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一位寫不出論文的研究生說起:逆寫社會工作專業帝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從一位寫不出論文的研究生說起:逆寫社會工作專業帝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碩士論文. 從一位寫不出論文的研究生說起: 政 治. 大. 立 逆寫社會工作專業帝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指導教授:王增勇 研究生:郭志南. i Un. v. 教授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一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3) 謝. 誌. 遙想從七年多前與死黨可樂牽著摩托車離家,搭上一路向北的自強號,直至 我能夠順利完成這篇論文,取得政大社工碩士學位的人生旅程,我要感謝的人實 在太多。首先,最要感謝的是父母這些年來無怨無悔的付出與等待,謝謝你們, 也辛苦、委屈你們了;其次,我想要感謝的是總被我喊為乾媽的陳麗欣老師,如 果沒有您在我求學路上的信任、拉拔及支持,我將不會是今天的我;此外,如果 研究所復學那天沒有遇到增勇老師,我想斷裂非常嚴重的我至今依然還是混亂糾 結的寫不出論文,所以我由衷的感激增勇老師兩年多來不離不棄的真心相待,總 是不厭其煩忍受喋喋不休的我,想盡辦法協助我梳理自身剪不斷理還亂的斷裂經. 政 治 大 王行老師、成虹飛老師、陶蕃瀛老師、Barbara 及書架上的陳光興老師,從而使 立 驗,竭盡所能的在所上幫我撐出自由書寫的空間,並製造機會讓我可以接連遇見. ‧ 國. 學. 得多元、豐富的對話經驗讓我敘說、書寫的視野和論述可以更加周全。然而,我 之所以能夠完成這篇論文,絕非我一己之力可及,朝陽社工系師長們昔日的身教. ‧. 言行與栽培善待,以及政大社工所師長們的嚴謹教學與敦促我的思維辯證,悉心. sit. io. al. er. Nat. 最終得以順利成形的最大關鍵。. y. 砥礪我的心神智識,才是我能夠超克社會工作專業帝國無所不在的現代性,論文. iv n C 文寫完的人卻一個都沒少過。對此,我最先要感謝的當然是朝陽社工系的死黨夥 hengchi U n. 為了要完成論文,眾所皆知我的書寫過程並不平順,但身邊相信我可以把論. 伴:建晃大哥、家豪、文能、仕軒、鴻穀、小明、小豬、寶妮、惠雯、子宇,還. 有在天堂守護著大家的怡靜,謝謝你們總是在我最困頓、失意的時候,願意為我 打氣和伸出手拉我一把;再來,一定要特別感謝是從大學到研究所時期,不論是 功課筆記或情緒上的噓寒問暖樣樣都沒少過的凱翔學長和雯琪學姐,謝謝你們總 是能像我的大哥/大姐般設身處地的為我著想;還有,感謝在我研究所期間,只 要經過台北就一定會特別晃過來貓空看看我或打電話約吃飯的君涵、宛菱、貞雅、 虹如、小 C、豫兒、阿保,以及小嵐、宋美、春華、慧怡、大毛學長從我上研究 所未曾間斷的線上支持;感謝同在台北求學或工作的瀞文、主維、君萍、立孟、 淳婷、達達、巧姿的朝陽社工北區互助團,讓我沒有變成一個總是把自己關在房 間裡喃喃自語的自閉兒;當然,我最要特別感謝的人是跟我以手足相稱的學弟揚.

(4) 傑,謝謝你在我論文訪談期間,不但免費供我吃住,還不辭辛勞的騎車載著我這 個超級大路癡一同跑遍了整個大台中四處去訪談收集資料。感謝你們每一個人的 支持與信任,讓我能夠以朝陽科大社工的名份,直挺著腰桿豪邁前行。. 除了朝陽眾多的同窗、友人的支持相伴之外,我同樣也必須對研究所時期的 各路好友獻上最高的謝意:感謝總是願意認真傾聽我的困擾,即使畢業了仍不斷 提供我學術意見和情緒性支持的偉迪;感謝在學期間總是願意默默接納我連珠炮 般抱怨的阿盤;感謝一路陪著我橫跨淡水線南北兩側,從政大遠渡陽明衛福所上 課,後來又製造機會讓我遇見增勇老師的健瑋,你是促成這篇論文最大的幕後推 手;感謝在我剛復學又不斷被所上追討指導教授同意書時,總會抽空找我聊聊生. 治 政 大 伊伊、舒涵;感謝先畢業或先回到工作崗位的杰伶、玫馨、雅玲、靜芳、映潔、 立 慧菁、榕芸、婉貞每逢我論文面臨重要時刻的貼心問候。此外,我也要感謝在政 活的思淳;感謝一同在電腦室或活動裡一同焚膏繼晷寫論文的文滿、宜樺、庭芸、. ‧ 國. 學. 大結識的學長姐和學弟妹們:其中,最先要感謝的當然是推薦我來政大念研究所 的婉真學姐,我永遠會記得你從推甄簡介資料到入學後一條龍的生活和課業協助;. ‧. 此外,我也要感謝思偉、晏宇、佳男、佳玲、李琪、譯婷、婷婷、佳琦等學長姐. sit. y. Nat. 們的照顧與關心,以及和我同樣喧嘩吵鬧卻又不失貼心、總是互相吐槽求進步的. io. er. 承揚、若耘、玲巧、湘緣、宜璇、善喻、姿瑩、花花、致善、劍凜、海帆、雨潔、 佩蓉、琦縈、昇倍、若杰、于婷等學弟妹,還有老王論文團隊暨辦公室成員的郁. n. al. Ch. i Un. v. 婷、純宜、苡安、慈瑩、美華、甡慧、美麟大哥、淑芳姐、又慧姐………在政大. engchi. 遇見來自不同社會位置、不同學院、不同科系的你們,還有與你們每一個人相處 互動的真實經驗,是令我能夠與政大和解的寶貴資產,只因你們每一個人對於我 /科大社工的善待與包容,其實就是我發展這篇論文時的核心概念。感謝你們每 一個人嘉惠於我身的恩澤,讓我得以在書寫論文的過程中逐步安頓自我。. 從朝陽到政大,回首這段跌跌撞撞的人生旅途中,我何其有幸一路得到許多 貴人相助和扶持:感謝守軒與享立學長當初鼓勵我成為一名社工;感謝不論是在 生活、工作及專業,總是能一語安撫我徬徨心靈的文良大哥;感謝願意在我休學 工作期間,與我一同患難、成長的好兄弟郁翔;感謝聯勸的督導蕙萍、鳳雅、靜 芸,勞委會勞工福利處的德進科長、玫瑩科長、衍伶督導,以及北市信義社福中 心的督導茲繐、巧翊主任、春妙主任、千愉、泳岑、玟玲、佳玲、佩樺、旻寧等.

(5) 實務前輩們傳承、教導我的助人信念與知能。謝謝你們,讓我知道該如何成為一 名社工,也更加熱愛成為社工的自己。. 最後,我想要感謝後山、利嘎、燕茹、柏臻、頤得,還有每一位願意花時間 與我對話,還有曾接受我訪談的同學和師長,因為你們的勇敢現身和發聲協助, 我才得以寫出這篇論文。得之於人者實在太多,一時之間無法逐一記載。真心感 謝上蒼讓我能夠遇見你們,感謝陪我走過這段歲月的每一個人,謝謝你們。. 志南 民國一零二年. 立. 清明.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謹致. 於高雄後驛.

(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7) 中文摘要 研究的起點,始自於我寫不出社會工作碩士論文的生活混亂。後來,在自我 敘事研究的觸動和感召下,過往熟悉量化科學實證典範的我,大膽決意以身為度, 並選定後現代的自我民族誌為研究方法,企圖返身逆寫「我」寫不出論文的生命 故事。因而,我開始動筆敘說、書寫「我」除了是「寫不出論文的研究生」之外, 同時還是「勞動家庭的獨生子」 、 「科大社工」以及「政大社工所的研究生」的多 重自我,藉此重說「我」如何成為一名「寫不出論文的研究生」的問題全貌。. 於是,循著敘說、書寫生成多重自我的生命軌跡,還有反覆來回透過辨識自. 政 治 大. 我內在慾望投射的自問自答,不斷穿梭、擺盪在內外衝突、夾擊的自我意識和社. 立. 會/歷史情境後,我逐步超克了禁錮真實自我的自我懷疑與卑下意識,並將規訓、. ‧ 國. 學. 壓迫生命主體的生活/專業意識形態,有條理的循序外化至社群集體經驗與台灣 社會工作專業建制史所銘刻的社會/歷史脈絡之中:由此,這終於使得我得以斷. ‧. 然覺悟「我」之所以寫不出論文的斷裂經驗,一方面主要是肇因於個人主體深陷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發展的歷史主體(社會工作專業帝國的主體/美式社會工作專. y. Nat. sit. 業)與主體歷史(自我殖民的主體/高教社工)對於本土助人工作多元主體的多. n. al. er. io. 重交互宰制;另一方面則是充份體現了台灣社會工作在專業建制的過程,絕大多. i Un. v. 數的社群成員迄今仍未省覺、滌清自身信仰、熟悉的專業制度/知識典範對於多. Ch. engchi. 元主體在本土助人工作實踐上的錯認與賤斥之虛假意識。. 最後,敘說、書寫論文的過程讓我明白所謂的助人專業,其實就是助人工作 者必須知曉如何讓自己成為「弱者/他者/劣者」,貼近常規邊陲者的日常生活 經驗,而不是不斷企求更加崇高社會地位。所以,我終於能告訴自己:我已經不 需要再為自我難堪的過去感到自卑了,只因過往的苦難經驗,以及被社群成員賤 斥、責難為他者/劣者的不堪,如今反而讓我領悟我比誰都還要有條件能成為一 名「好社工」。是故,努力在壓迫、衝突不斷的現實社會中活出自己最真實、自 在的樣態,這也才是我所應信仰,所欲追求、實踐的社會工作專業。. 關鍵字:自我民族誌、多重自我、他者、社會工作專業帝國、自我殖民、去殖民.

(8) Title of Thesis:Start from a graduate student who is trouble in the master thesis: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empire writes back Name of Institute:Graduate Institute of Social Work,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Page: Degree Conferred:Master Degree. Graduation Time:01/2013 Student Name:Chih-Nan Kuo. Advisor Name:Tsen-Yung Wang. Abstract. This thesis originated from a chaotic life that I led as a graduate student who. 治 政 大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by self-narration, I, who used to be familiar with quantitative 立 methodology, boldly made up my mind to choose postmodern autoethnography as the could not produce a qualified master thesis on social work. Later, moved and inspired. ‧ 國. 學. research methodology, to reflexively investigate on my own life story in which “I” could not complete a thesis. Therefore, I started to write and narrate about “myself,”. ‧. with multiple identities of “a graduate student who couldn’t write a thesis,” “ the only. sit. y. Nat. son from a working class family,” “a social worker from 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o. er. and “a graduate student in Social Work Department of NCCU,” hoping to reconstruct a full view of how “I” became “a graduate student who could not produce a master. al. n. thesis.”. Ch. engchi. i Un. v. Therefore, following the tracks by narrating and writing about the multiple selves in my life, and repetitive self-questioning and self-answering to distinguish the things reflected by the inner desire, I gradually overcame the self-suspiciousness and unconscious inferiority complex that imprison my true self after constantly going through and swinging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conflicts, oppressed self-identity and social/historical context. Then I orderly connected the life/professional ideology that disciplined and repressed the subjects to the society’s collective experience and social /historical context constructed by the establishment history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in Taiwan, from where I terminally realized why “I” could not produce my own master thesis. On the one hand, it was because I as an individual was trapped in the big subject, namely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 in Taiwan (the.

(9) subject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 empire/ American social work profession) and the subjective history(self-colonized subject/ highly-educated social workers), and dominated or controlled by multiple subjects of local social work. On the other hand, it perfectly presented the institutional process of social work in Taiwan, in which most members from many social groups are hardly aware of or clear about how the profession system/ knowledge example they believe and acquaint with results in misunderstanding and fake ideology of excluding others in the realization of local social work. Last but not least, during the process of narrating and writing the thesis, I realized that the so-called helping profession means that helping professionals should. 治 政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daily of the minority groups大 instead of seeking for a higher 立 and more noble social status. As a result, I can finally say to myself that there is no know how to make themselves “the weaker/ the other/ the inferior” so that they can. ‧ 國. 學. need to feel self-abased about my own embarrassing past. The suffering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past including being excluded by members of social groups, and. ‧. being censured as the other/ the inferior now become nutrients for me to understand. sit. y. Nat. that I am more competent and qualified to be “a good social worker.” Therefore, I will. io. er. try my best to be the real me and feel comfortable in such an oppressing and conflicting society, which is also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that I should hold on to,. n. al. Ch. to look for, and to put into practice.. engchi. i Un. v. Key word:autoethnography, multiple selves, the other,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 empire, self colonialism, de-colonisation.

(1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11)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疑雲:寫論文,因為「我寫不出論文」 ............................................................. 1 第一節. 問題的起點:寫不出論文的政大研究生 ......................................................... 1. 第二節. 我要說故事:說「我」寫不出論文的故事...................................................... 3. 第三節. 「我」的故事不只是故事:「我/社會」的故事 .......................................... 6. 第二章 行動:說「我」故事的方法 .............................................................................. 11 第一節. 研究/故事的設計:如何說「我」的故事? ................................................ 11. 第二節. 資料收集和整理方式:如何書寫「我」的故事文本? ................................ 17. 政 治 大. 第三章 獻身:我,是黑桃大老二? .............................................................................. 25. 立. 家庭的故事:全球化下勞動家庭的宿願與夢靨 ............................................ 25. 第二節. 糾結難解的「不對勁」:我,是/不是社工? ............................................ 35. 第三節. 我,可不可以是玩世不恭的梅花三呢? ....................................................... 46. ‧. ‧ 國. 學. 第一節. 第四章 歧路:清晰卻又顛簸的社工路 .......................................................................... 57. Nat. 第二節. 糾結難解的「不對勁」:我,是/不是社工? ............................................ 73. 第三節. 躊躇在理智邊緣的自我懷疑:咦,我們不是「社工」嗎!? ..................... 78. n. al. er. sit. y. 向上仰望的小社工:孤單寂寞的不歸路?.................................................... 57. io. 第一節. Ch. engchi. i Un. v. 第五章 逆境:社工,不僅僅是「社工」 ...................................................................... 93 第一節. 「誰是社工?」:社工主體群像變遷後的社會/歷史意涵 ......................... 93. 第二節. 「誰的專業/專精?」:當科大社工,不是「社工」 .............................. 109. 第三節. 「誰決定的歷史?」:顛覆自我/帝國臣民的異化輓歌........................... 124. 第六章 召喚:論文的故事與說好的「解放」呢? ..................................................... 137 第一節. 為母則強的裁縫女工:母親的願望/我的論文 .......................................... 137. 第二節. 傳授所學的恩師:專業的啟蒙、恩情及走向獨立 ...................................... 142. 第三節. 無以為報的師恩:超克禁錮自我的現代性.................................................. 163. 第七章 結論:成為真正的「人」 ................................................................................ 177 第一節. 書寫自我的生命解放:橫跨兩代「賭徒」的共振參照 .............................. 178 I.

(12) 第二節. 「不僅僅是」的多重可能:成為像「蟑螂」的社工 .................................. 181. 第三節. 下一站,下一戰:成為知識份子的現實困境與自我期許........................... 193. 表目錄 表 2-1::說故事/研究的評鑑標準 ............................................................................ 22 表 4-1:舊版的社工師法考試資格(2012 年底前適用) ............................................ 86 表 5-1:新版社工師法考試資格(2016 年起) ............................................................ 99. 圖目錄. 立. 政 治 大. 圖 2-1:研究/說故事的詮釋循環圖 ............................................................................ 13. ‧ 國. 學. 圖 4-1:台灣教育體制的升學考試制度與層級分流 ..................................................... 82 圖 4-2:「社工」的「分類」系統:以舊版社工師考試資格(2012 年底前)為例... 88. ‧. 圖 5-1:「誰是社工?」:新版社工師法考試資格的認定邏輯(2016 年起) ............. 101. sit. y. Nat. 圖 5-2:「助人工作」與「社工」的關係變化 ........................................................... 102. er. io. 圖 5-3:社工師法下的社群關係 ................................................................................ 105. al. n. iv n C hengchi U 圖 5-5:台灣社會工作/社福/相關系所(組)的成立時間與地理分布圖 .................. 113 圖 5-4:台灣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變遷歷程 ........................................................... 112. 圖 7-1:我寫不出論文的問題全貌 .............................................................................. 186. 附表 附表一:我國大專院校暨宗教學院社會工作/社會福利相關系所概況...................... 198 附表二:我國技職院校社會工作/社會福利相關系所概況 ......................................... 201 附表三:社會工作(福利)實習或實地工作認定標準 .............................................. 203. 網頁資料 ...................................................................................................................... 207 參考文獻 ...................................................................................................................... 207 II.

(13) 後記:與志南同行(王增勇) .................................................................................... 219 令人悲傷的分類遊戲(胡善喻) ................................................................................ 22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I. i Un. v.

(1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Un. v.

(15) 「如果,沒有在台北和政大社工所經歷成為『瘋人』的經驗,那麼我/科大社. 政 治 大. 工………或許永遠沒有機會成就真正的『人/社工』。敘寫這一篇論文的初衷,. 立. 無非是為了抵抗我/科大社工所承載的原罪,但絕非是為了要報復任何一人。我. ‧ 國. 學. 的所作所為純粹是為了自我尊嚴的再造,還有協助曾與我遭遇相同苦難的人們得 到解脫。縱使這必須要與整個社會工作的社會/歷史為敵,必須吹響革命的號角,. ‧. 我依然會毫無保留的親捧著自我慾望最深處的憤怒與自卑,並秉著最真摯的態度 走到您的面前,期盼人們能夠正視我/科大社工人被迫成為『他者/劣者』的痛. y. Nat. n. al. er. io. sit. 苦磨難,然後去除人我之間所有的偏見與歧視,直至『解放』真正到來的那一天。」. Ch. engchi. i Un. v.

(1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17) 第一章. 疑雲:寫論文,因為「我」寫不出論文. Foucault: 「在這裡,我們正好處於一個和古典體驗極端的對立位置上。在過 去,瘋狂只是和非存有的錯誤,以及虛無的形像間的瞬間接觸,而且它總是 有一個不受客觀掌握的向度;如果要追求它深藏的本質,圈圍出它的最終結 構,這時,在可表達的範圍內,人們發現的只是理性的語言本身,但它這時 卻被運用在妄想的完美邏輯之中;而且,這一點雖然使得瘋狂變得可以讓人 接近,卻也同時遮掩了它。現在呢,則正好相反,人反而是透過瘋狂—即使 他是在理性的狀態下—才能成為他眼中的具體和客觀的相向。由人走到真正 的人,瘋人乃是必經之道」(林志明譯,1998:629)。. 政 治 大. 立. 有關於社會工作的碩士論文,我最初聯想到的是研究者燃燒自我,懷抱無與. ‧ 國. 學. 倫比的狂熱信念,書寫貼近真理的生命刻痕,與人激辯是非對錯之類的印象。但, 此時此刻,對一位離家七年、年逾三十、只有半年多的社會工作實務工作經驗、. ‧. 沒有任何經濟基礎、生活開支幾乎仰賴家母支援,歷經跟第一任指導教授鬧翻, 休學,短暫投入半年的實務工作,復學,重訂論文題目,再尋論文指導教授,目. y. Nat. sit. 送一個接著一個離開的同窗摯友,即將由碩三邁入碩四,且憂慮可能踏入碩五、. n. al. er. io. 碩六的社會工作研究生而言,會寫這篇論文,最大的原因其實是……「我」寫不 出論文。. 第一節. Ch. engchi. i Un. v. 問題的起點:寫不出論文的政大研究生. 2011 年,初春時分,休學半年再回政大所見的情景依舊,卻人事已非。流 動的空氣裡依稀可聽見時鐘滴答、滴答、滴答急促的腳步聲,但鐵面無私的生理 時針並沒有因我停滯不前的論文進度而歇息片刻。某日晨昏,漫步於道南橋頭, 偶然回望政大綜合院館南棟十四樓1時,一閃而逝的記憶碎片,突然勾起昔日奮 發圖強認真努力念書的離家誓言,以及一心一意考取國立研究所好繼續習取、探 尋更多關於社會工作專業知識、技能的情熱和豪語,如今赫然再見自己欲振乏力 的身軀,毫無幹勁的心靈,壓抑不了的負面情緒一擁而上,瞬時讓人感到一陣莫 1. 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的位置。 1.

(18) 名瘋狂的憤慨、慌亂、羞愧、失落及空虛。特別是當我開始警覺到教室內熟悉的 同窗漸漸少了,走廊上開始出現一群叫不出名字的學弟妹和傳來一陣陌生的嬉鬧 聲時,佇足在晦暗的走道盡頭,窗外恰巧透進一抹火紅的晚霞餘暉,焦躁的思緒 應景似的混入了刺眼的燈管白光,炫目深邃的兩極光景不禁讓人恍如隔世。還有 迫切又不安份的家庭經濟壓力和思鄉之愁,更持續攪和著寫不出論文的生活鬱悶 和自我否定,而本應極其重要且攸關碩士學位的論文,如今似乎也僅如曹孟德口 中的雞肋,全然食之無味,卻又棄之可惜。. 春末夏初的某一天,我突然從房間連身鏡裡的面容發現我罹患了一種病,一 種寫不出社會工作碩士論文的病,一種終日令人陷於鬱悶沮喪又如精神分裂的活. 治 政 大 心境,以及面對著最為親暱的他者們驚恐訝異的神情和焦慮擔心的詢問 ,更是 立 令我徹底陷入了完全無以言說和交待的悶痛苦楚。我真的不懂,我到底是怎麼了? 死人病。它讓我必須一次又一次的反覆躊躇在堅持/放棄論文和碩士學位的拉扯 2. ‧ 國. 學. 不知為何,原先十分熱愛社會工作的我,日漸對於社會工作專業有了一堆說不清 的懷疑與厭惡,而本應衝勁十足的我身上更不斷浮現一股「卡住」的不對勁和停. ‧. 滯感,宛如揮之不去的纏身鬼魅,常使我不帶一絲喜樂,讓我對於眼前的一切充. sit. y. Nat. 滿懷疑,成天渾渾噩噩的往來於校園裡、河堤邊、研究室、圖書館,或住所的電. io. er. 腦螢幕前,自欺欺人的輾轉來回繪製一幅幅論文生產加工中的假像,抵禦家中長 輩和大學師長的催促及掩飾接踵而至的慌亂與不安。可是毫無進展的論文和一成. n. al. Ch. i Un. v. 不變得生活狀態伴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擠壓,終究還是敵不過持續積累的焦躁、疲. engchi. 倦、憂慮及恐懼。更糟的是,飄浮於眼前的過往、當下、未來、現實、夢境,來 來往往,空洞破碎的畫面常使我混亂不堪,苦不堪言,復以鏡中自我經常性的尖 叫怒吼,以及四溢橫生的妒忌仇恨。我知道,它是斷裂,它真實,卻也虛幻,它 存在那,但卻又看不見也摸不著,讓我越想要真誠的面對自己,卻越是痛苦,我 想逃,但又不知該往何處竄去。. 隨著心裡總是不斷浮現莫名的恐慌和畢業年限即將到來的急促壓迫,渾身悠 然繞轉的不自在,兼以論文題目來來回回的盤旋更替,多次的峰迴路轉,最後終 於逼使疲累不堪的我不得不暫時先停下腳步,鼓起勇氣回過頭去正視寫不出論文 2. 這些日子以來,知道我寫不出論文的狀態時,身邊的人最常對我提起的一句話大概是:「你怎 麼可能會寫不出論文!?你怎麼可能不會做研究!?」 2.

(19) 的活死人病,決定以「論文」的形式來重新梳整自我早已千瘡百孔且七零八落的 思緒,好好仔細思量,悉心探尋這一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第二節. 我要說故事:說「我」寫不出論文的故事. 在決定面對自己寫不出論文的活死人病前,我其實已先經歷了一段宛如「砍 掉重練」的心路歷程3。大學時期,「客觀、理性,還有量化到爆炸」通常是身 旁友人對於我思維邏輯的貼切形容,特別是我還記得大學的學長、同學及學弟妹 當初都曾不約而同的以「量化實證研究的工具人」調侃、挖苦我過度信奉實證主 義,只求結果又疏於體察人心的冷酷模樣。坦白說,我還頗習慣這個稱號,只因. 治 政 大 且積極進取的好學生,但這間接也使得包含我自己在內,大概沒有人會料想到我 立 從大學來到研究所後,大約是在碩三復學後的某一天,當我準備思索研究計畫和. 對於做研究/寫論文,我一直自詡自己是一位熟悉量化研究方法,擁有異常自信. ‧ 國. 學. 書寫論文時,我竟然會發現自己寫不出論文!然而,坐以待斃並不是我的性格。 打從我發現我寫不出論文的那一刻起,我就已開始不斷找尋、嘗試各種方法,努. ‧. 力想要捕捉、克服、解決這個不請自來又莫名其妙的困擾,如我不斷透過詢問已. sit. y. Nat. 畢業的同學書寫論文的經驗來釐清自己的寫不出論文的問題,或者持續來回徘徊. io. er. 於學校圖書館、實體書局及網際網路,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反覆翻閱大量文獻與各 式各樣可能可以協助我重新規劃思量、提筆書寫論文的量化、質性研究的教科書. n. al. Ch. i Un. v. 或各式五花八門的論文寫作指南,但我始終一無所獲,依舊無法擺脫我寫不出論. engchi. 文的膠著狀態,再加上來自四面八方的關心、詢問、指責、質疑,還有遙遙無期 的畢業時程,最後終於徹底壓垮了我的理智,更讓我的生活、精神從此陷入分崩 離析的混亂狀態。. 壹、 我和說故事的初遇:來自敘說、書寫生命故事的感動. 除非有必要,否則我還真的很不想再去繼續回想、交待我當初混亂的生活狀 態,但也就是在我抓破頭皮又萬念俱灰,以及如同活死人般的生活苦悶也逐漸讓. 3. 熟識的大學同學聽到我的論文是自我敘事時,第一時間大概都是呈現出「你別鬧了,怎麼可能!」 的表情;另外,論文計畫書口試時,兩位口試委員成虹飛和王行老師也都相繼說出:「我們相 信你是被逼到走到無路才選擇自我敘說。」 3.

(20) 我心灰意冷的浮現再度休學和放棄學位的念頭之際,或許是母親初一、十五誠心 向玉皇大帝、關聖帝君的祈願顯靈,又或者是之前休學工作時結識的神父、修女、 教友的禱告賜福,再加上第二任指導教授王增勇(以下統稱為老王)不厭其煩的 引薦下,我終於在《應用心理研究》和鄧明宇(2005)相遇了。. 認真說起來,遇見鄧明宇是讓我決意將論文徹底砍掉重練並「轉向自我」的 關鍵,因為在鄧明宇書寫的字裡行間,我不斷看見一模一樣的自己,不論是男性 獨子4、勞動家庭的出身背景,以及備受家庭期待,還有那期望能靠著教育達到 階級翻身的心路歷程都與我有太多相似雷同之處。其中,更令我驚訝的是他書寫 論文的動機和起點,竟然就是他和我一樣受夠了自己在鏡子所投射的「活死人」. 治 政 大 著我,不斷勾起了我閱讀的好奇心,引導著我一路隨著他文字的流動軌跡,凝視 立 著他經由自我敘說,書寫自己生命的故事,循序將問題回置個人的生命歷史與所 狀態!?而這不就是我現在的處境和問題嗎!?一見如故的悸動在冥冥中召喚. ‧ 國. 學. 處的社會文化,然後一步一步的跳脫了社會主流的認知視框,重新認識、理解、 詮釋及超越了困擾他許久的憂鬱病症,再次尋回自我與專業雙重認同的經過後,. ‧. 我的眼淚終於不受控制的稀哩嘩啦流了下來。那是一種被召喚且又百感交集的感. sit. y. Nat. 動,而我也終於知道我該怎麼解決我寫不出論文的論題-我決定,我要和鄧明宇. io. n. al. er. 一樣說一個故事,說一個「我」寫不出論文的故事。. Ch. 貳、 說故事是一種研究方法:說故事對我的意義. engchi. i Un. v. 我想要說故事!但…說故事……是什麼?. 說故事(Narrative),又可稱為敘事或敘說,是一種古老召喚知識的重要方 法(王增勇,2005;Bruner, 1990)。若我們認真仔細的回想,人類本來就出身 在一個充滿故事的世界,活在故事的世界,從小到大不斷的聽故事、說故事、也 創造故事(柯麗評,2009)。通過口語表述的故事即是一種媒介、一種蹤跡,其 與社會傳統習俗和制度彼此緊密相連(趙旭東、方文譯,2005),是人們生活經 驗的再現(representation),亦是日常生活的實踐(蔡培元,2008),使得人們 4. 在這裡要補充說明的是:鄧明宇對於男性獨子的定義和我不太相同,因為他有姐妹,但我是家 庭裡只有一個孩子的獨生子(only child)。 4.

(21) 說一個故事,不只是一種經驗給出的過程,同時也是表露我們選擇如何觀看的態 度(鄧明宇,2005)。是故,承襲前人說故事的腳步,說一則「我」寫不出論文 的故事,將可以讓我既是研究者又是敘說者,是觀看者又是被看的對象,並同時 以兩造雙方的視野來重新瞭解我是以何種世界觀來描繪、陳述事件、經驗,理所 當然的敘說故事或朗誦一篇故事,幫助我進一步立體化故事情境裡的個人與社會 (互動)、過去、現在及未來(連續),還有地點(情境) (蔡敏玲、徐曉雯 譯,2003),完整描繪出我先前理解的意義結構,以及培養出翻轉、重構生活世 界的認識與意義之能力。. 基於以上的理解,我替我的論文暫時草擬了一個概略的方向:我撰寫此篇論. 治 政 大 詮釋及超越「我」寫不出論文的狀態;目標是:重新敘說、書寫一個能讓自己、 立 讀者通達和感動的好故事。我相信,決意投入說故事的行列對現在的我而言是重 文的動機是,理解「我」為什麼寫不出論文;行動是:訴說並重新認識、理解、. ‧ 國. 學. 要的,特別是當我已經非常確定「我」寫不出論文的故事內容和歷來社會工作專 業普遍流傳的故事類型大異其趣,而且我也無意延續旁人對於我寫不出論文的敘. ‧. 事結構,持續不假思索的如應聲蟲般陳述一成不變得故事。在這裡,我執意要以. sit. y. Nat. 「我」為研究問題的中心,重新說一則貼近自身經驗的真實故事,藉此完整、清. io. er. 楚表達自己的心聲和處境。畢竟,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寫不出論文/做不出 研究不應單只是「研究生」的個人問題5,如 Alford 先前就曾指出研究者個體情. n. al. Ch. i Un. v. 感和認知的斷裂情節往往沒有被學界妥善的重視和處理(王志弘譯,2011);再. engchi. 者,法國的社會學大師 Bourdieu 也曾提醒社會科學的研究者必須隨時反思自身 的坐標(如階級、性別、種族)、知識的客觀空間,以及自身在學術權力場域中 的地景位置等可能引發研究偏誤的相關因素(引自邱天助,2002),才能真正去 除散布於生活裡的諸多成見,打破既有研究論述、社會結構中所隱藏的社會哲學 (引自孫智綺譯,2002:51)。. 可見,為了徹底翻轉我寫不出論文的現實困境,重新反思、檢視及認識自我, 有自覺的進行返(反)身性(reflexively)認識的自我探究,批判自我的主觀意. 5. 研究生寫論文的社會情境向來是複雜的,除了不同系所歷來慣行的研究傳統之外,近來也有人 對於研究生與指導教授兩者之間不對等且隱諱不能明說的權力關係進行探究。關於此議題的討 論,詳細可閱莊宗翰(2008) 、韋彥如(2008)等人的碩士論文。 5.

(22) 識和社會結構的關係其實是必要的,是有學術根據的,更是被歷來眾多社會科學 界的質性研究者,特別是民族誌研究者所推崇、支持、認定的(Clandinin & Connelly, 1994;Denzin & Lincoln, 2011;Eills & Bochner, 2000;Jones, 2005;Spry, 2011)!而這也就如翁開誠(2002:54)說:「說自己的故事時,自己拿起了創 作與詮釋自己生命的責任與權力,同時也在這個過程中由自身生命的體悟開顯出 生命的學問」。所以,說一則「我」寫不出論文的故事,不僅僅是我個人在探究 知識方法上的典範轉移,同時也是我挺身面對自己寫不出論文的生命斷裂,從而 對於自我和社會的再認識、再探查及再評析的斷然覺悟6;是我試圖取回自我生 命/知識主體的主導權和問題的詮釋權,重新學做生活世界的專家和主人之努力, 以及增進自我理解,重塑自我主體認同的返身行動;亦是我以自己作為探究問題. 政 治 大. 的實務場域,體現自身對於知識探索的批判實踐和社會學習。. 立. 「我」的故事不只是故事:「我/社會」的故事. 學. ‧ 國. 第三節. 當我確定說故事的確是可以解決我寫不出論文的方法後,我的心情是雀躍的,. ‧. 但我心裡也有股不安,因為身為一名深黯社會工作慣行之科學實證典範的研究生. sit. y. Nat. 而言,我知道在敘說、書寫的過程中,一定有人會不斷追問,說一個「我」寫不. io. n. al. er. 出論文的故事對於社會工作的貢獻會是什麼?. Ch. 壹、故事有兩種:「能說」和「不能說」的故事. engchi. i Un. v. 就學理而言,伴隨人們成長的故事通常被分類為兩種,一是被社會允許公開 訴說的主流故事,反之則是較貼近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卻是隱晦、說不出、也 說不清楚,感受多於言辭、被壓抑噤聲的非主流故事(簡憶鈴、王增勇譯,2005)。 然若依上述的分類方式,我此刻寫不出論文的狀態,亦即可說是一全然不符合於 人們認知常規,缺乏詮釋架構的非主流故事。但就在我閱讀完鄧明宇(2005)的 故事,以及透過滾雪球式的搜索、翻閱一系列說故事相關的書刊、篇章、碩博士 論文(如:王增勇,2005;王永智、鄧明宇譯,2003;洪媖琳譯,2010;何粵東,. 6. 夏林清(2010:47)引述 Fanon 對於被殖民主體的心理存有情緒解構分析的思想,指出所謂的 「斷然覺悟」是任一有殖民經驗的社會內部極為複雜難解且需一再接續奮鬥的社會政治心理歷 程。 6.

(23) 2010;陳阿月譯,2008;廖世德譯,2001;蔡培元,2008;蔡敏玲、徐曉雯譯, 2003;蔡敦浩、劉育忠、王慧蘭,2011;Bruner, 1990;Clandinin & Connelly, 1994; Eills, 2004, 2007, 2009;Jones, 2005;Manning & Swan, 1994;Spry, 2011;Tillmann, 1996, 2009)後,我接連發現諸多說故事相關的研究皆不斷企圖基進、專橫的預 設了一個崇尚、廣納多元聲音且又挑戰、破壞、顛覆現代性世界觀下過度趨於單 一化的敘事/文化/研究立場;更重要的是,我充分感受到說故事的研究論述無 條件的同理、擁抱了我長期以來求助無門的噤聲狀態,只因故事相信人類主體的 歷史價值本來就是非客觀、非中立的,隨著歷史流轉持續更替的,而且它更鼓舞 了我說「我」的故事,是能夠彰顯、反應出主流和非主流群體認同的道德價值在 自我與社會集體於精神層次上的交互糾葛與衝突角力(鄧明宇,2005;蔡培元, 2008;Bruner, 1990)。. 立. 政 治 大. 是故,打從我決定研究自我、書寫「我」寫不出論文的故事那一刻起,我就. ‧ 國. 學. 清楚意識到我的論文研究/故事,將不可避免的是立足於批判典範的質性研究, 是後/去殖民的故事-雖然我說的是我個人的故事。但,我的故事絕不僅是我寫. ‧. 不出論文的哀怨自憐,而是能解放自我意識的故事,能與擁有相同經驗的他者產. sit. y. Nat. 生共鳴的故事,能與各種社會差異進行批判對話的故事,以及蘊藏顛覆既有的認. io. er. 知和學術傳統,能涵養出新知識的動人故事。誠如余德慧(2003)先前對於自我 敘說的描述:「自我敘說的主體不是個體,而是敘說的情節化,自我敘說才能與. n. al. Ch. i Un. v. 社會文化接壤,但透過啟迪,自我敘說才獲得認同的地位。」或 Blanchot 也曾 表示:. engchi. 「敘事是朝向一點的運動,這一點不單是未被認識、不為人知、陌生,而且 彷彿沒有任何在這運動之前和在這運動以外的實在性。但它卻是如此專橫, 敘事所有吸引力都是由它而來,以致敘事在到達這點前甚至不能『開始』7, 然而唯有敘事和敘事那專橫的運動才能提供這點變得真實、有力和吸引的空 間」(引自洪維信,2003:48)。. 也就是說,說故事的研究方法,除了能給我一個重說、重新詮釋自己寫不出. 7. 「開始」一詞,在這裡意謂「自己」的本源。 7.

(24) 論文的機會之外,為能讓我的故事能夠情節化,我接下來在書寫和分析故事文本 時,我將必須特別注意自身是「為了什麼」、「為何」、「誰」、「如何」、「同 意何者」及「反對何者」等一連串的價值探索和對比的範疇(黃素菲,2005), 藉此積極營造出一個能令我不斷自觀、他觀、再自觀的詮釋循環(hermeneutic circle),並逐步將個體的故事解構為共同體的、論述的、歷史的、時間和地點的 獨立存在,以便讓我能夠不斷來回穿梭其中,持續不斷的創造、產生新的理解和 詮釋,好為現階段無秩序的混亂狀態帶來新的秩序(丁興祥等譯,2006)。. 貳、說「我」的故事是為了顛覆社會建構的主流故事. 治 政 大 少推崇科學理性的實證論者普遍對於個人故事的概推性,抱持著懷疑或不信任的 立 態度。但有關於研究樣本數和概推性的疑義,先前也有批判論者指出,評斷一份 聚焦個人故事的學術研究雖已逐漸形成一股新興的研究風潮,但目前仍有不. ‧ 國. 學. 批判研究/故事文本品質優劣之關鍵並非樣本數的多寡,而應著重於審視研究者 是否能返身性的揭露壓迫結構的全貌,提供多元的發聲空間(潘慧玲,2003),. ‧. 解除歷史建構的矛盾情結,有效協助受壓迫者衝破自身的虛假意識及獲得解放的. er. io. sit. y. Nat. 實質程度(陳向明,2002)。. 說故事絕不只是「說說個人的故事」,其對外將是一種文化衝突的分析. n. al. Ch. i Un. v. (Tillmann, 2009),對內則是一場對於自我內在慾望、精神層次的政治鬥爭(蔡. engchi. 培元,2008)。從事說故事的研究者需要持之以恆的不斷釐清、掌握每一則故事 所銘刻(inscription) 、鑲嵌、對應的社會結構和特定歷史情節,以讓敘說自我的 故事不但可以是對社會系統性的壓迫提出質疑抗拒或另類的聲音,亦不失為是一 條自我追尋和尋覓集體瞭解的生命之道(蔡敦浩、劉育忠、王慧蘭,2011:61)。 由此,說一個好的個人故事其實是可以被視為是由個體私領域轉向至集體公領域 的實踐行動(蔡敏玲、徐曉雯譯,2003),以及協助被主流壓迫噤聲、人數相對 稀少或弱勢邊緣族群的知識經驗、心聲得以被傳遞、被聽見的現身管道(廖世德 譯,2001);譬如,Tillmann(1996, 2009)至今依然持續透過敘說自我的生命故 事,不斷重新詮釋暴食症(bulimia)的自我經驗,或 Riessman 過去也曾實際以 一名南印度的不孕婦女為例,闡釋說故事的研究重點並不是受訪者的人數或故事 本身,而是研究者如何能夠詮釋和通達故事為何會以某種特定的方式被人們講述, 8.

(25) 以及如何對於個人故事所存在的社會歷史脈絡進行深入探查(如當地的傳統文化、 社會政策),進而能透過重新詮釋個人故事後所得的結果,反過來顛覆故事背後 的權力支配系統(引自陳秋山等譯,2008),造就個人經驗的敘說得以作為解放 自我與社會的批判途徑,實踐生產貼近常民生活與在地知識的重要方法。. 據此,在看似離經叛道、脫離常規的研究主題/故事背後,執意敘說「我」 的生命故事,毫無掩飾的赤裸的告白,無非是旨在如實呈現出「我」寫不出論文 的故事,何以會成為一則難以被台灣社會工作專業與研究言說、接受的非主流故 事之緣由,進而能讓「我」寫不出論文的非主流故事能夠與社群集體的生活經驗、 主流社會/歷史文化產生交互辯證的批判連結。也就是這麼一個可以讓故事情節. 治 政 大 反覆的對內向遭受壓迫的自我(自我主觀的意識結構),對外向製造壓迫的社會 立 結構(建構台灣社會工作專業的客觀現實與社會/歷史脈絡),同時、持續且雙 化的敘說、書寫過程,將如實記錄了我從非主流故事的邊陲位置出發,一路輾轉. ‧ 國. 學. 向性的辯證、反抗及解放歷程,並期盼能在人們僵持不下的認識與紛歧間,在既 有的是與非、對與錯之間,重新覓得新的連結點,找到一條嶄新的出路。.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9. i Un. v.

(2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27) 第二章. 行動:說「我」故事的方法. 王增勇(2005) : 「故事雖然溫柔,影響卻是深遠,因為它不僅改變我們的認 知,更改變我們認識世界的感性結構,而且這個改變是會從我們自己開始, 改變自己其實才是最困難的。說故事是危險的,因為你無法預知開始說之後, 你會說出的內容是否你原先所期待的,但也因為危險,所以才讓說故事具有 創造自我的可能。說故事是有致命吸引力的,因為他會召喚其他人現身。問 題是,我們準備好要一同冒險了嗎?」. 行文至此,我已非常確定我要說一則「我」寫不出論文的故事。但,我究竟. 政 治 大. 該如何有條有理的連續開展、梳爬「我」寫不出論文的斷裂摺皺?又能透過書寫. 立. 的文字一步步將我個人的問題與社會體制連結在一起,鋪陳出具備「深描詮釋」. ‧ 國. 學. 的書寫架構,完成兼具歷史、人類學及批判想像的文本(鄒川雄,2005),簡明 扼要、不拖泥帶水的把故事說通、說透,以及符合說故事於學術研究層次上的規. ‧. 範與倫理,避免內文僅流於個人自戀的呢喃囈語,從而讓我的故事對於社會工作 知識、學理的累積也能有所貢獻呢?對此,我接下來將依序交代我的研究/故事. y. Nat. sit. 的設計(研究/說故事的架構、研究/說故事的方法取向)、資料收集和記錄、. n. al. er. io. 分析的方式,清楚說明說我將如何敘說、書寫「我」寫不出論文的故事。. 第一節. Ch. engchi. i Un. v. 研究/故事的設計:如何說「我」的故事?. 由於這是一篇以「我」為主角的研究,所以「我」毫無疑問的是本研究的研 究工具和最重要文本素材。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關於「我」的探尋和追問,加 拿大社會工作學者 Chambon 就曾援引 Foucault 的哲學思想,指出社會工作對於 「我」的定義不應是問題的起點,相反的,「我」是必須藉由探索才能到達的終 點,因為「我」並非無中生有的自然產物,而是在一連串事件、環境流變得動態 過程中形成的社會結晶,所以我們應把「我」和歷史流變、建構的過程聯繫在一 起(官晨怡譯,2005) 。因此,我的故事內容將不是僅只交代「我是誰?」 ,而是 還需要清楚交代「我,何以為我?」的生成經過。而這也就如女性主義者的名言: 「個人的都是政治的」(personal is political)(Dominelli,2002),或如 Foucault 11.

(28) 和 Bakhtin 等解構主義者也都曾指出人們外顯的身體形貌和日常的生活經驗,無 疑都是經由社會、文化、歷史、父權……等諸多霸權一連串交織共構的故事文本 (黃心雅,2009)。換言之,人的身體,即是人們體現、發生一系列復雜關係的 社會場域(Turner,1980),這使得個人的身體和日常生活必然是人們破除、解 放自我的虛假意識,體現自我存在過程中必經的殺戮戰場,更揭示了「自我現身 的形式」和「生成自我的生活環境與社會/歷史脈絡」皆是我接下來不得不仔細 探查、處理的重要議題。. 承上所述,為能不斷重新認識、理解、詮釋及超越「我」寫不出論文的問題 全貌,我後續敘說、書寫的範疇都將不免俗的先以「我是誰?」(我所扮演的社. 治 政 大 野)為故事的經緯,交互構築出我描繪故事和進行詮釋循環的基調。是故,我對 立 於研究/說故事的架構、研究/說故事的方法取向之構思,茲敘述如下: 會角色)為故事的發端,接著再循序以「我,何以為我?」(形塑社會角色的田. ‧ 國. 學. 壹、 研究/說故事的架構:「我,何以是寫不出論文的我」的詮釋循環. ‧ sit. y. Nat. 就如蔡培元(2008)說「胖子」是他這輩子最勾勾纏的對象,反觀在「我」. io. er. 寫不出論文的故事裡,我最先連想到跟我有最密切、直接關係的社會角色,除了 寫不出論文的「研究生」 ,大概不外乎是午夜時分裡諸多有關於「獨生子」和「科. n. al. Ch. i Un. v. 大社工」的纏身惡夢。然而,考慮到上述的命名可能無法讓讀者立即感受到故事. engchi. 的特殊性、豐富性及其相對應的田野位置。於是,為了改善這個問題,讓角色的 命名能更貼近真實世界的「我」一些,我因而決定實際依據我原生家庭的階級位 置和我投入社會工作專業的歷程,重新為角色名稱標示出相對應的田野位置,以 及安排後續的論文章節,還有著手收集有關於以上幾個社會角色的他者回應(如 家人、師長、同學、朋友、對於我研究/故事有興趣的關係人)和相關的文獻資 料,同時也開始試著描繪我研究/說故事的詮釋循環圖(如下頁圖 2-1)。. 基於以上的種種想法,我的研究場域最後係定調由:我是「勞動家庭的獨生 子」 、我大學時是「科大社工/轉學生」 、我現在是「政大社工所研究生/科大社 工」等三個主要的社會角色來共構編織出「我」寫不出論文的生命故事和社會/ 歷史脈絡。其中,我之所以會特別選用「科大社工/轉學生」 、 「政大社工所研究 12.

(29) (第一、二章) 寫不出論文的研究生 (第三、四、五章) 我的研究場域: 「我」的生命故事 與生活世界的歷史 與勞動家庭獨生 子的我對話 與他者、文獻 的對話. 政 治 大 與政大社工所研 究生/科大社工 的我對話. ‧. ‧ 國. 立. 與科大社工/轉 學生的我對話. 學. 研 究 / 說 故 事 的 詮 釋 循 環.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i Un. v. (第六章) 研究者對自我、社會工作專業 的返身探究. engchi. (第七章) 研究結論 圖 2-1:研究/說故事的詮釋循環圖8 8. 我研究/說故事的詮釋循環圖最初的靈感來自於鄧明宇(2005)之外的另一位「活死人」-我 在朝陽科大社工系的學長,後來就讀台北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的莊凱翔(2009:23)之敘說論 文。或許是某種說不清、剪不斷的緣分,讓我們寫論文的動機幾乎如出一轍,如他論文摘要的 開頭就是寫著:「我死了,我在社會工作教育中死了。我在社會工作教育中不明不白的死了。 而且,我還發現死的不只我一個………。」就這樣,身處在不同時間、位置、個性也截然不同 的我們,如今卻不約而同的走上了尋找自我困境成因的敘說、書寫自我之道。 13.

(30) 生/科大社工」呈現的用意是希望能夠傳達給讀者們某種身處於「少數、邊緣」 的矛盾主體位置/意象,只因我一直自認是個「不太一樣」的社工人。例如,若 以我「專業社會化」的親身經驗來看,我算是一位半路出家的社工,更是一名同 時擁有多重、矛盾血統的「雜種社工」,因為我是社會替代役退伍後才以五專電 子科的學歷,透過插大轉學考進入台中霧峰的私立朝陽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成 為技職體系的科大社工裡極少數的轉學生;大學畢業後,我接著來到了台北文山 貓空的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成為高教體系知名系所的社會工作研究生, 但這時候我卻又一次發現,除了非本科系的同學之外,在同是本科系的同學裡, 僅有我是來自技職體系的科大社工。. 治 政 大 社會化歷程,再加上社群、學界迄今依然缺乏貼近於我個人經驗解釋性文獻的交 立 界處,這讓我研究/說故事的架構重點和問題核心,接下來將有很大一部分會刻 總結上述,「我」故事的發生背景即是我勞動家庭的出身,以及特殊的專業. ‧ 國. 學. 意著重在持續不斷的交待、呈現及重新觀看、釐清、回應「我」投入社會工作專 業後一直和別人「不太一樣」的「少數、邊緣」狀態,以及處理「我」因為和別. ‧. 「不太一樣」而生的差異、緊張、矛盾及衝突的相關議題。為此,我敘說、書寫. sit. y. Nat. 多重自我(multiple selves)的故事之目的,即是期待能在研究/說故事的過程. io. er. 中辨識、釐清上述問題成因的系譜軌跡,並同步指出其所對應的社會/歷史脈絡 -社會工作專業的結構性問題-藉此完整構築出一個能讓我同步對内反思自我、. n. al. Ch. i Un. v. 對外參照社群和社會整體,清楚說明「我,何以是寫不出論文的我」的詮釋循環,. engchi. 協助自己逐步超克(overcoming)被各式社會關係層層建構、包裹的虛假意識, 如願通達另一種「我,何以為現在的我」生命實相的解放路徑。. 貳、 研究/說故事的方法取向:自我民族誌9. 當我擬定好我的研究/說故事架構後,我便開始思索我該採取何種「方法」 來敘說、書寫「我」的故事。而先前在翻閱一系列有關於說故事方法的期刊論文 時,我注意到何粵東(2005)日前曾整理出目前投身說故事行列的各家學者在說 9. 國內目前將自我民族誌相關資料整理最詳細的應該是何粵東(2009)的博士論文;另外若要對 於自我民族誌整體的歷史發展系譜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我認為除 Reed-Danahay(1997) 之外,也可參閱 Smith-Sullivan(2008)的《The autoethnographic call: Current considerations and possible futures》,其清楚呈現了自我民族誌發展至今的演變與傳承。 14.

(31) 故事研究的方法取向大致可分為:個人經驗法(personal experience methods) 、自 傳(autobiography)、自我民族誌(autoethnography)、書寫(writing)等幾種方 法類型。於是,我簡單比對各路學者的介紹和我研究/說故事的架構後,我認為 最適合我的說故事方法取向是自我民族誌。. 一、自我民族誌的歷史與定義:起源、分歧及初步共識. 自我民族誌,係源自於 1980 年代社會科學在後現代(postmodern)思潮衝擊 下引發「再現的危機」 (the crisis of representation)期間,經由傳統民族誌衍生而 來的一支質性/說故事研究方法(Ellis & Bochner, 2000;Wall, 2006) ,其通常同. 治 政 大 1997:9),亦時常被人 我敘事,它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文本」 (Reed-Danahay, 立 們視為一種挑戰既有的人我界線和研究常規(Spry, 2001) ,企圖促進政治、社會 時指涉「自我」於民族誌和自傳的敘說、書寫研究,是「自我於社會脈絡下的自. ‧ 國. 學. 正義及社會意識行動變革的研究方法(Adams & Jones, 2008)。. ‧. 通常而言,自我民族誌鼓勵研究者實際依據個人經歷和現實處境的變化,隨. sit. y. Nat. 時變動、調整及挪移研究/說故事的位置,自行決定研究是針對何人(who)、. io. er. 何事(what) 、何時(when) 、何地(where) ,研究者不一定要全盤接受既有研究 體制(學術規範) 、資源(金錢) 、個人所在環境的限制(Ellis & Bochner, 2011),. n. al. Ch. i Un. v. 以求能夠形塑出更具彈性、積極及營造與社會環境互為主體的研究氛圍;不過,. engchi. 這卻也造就了自我民族誌即使發展至今已近乎三十餘年,目前眾多學者對於自我 民族誌的操作定義卻仍存有諸多歧異的現況。. 如 Ellis & Bochner(2000:742)認為自我民族誌是:「自我有意識的探索、 反思內在的影響,讓人可以參與文化描述的自傳式研究,而此描述是經由語言、 歷史及民族誌調交互和而成的」,而 Eills(2004)後來也更進一步明確指出自我 民族誌的書寫內容必須同時兼備「『自我』 (auto)是指個人的經驗; 『民族』 (ethno) 則是為了瞭解文化的體驗;『誌』(graphy)是一描述和系統的分析」,否則就無 法被視為是自我民族誌;相對於前者,Heewon(2007)指出自我民族誌是「民 族誌」與「個人自傳」的融合體,是一以民族誌為主,自傳為輔,勘查、連繫個 體與他者社會文化關係的研究方法,因而略為有別於其他說故事的著作,如一般 15.

(32) 性的自傳、回憶錄、期刊,其定義明顯較強調「民族誌」,而非前者所說的「自 傳」;Chang(2008:48-49)對自我民族誌的操作定義則綜融了以上兩者,他認 為自我民族誌在方法論上是民族誌取向,在詮釋上是文化取向,在內容上是自傳 取向;然而,Jones(2005)又不同於以上三者,她特別指出自我民族誌並沒有 一個特定和清晰的範疇或型態,其主要特性是透過書寫來記錄世界在故事和社會 脈絡、書寫者與讀者、危機與結局之間的變動情形,藉此維持自我和文化的連結, 無論其是處於穩定或停滯的狀態。. 綜觀諸多學者所述,自我民族誌的操作定義雖然頗為殊途,但其所設定的研 究焦點/目標和核心價值,絕大多數依然不脫同歸於支持身處不同社會位置的研. 治 政 大 的連動關係;對此,我認為強調揭露、破解現世不斷經由殖民主義/貨幣主義/ 立 (cultural hegemony)(Adams & Jones, 2008; 專業主義等層層建構的「文化霸權」 究者,透過敘說、書寫自我遭受社會壓抑的故事,「返身」重看「個體與社會」. ‧ 國. 學. Alsop, 2002;Conquergood, 1991;Ellis, 2007;Pratt, 1992) ,以及去除政治、經濟、 社會的外在束縛和宰制,藉此重新創造人類生活意義和精神世界,基本上應可被. ‧. 視為是自我民族誌自創建以來最重要的核心精神和價值意義。. sit. y. Nat. io. n. al. er. 二、我對自我民族誌的理解: 政治批判與自我培力的雙向實踐. Ch. i Un. v. 循著以上的認識,為能進一步掌握自我民族誌,我稍微又持續比較了自我民. engchi. 族誌與傳統民族誌/其他的研究方法的差別。其中,我認為自我民族誌和我過往 熟悉、研讀過的研究方法最大的差異點在於:自我民族誌的研究者是以研究者最 熟悉的田野場域(自我的生活世界)作為研究的起點,反觀傳統民族誌/其他的 研究方法通常則是從研究者陌生、未知的田野場域(他者/未被探究的問題世界) 為出發點(Chang, 2008)。. 因此,選擇敘說/書寫自我,選擇自我民族誌的理由,除是為了能夠拉開觀 看的距離,逐步將人們原先認定為「理所當然」的一切暫時「存而不論」外,關 鍵就在於「陌生化」、「客體化」研究者原先熟悉的自我,而陌生化、客體化自 我的目的則是為了能夠彰顯、揭示受苦的個人主體在社會化/歷史化過程中所受 的社會壓迫/殖民,從而協助研究者破除、拒絕禁錮自身的虛假意識,達成自我 16.

(33) 意識覺醒,實現反壓迫/去殖民的自我實踐(Adams & Jones, 2008;Alsop, 2002; Conquergood, 1991;Ellis, 2007;Pratt, 1992);而這也正對應著 Said 呼籲知識份 子應秉持「書寫本身就是一種逃脫、要逃脫一切為了抑止它、抑制它、框架它、 與它相比擬得絲毫不差而設定的計謀」的說真話精神(薛絢譯,2009:294) ,積 極成就書寫得以成為是一種對於壓迫/殖民者的政治鬥爭行動。所以,選擇敘說 /書寫自我,選擇自我民族誌,可說等同於一種針對社會政治的批判實踐。. 不過,只有針對社會政治的批判實踐卻是不夠的,選擇敘說/書寫自我,選 擇自我民族誌,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和目的,那就是對於易受傷害自我(研 究者經歷的悲劇和負向事件的研究者)進行自我培力的生活實踐(蔡培元,2008;. 治 政 大 但當各式各樣的壓迫已經是無所不在又不斷隱匿、變形時,在改變世界之前,我 立 們勢必要先面對和改變自己:即使是鐵石心腸,人心依然是肉做的,所以人們往 Ellis, 2004, 2009)。畢竟,面對不知所謂困境,我們或許都渴求能夠改變世界,. ‧ 國. 學. 往會下意識選擇逃避或壓抑自己的故事,我們多多少少都藏著難以說出口的秘密 故事,因為我們往往很清楚許多故事是不被主流社會所接受的,更是不能主動言. ‧. 說、公開的。所以,透過自我民族誌來敘說、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是一種發聲的. sit. y. Nat. 練習,是一種自我的行動,是一種對外開放的告解,是一種救贖的解放,同時也. io. er. 是一種反覆自我探索、療癒及復原的歷程。換言之,我認為自我民族誌研究者的 最重要身形樣貌,即是不斷打破主流故事的敘事框架,持續探索主流故事外圍世. n. al. Ch. i Un. 界的「邊界跨越者」(Reed-Danahay, 1997:3)。. engchi. v. 總結上述,我認為自我民族誌即似是一種協助研究者重新閱讀自我和梳理多 重自我的研究方法。從而透過不斷敘說和書寫,讓研究者可以不斷在敘說、書寫 故事的歷程中反思、辨識及淬練出多元的自我樣貌,同時尋找另一種超越主流故 事和重新詮釋痛苦生命的可能,而這不也正是現在的我最需要的嗎?我想,這大 概就是我當初第一次翻越自我民族誌的相關文獻後,隨即就毫不猶豫決定是它的 根本理由。. 第二節. 資料收集和整理方式:如何書寫「我」的故事文本. 交待完適合我所欲採用的研究/說故事方法取向後,我接下來將配合自我民 17.

(34) 族誌的說故事方法與研究內涵,依序說明我將如何進行「我」的研究/故事,同 時也將試著交待我如何檢視「我」的故事/研究的價值。. 壹、研究/故事資料收集方式 關於自我民族誌的資料種類可說十分多元,諸如各種第一人稱為主的短篇故 事、詩、小說、相片的隨筆紀錄、個人的隨筆記錄、日誌、零散或多層次的寫作, 或社會科學的散文等,幾乎皆可作為研究進行時的文本(Eills & Bochner, 2000: 739) 。因此,在我的研究/故事裡,相關文本的素材(或說書寫靈感)主要來自 於以下幾種管道:. 一、 日常生活經驗與個人的記憶.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日常生經驗與個人的回憶,是我書寫文本時最重要的素材來源,但由於日常 生活經驗通常是直接來自我對於事件的主觀感受,再加上部份文本的書寫起點或. ‧. 內容,往往涉及一些令人不太愉快的事件,從而使得我除了必須時常提醒自己注 意我在事件當時的立場之外,我個人的記憶對於事件描述的精準度,也將直接影. y. Nat. sit. 響文本的品質(蔡敏玲、徐曉雯譯,2003)。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處理方式是,. er. io. 在評估可行的狀態下,我會試著詢問事件的關係人,盡量描寫符合於當時情況的. al. iv n C 言論和行為,力求讓事件的情境能夠情節化和立體化,以彌補部分因記憶不清所 hengchi U n. 狀態;反之,在訪談不可行的情況下,我則會視況多方面的呈現出某些關係人的. 造成的缺失,但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是我能夠克服和妥善處理的。 二、 正式/非正式受訪者的訪談記錄. 當我決定敘說自我的故事,並陸續對同學表示我要透過訪談來瞭解他們的經 驗時,我常不經意的發現有些人有時會露出「你不是要敘說自我?怎麼會需要訪 談?」的狐疑神情。然而,我必須說,這其實是人們對於敘說自我故事一個很大 的誤解。事實上,無論是自我民族誌或是其他的說故事方法,適度的呈現出自我 和他人的想法和意見,豐富研究/故事的視野是一項重要的工作(Eills, 2002)。 所以,我在寫作的過程中,除了我與家庭成員的對話之外,我也不斷企圖以我「不 太一樣」的「少數、邊緣」狀態,以及「我」因為和別人不太一樣而生的「差異」、 18.

(35) 「矛盾」及「衝突」為實例,透過我自己的人際關係和網際網路招募對於我研究 /故事議題感興趣的受訪者;訪談過程通常是互相交流主客雙方的生命故事為主, 我會先清楚講述自己成為社工的經驗和想法,接著再請受訪者同樣循著考試升學 和就讀社工系、進入職場(或研究所)的生命歷程;最後,我總共約累積與二十多 位來自北、中、南、東的普通大學畢業的社工、社福系畢業的社工、科技大學畢 業的社工、學分班的社工、神學院社工及數位社工教授有過數場正式訪談,或以 餐敘、口頭交換意見、簡單會晤、通信對話等方式進行的非正式訪談10。 三、 正式和非正式的文件記錄 我所謂正式的文件記錄意旨跟我研究/故事文本內容相關的學術文獻,如. 政 治 大 相關文獻;「科大社工/轉學生」 立 、「政大社工所研究生/科大社工」則將針對台. 「勞動家庭的獨生子」主要將涉及台灣政治經濟、產業類型的變化、獨生子女等. ‧ 國. 學. 灣歷來社會工作專業建制的歷史、社會工作教育體制的發展,教育和階級流動等 相關的學術文獻進行通盤檢視;此外,由於我的研究/故事的背景與我受教育歷. ‧. 程密切相關,同時我也宣稱我的研究/故事是批判典範,是後/去殖民的,所以 我在過程中也將持續與 Bourdieu、Fanon、Foucault、Freire、Said 等學者的相關. er. io. sit. y. Nat. 文獻進行對話。. al. iv n C 或是一些能夠協助激發我書寫靈感的文學作品,如胡晴舫(2010)的《我這一代 hengchi U n. 另外,非正式的文件記錄,主要是指我個人日記,隨筆,信件,家庭相簿,. 人》 、中川雅也的《東京鐵塔:我和老媽,有時還有老爸》 (曹姮譯,2007) 、Orwell 的《動物農莊》 (陳枻樵譯,2010) 、Tõnu Õnnepalu 的《邊境國》 (梁家瑜譯,2011) 等,都是伴隨我無數個寫作夜晚的隨身讀物。. 四、 重要他人、網友的建議和回饋 在論文寫作的過程,每當完成一小段的文本,或遭遇暫時、偶發性無法一言 蔽之的寫作低潮時,我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找人對話。我對話的對象可能是 家人,可能是師長(我最常找的大概就是老王與我大學的研究法老師),可能是. 10. 正式和非正式訪談的區隔,以我有無錄音存檔作為標準。 19.

(36) 身邊同學和朋友,可能是同為老王的指導學生們,可能是我質性團體的夥伴11, 或是我有時候也會發表在社會工作相關的網路討論區,尋求社群夥伴的回應。以 上所述,大致是我在寫作過程,用來創作、補充、修正及豐富文本內容,提升文 本品質和完成度的幾個方法。而此種匯集眾人聲的書寫手法,除了可說是質性研 究裡的三角檢證(triangulation)之外,最後或許也能讓我的研究/故事能夠被 視為是某一種集體說故事的成果吧!. 貳、研究/故事資料記錄、分析方式. 我資料記錄的方式,主要是依據研究/說故事架構(圖 2-1)中的「勞動家 庭的獨生子」 、 「科大社工/轉學生」 、 「政大社工所研究生/科大社工」來作為我. 政 治 大. 書寫故事文本的基底與橫縱。此外,我同時也參考了蔡培元(2008:27-28)亂. 立. 寫與簡寫、歸類、架構、分析、再歸類、再架構、資料再蒐集的書寫步驟,融合. ‧ 國. 學. 我所理解的自我民族誌,進而在稍微修飾、轉化為較貼近於我說故事風格的書寫 方式。綜上所述,回想整個敘說、書寫過程,大致應可分成下列幾個交互參照、. ‧. 來來回回的書寫步驟:. y. Nat. n. er. io. al. sit. 一、 按照各個故事章節的隨性書寫:針對事件. i Un. v.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書寫文本的主軸皆是依據研究/說故事架構設定的故. Ch. engchi. 事主題,並實際依我的生命階段的時間序列,逐步書寫發生在我周遭大大小小的 重要生活事件。另外,我也會隨性寫下某些靈光一閃的記憶片段、我對生活情境 的觀察記錄或是旁人的隻字片語。總之,在這個書寫階段,我大概是想到什麼就 寫什麼,盡可能透過不同的管道和靈感來完成各式各樣的文本。. 11. 在 2012 年的四月到六月間,老王邀請先前修過質性研究課程的同學,舉辦了一個質性研究的 團體。當時參加的成員除了老王之外,另外有包含我在內的三位政大研究生,兩位台北大學 的研究生,兩位陽明的博士生,一位外校的教授等,共八名成員。每個成員分別有兩次報告 的機會,內容主要是報告自己的研究主題,以及收集、分析資料的方式和心得,並由各個參 與的成員給予回饋和建議。 20.

(37) 二、 歸納式的深描性書寫:針對社會/歷史脈絡. 隨著故事文本的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我會開始對於各個文本進行歸納分類, 使其能逐漸聚焦為某一特定或我關心的議題,並配合、匯集相關的學術文獻或旁 人的言語論述,並針對該議題所處的當社會/歷史結構、文化背景,逐次進行多 層次的深厚描繪,促使其能夠構築出一則內涵故事情節的章節雛形。基本上,這 一個步驟的重點除了是我對於資料的理解與交涉之外,亦可說是一段由「點」 (單 一、零散的文本)到「線」(歸納相互關連的文本),再到「面」(故事情節的雛 形)的書寫歷程。. 政 治 大. 三、 分析式的詮釋性書寫:針對自我內在慾望的政治角力. 立. 每當各個故事的情節逐步浮現一個可閱讀的概略輪廓時,我會開始嘗試判別. ‧ 國. 學. 個人和社會在各個故事章節後的衝突事件。當然,分析衝突事件的文本必然會直 接涉及我個人和他者各自所據的價值立場,而這也使得我在分析和重新詮釋「我」. ‧. 的故事時,往往必須要求自己的書寫能夠一併呈現出「個人主觀/社會客觀」在. sit. y. Nat. 自我內在慾望深處激烈纏鬥的政治角力。坦白說,這是整個研究過程裡最困難,. io. er. 也是最耗時的一個書寫步驟,因為我知道它是必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這卻也 是能讓我得以重新認識「我」、理解「我」、解放「我」的必經之道。. n. al. Ch. engchi. i Un. v. 四、 補充、編輯、再確認的解放性書寫:針對研究價值的評估和自我期許. 隨著「我」的故事逐漸完成到一定程度時,為了能充分達成解放自我的目標, 我會開始思考有無不足或其它可加強之處,或者是仍存有其他詮釋方式的可能。 而我的做法是把產出的文本分別交予我的重要他人或先前的受訪者,再次透過他 們的意見和回饋,不斷重新補充、編輯、再確認我的文本內容。然而,不斷補充、 編輯、再確認的目的,即是為了呼應 Speedy 曾為說故事/研究的文本所整理出 幾項評估標準(如表 2-1)(洪媖琳譯,2010:72-73):. 21.

(38) 表 2-1:說故事/研究的評估標準 透明度.  作者如何開始書寫這文本  資訊如何被收集  作者是否製造目的、觀點及位置已影響可用文本的建構?. 信賴度.  這文本是否看起來「真實」—一個在文化、社會、個體和 社群等意義層面的世界裡可信的敘述?  對於擬真性(真實)及知識的主張是否著根於多元標準以 敘說「生命經驗」?. 美學價值.  這文本在美學上是否成功?  它是否使用創意實踐為文本開啟新視野,以及邀請對其詮. 政 治 大  文本是否在藝術上適當、令人滿意並且(最重要的)不無 立 趣?  這書寫是否讓我的心哼唱起歌來?. 反思能力. 學. ‧ 國. 釋的回應?.  這文本是否在作者的部分包含個人體現和/或文化著根的. ‧. 意識?. y. sit.  這文本所代表的是那一族群的興趣?. io. er. 責信度. Nat.  這文本是偏頗的、被定位的且偶發的?.  研究者用什麼方式對那些人解釋負責?. n. al. Ch. i Un. v.  倫理議題與合作/參與議題以及權力關係是否被討論?. engchi.  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間的空間如何被正確處理?  這貢獻是否超越參與者/作者、讀者的倫理兩難/痛苦?  私領域和公領域的劃分是否被逾越? 大量且恆久  這對我們瞭解社會/文化生活有沒有貢獻,另外對人類而 的貢獻. 言有何意義?  這文本是否持久並且在知識領域中存在有長久的價值?. 影響及改變  我對這文本有沒有共鳴?  它是否在情感上/智識上/精神上/政治上影響我?  是否會產生新的問題?  讓我會想要嘗試新的研究實務?. 22.

(39)  讓我想要行動?  超越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假設?  轉換/做改變?  實行解放的工作? 資料來源:引自洪媖琳譯(2010:72-73)。. 如同 Phillips 與 Pugh 曾提及研究不一定是去探討未曾觸及的新世界,而是 在生活周遭一些想當然爾的事物中發現新觀點、指出既有的研究偏見(引自畢恆 達,2005)。換言之,形成我論文問題意識最重要的關鍵即在於研究者必須隨時 注意自己是採取何種觀點、何種立場進行自我問題的探索與敘說,進而與既存的. 政 治 大 書寫出一篇能夠通達解放自我的自我民族誌並不簡單,再加上台灣社會工作歷來 立 慣習的碩士論文又多以科學實證典範為主,針對我個人生命經驗的故事/研究是 研究/知識展開批判性的對話。所以,列出上述評估標準,不外乎是我自知敘說、. ‧ 國. 學. 否某能代表社群集體的共同經驗,我相信這會是我接下來不斷會被人們質疑和挑 戰的議題(特別是我所處的政大社工所迄今還未曾有研究生以「自我」為研究範. ‧. 疇,不免使得我必須承受不少額外的壓力)。是故,完整的交待說故事/研究的. sit. y. Nat. 評估標準,是協助我未來得以自行逐一檢視文本品質的指標,亦是我對於質疑者. io. er. 們的學術性回應,更是我對於論文研究成果的自我期許:我承諾我一定會盡力達 成、實現表 2-1 裡的各項評估指標,力證這不是一篇「胡搞亂來」的社會工作碩. n. al. Ch. i Un. v. 士論文………我誓言用「自我」產出一篇能夠超越台灣社會工作學術領域過往今 來的故事/研究型態的文本!. engchi. 23.

(4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et f being a Morse function on a smooth compact manifold M (In his paper, the result can be generalized to non-compact cases in certain ways, but we assume the compactness

To stimulate creativity, smart learn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logical reasoning in students, drama and art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Schools may first relate the four basic learning areas (personal, social, academic and career development) to the personal level of students and then extend to the family an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schools using integrated or mixed mode of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to adopt the modules of Life and Society (S1-3) for improving their

職業 教師 輔導員 神職人員 社會工作者 記者.

She has to face all these life choices by herself, makes her own decisions and face the consequences...I was told the other day that I could not even make an appointment for

* School Survey 2017.. 1) Separate examination papers for the compulsory part of the two strands, with common questions set in Papers 1A & 1B for the common topic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