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如何透過形塑特色課程強化學校招生優勢-以政大附中為例/ 1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如何透過形塑特色課程強化學校招生優勢-以政大附中為例/ 10"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如何透過形塑特色課程強化學校招生優勢ー以政大附

中為例

陳啓東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長

一、前言

臺灣於2014 年正式實施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以下簡稱十二年國教), 係植基於公平、正義、適性及特色發 展理念,在後期中等教育階段的高級 中等學校全面實施免學費且以免試入 學為主的十二年國教。在實施之初, 由於國中會考、免試入學超額比序、 志願選填、一免試、特招、二免等的 入學制度設計,造成家長與學生的極 度恐慌、焦慮和抗議(黃政傑,2014), 使得前兩年的焦點都在處理入學制度 的修正,而與十二年國教成敗最關鍵 的核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 在2014 年 11 月 28 日公布總綱後,原 訂2018 年正式實施,但因各領域課綱 尚未完全審查通過,加上各校準備不 及等因素,預計延至2019 年實施,使 得目前實施的只是「形式上的十二年 國教」,離原先預定的願景、理念的落 實與目標的達成等,都還有很大的努 力空間。 而十二年國教的政策重點之一係 鼓勵並協助學校特色發展,規劃與實 施「特色課程」,以促進學生的適性學 習與創造學校的亮點及優勢。為支持 各校特色發展,教育部於2006 年起開 始推動高中職優質化輔助方案,每年 投入大量資源提供學校申辦;然而, 在各高中職校申請計畫時,特色課程 係在原有課程綱要框架下發展,由於 課綱彈性不足,所規劃特色課程內涵 與時數難以符合學生需求;加上大學 與四技二專升學制度的箝制與學科本 位思考的影響,均讓各校所發展的特 色課程很難兼顧原訂的教育本質與核 心 理 念 ( 李 隆 盛 ,2011 ;張嘉育, 2010),致使優質化輔助方案從 2016 年起調整為以協助各校規劃十二年國 教新課綱為重點,並讓前導學校能先 試行,以利學校特色課程能順利發展。 此外,臺灣各階段教育正面臨少 子女化的巨大衝擊,學校招生已成為多 數學校賴以維繫辦學績效甚至存續的 重要工作。根據宋修德、蘇景進(2010) 的調查發現,國中學生及家長在選擇各 類型高級中等學校時,考慮因素最主要 都是學習興趣,而交通因素和學校排名 也是重要關鍵因素之一,至於課程則是 排序第五的考量因素。據此,雖然學校 發展特色課程不一定有利於招生,但學 校要招生就一定要有特色,特色課程就 是形塑學校特色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 強化學校招生的優勢,也是後期中等教 育階段各類型高級中等學校所應持續 努力的方向。 基於前述原因,本文以「如何透 過形塑特色課程強化學校招生優勢」 為題, 主要是 依序探 討特色課程 意 涵、國中畢業生選擇各類型高級等學 校影響因素、及高級中等學校特色課 程規劃後,復以國立政大附中為例,

(2)

說明新舊課綱實施前後,學校如何發 展特色課程,以強化學校招生優勢, 克服學校交通不便的劣勢,建立學校 品牌,並增進學校的能見度,進而期 望逐步成為特色學校的過程,最後則 提出高級中等學校發展特色課程的建 議,期能對未來各高級中等學校發展 特色課程時有所助益。

二、特色課程的意涵

時下許多教育工作者常將學校本 位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以 下簡稱校本課程)與特色課程(feature curriculum)的概念有些混淆,在學校 課程發展時期望能透過發展校本特色 課程,來建立並彰顯學校特色。就校 本課程而言,吳清山、林天祐(1999) 指出係由學校本身對於學生之學習內 容 或 活動 所進 行的 設 計、 實施 和 評 鑑。換言之,就是以學校為主所發展 出來的課程,所以它是「由下而上」 (bottom-up)的課程發展;而不是「由 上而下」(top-down)的課程發展。因 此,就其本質而言,它是一種學校教 育人員所發動的一種草根性和自主性 活動。而特色課程的概念雖是由在地 性、草根性及自主性的校本課程發展 而來(林志成、田耐青、林仁煥、田 育昆,2013),但特色課程與校本課程 具有二個鮮明的特點差異:一是特色 課程是凸顯學校獨特風格,具有人無 我有、人有我長的鮮明色彩;二是特 色課程具有顯著的人才培育的效益, 可以協助學生適性發展,在社區內有 一定的影響力,且獲得社區人士的廣 泛認同。 就特色課程的涵義而言,鄭淵全 (2003)認為特色課程是指某所學校 不 同 於 一 般 學 校 的 課 程 ; 曾 坤 輝 (2007)進一步指出,特色課程係學 校依據課程法制層面、未來期待、社 區特性、家長期望、兒童需要、學校 資源條件及教師專長能力等,經由校 長課程領導,並透過學校發展條件分 析,由下而上凝聚共識,結合全校人 力資源與社區資源,審慎規劃課程方 案,所自行發展出來具學校特色的課 程。而林志成、田耐青、林仁煥、田 育昆(2013)整合上述涵義,指特色 課程學校利用學校及社區利基資源, 凝聚利害關係人的教育共識,考量學 生學習需求,兼顧教育目標、學生潛 能、公平正義、永續發展的原則,發 展具教育價值、在地文化、特殊創意 及市場競爭力的課程內涵,以凸顯學 校的品牌價值及經營績效。 此外,教育部(2012)在〈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高中實施特色招生之特 色課程規劃〉中提到十二國教中的特色 課程是「學校以創新思維,基於十二年 國教與課程綱要,考量學校校史、內外 部優勢條件、願景目標及社會需求,為 全體學生所規劃有助於提升學習成效 之課程內容或實施方式」。而十二年國 教的重要政策之一係鼓勵並協助高中 職規劃與實施「特色課程」,其原因有 二:(1)從高中職優質與均質化的角度, 鼓勵學校發展「特色課程」係落實校校 有特色亮點的目標;(2)從入學方式的角 度,「特色課程」係各類型高級中等學 校辦理特色招生時,在課程與教學方面 的規劃與實施之實質內涵(劉欣宜、洪 詠善,2013,p.4)。

(3)

由上述論述可知,特色課程是校 本課程之一部分,校本課程並非就一 定是特色課程,所以學校發展特色課 程必須植基於全校全體同仁對於學校 願 景 的共 識, 彙集 整 體的 創新 的 智 慧,在既有的基礎和能量下,整合並 運用校內外可用資源,規劃並發展出 符合教育本質,獨特唯一、他校沒有 且能有助於學生發展與人才培育,最 終能獲得社區高度認同的理想課程。

三、國中畢業生選擇各類型高級

中等學校影響因素

在探討各類型高級中等學校如何 透過特色課程發展,強化學校招生優 勢前,首要必須先瞭解國中畢業生面 臨生涯抉擇下,課程因素是否是學生 或家長選擇各類型高級中等學校的影 響因素之一。 就 國 中 生 升 學 選 校 影 響 因 素 而 言,宋修德、蘇景進(2010)曾對 45 個適性學習社區內的國中三年級學生 與家長對於升學選校的考慮因素進行 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國三學生在選擇 學校時,考慮因素依序為:(1)學習興 趣、(2)公私立別、(3)離家遠近、(4)升 學率、(5)課程類別、(6)學校設備、(7) 學校師資、(8)生活管理、(9)是否提供 獎學金;另國三學生家長在協助孩子選 擇學校時,考慮因素依序為:(1)孩子的 學習興趣、(2)離家遠近、(3)學校師資、 (4)公私立別、(5)課程類別、(6)升學率、 (7)學校設備、(8)生活管理、(9)是否提 供獎學金。而張炳煌(2011)的研究則 指出,國三學生選擇學校的影響因素, 係以學習品質因素為最重要,其次為交 通距離因素,再者為行銷宣傳因素。另 學生在選擇各類型高級中等學校係同 時考量多個選校影響因素,除重視學校 的學習與辦學品質外,也重視上下學的 交通方便。 除此之外,研究者觀察對明星學 校與分數排名的迷思亦為國三學生與 家長的選校影響因素之一,而明星學 校的產生除因歷史發展的因素外,係 因為過去學校招生採行聯考制度的緣 故,國中畢業生必須先參加高中、五 專或高職聯考後,依據學生考試成績 高低與 志願序分發 至 不同選 擇的學 校;由於各聯招會放榜時會一併公布 各校最低錄取分數,造成學校被以分 數排名,加上前端學校因為菁英群聚 的效應,因此逐漸形成學生、家長與 社會大眾公認的明星學校。現今明星 學校經過多年聯考制度的形塑,在社 會大眾的心目已根深蒂固,成為許多 國三學 生與家長選 校 的重要 參考依 據,欲迅速削減其對十二年國教政策 的影響,實為不易(郭添財,2010)。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國三學生及 家長在選擇各類型高級中等學校時, 首要考慮因素主要均為「學習興趣」, 其他離家距離、公私立別、升學率等 加上明星學校與學校排名的迷思等, 都是選校的重要影響因素,至於排名 均為第五的課程類別因素雖然不是最 重要的因素,但也有一定的影響,因 此致力於發展特色課程,形塑學校特 色,提升辦學的品質,藉以加強學校 的行銷,強化學校招生的優勢,是後 期中等教育各類型學校所應持續努力 的方向。

(4)

四、高級中等學校特色課程發展

型態

就高級中等學校特色課程發展歷 程而言,最重要的推手就是教育部於 2006 年開始推動的「高中職優質化輔 助方案」,計畫目標有三:(1)促發高中 學校團隊精進能量,協助各高中優質 化及特色發展;(2)提高國中畢業生就 近入學比率和免試入學比率,落實本 部高中職及五專多元入學方案;(3)均 衡各地高中教育發展,穩健推動十二 年國民基本教育。此外,本計畫並以 「全面優質、區域均衡、特色發展、 績效責任、分期推動」為五大辦理原 則(教育部,2018)。該方案自 2007 年度起共分三個期程辦理,由學校主 動提報競爭性計畫,經教育部審查通 過 後 辦理 。第 一期 程 為基 礎發 展 階 段,自 2007 年度起至 2012 年度止; 第二期程為焦點計畫階段。自2010 年 度起至2015 年度止;第三期程由 2015 年度迄今。就學校特色課程發展型態 而言,薛雅慈(2012)以文件分析法 針對37 所學校的特色課程內容分析, 發現高中優質化特色課程的內容發展 型態共分為以下十二種: 1. 「學校既有的優勢學科」或「可 發展成特色的學科」做為重點特 色課程; 2. 以「跨領域或跨學科課程」作為 特色課程; 3. 結合「教師創新教學」或「自行 研發課程教材」作為特色課程; 4. 結合「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作為 特色課程; 5. 以學校重視推動的「○○教育」 作為特色課程; 6. 以「議題融入教學」作為特色課 程; 7. 以「在地自然生態」或「社區人 文特色」發展特色課程; 8. 結合「社會資源」或與協會合作 發展特色課程; 9. 以「學校特色」發展特色課程; 10. 以「多元創意課程理念」發展多 樣特色課程; 11. 與大學合作發展特色課程; 12. 其它:以發展課發會或校本課程 作為特色課程。 以上所提及的十二種特色課程的 內容發展型態,可作為各類型高級中 等學校在發展特色課程時的參考,唯 薛雅慈(2012,頁 27)進一步指出, 建議各校在發展特色課程時應注意必 須有課程目標、教師的參與、課程活 動與教材的投入、學習成果的檢核、 以及普 遍性學生參 與 而非少 數人享 有…等要素。如果只是行政主導的研 習、營隊或學校活動,終將只是一場 熱鬧的嘉年華會,而不具有課程深化 創發與知識建構創新的深遠意義。

(5)

五、透過學校特色課程發展強化

招生優勢的歷程—以政大附

中為例

為瞭解特色課程與提升學校招生 優勢之關聯性,本節以國立政治大學 附屬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政大附中) 特色課程發展歷程進行探究,以提供 有意透過特色課程發展強化招生優勢 的學校參酌該校發展經驗。 (一) 創校時特色課程規劃 政大附中是一所年輕的學校,於 2005 年創校之初,以全校跑班與無制 服的自由學風,在仍未有辦學實績的 情況下,甫一招生即擠入北市頂尖高 中的行列,其中課程差異化是關鍵因 素之一,以下為創校之初學校所形塑 的特色課程: 1. AP 課 程 ︰ 即 預 修 大 學 課 程 (Advance Placement Program)。利 用 政 大 各 系 所 師 資 設 備 教 學 資 源,政大附中高中二、三年級學生 於在校修業期間,可至政大繳交學 分費後修讀大一課程,成績及格由 政大發給學分證明,未來就讀政 大,取得學籍,可申請抵免大學學 分(湯志民,2007,頁 5)。。 2. 獨立學習課程︰為使學生多方面 地發展自我潛能,高一、高二每週 必選一節「獨立學習」課程,學生 可以選擇一項(或多項)自己有興 趣的主題來學習,由校內、校外老 師或聯合指導,每學期至少與指導 老師會面四次,導師和指導老師於 期初審查學生自訂之學習計畫,期 末按計畫內容檢核其是否達成及 達成之程度給予成績,評量之依據 為「進步」,至少達成自訂學習目 標的六成以上(湯志民,2007,頁 5)。 3. 專題研究課程︰為培養學生獨立 探索研究的能力,開設「專題研究」 選修課程,如數學、物理、生物、 英文演辯等專題研究,聘請大學教 授 和 高 中 名 師 教 導 ( 湯 志 民 , 2007,頁 5)。 4. 外國語文課程︰辦理語言實驗課 程,針對高一新生,英語學科表現 優異及對英語文、第二外語及世界 風俗文化學習有興趣,並且有志於 赴 英 美 等 地 區 之 大 學 學 習 發 展 者,經嚴格的筆試和口試,錄取42 名,加強英語文和第二外語能力。 另與政大外語學院與相關外語師 資合作,實施第二外國語課程,目 前開設有德、法、西、日、韓語等 課程供高一學生選修(湯志民, 2007,頁 6)。 5. 語言學習角(Language Corner)︰ 國立政治大學為外籍生最多的大 學,為提昇政大附中高、國中生學 生的語文能力,提供優質的學習環 境,特請政大外籍生「駐校」志願 服務,協助政大附中建立生活化外 語學習環境,國高中學生皆可自由 與之對話、互動,以達到隨時學習 外國語言的目標(湯志民,2007, 頁6)。 6. 跨班選修課程︰於高一上下學期 各2 學分,由各科教學研究會依據 學生興趣、性向、能力與需求,開 設多元課程提供學生選修,課程開 設以能力養成、生涯探索為主。

(6)

綜觀上述課程,所採用的特色課 程發展型態最主要為「與大學合作發 展特色課程」其次為結合「教師創新 教學」、「自行研發課程教材」或「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作為特色課程。 (二) 現行特色課程規劃 而上述課程經過課綱變動與時空 轉移,目前獨立學習課程已停辦,專 題研究課程中的數理科專題研究部分 專由「數理資優班」來進行,社會科 於高二第一類組普及開設「社會專題 研究」課程;至於外國語文課程部分 則是已停辦英語實驗課程,並增設「國 際教育多益課程」,協助同學在高中階 段取得英語國際檢定證書。 另外,在政大附中特色課程發展 歷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二年國教 實施第二年(即 2015 年)申辦的特色 招生考試分發入學—「英語國際特色 班」,此特色課程發展型態是採取「學 校既有的優勢學科」或「可發展成特 色的學科」做為重點特色課程,係在 原有99 課綱架構下進一步發展並深化 學校原有之「國際學院」及「大學預 修 AP 學程」,其作法係立基於近年來 已發展之校本課程特色之上,在英語 國際特色班課程中規劃開設「大師開 講」、「學生大使」、「國際教育多益課 程」、「國際社會專題研究」、「世界論 壇」、「TOFEL 課程」、「SAT 課程」,並 延攬政大外交系、外文系、傳播學院 或國際學院教授到校授課,以深化並 更進一 步發展學校 特 色課程 ( 陳啟 東、溫宥基,2017)。就本特色招生 考試入學管道而言,在會考高錄取門 檻下(5A、4A+或 3A++),每年都吸 引基北區與全國其他招生區共約 300 〜400 人前來報名應試,辦理三屆以來 每年錄取率均維持在 10〜14%左右, 而且連續三屆英語國際特招班錄取新 生英語程度逐年提升,經開學前進行 多益英 語測驗前測 平 均成績 顯 示 , 2015 年新生為 760 分,2016 年新生為 795 分,2017 年新生更達 866 分,顯 見特色課程確實有助於提升學校招生 優勢。 其次,政大附中創校迄今持續開 設的高一「跨班選修課程」,也是學校 特色課程發展的基地,表 1 為 2016〜 2018 年間四學期於高一開設的跨班選 修課程一覽表: 表1 政大附中跨班選修開課一覽表 學期 105學年度 第一學期 105學年度 第二學期 106學年度 第一學期 106學年度 第二學期 課程 名稱 1. 電影與文學 2. 英文小說與電影 3. 耍心機,玩數學 4. 社 會 科 學 探 索 課 程-地理生物篇 5. 如何成為科學人? 6. 臺 灣 茶 與 飲 食 文 化 7. 大師開講 1. 電影與文學 2. 英文小說與電影 3. 耍心機,玩數學 4. 探 索 課 程 - 歷 史 與化學 5. How to be a scientist? 6. 運動挑戰 321 事 7. 大師開講 1. 華文影像與文學 2. 家戶財務管理 3. 探索經濟 1 4. 四 葉 草 創 科 學 - 環境永續綠科技 5. 發現與探索 6. 料理科學 7. 大師開講 1. 華文影像與文學 2. 法律與金融初探 3. 探索經濟 2 4. 四 葉 草 創 科 學 - 環境永續綠科技 5. 發現與探索 6. 運動挑戰 123 事 7. 大師開講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附屬高級中學(2018)。國立政大附中教務處教學組跨班選修課程列表 http://140.119.99.9/fdownload/fdlist.asp?id={1C926458-E8D6-4838-89F0-DCAD324649FF}

(7)

如表 1 在「跨班選修」時段開設 的特色課程中之「大師開講」係由政 大 教 授 群 合 作 開 設 ,「 家 戶 財 務 管 理」、「法律金融初探」等課程係與中 信金融管理學院教授群合作開設,上 述特色課程發展型態皆為「與大學合 作發展特色課程」;而部分課程則是過 去持續開設的課程,後續運用教育部 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補助經費加以精 緻化;另有部分課程是由運用教育部 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與科技部第三期 高瞻計畫的經費補助,目標為實施十 二 年 國教 新課 程所 研 發的 新特 色 課 程,上述政大附中所發展特色課程採 行的發展型態非常多元,包括以「跨 領域或跨學科課程」作為特色課程、 結合「教師創新教學」或「自行研發 課程教材」作為特色課程、結合「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作為特色課程、以 「在地自然生態」或「社區人文特色」 發展特色課程、結合「社會資源」或 與協會合作發展特色課程等,以下舉 兩門具代表性特色課程來加以說明。 1. 發現與探索(Discover & Explore)

發現與探索課程起源於各自辦理 的生物科的生態觀察校外教學與地理 科的實察活動,進而結合成跨科的教 師專業社群,逐步發展成橫跨歷史、 地理、生物、化學與家政等科的特色 課程。此課程教育理念為把學習舞台 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程目標包括︰(1)認識所在的環境; (2)引起觀察環境的積極度;(3)培養對 於環境探索的能力;(4)愛護所生活的 環境(陳敏雀等人,2018)。 根據課程目標,發現與探索課程發 展了六項教學模組,如︰(1)校園實察; (2)石燈籠與指南宮探究;(3)宜蘭冬山 河實察;(4)小坑溪實察;(5)政大暨週 邊環境實察;(6)貓空茶產業實察等探索 活動,其中(1)〜(3)於上學期實施,(4) 〜(6)為下學期實施,其中除宜蘭冬山河 實察、貓空茶產業實察為半日之一日的 行程規劃,其餘均為兩小時可完成的教 學單元。以上每一個教學模組均包含 「行前說明會」、「野外探索活動」、「分 享與評析」等三部分,在行前說明會部 分,各科融入先備知識及技能,如地理 科的地形觀察與探索、WebGIS 應用、 手機「我的足跡」App 使用,生物科的 觀察與紀錄要領,歷史科的宜蘭前世與 今生,以及化學科的防蚊液製作等(陳 敏雀等人,2018)。 另就學習成效之評估而言,發現 與探索課程採用多元評量,包括靜態 作業與 動態報告。 靜 態報告 含學習 單、創意分享(如挑戰30 分鐘手繪海 報、報刊式海報、簡報式海報、微電 影拍攝與製作);動態報告則為口頭 (Oral)發表和海報(Poster)發表。 綜而言之,發現與探索課程的至少採用 以「跨領域或跨學科課程」、結合「教 師創新教學」或「自行研發課程教材」、 以學校重視推動的「環境教育」、以「在 地自然生態」或「社區人文特色」等至 少四種特色課程發展型態,而此課程的 研發經驗,可促進校園內更多跨學科課 程發展的體現,而多元評量的做法也可 推廣到各科教學活動中,另課程模組化 的作法則可以推廣到未來新課綱的校 定必修課程、加深加廣課程及多元選修 課程的研發參考。

(8)

2. 四葉草創科學ー環境永續綠科技 四葉草創科學—環境永續綠科技 課程是科技部與教育部共同規劃推動 由 下 而上 輔導 式的 「 第三 期高 瞻 計 畫:新興科技融入中學之創新課程發 展研究」的課程研發成果。此課程係 與臺北市立大學教授合作,選擇跨學 科 之 綠色 能源 與環 境 永續 議題 為 主 軸,並以Toulmin 的論證架構(Toulmin Argumentation Pattern, TAP)為探究學 習理論基礎,進而融入虛擬實境技術 (virtual reality, VR)與 STEM 課程理 念,所形成專題導向之跨學科特色課 程,課程架構如圖 1 所示。此課程目 標包括:(1)透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 設計,讓學生在課程中發現歸納與建 模,訓練自主學習能力;(2)結合新興 科技,如虛擬實境 VR、Arduino 等工 具,使學生在這科技新世代,具備跨 領域與應用新科技的能力;(3)運用適 當的科學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並養 成 正 確的 主動 探究 的 正向 科學 態 度 (陳啓東、姚月雲、趙晉鴻,2017)。 根據課程目標,四葉草創科學課 程發展了五項教學模組,如︰(1)科學 閱讀—臺灣水汙染;(2)實作培力—基 礎電子電路;(3)科學探究—水質檢 測;(4)科技行動—非破壞性檢測;(5) 科技實作—太陽能敏化電池等教學模 組,其中(1)〜(3)屬於科學培力課程, (4)〜(5)為環境永續綠科技。此外,此 課程研發團隊亦透過資策會媒合科技 公司合作開發出「天然指示劑VR 教學 單元」,讓學生能在虛擬實驗室中進行 化學實驗,最後並透過任務導向的遊 戲來檢測學生學習成果。下一階段階 將選擇「能階躍遷」、「原子軌域」、「分 子世界」等單元製作等VR 沉浸式互動 教材,進一步協助學生釐清抽象或概 念模糊的科學觀念(陳啓東、姚月雲、 趙晉鴻,2017)。 圖1 四葉草創科學課程架構 資料來源︰陳啓東、姚月雲、趙晉鴻(2017)。國立政大 附中執行科技部第三期高瞻計畫第一年期中 報告。未出版。 另就學習成效之評估而言,四葉 草創科學課程亦採用多元評量,包括 學生學習態度、實作評量、學生口頭 報告、學生作品分享(含學生互評) 及遊戲式評量。綜而言之,四葉草創 科學課程的至少採用以「跨領域或跨 學科課程」、結合「教師創新教學」或 「自行研發課程教材」、以「議題融入 教學」作為特色課程、結合「社會資 源」或與協會合作發展特色課程及與 大學合作發展特色課程等至少五種特 色課程發展型態,而此課程的研發經

(9)

驗,可促進校園內更多跨學科課程發 展的體現,而多元評量的做法也可推 廣到各科教學活動中;另透過VR 的新 興科技的融入教學亦可協助學生熟悉 實驗流程,並理解抽象性概念,預期 能提升學生科學探究學習成效。 (三) 未來特色課程規劃 在十二國教新課綱中,最主要能 彰顯學校特色的課程為「校訂必修課 程」及「多元選修課程」,其次為「加 深加廣科目」與「彈性學習時間」的 規劃。依據教育部於2014 年公布之《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規 定,其中所謂校訂必修課程係:(1)依 學 校 願景 與特 色發 展 之校 本特 色 課 程;(2)校訂必修課程係延伸各領域/科 目之學習,以專題、跨領域/科目統整、 實作(實驗)、探索體驗或為特殊需求 者設計等課程類型為主,用以強化學 生知能整合與生活應用之能力。而多 元 選 修課 程則 是由 各 校依 照學 生 興 趣、性向、能力與需求開設,各校至 少提供 6 學分課程供學生選修(教育 部,2018)。 就前述政大附中所發展的學校特 色課程,係以「政附小大學」的架構 來進行課程規劃與發展。「政附小大 學」的概念植基於政大附中創校以來 所 秉 持 的 「 自 由 (Freedom )、自律 (Autonomy)、創意(Creativity)、活 力(Energy)」的四大辦學核心價值, 發展出「人文社會學院」、「科學學 院」、「國際學院」以及「通識書院/AP 課程」四大主軸。為配合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之多元入學及特色課程發展 精神與因應 108 年新課綱的實施,且 符合輔導學生適性揚才和學校永續發 展之目的,首先成立課程核心小組, 每學期舉行3〜4 次的討論會議,規劃 108 課綱的學分表與校本課程的研 發,並藉由優質化相關經費協助教師 成立社群進行教師增能與課程研發工 作。目前已完成校本核心素養、學生 圖像校訂必修、多元選修、彈性學習 等課程的研發與開課作業,其中校本 核心素養內涵包括「問題解決力」、「探 究實作力」、「溝通表達力」及「國際 移動力」等四大素養(陳啟東、陳敏 雀、黎勉旻,2018)。 就校訂必修課程而言,總綱規定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須規劃為4〜8 學 分,政大附中規劃了三門課程—「國 際視野」、「科學透視」、「溝通表達」 等共計6 學分,以下為分別說明之(陳 啟東、陳敏雀、黎勉旻,2018): 1. 國際視野:本課程系結合社會科文 化相關課程以及家政科的茶道課 程所形成的跨領域課程,希望透過 完整的課程,能讓學生先了解自己 文化的特性,再認識不同文化區的 特色,以期望在國際交流過程能更 了解彼此文化的差異性,而能彼此 尊重;更希望學生能將所學介紹給 外國學伴,促進雙方的文化交流。 學生必須完成本校主要姊妹校所 在 地 的 環 境 介 紹 與 瞭 解 文 化 特 性,故學生要能擔任接說員介紹臺 灣給外國學伴。 2. 科學透視:透過書報的閱讀與部分 的實作,帶領學生更加了解科學的不 同面相。先透過跨科的共備,進行教 材研發與課程設計,並針對不同性向 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課程。

(10)

3. 溝通表達:由國文科及英文科老師 透過不同的語言來協助學生進行 口頭的論文發表以及口語表達,包 含多媒體簡報的呈現與表達能力 的增進。透過課程裡的演講、企劃 撰寫、面試技巧、簡報製作與呈 現,既可配合升學面試所需,更能 融合四大能力,擔任學校大使介紹 校園,繼而把簡報力帶走成為隨身 能 力 , 人 人 都 可 以 當 TED×AHSNCCU 網紅。 另就多元選修課程而言,總綱規 定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須至少提供 6 學分課程供學生選修,政大附中的規 劃係以創校以來所建立的特色課程為 基礎,配合校本核心素養,規劃 8 學 分的時段供學生選修。其中 4 學分的 空間開設於高一,係延續第二外語選 修的特色,開設德、法、西、日、韓 語等課程供高一學生選修。另其他 4 學分的空間則以前述「跨班選修」為 基礎,於高三上下學期開設「華文影 像與文學」、「英文小說閱讀」、「金融 與博奕之數學探索」、「如何成為科學 人」、「GIS 與生活」、「料理科學」、「法 律與金融初探」、「四葉草創科學」、「發 現與探索」、「大師開講」等課程,提 供學生自由選修2 門課程(共 4 學分)。 最後,就原先 AP 課程的深化而 言,過去礙於課綱的彈性不足,造成 學生選修僅能運用正式課程結束後時 間到政大選修課程,因此選修課程多 數以通識課程為主;在新課綱的規劃 中,政大附中規劃運用彈性學習時間 及加深加廣選修等時間,讓學生能直 接到政大選修各院大一的專業基礎課 程,提早為進入大學學習做好準備。 從上述政大附中特色課程發展歷 程來看,除創校時受人注目的自由校 風外,持續發展的政附小大學特色課 程架構—「人文社會學院」、「科學學 院」、「國際學院」及「通識書院/AP 課 程」亦已逐漸成形,再加上英語國際 特色課程已形成學校最重要的特色之 一,未來將持續以「全校共享」與「全 員共好」的原則將特色課程拓展到全 校。咸信上述學校特色將有助於學校 在面臨少子女化浪潮下,應能有效增 進學校的能見度與品牌行銷,強化學 校競爭優勢。

六、結語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探討高級中等 學校如何透過形塑特色課程強化學校 招生優勢,首先釐清學校本位課程與 特色課程的差異,進而歸納與分析國 中畢業生選擇各類型高級中等學校影 響因素及高級中等學校特色課程發展 型態,最後以政大附中特色課程發展 歷程為例,瞭解學校如何持續發展特 色課程 ,以 及 透過特 色招生加以深 化,持續帶動學校特色朝正向發展循 環邁進。 特色課程是學校本位課程之一部 分,學校本位課程並非一定是特色課 程,學校發展特色課程具有符合教育 本質,獨特唯一、他校沒有且能有助 於學生發展與人才培育的特質。另就 國中畢業生選校因素而言,課程因素 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各校應致力 於發展特色課程,形塑學校特色,提 升辦學 的品質 ,藉以 加強學校的行 銷,亦可以強化學校招生的優勢;建

(11)

議主管教育行政機關除挹注學校資源 協助發展特色課程外,可透過更多元 的宣導方式,導引學生與家長選校時 能更加重視學校課程特色,是後期中 等教育階段中主管機關應與學校共同 合作並持續努力的方向。 最 後 , 就 學 校 發 展 特 色 課 程 而 言,本研究建議各校在既有的課程發 展基礎下,應透過持續溝通,建立共 識,形塑學校願景、建構學生學習圖 像後 , 積極爭取外部 資源 與 內部認 同,並參採前述十二項「高級中等學 校特色課程發展型態」與他校發展經 驗,以單一或多元型態方式,從學校 本位課程發展出發,在滾動式修正原 則下,規劃並發展出學校獨有的特色 課程,並以「全校共享」與「全員共 好」的原則將特色課程拓展到全校, 讓每一學生都有機會修習,這樣除能 滿足不同學生適性發展的學習需求, 以呼應十二年國教因材施教、適性揚 才、多元進路的基本理念外,相信亦 能有效提升學校招生優勢。 參考文獻  吳清山、林天祐(1999)。教育 名詞學校本位課程。教育資料與研 究,28,74。  李隆盛(2011)。後期中等教育: 高職課程發展基礎研究。新北市:國 家教育研究院。  宋修德、蘇景進(2010)。高中 職社區化之學生就近入學成效及其影 響因素。教育政策論壇,13(4),pp.1-32。  林志成、田耐青、林仁煥、田育 昆(2013)。特色課程的涵義與理論。 載於林志成(主編),特色學校理論、 實務與案例(120-128)。臺北市:高 等教育。 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018 年 4 月 15 日取自 http://12cur.naer.edu.tw/upload/files/96d 4d3040b01f58da73f0a79755ce8c1.pdf  教育部(2018)。教育部高中優 質化輔助方案資訊網-方案目標。 2018.04.10.取自 http://sap.cere.ntnu.edu.tw/sap/orign/ori gn1.php  陳啓東、姚月雲、趙晉鴻(2017)。 國立政大附中執行科技部第三期高瞻 計畫第一年期中報告。未出版。  陳啟東、陳敏雀、黎勉旻(2018)。 107 學年度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輔助方 案申請書。未出版。  陳啟東、溫宥基(2017)。高級 中等學校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課程 規劃與學習成效ー以政大附中英語國 際特色班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6(12),20-37。  陳敏雀、黎勉旻、洪佩鈺、江映 瑩、黃雅惠、楊智傑、劉正暱、張凱 傑徐靜欣、李美慧(2018)。106 學年 度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初審簡報—國立 政大附中發現與探索課程團隊。未出 版。  郭添財(2010 年 2 月 4 日)。擴 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政策評 論。2018 年 4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npf.org.tw/post/2/7046

(12)

 黃政傑(2014)。十二年國教高 中高職入學制度啟動的問題與展望。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9),102-132。  張炳煌(2011)。影響國中畢業 生高中職選擇學校因素之研究。教育 政策論壇,14(2),pp.145-177。  張嘉育(2010)。中小學課程政 策之整合研究-子計畫二:學校本位 課程與重大議題探究。新北市:國家 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 湯志民(2006)。政大附中的創 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145, 59-42。  湯志民(2007)。二十一世紀的 優質學校-政大附中的經營理念與策 略。教育政策與行政學術團體聯合年 會論文集。2018 年 4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3.nccu.edu.tw/~tangcm/21th. doc  薛雅慈(2012)。因應十二年國 教下我國高中特色課程政策的發展趨 勢:兼論當前優質化高中特色課程發 展型態。發表於「十二年國教的築夢 與踏實」國際學術研討會。2018.04.08 取自 tkuir.lib.tku.edu.tw:8080/dspace/retrieve /52764/師大_1.doc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預期 效益 (*紅字 為檢核 工具). 1-1

A-1-1參照課程綱要 與學生特質明定教 學目標,並研擬課 程與教學計畫或個

推行為智障學生而調適課程的 特殊學校,可按智障學生的學 習能力和特殊學習需要等,在 2021/22學年或以後盡早調適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 承接視覺藝術科作為高中課程的 選修科,並繼續推動本科課程的 發展,教育局於2020/21學年開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數學教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