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動學習APP應用於國小英語教育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行動學習APP應用於國小英語教育之探討"

Copied!
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 立 屏東大 學 資訊科學系 碩 士 論 文. 行動學習 APP 應用於國小英語教育之探討 A Study of Mobile Learning APP at Elementary English Education. 研 究 生:高語辰 指導教授:鄭經文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7 月.

(2)

(3) 謝辭 論文的最後修正與完稿,我的碩士班研究生涯此刻也將劃上休止符。這條路途,心 中真有無限的感激,歲月的流逝,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化為深刻而難忘的回憶。 看著自己手寫作論文的這一段時間,一開始的懵懵懂懂的我,在經文老師悉心的 指導之下,經過多次的書信往返,慢慢修正論文的內容及方向,終於一點一滴完成論 文的撰寫。由衷的感謝經文老師一路上的耐心教導,給予我溫暖的支持與鼓勵,讓我 產生寫作的動力,也很慶幸自己能在研究所進修的過程中,遇到您這樣一位亦師亦 友、藹然可親的指導教授;也非常感謝辛苦的翁麒耀教授以及溫文儒雅王智永教授, 能在百忙之中擔任口試委員,在論文口試期間給予中肯的指正與建議,協助我釐清思 緒,使論文更為周延完整。 感謝研究所的同學們,這兩年在課業上的協助與精神上的鼓勵,這段進修的過程 雖然辛苦,也因為有你們而顯得多采多姿;感謝巨匠電腦所有同仁的體恤,因為有你 們,我才能兼顧忙碌的行政工作及辛苦的求學生涯;也感謝我可愛的家庭兩年來的分 憂解勞與加油打氣,陪伴我順利度過這些充實又忙碌的日子。 感謝您們默默的支持與付出,讓我無後顧之憂,您們對我的包容與體諒,這是我 能全心全力完成學業的最大動力。 最後誠摯的感謝大家。 高語辰 筆 2019.07. i.

(4) 摘要 英文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之一,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英文的重要性逐漸增加,近 年來台灣政府也非常重視英語教育的實施,希望能提升國家人民的能力,加強國際之間 的競爭力。隨著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等行動載具的出現,大幅度地加快了人類生活對數 位科技的應用依賴,並進一步地深入現代社會的各個層面。在國民小學教育方面,引進 行動載具融入各個學科的教學現場實際操作應用,也已經成為一股不得不正視的重要趨 勢。 本研究探討高雄市國小英文教師對英文教育軟體APP之接受程度,以高雄市國小正 式英文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高雄地區各個地區之城鄉皆有所不同,因此相對的會衍生之 教育體制可能有所差異。並加以利用問卷的方式進一步的進行抽樣的調查。並將其結果 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及判定。 行動學習APP應用於國小英語教育,本文歸納整理出三點結論:一、不同的年齡、 性別及年資併不會影響國小英文教師對於英文的使用意願;二、不同的教育背景亦不會 影響國小英文教師對於英文的使用意願;三、國小英文教師皆對英文教育軟體APP皆有 著正面且積極的看法。. 關鍵詞:行動學習、APP、國小英語教育。. ii.

(5) Abstract English is one of the common languages in the world. Under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the Taiwan government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glish education, hoping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people of the country and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With the emergence of mobile vehicles such as smart phones and tablets,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en greatly accelerated, and further into all aspects of modern society. In the area of national primary educ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action vehicles into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site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has also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that has to be faced up.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acceptance of English-language education software APP by Kaohsiung's English-speaking English teachers. The official in Kaohsiung City of English teachers are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Kaohsiung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reas, so the relative educational system may be derived. There are differences. And use the questionnaire to further conduct sampling surveys. The results were further analyzed and judged. The Mobile Learning App is applied to the English educa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First, Different ages, genders and seniority do not affect the willingness of English teachers in English to use English. Second,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will not affect the willingness of English teacher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o use English. Third, Both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teachers have positive and positive views on the English education software APP. Keywords: Mobile Learning, App, elementary schools.. iii.

(6) 目. 錄. 謝辭 .............................................................................................................................................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 錄 ....................................................................................................................................... iv 表 次 ....................................................................................................................................... vi 圖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數位學習定義 ................................................................................................ 7.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 8. 第三節. 科技接受模式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 12. 第四節. 英文教育軟體 APP ......................................................................................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7.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38. 第五節. 研究統計方法與資料分析 .......................................................................... 40. 第四章 研究結論 .................................................................................................................... 42 第一節. 個人背景變項 .................................................................................................. 42. 第二節. 國小英文教師應用 APP 之使用意願、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之知覺情. 形分析 ...................................................................................................................................... 44 第三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國小英文教師應用 APP 之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 與使用意願之差異分析 .......................................................................................................... 48 iv.

(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55 第一節. 結論 .............................................................................................................. 55. 第二節. 建議 .............................................................................................................. 57. 參考文獻 .................................................................................................................................. 60 附錄一 國小英文教師認為使用英文教育軟體APP接受度與使用意願之調查問卷 ....... 67. v.

(8) 表. 次. 表 2-2-1 近年來(2010 年至 2018 年)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之整理 .......................... 10 表 2-3-1 近年來(2010 年至 2018 年)科技接受模式相關研究之整理 .......................... 16 表 2-3-2 研究者所採用之個人背景變項 ............................................................................. 23 表 2-4-1 闖關主題皆分成三關,由問答、拼音及聽力玩法 ............................................. 30 表 4-1-1 受試者個人背景變項資料分析(N=183) ................................................................ 42 表 4-2-1 國小教師採用英文教育軟體 APP 的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使用意願之量 表分析 ...................................................................................................................................... 45 表 4-2-2 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使用意願認知有用性分析 ................................................ 46 表 4-2-3 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使用意願認知易用性分析 ................................................ 47 表 4-2-4 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使用意願分析 .................................................................... 47 表 4-3-1 不同性別變項之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使用意願之量表分析 ................. 49 表 4-3-2 不同年齡變項之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使用意願之量表分析 ................. 49 表 4-3-3 不同教育背景變項之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使用意願之量表分析 ......... 51 表 4-3-4 不同教育年資變項之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使用意願之量表分析 ......... 52 表 4-3-5 不同現任職務變項之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使用意願之量表分析 ......... 53 表 4-3-6 不同學校規模變項之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使用意願之量表分析 ......... 54. vi.

(9) 圖. 次. 圖 2-3-1 科技接受模式(TAM) ......................................................................................... 13 圖 2-4-1 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封面圖示 ............................................................................ 26 圖 2-4-2 英文教育軟體在 Google Play 當中之圖示............................................................ 26 圖 2-4-3 英文教育軟體 APP 所包含之單字範圍及片語範圍 ............................................ 27 圖 2-4-4 教育軟體 APP 所包含的單字闖關屋 .................................................................... 28 圖 2-4-5 每個闖關屋中接包含 100 關 ................................................................................. 29 圖 2-4-6 闖關完皆會出現每關闖關之單字包含答對答錯之符號 ..................................... 31 圖 2-4-7 闖關之分數及正確率 ............................................................................................. 32 圖 2-4-8 自創單字 ................................................................................................................. 33 圖 2-4-9 極限闖關 ................................................................................................................. 34 圖 2-4-10 闖關名次及總星數排名 ....................................................................................... 34 圖 2-4-11 主題關卡 ................................................................................................................ 35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36 圖 3-4-1 研究流程圖 ............................................................................................................. 40. vii.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超級單字王」這款英文教育學習 APP 輔助英文教學是否會讓老 師願意在課堂當中使用或引導孩童回家自我提升的工具。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研 究動機、第二節闡述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及限 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英文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之一,在全球化的趨勢之下,英文的重要性逐漸增加, 近年來各國家的政府也著重要英語教育的實施,希望能提升國民的能力,加強國際競 爭力。陳惠秋(2017)提到許多家長也對小孩英文能力逐漸重視,現今許多學生已從 幼稚園、國小就開始學習英文,但有些孩童卻在國小三年級才開始有學校的英文課 程,並無課外學習英文的經驗。而家長對小孩的能力的重視程度也因為其社會經濟的 地位影響孩子是否能較早接觸英文,在常態分班的狀況下,造成英文有嚴重的雙峰現 象。李家同教授(2004)也提到英文成績雙峰現象的原因之一:弱勢團體的孩子,家中 沒有人會說英文也沒錢補習,這些孩子往往一開始就跟不上其他的學童,日子一久, 差距就越大。許多偏遠地區的小學都面臨英語師資不足的問題,以及課程較為過少的 問題,國小教學偏重於趣味化學習,英文單字對許多孩童來說總是特別的困難,死板 板的看著書本背誦,加上許多補習班學校以及家長為了孩童們的成績著想,常常會讓 孩童們因為要達到理想的成績而往往造成他們心中有對英文排斥的陰影,甚至有人會 因此從小就開始排斥學習英文,也有可能對於原有課本或傳統的上課方式感到枯燥乏 味,又或者是面臨的誘因較多,造成孩童們缺乏興趣在於英文科目上面。 面隨著數位科技與網際網路的發展迅速,現代社會的日常運作也越來越離不開數位 應用,比方說線上購物買菜,動動手指就有人送貨到家門口,或是利用手機的導航軟體, 指引開車路線以順利抵達目的地,以及透過平板電腦,一口氣追劇看完最近熱門人氣追 捧的電視劇集。和網際網路發展的初期階段不同的是,隨著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等行動 載具的出現,大幅度地加快了人類生活對數位科技的應用依賴,並進一步地深入現代社 會的各個層面(趙德蘭,2017)。在國民小學教育方面,引進行動載具融入各個學科的教 1.

(11) 學現場實際操作應用,也已經成為一股不得不正視的重要趨勢(洪詠恩,2017)。 現代的科技日新月異,行動裝置市場高成長,行動裝置搭上應用程式及以便利性、 實用性及娛樂性效果創兆簡單、時尚且有趣的生活型態(趙徳蘭,2016) 。網路的迅速, 漸漸的不僅僅是學校利用科技數位化的教學,林玉涵(2017)在英文學習APP輔助高職 英語教學之研究有提到,許多業者也將教學結合在手機當中方便學生利用手機隨時隨地 可以學習,逐漸改變了以往的學習型態。 教育部指出國小四年級至高中、職三年級各年齡層中,均有 90%以上的學生使用 過網路或電腦,顯現「幾乎所有學生都上過網」:智慧型手機或平板的用有比例,以高 中、職 99%最多,國中也有 91.4%,國小生為 68.7%(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也就 是說,趨近於人手一支手機。隨時隨地皆可透過手機進行社交娛樂活動。 面對多媒體的使用,許多科目皆使用多媒體的方式融入在教學當中,成效或者結 果皆相當的有效且成功,就例如在歷史科當中,林怡君(2016)的應用多媒體教材導 入台灣史教學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七年級學生為例,結果發現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學 生,學習成效及評量成績明顯優於一般傳統教學法的學生且在低分群學生的影響卻非 常顯著。在舉例來說在數學方面,黃如淳(2014)多媒體教學融入合作學習在線型函 數單元對七年級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分析發現多媒體教學融入合作學習對七年級學 生在線型函數單元的學習成就優於傳統講述式教學。且大多數學生保持正面態度在於 多媒體教學融入合作學習給予正面的肯定且在於數學成績有進步,對數學的學習動機 與興趣也有增加。在國文科中,劉佳旻(2012)國文科多媒體教學對國中資源班學習 障礙學生教學成效之研究結論發現國文科多媒體教學對於學習障礙生的整體學習表現 有助益且在文藝理解發現學習表現有助益,提升孩童們的學習動機。經過上述的發 現,發現在各個科目當中皆有著明顯的幫助下,本研究者希望可以將多媒體的軟體應 用在英文科當中,希望可以藉由這項英文教育軟體 APP 可以提供給教師輔助學生背誦 單字,提升單字量的一種軟體並且讓學生在背誦單字中並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手機內的聲光娛樂遠遠超出傳統中的板書講課內容,因此,研究者提供教學上的 創新方式希望老師可藉此提升孩童注意力及提升興趣,藉由上面多項研究顯示,許多 研究皆使用 APP 作為輔助工作,不但可以提申升孩童興趣,亦可以成功引起孩童們學 習的動機。 2.

(12) 鑒於英文字彙會是學習英文最重要的基礎,最為令孩童們害怕就是不斷的背誦單 字,如今科技發達,大部分國小學童都有一台智慧型手機,對於智慧型手機的操作也 較為熟悉,且各種英文教育相關的 APP 軟體也有許多,本研究者,也是從事補教業也 有二至三年,觀看多方面的英文教育軟體,因此認為若可以藉由英文教育軟體 APP 輔 助背誦單字,必定可以讓孩童對於單字不在陌生害怕,可以提供教師不同於傳統的學 方式,讓不同學習風格之學習者有不同學習模式,亦可以提升教學成效,成為英文教 師教學生之利器。在多個英文教育軟體 APP 當中,發現「超級單字王」有極好的音效 設備、搭配可愛的圖鑑、有趣的動畫,對於孩童更是一方面的吸引力;另外,此軟體 有多方面的練習及測驗的部分。因此本研究希望可以將 Google Play 當中「超級單字 王」 。此軟體推薦給國小英文教師們,並將此軟體之介紹給老師們,詢問國小英文老師 是否有意願將此教育軟體,提供給學員,及對於此軟體之接受度如何,此為本研究者 之動機。 最後,將以上研究之最後結果之部分及相關數據提供給此軟體之廠商作為對於國 小教師使用此軟體的使用接受度之調查,並可以提供廠商作為使用改善之相關依據及 探討,亦可以提供給予之後想創造此相關教育軟體之廠商作參考依據。.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壹、研究目的 手機漸漸普及,現在孩童們幾乎人手一台手機,對於軟體下載也較為熟悉。因 此,本研究者想利用孩童對於手機的興趣搭配英文遊戲應用軟體引發孩童對於學習英 文的熱誠。身為英文教學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現代孩童們學習英文中在背誦單 字方面有略為困難,甚至,會因此排斥英文。由於,使用過此軟體發現在單字部分可 以提升孩童破關的刺激新鮮感。. 因此,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各個國小英文教師對英文教育軟體 APP「超級單字王」此教育軟體之科 技接受度。 二、將研究之結果提供給英文教育軟體 APP「超級單字王」廠商作為爾後改善依 3.

(13) 據。. 貳、研究問題 跟據研究目的,列出下列主要探討的研究問題: 一、國小英文教師對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使 用意願」的知覺情形為何? 二、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高雄市國小英文教師對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認知有用 性」、「認知易用性」與「使用意願」的知覺情形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英文教育軟體 APP 因為近年來的科技發展以及許多英文平台及軟體逐漸出現,因此,英文軟體系統 也逐家,設計英文軟體系統不但可以幫助許多人學習外語易可以輔助在英文之聽說讀 寫方面許。因此學習第二語言之軟體也陸續增加,這些軟體如:「英文單字酷」、「英文 單字王」、「懶人背單字」以及「超級單字王」…等等。 本研究以「超級單字王」作為英文教育軟體之使用,因為他有許多可愛有趣味之 小貓咪作為小助手搭配發音「問答、拼字、聽力」多玩法設計,亦可以自建字庫及標 記不熟之單字方便學者日後複習。由於此軟體學習結合遊戲,讓軟體更加有趣,亦可 增進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及動機,也可以增強他們的單字量,一舉兩得。因此研究者, 將此英文教育軟體 APP 作為本研究之軟體。. 貳、認知有用性 認知有用性為使用者應用科技軟體或應用系統主觀認為是否有助於提升工作之效 能之認知程度(Davis,1989),若使用者若有著正面且積極的看法時,表示此科技軟體 或應用系統讓使用者有意願去做使用。本研究將「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認知有用性」 定義為「國小英文教師認為使用英文教育軟體 APP 接受度與使用意願之調查問卷」中 之「認知有用性」表得分數,代表其英文教育軟體 APP 使用之認知有用性,該量表分 數若越高,表示其對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認知有用性越高。. 4.

(14) 參、認知易用性 認知易用性為使用者應用科技軟體或應用系統主觀認為是否有助於提升工作之效 能之認知程度(Davis,1989),若使用者有著積極並且正面看法時,表示此科技軟體或 應用系統讓使用者相當有意願使用。本研究者「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認知易用性」將 其名稱設計為「國小英文教師認為使用英文教育軟體 APP 接受度與使用意願之調查問 卷」中之「認知易用性」表得分,代表其英文教育軟體 APP 使用之認知易用性,該量 表分數越高,表示其對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認知易用性越高。. 肆、使用意願 使用意願是指使用者願意使用某一新科技工具或系統的強度,此軟體決定該新科 技的實際使用程度,Venkatesh & Davis(1996)將「使用意願」表示為使用者對於新科 技「實際使用」的一項重要了解使用者的意願。本研究者「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使用 意願」定義為「國小英文教師認為使用英文教育軟體 APP 接受度與使用意願之調查問 卷」中之「使用意願」表得分,代表其英文教育軟體 APP 使用之使用意願,該量表 P 數越高,表示其對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使用意願越高。.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融合 Davis(1989)科技接受模式原型與 Szajna(1996)修正科技接受模式之 架構作為理論基礎,加以修改做出適合本研究之架構模型,藉由問卷方式進行調查, 在了解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對於「超級單字王」科技接受程度,並分析其相關性,並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高雄國民小學英文教師之「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使 用意願」之差異狀況與影響作為主要之因素,並且提出研究知發現、結論及建議。. 二、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主要以高雄市的 242 所國民小學英文教師中進行抽樣調查,主要調查的對 象為從事教育的任課老師為主。本研究者是以學校做抽樣調查,242 所學校另用 SPSS 5.

(15) 的隨機抽樣調查。.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雖在研究過程中會受到主觀、客觀的環境因素等限制,本研究也不例外。 其限制如下:. 一、研究方法方面: 二、本研究是採用問卷調查蒐集資料的方式,雖然大量資料作為統計上之推論, 但是難以避免在填答過程中容易受到教師的知覺偏差,個人主觀意見等等的 因素存在。但是本研究之問卷根據隨機抽樣調查,以抽樣問卷數量為基準, 因此可以改善此偏差問題。. 三、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大高雄地區國小教師使用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科技接受模式來探討個人 的使用意願,歸納科技接受模式各理論變項。由於高雄有山區、海區,並且有城、鄉 之間的差距,涵蓋了所有的範圍;再者,高雄市政府也提出要提升英文的能力之政 策,因此,研究者選定高雄地區這大家關注之地做為本研究之研究範圍。. 6.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資訊科技發展時代,人們不斷的仰賴科技已經是現今不可忽略的事情了,因此對 於新科技之接受度也有探討之必要性。本章根據研究之動機與目的,蒐集相關文獻, 並且將其歸納與分析,進行文獻探討,作為理論分析之基礎及研究架構與研究工具發 展之依據,共分為三節:第一節介紹英文教育軟體之定義與發展現況,第二節探討英文 教育軟體之特性、優點與相關研究,第三節說明科技接受模式之內涵與相關研究,依 序分節敘述如下。. 第一節 數位學習定義 數位學習包含:數位學習內容(也就是數位化之教材),指導人員(也就是線上的指導 人員或者教師)、學習者(也就是上網路學習的學員)以及科技與輔助學習的工具,數位 學習就是透過數位化科技的產品及內容作學習,當然,這有它的好處就是不必要受到 時間及空間上的約束及限制,也不限制學習的人的年齡或各種背景變相,只要透過網 路的方式,就可以在網路環境下進行學習,有五彩繽紛的畫風又或者在這些有互動的 學習下,才可以增進學員的學習成效(張力心,2018)。 教隨著數位科技與網際網路的發展迅速,現代社會的日常運作也越來越離不開數 位應用,比方說線上購物買菜,動動手指就有人送貨到家門口,或是利用手機的導航 軟體,指引開車路線以順利抵達目的地,以及透過平板電腦,一口氣追劇看完最近熱 門人氣追捧的電視劇集。和網際網路發展的初期階段不同的是,隨著智慧手機與平板 電腦等行動載具的出現,大幅度地加快了人類生活對數位科技的應用依賴,並進一步 地深入現代社會的各個層面(趙德蘭,2017)。在國民小學教育方面,引進行動載具融入 各個學科的教學現場實際操作應用,也已經成為一股不得不正視的重要趨勢(洪詠恩, 2017)。 從上述我們可以知道,大多數的手機已經融入在生活當中,並且可以發現手機及 電腦使用狀況在收集資訊或學習上非常便利,對於本研究的可信度會更加可靠。. 7.

(17)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壹、近代資訊科技現狀 現在的科技逐漸的進步及,社會當中資訊不斷湧入,帶動許多科技融入在生活當 中,在科技的影響下有著下列的趨勢(江娟如 2018): 一、社會與文化發展的力量 在生活當中,資訊不斷融入在我們生活當中,不論是我們生活當中的食、衣、 住、行、育、樂,又或者現在生活當中,現代社會的日常運作也越來越離不開數位應 用,比方說線上購物買菜,動動手指就有人送貨到家門口,或是利用手機的導航軟 體,指引開車路線以順利抵達目的地,以及透過平板電腦,一口氣追劇看完最近熱門 人氣追捧的電視劇集。和網際網路發展的初期階段不同的是,隨著智慧手機與平板電 腦等行動載具的出現,大幅度地加快了人類生活對數位科技的應用依賴,並進一步地 深入現代社會的各個層面(趙德蘭,2017)。 二、社會弱勢族群議題 在現在多元的社會當中,從網際網路中亦可以發現無形中出現了,雙峰的社會, 因為資訊的逐漸進步且融入在現今的社會當中,這也容易造成城鄉中的差距及弱勢族 群的現象不斷的存在,形成了資訊的落差不斷有增加的趨勢,這也是現今社會中所關 注的議題及需要不斷改進的問題所在。. 三、工作型態革命性的變化 從現今的社會當中可以發現,工作不斷的使用到資訊的應用,並且成為許多現今 社會的工作中已經將這樣的資訊成為核心及焦點,許多新興的資訊工作已經每天不斷 的崛起,是否有著資訊的能力已經成為現今社會當中一個關鍵能力,因為雙峰的現象 也讓許多人會因此得不到理想的工作機會,許多人力的資源不斷的被科技有所取代, 教育也與時俱增,不斷培養人才。希望孩童可以不用一出了社會就面臨淘汰的悲慘局 面。. 貳、資訊融入教學 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 8.

(18) 資訊融入教學其實是在教學當中相當的廣泛,在手機、多媒體、平板甚至運用在 我們的生活當中有著許多網路、軟體以及 APP 等等,這些軟體及 APP 加入了可愛及專 業的圖片及文字,並且加入音樂、燈光及動畫的效果,這樣的軟體不斷的吸引孩童們 的學習,讓老師必須接受新的教學方式並且改變以往紙本教學,這些研究是資訊融入 教學。也有相關研究發現,原本的傳統紙本教學可以讓學習者直接閱讀,但是學生面 對靜態類型的書籍並且無法將書本內容深刻的連接到現實生活當中,並且擴充到其他 的領域當中;相反的,當資訊融入在教學當中的時候,這樣不但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態 度以外,並且也可以增加他們的學習動機,讓孩童更佳的嚮往學習(陳麗華,2008)。 因此,比起這些傳統教學,現在電腦、手機的普及化,許多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也 不只使用紙本上的教學,也開始使用了電子教科書、課程投影片、動畫、影片、音樂 歌曲、圖片素材庫、網路資訊等等。因為資訊不斷的快速變遷,導致許多的老師也開 始使用了教學平台(許振嘉、翁福元,2014)。因此,教師利用這些身邊多元的資訊行 動載具及網路設備中的多樣的燈光效果、聲音的變化及遊戲搭配,將資訊融入自己的 教學當中,讓學生可以透過資訊了解如何解學自身的問題,並且提升學習的成效及動 機,這樣也可以增進師生及家長與孩童之間的關係,增進彼此的橋樑。 在許多文獻中也有發現,「資訊融入教學」在國內外當中有各種不太一樣的定義, 甚至在名稱上也有些的不同。其實,教師在使用科技融入教學的同時,這樣的過程不 但可以讓孩童達到自我解決問題,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距離,並且讓學習更加有成效 (陳攸婷、林文保,2014)。. 二、資訊融入教學的相關研究 由於科技的精進及發展,許多的教師不斷地為了增進與學童們之間的距離,拉近 學童們的集中力及注意力,所以許多教師開始將科技融入在現實教學中,並且發現在 各個教學的議題相關的研究,包含不同學生的學習領域、利用電腦及不同的軟體的運 用及教師的心理…等許多的層面做的探討及研究,從以下研究中發現許多資訊融入教 育的多項研究,如下表 2-2-1 所示。. 9.

(19) 表 2-2-1 近年來(2010 年至 2018 年)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之整理 研究者(時間). 相關研究. 研究結果. 林郁婷. 以活動理論檢視三位 此研究者發現教師融入實行上,會受到信念. (2009). 中學英文教師對於資 與情境的因素的影響。由於教師皆會抱持不 訊融入教學的理念與 同的信念這會影響到之後如何融入教學的標 實踐. 準。若情境會與教師的信念矛盾會迫使教師 對現實情境產生妥協,若相反的,也迫使教 師更加相信資訊在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 孫新民. 引導式資訊融入教學 此研究發現使用引導式資訊融入教學,不僅. (2009). 運用於國小中年級學 讓實驗組學童對於數學謎題成就表現上,能 童數學謎題之研究. 提高解題之正確率,更能增加個案學生的學 習動機。. 郭書佑. 屏東縣國小教師在資 屏東縣國民小學之整體資訊融入教學流暢經. (2010). 訊融入教學流暢經驗 驗及自我效能都在中上程度。整體上男性的 與教師自我效能之研 資訊融入教學及自我效能方面都高於女性教 究. 師。並且皆在教學流暢經驗中都呈現正面關 係。. 白婉菁. 資訊融入教學應用於. 此研究者在研究結果中發現:不論從量化資. (2011). 海洋保育課程之成效. 料或質化資料分析統計均呈現「資訊融入教. -以國小五年級為例. 學策略」有助於提升海洋保育概念、海洋保 育態度、海洋保育行為意向的學習成效。. 許誠峰. 資訊融入教學對國小. 此研究結果顯示,無論以資訊融入或說故事. (2011). 高年級學生科學本質. 的方式將科學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 觀之影響與探討. 對於學生的科學本質觀都有顯著的提升,但 以資訊融入教學的教學效果相較於另外兩 組,學生的學前與學後學習情形與差異相對 較為顯著。 (續下頁). 10.

(20) 表 2-2-1(續) 李慧玲. 新北市國小教師數學. 從本研究中發現在電子書的滿意度整體方面. (2012). 電子教科書使用滿意. 皆是高分,以「版面設計」最為高分。在教. 度、教學效能與資訊. 學方面整體也皆是高分,以「教材內容呈. 融入教學素養之研究. 現」最高分。最後資訊融入教學素養方面整 體都是中高程度,以「教學準備與資料蒐 集」表現最為佳。. 李幸穎. 台北市國小教師資訊. 此研究中發現,資訊專業社群之運作屬於高. (2012). 專業學習社群之運用. 度發展,且不同的背景變項在資訊社群是與. 與資訊融入教學之現. 教師資訊的融入非常有關聯。資訊專業學習. 狀調查研究. 社群運作與資訊融入教學亦有關聯性。. 許芷葳. 音樂教師資訊融入教. 使用實例的音樂,對於教師的課程設計有助. (2013). 學專業成長課程之設. 於提升教師現場教學的意願及場地的有效運. 計與實施成效. 用,教師也會呈現多樣的資訊素養,引導具 體的創作教學。. 趙偉翔. 利用資訊融入教學進. 此研究發現利用科技融入教學,可以避免孩. (2015). 行國小鄉土教育之行. 子注意力下降,且加深孩童們學習的動機及. 動研究-以新竹縣新. 印象,由於同儕及教師的合作,不但提升彼. 豐鄉埔和國小為例. 此的互動也可以改善管理班級的問題。. 刁維儀. 國民小學教師以電子. 此研究結果發現,個案教師均能在資訊融入. (2016). 教科書進行資訊融入. 課程中並且使用電子教科書,但數位教學設. 教學之探討. 備、教師資訊素養與資訊能力也影響其對資 訊融入使用電子教科書的意願,而研究結果 有助於資訊融入發展模式、精進教師資訊能 力與建構電子教科書的需求與發展。 (續下頁). 11.

(21) 表 2-2-1(續) 劉君珮. 資訊融入教學影響師. 此研究發現,教師和學生在實施了資訊融入. (2017). 生教與學之行動研究. 英語教學的活動後,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 ~以國中英語科教學. 有不同於傳統講授教學法的面貌展演,在學. 為例. 生學習的態度方面皆有著正向提升。. 電子教科書 APP 融. 在此研究中,在學習成就發麵皆有著明顯的. 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 進步,在學習態度方面也有明顯的提升,由. 數學單元所圖與比例. 於這項的數位融入教學,在孩童學習中大多. 尺之研究. 是給予正面的滿意度。. 江娟如. 互動式 APP-Plickers. 在此研究中發現,利用 APP-Plickers 可以提. (2018). 融入國小二年級數學. 升學習成就及成績有明顯的提升,並且提升. 科教學之研究-以三. 孩童們的學習態度,讓孩童對於此數位教學. 位數的加減為例. 的滿意度接受度高,並且抱持這相當正面的. 劉佩憬 (2018). 態度。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四、小結 由於資訊的蓬勃發展以及網路的日益進步及普及,科技已經漸漸的成為教育的品 質、並且提升孩童們的學習成效及動機,更讓學生們與教師們及家長們互動的連接。 因此,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當中目前也不斷的在開發且在各個領域中廣泛被利用,從上 方的研究中可以發現資訊科技的廣大及無所不在。現今社會中,資訊科技已成為不可 或缺的物品了。. 第三節 科技接受模式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長久以來,軟體開發人員所關心的議題也就是,人類利用科技的的多元並且不斷 的創新的,但是如何將一個軟體長久可以受得使用者的喜愛及部會停止使用(趙德 蘭,2016),若此教育軟體本身可以讓使用者從中獲得期待並且可以從中獲得學習許多 字彙,帶給人們相當廣泛的服務及資訊,如同 Fishbein & Ajzen(1975)提出我們可以從 一個人的行為中推測及觀察實際的情形。因此,本研究根據 Davis(1989)科技接受模式 12.

(22) 原型及 Szajna(1996)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的架構作為理論的支持,並且深入探討使用者 對於此英文教育軟體應用程式之接受行為。. 一、科技接受模式 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由 Davis 在 1989 年針對科技使 用行為所發展之模式,根據 Fishbein 跟 Ajzen(1975)所提出之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作為基礎,相對配合資訊應用之行為,對於使用者做內在的認 知觀點來解釋其採用新科技時代之接受行為模式(吳碧真,2016)。以下為理論源頭理性行為理論及科技接受模式之架構如圖 2-3-1 所示:. 圖 2-3-1 科技接受模式(TAM) 資料來源:Davis, Bagozzi and Warshaw (1989).. 科技接受模式(TAM)延續著理性行為理論(TRA)的概念,主要是自行的實際行為會 影響行為的意圖,而行為意圖會受到使用態度的影響,並且提出兩項有所相關的變數 知覺有用性及知覺易用性的重要因素,其中,認知易用性也會影響認知有用性,且會 間接影響使用態度,使用意願會受到使用態度和認知有用性影響。根據科技接受模式 理論架構可以得知,科技接受模式包含以下六個面向,下方再分別說明:. (一)認知有用性 在 Davis(1989)對於認知有用性之定義為,使用者主觀的對某一項新的科技工具或 系統有助於提升其工作的效能的認知程度,也就是說使用者會對新科技的有用性程度 除了會影響使用態度以外,並且在個人的使用意願若提高比對此新科技接受抱持的正 13.

(23) 面且積極的看法。也就是說會讓使用者感覺事半功倍,可以讓使用者感覺該資訊系統 是有用的。在科技接受模式的架構中,可以知道認知有用性是個體使用新科技產品與 否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同時也會受到認知易用性與外部變項的影響,此認知有用性 不但會直接影響使用者的使用意願,也會間接影響使用者的使用態度及意願(吳碧 真,2016;趙德蘭,2017),如李合正(2012)的論文中有提到國小教師在互動式電子 白板的使用意願、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這三種關聯存在著是高度相關。. (二)認知易用性 認知易用性是讓使用者感受使用一項新的科技工具或系統,對心理或生理負擔程 度,若使用者覺得該科技工具或系統容易使用,對這項工具就會採取正面且積極的態 度及看法。在科技接受模式的架構中,認知易用性及認知有用性皆會影響新的科技工 具或系統,也會受到外部變項的影響,但是若認知易用性及有用性極為高,則會保持 正向的影響,當使用者認為某一個科技產品越容易使用時候,就會使的認知易用性的 程度提升,也會間接影響到使用態度及意願(吳碧真,2016;趙德蘭,2017)林柏瑋 在(2015)的論文中提到學習者之知覺便利、知覺玩興、知覺易用及知覺有用對於使 用意圖具有正面影響,但是其中以知覺有用性對於學習者使用意圖是相對較高。. (三)外部變項 外部變項是影響科技接受模式對認知有用性及知覺易用性的潛在變數,例如(趙 德蘭,2017)中有提到使用的人的個人特質、資訊系統的性能、工作的特性等等,皆 有可能會是影響採用新科技的變數。在 Davis 在研究中提到,研究者運用科技接受模 式在不同領域中分析或者預測中也不會有統一的定義,其中外部變項如:目標、對象、 主題等等的進行調整並可以加強科技接受模式對接受度的解釋。. (四)使用態度 使用態度就是使用者對於一個新的科技的工具或系統的態度,用來衡量個人對於 新的科技所抱持的一些正面或一些負面的感受(Dacis et al.,1989)。在科技接受模式架 構中,使用態度同時受到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的正面影響,當使用者察覺到某一 個科技接受有用或容易使用時,就會產生正面的使用態度(吳碧真,2016;趙德蘭, 14.

(24) 2017),在(花英德,2008) 的論文當中看到使用者可以看出新科技越有用就會越容 易使用其對新的科技有著正面的態度。. (五)使用意願 使用意願就是使用者對於一項新的科技的工具或系統所決定的價值關鍵,當使用 者對於該新科技的使用意願若越為強烈,那實際使用該系統的行為也會越為強烈(Davis et al., 1989)。使用意願業會受到知覺有用性及使用態度的影響,使用者若預期的特定科 技系統能使此科技有正向感受,都會促成使用者對此科技的使用意願(吳碧真, 2016;趙德蘭,2017)。. (六)實際使用 實際使用是指使用者在特定一段時間實際使用的此新科技工具或系統的使用次數 或者是頻率,將會是決定此新科技的使用價值及關鍵所在。以及此使用意願根據外部 變項、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以及使用態度這些相關的認知過程,最後受到使用意 願的影響,若使用意願高,那相對的實際使用的行為就會越為強烈(Davis et al., 1989)因 此許多研究資訊之接受度的衡量指標,或者是對此資訊之系統做評估瞭解是否被接受 及重要的意義(吳碧真,2016;趙德蘭,2017)。. 五、科技接受模式相關研究 Davis 等人(1989)認為科技接受模式在不同的領域中所進行的分析或者是預測時, 應該適度的加入與研究的主題想關的一些變項,才可以探討這其中使用者的意願之間 的關係並且了解互享影響的因素。 如下表格中,是許多研究者利用科技接受度的相關研究,因此研究者將最近的研 究統整並且分系的列出在一個表格中,如下表 2-3-1。. 15.

(25) 表 2-3-1 近年來(2010 年至 2018 年)科技接受模式相關研究之整理 研究者(時間). 相關研究. 研究結果. 翁全裕. 以創新接受度及. 1. 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之創新接受度傾向呈常態. (2010). 科技接受模式探. 分配。. 討雲林縣國小教. 2. 國民小學教師之「性別」、「年齡」、「教育背. 師運用互動式電. 景」、「任教年資」、「擔任職務」、「平均電腦使用. 子白板融入教學. 時數」、「使用狀況」、等背景變項與其創新接受程. 現況之研究. 皆有關係。 3. 國小教育人員之創新接受度與科技接受模式之 接受程度有相關。 4. 創新接受度、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採用 態度為正向影響行為意願,並可有效預測其行為 意願。 (續下頁). 16.

(26) 表 2-3-1(續) 羅淑貞. 桃園縣國民小學. 1. 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在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 (2010). 教師使用互動式. 時,教師對於互動式電子白板的「知覺有用. 電子白板之科技. 性」並不會因為學校規模、性別、年齡、職. 接受模式研究. 務、教育程度及服務年資而有所差異,但是會 因「是否有參加過互動式電子白板研習活動」 而有差異。 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在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 時,教師對於互動式電子白板的「知覺易用 性」並不會因為學校規模、年齡、職務、教育 程度、服務年資及是否有參加過互動式電子白 板研習活動而有所差異,但是會因「性別」不 同而有差異。 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的背景變項,不論在環 境變項與個人背景變項,在「使用態度」上, 均無差異。 4.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的背景變項,不論在環 境變項與個人背景變項,在「行為意願」上, 均無差異。 5.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在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 時,個人所知覺的「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 性」、「使用態度」對於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 「行為意願」有顯著預測效果 (續下頁). 17.

(27) 表 2-3-1(續) 陳偉慈. 大高雄地區國小. 1.國小教師個人背景變項中的「教育程度」、「資訊. (2011). 教師使用電子教. 背景」和「使用次數」會影響使用電子教科書教學. 科書的態度與意. 的「認知有用性」。. 願之研究. 2.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資訊背景」和「使 用次數」的國小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的「認知易用 性」具有顯著性的差異。 3.國小教師的「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 資」、「資訊背景」和「使用次數」對使用電子教科 書的「使用態度」和「使用意願」具有顯著性的差 異。 4.「過去經驗」對國小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的「認 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使用態度」和「使用 意願」具有顯著性的差異。 5.不同「職務工作」的國小教師對使用電子教科書 之「認知有用性」有差異,而對「認知易用性」、 「使用態度」和「使用意願」三個變項則無顯著差 異。 6.電子教科書的「產出品質」對國小教師使用電子 教科書的「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和「使用 意願」有顯著的相關性。 7.國小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的「認知有用性」、「認 知易用性」、「使用態度」和「使用意願」之間有顯 著相關。 8.無使用經驗之國小教師對使用電子教科書之意願 低的原因有「電腦媒體借用不方便」、「器材操作複 雜麻煩」和「缺乏適當的電腦播放媒體」等,表示 對使用意願沒有一定程度的認同。 (續下頁) 18.

(28) 表 2-3-1(續) 李合正 臺南市國小教師 (2012). 1.國小教師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意願、認知有. 對互動式電子白. 用性與認知易用性上屬中上程度。. 板的使用意願與. 2.國小教師的性別、年齡、學歷、教學年資、知覺. 實施現況之調查. 系統品質、是否受過教育訓練以及資訊操作能力等. 研究. 外部變項,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意願、認知有 用性以及認知易用性上有顯著差異;學校規模變項 則無顯著差異。 3.國小教師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使用意願、認知有 用性與認知易用性三者間存有正相關,且其相關達 到高度相關。 4.互動式電子白板的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可有 效預測其使用意願,聯合解釋力達 71%。. 周耘甄. 以科技接受模式. 資訊科技教學對其教學內容有一定的幫助,不僅能. (2013). 探討國小教師使. 活化教師教學內容,還能讓教師在教學時,不侷限. 用資訊科技教學. 於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提升教師使 用資訊科技教. 意願之研究~以. 學的意願。. 雲林縣國小教師 為例 (續下頁). 19.

(29) 表 2-3-1(續) 侯又慈 以科技接受模式 (2013). 1 .7 成高屏區國小音樂教師曾參加過電子白板相關. 探討高屏區國小. 研習;5 成的高屏區國小音樂教師每週使用電子白. 音樂教師對電子. 板。. 白板使用意願之. 2.對高屏區國小音樂教師而言,認知易用性、態度. 研究. 對電子白板使用意願有正向直接的影響;認知有 用性對於電子白板使用意願其直接效果不佳。 3.不同背景變項(每週使用次數、年齡、任教年 資、專業背景、研習次數)之高屏區國小音樂教 師,對電子白板的使用意願均達差異。 4.不同資訊能力之高屏區國小音樂教師對電子白板 的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態度和使用意願均 達到顯著相關。 5.不同行政支援之高屏區國小音樂教師對電子白板 的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態度和使用意願均 達到顯著相關。. 林柏瑋. 以科技接受模式. 1. 學習者之知覺便利、知覺玩興、知覺易用及知. (2015). 探討高職生對於. 覺有用等因素與使用意圖具有高度相關。. 英文行動學習. 2. 學習者之知覺便利、知覺玩興、知覺易用及知. APP 的使用意圖. 覺有用對於使用意圖具有正面影響,其中以知覺 有用性對於學習者使用意圖最高。 3. 學習者之自我效能對知覺便利、知覺玩興、知 覺易用、知覺有用及使用意圖產生正面影響;在 這些因素當中,學習者之自我效能將對知覺易用 性產生最大的影響。 (續下頁). 20.

(30) 表 2-3-1(續)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 高年級女生應用 LINE 的比例高於高年級男生、介. (2015) 小高年級學童 LINE 的. 面設技對於知覺易用性、知覺有用性會顯著的影響. 李文志. 使用之研究-以新北市. 使用態度、介面設計、認知易用性、 知覺有用性以. 土城國小為例. 及使用態度會顯著的影響實際使用行為。.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 1.國民小學教師對使用智慧型行動裝置教學之意願. (2015) 小教師使用智慧型行動. 都抱持正面之態度,研究所以上學歷之教師使用意. 施宏明. 裝置教學之意願. 願高於一般大學學歷之教師 2.教師使用智慧型行動裝置教學之知覺趣味性、知 覺移動性對知覺易用性有正向顯著影響 3.教師使用智慧型行動裝置教學之知覺易用性和知 覺移動性對知覺有用性有正向顯著影響 4.教師使用智慧型行動裝置教學之知覺趣味性和知 覺有用性對使用意願有正向顯著影響。. 洪詠恩.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 1. 家長對於使用平板融入教學之實施呈現正面積極. 討私立國小學童家長接. 看法。. (2017) 受平板教學態度之研究. 2.不同學歷的家長在「對子女使用平板態度」、「教. -以新北市某私立小學. 師專業性」與「使用態度」與「使用意願」上具有. 為例. 顯著差異;家長每週讓子女使用平板時數對「家長 對子女使用平板態度」、「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 性」、「使用態度」及「使用意願」有所影響。 3.「對子女使用平板態度」、「教師專業性」及「認 知易用性」在家長對與使用平板融入教學 TAM 模 式中的「認知有用性」具有預測力。 4.「校園環境」、「對子女使用平板態度」、「親子互 動」與「教師專業性」在家長對與使用平板融入教 學 TAM 模式中的「認知易用性」具有預測力。 (續下頁). 21.

(31) 表 2-3-1(續) 趙慧蘭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 1. 資訊應用程式開發者可強化使用者認知有用. TED APP 使⽤用意圖. 性、認知易用性、認知有趣性,以提升使用者的. (2017). 行為意圖。 2. 資訊應用程式開發者可強化使用者的行為意 圖,以提升使用者實際行為。 3. 使用者對資訊應用程式的主觀規範在知覺有 用性、知覺易用性、知覺有趣性對行為意圖影響 上扮演干擾角色。 4. 使用者對資訊應用程式的知覺品質在知覺有 用性、知覺易用性、知覺有趣性對行為意圖影響 上扮演干擾角色。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於上述可以得知科技接受模式運用在教育界中視相當廣泛及常見,不論是何種 科技大多都可以利用科技接受模式去探討,去深入了解此軟體或新的科技對於孩童跟 教師是否有吸引力甚至題身孩童動力及幫助孩童提升學習之動機。 從表 2-3-1 中可以發現,相同採用的科技接受模式是研究的基礎,並以國內對於 科技接受模相關研究中,分析及統整個人背景變項的種類及研究的結果皆不太相處, 本研究者將以上的相關研究,將其研究中之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加以整理,統整如表 23-2:. 22.

(32) 表 2-3-2 研究者所採用之個人背景變項 研究者所採用之個人背景變項 電. 研究者(年代). 教. 教. 現. 學. 教. 研. 使. 腦. 性. 年. 育. 育. 任. 校. 學. 習. 用. 使. 別. 齡. 背. 年. 職. 規. 年. 經. 頻. 用. 景. 資. 務. 模. 段. 驗. 率. 時 數. 翁全裕(2010). v. v. v. v. v. 羅淑貞(2010). v. v. v. v. v. 陳偉慈(2011). v. v. v. v. v. 李合正(2012). v. v. v. v. v. 周耘甄(2013). v. v. v. v. 侯又慈(2013). v. v. v. v. 林柏瑋(2015). v. v. v. 施宏明(2015). v. v. v. 洪詠恩(2017). v. v. 趙慧蘭(2017). v. 合計. 10.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10. 10. 6. 3. v. v. 7. 4. v. 6. 1. 3.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根據表 2-3-2 的統計可以得知,許多科技接受模式中的論文研究,個人背景變項 出現較多的有性別、年齡、教育背景、教育年資以及學校規模等等五項。以上將其論 文加以的分析及整理歸納,並且確認本研究者會使用之個人背景變項。. 23.

(33) (一)性別 從以上許多篇的相關研究中,多數研究的結果顯示教師性別對於認知有用性、認 知易用性及使用意願其時無顯著差異(侯又慈,2013、陳偉慈,2011)。然而也有些研 究呈現不同的看法,部分研究結果顯示性別對於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也有些差異存 在,其中李合正(2012)、周耘甄(2013)的研究中也指出了女性教師對於新科技的認 知有用性高於男性教師,在意願方面,李合正(2012)認為女性教師使用意願高於男 性教師。 由於上述許多變數,因此,本研究想更深入了解,此英文教育軟體 APP 對於英文 教施之使用意願是否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因此,研究者將採用此作為本研究探討背 景變項之一。. (二)年齡 經上述多項論文研究中發現,李合正(2012)的研究中發現 51 歲以上的教師對於 新科技的認知有用性低於其他年齡層;在認知易用性當中,李合正(2012)、陳偉慈 (2011)這兩篇研究中顯示 51 歲以上的教師認知易用性低於其他年齡層;在使用意願 方面發現 51 歲以上的教師使用意願最為的低(李合正,2012、陳偉慈,2011)。然而 也有研究顯示在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及使用意願中並無明顯的差異(羅淑貞, 2010)。 由於上述許多變數,因此本研究想更深入了解,此英文教育軟體 APP 對於英文教 施之使用意願是否因為年齡而有所差異。因此,研究者將採用此作為本研究探討背景 變項之二。. (三)教育背景 經上述多項論文研究中發現,陳偉慈(2011)及侯又慈(2013)的研究中發現碩 士以上學歷的教師在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及使用意願上皆高於其他學歷之教師。 然而也有研究顯示教師之教育背景對於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及使用意願並無差異 (羅淑貞,2010)。 由於上述許多變數,因此本研究想更深入了解,此英文教育軟體 APP 對於英文教 施之使用意願是否因為教育背景而有所差異。因此,研究者將採用此作為本研究探討 24.

(34) 背景變項之三。. (四)教學年資 經上述多項論文研究中發現,多數的研究結果皆是顯示教學年資對於認知有用 性、認知易用性及使用意願三者無差異(周耘甄,2013、羅淑貞,2010)。然而也有些 研究是呈現不同的看法,李合正(2012)的研究中認為教育年資在 6-10 這一組的認知 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及使用意願是最為高的;陳偉慈(2011)及侯又慈(2013)的研 究皆發現教學年資 21 年以上的教師其使用意願最低。 由於上述許多變數,因此本研究想更深入了解,此英文教育軟體 APP 對於英文教 施之使用意願是否因為教育年資而有所差異。因此,研究者將採用此作為本研究探討 背景變項之四。. (五)學校規模 經上述多項論文研究中發現,周耘甄(2013)研究指出學校規模在 25 班以上的學 校,其教師之認知易用性低於 25 班以下的學校教師。然而也有部分研究顯示認知有用 性、認知易用性及使用意願中三者皆無差異(李合正,2012、侯又慈,2013、陳偉 慈,2011、羅淑貞,2010)。 由於上述許多變數,因此本研究想更深入了解,此英文教育軟體 APP 對於英文教 施之使用意願是否因為學校規模而有所差異。因此,研究者將採用此作為本研究探討 背景變項之五。. 第四節 英文教育軟體 APP 本研究以「國小英文教師認為使用英文教育軟體 APP 接受度與使用意願之調查問 卷」為研究工具,問卷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架構以及文獻探討,並參考 Davis(1989)科技接受模式原型架構 Szajna(1996)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理論發展編製而 成。主要藉由高雄市國小英文教師對於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使用意願的個人背景變 項,探討之影響及內部認知特性與行為意願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所需資料之蒐 集,以 spss 中文版軟體作為後續資料的研究分析工具,亦可以從中找出可供解釋之理 由,以下說明問卷之內涵、架構及其信、效度分析。 25.

(35) 壹、“超級單字王” 本研究旨在探討“超級單字王”這款英文學習 APP 輔助英文教學是否會讓老師願 意在課堂當中使用或引導孩童回家自我提升的工具,下方為此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封 面圖示。如圖 2-4-1。. 圖 2-4-1 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封面圖示. 圖 2-4-2 英文教育軟體在 Google Play 當中之圖示 上方圖 2-4-2 英文教育軟體在 Google Play 當中之圖示的部分是本研究所使用之英 26.

(36) 文教育軟體,此英文教育軟體搭配簡單易懂的操作、可愛的圖案及生動的音效,而此 英文教育軟體 Google Play 當中之網站名稱及圖案的釋義圖。. 圖 2-4-3 英文教育軟體 APP 所包含之單字範圍及片語範圍. 此英文教育軟體搭配著多種英文考試的相關字彙量,分成以上 5 項,包含全民英 檢分為初級、中級以及中高級,再者包含多益及托福的字彙。除了字彙外,此教育軟 體也又做片語的部分提供使用者利用單字搭配狄克生片語使用。亦將單字細心的分類 為 100 種主題,提供孩童分類學習。. 27.

(37) 圖 2-4-4 教育軟體 APP 所包含的單字闖關屋. 圖 2-4-4 是此教育軟體也將依照難易程度及不同的測驗中做出了做六項單字之關 卡,讓玩家可以從中進行挑戰及背誦單字的功能。希望玩家可以藉由有趣之燈光、可 愛之圖案及驚恐之音效中去挑戰總總之單字關卡且從中獲得成就及樂趣,亦可以從此 教育軟體中背誦到許多之英文單字。. 28.

(38) 圖 2-4-5 每個闖關屋中接包含 100 關. 在上方圖 2-4-5 及下方表 2-4-1 中,可以看到在每個闖關主題當中,會有許多之 方式闖關方法,每種闖關屋皆有各 100 關,每種關卡接包含著問答玩法,拼音玩法及 聽力玩法,三種關卡。可以讓玩家多方面的訓練背誦單字及挑戰單字種種關卡。. 29.

(39) 表 2-4-1 闖關主題皆分成三關,由問答、拼音及聽力玩法 項目. 圖示. 問答玩法. 玩法介紹 此遊戲是由英文單字題 目讓玩家選擇中文進行 作答,對者可以得分, 題目為 10 題。. 拼音玩法. 上方單字會有所空格, 讓玩家可以利用下方字 母作為搭配,做一系列 之闖關活動,對者可以 得分,題目為 10 題。. (續下頁). 30.

(40) 表 2-4-1(續) 聽力玩法. 玩家會從錄音機中聽到 英文單字,則選去下方 英文單字所搭配之中 文,對者可以得分,題 目為 10 題。. 圖 2-4-6 闖關完皆會出現每關闖關之單字包含答對答錯之符號. 31.

(41) 當使用者每次完成以上每種闖關時後,皆會在從中可以觀看回答正確及錯誤之單 字,亦可以從闖關中不熟之單字或錯誤之單字一同加入至我的最愛,不但可以方便玩 家讀取錯誤單字,也可以經常觀看學習。如圖 2-4-6。. 圖 2-4-7 闖關之分數及正確率. 接著當使用者重關卡時,可愛的貓咪小助手會告知分數及是否使用此通過可以妄 下一關卡前進,若有通過就可以順利往下一關卡前進,若沒通過則此關卡要再重複闖 關,直到通過。如圖 2-4-7。. 32.

(42) 圖 2-4-8 自創單字. 由於許多語言皆快速的發展,英文也不例外,有許多的英文也有口語化及俚語的 相關單字也逐年增加,當使用者學習到新的字彙或特殊用法時,亦可以如圖 2-4-8 中 自行創建單字,供自行做日後學習及使用。. 33.

(43) 圖 2-4-9 極限闖關. 關卡中亦有極限挑戰之關卡,難度會不斷加難,此關卡沒有闖關題數之限定,只 有時間上之限制,闖關至回答錯誤或時間到未回答,則闖關停止,若想繼續作答,就 必須有足夠的金幣給予體力繼續作答闖關。如圖 2-4-9。. 圖 2-4-10 闖關名次及總星數排名 34.

(44) 使用者在關卡完成或累積的星星數皆會有闖關排名,為了不讓使用者在學習的過 程中感覺枯燥乏味,此英文教育軟體提供給所有玩家可以觀看排名及進行自我挑戰的 排名系統,如圖 2-4-10。. 圖 2-4-11 主題關卡. 最後在挑戰關卡中,亦有許多主題式之關卡,如圖 2-4-11 中有例如:天氣或學校 相關關卡,讓玩家可以學習到許多主題是之英文,挑戰更多主題之英文。. 35.

(4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以研究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根據第二章文獻探討之結果,採行適當可行 之研究方法,蒐集研究所需資料並加以分析,以探討高雄市國小英文教師對英文教育 軟體 APP 之接受度與使用工具,全張共分為五張,第一節建立研究架構,第二節確定 研究對象,第三節說明研究工具,第四節研究流程,第五節則為資料整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國小教師對於英文教愈軟體 APP 之接受程度,並針對國小教 師對英文教育軟體之接受度,探討其個人背景變項、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使用 意願等變項之間的關係。研究者將第二章相關文獻的統整,以及影響英文教育軟體使 用意願之個人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齡、教育背景、教育年資及學校規模等,以上個 人背景變相為本研究架構之自變項;而「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則為個人對 於英文教育軟體之內在認知因素;而「使用意願」則為本研究架構之依變項。.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36.

(4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探討高雄市國小英文教師對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接受程度,以高雄市國小 正式英文教師作為研究對象,高雄地區各個地區之經費、體制皆有所不同,因此相對 的會衍生之教育體制可能有所差異。研究者希望可以了解大部分國小英文教師對運用 英文教育軟體之看法深入探討及研究。. 第三節 研究工具 壹、問卷內容 本研究所採用研究工具為研究者所整理之相關文獻,加以歸納、統整及分析,並 參考吳碧真(2016)「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台南國小教師電子書教科書之接受度與適用 現狀」陳偉慈(2010)「大高雄地區國小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的態度與意願之研究」, 編製成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國小英文教師認為使用英文教育軟體 APP 接受度與使用 意願之調查問卷」之內容。. 問卷主要分成四部分,敘述如下: 一、第一部分:個人基本資料. 二、第二部分:英文教育軟體認知有用性 為了瞭解受試者對於英文教育軟體之認知有用性對於國小英文教師的一個相對的 程度。主要衡量國小英文教師認為英文教育軟體 APP 應用在教學上可達成其教學成效 的程度,問卷測量共有 5 項題項。. 三、第二部分:英文教育軟體 APP 認知易用性 為了瞭解受試者對於英文教育軟體之認知易用性之程度。主要衡量國小英文教師 認為在教學上使用英文教育軟體 APP 可達成其教學成效的程度,問卷測量共有 5 項題 項。. 四、第二部分:英文教育軟體 APP 使用意願 37.

(47) 為了瞭解受試者的部分進行調整對於英文教育軟體之使用意願之程度。主要依據 了國小英文教師認為將其英文教育軟體 APP 應用在教學上可達成其教學成效的程度, 問卷測量共有 3 項題項。. 貳、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問卷的測量方式將採用了 Likert 式五點量表計分,每一題都有五個選項,分別 是「非常滿意」 、「滿意」、「普通」、「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由參與問卷的人員的會 依據每一個題目的描述,勾選之符合自己情況的選項,選擇屬於是自己的分數分別為 1、2、3、4、5 分,因此可以了解受試者對於在教學運用英文教育軟體 APP 的使用知 覺情形。 在「國小教師對英文教育軟體之接受度與使用現況調查問卷」中,「英文教育軟體 認知有用性」的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表示英文教育軟體 APP 的認知有用性越高;反 之,得分越低者,表示英文教育軟體認 APP 知有用性越低。「英文教育軟體認知易用 性」量表上的得分越高,表示在英文教育軟體 APP 認知易用性上越高;反之,得分越 低者,表示英文教育軟體 APP 認知易用性越低。「英文教育軟體認知使用意願」量表上 的得分越高,表示在英文教育軟體 APP 認知使用意願上越高;反之,得分越低者,表 示英文教育軟體 APP 認知使用意願越低。.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實施步驟可分為以下七項:. 壹、擬定研究計畫 本研究將會觀察其英文教育軟體之軟體好壞,並且評估許多項的教育軟體,並蒐 集英文教育軟體 APP 及科技接受模式之相關資料,並且與指導教授多次討論與並且不 段的交換意見,確定研究的題目並且確定方向,並開始做出相關時間計劃。. 貳、文獻蒐集與分析 確定主題後,並開始蒐集許多相關的文獻,尋找國內外相關資料,觀看多項科技 接受模式,依照自行的主題選定一種科技接受模式為本研究之出發點,奠定本研究之 38.

(48) 架構與發展日後問卷。. 參、編製研究工具與專家審查 本研究閱讀且觀看許多相關文獻,依照自行研究所需,並開始著手相關研究架構 及編寫研究工具,並且將其問卷交給其專家進行審查、修正後,並完成問卷編寫。. 肆、問卷修正 將其問卷回收的數據進行調整並且加以參考引用他人的問卷,分析並且完成自己 的問卷,將其問卷給予教授做觀看,若有不足之處加以修正後即完成正式問卷。. 伍、正式施測與回收 在完成正式問卷後,針對所發放的問卷所需要的數量進行複印。並且送至各學校 由並且撥打電話增加其回收率,懇請老師填寫問卷,期間內完成並且回收。. 陸、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回收後之問卷,進行問卷之初步檢查,並且先刪除問卷中的無效問卷,在將問卷 數值輸入至電腦中,利用 SPSS 22.0 之軟體,針對研究問題進行相關資料的分析。. 柒、撰寫研究論文 最後將其全部分析的最終結果加以的敘述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並且統 整出具體之結論,並且給予此研究一些研究之建議,完成研究論文撰寫。. 39.

(49) 圖 3-4-1 研究流程圖. 第五節 研究統計方法與資料分析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高雄地區國小英文教師對於英文教預軟體 APP 之接受度之問 卷進行調查及發送。去除無效問卷之後,在將有效問卷資料輸入在電腦中,已將 SPSS 22.0 中文版之軟體進行統計及分析,從中主要會採取的統計方式,包含描述性統計、 單一樣本 t 檢定、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做進一步的分析,了解彼此之間 的差異性。. 壹、 描述性統計 描述性統計主要是將「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教學年資」、「學校規模」、 40.

(50) 等項目,利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及標準差進行分析,針對國小教師之個人背 景之變項作一系列初步的描述性統計分析,概略的去了解高雄地區英文教師基本資 料。. 貳、 單一樣本 t 檢定 單一樣本 t 檢定在於考驗單一變數作分析平均數,從數值中做觀察,瞭解是否會因 為常數而會有而所不同的改變。因此,本研究針對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及使用意 願觀察觀察是否達顯著認同水準。. 參、 獨立樣本 t 檢定 獨立樣本 t 檢定將是比較兩者之間的平均數差異,兩個互為獨立的群體之間的總總 差異,如果α=0.05 會達顯著水準。本研究針對個人之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教 育程度」、「教學年資」、「學校規模」等項目,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檢視兩兩之間是否 有顯著差異。. 肆、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來進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教學年資」、「學 校規模」等項目與英文教育軟體 APP 之「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及「使用意 願」是否存在顯著差異,若有顯著差異變將進一步的做比較及分析,並且了解其中的 差異性。. 伍、 皮爾森積差分析法 皮爾森積差分析法在於了解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極密切的程度。因此,本研究以 皮爾森積差分析法來觀察分系高雄地區英文教師對於英文教預軟體 APP 之「認知有用 性」、「認知易用性」及「使用意願」三者之間的相關情形。. 41.

(51) 第四章 研究結論 本研究使用問卷所蒐集的資料,並且以 SPSS 22.0 中文版套裝軟體作為分析工具, 進行「國小英文教師使用英文教育軟體 APP 接受度與使用意願之調查問卷」的進一步 的分析與統整,並且寫出研究結果及討論。 本章節會分成三節,第一節為個人背景變項的分析;第二節為國小教師應用 APP 的使用意願、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之知覺情形分析;第三節為不同背景變項的國 小英文教師對於英文教育軟體 APP 的使用意願、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之差異分 析。. 第一節. 個人背景變項. 本研究樣本之基本資料為個人背景變項,包含年齡、教育背景、教育年資、現任 職務及學校規模等六項。受試者會依造隨機抽樣,原預計要 200 份問卷,回收 185 份 問卷,2 份將是無效問卷。受試者個人基本資料分析如圖表 4-1-1 所示:. 表 4-1-1 受試者個人背景變項資料分析(N=183). 性別. 年齡. 次數分配表.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女. 145. 79.2. 79.2. 男. 38. 20.8. 20.8. 總計. 183. 100.0. 100.0. 30 歲(含)以下. 5. 2.7. 2.7. 31-40 歲. 50. 27.3. 27.3. 41-50 歲. 67. 36.6. 36.6. 51歲以上. 61. 33.3. 33.3. 總計. 183. 100.0. 100.0 (續下頁). 42.

(52) 表 4-1-1(續) 師範大學畢業教師. 教育背景. 教育年資. 現任職務. 學校規模. 68. 37.2. 37.2. 90. 49.2. 49.2. 25. 13.7. 13.7. 總計. 183. 100.0. 100.0. 5年含以下. 5. 2.7. 2.7. 5-10年. 50. 27.3. 27.3. 11-15 年. 67. 36.6. 36.6. 16年含以上. 61. 33.3. 33.3. 總計. 183. 100.0. 100.0. 級任教師兼行政. 29. 15.8. 15.8. 科任教師兼行政. 62. 33.9. 33.9. 級任教師不兼行政. 63. 34.4. 34.4. 科任教師不兼行政. 29. 15.8. 15.8. 總計. 183. 100.0. 100.0. 12 班以下. 29. 15.8. 15.8. 13-24 班. 62. 33.9. 33.9. 25-36 班. 63. 34.4. 34.4. 37 班以上. 29. 15.8. 15.8. 總計. 183. 100.0. 100.0. 一般大學但有修教 育學程教師 研究所(含四十學 分班)以上. 根據表 4-1-1,在性別方面,問卷填答的男性教師人數為 38 人(20.8%),女性教師 人數為 145 人(79.2%),共 183 人。本研究之教師性別樣本女多於男,因國小女性教 師人數原本就多於男性所致,此英文科目為文類組科目。本研究之男女性教師樣本比 例與高雄市男女性教師比例相符,顯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抽樣在性別上具有代表性。 43.

數據

圖  2-3-1  科技接受模式(TAM)
圖  2-4-5  每個闖關屋中接包含 100 關
圖  2-4-8  自創單字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 ™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under plate, then use the same hand to take the

The min-max and the max-min k-split problem are defined similarly except that the objectives are to minimize the maximum subgraph, and to maximize the minimum subgraph respectively..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s its research foundation, added with dimension of perceived value as

In terms of external cognitive factors, this research confirmed that assurance, apathy and price reasonability as part of the service quality dimension have influence on

This research adopts Technology Accepted Model (TAM), which was brought out by Davis in 1979, to verify the us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eighth-graders using on-line tests..

Keywords: Junior high students,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to use, willingness

In this study, we make use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e as primary factors, followed by perceived leve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