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寺廟與鄉土教育—以桃園景福宮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寺廟與鄉土教育—以桃園景福宮為例"

Copied!
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欣宜 博士. 寺廟與鄉土教育—以桃園景福宮為例. 研究生︰林上鈺 中華民國 106 年 7 月.

(2) 誌謝辭 在完成論文期間,我要感謝家人、親朋好友的支與鼓勵。我能順利完成論文, 最要感謝欣宜老師的指導。在論文寫作的這兩年,因為我的工作之故,老師每週 不辭辛勞地大清早到達研究室與我進行討論。也由於老師的指導,讓我開啟了研 究的視野,從史料當中抽絲剝繭、提出疑問,並進而有自己的主張,讓自己做到 了原先以為的不可能。欣宜老師,謝謝您~~.

(3) 摘要 在本文中筆者以鄉土教育理論為基礎,以景福宮為素材,設計鄉土課程進行 教育行動研究與檢討。研究過程是從探討鄉土教育的意涵、景福宮的沿革、鄉土 課程的實施三方面進行。 在第一章中,除了闡述研究動機、研究方法之外,第四小節針對鄉土教育的 意涵進行討論,在這小節中讓筆者可以了解臺灣近期鄉土教育的興起是與政治環 境的轉變有關,並掌握鄉土教育的施行原則,對鄉土教育能有比較深入的了解。 在第二章「鄉土教學活動的實施」,即以景福宮為主題設計課程,本章共有 三小節。第一節是教案設計,課程規畫分為兩大部份,先是向學生介紹景福宮的 建廟過程、供奉主神、重要文物等,並讓學生完成一張學習單。接著則是進行分 組活動,每組以設計一款桌遊為任務。第三小節主要是針對此次課程進行檢討與 省思。 基於筆者在初次進行景福宮的鄉土教學活動時,對景福宮的認識僅是很淺薄 的知識,也因此限制了教學活動進行的靈活度,於是筆者在第三章進行景福宮的 歷史研究,並運用研究成果,重新設計了新的教學活動讓學生不僅可以親近鄉 土,而且可以達到歷史教育的目的。 從對景福宮的研究中,可以明白景福宮在建廟之初到日本統治之前,對人們 來說是心靈寄托的所在,討論公眾事務的場所。我們在進行鄉土教育時,也必須 與在地連結,了解地方發展脈落的原因。關於景福宮的建廟時間、源由,或有不 同的主張,但不變的是景福宮與人們之間無形連結。不過在社會快速變遷中,年 輕人對廟宇的情感似乎淡了些,筆者的學生儘管在建醮時跟著吃素,但問起吃素 的原因是一問三不知,更讓筆者想藉由鄉土教育讓學生對這座廟宇有更一步的了 解,也希望能達到歷史教育的目標,所以在進行研究之後,設計一個多層次的教 學活動,讓學生不僅可以親近鄉土,而且可以達到歷史教育的目的,也希望以後 可以以此模式來進行鄉土教育。. 關鍵字︰鄉土教育、景福宮、大廟、簡朗山.

(4)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回顧………………………………………………………...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6 第四節 鄉土教育的意涵………………………………………………...8 第二章 鄉土教學活動的實施………………………………………………16 第一節 教案設計……………………………………………………….16 第二節 教學過程及成果呈現………………………………………….23 第三節 課程實施記錄與檢討………………………………………….33 第三章 景福宮的探究與融入教學活動……………………………………36 第一節 景福宮的歷史沿革與桃園市的發展.........................................36 第二節 景福宮與地方士紳.....................................................................46 第三節 研究成果運用於教學活動.........................................................52 第四章 結論…………………………………………………………………59 參考書目…………………………………………………………………….61.

(5) 表一︰學者對鄉土教育的主張……………………………………………………..10 表二︰鄉土教育內容………………………………………………………………..12 表三︰鄉土教材編選原則…………………………………………………………..13 表四︰鄉土教學活動設計原則……………………………………………………..14 表五︰教案設計……………………………………………………………………..17 表六︰《桃園廳志》記載的景福宮…………………………………………………42 表七︰《寺廟調查書》記載的景福宮………………………………………………44 表八︰簡朗山擔任日本政府公職一覽表…………………………………………..49. 圖一︰桃園市行政區圖……………………………………………………………..37 圖二:教學活動及教學重心…………………………………………………………54 圖三:景福宮遊戲圖卡……………………………………………………………..55.

(6)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身為歷史老師,不免會遇到學生問︰「老師,學歷史有什麼用呢?」「都是 過去的事了,為什麼還要學呢?」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洋洋灑灑地列 舉多項學習歷史的好處,例如鑑往知來、培養我們觀察問題和分析、判斷的能力 等等,畢竟過去發生的事情,於未來的發展都是有意義的。但是對學生而言,他 們對這樣的說法往往似懂非懂,他們很難感同身受,除非這些事情和他們是相貼 近的,對他們而言是熟悉的,要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的「活力」,就要將歷史與生 活作連結。而鄉土教育,就是將歷史與生活作連結的方式之一。 人們對於自己所生長的環境,總是有一定的親切感,所謂人不親土親,在異 鄉異地的學子、遊子,聽到與家鄉相關的事物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瞬間拉近不 少,原本存在的陌生感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在台灣傳統社會中,民間宗教信仰尤 其影響民眾的日常生活,其宗教行為與思維影響民眾的日常生活及習俗甚深,而 寺廟就是人民間信仰具體的表徵。寺廟對特定的社群成員而言,對外可作為不同 族群的象徵,可以凝聚向心力及共識、互助合作進而抵禦外侮;對內,聚落以寺 廟為中心,寺廟具備多方面的功能,開墾早期官府統治力不彰,宗教信仰為民眾 心靈安全之寄託,具有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寺廟的祭祀活動中的酬神戲,在戲 劇中闡釋忠孝節義等概念,傳達給民眾,同時具備娛樂和教化的功能。寺廟是聚 落的中心,信眾絡繹不絕前來上香,人們往來頻繁之處往往會出現市集,形成寺 廟的經濟圈,帶動地方經濟的繁榮。而寺廟的建成與一再重修的過程中,地方上 的領導階層,富豪、士紳等地方領導階層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這些地方領導階 層影響寺廟的人事運作和廟務推動等。廟宇是信仰的中心,也將人們凝聚在一 起。通常一座有悠久歷史的廟宇的所在地,往往也是當地繁華的所在,是商業活 動的中心,更擁有豐富的人文風情。著名的廟宇如鹿港天后宮,三峽祖師廟、桃 園景福宮等皆是當地發展的中心,廟宇是我們了解當地發展的題材。 筆者一開始在選擇廟宇時,基於自己的在地情感,原本打算以「三峽祖師廟」 為例,因為寫起來會特別有感覺,是促成自己完成論文的動力。但在研讀鄉土教 育的相關文章、著作之後,筆者了解到鄉土教育的實施要以「學生」為中心,因 為鄉土教育就是要讓學生瞭解、認識其所居住地方,使學生能認同與熱愛自己的 鄉土。而筆者所任教的學校,位在桃園縣桃園市,鄰近桃園火車站,若是選擇三 峽祖師廟,對於學生來說缺乏共鳴,也不符合鄉土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筆 者回想起進行七年級臺灣歷史〈清領前期的社會與經濟發展〉的授課過程中,在 宗教信仰部分,在課本內容中提到來自中國大陸漢移民共同信仰的神明,例如媽 1.

(7) 祖、土地公等神明,也提到漢移民信奉來自原鄉的神明,如開漳聖王、保生大帝 等。在上課過程中,筆者也會以自身的經驗分享自己身為三峽人會信仰的神明— 清水祖師爺,在介紹過程當中,自己非常沉浸在對祖師爺的信仰中,但是對學生 而言,他們可能連三峽都沒去過,更何況是對當地的事物會有什麼特殊情感呢? 所以可以明顯感覺到學生雖然聽著我在課堂上的講述,可是對他們而言,就只是 多認識一個地方而已。但是當我提到桃園大廟時,學生的表情就不同了,他們會 很有參與感,因為是他們知道、熟悉的地方,甚至學生也會分享自己的經驗。在 課堂上,也就顯得生氣蓬勃,而不是只有老師講述,學生聆聽的單向傳遞,這樣 相互分享的互動過程,讓課堂氣氛也活絡了起來。想起曾經發生在課堂上的實際 情景,以及鄉土教育的實施原則—以學生為中心,便決定以「桃園景福宮」作為 題材,也讓自己對於自己家鄉以外的地方有進一步的認識。 貳、研究目的 筆者希望本論文能幫助筆者在教學專業有所提升,也希望筆者的研究能讓有 志從事鄉土教育者在鄉土教育的實施能更加順利,不會有筆者初任教職時被分 配到教授鄉土教育課程的恐懼,並希望能讓學生認識、認同自己的家鄉,進一 步讓自己的家鄉更美好。 一、加強學生對自己家鄉的認同 筆者的學生有絕大多數是在桃園出生、成長,因此筆者希望藉由課程的實 施,讓學生對與桃園有關的歷史、民俗、文化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引導學生 加強對自己所在鄉土的認識。並藉由實際參訪景福宮,親自體驗自己對鄉土的 發現、理解與感受,在建構鄉土知識的同時,進而形成鄉土意識與情感。日後 在提及鄉土特色之時也能侃侃而談,由衷認同自己的鄉土。 更進一步地,從認同所在家鄉的一景一物,也對這些文化資產興起愛護之 心,以及對臺灣這塊土地的認同與珍惜。筆者也希望以學生為中心點,將這份 影響力擴展至家人、友人,就如同陣陣漣漪,從中心往周圍擴散,這是筆者認 為守護臺灣的方式之一。 二、促進課程與生活的連結 杜威說︰「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1融入生活的學習課程,更能引發學 生的學習動機。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場域並非只局限在學校,我們所在的場 域,處處是教室,時時可學習。尤其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帶著走的能力」,若能 讓學生保有學習的心,那將會終身受用。 1. 轉引自梁福鎮,《普通教育學》(台北︰師大書苑,1999),頁 169。《普通教育學》一書分 析教育基本概念,並介紹歐美教育理論,其中也介紹了杜威的教育主張。 2.

(8) 在課程規劃部份,筆者會讓學生進行資料收集與分享,並有團體合作討論、 設計以景福宮為主題的桌遊。資料收集與分享,能培養整理、分析能力,並藉由 分享過程訓練自己的口條與台風。而團體合作討論,則可以傾聽不同的聲音,也 在合作過程,瞭解成員的個性,對彼此能包容與信賴。設計桌遊之活動,能讓學 生發揮想像力、創作力,又能結合景福宮作為主題,遊戲的方式是學生們喜愛的 課堂活動。從以上的課程規劃,可以讓學生有知的學習、情意涵養、人際互動、 創意發揮,這都是很重要的能力,能豐富我們的生活。鄉土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並將學習與生活經驗、生長環境相結合,幫助學生從所處的周遭環境來學習,這 讓學生更容易將所學內化於心中。 三、幫助教師自身專業的成長 時代在變,教育環境也隨之改變,身為第一線的教師,更是要與時俱進,提 升自己的專業並促進自身的成長。除了平時多方涉獵,進行研究的過程更是效果 加倍。筆者希望能達到的目的為對鄉土教育理論的了解,不再是不知所云;對於 寺廟的認識能更加深入,寺廟不只是宗教的象徵,廟宇本身亦充滿了藝術之美, 也可以凝聚向心力及共識、互助合作,寺廟具備多方面的功能;而對於景福宮本 身,亦了解其歷史沿革,及對所在地區的意義。另外,筆者回想自己的求學過程, 對於所學到的知識,都是一貫地「接受」,幾乎不會質疑課本上的概念,希望在 進行研究過程中,筆者可以更具備質疑、批判精神。筆者也期望透過本研究作為 增進教師自我與專業成長的範例。. 第二節. 研究回顧. 在研究回顧部份,筆者將從「鄉土教育」與「景福宮」兩方面來探討: 壹、與鄉土教育相關者 鄉土教育在 1990 年代之後逐漸受到重視,鄉土教育理論專書、研究論文等 成果豐碩。在專書部份,林瑞榮的《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先是對 探討鄉土教育相關理論,再針對鄉土教育實施計畫的分析,最後並有針對鄉土教 育的實施與建議。2另外,洪伯溫的《臺灣鄉土教材及教學實務》 ,書中介紹各地 方政府編寫的鄉土教材,並在書中介紹臺灣各地古蹟作為鄉土教材編寫題材。3從 專書介紹,筆者對於鄉土教育理論能有初步認識,並能掌握實施原則。再者,各 地方鄉土教材,讓筆者在自編鄉土教材時能有參考方向。 在目前關於鄉土教育的研究中,大部份是以國小鄉土教育為主。林銘傑, 《使 用戶外教學法與資訊融入教學法在國小四年級學生寺廟鄉土教育之成效—以宜 2 3. 林瑞榮,《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1998)。 洪伯溫,《臺灣鄉土教材及教學實務》(台北︰龍文出版社,1997)。 3.

(9) 蘭縣三星鄉昭靈宮為例》,研究者在文中認為鄉土教學不只是教導學生認識自己 的鄉土環境,更要藉著學習鄉土知識,培養出自身對鄉土的情感。而寺廟更是傳 統鄉村文化裡信仰、生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中心,因此以三星鄉昭靈宮為例, 配合社會科課程及相關教學資源,自編「寺廟鄉土教學課程設計」,並以「戶外 教學法」及「資訊融入教學法」等不同教學法,分析其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的鄉土 知識成就和鄉土學習態度的影響。4萬曉萍的《運用社區資源進行國小六年級鄉 土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永和區秀朗國小為例》 ,運用社區資源進行鄉土教育 的課程,編寫出適合六年級學習的鄉土教材研究者設計四大主題,使學生了解永 和區的地理環境、歷史發展、人文特色,並引導學生觀察永和區待改進的地方以 進行討論,期望培養學生愛護鄉土的情懷並進行兩次校外教學,使學生在教室所 學的知識能與現實生活連結,更能加深學生對於永和區的了解。5又如柯雪紅的 《鄉土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下的實踐—以南投縣竹山鎮社寮國小為例》,討論臺 灣鄉土教育的發展,分析臺灣國民小學社會科課程標準和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 綱要的演進,並以南投縣竹山社寮國小為例,了解鄉土教育的施行及困境。6鄉 土教育具有獨特性,各地方都可以有專屬的鄉土教材,也因此需要更多有志之土 投入相關研究,這些研究可以讓筆者了解各地的鄉土課程,並提供自己編寫鄉土 教材之靈感。 至於國中階段的鄉土教育相關研究則有,陳福裕在《國中鄉土教育課程發展 之行動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 》 ,探討國中如何推動鄉土教育課程發展,從 學校推動鄉土教育課程的歷程中,企圖了解與探究課程的情境分析、願景建構、 方案設計、方案實施及評鑑回饋的實務運作,進行務實的行動策略。藉由發展國 中鄉土教育的研究,以供作國中推動鄉土教育課程發展的見證與依循。7再如, 方麗萍的《我國國中鄉土教育的現況與困境-以苗栗縣各國中實施客家文化教學 為例》,此研究旨在探討苗栗縣各國中實施客家文化教學現況與困境,首先蒐集 相關理論與文獻,加以分析與探討,並針對學校行政人員、客家文化教師、客家 籍學生為研究對象,實施問卷調查,並輔以訪談,深入了解問題及充實問卷調查 內容,探討苗栗縣各國中實施客家文化教學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並將所得資 料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統計方式加以統計與分析;最後將問卷調查及訪談所得, 歸納成為本研究之結論及建議,供教育行政單位、學校行政單位、師資培育機構、 客家文化教師及未來後續研究改進鄉土教育之參考,期能真正落實九年一貫課程. 4. 5. 6. 7. 林銘傑,〈使用戶外教學法與資訊融入教學法在國小四年級學生寺廟鄉土教育之成效—以宜蘭 縣三星鄉昭靈宮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2010 年。 萬曉萍,〈運用社區資源進行國小六年級鄉土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永和區秀朗國小為 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年。 柯雪紅,〈鄉土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下的實踐—以南投縣竹山鎮社寮國小為例〉,中興大學歷 史學研究所碩論文,2012 。 陳福裕,〈國中鄉土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4.

(10) 客家文化教學之成效。8另外,薛志宏的《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鄉土教 育之內容分析研究 》,作者研究旨在分析現行國中七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 (康軒、南一及翰林版)的鄉土教育內涵,以瞭解教科書中鄉土教育內容與數量 的呈現情形,並根據研究提出相關建議。9與國中階段有關的鄉土教育論文,可 以讓筆者了解國中鄉土教育實施的概況,提醒筆者在進行鄉土教育時的注意事 項。相較於國小的鄉土教育研究,國中數量少很多,筆者認也許跟國中課程有進 度、升學壓力,且是分科教學,在課程時間的運用上也就比較受限制,也因此限 制了鄉土教育的實施。但筆者認為即使是國中學生,仍然應該多認識自己所生長 的土地,於是進行研究以期能貢獻一己之力。 其他與鄉土教育相關著作,還有陳志偉的《應用鄉土教育活化文化園區營運 探討—以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為例》,將鄉土教育與文園區相結合,並以台中市 清水區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為案例,探討該園區未來對外經營的可能營運模式, 透過文獻分析國內外遺址類型博物館經營手法,並訪談清水地區教師群與學生, 試圖運用鄉土教學活化文化園區經營,此研究結論提供管理單位及決策者在未來 營運時的另一種選擇。10另外,鄭振志的《資訊科技融入鄉土教育之行動研究建構以學校為本位之鄉土教育網站 》 ,則是探討資訊科技融入鄉土教育、教學網 站的建構與實施歷程;研究發現利用網路環境特性,建構、設計適合國小高年級 兒童的鄉土教育學習網站,不僅實用更使「鄉土教學網站」的課程運作與教學方 式具可行性。 「以學校為本位的鄉土教育」網站,除可做為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學 校本位課程」或「彈性課程」的參考之外,亦可作為同區域其他學校鄉土教育教 學之用。11 貳、關於景福宮 在尋找與景福宮有關的著作、研究,除了桃園市政府編寫的地方志中介紹了 景福宮之外,在專書部份有︰李乾朗應桃園縣政府委託,維修景福宮時提出《桃 園縣三級古蹟—景福宮調查研究報告》,介紹景福宮的沿革以開漳聖王的信仰、 寺廟的建築等。12康鍩錫的《桃園景福宮:大廟建築藝術與歷史》主要是介紹景 福宮的廟宇建築裝飾藝術。 13 桃園市景福宮管理委員會也印行《桃園景福宮簡. 8. 方麗萍,〈我國國中鄉土教育的現況與困境-以苗栗縣各國中實施客家文化教學為例〉,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6 年。 9 薛志宏,〈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鄉土教育之內容分析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 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8 年。 10 陳志偉,〈應用鄉土教育活化文化園區營運探討—以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為例〉,臺北藝術 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年。 11 鄭振志,〈資訊科技融入鄉土教育之行動研究-建構以學校為本位之鄉土教育網站 〉,屏東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12 李乾朗,《桃園縣第三級古蹟桃園景福宮調查研究》(桃園︰桃園縣文化局,2005)。 13 康鍩錫,《桃園景福宮:大廟建築藝術與歷史》 (桃園市︰財團法人景福宮社會福利慈善事業 基金會,2004)。 5.

(11) 介》,完整地介紹景福宮這一座桃園大廟,關於景福宮的發展及供奉神明。14 楊雪青的《寺廟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桃園景福宮為例》文中提到,在臺灣 的開拓史中,漢人移民冒險渡海來臺。這些離鄉背井的移民,為了尋求寄託與慰 藉,便在臺灣建立起「原鄉模式」的新天地。桃園景福宮便是隨著漳州移民的努 力拓墾中建立起來。而漢人移民生活中的各項活動如治安、產業、交通、教育、 聯誼、娛樂等,有許多是透過寺廟以推行。寺廟建築中的木雕、石雕、彩繪、壁 畫等文物,皆為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或演義小說,除了供信眾欣賞之餘,無形中 亦有薰陶倫理道德的意涵,而景福宮廟方也致力於地方慈善事業的推動,有助於 使地方社會風氣趨於淳厚,更成為地方民眾的榜樣,對於地方之學子,有好良好 的教化功能。整體來說,桃園景福宮蘊含宗教、教育、娛樂、休閒等功能。15文 中對於景福宮的沿革,比較偏向《桃園市志》中關於景福宮的介紹方式。筆者希 望在進行景福宮的研究時,能突破這樣的介紹模式。 還有,林欣怡的《臺灣寺廟觀音靈籤籤詩與解籤文化—以桃園景福宮為例》 , 研究者以〈觀音佛祖百首靈籤〉為主體,探討台灣廟宇常用的籤詩體系,並以北 台灣古蹟廟宇及桃園十四間開漳聖王廟為考察對象,探討主祀神明與籤詩系統之 間的關係,並深入探究桃園景福宮解籤員與求籤者之間的關係。16 綜觀上述論著及文獻中對於處在現今桃園市中心的景福宮,對於寺廟的由 來、信仰神明、建築藝術都有相關介紹,但缺少了將景福宮推廣給民眾的機會。 因為這些文獻似乎預設了一些讀者,可能是寫給研究者看的,也沒有辦法直接讓 中學教師使用或是吸引國中生閱讀來了解景福宮的歷史,所以筆者擬以桃園市景 福宮作為對象,作為鄉土教育的題材。.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論文架構. 本文擬以鄉土教育理論為基礎,以景福宮為素材,設計鄉土課程進行教育行 動研究與檢討。研究過程會從探討鄉土教育的意涵、景福宮的沿革、鄉土課程的 實施三方面進行。 壹、關於鄉土教育 筆者計畫先探討鄉土教育的定義,接著了解臺灣近期鄉土教育發展的情形, 並掌握鄉土教育的實施原則以利課程的進行。. 14 15. 16. 桃園市景福宮管理委員會,《桃園景福宮簡介》 (桃園市︰桃園市景福宮管理委員會,2011)。 楊雪青,〈寺廟與地方社會的發展—以桃園景福宮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在 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 年。 林欣怡,〈臺灣寺廟觀音靈籤籤詩與解籤文化—以桃園景福宮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 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 6.

(12) 貳、景福宮沿革 筆者試著運用地方志、政府檔案、報紙資料等文獻探討景福宮的的沿革,瞭 解各時期景福宮與當地關聯。 參、鄉土課程設計與實施檢討 本研究擬設計一套鄉土課程,會依照筆者所在學校的授課情形來設計。筆者 會採取兩種方式來實施,分別是︰融入日常教學、專題介紹,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融入教學 根據民國 83 年(1994)頒布的「國民中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鄉土教 學是獨立設科的課程標準,但在民國 92 年(2003)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 不再有「獨立的標準或綱要」,而將獨立的標準「融入」到各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中,所以鄉土教學不再獨立設科教學,而是要採用「融入各科教學」的方式來實 施。17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之後,社會領域的授課時數減少,對教師而言幾乎是一踏 進教室就呈現備戰狀態,甚至是提早進教室、延後下課,深怕課程進度落後,若 是還要針對鄉土課程另外挪出授課時間,相信大半的社會領域教師會叫苦連天, 所以「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模式,將與鄉土有關的議題在進行歷史課程時 提及並介紹,不失為一舉二得,既能兼顧課程進度,亦能顧及鄉土教育的實施。 因此讓鄉土教育融入歷史課堂,可以使學生能夠更親切、更真實地認識鄉土,進 而達到鄉土教育的目標。 二、專題介紹 本文所提的專題介紹,是針對鄉土課程設計教材,並且有一完整的授課時 數。會有此一構想,主要是因為筆者任教學校通常會進行暑期輔導,歷史課程的 每一次授課時數約為四堂課,課程實施是以班級為單位。暑期輔導的課程,是不 能進行新進度的授課,而學生對複習的課程又意興闌珊,如能進行一主題課程, 可以讓主題可以有比較完整呈現,對學生而言也可以有不同於日常課堂上的學 習,也許鄉土教育所希望達到的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目標也更能達成,效果 也會更顯著。 筆者考慮到歷史課向來是採取傳統的講授方式,有時比較不能引起學生的興 趣及對鄉土的熱枕、喜愛,所以我希望透過桌遊設計將之融入歷史課程和鄉土教 學來達成目的,於是設計了一個以景福宮為主題的教學活動並實際進行,但是進 17. 陳添球,〈鄉土教學素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之模式〉,《花蓮師院學報》,第 18 期 (2004),頁 159。 7.

(13) 行教學活動之後我發現還是有很多問題必須解決,雖然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 生達到親切鄉土的功能,但是沒辦法達到歷史思考的功能。筆者進一步地對景福 宮進行相關研究,經過了鄉土知識的研究之後,筆者重新設計了一個教學活動, 希望讓學生不僅可以親近鄉土,而且可以達到歷史教育的目的。. 第四節. 鄉土教育的意涵. 筆者認同自己所生長的地方,以小範園來說就是我生長的三峽,以大範園來 說就是臺灣,但筆者對於這塊土地的歷史卻是十分陌生。在筆者中學期間所學的 歷史課程,臺灣史的部份大約是一章左右,大學時也只上了兩門臺灣史的相關課 程,所以筆者在尋找研究主題時,認為鄉土教育是可以讓筆者有機會進一步認識 這塊土地,並與教學工作相結合的學問,於是選定鄉土教育做為研究主題。對於 鄉土教育,筆者一開始以為這是在 20 世紀後期興起的新興學問。但在收集相關 資料之後才知道其實在日治時期就已有經有鄉土教育。例如在〈實學教育、鄉土 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 1923-1937〉 一文中即提到日本在 19 世紀後期即興起鄉土教育,並將鄉土教育的作法推及臺 灣,所以在公學校教科書當中臺灣鄉土教材就佔有極大的比例。18 林初梅在〈臺灣鄉土教育思潮中的「日本」 :鄉土教材及教科書如何詮釋「日 本統治下的臺灣」?〉一文中提到︰「在二次世界大戰戰後初期,中國文化霸權 主導,臺灣社會充滿「去日本化的氛圍」。19既然鄉土教育在日治時期就已經開 始,但筆者回憶自己的求學過程,學到與「臺灣」有關的內容篇幅多則一章、少 則一節,篇幅實在是不多,反倒是以中國史、地內容為主,也許這和中華民國政 府治理臺灣後想去日本化建立中國化有關。而筆者初從事教職時,正是近期臺灣 鄉土教育興盛之時,面對要教授臺灣歷史時,心裡總是戰戰兢兢。而現今臺灣探 討的鄉土教育,主要是在 1990 年代之後的發展,所以這也是筆者研究的重心。 筆者在本章節要探討的是臺灣鄉土教育在 1990 年代之後的發展,包含鄉土教育 的定義、發展沿革、施行原則。另外,鄉土教育的內容豐富,筆者選定寺廟做為 鄉土教育實施的主題,是因為寺廟與地方發展關係密切,即使社會變遷廟宇在地 方仍有其影響力。 鄉土是我們成長、生活的地方,筆者原本以為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機 會熟悉我們從小生長的地方,但在接觸鄉土教育之後,筆者細想自己對生長地方 的瞭解實在是貧乏地令人汗顏,試想會有此情形的原因之一,與筆者求學時的教 育發展有關,當時的歷史課程以中國史、地內容為主。但當筆者開始從事教職時, 臺灣歷史是教授的重心之一,這是因為隨著政治民主化,人們逐漸意識到鄉土教 18. 19. 周婉窈,〈實學教育、鄉土愛與國家認同--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第三期「國語」教科書的分析 1923-1937〉,《臺灣史研究》,第 4 卷第 2 期(1997. 12),頁 7-55。 林初梅,〈臺灣鄉土教育思潮中的「日本」:鄉土教材及教科書如何詮釋「日本統治下的臺 灣」?〉,《臺灣學誌》 (2010. 10),頁 107。 8.

(14) 育的重要性 ,而政府也從 1990 年代開始,在教育政策上有所調整。在西元 1993 年,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指出,在國小三至四年級增設了鄉土教學活動一科。 20 教育部亦於 92 學年度(2003)全面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中提及其基本內涵包 括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終身學習,其中鄉土與國 際意識方面,包括鄉土情、愛國心、世界觀等。21很明顯地,鄉土議題已受政府 的重視。 壹、鄉土與鄉土教育的定義 在討論鄉土教育之前,我們可以先瞭解鄉土的定義。關於鄉土的定義眾說紛 紜,筆者選擇了教育行政人員、教育研究所教授的主張來進行了解,因為筆者在 修讀教育學程時,在教育領域有讀到其相關文章,而他們在鄉土教育所方面所提 出的主張,應該會有其影響性。 1. 吳明清認為鄉土的定義是︰「鄉土是以自我為圓心,以情感為半徑,畫一片 有家有生活的土地;生活中有人有事,地上有景有物,交織成綿延不絕的歷史 和文化。」22筆者聯想到進行一年級臺灣歷史〈清領前期的社會與經濟發展〉 的授課內容,會介紹到移民來臺灣的漢人的宗教信仰,在講述三山國王廟、以 保生大帝為主神的保安宮時,學生的反應普通,但講到以開漳聖王為主神的「桃 園大廟」時,學生的反應就活絡多了。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落差,我想應 該是生活與歷史有無相互連結有關。 2. 陳添球認為︰「鄉土是人們長期的生長或生活的空間,包括學校、社區、鄉 鎮等範圍,關係著人們生長、長期生活或經常活動的自然、人文與社會等環境 的綜合。」23鄉土是與生活相連結的,就像在 2015 年 11 月底時,筆者發現部 份同事、學生吃素一星期,原因就是景福宮有丑年建醮、未年完醮之古例,而 2015 年適逢乙未年,於是有相關儀式活動。 從上述學者的主張,也許他們身處的時空不同,但共同主張鄉土指的是人們 待過一段長期時間的地方,且心中對這塊地方有著情感。因此筆者認為鄉土的範 圍可大可小,對於同一縣市的人而言,各鄉鎮即鄉土的所在;而對同一國家的人 而言,縣市即鄉土的所在;而身在海外時,我們的國家即鄉土的所在。綜合以上 所述,「鄉土」在空間上是指人們生活的場域;在時間上,是長期活動的所在; 在內涵上,是自然與人文兼具;在情感上,則是對鄉土的認同感。. 20 21. 22 23. 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網頁︰http://teach.eje.edu.tw/9CC/fields/link/basic.php,(2016.03.29 瀏覽)。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網頁, http://www.k12ea.gov.tw/ap/sid17_92law.aspx,(2016.03.29 瀏覽)。 吳明清,《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 (台北︰師大書苑,2001),頁 20。 陳添球,〈鄉土教學素材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之模式〉,《花蓮師院學報》,18 卷 (2004.4),頁 166。 9.

(15) 鄉土教育是一門將時代和實際生活結合的課程。關於鄉土教育,從 1990 年 代開始,也受到學者們的重視有許多相關研究,筆者在閱讀鄉土教育資料時,某 些學者的主張不約而同地被採納,因此筆者選擇了幾位學者的主張來進行了解。 表一︰學者對鄉土教育的主張 研究者. 主張. 溫振華. 鄉土教育是培養國民關懷社會,以及認識世界人文自然起點,兼具 社會性、知識性以及倫理性。24. 夏黎明. 鄉土教育可說是學生對其生活空間進行價值澄清與態度養成的學習 過程,本質上是一種情義指向的教學活動,在使學生意識到地表上 有一塊與自己生活有密切關係的土地存在著,在使學生肯定和接受 過去、現在與未來,在使學生不斷地適應和參與自己的鄉土生活, 在使學生尊重和欣賞鄉土的獨特風格。25. 歐用生. 鄉土教育強調以兒童為學習起點,使兒童在學習鄉土語言、地理、 環境與文化中,肯定自己、認同鄉土;由愛家、愛鄉進而愛國。26. 黃政傑. 鄉土教育是學生學習鄉土文化的一種教育,以鄉土文化的學習作為 教育目標,使學生認識自己生長或長期居住的鄉土,使其認同鄉土 並願意加以改善。27. 表中四位學者主張的時期都是在 1990 年代,或許可以代表著當時代對鄉土 教育的看法。分別主張鄉土教育是認識周遭環境的立足點,強調鄉土教育的的情 義指向、情感的認同,並點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鄉土教育的功能在使所在環境 更美好。綜合以上所述,鄉土教育著重以學生為主體,施行鄉土教材教育,使學 生認識自己所在的自然與人文環境,進而認同、喜歡這塊土地和這塊土地上的 人、事、物。再者,這份對鄉土的情感也將成為為家鄉美好未來打拼的力量。 貳、鄉土教育沿革 關於臺灣的鄉土教育發展,誠如筆者在此章之初所言是在日治時期就已經實 施,不過在此討論的重點是在 1990 年代之後的臺灣鄉土教育發展。而臺灣在 1990 代開始重視鄉土教育,主要是在解嚴後,隨著政治改革的民主化,鄉土教育經由 地方政府草根式的推動,由下而上地催化中央教育政策,鄉土教育乃成為體制內. 24 25 26. 27. 溫振華,〈鄉土教材教法〉,《鄉土史地》 (台北:台北教師研習中心,1993), 頁 37。 夏黎明,〈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鄉土教育》 (台北:漢文書店,1995),頁 39。 歐用生,《鄉土教育》 (台北:漢文書店,1995),頁 12。歐用生帶領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 習會研究員進行「國民小學鄉土輔縣教材大綱」研究。 黃政傑、李隆盛,《鄉土教育》(台北:漢文書店,1995),頁 8。 10.

(16) 的教育重點。28也就是說臺灣的鄉土教育在近期受重視與政治環境轉變有關。 1987 年,政府宣布解除戒嚴,黨禁、報禁也隨之解除,臺灣的政治走向更 民主化。而在李登輝擔任總統時,提出「中華民國在臺灣」的務實名稱,並以「立 足臺灣、胸懷大陸、放眼世界」做為當時國家政策的指導原則,也就是說在當時 政府將眼光從對岸轉向臺灣自身。接著當時台北縣、宜蘭縣、新竹縣、彰化縣、 嘉義縣、高雄縣、屏東縣政府在 1990 年 6 月共同聯合主辦了第一次「本土語言 教育問題」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中討論的核心主題是︰將推動雙語教育列為七縣 市的的教育政策之一。29 在地方政府先啟動鄉土教育機制之後,教育部在 1993 年 9 月 20 日公佈了新 的課程標準,其中規定自 85 學年度起,國中一年級每週三節「認識臺灣」 ,分為 歷史篇、地理篇、社會篇,每篇每周一節共三節,取代當時國一課程的歷史、地 理、公民與道德三科。而國一課程另增設「鄉土藝術」,每週一節。國小三年級 至六年級,增列「鄉土教育活動」一科,每週一節,並自 87 學年度起,由三年 級到六年級逐年實施。各縣市可以針對地方特色,發展符合地方需要的教材,學 校也可以自行設計課程。教育部在 1994 年公佈「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 準」,在公佈之前自 1993 年 7 月至 12 月,由歐用生帶領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 習會研究員進行「國民小學鄉土輔助教材大綱」研究。在現行的九年一貫課程, 並沒有將鄉土教育列入表定課程當中,卻希望在課程實施當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本 土與國際意識。會有如此的轉變,也許在實施數年之後,對基層教師是額外負擔, 此堂課也常常是有名無實有關,於是調整做法,取消鄉土教育單獨設科,但仍希 望培養學生的愛鄉土心。 臺灣在 1990 年代之後的鄉土教育,因為鄉土教育的受重視,重要發展包含 政府從上對課程的調整,學者對鄉土教育的研究,各地方對鄉土教育的推動,鄉 土教育單獨設科是最大的轉變,也顯示其受重視。但從九年一貫課程開始實施之 後,取消了鄉土教育單獨設科的做法,研究的熱潮似乎也冷卻下來。會取消單獨 設科,筆者認為與實際執行的情況有關。筆者在 2003 年初任教職時,也曾被分 配鄉土藝術課程,筆者只能被動地接受。而因為筆者本身並未接受相關課程培 訓,所以在鄉土藝術課時,還是以教授歷史課程為主,這樣的情形顯示鄉土教育 師資的缺乏,以及鄉土教育的未被落實。但是現在筆者希望化被動為主動,自行 研究並在課堂上試驗,讓筆者在課堂上能有一套運作模式。 1990 年代鄉土教育的興起是對抗長久以來以中國為中心的教育,講的鄉土 是指臺灣,將原本放在中國的注意力移回臺灣,是以臺灣為單位來對抗中國,但 28 29. 林瑞隆,《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頁 42。 研討會所討論的「雙語教育」是指在學校進行的國語教學之外,並在學校教育中推動佔臺灣 人口多數的本省閩南人日常溝通所使用的臺語。林瑞隆,《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 踐》,頁 45。 11.

(17) 雖然一直強調臺灣本身,卻看不到臺灣內部的各鄉鎮,於是在 2000 年,民進黨 執政之後,鄉土教育改為本土教育,2002 年成立本土教育委員會,而在 2008 年 九年一貫課程總綱微調時,將基本內涵中的「鄉土與國際意識方面:包括鄉土情、 愛國心…。」改為「本土與國際意識方面:包括鄉土情、愛國心…。」30鄉土教 育後來都是以本土教育稱之,但不管是以鄉土教育也好、本土教育也好,筆者都 希望能讓學生多認識這塊土地,且筆者在本研究中都還是運用鄉土教育的相關理 論,所以還是沿用鄉土教育的名稱。 參、鄉土教育的內容與施行原則 關於鄉土教育的實施,首先必須要編寫與在地相關的教材,筆者思考可以運 用什麼樣的題材進行教學時,原本筆者以為只有古蹟、傳統戲曲等才是鄉土教育 的內容,但根據教育部對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的規劃,發現鄉土教育的內容題材相 當廣泛,教育部對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的規劃將鄉土教育的內容分為五個部分︰31 表二︰鄉土教育內容 1. 2.. 鄉土語言︰包括鄉土說話教材與讀書教材兩個項目。 鄉土歷史︰包括地名沿革、族群、在各時期中的經營與發、民 間信仰、歲時節令、先賢、古蹟、現代化等八項。. 3.. 鄉土地理︰包含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地質與地形、氣候、土壤、 礦場與能源、人口、產業、交通與聚落、土地利用與區域發展 等十個項目。 鄉土自然︰包括植物景觀、與民間節慶有關的植物、民間草、 常見植物、常見旳地方特產、常見的哺乳類或鳥類、特有的爬 蟲類、兩棲類、水生動物與昆蟲類、維護自然的生態平衡、自 然保育、維護生物的自然景觀等十大項。 鄉土藝術︰計有傳統戲曲、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美術等 四個項目。. 鄉土教 4. 育內容. 5.. 從上述教育部頒佈的鄉土教育內容來看,內容多元廣泛,也就是學生在生活 中所能接觸到的事物,都可以作為鄉土教育的題材,這樣一來,課程進行時比較 能引起學生共鳴,也比較能引發學生內心對鄉土的情感。因為鄉土教育的內容豐 富且具獨特性,筆者相信內容的掌握有助於課程的實施。教育部於民國八十二年 (1993)公佈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國民小學三至六年級增設「鄉土教學活動」 課程;至於在國中階段的鄉土教育課程,則是開設「鄉土藝術活動」和「認識台 30. 九年一貫課程總綱修正對照表︰http://multi-aes.com.tw/upload/20121231162822.pdf。 國民小學鄉土活動課程標準網頁︰ http://ici.nutn.edu.tw/%E8%AA%B2%E7%A8%8B%E6%A8%99%E6%BA%96.htm(2017.5.4 瀏覽) 31. 12.

(18) 灣」的課程。筆者在 2003 年初任教職時,曾被分配教授「鄉土藝術」課程,當 時看到課表上的這門課是非常惶恐,僅管同年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了《台北市 國民中學鄉土藝術活動》教材,但筆者從未接受相關訓練也就不知如何授課。後 來向前輩同事請益之後,因為這門鄉土藝術課都是分配給歷史老師,所以大部份 的時間是上歷史課,剩下來的時間才是上鄉土藝術,讓筆者略為鬆一口氣,但也 顯示鄉土教學在教學現場是未被落實的。 在現行的九年一貫課程,並沒有將鄉土教育列入表定課程當中,卻希望在課 程實施當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本土與國際意識。鄉土教育未列入表定課程,著實令 人不用那麼戒慎恐懼,因為雖然曾經列入表定課程,但在師資方面並沒有該領域 的專業人員,通常是配課給各領域教師,而社會領域教師通常是被配課對象,也 就容易出現筆者前段敘述中所提到的情形。至於要怎麼達成培養學生的本土與國 際意識目標以及盡量不增加教師額外的負擔呢?筆者認為可以融入日常的課程 中,亦或是如果有學校本位課程時,徵召有志者發展一門具有學校特色並結合鄉 土環境的課程。鄉土教育實施時,如須自行設計教材,在教材編選、課程設計時 有其施行原則。根據教育部對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提出的原則可從表三、表四來了 解︰ 表三︰鄉土教材編選原則. 教材編 選原則. 1. 教材的選擇,各校可由活動內容綱要中自行編纂或自由選擇適當 的教材,進行教學。 2. 取材的選擇,由近而遠,就地取材,中年級的範圍為鄉、鎮、市、 區,高年級的範圍為縣、市。 3. 教材要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與地方鄉土文化相結合。 4. 教材所引用的資料,必須透過實地調查以確保資料內容的真實性。 5. 教材編選應注意統整性、多樣性、廣泛性、趣味性、特殊性、實 用性及均衡性。 6. 教材編選應根據地方的特色,能啟發學生關心與愛護鄉土的情懷。 7. 教材編選宜採主題式編寫,應提供學生有實作活動的機會。 8. 教材可配合歷史、地理、自然環境加以說明,使學生獲得統整的 概念與系統的訊息。 9. 鼓勵對鄉土教學活動有興趣的個人或團體蒐集、撰寫及出版鄉土 輔助教材,供學校鄉土教學活動之用。. 13.

(19) 表四︰鄉土教學活動設計原則. 設計的原則. 1. 依據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兼顧認知、情意、技能 三大領域。 2. 針對不同的活動內容,設計多樣性的教學活動。 3. 考慮學習者的條件,設計教學活動。 4. 依據教學時間的長短,安排教學活動。 5. 依據教學資源的性質,決定教學活動的方式。 1. 任課教師應依據鄉土活動之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 活動,儘量採用參觀、訪問、觀察、欣賞、採訪、 調查、蒐集資料、討論、報告、製作、練習、操 作、專題研究等活動,使學童獲得直接經驗,例 如:母語教學應引導學童多做口語練習並注意發 音的正確性。. 教學活 動設計. 教學活動安排. 2. 鄉土教學活動之進行,應顧及學童之認知能力、 身心發展及學習興趣。 3. 鄉土教學活動之進行,應顧及不同領域學科之教 學理論,做合理之安排,例如:母語教學顧及聽、 說、讀之順序,藝術教學顧及欣賞、練習、表演 之順序等。 4. 鄉土教學活動應透過實物圖片或各種視聽教學媒 體實施教學,使教學生動活潑。. *資料來源︰國民小學鄉土活動課程標準網頁32 在進行鄉土教育研究時,各種研究文章、書籍眾多,對於初踏入鄉土教育領 域者會有些不知從何著手。筆者於是選擇了教育部公佈的鄉土活動課程標準作為 基準,再參酌學者的相關研究,並以筆者在教學現場所面臨的學生現況來進行課 程規劃。筆者在第二章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選擇廟宇時筆者最初選擇的是三峽 的祖師廟,但考量到鄉土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題,於是選擇了桃園地區的代表廟宇 景福宮。在介紹景福宮部份,雖然在第三章關於景福宮沿革有些細節的研究,但 考慮到學生對細節的接受度不高,所以筆者以專題介紹景福宫時,與景福宮有關 的細節不會太多。至於活動部份,學生喜歡有趣、可以遊戲的活動,於是選擇以 設計桌遊的方式來進行。關於教學活動的設計與施行將於第二章進行詳細討論。. 32. 國民小學鄉土活動課程標準網頁︰ http://ici.nutn.edu.tw/%E8%AA%B2%E7%A8%8B%E6%A8%99%E6%BA%96.htm(2017.5.11 瀏 覽) 14.

(20) 肆、寺廟在鄉土教育的意涵 雖然筆者是以鄉土教育為主題,但仍希望能於歷史相結合,而寺廟就能扮演 連結的角色。寺廟的發展沿革展現歷史脈落,而一地方公廟更能與當地發展相結 合,見證村落的歷史。廟中的神明與地方居民會有一定程度的密切交集,可能是 移民由原鄉㩦來的家鄉保護神,廟宇的神明也有可能是從他處廟宇分靈而來,在 移墾時期時,佑護移民走過草創維艱,等到發展有成,為了酬謝神明護佑也祈求 神明的持續保佑,於是建廟祭祀。寺廟的活動,像是建醮可以了解居民與神明之 間的互動。走進廟宇,也可了解居民與廟宇之間的密切關係,如可以觀察建廟捐 款以誌功德的功德碑文,也可以了解一地方居民的階層結構。寺廟建築的裝飾、 廟會演戲,多表彰忠孝節義的傳統價值觀念,顯示寺廟也具有社會教化與娛樂功 能。 鄉土教育是一門實用的學問,而筆者身為第一線在教學現場的教師,希望從 事的研究工作也能在教學現場發揮功用,也希望能藉由實際施行與檢討,讓每一 次的鄉土教育課程都可以不斷地精進。. 15.

(21) 第二章 鄉土教學活動的實施 筆者的學生在七年級的時候即學習臺灣歷史,當時使用的的翰林版課本其中 一章為「清領前期的社會發展」,課程內容提到移民臺灣的漢人的宗教信仰,當 時人們共同信仰的神明有媽祖、土地公等,由於這些漢移民從中國大陸來到臺 灣,也會將原鄉神明請到臺灣供奉,課文提到的有泉州人對保生大帝的信仰,漳 州人則是開漳聖王,為了能讓課程與學生所在的生活環境連結,當時就向學生提 到「桃園大廟—景福宮」供奉的主神為開漳聖王,當時學生的反應普遍是恍然大 悟,原來大廟供奉的就是開漳聖王,於是有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景福宮的想法。因 此本章打算以此為背景,打算設計一以景福宮為主題的教學活動。 第一節 教案設計 桃園市的市徽中的象徵建物就是桃園大廟—景福宮,而景福宮座落在桃園市 中心,這也表示景福宮在桃園地區的重要性。為了使學生對於家鄉的歷史以及文 物有進一步的認識,加上在七年級所學習的範圍是關於清領時期台灣的單元,便 以同學所學習的課程內容為先備知識,設計一以景福宮為主題的課程。先運用多 媒體,對學生介紹景福宮,並希望藉著介紹景福宮來加強學生在課程內容中有關 於清領前期社會宗教部分的學習。 本次課程設計的實施時間,是利用暑期輔導期間進行,這樣在無課程進度壓 力之下,較能充分介紹,筆者期待學生能「認識」景福宮,並進一步興起探訪之 興趣。而課程設計的其中一部份為景福宮桌遊設計,筆者希望學生能了解到課堂 上所學是可以與生活相結合、是有趣的,所學是否有用的關鍵是在人自身動腦思 考,將知識吸收為自身對周遭之認識。 筆者在 2015 年暑期輔導期間任教六個班級,每個班級人數大約有 31-33 人, 學生的年齡是介於 13-14 歲。課程安排是先介紹景福宮,由於學生們對人名、年 代的記憶是比較不感興趣,所以在介紹時,細節部份就不會著墨太多。筆者會介 紹景福宮的建廟過程、供奉主神、重要文物等,並讓學生完成一張學習單。接著 則是進行分組活動,分組活動進行時,大約是以 4-5 人為一組,每組以設計一款 桌遊為任務。最後,則是驗收桌遊成果,並加以改進所設計之桌遊。 壹、景福宮教案設計 本小節設計之教案以認識景福宮並進一步活用所學為目的,設計之流程為先 由教師介紹景福宮,接著由學生分組討論、設計一款桌遊,最後為實作與檢討改 進。希望學生能藉由教學活動進行,達到認識自己的鄉土,並能主動且深入瞭解 自己的家鄉。 鄉土教育被放在表定課程時,國小階段的課程名稱是「鄉土活動」,國中階 16.

(22) 段則是「鄉土藝術」,在此教案中使用的是國小階段的鄉土教育目標,因為筆者 認為即使是國中生,仍然要從周遭的生活環境出發。 表五︰教案設計 單元 認識景福宮. 每班人數 31-33 人. 年級 七年級. 人數. 設計. 教學 4 節課(每 節課 45 分 時間 鐘). 名稱 翰林版七年級第一冊社會課本 教材 來源. 桃園市志. 林上鈺. 桃園景福宮簡介. 教師. 桃園縣三級古蹟—景福宮調查研 究. 教材 主題. 本次主題主要是透過介紹桃園市的代表廟宇—景福宮,並搭配國中七年 級的清領前期教學內容,設計一小型的主題課程。先介紹景福宮的建置 沿革,並說明景福宮與桃園的發展之間的關連,加強學生在課程內容中 有關於清領前期社會宗教部分的學習。使他們瞭解清領時期,先民來台 時,地方公廟在村落發展中所佔的重要地位,以及傳統社會中廟宇所發 揮的多面向功能,也進一步瞭解景福宮在桃園地區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 角色以及其重要性。. 學 生 學 學生已經在歷史課中學習過清領前期的治台政策、社會、經濟各項內 習條件 容,對清領時期的台灣有概略性的認知。 教學. 講述法、觀察法、小組討論法. 方法 單元能力指標. 教 學 目 標. 單元具體能力教學目標. 2-2-1 了解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人文環境與經濟 2-2-1-1 能透過老師提供 的史料說明當時桃園的 活動的歷史變遷。 地理環境與人文活動概 況。 2-2-2 認識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古蹟或考古遺 2-2-2-1 能列舉桃園在清 址,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 領時期的古蹟。 2-2-2-2 對於老師講解的 廟宇建築能提 出自己的想法。 2-3-1 認識今昔臺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 17. 2-3-1-1 能指明清朝收復.

(23) 台灣的將領以及重要的 治台政策方針的推動。 2-3-2 探討台灣文化的淵源,並欣賞其內涵。 2-3-2-1 能列舉現今的傳 統習俗文化哪 些是承襲傳統 社會。 2-3-2-2 能舉例說明中國 傳統節日習俗 的意涵,並分享 心得感想。 2-4-1 認識臺灣歷史(如思想、文化、社會制度、 2-4-1-1 能列舉台灣在清 經濟活動與政治興革等)的發展過程。 領時期的社會 特色,並與同學 討論形成背景。 2-4-1-2 能說出漢人文化 在台灣逐漸形 成主體文化的 過程。 2-4-1-3 能說出台灣民間 祭祀公業的起 源以及功能。 2-4-4 了解今昔臺灣、中國、亞洲、世界的互動關 2-4-4-1 能夠說出清領時 係。 期台灣與中國 之間的互動交 流,如:移民、 2-4-5 比較人們因時代、處境、角色的不同,所做 文化、商貿。 的歷史解釋的多元性。 2-4-5-1 能理解並解釋清 領時期漢人移 民到台灣的動 機。 2-4-5-2 能推論平埔族、高 山原住民對於 漢人的移墾的 4-4-1 想像自己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時 看法以及反應。 間、空間下會有什麼變化。 4-4-1-1 能以現今族群融 合的觀點來對 清領時期漢人 移墾社會的族 18.

(24) 群衝突進行反 思。 4-4-3 了解道德、藝術與宗教如何影響人類的價值 4-4-3-1 能從景福宮的寺 與行為。 廟建築裝飾中舉 例來說明在漢人 社會中扮演的道 6-4-1 以我國為例分析權力和政治、經濟、文化、 德教化的功能。 社會型態等如何相互影響。 6-4-1-1 能透過廟志或碑 記或地方史料指 出地方領導階層 與官的互動,並 討論其意義。 節次 月. 日. 教學重點 1、介紹景福宮的建置. 時 1 間 分. 13~ 2、對景福宮中建築特色、廟宇裝飾以及扁聯、碑記的解. 7 17. 說。. 配 3. 7-8. 7/20 ~8/8. 1、與同學進行分組,進行活動討論,完成以景福宮為主 題的桌遊設計。 2、請學生完成活動並進行成果分享。 時間. 單元具體 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教具 分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圖片. 課前. 1、蒐集有關景福宮的資料。 Powerpoint. 2、教師準備介紹景福宮的 power point。 3、設計學習單。 教學過程 ★第一節課: 一、引起動機:. 4. 19.

(25) 2-2-2-2. 1、以學生或家人的生活經驗,如遭逢意外受傷時, 圖片 常會到香火鼎盛或人們熟悉的廟宇祈求保佑,讓 Powerpoint 學生經驗分享。 學習單. 2、發學習單。 二、教學活動: 2-2-2-1 2-4-1-3. 1、問學生桃園市(縣轄市,2014 年之前桃園縣未升 格為直轄市)市徽中的象徵建物是什麼?就是景 圖片 福宮,表示景福宮對桃園的重要性。並介紹景福. 12. Powerpoint. 宮的沿革:. (1)乾隆 10 年(1745)墾首薛啟隆捐地倡建,現在 的規模及位置,主要是在嘉慶 18 年(1813)由 圖片 地方人士簡岳等捐獻重建完成,才較具規模。. Powerpoint. (2)日治時期被總督府徵用土地權充「台北國語傳 習所桃仔園分教場」 ,後來捐廟產田地二十餘甲 以建桃園公學校。大正 12 年,景福宮因應市街 擴展政策,改建為新格局(五門殿堂、兩殿兩 廊、中後殿合併),向後挪移。 (3)國民政府時期經過屢次修建,並在 1985 年經內 政部訂為台閩地區三級古蹟。 2-3-2-1. (4)現址為桃園區中正路 208 號。. 2-4-1-3. 2、討論地方公廟在傳統移墾社會中扮演的角色:. 4-4-1-1. (1)宗教層面:信仰中心. 4-4-3-1. (2)政治層面:地方領導階層拓展影響力的途徑之 一。. 6-4-1-1. 10. (3)經濟層面:寺廟經濟圈的形成。 (4)文教層面:廟宇的建築、工藝、酬神戲都具有 道德教化意義。 (5)精神層面:凝聚地方認同意識及向心力。 3、概略介紹景福宮的主要祭祀神祇,以及景福宮重 要的祭祀活動:. 20. 7.

(26) (1)主祀:開漳聖王,合祀:玄壇元帥 (2)其他神祇︰觀世佛祖、天上聖母、金母娘娘、 註生娘娘。 (3)祭祀活動:丑年、未年建醮,遶境遊行,農曆 2 月 15 日開漳聖王聖誕,桃園大拜拜等 2-3-2-2 2-2-2-2 2-3-2-1 4-4-3-1 6-4-1-1. 3、介紹景福宮的重要的建築特色以及匾額、裝飾工 藝:. 12. (1)建築:是全台灣傳統木造規模最大的開漳聖王 廟。正殿、前殿均為「歇山重簷假四垂」。 (2)匾額:最古老的是嘉慶 18 年的「慈祥濟世」, 另外同年所立的匾額還有: 「明赫感應」 、 「德徧 群黎」、「赫聲濯靈」。 (3)花瓶堵 ︰在正殿左右次間石雕,有秋菊、春梅、 冬茶、夏荷。寓意—因「瓶」與「平」同音, 桌子亦稱「案」與「安」諧音,故有「四季平 安」的涵意。 ★第二、三節課 4、分組活動:. 90. (1)活動主題—設計景福宮桌遊: 依照班上同學的人數大致以 4 或 5 人為一組 (2)請每組以景福宮為主題,設計一款桌遊,例如 大富翁的遊戲,遊戲內容需包含相關配件、遊 戲說明。 ★第四節課 5、驗收成果︰ 45. (1)各組呈現成品並說明。 (2)各組交換操作成品。 (3)各組提出對他組遊戲成品的建議與鼓勵。 (4)老師對此課程的總結。 21.

(27) 貳、景福宮學習單. 景福宮小檔案 哈囉,大家好~~ 我是(. ),平時大家都叫我「大廟」或是「桃園大廟」。. 我在嘉慶 18 年,也就是西元(. )年出生,今年(2015)已經 202 歲囉。. 我住在桃園市( )路( )號,從桃園火車站出來直走的馬路就是中正路, 走到底,就可以來到我家啦。 我家的格局是前後兩殿及兩護室合院廟宇建築,前、後殿屋頂皆作重簷假四垂 式,為全省廟宇中罕見的形式。民國五十年再度整修,廟埕前增設大牌樓門與兩 側四座圓拱門,並改建左右護室及增建鐘鼓樓。. 接著,來介紹我家的成員(神明),他們每個人都很厲害喔 ! 1.( )︰本名為( ),是唐朝的大將軍,為首任漳州刺 史。其盡力經營、興利除弊,物產豐富百姓增加,聲名廣傳,當時漳州還被人視 為樂土。但是後來有一群賊眾看這邊豐饒,於是跑來作亂陳元光率兵奮戰,不幸 受傷殉職,於是人們為他建廟祭祀。 2.(. )3.(. )4.(. 5.(. )6.(. ). 說了這麼多,歡迎大家來找我玩喔。. 22. ).

(28) 最後,大家想跟我—景福宮說什麼呢?要告白說︰「景福宮,我愛你」也可以喔. . 第二節. 教學過程及成果呈現. 在第一節課時,會讓學生瞭解這次暑期輔導的課程安排。首先介紹景福宮, 在介紹景福宮的同時,會讓學生完成一張學習單,希望學生對景福宮能有基本的 認識。在介紹景福宮之前,先問到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最近運氣不太好,或是遭逢 意外受傷時,除了進行醫療之外,還會做些什麼事呢?學生回答答案中就有常會 到香火鼎盛或人們熟悉的廟宇祈求保佑,接著告訴學生今日課程就是要介紹一座 在桃園人心中頗有地位的廟宇,而這座廟宇的重要性從桃園市徽就可以知道,學 生看著桃園市徽就開始猜測起那是哪一座廟宇,大部份的學生幾乎都可以一下子 猜到是「大廟」 ,這時會告訴學生大廟的正式稱呼為「景福宮」 ,接著就開始介紹 景福宮的地理位置、建廟過程、供奉主神等等,並藉由多媒體讓學生欣賞景福宮 的外觀、雕刻、文物等,也鼓勵學生實際走訪景福宮。 介紹完景福宮之後,會讓學生進行分組,每組約 4-5 人,並要求學生在進行 討論時要將欲設計的桌遊,先寫成企劃書。也要學生假想如果自己設計的桌遊是 販售的商品時,希望呈現什麼樣貌吸引消費者購買,例如每款桌遊的內容物要有 說明書、遊戲配件、外盒等等。說明完畢就讓學生進行討論,也提醒學生要利用 課餘時間完成作品。 最後的成品,大部份學生設計的桌遊以大富翁類型的最多,以下將以表格方 式呈現六個班級各一件作品,並盡量挑選不同類型作品來呈現。 壹、景福宮蛇梯棋 遊戲名稱. 景福宮蛇梯棋. 班級. 七年十八班 23.

(29) 遊戲說明. 遊戲規則︰遊戲者拿骰子擲點數,從起點出發,若遇到蛇頭請滑 到蛇尾,遇到梯子至爬到梯子上頭,遇到問號則讓同伴拿起一張 問題卡,遊戲者要回答問題。問題卡的題目都是和景福宮相關。 例如景福宮供奉的主神是哪一位?景福宮位於桃園的哪一條路 上?. 相關配件. 1.外盒. 2.問題卡. 24.

(30) 3.遊戲圖. 25.

(31) 貳、景福宮益智大富翁 遊戲名稱. 景福宮益智大富翁. 班級. 七年十九班. 遊戲說明. 遊戲規則︰遊戲者先選好代表自己的瓶蓋顏色,再猜拳決定先後 順序,接著依序擲骰子,前進至定點回答與景福宮有關的問題, 再依指示前進或後退。抽到機會命運卡時在下一回合時必須使 用。若是走到監獄者則須暫停三次。最先抵達終點者獲勝。. 相關配件. 遊戲說明書、遊戲圖紙、瓶蓋 4 個(代表每個遊戲者)、機會命 運卡、骰子。. 26.

(32) 參、景福宮趴趴走 遊戲名稱. 景福宮趴趴走. 班級. 七年二十班. 企劃書. 以景福宮的格局為遊戲的場景,起點就是要進入景福宮的山門開 始,沿途會經過水池、前埕、前殿、中埕等,終點設定在正殿。. 遊戲說明. 遊戲規則︰遊戲者先選好代表自己的小人偶,再猜拳決定先後順 序,接著依序擲骰子,前進至定點,如停在「事件發生」的格子 上必須回答與景福宮有關的問題,最先抵達「正殿」者獲勝。. 27.

(33) 相關配件. 遊戲圖紙、遊戲人偶 5 個(代表每個遊戲者)骰子。. 事件圖卡,事件內容有︰ 1. 辱罵神明,後退 4 格 2. 發生吸引力,所有遊戲者都會被吸引到同一位置。 3. 惡鬼纏身,休息一回合。 4. 拜拜時突然起乩,暫停兩回合。. 28.

(34) 5. 犯罪,關進監獄。 6. 接獲神指示,前進 2 格。 7. 遭受雷擊,後退格數依骰子點數決定。 8. 天神的保護,保護遊戲者一回合。 9. 騎車到廟途中發生車禍,暫停兩回合。 10. 拜天拜地,前進 2 格。 11. 災難降臨,暫停兩回合。 12. 跌倒,後退 1 格。. 肆、翻天覆地景福宮 遊戲名稱. 翻天覆地景福宮. 班級. 七年二十一班. 遊戲說明. 遊戲規則︰先將各張神明卡洗牌,再把神明卡都排在桌上。接著 以猜拳方式決定翻牌的先後順序。決定好順序之後,一次可以翻 2 張卡片,如果翻到一樣的神明卡,就可以拿走卡片。當所有卡片 都翻完之後,看誰收集到最多的神明卡誰就獲勝,輸家需接受懲 罰。. 29.

(35) 相關配件. 神明圖卡︰開漳聖王、玄壇元帥、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金母 娘娘、月下老人。. 30.

(36) 伍、來廟埕踢球吧 遊戲名稱. 來廟埕踢球吧. 班級. 七年二十二班. 企劃書. 廟埕常是居民的活動場所,再結合桌上型足球臺的概念,運用竹 筷子、長尾夾作為轉動軸及門將,設計一款景福宮足球臺的遊戲。. 遊戲說明. 遊戲規則︰比誰的反應靈敏,將球踢入對手的禁區(紅色方型框 處)就獲勝。. 相關配件. 桌上型足球臺一座. 其他. 陸、景福宮大逃亡 遊戲名稱. 景福宮大逃亡. 班級. 七年二十三班. 企劃書. 靈感來源取自韓國綜藝節目「Running man」 ,以學校校園為活動 範圍,紙條問題則與景福宮有關。. 31.

(37) 遊戲說明. 遊戲規則︰ 先將全班分為 5 組。接著在校園(以操場、排球場、鉛球場、建 國大道為範圍)尋找問題紙條並回答問題,在問題紙條背後寫著 同學姓名。答對者可將書寫在紙條後的同學淘汰,所以有可能會 將自己同隊組員淘汰掉。在遊戲過程中會有獎勵或懲罰,獎勵可 選擇讓某一隊暫停遊戲 2 分鐘或取得 1 張免死金牌,懲罰則是從 關主手上抽取紙卡決定。最後以各隊人數多寡來決定,遊戲時間 以 20 分鐘為限。. 相關配件︰. 問題紙條、免死金牌. 32.

(38) 第三節. 課程實施記錄與檢討. 筆者選擇景福宮為主題,就如同在課程設計動機中提到的「桃園市的市徽 中的象徵建物就是桃園大廟—景福宮,而景福宮座落在桃園市中心,這也表示 景福宮在桃園地區的重要性」 。原本以為選擇這座學生們知道的廟宇,應該可以 很快引起學生共鳴。但筆者一開始在詢問學生是否知道景福宮時,學生一副不 明所以的樣子,甚至也有學生以為是韓國的景福宮。而後來隨著教學活動第一 部份之景福宮的介紹,才發現學生不是不知道景福宮這座廟宇,而是習慣稱呼 景福宮為「大廟」 ,對於這麼正式的名稱反而不知道。當然也有學生恍然發現原 來自己不時會經過的廟宇就是景福宮。此點在第二章的討論可以得知景福宮廟 名出現的時間點,在教學活動時向學生解釋時,學生也才了解平時熟悉的大廟 即為景福宮。 教學活動的第二部份為讓學生填寫學習單,其目的是希望學生可以對景福 宮有基本的了解,也希望學生在聆聽時可以更加專注。大部份的學生會在介紹 時,就一邊將學習單完成,如果有遺漏未填寫到的也會互相討論。學生在設計 桌遊時,也會運用學習單上的資料,例如運用景福宮的格局作為遊戲圖,問題 卡的內容也是以景福宮為中心。 學生們對於桌遊的設計覺得新鮮、有趣,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時氣氛熱 絡,各組提出許多點子。筆者看著學生們熱絡地討論,對於成品相當地期待,也 期待課程可以如計劃中進行,在最後一堂課可以讓學生實際進行桌遊活動,並給 予彼此改進的建議。但是桌遊的完成單靠課堂上的時間是不夠的,需要學生另外 利用課餘時間完成。暑假期間進行此主題教學固然沒有進度壓力,可是學生在心 態上也跟著放假,以至於到了第四堂課應該要驗收成果時,有些學生無法交出成 33.

(39) 品,也就錯失桌遊設計完成的實際操作機會,也錯失同學試完之後給予建議的良 機。 筆者認為,鄉土教育搭配桌遊遊戲,學生在當下的投入比起一般正規授課的 效果十分顯著。然而,除了喚醒學生興趣之外,筆者進行此教學活動實驗,證明 鄉土教育的實施必須有些相應之配套。此主題課程的進行,如果可以有 8 堂課左 右的時間實際進行可以比較完整地將課程呈現,成效應該會更好。而學生的桌遊 設計活動,雖然希望學生可以在比較輕鬆、有趣的情境下學習,但不代表學習態 度跟著放鬆,是可以嚴加督促學生完成。不過在實際的教學現場,歷史科的教學 時數每個星期只有一節課,若要上課程進度,又要上主題課程實在是非常難達 成。在教學活動的時間選擇上,筆者覺得除了可以運用暑輔期間進行主題課程, 九年級學生在會考結束到畢業前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國中課程早已教 授完畢,教師在思考要讓學生進行什麼樣的活動時,這樣的課程不失為活動安排 的選擇。 由於暑期輔導期間,在進行桌遊活動之後,便沒有時間進一步了解學生對 課程的想法,於是在學期期間(2016.12)發了一張問卷來了解,有 6 個班級的 學生(190 位)完成問卷,在讓學生回答之前,先跟學生強調這張問卷是想了 解大家這主題課程的想法並不計分,請學生各自作答不要進行討論。筆者設計 此問卷調查的目的是想了解此一教學活動一段時間後是否仍有效果,以便能更 進一步精進調整教案內容。我將問題內容、學生反應整理如下︰ 1.(. )請問「桃園大廟」的正式名稱是什麼?. A 慈護宮 B 景福宮 C 祖師廟 D 龍山寺 回答正確答案 B 選項的學生有 162 位。 2.(. )請問「桃園大廟」供奉的主神是?. A 保生大帝 B 開漳聖王 C 三山國王 D 玉皇大帝 回答正確答案 B 選項的學生有 119 位。 3.在上課之後,會讓我「想」去「桃園大廟」走走。 □會,□不會。 回答「會」的學生有 66 位,「不會」的學生有 124 位。 4.請寫下想去或不想去的原因 想去的回答有︰因為沒去過、想去點光明燈、想去拜拜求保佑、好像是重 要的地方所以去看一下、附近有很多好吃的東西。. 34.

(40) 不想去的回答有︰去那裡很無聊、沒事不想去、就是不想去。 5.在上課之後,我有去過「桃園大廟」。 □有,□沒有。 回答「有」的學生有 73 位,「沒有」的學生有 117 位。 6.請分享一下去過「桃園大廟」之後的想法。 學生的回答有︰感覺不錯、有被保佑的感覺、廟方人員很好請我們吃餅乾、 是爸媽帶我去的所以沒感覺。 因為課程進行的時間與填寫問卷的時間已經相距一年多,第 1、2 題可以測 試學生對課程介紹的印象,大部份的學生都能答對,也許可以推測為課程介紹 之功。而第 3、5 題可以了解課程對學生是否有啟發的效應,很明顯地,人數只 有三分之一左右,不禁思考鄉土教育課程實施的目的,便是希望能讓學生興起 主動認識自身所在地區的認識,從人數來看成效不大。不過人數不多,也許也 跟測驗時間有關,如果是在課程進行完畢的當下,有意願前往的人也許會比較 多。因此筆者認為鄉土教育的實行要有成效,不能單靠一、兩次的課程,是不 但需要多次、長期的進行,更應該持續改良教學內容,讓學生的興趣能與知識 的搭配更加令其印象深刻。 筆者認為鄉土教育需要的不只是課程規劃設計,更要能實際施行,再從施行 後進一步檢討與調整,讓每一次的鄉土教育進行得更具成效。當筆者在接觸鄉土 教之後,對課程有些想法並著手規劃課程,再加上因為當時筆者的學生是七年級 升八年級,而教學活動的施行時間是設定在暑假,如果是在研究工作都完成之後 才進行教學活動的話,施行時間會是在筆者學生升上九年級的暑假。但學生升上 九年級的暑假是以複習課程、準備會考為重心,無法進行這樣的主題課程,於是 筆者在研究之前先實施教學活動。在這次的教學活動,學生普遍覺得課程變好玩 了,也更認識鄉土,但我們歷史教育的目的不只這些,除了好玩、親近鄉土之外, 我們還希望可以達到思考的目的。那為什麼我們沒有達到呢?筆者認為原因之一 是因為身為指導者的我對歷史知識不夠熟悉,也就沒有辦法靈活地運用這些歷史 知識,所以才要做第三章歷史知識的探討,做了歷史知識的探討,讓我可以去活 用這些歷史知識。雖然學生桌遊做得還不錯但還可以更好,而要更好必須要有歷 史知識的基礎,然後再去活用這些歷史知識。所以第三章自己在進行研究之後, 筆者深感研究的重要性,希望能將研究成果融入教學,也因為有幾個重點必須要 讓學生瞭解,並希望可以解決這次教學活動的問題,筆者計畫再設計一個多層次 的鄉土教學教案然後去實施,期待以後可以以此模式來進行鄉土教育。所以在第 三章會再有一案教學活動規劃。. 3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夏俊雄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王偉仲 召集人.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

高中部國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英文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備取 若干 高中部數學科 1 實缺 以臺中市政府教育局規定為準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我國「國民教育」之實施早期為小學六年,57 學年度以後延伸為九年,民國 86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