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面對少子女化危機之經營策略研究-以一所國中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學校面對少子女化危機之經營策略研究-以一所國中為例"

Copied!
18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梁忠銘 博士

學校面對少子女化危機之經營策略研究- 以一所國中為例

研究生:董又瑋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五 年 七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學校面對少子女化危機之經營策略研究- 以一所國中為例

研究生:董又瑋 撰

指導教授:梁忠銘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 五 年 七 月

(4)
(5)
(6)

謝誌

這是論文完成前的最後一頁,攻讀教育行政碩士班,兩年來受益良多,這段 期間自我沉澱及充實不足的部分,在面對社會的變遷,透過進修過程在教育政策、

教育趨勢及邏輯概念上的學習,不僅開拓視野也有助於學校實務工作的推展。進 修的過程,對我而言有莫大的鼓舞及挑戰,繁重的校務工作及鄉內、部落大小事 務等常難以負荷,還必須騰出時間利用夜間來進修,好幾次在出發前,疲累的身 心癱坐在辦公室的電腦螢幕前,茫然盯著逐漸模糊的時鐘,大腦釋出想放棄的念 頭,然當上完課後,如注入新的活水,鼓舞我繼續完成學業。

本論文能夠順利完成,最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梁忠銘博士,不斷的正向鼓 勵,讓不安的靈魂得到安定與支持,且精闢直白的給予我指導,常將畢生精華以 淺顯易懂的生活經驗做分享,在老師身上學到最多的是做人處事的道理及原則。

其次要感謝兩位口試委員:張志明教授及何俊青教授,對本論文的意見指導與建 議受益匪淺,讓我能順利完成論文寫作。

也要感謝本班同窗的同學們,給予我協助與鼓勵,及同一組的同學們,主動 提供資訊慷慨解囊,最後特別感謝小秘書兼工作夥伴的廖組長,一起共乘、一起 熬夜寫作外,還要提醒我進度與學校重要行事。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給我最大的支持,謝謝母親大人不時地叮嚀及老妹兼職 照顧撒奇努,另最要感謝的是內人高雁婷女士,持家照顧三位寶貝,留下寧靜的 深夜埋頭寫作,看著孩子們香甜熟睡的臉龐,讓我能無後顧之憂地完成學業。

董又瑋謹誌 2016 年 07 月

(7)

學校面對少子女化危機之經營策略研究- 以一所國中為例

作 者 : 董 又 瑋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教 育 學 系 (所 )

摘要

本研究從「少子女化現象對個案學校的影響」、 「影響學生就學人 數流動的因素」、 「學校經營策略之探討」三個面向來探討,綜合訪談 內容、觀察所得與學校相關資料,加以編碼、分析、並採用三角驗證 以求結論為週延及可信。分析所有資料,提出下列結論:

一、 少子女化現象的衝擊,生育率低,人口數呈年齡階段性的遞減,

學生來源數減少。

二、校車通勤接駁,改善住宿環境,提升宿舍管理照護品質。

三、走訪學生家庭了解生活背景,減少文化差異、建立互信互賴關係。

四、做中學的歷程中,學習團隊精神,創造多元舞台、增加高峰經驗。

五、落實互動行銷,樹立學校優質形象,與社區及家長建立良善關係。

六、辦理十二年國教宣導教育講座,邀家長一同關心當代教育現況。

關 鍵 字 : 少子女化、學校經營策略、裁併校危機

(8)

Research into Operation Strategy for Schools Facing the Few Children Crisis --- A Case Study of one Junior High School

Author: Yu-wei Tung Abstract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effect of few children phenomenon on case school”, “flow factors affecting the number of schooling students” and “discussion on school’s operation strateg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viewed contents, observations and data related to school, coding and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and triangulation method was adopted for the thoughtful and reliable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Due to the impact of low birth rate, low fertility rate and progressive decrease in population size and ag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also declines.

2. Take commuting school bus, improve accommodation environment andenhancethequalityofdormitory management and care.

3. Visit students’ home to understand life background, reduce cultural difference and establish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4. During the proc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learn team spirit, create diverse stage and increase peak experience.

5. Carry out interactive marketing, build the good school image and establish sound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community and students’

parents.

6. Organize the education lecture to advocate 12-year national education, and invite students’

parents to care for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tatus together.

Keywords:few children, school’s operation strategy, school reduction and

consolidation crisis

(9)

目 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次 iv 圖目次 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少子女化趨勢對國民教育的影響 ... 11

第二節 學區制度 ... 22

第三節 學校經營策略之探討 ... 29

第四節 學校行銷策略之相關研究 ...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5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57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9

第四節 研究的信效度 ... 61

第五節 研究倫理 ... 62

第六節 研究流程 ...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 65

第一節 少子女化趨勢對個案學校的影響 ... 65

第二節 影響學生就學人數流動的因素 ... 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7

第一節 結論 ... 107

第二節 建議 ... 110

參考文獻 ………...114

附錄一 校長訪談稿大綱 ... 121

附錄二 行政人員與教師訪談稿大綱 ... 122

附錄三 家長訪談稿大綱 ... 123

附錄四 訪談同意書 ... 124

附錄五 臺東縣國民中小學學區劃分、新生入學及總量管制作業要點 .. 125

附錄六 臺東縣國民中小學裁併校作業指標審查小組設置要點 ... 129

附錄七 訪談逐字搞 ... 131

(10)

表 次

表 2-1 社會指標統計表-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 12

表 2-2 國民小學 105~119 學年度學生數推估 ... 13

表 2-3 國民中學平均每班學生人數及師生比 ... 14

表 2-4 國民中小學學校數、學生數、教師數及師生比之教育概況 ... 14

表 2-5 臺東縣國民中學班級數、學生數、平均每班學生人數、平均每一教師教導 學生數 ... 15

表 2-6 個案學校學區國小基本資料表 ... 28

表 2-7 國內學校行銷相關研究 ... 47

表 2-8 國外學校行銷相關研究 ... 51

表 3-1 臺東縣立賓賓國中學區國小 98 學年度至 104 學年度畢業生統計資料表 54 表 3-2 觀察資料舉例 ... 56

表 3-3 個案學校學生家庭結構資料表 ... 58

表 3-4 學校基本資料表 ... 58

表 3-5 個案學校參與者背景資料 ... 59

表 4-1 南迴四鄉 104 年 2 月人口數按年齡段別統計 ... 66

表 4-2 個案學校學區國小各年級學生數分析表 ... 66

表 4-3 個案學校 98 學年度至 104 學年度新生統計資料表 ... 67

表 4-4 105 學年度國民中學超額教師介聘他校服務處理原則 ... 72

表 4-5 個案學校交通車資料一覽表 ... 84

表 4-6 台東縣立國民中學學生交通車營運管理規則摘要 ... 85

表 4-7 臺東縣立賓茂國民中學交通車接駁學生車資收費基準 ... 86

表 4-8 個案學校 98 至 104 學年度學期中轉入轉出學生人數 ... 89

表 4-9 個案學校體育班學生人數資料一覽表 ... 91

表 4-10 104 學年度個案學校各項體育團隊教練簡介一覽表 ... 92

表 4-11 策略聯盟學校發展體育項目一覽表 ... 100

(11)

圖 次

圖 2-1 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架圖..………17

圖 2-2 國中小一年級新生預測人數 100 學年至 115 學年...………19

圖 2-3 自由學區示意圖.……….………27

圖 2-4 自由學區示意圖.….………27

圖 2-5 開放學區示意圖..………29

圖 2-6 學校機構服務行銷金三角..………36

圖 3-1 研究流程圖..………64

圖 4-1 策略聯盟學校相關地理位置圖..………99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東縣一所小型偏遠地區原住民重點學校,在面對少子女化 的衝擊與裁併校危機時,其因應作為及策略。第一節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 節說明研究目的,第三節說明待答問題,第四節說明與本研究相關的名詞釋義,

第五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期藉由本章確立本研究方向,為後續研究奠定基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者為個案學校教師,服務迄今皆兼任行政工作,行政工作的歷練透過校 務的推展歷程逐漸累積,身為在地排灣族的子弟,對這片土地的文化傳承及教育 工作,自許能盡一份心力,成為孩子的鷹架,培育更多人才菁英,在大環境的競 爭下,克服困境,闖出自己的一片天,茲將研究動機及研究背景分述如下:

一、研究背景

2011 年全球生育率平均為 2.5 人,其中高度發展國家平均為 1.7 人,最低度發 展區域國家平均為 4.5 人,全球最高為尼日的 7.0 人,最低為台灣的 0.9 人,鄰近 我國的香港、南韓、新加坡及日本則分別為 1.1 人、1.2 人、1.2 人及 1.4 人(經建會 人力規劃處,2011)。由此看出台灣已成為全世界生育率較低的國家。由於,生育 率低迷造成少子女化現象,它將直接影響到公私立國小、國中、高中、大專院校 等教育機構的學生來源,甚至也影響到補習班業者、婦幼醫療、嬰幼兒用品供應 商、褓母行業及學前教育等皆受影響,面對少子女化現象日益嚴重,的確值得我 們深思。少子女化的影響,直接衝擊的是台灣學校教育,由於出生率下降,導至 學齡兒童逐漸減少,對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的衝擊更是雪上加霜,甚至面臨裁併危 機(劉文通,2009)。關於小校整併事宜,教育部曾委託專學者進行的「國中小最適

(13)

規模及轉型策略」研究指出,國中人數在 300 人以下、班級數 12 班以下,國小在 100 人以下、班級數 6 班以下,經營規模均屬不符經濟效益(吳政達,2006)。另,

依據「臺東縣國民中小學轉型暨裁併校作業要點」,本縣各國民中學學年度本(分)

校學生人數在八十人(含)以下者,列為裁併對象(臺東縣政府,2012)。由此可知,

其主要目的是希望透過精簡轉型學校建制,改善學生較寬廣的文化剌激,增進同 儕互動,提昇學習效果,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創造優質學習環境,提昇教學品質,

提供地理條件不利地區教育正常發展,保障學生的受教權益。

依據 2004 年教育政策白皮書揭示:「深度認識台灣、走讀台灣鄉鎮,發展學 校特色」之理念,各地學校代表台灣不同部落、村落的在地社區文化,亟需活化 再利用荒廢校舍,以創造教育附加價值,故規劃特色學校為活化閒置空間,發揮 校園特色價值,自 2007 年至 2009 年為第一階段之三年計畫,2010 至 2012 年則為 第二階段之三年計畫,此方案注重環境與課程改造與結合,以期能充分活化校舍 空間,發揮空間領導、並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各學習領域,以達學生學習與教學之 效益(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特色學校資訊網,2013)。地處偏遠,且學生入學人數逐年 減少,文化不力等因素影響下,小校對地方的存在價值的確具有創造再生的功能。

一方面偏遠學校人數少、具備彈性、調整快的種種特點,因此,經常扮演教育改 革的實驗場。另一方面偏遠小校經常是該地區最大的公共設施及文化場所。偏遠 學校以逐步展現教育發展的前景,偏遠地區創新發展植基於鄉土的在地化教育,

並激發起教育人員的創新思維(鄭同僚,2008)。

我國在「教育選擇權」觀念上的進展也呈現在近幾年的教育改革實務上。行 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在《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1996)中,建議父母在考 慮兒童最佳利益的情形下,選擇適合其子女的教育型態的權利應予保障。同樣的,

教育部在《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1995)中,也 提出「教育券」的構想,擬透過教育券的實施,使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如山地、

偏遠、身心障礙、家境清寒者,持券進入適合他自己的學校或機構就讀就養,該

(14)

學校或機構就可持教育券向政府兌換經費,以充實設備,大量實施後,會帶動學 校或機關間的競爭。而 1999 年公佈的教育基本法中,第八條亦提及:「國民教育 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以法律保障選擇 受教育的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教育部,1999)。上述國內近 年來的教育相關法令,反映了國人對教育改革的殷切期盼,呼應了英美教改的潮 流外,也為台灣教育選擇多元化,奠定了法制化的基礎。如同教育部(1995)所 言:邁向多元、民主的社會變遷下,我國未來的教育革新原則-「自由」是尊重 市場調節機能、減少不必要的干預;「多元」是提供各種不同方式以供選擇,而自 由與民主是現代教育的趨勢。

綜上所述,在教育市場化的趨勢下,社會的變遷可能為學校帶來危機,探究 瞭解變遷,透過學校經營策略,危機中也能看見契機,學校要如何提供更多更好 的產品與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學校經營必須朝向多元開放的型態,方能 突破困境。

二、研究動機

本研究對象為臺東縣偏遠地區原住民重點學校為例,個案學校成立於民國 57 年 8 月 1 日至今,早期學生人數曾達數百人,100 學年度現任校長洪先生上任時,

學校規模為班級數 4 班,學生人數 75 人,遂被列入臺東縣中小學裁併校輔導名單;

其後在校長的領導,全體教職員工與家長會及社區人士協助的努力下,104 學年度 學校規模成長為班級數 6 班,學生人數 135 人,行政組織由原本的 3 處室擴編為 4 處室、6 組長。

研究者本身出生於臺臺村,為當地排灣族族人,曾就讀臺臺國小,國中畢業 於大大國中,於 98 學年度初任教職工作,分發到個案學校,回到家鄉服務迄今邁 入第 7 年,期間皆兼任行政工作並歷經兩任校長,回想初來乍到的第一個學期,

滿腔熱血,試想將所學請囊相授學以致用,抱著為部落服務的回饋心態,於暑假

(15)

開始積極走訪社區及學生家庭,以了解社區及家長對學校的期待,並針對學區小 學未就讀個案學校的家長做拜訪,但得到的回應多為負面的回饋。

研究者認為影響學生就讀率之因素有以下三點,第一、學區制度與家長選擇 權:民國 77 年臺臺國小及土土國小規劃成為自由學區,臺臺國小及土土國小畢業 學生家長可選擇至個案學校或鄰近的大大國中就讀。仍有許多家長對學生升學競 爭力,存在城鄉差距的憂慮,擔心透過多元入學進入一般高中後,學科能力跟不 上市區的學生,故透過關係將孩子戶籍寄住在他人住處,以便能進入家長心中認 為理想的學校就讀,又個案學校學區國小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又與鄰近學校相距 不遠,王王國中、賓賓國中及大大國中三校相互競爭下,個案學校在學習競爭力、

行政規模、師資結構及資源較少等不利因素下,家長甚至選擇到市區學校就讀。

第二、社區文化與經濟:個案學校地處台東縣偏遠地區,又家長社經地位低,多 為勞力階層居多,為維持生計離鄉背井至外地工作,留下婦孺相互照顧,青壯年 人力流失,隔代教養的情形普遍,家庭功能不彰,社區逐漸凋零化。第三、學校 行政組織效能:教師流動率高,一般教師平均不到三年,就能申請介聘回鄉服務,

加上學校行政工作繁瑣且壓力大,近年教師兼任行政人員意願低,行政人才及團 隊組織培養不易,許多家長對近年個案學校升學績效不佳的問題,歸於學校教師 專業度不足及候鳥心態,親師之間難建立良好關係,相對的也降低了家長對學校 辦學的信任度。研究者想探討影響個案學校學生人數流動的因素,是本研究動機 之一。

研究者本身自 98 年度至 104 學年度期間,歷經兩任校長,前任葉校長同為排 灣族人並致力於排灣族文化研究工作,於 98 學年度,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申 請原住民族資源教師專案計畫,推動排灣族文化,透過採集在地歌謠與文史,傳 承並認同自我文化,為個案學校民族教育課程奠定了基礎。因身分的同質性,家 長對葉校長認同度非常高,然學生家長多從事勞力工作或離鄉背井至外地謀生 計,學生家庭結構多為單親或隔代教養,家庭教育功能不彰,故家長參與學校事

(16)

務意願很低,於是透過親職教育座談機會,主動帶著教職同仁深入部落與家長對 話,加上葉校長年幼家貧,求學路上得到許多貴人相助,有感於教育是改善生活 環境的唯一途徑,常藉由自身經歷鼓勵學生用功讀書,為了減輕學生家庭經濟負 擔,解決交通不便及行車安全上的顧慮,並提供良好讀書環境與課後照護,積極 與上級單位溝通,終於重新開啟塵封數十年的學生宿舍,兩年時間的紮根,惜因 身體健康因素,葉校長於 100 學年度申請退休。

現任洪校長,以培養主動學習的態度、啟發學生多元智能為辦學宗旨,在學 校工作團隊中貫徹童軍教育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精神,發展出五大 特色課程:(一)民族教育課程:以東排灣文化為主軸,成立 VASA 原舞團及 VAGU 合唱團,歌謠及傳統舞蹈教學素材,以田野調查的方法採集自原鄉部落。(二)面山 探索教育課程:「面山教育」除了涵蓋登山教育、山野教育的範疇,更納入山林智 慧、獵人文化、原住民文化之內容,並以正確之態度與觀念去進入山林,才能安 全的進出山林,並體驗到人類最珍貴的生命及人權價值,課程規劃運用在地自然 與人文等資源條件為主軸。(三)多元社團與多元體育團隊:設置體育班以棒球、籃 球及體操項目為主要體育團隊,申請專案計畫,聘請專業運動教練協助選手培訓,

運用策略聯盟組織,與學區國小合作,做平行的資源共享及垂直的階段銜接。社 團課程由教師與社區合作,如攝影課、手作編織課程、吉他社、熱舞社、英檢班 等。(四)創造發明課程:與公東高工合作,暑假辦理營隊,培養學子創造發明思考 能力,及實作解決問題能力,並每年舉辦台東縣創造發明競賽。(五)技藝課程:協 助國中學生增進對職場和技職教育的認識,提供職業試探機會,善用閒置教室,

103 學年度設立「木工班」與多良向陽木工坊合作,另成立「動力機械班」利用每 週一天的時間,至台東專科學校學習專業課程,又在 104 學年度增設「餐飲班」

與台東高商合作。洪校長認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目標,就是希望讓孩子從 升學主義中鬆綁,走自己想要的路。

(17)

校長是學校的總領導者,西諺云:「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有怎樣 的學校,就有怎樣的老師;有怎樣的老師,就有怎樣的學生。」(As is the principal﹐

so is the school.As is the school﹐so is the teacher.As is the teacher﹐so is the student.) 這句話道出校長的領導對學校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范熾文,2008)。

鑑此,近年少子女化趨勢,國內各級學校面臨減班及超額教師等現象下,探 究個案學校學生人數卻逐年增加,學校領導者其學校經營的策略為何?是本研究 的動機之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本節根據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擬定研究目的,分為兩個部分探討,一為探討 影響個案學校學生人數流動的因素;二為探討面臨少子女化現象衝擊,個案學校 逐年提升學生數及班級數,學校領導者採取之經營策略為何?再由研究目的發展 出待答問題,將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分述如下:

一、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如下:

(一)探討影響個案學校學生人數流動的因素。

(二)探討面臨少子女化現象衝擊,個案學校逐年提升學生數及班級數,

學校領導者採取之經營策略。

二、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所列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探討影響個案學校學生人數的因素。

1. 探究個案學校的學區制度對學生報到率之影響?

2. 探究少子女化趨勢對個案學校的影響?

3. 探究學校行銷策略的推動,對個案學校學生人數流動之影響?

(18)

(二)探討面臨少子女化現象衝擊,個案學校逐年提升學生數,學校領導 者採取之經營策略為何?

1. 個案學校校長對招生上所面臨的困境與危機,有何看法?

2. 個案學校校長如何運用學校行銷策略提升學區國小畢業生報到率?

3. 個案學校推動學校行銷策略時,碰到了哪些困難?又有何解決的方法?

第三節 名詞解釋

為利於本研究所使用之相關名詞的意義明確,給予以下名詞釋義加以界定及 敘述如下:

一、少子女化

少子化:據世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認為世代要能完全交替,每名婦女之總生育率必須達 到 21 人以上。

本研究所指「少子女化」係指台灣出生率不斷下降,新生人口逐漸減少,導 至學齡兒童遞減,學生人數減少現象

二、偏遠地區態度

「偏遠地區」依照教育部於 2009 年的定義,符合下列四點指標之任一點之學 校,均合乎偏遠地區學校之條件:

(一)學校所在地區,無公共交通工具到達者。

(二)學校距公共交通站牌,達五公里以上者。

(三)社區距離學校五公里以上者,且無公共交通工具可到達學校者。

(四)公共交通工具到學校所在地區,每天少於四班。

偏遠地區的定義因內政、教育單位定義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大致地理位置為 劃分依據,加上交通、人口、經濟條件劃分參考。因此,只要地理位置距離都會 區遙遠,且伴隨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經濟困乏等不良因素之地區,都可以視為

「偏遠地區」(吳清山、林天佑,2004)。

(19)

本研究中所指的「偏遠地區」係位於地理偏僻、交通不便、社會與經濟背景 條件不佳者,受許多環境限制因素造成受教育條件不利的區域。

三、學校經營策略(school management strategy)

學校經營意指學校經營者為因應社會變遷與學校需求,採用管理學的知識與 技術,結合學校成員的人力,透過行政程序,適切運用各種資源與策略,達成學 校教育目標,並促進學校組織的變革與發展,且為學校需求與目標,協調組織成 員彼此互助合作,創造學校的價值與效能(張慶勳,1999)。

本研究之學校經營策略係指「學校行銷策略」,意旨學校為達成目標所採取的 行銷具體做法,分別依外部行銷、內部行銷及互動行銷擬定方案策略。

四、自由學區

地方教育行政主管單位依據法令將數個學校劃訂為同一入學區域,在自由學 區內的家長可以為子女選擇學區內任何一所學校就讀,本研究的自由學區是指台 東縣達仁鄉台坂村及土坂村,此為賓茂國中及大武國中之自由學區。

五、特色課程

特色課程的概念是由在地性、草根性及自主性的校本課程發展而來,其具體 定義並不多,茲析述如下:

鄭淵全(2003)指出,特色課程(feature curriculum)是指某所學校不同於一般學校 的課程,或為提及某項特色就聯想到某所學校所實施的課程。

曾昆輝(2007)提及特色課程是學校依據課程法制層面、未來期待、社區特性、

家長期望、兒童需要、學校資源條件、教師專長能力等,經由校長課程領導,並 透過學校發展條件分析,即由下而上的凝聚共識,結合全體教職員工和社區資源,

審慎規劃全校課程方案,自行發轉出來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

(20)

個案學校以在地文化作為校本課程,發展出族語課程、「VASA」排灣樂舞社、

「VAGU」合唱團及部落尋根之旅等民族教育課程,透過扎根教育傳承排灣族優美 的文化及自我認同,培養尊重與包容的情懷。

六、學校行銷策略 (一)行銷

「行銷」是指組織在經營管理的動態歷程中,透過各種策略與方法來滿 足市場的需求與慾望,並達成各組織使命的過程。

(二)學校行銷

學校行銷的定義在 1969 年,Kotler 發表一篇名為「行銷觀念擴大化」

(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Marketing)的論文,提出有關非營利機構行銷的 基本觀念。他認為行銷是一種廣泛的社會活動,其範圍不應限定於一般商品

(黃俊英,2001)。從 Kotler 的定義中,可以引申出凡是可以促進「價值交換」

的管理過程,都可以視為行銷,而這個定義也為教育事業的行銷提供了理論 基礎李小芬(2001)。

認為學校行銷可定義為:「把教育當作一個市場,學校能善用市場區隔,

找出目標大眾,以良好的課程、師資、設備、學習資源、獎勵措施、結盟夥 伴、學生進路及適當的宣傳方式為學校提昇競爭力的過程。」這個過程亦是 一種社會過程,是學校和學生、家長交換價值的過程,該價值指的就是學校 各方面整體表現的辦學品質。

(三)學校行銷策略

「行銷策略」是指行銷付諸實踐的具體方法,因此,學校行銷策略是指

「學校為達成目標所採取的具體作法,主要內容包括選擇目標市場策略、定 價策略和行銷組合策略,這些策略間有密切的關聯」(黃曉芬,2003)。

由上所述可知,「學校行銷」是將行銷觀念應用在學校,經由界定組織使 命、進行情況分析、擬訂行銷目標,形成行銷策略及方案,並加以執行和控

(21)

制,以達成學校目標的歷程。其包含外部行銷、內部行銷及互動行銷。「學校 行銷策略」意指學校為達成目標所採取的行銷具體作法,分別依外部行銷、

內部行銷、互動行銷擬定方案策略。而「方案策略」係指學校達成外部行銷、

內部行銷、互動行銷策略,所提供的一系列教育活動與服務。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區域

本研究區域係指研究所涉及的地理位置,僅以臺東縣太麻里鄉一所國中 為研究對象,個案學校為研究者所服務的學校。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僅以個案學校的教育人員及家長為研究對象,1 位校長(現 任),1 位行政人員、1 位教師、1 位家長會長、2 位學生家長。

二、研究的限制

本研究採訪談及文件分析,雖可深入了解問題的真實面貌,但由於受限於研 究者身分主觀性影響,受限於學校所在地不同的地緣環境之本位特性及差異,因 此本研究僅定位於個案學校在面臨少子女化現象學校領導者運用學校行銷策略,

提升學區國小畢業生報到率的相關研究,又本研究以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為個案 學校,針對個案學校所反映的主題知覺而加以探究,未必能反映學校經營所涵蓋 的各個層面,故研究結果僅代表個案學校領導者在本校推動學校行銷策略時的規 劃與建議,僅可供學校型態類似的小型偏遠地區學校,在發展學校行銷策略時的 參考。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首先針對當前少子女化的趨勢現況對國民教育的影響加以瞭解,進而探 討學區制度、學校經營策略及相關研究,以作為本研究理論的依據,其內容共分 四節,第一節為少子女化的趨勢對國民教育的影響,第二節為學區制度,第三節 為學校經營策略之探討,第四節學校經營策略之相關研究,茲以此四節依序進行 探討。

第一節 少子女化趨勢對國民教育的影響

近年來台灣地區生育率逐年降低,造成少子女化之現象,其衝擊影響到國民 教育體系。本節針對當前少子女化趨勢對國民教育影響作深入探討及分析。

一、少子女化趨勢與國民教育概況

(一)少子女化趨勢對國民教育影響之分析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總生育率以極快的速度降至前所未有的低水平,由 1970-1975 年,每名婦女生育 4.4 人降至 2005-2010 年的 2.5 人,而在 1970 年 代生育水準已相對偏低的至已開發國家,總生育率則由 2.2 人持續降至 2005-2010 年的 1.7 人,台灣亦已降至偏低的水準(行政院主計處,2011)。

(23)

表 2-1 社會指標統計表-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社會指標統計年報(2013)。

取自 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36477&ctNode=538&mp=4

受戰後嬰兒潮影響,1950 年代我國育齡婦女總生育率達 7 人,為緩和人 口成長速度,政府於 1964 年起推行家庭計畫及人口調控政策,,使人口總增 加率快速下降。其後隨國人受教育年數延長,女性勞動參與提高,以及個人 對婚姻、家庭與生育觀念改變等因素,醫藥衛生的進步,使生育率持續探底,

1984 年起低於人口替代水準 2.1 人,2010 年更下探至 0.9 人,已屬全球超低 生育率國家(行政院主計處,2011),2013 年育齡婦女生育率略升至 1,即指平 均每一婦女一生可生育 1 個小孩,這樣的生育率比開發中國家的平均數 1.5 人 還要低,這也顯示出台灣即將面臨如歐美和日本的少子化社會問題。人口是 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一是影響國力強弱、國勢消長的關鍵指標。「少子 女化」反映出國家和社會的經濟負擔加重,對台灣各方面發展的衝擊也將日 益加劇,特別是其衍生學齡人口的下降,將嚴重衝擊較育體系。

人口特性 單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Units

育齡婦女 總生育率

千分

1.400 1.340 1.235 1.180 1.115 1.115 1.100 1.050 1.030 0.895 1.065 1.270 1.065 ‰

(24)

表 2-2 國民小學 105~119 學年度學生數推估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5)。重要教育統計資訊。

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002F646AFF7F5492&s=1EA96E4785E6838F

從表 2-2 顯示,近年來國小新生逐年降低,95 學年度國小一年級新生約 28 萬 6 千餘人,104 學年度國小一年級新生約 19 萬 2 千餘人,在這十年內學生人數足 足減少約 9 萬 4 千人。另,教育部統計處預估至 119 學年度,一年級國小新生人 數約為 18 萬 3 千餘人,從 104 學年度至 119 學年度減少將近 1 萬人,由上述國民 小學新生數可以推測少子女化趨勢日益嚴重,將影響國家教育整體的發展,未雨 綢繆提早做好因應策略,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

學年度

國 民 小 學 單位: 人

學生數計 1 年級 2 年級 3 年級 4 年級 5 年級 6 年級 105 1,175,760 175,529 192,449 198,166 198,839 201,821 208,956 106 1,150,031 183,289 175,453 192,479 198,113 198,819 201,878 107 1,163,596 215,512 183,202 175,482 192,428 198,098 198,874 108 1,176,940 212,270 215,409 183,230 175,439 192,435 198,157 109 1,172,657 193,891 212,165 215,440 183,186 175,469 192,506 110 1,185,570 205,427 193,797 212,188 215,381 183,233 175,544 111 1,211,847 201,825 205,331 193,813 212,127 215,434 183,317 112 1,227,125 198,589 201,729 205,349 193,754 212,169 215,535 113 1,206,912 195,354 198,497 201,747 205,285 193,768 212,261 114 1,186,706 192,115 195,263 198,514 201,687 205,289 193,838 115 1,182,397 189,592 192,024 195,280 198,452 201,692 205,357 116 1,164,416 187,436 189,501 192,043 195,221 198,460 201,755 117 1,148,605 186,002 187,348 189,517 191,987 195,228 198,523 118 1,134,941 184,920 185,913 187,362 189,462 191,994 195,290 119 1,123,429 183,844 184,833 185,928 187,305 189,468 192,051 119 1,123,429 183,844 184,833 185,928 187,305 189,468 192,051

(25)

表 2-3 國民中學平均每班學生人數及師生比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5)。重要教育統計資訊。

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002F646AFF7F5492&s=1EA96E4785E6838F

根據表 2-3 數據所示,分析國民中學平均每班學生人數,90 學年度平均 每班學生人數為 34.91 人,103 學年度平均每班學生人數為 29.18 人,14 年間 學生人數減少了 5.43 人,也就是說平均每班學生人數,減少將近六人;在師 生比的部分,90 學年度的師生比為 15.67,103 學年度師生比為 12.07,14 年 間師生比降了 3.6 個百分比,顯示出少子女化現象在班級平均人數及師生比造 成的影響。

表 2-4 國民中小學學校數、學生數、教師數及師生比之教育概況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5)。重要教育統計資訊。取自

http://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002F646AFF7F5492&s=1EA96E4785E6838F

根據表 2-4 數據顯示,國民中學 93 學年度至 103 學年度,在這十年間,

學生數由 95 萬人降至 80 萬人,自然減少了 15 萬人,國民小學學生數則減少 了 60 萬人之多,幅度之大令人乍舌;教師人數的部分,國民中學 93 學年度 至 103 學年度,增加了 3 千 8 百 5 十人,國民小學則減少了 4 千 2 百 6 十 9

學年度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平均每班

學生人數 34.91 35.68 36.02 36.06 35.56 34.83 34.18 33.85 33.48 32.68 31.59 30.76 30.10 29.48 生師比 15.67 16.05 16.14 16.28 16.02 15.7 15.23 15.08 14.90 14.31 13.74 13.00 12.50 12.07

學校數 學生數 教師數 生師比 每班學生人數 國中

103 學年 738 803,226 52,135 12.1 29.5 93 學年 723 956,927 48,285 16.3 35.3 十年增減 15 -153,701 3,850 -4.2 -5.8

國小

103 學年 2,644 1,252,706 98,613 12.7 23.4 93 學年 2,646 1,883,533 102,882 18.3 29.7 十年增減 -2 -630,827 -4,269 -5.6 -6.3

(26)

人;另在每班學生人數部份,國民中學減少了 5.8 萬人,國民小學則減少了 6.3 人;綜上所述,少子女化對國家發展有重大影響,教育部門積極推動精緻 化教育,開始著手降低每班班級人數,管控因減班導致教師超額的現象,以 因應未來少子女化帶來的巨大衝擊。

(二)臺東縣國民中學少子女化現象之分析

臺東縣除面臨少子女化趨勢的問題外,青壯年人口外流情形日益嚴重,

因孩子生得少,又為了謀求生計,只能攜家帶眷離鄉背井至外縣市工作,如 留在家中給托祖父母照顧,隔代教養問題,在青少年親春狂飆期的國中階段 愈加凸顯,惡性循環的狀況反倒衍生更多社會問題。

表 2-5 臺東縣國民中學班級數、學生數、平均每班學生人數、平均每一教師教導 學生數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5)。重要教育統計資訊。

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002F646AFF7F5492&s=1EA96E4785E6838F

由表 2-5 顯示,臺東縣國中學生數部分逐年下降至 103 學年度的 7 千 7 百 4 十 9 人,然為因應少子女化現象衝擊,管控超額教師問題,在平均每班學生數部

年度 國中班級數 國中學生數 國中教師數 平均每班學 生人數

平均每一教師教導 學生數

1998 324 10,269 675 31.69 14.68 1999 307 9,558 653 31.13 13.86 2000 299 9,190 618 30.74 13.88 2001 282 9,078 590 32.19 14.07 2002 287 9,181 594 31.99 14.36 2003 282 9,098 595 32.26 14.28 2004 297 9,284 624 31.26 13.87 2005 300 9,336 637 31.12 13.72 2006 304 9,321 652 30.66 13.44 2007 304 9,227 657 30.35 13.19 2008 309 9,151 671 29.61 12.90 2009 313 9,167 689 29.29 12.58 2010 320 8,965 710 28.02 11.99 2011 315 8,518 687 27.04 11.77 2012 318 8,219 713 25.85 10.97 2013 317 7,940 732 25.05 10.32 2014 315 7,749 719 24.60 10.12

(27)

份下修至 24.60 人,比全國平均值 29.5 少了近 5 人;臺東縣國民中學生師比 10.12 也比全國平均值 12.7 少了近 2.6 人。計畫行為理論實證研究

(三)臺東縣國民中小學裁併校作業指標審查小組設置要點

隨著社會人口遷移及少子化的現象,臺東縣政府教育局處,為本縣偏遠 小型學校學生銳減及教師超額,規模日益萎縮,面臨廢校及裁併為分班之問 題,為永續發展並善用原有影體設施、豐富教學資源、轉型發展經營學校特 色,亟需構思良好發展策略,以維繫各校之生存,充分運用各偏遠小學之優 越人文、自然資源條件,創造偏遠小型學校發展出最佳方案,故訂定「臺東 縣國民中小學裁併校作業指標審查小組設置要點」,依據 101 年 8 月 23 日訂 定「臺東縣國民中小學裁併校作業指標審查小組設置要點」作業對象中的第 一點說明指出,本縣各國民中學學年度本(分)校學生人數在八十人(含); 分校學生人數在五十人(含)以下者。遂被列入國民中學轉型暨裁併校輔導名 單,在 102 年 9 月 9 日修訂要點中,針對作業對象國民中學全校學生人數,

下修至六十人(含)以下者。個案學校於 101 學年度學生人數共計 67 人,依 101 年 8 月 23 日所頒布的設置要點,學校學生人數在 80 人以下列入作業對象輔 導名單。

二、教育政策對社會變遷的因應

人口結構變化影響的層面至深且廣,舉凡教育、經濟、產業、財政、社會福 利等皆受到鉅大影響,但人口結構變遷的趨勢一旦形成,就無法扭轉。人口變化 將直接影響教育,也改變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長期以來,教育品質與績效的提 升一向是廣大關心教育者所相當重視的課題,而國民教育又是整個教育階段中最 重要的一環,因而國民教育的政策與改革方向,便受到高度的關注。因此教育部 在 2006 年 8 月推出為期五年的,,「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以全面提升教育品 質。

(28)

(一)發展精緻化的教育

教育部從 2006 年推出「精緻國民教育」,可看出政府單位依循社會環境 的變遷,適時提出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以因應少子女化衝擊,調降班級 學生數,此方案由各縣市政府配合國家教育政策向所屬國民中小學進行宣導 推行,真正達成「提升國民教育品質」的價值核心。如架構圖 2-1 所示。

點亮孩子的未來

提升教學品質 活化教育人力 善用教育資源 保障受教權益

圖 2-1 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架圖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6:6)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

教育部推動「精緻國民教育發展,點亮孩子未來」為願景並以「提升教學品 質」、「活化教育人力」、「善用教育資源」、「保障受教權益」此架構的四項 目標做為施政的主軸,其核心價值環扣在「提升國民教育品質」上(教育部,2006)。

4.1 推動教育優 先區 4.2 協助國民中

小學急困學 生

4.3 扶助學習弱 勢學生補救 教學 4.4 扶助外籍配

偶子女輔導 教育 4.5 預防中輟與

復學輔導 3.1 國民中小學

老舊校舍整 建

3.2 閒置校區及 校舍多元運 用

3.3 特色學校發 展

3.4 充實教學基 本設施 3.5 推廣永續校

園 2.1 國民小學班

級學生人數 調降 2.2 增加輔導及

行政人力 2.3 擴大獎勵優

秀教育人員 專業表 現 2.4 樹立辦學與 教學典範 2.5 試辦學校組

織再造及人 力規劃 1.1 精進課堂教

學能力 1.2 建構中央與

地方教學輔 導網絡 1.3 試辦教師教

學專業發展 評鑑計畫 1.4 推動健康促

進學校 1.5 推動品德教

1.6 推動地方創 造力教育

(29)

(二)提升教學品質,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國民教育階段的兒童身心發展尚未成熟,非常需要教師專業的引導,並提 供多元的學習機會。因此,為達提升教學品質的目標,謹提出精進課堂教學能 力、建構中央與地方教學輔導網絡、試辦教師教學專業發展評鑑、推動健康促 進學校、推動品德教育、推動創造力教育等六項計畫,期望達成提升教學品質,促進 學生有效學習的目標。

(三)活化教育人力,激勵教師教育誠

由於少子女化的衝擊,學生來源驟減,致使現職教師面臨超額的威脅,

而年輕的儲備教師更難有機會進入教育現場。提出「國民中小學班級學生人 數調降」、「增加輔導及行政人力」、「擴大獎勵優秀教育人員專業表現」、「樹 立辦學與教學典範」、「試辦學校組織再造及人力規劃」等五項計畫。希望藉 此保障現有教師權益,更進一步希望活化校園人力資源,激勵教師教育熱誠。

(四)善用教育資源,營造優質學習環境

為因應鄉鎮偏遠國民小學學生人數急遽下降,經整併後之校舍或班級銳 減的空餘教室,能再活化以為學生學習或社區作出貢獻,同時積極營造永續 友善校園,謹提出國民中小學老舊校舍整建、閒置校區及校舍多元運用、特 色學校發展、充實教學基本設施、推廣永續校園等五項計畫。

(五)保障受教權益,扶助弱勢弭平落差

為落實國民教育「帶好每一學生」之全民教育理念,且基於社會正義的 實踐,對於相對弱勢之特定地區與特定群體的學生,有必要以政府的力量提 供積極性差別待遇的協助。為保障學生受教權益,謹提出推動「教育優先區」、

「協助國民中小學急困學生」、「扶助學習弱勢學生補救教學」、「扶助外籍配 偶子女輔導教育」、「預防中輟與復學輔導」等五項計畫。

綜合上述資料得知,從 2006 年推出「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中以降低編班 人數規劃,自 93 學年度起國中新生編班降為 32 人,爾後逐年降低 1 人,至 103 學年全面降為 25 人。此外,為拉近城鄉差距,全校 9 班以下、且學生人數超過 51

(30)

人以上的小校,加置 1 名教師員額(教育部,2012)。主要因應少子女化下減緩減班、

減師及併校的情形,可減緩人口結構變化等社會變遷帶來的衝擊。

三、少子女化趨勢對國民教育的影響

近年台灣地區人口結構快速變遷,產生少子女化現象危機,社會多元價值不斷 的出現,加上社會、經濟、政治、教育等各種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人口少子女化的 影響層面深遠(張鈿富,2004)。此一發展趨勢對目前的教育規畫,將有相當大衝 擊,因此學校經營者應正視少子女化對學校教育的影響,才能研擬對策加以因應。

茲歸納專家學者對少子女化教育的影響歸納說明如下:

(一)學校招生不足,各級學校面臨生存危機

由於出生率下降造成人口的銳減,每年入學學生數也不斷下降,依據教育部 100 學年度國中一年級新生入學人數銳減為 271,083 人,到了 115 學年度國中新生人數 又遽減至 161,888 人,足足減少 10 萬多人,造成學校面臨生存危機(減班或裁併) 。 如圖 2-2 所示。

圖 2-2 國中小一年級新生預測人數 100 學年至 115 學年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1)。

取自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956

班級數及班級人數減少後,形成小班小校,師生比例降低,增進師生良性互動 以提升教師課室教學能力並鼓勵教師教學多元化、個別化、適性化的教學理念,提

(31)

高學生學習成效以促進教學品質優質化,並落實小班小校的精緻教學(陳怡婷,

2005;鄧進權、張鈿富(2009);黃玉麟,2011;葉采頻,2010)。

(二)少子女化現象導致學生來源減少,加劇城鄉失衡

少子女化衝擊形成城鄉失衡問題更形嚴重,整體出生人口數來看,適齡 的國小學生數將急遽的短少。然而在偏鄉地區因勞動人力流失,致使偏遠小 型學校的生源不繼,加上學區內程度較佳學生外流現象不斷惡性循環,使得 學生數加速驟降;學齡人口集中都市化的情況更是使得小型學校經營更加艱 辛(劉文通,2009;蕭佳純、董旭英、黃宗顯,2009)。

(三)教育資源縮減,學校空間、設備閒置形成費

目前國中小的教育經費是依照學童數而補助,但隨著學生人口數量減少,

其教育資源便隨之縮減。而另一方面,少子女化趨勢使得學校面臨學生大量流 失、減班、併校與廢校等問題,相對的學校空餘教室與設備閒置,如不能有效 因應而閒置荒廢,實為教育資源資浪費,誠屬可惜(林海清,2006;施宏彥,

2005;張憲庭,2005;蔡銘津,2008) 。

(四)教師供需嚴重失調,師資培育機構經營更形艱困

少子女化趨勢下,各級學校減班或併校都將造成教師超額,部分現職的 教師將面臨隨時可能被解聘的危機。除教師超額的問題外,因師資培育機構 多元化,師資培育機構過度膨脹的結果,使得「流浪教師」的問題將更加惡 化,因此,師資培育機構的經營與維持,更加艱困(黃能堂,2007;黃玉麟,

2011;蔡銘津,2008) 。

(五)增進親師互動合作,激勵教師專業成長

少女子化可以增進親師生互動機會,在優勢上父母可以重視小孩學習行 為及課業上的表現,親師也能積極的互動(宋秋儀,2011) 。但在劣勢上使 得父母對子女過度保護與干預,形成「直升機父母」,以致於剝奪小孩自我學 習的機會,喪失了多方嘗試錯誤的練習機會(蔡銘津,2008)。另,由於師資 員額減少,教師擔心飯碗不保,會更努力專業進修,以提昇自我的能力,以

(32)

精進教學、教師專業發展進修或研讀研究所等進修方式,以提昇教學品質,

以避免在教育現場被淘汰(宋秋儀,2011)。

(六)考驗學校的教學與輔導,衝擊倫理社會

少子女化使得小孩與同伴相處上切磋機會減少,學生缺乏人際互動造成 其人格發展偏頗,容易在人際互動與社會適應上產生問題;因此學校的教學 與輔導的方法也要隨之調整。此外,家庭結構的單線化,未來更將形成另一 種倫理與社會問題,親屬關係的單薄與淡化對道德教育的推行上可能也產生 一定的影響(施宏彥,2005;蔡銘津,2011)。

在台灣少子女化的嚴重與影響,已緊迫到政府須把它當作重大危機來處理(蔡 銘津,2011)。目前在學校體系中,以幼稚園與中小學階段首當其衝,使得許多學 校產生經營上的困難,面臨「招生不足」、「減班超額」、「小校裁併」等問題,造 成學校「師資流動不得」、「教師進出不易」及「超額教師」等問題,形成教師流 動滯留(余孟甄,2011;張馨方 2009)。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重視少子女化議題並 謀求對策,目前在國民教育階段,提出「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高中職教育階 段則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規擬就近入學及學區化等具體措施;另外,高等 校院的評鑑及退場機制、學生人數總量管制、高等校院已出現的低分率取和即將 浮現招生不足的問題等,希望能有具體措施,以緩解少子女化對教育環境的衝擊

(陳淑敏、廖遠光、張澄清,2008)。

綜合言之,學校經營者應正視少子女化對學校教育的影響,才能研擬對策加 以因應。要如何因應減緩少子女化趨勢對教育的影響呢?研究者認為學校經營者 更需要與眾不同的經營模式,例如經營學校品牌特色或提升教學服務品質等,重 視顧客導向以吸引學生家長認同並願意讓學生就讀。

(33)

第二節 學區制度

我國國民學校「學區制度」的施行始自日據時代,目的為求各地區之國民學校 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便利學生就近入學,提高就學率(周宜庭,2010)。以下針 對學區制度的意義、法源依據及劃分原則、國內學區制度的現況及宜蘭縣國民中小 學學區劃分暨新生分發作業實施要點。

一、學區制度的義意

根據吳清山、林天祐(2003a)認為學區有兩種涵義;第一種是指盛行於英、

美兩國的地方教育行政區域,即地方學區,簡稱「學區」(schooldistrict);第二種 是 指 國 民 教 育 或 義 務 教 育 階 段 招 收 學 齡 兒 童 的 居 住 範 圍 , 即 所 謂 的 入 學 學

(attendancedistrict)。我國國民教育法及其施行細則規定,國民中小學由主管教育行 政機關劃分學區分區設置,學齡兒童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按學區分發入學。就依規 定來看,我國國民中小學採行的學區制度,其目的在保障國民教育或義務教育階段 學齡兒童能就近入學。因此我國學區制就是屬於第二類型。

二、學區相關法源與劃分的原則

一個國家為了提供國民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強制入學方式要求滿六足歲國民 必須接受義務教育,以提升國民教育水準,達到教育機會均等之目標。為了方便 義務教育的推展,以學校鄰近地區為單位劃分學區以方便社區學童就近入學,家 長沒有選擇的權利(陳寶鈺,2002)。而學區劃分有其法源依據:

(一)國民教育法

1. 國民教育法最早在民國 1979 年 5 月 23 日公布施行,並於民國 1999、2001、

2003 年修訂,第四條第二項規定: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由直轄市或 縣(市)政府依據人口、交通、社區、文化環境、行政區域及學校分布情 形,劃分學區,分區設置;其學區劃分原則及分發入學規定,由直轄市、

縣(市)政府定之。

(34)

2. 第六條規定:六歲之學齡兒童,由戶政機關調查造冊,送經主管教育行政 機關按學區分發,並由鄉、鎮(市)、區公所通知其入國民小學。國民小 學當年度畢業生,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按學區分發入國 民中學。

(二)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以 2004 年 07 月 26 日修正之版本為準,茲將 相關學區制度法規羅列如下:

1. 以便利學生就讀為原則。

2. 學校設置以分別設置為原則。

3. 學校以不超過 48 班為原則。學校規模過大者,直轄市、縣(市)政府應增 設學校,重劃學區。

4. 交通不便、偏遠地區或情況特殊之地區,未設置國民小學或國民中學者,

視實際需要,選擇採取下列措施:1.分校或分班;2.依強迫入學條例第十 四條規定提供膳宿設備;3.上下學所需之交通工具或補助其交通費;4.有 利學生就讀之措施。

5. 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1982 年 7 月頒布,2004 年 7 月修訂)第五條:「直 轄市、縣(市)政府依本法第四條第二項規定劃分學區時,相鄰直轄市、

縣(市)地區之學區劃分,得由直轄市、縣(市)政府依實際狀況協商定 之。」若學區劃分有跨縣市情況時,得由相鄰之直轄市、縣政府依實際狀 況。

(三)學區劃分的原則

從學區模式研究文獻分析學區劃分的模式,可以發現兩種思維。一則從 時空背景面的角度來看,著眼於都會區未來快速發展及老舊市區凋零化後的 學校學區未來性。二則從生活圈地理交通的角度來看,則聚焦在學生通學總 距離的減少或學校位置的合理性,兩者均著重在地理交通等因素(王欽哲,

2006)。因此認為學區劃分原則極為重要,以鄭春子(1999)歸納出國民中小 學學區劃分原則有九項,分別是:

1. 全面涵蓋:國民教育屬義務教育,故學區劃分需全面涵蓋,不容許有空白 間隙、遺漏或重疊之現象。

2. 明確單純:為避免因含混不清而造成學校行政、學校及學生家長的困擾與 紛爭,學區劃分應力求明確易辨顧可以山脈、道路、鐵路、河川等為界線,

亦可依普通行政區域區劃,以一鄉鎮一學區為原則,都市人口稠密區則以 區、里、鄰等行政單位劃分。

3. 通學距離盡量縮短:學校屬「想要的」、「高使用頻率」、「非緊急性」的設

(35)

施,且學區劃分旨在便利學生就近入學,故在規劃時應使通學總距離最小 化,以節省通學成本。

4. 通學距離盡量公平:規劃學區時須注意各校學區面積差距不宜過大,以期 使多數學生均能在合理、公平的範圍內通學;若因學區劃分使學生之通 學距離無法保持在合理範圍內,應斟酌情況考慮補貼學生之交通成本或 提供補助性服務。

5. 安全與便利:規劃時應盡量避免跨越河流、山谷等天然障礙及交通幹道、

鐵道、高速公路等人為障礙,減少通學的交通安全問題;其次,考量通 學道路的治安狀況與環境適宜性,避免學生身心受到侵害或污染;最後,

考慮交通動線之順暢、便捷,通學道路間應有適當的交通運輸工具或交 通設施,便利學生上下學。依據人口分布,考慮學校規模:學區劃分時 必須依據地方人口分布、人口結構、人口規模與住宅密度,及學校場地、

教室、設備等資源條件進行規劃,使各校有適量的學生人數。

6. 限定收容規劃區域內之學生:不同數量的學生會造成學生所得消費質量 的變化,故學校有其一定的服務範圍與規模,在學校規劃完成後,對學 校設施的使用應僅限於原初規劃之對象,原則上不容許學區以外其他非 規劃區域內的學生越區就讀。

7. 考慮學生家長及相關人員意見:學區劃分不應與使用者之偏好有太大的 歧異衝突,在規劃學區時應邀集學生家長代表及相關人員共同參與規 劃,或透過各種管道充分瞭解居民意願與相關人員意見,納入規劃時的 考量。

8. 適時檢討與調整:在環境背景不斷改變下,社區興衰與人口增減、各種 開發建設計畫與教育改革等行政變遷因素,都將造成學區體系的失衡,

因此必須適時進行通盤檢討與調整,以求因應。

綜上所述,認為大部分的學區劃分原則,主要是依據人口分布劃分學區並考 量其安全與便利性,使通學距離盡量縮短為主,並依人口變遷適時做調整與檢討,

藉此能達成學區規劃的理想原則。

(36)

三、國內學區制度的現況

我國公立國民小學學生入學即採取學區制,所謂「學區制是一種強制式的學 區,學生除了選擇私立學校外,都必須接受居住地鄰近學校分發的就學方式,而 學區的劃分大致與行政區域相同(簡錦峰,2009)。現行我國公立國民小學學區之 劃分辦法是由鄉(鎮、市、區)公所以村里鄰為基本單位考量人口分佈,輔以重 要的自然邊界,如橋樑、道路、河流、高速公路及交通流量大之重要道路,再加 上現場勘查與會議協商作為學區劃分的參考,訂定一套學區劃分辦法的行政命 令,報縣市政府主管機關核備。

國內目前仍實施學區制入學,但隨著教改潮流的趨勢也逐步推展家長教育選 擇權的需求,並考量學校經營及社區發展的現況,因此目前規劃的學區可分為固 定學區、彈性學區(共同學區、自由學區、開放學區、大學區)等類型,以下分 別加以敘述之。

(一)固定學區

依照各縣市學區劃分辦法,以學生戶籍所在地強制進入公立國民小學就 讀的選擇方式。這是一種公權力控制入學的措施,主要是能掌握學區學校分 佈的平衡(簡錦峰,2009)。

(二)彈性學區

係指打破現有僵硬的學區制,讓家長有較大的公立學校選擇的做法。彈 性學區在各縣市採用不同的名稱,如共同學區、自由學區、開放學區及大學 區等。不論名稱為何,其主要目的在落實家長教育選擇權,允許家長及其子 女在權限內自主選擇學校就讀(簡錦峰,2009)。

1. 共同學區

對於共同學區之定義分為二:一則為教育當局仍會依據人口、交通、學 校位置、社區文化、政策考量等因素,規劃某一區或里、鄰為兩所以上學校 的「共同學區」,家長與學生得依其意願,需於規定期限前選擇就讀學校(李 佩芬、張瀞文,2011;林櫻蘭,2004)。二則許多縣市稱為「緩衝學區」或「自

(37)

由學區」,共同學區的產生並非源自呼應家長教育選擇權,而是考量家長接送 或學生上學的便利性也就是源自地理位置的因素,因此,只有少數家庭可擁 有選擇的機會。若戶籍正好落在兩校學區界線邊緣,就依照學區劃分辦法訂 出較彈性的共同學區,家長可依其意願選擇就讀(簡錦峰 2009)。

2. 自由學區

指某一特定區域,該區域內學童可從兩個或兩個以上學校選擇就讀,這 些學校的學區全部或大部分重疊。其最大分別為自由學區內的學生數佔學校 招生人數的比例多寡,簡單的說是自由學區因源自教育選擇權的落實,故將 大多數的家庭納入範圍(簡錦峰,2009)。自由學區以台南市和花蓮縣光復鄉 最早開始試辦,台南市政府教育處為配合教育部執行小班小校及紓解部分學校 增班壓力,並提供家長選擇孩子學習環境的權利,於 1998 學年度起開始試辦 自由學區。另,花蓮縣教育處有鑑於光復鄉存在很多越區就讀的事實,並且 考量光復鄉各個學校硬體設備都具有相當水準的情形下,於 1999 學年度起於 光復鄉試辦公立學校自由學區,希望藉由自由學區的實施可以達到依家長意 願選擇就讀學校,及提昇學校素質促進教育改革兩個目的(林蘭櫻,2004;

張茂源,2005)。然而「共同學區」與「自由學區」的最大的差異在於自由學 區內的學生數佔學校招生人數的比例多寡,「自由學區」因源自教育選擇權的 落實,故將大多數的家庭納入範圍,而「共同學區」的自由學區則源自地理 位置的因素(簡錦峰,2009),如圖 2-3 所示

(38)

圖 2-3 自由學區示意圖 資料來源:引自(簡錦峰,2009)。

由圖 2-4所顯示,自由學區即表示家長在學區的選擇上,能有兩個以上的選 項,對個案學校在招生工作上,家長的教育選擇與學校提供的服務及產品,能否 滿足需求,成了最重要的工作。

圖 2- 4 自由學區示意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圖。

賓賓 國中

賓賓 國小

土土 國小

大大 國小 臺臺

國小

大大 國中

(39)

根據上圖所顯示,賓賓國中有四個學區國小,分別為賓賓國小、臺臺國小、

土土國小及大大國小,其中土土及臺臺國小亦可選擇就讀大大國中,意即土土國 小及臺臺國小為個案學校及大大國中的自由學區。

表 2-6 個案學校學區國小基本資料表

臺東縣立賓賓國中學區國小基本資料表

隸屬鄉鎮 行政區 學校名稱 隸屬學區 距離賓茂國中(公里) 達仁鄉 土土村 土土國小 大大、賓賓共同學區 16 公里

達仁鄉 臺臺村 臺臺國小 大大、賓賓共同學區 14 公里 金峰鄉 賓賓村 賓賓國小 賓賓國中 1.5 公里 太麻里鄉 多多村 大大國小 賓賓國中 9.4 公里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 2-6 可知,個案學校所屬學區國小橫跨了三個鄉鎮,幅員廣大,位在達仁 鄉的土土國小距離賓賓國中 16 公里,臺臺國小距離賓賓國中 14 公里,位在太麻 里鄉行政區的大大國小距離賓賓國中 9.4 公里,位在金峰鄉行政區的賓賓國小距離 賓賓國中 1.5 公里,故在學生上學的交通問題,也成了家長選擇就讀意願的考量因 素。

3. 開放學區

指某一學校入學區域是不受戶籍地限制,全縣市或全國學童均可選擇該 校就讀,故開放學區非指特定區域。目前臺東縣開放學區的學校有公辦民營 學校及私立學校,私立均一中小學,就是採取開放學區制,家長及學生可 以不受學籍限制,自由選擇入學,如圖 2-5 所示。

(40)

圖 2-5 開放學區示意圖

說明:全縣市或全國學童均可選擇到「開放學校」就讀。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圖。

學區制度,對於教育當局而言,可以有效透過制度的實施便利學生入學及達 到制學生從上所述得知,發展特色課程對於偏鄉小校轉型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多元 體育團隊的成立,發掘原住民學童運動天賦,設置體育班,開拓學生來源可跨縣 市及學區招收有潛力有興趣的學生。學區的演變從共同學區到自由學區甚至到大 學區,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學校能轉型免於裁併,並能在少子女化的衝擊下,學校 能走出自己經營的特色,展現學校特色風格,才能獲得家長青睞。

第三節 學校經營策略之探討

人口結構的變化,家長學校教育選擇權的興起與學區制度的彈性改變,對於 學校而言,將會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基於市場經濟「優勝劣敗」法則,部分學 校如果缺乏競爭力,學生越來越少,恐將面臨被迫關門的命運。在面臨「市場化」

的教育趨勢下,學校必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展現學校良性競爭與學校績效、加 強教育的多元、孕育優質的教育本質,為「教育市場」帶來正面的意義,如此,

數據

表 2-1  社會指標統計表-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社會指標統計年報(2013)。  取自 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36477&ctNode=538&mp=4  受戰後嬰兒潮影響,1950 年代我國育齡婦女總生育率達 7 人,為緩和人 口成長速度,政府於 1964 年起推行家庭計畫及人口調控政策,,使人口總增 加率快速下降。其後隨國人受教育年數延長,女性勞動參與提高,以及個人 對婚姻、家庭與生育觀念改變等因素,醫藥衛生的進
表 2-2  國民小學 105~119 學年度學生數推估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5) 。重要教育統計資訊。  取自 http://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002F646AFF7F5492&s=1EA96E4785E6838F  從表 2-2 顯示,近年來國小新生逐年降低,95 學年度國小一年級新生約 28 萬 6 千餘人,104 學年度國小一年級新生約 19 萬 2 千餘人,在這十年內學生人數足 足減少約 9 萬 4 千人。另,教育部統計處預估
表 2-3  國民中學平均每班學生人數及師生比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15)。重要教育統計資訊。  取自 http://depart.moe.edu.tw/ED4500/cp.aspx?n=002F646AFF7F5492&s=1EA96E4785E6838F  根據表 2-3 數據所示,分析國民中學平均每班學生人數,90 學年度平均 每班學生人數為 34.91 人,103 學年度平均每班學生人數為 29.18 人,14 年間 學生人數減少了 5.43 人,也就是說平均每班學生人數,減少將近
圖 2-3  自由學區示意圖  資料來源:引自(簡錦峰,2009)。  由圖 2-4所顯示,自由學區即表示家長在學區的選擇上,能有兩個以上的選 項,對個案學校在招生工作上,家長的教育選擇與學校提供的服務及產品,能否 滿足需求,成了最重要的工作。  圖 2- 4 自由學區示意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繪圖。 賓賓 國中 賓賓 國小 土土國小  大大  國小 臺臺 國小 大大 國中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dentify different type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examin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se places;.4. recognize factors affecting tourist flows and the

The aim of this theme is to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industrial location using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s example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Regarding Flow Experiences as the effect of medi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Perceive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nd Well-being on volunteer firemen, taking volunteer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