001) 。在 家庭中,家人的互動也遵循著這樣的原則,強調家庭成員如何解釋自己 及他人的角色,以及家人如何看待這些自我解釋(周麗端,1999) ,所以 父親所扮演的角色是會受到母親及孩子扮演的角色所影響。符號互動論 所強調的親子關係,是經由定義與再定義的過程。子女與父母互動的過 程中,其實是不斷的詮釋父母行為的意義,有些行為是天經地義、理所 當然的;有些行為強烈代表愛與關懷;有些行為則暗示父母有擺佈、修 剪模塑子女的權力。愈是社會文化中共同認定的角色規範或期待,就愈 是人們對行為符號的共同詮釋,所產生的互動,也就極可能獲得大致上 與文化中父母形象及親子關係一致的親子關係知覺(羅國英,1997) 。符 號互動論主張的是從微觀面來看個人與社會間互動,焦點放在個體互動 的過程、看問題的視角上,以及在具體的互動情境中如何學習意義和符 號。 而本研究重點之一,即是女性軍訓教官親子關係的互動,主要是母 親在與配偶間的配合下和子女間的互動情形,包括外在行為、認知與情 感間的互動,因此,符號互動論在此便可提供本研究探討方向。. 12.

(19) (二)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目前親子關係中最常被提及以及廣泛使用的理論為依附理論,依附 理論最初是由英國精神病學家 Bowlby 在 1969 年所提出,用來解釋幼兒 與主要照顧者之間所建立的情感連結(affectional bond) (引自莊麗雯, 2002)。Bowlby 提到,在人類的發展中,嬰兒在半歲至一歲之間,開始 形成對主要照顧者的依附,如果照顧者可察覺到嬰兒的需求,並有適當 的回應,嬰兒即產生信任與安全感,形成安全的依附關係;相反的,則 形成不安全的依附關係。一些研究發現(洪聖陽,2002;劉修全,1997), 父母以高關懷的教養方式,子女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情緒支持,會降低不 安全依附的產生。反之,威權的父母對子女冷漠,會讓子女不安、逃避, 使得親子之間情緒疏離、人際能力較差。 Ainsworth 等人(l978)除了闡揚 Bowlby 的理論外,並研究嬰兒以 母親為安全據點的情形,進一步奠定依附理論的定位,且根據嬰兒在陌 生情境測驗中的行為反應,將嬰兒分為三種不同的依附類型: 第一類是 安全依附型(secureattachment);第二類是抗拒依附型(insecure-resistant attachment),第三類則是逃避依附型(insecure-avoidant attachment)。 Lopez(1995)認為依附就是個體對特定他人強烈而永久的情感連結, 其基本目的是為了尋求親近和獲得安全感。起初依附理論指的情感是一 種單向的連結,是由兒童去依附照顧者,後來,學者認為它是一種雙向 的連結,它是兒童與照顧者共同具有的特徵,也就是說,父母經常也會 依附自己的小孩(轉引自黃桂英,2007:35) 。由於個人與外在環境互動 的經驗,可能造成個體對不同對象有不同的依附,或是童年時期和成人 時期有不同的依附型態。在依附理論中,Bowlby 認為孩童時期的發展對 成人時期有很大的影響,即孩童的依附對日後的人格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在依附理論中,Bowlby 認為孩童時期的發展對成人時期有很大的影 響,孩童的依附對日後的人格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在親子關係部份,針. 13.

(20) 對孩子在幼兒時期受到父母親的養育照顧,子女會對父母產生依賴,而 父母親對子女的影響也是非常直接且有效的,這個時期是很漫長的,一 直到成年後。等到孩子長大至青少年期,對父母的依賴程度減少,轉向 同儕朋友之間,造成親子關係上的改變。面對親子依附關係,父母親必 須去調整其心態,重新面對孩子的成長。因此,在面對親子依附關係的 變換中,父母親必須調整其心態,重新面對孩子的成長。本研究所探討 女性軍訓教官家庭生命週期廣泛,故將依附行為也納入作為親子關係的 討論範疇。 (三)家庭系統理論(family systems theory) 家 庭 系 統 理 論 (family systems theory) 源 自 一 般 系 統 理 論 (general system theory);系統理論最初是德國生物學家 Ludwing von Bertalanffy 於六○年代所提出來的,其主要的理論內涵來自生物學上的有機體 (organism)概念,強調把有機體做一個整體或系統來考量(顏澤賢, 1993) 。家庭系統理論視家庭為一個整體,也是一個由幾個次系統組成能 運作的系統,強調整體大於部份的總和。在家庭系統中,個別成員可被 視為一個次系統,而其中最主要的 3 個次系統(subsystem)為親子次系 統、夫妻次系統和手足次系統(孫頌賢,2002) 。家庭成員之間都有著一 份關係存在,經由彼此關係與互動的方式,形成一個複雜的互動網絡, 如果有一方失衡,則會影響到其他次系統的穩定。家庭系統理論認為, 家庭不僅是幾個個人的組合,而是一個彼此之間有互動的有機體,其在 彼此互動的過程中不斷尋求一個恆定的狀態(王大維,1995) 。因此其在 解釋家庭現象時,主要是以個人與家庭成員間互動來討論家庭動態、組 織及過程,而在運用家庭系統理論分析家庭時,則必須注意成員間的不 同關連、互動方式,以洞悉其複雜的互動網絡(黃桂英,2007:37) 。 由於家庭系統理論,主要在說明家庭關係中,將家庭成員視為許多 個次系統,探討彼此的互動關係,而本研究的重點即在探究親子各次系 統間之互動關係,來了解了解女性軍訓教官面對親子關係的相關問題。 14.

(21) 因此,本研究將家庭系統理論列為支持理論之一。 三、親子關係其相關研究 親子關係研究的領域當中,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內容非常的 豐富,惟因研究方向及內涵均有所不同,故本研究依親子互動、親子溝 通及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態度及教養方式等 3 個面向之相關研究,整理如 下: (一)親子互動之相關研究: 關愛水平、敬重水平愈高的家庭,對家庭和諧較有正面的效應;而 憎恨是負面的情感,當家庭整體的憎恨水平愈高時,對其家庭和諧及家 庭全體成員的幸福感皆有負面的效應。亦即家庭整體的關愛及敬重水平 愈高的家庭,其家庭較和諧;而憎恨水平愈高的家庭,其家庭較不和諧, 家庭整體的幸福感亦較低(廖梓辰:2001) 。Lackovic-Grgin,Dekovic 和 Opacic (1994) 發現與母親的互動品質良好,則具有較高的自尊(引自張 秋桂,2004) 。張曉萍(2003)的研究結果顯示,親子關係基於親子間交 互作用,家庭成員彼此交互而構成的行為型態、角色和價值觀。親子之 間彼此信任,則能使親子衝突降至最低。劉淑瀅(2003:92)對於雙親 家庭而言,父親如能同步進行合宜的管教子女,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全發 展具有相輔相成作用。 (二)親子溝通之相關研究: 溝通是構成人際關係的主要關鍵,也是家庭互動中不可或缺的要 素。兒童溝通行為的發展,受到早期家庭教育的影響,包括親子互動、 父母親對兒童溝通行為的態度等等,是以 Adeler、Freud、Sullivan 等心 理學家皆強調早期家庭經驗對個人日後人格發展有重要影響力(引自趙 梅如,2009:8) 。Palan 指出「親子溝通」是家庭溝通的一環,只是親子 溝通有其特定的對象-父母和子女,且親子溝通的內涵包括了父母與子 女溝通的頻率、內容、及親子互動的結構(引自陳春秀,2001:15) 。親 15.

(22) 子溝通與生活適應方面:親子溝通愈好,子女生活適應愈好。因為親子 溝通愈好,親子間可無所不談,子女可對父母訴說心中的困擾,易使子 女心情愉快,情緒穩定,有安全感、歸屬感,與人和諧相處,因此子女 心理健康,生活適應良好(魏美芬 1984)。有效的親子溝通將能增進親 子之間的感情。開放式溝通對親子關係的和諧性最具預測力,這與一般 人的觀念著實不同,由於不管是從前或是現在的社會,父親一直扮演著 家庭主要生計負責者,與孩子的溝通互動通常是母親的責任,因此有時 對孩子的教育不盡理想時,責任總歸咎於母親的教育失敗,而從研究發 現,倘若父親能多花些時間,並以同理、傾聽及支持的方式來與孩子溝 通,則親子關係必定比單是母親與孩子的溝通來得佳(陳春秀,2001)。 (三)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態度及教養方式: 楊國樞(1986)父母教養方式內涵包括教養態度和教養行為兩個層 次,所謂「教養態度」指父母在訓練或教導子女方面所持有的認知(知 識或信念) 、情感(或情緒) 、及行為意圖(或傾向) ;而「教養行為」是 指父母在訓練或教導子女的實際作法方面所實際做法。翁樹澍(1990) 的研究發現,當父母採用高權威的教養方式時,親子溝通的品質有較差 的傾向,青少年的心理社會福利感也較差。許筱梅(1995)研究青少年 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穩定之相關,發現高程度的關愛有助於青少年 的情緒穩定;獨斷權威容易造成青少年的情緒不穩。孫碧蓮(2001)在 研究雙親家庭父親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探討中發現,父親採取「開 明權威」的管教方式,較採用「專制權威」者,青少年會表現出較佳的 自我概念;父親採「開明權威」的管教方式,比採取「寬鬆放任」或「忽 視冷漠」者,青少年子女會表現出較好的社會適應。 由以上的許多研究中可以發現,親子關係相關理論而言,親子關 係是父母親與子女互動所產生的一種緊密的情感連結,配合子女的身心 成熟度,給予適當的關懷,尊重子女的個別差異,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 發展與調適,採取適當的管教方式,並提供學習的榜樣與行為的典範。 16.

(23) 親子間的互動關係,可能因為父母本身對親子問題處理的能力不同,而 與子女的互動產生差異。因為人際的互動難免會有不同的想法,而互動 的結果若沒有妥協或順從,就容易產生衝突。綜合言之,親子關係深受 父母教養方式、親子間溝通之影響,親子之間整體互動的關係等決定子 女的行為發展的主要因素。而本研究擬以臺北市女性軍訓教官為研究對 象,期探討女性軍訓教官面對多重角色所帶來的身心壓力和時間精力不 足的問題,其親子關係之影響為何,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17.

(24) 第二節 生活滿意 生活滿意意 滿意意涵及相關研究. 一、生活滿意意涵 何謂生活滿意?國內外學者在探討生活滿意度相關議題,所採 用的名詞相當多,諸如「心理適應」 、「生活適應」 、「士氣」、「主觀幸福 感」 、 「快樂」 「生活品質」及「生活滿意度」等等。由此可知,這些不同 的名詞實有不同的意義(鄭麗慧,2007:25) 。 「幸福感」或「快樂指數」, 蘊涵著一種感情狀態,是人們處於環境中的適應、舒適、愉悅的綜合呈 現,是個人主觀的信念、價值、信仰、特質、價值觀、思考判斷等的總 和,也包含有外在客觀的社會與生活環境。也是屬於對目前處境的認知 判斷,同時對照於外在的標準或個人內在的期望(Campbell,1976)。 Aaronson(1988)、Ferrans(1990)將生活品質以幸福感式的滿意度 來定義它。Lawton(1991)認為生活品質是個體對於過去、現在和預估的 將來,對其所處的人與環境體系,依據其與個人及社會常態的標準去做 多向度評估。換句話說,亦即生活滿意及生活素質的期盼與提昇,而生 活滿意和生活素質的核心是「人」 ,人們如何在個人、家庭、社會環境中 得到主觀情緒的滿足,這些課題一直是大家追求的目標,也是現代社會 最為重視的領域(朱美珍,20002:46)。 Campbell(1976)於研究美國人生活素質時(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 ,將一般人的生活範疇分為:婚姻生活、家庭生活、健康、和鄰居 間的關係、朋友間的關係、自己的居住環境、業餘的休閒活動、個人受 過的教育、職業、銀行存款等十項,並分別測量個人在此十項項目感受 到的生活滿意度。 Flanagan(1978)的研究,則將生活滿意分為: (一)物理環境滿意:包括物質滿意與健康狀況。 (二)人際關係滿意:包括與配偶、親戚、孩子、朋友間的關係。 18.

(25) (三)社區公民活動滿意:包括幫助他人、參與地方事務。 (四)個人發展滿意:包括參加進修教育了解自我的能力。 (五)休閒生活滿意:包括各種休閒活動的參與、社交等。 王慧姚(1981)將生活滿意度分為 6 個向度:一般生活滿意、自我 形象的滿意、婚姻滿意、家庭滿意、人際關係滿意、經濟滿意。曹中瑋 (1984)將滿意度區分為:生物層面的滿意度、經濟層面的滿意度、社 會層面的滿意度、心理層面的滿意度、哲學層面的滿意度。鍾鳳嬌(1989) 測量婦女生活滿意度的內容包括:一般生活滿意、婚姻滿意、人際滿意、 家庭滿意、經濟滿意。 饒新根(1997)認為工作滿意是生活滿意中,相當重要的一個影響 因素。工作滿足是指組織中的個別成員對各種不同情境,所持有的主觀 感覺或情感反應一般性態度。可分為: (一)內在滿足:個人對工作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變化性、 穩定性、工作上的職權大小、運用能力的機會、自由判斷、運用自己方 法來處理事情的機會、工作的道德價值、工作帶來的社會地位、從工作 中所得到的成就感等方面,感覺的滿意程度。 (二)外在滿足:指個人對於目前工作的升遷性、所得報酬與讚賞、 組織實施政策的方法、技術上的督導及人際關係督導等方面,其感覺的 滿意度。 (三)整體滿足:指個人對於內在工作滿足層面、外在工作滿足層 面,及對於工作環境與同事的人際關係等方面而感覺滿意的程度。 陳慧芳(2006,28)綜合學者的研究將生活滿意度整理歸納為五個 領域: 1、生活環境滿意:大至社會政治環境,小至社區、居家生活環境與 個人健康。 19.

(26) 2、家庭生活滿意:家人互動關係、婚姻滿意與親子滿意。 3、職場生活滿意:組織溝通、工作環境,工作類型與經濟收入。 4、個人發展滿意:包含自我形象、自我實現與成長。 5、一般生活滿意:人際關係、休閒生活與社交生活。 以上可以歸納出,生活滿意是指個體在特定生活層面上的調適狀 況,包括外在合宜的社會行為、社會角色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義務與職責。 「生活滿意」是非常個人化的感受,是個人主觀感覺對目前生活狀況(包 括物質上及心靈上)的幸福感受與滿意程度,判斷的標準相當的主觀, 但也可只以人的內在主觀知覺做為生活滿意的定義。 二、生活滿意的相關理論 (一)需求層次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與一般人生活相契合,且被廣泛使用,適合本研究之應用與推論。 需求層次論是由美國現代心理學家 Maslow 所提倡,強調人類的所有行 為由「需求」所引起,需求是有高低層次之分別。也就是說,人類的動 機是可以呈現於清楚的階層中,亦即在滿足某些需求之前,必須先滿足 其它需求。 在 早 期 Maslow 將 這 些 需 求 置 於 5 種 階 層 中 , 生 理 的 需 求 (physiological needs)居於最底層,其次為安全的需求(safty needs),再來 是愛與隸屬的需求(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s)、尊重的需求(esteem needs),最高層則是自我實現的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當較低層 次的需求因目的達到獲得滿足時,較高一層次的需求將隨之而生(張春 興,1977) 。不過,對於 5 層次需求階層具有順序性的原則,Maslow 隨 後也做出了修正與解釋,並表示最初的說法過於單純化。他澄清人們的 需求在任何時候只會得到部分的滿足,而就算我們在轉向更高層次的需 求之前,生理需求不需要、也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滿足;當然,較低. 20.

(27) 層次的需求有多滿足,取決於那些需求對我們的重要性如何、對行為的 影響有多少而定(林宗鴻譯,1997)。 晚期的 Maslow 則感到他在早期建構需求層次論時概念的較不完 整,且認為人本心理學中所謂的最高理想「自我實現」 ,並無法成為人的 終極目標。他愈來愈意識到,一味強調自我實現的層次,會導向不健康 的個人主義,甚至傾向於自我中心。於是在 1969 年,他發表一篇重要 的文章「Z 理論」,以反省及修正多年來發展出來的「需求理論」,而這 個理論可再歸納為三個次理論,即「X 理論」 、 「Y 理論」與「Z 理論」, 其構成的體系如下圖所示。 Maslow 在論及新加的最高需求(屬於 Z 理論)時,曾試用諸如超個 人、超越、靈性、超人性、超越自我、神秘的、有道的、超人本 (不再 以人類為中心,而是以宇宙為中心)、天人合一……等等字眼加以描述, 且將「高峰經驗」及「高原經驗」放在這一層次上,並特別強調其意義 與重要性。 「Z 理論」. 6.最高需求(超越性或靈性需求). 「Y 理論」. 5.自我實現的需求 4.受人尊重的需求 3.愛與隸屬的需求. 「X 理論」. 2.安全的需求 1.生理的需求. 圖1 Maslow 晚期的需求層次論 資料來源:轉引自黃桂英 1986:44 Maslow 的「需求層次論」,人類的需求是與生俱來的,非學習得來 的。他認為人類的需求是從生存展開,由低到高呈現出有次序的階層模 式,人在較低需求未得到滿足前,較高需求是不會引起其動機的(鄭麗 21.

(28) 慧,2007:33) 。 (二)生活滿意度之理論與基礎(文惠慧,2006:70) R.C.Atchley(1977)提出生活滿意度之理論,其內容如下: 1、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 :表示愈積極進取之人,其生活滿意度 愈高。 2、撤退理論(disengagement) :認為個人從社會關係中退出後,其重 心轉移至與家人相處,其生活滿意度愈高。 3、持續理論(continuity) :個人愈保持原有的生活習慣,而無須以其 他行為替代時,其生活滿意度愈高。 三、影嚮生活滿意相關研究 有關生活滿意的一般性研究也相當多,茲將影響生活滿意的相關研 究及文獻,整理於下。 (一)年齡 1、正相關 蔡仕君(1988)及陳媛燕(1988)研究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滿意度, 發現年齡愈高,其生活滿意度相對則愈高。江金玲(1997)研究家庭支 持、生活滿意度、自我照顧行為與糖尿病控制之研究,可以發現年齡愈 高,生活滿意度愈高。洪幸妙(1997)研究大學生的生活滿意時,發現 年紀愈大,其生活滿意度則相對愈高。陳慧芳(2006)研究不同年齡女 性軍訓教官,其整體生活滿意度、家庭生活滿意等層面上年齡 46 歲以上 滿意度最高。 2、無相關 林麗惠(2001)研究指出,生活滿意在性別上並沒有明顯差異。邱 錦詳(2004)及林怡欣(2005)以國小老師為研究對象,生活滿意在性 別上並沒有明顯差異。莊惠敏(2003)的研究認為不同年齡的雙生涯婦 22.

(29) 女在生活滿意度上無顯著差異。李美幸(2005)的研究發現職業婦女的 年齡在家庭生活滿意上並無顯著差異。 3、其它 洪晟惠(2009)發現家庭生命週期位於第四階段(中年父母階段、 退休階段)的中年世代,其生活滿意度比位於第一階段(子女學前階段、 子女學齡階段) 、第二階段(子女青少年階段) 、第三階段(子女送出階 段)時為高。各個不同年齡層的婦女有不同的態度和行為模式,可以代 表時代的變遷與不同的社會化過程。生命周期是個體老化的過程,許多 研究發現生活的滿意與否,須視個體的生命周期而定(蔡仕君,1988)。 孫敏華(1982)發現女性年齡與生活總滿意沒有顯著關係,然與一般生 活滿意、自我形象滿意、婚姻滿意呈負相關。莊敏惠(2003)發現婦女 生活滿意與年齡無關,但與親子滿意與個人成長滿意上年齡越大,滿意 度越高。 (二)性別 1、女性生活滿意高 王慧姚(1981)研究指出「工作時間較受限制組」較「工作時間較 具彈性組」的受試者感受到更多的角色間衝突較低的生活滿意度。具有 兩性化特質的已婚職業婦女,比具有「女性化」 、 「男性化」及「未分化」 特質者,感到較低的角色間衝突,較高的生活滿意度。已婚職業婦女, 從 周圍親屬獲得的社會支援愈多,其角色間衝突愈低而生活滿意度愈高。 黃國彥(1986)則認為女性老人的生活滿意比男性高。 2、男性的生活滿意高 陳雅郁(2008)婚姻狀況、居住情形和年資變項在生活滿意度上有 顯著差異,而已婚職業婦女「時間管理」與「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顯 著高程度的正相關。朱美珍(2002)男性軍官的休閒生活滿意高於女性 軍官。 23.

(30) 3、性別與生活滿意無關 研究已婚職業婦女之個人背景因素與時間管理及生活滿意度之相關 性不高。惟已婚職業婦女時間管理與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顯著高程度的 正相關。陳李綢(1983)發現男女生對學習的滿意程度大致相同。林怡 欣(2005)研究指出國小教師的性別與生活滿意度無關。龍曉雯(1998) 王進清(2002) 、李樹軍(2002)的研究均指出軍訓教官的工作滿意情形 與性別無關。吳櫻花(2007)本研究警察人員探討休閒活動參與和生活 滿意度的相關情形結果發與性別無相關。 (三)教育程度 1、正相關 林麗玲(2001)則認為護理人員的「教育程度愈高,生活滿意度愈 高」 。李美幸(2005)研究中亦發現職業婦女的家庭生活滿意度會因其本 身的教育程度、配偶的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月收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周惠玲(1984)認為老人的教育程度愈高,其生活滿意愈高。蔡仕君(1988) 認為已婚職業婦女的教育程度愈高,其生活滿意愈高。朱美珍(2002) 研究發現研究所的軍官生活滿意度大於大專。林怡欣(2005)研究發現 教育程度為研究所的國小教師其生活滿意度高於學歷為師範院校的教 師。沈佳蓉(2006)研究指出,退休教師教育程度高者其生活滿意最高。 2、負相關 職業婦女教育程度高者對於生活滿意度成反比現象(簡春安, 1991) 。鍾鳳嬌(1989)指出因婦女性別特質、生活滿意度因其教育程度、 社經地位、職業類型不同有顯著差異,但不因工作時間別而有差異。孫 敏華(1982)則指出滿意度最低的是為大學以上程度的婦女,發現教育 程度與家庭滿意為負相關,由此一趨向可知婦女的教育程度和生活滿意 度似隨著時間、社會的變遷而改變,對婚姻的影響呈負向差異。教育程 度越高的職業婦女所感受到工作造成對家務的忽視較多,所以生活滿意 24.

(31) 度越低(王慧姚,1981)。 3、視情形而定 黃露萩(2009)研究已婚護理人員不同教育程度、主管/非主管職務、 工作年資、子女數、最幼子女年齡、家庭收入,對「生活滿意」有顯著 差異。此外,研究中並未發現生活作息的配合及輪班工作性質影響已婚 護理人員之社會支持、家庭壓力與生活滿意。黃國彥鍾思嘉(1986)發 現教育程度與生活滿意無顯著差異,但大專程度以上者比不識字者,其 情緒較樂觀。Campbell(1976)亦在其研究中指出,教育程度愈高者、 其一般生活滿意度及工作滿意度也有愈高的趨勢,但婦女婚姻滿意度則 隨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 (四)工作時間及家務分工 1、正相關 李芳如(2001)認為雙生涯家庭男性分擔家務經驗的本質,其分擔 家務的深層意義,實是以愛為出發點,無所謂家務分擔,而是在營造一 個家的感覺。陳明穗(1986)對於探討已婚婦女就業雙夫妻對方身心健 康、婚姻滿足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家務分工工作量與婚姻滿意有正向的 關聯性,丈夫分擔家務工作量愈高者,則其婚姻滿意度較高。黃素蘭 (2009)研究發現:女性上班族的健康狀況、職業、工作職位是影響情 緒智力的因素。女性上班族情緒智力與生活滿意度呈現正相關。女性上 班族情緒智力對生活滿意度有顯著正向影響。 2、負相關 葉爾雯(1991)認為雙生涯妻子較其丈夫有更多的「時間」及「精 力」衝突,夫妻的工作狀況對家務參與的時間是有影響的,朱美珍(2002) 研究軍官的工作時間越長,其生活滿意度越低。研究發現在子女照顧上, 會減少與子女相處的時間,故工作時間與子女照顧會呈現負相關(伊慶 春,1982) 。在亞洲社會,傳統的女主內觀念依舊存在,家庭事務仍由大 25.

(32) 部分女性承擔;而男性雖然家務分配低於女性,但就知覺上,回到家感 覺多了另一份工作(王巧涵,2009)。 3、無相關 亦有研究認為丈夫工作時間只會影響在家中的休閒娛樂時間(Clark et.al. , 1978 )。 先 生 的 工 作 時 數 對 家 務 參 與 的 影 響 不 大 ( Moen & Dempster-McClain,1987) (轉引自朱美珍,2002:54)。 4、其他情形 文惠慧(2006)認為國小兼任行政職務女教師的配偶職業同為教職 者,在家庭生活滿意度各層面之「夫妻相處」 、「家務分工」感知的滿意 度較佳。曾限玲(1993)認為工作狀態是否影響生活滿意是視不同職業 類別而定。 (五)子女人數(年齡) 1、有顯著差異 陳姿勳(2001)的研究夫妻在最小子女為 0-6 歲學齡前期的婚姻滿 意度較高,而夫妻在最小子女為 19 歲以後的就學或成家期(即家庭生 命週期的第五階段)的婚姻滿意度最低。孫敏華(1982)的研究結果發 現,子女的年齡與婦女的生活滿意度有正相關,當子女就讀大學、專科 時,婦女感知的生活滿意度較高。最幼小孩年齡愈大,母親一般生活滿 意較高。莊惠敏(2003)以雙生涯家庭主婦為研究對象,子女數在親子 滿意上有差異,2 個子女顯著高於 1 個子女;子女年齡在 4-6 歲時,其 個人成長滿意最低。亦即小孩年齡與生活滿意度成負相關。陳慧芳(2006) 的研究結果顯示最幼子女年齡在「高中大學」的女性軍訓教官的滿意度 最高,高於子女年齡在「小學階段」之前的女性軍訓教官。 2、無顯著差異 多數研究顯示子女數與生活滿意度無關,劉榮哲(2003)研究顯示 26.

(33) 女警的子女數及子女就學情形在工作滿意上沒有差異。邱錦詳(2004) 指出國小女教師的子女數在生活滿意度上沒有差異。如李美幸(2005) 研究顯示育有不同年級的職業婦女在生活滿意度上沒有差異。 (六)職業類別: 朱敏珠(1992)研究指出已婚職業婦女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具有典 型相關,已婚職業婦女不同程度的社會支持其生活滿意有差異,商組在 婚姻滿意和個人滿意方面,高社會支持組大於低社會支持組,高社會支 持組的工作滿意則最高。教組和全體相同,高社會支持組在工作滿意、 婚姻滿意、個人滿意都最高。黃國彥和鍾思嘉(1986)發現過去從事不 同職業的老人在生活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過去從事自由業、公教、家 管等職業的老人,其生活滿意度較高,其次是農、工、商等職業,而以 過去擔任軍職者最低。 綜合家庭生活滿意度影響因素相關研究文獻可發現,可知生活滿意 並不是單一面向,生活滿意與個人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工作時間(家 務分工) 、子女人數(年齡) 、職業類別有關,卻未有一致性的結論,值 得進一步探討。. 27.

(34) 第三章研究設計. 第一節、 第一節、研究方法. 研究者欲進行社會科學實證研究時,在研究方法的選擇可能遭遇到 要使用量化研究或是質性研究。社會科學研究大致分為量化與質性兩種 研究途徑。量化研究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運用演繹邏輯(deductive logic ) 的概念進行;質性研究則是在整個研究過程中運用歸納邏輯(inductive logic)的概念進行(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是相對於量化研究的歸類, 有別於量化研究旨在求變項間的相關(統計上的顯著性),而將社會現象分 割成單獨的變項。質性研究的目標是在實際的社會中去搜集資料以建構 理論,它是一種思考方式、也是一個建立理論的過程,一個不斷轉變資 料為概念,一直不斷比較、思考、分析,以建立理論的過程,而這樣的 思考方法將所研究的社會現象置於周遭的環境中,因此有助於收集到過 程及發生中的現象。質化研究主要針對少量樣本做集中深入分析、探討, 其抽樣方法傾向立意抽樣法。立意抽樣的邏輯和效力在於選擇資訊豐富 的個案做深度的研究,因為這些個案具有和研究目的相關的重要內容和 訊息(引自魏淑慧,2007:6)。 一、文獻探討法(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文獻探討(literature review)是為了便於旁徵博引,引經據典某概念 或理論。文獻分析是一種最簡單的探索性研究法,也是種最常被使用的 研究方法之一。蒐集並分析其研究結建議,掌握他人已經研究過的之問 題、研究假設,作為自身研究的基礎。本研究藉由相關著作與論述,透 過全國圖書資訊網路、博碩士論文及期刊文獻資訊網等檢索工具等途 徑。文獻大致源於三種途徑: (一)相關科學之研究報告、定期刊物、學 位論文等。(二)相關科學之學說理論。(三)一般論著民間通俗典故具 創造性或思考性之文章(引自張雅雯 2009:50) 。 28.

(35) 二、深入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 深入訪談法是指由受訪者與施測者就工作所需知能、工作職責、工 作條件等進行面對面溝通討論的一種方法、以廣泛的蒐集所需要的資 料。訪談法中可分為「非結構式」 、「半結構式」、「結構式」訪談(胡慧 中,1996) 。非結構式訪談往往是以日常生活閒聊或知情人士談論取得, 半結構式為依據訪談大綱進行訪談取得資料。對象可以是個人或團體。 以個人為對象,可對特定議題深入探問,此即深入訪談法,而團體訪談 即為焦點團法。至於結構式訪談,則有累積分類、排序法更進一步澄清 認清認知的研究技術。 為了多了解受訪者對如何經營親子間關係及生活滿意情形,故本研 究將以(半結構式 semi-structured)的深度訪談方式,依情境不同,在不 偏離主題的原則下,不限定受訪者回答問題的空間與時間,每個受訪者 認為重要想要談的主題為主,讓受訪者談出她們的主觀感受。本研究擬 選定臺北市政府育局十二名女性軍訓教官為研究對象,關心女性軍訓教 官的親身經驗與感受,以半結構式深入訪談取得研究資料以了解個別受 訪者之經驗、經歷及對本研究主題之看法、意見及感受。. 29.

(36) 第二節、 第二節、研究架構. 依據第二章所做的理論探討發現,女性軍訓教官會因為工作特性使 得親子關係及生活滿意情形產生某些程度的影響,期透過相關文獻的蒐 集和探討,藉此研究結果發現,作為推展家庭暨親子教育之參考。. 女性軍訓教官的親子關係. 女性軍訓教官. 結論與建議. 之工作特性. 女性軍訓教官的生活滿意. 圖1:研究架構圖(研究者自行設計) 關於研究架構說明如下: 一、有關女性軍訓教官部分 軍訓教官組織變革中因員額精減,造成現職軍訓教官工作量增加。 這些工作不會因員額縮減後轉嫁至學校其他單位執行,必須由現職軍訓 教官繼續執行,其工作量及工作壓力亦相對增加。軍訓教官的工作內容 以在校園擔任「國防通識教學」 、「學生生活輔導」及「維護校園安全」 之工作,因此,將藉由探討女性軍訓教官單位性質、職位、子女數、小 30.

(37) 孩年紀、先生職業等因素,對家庭結構所產生之影響。 二、有關親子關係部分 女性軍訓教官工作有其特殊性,平日例行勤務、夜間輪值、國定例 假日輪值,工作角色需要與工作場域之男性競爭,勢必面臨了不少的壓 力,如此一來在時間上、體力上、精神上勢必會排擠到與家人共處,親 子同樂的時間,會因工作特性對於管教子女及互動產生一定程度上之影 響,將從前述因素探討與親子關係情形。 三、有關生活滿意部分 軍訓教官的許多任務是緊急性,有時是全天候待命。女性軍訓教官 具備軍職身分,在學校中兼負傳授國防通識教育、學生生活輔導與緊急 事務處理。於已婚的女性軍訓教官言,由於需要對小孩以及家庭付出, 在家庭與工作間轉換角色衝突,進而生活滿意度產生一定之影響,將了 解影響其生活滿意為何。. 31.

(38) 第三節、訪談大綱 訪談大綱. 一、個人特質 職稱?年齡?學歷?部隊年資?教官年資?有幾個小孩?小孩年 紀?先生職業?家庭結構(以及其他可公開的其他個人條件,未來 可以寫成個案資料)? 二、親子關係(互動管教教養) 1、請問妳當時為何從事軍訓教官工作?妳對這份工作的工作期望 為何? 2、請問妳平日的作息?一天大約工作幾小時(上班、家務、處理 小孩事情)?時間如何做分配? 3、請問妳的小孩都是由誰照顧?妳每天和小孩相處時間多久?相 處情況為何? 4、請問妳平日與子女相處的時間、相處模式與親子關係情況? 5、請問妳如何表達對子女關心與愛護?花費時間和子女一起聊天 或指導作業的情況為何? 6、請問妳如何了解小孩的想法與感受? 7、請問當妳和先生都因工作而忙碌時,如何與小孩溝通?如何照 顧小孩?公婆會給妳什麼樣的支援或協助? 8、請問擔任軍訓教官,使得妳的親子關係與子女教養方式有何影 響? 9、請問家中養育兒女的工作主要由誰負責?倘若有小孩教養問 題、如何與先生溝通?家事主要負擔者是誰?有關家務分工發 生問題時,如何解決?. 32.

(39) 10、請問妳對「母親」這個角色有何看法?如何扮演好這個角色? 三、生活滿意(職場生活、個人發展、一般生活) 11、請問妳執行過的工作中有那些遇見困擾(不便)以及難以適應 之處?自己如何面對、克服? 12、請問您認為軍訓教官有那些勤務男女均可勝任,那些分別由男 女性來做比較好?那一種會讓妳覺得無法負荷? 13、妳覺得現在工作能發揮自己才能的情況為何?對自己的專業能 力感到滿意的情況?在學校工作最大的成就感為何? 14、請問妳認為女性軍訓教官最要具備何種條件?妳期許自己成為 什麼樣貌的女性軍訓教官? 15、請問妳覺得工作被重視的情況為何?有何種挑戰性? 16、請問工作對妳追求興趣或影響進修機會情況為何? 17、請問妳對自己未來升遷機會的想法為何? 18、請問妳在學校與同事之間彼此的相處、互動情況如何?與主管 溝通情況如何? 19、請問妳的休閒生活時間安排與參加休閒活動情況如何? 20、請問妳會利用休閒活動來紓解壓力、自我拓展人際關係想法為 何?. 33.

(40) 第四節、資料整理分析 資料整理分析. 一、資料整理 每次蒐集到的錄音資料撰寫成為逐字稿,反覆閱讀逐字稿,即進行 資料的分析譯碼,將有意義之語句簡述語意保留關鍵概念,利用受訪者 的詞彙進行標記,並且在備忘欄處記下研究者的反思與不斷提問題,留 下日後可作為資料詮釋的參考。訪談逐字稿註明日期及受訪者、訪談地 點、內容等。由研究者親自重聽校正。核對訪談對象所述情是否與訪談 中蒐集資料一致。經過整理後,進行編碼及分類整理。 二、資料編碼 基於保護研究者參與者及遵守保密原則,在錄音帶上僅以編號標示 避免將研究者的基本資料曝光,研究紀錄編碼方式:第一碼以 A~L 分別 代表 12 受訪人,以當初訪談逐字稿的方式呈現。第二碼為阿拉伯數字, 代表受訪者訪談時間先後,第三碼為題綱順序說明。例如,訪談紀錄 B 2-5,表示 B 受訪者第2次受訪對第5題問題回答內容。 表1:資料編碼表(研究者自行設計) 編碼. 代表含意. 項目. 一. 英文字母A、B、C………L等 12 位. 研究參與者編號. 二. 受訪者編號後加 1、2. 區隔訪談次數. 三. 最後一碼加上數字. 訪談題目順序說明. 三、資料分析 在編碼的過程必須反覆閱讀,比較原文與類屬之間相關性,重覆閱讀可 能發現類屬的意義有所改變,需將其位置搬動,移到適合的位置上,如 此有助於原始資料中的概念做有意義的呈現。再依據文獻理論架構分 34.

(41) 析,呈現女性軍訓教官樣貌。本研究以深度訪談的方式深入探討 12 位研 究參與者親子關係及生活滿意情形(表1) ,因此,研究的信度著重於訪 談資料的紀錄與資料分析,本研究將參考考學者所提出的評量方式,俾 增加質化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35.

(42) 表2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表 編號. 年齡. 階級. 工作職稱. 部隊 年資. 教官 年資. 子女數. 子女 年齡. 配偶 職業. A. 47. 中校. 高中 軍訓主管. 0. 22. 2. 17、15. 軍人. B. 46. 中校. 高中 一般教官. 0. 20. 2. 17、10. 警官. C. 43. 中校. 4. 17. 2. 15、10. 軍人. D. 43. 中校. 10. 9. 2. 14、11. 軍人. E. 43. 中校. 0. 19. 1. 13. 公職. F. 47. 中校. 大學 一般教官. 0. 19. 2. 13、4. 自由業. G. 36. 少校. 高中 一般教官. 5. 9. 2. 12、8. 軍人. H. 40. 少校. 高中 生輔組長. 0. 15. 2. 9、5. 軍人. I. 39. 少校. 高中 生輔組長. 0. 15. 2. 10、8. 服務業. J. 38. 少校. 高職 一般教官. 0. 15. 1. 6. 軍人. K. 38. 少校. 6. 7. 2. 5. 軍人. L. 33. 少校. 0. 10. 2. 2、1. 科技業. 高中 一般教官 大學 一般教官 高中 一般教官. 高中 一般教官 高中 一般教官. 研究者自行整理. 36.

(43) 第五節、信度與效度. 選擇質性研究的研究,最困擾莫過於研究方法受到質疑,在社會科 學領域中,常會有人帶著量化研究的效(信)度問題,欲檢視其客觀性 與選取的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樣本數過少等問題,對於研究的可信度 提出不信任與懷疑。實際上,質性研究所關注的是「社會事實的建構過 程」、以及「人們在不同的、特有的文化社會脈絡下的經驗和解釋」,這 與量化研究關注的「客觀分類計量」 「普遍法則的尋找」或「因果假設的 否證和統計推論」有明顯的區分(引自胡幼慧,1996)。因此,信度與效度 對於質化研究者相當重要。 一、確實性 內在效度,指質化研究資料真實的程度,即研究者真正觀察到所希 望觀察的(引自胡幼慧,1996) 。研究者透過深度訪談,詳實記錄每一位 受訪者的經驗資料,再進行分析,研究過程透過與同學相互討論,增加 資料分析之敏感度與正確性,排除較主觀意象詮釋與可能產生盲點的部 分,以達資料的真實性。 二、可轉換性 透過受訪者的感受或經驗資料、能夠有效的轉為文字敘述與可利用 的資料,增加資料的可轉換性的技巧為深厚描述。研究者深入受訪者家 中所觀察之資料,記錄於日誌中,藉由研究者與受訪者皆同是軍訓教官 身分,對其組織文化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能夠充份的解讀女性軍訓教官 的觀念與思維,將其表達出的經驗資料口語與非口語的部份,能充份的 詮釋達到資料的轉換性。 三、可靠性 意指如何取得可靠性的資料,本研究中已將整個研究計劃、研究樣 本選取、研究方法、研究限制與倫理部份進行說明,目的是讓讀者瞭解 37.

(44) 整個研究過程,以期加深對本研究的瞭解信任,增加資料的可靠性。. 38.

(45) 第六節、研究論理. 研究倫理為規範研究進行、保障直接與間接參與研究權益的基本原 則。對於研究者來說,資料的獲得雖然很重要,保是保護受訪者的隱私 更為重要。研究者在進行訪談時常常會遇到倫理問題,就是有關於受訪 者個人的隱私和保密原則。畢竟面對一位陌生人要去談自己的家庭親子 關係、心情與內心感受是屬於較隱私的部份,這些是不容易的。有關個 人「隱私」的部份是不能忽視的,因為這是受訪者私領域的部份,必須 尊重當事人的感受。 本研究訪談的對象為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已婚且育有子女之女性軍訓 教官,與研究者基本上有相當的認識,雖然他們基於學姐(弟)情誼答 應接訪談,但是所談的都是自己家庭關係及內心世界屬於私領域部分。 其個人、家庭、婚姻、工作職場特質等隱私資料實有加以保密之必要, 研究者對受訪者姓名及其所服務單位全部匿名方式,以無法辨認特定答 案與特定的受訪者,做到事前溝通,研究者在研究前告知受訪者個人資 料會保密,說明不會洩漏真實之身分,同時將訪談大綱重點再說明一次, 獲取他們同意之後,請受訪者簽訂研究同意書。雖然軍訓教官講求軍中 倫理的場域,但是如果受訪者基於人情壓力或學長姐之情誼接受訪談, 所得到的資料真實性有待商榷,研究者會將此受訪者剔除。 儘盡量以客觀、中立的立場,同理、關懷的角度來進行訪談、收集 來自受訪者的歷程,對於受訪者的內在、外在相關資訊未有預設立場, 以避免落入刻板化的角度評價。質性研究乃探究受訪者的內心世界,說 明受訪者的內心世界及個人想法,研究者要以同理心詢問受訪者,隨時 注意受訪者的情緒動作,以了解受訪者的生活經驗及感受。研究者先自 我介紹本身現況、研究主題、研究目的、研究動機及研究進行方式、時 間等,並在解答受訪者的疑慮後,徵得受訪者同意情況下錄音。過程中 所發生所有倫理議題,要即時反醒與察覺。訪談的過程錄音是必需事前 39.

(46) 告知,在錄音過程中如發生受訪者提及敏感話題,表示不願意時,應立 即停止或中斷訪談之權利,避免破壞兩方的信任,另改以速記方式處理。 因此,訪談過程中研究者須更加提醒自己--受訪者之權利。在錄音過程中 如發生受訪者提及較敏感性話題,表示不願錄音時,為了尊重當事人, 應立即停止錄音,即使這份資料是相當有參考價值,也必須割捨。. 4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泛指通識中 心所開之 xx 課群、語言 中心所開之 大一英文等 課程、軍訓 室之軍訓、..

泛指通識中 心所開之 xx 課群、語言 中心所開之 大一英文等 課程、軍訓 室之軍訓、2.

泛指通識中 心所開之 xx 課群、語言 中心所開之 大一英文等 課程、軍訓 室之軍訓、..

泛指通識中 心所開之 xx 課群、語言 中心所開之 大一英文等 課程、軍訓 室之軍訓、2.

泛指通識中 心所開之 xx 課群、語言 中心所開之 大一英文等 課程、軍訓 室之軍訓、4.

Through the enforcement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his study uses RBAC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as the model to focus on differ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most of consumers understand GM foods and know their negative impacts on human health, (2) most of consumers believe GM

本研究以 2.4 小節中之時程延遲分析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針對 Global Impact Technique、Net Impact Technique、As-Planned Expanded Technique、Collap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