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院士的人口特徵:中央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的比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院士的人口特徵:中央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的比較"

Copied!
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院士的人口特徵:中央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的比較

劉翠溶* 本文原刊於何炳棣等著,劉翠溶(主編),《四分溪論學集:慶祝李遠哲先生七十壽辰》,(臺北市: 允晨文化,2006),上冊,頁 279-328。 緒 言 今(2006)年七月,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將選舉第二十六屆院士。在二月初, 李遠哲院長表示希望了解院士的年齡分布,於是,我利用一個週末做了初略的計 算。後來一想,如果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做個比較,也許更有意思。於是著手蒐集 和整理資料。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已有人做過類似的研究,如樊洪業的〈20 世紀中國科學精英的年齡分布情況及其教育背景考察〉一文,曾以 1935 年和 1940 年中央研究院的第一、二屆評議員,1948 年中央研究院院士,以及 1955 年、1957 年、1980 年、1991 年和 1993 年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做為探討對象。1 本文探 討的對象是中央研究院自 1948 至 2004 年選出的院士及中國科學院自 1955 年至 2005 年選出的院士 (原稱學部委員,於 1993 年 10 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稱院士 2)。 本文分析院士當選時的年齡,大學畢業的學校,曾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數及留學的 國家,已故院士的逝世年齡,現有院士的年齡,院士的出生地 (或籍貫) 以及女 性院士等項目,希望能有助於了解院士做為一個學術精英團體的人口特徵。 壹、資料的建立 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分為數理科學、生命科學及人文社會科學三組。院士選舉 始於 1948 年,依當時的中央研究院組織法第六條,「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一次由 中央研究院評議會選舉。」負責選舉第一屆院士的是第二屆評議會第五次會議, 於 1948 年 3 月 24 至 26 日在南京舉行。選出第一屆院士 81 人,於同年 9 月 23 日舉行第一次院士會議。3 中央研究院於 1949 年播遷臺灣後,於 1957 年 4 月 2 至 4 日在臺北南港舉行第二次院士會議;於 1958 年 4 月 10 至 11 日舉行第三次 院士會議並選舉第二屆院士;於 1959 年 7 月 1 日舉行第四次院士會並議選舉第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副院長。 1 這篇論文是樊洪業於 1996 年參加第 7 屆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的報告,後收入會議論文集(大象 出版社,1999 年),可在網頁中查到,見 http://sci-cul.ihns.ac.cn/filelib/26/06.doc。(2006/03/13 查詢) 2 見中國科學院學部與院士網頁:http://www.casad.ac.cn/ 「關於學部」。(2006/02/28 查詢) 3 見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秘書組編,《中央研究院院史初稿》(臺北南港:中央研究院,1988),頁 217。

(2)

三屆院士;於 1962 年 2 月 24 日舉行第五次院士會議並選舉第四屆院士;於 1964 年 9 月 1 日舉行第六次院士會議並選舉第五屆院士,於 1966 年 7 月 24 日舉行第 七次院士會議並選舉第六屆院士。4 此後,每兩年於 7 月舉行院士會議並選舉新 院士;至 2004 年,已選出二十五屆之院士共 377 人 (詳見附表一)。 中國科學院於 1955 年設學部委員。原有五個學部:數學物理學部 (以下簡 稱數理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部 (以下簡稱生命部)、地學部、技術科學 部 (以下簡稱技術部),於 2004 年將技術科學部一分為二,另設信息技術科學部 (以下簡稱信息部),而擴充為六個學部。5 第一次學部委員大會於 1955 年 6 月 1 至 10 日在北京舉行。第二次於 1957 年 5 月 23 至 30 日在北京舉行,第三次於 1960 年 4 月 17 至 26 日在上海舉行。以後大會皆在北京舉行。第四次在 1981 年 5 月、第五次在 1984 年 1 月、第六次在 1992 年 4 月舉行,決定以後每兩年增選 一次。自第七次起改稱為院士大會,於 1994 年 6 月 3 至 8 日舉行,通過《中國 科學院院士章程》,並產生首批外藉院士。6 除 1955 年的學部委員外,自 1957 至 2005 年,中國科學院已辦理 10 次增選,共有院士 1,076 人 (詳見附表二)。至 於 1994 年成立的中國工程院,共有 703 位院士 (其中有的兼為中國科學院士), 本文暫不討論。7 本文建立的資料包括院士的姓名、當選年、出生年、逝世年、出生地 (或籍 貫)、大學畢業學校、畢業年份、留學國、獲得學位之年份。中央研究院院士的 資料大部分可從《2005 中央研究院院士名錄》中得到,但其中有一部份缺畢業 年份,而且逝世院士的資料太簡略。此一名錄也未列出院士的籍貫,但 1997 年 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名錄》則有第 1 至 21 屆院士的籍貫。凡資料不全者,另以 院士的姓名在Google網上查詢,大都可以找到相關的資料。8 中國科學院院士的 資料可在中國科學院學部與院士網頁http://www.casad.ac.cn/ 查到 1955-2003 年 選出的院士名單和介紹,但在院士介紹中,大多數缺出生年,而已故者之逝世年 亦多不詳,因此,還是需要以每一位院士的姓名去查詢。至於 2005 年增選的院 士名單和簡介,則見於http://www.cas.cn/html/Dir/2005/12/16/13/69/74.htm。此外, 我也利用圖書館收藏的《中國現代科學家傳記》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1994) 做一些補闕。既使大部分的資料都找了,仍然不是十分完全。統計時仍需做必要 的推估,下文再詳。 必須一提的是,中央研究院於 1948 年選出的 81 位院士中有 37 人於 1955 年成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這些人都分別列在中央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下計 算。 4 見《中央研究院院史初稿》,頁 218-223。 5 見 http://www.gsts.org.cn/ReadNews.asp?NewsID=415〈中國科學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通過十項 重要決定〉,其中一項即通過技術科學部之劃分。 6 詳見中國科學院學部與院士網頁:http://www.casad.ac.cn/,院士大會項下。 7 可參見中國工程院網頁:http://www.cae.cn/ 對院士的年齡等有統計表。 8 以姓名在網頁查詢的工作大致上在 2006 年 3 月間進行,不一一註出相關網頁。

(3)

貮、院士當選時之年齡 本文收集到的院士生命統計資料,其中有月份者,皆折算成一年的分數,以 便於計算。院士當選時之年齡是以當選年減出生年。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出生年都 齊全,但中國科學院院士有 49 位 (占總人數的 4.6%) 查不到出生年,但因有他 們的大學畢業年份,故權宜以大學畢業年份減 22 做個推估。詳細統計結果分別 見附表一和附表二。以下先以歷屆當選之人數與平均年齡加以說明。 表一:中央研究院院士當選時平均年齡 屆數 當選年月 當選人數 平均年齡 數理組 生命組 人文組 合計 數理組 生命組 人文組 平均 第 1 屆 1948.04 28 25 28 81 50.21 49.68 57.92 52.60 第 2 屆 1958.04 7 3 4 14 42.72 52.39 54.23 49.78 第 3 屆 1959.07 4 2 3 9 49.75 53.88 49.39 51.00 第 4 屆 1962.02 4 1 2 7 56.98 49.33 61.83 56.05 第 5 屆 1964.09 4 1 1 6 49.19 53.17 49.17 50.51 第 6 屆 1966.07 4 1 3 8 47.48 58.33 52.06 52.62 第 7 屆 1968.07 3 3 3 9 49.25 61.36 62.39 57.66 第 8 屆 1970.07 3 2 3 8 53.03 55.17 56.23 54.81 第 9 屆 1972.07 3 2 3 8 52.50 47.42 56.25 52.05 第 10 屆 1974.07 2 2 4 8 52.37 49.09 56.29 52.59 第 11 屆 1976.07 3 3 3 9 50.80 51.16 50.19 50.72 第 12 屆 1978.07 2 4 3 9 44.54 56.52 74.06 58.37 第 13 屆 1980.07 4 2 1 7 50.77 54.88 50.00 51.88 第 14 屆 1982.07 4 4 3 11 58.37 53.69 61.72 57.93 第 15 屆 1984.07 3 3 2 8 47.47 54.36 62.29 54.71 第 16 屆 1986.07 4 3 1 8 57.25 54.53 49.75 53.84 第 17 屆 1988.07 4 4 3 11 60.36 50.63 61.41 57.47 第 18 屆 1990.07 8 3 3 14 55.40 51.72 59.86 55.66 第 19 屆 1992.07 9 6 6 21 55.69 51.69 56.81 54.73 第 20 屆 1994.07 9 8 6 23 53.59 54.62 57.86 55.36 第 21 屆 1996.07 6 7 3 16 63.96 60.18 56.42 60.18 第 22 屆 1998.07 10 7 6 23 55.63 53.17 61.99 56.93 第 23 屆 2000.07 9 8 5 22 61.20 53.73 56.70 57.21 第 24 屆 2002.07 8 7 5 20 57.47 53.96 60.44 57.29 第 25 屆 2004.07 8 4 5 17 59.49 58.04 48.85 55.46 總計 153 115 109 377 53.42 53.71 57.23 54.79

(4)

表一列出的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屆當選人數與平均年齡。由表一可見,中央 研究院自 1948 至 2004 年,選舉 25 屆院士共有 377 人,其中數理組 153 人,生 命組 115 人,人文組 109 人。歷屆院士當選時之平均年齡,數理組介於 42.72 (第 2 屆) 和 63.96 (第 21 屆) 之間,平均 53.42;生命組介於 49.09 (第 10 屆) 和 61.36 (第 7 屆) 之間,平均 53.71;人文組介於 48.85 (第 25 屆) 和 74.06 (第 12 屆) 之 間,平均 57.23。三組的平均介於 49.78 (第二屆) 和 60.18 (第 21 屆) 之間,總平 均為 54.79。 表二列出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歷屆當選人數與平均年齡。 表二:中國科學院院士歷屆當選人數及平均年齡 當選年 當選人數 數理部 化學部 生命部 地學部 技術部 信息部 合計 1955 30 22 60 24 35 1 172 1957 6 2 5 3 2 0 18 1980* 50 51 53 64 52 12 282 1991 38 34 34 35 44 24 209 1993 10 10 11 10 13 5 59 1995 10 9 12 9 11 7 58 1997 9 10 12 10 9 8 58 1999 10 8 11 10 8 8 55 2001 10 10 12 9 11 4 56 2003 10 10 11 10 10 7 58 2005 8 9 12 7 9 6 51 合計 191 175 233 191 204 82 1076 當選年 當選時平均年齡 數理部 化學部 生命部 地學部 技術部 信息部 合計 1955 47.70 51.38 55.12 52.73 50.20 39.84 49.50 1957 44.95 53.54 53.15 57.28 44.72 50.73 1980 55.38 63.04 65.01 65.08 63.14 58.18 61.64 1991 58.33 61.83 61.68 60.11 62.27 60.56 60.80 1993 59.08 67.08 64.90 59.91 61.10 58.22 61.72 1995 55.83 60.94 61.56 62.71 59.89 62.12 60.51 1997 59.44 61.62 60.67 62.63 62.43 60.64 61.24 1999 60.33 56.54 59.34 67.38 64.69 63.25 61.92 2001 60.85 56.64 61.71 62.11 63.70 56.80 60.30 2003 61.44 57.24 57.14 59.12 59.40 64.86 59.87 2005 61.08 56.34 57.56 62.44 60.31 56.66 59.07 平均 56.48 59.93 60.08 61.56 60.00 60.12 59.70 *中國科學院學部與院士網頁所示按學部分列之統計數,1980 年數學物理學部是 51 人,但依院 士名單及介紹則只有 50 人。見 http://www.casad.ac.cn/。

(5)

由表二可見,中國科學院院士自 1955 至 2005 年選舉 11 次,共有 1,076 人,其 中數理部 191 人,化學部 175 人,生命部 233 人,地學部 191 人,技術部 204 人,信息部 82 人。 歷屆院士當選時之平均年齡,數理部介於 44.95 (1957 年) 和 61.44 (2003 年) 之間,平均 54.48;化學部介於 51.38 (1955 年) 和 63.04 (1980 年) 之間,平均 59.93;生命部介於 53.15 (1957 年) 和 65.01 (1980 年) 之間,平均 60.08;地學部 介於 52.73 (1955 年) 和 67.38 (1999 年) 之間,平均 61.56;技術部介於 44.72 (1957 年) 和 64.69 (1999 年) 之間,平均 60.00;信息部介於 39.84 (1955 年) 和 64.86 (2003 年) 之間,平均 60.12。六學部的平均介於 49.50 (1955 年) 和 61.92 (1999 年) 之間,總平均為 59.70。由此看來,中央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當選時平 均年齡的上下限是相當近似的,但以總平均來看,則中央研究院院士當選年齡比 中國科學院院士約小 5 歲。 另外,由圖一可見,中央研究院各學組院士當選時之平均年齡頗有起伏,難 說有一定的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第 25 屆人文組院士的平均年齡是該組歷屆 最低。由圖二可見,中國科學院院士之平均年齡,在 1955 至 1993 年間呈現提高 之勢,以後大致維持平穩,自 1999 年以後,則有略為下降之勢。

圖一:中央研究院歷屆院士當選時平均年齡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屆別

年齡

數理組

生命組

人文組

(6)

圖二:中國科學院院士當選時平均年齡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1955

1957

1980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當選年 年齡 數理部 化學部 生命部 地學部 技術部 信息部 院士當選時年齡的分布列於表三和表四。先以總數來看,由表三可見,中央 研究院三組院士當選時年齡,以 50-54 歲者 101 人為最多,其次是 55-59 歲者 70 人,再次是 45-49 歲者 54 人,大致上呈現偏左的鐘型的分布。 表三:中央研究院院士當選時年齡分布 年齡 數理組 生命組 人文組 合計 30-34 1 0 0 1 35-39 6 2 2 10 40-44 10 9 10 29 45-49 37 23 14 74 50-54 36 42 23 101 55-59 33 19 21 73 60-64 15 15 18 48 65-69 8 5 10 23 70-74 4 0 5 9 75-79 0 0 3 3 80-84 2 0 3 5 85-89 1 0 0 1 人數合計 153 115 109 377 平均年齡 53.80 53.19 57.53 54.69 標準差 8.92 6.73 9.81 8.77 變異係數 0.17 0.13 0.17 0.16

(7)

由表四可見,中國科學院院士六學部院士當選時年齡,以 60-64 歲者 257 人為最 多,其次是 55-59 歲者 239 人,再次是 60-64 歲者 182 人,也是呈現鐘型的分布, 由於最高與次高峰相差不多,分布顯得較集中。 表四:中國科學院院士當選時年齡分布 年齡 數理部 化學部 生命部 地學部 技術部 信息部 合計 35-39 7 5 4 0 3 1 20 40-44 13 9 7 4 11 3 47 45-49 16 8 20 12 14 3 73 50-54 36 26 34 21 14 8 139 55-59 48 39 46 36 46 24 239 60-64 42 39 40 57 58 21 257 65-69 21 28 50 29 38 16 182 70-74 8 12 26 21 19 5 91 75-79 0 6 5 10 1 1 23 80-84 0 0 1 1 0 0 2 合計 191 175 233 191 204 82 1076 平均年齡 56.48 59.93 60.08 61.56 60.00 60.12 60.00 標準差 8.10 8.85 8.77 8.01 8.12 7.28 8.00 變異係數 0.14 0.15 0.15 0.13 0.14 0.12 0.13 圖三繪出兩條呈現出鐘型分布的曲線。中央研究院士的當選年齡曲線較偏向 左側,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則較居中,兩者的高峰相差 5-10 歲。 圖三:中央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當選時年齡分布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年齡 人數 中研院 中科院

(8)

此外,表三和表四所列的變異係數分別是 0.17 和 0.13,可見院士當選時的 平均年齡差異不大。但是學組(學部)之間的年齡分布型態略有不同,見圖四和五。 圖四:中央研究院院士當選時年齡分布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3 0-34 3 5-39 4 0-44 4 5-49 5 0-54 5 5-59 6 0-64 6 5-69 7 0-74 7 5-79 8 0-84 8 5-89 年齡 人數 數理組 生命組 人文組 圖五:中國科學院院士當選時年齡分布 0 10 20 30 40 50 60 70 3 5-39 4 0-44 4 5-49 5 0-54 5 5-59 6 0-64 6 5-69 7 0-74 7 5-79 8 0-84 年齡 人數 數理部 化學部 生命部 地學部 技術部 信息部 由圖四可見,中央研究院數理組院士當選時大多數在 45-49 至 55-59 歲;生命組 以 50-54 歲為最多,其次是 45-49 歲;人文組大多數在 50-54 至 60-64 歲。由圖 五可見,中國科學院歷年當選院士之平均年齡,數理部以 55-59 歲最多,其次是 60-64 歲;化學部以 55-59 及 60-64 歲為最多;生命部以 65-69 歲最多,其次是 55-59 歲;地學部以 60-64 歲為最多,其次是 55-59 歲;技術部以 60-64 歲為最多, 其次是 55-59 歲;信息部以 55-59 歲為最多,其次是 60-64 歲。

(9)

參、院士在大學畢業之學校 絕大多數的院士都曾就讀於大學,並獲得學士學位。表五列出的是中央研究 院院士大學畢業之學校及各學組之人數。 表五:中央研究院院士大學畢業之學校 校名 數理組 生命組 人文組 合計 百分比 清華大學 13 7 12 32 8.49 北京大學 3 2 7 12 3.18 交通大學 10 1 11 2.92 中央大學 4 2 6 1.59 金陵大學 5 5 1.33 西南聯大 5 5 1.33 燕京大學 1 1 2 4 1.06 南京高師 1 3 4 1.06 南開大學 2 1 3 0.80 南京大學 2 1 3 0.80 聖約瀚大學 1 2 3 0.80 協和醫學 2 2 0.53 北洋大學 2 2 0.53 地質調查所 2 2 0.53 復旦大學 2 2 0.53 浙江大學 2 2 0.53 臺灣大學* 35 44 29 108 28.65 清華大學(台) 5 2 1 8 2.12 成功大學 7 7 1.86 師範大學 2 2 2 6 1.59 東海大學 3 1 4 1.06 香港** 3 2 2 7 1.86 外國大學 30 24 15 69 18.30 其他 25a 14 31b 70 18.57 合計 153 115 109 377 *包括台北帝大,數理组 1 人,生命組 4 人。 **包括香港大學 2 人、中文大學 2 人、新亞書院 1 人。 a 其中 1 位初中畢業。 b 其中 1 位清末秀才、2 位舉人、1 位進士,皆未入大學,但 2 位舉人曾留學;另有 1 位輟學後 自學、1 位高中畢業。 由表五可見,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在中國大陸完成大學教育者,以畢業於清華大學 32 人最多,占 8.49%;其次是北京大學 12 人,占 3.18%;再次是上海交通大學 11 人,占 2.92%;前八個大學,即清華、北大、上海交大、中央、西南聯大、燕 京及南京高師,合計 79 人,占 20.96%。但因時代的因素,中央研究院院士畢業 於臺灣大學 (含日治時期的台北帝大) 的人數共 108 人,占 28.65%。此外,在外 國大學獲得學士學位者有 69 人,占 18.30%。值得注意的是,數理組有一位數學 家華羅庚院士在初中畢業後自學而有很高的成就。人文組有四位曾是清末科舉制 度下的秀才、舉人和進士,他們未入國內大學,但其中吳敬恆院士曾留學日本、

(10)

英國和法國,余嘉錫院士曾留學美國。另外有兩位史學家,錢穆與曹永和院士, 都未進大學而自學有成。 中國科學院院士大學畢業的學校列於表六。 表六:中國科學院院士大學畢業之學校 校名 數理 化學 生命 地學 技術 信息 合計 百分比* 北京大學 41 11 14 49 11 16 142 13.20 清華大學 35 15 13 18 36 10 127 11.80 中央大學 4 15 9 11 7 2 48 4.46 浙江大學 9 12 5 4 10 3 43 4.00 西南聯大 9 8 16 7 1 41 3.81 南京大學 13 4 16 3 3 39 3.62 復旦大學 14 6 16 3 39 3.62 交通大學 4 4 2 20 5 35 3.25 燕京大學 6 8 6 2 2 24 2.23 武漢大學 4 6 3 4 4 2 23 2.14 中山大學 4 9 5 18 1.67 廈門大學 3 11 3 1 18 1.67 中國科技大學 5 5 5 2 17 1.58 上海醫學 17 17 1.58 金陵大學 5 10 15 1.39 北京地質學院 13 13 1.21 唐山交通 13 13 1.21 東吳大學 12 12 1.12 北洋大學 7 1 8 0.74 同濟大學 5 3 8 0.74 重慶大學 7 7 0.65 南京高師 1 4 5 0.46 協和醫學 5 5 0.46 北京農業 5 5 0.46 西北工業 5 5 0.46 東南大學 4 4 0.37 南開大學 1 2 3 0.28 湘雅醫學 3 3 0.28 地質調查所 3 3 0.28 長春地質學院 3 3 0.28 中南礦冶 3 3 0.28 湖南大學 2 1 3 0.28 重慶中央 2 1 3 0.28 哈爾濱工業 3 3 0.28 香港** 2 1 4 1 8 0.74 外國 6 6 15 2 11 4 44 4.09 其他 25a 64b 75c 10d 49e 21 244 22.68 合計 191 175 233 191 204 82 1,076 *前十個大學合占 52.14%。 ** 香港包括香港大學 6 位、中文大學及珠海書院各 1 位。 a 其中 1 位初中畢業後自學,1 位畢業於臺灣大學,1 位東海大學。 b 其中 1 位清末秀才,未入大學但出國留學,另 1 位畢業於臺灣的清華大學。 c 其中 3 位中醫未入大學,另 1 位畢業於臺灣的中興大學。 d 其中 1 位畢業於臺灣大學。 e 其中 1 位學徒出身。

(11)

由表六可見,人數較多的前十個大學,依次是北京大學 142 人,清華大學 127 人,中央大學 48 人,浙江大學 43 人,西南聯大 41 人,南京大學 39 人,復旦大 學 39 人,交通大學 35 人,燕京大學 24 人,武漢大學 23 人,合計 561 人,占總 數的 52.14%。又因專業之不同,各學部院士曾就讀之大學亦因而有所不同,例 如,生命部人數最多的是畢業於上海醫學院 (含第一和第二醫學院),共有 17 人, 而復旦大學也有 16 人,在該學部中都多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地學部有 13 人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技術部也有 13 人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至於在國外大 學獲得學士學位者共有 44 人,占 4.09%,遠少於中央研究院院士的 18.3%。 另外,數理部院士初中畢業後自學有成的仍是華羅庚院士。化學部有 1 位是 清末秀才,但曾留學。生命部有 3 位中醫皆未入大學。技術部有 1 位是學徒出身。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有 5 位是在臺灣完成大學教育,其中 2 位畢業 於臺灣大學,另清華、中興和東海大學各有 1 位,他們在臺灣完成大學教育後留 學美國,在取得博士學位後於 1960 年代末及 1970 年代回到中國大陸工作。 肆、院士曾獲得博士學位之人數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獲博士位者之人數,分組按出生年輪與國別列於附表三。 由附表三來看,數理組院士曾獲得博士學位者以出生於 1930-1939 年的 41 人為 最多,其次是出生於 1940-1949 年的 28 人,再次是出生於 1910-1919 年的 26 人。 生命組以出生於 1940-1949 年的 26 人為最多,其次是 1930-1939 年的 20 人,再 次是 1900-1909 及 1910-1919 年各 13 人。人文組以出生於 1930-1939 年的 24 人 為最多,其次是 1890-1899 年的 10 人,再次是 1940-1949 年的 8 人。以合計數 觀之,則以出生於 1930-1939 年的 85 人為最多,占博士人數 315 人的 26.98%; 其次是出生於 1940-1949 年的 62 人,占 19.68%;這兩年輪的人大致上是在 1950 年代後半至 1970 年代後半從臺灣出國留學。至於出生在 1930 年以前的中央研究 院院士,他們出國留學的背景則與同年輪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相似,與庚款和官費 留學有關。9 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博士學位者,按國家分學部及出生年輪列於附表四。由 附表四可見,數理、化學和技術三學部曾獲得博士學位者皆以出生於 1910-1919 年者為最多,其次是出生於 1920-1929 年者;兩年輪合計,數理有 48 人,占該 學部 58.54%,化學有 44 人,占該學部 50.57%,技術有 43 人,占該學部 57.33%。 生命和地學部皆以 1910-1919 年者為最多,其次是 1900-1909 年者,兩年輪合計 生命有 58 人,占該學部 55.24%,地學有 27 人,占該學部 51.92%。至於信息部, 則以 1910-1919 年者最多,其次是 1930-1939 年者,兩年輪合計有 9 人,占該學 部 56.25%。六學部合計,以出生於 1910-1919 年者 133 人為最多,占 31.89%。 9 相關討論見樊洪業,〈20 世紀中國科學精英的年齡分布情況及教育背景〉, http://sci-cul.ihns.ac.cn/filelib/26/06.doc。亦可參見〈庚款留美、學英兩大考試與中國高校格局〉, http://www1.bbsland.com/cgi-bin/gb-big5.cgi?src=/education/messages/234242.html。(2006/03/11 查詢)

(12)

就此而言,中國科學院院士獲得博士學位人數最多的出生年輪比中央研究院早 20 年,他們大致上是在 1930 年代出國留學。另外,留學蘇聯的都出生於 1920 至 1939 年間,顯示蘇聯留學的高潮是在 1950-1960 年代。 在此以中央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博士學位者之人數及百分比並列 於表七,並繪於圖六,以便比較。 表七:院士人數及曾獲博士學位者按出生年輪分布 中央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 中央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 出生年輪 院士人數 曾獲博士 院士人數 曾獲博士 (1) (2) (1) (2) 1865-1889 15 8 8 4 3.98 2.54 0.74 0.96 1890-1899 51 34 51 26 13.53 10.79 4.74 6.22 1900-1909 38 30 120 73 10.08 9.52 11.15 17.46 1910-1919 60 45 230 133 15.92 14.29 21.38 31.82 1920-1929 35 30 196 64 9.28 9.52 18.22 15.31 1930-1939 91 85 319 43 24.14 26.98 29.65 10.29 1940-1949 66 62 104 38 17.51 19.68 9.67 9.09 1950-1959 20 20 37 29 5.31 6.35 3.44 6.94 1960-1969 1 1 11 8 0.27 0.32 1.02 1.91 合計 377 315 1076 418 100 100 100 100 (1)為各年輪院士人數所占百分比。 (2)為各年輪曾獲博士學位者所占百分比。 圖六:院士及曾獲博士學位者按出生年輪統計

0

10

20

30

40

1865-1889 1890-1899 1900-1909 1910-1919 1920-1929 1930-1939 1940-1949 1950-1959 1960-1969 出生年輪 百分比 中研院(1) 中研院(2) 中科院(1) 中科院(2)

(13)

由表七與圖六可見,以出生年輪而言,中央研究院院士人數與曾獲博士學位 人數皆以 1930-1939 年輪最多,以 1940-1949 年輪次之,兩條曲線的變動情形幾 乎一致,但出生於 1920 年以後者,曾獲博士之百分比高於院士人數之百分比。 中國科學院院士人數也是以出生於 1930-1939 年者最多,但曾獲博士學位者以出 生於 1910-1919 年者最多,其次是出生於 1900-1909 年者。兩條曲線的變動頗有 差異。出生於 1920 年以前者,曾獲博士之百分比皆高於院士人數百分比,反之, 出生於 1920 至 1949 年者,則以後一比率較高,反映了中國在 1978 年改革開放 以前,內部局勢不利於學術人才的培養。值得注意的是,出生於 1950-1969 年間 者,曾獲博士之百分比又高於院士人數百分比,而這些院士多數是在國內大學和 中國科學院完成博士學位,反映了 1980 年代以後中國國內學術機構在人才培養 上的成績。 再以分組和國別來看,中央研究院的資料列於表八。由表八可見,中央研究 院院士曾獲得博士學位者以留學美國者最多,三組合計有 267 人,占博士人數的 84.76%。若以曾獲得博士學位者與院士人數相較,三組合計占 83.55%。除美國 之外,以留學日本和英國的人數較多,分別有 14 人和 13 人。必須一提的是,在 其他 9 人中,有一位是國立交通大學的博士,也是唯一在臺灣訓練的博士。 表八:中央研究院院士曾獲博士學位者之人數 國家 數理組 生命組 人文組 合計 百分比(1) 百分比(2) 美國 125 77 65 267 84.76 70.82 英國 4 6 3 13 4.13 3.45 法國 2 1 2 5 1.59 1.33 德國 4 2 1 7 2.22 1.86 日本 2 11 1 14 4.44 3.71 其他 3 5 1 9 2.86 2.39 博士合計 140 102 73 315 100.00 83.55 院士總數 153 115 109 377 博士% 91.50 88.70 66.97 83.55 百分比(1)是各國博士占博士合計人數的比率。 百分比(2)是各國博士占院士總數的比率。 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博士學位者之人數以學部和國別分類列於表九。由表九 可見,也是以留學美國者最多,合計 205 人,占博士總數的 49.04%,在順位上 與中央研究院相同,但比率低得多。第二順位是英國 58 人,第三是蘇聯 40 人, 則與中央研究院不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獲得博士學位者共 27 人,包括 中國科學院博士 15 人及其他大學博士 12 人。至於曾獲博士者占院士人數的百分 比,以化學部的 49.71%為最高,其次是生命部的 45.06%,再次是數理部的 43.46%,都高於六學部合計的 38.85%,但此一比率遠低於中央研究院的 83.55%。

(14)

表九: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博士學位者之人數 國家 數理 化學 生命 地學 技術 信息 合計 百分比(1) 百分比(2) 美國 36 55 57 16 35 6 205 49.04 19.05 英國 20 7 13 10 7 1 58 13.88 5.39 法國 6 0 6 4 1 0 17 4.07 1.58 德國 3 3 7 11 9 0 33 7.89 3.07 日本 3 3 7 1 0 0 14 3.35 1.30 蘇聯 5 8 7 4 12 4 40 9.57 3.72 中國 5 7 5 1 6 3 27 6.46 2.51 其他 2 5 5 6 5 1 24 5.74 2.23 合計 83 87 105 52 75 16 418 100.00 38.85 院士人數 191 175 233 191 204 82 1076 博士% 43.46 49.71 45.06 27.23 36.76 19.51 38.85 百分比(1)是各國博士占博士合計人數的比率。 百分比(2)是各國博士占院士總數的比率。 附帶一提的是,有的院士曾留學獲得碩士學位,有的曾出國進修但志不在學 位,有的曾出國訪問研究或講學,這些情形表示,大多數院士其實都曾有參與國 際學術活動的經驗。 伍、逝世院士之年齡 在 2006 年 6 月初的統計,中央研究院 377 位院士中,逝世者 154 位,占 40.85%;中國科學院 1,076 位院士中,逝世者 359 位,占 33.36%。在此以逝世 院士的年齡分布列於表十和表十一,並繪於圖七和圖八。 由表十和圖七可見,中央研究院逝世院士的平均年齡,數理組是 80.22,生 命組是 80.76,人文組是 80.83,三組平均是 80.58。但三組院士逝世年齡的分布 略有不同,數理組以 80-84 歲者 16 人為最多,生命組以 75-79 歲者 10 人為最多, 人文組以 70-74 歲者 10 人為最多。由高峰向兩側分布的型態也略有不同,數理 組的高峰突出,但生命組和人文組在高峰之後向右側平緩的減少。以三組合計的 人數來看,逝世年齡的高峰是 80-84 歲,共有 31 人,左側是 75-79 歲的 23 人和 70-74 歲的 21 人,右側是 85-89 歲的 21 人及 90-94 歲的 23 人,顯示中央研究院 士逝世時偏在高齡。合計的變異係數是 0.13,可見逝世年齡的差異不大。 中國科學院逝世院士 359 人之中有 19 人逝世年齡不詳,他們的年齡未計入平均 數。由表十一和圖八可見,就平均逝世年齡來看,數理部 78.74 歲,化學部 79.51 歲,生命部 79.99 歲,地學部 80.67 歲,技術部 79.69 歲,信息部 75.50 歲,合計 79.77 歲,與中央研究院的 80.51 歲相差只有 0.74 歲。但各學部的分布型態也略 有不同。生命和地學部的高峰較突出,數理和化學部在高峰左右較平緩,技術部 有三個起伏,而信息部則只有 2 人已故。以六學部合計來看,逝世年齡的高峰是

(15)

在 80-84 歲,共有 81 人,次高是 75-79 歲,共有 69 人,這兩個相鄰的年齡使高 峰顯得較不尖銳。但與中央研究院相似,曲線也是偏右,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逝 世年齡亦偏在高齡。合計的變異係數是 0.12,可見差異不大。 表十:中央研究院逝世院士之年齡 逝世年齡 數理組 生命組 人文組 合計 45-49 1 0 1 2 50-54 1 0 1 2 55-59 2 0 0 2 60-64 2 2 1 5 65-69 7 3 3 13 70-74 4 7 10 21 75-79 5 10 8 23 80-84 16 6 9 31 85-89 7 5 9 21 90-94 9 6 8 23 95-99 3 2 3 8 100+ 1 1 1 3 合計人數 58 42 54 154 平均年齡 80.22 80.76 80.83 80.58 標準差 11.88 9.44 10.97 10.87 變異係數 0.15 0.12 0.14 0.13

圖七:中央研究院院士逝世年齡分布

0

5

10

15

20

25

30

35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94 95-99 100+

年齡

人數

數理組

生命組

人文組

合計

(16)

表十一:中國科學院逝世院士之年齡 逝世年齡 數理部 化學部 生命部 地學部 技術部 信息部 合計 50-54 1 0 1 0 0 0 2 55-59 4 0 1 1 0 0 6 60-64 4 2 6 4 4 0 20 65-69 2 6 5 5 8 1 27 70-74 7 4 5 6 13 0 35 75-79 9 12 29 10 9 0 69 80-84 11 10 24 23 12 1 81 85-89 7 6 12 10 10 0 45 90-94 7 5 12 8 13 0 45 95-99 2 1 2 1 1 0 7 100+ 1 0 1 1 0 0 3 卒年不詳 1 2 5 3 8 0 19 人數合計 56 48 103 72 78 2 359 平均年齡 78.74 79.51 79.99 80.67 79.69 75.50 79.77 標準差 11.19 8.34 8.96 9.04 9.36 9.19 9.49 變異係數 0.14 0.10 0.11 0.11 0.12 0.12 0.12 圖八:中國科學院院士逝世年齡分布 0 20 40 60 80 100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94 95-99 100+ 不詳 年齡 人數 數理部 化學部 生命部 地學部 技術部 信息部 合計 要之,中央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逝世年齡大略相同,都是 80 歲左右。 以 2000 年世界各國人口預期壽命來看,中國 71.4,臺灣 76.4,美國 77.1,10 則 相對而言,院士的逝世年齡偏向高齡。 10

見 “World Life Expectancy Chart”, http://geography.about.com/library/wekly/aa042000b.htm。 (2006/04/10 查詢)

(17)

陸、現有院士之年齡 以 2006 年中計算,中央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現有院士人數及年齡分布分別 列於表十二和表十三,並繪於圖九和圖十。 由表十二可見,中央研究院現有院士 223 人,其中數理組 95 人,生命組 73 人,人文組 55 人。三組的平均年齡分別是 70.01,68.08 和 69.88,合計是 69.39。 變異係數 0.15 及 0.16,可見差異不大。由圖九可見,三組現有院士年齡分布的 曲線略有不同,但大多數是集中在 55-59 至 75-79 歲之間,這五個年齡別合計有 176 人,占現有院士的 78.92%。以目前在臺灣一般公教人員的退休年齡是 65 歲, 中央研究院院士可以延至 70 歲退休,則 70 歲以下的院士共有 120 人,占現有院 士的 53.81%。 由表十三可見,中國科學院現有院士 717 人,其中數理部 135 人,化學部 127 人,生命部 130 人,地學部 119 人,技術部 126 人,信息部 80 人。六學部 的平均年齡依次是 72.94,74.51,73.21,74.78,74.89,72.97,合計是 73.92。 變異係數在 0.13-0.17 之間,合計是 0.15,差異也不大。由表十三和圖十亦可見, 六學部現有院士以 70-74 歲人數最多,其次是 75-79 歲,這兩個年齡別合計有 286 人,占現有院士 39.88%。現年在 70 歲以下者合計 236 人,僅占 32.91%,較中 央研究院的 53.27%約少 20 個百分點。 表十二:中央研究院現有院士之年齡(以 2006 年中計算) 年齡 數理組 生命組 人文組 合計 45-40 1 0 4 5 50-54 2 3 4 9 55-59 19 19 1 39 60-64 10 14 7 31 65-69 18 9 9 36 70-74 19 11 12 42 75-79 10 10 8 28 80-84 5 0 5 10 85-89 8 4 5 17 90-94 2 2 0 4 95-99 1 0 0 1 100+ 0 1 0 1 合計 95 73 55 223 平均年齡 70.01 68.07 69.88 69.34 標準差 10.38 10.82 11.17 10.71 變異係數 0.15 0.16 0.16 0.15

(18)

表十三:中國科學院現有院士之年齡(以 2006 年中計算) 年齡別 數理部 化學部 生命部 地學部 技術部 信息部 合計 40-44 0 2 3 0 2 0 7 45-49 2 5 3 1 0 3 14 50-54 3 8 8 2 2 0 23 55-59 2 5 5 3 4 1 20 60-64 13 6 11 12 9 6 57 65-69 30 12 14 22 18 19 115 70-74 36 20 26 33 33 23 171 75-79 21 21 26 14 24 12 118 80-84 13 20 10 6 12 6 67 85-89 8 16 11 13 16 6 70 90-94 7 10 7 10 5 4 43 95-99 2 5 3 1 0 11 100+ 1 0 0 0 1 合計 135 127 130 119 126 80 717 平均年齡 72.94 74.51 73.21 74.78 74.89 72.97 74.02 標準差 9.22 12.75 12.60 10.26 9.86 9.32 10.89 變異係數 0.13 0.17 0.17 0.14 0.13 0.13 0.15

(19)

圖十:中國科學院現有院士之年齡(以2006年中計算) 0 50 100 150 200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89 90-94 95-99 100+ 年齡 人數 數理部 化學部 生命部 地學部 技術部 信息部 合計 由於中國科學院於 1998 年 6 月院士大會中決定,以年滿 80 歲的院士授予資 深院士稱號。資深院士繼續享有諮詢、評議與促進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等權利和 義務,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但不再擔任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再參加院士候選 人的提名和選舉。11 那麼,中國科學院現有院士 80 歲以上者有 192 人,占現有 院士的 26.78%。相對而言,中央研究院院士 80 歲以上者共 34 人,占現有院士 的 15.18%,比中國科學院約少 12 個百分點。 必須一提的是,表十二和表十三都列現年 100 歲以上者 1 人,這個人同是生 物學家貝時璋院士。另外,中央研究院現有院士中,居住在臺灣的有數理组 19 人,生命組 26 人,人文組 26 人,合計 71 人,占 31.7%。中國科學院院士則都 是本國籍,長期在國內工作。但自 1994 至 2004 年,中國科學院選舉外籍院士共 52 人,其中有 25 人是寓居外國的中央研究院院士。12 柒、院士的出生地 前面曾提到,在 1997 年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名錄中列有第 1 至 21 屆院士的籍 貫,但自第 22 屆以後,則 2005 年的名錄中未載籍貫。以院士姓名在網頁上查詢 的結果,還是可以找到大多數院士的出生地 (或籍貫)。近年當選的院士有 6 位 查不到這項資料,但他們都出生於 1949 年以後且在臺灣完成大學教育,故權宜 11 見資深院士個人書庫 http://www.ssreader.com/ys/zsys/html/ 及《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 http://www.casad.ac.cn/zcfg.asp。 12 1994-2002 年當選者見中國科學院學部與院士網頁 http://www.casad.ac.cn/,2004 年當選者見〈清 華新聞網-姚期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http://news.tsinghua.edu.cn/news.php?id=7947。 這 25 位院士及當選年如下:陳省身、丁肇中、馮元禎、李政道、林家翹、丘成桐、田長霖、 吳健雄、楊振寧、張立綱(1994)、高錕、簡悅威、林同棪、毛河光、沈元壤、朱經武、卓以和 (1996)、葛守仁、黎念之、朱棣文(1998)、崔琦、薩支唐(2000)、吳耀祖(2002)、姚期智、蕭蔭 堂(2004)。

(20)

把他們的出生地列為臺灣。按出生年輪分類的統計列於表十四,按學組分類的統 計列於附表五,可互參。 由表十四可見,中央研究院尚有 2 位院士的出生地資料未詳,故暫以詳知的 375 人加以統計。 表十四:中央研究院院士之出生地(或籍貫):按出生年輪統計 出生地 1865-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合計 百分比 上海 4 1 6 6 8 6 1 32 8.53 北京 4 6 5 1 16 4.27 南京 1 1 7 9 2.40 天津 2 4 1 7 1.87 江蘇 11 3 11 2 7 4 1 39 10.40 浙江 10 8 9 2 6 2 37 9.87 福建 3 2 3 5 2 15 4.00 廣東 3 5 3 2 6 5 24 6.40 山東 2 2 1 5 10 2.67 河北 1 5 6 1.60 河南 5 1 3 3 1 13 3.47 山西 1 1 0.27 甘肅 1 1 0.27 安徽 1 2 1 1 2 7 1.87 江西 4 2 1 2 1 10 2.67 湖北 7 1 1 2 3 14 3.73 湖南 9 3 2 2 2 2 20 5.33 四川 1 2 1 2 6 1.60 雲南 1 1 0.27 貴州 1 2 3 0.80 廣西 1 1 0.27 東北* 1 2 3 0.80 臺灣 3 4 8 20 26 17 78 20.80 香港 1 1 2 4 1 1 10 2.67 日本 2 2 0.53 新加坡 1 1 0.27 馬來西亞 1 1 0.27 印尼 1 1 0.27 美國 1 2 2 5 1.33 英國 1 1 2 0.53 合計 66 38 60 35 91 64 20 1 375 100.00 資料不詳 2 2 都市及沿海% 54.55 44.73 76.67 54.29 63.74 32.81 10.00 52.01 臺灣% 0.00 7.89 6.67 22.85 21.98 40.63 85.00 20.80 *東北包括遼寧 1、吉林 1、東北 1。 以表十四的合計數來看,以大都市及沿海省份人數較多。大都市上海、北京、南 京與天津合計占 17.07%。沿海省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山東與河北合計 占 34.94%,都市與沿海省份合占 52.01%。在內陸省份中比率較高的是湖南 5.53%,湖北 3.73%及河南 3.47%。按出生年輪看,都市及沿海的百分比以

(21)

1910-1919 年者最高,達 76.67%,其次是 1930-1939 年的 63.74%,再次是 1865-1899 年的 54.55%與 1920-1929 年的 54.29%,都遠高於臺灣所占的比率,但 1940 年以 後出生者,則這項比率相對的低於臺灣。出生於臺灣者合計占 20.80%,但以出 生於 1920 年以後者為多,出生於 1920-1929 及 1930-1939 年者各約占 22%, 1940-1949 年者占 40.63%,1950-1959 年者達 85%。這當然是時代因素使然,卻 也反映臺灣在二十世紀以來的發展。另外,出生於香港者占 2.67%,出生於外國 (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美國和英國)者占 3.2%,則反映了僑居的事實。 若以學組來看(附表五),則都市及沿海所占的比率以數理組 63.16%最高,人文組 46.79%次之,生命組 42.11%再次之。 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出生地資料齊全,列於表十五(參見附表六)。 表十五: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按出生年輪統計 出生地 187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合計 百分比 上海 4 4 8 17 44 19 2 1 99 9.20 北京 0 1 17 14 9 4 4 0 49 4.55 南京 0 1 4 6 7 2 2 0 22 2.04 天津 1 1 4 3 8 1 1 0 19 1.77 江蘇 12 28 58 24 55 9 3 0 189 17.57 浙江 11 22 38 28 46 5 1 1 152 14.13 福建 3 11 11 14 18 10 6 0 73 6.78 廣東 3 3 15 9 21 2 1 0 54 5.02 山東 0 7 11 13 14 6 0 2 53 4.93 河北 5 14 4 10 10 1 0 0 44 4.09 河南 3 6 6 5 6 1 0 0 27 2.51 山西 0 0 5 1 0 2 3 0 11 1.02 陝西 0 0 2 1 4 2 0 0 9 0.84 甘肅 0 0 0 0 0 3 0 2 5 0.46 安徽 1 3 9 5 9 1 3 0 31 2.88 江西 4 4 4 9 9 1 0 0 31 2.88 湖北 4 4 7 3 8 1 2 0 29 2.70 湖南 5 2 6 17 11 6 0 2 49 4.55 四川 1 5 6 6 14 13 2 0 47 4.37 雲南 0 0 0 1 3 2 0 1 7 0.65 廣西 0 0 1 2 2 1 0 0 6 0.56 貴州 1 0 1 1 0 0 0 0 3 0.28 遼寧 0 1 4 2 7 4 2 0 20 1.86 吉林 0 0 4 1 6 1 1 1 14 1.30 黑龍江 0 0 1 0 0 0 0 0 1 0.09 內蒙 0 0 0 1 0 0 0 0 1 0.09 香港 1 0 0 1 6 7 4 1 20 1.86 日本 0 1 3 0 0 0 0 0 4 0.37 印尼 0 1 0 1 1 0 0 0 3 0.28 菲馬尼拉 0 0 1 0 1 0 0 0 2 0.19 葡屬帝汶 0 1 0 0 0 0 0 0 1 0.09 馬來西亞 0 0 0 1 0 0 0 0 1 0.09 合計 59 120 230 196 319 104 37 11 1076 100.00 都市及沿海% 66.10 76.67 73.91 70.41 72.73 66.35 32.43 36.36 70.07

(22)

由表十五可見,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出生地也是以大都市及沿海省份較多。以合計 來看,大都市上海、北京、南京和天津合占 17.56%,比中央研究院院士略高 0.5 個百分點。沿海省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山東與河北合占 52.526%,比中 央研究院高 17.6 個百分點。在內陸省份中,湖南 4.55%,四川 4.37%,安徽和江 西各 2.88%,湖北 2.70%,河南 2.56%。東北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合占 3.25%。 其餘西北和西南各省則多在 1%以下。 另外,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於香港者占 1.86%,出生外國 (日本、印尼、菲 律賓、馬來西亞和葡屬帝汶) 者合占 1.02%,比率皆少於中央研究院。若以學部 來看(附表六),則出生於都市及沿海者以數理部 75.92%最高,其次是化學部 73.71%,再次是信息部 71.95%,皆高於合計值,而生命部 70.39%,技術部 66.18% 及地學部 63.87%,則低於合計值 70.70%。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 於 1950 年以後者,都市及沿海的比率遠低於合計值,顯示現年最小的院士多出 生於內陸地區,這似乎透露了內陸地區開始後來居上,但因 1950 年以後出生者 將來還有被選為院士的機會,故這種趨勢仍尚待觀察。 再以地圖繪出四大都市和各省所占的百分比,以顯示院士出生地的空間分 布。13 地圖中以灰點表示中央研究院,黑點表示中國科學院;大小不同的五個 點分別表示 1%以下,1-5%,6-10%,11-15%,16-20%。 地圖:中央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之出生地 13 地圖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助理李宗信協助繪製, 謹此誌謝。

(23)

要之,以出生地 (或籍貫) 來看,中央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都是以大都 市及沿海省份為多,這反映了學術人才出生地的集中性與近代中國發展之區域性 相符合。至於中央研究院士出生於臺灣者,自 1920 年以後漸多,自 1940 年以後 則占多數,則反映了二十世紀以來臺灣的發展。 捌、女性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 377 人中有 12 位是女性,占 3.18%;中國科學院院士 1,076 人中有 48 位是女性,占 4.46%;可見女性院士的比率不高。中央研究院的女性 院士中有 8 位是生命科學組,而數理和人文組各有 2 位。中國科學院的女性院士 中,數理部 7 位,化學部 11 位,生命部 14 位,地學部 7 位,技術部 6 位,信息 部 3 位。大致上都是以生命科學家的人數較多。 中央研究院女性院士中,有 6 位畢業於臺灣大學,4 位畢業於美國的大學, 另外,南京的中央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各有 1 位。中央研究院女性院士中有 11 位曾留學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另 1 位曾任職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國科學院 女性院士畢業的大學包括:北京大學 7 位,西南聯大 4 位,南京大學 3 位,清華 大學、中央大學、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各 2 位,蘇聯的大學 2 位,菲律賓和美國的大學各 1 位,其餘 20 位分別畢業於 20 個不同的大學,其中 1 位畢業於臺灣的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女性院士中,曾留學獲得博士學位者 17 人,其中留美者 11 人,留英者 2 人,另德、法、瑞典及香港各 1 人。 在此以女性院士當選時的年齡及現年(2006 年中)列於表十六。由此可見,不 論是中央研究院或中國科學院,女性院士當選時的年齡和現年都與全體院士的平 均值相當。 表十六:女性院士之年齡分布 中央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 年齡 當選時 2006 年中 當選時 2006 年中 35-39 1 40-44 1 1 45-49 2 1 50-54 7 4 1 55-59 1 5 11 1 60-64 1 2 14 4 65-69 1 1 13 4 70-74 2 11 75-79 2 1 6 80-84 1 6 85-89 5 90-94 1 人數合計 12 11 48 40 平均年齡 53.60 65.50 60.74 74.01 全體院士 54.69 69.39 60.00 74.02

(24)

女性院士已逝世者,中央研究院有 1 位逝世於美國,年齡是 84.74;中國科 學院有 8 位,平均逝世年齡為 78.73,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平均逝世年齡 79.77 約 略相當。可見女性院士的逝世年齡也是偏向高齡。 至於女性院士的出生地,中央研究院有 3 位出生於臺灣,另出生於江蘇和美 國各 2 位,上海、南京、浙江、廣東和江西各 1 位。中國科學院有 10 位出生於 上海,有 5 位出生於江蘇,另北京、河北、福建、四川和香港各 4 位,南京、浙 江、河南、湖北各 2 位,其餘天津、山東、安徽、湖南、菲律賓各 1 位。換言之, 女性院士的出生地也大多是集中在大都市及沿海省份。 結 論 由本文的統計結果,院士的人口特徵可摘要如下: 1. 中央研究院院士當選時的平均年齡約 55 歲,中國科學院院士約 60 歲。 2. 中央研究院院士獲得學士學位之大學,在 1949 年以前在大陸接受大學教 育者,以畢業於清華大學人數 32 人為最多,其次是北京大學 12 人;在臺灣接受 大學教育者,則以畢業於臺灣大學 (含日治時期台北帝大) 者 108 人為最多,占 28.65%。此外,在外國接受大學教育者有 69 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大學畢業的學 校以北京大學 142 人為最多,其次是清華大學 127 人。但前十名的大學合占 52%。 在外國接受大學教者有 44 人。 3. 中央研究院士曾獲得博士學位者有 315 人,約占全體院士的 84%。中國 科學院院士曾獲得博士學位者有 418 人,約占全體院士的 39%。曾獲博士學位之 院士皆以留學美國者為多,中央研究院院士約有 85%,中國科學院約有 50%。 此外,中央研究院院士之中,只有 1 人是在臺灣完成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則有 27 人在國內完成博士學位,其中 15 人是中國科學院博士。 4. 中央研究院已故院士有 154 人,平均逝世年齡是 80.58,中國科學院已故 院士有 359 人,平均逝世年齡是 79.77,差異不大。 5. 以 2006 年中計算,中央研究院現有院士 223 人,平均年齡是 69.34,中 國科學院現有院士 717 人,平均年齡是 73.92,相差約 5 歲。現年在 80 歲以下的 院士,中央研究院有 190 人,約占 85%,中國科學院有 525 人,約占 73%。 6. 由院士的出生地可見,大多數集中於大都市與沿海省份,反映了近代中 國發展的地區集中性,而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約有 21%出生於臺灣,則反映了臺灣 在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的發展。 7. 就女性院士而言,中央研究院有 12 人,約占 3.2%,中國科學院有 48 人, 約占 4.5%。女性院士當選時的平均年齡與全體院士相當,他們在 2006 年中的平 均年齡也與全體院士約略相同。女性院士已故者,中央研究院 1 人,中國科學院 8 人,她們的平均逝世年齡是 80 歲左右,也是偏向高齡。要之,就年齡而言, 院士之間並無性別差異。 8. 最後,就院士的組成而言,中央研究院院士包含了人文社會科學家,但

(25)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僅地學部有少數人文地理學家和經濟地理學家。這當然與機構 的體制和組織有關。中國科學院原有哲學社會科學部,於 1955 年和 1957 年聘任 的學部委員共 64 位,14 但該學部於 1977 年 5 月改設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後,並 未再增選。在 2005 年 5 月,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曾建議,建立學部委員 制度以便逐步向院士制度過渡;他的建議迅速得到中央的回復,於同年 12 月進 行推選首批學部委員。這些候選人一旦通過學部大會的認可,將分屬於人文、馬 列主義、經濟、國際問題、法學與民族學五個學部。然而,據說有資深學者持反 對態度,主要理由有二:一是總體水平不夠,二是標準難於掌握。15 既使如此, 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終於在 2006 年 7 月 13 日決定名單,共有 47 人獲 選。16 值得注意的是,以馬列主義做為五個學部之一,則中國社會科學院依然 未脫意識型態的影響。另外,中國工程院也有院士,而中央研究院數理組內包含 工程方面的院士,過去曾有增設工程組的說法。這些涉及學科平衡發展的問題, 也是值得關心學術發展者注意。 14 見〈清華校友中的院士〉,http://www.tsinghua.edu.cn/docsn/dag/rwzwy/ysqy.htm。(2006/04/11 查詢) 15 關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沿革與組織見中國社會科學院網頁:http://www.cass.cn/。另〈中國社會 科學院欲設“院士”〉之報導,見 http://www.gmw.cn/content/2006-01/05/content_351765.htm。 (2006/04/11 查詢) 16 見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公示:http://www.cass.net.cn/file/2006071876392.html. 承陝西 師範大學侯甬堅教授於 2006/07/21 電子郵件中告知此一消息,謹誌謝。

(26)

附表一:中央研究院院士當選時年齡分布及現有人數 屆別 組別 當選時年齡別 小計 現有 當選年月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人數 第 1 屆 數理組 3 2 8 7 8 28 0 1948.04 生命組 1 4 7 11 1 1 25 1 人文組 1 3 8 8 2 4 0 2 28 0 第 2 屆 數理組 1 1 2 2 1 7 3 1958.04 生命組 2 1 3 0 人文組 1 1 2 4 0 第 3 屆 數理組 3 1 4 0 1959.07 生命組 1 1 2 0 人文組 1 1 1 3 0 第 4 屆 數理組 1 1 1 1 4 0 1962.02 生命組 1 1 0 人文組 1 1 2 0 第 5 屆 數理組 1 1 1 1 4 1 1964.09 生命組 1 1 0 人文組 1 1 0 第 6 屆 數理組 1 1 2 4 2 1966.07 生命組 1 1 0 人文組 1 1 1 3 1 第 7 屆 數理組 2 1 3 2 1968.07 生命組 2 1 3 0 人文組 1 1 1 3 1 第 8 屆 數理組 3 3 1 1970.07 生命組 1 1 2 1 人文組 1 1 1 3 1 第 9 屆 數理組 1 1 1 3 1 1972.07 生命組 1 1 2 1 人文組 1 1 1 3 1 第 10 屆 數理組 1 1 2 1 1974.07 生命組 1 1 2 2 人文組 2 1 1 4 1 第 11 屆 數理組 1 1 1 3 2 1976.07 生命組 2 1 3 2 人文組 1 2 3 3 第 12 屆 1978.07 數理組 1 1 2 1 生命組 2 2 4 3 人文組 1 2 3 0 第 13 屆 數理組 1 2 1 4 3 1980.07 生命組 1 1 2 2 人文組 1 1 1 第 14 屆 數理組 2 1 1 4 2 1982.07 生命組 1 2 1 4 4 人文組 1 1 1 3 2 第 15 屆 數理組 1 1 1 3 3 1984.07 生命組 1 1 1 3 2 人文組 1 1 2 1

(27)

附表一 (續) 第 16 屆 數理組 2 1 1 4 4 1986.07 生命組 1 2 3 3 人文組 1 1 1 第 17 屆 數理組 1 1 1 1 4 2 1988.07 生命組 1 3 4 3 人文組 1 2 3 3 第 18 屆 數理組 1 1 2 1 2 1 8 8 1990.07 生命組 1 1 1 3 2 人文組 1 1 1 3 3 第 19 屆 數理組 1 2 5 1 9 9 1992.07 生命組 1 2 3 6 6 人文組 1 1 2 2 6 6 第 20 屆 數理組 4 1 2 2 9 9 1994.07 生命組 1 2 2 3 8 8 人文組 1 1 2 2 6 6 第 21 屆 數理組 1 2 2 1 6 6 1996.07 生命組 2 2 2 1 7 6 人文組 2 1 3 3 第 22 屆 數理組 3 2 1 3 1 10 10 1998.07 生命組 2 3 1 1 7 7 人文組 1 2 2 1 6 6 第 23 屆 數理組 1 3 2 1 1 1 9 9 2000.07 生命組 6 2 8 8 人文組 1 1 1 2 5 5 第 24 屆 數理組 1 1 2 2 1 1 8 8 2002.07 生命組 5 1 1 7 7 人文組 1 1 1 1 1 5 5 第 25 屆 數理組 6 2 8 8 2004.07 生命組 1 2 1 4 4 人文組 2 2 1 5 5 合計 數理組 1 6 10 37 36 33 15 8 4 0 3 153 95 生命組 0 2 9 23 42 19 15 5 0 0 0 115 73 人文組 0 2 10 14 23 21 18 10 5 3 3 109 55

(28)

附表二:中國科學院院士當選時年齡分布及現有人數 當選時各年齡別人數 現有 當選年 學部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合計 人數 1955 數理 5 8 6 7 2 2 0 0 30 4 化學 2 4 1 6 7 1 1 0 0 22 4 生命 2 3 8 18 17 5 4 2 1 60 2 地學 3 4 9 6 1 1 24 0 技術 1 10 9 5 6 3 1 35 4 信息 1 1 1 1957 數理 1 1 3 1 0 0 0 0 6 2 化學 0 0 0 1 1 0 0 0 0 2 0 生命 1 3 0 1 0 0 5 1 地學 1 1 1 3 0 技術 1 1 2 0 信息 0 0 1980 數理 0 3 5 10 12 15 5 0 50 32 化學 0 0 1 3 12 15 15 2 3 51 31 生命 2 3 2 13 22 10 1 53 18 地學 1 1 2 5 24 13 13 5 64 24 技術 1 3 11 20 9 7 1 52 21 信息 3 1 2 3 2 1 12 12 1991 數理 0 0 1 9 15 7 3 3 38 33 化學 0 2 0 9 13 8 0 1 1 34 31 生命 2 3 12 6 4 6 1 34 32 地學 3 4 13 6 2 4 2 35 32 技術 2 0 11 18 6 7 44 37 信息 4 10 5 2 2 1 24 22 1993 數理 0 0 0 1 4 3 0 2 10 8 化學 0 0 0 0 1 3 3 2 1 10 8 生命 1 6 3 0 1 11 11 地學 1 2 2 3 1 1 10 9 技術 1 5 4 2 1 13 10 信息 1 3 0 1 5 5 1995 數理 1 0 0 1 6 1 1 0 10 9 化學 1 0 0 1 1 2 2 2 0 9 8 生命 1 1 3 3 2 2 12 10 地學 1 2 4 1 1 9 8 技術 2 4 4 1 11 11 信息 3 1 3 7 7 1997 數理 0 0 0 2 2 4 1 0 9 9 化學 0 1 0 1 2 2 2 2 0 10 8 生命 1 2 3 1 4 1 12 11 地學 1 2 4 2 1 10 10 技術 1 2 3 3 9 8 信息 1 3 3 0 1 8 8 1999 數理 0 0 0 3 1 3 3 0 10 10 化學 0 1 1 2 0 3 0 1 0 8 8 生命 2 1 2 1 5 0 11 11 地學 2 2 3 3 1 10 10 技術 1 0 2 4 1 8 7 信息 1 1 3 2 1 8 8

(29)

附表二 (續) 2001 數理 0 1 0 0 2 3 4 0 10 10 化學 1 0 1 2 2 2 2 0 0 10 10 生命 1 1 1 0 2 1 1 3 2 12 12 地學 1 1 5 2 9 9 技術 1 0 1 3 5 1 11 10 信息 1 1 1 1 4 4 2003 數理 0 0 1 0 2 3 2 2 10 10 化學 0 2 2 1 0 2 1 1 1 10 10 生命 1 0 1 2 3 2 1 1 11 11 地學 1 1 2 4 2 10 10 技術 1 0 1 0 3 0 4 1 10 10 信息 3 4 7 7 2005 數理 0 0 0 2 2 1 2 1 8 8 化學 1 0 3 1 0 1 2 1 0 9 9 生命 1 3 1 1 1 4 1 12 12 地學 1 4 2 7 7 技術 1 0 0 3 1 4 9 9 信息 2 1 2 1 6 6 總計 數理 7 13 16 36 48 42 21 8 0 0 191 135 化學 5 10 9 27 39 39 28 12 6 0 175 127 生命 4 7 20 34 46 40 50 26 5 1 233 130 地學 0 4 12 21 36 57 29 21 10 1 191 119 技術 3 11 14 14 46 58 38 19 1 0 204 126 信息 1 3 3 8 24 21 16 5 1 0 82 80 合計 20 48 74 140 239 257 182 91 23 2 1076 717

(30)

附表三:中央研究院院士曾獲博士學位者之人數 數理組 出生年輪 美 英 德 法 日 其他 合計 1880-1889 1 1 2 1890-1899 11 1 1 13 1900-1909 7 1 2 1 11 1910-1919 21 2 3 26 1920-1929 14 14 1930-1939 39 1 1 41 1940-1949 28 28 1950-1959 5 5 合計 125 4 4 2 2 3 140 生命組 出生年輪 美 英 德 法 日 其他 合計 1880-1889 1 1 1890-1899 9 1 1 11 1900-1909 6 2 1 1 2 1 13 1910-1919 8 1 2 2 13 1920-1929 6 4 10 1930-1939 17 1 1 1 20 1940-1949 23 2 1 26 1950-1959 7 1 8 合計 77 6 2 1 11 5 102 人文組 出生年輪 美 英 德 法 日 其他 合計 1865-1889 4 1 5 1890-1899 9 1 10 1900-1909 4 1 1 6 1910-1919 5 1 6 1920-1929 4 1 1 6 1930-1939 23 1 24 1940-1949 8 8 1950-1959 7 7 1960-1969 1 1 合計 65 3 1 2 1 1 73 *在其他項下,數理組包括比利時、瑞士、交通大學(台)各一。生命組包括比利 時、加拿大、香港各一、台北帝大二。人文組為馬來西亞。

(31)

附表四: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博士學位之人數 留學美國 出生年輪 數理 化學 生命 地學 技術 信息 合計 1880-1889 0 0 1 0 0 0 1 1890-1899 3 4 8 1 2 0 18 1900-1909 7 11 15 2 5 0 40 1910-1919 14 19 23 6 14 5 81 1920-1929 5 14 2 2 10 1 34 1930-1939 2 0 1 2 1 0 6 1940-1949 3 3 3 2 2 0 13 1950-1959 2 4 4 1 1 0 12 1960-1969 0 0 0 0 0 0 0 合計 36 55 57 16 35 6 205 留學英國 出生年輪 數理 化學 生命 地學 技術 信息 合計 1880-1889 0 0 0 1 0 0 1 1890-1899 0 0 0 1 0 0 1 1900-1909 3 1 3 0 0 0 7 1910-1919 13 3 3 7 4 0 30 1920-1929 4 1 2 0 1 1 9 1930-1939 0 0 2 0 1 0 3 1940-1949 0 0 0 1 1 0 2 1950-1959 0 2 3 0 0 0 5 1960-1969 0 0 0 0 0 0 0 合計 20 7 13 10 7 1 58 留學德國 出生年輪 數理 化學 生命 地學 技術 信息 合計 1880-1889 0 0 1 0 0 0 1 1890-1899 0 0 1 3 0 0 4 1900-1909 1 2 1 5 2 0 11 1910-1919 1 1 3 1 5 0 11 1920-1929 0 0 0 0 0 0 0 1930-1939 1 0 0 2 1 0 4 1940-1949 0 0 1 0 1 0 2 1950-1959 0 0 0 0 0 0 0 1960-1969 0 0 0 0 0 0 0 合計 3 3 7 11 9 0 33

(32)

附表四 (續) 留學法國 出生年輪 數理 化學 生命 地學 技術 信息 合計 1880-1889 0 0 0 0 0 0 0 1890-1899 0 0 0 0 0 0 0 1900-1909 2 0 5 2 0 0 9 1910-1919 3 0 1 1 0 0 5 1920-1929 0 0 0 0 0 0 0 1930-1939 0 0 0 0 1 0 1 1940-1949 1 0 0 1 0 0 2 1950-1959 0 0 0 0 0 0 0 1960-1969 0 0 0 0 0 0 0 合計 6 0 6 4 1 0 17 留學日本 出生年輪 數理 化學 生命 地學 技術 信息 合計 1880-1889 0 0 0 0 0 0 0 1890-1899 0 0 0 0 0 0 0 1900-1909 2 0 5 2 0 0 9 1910-1919 3 0 1 1 0 0 5 1920-1929 0 0 0 0 0 0 0 1930-1939 0 0 0 0 1 0 1 1940-1949 1 0 0 1 0 0 2 1950-1959 0 0 0 0 0 0 0 1960-1969 0 0 0 0 0 0 0 合計 6 0 6 4 1 0 17 留學蘇聯 出生年輪 數理 化學 生命 地學 技術 信息 合計 1880-1889 0 0 0 0 0 0 0 1890-1899 0 0 0 0 0 0 0 1900-1909 0 0 0 0 0 0 0 1910-1919 0 0 0 0 0 0 0 1920-1929 4 5 4 0 7 0 20 1930-1939 1 3 3 4 5 4 20 1940-1949 0 0 0 0 0 0 0 1950-1959 0 0 0 0 0 0 0 1960-1969 0 0 0 0 0 0 0 合計 5 8 7 4 12 4 40

(33)

附表四 (續) 中國 出生年輪 數理 化學 生命 地學 技術 信息 合計 1910-1919 0 0 1 0 0 0 1 1920-1929 0 0 0 0 0 0 0 1930-1939 1 0 0 0 0 0 1 1940-1949 3 1 1 0 3 1 9 1950-1959 1 4 1 1 1 0 8 1960-1969 0 2 2 0 2 2 8 合計 5a 7b 5c 1d 6e 3f 27 a 中國科學院 4,復旦大學 1。 b 中國科學院 4,復旦大學 1,吉林大學 1,香港大學 1。 c 協和醫學院 2,北京師大 1,中國科學院 1,軍事醫科大學 1。 d 中國科學院。 e 中國科學院 3,清華大學 2,同濟大學 1。 f 中國科學院 2,中國科技大學 1。 其他國家 出生年輪 數理 化學 生命 地學 技術 信息 合計 1890-1899 0 瑞士 1 0 0 0 0 1 1900-1909 0 0 比利時 1 3b 0 0 4 1910-1919 加拿大 1 奧地利 1 荷蘭 1 印度 1 荷蘭 1 0 5 1920-1929 0 0 羅馬尼亞1 0 0 0 1 1930-1939 波蘭 1 3a 瑞士 1 瑞典 1 0 0 6 1940-1949 0 0 0 加拿大1 4c 加拿大 1 6 1950-1959 0 0 澳洲 1 0 0 0 1 1960-1969 0 0 0 0 0 0 0 合計 2 5 5 6 5 1 24 a 捷克、加拿大、比利時各 1。 b 瑞士 2、1 奧地利 1。 c 丹麥 2、瑞士 1、加拿大 1。

(34)

附表五:中央研究院院士出生地(或藉貫)之分布 出生地 數理組 生命組 人文組 合計 百分比 上海 21 7 4 32 8.53 北京 7 3 5 15 4.00 南京 8 2 0 10 2.67 天津 2 2 2 6 1.60 江蘇 19 7 13 39 10.40 浙江 20 9 8 37 9.87 福建 8 4 3 15 4.00 廣東 7 10 7 24 6.40 山東 2 2 6 10 2.67 河北 2 2 3 7 1.87 河南 4 3 6 13 3.47 山西 1 0 0 1 0.27 甘肅 0 0 1 1 0.27 安徽 4 1 2 7 1.87 江西 4 5 1 10 2.67 湖北 4 5 5 14 3.73 湖南 5 3 12 20 5.33 四川 2 1 3 6 1.60 雲南 1 0 0 1 0.27 貴州 1 1 1 3 0.80 廣西 1 0 0 1 0.27 東北* 2 0 1 3 0.80 台灣 21 41 16 78 20.80 香港 3 3 4 10 2.67 日本 0 0 2 2 0.53 新加坡 0 1 0 1 0.27 馬來亞 0 0 1 1 0.27 印尼 0 0 1 1 0.27 美國 3 1 1 5 1.33 英國 0 1 1 2 0.53 合計 152 114 109 375 100.00 資料不詳 1 1 0 2 都市及沿海% 63.16 42.11 46.79 52.01 台灣% 13.82 35.96 14.68 20.80 *東北包括遼寧、吉林、東北各 1。

(35)

附表六:中國科學院院士出生地之分布 出生地 數理部 化學部 生命部 地學部 技術部 信息部 合計 百分比 上海 24 18 20 13 14 10 99 9.20 北京 14 6 7 7 12 3 49 4.55 南京 4 4 3 5 3 3 22 2.04 天津 2 4 2 3 7 1 19 1.77 江蘇 43 33 36 24 36 17 189 17.57 浙江 24 23 45 24 28 8 152 14.13 福建 16 22 15 6 6 8 73 6.78 廣東 8 13 10 10 10 3 54 5.02 山東 8 4 18 13 7 3 53 4.93 河北 2 2 8 17 12 3 44 4.09 河南 1 3 6 10 5 2 27 2.51 山西 2 2 1 4 2 0 11 1.02 陝西 2 1 1 3 1 1 9 0.84 甘肅 1 1 0 2 1 0 5 0.46 安徽 3 2 5 9 8 4 31 2.88 江西 6 4 4 2 13 2 31 2.88 湖北 5 4 8 8 4 0 29 2.70 湖南 10 6 11 9 9 4 49 4.55 四川 9 13 12 6 4 3 47 4.37 雲南 2 0 2 0 1 2 7 0.65 廣西 0 1 1 1 2 1 6 0.56 貴州 0 1 0 2 0 0 3 0.28 遼寧 2 1 4 6 6 1 20 1.86 吉林 2 1 1 5 4 1 14 1.30 黑龍江 0 1 0 0 0 0 1 0.09 內蒙古 0 0 1 0 0 0 1 0.09 香港 1 5 7 2 4 1 20 1.86 日本 0 0 2 0 1 1 4 0.37 印尼 0 0 1 0 2 0 3 0.28 菲律賓 0 0 1 0 1 0 2 0.19 馬來西亞 0 0 0 0 1 0 1 0.09 葡屬帝汶 0 0 1 0 0 0 1 0.09 合計 191 175 233 191 204 82 1076 100.00 都市及沿海% 75.92 73.71 70.39 63.87 66.18 71.95 70.70

參考文獻

Outline

相關文件

※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教師 陳文哲 ※中國醫藥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學士. ※西園醫院 復健科 物理治療師 陳志偉

 具有計畫主持人資格,且於國內外擔任教學、研究職務在

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 國家科學委員會特約研究員。榮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良研究獎、美國東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新界 新界 鄉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議局議員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廖書蘭博士

目的 ^ 材料 ^ 步驟 ^ 結果/結論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岑紹基博士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李錦霞女士 瑪利諾修院學校 (中學部). 梁偉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