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殖民時期佛教文教事業之一:日本佛教 各宗派在台所辦期刊(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殖民時期佛教文教事業之一:日本佛教 各宗派在台所辦期刊(上)"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一、前言

1894 年甲午戰敗,清廷割讓台灣,翌年,日本佛教各宗或隨軍 或從扶桑四島遣僧來台,為了宣傳教法,紛紛發行刊物,如1896 年11 月,佐佐木發起組織的「臺灣佛教會」發行《教報》第一號。1

《教報》第一號中的〈臺灣佛教調查〉一文撰稿者,被認為是出自 佐佐木之手,對曹洞宗決定來台開教傳道影響甚巨。2之後,日本 佛教宗派較早創辦的期刊有臨濟宗的《真如》,臨濟宗滹山大悲閣 的《真佛教》、日蓮宗的《放光》、3淨土宗《信友》雜誌發刊等。4 當然這些雜誌主要發行的對象還是自宗信徒為主。

台灣本土僧侶所創辦的刊物首推1923 年臺中佛教會館林德林 的《中道》,爾後陸續有《臺灣佛教新報》、《靈泉》、《亞光新 報》、《赤道報》等,但發行時間都甚短。殖民當局的唯一佛教機 關報為《南瀛佛教》(1941 年更名《臺灣佛教》),其在推行政令

1. 〈敎報の發刊〉,《臺灣新報》,1896 年 12 月 16 日,第 3 版。

2. 釋慧嚴:〈西來庵事件前後臺灣佛教的動向―以曹洞宗為中心〉,《中華佛 學學報》第10 期,1997 年 7 月,頁 291-292。

3. 〈臺北宗敎雜觀〉,《臺灣日日新報》,1906 年 3 月 1 日,第 2 版。

4. 〈雜誌信友發刊〉,《臺灣日日新報》,1918 年 9 月 13 日,第 3 版。

〈台灣佛教新史〉之十八─

殖民時期佛教文教事業之一:日本佛教 各宗派在台所辦期刊(上)

闞正宗

佛光大學佛教學系教授

(2)

及改革台灣佛教上留下許多珍貴資料。因本文主要討論日本佛教各 宗派附屬刊物,故屬於官方所辦之《南瀛佛教》,以及台籍緇素所 辦之刊物不列入,擬另文處理。

盱衡整個殖民時期,大約有近30 種的佛教刊物創辦,但許多 都曇花一現,為時甚短,也有許多停刊時間不明,但連貫且時間較 長的首推1901 年 9 月創刊的《真佛教》,前後發行凡 31 年餘。

由於學界過去未曾有關殖民時期日本佛教各宗刊物之研究,本 文旨在探討1895 年至 1945 年,日僧在台所辦之佛教刊物。

二、日本佛教各宗的刊物創辦

(一)禪宗

1、曹洞宗《臺灣教報》(1896.12~?)

學者江燦騰最先注意到「大日本臺灣佛教會」是在日本領台第 二年(1896)成立,其所根據的資料是該會所發行的《教報》第一 號,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臺灣史料》半年刊第6 號(1995 年 6 月)。5釋慧嚴進一步指出:「『大日本臺灣佛教會』,是臺北曹 洞宗教會的前身,它成立於1896(明治 29)年 5 月的緣故,可以 知道『大日本臺灣佛教會』是曹洞宗在臺初期的組織,因此《臺灣 教報》無疑地是在臺曹洞宗所發行的刊物……。」6

「大日本臺灣佛教會」預定每月發行二期刊物,7第一期《教

5. 江氏後將此文〈《教報》第一號―日據初期臺灣佛教新史料的出土〉收錄於

《臺灣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台北:南天書局,1996 年,頁 100-108。

6. 釋慧嚴:《臺灣佛教史論文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 年,頁 148。

7. 〈佛敎會の計畫〉,《臺灣新報》,1896 年 7 月 16 日,第 3 版。

(3)

報》發行於1896 年 12 月,定價 6 錢,且改為每月發行一期。8其 後續發行不明。

2、臨濟宗《真佛教》(1901.9~1932)

曹洞宗《教報》可能是日本佛教在台最早發行的刊物,而臨濟 宗《真佛教》則可能是殖民時期壽命最長的佛教刊物之一。

《真佛教》由滹山大悲閣臨濟宗僧侶高橋醇嶺(?-1931)所創,

高橋醇嶺於1898 年 1 月來台,先是卓錫於圓山劍潭寺,後相中台 北市新起街久米民之助的宅邸,在有志者捐款下,1900 年移住於 此,成立大悲閣,供奉觀音菩薩。9

高橋主辦時期的《真佛教》,主要內容宗旨是「大日本真佛教 成為世界性的,不拘泥於一宗一派,即發揮宇宙大真理,以樹立 天下,實為現代社會必然之要求,放一大光明,以照破世界之黑 暗」,10對佛教末法都有著墨,十分關心僧侶腐敗墮落問題。11只可 惜現今未見任何該刊出土。

《真佛教》創刊於1901 年 11 月,至 1932 年 3 月,共發行 300 多期,是一份屬於高橋個人色彩濃厚的佛刊。121931 年 10 月 10 日,

高橋病逝台北赤十字醫院,13後由伊澤宗潤繼任。14《真佛教》在高

8. 〈教報の發刊〉,《臺灣新報》,1896 年 12 月 16 日,第 3 版。

9. 〈臺北の寺院(四)臨濟宗滹山大悲閣〉,《臺灣日日新報》,1910 年 2 月 23 日,

5 版。

10. 〈眞佛敎(一○五)〉,《臺灣日日新報》,1910 年 9 月 1 日,第 1 版。

11. 〈眞佛敎(第六十六號)〉,《臺灣日日新報》,1907 年 5 月 22 日,第 1 版。

12. 裏川大無:〈臺灣雜誌興亡史(九)〉,《臺灣雜誌興亡史》9,1935 年,頁 139-140。

13. 〈高橋和尚圓寂〉,《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31 年 10 月 11 日,第 8 版。

14. 〈大悲閣住職の後任は伊澤宗潤師〉,《臺灣日日新報》,1932 年 3 月 15 日,

7 版。

(4)

橋去世後曾一度停刊,之後雖復刊,但不久又停刊。

3、曹洞宗《臺灣佛教》(1902.3~?)

1904 年 2 月,《臺灣佛教》月刊發行至第 27 號,發行地址位 於台北市書院街的「臺灣佛教會」,每份定價2 錢。15時間回推,

則該刊應是創刊於1901 年 11 月。然當時的書院街址是曹洞宗布教 所,或許可以說,《臺灣佛教》是日本曹洞宗的刊物,而非「臺灣 佛教會」。因問「臺灣佛教會」是在1902 年 12 月初成立,據《臺 灣日日新報》刊載的一則「臺灣佛教會」成立的報導:「各宗聯合 組織臺灣佛教會,本月八日將在府前街大谷派本願寺別院舉行發會

(創會)式。」16可見《臺灣佛教》月刊不屬於日本佛教各宗聯合 組織的「臺灣佛教會」。

至晚在1904 年 7 月,《臺灣佛教》月刊發行至第 31 號時,會 址轉到了台北市北門街,17而曹洞宗是在1903-1904 年間遷移至北門 街,1904 年 11 月發行至 35 號,該期內容有〈明慧上人之阿留遍〉、

〈喜也宇和白隱禪師之除草唄〉、〈心靈守護〉等文章,18從所刊 載的文章有真言宗的明慧上人及禪宗的白隱禪師來看,可推知原屬 於曹洞宗的《臺灣佛教》,在1902 年 12 月佛教各宗聯合組織的「臺 灣佛教會」成立後,極可能成為教會所屬刊物,而編輯部置於曹洞 宗的北門布教所。不過,該刊發行至35 號後即未再見相關報導。

15. 〈新刊紹介:臺灣佛教(第二七號)〉,《臺灣日日新報》,1904 年 2 月 24 日,

4 版。

16. 〈臺灣佛教會〉,《臺灣日日新報》,1902 年 12 月 2 日,第 2 版。

17. 〈新刊紹介:臺灣佛教(第三一)〉,《臺灣日日新報》,1904 年 7 月 1 日,

1 版。

18. 〈新刊紹介:臺灣佛教(第三五)〉,《臺灣日日新報》,1904 年 10 月 16 日,

1 版。

(5)

4、臨濟宗《佛教會報》(1918.12~?)

《佛教會報》創刊於1918 年 12 月,由臺灣佛教道友會所發行,

分為漢文版與日文版,當時發行的目的為:「臺灣人大部分宗教信 仰佛教,然而智識低級之本島人,頗多陷於總總迷信,此回臺灣佛 教道友會,因發刊會報,極鼓吹臺灣宗教之革新……。」19首號並 有臺北廳宗教科長柴田廉論該刊使命之文。

5、臨濟宗《圓通》(1920.8~?)

《圓通》月刊為台北圓山臨濟寺所發 行,以涵養婦德為目的,乃圓通婦人會的 機關雜誌,定價4 錢半,20大小為16 開型

( 菊 判 ),1920 年 8 月創刊,持續發行 15 年,至 1935 年 9 月仍未停刊。21

6、臨濟宗《臺灣佛化》(1936.6-?)

《臺灣佛化》雜誌乃是「臺灣佛化青 年會」之附屬刊物,而「臺灣佛化青年會」

又是臨濟宗妙心寺派所支持成立的教會。

「臺灣佛化青年會」成立於1934 年 6 月 2 日,當天於台北市稻江會館舉行成立式,

出席者有總督府社會課課長王野代治郎、社寺科主任加村政治、陳 天來等人與會;同年6 月 12 日,召開緊急臨時理事會決定:(1)

會則及設立支部規定(2)設立會章、會員心得及徽章(3)有關會

19. 〈佛教會報發行〉,《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18 年 12 月 9 日,第 4 版。

20. 〈新刊紹介:圓通(一號)〉,《臺灣日日新報》,1920 年 8 月 21 日,第 3 版。

21. 裏川大無:〈臺灣雜誌興亡史(九)〉,頁 140。

臨濟宗所發行的《圓通》

月刊1930 年 8 月號

(6)

務分掌案(4)映畫班南部巡迴(5)派遣代表赴日本參加「汎太平 洋佛青會」。221937 年 1 月 5 日始創辦《臺灣佛化》雜誌,主編兼 發行人為台民江木生。1935 年底總督府調查全台灣佛教徒人數,台 日信眾共約17 萬人,「臺灣佛化青年會」標榜「佛教真精神的自覺,

同時以之興隆社會」為指導原則,希望一掃社會頹廢的氣氛,喚起 時世相應的指導性輿論,同時強化青年間的聯絡。23

1937 年 3 月 20 日發行第 1 卷第 2 期(3 月號),同年 5 月 15 日發行第1 卷第 3 期(5 月號),同年 8 月 20 日發行第 1 卷第 5 期(9 月號),同年11 月 16 日發行第 1 卷第 6 期(11 月號)。如此看來,

《臺灣佛化》屬雙月刊性質,且從其內容看來,是為配合皇民化運 動而誕生的宗派刊物,但不知持續發行至何時,僅見發行6 期,而

「臺灣佛化青年會」至1940 年 3 月時仍見其活動。24

(二)日蓮宗與淨土宗

1、日蓮宗《放光》(1903.7~?)

1903 年 7 月,位於台北的日蓮宗布教所創辦《放光》月刊,

1904 年 7 月發行至第 13 期時,介紹該刊是「以日蓮聖人的傳記為 主,旁及其它論說雜記」的贈閱刊物。25《放光》最後一次出現在

《臺灣日日新報》的報導上,是發行第16 期(1904 年 10 月 22 日),26 但這不是《放光》最後期數,至少1906 年 3 月尚在發行中。

22. 〈本會記錄(拔抄)〉,《臺灣佛化》1:1 號,1936 年 1 月,頁 27。

23. 東海宗達:〈「臺灣佛化」の創刊〉,《臺灣佛化》1:1,頁 7-8。

24. 〈臺灣佛化靑年會で臺灣神社に獻木 けふ植栽奉仕〉,《臺灣日日新報》,

1940 年 3 月 10 日,第 7 版。

25. 〈新刊紹介:放光(第一三)〉,《臺灣日日新報》,1904 年 7 月 19 日,第 1 版。

26. 〈新刊紹介:放光(第一六)〉,《臺灣日日新報》,1904 年 10 月 22 日,第 1 版。

(7)

2、日蓮宗《聯盟教報》與《立正教報》(1932.1~?)

《聯盟教報》是1932 年 1 月由「臺北日蓮上人鑽仰者聯盟」

所創辦的32 開(四六倍判)月刊,同年 3 月,台北立正閣布教所 的《立正教報》誕生,之後與《聯盟教報》合併。27從《聯盟教報》

4 月號內容來看,主要是歌頌日蓮、明治天皇,並提倡日本主義、

日本精神,每冊定價5 錢。28

3、淨土宗《信友》(1918.10~?)

1918 年 9 月,在台灣的日本淨土宗有志信徒發起創辦《信友》

月刊雜誌;29同年10 月 10 日,淨土宗台灣布教師布教機構發行《信 友》創刊號,發行所設於圓山忠魂堂,首期內容有〈從自我觀照到 如來的發現〉(見山望洋)、〈經典所現的生活問題〉(見山望洋)、

〈給都市的教友〉(松井輝道),以及〈教區時報〉等文章,每份 5 錢。301919 年 4 月發行第 2 卷第 4 號後,未再見相關介紹。31

(三)東西本願寺派

1、西本願寺《臺灣教報》(1909.6~1911.2 ?)

1909 年 6 月,位於台北市新起街的西本願寺,發行《臺灣教

27. 裏川大無:〈臺灣雜誌興亡史(九)〉,頁 140。

28. 〈新刊圖書紹介:聯盟教報(四月號)〉,《臺灣日日新報》,1933 年 4 月 16 日,

6 版。

29. 〈雜誌信友發刊〉,《臺灣日日新報》,1918 年 9 月 13 日,第 3 版。

30. 〈信友(初號)〉,《臺灣日日新報》,1918 年 10 月 17 日,第 3 版。

31. 〈新刊紹介:信友(第二卷四號)〉,《臺灣日日新報》,1919 年 4 月 20 日,

3 版。

(8)

報》第1 號,32每冊定價5 錢,屬月刊性質。33《臺灣教報》發行至 1911 年 2 月第 20 號後,即未再見後續發刊。34由於沒有任該刊相 關資料,故無法得知其內容為何。

2、西本願寺《慈光》(1913.5~1914.3)與《一味》(1921.4~?)

《慈光》雜誌的前身是為向台民傳教、以中文發行的《真宗教 旨大要》,創刊於1897 年 4 月;1913 年 2 月,大舉傳道時發行《奉 悼謹話國民與宗教》,至同年5 月,當時常住西本願寺別院的第 31 班總班長調龍叡擔任主筆,創辦《慈光》月刊。35

《慈光》月刊大小為32 開(四六倍判)20 頁,每月 20 日發行,

發行量一千份,其發刊宗旨為:「《慈光》不為販售,不為憐,不 為怒,不為罵,不為媚,不為多事企盼,不為吾名聲之聞,只深知 讚仰如來大悲以救現前一念,讓被給予無窮生命的自己幸福歡喜,

共戲光明之花園,欲遊安慰之原野。來吧吾友!集無朋《慈光》之 樂園,以拜莞爾如來之姿,得聞清徹法樂之聲。」後因主筆辭任回 日,僅發行至11 號(1914 年 3 月)即停刊。36

1921 年 1 月,為了讓台北西本願寺別院日校學生嘗試文書傳 道,發行單行本《真宗》中日文本(中文5 千本,日文 3 千本);

32. 〈新刊圖書紹介:臺灣教報(一號)〉,《臺灣日日新報》,1909 年 6 月 19 日,

4 版。

33. 〈新刊圖書紹介:臺灣教報(四)〉,《臺灣日日新報》,1909 年 9 月 24 日,

4 版。

34. 〈新刊圖書紹介 臺灣教報(二○)〉,《臺灣日日新報》,1911 年 2 月 14 日,

1 版。

35. 大橋捨三郎:《真宗本派本願寺臺灣開教史》,台北:真宗本派本願寺臺灣 別院,1935 年,頁 155。

36. 裏川大無:〈臺灣雜誌興亡史(九)〉,頁 140。另見大橋捨三郎:《真宗本 派本願寺臺灣開教史》,頁155-156。

(9)

同年4 月,再創辦《一味》月刊,大小為 32 開 本。1922 年 2 月,西本願寺台灣別院輪 番交替,佐佐木上任,同年6 月號起,主編 為杉浦亮嚴;1924 年起改版為袖珍型,至 1934 年發行量有 650 份。37每冊定價10 錢。38

《一味》主要弘揚真宗的理念,其使命 是「唯信仰親鸞聖人所體顯的南無阿彌陀佛 之宗教,讓親子、主婦俱生真實之信念,在 感謝報恩的生活裡共同仕奉國家社會,以服 膺佛心者大慈悲之金言,朝向天下和順、國 富民安、兵戈無用之理想,成為淨化運動,

戮力於自國文化之建設」。39

1935 年 12 月,《一味》改名為《うてな》(萼),自 1936 年 元月繼續發行,401936 年 7 月號的文章有〈晨朝禮拜之提倡〉、〈祖 先崇敬與盂蘭盆之意義〉、〈大悲之召喚〉、〈求道之態度〉等,

每冊定價10 錢。41

3、西本願寺《新生》(1915.6~1915.11)

《新生》月刊創辦於1915 年 6 月,為台南西本願寺內的新生

37. 裏川大無:〈臺灣雜誌興亡史(九)〉,頁 140。另見大橋捨三郎:《真宗本 派本願寺臺灣開教史》,頁155-156。

38. 〈新刊紹介 一味(三の二)〉,《臺灣日日新報》,1923 年 3 月 12 日,第 8 版。

39. 《一味》4:5,1924 年 5 月,目次。

40. 神子生:〈創刊滿拾伍週年改題を祝う〉,《うてな》16:4,1936 年 4 月,

20。

41. 〈雜誌紹介:うてな(七月號)〉,《臺灣日日新報》,1936 年 7 月 23 日,

5 版。

淨土宗西本願寺所發行 的《一味》第4 卷 5 號,

1924 年 5 月 10 日。

(10)

社所發行,是大小16 開型(菊判)的刊物,但只發行到同年的 11 月,

前後僅6 期。42

4、東本願寺《藍毘尼》(1927.12~?)與《共濟》(1928.9~?)

1927 年 12 月,台北佛教青年會創辦《藍毘尼》雜誌,1928 年 4 月 25 日,台北大谷派本願寺別院舉行「臺灣共濟會」創會式,43 同年9 月,台北東本願寺共濟會發行《共濟》雜誌,但不久兩刊即 停辦。44《共濟》雜誌乃是作為免囚(更生人)事業保護的機關報。

5、《臺灣東本願寺時報》與《ひかり》(1930.1~?)

《臺灣東本願寺時報》是1930 年 1 月由台北東本願寺所發行 的32 開(四六倍判)雜誌,目的是為對抗西本願寺的《一味》月刊,

但不久就停刊;1932 年 11 月,台北東本願寺的「大谷青年會」將 之改名為「ひかり(光)」後復刊,至1935 年 9 月時仍在發行。45

6、西本願寺《佛青》與《佛徒》(1931.11~1933)

《佛青》是西本願寺台北佛教青年會所發行,1931 年 11 月創 刊,461932 年 1 月發行創刊號,首期收錄會長芝原玄超的〈人格の 完成〉、〈祝創刊〉及其他會員投稿。47《佛青》是大小16 開型(菊 判)的月刊,主持人為佛學研究家升田零哉,傳因內部問題,不到

42. 裏川大無:〈臺灣雜誌興亡史(九)〉,頁 140。

43. 〈東本願寺別院の臺灣共濟會發會式〉,《臺灣日日新報》,1928 年 4 月 25 日,

15 版。

44. 同註 42。

45. 同註 42。

46. 同註 42。

47. 〈新刊紹介:佛靑(創刊號)〉,《臺灣日日新報》,1932 年 1 月 12 日,第 3 版。

(11)

一年即停刊,48事實上,《佛青》在1934 年 3 月還發行第 6 期,49 可見該刊至少維持2 年以上,只是其性質較像半年刊。而就在停刊 前後,升田零哉又創辦一份綜合佛教研究雜誌《ブッヂストニユー ス》(佛教徒新聞),以不分宗派來從事真正的佛教研究,1933 年 1 月起,正式更名為《佛徒》月刊,並整合作者陣容,將台灣佛教 雜誌推上最高峰,一時頗受矚目,但由於當時台灣一般知識水平仍 不足,支持的人很少,遂陷入經營困難,大約僅維持2 年即停刊。50

7、西本願寺《精神界》(1926.1~?)

《精神界》是台南西本願寺派下彌陀寺內的

「臺灣精神社」所發行的刊物,一年發行4 期,

創刊於1926 年 1 月,51但似乎是月刊而非季刊,

同年7 月有報導指出:「臺南彌陀寺發刊佛教 雜誌,取名精神界,每月出版一次。該誌所載 非僅佛理,凡有繫乎世到人心之著作,悉行探 錄 ……。」52《 精 神 界 》 至1935 年 9 月時還在 發行,停刊時間不明。

8、西本願寺《光の園》(1924.12~?)

《光の園》是基隆光尊寺所發行的月刊,

1924 年 12 月創刊,為 32 開(四六倍判)雜誌,53

48. 裏川大無:〈臺灣雜誌興亡史(九)〉,頁 140。

49. 〈新刊紹介:佛靑(第六號)〉,《臺灣日日新報》,1934 年 3 月 18 日,第 4 版。

50. 同註 48。

51. 同註 48,頁 141。

52. 〈赤崁/不脛而走〉,《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26 年 7 月 19 日,第 4 版。

53. 同註 48,頁 141。

基隆光尊寺所發行的《光 の園》月刊1936 年 1 月號

(12)

光尊寺屬西本願寺派下道場,《光の園》至1935 年 4 月時已發行 第一百號,發行對象為信徒、青年會、婦人會,每月10 日發行。54 至少在1938 年 11 月,《光の園》還發行至 157 期。

(四)其他

1、《凡聖》(1934.8~?)

《凡聖》是由鳳山「佛教文化研究會」於1934 年 8 月所創辦 的月刊,551936 年 1 月發行《凡聖》文章有:〈歎異鈔講話〉(村 瀨義海)、〈法然上人〉(鶴田湛泉)、〈看經轉問〉(佐藤三之 助),每冊定價10 錢。56至少1935 年 9 月時還在發行。

2、《絕對の救濟》(1920~?)

《絕對の救濟》是由掬月晴臣教誨師所主辦的佛教刊物,有說 1924 年於台北福住町創刊。後掬月轉至台中刑務所服務,發行地也 轉到台中,後掬月再到台南刑務所而停刊。57從1924 年 9 月發行 4 卷9 號看來,該刊至少 1920 年時已正式發行。58最晚在1925 年 5 月,

《絕對の救濟》隨著掬月晴臣轉到台中而易地(明治町第四號官舍)

發行。59

54. 大橋捨三郎:《真宗本派本願寺臺灣開教史》,頁 465。

55. 同註 48,頁 141。

56. 〈雜誌紹介:凡聖(一月號)〉,《臺灣日日新報》,1936 年 1 月 24 日,第 4 版。

57. 同註 48,頁 141。

58. 〈新刊紹介:絕對の救濟(第四卷第九號)〉,《臺灣日日新報(夕刊)》,

1924 年 9 月 5 日,第 3 版。

59. 〈絕對の救濟(五月號)〉,《臺灣日日新報(夕刊)》,1925 年 5 月 20 日,

3 版。

(13)

3、《東洋佛教新報》(1932.5~?)

《東洋佛教新報》是由位於台北市樺山町的「東洋佛教會」所 創辦,時為1932 年 5 月,每月發行兩期。60其後發展不明。

4、《まはやな運動》(1935.9~?)

《まはやな(大乘)運動》是台北佛徒會所創辦的新誌,1935 年9 月發行,主編為福勝幹,是菊倍判的月刊。61(在日本殖民時 代的印刷,凡版型長7 吋 5 分、寬 5 吋者,稱為「菊判」,兩倍大 小則為「菊倍判」。)

日本佛教各宗創刊一覽

序號 宗派別/ 單位 刊  名 創刊時間 停刊時間 1 曹洞宗 《臺灣教報》 1896.12 不明 2 臨濟宗 《真佛教》 1901.9 1932

3 曹洞宗 《臺灣佛教》 1902.3 不明

4 日蓮宗 《放光》 1903.7 不明

5 西本願寺 《臺灣教報》 1909.6 1911.2?

6 西本願寺 《慈光》 1913.5 1914.3 7 西本願寺 《新生》 1915.6 1915.11

8 淨土宗 《信友》 1918.10 不明

9 臨濟宗 《佛教會報》 1918.12 不明

10 臨濟宗 《圓通》 1920.8 不明

11 掬月晴臣教誨師 《絕對の救濟》 1920 不明

12 西本願寺 《一味》 1921.4 不明

13 西本願寺 《光の園》 1924.12 不明

60. 〈東洋佛敎新報創刊〉,《臺灣日日新報》,1932 年 5 月 14 日,第 7 版。

61. 裏川大無:〈臺灣雜誌興亡史(九)〉,頁 141。

(14)

14 西本願寺 《精神界》 1926.1 不明 15 東本願寺 《藍毘尼》 1927.12 不明

16 東本願寺 《共濟》 1928.9 不明

17 東本願寺 《臺灣東本願寺時報》 1930.1 不明 18 西本願寺 《佛青》 1931.11 1933?

19 日蓮宗 與《 聯 盟 教 報 》 合 併

為《立正教報》 1932.1 不明 20 東洋佛教會 《東洋佛教新報》 1932.5 不明 21 東本願寺 《ひかり》 1932.11 不明 22 西本願寺 《佛徒》 1933.1 1935?

23 佛教文化研究會 《凡聖》 1934.8 不明 24 臺北佛徒會 《まはやな運動》 1935.9 不明 25 臨濟宗 《臺灣佛化》 1936.6 不明

資料來源:綜合上述

四、結語

日本佛教各宗來台後最早創辦的刊物,為1896 年 12 月由曹洞 宗所創辦的《臺灣教報》,而最晚創辦的則是1936 年 6 月,由臨 濟宗所發行的《臺灣佛化》。盱衡殖民時期影響力最大的刊物雖難 定論,但以臨濟宗所發行的《真佛教》時間最長,從1901 到 1932 年,長達31 年。

日本佛教各宗所發行的25 種刊物,皆有共同的特色:一是宗 派取向明確,二是發行時間偏短。眾所周知,日本佛教即宗派佛教,

刊物短命,則是因為日本人在台平均起來不過數萬人,這對長期支 撐一份刊物是困難的,許多刊物不數年即停刊,恐與經濟有關。

殖民時期,日本佛教各宗發行刊物面臨讀者人數少,發行時間 過短,故其影響力應不明顯。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除來自福建、江蘇、浙江三省的僧侶外,台籍僧侶參學雲遊多到江 蘇天寧山、浙江普陀山等處。雖說多半在鼓山出家或受戒,但擁有 戒牒者為數甚少。 20

天台宗布教所申請建寺獲許可,寺名為「南叡山大正寺」,地點位 於壽町,正式舉行動土, 47 同年 6 月 9 日落成遷入,18 日舉行佛像 安座。 48 高雄布教所更晚至 1934 年 3 月才啟用, 49

曹洞宗佐佐木、鈴木身先士卒,集合各宗僧侶,以及菊地慶治 郎、鹿山豐、內藤無一庵、小躓和夫等有志之士,創立「大日本臺 灣佛教會」,目的是「開放自家信仰之志念,維持社會道德,進而

又提出〈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同一時期,慈航法師則在南洋新馬 創辦《人間佛教》雜誌(圖見下頁 1947

為此,我體會大師這本書,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即是要從本懷

佛教是舉世公認的世界宗教之一,但是佛教的教義和其他宗教教義有所不同。一般宗教

日本佛教在戰前僅有 13 宗 56 派,戰後有 13 宗 270 個教團,至 80 年代 已發展至 157 個教派,其中天台系 20 個,真言系 47 個,淨土系 47 個,. 禪宗系 22 個、日蓮宗系 38 個,奈良佛教系

1 原著於 1994 年 8 月,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將此文收入於 1998 年出版的《1993 年佛學研究論 文集——佛教未來前途之開展》之中,此後刊載於 2002 年《普門學報》第 8 期,在 200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