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雜誌APP的閱讀功能對使用者使用意願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雜誌APP的閱讀功能對使用者使用意願研究"

Copied!
1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 碩士論文. 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對使用者使用意願研究 An investigation of users’ intention to magazine APP reading functions. 研 究 生:余佩樺 指導教授:楊美雪 教授. 中華民國 106 年 2 月.

(2) 謝辭 工作多年後決定再進修唸研究所時,就知道這過程將會很辛苦,然而在這個 過程中,能夠順利完成論文、取得學位,首先最要感謝的還是指導教授楊美雪老 師,在楊老師嚴謹的指導下,不只有條理地完成論文,對於思考事情也變得更為 縝密、謹慎。 另外,也要謝謝論文計畫口試時,王健華老師與劉立行老師不吝給予許多寶 貴的建議;以及論文口試時,魏裕昌老師與王燕超老師提供許多讓本論文能夠更 臻完善的意見,著實獲益良多。 再來,則要謝謝研究所好同學喬琳,不斷地給我鼓勵與幫忙,沒有她,我想 這條完成路可能走得更慢。另外,也要感謝「楊家班」學長姊、同學、學弟妹的 協助,特別是桂英學姊、盈如學姊、秀湘學姊、棟哥的相互砥礪,讓我的論文路 一點也不孤單。此外,還要謝謝一直在我身邊的同學、朋友、同事,特別是師大 推廣部日文課林欐嫚老師在日文資源上的協助,真心感謝! 當然,這過程中最要感謝的就是我的家人,爸爸、媽媽、姊姊與姊夫,一直 不斷地幫我加油打氣的你們,讓我順利地完成了夢想。最後,則要謝謝自己,在 這條辛苦路上,不放棄並堅持了下來!. 余佩樺. 謹誌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 2017 年 2 月. ii.

(3) 摘要 隨著智慧型手持裝置日趨盛行,帶動 APP 行動應用程式的發展,也改變使 用者獲取資訊的模式,出版業者相繼開發雜誌 APP,成為使用者取得雜誌的重要 管道。目前國內對於探討雜誌 APP 應用程式資訊的相關研究並不多,聚焦於閱 讀功能的研究更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對使用者使用 意願研究。首先,以「內容分析法」觀察 25 個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 與「提示服務」的內容與呈現,另外透過「網路問卷調查法」調查 310 名曾使用 過雜誌 APP 的台灣民眾,藉以瞭解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對使用者使用意願影響 及差異情況。 本研究結果發現,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與「提示服務」中, 分別以「超媒體功能」與「閱讀提示功能」的提供比例與使用意願程度形成差異, 但是僅「多點觸控設計功能」與「個人化服務功能」的提供比例相當完全,顯示 仍有發展的空間。另外,本研究建議,使用者可以善用雜誌 APP 所提供之閱讀 功能與服務,加深使用價值並找到數位閱讀優勢,進而提升使用意願;出版業者 在投入研發 APP 形式的數位雜誌之餘,功能研發上可扣合時代脈動,如加入視 訊結合直播功能,既能跟上潮流趨勢也能再造閱讀上的新互動模式。. 關鍵字:雜誌 APP、閱讀功能、使用意願. iii.

(4) Abstract Recently, APP has changed the way with users get the information, press organizers to invest mobile version of the magazine, and magazine applications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get the information. At present, reserch for the magazine APP of reading functions is less.This study was an investigation of users’ intention to magazine APP reading functions First, content analysis is used to observe 25 sampled magazines APP, to understand magazine APP reading functions content and provide status. And internet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applied to question 310 Taiwanese people who currently live in Taiwan and had used magazine APP.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agazine APP reading functions,“Hypermedia Function” and “Prompt Fucti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provision and the use of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ces. But only “Multimedia Function” and “Personalized service Function” is complete of provide, there'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We suggest users could be use the reading functions and services to finding the value and enhance the use of magazine APP. Press development functions’ combined with trends,to keep up with the trend and create a new reading mode.. Keywords:Magazine APP、Reading Function、Usage Intention. iv.

(5) 目 次 中文摘要……………………………………………………………………………...iii Abstract……….………………………………………………………………………iv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i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9. 第五節. 研究流程 ........................................................................................................................... 1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雜誌 APP 的發展與類型及相關研究 .............................................................................. 12. 第二節. 雜誌 APP 閱讀功能特性與相關研究 .............................................................................. 16. 第三節. 雜誌 APP 功能與使用意願的關係 .................................................................................. 24. 第四節. 文獻探討小結 ................................................................................................................... 27. 第參章. 研究設計.................................................................................................. 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8.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2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3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33. 第五節. 研究實施 ........................................................................................................................... 3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2.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5. 第一節. 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提供現況 .............................................................. 45. 第二節. 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提供現況 .............................................................. 50. 第三節. 使用者背景變項之敘述統計............................................................................................ 52. 第四節. 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對使用者的使用意願情形 ................................... 55. 第五節. 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對使用者的使用意願情形 ................................... 63. 第六節. 不同背景變項使用者對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的使用意願差異 ........... 67. 第七節. 不同背景變項使用者對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的使用意願差異 ........... 74. 第八節. 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提供情況與使用者使用意願之差異 ................... 80. 第九節. 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提供情況與使用者使用意願之差異 ................... 86. v.

(6) 第伍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8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8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96. 參考文獻.................................................................................................................... 102 附錄一. 內容分析過錄表 ....................................................................................... 127. 附錄二. 網路調查問卷 ........................................................................................... 129. vi.

(7) 表次 表 2-1 雜誌 APP 閱讀功能特性彙整表 ............................................................................................... 16 表 3-1 內容分析對象一覽表 ................................................................................................................ 32 表 3-2 內容分析項目表 ........................................................................................................................ 33 表 3-3 問卷調查構面表 ........................................................................................................................ 34 表 3-4 預試問卷信度檢驗一覽表 ........................................................................................................ 38 表 3-5 KMO 及 Bartlett’s 球型檢定一覽表 ...................................................................................... 39 表 3-6 各構面項目因素萃取共同性一覽表 ........................................................................................ 39 表 3-7 資料處理方式分析表 ................................................................................................................ 44 表 4-1 多點觸控設計功能提供比例 .................................................................................................... 46 表 4-2 多媒體功能提供比例 ................................................................................................................ 46 表 4-3 超媒體功能提供比例 ................................................................................................................ 47 表 4-4 互動性功能提供比例 ................................................................................................................ 47 表 4-5 閱讀提示功能提供比例 ............................................................................................................ 50 表 4-6 個人化服務功能提供比例 ........................................................................................................ 50 表 4-7 使用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與職業之敘述性統計 ............................................................ 52 表 4-8 使用者之每次使用雜誌 APP 時間經驗比例 ........................................................................... 53 表 4-9 多點觸控設計功能 Bartlett 球形檢定表 .................................................................................. 55 表 4-10 多點觸控設計功能多變量檢定表 .......................................................................................... 55 表 4-11 多點觸控設計功能之事後檢定表 .......................................................................................... 56 表 4-12 多媒體功能 Bartlett 球形檢定表 ............................................................................................ 57 表 4-13 多媒體功能多變量檢定表 ...................................................................................................... 57 表 4-14 多媒體功能之事後檢定表 ...................................................................................................... 58 表 4-15 超媒體功能 Bartlett 球形檢定表 ............................................................................................ 58 表 4-16 超媒體功能多變量檢定表 ...................................................................................................... 59 表 4-17 超媒體功能之事後檢定表 ...................................................................................................... 59 表 4-18 互動性功能 Bartlett 球形檢定表 ............................................................................................ 60 表 4-19 互動性功能多變量檢定表 ...................................................................................................... 60 表 4-20 互動性功能之事後檢定表 ...................................................................................................... 60 表 4-21 閱讀提示功能 Bartlett 球形檢定表 ........................................................................................ 63 表 4-22 閱讀提示功能多變量檢定表 .................................................................................................. 63 表 4-23 閱讀提示功能之事後檢定表 .................................................................................................. 64 表 4-24 個人化服務功能 Bartlett 球形檢定表 .................................................................................... 64 表 4-25 個人化服務功能多變量檢定表 .............................................................................................. 65 表 4-26 個人化服務功能之事後檢定表 .............................................................................................. 65 表 4-27 不同性別使用者對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使用意願之 t 檢定分析摘要表 ........................... 67 表 4-28 不同年齡使用者對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使用意願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8. vii.

(8) 表 4-29 不同教育程度使用者對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使用意願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9 表 4-30 不同職業使用者對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使用意願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0 表 4-31 不同使用時間使用者對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使用意願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2 表 4-32 不同背景變項使用者對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使用意願差異整理 ............. 73 表 4-33 不同性別使用者對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使用意願之 t 檢定分析摘要表 ........................... 74 表 4-34 不同年齡使用者對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使用意願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5 表 4-35 不同教育程度使用者對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使用意願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6 表 4-36 不同職業使用者對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使用意願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6 表 4-37 不同使用時間使用者對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使用意願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7 表 4-38 不同背景變項使用者對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使用意願差異整理 ............. 79 表 4-39 多點觸控設計功能軟體提供比例與使用者使用意願程度 .................................................. 80 表 4-40 多媒體功能軟體提供比例與使用者使用意願程度 .............................................................. 81 表 4-41 超媒體功能軟體提供比例與使用者使用意願程度 .............................................................. 82 表 4-42 互動性功能軟體提供比例與使用者使用意願程度 .............................................................. 83 表 4-43 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提供比例與使用者使用意願程度 ...................................................... 83 表 4-44 閱讀提示功能軟體提供比例與使用者使用意願程度 .......................................................... 86 表 4-45 個人化服務功能軟體提供比例與使用者使用意願程度 ...................................................... 87 表 4-46 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提供比例與使用者使用意願程度 ...................................................... 88 表 5-1 不同背景變項使用者對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使用意願差異整理 ............... 92. viii.

(9) 圖次 圖 1-1 研究範疇定位 ............................................................... 9 圖 1-2 研究範圍 .................................................................. 10 圖 1-3 研究流程 .................................................................. 11 圖 3-1 研究架構圖................................................................ 28. ix.

(10) 第壹章. 緒論. 智慧型手持裝置與網路技術的興革,改變了消費者的閱讀模式,數位與網路 亦逐漸成為閱讀的主流(國語日報,2016)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2016) 公布的「2016 上半年數位閱讀現況分析」報告顯示,隨智慧型手持裝置與行動 上網發展愈趨興盛,智慧型手機成為主要的數位閱讀載具,其中 15~24 歲者的 數位閱讀時間較紙本多了 10~30%。除了官方數據,再進一步檢視產業資料, 以中華電信 Hami 書城為例,其使用會員中有八成是透過行動裝置來閱讀,其中 六成又以手機閱讀為主(草根影響力新視野,2016)。在網路與數位技術演進之 下,不僅帶動了數位閱讀的趨勢,其中行動裝置的便利性更成為現代人閱覽書籍、 雜誌的重要工具(Moses, 2013)。 本章節旨在闡述本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釋義、研究範圍 與限制,以及研究流程,共為五小節,依序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根據「2014Taiwan 數位內容產業年鑑」報告指出,智慧型行動裝置的革新 使得行動應用發展轉而以 APP 應用程式為主(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15)。 根據資策會 FIND(2014)調查報告指出,在台灣的智慧型裝置持有者,經常使 用的 APP 類型方面,其中每百人就有 31.1 人使用新聞雜誌類 APP。受行動載具 風行的影響之下,APP 得以穩健地發展(TechOrange 科技報橘,2016;天下雜 誌,2016),改變了消費者的使用行為模式,亦使得數位閱讀風潮逐漸升溫 (Rautman, 2014) 。近來以 APP 進行閱讀雜誌的比例提升,使得越來越多出版社 相繼推出雜誌 APP(DCFever,2015),提供使用者閱讀形式上的另一種選擇, 也成為取得與閱讀雜誌的來源之一(Lovett, 2011; Șimon & Suciu, 2014)。. 1.

(11) 一、雜誌 APP 成為使用者取得雜誌的管道之一 行動科技及智慧型手持裝置日趨普及下,改變了消費者過去習以為常的行為 模式(MacCallum, 2013; Liu, 2014),再加上 2010 年自蘋果發表 iPad 後(Barton & Trimble-Roles, 2016) ,相關數位刊物趁此趨勢興起(資策會,2011)。根據 Google 於 2012 年 11 月的調查報告,指出現代人有近 90%的訊息來源來自於智慧型手 機、平板、電腦與電視。Adobe 的調查報告則顯示從 2012 年 8 月至 2013 年 2 月, 使用平板電腦的閱讀者向上提升了 200%(TPI 台灣出版資訊網,2013) 。自 APP 推出以來,美國 Yahoo Flurry 每年都會做 APP 年度調查,依據 2015 年的報告資 料,顯示新聞和雜誌 APP 下載使用量年成長高達 135%(Yahoo Flurry, 2016)。 在行動載具風行的影響之下,影響了許多的產業進展,出版業也因此產生轉 變(Corkett, 2016;CTIMES,2016),不僅相繼推出雜誌 APP,更讓雜誌 APP 成為數位內容發展中的重要項目之一(祝本堯,2013;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2015) 。雜誌 APP 讓使用者只需要透過智慧型手持裝置(Zammit, 2016) ,在進入 相關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後,便能搜尋與取得所需的雜誌,相當方便(Veglis, 2012; Oghuma, Libaque-Saenz, Wong, & Chang, 2016) 。Shimray、Keerti 與 Ramaiah (2015)指出,雜誌 APP 開啟線上閱讀模式,透過智慧型裝置即可下載 APP, 並能取得與閱讀雜誌,便利性大幅提升也成為消費者取得雜誌的重要管道。 那福忠(2014)指出,雜誌 APP 使得消費者無須再親臨實體書店選購雜誌, 透過線上下載便可取得雜誌。Capdarest–Arest 與 Glassman(2015)認為,APP 應用程式以數位方式彙集了雜誌刊物,藉由行動裝置並連結網路即可瀏覽、搜尋 與閱讀,這不僅改變獲取途徑亦增長了閱讀使用量。遠見民調中心(2014)針對 全台灣 20 縣市共 1,208 位民眾做了調查,46.4%的民眾有閱讀電子刊物之經驗, 其中 27.1%會使用智慧型手持裝置閱讀電子刊物。 另外,近年大螢幕手機崛起,根據 Vpon 威朋(2016)的行動調查報告指出, 國人手機購買力逐漸轉移至大螢幕行動裝置,大於 6.9 吋的平板,以及 5.3~6.9. 2.

(12) 吋的平板手機,較 2015 年同期增加 6%,顯示大螢幕在台灣蔚為趨勢。雜誌 APP 的推出的確帶來了轉變,開啟了線上閱讀模式(電子雜誌出版服務平台,2014), 也利於消費者從不同媒介取得雜誌(Zhen, Ayres, &Vail, 2016; Edgerly, 2015); 而大螢幕手機具備隨身性、可即時接收與閱讀資訊等特徵(NOWnews,2014), 民眾逐漸習慣透過行動裝置下載雜誌 APP,改變取得雜誌的方式也成為重要之管 道(Rangaswamy, 2015;數位時代,2014)。. 二、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受到使用者重視 現今多數消費者的生活已與行動裝置產生密不可分之連結,根據資策會 FIND(2014)曾進行「2014 年上半年臺灣風雲 APP 百強」調查,結果指出超過 百萬的消費者有使用新聞雜誌類的 APP,並會以行動裝置來進行閱讀。然而,雜 誌 APP 的確較傳統雜誌有更多的閱讀功能(Jiyoung, 2013; Corkett & Benevides, 2016),這不僅顛覆過往行為模式,也增加多重感官的閱讀體驗(Patil, 2011), 雜誌 APP 有別於傳統雜誌的閱讀模式,閱讀功能操作是否便利及能否提供 良好的瀏覽引導受使用者的關注(Mickey, 2014) 。陳世娟與邵婉卿(2015)針對 民眾在數位閱讀載具與使用行為進行研究,以電話問卷訪談針對 1,089 位成年人 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越來越多民眾會透過行動手持裝置進行閱讀,其中又 以閱讀功能在瀏覽操作方便與否受到使用者重視。 由於閱讀功能兼具了輔助瀏覽之作用,當使用者在使用行動裝置進行閱讀時, 好操作、完善的閱讀功能是影響使用者能順利閱讀完文章的重要因素(Mpofu, 2016)。Ogedebe、Makinde 與 Adebowale(2014)認為,要吸引消費者使用雜 誌 APP,其閱讀功能必定不能喪失閱讀本質,其要能涵蓋紙本的閱讀功能,同時 又能兼顧數位的多樣性。Anindita(2011)與 Scolari(2013)表示,多數消費者 瀏覽紙本雜誌時仍習慣以手翻閱的方式,雜誌 APP 閱讀時是否也提供相當之功 能,是使用者重視的指標之一。Stolley(2010)和 Eddy(2016)認為,人們普. 3.

(13) 遍熟悉紙本的翻頁模式,為延續這樣的方式,雜誌 APP 結合觸控設計來應對, 閱讀只需以手指輕移即能夠翻頁,替閱讀創造新的體驗,同時也將消費者重視的 瀏覽行為一併納入考量。 另外,從閱讀功能的使用構面來看,過去傳統雜誌在瀏覽上是藉由頁碼、章 節名稱顯示內容順序,來引導閱讀(Mickey, 2014)。然而,消費者在使用雜誌 APP 時,同樣會在意所使用之閱讀功能是否具有提示作用,因為,這既能輔助閱 讀也有助於尋找到文章(Cahill & McGill-Franzen, 2013)。正因如此,雜誌 APP 藉由虛擬按鈕或符號來提示內容,滿足使用者的閱讀需求也能更自由地選擇文章 (Hollander, Krugman, Reichert, & Adam Avant, 2011)。 雜誌 APP 藉由不斷創新的閱讀功能來豐富閱讀與使用經驗,對於吸引使用 者使用與滿足閱讀需求均有助益(Campos Pellanda & B. Nunes, 2013)。Duffy (2015)指出,如何讓使用者在操作雜誌 APP 時能更流暢、易上手,甚至找到 所需文章內容,已是閱讀功能在設計與配置時重要考量。換言之,雜誌 APP 本 身的閱讀功能是否具實用性與意義性,均是消費者所重視的部分(楊根福,2015; Zammit, 2016)。. 三、閱讀功能為影響雜誌 APP 使用意願之主因 APP 透過不斷創新的數位技術與功能來滿足消費者的閱讀經驗(Zhen, Ayres, & Vail, 2016) ,而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是否可滿足使用需求,甚至創造更多的附 加價值,才是消費者願意使用的主因(徐冰青、趙榮嬌,2012)。Rautman(2014) 指出,使用者利用雜誌 APP 進行閱讀雜誌的比例日增,雜誌 APP 研發者應瞭解 到使用者在意的閱讀需求、功能是否完善,據以才能提高消費者的使用意願。 Auer(2014)指出,雜誌 APP 在閱讀上承襲紙本雜誌的瀏覽精神外,還結 合多媒體、超媒體等功能,優化閱讀體驗與突破雜誌局限的版面形式與內容,藉 此吸引更多消費者的使用意願。單寧與紅雲(2015)認為,雜誌 APP 中加入一. 4.

(14) 些影音多媒體、網頁超連結等技術,這些並非干擾閱讀而是提升對文本的理解, 有助於滿足使用者在閱讀上的需求並增加使用意願。日本學者 Inoue 與 Osanai (2011)為瞭解紙本與 APP 雜誌的閱讀功能對使用意願之影響性,採取實驗法, 以日本電子專門學校網頁設計系二年級學生為研究樣本,研究發現,雜誌 APP 因結合了影音、多媒體等功能,有助於學生在閱讀文本上的理解,使用意願也明 顯高於紙本雜誌。希臘學者 Gatsou、Politis 與 Zevgolis(2016)為瞭解閱讀功能 對 APP 之使用影響性,採取觀察與訪談法,針對 12 名行動數位閱讀的初入門者 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其中閱讀功能與設備的設計在使用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亦是 帶動使用者願意使用的關鍵。 過去紙本雜誌屬於線性閱讀方式,無法創造互動性,但雜誌 APP 在數位技 術的輔助之下,非線性閱讀方式能具備互動作用,可在閱讀之間進行溝通、探索, 甚至享受閱讀的驚喜與歡樂,能提升使用者的使用意圖(Wang, 2011; Norrington, 2010) 。Javorsky 與 Trainin(2014)指出,雜誌 APP 結合多媒體功能外,還加入 觸控式設計創造互動特色,如觸碰螢幕時會產生動畫或音效,這讓閱讀時可創造 不同效果也能帶動閱讀動機。此外,雜誌 APP 還支援可連結部落格、社群平台、 留言板、聊天室等功能,讓使用者在閱讀時能直接分享文章,也能做分享後的留 言與回應等互動(Moyo & Abdullah, 2013; Tarricone, 2016),這不僅讓使用者在 過程中能自主性的參與,也能享受單純閱讀以外的互動感受,是促成使用的重要 因素(Yang & Coffey, 2014)。. 四、雜誌 APP 閱讀功能持續發展與變革 行動閱讀時代中使用者的專注力越來越短,要抓住消費者使用目光以及使用 意願,具創意的內容、具價值的功能才是核心(數位時代,2016)。雜誌 APP 能 結合影像、聲音等功能,雖然有助於優化閱讀體驗亦可彌補傳統媒介資訊傳遞上 的不足(Guenther, 2011),但仍持續結合新的數位技術做研發,讓功能更完善,. 5.

(15) 使用者才能感到便利性與易操作性(Auer, 2014)。 Galov 與 Balandin(2012)指出,要強化使用者對 APP 的使用黏著度,除了 滿足方便操作之餘,最好還能提供個人專屬、客製的概念植入其中。Scofidio(2013) 與于明暉(2014)也認同,閱讀功能對雜誌 APP 而言隸屬重要,除了功能內容 不斷創新,也需要針對不同族群再加以設計,讓功能貼近個人化、並創造使用效 益最大化。 Kim 與 Oh(2011)認為,閱讀功能中若能加入專屬個人的服務,如雜誌的 主題精選或推薦,讓讀者很快地就能接觸到雜誌訊息內容,讓藉由功能上的設計 進而讓雜誌 APP 變得更專屬。Gershon(2013)認為,可就閱讀功能再衍生出其 他附加服務,如連結其他社群讓雜誌內容能分享出去,或是連結網站串連電商服 務等,這不僅是讓功能持續革新、創造新意,也能間接地刺激民眾的使用意願。 當功能持續進化了,使用者可在使用中接觸到不同的服務與體驗,也感受閱讀功 能上的創新(李宗薇、鄭雅文,2014) 。換言之,雜誌 APP 除了重視使用者對閱 讀功能上的要求,還得提供更新、更具創意的體驗,才能進一步產生想要甚至持 續的使用意圖(TPI 台灣出版資訊網,2013)。. 6.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依據前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針對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對使用者使 用意願影響,擬定四項研究目的,並依所欲瞭解的內容,分別展開八項研究問題。 一、瞭解雜誌 APP 閱讀功能提供現況。 二、探討雜誌 APP 閱讀功能對使用者的使用意願。 三、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使用者對雜誌 APP 閱讀功能與使用意願之差異。 四、分析雜誌 APP 閱讀功能與其對使用者使用意願之差異。.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的研究問題分別為: 一、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提供現況為何? 二、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提供現況為何? 三、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對使用者的使用意願為何? 四、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對使用者的使用意願為何? 五、不同背景變項使用者對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使用意願差異 為何? 六、不同背景變項使用者對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使用意願差異 為何? 七、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提供現況與使用者使用意願之差異為 何? 八、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提示服務」提供現況與使用者使用意願之差異為 何?. 7.

(1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主要將本研究所提及的重要名詞,做以下定義與界定:. 一、雜誌 APP(Magazine APP) 有別於傳統紙本雜誌,雜誌 APP 是雜誌出版業者以內容為中心並結合電子 形式與移動設備,發展出 APP 形式的雜誌(Patil, 2011; Veglis, 2012; Jiyoung, 2013)。 可透過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來進行閱讀(TPI 台灣出版資訊網,2016)。. 二、雜誌 APP 閱讀功能(Magazine APP Reading Functions) 閱讀功能意指在閱讀的過程中,藉由圖像、符號、圖表、文字的輔助(李云 川,2001),有效地引導瀏覽並有助於閱讀時的流暢,讓知識真正地傳遞至頭腦 裡並達到對內容的理解(Barnett, 2014;過言之、胡傑,2015)。參考上述,本 研究將雜誌 APP 閱讀功能定義為,使用雜誌 APP 時可透過圖像、符號、音頻、 視頻等來引導閱讀,既能有條理的選取到文章,也能達到對內容、詞彙上的理解。. 三、使用意願(Usage Intention) 使用意願即是指使用者願意使用某種服務、某種特定系統的意願程度 (Savage, & Waldman, 2015)。本研究根據 Ajzen(1991)提出之計畫行為理論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TPB)中使用者個人的態度、主觀規範以及行為 控制,是促發雜誌 APP 閱讀功能對使用意願的要件。. 8.

(1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將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做以下定義與界定:. 一、研究範圍 在行動應用軟體的各類別中,本研究以閱讀類 APP 應用程式作為研究範圍 的第一層次選取,再以雜誌 APP 應用程式作為研究範圍的第二層次選取。研究 範疇詳如圖 1-1 所示:. APP應用程式. 閱讀類APP應 用程式. 雜誌APP應用 程式. 圖 1-1. 研究範疇定位. 近來開始有不少以雜誌 APP 作為研究主題之相關研究,研究範疇涉及行動 廣告、經營模式、使用者行為等,也有以雜誌 APP 內容進行探究,主要偏重於 信息製成、平台交互性設計,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之綜合討論。雜誌 APP 隸屬 於閱讀 APP,其閱讀功能相對重要,目前鮮少有以閱讀功能為研究方向,因此, 本研究聚焦研究範圍於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與使用意願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聚焦研究範圍於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探討對象則是有使用過雜誌 9.

(19) APP 以及未使用過雜誌 APP 的使用者,以統計方法來分析比對雜誌 APP 閱讀功 能對使用者的使用意願研究。. 雜誌APP的閱讀功能. 使用者. 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對使 用者的使用意願研究。. 使用意願. 圖 1-2. 研究範圍.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探討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對使用者的使用意願,由於雜誌 APP 的內容與類型涵蓋範圍很廣,所以研究結果不宜過度推論至非 APP 類的雜誌, 避免造成選擇性偏誤;其次,因為本研究主要以閱讀功能為主,閱讀功能同樣涵 蓋範圍很多,僅在本研究定義之下的功能為主,以免造成結果偏誤。 最後尤須注意,雜誌 APP 應用程式更新的迅速性,也可能會加劇時間因素 造成的衡量性誤差,從而增加研究推論之限制。. 10.

(20) 第五節 研究流程 研究者在確立研究主題、目的後,繼續進行相關期刊與文獻資料之蒐集與討 論,以統籌彙整本研究之理論基礎,再根據理論基礎建立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透過信、效度等檢核步驟逐步完成實證資料的分析與比較,研究流程詳如圖 1-3 所示:. 發展研究目的與問題. 相關文獻蒐集與討論. 確立研究方向與主題. 建立研究架構. 問卷調查法. 內容分析法. 發展問卷. 設計內容分析表. 問卷預試與修改. 內容分析表預試、校正. 問卷正式實施. 內容分析正式編碼. 問卷回收與統計. 資訊統整與分析. 歸納、分析實證資料. 研究結論與建議. 圖 1-3. 研究流程 11.

(2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對使用者的使用意願,因此,本章節 將先對雜誌 APP 的發展與類型進行瞭解,和相關研究的整理。其次,釐清雜誌 APP 閱讀功能的特性,以及閱讀功能的相關研究歸納。再其次,探討使用意願涵 義與雜誌 APP 功能之關係與相關研究。最後,就以上本章節的探究結論,據以 撰寫文獻探討小結。. 第一節. 雜誌 APP 的發展與類型及相關研究. 近幾年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智慧行動手持裝置的普及(Eppard, Nasser, & Reddy, 2016),帶動 APP(Application)應用程式快速發展(Tornoe, 2015)。 根據「行動 APP 消費者調查分析」報告,顯示持有智慧型手持裝置的國人會下 載使用 APP 應用程式(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2016)。Yahoo Flurry(2016) 公佈之 2015 年 APP 年度報告,指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造就 APP 的高速成 長,而新聞和雜誌 APP 成為最熱門下載的類型之一。顯示隨傳播媒介的多元與 普遍,以及行動網路技術持續進化下,連帶改變消費者使用媒介的習慣(Inman & Van Wyke, 2014;資策會 FIND,2015);再加上近幾年大螢幕智慧型手機崛起, 人們的閱讀習慣受到了轉換,新聞與雜誌類 APP 的使用量相繼成長,亦受到重 視(Yahoo Flurry, 2016;Phimedia 通泰媒體,2014) 。因此,本小節以雜誌 APP 做探討,據以瞭解雜誌 APP 的發展、類型及相關研究的探討,共同瞭解雜誌 APP 現階段的概況。. 一、雜誌 APP 的發展 蘋果公司於 2010 年推出 iPad 後,開啟了消費者對數位閱讀的認知(Powell, 2014),更帶動出版業者將紙本內容推向至平版電腦及推行 APP 出版的風潮 (Inman & Van Wyke, 2014;資策會,2011)。 12.

(22) 新科技與數位技術演進下,讓過去傳統紙本雜誌內容,在經過數位化處理與 轉嫁方式後,便可於其他電子媒介中看到雜誌文章(Veglis, 2012; Johansson, Ellonen, & Jantunen, 2012) 。Cha(2013)與 Patil(2011)表示,單純的紙本雜誌 內容,經轉嫁方式呈現於電腦、平板、手持裝置設備等載具之中,創造出新的閱 讀體驗,亦有助於帶動消費者對數位閱讀的認知。Tomas(2013)與 O'Donnell (2016)認為,不同媒介載具的推出與技術的研發,成功擴展了雜誌發布的形式, 也賦予了不一樣的閱讀模式。 雜誌 APP(Magazine APP)的誕生,是紙本內容轉嫁至數位載具下的一例 (Moses, 2013);其將傳統紙本雜誌內容結合電子形式與移動設備,再以適合智 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等移動裝置的方式呈現(Mickey, 2014; Arunkumar, Srivatsa, & Rajarajan, 2015)。過去雜誌轉數位化處理,多以 Adobe 軟體公司所開發之可 攜式檔案文件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PDF)為主,可編寫、排版、輸 出印刷,甚至還能支援跨平台使用(Santos Silva, 2011; Sivek & Townsend, 2014) 。 不過,隨 iPad 的推出,及數位、網路技術不斷革新之下(Pierce, 2016),爾後 的數位化處理,除了延續使用 PDF 格式,亦有以 ePub 格式為主,另外也有使用 APP 格式並結合觸控、翻轉、多媒體等技術為主(DVorkin, 2013; Scolari, 2013; 重灌狂人,2016),適合 iPad 載具也打破以往閱讀雜誌的方式(Norrington, 2010; Gershon, 2013)。 出版業者觀察到 iPad 所帶動之數位閱讀效益,以及讀者們樂於接受新科技、 新閱讀方式(數位時代,2013),在美國、日本、台灣等地的出版商,都陸續投 入開發雜誌 APP 的行列(Raluca & Jakob, 2011;TechOrange 科技報橘,2011; Nose & Fukuda, 2012;NOWnews,2015)。雜誌 APP 開發過程中也明顯看出變革, 前期充分運用 iPad 多點觸控螢幕設計結合多媒體技術,提供消費者具互動的閱 讀體驗(Yamauchi & Nagaoka, 2011),後期則相繼加入個人化服務概念(Cowan, 2015) ,如試閱、推薦、檢索、收藏、分享等,讓使用功能更完善(Takada, Arai, Takagi, & Maruyama, 2011; Kimezawa, 2015)。 13.

(23) 二、雜誌 APP 的類型 雜誌 APP 的類型可從內容和形式加以區分(Faria Carvalho, 2013)。雜誌 APP 內容的分類,一部分是以雜誌紙本出版後的電子版本為主,另一部分則是結 合原生概念重組內容的形式(Schoonmaker, 2013;電子商務時報,2013;齊閱文 創科技,2013; Ismail et al., 2016) 雜誌 APP 形式的分類概念,大多以內容產出方式作為分類依據,第一種是 雜誌出版業者所推出的獨立 APP(Fenster-Sparber, Kennedy, Leon, & Schwartz, 2012;那福忠,2014);第二種則是由營運平台製成的 APP,其中彙集了各雜誌 出版業者所製之雜誌內容;第三種屬個人化雜誌 APP,是可依據自己的閱讀興趣 與喜好來做訂閱(徐冰青、趙榮嬌,2012)。 除此之外,雜誌 APP 形式的分類概念,又隨 APP 應用程式技術的不斷發展 有了新的區分,一種是以 PDF 格式為主,呈現單純的圖片結合文字的靜態形式 (Singh, 2014);另一種則是在製成時加入新的數位技術,如多媒體、超連結等 功能,形成動態且具互動的形式(Johansson et al., 2012;單寧、紅雲,2015)。 經由上述的說明,可以瞭解雜誌 APP 在分類上,除了以內容製成為依據, 另也會隨形式的表現與製作有所區分,說明了雜誌 APP 在內容呈現上的多元性。. 三、雜誌 APP 的相關研究 雜誌 APP 的誕生改變了消費者閱讀雜誌的行為與習慣,經由文獻整理發現, 目前探討雜誌 APP 的相關研究,大多圍繞在功能所引發之閱讀意願與閱讀延伸 部分,就這兩部分加以探討對使用者在使用上所帶來的影響關係。相關探討如 下:. (一)雜誌 APP 的閱讀意願相關研究 14.

(24) Morgan(2013)為瞭解閱讀應用程式對孩童閱讀理解的影響,以 3 至 7 歲 孩童為對象,使用適合兒童閱讀的雜誌 APP 作為實驗物,實驗結果發現,孩童 對於 APP 所使用的動態插圖與字樣,具促進識字的動機也有助提升愉快的閱讀 經驗。 Mallette 與 Barone(2014),採取實驗法,比較傳統雜誌與雜誌 APP 之間的 閱讀動機與態度差異,研究結果顯示,以雜誌 APP 作為媒介,其結合多媒體功 能特性,有助於引發學生閱讀學習的念頭,而且在使用態度上明顯雜誌 APP 的 興趣度也高於紙本形式。. (二)雜誌 APP 的閱讀延伸性相關研究 APP 創造出的閱讀延伸性,意指在閱讀之外其他新的行為(Phimedia 通泰 媒體,2014) 。Neumann(2016)為瞭解雜誌 APP 對孩童讀寫技能的培養與影響, 以學齡前兒童為對象,並就適合孩童的雜誌 APP 為實驗物,透過實驗法測試, 研究結果發現,使用適合孩童的雜誌 APP 除了有助提升閱讀外,對兒童早期識 字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另外還能隨其中的閱讀功能培養寫字技能。 Wang(2011)則從不同角度探討閱讀以外的延伸性,以 65 位男女性作為受 測對象,採取實驗法並進行同時閱讀紙本雜誌和雜誌 APP 的測驗,實驗結果發 現,雜誌 APP 可嵌入文中所介紹的產品相關網站連結,引發消費者對產品關注 與購買,進而產生消費購物的延伸關係。. 15.

(25) 第二節. 雜誌 APP 閱讀功能特性與相關研究. 智慧型手持裝置普及下 APP 應用程式應運而生,改變人們的行為模式,也 成為生活當中重要的使用工具(Fletcher, 2011)。然而在眾多的 APP 當中,要如 何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度與使用意願,其內容豐富性、易操作性、方便性均成為研 發重點(Fenster-Sparber, Kennedy, Leon, & Schwartz, 2012;數位時代,2012)。 雜誌 APP 研發時整合使用介面與豐富內容之外,另也加強其閱讀功能,讓 閱讀既不脫離本質甚至更勝實體紙本(Yahoo Flurry, 2016;毛文思,2014) 。因 此,本小節以雜誌 APP 閱讀功能做探討,加以瞭解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特性, 以及相關研究的討論。. 一、雜誌 APP 閱讀功能特性 雜誌 APP 將傳統紙本內容以數位形式呈現,並加入觸控、多媒體、超媒體 等技術(Yamauchi & Nagaoka, 2011),藉由數位化科技創造出有別於紙本雜誌 的閱讀方式(Mickey, 2014;那福忠,2014) 。以下整理各研究者對結合雜誌 APP 閱讀功能特性的觀點如表 2-1。. 表 2-1 雜誌 APP 閱讀功能特性彙整表 研究者/年份. 雜誌 APP 閱讀功能. Takada 、 Arai 、 Takagi 與 多點觸控設計、多媒體、個人化服務 Maruyama(2011) Santos Silva(2011). 多點觸控設計、多媒體、超媒體、互動性. Wang(2011). 多點觸控設計、多媒體、超媒體、互動性. Nose、Fukuda(2012). 多點觸控設計、超媒體. 徐冰青、趙榮嬌(2012). 多點觸控設計、多媒體、超媒體、個人化服務. Tomas(2013). 多點觸控設計、多媒體、超媒體、互動性 16.

(26) 卓 鈺 涵 、 劉 怡 秀 與 陳 思 汎 多點觸控設計、互動性、閱讀提示 (2013) Mickey(2014). 多點觸控設計、多媒體、超媒體. 經由表 2-1 發現,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中須具備多點觸控特性外,使用中 所需的閱讀提示、個人化服務等功能也是研發的重點。然而,多數研究者皆聚焦 於多媒體、超連結、互動性等部分,探討如何藉數位技術的特殊性,賦予雜誌 APP 創造出有別於傳統閱讀上的呈現方式與體驗。以下就其功能特性略述:. (一)多點觸控設計(Multi-touch) 蘋果公司分別於 2007 年、2010 年推出 iPhone 與 iPad,以多點觸控螢幕與易 上手的介面設計(Mills, 2016;陳慧玲、陳建雄、陳詩捷,2011) ,改變消費者對 智慧型手持裝置的複雜印象 ,同時也替操作帶來更大的 便利性 (Hyoungil, Youngjoong, & Jungyun, 2015) 。多點觸控設計介面主要的特色在於,以觸控式螢 幕取代傳統按鍵(Mlot, 2016) ,採取直接碰觸方式來操作智慧型手持裝置(陳圳 卿、陳嘉妮,2011)。 現今的多點觸控操作設計,有別於過去硬體介面所提供的實體觸感(Santos Silva, 2011) ,取而代之在螢幕畫面上,直接以手指作手勢進行操作(Hwang, Tseng, Shadiev, & Huang, 2015),過程中可滑動、按壓、點擊、選取、拖曳、放大與縮 小等(Seff, 2011) ,這些特色也間接地創造出雜誌 APP 的閱讀優勢(楊帆、海鷹, 2014)。此外,多點觸控設計在閱讀時,能依據手持方向切換成直向或橫向畫面 (Griffith, 2014;i 點子工作室,2014)。正因多點觸控設計提供了更多以手勢操 作的機會(Veglis, 2012) ,使用雜誌 APP 時,不僅顛覆過往瀏覽經驗,更賦予使 用者直覺式反應的閱讀體驗(Sánchez Martínez & Alonso, 2015;王麗霞、王志剛、 王照平,2012)。. 17.

(27) (二)多媒體(Multimedia) 多媒體是各種媒體整合之範疇(Seff, 2011),經電腦、通訊和電子科技, 並結合影像、視訊、文字(Ankeny, 2014),以及聲音、動畫、圖形等元素(Hao, Meng, & Krishna, 2016)。可展現出內容的多樣化與交互性,也能提供消費者在 視覺與聽覺上更豐富的感受(黃蘭鍈、胡安妮、吳凱琳,2008; Boase & Kobayashi, 2012)。正因為多媒體運用了不同的媒體素材(Hamel, 2014; Zhang et al., 2012), 對使用者的感官與聽覺神經能形成刺激,進而引發對內容的關注(Chung, Lo, & King, 2013;楊宜瑄、曾荃鈺、林家楷、陳碧玉,2012)。此外,多媒體可橫跨 不同平台,所產製的訊息內容具豐富性優勢,觸及媒介範圍也廣泛(Xiong, Wu, & Jia, 2013) ,將其運用於雜誌 APP 上,豐富雜誌內容也提升閱讀的趣味性(Rivera, Mason, Moser, & Ahlgrim-Delzell, 2014)。 目前的雜誌 APP 已將多媒體功能結合其中,如 Flash 動畫、音樂、音效、影 像等(Fisher, 2013; X.Joshphin Jasaline, 2015; Zhong & Yuzhen, 2015),另也將近 1~2 年竄起的視訊與直播功能納入其中(Rauwers, Voorveld, & Neijens, 2016; Greenwood, Sorenson, & Warner, 2016;寧怡楠,2016)。可以見得,當功能越趨 豐富均可使得文本內容變得更生動,並在閱讀上創造不一樣的感知 (Güldenpfennig & Fitzpatrick, 2015;TechNews 科技新報,2015)。. (三)超媒體(Hypermedia) 超媒體是以非線性方式組織訊息,將文字、聲音、圖像、視訊等多種信息元 素(Chen, Wei, Huang, & Kinshuk, 2013),以超文本(Hypertext)和連結(Link) 方式組成(Hugh, 2013),在形成網頁後,藉由瀏覽器取得所需之信息內容 (Fernández-López, Rodríguez-Fórtiz, Rodríguez-Almendros, & Martínez-Segura, 2013)。 超媒體以節點(node)方式來傳遞訊息(Cizmár, Pleva, Papaj, Dobos, & Juhár, 18.

(28) 2009),在訊息發展與傳遞之間能產生互動層次,讓使用者可自主性地瀏覽內容 (Bowyer, 2011;王燕子,2014)。吳飛(2016)認為,超媒體提供自主性瀏覽 之作用,也建立出線上與線下之間新的互動關係,讓瀏覽行為不會因其他因素而 受阻。 雜誌 APP 運用超媒體特性,在文本內容中加入多媒體、網頁超連結等元素, 透過點擊的動作執行增加閱讀樂趣(Mickey, 2014; Roberts, 2016),甚至也能連 結網頁做更深層的內容認識,抑或是在閱讀雜誌文章時,便同時透過連結購買文 中所介紹的商品,進而產生出不一樣的消費行為(胡瑋,2014;毛文思,2014)。 Thompson(2014)表示,正因超媒體是以節點傳遞內容,使用過程中也可連結 其他網站,瀏覽相關訊息不會受到限制,還能衍生出閱讀以外的商務活動。 超媒體的出現擴大了傳播路徑,也改變了人們搜尋、使用及回饋資訊的方式 (Chang, Chien, Chiang, Lin, & Lai, 2013)。雜誌 APP 結合超媒體,具備資料儲 存的功能,儲存了包含當期、前期等文章內容(Schreiner, Williams, & Zuckerman, 2013) ,另外,為了讓讀者閱讀時能精確且快速地找到文章,亦提供了檢索功能, 包含目錄、主題、關鍵字、熱門主題等(Klyuev & Mozgovoy, 2014;電子雜誌出 版服務平台,2014; Jeong, Ko, & Seo, 2015),讓使用者能依需求選取並尋找文 章,大幅提升了方便性(Lipscomb, 2015)。. (四)互動性(Interactive) 互動概念被廣泛運用在 APP 應用程式中(Violante & Vezzetti, 2015),使用 者在使用過程中接受因科技所提供之資訊並給予回饋,如此的過程便稱之為互動 (Sánchez et al., 2015; Eder, Diaz, Madela, Mag-usara, & Sabellano, 2016)。互動性 包含了不同的層次,主動、反應與雙向等三種是較常見之形式(Williamson et al., 2016)。主動式意指使用者在取得內容後產生有限度的反應行為(Șimon & Suciu, 2014;卓鈺涵、劉怡秀、陳思汎,2013);反應式則是使用者會自己主動且進一 步地產生個人需求與反應(Norrington, 2010; Conner-Zachocki, 2015);雙向式則 19.

(29) 是系統在使用過程中會因應使用者的需求做出改變,產生宛如真實溝通情況 (Pelenk Ö zel & Yilmaz Sert, 2014; Eddy, 2016)。 不同的互動層次應用於雜誌 APP 中,衍生出不同的設計功能,亦達到延伸 瀏覽行為與優化閱讀體驗之作用(Dixon, 2012)。使用者憑藉雜誌 APP 進行瀏 覽文章時,可透過網路技術來進行線上閱讀,或是先將雜誌文章下載下來並做儲 存,在離線狀態下仍可閱讀(App Knob,2013;電子雜誌出版服務平台,2014)。 Bromley(2012)與 Guenther(2011)認為,藉由智慧型手持裝置下載 APP 以及 相關文章,不僅隨時隨地可以進行閱讀,也打破網路線上與線下的藩籬。相關文 獻資料也指出,整合線上與線下瀏覽模式,有助閱讀上的互動性外,也滿足了使 用者隨時閱讀的需求(壹讀,2015;Readmoo News 閱讀最前線,2016;每日頭 條,2016)。 然而,雜誌 APP 必須維持功能的活躍度,才能吸引使用者青睞(郵件行銷 |Benchmark,2013;免費資源網路社群,2016),除了閱讀上的互動性外,還 可支援連結部落格、社群平台、留言板、聊天室等功能,讓瀏覽無須不停切換, 還更有效率(Moyo & Abdullah, 2013)。正因有了連結社群平台的功能,使用者 在閱讀時能將文章做直接的分享,或是在分享後可進一步做留言回應的互動 (Tarricone, 2016) ,這不僅讓使用者在過程中自主性參與,也能享受閱讀以外的 新感受(Yang & Coffey, 2014)。. (五)閱讀提示(Prompt) 閱讀提示即是在文章內加入一些文字、圖像或是符號(Tomasek, 2009),用 以突顯文章之核心概念,在瀏覽時具有提醒與強調功能(Kammerer, & Meier, Stahl, 2016) ;運用在平面內容時是以字體、色彩來做提示(Scofidio, 2013) ;運 用在數位內容時,則是結合介面並規劃出文字結合符號或圖像的提示設計,引領 使用者做閱讀時的點選或轉換(Mira, Schwanenflugel, Nippold, & Gray, 2013; Rouse, Alber-Morgan, Cullen, & Sawyer, 2014)。 20.

(30) 雜誌 APP 的閱讀方式別於傳統紙本雜誌,因此將提示功能結合至其中,無 論是文字、符號抑或是聲音(Morita & Okazaki, 2011; Parsons, 2012) ,都能輔助 使用者在閱讀時尋找到所需的重點或提示(Kim, Carbary, & Tanenhau, 2014) 。從 文獻中也可以發現,閱讀的提示功能讓使用者輕鬆學會操作之外(Reed & Petscher, 2012; Duffy, 2015) ,也能順利找到想閱讀的文章,甚至在過程中也能有 助於讓閱讀更流暢(Jeong, Ko, & Seo, 2015)。 文字、符號、聲音是常見的提示設計(Wu, 2013) ,但因為雜誌 APP 包含了 過去前期與當期雜誌內容外,還納入了即時文章等(Conner-Zachocki, 2015) ,為 了方便讀者尋找也加入了雜誌新文章、熱門文章推出等提示功能,利於瀏覽時可 即速掌握文章的更新(Kuntz , 2013; D’vorkin, 2016;趙志真、方明豪,2015)。. (六)個人化服務(Personalized service) 個人化服務意指透過數位技術以自動化方式產生內容(Bayir, Demirbas, & Cosar, 201) ,並輔以適合的使用者介面設計,讓使用者在使用時能感受到獨特的 服務與體驗(Huang, Liang, Su, & Chen, 2012;李宗薇、鄭雅文,2014) 。張樹之、 謝焸君與王嘉偉(2011)認為,個人化服務運用在使用者介面設計中格外重要。 Korzun、Galov 與 Balandin(2012)指出,使用者介面設計是影響使用者選取 APP 的關鍵。Inman(2014)表示,使用者介面必須考量使用者習慣操作方式,才能 讓使用者更容易操作。因此,在使用者介面設計中除了要滿足方便操作之餘,最 好還要人性化,才會強化使用者對 APP 的使用黏著度(Joss, 2010; Krietsch, 2011)。 雜 誌 APP 結合個人 化服務特性 所衍生 出 的功能 ,仍 然 以閱 讀 為核心 (Majumder & Basu, 2010; Bass,2014) ,像是介面設計中加入閱讀主題喜好推薦、 個人閱讀文章蒐藏、過往瀏覽記錄等,功能切割更細膩也更趨向個人專屬(Azarov, Grachev, & Tikhonov, 2014) 。Duffy(2015)認為,能夠將個人閱讀記錄、文章做 蒐藏,並依據這些做主題上的推薦,對閱讀者而言,既是項很好的閱讀工具,亦 21.

(31) 能省下尋找文章的時間。 此外,也有雜誌 APP 設計出宛如個人圖書館的小幫手功能(Sluis, 2014), 不僅可典藏個人閱讀的相關內容,也能依自己的喜好做分類,利於之後的閱讀和 搜尋(Weißenberg, Gartmannc, & Voisard, 2006; Takada, Arai, Takagi, & Maruyama, 2011)。. 二、雜誌 APP 閱讀功能相關研究 雜誌 APP 替人們帶來了不一樣的閱讀經驗與體驗,經由文獻整理發現,目 前探討雜誌 APP 閱讀功能的相關研究,多從 APP 介面設計對應文章內容呈現, 所衍生出來對閱讀的輔助性與影響性兩層面,因此就這兩部分加以說明。相關探 討如下:. (一)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閱讀輔助相關研究 雜誌 APP 的文章內容是建構在結合多媒體、超媒體之下,因此在閱讀理解 部分,Cheung 與 Slavin(2013)採取實驗法,針對美國偏遠地區 7,000 名 1~6 年級具學習困難的貧困學生,進行為期 12 週且每週約 150 分鐘的測試,研究結 果顯示,同時使用紙本與 APP 進行閱讀,很明顯地 APP 閱讀功能中具多媒體特 性,透過大量的互動特性能有助降低閱讀困難,也能對於閱讀效率、流暢性以及 詞彙理解上的輔助,明顯地在速度、理解度均有提升。 西班牙學者 Benítez Lima、Barajas Villarruel 與 Hernández Uresti(2014)透 過問卷調查法,針對 531 名的學生進行實測,研究結果顯示,在 APP 媒介下, 受限於載具形式與螢幕大小,社會科學和管理類能夠藉由文字敘述、影像的輔助, 即能獲得理解;反之,像是自然科學主題,因需要結合實驗操作,較無法單純透 過文字就獲得理解。. (二)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閱讀影響相關研究 22.

(32) Schaefer(2015),比較同時閱讀紙本與雜誌 APP 文章之間的差異,採取實 測法對學生進行施測,研究結果顯示,雜誌 APP 所提供之閱讀功能,因具備互 動性、娛樂性,不只改變學生對閱讀的官感,同時也培養出對閱讀的熱情。Alam、 Mahfujur Rahman 與 Saddik(2013),就雜誌 APP 中的多點觸控設計帶來的反饋 部分做研究,針對 20 名 12~18 歲從沒有過觸覺體驗的年青人進行測試,研究結 果顯示,雜誌 APP 閱讀功能中的多點觸控設計,能夠讓使用者夠透過按壓、滑 動、輕敲等方式,創造出不同感受並提升閱讀興趣。 不過,Matuschek、Kliegl 與 Holschneider(2015),卻提出另一項閱讀影響 數據,他們以「ss-anova」函數條件,分析閱讀時所注視時間與字詞長短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雜誌 APP 多處於移動環境之中,如此情況下,閱讀時眼球 停留時間為 10~30 毫秒,且以 5~10 字母構成的短字詞為主,相較於過長的字 詞,則容易忽略,長期累積下來僅靠短字詞做片面吸收,較無法做更深入的文本 思考。. 歸納上述,雜誌 APP 閱讀功能上有結合多點觸控設計、多媒體、超連結、 互動性等特色,創造有別於傳統閱讀上的呈現方式與體驗,但這些特色也形成一 些衍生關係,唯有瞭解閱讀功能真正需求並在功能上做修正,才能真正創造出有 別於傳統閱讀的優勢。. 23.

(33) 第三節. 雜誌 APP 功能與使用意願的關係. 一項科技產品或應用程式的成功,不只取決技術本身,要能引起民眾的選用 與使用才是成功關鍵(海峽線上,2015;李武、趙星,2016) 。雜誌 APP 隸屬於 應用程式的一種,如何讓消費者願意使用是提供者必須重視的課題。此節,將對 使用意願意涵進行探討,並彙整近幾年來使用意願與雜誌 APP 功能之間的關係, 以及相關研究。. 一、使用意願意涵 學者 Fishbein 與 Ajzen(1972)指出個人的態度與意見,是影響行為意願的 要素;而後兩人又在 1975 年提出了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 意指個人信念、態度、意向是驅動個人的使用行為與意願的重要因素(Fishbein & Ajzen, 1975) 。Davis(1989)則以理性行為理論為基礎,所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型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認為個人態度、行為意圖對實際使用意顯 有直接影響關係。之後,研究者 Ajzen(1991)同樣也以理性行為理論為基礎, 再次提出了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TPB),進一步指出行為 意圖或意願(Behavioral intention)的發生是基於個人態度、主觀規範和行為控 制知覺。 後續許多像是資訊系統服務、消費與使用行為、醫療健康等相關研究,都會 以 Davis(1989)或 Ajzen(1991)所提出的理論做為研究衡量依據,去探討行 為意圖、使用意願對實際使用的影響(Li, Clarke, Papadaki, & Dowland, 2014), 因為這些新科技、新行為模式,要如何去觸發使用者的使用意願(Gwebu, Wang, & Guo, 2014) ,得要同時滿足使用者的易用與有用雙重認知,使用意願才會明顯 (Oghuma, Chang, Libaque-Saenz, Park, & Rho, 2015) 。目前許多 APP 應用程式經 營 者 認 為 只 要 將 相 關 程 式 建 置 得 宜 , 便 可 吸 引 使 用 者 青 睞 ( Deutschmann, Nordstrom & Nilsson, 2013) ,但是,無論商品還是服務,能引發使用者的使用意. 24.

(34) 願才具意義(Hew, Lee, Ooi & Lin, 2016)。. 二、使用意願與雜誌 APP 功能之相關研究 APP 的訊息內容呈現出現短、淺、快的特質,主要在於一部分受限於即時提 供,另一部分則侷限於智慧型手機的螢幕尺寸大小(田智輝、趙璠,2015)。 Durnford(2012)點出,APP 所提供之資訊,標題與內文須言簡意賅,才容易獲 得閱聽人的關注。根據「2014Taiwan 數位內容產業年鑑」指出,多數消費者是在 零碎時間中使用 APP(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15),也使得在這樣的條件 之下,所呈現出的資訊內容必須言簡意賅,才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于明暉,2014; 李怡叡,2015)。再進一步對應 Oyewusi 與 Ayanlola(2014)所提出的研究調查 報告,顯示使用者在使用 APP 所提供的訊息時,仍以短訊息為主,一來適合於 移動環境中,二來閱讀時也不會造成負擔,兼顧這些需求才會引發使用意願。 現今 APP 研發者設計時會因載具形式而將內容淺短化(李鵬,2012;袁希 群,2012) ,如何在 APP 中提供與紙本雜誌相同且充足的知識,才是吸引消費者 使用之關鍵(Vidal-Abarca & Cerdán, 2013)。Caldwell(2011)表示,使用者雖 然會因為不斷推陳出新而下載 APP 應用程式,但使用過程中,文本內容的質量 性、功能的穩定性,更是下載的評估重點。Shin、Shin、Choo 與 Beom(2011) 以期望確認理論(Expectation-Confimation Theory, ECT)為架構,探討使用者對 APP 內容質量影響的使用情況,結果顯示,所提供之內容質量是否充足與豐富, 消費者在使用 APP 時所在意的因素, Yang、Shengli 與 Ruoxin(2015),為探究使用者願意使用 APP 的原因,採 取問卷調查法,並以 396 人作為研究樣本,研究結果發現,消費者相當重視 APP 應用程式的系統質量穩定與否,倘若穩定性不夠,易構成之後不想使用的原因。 同樣針對系統穩定性,Hsiao、Chang 與 Tang(2016)則從 APP 與其他平台串連 的兼容性、穩定性來做探討,以問卷調查法進行施測,研究結果發現,功能中若. 25.

(35) 能穩定地與其他平台做串聯、整合,有助於提升民眾的使用意願。另外,Jewell (2011)透過相關文獻的整理,將 APP 功能與使用者使用意願做了歸納,功能 除了不斷創新,也需要針對不同族群再加以設計,像是符合個人化、使用效益最 大化等,皆能提升使用者的下載率與使用滿意度。 網路技術的進步,雖然帶來使用上的便利卻也相繼產生安全性的隱憂。因此, Li et al.,(2014)提出,在 APP 功能設計中應主動提供個人安全認證的服務。 Tarricone(2016)認為,APP 功能中可做好預防個人資料在登入時被竊取的情況, 這些不僅提高使用安全性,亦有助於提升使用意願。. 歸納上述,雜誌 APP 功能的設計緊扣消費者的使用意願,無論是什麼功能, 均得從技術本身以及消費者需求出發,才能真正發揮功能優勢並讓使用者對其感 到滿意、認同且願意使用。. 26.

(36) 第四節 文獻探討小結 隨著科技與網路的發展之下,加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帶動 APP 應用程式的崛起,不論哪種領域皆積極投入 APP 的研發與製作,替各業者創造 新的經營模式與新商機。從國外到國內 APP 應用程式的發展趨勢來看,勢必將 成為未來重要的使用模式。 然而,出版業者也未在這一波潮流趨勢中缺席,新聞、雜誌甚至相關閱讀類 都有推出 APP(Gyula, 2012)。徐冰青、趙榮嬌(2012)指出,雜誌 APP 的誕 生是讓雜誌能夠在不同媒體中有了新的形式呈現,改變紙本雜誌的印象,也扭轉 了過去熟悉的閱讀模式與行為。可以見得,雜誌 APP 的演進從過去提供單一雜 誌,進而轉變到同步給予多本雜誌內容(Conner-Zachocki, 2015) ,且呈現形式也 從紙本轉為數位,並結合原生雜誌製作概念,讓雜誌內容變得更為豐富性(Seff, 2011; Thompson, 2014)。 雜誌 APP 除了形式上的轉變,也在功能上結合新技術改變了閱讀模式 (Santos Silva, 2011)。Mlot(2016)與 Hwang、Tseng、Shadiev 與 Huang(2015) 指出,雜誌 APP 結合多點觸控設計功能,在瀏覽時只需經由手指滑動、按壓、 點擊、拖曳等,便能做到控制大小,以及頁面翻閱、點選的動作,創造不一樣的 閱讀體驗。Dixon(2012)指出,雜誌 APP 將不同的互動性應用其中,讓閱讀者 可藉由不同的互動層次來引發文章的點閱,延伸瀏覽也創造閱讀中的樂趣。 然而雜誌 APP 要受到消費者青睞甚至願意使用,除了閱讀功能本身,還需 扣合消費者確切需求,才能引發使用者對其感到興趣且有使用意願。目前國內對 於雜誌 APP 閱讀功能的研究仍不多,尤其聚焦於使用意願部分更少,因此若能 在研發雜誌 APP 應用程式前,瞭解使用者對閱讀功能與使用意願之間的關係, 相信將有助於日後相關出版業者對雜誌 APP 應用程式的設計與建置。. 27.

(37) 第參章. 研究設計. 本旨在瞭解雜誌 APP 閱讀功能發展現況,及探討其功能對使用者使用意願 之關係。經由第貳章國內外相關文獻彙整與歸納分析後,發展出本研究的架構。 本章節共分為七小節,依序為研究架構、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 實施、資料處理與分析以及預定進度甘特圖,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綜合前述文獻探討,雜誌 APP 功能開發者期望提升消費者使用,不斷地優 化閱讀功能。其閱讀功能設計情形為何,是否能促使帶動使用者的使用意願,本 研究以兩種研究方法進行探究。最先,以「內容分析法」對雜誌 APP 的閱讀功 能提供現況進行瞭解。接著,以「網路問卷調查法」探討研究對象針對閱讀功能 與使用意願之關係。本研究整體架構如下圖 3-1 所示:. 雜 誌 APP. 閱讀功能提供情況 ◎功能應用:多點觸控設計、多 媒體、超媒體、互動性 ◎提示服務:閱讀提示、個人化 服務. 的 使 用 意 願. 內容分析法 不同背景變項使用者 網路問卷調查法. 圖 3-1. 研究架構圖. 28.

(38)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了兩種研究方法進行研究,首先是以內容分析法分析雜誌 APP 閱讀功能及設置情況,做資料的蒐集與彙整;其次,再以網路問卷調查法進行施 測,以探討使用者對於雜誌 APP 閱讀功能的使用情意願之關係。. 一、內容分析法 過去一般對內容分析法的理解,是將研究物內容做客觀、系統化和量化描述 (Perry & Bodkin, 2002),其主要是先找出明確研究對象,並以系統化方式將大 量且非結構性資料做有效的分析與歸類(Holland & Nichele, 2016),最後再用客 觀、量化描述的方式做進一步的分析(蘇中信,2012)。內容分析法的操作方式 為,會先將研究內容單位化,之後則是抽樣,再者為記錄與編碼,最後才是驗證, 藉由每一項步驟去檢核一致性與否、信效度高低等(蘇中信、吳訂宜、洪宗德, 2012)。 Shuo(2012)認為,內容分析法特性主要在於以事物為研究對象,既無須研 究者親自訪查,亦不容易加入個人主觀意識並產生干擾。另外,內容分析法又以 定性、定量研究為前提,將研究物有系統彙整後再與文獻特質共同進行描述、分 析,能做較全面的認識,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研究方法之一(Kalwar, 2015, Feltham-King & Macleod, 2016) 。 為瞭解雜誌 APP 閱讀功能提供情況,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透過內容分 析法有系統化的分類、編碼,再客觀且量化地分析與歸類,再進行敘述性的分析, 進而瞭解雜誌 APP 閱讀功能的內涵,以及提供情況。. 二、網路問卷調查法 網路問卷調查法是透過網路平台,蒐集具代表性的個人或團體資料來瞭解或 推論其整體意見或態度之研究方法(蘇蘅、吳淑俊,1997),具有不易受限於地 29.

(39) 理環境即可以進行調查、便利性高及匿名性高之特色(Wu, Lee, Liao, & Chang, 2015),相較於紙本問卷,網路問卷毋需訪員、問卷印製之成本,且採取線上作 答方式,使資料輸入更加方便且有效率(Chien & Chang, 2012;Tri & Bao-Tran, 2014),適用於探討使用者行為議題之調查行動。 本研究所探討之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對使用者使用意願之研究,屬於使用 者行為態度之範疇,因此採用網路問卷為來研究調查。. 30.

(4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對象分為兩類。內容分析所要觀察的對象,為 國內所提供的雜誌 APP;在網路問卷方面以個人使用者為對象,茲說明如下。. 一、內容分析之對象 本研究以雜誌 APP 的閱讀功能作為內容分析標的,依序做了幾個面向的選 取。首先,根據 IDC、Trefis 的數據資料,顯示 2015 年智慧型手持裝置作業系統 市佔率,Android 為 80%、iOS 則為 16%(有物報告,2016)。這兩大作業系統 中,Android 設備上較多使用者使用大尺寸手機進行閱讀,基本上以 4.7 吋以上 的螢幕居多;iOS 設備上則以 iPad 為大宗,約佔八至九成(NOWnews,2014)。 據此,本研究以 Android 及 iOS 兩個作業系統為主,再分別從 Google Play 及 App Store 中進行搜尋雜誌 APP。 其次,由於雜誌 APP 歸屬於 APP 應用程式之中,先以閱讀類 APP 應用程式 作為研究範圍的第一層次選取,再以雜誌 APP 應用程式作為研究範圍的第二層 次選取。根據美國 APP 數據分析平台 Yahoo Flurry 將 APP 共分為 9 類,其中有 一類為新聞與雜誌的類別(Yahoo Flurry, 2016)。另外,台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 究所(2016)在進行相關的行動 APP 應用程式調查時,則是將 APP 共分為 12 類,其中也有一項為新聞雜誌類別。據此,本研究以新聞雜誌類別為主搜尋相關 的雜誌 APP。 綜上考量依據,本研究依新聞雜誌類別,從 2016 年 9 月 1 日至 30 日止,研 究者以 Android 及 iOS 兩個作業系統,分別用 App Store 及 Google Play 中進行搜 尋,共計搜尋 25 個正在提供下載的雜誌 APP,彙整如表 3-1:. 31.

(41) 表 3-1 內容分析對象一覽表 類型. 雜誌 APP 名稱. 財經企管. 《彭博商業周刊》 、 《商業周刊》 、 《數位時代》 、 《天下》、 《30 雜誌》 、 《遠見》 、 《哈佛商業評論》 、 《財訊》 、 《萬寶 周刊》、《今周刊》、《Cheers 雜誌嚴選》. 旅遊美食. 《ZEEK 玩家誌》. 流行時尚. 《GQ 中文版》、《FHM 男人幫》、《Bella 儂儂》、《ELLE 中文版》、《美麗佳人》、《VOUGE 中文版》. 語言學習. 《LiveABC》、《大家說英語》、《空中英語教室》、《常春 藤解析英語雜誌》. 汽車機車. 《一手車訊》. 文學史地. 《國家地理雜誌》. 綜合類. 《動腦行銷創意》. 二、網路問卷調查法之對象 本研究為瞭解雜誌 APP 閱讀功能對使用者使用意願之研究,因此研究對象 設定為有使用過雜誌 APP 的使用者。本研究以網路問卷調查蒐集使用者對雜誌 APP 閱讀功能的看法,再加以統計分析。在抽樣方式上,採用「便利抽樣」。透 過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方式,發布網路問卷的連結網址與調查訊息,再利用相 關討論區、社群網站中張貼問卷資訊,廣邀受訪者點選連結填寫網路問卷。. 32.

(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與網路問卷調查法進行幟證資料之蒐集、分析與探討, 並分別建置內容分析過錄表、問卷調查構面表作為本研究工具,茲將表列項目及 問卷架構分述如下:. 一、內容分析表 本研究從雜誌 APP 閱讀功能之「功能應用」與「提示服務」兩大構面內容, 進行登錄與分析,將內容分析過錄表所要分析的項目條列如表 3-2。詳細之內容 分析過錄表請參閱附錄一。. 表 3-2 內容分析項目表 閱讀功能. 構面. 子構面. 多點觸控設計. 滑動功能、按壓功能、點擊功能、拖曳 功能、放大功能、縮小功能、選取功能、 瀏覽方向操控功能. 多媒體功能. 結合文字功能、結合音樂功能、結合音 效功能、結合動畫功能、結合影像功能、 結合視訊功能. 超媒體功能. 多媒體結合功能、網站超連結功能、目 錄分類檢索功能、熱門主題檢索功能、. 功能應用. 關鍵字檢索功能 互動性功能. 線上閱讀功能、離線閱讀功能、雜誌新 訊分享功能、雜誌訊息回應功能、登入 社群平台功能、聊天室功能、留言板功 能. 閱讀提示功能. 文字提示功能、符號提示功能、雜誌新 文章上線提示功能、熱門雜誌文章提示 功能. 個人化服務功能. 個人雜誌蒐藏管理功能、個人雜誌瀏覽. 提示服務. 記錄功能、個人雜誌主題推薦功能.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xtending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through promoting Read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RaC) & using Writ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WaC) activities as a

I can’t get to sleep.’ The gecko said, ‘I thought you are going to tell the fireflies (Open and close his hands) to stop flashing their lights.’ And the Chief told the gecko

現在使⽤用 Apple Configurator. 學生用MDM內建的 In-house

• To consider the purpose of the task-based approach and the inductive approach i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grammar at the secondary level.. • To take part in demonstrations

e-Learning activities that support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Courseware platforms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Practise downloading eBooks

> Pupils learn successful reading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real reading9. > The reading experience should be enjoyable

With each teaching strategies, students should be involved in reading different text types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Teacher should

Access - ICT skills: the technical skills needed to use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social media. -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