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作評量在生活科技課程實施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實作評量在生活科技課程實施之探討"

Copied!
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實作評量在生活科技課程實施之探討

周家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碩士生 壹、 前言 科技教育的意義即為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以養成學生利用科技創意解決 問題、批判思考科技的影響與衝擊等統整的能力為目標(李隆盛,2001;張玉山, 1994;楊昌勳,2003)。而實作評量則是以實際生活中可能遭遇的事件作為評量 的作業或活動,學生須從相關的問題中,利用其學過的知識或技能解決問題。因 此,正式實施近六年的九年一貫生活科技課程,教師在眾多的評量方式中,較常 採用的即為實作評量。 評量的意義適用以檢視教學目標是否達成,讓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江文慈, 2007;李博宏、王薰巧,2004;林明志,2004;陳金木,2002)。生活科技教師在 科技教育活動中,必須善用各種評量的方法,才能達成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成 效等目標。為了能讓生活科技教師在生活科技課程活動中,能有效的實施實作評 量,本文將針對實作評量做深入的探討,並就實作評量的意義與內涵、實作評量 在生活科技課程中實施的情形作介紹,同時以活動單元-「創意紙車設計製作」 為例,提出在生活科技課程中實施「實作評量」的建議,以作為生活科技教師進 行教學評量時的參考。 貳、 實作評量的意義與內涵 「實作評量」一詞出現在 1990 年代初期,其興起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對傳統 紙筆測驗的不滿以及受到認知心理學的影響(吳清山、林天祐,1997;張永福, 2008)。實作評量對於改進傳統的評量方式,有其實質的意義與價值,因此,實

(2)

一、 實作評量的意義與內涵 實作評量具有需較高層次的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與真實生活相結合、作業 具意義性與挑戰性、歷程與作品為評量重點等特徵(盧雪梅,1995)。國內外有 不少學者對於實作評量均提出類似的定義,筆者整理如下(表1): 表1 實作評量定義一覽表 學者(年代) 實作評量定義 Stiggins(1987) 實作評量是指利用觀察及專業判斷來評量學生學習成 就的方式。 Wiggins(1989) 實作評量要求學生運用多種技能及策略來解決問題,並 使學生的學習類推到真實生活中。

Dunbar, Koretz, & Hoover (1991)

實作評量是以超越傳統評量方式,為了解學生熟練度而 搜集資料的一種評量方式。

陳英豪、吳裕益(1992) 實作測驗是模擬一些標準情境之測驗,其模擬程度高於 一般紙筆測驗,通常注重在「過程」與「作品」。 Ruiz-Primo, Baxter, &

Shavelson (1993) 實作評量的結果不僅反應出學生解答的正確性,同時也 顯現出學生得到答案的過程。 莊明貞(1995) 實作評量結合了制式評量與真實教是評量的假設與實 務,提供決定學習成效及外在能力的標準,同時將真實 世界與課程內容結合。 盧雪梅(1995) 實作評量是以觀察和專業判斷來評量學生學習成就的 評量方式。 彭森明(1996) 實作評量著重於將所學與所知表現在具體的成果以及 應過過程上,同時注重高層次能力的啟發、思考過程和 邏輯推演程序的考量。

(3)

表 1 實作評量定義一覽表(續) 學者(年代) 實作評量定義 桂怡芬(1997) 以學生在評量過程中的表現或成果作為評量的依據,再 根據教師的判斷,用是先指定的標準來評定等級的評量 方式。 吳清山、林天祐(1997) 實作評量是指根據學生實際完成一項特定任務或工作表 現所做的評量,透過直接的觀察學生表現或間接的從學 生作品去評量。 張敏雪(1999) 實作評量是由教師設計相關的情境,針對學生在過程中 實際參與的表現,以客觀的標準加以評分的一種評量方 式。 張麗麗(2002) 實作評量包含二大要素:要求學生建構或實作的作業、 用來評斷表現的規準。 劉安彥(2003) 實作評量為運用知識來實際操作,是以表現為憑的評量。 郭國禎、駱芳美(2004) 實作評量是從做中學概念引申出來,藉由直接的現場觀 察與評斷,或間接的從學生的作品去評量學習成效。 李靜如(2005) 實作評量是在模擬各種真實程度的測驗情境下,一種有 系統評量學生實作表現的方法。 李坤崇(2006) 實作評量是指專業教師編擬與學習結果應用情境相類似 模擬測驗情境,讓學生表現所學的知識與技能。 張永福(2008) 實作評量強調評量內容應與學生生活結合,讓學生經由 計畫、建構及表達原始反應來評定學習結果。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2008)

(4)

根據上述國內外各個學者對實作評量的定義,筆者認為實作評量指的是透過 模擬真實情境的活動,觀察與評量學生解決問題的歷程及設計製作的產品。實作 評量的形式非常多元,將各種形式的實作評量依不同的類型可以做不同的分類。 而不同的教學單元與學習活動,應採用不同的實作評量類型,才能真正觀察出學 生的相關成長。 二、 實作評量的類型 實作評量的型式非常多元,包含建構反應題、書面報告、作文、演說、操作、 實驗、資料蒐集、作品展示等型式(盧雪梅,1995)。將各種形式之實作評量依 不同的分類方式,可區分為「測驗情境的真實程度」與「實作評量的重點」等兩 大分類方式來區分。 (一) 依照測驗情境的真實程度來區分 實作評量可分為「紙筆的實作評量」、「辨認測驗」、「結構化表現實作評量」、 「模擬實作評量」、「工作樣本實作評量」等五大類(李坤崇,2006): 1. 紙筆的實作評量:要求學生利用設計、擬定、撰寫、編製、製造、創造 等方式應用知識與技能。 2. 辨認測驗:要求學生辨認解決實作作業問題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3. 結構化表現實作評量:要求學生在標準、控制下的情境完成實作作業。 4. 模擬實作評量:要求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完成與實作作業相同的動 作,強調正確的工作程序。 5. 工作樣本實作評量:要求學生表現實際作業情境所需的真實技能,此實 作評量的真實性最高。 (二) 依照評量重點不同來區分 實作評量依照評量的重點不同,可分為「過程評量」與「作品評量」二大類 (張永福,2008): 1. 過程評量:要求學生展現或執行一歷程,觀察和評分的焦點在表現的過程。 2. 作品評量:要求學生創作或製作作品,觀察和評分的焦點在完成的作品。

(5)

不論是依照何種分類方式做區分的實作評量類型,均可從中發現其評量的目 的,皆是希望藉由實作的活動,了解學生是否能將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應用在模擬 情境中,進而在階段操作過程中給予輔導,以期其能在未來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這也正是生活科技課程的教學目的之一。 三、 實作評量的優缺點 實作評量主要是針對舊有的傳統式評量加以改進。其特色包含要求學生執行 或製作需高層次思考或問題解決等能力之事物;評量的作業具有意義性、挑戰性 且與教學活動相結合;評量的作業與實際生活有關;歷程與作品是評量的重點; 評量的標準要事先確定等五項特徵(Herman, Aschbacher, & Winters,1990)。因此相 較於傳統的紙筆評量方式,實作評量具有下列優點: 1. 將教學、學習與評量緊密結合(李坤崇,2006;彭森明,1996;盧雪梅,1995)。 2. 訓練學生將知識、技能和正確的學習態度統整、連結,並展現出來(張敏雪, 1999;彭森明,1996)。 3. 與真實生活相似,提昇學生學習動機、參與感和投入的程度,發展問題解決 能力和表達自我的能力(李坤崇,2006;張敏雪,1999;彭森明,1996;盧 雪梅,1995)。 4. 參與評量的人員可以多元化,除了教師之外,學生與家長亦可參與(李靜如, 2005;劉安彥,2003)。 5. 強調學生的長處和優點,支持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學習(陳怡玉,2005;盧 雪梅,1995)。 實作評量雖然有許多優點,但在實施上亦有一些困難之處,綜合盧雪梅 (1995)、彭森明(1996)、陳怡玉(2005)、李靜如(2005),以及李坤崇(2006) 等學者對實作評量提出之缺點整理如下: 1. 施行上需要較多的時間。 2. 評分較困難,費時、費力、較不客觀。

(6)

4. 評量結果的效度與信度不高。 綜合歸納與分析實作評量的優、缺點,以生活科技課程來說,實作評量在實 施上,其優點仍多於缺點。所以目前教師在生活科技教學活動中所採用的評量方 式仍以實作評量為主。 參、 實作評量與生活科技課程 自 1977 年開始實施生活科技課程以來,生活科技是以思考為核心、問題解 決為教學策略、評量以學生為中心、做中學,兼顧成性與總結性評量(林明志, 2004)。學生透過討論、實作等過程學習科技的知識與技能。生活科技教師在進 行教學時,應善用各種方式增進學生學習動機,利用實作評量檢視學生的學習成 果與課程的優點與缺失。 一、 生活科技課程實施實作評量的重要 生活科技課程的學習是以探究和實作的方式進行,強調手腦並用、活動導 向、設計與製作、兼顧知能與態度(林明志,2004)。生活科技課程的課程目標 包含培養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習科學與技術的探 究方法和基本知能,並能應用所學於當前和未來的生活;培養愛護環境、珍惜資 源及尊重生命的態度;培養與人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培養獨 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激發開展潛能;察覺和試探人與科技的互動關係等 六項(教育部,2008)。由此可看出其課程特色為: 1. 注重學生的參與經驗(施能木,2008):期望學生藉由參與課程活動實際體 驗,以學習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同時透過同儕之間的相互合作,了解人與 人相處互動的重要。 2. 鼓勵學生創造思考(李隆盛,1994):讓學生在實際動手、解決問題的活動 中,培養創造思考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與創新力。 3. 協助學生面對未來(蔡勝安,2008):生活科技的目的在培養學生的科技素 養,以及培養學生解決未來在生活上所遭遇問題之能力。

(7)

由此可看出生活科技課程之特色與實作評量的特色與優點二者之間的關聯 性(如表 2 所示): 表 2 生活科技與實作評量之特色對應一覽表 生活科技課程 實作評量 相對應之特 色 注重學生的參與經 驗 1. 歷程與作品是評量的重點。 2. 與真實生活相似,提昇學生學習動機、參 與感和投入的程度,發展問題解決能力和 表達自我的能力。 鼓勵學生創造思考 1. 要求學生執行或製作需高層次思考或問 題解決等能力之事物。 2. 訓練學生將知識、技能和正確的學習態度 統整、連結,並展現出來。 協助學生面對未來 1. 評量的作業與實際生活有關。 2. 評量的作業具有意義性、挑戰性且與教學 活動相結合。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2008) 綜合上表並歸納分析,在生活科技課程活動中採用實作評量,更能反映出學 生真正理解與進步的情形。因此,實作評量是目前生活科技教學活動較常採用的 評量方式。 二、 生活科技課程實施實作評量的時機 生活科技課程活動進行過程中,教師通常會採取一些評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 狀況以及對自身教學過程需改進地方的了解,而各種評量方式在生活科技課程中 的實施,也因課程活動類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生活科技教師在課程活動在

(8)

檔案評量與另類評量等五大類(李博宏、王薰巧,2004)。 一般在生活科技教學活 動進行過後,教師不會採取單一的評量方式,而是以多元的評量來了學生的學習 狀況,就筆者任教的情況而言,是以實作評量為主,輔以其他的評量方式,藉以 多元的蒐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學習成效之結果。 實作評量在生活科技教學活動中,占有極大部分的角色。生活科技教學活動 多是讓學生在實作中學習相關的知識與技能,也因此,教師多是以實作評量來檢 視學生的學習狀況。實作評量在生活科技教學活動中的使用時機,可依活動進行 時程簡單分類敘述如下: 1. 活動進行初期:實作評量以學習單方式進行,讓學生規劃整個活動的製程、 完成概念草圖與設計圖。 2. 活動進行中期:實作評量以觀察記錄方式進行,觀察記錄學生在進行設計製 作活動中的狀況,包含材料的選擇與使用、工具機器的使用操作、相關知識 的應用等。 3. 活動進行末期:實作評量綜合活動進行初期與中期的評量方式。觀察記錄學 生設計製作過程中,遭遇問題時的解決方式,同時讓學生利用學習單記錄自 己解決問題的構思與步驟。 4. 活動結束後:實作評量以作品評鑑為主,可加上發表、分享等方式加以評量。 教師評量學生作品的成果(可讓學生一起參與評量)、讓學生上台發表製作 的作品特色、設計的發想、取材判斷、工法運用與期待他人產生何種共鳴等 進行心得抒發。 藉由四個階段的實作評量,教師可以從各種方面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 能了解學生在整個學過程中仍需加強與值得鼓勵的地方。 三、 生活科技課程實施實作評量常遭遇的問題 實作評量在生活科技教學活動中實施具有眾多的優點,但仔細深思,會發現 在進行實作評量時仍會受限於階段操作步驟(構思、設計、選材、製作、整體呈 現等)評分彈性較大,以及需花費更多時數等限制與問題。

(9)

(一) 評分彈性大 教師在活動進行當中觀察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況,同時在活動結束後, 針對學生的作品與學習單進行評量,若評分者僅限教師本身一人,而過程 無法清楚呈現評分的標準與差異,後續所評量的分數將會讓人有不公平、 不客觀的疑慮。 (二) 費時費力 實作評量的實施,不單只是在活動結束之後,在活動進行的初期、中 期、末期與活動結束後,都在進行實作評量。因此,教師須更加投入充足 的時間、體力,以及精神上的付出。 如何能在生活科技教學活動中,順暢的進行實作評量,同時亦能將較不客 觀、費時費力等限制與問題降至最低,仍是生活科技教師在進行評量時,應深思 與解決的重點。 肆、 生活科技課程實施實作評量的建議 以下將針對在生活科技課程中實施實作評量時的原則,提出在教學活動中實 施實作評量的建議,以提供生活科技教師在進行評量時的參考。 一、 生活科技課程實施實作評量的原則 根據吳俊緯(無日期)與楊銀興(2005)對於實施實作評量原則的定義,並 配合生活科技課程活動的實施,在生活科技課程實施實作評量的原則,綜合整理 可歸納如下: 1. 依據教學目標確定評量的目的。 2. 訂定實作表現評定的標準,對象應涵蓋學生、教師、課程及教學等四部分。 3. 評量進行應讓師生共同參與。 4. 評量工具應兼具質與量兩種,應包括認知、情意與技能等三方面。

(10)

二、 生活科技課程實施實作評量的整體建議 有關進行實作評量,李靜如(2005)曾在「實作評量在兩性關係課程上的應 用_以技術學院學生為例」一文中提出採用實作評量方式宜多次且多樣化、實作 評量應與教學過程融為一體、檔案評量值得運用、妥善運用回饋、清楚界定學生 表現標準與設計明確計分表等五點建議,根據生活科技教學活動的特性,筆者綜 合整理有關生活科技課程進行實作評量之建議分析如下: (一) 實作評量的應多樣化 進行實作評量應採用多樣的方式。觀察記錄能了解學生的知識運用與操作能 力,以及培養互助合作的精神、與他人良好溝通的能力、適時表達自己與尊重他 人的意見、訓練個人在團體中的領導與被領導能力;規畫設計與製作歷程紀錄能 訓練學生高階思考能力、合作省思能力與創造思考能力。 (二) 實作評量應與教學活動結合 將評量與教學活動結合,不僅不會影響教師的教學進度,同時可讓學生在活 動與評量的過程中將課餘準備與課堂上的表現一同呈現,讓學生藉由同儕間合作 學習、互相分享與啟發。如此,技能不浪費過多的課堂時間,同時亦能減少教師 精神的付出。 (三) 搭配卷宗評量一同進行 作品集即為卷宗評量的依據,作品集的製作可以從更多元的角度了解學生, 同時可讓學生回顧整個活動的製作過程,了解自己的進步與成長,更能讓學生省 思與分享。作品集的完成更能帶給學生無比的成就感。 (四) 訂定明確清晰的評分標準 整個活動的評量項目與標準要清楚界定,同時應在活動一開始告知學生,讓 學生有所依循,教師也能在評量時掌握焦點。訂定評分標準時,應同時設計明確 的計分項目與明細,如此才能有效的評量,同時能減低學生與家長對評分公平性 的質疑。

(11)

評量的目的,是為了提供教師學生學習成效的相關資訊,讓教師能掌握學生 的學習狀況,同時能適時調整教學內容與進度,以期能讓學生獲得最有效的學 習。在設計任何一個教學活動評量時,應仔細思考、規畫相關需考慮之項目,才 能有效的達到評量的目的。 伍、 實作評量的實施-以「創意紙車設計製作」為例 針對在生活科技教學活動中進行實作評量的建議,本文將以一單元活動- 「創意紙車設計製作」為例,提出一些看法與建議,以作為生活科技教師在科技 教學活動中,進行實作評量的參考。 一、活動事例: 1. 單元名稱:創意紙車設計製作 2. 教學對象:國中七年級學生 3. 教學時數:10 節課(一節 45 分鐘),共 450 分鐘 4. 教學活動之時間分配與評量建議:本教學活動所需時間約10 節課,共 450 分鐘。各節主要教學活動與實施評量時之建議列於下表:

(12)

表3 教學活動、時間分配與實施評量建議一覽表 二、「創意紙車設計製作」之實作評量具體建議 在創意紙車設計製作的評量建議,可分為教師給與學生提示、教師注意事 項、教師評量等三個必分,分述如下: 時間 教學活動主題 實施評量的建議 第一節 活動說明、腦力激盪 1. 事前確定學生清楚了解活動的方式、評 量方法與準則。 2. 指導學生如何發散思考與腦力激盪。 3. 讓學生了解如何有效的蒐集與整理資 料。 第二∼四節 規劃與設計、第一台紙車 製作 1. 隨時掌握各組的工作情形。 2. 參與小組討論,但不介入。 3. 提供大方向的建議,給予學生參考。 第五∼七節 第二台紙車製作 1. 隨時掌握各組的工作情形。 2. 參與小組討論,但不介入。 3. 提供大方向的建議,給予學生參考。 第八、九節 測試與修正 1. 隨時掌握各組的工作情形。 2. 參與小組討論,但不介入。 3. 提供大方向的建議,給予學生參考。 第十節 評量與檢討 1. 明確競賽的規則制定。 2. 作品集的製作多樣性、內容豐富性。 3. 發表的穩定性、分享內容的價值性。 4. 作品製作的精緻度、材料選用的奇特 性、加工的技巧。 5. 給予學生提供回饋的機會。

(13)

(一) 教師給學生提示部分 1. 事前確定學生清楚了解活動的方式、評量方法與準則。 2. 指導學生如何發散思考與腦力激盪。 3. 讓學生了解如何有效的蒐集與整理資料。 4. 提供大方向的建議,給予學生參考。 (二) 教師注意事項 1. 隨時掌握各組的工作情形。 2. 參與小組討論,但不介入。 3. 給予學生提供回饋的機會。 (三) 教師評量部分 1. 明確競賽的規則制定。 2. 作品集的製作多樣性、內容豐富性。 3. 發表的穩定性、分享內容的價值性。 4. 作品製作的精緻度、材料選用的奇特性、加工的技巧。 陸、 結語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多元能力的培養,這正符合生活科技的課程目標。在進行 生活科技教學活動時,教師總是期待學生能在課程當中習得各種知識與技能,同 時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但教師如何能獲知學生是否真正在課程當中習得教師欲 教授的知識與技能,則需要評量來蒐集相關資訊。在生活科技課程中進行實作評 量,能夠了解學生的多元發展,筆者也希望藉由本文能提供生活科技教師在進行 實作評量時的參考。

(14)

參考文獻 江文慈(2007)。超越測量-評量典範轉移的探索與啟示。教育實踐與研究,20 (1),173-200。 李坤崇(2006)。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隆盛(1994)。"Technology"的中文名字是科技。中學工藝教育,27(1),1。 李隆盛(2001)。我國中小學的科技教育。生活科技教育,34(8),2-10。 李博宏、王薰巧(2004)。科技教育教學評量問題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37(3), 72-84。 李靜如(2005)。實作評量在兩性關係課程上的應用:以技術學院學生為例。教 育研究與發展,1(3)。147-176。 吳清山、林天祐(1997)。實作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15,68。 吳俊緯(無日期)。多元智慧與多元評量。小班教學園地雙月刊,4,2008 年 06 月 29 日,取自 http://mind.hfu.edu.tw/teacher/many_smart/how/paper201.htm。 林明志(2004)。九年一貫生活科技課程教學評量。生活科技教育,37(8),40-51。 施能木(2008)。探討「自然與生活科技」的教學設計-以天燈為例。生活科技 教育,41(2),32-56。 桂怡芬(1997)。紙筆與實作的互補:我的實作評量經驗。現代教育論壇,2,215-227。 莊明貞(1995)。載國小課程的改進與發展-真實性評量。教師天地,79,21-25。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2008 年 6 月 29 日,取自 http://www.edu.tw/files/regulation/B0055/自然與生活科技 970526 定稿(單冊).pdf。 陳金木(2002)。從共同演化觀點看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學術研 究論文集,33-47。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程中心。 陳怡玉(2005)。實作評量融入教學活動之探究:以數學科為例。教育資料與研 究,65,97-95。

(15)

陳英豪、吳裕益(1992)。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圖書。 張玉山(1994)。國小科技教育之目標與課程架構之探討。中學工藝教育,27(2), 2-10。 張永福(2008)。實作評量的特性及其理論基礎。研習資訊,25(3),79-86。 張敏雪(1999)。教室內的實作評量。現代教育論壇,4,35-39。 張麗麗(2002)。評量改革的應許之地,虛幻或真實?談實作評量之作業與表現 規準。教育研究,93,76-86。 郭國禎、駱芳美(2004)。教師與教學評量-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的整合與 運用。教育研究,127,85-92。 彭森明(1996)。實作評量(Performance Assessment)理論與實際。教育資料與研 究,9,44-48。 楊昌勳(2003)。全民的科技素養教育。生活科技教育,36(3),3-12。 楊銀興(2005)。「多元化評量」講授大綱。2008 年 6 月 29 日,取自 http://www.ctrd.csmu.edu.tw/files/activity/9409115.ppt。 蔡勝安(2008)。面對劇變的世界-探討科技教育存在的必要性。生活科技教育, 41(4),18-30。 劉安彥(2003)。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用。教育資料與研究,55,100-108。 盧雪梅(1995)。實作評量的應許、難題和挑戰。教育論壇-實作評量與案卷評 量,3-9,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Dunbar, S. B., Koretz, D. M., & Hoover, H. D. (1991). Quality control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Applie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4(4), 189-303.

Popham, W. J. (1995). Classroom assessment: What teachers need to know.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16)

alternative assess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California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Chicago.

Ruiz-Primo, M. A., Baxter, G. P. & Shavelson, R. J.(1993). On the stability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 Measurement, 30(1), 41-53. Stiggins, R. (1987).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 6(3), 33-42.

Wiggins, M. (1989). A true test: Toward more authentic and equitable assessment. Pbi Delta Kappan, 70, 703-713.

(17)

附錄 附錄一 創意紙車設計製作-教案 (一) 單元名稱:創意紙車設計製作 (二) 教學目標 1.具體目標 1)認識各種紙張的種類及其特性。 2)了解紙張的加工方法。 3)了解各種工具機器的操作方法。 4)認識車體的構造與運行原理。 5)培養學生創造思考能力。 6)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 7)培養學生設計製作能力。 8)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態度。 2.分段能力指標 本單元活動所符合的能力指標,如(表 1)所示: 表 1 對應分段能力指標一覽表 能力要項 能力指標 過程技能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科學性的陳述 1-4-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意見或建議 1-4-5-6 善用網路資源與人分享資訊 科學與技術認 知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 程獲得科學知識和技能

(18)

表1 對應分段能力指標一覽表(續) 能力要項 能力指標 科學與技術認 知 2-4-1-2 由情境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規劃及設計解決問題的流程,經由觀察、實驗,或種 植、搜尋等科學探討的過程獲得資料,做變量與應變 量之間相應關係的研判,並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做科 學性的描述 科技的發展 4-2-1-1 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思考智能 6-4-4-1 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 略的習慣 6-4-4-2 在不違背科學原理的最低限制下,考量任何可能達成 目的的 6-4-5-2 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做流程規劃,有計畫的進 行操作 科學應用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 7-4-0-6 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操控變因,做流程規劃, 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設計與製作 8-3-0-1 能運用聯想、腦力激盪、概念圖等程序發展創意及表 現自己對產品改變的想法 8-3-0-2 利用多種思考的方法,思索變化事物的機能和形式 8-3-0-3 認識並設計基本的造形 8-3-0-4 了解製作原型的流程 8-4-0-4 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 8-4-0-6 執行製作過程中及完成後的機能測試與調整

(19)

(三)教學對象:國中七年級學生 (四)教學時數:10 節課(一節 45 分鐘),共 450 分鐘 (五)教學設備及材料:本活動所使用的機器設備,及教師所提供的材料,如 表 2-1 與表 2-2 所示: 表 2-1 設備工具表 單位:每組 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鑽床 台 2/全班共用 美工刀 把 1 切割墊 塊 1 剪刀 把 2 表 2-2 材料表 單位:每組 名稱 規格 單位 數量 A4 影印紙 80GSM 張 10 竹籤 3 ㎜×200 ㎜ 支 10 白膠 罐 10/全班共用 除教師提供的材料(A4 影印紙 10 張、竹籤 10 支)外,學生可自行準備其 他種類的紙張(厚度在 1 ㎜以內)。 (六)教學活動與時間分配 本教學活動實施所需時間約 10 節課,共 450 分鐘。各節主要教學活動列於 下表: 電池盒

(20)

表 3 教學活動與時間分配一覽表 (七)教學活動內容 表 4 教學活動內容一覽表 節次 教學活動內容 學生活動 評量方式 一 4. 活動說明。 5. 腦力激盪。 1. 了解整個活動進行方式。 2. 分組(2-3 人一組)。 3. 心智地圖繪製。 4. 製程規畫。 5. 課餘資料蒐集。 z 學習單: 1. 心智地圖 2. 製程規畫 3. 資料蒐集 二 至 四 1. 規劃與設計。 2. 第一台創意紙車 製作。 1. 設計圖繪製。 2. 小組分工。 3. 製作第一台創意紙車。 4. 未載重之測試與修改。 5. 製作歷程紀錄。 6. 課餘作品集製作。 z 觀察記錄: 1. 小組分工 2. 知識應用 3. 材料選用 4. 機具選用 時間 教學活動主題 第一節 活動說明、腦力激盪 第二∼四節 規劃與設計、第一台紙車製作 第五∼七節 第二台紙車製作 第八、九節 測試與修正 第十節 評量與檢討

(21)

表 4 教學活動內容一覽表(續) 節次 教學活動內容 學生活動 評量方式 五 至 七 1. 第二台創意紙車 製作。 1. 製作第二台創意紙車。 2. 未載重之測試與修改。 3. 製作歷程紀錄。 4. 課餘作品集製作。 z 觀察記錄: 1. 小組分工 2. 知識應用 3. 材料選用 4. 機具選用 八 、 九 1. 測試與修正。 1. 進行二台創意紙車載重 之測試與修改。 2. 測試與修改歷程紀錄。 3. 課餘作品集製作。 z 觀察記錄: 1. 小組分工 2. 問題解決 z 學習單 1. 測試結果 2. 發現問題 3. 解決方案 十 1. 分享與評量。 1. 創意紙車競賽。 2. 創意紙車造型評量。 3. 製作歷程經驗分享。 4. 作品集觀摩。 z 作品評鑑 z 上台發表 z 作品集評鑑

(22)

(八)評量標準與規則 1. 創意紙車製作時,所使用材料限厚度 1 ㎜的紙張。除車軸可以教師提供支 竹籤替代外,其餘各部位均只能使用紙張。另外,黏合工具只能只用教 師提供之白膠。 2. 創意紙車在未載重時,須能通過斜度 70°、高 150 ㎝之斜坡,離開斜坡後 行走 30 ㎝,同時不會翻車,才能參與競賽評分。 3. 進行競賽評量之創意紙車必須承載一顆皮蛋,每組有 3 次競賽的機會。 4. 評量期間,創意紙車不能翻轉、翻車、皮蛋不能掉出車外,否則當失敗, 該次成績取消。 5. 3 次評量中將記錄行車距離路徑(創意紙車停止後,測量斜坡底端到創意 紙車後輪之距離),最好之成績將作個人最佳成績。 6. 評分標準,如表 4 所示: 1)創意紙車的行駛距離(如表 5 所示) 40% 2)創意紙車的創意及造型設計(如表 6、附錄 2-7 與 2-8 所示) 15% I)教師評量(附錄 2-8 造型向度) 50% II)學生互評(附錄 2-7) 50% 3)創意紙車的製作精緻度(附錄 2-8 製作與結構向度分數換算後平均) 20% 4)創意紙車作品集 25%

(23)

表 5 評分標準一覽表 行駛距離 成績 行駛距離 成績 行駛距離 成績 30 ㎝以內 70 分 240 ㎝∼270 ㎝ 86 分 450 ㎝∼480 ㎝ 102 分 30 ㎝∼60 ㎝ 72 分 270 ㎝∼300 ㎝ 88 分 480 ㎝∼510 ㎝ 104 分 60 ㎝∼90 ㎝ 74 分 270 ㎝∼300 ㎝ 90 分 510 ㎝∼540 ㎝ 106 分 90 ㎝∼120 ㎝ 76 分 300 ㎝∼330 ㎝ 92 分 540 ㎝∼570 ㎝ 108 分 120 ㎝∼150 ㎝ 78 分 330 ㎝∼360 ㎝ 94 分 570 ㎝∼600 ㎝ 110 分 150 ㎝∼180 ㎝ 80 分 360 ㎝∼390 ㎝ 96 分 600 ㎝∼630 ㎝ 113 分 180 ㎝∼210 ㎝ 82 分 390 ㎝∼420 ㎝ 98 分 630 ㎝∼660 ㎝ 116 分 210 ㎝∼240 ㎝ 84 分 420 ㎝∼450 ㎝ 100 分 660 ㎝以上 120 分 表 6 評量表五等第分數換算一覽表 五等第 5 4 3 2 1 換算分數 100 95 90 85 80 (九)學生製作歷程 創意紙車的製作過程包括資料蒐集、設計規畫、作品製作、測試與修正、作 品集製作、經驗分享與評量等六個步驟。其製作的各個細部步驟如下: 1. 資料蒐集:利用課餘時間,搜集與創意紙車設計製作相關的資料,作為之 後課堂上作品設計製作之參考。 2. 設計規劃:小組共同腦力激盪,設計規畫整個作品製作流程、完成創意紙 車的設計圖(預計使用材料、各部位尺寸)等。 3. 作品製作:小組組員分工合作完成二台創意紙車的製作。 4. 測試與修正:測試創意紙車之性能,並針對發現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案,修 正錯誤。

(24)

5. 作品集製作:將製作過程製成作品集,內容包含心智地圖、資料蒐集、設 計圖、製程規畫、製作記錄、測試與修正記錄、心得感想等部分。 6. 經驗分享與評量:分享製作經驗與心得感想、作品集觀摩,並進行作品評

(25)

附錄二 創意紙車設計製作歷程檔案與評量表 附錄 2-1 創意紙車設計製作-資料蒐集【1 之 ___】 七年___班 座號:_____、______、_____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造型資料蒐集:(搜集有關車子造型的資料有哪些呢?貼上圖片之 外,別忘了把出處寫出來喔!) 附錄 2-2 創意紙車設計製作-資料蒐集【2 之 ___】 七年___班 座號:_____、______、_____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造型設計:(我們車子的造型要長什麼樣子呢?動手畫一畫吧)

(26)

附錄 2-3 創意紙車設計製作-資料蒐集【3 之 ___】 七年___班 座號:_____、______、_____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材料蒐集:(車子可以用什麼材料來製作呢?把找到的資料寫下來喔~ 若是有樣品,貼上一小塊吧~) 附錄 2-4 創意紙車設計製作-資料蒐集【4 之 ___】 七年___班 座號:_____、______、_____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傳動資料蒐集:(車子要能跑,最重要的就是傳動的部分囉~輪子怎麼 樣才會滾呢?把找到的資料貼上來吧~別忘了寫下出處唷~)

(27)

附錄 2-5 創意紙車設計製作-資料蒐集【5 之 ___】

七年___班 座號:_____、______、_____號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傳動設計:(我們的車輪與輪軸要使用什麼樣子的組合方式呢?試著 畫畫看吧~)

(28)

附錄 2-6 作品集製作參考項目樣本 一、設計圖:(包含使用材料與尺寸) 二、製作流程規劃: 繪製設計圖與製作流程規劃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競賽評量 三、每週製作與分工情形: 第____週:______月____日 製作與分工情形: 四、測試與修改記錄:(請列出測試後的問題與如何修改) 五、心得感想: 簽名:_____________ 簽名:_____________ 簽名:_____________

(29)

附錄 2-7 作品學生互評表 作品名稱:創意紙車 七年___班 座號: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評量標準:依造型設計獨特性、少見性與外觀搭配精緻性與美觀性程度給分。 評 分 內 容 評量向度 優 中 劣 造型 5□ 4□ 3□ 2□ 1□ 「造型」項目評分的方向為 z 造型設計(獨特性、少見性) z 外觀搭配(精緻性、美觀性) 附錄 2-8 作品教師評量表 評量標準: 1、 評量向度分為製作、造型、結構等三部份,依程度優劣由 5 至 1 給分。 2、 製作向度依材料加工精緻程度與組裝接合細膩程度給分。 3、 造型向度依造型設計獨特性、少見性與外觀搭配精緻性與美觀性程度給分。 4、 結構向度依競速機制、配重機制與整體搭配協調性程度給分。 評 分 內 容 評量向度 優 中 劣 製作 5□ 4□ 3□ 2□ 1□ 「製作」項目評分的方向為 z 精緻程度(材料加工) z 細膩程度(組裝接合) 造型 5□ 4□ 3□ 2□ 1□ 「造型」項目評分的方向為 z 造型設計(獨特性、少見性) z 外觀搭配(精緻性、美觀性) 結構 5□ 4□ 3□ 2□ 1□

(30)

「結構」項目評分的方向為

z 競速機制(車輪裝置正常運作程度) z 配重機制(重物座的穩固性)

(31)

附錄三 創意紙車設計製作-學生作品集 附錄 3-1 作品集 1

(32)
(33)

數據

表 3  教學活動、時間分配與實施評量建議一覽表  二、 「創意紙車設計製作」之實作評量具體建議      在創意紙車設計製作的評量建議,可分為教師給與學生提示、教師注意事 項、教師評量等三個必分,分述如下: 時間 教學活動主題  實施評量的建議 第一節 活動說明、腦力激盪  1
表 3  教學活動與時間分配一覽表  (七)教學活動內容  表 4  教學活動內容一覽表  節次 教學活動內容  學生活動  評量方式  一 4. 活動說明。  5. 腦力激盪。  1
表 4 教學活動內容一覽表(續)  節次 教學活動內容  學生活動  評量方式  五  至  七  1.  第二台創意紙車製作。  1.  製作第二台創意紙車。 2.  未載重之測試與修改。 3
表 5 評分標準一覽表  行駛距離 成績  行駛距離 成績  行駛距離  成績  30 ㎝以內 70 分  240 ㎝∼270 ㎝ 86 分 450 ㎝∼480 ㎝  102 分 30 ㎝∼60 ㎝ 72 分   270 ㎝∼300 ㎝ 88 分  480 ㎝∼510 ㎝  104 分 60 ㎝∼90 ㎝ 74 分   270 ㎝∼300 ㎝ 90 分  510 ㎝∼540 ㎝  106 分 90 ㎝∼120 ㎝ 76 分   300 ㎝∼330 ㎝ 92 分  540 ㎝∼570 ㎝  108 分 1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習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含教學策略) 時間 學習評量 活動一:小小音樂家(音樂老師)..

記錄在電子課本 P.11。.. 播放「不同物料的傳熱速度」影片,請學生觀察實驗過程及 結果,並記錄在電子課本 P.13 上。.. 10. 課後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身體力行: 藉交流及專業發展活動,促進全校教職員認同推動價

在領導同儕實踐課程新措施的進程中,小組身先士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製作了一系列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鼓勵

學校收到有非華語幼兒的在家進 行這個活動的片段分享。學校適 時提供個別支援,從中以多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