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 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 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6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3) 致謝 這本論文可以完成,首先要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湯教授志民,三年來孜孜 矻矻不斷督促我,並給予課堂、考試及論文學位上的指導,讓我對於教育能有更 深一層的認識,也因為湯老師,讓我的人生對教育的方向更加篤定,期許自己可 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感謝在政大教政遇到的每一位老師,秦教授夢群的金玉良言、吳老師政達的 關心與照顧、郭老師昭佑的歡笑與專業、榮政老師的指導及奕華老師的建議,有 你們給予的模範典範,我才能順利往前行。特別感謝莊姐,在所上大大小小的一. 政 治 大 非常感謝珮青、倪紹、魏琦、詩媛、宜珍學姐及筱甯、綺文,湯湯家族的你 立. 切都受您的照顧。. ‧ 國. 學. 們真的超棒,有你們就什麼都不怕!. 感謝教政 103 的大家,我們一同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活動及事件,在艱苦的環. ‧. 境下一起努力、一起傳承並一起成長,在患難中培養革命情感,特別是柏鈞、佩. sit. y. Nat. 怡還有家綺,沒有你們就沒有現在的我;感謝隔壁所的方伃、妹妹芳誼和培菱,. al. er. io. 因為有你們的陪伴和歡笑,研究所的生涯更加有趣。還有彥青,是你的陪伴還有. v. n. 支持,我才能堅持到這裡,期待未來要一起勇闖的路,希望能像現在一樣甘之如 飴。. Ch. engchi. i n U. 最後,感謝我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婆、外公、洋瑞以及家庭的每一位成 員,提供最好的一切給我,讓我在求學階段沒有後顧之憂,專注的向目標前進, 謝謝您們,愛您們!就要告別學生時代了,期許自己能為家裡及社會有所貢獻。. 許婉玉 謹誌 2017/01 於指南山下. III.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5)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目前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 學的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下之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 師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並探討三者間之關係,最後建構並驗證校長空間領導、 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結構方程模式。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共計抽樣 83 所學校,發出 786 份問卷,回收 544 份 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達 69%。問卷調查結果以描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與探討。 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 政 治 大. 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為中上程度,以「建構教育空間」. 層面表現最突出,「使用者共同參與」之得分最低。 二、. 立. 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組織變革為高程度,以「組織文化」層面. ‧ 國. 三、. 學. 最獲肯定,「教育科技創新」之知覺程度為最低。. 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師創新教學為高程度,以「教學方法」層面. 四、. ‧. 最獲認同,「情境營造」之知覺程度為最低。. 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中(無學校獲獎情形、年齡高者. y. sit. 五、. Nat. 及職務為教師兼主任者),在知覺校長空間領導行為上顯著較高。 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中(無學校獲獎情形及擔任職務. io. n. al. er. 為教師兼主任及教師兼導師者),在知覺學校組織變革上顯著較高。 六、. i n U. v. 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不同背景變項中(無學校獲獎情形及及兼任行. Ch. engchi. 政職之教師者)在知覺教師創新教學行為上顯著較高。 七、. 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具有良好. 的聚斂效度,且學校組織變革在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間扮演完全中 介,故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可透過學校組織變革對教師創新教學產生正向 的間接影響。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育人員與 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教師創新教學. V.

(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7)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lear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primary school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of New Taipei Cit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relationship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between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the researcher tries to build and verify a model for these three elements.. 政 治 大. Through the use of questionnairs survey metho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83. 立. elementary schools, distributing 786 questionnairs in total. Valid questionnairs of 544. ‧ 國. 學. were collecte, with a usable rate of 69%. All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mo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EM.. ‧.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is study has obtain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y. Nat. The level of space leadership of principal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s. sit. 1.. n. al. er. io. medium-performance, and the performance in “constructing educational space”. i n U. v. is outstanding, and lower scores on “the users joint participation”. 2.. Ch. engchi. The level of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is high,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s certainly the most eligibl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lower scores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3.. The level of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is high, and “teaching method” acquired the most recogni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lower scores on “constructing circumstance”.. 4.. The school history, ages , and current positions of sampling teachers show difference on the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5.. The school history, and current positions of sampling teachers show difference. VII.

(8) on schoo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6.. The school history, and current positions of sampling teachers show difference on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innovative management.. 7.. The proper fit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mong principals’ space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is assessed as positive and can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ain variables.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fully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has. 政 治 大. the mediation effect on principal space leadership and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eachers.. 立. ‧ 國. 學.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can serve as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 authorities,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subsequent related studies.. sit. y. Nat. io. al. n. teachers. er. Keywords: space leadership, school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novative teaching of. Ch. engchi. VIII. i n U. v.

(9)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政 治 大 第一節 空間領導意涵與理念探究................................................................ 11 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 國. 學. 第二節 學校組織變革意涵與理念探究...................................................... 24 第三節 教師創新教學意涵與理念探究...................................................... 46. ‧. 第四節 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相關研究.................. 55. sit. y. Nat.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5. al. er. io.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5. v. n.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6. Ch. engchi. i n U. 第三節 研究工具.......................................................................................... 80 第四節 實施程序.......................................................................................... 83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8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7 第一節 現況分析.......................................................................................... 87 第二節 差異分析.......................................................................................... 91 第三節 結構方程模式分析........................................................................ 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結論................................................................................................ 123. IX.

(10) 第二節. 建議................................................................................................ 127. 參考文獻............................................................................................................ 131 附錄一 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之正式問卷...... 143 附錄二 學校組織變革問卷授權書.............................................................. 147 附錄三 教師創新教學問卷授權書.............................................................. 14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 i n U. v.

(11) 表次 表 2-1 國內外研究對空間領導研究層面 .................................................. 14 表 2-2 國內外研究對學校組織變革研究層面 .......................................... 27 表 2-3 國內外研究對教師創新教學研究層面 .......................................... 49 表 2-4 校長空間領導現況相關研究一覽表 .............................................. 58 表 2-5 學校組織變革現況相關研究一覽表 .............................................. 64 表 2-6 教師創新教學現況相關研究一覽表 .............................................. 69 表 3-1 正式問卷分配數量 ......................................................................... 77. 政 治 大 表 4-1 整體正式問卷樣本之描述性統計表 ............................................. 88 立 表 3-2 研究問卷填答學校與數量一覽表 ................................................. 77. ‧ 國. 學. 表 4-2 不同學校獲獎情形之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情形表 ..... 91 表 4-3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情形表 ................. 92. ‧. 表 4-4 不同性別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情形表 ......................... 93. sit. y. Nat. 表 4-5 不同教師年齡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情形表 ................. 94. al. er. io. 表 4-6 不同總服務年資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情形表 ............. 95. v. n. 表 4-7 不同在本校服務年資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情形表 ..... 96. Ch. engchi. i n U. 表 4-8 不同職務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情形表 ......................... 97 表 4-9 不同學歷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情形表 ......................... 98 表 4-10 不同學校獲獎情形之教師知覺學校組織變革之差異情形表 . 101 表 4-11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知覺學校組織變革之差異情形表 ............. 101 表 4-12 不同性別教師知覺學校組織變革之差異情形表 ..................... 102 表 4-13 不同教師年齡教師知覺學校組織變革之差異情形表 ............. 102 表 4-14 不同總服務年資教師知覺學校組織變革之差異情形表 ......... 103 表 4-15 不同該校服務年資教師知覺學校組織變革之差異情形表 ..... 104 表 4-16 不同職務教師知覺學校組織變革之差異情形表 ..................... 106. XI.

(12) 表 4- 17 不同學歷教師知覺學校組織變革之差異情形表 .................... 107 表 4- 18 不同學校獲獎情形之教師知覺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表 109 表 4- 19 不同學校規模教師知覺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表 ............ 110 表 4-20 不同性別教師知覺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表 ..................... 110 表 4-21 不同教師年齡教師知覺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表 ............. 111 表 4-22 不同總服務年資教師知覺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表 ......... 112 表 4-23 不同在該校服務年資教師知覺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表 . 113 表 4-24 不同職務教師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表 ............................. 114. 政 治 大 表 4-26 外顯變數描述統計與相關係數矩陣(N=544) ...................... 119 立. 表 4-25 不同職務教師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表 ............................. 115. 表 4-27 適配度考驗指標 ......................................................................... 120. ‧ 國. 學. 表 4-28 正式問卷之測量模式摘要表 ..................................................... 121. ‧. 表 4-29 結構模式與中介效果拔靴法檢定表 ......................................... 122.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II. i n U. v.

(13) 圖次 圖 2-1 組織變革的解凍模式 ...................................................................... 38 圖 2-2 French 的行動研究模式 .................................................................. 39 圖 2-3 過程取向組織變革發展模式之比較 .............................................. 40 圖 2-4 組織變革與發展的系統模式 .......................................................... 43 圖 2-5 學校組織變革發展的整合模式 ...................................................... 45. 政 治 大 圖 4-1 線性結構關係理論模型 ................................................................ 118 立 圖 3-1 研究架構模式圖 .............................................................................. 76. ‧. ‧ 國. 學. 圖 4-2 結構模式圖 .................................................................................... 118.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III. i n U. v.

(1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IV. i n U. v.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以「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 研究」為題,利用問卷調查法調查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三部 分,探討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之關係。本章 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重 要名詞釋義;第四節提出研究方法與步驟;最後,第五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政 治 大 教育的最終目的乃使學生五育均衡的成長(國民教育法,2011) ,透過教育 立. ‧ 國. 學. 以激發學生潛能,使其適性發展以成兼具德、智、體、群、美的人。在學生整體 求學階段之中,以在學校裡學習的時間最多;為使學生有更好的受教環境,近年. ‧. 來全臺各地區之國民小學教育實務現場皆開始注重空間美學及校園營造等相關. sit. y. Nat. 政策,教育部並投注大量經費於改善校舍(湯志民,2010)、興建校園、活化空. al. er. io. 間,甚而以空間發展為基礎,引領學校發展方向,相關實施計畫包括自 96 學年. v. n. 度起推動活化校園空間與發展特色學校實施計畫,至今發展成年度推動國民中小. Ch. engchi. i n U. 學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特色學校實施計畫(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特色學校資訊網, 2015),鼓勵學校發展校本特色課程及落實多元創新教學,透過將校本特色課程 理念導入學校空間營造,發揮學校空間領導與空間美感教育功能進而凝聚全體師 生、學生家長、志工及社區團體共識,擴大特色學校效益,並朝發展優質品牌特 色學校的方向努力,配合十二年國教的三大願景及五大理念,使學生在校園環境 中得以適性發展,透過發揮教育的最大功效。 空間領導近年來已成為我國新興領導發展重要議題之一,國內學者湯志民、 施佩吟與魏琦(2013)定義空間領導為學校領導者可透過規劃與運用學校空間環 境和附屬設施,以形塑空間願景、建構教育空間、融入課程教學及使用者共同參 與,共同建構具實質影響力的「點、線、面、體」教育環境,引領學校空間和教 1.

(16) 育發展之歷程。自 2000 年起,教育部著手進行九二一災區學校重建計畫,並於 2003 年透過《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欲打造一創造力國度,利用「創意學校總體 營造」行動方案以建構有利於培育師生創造力之空間,透過鼓勵各校進行校本特 色定位,輔以形塑空間願景,形成多元的主題特色學校(教育部,2003)。隨著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持續推動「國民中小學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特色學校」 , 不但帶領各校推廣空間領導之實際實施,更使空間領導深入至學校內部,使其更 深更廣的延伸應用。研究亦顯示空間領導不僅能直接影響學校效能(湯志民等人, 2013),同時,相較於其他領導方式,如課程領導或行政領導,空間領導是最易. 政 治 大 教進而影響正式課程中的美感與良善氛圍的營造(湯志民、陳詩媛、簡宜珍,2014), 立 被「看得到」的領導方式,使得學校相關利益人最快「感受得到」,更能透過境. 因此,本研究欲瞭解校長空間領導之發展現況,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 ‧ 國. 學. 學校教育之最終目標乃在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空間領導雖已有與教學效能等. ‧. 相關研究之探討,但針對教育過程中之相關研究甚少。Csikszentmihalyi 與. y. Nat. Wolfe(2014)指出學生學習多透過教師引導其知識探索,教師並透過其自身知能給. er. io. sit. 予學生資訊,進而影響學生,且在現今以學生為學習中心的學習典範下,由教師 創造學習環境、進而教導學生,使學生能自發地建構知識(Rogers&Freiberg,. al. n. v i n 1994),教師能啟發學生多元潛能,可見有創意的教師對於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Ch engchi U. 更可說教師是對學生教育成效最具影響力之人。我國亦積極推廣相關創意教學政 策,如 2003 年之《創造力白皮書》中,鼓勵師生設計創意教學及創新活動,並 推廣校級建立創意經驗分享論壇,透過結合資訊教育總藍圖建立創意教學的資源 網站(教育部,2003),更將 2015 年訂定為我國「教育創新行動年」,教育部陸 續推動許多創新計畫(林伯安,2015),期許在現今資訊變遷快速的時代裡,教 育能不斷提出新想法、新元素及新興教學方式,藉由知識管理分享新資訊,配合 新興教學方式、新興教育理念帶領學生成長,激發學生學習成效,使學生能適應 環境挑戰,進而翻轉世界;據此,足以發現「創新」在教育上之重要性,教師具 備創新教學更是現今教師應具備之基本技能:教師應能夠主動思考可能遇見之問. 2.

(17) 題,創造新穎的教學法激發學生個人潛能及學習動機,進而提高教師教學品質及 學生學習成效;而湯志民(2008b)進一步指出,透過學校空間領導可促進課程 設計、教學效能,而空間領導的方式更能帶動課程發展、引領教學創新,李冠瑩 (2015)亦於探討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中 發現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空間領導為中高程度,且「以空間規劃引領教學創新」 之程度最高。故,本研究欲探討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創新教學現況,藉以瞭解現今 創新教學於我國發展程度,並確認空間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間之關係,此為本研 究的研究動機之二。. 政 治 大 織產生影響(吳清山、林天佑,1997),透過空間領導規劃與運用學校空間環境 立. 學校組織是人類社會的縮影,隨著社會變遷、學校內外部的變化也對學校組. 和附屬設施,以形塑空間願景、建構教育空間、融入課程教學及使用者共同參與,. ‧ 國. 學. 在改變學校的同時,勢必影響學校組織的運作、產生學校組織變革,形成使組織. ‧. 從舊狀態改變為新狀態的歷程(Steers, 1991)。在校長空間領導相關研究方面,國. y. Nat. 內外多針對其對組織效能、學校經營等方面進行探討,雖亦有探討學校組織氣氛. er. io. sit. (曾雅慧,2012)、組織學習(湯志民等人,2014)、組織文化(鄭文淵,2014) 等學校組織之關係,然在學校組織變革方面較少有著墨。本研究欲探討,在促進. al. n. v i n 學校組織系統發展達到均衡的同時,空間領導與學校組織變革間之關係,此為本 Ch engchi U 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三,並探討在物質與資訊快速流通的現今,空間領導是否能透 過學校空間的實體環境與氣氛形塑,利用學校組織變革的發展,影響教師在創新 教學上之成效,發展出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三者間之線 性結構模式,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四,以審視期待本研究之進行與發現能有 助於補充國內研究之不足。. 3.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的說明,本研究目的臚列於下: 一、瞭解當前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教師創新教學之現況。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中,國民小學教師在知覺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及 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 三、分析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線性結構關係。. 政 治 大. 四、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校長、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立. 貳、待答問題. ‧ 國. 學. 本研究係探討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 學之間的關係,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之主要問題如下:. ‧. 一、新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校長空間領導之現況如何?. y. Nat. sit. 二、新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學校組織變革之現況如何?. n. al. er. io. 三、新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教師創新教學之現況如何?. i n U. v. 四、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學歷、總服務年資、該校服務年資、職務、學. Ch. engchi. 校規模與獲獎情形)下,新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校長空間領導之差異 情形為何? 五、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學歷、總服務年資、該校服務年資、職務、學 校規模與獲獎情形)下,新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學校組織變革之差異 情形為何? 六、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學歷、總服務年資、該校服務年資、職務、學 校規模與獲獎情形)下,新北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教師創新教學之差異 情形為何? 七、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線性結構 八、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學校長、教師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方向為何? 4.

(19)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空間領導 空間領導係指學校領導者透過規劃與建置優質校園空間,以利學校形塑空間 願景、建構優質教育空間、融入課程教學及使用者共同參與,有效能及效率地提 升學生學習成效,進而達到教育目標。 本研究之校長空間領導係以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校長空間領導量表」的填 答得分為依據,採取湯志民等人(2013)之校長空間領導量表,內容分為「形塑 空間願景」 、 「建構教育空間」 、 「融入課程教學」與「使用者共同參與」等四大構. 政 治 大. 面得分情形,問卷上之得分愈高,代表校長空間領導程度愈高,反之愈低。. 立. 貳、學校組織變革. ‧ 國. 學. 學校組織變革係指學校組織為因應內、外部環境改變,有計劃性、系統性及. ‧. 目的性地解凍、改變、再結凍的組織調整歷程;透過組織結構、組織文化、成員. y. Nat. 核心能力與教育科技創新狀態的轉變,以改善組織之績效、有效率的達成教育目. er. io. 效。. sit. 標,使學校組織得以永續生存與發展,進而提升學校的競爭力以提昇組織優良績. al. n. v i n 本研究之學校組織變革係以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學校組織變革量表」的填 Ch engchi U. 答得分為依據,採取蔡金柱(2014)之學校組織變革量表,內容分為「組織結構」、 「組織文化」、「成員核心能力」與「教育科技創新」等四大構面得分情形,問卷 上之得分愈高,代表學校組織變革程度愈高,反之愈低。. 參、教師創新教學 教師創新教學係指教師透過創造新穎的教學方法、利用創新的教學內容結合 多元的評量方式並經由創意的情境營造,激發學生個人潛能及學習動機,進而提 高教師教學品質及學生學習成效。 本研究之教師創新教學係以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在「教師創新教學量表」的填 答得分為依據,採取余徹鵬(2012)之教師創新教學量表,內容分為「教學方法」、 5.

(20) 「教學內容」 、 「評量方式」與「情境營造」等四大構面得分情形,問卷上之得分 愈高,代表教師創新教學程度愈高,反之愈低。.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除進行文獻分析外,以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主任、組長、教師為取 樣對象使用問卷調查法(questionnaire survey study)進行研究,目的以系統性的量 化數據去解讀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之關. 政 治 大 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的現況,進一步探討國民小 立. 係並蒐集相關研究資料,透過彙整與統計進行分析與討論,以瞭解目前新北市國. ‧ 國. 學. 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對教師創新教學的影響力。. 貳、研究步驟. ‧.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與觀察進行資料蒐集,以作為研究的理念探究,並輔以. y. Nat. n. al. er. io. 一、準備階段. sit. 問卷調查法蒐集事實資料,作為實證與推論的依據。茲將研究步驟說明如下:. (一) 擬定研究主題. Ch. engchi. i n U. v. 依照研究者個人之興趣進行初步的探討分析,並與指導教授討論研究可行性 與研究方向、目的後,以確定研究主題,進行本研究計畫。 (二) 文獻探討與分析 研究者與確定研究題目後,運用 ERIC、ProQuest 及 EBSCOhost 的網路檢索、 國家圖書館及各校圖書館等管道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以作為研究的立論基 礎。 (三) 建立研究架構 將所蒐集之文獻資料將以閱讀與整理並依據研究動機、研究目的集研究問題, 建立研究架構後進行文獻分析之撰寫,分別對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 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進行探討。 6.

(21) 二、實施階段 (一) 編製研究工具 研究者在分析比較各學者專家所編製或修訂的相關問卷,將其問卷年代、問 卷信、效度以及符合本論文研究方向作為依據,以確定本研究問卷內容。 (二) 實施問卷調查 本研究正式問卷發放以校為單位。在問卷發放前,研究者會先以電話徵求各 校校長同意轉交填答後,於三天內郵寄至各校,並請受試者以回郵信件的方式寄 回。. 政 治 大 問卷回收後,先篩選出無效問卷,再進行編碼、登錄等作業,以 IBM SPSS22.0 立. (三) 分析問卷資料. 及 AMOS21.0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分析原始資料,以回答研究問題。. ‧ 國. 學. 三、完成階段. ‧. (一) 綜合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y. Nat. 依據問卷調查及統計分析的結果,綜合出本研究之研究結果,並與文獻探討. er. io. sit. 之內涵進行更進一步之分析。 (二) 提出結論與建議. al. n. v i n 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提出結論,以回應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並據以提出建議以 Ch engchi U. 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人員以及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 (三) 論文撰寫與印製. 將研究結果依據論文格式撰寫研究論文,再將之印製以完成本研究論文。.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係以新北市一百零三學年度公立國民小學(共 206 所) ,分為大、中、 小規模作為抽樣範圍。 7.

(22)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抽樣係以新北市一百零三學年度國民小學學校教育人員為研究對 象,包括主任、組長及未兼行政職之現職級任及科任教師。 三、研究內容 (一) 背景變項:包括公立國民小學學校背景變項(學校規模、學校獲獎情形) 及公立國民小學教師人口變項(性別、年齡、學歷、總服務年資、該校 服務年資、職務)。 (二) 校長空間領導:包括形塑空間願景、建構教育空間、融入課程教學與使. 政 治 大 (三) 學校組織變革:包括組織結構、組織文化、成員核心能力與教育科技創 立 用者共同參與等四大構面。. 新等四大構面。. ‧ 國. 學. (四) 教師創新教學:包括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評量方式與情境營造等四大. sit. y. Nat. 貳、研究限制. ‧. 構面。. al. er. io.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現. v. n. 況與內涵,並分析三者間之線性結構,故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力求研究結果. Ch. engchi. i n U. 趨於完整與客觀,但受限於國內相關研究資料不足,人文現象之複雜,因此仍有 下列之限制: 一、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問卷內容包括「校長空間領導量表」 、 「學校組織變革 量表」及「教師創新教學量表」三部分,因此須考量到進行施測時的可能限制。 問卷調查法之優點在於統計上的客觀性,藉由獲得實際現象的數據,排除研究者 的主觀感受,且統計結果可適當推論。但其受限於受試教師在填寫問卷時可能因 個人主觀認知與判斷、價值觀、情緒、態度等因素,使得其在問卷填答有所保留 或對問卷題目產生認知偏差,而出現不符實際狀況之問卷結果,導致在內容分析 或結果之解釋上,產生一定程度的誤差。 8.

(23) 二、研究推論的限制 本研究對象僅以新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為範圍,並未包括臺灣地區其 他縣市及私立學校,且本研究之抽樣雖然兼顧學校規模等特性,但在各學校受試 者之性別、年齡、職務與學歷等無法平均抽樣,因此,在研究結果之應用必須審 慎,不宜作過度推論。.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9. i n U. v.

(2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0. i n U. v.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目的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相 關研究,藉由蒐集國內外相關之文獻及當前學界的研究與討論,以進行研究。全 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針對校長空間領導探討其意涵與理念探究;第二節針對學 校組織變革探討其意涵與理念探究;第三節則針對教師創新教學探討其意涵與理 念探究;第四節為校長空間領導、組織創新教學與教師創新教學之相關研究,以 建立研究架構。茲依序分別探討。. 治 政 第一節 空間領導意涵與理念探究 大 立 ‧ 國. 學. 本節旨在探討校長空間領導的內涵及理念探究,從空間領導的意涵與構面定. ‧. 義空間領導的範圍,透過發展沿革深入了解空間領導的理論概念,並統整空間領 導的實施原則方式及策略,最後,研究者整理新北市政府於空間領導之相關政. sit er. io. 壹、空間領導的意涵. y. Nat. 策。. al. n. v i n Ch 國外學者 Tanner 與 Lackney(2006)指出,欲發展學校規劃與設施即需具備空 engchi U. 間領導之領導觀,其乃藉由建立目標、注重教與學的物質學習環境並結合課程教 學策略,與學校成員及學校利害關係人有效能且有效率的發展學校。 國內則至 2008 年,由湯志民在教育研究月刊提出空間領導,指出空間領導. 乃領導者透過規劃與運用校園之設施、建築與空間,建構及影響學校課程、教師 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關,形塑其「點、線、面、體」的環境,具 以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之歷程(湯志民,2008b) ,同時,吳清山(2008)亦 為空間領導注入新觀點,認為空間領導乃領導者營造一優質情境營造以激發教師 教學、提昇學生學習及促進行政效率。陳建志(2010)則具體指出空間領導為透 過校園空間所建置出的環境,亦即李慶裕(2012)所提出之,領導者透過「空間」. 11.

(26) 作為媒介,目的乃在於提供學生具有境教的實質影響力。本研究之空間領導係指 領導者透過形塑空間願景、建構教育空間、融入課程教學以及使用者共同參與, 形塑出對教育具有實質影響力之實體環境與氣氛,引領學校發展並達成教育目的 之歷程。 分析各研究者對空間領導意義之闡述,研究者先以角色與目標兩個觀點探討 之:在角色定義上,可分為領導者與被領導者,學校中的領導者多指校長,而被 領導者則為學校其他成員(包含教師、行政人員及學生等) ,吳清山(2008) 、李 冠霖(2010)更提及善用學校有形的建築空間透過空間領導,能延伸至無形的領. 政 治 大 之境教意味,認為其乃自有形空間至無相空間的實踐,以形成溫馨且友善的校園, 立. 導理念,發揮影響力,促進學校的發展,鄭女玲(2012)則明確指出空間領導中. 展現其教育價值,劉冠廷(2015)更提及此不僅使校園內成員有所覺知,使校園. ‧ 國. 學. 相關利害關係人感受到校園成為一個友善、舒適、美觀並具有實質影響力的教學. ‧. 生活環境。鄭文淵(2014)則指出空間領導之學校領導者不僅須具備心理、社會. y. Nat. 與環境空間經營的理念,更要善用心理意境、關係情境與建構環境的規劃,進而. er. io. sit. 形塑良好文化氛圍,從而凝聚成員向心力、促進成員自我實現。可見,多數的研 究者在定義上提及校長時主要任務為透過規劃與運用有形的空間,以建構對被領. al. n. v i n 導者具有實質影響力的教育環境,進而達成教育目標(吳清山,2008;李冠霖, Ch engchi U. 2010;陳建志,2010;陳炫佑,2013;曾雅慧,2012;湯志民,2008;劉冠廷, 2015;鄭女玲,2012;鄭文淵,2014)。 在目標的設定上,國內研究者多認為空間領導注重實質影響力的形塑以引領 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吳清山,2008;李慶裕,2012;陳建志,2010;曾雅慧, 2012;湯志民,2008;劉冠廷,2015),部分研究者則進一步指出空間領導最終. 目的是使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關皆能發揮最大效 能(李冠霖,2010;李冠瑩,2015;陳炫佑,2013;劉冠廷,2015;鄭女玲,2012), 而研究者鄭文淵(2014)及劉冠廷(2015)更指出空間領導能夠引領學校往永續 發展的方向邁進。. 12.

(27) 貳、空間領導的構面 湯志民(2008a)提出空間領導一詞時,由於學校空間與課程、教學、學習、 行政和社區關係緊密,故將構面分成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 和社區公關五大層面,而吳清山(2008)則認為領導者透過營造優質情境營造、 設施和設備以激發學校利害關係人以達到教育目標,其與教學、學生、行政和學 校文化息息相關,而馮朝霖(2008)則指出空間領導的關鍵在於美學領導,提倡 境教有其重要性。 李慶裕(2012)利用模糊德懷術分析空間領導指標,建構教學品質、行政管. 政 治 大 及湯志民(2012)則將空間領導分成六大向度,認為除了學校課程、教師教學、 立. 理及課程發展三大指標,湯志民、劉侑承、劉冠廷與曾雅慧(2010) 、曾雅慧(2012). ‧ 國. 學. 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公關外,尚包含豐富學習資源,認為學校空間規劃能 影響學生在校生活,透過空間規劃豐富學習資源可以促進學生活動多樣。陳炫佑. ‧. (2013)將空間領導歸納為營造教育情境、促進行政效能、引領課程創意、提升. sit. y. Nat. 學習效能、建立社區關係等五大層面,而湯志民等人(2013)則透過因素分析,. al. er. io. 重新界定空間領導,將空間領導修正為「形塑空間願景」 、 「建構教育空間」 、 「融. n. 入課程教學」及「使用者共同參與」。. Ch. engchi. i n U. v. 根據表 2-1 國內外研究對校長空間領導研究層面顯示,大部分的研究多以「形 塑空間願景」 、 「建構教育空間」 、 「融入課程教學」與「使用者共同參與」等四個 構面,本研究採用湯志民等人(2013)之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量表,分為「形 塑空間願景」 、 「建構教育空間」 、 「融入課程教學」與「使用者共同參與」四個構 面,茲分述如下: 一、形塑空間願景 校長利用校內外資源,帶領全校師生共同發展校園空間願景。 二、建構教育空間 校長透過多樣化的設施規劃提供適於學生使用的空間設施,以強化學生的學 習動機與意願。 13.

(28) 三、融入課程教學 校長配合教師多元化的教學需求,建構適當的學習環境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 趣與成效。 四、使用者共同參與 校長讓校園使用者都有機會參與校園規劃,使其感受空間意義與價值進而增 進校園認同感、歸屬感與成就感。. 表 2-1 國內外研究對空間領導研究層面 形塑空間 願景. 吳清山 (2008). . ‧ 國. . . . . . . . . . 學生學習、 行政效率. . 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 al. Ch. i U e h n c g  . sit. y.  . er. . n. 莊明達 (2012). . io. 曾雅慧 (2012). . Nat. 李冠霖 (2010). . 其他. ‧. 湯志民 (2008a). 立. 融入課程 使用者 政 治 教學 大 共同參與. 建構教育 空間. 學. 構面. v ni. 行政革新. . 學習資源、 行政革新. . 行政效能 行政效能. 劉侑承 (2013). . 陳炫佑 (2013). . . . . . . . . 陳儀玫 (2015). . . . . 行政效能. 李冠瑩 (2015). . . . . 行政效能. 劉冠廷 (2015). . . . 鄭文淵 (2014).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4. 行政團隊 效能.

(29) 參、空間領導的理念探討與內涵 中國教育哲學與西方教育哲學紛紛指出空間對教育的重要影響,前者如孔子 曾言道「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指出環境空間對人的影響力,荀子則由「蓬生 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指出環境空間的影響力。西方教育哲學 觀如杜威則注重從做中學的實驗精神,強調學習空間應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校園 環境的規劃與設計就成為空間領導者不可忽視的細節(鄭文淵,2014)。 1914 年成立於美國芝加哥的「學校建築行政人員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Plant Administrators, APPA)將領導應用於學校空間,主張應提升教育設. 政 治 大 學校成為適當的學習環境,形成「教育設施領導(Leadership in Educational 立. 施品質及促進教育建築革新,並提出教育設施專業應以領導者視野加以規劃,使. ‧ 國. 學. Facilities)」,透過對學校設施的規劃與品質提升,此將對教師行政人員和學生直 接產生影響(The Association of Physical Plant Administrators, 2015)。國外學者自二. ‧. 十一世紀起紛紛提出學校空間的重要性,更指出校長應負責情境營造的安全及提. sit. y. Nat. 供適合教學的教育設施並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Chan, Patterson, Tubbs, Terry, &. al. er. io. Holliday, 2007; Fram & Margolis, 2011)。Tanner 與 Lackney 亦指出發展學校規劃. v. n. 與設施需具備一領導觀念,透過建立目標並擁有完整觀念,注重教與學的物質學. Ch. engchi. i n U. 習環境並結合課程教學策略,與學校成員及學校利害關係人有效能且有效率的發 展學校,即空間領導(Tanner& Lackney, 2006);反之,教師可能會因為不良之建 築設施而不滿校長領導,同時反映在教師教學品質上,導致學生學習成就較差 (Uline&Tschannen-Morgan, 2008)。 國內研究則自湯志民提出之「空間領導」 ,利基於 Tanner 和 Lackney 所提出 「發展學校設施的前提(premises for developing school facilities)」與「發展教育設 施的程序模式」上,旨在探悉學校領導者透過空間規劃的境教意境,與課程的課 程領導、教學的教學領導以及行政的行政領導四者共構,以引領學校的發展(湯 志民,2008a) ,其中,領導係指學校領導者發揮其影響力,促使學校相關利益人、 教師、家長及學生共同為學校努力,一同達到教育目標之歷程,湯志民(2008a) 15.

(30) 指出,上述之課程領導、教學領導、行政領導及空間領導對應出的領導模式乃「領 導者」居於領導職位者,運用資源在「學校營運」中之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空 間規劃和行政管理方面形成「影響力」。課程與教學領導注重身教及言教;空間 領導透過境教發揮其影響力;而行政領導形成制教以達成其教育目標。陳木金、 溫子欣(2008)則以科學管理、人群關係、權變情境、轉型領導、混沌理論等教 育行政學派觀點探討空間領導在校園建築規劃上之意義,指出校園規劃乃是將校 園裡的校舍、庭園、運動場地及附屬設施等組成要素安排與配置得宜,以創建最 佳的教育情境。空間所建置而成的環境具有境教的實質影響力,學校領導者透過. 政 治 大 展(湯志民,2013),以上研究紛紛指出空間領導有助於學校以境教影響學校氣 立. 教育理念,利用物質學習環境的規劃設計與布置以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革新與發. 氛與成員以達成教育目標,以下將加以探討空間領導之內涵、策略及模式,最後,. ‧ 國. 學. 概述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之相關政策。. ‧. 一、空間領導之概念體系. y. Nat. 本研究係以湯志民(2008a)所提出之定義加以分析空間領導之體系內涵。. er. io. sit. (一) 空間領導本質: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的方向。. (二) 空間領導對象:係指組織中的成員,包括領導者(如校長、主任或學科. al. n. v i n 召集人等居於領導職位者)與被領導者(如教職員生及學校相關利益 Ch engchi U 人)。. (三) 空間領導範圍:校園空間大至整體校園,小則校園水池皆涵蓋於校園空 間範圍,以下依學生活動的動靜態性質將學校空間進行分類。 1.靜態區:以教學、研究、實驗為主,包括普通教室、專科教室、圖書 館、特殊教育班教室和幼稚園等等。 2.動態區:以體育活動為主,包括田徑場、球場、遊戲場、游泳池、體 育館、學生活動中心等等。 3.中介區:以行政管理、休憩交誼和服務聯繫為主,介於動態區與靜態 區之間,具有緩衝和聯繫之效,包括各類行政辦公室、保健室、教具室、. 16.

(31) 體育器材室、會議室、警衛室、合作社、交誼廳、庭園水池、陽臺綠地, 以及通道、餐廳、宿舍等等。 學校空間亦有另一種最常用的分類方式,其乃以行政、教學、休憩、活動的 使用功能性加以區分,共包含行政區、教學區、活動區、休憩區、服務區、通道 區、特教區和幼稚園等範圍。 二、空間領導之實施原則 空間領導在於促使學校組織與成員朝向共同目標的各項策略與行動,透過規 劃與運用優質校園空間,以利學校形塑空間願景、建構優質教育空間、融入課程. 政 治 大 區公關,具有實質影響力的環境,有效能及效率地提升學生學習成效,進而達到 立 教學及使用者共同參與,建構對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和社. 教育目標。可見空間領導歷程繁複,且為因應組織中的成員,包括領導者(如校. ‧ 國. 學. 長、主任或學科召集人等居於領導職位者)與被領導者(如教職員生及學校相關. ‧. 利益人)之不同需求,空間領導應掌握六項原則:團隊領導、願景導向、整體規. y. Nat. 劃、創新經營、永續發展、階段參與,茲要述如下(湯志民,2013):. er. io. sit. (一) 團隊領導. 學校空間規劃與發展,涉及課程和教學設計、行政管理和營運模式、資源分. al. n. v i n 配和經費運用、學校形象與社區關係,教職員工生、家長和社區需求,且學校教 Ch engchi U 育和教育設施係跨領域,更須組成空間領導團隊(如校園規劃委員會或小組、校 園營造團隊等) ,以校長、主任、組長、教師、職員、學生和(或)家長代表為 核心,徵選建築師,邀請學校建築學者專家、教育局、社區代表等,以形塑具實 質影響力的環境。 (二) 願景導向 空間領導以團隊領導為基礎,團隊成員涵蓋校內外不同使用者和學者專家, 範疇橫跨學校經營、課程與教學設計、校園建築規劃、建築設計與施工、使用管 理和維護等,故空間領導應以願景導向為指引,形成學校未來的理想圖像,以引 領學校建立空間特色和增進學校教育發展。. 17.

(32) (三) 整體規劃 校園空間與建築環境規劃涉及因素眾多,包括課程、教學、行政、校內校外 等整體環境脈絡、經費資源及期程等,故除應善加運用發揮環境建置之最大功能 外,更須符應空間美學,物理環境舒適(兼顧採光、色彩、音響和通風等),並 使學校的軟硬韌體能資源統整、空間整合、營運統合。由此可知,空間領導須注 重資源整合、分配與運用的公平、效率和效能,使空間領導的推展和運作成效極 大化。 (四) 創新經營. 政 治 大 以及社區關係的建立。而在課程教學的經營上,則強調課程發展的帶動、教學創 立 校園環境規劃和情境建置,企圖使教育環境意境的提升、行政管理的效能,. 新的引領,以及學習資源的豐富,使課程、教學和學習創新成效可以拓展與延伸。. ‧ 國. 學. 學校空間建置透過創新,能掌握學校條件和特質,運用優勢、轉化劣勢,形. y. Nat. 響力。. ‧. 成學校特色和獨特風格,讓校園建築富含教育生命力,則空間領導將更有實質影. er. io. sit. (五) 永續發展. 學校教育方針、課程教學、經費預算、資源條件、空間設施、營運模式等,. al. n. v i n 應規劃設計出一套循環系統,形成一周詳計畫使校園空間規劃能融合學校教育理 Ch engchi U 念,永續經營與發展。而教育環境和空間資源有限,校園環境建置效能要以教育 理念為核心,學校空間規劃要回應課程與教學需求,校園空間條件需整合經費與 資源,教育設施和環境經營需有營運模式,故須以永續發展為原則,透過注重「循 環」的觀念,利用一套系統模式,使校園建設的輸入(input)、歷程(process)、輸 出(output),有回饋(feedback)支撐,讓經費資源挹注與教育理念執行能循環,使 學校教育活化,以達教育目標。 (六) 階段參與 由於校園乃由不同的使用者參與,不同的校園環境和教育相關資訊,不同的 教育政策(如興建體育館或風雨操場、公共停車場共構、學校建築整體興建或分. 18.

(33) 期完工) ,這些不同的期程、任務、資訊和政策,以及不同的參與者,交織在每 一不同的階段,使空間領導具有獨特的階段性參與機制,也更需要注意各階段參 與的融合和一致,透過良好規劃的階段參與使校園規劃、教育理念、學校經營和 營運模式可以貫穿每一階段並逐漸落實。其中,階段參與重點在連貫與銜接,空 間領導的執行力才能推展與落實。 三、空間領導之實施策略 空間領導之目標係學校領導者欲營造一優質的、精緻的校園環境,透過完善 設備來激勵學校內所有成員,產生正向且積極的效果,最終目的乃形塑使學生愉. 政 治 大 教育目標的達成及引領學校空間和教育發展的方向,除須注意前述空間領導應掌 立 悅學習的環境,在終極關懷的環境中有效能及效率地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為促進. 握之六大原則外,可參考湯志民(2008a)及鄭文淵(2014)指出之空間領導七. ‧ 國. 學. 項策略,包含規範空間標準、主導空間規劃、辦理空間比賽、推展空間政策、發. ‧. 展空間特色、推廣空間理論及建置空間情境加以實施,茲要述如下:. y. Nat. (一) 規範空間標準. er. io. sit. 由於空間領導極重視團隊領導,而在引領學校空間的革新和教育發展上,亦 須注重學校空間整體規劃,方能保持一定的水平,以維護師生得教學權益。為利. al. n. v i n 於永續發展的可能,教育行政主管單位應制定完善校園建置標準以利學校經營的 Ch engchi U 發展有所依循的方向。 (二) 主導空間規劃 空間領導首重學校領導者以規劃與運用優質校園空間,使學校組織與成員朝 向共同目標的各項策略與行動,因此,若領導者能主導整體校園規劃與設計的審 議,使學校校園規劃能符合都市設計和學校未來發展需求,並以既有的規範空間 標準輔以整體規劃及願景導向,使學校成員在過程中無形地產生向心力。領導者 除了利用空間的向心性源自於共同目標、夥伴關係外,更應護衛校園空同利益, 透過主導空間規劃以產生正向且積極的效果。 (三) 辦理空間比賽. 19.

(34) 透過辦理空間比賽鼓勵學校規劃與經營校園創意空間,促進校園營造動能, 使學校成為優質校園環境而得以在創新經營的基礎下,使各校領導者有效吸引學 校相關利害人為學校共同付出,各縣市政府亦可透過獎勵金的激勵促使學校領導 者積極辦理相關事宜。 (四) 推展空間政策 各縣市政府可透過經費補助或引進新觀念,以鼓勵學校規劃與經營校園新空 間,創造學校特色,或提升學校建築使用效能,在階段參與的原則下逐步推廣, 以使校園朝永續發展的方向邁進,更能促使閒置空間活化與再利用。. 政 治 大 在空間領導的六大原則,包括團隊領導、願景導向、整體規劃、創新經營、 立. (五) 發展空間特色. 永續發展及階段參與下,透過學校 SWOT 分析(分析學校優勢、劣勢、機會和. ‧ 國. 學. 威脅) ,運用各項資源和學校條件,規劃與經營學校特色,形塑各校建築風格,. y. Nat. 展。. ‧. 使各校營造其獨特性以吸引屬於該校之學生前往就讀,進而使學校永續經營與發. er. io. sit. (六) 推廣空間理論. 欲達空間領導之終極目標,使學生得以在愉悅且最適合的環境學習,則應注. al. n. v i n 重學校空間理念的大量推廣。除可透過學術研究將學校建築和校園規劃理論與實 Ch engchi U 務加以推廣外,更應注重大學和研究所課程及各項出版品之發展。 (七) 建置空間情境 空間領導乃以境教發揮影響力,顯示在空間領導上,運用符號、標誌、教室 設備和環境、教學研究室(教師辦公室)及建築設施規劃等學校空間布置的獨特 與重要性,利用物質環境的規劃設計與布置建置空間情境進而引領學校空間和教 育革新與發展。 四、空間領導之模式 由於學校空間與課程、教學、學習、行政、社區關係密切(湯志民,2008a, 2013;湯志民、劉侑承、劉冠廷、曾雅慧,2010),學校課程、教師教學、學生. 20.

(35) 學習、行政管理和社區關係皆透過學校空間緊密相扣、相互影響,而空間領導則 透過規範空間標準、主導空間規劃、辦理空間比賽、推展空間政策、發展空間特 色、推廣空間理論、建置空間情境等七種方式以達到提升教育意境、帶動課程發 展、引領教學創新、豐富學習資源、促進行政革新、拓展社區關係等六大目標(湯 志民,2008a,2008b,2012,2013),分述其領導模式如下。 (一) 以空間規劃提升教育意境 學校是教育的環境,學校的教育理念、發展願景、組織文化,都需要運用學 校建築與空間設備來支持與建構,以提升整體教育意境,透過願景導向的整體規. 政 治 大 與設備建置中,會因教育願景與發展理念而有不同的造型、格局與風貌,亦會對 立 劃,形成境教對校園相關利害人產生整體的影響。在學校的建築風格、空間配置. 師生的人格氣質、學習動機、意願、態度與成就產生影響。情境營造規劃,能有. ‧ 國. 學. 效支持、促進與帶動學校願景、教育理念、組織文化的建構、發展與革新。. ‧. (二) 以空間規劃帶動課程發展. y. Nat. 學校是教育的空間,學校設備標準會因課程而改,相反地,課程在環境中亦. er. io. sit. 會有所改變,空間領導除可促進課程發展、提升教學效能外,課程亦將影響教室 或空間的需求,而改變教室或空間亦會對課程需要產生影響,透過空間革新,能. al. n. v i n 有效促進與帶動學校本位課程、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空白課程等 Ch engchi U 發展;而學校的空間配置與設備更會影響教學品質與效能,包含新穎、精緻與多. 樣程度皆對教學方面產生重大影響,運用空間大小可建構協同教學,透過布置教 室亦可活化空間其他教育功能。 (三) 以空間規劃引領教學創新 空間大小與設備的多寡會影響教學人數的容量,空間的形狀和設備的布置會 影響教學的品質,空間的配置與設備的機能會影響教學的效能。因此,以空間規 劃能有效支持、促進與引領協同教學、e 化教學、探究教學、欣賞教學、個別教 學、思考教學和有效教學之建構、發展與革新。 (四) 以空間規劃豐富學習資源. 21.

(36) 教育的最終目的乃使學生五育均衡的成長(國民教育法,2011)。而學生在 求學階段中,以在學校校園裡學習的時間最多,故,校園與建築設施規劃應以學 生之使用及學習需求作為核心思考,而其學習資源的需求會影響學校空間的規劃。 空間規劃豐富學習資源能有效支持、促進與引領學生學求知、學作事、學相處、 學做人之建構、成長與發展。 (五) 以空間規劃促進行政革新 學校建築空間與設施的良好規劃和營運,可使最少的經費、人力、物力和資 源運用,產生最大的行政效能;亦即,學校空間規劃與設施營運,會影響學校行. 政 治 大 領學校組織改造、學校本位管理、行政運作效能之提升、發展與革新。 立. 政的運作績效。透過整體規劃引以願景導向促使創新經營能有效支持、促進與引. (六) 以空間規劃拓展社區關係. ‧ 國. 學. 學校是社區的發展舵手,亦是社區的文化中心,更是社區中重要的文教據點. io. er. 五、新北市國民小學空間領導之相關政策概述. sit. y. Nat. 彼此共生共榮。. ‧. 與生活空間;學校與社區良好的空間規劃能引領學校和社區有良性的互動與發展,. 我國政府自 1994 年之四一零教改後對教育空間逐漸重視,教育部處局更制. al. n. v i n 定學校建築相關空間規範,用於審議校園整體規劃與設計 (教育部,2003) ,2003 Ch engchi U 年起積極促進校園閒置空間的再利用(高翠霞、蔡崇建、莊潔,2011)並有競爭 性經費補助計畫與專案的推出,例如由 2007 年開始執行之階段性針對國民中小學 進行活化校園空間、整合、營造空間資源等相關發展特色學校計畫(教育部國民 及學前教育署,2016) 、並為因應少子化趨勢,推動「教育部活化校園空間總體規 劃方案」 (劉侑承,2009)。 地方政府在重視校園空間方面,以新北市為例,其積極鼓勵市內學校參與教 育部推動之相關空間計畫及特色學校的推廣(高翠霞等人,2011) ,例如 97 學年 度為配合教育部之「樂活運動站計畫」 ,以自有財源補助縣內各級學校共 278 校, 每校約 30-50 萬元改造各校閒置之空間改建成樂活運動站以創意運動空間促進學. 22.

(37) 生運動習慣的培養(教育部體育署,2016) ,且新北市國中、小學亦年年獲得國中 小營造空間美學與發展特色標竿獎及教育部綠色學校金、銀牌(新北市政府教育 局,2016) 。 新北市幅員遼闊,市內管轄學校班級數小至 6 班以下,大至 97 班以上(新北 市教育局,2015) ,學校型態眾多,而其推動空間相關政策時間亦較其他縣市早, 自 2004 年起便推動「發展偏遠特色學校方案」 ,並於 2006 年起推行「閒置校舍活 化再利用方案」 (陳今儀,2009) ,以激活閒置校舍,使其再利用以提升民生價值 與效益,發揮既有教育設施之實質效益。新北市政府亦戮力於塑造永續健康的校. 政 治 大 要,並於 2010 年推展「新北市環境教育中程計畫(99-102 年) 」及「臺灣綠色學 立 園環境,於 2007 年始籌備「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以因應環境永續的迫切需. 校伙伴網路輔導計畫」等(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2016) ,並透過陸續推動相. ‧ 國. 學. 關環境教育計畫促使學校發展自我特色,更於 2011 年通過「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 ‧. 中心設置要點」 ,陸續公布「新北市低碳校園中程計畫(100-104 年) 」 、 「新北市. y. Nat. 推動國民小學海洋教育中程計畫(100-102 年度) 」及「新北市環境教育中程計畫. er. io. sit. (103-106 年) 」 ,再再可以看出新北市政府重視學校的永續經營、鼓勵學校發展 特色學校及重視主題生態課程的願景,期許學校能推廣永續建築理念以營造安全. n. al. 健康的校園環境。. Ch. engchi. i n U. v. 除了重視校園環境方面,為了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樹立學校典範,並建立 學校間觀摩及合作的夥伴關係,新北市政府自 2010 至 2012 年間推動「新北市卓 越學校認證」 ,包含行政經營、課程發展、教師專業、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及輔導、 環境營造、資源整合、家長參與校長領導與文化形塑等十一大向度(柯份,2009) , 以求達成「每一所學校都是卓越學校」的教育目標,由通過卓越學校認證的學校 認輔未獲通過認證之學校,並與之建立夥伴關係,利用學校典範機制協助其他學 校一同邁向卓越(楊茜惠,2011) 。綜觀上述可見新北市政府著重教育軟硬體設施 之建設,積極推動建置優質教育環境、課程及主題式特色課程之發展,亦強調指 標性認證以提升教育品質與績效。. 23.

(38)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自 92 學年度起即開始試辦「特色學校」方案,透過促進 學校本位課程的產生並結合在地社會資源,發展出「場域課程」及「特色學校」, 使偏遠學校轉型成特色學校,更於 99 學年度試辦「國際教育交流特色彩虹學校」 選出國際教育交流特色彩虹學校,將新北市閒置校舍活化的典範與國際間交流, 至 2011 年起,形成「新北之星特色學校旗艦計畫」 ,以「資源整合」及「永續發展」 為核心主軸,並以象徵多元發展的「北斗七星」規劃出七大類型特色學校,包含 「山林之星」 、 「海洋之星」 、 「生態之星」 、 「藝術之星」 、 「樂活之星」 、 「城市之星」 及「國際之星」 ,以「區區有亮點、校校有特色」為理念,做為推動目標,每年選. 政 治 大 2015 年乃新北市政府之教育品質年,透過教師有效教學、學生多元學習及校 立. 出「新北之星特色學校」並獲得市府之經費補助(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6b) 。. 園友善支持等三大層面擴增出十大主軸,利用 37 項子計畫以開展教室新風貌、提. ‧ 國. 學. 升教育品質以培養多元人才,其中與空間領導較為相關之子計畫包含建構浸潤式. ‧. 英語情境學習方案、科學教育創意方案、傳藝美感精緻園區方案、藝文深耕發展. y. Nat. 特色方案、打造新北教育城行動方案、打造綠能永續校園方案、樂學環教體驗行. er. io. sit. 動方案等(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16a) ,皆可見新北市政府重視校園空間之理想。. a學校組織變革意涵與理念探究 iv l C n hengchi U. n. 第二節. 本節旨在探討學校組織變革的內涵及理念探究,從學校組織變革的意涵與構 面定義學校組織變革,透過影響學校組織變革之內外部因素深入了解學校組織變 革可能之類型、特徵、目的,並統整學校組織變革的實施模式及因應策略。. 壹、學校組織變革的意涵 學校組織變革源起於組織管理,被廣泛應用於企業組織、公務部門的經營與 管理實務中(陳建銘,2004) ,早期是由 Lewin(1951)於「場地理論」中指出組織 變革乃由於組織成員對行為的變動性,是一種在組織中,透過組織內、外部環境 或組織成員間之動態平衡使此衍生力場(變革的壓力)活動去改變現狀,和抗拒 力場(變革的抗力)活動去抑制改變,藉由解凍、變革及再結凍,形成組織變革 24.

(39) 歷程。Steers(1991)指出這是一種環境改變時組織的調整過程,此歷程能使組織 從舊狀態努力轉變至新狀態,Robbins 與 Judge(2016)指出組織變革有其計劃性, 更具有預備性及目的性,組織變革的目的在於使組織本身增加其因應環境的能力 以及促使員工進行行為改造的能力,Fidler(1996)則進一步主張學校組織變革乃在 促使學校更有效率的達成教育目標,Owens(2014)則認為學校組織變革指涉的是 學校發展組織自我更新的能力,當組織內、外部改變時,得以改善組織之績效。 隨著社會變遷,學校組織為因應內外部的環境變化而產生變革,在人本化、 民主化、科技化、多元化及國際化的影響之下,國內有關學校組織變革之研究繁. 政 治 大. 多,茲以學校組織變革的歷程、歷程中之影響因素、角色、學校行為以及學校組 織變革之目的分述如下。. 立. 學校組織變革的歷程,整體而言,由國內學者張慶勳於 1996 年時主張學校. ‧ 國. 學. 組織有靜態、動態、心態及生態四層面,張慶勳(1996) 、吳清山與林天祐(1997)、. ‧. 林郁絲(2000)杜歧旺(2001)與郝靜宜(2008)皆指出學校組織是一有機體,. y. Nat. 在社會環境中能因應外在環境改變,不斷進行局部或整體的調整。承 Lewin 的「場. er. io. sit. 地理論」,吳清山與林天祐(1997)認為學校組織是由「穩定狀態」轉變成「不 穩定狀態」再轉為「穩定狀態」的過程。. al. n. v i n 就學校組織變革歷程中之影響因素而言,在學校方面,由於對教師授權、工 Ch engchi U. 作及生活品質改善的重視及為了加強學校和社會的緊密結合關係,強調學校行政 工作者應對現有經驗和體制改變加以因應(陳木金,1999),學校工作者隨著政 府變遷、社會環境、經濟政策等之轉變而對學校行政產生影響,造成學校組織的 變革。杜歧旺(2001)指出學校內部因素包含學校人員、學校校長的教育理念、 領導風格、組織中個人團體與組織的互動、學校規模、學校組織文化等,而外在 環境因素則包含社會潮流、教育政策、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史的背景與發展、 社會發展趨勢、國家行政體制與教育改革、教育法案…等之影響,整體而言,學 校組織變革所影響的包含目標、組織、人事、預算、課程、教學及評鑑(孫志麟、 陳建銘,2007)。. 25.

(40) 就學校組織變革歷程中之角色而言,吳清山(2005)首先將各關鍵位置加以 定位,認為學校組織變革乃以學校為主體,改變是手段,效能是目標,黃乃熒(2005) 進一步指出意識形態指涉理念體系,可作為學校組織變革之媒介,引導學校組織 變革的方向,陳木金、吳春助(2006)則就校長之角色加以討論,認為在推動學 校組織中,校長在動力上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塑造學校文化的策略規劃,將有 助於學校組織變革的達成。 就學校組織變革歷程中之學校行為而言,學校透過修正並調整學校組織結構、 工作技術、人員行為(李宥賢,2008;廖文川,2012;趙佳芬,2006;劉建宏,. 政 治 大 校成員觀念的重塑(黃哲彬,2007),且以新的組織結構、新的工作流程、新的 立 2010)、學校行政運作的革新、學校內外因素的適應、學校組織文化的創新及學. 教學行為與新的管理制度,進行一系列有計畫的、有系統的、有步驟的變革措施. ‧ 國. 學. (李明堂,2006;孫志麟、陳建銘,2007;黃哲彬,2007;蔡金柱,2014)。. ‧. 就學校組織變革之目的而言,林郁絲(2000) 、杜歧旺(2001)及郝靜宜(2008). y. Nat. 指出學校組織為了解決學校內外部面臨的問題以維護組織系統的平衡,透過學校. er. io. sit. 組織變革以達成教育目標,使學校組織得以永續生存與發展(陳芝筠,2009;張 慶勳,1996;黃中良,2014;廖文川,2012),而組織變革除了將組織就目前的. al. n. v i n 狀態加於修正和調整外,更注重學校能朝向未來想要的狀態發展,其目的在於增 Ch engchi U. 進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學校的辦學績效,進而提升學校的競爭力(李明堂,2006; 林俊成,2007;徐國樹,2009;黃中良,2014;趙佳芬,2006;蔡金柱,2014), 以提昇組織優良績效(黃佳慧,2012;彭國鈞,2012;蔡金柱,2014)。 統整各家學者所言,本研究定義之學校組織變革乃學校組織為因應內、外部 環境改變,有計劃性、系統性及目的性地解凍、改變、再結凍的組織調整歷程; 透過組織結構、組織文化、成員核心能力與教育科技創新狀態的轉變,以改善組 織之績效、有效率的達成教育目標,使學校組織得以永續生存與發展,進而提升 學校的競爭力以提昇組織優良績效。. 26.

(41) 貳、學校組織變革的構面 為了更加瞭解學校組織變革的內涵,應深入探究其構面包含那些範圍。普遍 而言,學校組織變革中之結構途徑乃指透過改變工作之正式結構或職權關係及改 變權力等方式,針對工作或聯絡網路進行類似的變動(杜歧旺,2001;Robbins& Judge, 2016)亦有學者將權力運作、工作程序獨立而成一構面,認為權力運作的 轉化包含學校組織權力重新分配予調整,工作程序則指學校行政作業流程的重新 設計(張明輝,1997),組織文化則涉及組織核心價值的內涵轉變,包含組織成 員的思考模式、價值觀及管理制度(吳清山,2005;張明輝,1997;Robbins&Judge,. 政 治 大 個體、整體學校的結構、教與學的工作流程、政治與行政脈絡、學校氣氛與文化。 立 2016) ,林明地(2002)則認為學校組織變革應採取整全的系統觀,應同時考量. ‧ 國. 學. 趙佳芬(2006) 、李宥賢(2008) 、劉建宏(2010)與廖文川(2012)皆認為應透 過結構、人員、技術及工作途徑以促進組織變革, Robbins 與 Judge(2016)、黃. ‧. 哲彬(2007)及蔡金柱(2014)則主張除了透過結構、成員、技術外,亦應注意. sit. y. Nat. 組織文化的層面。. al. er. io. 綜上所述,整理國內外研究對學校組織變革研究層面如表 2-2,發現大部分. v. n. 的研究多以「組織結構」、「組織文化」、「成員核心能力」與「教育科技創新」等. Ch. engchi. i n U. 四個構面,本研究採用蔡金柱(2014)之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量表,分為「組 織結構」、「組織文化」、「成員核心能力」與「教育科技創新」四個構面,茲分述 如下:. 27.

(42) 表 2-2 國內外研究對學校組織變革研究層面 組織文化. Robbins& Judge(2016). . . 張明輝 (1997). . . 杜歧旺 (2001). . 立. . . . . . . al. n. .  教學工作、 流程政治、 行政脈絡. . 政 治 大. . io. 徐國樹 (2009). . Nat. 李宥賢 (2008). . 工作程序、 權力運作. . . 行政工作流程.  . . . . 規章制度、 課程教學. ‧. 郝靜宜 (2008). . 學. 趙佳芬 (2006). . 其他. sit. 李明堂 (2006). 教育科技 創新. . ‧ 國. 林明地 (2002). 成員核心 能力. y. 組織結構. Ch. 劉建宏 (2010). . 黃佳慧 (2012). . 廖文川 (2012). . 蔡金柱 (2014). . . 黃中良 (2014). . . . er. 構面. e n g c h i. iv n U . . . . . . 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8. 工作流程.

(43) 一、組織結構 發展組織自我更新的能力,強化組織運作程序的改造,包括組織目標與決策、 事務與權責關係、組織分工負責及參與工作模式,以增加學校績效目的,使組織 更具彈性及適應力。 二、組織文化 建構新型態的組織核心價值體系,轉化共有的價值觀、信念和習慣,包括家 長、教師、學生間互動模式及團體歸屬感,使組織成員能共享價值與深層信念。 三、成員核心能力. 政 治 大. 組織成員整合學校資源,以優質核心能力從事工作及教學活動,使人力資源. 立. 重生,包括人力的配置、專業能力的培養、態度與精神、人際溝通等能力,共同. ‧ 國. 學. 致力目標的達成。 四、教育科技創新. ‧. 組織運作過程引入、應用新式科技與設備,以改變工作方式及教學設備,創. y. Nat. n. al. er. io. 化。. sit. 新工作程序與內容設計,並適切運用科技創新教學,使工作環境和教學達到科技. Ch. engchi. i n U. v. 參、學校組織變革的理念探究 學校組織變革源起於組織管理,在人本化、民主化、科技化、多元化及國際 化的影響之下,隨著社會變遷,學校組織為因應內外部的環境變化而產生變革, 其可能發生在面臨危機或風險之際,也可能發生在平日組織運作過程之中或一項 新方案推動之時(廖春文,2004),而現今多以學校本位經營為發展方向(徐國 樹,2009)。茲說明近年來影響學校組織變革之內外部因素、變革類型、特徵、 目的、模式及因應策略如下。. 29.

(44) 一、學校組織變革內外部影響因素 學校組織乃一複雜的開放性社會系統(陳建銘,2004;蔡金柱,2014),組 織在運作與發展的過程中,由於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因素,經常會促進組織由「穩 定狀態」變成「不穩定狀態」再轉為「穩定狀態」,形成組織的變革或改造,如 欲推行順利,除應掌握變革的時機、瞭解正確影響內外部環境的因素以完成組織 變革與發展的任務,亦需針對變革所產生的壓力採取有效的策略以消除成員的疑 慮和改變成員的態度(廖春文,2004)以解除成員間對變革的抗拒(陳木金,1999). 政 治 大 堂,2006;林岐旺,2000;陳木金,1999;陳建銘,2004;張慶勳,1996;黃哲 立. 以達成學校組織的生存與發展。研究者歸納影響學校組織變革的因素如下(李明. 彬,2007;廖文川,2012;廖春文,2004;趙佳芬,2006;蔡金柱,2014;謝文. ‧ 國. 學. 全,2004):. ‧. (一) 外部環境因素. y. Nat. 學校組織是社會系統之次級系統,乃一開放性的系統,組織內外情境隨時處. er. io. sit. 於動態變化中,其生存、運作與發展接受環境影響,當環境有所變動時必定會對 組織造成某種程度的衝擊,在變遷快速的現代社會與全球化的統整時代,自由化、. al. n. v i n 民主化、多元化、創新化與資訊化已蔚為趨勢,學校組織在此趨勢變遷下,深受 Ch engchi U. 社會價值觀、民眾的態度或發展型態改變的影響,勢必為因應時代的變化而有所 變革。茲說明影響學校組織變革的外部因素如下: 1. 經濟發展 經濟為國家建設之命脈,與國家培育人才息息相關,由於全球化的發展,促 使經濟日趨國際化,也因此使得全球各國間相互依賴加深,彼此的競爭也愈為激 烈。而教育往往被視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經濟成長與科技發展的動力,因此,設 立各級各類學校或提昇教師的教育程度以培養國家棟樑,成為教育改革的目標之 一,學校組織將亦將因經濟發展之趨勢與需求而產生實質的改變,且學生來源、 他校競爭者及學區等變化,例如學區家長經濟狀況或他校的成立,均會使組.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Enhancing Assessment Literacy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at the Secondary Level: (I) Read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 Enhancing Assessment Literacy in the English

•providing different modes of support in learning tasks (e.g.. You are a summer intern in the publicity team of Go Green, a non- 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 committed to

• To enhan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updat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Key Learning Area under the ongoing renewal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 To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5.1.1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views of businesses collected from the business survey, 12 including on the number of staff currently recruited or relocated or planned to recruit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