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用靜思語上環境教育 / 11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用靜思語上環境教育 / 112"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5)

,頁 112-114

自由評論 第 112 頁

我用靜思語上環境教育

吳妙芬 臺南市南區喜樹國小教師 國立臺東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專班研究生

一、 前言:實施靜思語教學,有

效?無效?

筆者在整理近年來有關靜思語教 學的論文後發現,不管是採行動研究 法或是準實驗研究法,在實施靜思語 教學後,只要是有關品格教育、生命 教育、學校本位課程或是在班級經營 及情境探索這些議題上都有良好的成 效;但在融入學科的教學方案中,則 普遍發現進行靜思語教學有助於學生 學習興趣的提升,可是在學習成效上 則無顯著差異。所以,筆者想將環境 議題融入靜思語教學,並藉此探討學 生在實施過靜思語教學後對環境知識 與環境態度兩方面之影響,是否也與 之前教育先進將靜思語教學融入數學 或國語等學科後,只有助於學生在學 習興趣的提升,可是在學習成效上則 無顯著差異?因此研究者認為針對此 面向有進一步研究之價值。

二、 有笑!無效?

在實施前測並進行八週的實驗課 程及後測的完整準實驗研究後,統計 結果顯示,環境知識無顯著提升,實 驗組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但環境態 度有提升,可是實驗組與對照組一樣 無顯著差異。因此,從量化的角度思 考,在靜思語教學方案實施後,實驗 組 學 生 在 環 境 知 識 方 面 並 無 明 顯 提 升,但在面對環境的信念、敏感度、 價值觀及責任與角色的分數上則有顯 著提升。此一結果似乎與之前其他進 育先進「將靜思語教學融入學科後, 只有助於學生在學習興趣的提升,可 是在學習成效上則無顯著差異。」的 結果相呼應。 為了兼顧研究的質與量,於是筆 者進一步分析實驗教學過程中所填寫 的回饋資料,包括學生單元回饋單、 學生總回饋單、導師回饋單及研究者 所觀察的紀錄情形與省思。結果發現 筆者所設計的靜思語教學方案,能引 起學生的興趣且獲得學生的喜愛,學 生也自評覺得很有收穫且有成長,同 時回饋顯示很認同老師的教學且肯定 老師的用心準備,所以在上完靜思語 教學後的內心感受,大都是正向的回 饋。 綜上所述,筆者在實施靜思語教 學的過程中,班級氣氛是融洽的,老 師上課認真、學生也樂在學習;但靜 思語教學後,不管在環境知識或環境 態度的評量結果都顯示無顯著差異。 所以,是因為研究工具不夠敏感?課程 設計不夠全面周延?或是教學者教學 沒有掌握核心價值…?為何此次的靜 思語教學融入於環境教育,在教學時 有笑,但教學後成果無效?

三、 化有笑更有效!

根據研究的結果,筆者以為研究 工 具 已 經 過 專 家 效 度 及 信 效 度 的 考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5)

,頁 112-114

自由評論 第 113 頁 驗,但教學方案是筆者自行挑選、改 編並實際投入教學活動,因此,在此 針對教學方案的設計進行檢討,並提 出 實 施 靜 思 語 教 學 方 案 之 心 得 及 建 議,希望可以提供未來相關領域之參 考,避免重蹈覆轍,讓靜思語教學在 融入其他學科時,可以兼顧質與量; 既能讓學生因為靜思語教學使其在態 度意識有所提升,又能使學科方面的 知識面向有所成長助益。 (一) 對學校的建議 1. 以環境議題設計學校活動 環境教育重視體驗與觀察,因此 可就當前的環境議題舉辦闖關活動或 戶外教學,讓學生透過動手做、動腦 想,親自參與、主動學習。 2. 提供在職教師參加靜思語教學研 習活動的進修機會 靜思語教學研習有別於其他研習 活 動 , 因 為 課 程 安 排 重 在 心 靈 的 洗 滌,所以格外令教師們感動,使教師 們在了解靜思語後,回到教室進行靜 思語教學,讓學生如沐春風。 (二) 對教師的建議 1. 以環境教育設計教材時,相關議題 的 選 擇 應 優 先 考 量 學 童 有 興 趣 的、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議題。 2. 靜思語五段式的教學內容,設計宜 簡化、討論宜深入,方案內容程序 的安排,可做彈性調整。 3. 上課方式宜安排合作學習,除了可 以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度及廣度,也 可以讓學生學習聆聽他人的意見 及表達自我的想法,透過資料整合 及意見彙整,能讓學生有更深入的 思考。 4. 教師在進行此類課程活動之前必 須大量閱讀相關書籍及資料,或參 加相關研習活動,以提升教師本身 的專業能力,才能教導學生正確的 環境知識。 5. 最好有教學團隊一起進行,可以共 同討論、互相配合,更可以做協同 教學,事半功倍! 綜上所述,靜思語教學較偏向靜 態的活動,而要將環境教育適當融入 在課程設計時,筆者以為在五段式教 學的應用上第一階段的體驗與第五階 段的生活實踐的部分,可以更強調讓 學生透過實際的參與與主動的學習, 再加上小組活動的資料蒐集、資訊科 技的融入及分組報告的合作學習。如 此,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了解靜思 語的意義與重要性,更能在課程後經 由實作與分享得到更多環境議題的相 關知識。 最後,筆者相信,只要將課程設 計稍做調整,將環境教育用靜思語教 學 來 呈 現 , 一 定 可 以 達 到 教 學 有 笑 聲、教後有成效的優質教學。

四、 結語:保護大地,須從建設

人心開始

總之,雖然在這段期間用靜思語 上 環 境 教 育 後 , 學 生 的 成 長 不 如 預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4,3(5),頁 112-114

自由評論 第 114 頁 期,但給了我很大的啟示:課堂上的 主角不是老師,是學生。所以,縱使 在上課前老師做了再充分的準備,獲 益 最 多 的 是 老 師 本 身 , 學 生 光 用 聽 的,被動學習,收穫實在有限。而體 驗活動、小組討論及分組報告,這些 活動方式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動 班級討論的氣氛,也增進小組間的情 誼 , 更 重 要 的 是 喚 起 學 生 的 主 動 學 習,將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學生,這才 是有意義的學習! 證嚴法師說:「保護大地,需從建 設人心開始。」筆者以為,進行環境 教育可以有很多種教學方法,選擇用 靜思語教學來切入,是筆者希望看待 教育的一種高度「建設人心」,也期許 自己在教學路上不忘初衷。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透過適切的活動提升閱讀深度及加強學習連 貫性 —— 優化中一單元中華文化及品德情意 範疇的學習內容

▸ 學校在收集學生的個人資料前,必須徵得學生的同意,並向所

這個開放的課程架構,可讓學校以不同 進程組織學習經歷、調節學習內容的廣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學校如何善用 資源為教育工 作及學習過程 中製造成功與 快樂..

• 在「心房」進行課堂或體驗 式學習活動後,學生能以表 情符號表達自己的情緒,令 學生能以多元化的途徑表達 情緒,以便老師深入了解學

編訂本資源是為教師提供分層課業例子以作參考,資源的內容並不包括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