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竹市國小外籍英語教師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竹市國小外籍英語教師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

Copied!
15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新竹市國小外籍英語教師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Foreign English

Teachers Policy in Hsinchu City Primary Schools

所 別: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10017010 李宜元

指導教授:廖益興博士

(2)

新竹市國小外籍英語教師政策成效評估之研究

研究生:李宜元 指導教授:廖益興博士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

中文摘要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在瞭解新竹市國小學童家長對外籍師資英語教學教育政策執行 的滿意度情形並探究新竹市外籍師資英語教學教育政策成效。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及實驗研究法,以「新竹市外籍英語師資英語教學成效評估調 查問卷」為工具,以新竹市國民小學六年級之家長為調查對象之母群體,抽取樣本人數 848 人,有效問卷 626 份。調查所得資料以百分比及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獨立 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其薛費法(Scheffé)事後考驗等統計方法來回答待 答問題。實驗研究法針對影響英語學習成就的因素,選定三個向度:家庭社經地位、城 鄉差距、學生自我效能為影響英語學習成就的因素,選定二個相近似之縣市:新竹市、 竹北市,挑選在雙親教育背景及英語學習背景類似的四個六年級班級,作為研究對象進 行學童成績比較。 結論發現如下:(一)不同年齡、子女數、職業對英語教育政策滿意度沒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性別家長對課程內容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女性比男性滿意度高。(三)不同學歷 家長對英語教育政策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學歷越高者對英語教育政策滿意度越高。(四) 不同家庭月收入對英語教育政策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家庭月收入越高者對英語教育政策 滿意度越高。(五)學童英語成績及在外補習英語時間對英語教育政策滿意度有顯著差 異。考試成績越好之學童家長及在外英語補習時間越長的學童家長滿意度明顯高於成績 較差的學童家長及補習時間較短的學童家長。(六)新竹市與竹北市的學生在對於聽力成 就測驗及句型及字彙辨識成就測驗之瞭解程度並無顯著差異。顯示外籍英語師資對提升 新竹市國民小學英語聽力學習成效上並沒有明顯幫助。 最後,本研究提出若干建議,供國內其他縣市希望引進外籍師資時的參考依據及後 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滿意度、政策執行、英語教學

(3)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Foreign English Teachers Policy in Hsinchu City Primary Schools

Graduate Student: Li Yi-yuan Advisor: Liao Yi-shing, Ph. D

Chung Hu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ed to understand parental satisfaction with Hsinchu City Primary Schools'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policy on foreign teacher English teaching, and also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such policy.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 the Hsinchu City Foreign English Teacher English Teaching Efficac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tool. The survey population comprised parents of 6th grade students in Hsinchu City Primary Schools, and the sample comprised 848 individuals, out of which 626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 Percentage 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cheffé's method were applied to answer the question at hand. In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three dimensions were chosen for factors that affect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namely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urban and rural gap, and student self-efficacy. Two closely similar county and city, namely Hsinchu City and Zhubei City, and four 6th grade classes where both parents have simila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English learning background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for comparing student performanc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different age, number of children and profession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tisfaction level toward the English education policy; (2) gender of paren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tisfaction level toward course content, with females showing greater satisfaction than males; (3) different parental educational level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tisfaction level toward English education policy, with higher parental

(4)

educational level showing greater satisfaction; (4) different monthly family income level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tisfaction level toward English education policy, with higher monthly family income showing greater satisfaction; (5) student English scores and amount of outside English tutoring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atisfaction level toward English education policy. Specifically, parents of students with higher test scores and parents of students with more hours of outside English tutoring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satisfied than parents of students with lower test scores and parents of students with less hours of tutoring; and (6) Hsinchu City and Zhubei City studen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ir listening achievement test and comprehension in sentence pattern and vocabulary recognition achievement test. Evidently, foreign English teachers did not significantly enhance learning efficacy in English listening in Hsinchu Primary Schools. Lastly, this research offered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as reference for other counties and cities when introducing foreign teachers, as well as for future studies.

(5)

誌 謝

回首研究所的學習點滴,歷歷在目,彷如昨日。在職的學習生涯中,奔波於工作、 學業與家庭之間,忙碌而充實。憶起一路上始終鼓勵我的良師益友們,心中的感動不 可言喻。 論文得以順利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廖益興博士,從研究問題的擬 定、研究架構與方法的形成,最後研究方向的確立,恩師總是不厭其煩的引領啟發、 釐清概念,更不時的提出關鍵性的建議,讓我在研究的歷程中,得以順利。其次,感 謝兩位口試老師—李台京主任與劉華宗教授,給予精闢的指正與建議,使得論文的內 涵更加豐富與完善,衷心感謝。 在研究所的學習時光,感謝行管所上的胡至沛教授、石振國教授、曾建元教授對 於行管所基礎課程的教誨;葉嘉楠教授對於量化研究的指導;邱冠斌教授及黃國敏教 授在提案中給予寶貴的意見;感謝翠萍、殷姐、美筑,您們一路的支持與鼓勵,這份 濃厚的同窗情誼,永記於心。感謝筱苹姐、耀中、立紳、伍龍,跟你們一起上課的日 子真的很開心。 感謝協助我發放問卷的新竹市 32 所班級教師及協助試卷測驗的蔡曉旻老師、陳 秋雅老師、林慧娟老師及陳婉真老師,沒有你們的幫忙,就沒有這本論文。 最後,僅將此這本論文獻給我最愛的媽媽,姊姊德元,老公基正及二個可愛的女 兒子馨、子薰,因為有你們的關心與支持才有今天的我。 李 宜 元 謹 誌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一月

(6)

目 錄

目 錄 --- 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X 第一章緒論 --- 11 第二章文獻探討 --- 21 第一節、教育政策評估之理論 --- 21 第二節、教育政策執行之理論 --- 33 第三節、影響英語學習相關因素探討 --- 42 第四節、家長滿意度之探討 --- 51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步驟 --- 61 第一節、研究設計與架構 --- 61 第二節、研究對象 --- 66 第三節、新竹市與竹北市學生成績比較 --- 70 第四節、研究工具 --- 76 第五節、資料統計分析 --- 81 第六節、英語學習成就評量 --- 84 第四章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85 第一節、家長背景資料分析 --- 85 第二節、孩子學習英語教育情形現況分析 --- 91 第三節、家長滿意度現況分析 --- 98 第四節、家長滿意度之差異分析 --- 105 第五節、學生英語學習狀況之差異分析 --- 117 第六節、家長滿意度研究假設實證結果 --- 120 第七節、外籍教師對國小學童之英語學習成效分析 --- 123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 129 第一節、研究發現 --- 129 第二節、建議 --- 133

(7)

參考文獻 --- 136 附錄 142

附錄一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制訂背景 --- 142 附錄二新竹市實施英語教育之現況 --- 145 附錄三「新竹市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方案」實施意見調查問卷 --- 148

(8)

表目錄

表 2-1-1 政策評估演進表 ---26 表 2-1-2 各種評估方法之比較 ---31 表 2-2-1 英語教育政策執行相關之研究 ---35 表 2-2-2 影響英語教育執行成效原因 ---41 表 2-3-1 國內學者研究社經地位相關之研究 ---44 表 2-3-2 城鄉差距對英語學習成就影響因素 ---48 表 2-4-1 家長滿意度相關之研究 ---56 表 3-2-1 新竹市國小一覽表 ---66 表 3-2-1 依各地區學校數計算抽樣比例 ---67 表 3-2-2 依學校規模計算抽樣比例 ---68 表 3-2-3 依學校規模及各區域班級數計算抽樣班級比例 ---69 表 3-3-199 年各縣市教育、醫療保健、休閒與文化支出 ---72 表 3-3-2、100 年新竹市、竹北市人口密度 ---73 表 3-3-3、91~100 年新竹縣市高等教育人口 ---75 表 3-3-4、99 年新竹縣市各行業職業人口 ---75 表 3-4-1 預試樣本回收統計表 ---77 表 3-4-1、KMO 與 Bartlett 檢定結果(家長滿意度) ---77 表 3-4-2、家長滿意度調查預視問卷信度分析結果(n=83) ---78 表 3-4-3 研究變數尺度類型 ---80 表 3-5-1 各項問題之統計方法表 ---82 表 4-1-1 不同「身份」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85 表 4-1-2 不同「年齡」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86 表 4-1-3 不同「教育程度」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87 表 4-1-4 不同「家長職業」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88 表 4-1-5 不同「家庭平均月收入」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89

(9)

表 4-1-6 低中高「家庭平均月收入」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90 表 4-2-1 孩童「補習情形」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91 表 4-2-2 孩童「每周補習時間」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92 表 4-2-3 孩童「每學期補習費用」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93 表 4-2-4 孩童「100 學年度上學期英語學業成績」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 626) ---94 表 4-2-5 孩童「100 學年度上學期英語學業成績」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 626) ---94 表 4-2-6 孩童「英語聽力能力」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95 表 4-2-7 孩童「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95 表 4-2-8 孩童「英語認讀」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96 表 4-2-9 孩童「英語書寫」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96 表 4-2-10 合併後之孩童「每周補習時間」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97 表 4-2-11 合併後之孩童「英語學業成績」次數、百分比分配表(N=626) ---97 表 4-3-1 新竹市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方案構面排序比較(N=626) ---98 表 4-3-2 新竹市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方案構面次數高低比較(N=626) ---99 表 4-3-6 新竹市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方案所有題項的平均數、標準差與排序 103 表 4-4-1 不同性別之家長層面滿意度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5 表 4-4-2 不同年齡的家長層面滿意度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6 表 4-4-3 不同子女數的家長層面滿意度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8 表 4-4-4 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層面滿意度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9 表 4-4-5 不同職業的家長層面滿意度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1 表 4-4-6 不同家庭月收入的家長層面滿意度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3 表 4-6-1 研究假設實證結果摘要表 ---121 表 4-7-1 受試樣本人數一覽表 ---124

(10)

表 4-7-2 受試樣本家長教育背景一覽表 ---124 表 4-7-3 受試樣本學生校外英文補習狀況一覽表 ---124 表 4-7-4 英語聽力成就測驗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125 表 4-7-5 英語聽力成就測驗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125 表 4-7-6 英語句型及字彙辨識成就測驗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126 表 4-7-7 英語句型及字彙辨識成就測驗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127 表 4-7-8 研究假設實證結果摘要表 ---127

(11)

圖目錄

圖 1-1 本研究流程圖 ---17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62

圖 3-1-2 研究流程圖 ---63

(12)

第一章緒論

古希臘哲人曾說:「你的語言有多少,你的世界就有多大」。由此可見,多學習一 種語言,對於拓展視野的重要性。目前,全球已逐漸邁向追求卓越教育與文化之趨勢, 全球至少有八億的人口在使用英語,世界上有大半的國家,是以英語為母語。台灣是 個島國,長久以來倚重對外貿易,國際貿易成為國家經濟命脈,未來的公民,應及早 儲備英語能力以提升視野,增進台灣之國際競爭力,俾使自己成為地球村之世界公民。 新竹市政府自 90 學年度起(2001),每年編列 7000 多萬預算,由補習班仲介招募 外籍英語教師,到全市 26 所國小和本地老師協同教學,每年約 65 名。在小 2 到小 6 授課,第 2 年擴及小 1 新生,每校依規模分配 1 到 4 名外師,因外師教學活潑,給學 生不同的文化刺激,反應不錯。此舉乃是劃時代之創舉,開啟了國小英語教育的新頁。 本研究係針對教育政策評估理論,進行「新竹市國小外籍英語教師」政策執行之 評估,以瞭解此一計畫的執行成效及其相關問題。並探討新竹市國民小學英語教育的 家長滿意度,希望透過蒐集彙整相關文獻,建立理論基礎,利用問卷調查了解家長對 此政策想法,並經由教育單位學習成績數據資料分析及相關統計方法,了解學生學習 狀況,歸納結果並從中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教育行政機關推行國民小學英語教育及 後續學術研究之參考。

(13)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隨著國際間日漸頻繁的交流,地球村儼然成形,外語能力也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中 凸顯出來,從資訊、工商業、科技乃至高等教育,英文已成為國際間溝通交流的主要 語言。政府 1950 年遷台後也以英語為第一外語,無論是在升學或是就業都非常重視 英語能力,社會大眾也都很肯定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而許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 跑點,希望從小就能奠定子女良好的英語能力,於是將其小孩送讀「雙語學校」或「英 語才藝班」,從小就接受全美語式的英語教育。 鑒於國人對於提昇英語能力的重視及國小學童學習英語的普遍情況,所以行政院 教育改革委員會,於民國八十五學年度通過「積極規劃國民小學學生必修適量之英語 課程」(中國時報,1997 年 9 月 22 日)。因應我國加入 WTO 後所面臨之國際化衝擊 與國內英語教育向下延伸之需求,加強 E 世代人才培育,提昇全民英文素養,教育部 在 2003 年開始規劃引進外師計畫,並於「引進英語外籍師資政策目標與執行計畫專 案報告」中指出,規劃採循序漸進方式引進外師協助英語教學,改善國內英語教育之 品質,提昇學生學習成效。教育部計畫高薪聘請外籍師資來台教英文,雖然引發爭議, 但從各縣市熱烈爭取及媒體報導發燒的情況來看,顯示台灣正掀起一股「英語學習 熱」。 根據教育部引進外師計畫中的政策目標明確指出,期望利用引進外師增進學生不 同文化背景的薰陶;鼓勵教師的英語教學能夠更加生活化,並塑造多元且豐富的英語 環境(教育部)。新竹市從九十學年度開始實施二至六年級國小英語教學,新竹市政 府委託立案的合法語言機構代聘、代訓外籍教師,由他們尋找大學畢業以上、以英文 為母語、有大班教學經驗,並具有教學熱忱的人擔任外籍教師。專業機構以合約的方 式聘用,並給予外籍教師六十小時的職前訓練,到職後每個月十小時的師訓,學校不 必考慮解約、師資培訓的問題。新竹市全市有廿六所小學,有六十多位外籍教師,市 府每年編列七千萬預算支應聘用外籍教師經費(顏國樑等,2003)。

(14)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竹市國小「外籍英語教學」政策執行成 效,期能藉由回應與需求的對話,有效的檢視外籍英語教學政策,是以,本研究目的 為: 一、 探討新竹市外籍師資英語教學,新竹市國小英語教育政策執行的現況。 二、 瞭解新竹市國小學童家長對外籍師資英語教學教育政策執行的滿意度情形。 三、 探究新竹市外籍師資英語教學教育政策成效。 四、 根據研究提出建議,供國內其他縣市希望引進外籍師資時的參考依據及後續 研究之參考。

(15)

第二節名詞解釋

一、外籍英語教師(Foreign English Teacher):

指以母語是英語的外籍人士,目前已經由新竹市委託立案的合法語言機構代聘、 代訓外籍教師,計有 60 多位外師。

二、政策評估

政策評估乃基於有系統和客觀的資料蒐集與分析,而政策評估人員運用社會科學 的方法與技術,對評估政策方案的規劃、內容,執行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成效分析與 價值判斷。其目的在提供選擇、修正、持續或終止政策方案所需的資訊。

三、教育政策執行

教育政策執行係指某項教育政策執行經過合法化或公佈後,由負責執行的教育行 政機關與教育行政人員,結合各項必要資源,並在執行過程中,因應外在環境,不斷 採用協商與修正等適切有效的策略,進而達成教育政策目標的過程。

四、教育政策執行評估

教育政策執行評估是指運用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藉著相關資料的蒐集, 進行分析並從事價值判斷以利於教育政策的執行及教育政策之配合,以達到教育政策 目標的一種動態過程。本研究自編「新竹市國民小學六年級家長對外籍英語師資教學 滿意度」之問卷,及透過次級資料比較新竹市、竹北市六年級學生英語成就,以瞭解 新竹市外籍英語教學政策實施情形及成效。

(16)

五、滿意度

本研究所指滿意度係為新竹市國民小學家長對「新竹市國小外籍英語教師政策成 效」的心境反應,以「六年級家長對國小進行外籍英語教師授課滿意度調查問卷」中 的「滿意度」量表得分情形為依據,得分愈高者表示滿意度愈高。

(17)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達成前述研究目的,分別以文獻分析、問卷調查法與次級資料分析法三 方面進行。

(一)文獻分析法

1、蒐集「新竹市外籍英語師資」政策之相關資料,一方面瞭解教育政策評估相 關理論,從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進行蒐集、整理和歸納,以求進一步瞭解事件背 後、數字之外的真實意義,期能對「外籍師資英語教學教育政策」的執行有更真 實、完整的瞭解,並進而對政策執行、規劃和未來走向提出發現與建言。 2、影響英語學習相關因素探討 此部份在探討影響英語學習的干擾因素。先以此因素為基礎後選定新竹市及 竹北市再進行二市間的學生英語成績比較。

(二)問卷調查法

根據文獻資料、相關研究、問卷,編製本研究的調查工具「新竹市外籍英語 師資英語教學成效評估調查問卷」以新竹市公立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長為對 象,進行問卷調查,以瞭解學童家長對新竹市國小實施外籍英語教學成效。

(三)實驗研究法

採取實驗研究分析法,選擇社經地位背景相似的新竹市及竹北市六年級學生 進行英語學習成就之比較。針對六年級學童進行之英語能力檢測成績,進行統 計、分析及歸納,以了解外籍英語教師是否對學生英語學習成就有顯著影響。

(18)

二、研究流程

圖1-1本研究流程圖 研究主題 相關文獻 探討 訂定研究 方法 實證分析 與詮釋 結論與建議 政策評估 政策執行 英語教學 問卷調查 實驗研究法 研究動機與目的 文獻分析

(19)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茲將本研究範圍分為研究時間與區域、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等三部分,其分述如下:

(一)研究時間與區域

1、研究時間:本研究自 2011 年 9 月開始至 2012 年 12 月止。 2、研究地區:本研究以新竹市公立國民小學為研究地區。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新竹市公立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長為研究母群 體,調查家長對於新竹市中外籍英語協同教學政策的認知與滿意度看法。為顧及 個人隱私與權益,研究者對於受訪者均採匿名方式處理。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題為新竹市公立國民小學六年級家長對新竹市外籍師資英語教育 政策執行的成效與滿意度調查,其中研究內容包含家長對於外籍教師教學方式及 學習成就滿意度以及新竹市、竹北市學生學習成績比較等層面進行調查。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兼採文獻分析與實證研究兩種方式,在研究設計上力求嚴謹;在資料蒐集 及分析上力求客觀及明確。但在時間、經費有限及囿於研究者本身能力,仍無法免除 以下的限制:

(一)研究區域上的限制

本研究只以新竹市為研究地區,並未完全包括整個台灣省其他縣、市,故欲 以研究結果推論解釋至全台各地將受於地區性之因素所限制。此外,限於研究者 個人之時間、財力因素的考量,在問卷調查之研究範圍僅限於新竹市公立國民小

(20)

學六年級學生家長,以過去經驗六年學習經驗感受對新竹市此政策做出評論。

(二)研究主題上的限制

由於英語教學所涵蓋之主題十分龐雜,本研究主要著重於家長對外籍師資英 語教學滿意度與學生學習成就兩因素,因此,有關國小英語教學現場的觀察研 究、英語師資培訓、以及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與動機等部分,皆不在本研究的探 討之列。

(三)研究結果誤差的可能性

1、本研究之新竹市六年級家長之問卷調查,以郵寄並委由學校轉發的方式交由 受試者自行填答,本研究僅作一次問卷調查為主,將量化的結果做為解釋之 參考依據,雖然研究者在問卷上強調資料僅作為學術使用,但仍無法追溯原 受訪者,填答問卷內容時有所隱瞞或顧慮,而未能充分反應真實情況,所以 容許研究結果造成施測誤差之存在。 2、在比較新竹市、竹北市成績時,並未施行前測,僅針對影響英文學習成就的 家庭社經地位為控制變項,二縣市唯一差別僅在新竹市有外籍英語師資加入 英語教學活動,而竹北市沒有外籍英語師資進行英語教學活動,因此亦有可 能造成施測誤差之存在。 3、新竹市、竹北市國小均採常態分班,實驗組及對照組的樣本組成均符合隨機 抽樣原則,但因此亦有可能造成施測誤差之存在。

(21)
(22)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教育政策評估之理論

在研究教育政策評估的意涵及其影響因素之前,將先探討教育政策之意涵,以便 對教育政策評估有進一步瞭解。

一、教育政策之定義

教育的目的在於增進人類生活的知識與技能,提升生活品質,教育的主體是 人,而教育政策的目標則在於實現各級學校教育目標,使學習者學習效果提升以更 能適應社會、開創社會。教育政策乃是國家政策的一環,係推展教育工作的指針, 亦為達成教育宗旨的策略;亦是政府機關為解決教育問題或滿足公眾教育事務的需 求,所採行的相關作為的動態歷程,包括教育政策的規劃、決定、執行及評估等過 程。教育政策的意義各家說法敘述彙整如下。 瞿立鶴(1987)認為教育政策是教育行政當局針對當前社會需求和學生願望所 形成的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其依據目前國家教育宗旨及法令規章,確定方針並規 劃方案,經由合法的立法或行政命令之程序,公佈實施,以作為行政部門或教育機 構執行之準則。 教育百科辭典編輯委員會(1994)認為教育政策係指政黨或政府在一定歷史時 期,根據國家的性質和國情,參考國際發展的趨勢,適應社會、政治、經濟和科技 發展的需要所提出的教育工作發展的總方向,是國家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括。 張芳全(2001)對於教育政策的定義如下: 一、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環,主要在解決教育問題。 二、教育政策在教育情境中與運作。 三、教育政策是政府作為或不作為的活動。 四、教育政策執行機關應與社會團體配合。 五、教育政策執行在使受教主體可以滿足教育的需求。

(23)

六、教育政策最終在達成教育目標。 陳寶山(2004)認為教育政策是政府機關為因應世界潮流與社會需求,達成教 育目標,所制定的教育法令、規章、方案、計畫、細則、實施綱領及其所採行的一 切教育措施。他更提到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攸關教育品質的良窳,政策經過立法 程序後,必須透過有效執行方能達成政策的預期目標。 綜上所述,教育政策是教育行政當局為解決教育問題及因應社會需求所制定的 教育法令、方案及其所採行的教育措施,其目的在解決教育問題,使受教主體可以 滿足教育的需求,以達成教育政策的預期目標。 本研究「新竹市外籍英語教學政策」就是在國人希望提昇英語能力,社會大眾 也都很肯定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父母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基礎上,所以在民國 90學年度新竹市所提出的英語教育政策,透過本研究期望了解是否有達成此政策的 預期目標。

二、教育政策評估之涵義

政策評估理論傳統政策科學家著力甚多的焦點之一,學者表述雖各有不同,但 各家說法均大同小異,以下擬就國內外學者的定義彙整如下,以供參考: Nachmias(1979)認為政策評估是指「客觀、系統與經驗性地檢視現行的公共政 策與計劃。」Hanekom(1987)則界定政策評估為:政策內容、執行與衝擊的評審 或評鑑,以決定特定政策目標完成的程度。Quade(1989)指出,政策評估乃在針 對政策活動與其成效,進行價值判斷(引自翁興利、施能傑、官有垣、鄭麗嬌,1999) Dunn(2002)亦指出政策評估具有三種功能:可以為政策績效提供具有信度與效度的 資訊;致力於澄清與批判潛藏在目標或目的中的價值;在政策評估的過程中,評估 者可能會應用其它的分析方法,包括問題建構與推演。 張世賢(1986)則認為「政策評估乃基於有系統和客觀的資料蒐集與分析,進 行合理判定政策的投入、產出、效能與影響的過程;而其主要的目的在於提供現行 政策運行的實況及其效果之資訊,以為政策管理、政策持續、修正,或終結的基礎,

(24)

擬訂未來決策的方針,發展更為有效和更為經濟的政策」。 林鍾沂(1999)也指出,就政策面向而言,任何政策的有效分析,不能由分析 者武斷的決定,而應考慮可能的相關面向;在服務對象方面,政策除了應重視決策 者 、執行者、監督者的意圖外,更應重視一般民眾、基層人員的態度,政策執行 期間是否發生嚴重政策落差(policy gap)。 丘昌泰教授(2000)則認為政策評估包括下列主要內涵: 一、政策評估的對象:為足以影響社會發展的公共政策與計畫,私部門的計畫 則不包括在內;但影響公共利益,則仍然是政策評估探討的範圍。 二、政策評估的方法:採用多元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一種為以實驗設計 (experimental design)為主的量化方法,如社會指標、民意調查等;另一 種為以自然調查(naturalistic inquiry)為主的質化方法,如:專家評斷法、 田野調查法、主觀評鑑法等。 三、政策評估者必須以政策利害關係人為基礎,包括內部與外部的評估者。內 部評估者是指政府部門所從事的官方評估,易受政治因素干擾;外部估評 者是指民間智庫、非營利組織、壓力團體、媒體等,不易受官方與政治過 程干預的非官方的評估者。 四、政策評估是要評鑑公共計畫的效果與影響,政策效果是指ㄧ項計劃或政策 達成目標的程度,政策影響則是一項計劃或政策對於社會產生的影響程 度。 五、政策評估必須是有效度的科學活動,有效度的政策評估表示政策效果的評 估是有信用的,可以接受科學檢驗的。 六、政策評估的內容:包括政策產出(policy output)與政策結果(policy feedback),前者係指政策完成後,標的團體所實際接受到的財貨、勞務 或資源;後者是指政策產出對於標的團體所可能引起的行為或態度上的改 變,對於社會狀況所可能引起的正面或負面影響,或者是政策可能產生的

(25)

新問題;這些政策結果可能是政策影響、政策衝擊或政策回饋。其中以政 策結果的評估最為重要。 國內學者吳定(2002)認為政策評估可以作以下的界定:「政策評估是指政策 評估人員利用科學方法與技術,有系統的蒐集相關資訊,評估政策方案之內容、規 劃與執行過程及執行結果的一系列活動。其目的在提供選擇、修正、持續或終止政 策方案所需的資訊」。 由此可以得知,學者們對於政策評估的定義雖然各有論述,但說法均大同小 異。政策評估係指評估者運用各種科學方法與技術,以客觀、有系統的方式蒐集資 訊,檢視政策是否達到當初規劃時所欲達成的目標,並提供修正或政策方案持續與 否時所需要的訊息。 本研究參考丘昌泰教授(2000)之政策評估內涵,希望瞭解在有限的資源中, 各項資源是否能有效的被利用?其次政策是否帶來了預期或未預期的效果?以作為 持續修正或終止政策資源投入的基礎。而本研究新竹市英語教學政策為評估主題, 希望以外部的評估者家長的觀點,針對此政策進行整體之滿意度評估,佐以學生學 習成效,期待針對新竹市英語教學政策執行後是否達到預期之效果進行評估,進而 提出修正及建議。

三、政策評估理論的演進

關於政策評估的發展與沿革,美國Guba和Lincoln(1989)兩位學者,將政策 評估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依據時間演進說明如下:第一代評估為第二次世界大戰 前;第二代評估為二次大戰後至1963;第三代評估為1963年至1974年;第四代評估 則為1974年之後。茲將第一代到第四代政策評估意涵分述於下(吳定,2002) (

一)第一代評估-測量評估(1910~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代評估的特色是實驗室的評估,舉凡智商、學習成效的測量,皆是此時 期評估研究的典型代表。此時期的主要活動是強調「衡量」(measurement), 而特色為「政策評估即實驗室實驗」。此時期係以工具導向,運用適當的測驗工

(26)

具來有系統地收集資料以作為評估的依據,但它過分強調測量角色的工具,易導 致評估的無效率,且能否將實驗室評估結果推諸到現實生活上,也備受質疑。

(二)第二代評估-描述評估(第二次世界大戰~1963)

鑑於過去實驗室的評估受到質疑,因此做部分的修正。政策評估者必須走出 戶外,實地調查研究乃成為此時研究重點。此時期亦認為測量僅是評估的手段之 一,評估者的角色應轉為「敘述(describer)」,因此,第二代評估主張「政策評 估即實地實驗」。雖然此時期對第一代評估的方式提出修正,但也因過於強調評 估的敘述功能而忽略了政策的目標與議題。

(三)第三代評估-判斷評估(1963~1974)

此一時期的的評估研究將重點置於社會公平性的議題上,因此特別強調「評 估者即判斷者」與「政策評估即社會實驗」的要求。這時期的主要活動是注重「判 斷」(judgment),並認為方案評估,需加以結合第一代量化與第二代質性的評 估模式,要加入評估者本身的判斷,同時需要一套評估指標,以做為評估的基礎, 並將評估對象中未被評斷的事項一併納入考量。這樣的評估方式,卻與過去注視 科學、強調價值中立的實證方法,相互違背,對於評估者而言產生莫大的挑戰。 總之這一時期的評估者從事評估時,除了過去重視的測量、敘述等方法外,更要 適時加入個人的判斷。

(四)第四代-回應性的觀點(1975~迄今)

第四代評估認為前三代的評估發展,過於簡化科學與真實世界的因果關係, 忽視了社會科學不易測量的特性。評估過於重視研究中描述與評斷力功能結果, 以致無法明確釐清政策成敗的原因,造成評估結果的偏頗,而且傳統評估過於強 調調查研究中描述與判斷功能的結果,已無法解決複雜且多元的社會問題。第四 代的評估研究著重概念性認知與思考的探討,此時評估研究開始關注政策利害關 係人,希望深入了解人類心理狀態。在此一時期修正過去過於重視實證典範的評

(27)

估方式,正視社會中存在的多元價值觀,調整評估者的角色,在研究方法方面, 政策評估逐漸走向多元的途徑。 表2-1-1政策評估演進表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主要活動 測量 描述 判斷 協商 時間 二十世紀至一次 世界大戰 一次世界大戰後 至1957年 1957年蘇聯搶先 發射人造衛星後 1980年後 理論基礎 實證論典範 實證論典範 實證論典範 自然論典範 活動實施 內涵 工具導向。運用 適 當 工 具 有 系 統 地 蒐 集 個 別 資料。如學校對 學 生 所 做 的 考 試、智力測驗。 目的導向。對已 執 行 之 政 策 方 案 依 預 期 的 特 定 目 的 描 述 其 結果的優劣。 暫時性的決策 導向。依被評估 者之內在本 質、外在前因後 果 二 價 值 來 判 斷 被 評 估 者 之 良窳。強調判斷 乃 評 估 不 可 或 缺的一部分。 考慮到人類全 體,並綜合考量 政 治 的 、 社 會 的、文化的和前 因 後 果 相 關 之 所有因素。強調 結 合 評 估 者 和 利害關係人,並 在 彼 此 中 互 動、協商中進行 評估角色 技術人員 描述者 判斷者 技術人員、 描述者、 判斷者、 調停人、 協力者 資料來源:吳定,《公共政策》,台北:華視,2002,頁590

(28)

四、政策評估的標準

政策評估的種類因每個學者著重的焦點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分別對Rossi 與 Freeman(1994)、朱志宏(1999)、及丘昌泰(2000)、吳定(2005)依序說明: (一)Rossi 與 Freeman提出:

Rossi 與 Freeman(1994)依評估的功能,將評估研究分成四大類: 1、規劃評估:著重概念化與設計功能(conceptualization and design)的 評估稱之為規劃評估。

2、執行評估:側重在發揮監控與責任督促(monitoring and accountability) 功能之評估稱之為執行評估。 3、結果評估:強調方案效用評鑑(assessment of programutility )之評估 稱之結果評估。 4、廣博性評估:含括上述三項評估功能活動者稱之為廣博性評估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二)朱志宏(1999:178)提出,政策評估有以下三類: 1、影響評估(impact evaluation) 係指針對已執行完畢的政策進行評估, 以瞭解該政策對社會現狀與民眾行為是否產生正陎的影響。 2、 過程評估(process evaluation):指對於進行中的政策所實施的評估, 其評估重點為:是否按照政策目標執行政策?能否按照政策目標來執行政策? 3、綜合評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許多實證指出,影響評估與過 程評估是難以區分的,因為影響評估著重於政策最後結果的評估,而過程評估 則著重政策執行動態過程的評估。因而,只有同時結合兩種評估,才能評斷特 定公共政策對於社會現狀與民眾態度行為的實質影響。 (三)丘昌泰(2000)認為對於政策評估的分類,有兩種比較有意義,且較普遍的分

(29)

法: 1、形成評估(formative evaluation)與總合評估:形成評估主要係針對執行 中的計畫,為了改善其績效、增加服務的效率,向計劃發展者、管理者與執行 者提供的策略性建議,它關切的是政策執行效率與效果問題,與政策過程中的 執行階段有密切關係。總合評估主要係針對政策執行結束後的結果進行整體性 的評估,此評估結果對於是否繼續或終止計劃的決定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2、過程評估(process evaluation)與影響評估(impact evaluation):過

程評估係對執行中的政策所實施的評估,其評估的重點在計畫活動的評鑑與主 雇滿意度的調查,目的是希望找出政策的管理問題。影響評估係針對已經執行 完畢的最後結果所進行的評估,評估的焦點在於政策目標是否達成?政策是否 對標的人口提供預期的服務水準?其目的主要是希望瞭解政策對實際現象所產 生的效果。 (四)學者吳定(2005:399;2007:124-125)即認為,政策評估活動並非僅指政 策執行績效的評估,也包含政策執行前與執行中的評估,因此,其將政策評 估類型分為政策執行前的「預評估」,政策執行中的「過程評估」,與政策 執行後的「結果評估」三種: 1、預評估: 預評估是指對於政策方案在規劃階段時進行可行性評估、優缺點評估、優先 順序評估。如果能在此階段即了解該政策方案的「預期影響」及「預期效益」, 則在執行之前,將可適當修正該方案的內容,使資源能作最適分配。或是在 政策方案執行一段時間後,先作探測性的評估,以做為未來全面評估該項政 策執行之影響及效益的基礎。 2、過程評估(process evaluation): 指對政策問題認定的整個過程,政策方案的規劃過程,與政策方案的實 施過程進行評估。藉著此類評估,可瞭解是否真正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是

(30)

否正確的界定問題,以免落入「以正確方法解決錯誤問題的陷阱」。 3、 結果評估(outcomes evaluation): 指對政策方案的執行結果加以評估,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產出評估,它 關連到執行機關對標的人口從事多少次的服務,給予多少數額的補助,及生 產多少物品等;另一種是影響評估(impact evaluation),它係指政策執 行後,對標的人口產生何種有形或無形、預期或非預期的影響。所謂影響評 估是指研究某一政策方案造成標的人口或標的事務向期望方向改變的程度 如何,包括對目標作操作性的界定,對政策成功的標準予以確定,並對達成 目標的情況予以衡量等,影響涉及有形的與無形的、預期的與非預期的實際 改變情況。一般來說,影響評估比產出評估要來得重要。 綜上所述,本研究參考學者吳定(2005)之分類為基礎,採用之政策評估類型 為「結果評估」中之「影響評估」,主要針對新竹市英語教學政策予以評估,評 估重點是家長的滿意度的調查,主要是針對新竹市英語教學政策執行後,對學生 學習產生何種有形或無形、預期或非預期的影響。

五、政策評估之研究方法

高孔廉(1991)指出政策評估的方法採用多元的社會研究方法,一類為社會指 標、迴歸分析、民意調查等量化方法;另一類為專家評斷法、主觀評鑑法等質化方 法。至於教育政策評估的方式不一而足,各種方法並非互相排斥,可視實際需要採 取評估方法,或混合使用。 曾冠球(1998)指出政策的評估方法依政策評估的途徑,在不同的研究典範、研 究目的與研究途徑之下,有不同的評估方法。在實證研究典範之下有社會指標法、 調查研究法、政策實驗設計、目標達成矩陣、交叉影響分析與多元屬性效用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另一方面詮釋論典範之下有深度訪談法、焦點團體法、參與觀察法、 人種誌研究與非介入性的測量等等。

(31)

茲將政策評估常用的方法整理如下:

(一)指標法:

係屬一般性的評估方法,適用範圍較廣,幾乎其他的評估模式與方法均可透 過指標之建立作為分析之基礎。其運用應先確定分項目標的主要精神為何, 方能據以尋找與擇定關鍵指標。其運用普遍的原因在於指標法能以間接方式 表達總目標。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

係針對計畫所投入的成本及其產生的效益予以分別計算並比較。能以貨幣化 數值表示之計畫,可作精確分析計算。

(三)迴歸分析法:

適用於有因果關係現象之解釋,是基於統計學理數量評估,相當的客觀且科 學化,可避免評估人員主觀的判斷。但迴歸分析必需有足夠詳細記載的個體 資料,而且較適合於因變數為數量資料者。

(四)問卷調查法:

政府施政應以民意為依歸,適時運用問卷調查法,可以獲得正確的民意取 向,對於施政的成功實具決定性之影響力。此法除了可以協助我們設定較符 合實際需要之施政目標外,並可於計畫執行過程中幫助我們瞭解執行情形, 俾進行必要之校正。同時,對於施政成果亦可以經由此法得到較符實際之評 估。因此,凡與人民直接有關之一般性政策計畫,均可適用。經由問卷調查 法的使用,可以獲致較客觀之觀點,同時問卷調查法也提供了政策執行者及 執行對象間良好的溝通管道,經此管道可以執行者更貼切明瞭民眾之具體需 求。

(五)實驗比較法:

實驗比較法係一種引自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通常由研究者審慎選定兩組樣

(32)

本,一組為「實驗組」施以某些作為;一組為「控制組」則有意加以控制, 俾使不會受這些作為的影響。而後再就兩組樣本的有關反應加以比較,其比 較所得結果,藉以測知某一特定措施後可能之效果。 由於方案的特質,因人、事、物、時等而有所差異,因此不同的評估方 法均有其優點及限制,見表2-1-2。 表2-1-2各種評估方法之比較 評估理論與方法 適用場合 優點 限制 指標法 一般評估計畫均可 使用 1.使評估明確化。 2.可數量化。 3.可進行統計運算與 分析 1.指標之周延性與指 標間之相斥性缺乏 一致性的建立標準。 2.指標權數較難客觀 配置。 成本效益 分析法 1.協助設定目標 2.可行方案之抉擇。 3.政策結果(實際產 出)之衡量。 能以貨幣化數值表 示之計畫,可作精確 分析計算。 非貨幣化數值之因 素及社會成本效益 較難考量。 迴歸分析法 適用於有因果關係 現象之解釋。 問卷調查法 對目標設定、執行計 畫情形狀況之瞭 解、執行結果之客觀 評價均可適用。 1.較客觀 2.提供施政機關與施 政對象良好的溝通 管道 3.難以數量化之計畫 可以用此法評估。 1.無特定對象之計 畫,樣本選取不易。 2.研究結果受「受訪 者」態度是否合作之 影響極大 3.耗時耗費較多。 效果追蹤法 對於特定對象採取 某種措施之前後比 較。 直接觀察追蹤式,其 紀錄之資料較客觀。 人力與時間花費較 多。 實驗比較法 分區實施計畫:如公 民教育計畫、農業機 械化生產計畫等性 質之成果評估。 經由實驗組(實施計 畫者)與控制組(未實 施者)間比較,可得出 成效。 影響計畫成果之因 素,難以有效控制, 對於此種因素較多 而難以控制之計 畫,無法正確評估。

(33)

資料來源:高孔廉(1991)政策分析與行政計畫研討會論文集。載於政策與計畫評估, 144頁。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由於教育政策評估的方式不一而足,因此本研究是採取上述的問卷調查法及實驗 比較法,問卷調查法將以問卷訪問新竹市六年級家長,以期了解家長對此教育政策執 行計畫的滿意狀況;利用實驗比較法比較新竹市、竹北市二市間學童英語學習成績, 借以得知外籍師資是否能提升學童之學習成效,進而評估新竹市國小外籍英語教師政 策成效。

(34)

第二節、教育政策執行之理論

一、教育政策執行之意涵

有關教育政策執行的意義,學者們的說法不一,茲將相關研究列舉如下: 吳定(2002)認為政策執行是政策方案經過合法化的程序,取得合法的地位後, 經由主管機關負責擬定施行細則,確定執行專責機關,配置資源,以適當的管理方法, 採取必要的行動,使政策實施,俾達成目標或目的的動態過程。它有幾個特點: 一是擬定詳細的規則;二是確定執行單位;三是配置所需要的資源;四是採取適 當的管理方法,如計劃、組織、溝通、領導、評鑑等;五是採取必要的行動;六是一 種不斷調整的過程。 呂餘慶(1999)認為教育政策執行係指某項教育政策經過發表後或合法化後,負 責執行的教育機關與教育人員便隨即展開政策執行活動,在此執行活動中,教育政策 執行者,爲了達成先前政策所設立的目標及符合政策內外在的環境變遷,因此必須採 取種種適切的因應行動,故教育政策執行是一種動態的互動過程。且呂餘慶認為教育 政策有以下之執行要點。 (一)教育政策執行是一種在設定目標與達成目標間的動態互動。 (二)政策制定與政策執行間的關係密不可分、相互依賴。 (三)教育政策執行是種種達成政策目標的行動。 林嘉琦(2002)則認為教育政策執行有下列特性: (一)教育政策的制訂與執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且教育政策執行的活動係開始在 教育政策合法化之後。 (二)教育政策執行,需要有專責的教育機關人員與教育人員,結合各種資源,並 運用各種適當的方式,來推行教育政策。 (三)教育政策執行乃是一種動態的互動過程,而在教育政策執行的過程之中,應

(35)

配合政策所處環境之變遷,採取各種因應行動,以實現教育政策之目標。 由以上教育政策執行的意義可以歸納出,教育政策執行有下列特性: (一)教育政策執行是經過政策制定合法化,由負責執行的教育行政人員以及教育 行政機關,妥善運用各種適當的方式,並結合各種必要的資源,加以推行之 動態過程。 (二)教育政策執行的過程中,因應外在環境,不斷地進行協商與修正,使教育政 策付諸實施,以達成教育政策目標的過程。 (三)教育政策的推動,是為了解決教育問題,使學生可以提高學習成就,順利學 習,提升國家競爭能力。

二、英語教學政策執行之實證研究

上述研究結果為國內外學者從理論架構,所提出的影響政策執行的定義。此 外,研究者再將近年來國內學者對影響英語政策執行因素的相關實證研究,敘述說 明如下: 謝一謙(2001)在其論文「國民小學英語教學實施現況及其遭遇問題之研究-以 台中市為例」中提到,影響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政策執行的重要因素,整體而言可 歸納為三類,分別是環境因素、政策因素、人員因素。 林政逸(2004) 在其論文「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政策執行影響因素及實施現況之 研究」中提到,歸納出國小英語教育政策的執行,主要受到三個層面、十五個因素 的影響: 一、政策問題的特質層面,包括(一) 國小實施英語教育是否有學理上的依據; (二)為配合英語教育政策的執行,國小英語教師教學與評量的方式需要改變程度的 大小;(三)社會大眾對國小實施英語教育政策的需求性。

(36)

二、政策本身的條件層面,包括(一)國小英語教育政策是否有法源依據;(二) 國小英語教育政策目標是否清楚而具體;(三)國小英語師資是否充足;(四)國小 英語教育政策的經費是否充足;(五)國小英語教育政策的資訊是否充足;(六)國小 英語教育政策欲達到的標準高或低。 三、政策本身以外的條件層面,包括(一)行政人員與教師對英語教育政策的配 合程度;(二)執行機關(含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與標的團體(教師、學生、家長) 的溝通;(三)執行機關(含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的特性;(四)執行人員的能力、 意願與工作態度;(五)教育部對各縣市執行英語教育政策之監督;(六)政治、經濟 和社會環境的影響。 何淑芬(2005) 在其論文「宜蘭縣國民小學英語教育政策執行現況及影響因素 之研究」中提到,政策執行的人員及現場老師的能力,才是影響執行成效最大的因 素。 孔祥英(2012)在其論文花蓮縣國小英語教育的實施困境、解決策略及相關措施 之研究」中提到,政策資源、執行人員的能力及意願、外部環境,都是影響英語成 效的因素。 茲將上述影響英語教育政策執行因素的相關實證研究,整理如表 2-2-1: 表2-2-1英語教育政策執行相關之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研究 方法 相關發現研究 謝一謙 (2001) 國 民 小 學 英 語 教 學 實 施 現 況 針 對 台 中 市 57 所 公 立 國 民 小 問 卷 調 查 法 台中市國小英語教學遭遇到的問題有: (1)學生程度不一。 (2)任課班級人數過多。

(37)

及 其 遭 遇 問 題 之 研 究 - 以 台 中市為例 學,130位 英 語 教 師 及 1022 位 學 生 為 研 究對象。 (3)教學媒體不足。 林怡瑾 (2001) 外 籍 教 師 擔 任 新 竹 市 國 小 英 語 教 學 之 研究 1、訪談新 竹 市 教 育 局 主 辦 此 方 案 之 相 關人員。 2、130名中 籍 協 同 教 師 與 2210 名 二 至 六 年 級 學 生。 問 卷 調 查 法、 訪 談 法 (1)英語教學活動雖定位於中、外教師協 同教學,但實際仍由外籍教師主導教學。 (2)外籍教師的教室管理多半偏勞中籍協 同教師為之。 (3)外籍與中籍協同教師之互動普遍不 足,中師英語能力的好壞影響互動的頻率 與程度。 黃瑾瑜 (2002) 國 民 小 學 英 語 教 學 實 施 現 況 及 意 見 之 調查研究 調 查 研 究 對 象 為 南 部 七 縣 市 之 國 小 教 務(導)主 任200名與 國 小 教 師 874名。 問 卷 調 查 法 (1)課程安排宜向下延伸至低年級。 (2)除正式課程,可安排導師時間、朝會 進行英語教學活動,讓學生有較多時間使 用英文。 (3)國小最常採用的英語教學法為溝通教 學法,但最有效的教學法為TPR教學法(肢 體回應教學法)。 何福生 澎 湖 縣 國 44 位 英 語 問 卷 澎湖縣國小英語教學遭遇的困境有:

(38)

(2003) 小 英 語 教 學 實 施 現 況 調 查 與 需求 教師 調 查 法、訪 談法 (1)澎湖縣國小英語合格教師明顯不足。 (2)澎湖縣國小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 時,多數使用大部分中文,少部分英語的 方式。 (3)澎湖縣國小英語教師之教學困境及需 求項目,多數與研習進修有關。 林政逸 (2004) 國 民 小 學 英 語 教 育 政 策 執 行 影 響 因 素 及 實 施 現 況之研究 中 部 四 縣 市178所公 立 小 學 的 英 語 教 師 為 研 究 對 象。發出問 卷375份。 問 卷 調 查 法 一、英語教育政策執行的影響因素 (1)國小英語師資是否充足。 (2)執行人員的能力、意願與工作態度。 二、中部四縣市國小英語教育政策執行的 主要問題: (1)英語教學實施年級不一。 (2)學生英語程度不一。 (3)英語師資不足。 何淑芬 (2005) 宜 蘭 縣 國 民 小 學 英 語 教 育 政 策 執 行 現 況 及 影 響 因 素 之 研 究 以 宜 蘭 縣 74 所 公 立 小 學 的 國 小 教 育 人 員 為 研 究 對象。發出 問卷466份 問 卷 調 查 法 一、影響宜蘭縣國小英語教育政策執行的 因素: (1)「政策執行人員」:學校教育人員認 為現場老師的能力、意願和班級常規的控 制,才是影響成效最大的影響因素。 (2)「師資問題及其素質」。 二、現場教育人員最關心的問題為師資培 育、城鄉及程度差異、教材教法銜接、上 課時數、雙語環境等問題。 梁岫雲 (2007) 花 蓮 縣 國 民 小 學 英 以 花 蓮 縣 104所縣立 問 卷 調 查 影響花蓮縣國小英語教育政策執行的相關 因素:

(39)

語 教 育 政 策 執 行 問 題 之 調 查 研究 國 民 小 學 的 英 語 教 師 及 行 政 人 員 為 研 究對象。發 出 問 卷 進 行普查。行 政 人 員 問 卷 共 發 出 104份 法 (1)英語教材使用版本不一。 (2)花蓮縣國民小學編制內合格英語師資 不足且不穩定。 (3)部份英語教師之英語專業素養、教學能 力不足。 (4)部份學校英語課程提前於小一實施。 (5)英語授課時數不足。 (6)班級人數過多(30人以上),影響英語 教學效果。 (7)學生英語程度差異大,英語教學困難。 (8)學生的學習動機不積極,導致學習成就 低落。 (9)學生缺乏口語練習之環境與機會。 (10)英語教學資源媒體、硬體設備不足。 (11)花蓮縣英語領域輔導團規劃之英語課 程在職進修管道及機會少。 (12)英語競賽過多,造成英語教師的負擔。 賴孟俞 (2007) 苗 栗 縣 市 國 民 中 小 學 外 籍 英 語 師 資 政 策 執 行 之 研究 研 究 對 象 以 苗 栗 縣 市 之 國 中 小 外 籍 英 語教師、中 籍 協 同 英 語教師、學 校 負 責 文 件 分析 、 訪 談 法 一、外籍英語師資政策執行之問題 (1)工作任務分派不清,影響協同教學成 效。 (2)學校行政的配合度影響政策執行。 (3)縣市政府教育局缺乏相關資訊的提供。 (4)缺乏完整的行政體制。 二、外籍英語師資政策所帶來之影響 (1)學生在英語聽說能力的進步以及興趣

(40)

人、教育局 承 辦 人 以 及 中 央 教 育 部 承 辦 人 的提升。 (2)中籍英語教師與外籍英語教師透過協 同教學共同成長。 (3)提供學生更自然的英語教學環境並帶 給學生不同的文化刺激。 莊立華 (2010) 桃 園 縣 國 民 小 學 國 際 教 育 政 策、相關影 響 因 素 與 國 際 英 語 村 執 行 現 況之研究 調 查 研 究 對 象 為 桃 園 縣 公 立 國 民 小 學 教師。總計 發出708份 問卷 問 卷 調 查 法 (1)國小教師對國際教育政策的整體知覺 情形為中上程度,以「課程與教學」最高, 「願景與目標」向度最低。 (2)不同服務年資、教育程度與學校地區之 國小教師對國際教育政策整體及各向度的 知覺情形,有顯著差異。 (3)國小教師對國際教育政策相關影響因 素的整體影響程度為中上程度,以「政策 本身特質」最高,「執行組織特性」向度 最低。 (4)服務年資5年以下的國小教師在國際教 育政策執行相關影響因素「執行組織特性」 的知覺程度高於服務年資11-20年的教師。 (5)國小教師對國際英語村執行現況的整 體知覺情形為中上程度,以「學習環境」 最高,「課程設計」向度最低。 (6)不同服務年資、學校地區與是否擔任英 語教學工作之國小教師對國際英語村執行 現況整體及各向度的知覺情形,有顯著差 異。

(41)

孔祥英 (2012) 花 蓮 縣 國 小 英 語 教 育 的 實 施 困境、解決 策 略 及 相 關 措 施 之 研究 訪談法,邀 請 13 位 受 訪 者 給 予 批 判 和 改 進 的 意 見。 詮 釋 循 環 訪 談 法 (1)中央政府可以採專案方式增加經費,增 加人事費用並改善硬體設備。 (2)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成立英語教學中 心。 (3)增加英語教學資源及教學時數。 (4)擴大外籍教師的人力資源運用。 (5)以分組教學減緩雙峰現象。 研究者自行整理

(42)

針對上述文獻,將影響英語教育執行成效的原因整理如表 2-2-2 表2-2-2影響英語教育執行成效原因 影響英語教育執行成效因素 相關發現研究 教材與教具 1、民間教科書百家爭鳴,英語教師如何選擇教材的問 題。 2、英語輔助教具及相關視聽媒體缺乏,影響教學成 效。 學生 1、班級學生數偏高,教學成效有限。。 2、學生程度參差不齊,造成教學上「無所適從」的問 題。 英語教學時間 近年來台灣的英語教育因各界看法不一,使得各縣市 英語開始教學的年級不一,有的縣市從一年級開始, 有的縣市從三年級開始教學,因而造成了另一個城鄉 差異的問題。 英語教學方式 1、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多數使用大部分中 文,少部分英語的方式。 2、分組教學減緩雙峰現象。 英語師資 1、小學英語師資培訓過程過於倉促。 2、合格的英語師資嚴重不足且流動頻繁,造成英語教 學成效不彰。 3、英語教師的能力、意願、工作態度和班級常規的控 制,才是影響成效最大的影響因素。。 4、英語教師進修機會普遍不足。 成就測驗 多元評量施測費時,大部分學校還是以紙筆測驗為主。 研究者自行整理

(43)

第三節、影響英語學習相關因素探討

影響英語學習成就的因素,不勝枚舉,以學校教學方面為例,可分為教師回饋 (Pintrich & Blurnefeld,1985)、評量方式、師生互動、教學活動(黃湘淳,2001)等,在 家庭環境方面,則可分為父母管教態度、父母教育期望、父母參與、家庭文化活動等。 綜合各種理論將幾種影響英文學習成就的干擾變項如:家庭社經地位、城鄉別、自我 效能與校園英語生活環境,分述如下:

一、高家庭社經地位對英語學習成就之影響:

Dimaggio 和 Mohr(1985)於 1960 年起針對十一年級的學生連續 11 年追蹤研究 結果發現:社經地位高者擁有較高的教育文化興趣,其子女在學校比較受到教師的 喜愛,因此教師會對這些學生提供較多的服務,加上這些學生想成為文化人的動 機,因此,這些人在教育成就上有較突出的表現。 鄭淵全(1998)對國內不同社經背景間學生學業成就表現進行的研究結果在 統計上有顯著差異,其中,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家庭教育環境有顯著差異,不管 是社經地位或家庭教育環境都與學業成就有相關,雖然:單純以社經地位預測學 業成就只得 8%的解釋力,但是加入家庭教育環境後,解釋力則提高到 25.16%。 社經地位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習成就。 黃毅志(1996)研究顯示:在台灣地區民眾的地位取得過程,父母背景越佳 者,其子女可以從家裡得到越多的人文或物資之教育資源,而能接受越多補習教 育,並且擁有良好的家庭讀書環境,進而提升屬於人力資本的專業學識、教育成 就與原先地位。 王依慈(2005)針對國中一年級學生的國文、英文、數學成績受家庭社經地位 之影響進行研究發現:國文、英文、數學成績受家庭社經地位之影響甚大,而且 高、中、低家庭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具有顯著差異。顯示家庭社經地位對小 學學習成效的影響。

(44)

郭春悅(2006)對 900 位高雄市國小六年級學生做家庭社經地位、同儕關係 與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中、高家庭社經地位學童的學業成就都比低家 庭社經地位學童好,國小學童的家庭社經地位與同儕關係、學業成就二者皆具有 正相關,而且國小學童的家庭社經地位可更進一步預測學童的學業成就。 詹千嬌(2006)對低學業成就學生深入研究也證實:家長社經背景不同,會導 致不同階層的教育價值觀,而家長不同的教育價值觀,導致不同的教育期望與所 採取的具體行動策略,進而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 李介耀(2008)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童擁有優勢的家庭語言環境,容易得到家 庭文化、補習教育經費或父母關注學校經驗等資源,培養正面的英語學習動機與 態度,面對校園英語生活環境的境教,更有自信提升英語學習成就。 由上述研究得知,父母對子女英語教育資源的補助與關注,將直接影響學生 在學校的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就。由於低社經地位的家庭父母大多是以低 教育程度或是作息較不穩定的勞工為主,思考模式與生活型態和重視學術導向的 學校教育不同,較不容易輔助子女的學科學習,造成子女在受教的起點落後於高 社經地位家庭背景的學童。而且,由於經濟不穩定、比較沒有閒暇時間關心子女 及參與學校活動,容易造成子女的學習成就低落;相反的,家庭社經地位愈高因 為經濟收入及工作穩定,比較有工作之餘的時間陪子女參與學校活動及關心子女 課業,也更有能力提供各種對子女學業成績有利的資源,父母擁有不同的社經地 位,會造成學童在各種學習層面有極大的差異性。社經地位的差異,在某種程度 上限制了教育機會的公平性,經由教育過程則反映在學習成就上。 上述文獻都支持家庭社經地位愈高對於子女的教育機會與學習表現越有正 向影響,甚至可以由家庭社經地位預測子女學習成就。

(45)

表2-3-1國內學者研究社經地位相關之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相關發現研究 林生傳 (1976) 研究學業成就的社會因素分析 與檢討 經由分析國內學生的研究發現家庭社經地 位與學業有正相關。 黃毅志 (1990) 台灣地區機會教育之不平等性 高社經地位比低社經地位者具有升學優 勢。 陳正昌 (1994) 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 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 之關係 1、教育機會的背景、輸入、過程及結果等 四個層面,除了學生學習興趣外,均會因 區域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因此有區域教育 機會不均等的情形。 2、學生之家庭地位與學業成就有顯著正相 關。 3、家庭地位與其教育資源有正相關。 4、家庭地位與學生學習態度有正相關。 鄭淵全 (1998) 社經地位、能力、學校教育過 程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 --功能典範與衝突典範之探究 1.不同社經地位、學校背景之教育環境、學 生能力及學業成就有差異存在。 2.社經地位與家庭教育環境可解釋學業成 就變異量之 25.33%。 王依慈 (2005) 學生家庭背景因素對學業成就 之影響-以基隆市為例 學生的學業成就,因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 而有顯著差異,因此,影響教育的成效並 不僅限於學校與課堂,來自於家庭的影響 亦不容忽視。 詹千嬌 (2006) 低學業成就學生之反學校文化 與形成脈絡~以中部一所私立 家庭社經背景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密切, 其中又以親子間互動的社會資本影響最

(46)

綜合中學為個案研究 大。 郭春悅 (2006) 家庭社經地位、同儕關係與學 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1 中、高家庭社經地位學童的同儕關係較低 家庭社經地位學童好。 2.國小學童的家庭社經地位可更進一步預 測學童的學業成就。 李介耀 (2008) 國小校園英語生活環境對英語 學習成就的影響:家庭社經地 位、城鄉別、合作學習與自我 效能為干擾變項 高家庭社經地位會強化校園英語生活環境 對英語學習成就的正向影響。 江志揚 (2009) 家長社經地位對國小三年級分 數學習成就之影響 學生家長的社經地位背景高低影響對子女 教育的投資,進而關係學童的學習成就。 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城鄉差距對英語學習成就之影響

城市和鄉村有何差異呢?龍冠海(1986)認為城市是聚居在有地域界限內的一 個比較稠密而具有一致性之人口集團,它與鄉村最大不同的地方是人口的異質性和 居民的經濟活動多屬非農業方面的。因此,城市與鄉村的分野大致是以人口數量、 人口密度、居民職業為決定標準來劃分。 城鄉差距如何影響學生的學業,根據各學者不同觀點的分析探討,整理分述如 下:

(一)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在民主進步的國家中,教育機會均等一直是國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目標,其中一 個要項是如何平衡城鄉教育的規劃(張雅卿,2004)。在開發中的國家,普遍存在著 城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情形。王保進(1991)的研究依據「輸入-歷程-輸出」之

(47)

模式,探討台灣地區各縣市國民教育之發展,以期了解城鄉教育的差異。結果發現: 目前台灣地區仍然普遍存在城鄉教育失衡的現象,這些失衡現象主要反映在學校分 布、硬體設備、教育經費、教師素質、教育品質及實施成效等六個層面。 孫志麟(1994)在臺灣地區各縣市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比較中探討台灣地 區二十三個縣市國民小學資源分配的情況,分別從學校分布、教育經費、教師素質 及師生互動等層面,藉以分析各縣市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型態。,研究結果發 現:台灣地區二十三個縣市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有不均的現象,其分配型態有明 顯的差異。都會地區之縣市其教育經費資源及師資資源較佳,校數資源分布較集 中;而偏遠地區之縣市學校經營規模較小,每生單位成本較高,且師生互動資源較 佳。 陳正昌(1994) 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 係中也表示教育機會的背景、輸入、過程及結果等四個層面,除了學生學習興趣外, 均會因區域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因此有區域教育機會不均等的情形。 張武昌(2003)英語的城鄉差距和偏遠山區合格英語師資短缺、流動性高,與 造成偏遠山區學習的落差有關。屏東縣招募英語教師報到率低,好不容易找到的老 師往往待不久,幅員遼闊而英語師資分布不均,更使得偏遠及山區英語教學推動困 難。有些偏遠學校則沒有合格英語教師。英語教師難留也是困境之一,低招考報到 率、高流動率成為常態。 金車文教基金會也於 2003 年公佈一項國小英語教師問卷顯示,高達 91%的受 訪教師認為國內國小英語教育城鄉差距嚴重,偏遠地區因資源不足及配套措施不 夠,將使得英語雙峰現象更加明顯(林麗雪,2003;李介耀,2008)。

(二)城鄉文化刺激的差異性

在國內許多研究發現城鄉地區學生的學業成就有明顯差異。都市化程度越高的 地區,其學業成就也有越高的趨勢(吳裕益,1993;馬信行,1992;譚光鼎,1992, 李介耀,2008)。控制智力因素後,不論國語科或是數學科的學業成就,都市兒童

(48)

皆優於鄉村兒童。尤淑純、蔡玉瑟(1998)的研究結果中發現,智力相當而學習成就 差異較大的都市與鄉村兒童,其影響之主要因素為地區性之差異。 余龍豪(2003)針對高雄市與台東縣國小五年級學童所做的英語學習動機中發 現:就城鄉地區而言,高雄市國小學童在工具型動機、統整型動機、目標導向和主 動積極等各方面皆優於台東市國小學童;在消極逃避方面,則是台東市國小學童高 於高雄市國小學童。研究顯示與住在城市化程度低的學童相比較,居住在都市化程 度高地區的國小學童: 1、為了接觸國外文化和人民等而學習英語的動機較強。 2、為了出國旅行、升學、賺錢等而學習英語的動機較高。 3、愈願意接受外在挑戰,愈能以達成外在目標為樂,對上課學習英語一事 則愈能主動積極。 4、逃避學習英語的想法就愈不易出現。 蘇清泉(2004)在「偏遠地區文化不利因素對國小學實施英語教學之影響-以中 部三所學校為例」中也指出影響偏遠地區英語教學,造成與都會學生程度落差的因 素有: 1、偏遠山區家長財務資本比較差,沒有辦法提供孩子較多的英語學習機會。 2、偏遠山區家長的教育程度不高,在孩子學習英語過程中,無法提供協助。 3、偏遠地區隔代教養、單親及外籍配偶子女多,家長較不關注於孩子課業, 親師互動較少,不利於學童英語學習。 4、偏遠地區父母工作時間長,能與小孩相處時間少,對小孩的教育期望也 較低,造成英語學習成效低落。 5、偏遠地區英語學習環境文化刺激貧乏,學童的英語學習成效較低落。 6、偏遠地區學校都克服困難建置雙語環境及學習角落,以營造英語學習環 境。 7、偏遠地區英語設備不足,政府相關補助措施不夠落實。

(49)

李介耀(2008)提出:城鄉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以及城鄉文化刺激的差異性,確 實是促成台灣英語教育雙峰現象的核心問題。顯示:居住在城市地區的學童,擁有 較多的教育資源與教學設施,其主動接受英語文化刺激的自願性學習動機與求知慾 也高於鄉鎮地區的學童。 因此本文進行實驗比較法時,成績比較時須先控制城鄉差距的因素。針對上述 文獻將城鄉差距對英語學習成就影響因素整理如表 2-3-2。 表2-3-2城鄉差距對英語學習成就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 城市 鄉村 家庭月收入 工作機會多,家長收入較高, 城市地區家長提供孩子較多的 補習機會 工作機會少,家長收入較少, 弱勢家庭沒錢補習 家長的教育程度 家長的教育程度較高,有足夠 能力指導小孩課業 父母教育程度較低,工作時間 長,能與小孩相處時間少,對 小孩的教育期望也較低,造成 英語學習成效低落。 家庭型態 多為小家庭,父母較關注子女 課業。 隔代教養、單親及外籍配偶子 女 多 , 家 長 較 不 關 注 孩 子 課 業,也無力指導。 英語師資 多為正式教師,師資穩定。 太過偏遠正式教師不願前往, 就算前往任教只要市區有缺就 會調離,師資較不穩定。 學童學習起點 多數有讀幼稚園,且多為全美 語或雙語幼稚園。 幼稚園數量較少,很少有全美 語幼稚園。 學習英語的動機 刺激多,學習動機較強。 英語學習環境文化刺激貧乏。 研究者自行整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Help pupils create paradigmatic associations by introducing the superordinates of different sports (e.g. water sports, track and field events, ball games) and guiding them to

• Develop students’ career-related competencies, foundation skills (notably communication skills), thinking skills and people skills as well as to nurture their positive values

Enhancing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Teaching at Secondary Level is a resource package produced by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Making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LPF) for Reading in the design of post- reading activitie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that support their

understanding of what students know, understand, and can do with their knowledge as a result of their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the process culminates when assessment results are

3.1(c) again which leads to a contradiction to the level sets assumption. 3.10])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ondition A on F may be the weakest assumption to guarantee bounded level

「 「小學中國語文評估系列 小學中國語文評估系列 小學中國語文評估系列 小學中國語文評估系列: : :課堂追問 : 課堂追問 課堂追問 課堂追問」 」 」 」研討會

Among them, service quality and sex, age, level of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average month income and class Present notable difference... Job Pressure and service quality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