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家長滿意度之探討

國民小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現代化社會的國民,是五育並重、全人格的 培養、以人為本的教育。當前九年一貫教育的執行,即為國民教育主要目標遂行之 道,其強調促進個體身心發展,增進社會與文化參與,正確認識自然與環境並適切 運用。教育措施能否符合教育專業以及眾人的期望,一直是眾所關切的問題。教育 措施,包括組織與行政、課程與教學、環境與設備、家長與社區等層面及其內容,

這些內容的規劃,執行與結果,是否符合教育理念與眾人的期望,就是決定教育品 質高低的依據。(陳琍芬,2007)

本節將從家長滿意度的角度切入,探討家長滿意度之內涵與分析、理論基礎、

衡量方式及相關研究等,茲分述如下:

一、滿意度之內涵與分析

學校是一個組織,家長也屬於學校組織的一份子,學校推行的政策都和家長有 直接的關係,所以家長對學校實施的政策整體上的感受、滿意與否是很重要的,所 以學校若想贏得家長的芳心,必須在迎合與滿足顧客上更加用心。

(一)滿意度:

據張氏心理學辭典(張春興,2000:575)認為滿意的定義有二:一是個體 動機在生理的或心理的促動下的行為,在達到所追求目標時產生的一種內在狀 態;一是個體慾望實現時的一種心理感受。Wolman(1973)則認為滿意是指:1、感 到滿足的行為;2、對程度、內涵或狀態感受到的狀態。J.W.Getzelsetal.在 1968 年認為「滿意是一種存在於個人需要與組織期望間二者一致性的函數」,也就是 當個人的需要與組織的期望一致時,滿意就會達到最高點,反之,滿意程度就會 降低(引自吳清基,1999)。辭海(2005)對「滿意」所下的定義則為心裡滿足、

快意。因此滿意亦有「滿足」之稱,乃指在進行一項活動後,所帶來愉快的感覺。

綜上所述,滿意是一種內在的狀態,也是個體在實現慾望時的一種感受,當一 個人感覺到愉悅或是失望,都是源自於其對產品或是服務的結果。當結果高於預期 時就會感到滿意,反之,則不滿意。

(二)家長滿意度定義:

顧客滿意度的研究始於 Cardozo(1965),Cardozo 以心理學的理論將顧客滿意分 為對比理論(Colitrast Tlieory)及失調理論(Dissoliance Tlieory)。對比理論是指顧 客產品的價值低於期望時,其失望會擴大;失調理論造指一個人對產品價值期待很 高而所收到的卻是低價值的產品時,則產生認知失調,同時指出滿意的顧客會增加 購買的意願。

組織透過行銷創造顧客價值以提升顧客滿意度。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口碑、組 織形象、顧客忠誠度息息相關,組織必須不斷監控顧客滿意度,瞭解組織本身是 否有進步,並找出問題所在(洪世民譯,2005),因此瞭解顧客滿意度對組織經 營管理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何宣甫(2002)提及在學校教育環境中,雖然顧客主觀的滿意度並非教育本 質的全部,但若將其忽略,則教育品質的提升終究是空談。若探究主觀品質的標 準,只著重各種教育服務的供應是否為顧客滿意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能結合 各層面顧客的意見及資源才能真正的提升教育品質。

Engel,Blackwell 與 Miniard(1990)指出顧客滿意度的知覺,對其未來購買 行為的影響很重要。陳俐芬(2007)研究指出,對學校行政者而言,滿意度調查可 探究這些主要群眾的需要、觀念、偏好和抱怨等,提供改進教育品質的重要指標,

為了使學校顧客滿意,教育服務提供者應該要以實質的服務,回應學生與家長的 需求。

綜合以上觀點,研究者將對象類推至學童家長,將「家長滿意度」定義為係 指學童家長評估子女在學校學習英語課程時,對學校政策中之外籍英語教師教學 之整體性評估,範圍包括學童在國小學習英文之課程內容、學習成效、及整體滿

意度。當家長的期望與學校實際提供的功能或服務結果一致時,則家長所產生愉 悅的情緒或態度稱之為滿意;反之,當家長的期望與學校實際提供的不一致時,

則家長產生不愉悅的情緒或態度稱之為不滿意。

二、滿意度之理論基礎

影響顧客滿意度的因素,可以用期望理論、歸因理論、對比理論、ERG 理論 來解釋,以下針對這四項影響顧客滿意度的因素說明如下。

(一)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y):

Vroom(1964)認為消費者滿意是指消費者對其目前所獲得之服務與產品 時的感受或情緒性反應。期望值指的是個人對特定結果之意願傾向,也就是 所謂的需求強度(引自陳琍芬,2007)。期望理論提到影響個人(消費者)激 勵的三個主要因素為期望、工具與價值,如圖 2-4-1:

圖2-4-1期望理論中影響個人激勵的三個主要因素

資料來源:榮泰生編譯(2007)管理學(第二版)。台北:滄海,279-281。

原著:JonesG.R.,&GeorgeJ.M.(2003). Essentials of Contemporary Management,2e.

(二)歸因理論(Attrubution theory)

Weiner(1978)認為導致產出結果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可以分成三個面向:

(1)因果的焦點(2)產出的穩定性(3)可控制性。其中,因果的焦點是指 產出的結果可歸因於內部因素(個人或組織的能力或努力),或是外部因素(任 務的困難度或運氣)。穩定性是指造成產出結果的因素是否經常發生。可控制 性是指產出結果發生的原因是否能被掌控。以國民小學為例,如果學童的英 語學習成績表現優良,家長歸因於是國民小學師資專業所產生的結果,而國 小師資及課程內容是學校所能掌控,專業師資的穩定性足夠,因此家長會對 學校產生滿意感;反之,若是學童學習表現不佳,家長將原因歸咎於師資專 業不足,教學沒有成效,則家長會對學校之教育政策產生不滿意的感受。

(三)對比理論(contrast theory)

對比理論為 Hovland,Harvey 與 Sherif(1957)提出,認為顧客對產品或 服務滿意否,心中有其接受區域與拒絕區域。若預期與績效之差異落於接受 區域時,顧客會同化此差異並認為滿意;反之,若預期與績效之差異落於拒 絕區域時,則對比效果顯現,顧客會誇大此差異並認為不滿意。

(四)ERG 理論(ERG theory)

Alderfer(1972)提出 ERG 理論主張各種需求可以同時具有激勵作用,當 高層次的需求沒有獲得滿足,則滿足低層次需求的欲望會再加深。Alderfer 將 Maslow 的層級需求理論加以修訂,將需求層級歸納為三類,即生存 (existence)需求:人們維持生存的物質條件之存在需求;人際(relatedness) 需求:維持關係欲望的關係需求;成長(growth)需求:個人追求自我發展的 成長需求。

1、生存需求(existence needs)

生存的需求是指生理與物質的各種需求,如飲食、居住、薪資、福利、

實質工作環境等,相當於 Maslow 的生理與某些安全的需求。

2、關係需求(relatedness needs)

關係需求是指在工作環境中,與他人間的情感和相互關懷的需求,相當 於 Maslow 的安全、社會、及某些尊重的需求。

3、成長需求(growth needs)

成長需求是指個人努力創造或在工作中成長的需求,藉由個人充分發揮 潛能及更佳的工作能力而得到滿意,相當於 Maslow 的自我實現及部份尊重 的需求。

Alderfer 的 ERG 理論與 Maslow 的層級需求理論相近,但仍有些出入。

Alderfer 認為一個人能夠同時追求兩種以上需求之滿意,而且當較高層級 的需求不可得時,個人對尋求較低層級需求之滿意的意願會增加,且對人際 及成長需求的強度也可能會隨著滿意水準的提高而增加。

三、家長滿意度的衡量

因滿意度並非一個可以完全量化的客觀度量,在衡量尺度上的運用,往往 因研究議題之不同而採行不同之衡量尺度,而研究者較常採用的類型,大約分 為以下五種:透過衡量家長滿意度可以檢測、瞭解國民小學教育政策的實施成 效,使用哪種衡量工具才能正確測量出家長滿意度?以下就滿意度衡量尺度(毛 曉夫,1997)做進一步的探討。

(一)簡單滿意尺度:「完全滿意」、「非常滿意」到「很少滿意」、「沒有滿意」, 分成三到七個尺度不等。

(二)混合尺度:滿意與不滿意是位在一連續帶的兩端,從「非常滿意」、「滿意」

到「不滿意」、「非常不滿意」分成三個、五個、七個尺度不等。

(三)期望尺度:顧客透過比較「對產品績效的期望」與「對產品績效的實際知

覺」來產生滿意度。亦即產品的績效比顧客預期的好,則顧客會感到滿意;

本研究係採用混合尺度(Mixed Scale)來評估家長對新竹市國小外籍英語教 師政策成效之滿意度,採 Likert 式五點量表,從「非常同意」、「同意」「普通」、

向反應。

陳琍芬,

(2004)、陳秀江(2004)針對國民小學家長學校滿意度之調查研究發現,

就學校滿意度整體而言,並不會因為家長性別而有所不同。

(1)陳秀江(2004)的研究發現教育程度愈低者對學校整體服務品質愈滿 意;教育程愈高者愈不滿意。

(2)林佑璐(2006)教育程度與「收費與地點」(有形性)有顯著差異存 在。

(3)陳琍芬(2007)教育程度為國中以下的家長其滿意度高於高中職及專 科大學者。

2、無影響:

(1)林瓊惠(2004)的研究則指出,不同家長教育程度在滿意度上,並無 程度上的差異。

(2)家長教育程度對於滿意度無顯著性影響。(楊孟娟,2004)

(四)家庭月收入:

1、有顯著性影響:

(1)楊孟娟(2004)的研究發現每月平均收入不同,教學服務品質具有顯 著差異。

(2)林佑璐(2006)家長在「收費與地點」(有形性)部份有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