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醫院導入RFID醫護人員之關鍵接受因素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醫院導入RFID醫護人員之關鍵接受因素探討"

Copied!
1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 Administration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醫院導入 RFID 醫護人員之關鍵接受因素探討 Key Factors Related to Hospital User’s Acceptance

toward RFID

楊珺涵 Chun-Han Yang

指導教授:張睿詒 博士 Ray-E Chang, Ph.D.

中華民國 98 年 1 月

January, 2009

(2)
(3)

誌謝

這篇論文的完成,背後隱藏著不少研究進行時的挫折,但也蘊藏了更多人給 予的愛心與付出,僅以此篇代表我心中誠摯的謝意。

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張睿詒老師,謝謝您嚴謹認真的指導,給了我很多 研究上的建議與啟發,讓這篇論文的架構能紮實地建立起來。還要感謝張怡秋老 師以及助理Amy在我研究遇到困難時給予的協助。還有最最熱心的美祈學姐,這 段時間真的是辛苦妳常常接聽我求救的電話,除了幫助我突破研究的瓶頸外,還 陪我購買耳機與閒聊,真是史上最優秀又多功能的學姊。

另外也要感謝所上蘇喜老師、林能白老師、楊銘欽老師、陳端容老師、楊志 良老師、韓揆老師以及黃興進老師所給予的細心指導。還有一起度過論文撰寫艱 困時刻,彼此討論和互相激勵的班上同學:雅文、維瑄、欣芸、如月、郁君、佳 穎、士弼、珮容、蘊慧、俊賢、詠蓉、煜翔、俊麟以及依倫醫師,在打著你們名 字的此刻,你們的可愛臉龐都一一浮現在我腦海,這段日子有你們的陪伴真好。

還要謝謝貼心的欣芸、佳穎以及熱心夠義氣的老同學怡伶、安智還有學妹佳 燕在我口試前給予的協助與跑腿,謝謝韋之特地來為我打氣,還送我幸運巧克 力,以及維瑄在論文完成時給予的協助。感謝吳彬安院長以及張怡秋老師在百忙 中抽空北上擔任我的論文口試委員,並親切的給予許多寶貴的意見與指教。

感謝願意填寫這份問卷的每位受測者以及問卷發放過程中曾給予協助的醫 院主管與承辦人員,特別要感謝雪鈴學姊、哲源學長以及陳志華醫師的大力幫 忙,你們的熱心讓我感受到好多溫暖。

謝謝在我倦怠的時候,給予我滿滿關懷以及問候的老劉、瑗伶、郁君、踢踢 以及Linda。最後要將感謝獻給我最親愛的外婆、爸爸、媽媽、哥哥、舅舅,感 謝你們總是無條件的支持我、疼愛我,支持我所做的每個決定,總是付出,卻從 不要求我做任何回報,我只能說我真的很幸運擁有你們做我永遠的後盾。

僅以本文獻給這ㄧ路上關心我、幫助我,以及愛護鼓勵我的人。感謝大家!

楊珺涵 謹誌 2009年1月

(4)

中文摘要

背景與目的:

在醫療產業導入RFID成為一趨勢的現在,RFID在醫療院所內的應用十分廣 泛,許多研究都指出醫院導入RFID系統後的確可達成提升病人安全等無形或有 形之效益。但部分使用RFID系統的醫療院所卻面臨到一些推動上的瓶頸,醫護 人員的抗拒即是其中一大障礙。有鑑於使用者對於資訊科技的接受度,一直是資 訊科技導入組織成敗的關鍵,對於推行RFID使用者的抗拒因素為何有必要去做 更進一步的探討。因此本研究依據Venkatesh et al.(2003)所提出的科技接受與使用 整合模型以及DeLone & McLean(2003)資訊系統成功模式為主要架構,探討急診 室及手術室內實際使用(或曾使用)RFID系統之醫護人員,對RFID系統的接受 度會受哪些關鍵因素影響。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橫斷式問卷調查研究,採立意取樣方式,以結構式問卷作為調查工 具,經由專家問卷效度檢測後,修改可能造成填表者困惑的不適當問項後定稿。

在徵詢已導入RFID於急診室及開刀房的醫院之意願後,對有意合作醫院內實際 於急診室或開刀房裡操作過RFID系統之醫護人員進行調查,最後以1家公立區域 教學醫院、1家財團法人醫學中心、3家財團法人教學醫院為個案醫院,並於97 年7月03日至8月31日間進行收案,共蒐集128份有效樣本。

研究結果:

在控制了人員屬性變項的影響下,各自變項對於使用意向的解釋力R2達到 0.816,代表整個模式對於使用意向可以解釋81.6%的變異。檢視四個獨立變項的 標準化迴歸係數β發現皆為正值且達顯著水準,表示使用者對績效期望、社群影 響、系統與資訊品質,及知覺容易與便利性四個自變項認知程度愈高者,愈願意 使用RFID系統。其中以績效期望對使用行為意向的預測力最大(β=0.429),其次 為系統與資訊品質(β=0.366)、社群影響(β=0.223)及知覺容易與便利性(β

(5)

=0.171)。不同人口特質使用者對於各構面之認知與感受亦的確有所不同,本研 究除使用者年齡以及病人安全認知對於自變項與RFID系統「使用意向」間關係 的干擾效果不成立外,所有研究假說皆得到支持。

研究建議:

若想提升RFID系統使用者之使用意願,已導入RFID系統之個案醫院可考慮 先從系統的系統與資訊品質改善著手,或許能最快看到效果;而對於欲導入RFID 系統之醫院,可根據本研究使用意向預測力排序結果,決定系統設置時考量條件 之優先次序。政府部門應推動醫院上游之藥品標籤整合以及各醫院間串聯之 RFID系統建置計畫。對於後續研究者,建議可針對一即將導入RFID系統之醫院 進行深入的個案研究。

關鍵字: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科技接受、科技接受與使用整合模型、資訊系統成 功模式、病人安全

(6)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s:

In Taiwan’s medical industry, many hospitals began to adopt RFID technology for enhancing patient safety. But there are some obstacles to the adoption of RFID in the hospital, some medical staff are resistant to use the RFID system. This study intends to use the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 (known as UTAUT) developed by Venkatesh et al. (2003) as a foundation and combine the

“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 model ” developed by DeLone & McLean(2003) into a theoretic framework. The research model is validated by hospital staff, who have RFID system operation experience before, for knowing the key predicting factors related to hospital users’ behavior toward RFID system.

Method:

This i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 full-scale survey was conducted after the

questionnaire was modified base on the feedback of expert validity examination. After looking for hospitals’ cooperation and permission, five hospitals agreed to join this study.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include physicians and nurses of ER department and OR department. All samples came from convenient samples. There were 128 valid samples with collection period from July 3rd to August 22, year 2008.

Result:

There are 4 key components extracted: performance expectancy, perceive facilitate and ease of use, system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social influence. These four independent variables together explain 81.6% (R square value) of the behavior intentions of using RFID. The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d that performance expectancy (beta=0.429) has a higher influence than system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beta=0.366) on user’s intention to use RFID, followed by social influence (beta=0.223) and

(7)

perceive facilitate and ease of use (beta=0.171). Except for two moderate effect hypotheses, all hypotheses are supported from the survey data.

Suggestion

To encourage the willingness to use RFID system, for hospitals that have already adapted RFID system should start with information and system improvement; for the ones who wish to implement RFID, our study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effective prioritization amount different staffs. Government should give impetus for drug labeling integ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FID system to consolidation among hospitals.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RFID analysis should aim to have in depth study on newly launched case.

Keywords: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 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 model(ISS); technology acceptance; patient safety

(8)

目錄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IV 目錄...VI 表目錄...VIII 圖目錄...XI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3

第二章、文獻探討...4

第一節、病人安全...4

第二節、無線射頻識別...7

第三節、醫療院所導入RFID 應用探討 ...15

第四節、科技接受模式...28

第五節、資訊系統成功模式...44

第三章、研究方法...48

第一節、研究架構與假說...48

第二節、研究設計與研究對象...51

第三節、研究工具的發展...52

第四節、研究變項與操作型定義...57

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58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研究結果 ...60

第一節、問卷回收情形...60

第二節、效度檢驗...62

第三節、信度分析...69

第四節、敘述性統計分析與樣本特徵...71

第五節、相關係數分析...85

第六節、階層迴歸分析...86

第七節、醫護人員意見回饋...90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91

第一節、研究假說驗證...91

(9)

第二節、研究討論...94

第三節、研究限制...99

第四節、總結與研究建議...100

參考文獻...103

附錄...110

附錄一、問卷專家效度名單...110

附錄二、問卷專家效度意見彙整... 111

附錄三、研究問卷...120

附錄四、參考問卷題項原文...126

附錄五、單一樣本Kolmogorov-Smirnov 檢定...129

附錄六、因素分析統計報表...131

(10)

表目錄

表2-1.1 各國醫療不良事件相關研究 ...5

表2-1.2 2008 年 JCAHO 國家病人安全目標 ...6

表2-2.1 RFID 發展歷程 ...8

表2-2.2 被動式標籤與主動式標籤之比較 ...9

表2-2.3 RFID tag 之不同級別 ...10

表2-2.4 RFID 的操作頻帶與特性 ...12

表2-2.5 RFID 技術與 Barcode 之比較...13

表2-2.6 RFID 應用範圍及應用實例 ...14

表2-3.1 國內已導入 RFID 系統之醫院應用方向 ...20

表2-4.1 與績效期望構面相關理論文獻 ...40

表2-4.2 與預期努力構面相關理論文獻 ...41

表2-4.3 與社群影響構面相關理論文獻 ...42

表2-4.4 與促進條件構面相關理論文獻 ...42

表3-3.1 企業經營績效之評估與衡量 ...52

表3-3.2 醫院績效之評估與衡量 ...53

表3-3.3 UTAUT 績效期望(performance expectance)題項 ...54

表3-3.4 對醫療服務品質績效期望的題項 ...54

表3-3.5 研究問卷之問項 ...55

表3-3.6 研究變項與操作型定義 ...57

表4-1.1 樣本分佈情形 ...60

表4-1.2 問卷調查結果敘述性分析 ...61

表4-2.1 因素分析適合度檢定結果 ( KMO and Bartlett's Test )...63

表4-2.2 第一次因素分析摘要表 ...64

表4-2.3 第二次因素分析摘要表 ...65

(11)

表4-2.4 各因素命名與涵義一覽表 ...66

表4-3.1 信度分析 ...70

表4-4.1 各構念敘述性分析 ...72

表4-4.2 樣本特徵統計表 ...73

表4-4.3 不同性別對各研究構面的差異性分析 ...74

表4-4.4 不同年齡層對各研究構面的 ANOVA 分析 ...75

表4-4.5 不同年齡層對各研究構面的 Scheffe 分析 ...76

表4-4.6 不同教育程度對各研究構面的 ANOVA 分析 ...77

表4-4.7 不同教育程度對各研究構面的 Scheffe 分析 ...78

表4-4.8 不同職務對各研究構面的差異性分析 ...79

表4-4.9 不同使用單位對各研究構面的差異性分析 ...80

表4-4.10 不同使用經驗對各研究構面的 ANOVA 分析 ...81

表4-4.11 不同使用經驗對各研究構面的 Scheffe 分析 ...82

表4-4.12 不同病人安全認知對各研究構面的差異性分析 ...83

表4-4.13 不同病人安全認知對各研究構面的 Scheffe 分析 ...84

表4-5.1 各變項相關係數分析表 ...85

表4-6.1 共線性檢測 ...86

表4-6.2 控制變項、各構面信念得分與使用意向之複迴歸分析 ...89

表4-7.1 醫護人員回饋意見整理 ...90

表5-1.1 研究假說結果統整 ...91

表5-2.1 不同屬性受測者在研究自變項與使用意向上之差異 ...98

附表1 科技接受與使用整合模型問卷原文與本研究問卷題號對照表...126

附表2 資訊系統成功模式問卷原文與本研究問卷題號對照表...127

附表3 問卷第 1 題至第 10 題單一樣本 Kolmogorov-Smirnov 檢定...129

附表4 問卷第 11 題至第 20 題單一樣本 Kolmogorov-Smirnov 檢定 ...129

附表5 問卷第 21 題至第 30 題單一樣本 Kolmogorov-Smirnov 檢定 ...130

(12)

附表6 問卷第 31 題至第 34 題單一樣本 Kolmogorov-Smirnov 檢定 ...130

(13)

圖目錄

圖2-2.1 RFID 系統架構圖 ...7

圖2-3.1 RFID 急診作業流程 ...23

圖2-3.2 RFID 手術室作業流程 ...25

圖2-4.1 理性行為理論架構圖 ...29

圖2-4.2 計畫行為理論架構圖 ...30

圖2-4.3 科技接受模式架構圖 ...31

圖2-4.4 科技接受模式 2 架構圖 ...32

圖2-4.5 動機模式架構圖 ...33

圖2-4.6 科技接受模式與計畫行為理論整合模式架構圖 ...34

圖2-4.7 個人電腦使用模式架構圖 ...35

圖2-4.8 創新擴散理論架構圖 ...36

圖2-4.9 社會認知理論架構圖 ...37

圖2-4.10 UTAUT 理論模式發展 ...38

圖2-4.11 UTAUT 理論模式架構 ...39

圖2-5.1 DeLone & McLean (1992)之資訊系統成功模式 ...44

圖2-5.2 Pitt, Watson & Kavan (1995)之資訊系統成功模式...44

圖2-5.3 DeLone & McLean(2003)資訊系統成功模式 ...45

圖3-1.1 研究架構圖 ...49

圖3-3.1 企業績效衡量示意圖 ...52

圖3-3.2 醫院績效衡量示意圖 ...53

圖4-6.1 驗證模式架構 ...86

圖4-6.2 模式驗證結果 ...88

(14)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近年來隨著幾項探討醫療疏失之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結果一一出爐,諸如美國 IOM(Institute of Medicine)1999 年出版之報告書 To Err is Human 中依據兩項大 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估計美國每年死於醫療疏失的人數約在44,000 至 98,000 人,遠高於死於意外事故的人數;此外,英國與澳洲之調查結果也突顯現今醫療 品質極待改善的問題。醫療品質之議題不僅引發學界、醫療界的討論,病人安全 也逐漸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美國醫療機構評鑑單位JCAHO(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更自 2003 年起每年皆提出增進病人安 全之目標希望能給予醫療服務機構明確建議。病人安全成為一熱門議題,各醫療 院所紛紛朝提升服務品質與病患安全努力。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技術被認為是影響未來全球產業發 展的重要技術,CNET 在 2003 年公佈未來 10 項資訊科技應用趨勢,RFID 無線射頻 識別技術被列為其中之一。根據美國市調公司VDC (Ventur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預估,2003~2008 年 RFID 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3 成以上,其中成長最快的是醫藥保健,

年複合成長率高達48.1%。專門研究 RFID 的機構 IDTechEx,也預估 RFID 在 2010 年的發展,成長最快的為醫療照護產業,成長率高達45%。醫療產業導入 RFID 儼 然成為一趨勢。

RFID 在醫療產業上的應用包括病患識別、病患追蹤與定位、醫療資材辨識與追 蹤、感應與遠距偵測、院內感染控制、給藥稽核與管制、產婦新生兒識別以及與電 子病歷的整合等。在國外,從2003 年開始,美國、新加坡、澳洲等國家陸續有醫院 將RFID 應用在急診部門、新生兒識別、管制重要器材等項目上。台灣目前則有萬 芳醫院、基隆長庚、高雄榮總、恩主公醫院、北醫、三總、花蓮玉里、國泰醫院、

署立新竹醫院等十數家醫院將RFID 應用於病人安全或行政管理上,這些醫院主要

(15)

應用仍以在急診室、開刀房病人的身分辨識以及病人生理狀況監測與定位追蹤兩方 面為主,以達到病人安全之提升的目的。

雖然許多研究都指出醫院導入RFID 系統帶來許多效益(莊雲雯,2005;洪逸凱, 2007 ;游張松,2008),但據實際探訪瞭解曾經開發運用 RFID 系統的醫療院所,經過 一段時間的實際操作後,雖然仍有部份醫療院所依然持續使用並且開發RFID 系統,

但亦有少許的醫療院所目前幾乎處於停擺的狀態,而持續使用RFID 系統的醫療院 所也面臨到一些推動上的瓶頸。莊雲雯在2005 年針對國內五家已應用 RFID 的醫院 進行個案分析後發現,雖然多數的醫院皆對RFID 導入後在流程管理或是病人安全 上的結果呈肯定的態度,但在使用者個人方面卻發現使用者普遍對使用RFID 此新 技術持抗拒感。2006 年初東森新聞曾針對 RFID 進行專題報導(陳曉藍, 2006),訪問 推行RFID 於急診室應用一年多的萬芳醫院急診室急診重症醫學部行政副主任陳正 怡,陳表示『醫院推廣RFID,醫師反彈是最大阻力』。以上兩點實際使用者的意見 與HIMSS(2003)與 McKesson 顧問公司所做的病人安全研究報告相合。HIMSS 報告 指出:在受訪的4500 名以上之醫院高階主管中,有 45%的受訪者認為導入 IT 以提 升病人安全時,醫師的抗拒為一大障礙,在所有障礙中排名第二(HIMSS, 2003)。

而使用者對於資訊科技的接受度,一直是資訊科技導入組織成敗的關鍵 (Bowen,1986),導致電腦系統成功或失敗的因素不再是電腦本身技術的問題,更重 要的是使用它的「人」(蔡智勇, 1999)。更有研究顯示使用者對資訊系統的態度與資 訊系統績效呈現正相關(Robey,1979)。對於上述所提之使用者抗拒心態,醫院不應忽 視,畢竟醫護人員是醫院最重要的資產,有滿意的員工才有會有滿意的顧客,對醫 療院所而言,推行RFID 使用者的抗拒因素為何需要去做更進一步的探討。

(16)

第二節、研究目的

本研究依據Venkatesh 等人(2003)所提出的科技接受與使用整合模型以及 DeLone & McLean(2003)資訊系統成功模式為主要架構,探討急診室及手術室內 實際使用(或曾使用)RFID 系統之醫護人員,對 RFID 系統的接受度會受哪些 關鍵因素影響。希望能了解影響使用者使用意願之預測因子,供醫院管理者參考 或採取介入措施操控外在因子強化使用者的接受度,達成管理的目的。此外,也 可供未來希望導入RFID 醫院了解使用者主要接受因素以預測使用者行為,令 RFID 可順利在醫院推展與實施。

(17)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病人安全

由於醫療照護人員每天必須面對相當沉重繁忙的工作量,使得醫療疏失層出 不窮,因而「病人安全」議題在這幾年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以美英等國為首之 西方國家對於醫療體系之改革,除致力於醫療費用之控制外,亦逐漸重視醫療品 質之改善與病人安全之促進。各國先後成立病人安全相關之機構或委員會統籌全 國醫療不良事件的資訊收集與分析,並藉由教育訓練的推廣與改善活動的介入以 降低醫療疏失的再次發生。

依據美國國家病人安全機構(National Patient Safety Foundation, NPSF)的定 義,病人安全是「對於健康照護過程中引起的不良結果或損害所採取的避免、預 防與改善措施。這些不良的結果或傷害包含了錯誤、偏差與意外」。病人安全會 在近幾年受到矚目,起源是因為美國IOM 在 1999 年發表的”To Err is Human”報 告書,書中引用數個大型流行病學研究結果推估美國每年死於醫療錯誤的人數約 在44,000 人至 98,000 人左右,住院病人中死於可預防之醫療不良事件(preventable adverse event)的人數於同年國民主要死因中排名第八,超過當年因車禍意外、乳 癌或愛滋病死亡的人數(Kohn, 1999)。這樣的論述引起各國醫療界與學界的高度 關注,也引發輿論的爭相報導,喚起美國國內及世界對病人安全之重視。隨後更 有許多相關研究陸續發表,美、英、澳等各國所做的醫療不良事件發生頻率的調 查研究顯示,發生醫療不良事件的比率約在2.9﹪-16.6﹪之間 (Davis et al., 2003;

Forster et al., 2004; Shaw et al., 2005; Thomas et al., 2000; Vincent et al., 2001;

Wilson et al., 1999),各醫療不良事件相關研究如表 2-1.1 所整理。

雖然可能因為研究設計、審查方法、審查者背景或研究目的的不同,致使醫 療不良事件的預估發生率有相當大的差異,但是,上述研究均指出了在醫療過程 中,由於病患的脆弱與診斷、治療的許多不確定性,的確造成了相當比例的醫療

(18)

表2-1.1 各國醫療不良事件相關研究

年份 研究者 研究結果摘要

1999 Wilson, Harrison, et al.

1999 年澳洲學者 Wilson 等人之研究指出澳洲民眾急性住院病患中 約有16.6%遭受醫療不良事件。

2000

Thomas, Burstin, Orav, et

al.

美國Thomas 等人針對科羅拉多州、猶他州及紐約州等州之醫院進 行醫療不良事件之發生率調查,發現科羅拉多州與猶他州醫院之不 良事件發生率約為 2.9%,而紐約州醫院之醫療不良事件發生率則 為3.7%,遭遇醫療不良事件之患者中約有 6.6%死亡,而超過 50%

之不良事件是可防範的。

2000 Vincent, Neale, et al.

英國Vincent 等人針對兩家倫敦之急性醫院,以病歷回溯之方式進 行醫療不良事件之檢視,發現將近11%之住院病患曾在住院期間發 生醫療不良事件,而審查者認為其中有一半之醫療不良事件是可被 預防的。

2003 Davis, Lay-Yee, et al.

紐西蘭Davis 等人針對 13 家 100 床以上之公立醫院進行病歷審查,

發現有753 件醫療不良事件,共佔所有住院病人之 13%,而所有醫 療不良事件中,約有60%是可以預防的

2004

Shaw, Drever, Hughes,

et al.

約10%住院病人會出現不良事件,其中 50%是可以預防的,而不良 事件中約三分之一病人會出現傷害或死亡。若更進一步分析臨床照 護內容發現,在每十萬次照護中,會出現5 至 80 次的醫療疏失。

每年因醫療疏失造成的損失約為一億七千萬至二億九千萬美元。

2004 Forster et al.

加拿大 Forster 等人針對渥太華之醫院,以病歷審查之方式調查及 分析醫療不良事件之發生,發現急性照護病患502 人中,不良事件 之發生率約為12.7%,其中 4.8%(約 38%)為可預防之不良事件,因 不良事件造成之死亡率約為 0.6%,而最常見之不良事件為給藥錯 誤、手術合併症及院內感染。

2001

行政院衛生署 醫事審議委員 會醫事鑑定小

根據衛生署醫事鑑定小組的全國統計分析,1987 年至 2001 年,每 年接受醫事鑑定委託件數從147 件增加至 406 件,其中依告訴原因 分析,近四分之一(24%)乃因為醫療不良,其次為手術相關(15%)、

誤診延醫(11%)及用藥不當(9%)。

2003

台灣財團法人 醫院評鑑暨醫 療品質策進會

調查

為了探討全國性不良事件發生率,醫策會以郵寄問卷方式調查全台 61 家各級醫療院所之 4,450 名醫療人員發現,在過去一年內有高達 50%受訪者曾發生或處理過不良事件,其中佔最多數的事件為藥物 錯誤(23%)、其次為醫療處置後之感染(12%)、手術或侵入性檢查造 成之合併症(10%),另外輸血錯誤(4%)、手術病人身份或手術部位 或術式錯誤(3.4%)亦有所聞。丹麥醫師會會長 Dr. Jesper Poulsen 在 九十二年二月於台灣的演講中,根據各國研究的結果,推估台灣地 區每年因醫療不良事件而死亡的人數約為6,000 至 20,000 之間。

(19)

不良或醫療疏失。於是美國在1999 年頒布健康照護研究與品質法案(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ct)、澳洲與英國則各自設立澳洲健康照護安全和品質委員 會(Australian Council for Safety and Quality in Health Care)與國家病患安全機構

(National Patient Safety Agency),其目的皆是希望能促進民眾就醫安全,避免在 就醫過程中因醫療疏失造成心靈或生理上有所損害。美國醫療機構評鑑單位 JCAHO(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更自 2003 年 起每年皆提出增進病人安全之目標,揭櫫所有醫療機構應該致力促進病人安全的 方向,盼望能藉此給予第一線醫療服務人員為病患安全努力的準則。

表2-1.2 2008 年 JCAHO 國家病人安全目標 工作目標

Goal 1: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atient identification.

提升病人辨識的正確性

Goal 2: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cation among caregivers.

提升醫護人員間溝通的有效性

Goal 3:Improve the safety of using medications.

改善用藥的安全性

Goal 4:Reduce the risk of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減少健康照護相關的感染風險

Goal 5:Accurately and completely reconcile medications across the continuum of care.

確保病人持續性照護之用藥正確性及完整性

Goal 6: Reduce the risk of patient harm resulting from falls.

減少病人因跌倒造成傷害的風險

Goal 7:Encourage patients’ active involvement in their own care as a patient safety strategy.

鼓勵病患主動參與病患照護,做為病患安全策略

Goal 8:The organization identifies safety risks inherent in its patient population.

醫院需能辨識對於安全維護有高危險因子之病患

Goal 9 Improve recognition and response to changes in a patient’s condition.

加強對於病人健康狀態改變時的鑑別和回應

(20)

第二節、無線射頻識別

2-2.1 RFID 系統簡介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為一種非接觸式之 自動識別技術,也是近幾年熱門的一項新興產業技術。RFID 的主要操作原理是 利用讀取器(reader)發送無線電波給植入或貼在物件上的電子標籤(tag),以進行無 線資訊辨識及擷取的工作。其系統的基本架構如圖2-2.1 所示,當應用系統欲對 物件進行辨識工作時,主電腦透過有線或無線方式控制讀取器發送無線電波能 量,當電子標籤感應到此一能量時,其內含的變頻機制會將此能量轉成電源,並 以內建之無線電波傳回一系列的識別資料給讀取機,最後傳回主電腦內,以進行 物件之辨識與管理等工作(陳宏宇, 2004)。

圖2-2.1 RFID 系統架構圖

RFID 是直接承襲了雷達之概念,並由此發展出來的技術,1948 年 Harry Stockman 所發表的“Communication by Means of Reflected Power"成了射頻識別 系統的理論基礎。RFID 最早的應用可追溯至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利用此技術來 判斷飛機為敵軍或盟軍。在20 世紀中期,無線通訊技術理論與其應用的研究更 促進RFID 發展。至今,RFID 發展已 60 多年,技術的應用也早已從軍事用途逐 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其技術發展按10 年期劃分如表 2-2.1 所示。

RF能量

讀取器

天線

電子標籤

應用系統

有線、無線傳輸

交變磁場 讀寫資料

(21)

表2-2.1 RFID 發展歷程

年代 發展歷程 當代應用情形

1940

| 1950

雷達技術的改進與應用催生了 RFID 技術,1948 年奠定了 RFID 技術的理 論基礎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次應用無線射 頻技術於FFI 敵我辯識系統上(Friends or Foe),並一直使用在今日的航空流量管制上 1951

| 1960

早期 RFID 技術的探索階段,主要處 於實驗室實驗研究

1961

| 1970

RFID 技術的理論得到了發展,開始了 一些應用與嘗試

1971

| 1980

RFID 技術與產品研發處於一個發展 時期,各種 RFID 技術開始去實際測 試,也出現了一些最早的 RFID 技術 應用

1977 年美國政府一國家實驗室發展此技術 並應用於公立部門;亦嘗試於牛隻上植入電 子標籤(Tag)進行追蹤牛隻實驗

1981

| 1990

RFID 技術及產品進入商業應用的階 段,各種商業化的應用開始出現

1. 1980 年代,美國與歐洲的幾家公司開始 著手生產RFID 標籤。

2. 將 RFID 技術嵌入員工卡取代傳統鑰 匙,並應用在門禁管制上

3. Atmel 公司生產魚標籤,追蹤鮭魚迴游行

1991

|

2000 RFID 技術標準化問題日趨被重視 應用領域越趨廣泛,如動物植入晶片、商品 防竊與盤點管理、貨物生產與運輸;許多國 際大廠也投入晶片生產

2001

| 2008

標準化問題已被人們所重視,標準化 法規陸續建立出來,RFID 產品種類更 加豐富,主動電子標籤、被動電子標 籤均得到發展,電子標籤成本不斷降 低,規模應用也因此而擴大,RFID 產 品得到廣泛的採用,RFID 產品逐漸成 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份

˙2002.06 台北捷運悠遊卡上路

˙2003 年美國國防部開始應用於軍事裝備上 於2005 年後所有軍需物資都使用 RFID 標籤

˙2003 彰化秀傳醫院、北醫、和信等將 RFID 應用到醫療領域上

˙2004 年美國零售龍頭 Wal-Mart 宣佈自 2006 年起,全部的供貨商須全面使用RFID 使零售 業的供應鏈模式更有效率並降低管理成本

˙2005 年台灣農委會試辦稻米、茶葉、水果 產銷履歷

˙2006 年 FIFA 世界盃足球賽 RFID 電子門票 資料來源:工研院系統中心;本研究整理。

2-2.2. RFID 系統組成元件

RFID 系統的基本組件可分為存放資料的電子標籤(tag)、讀取標籤中資料 的讀取器(reader)、協助進行信號傳遞之天線(antenna)、以及整合 RFID 系統 資料之主電腦應用系統,茲分別說明如下(Shepard, 2005; 陳宏宇, 2004):

(22)

1. 電子標籤(tag):

電子標籤主要由電子電路與整合型天線所組合而成,接收到無線射頻電波的 能量與訊號後,電子標籤內的控制電路會將此無線電波能量轉換成電源,並以另 一頻率之信號傳回標籤內存資料,例如病人姓名、性別、病歷號碼等。依電子標 籤的電池之有無,可區分為主動式標籤、半被動式標籤與被動式標籤三種形式:

(1) 主動式標籤(active tag):

內部含有電池,又稱有源標籤,tag 可利用本身的電力,持續發射無線電波,

毋須透過reader 感應來產生電力。為了省電大都有節電模式,必須在進入讀取器 的讀取範圍時才會被喚醒(wake up),接收器也會一直發送信號來搜尋感應範圍內 的tag,然後才把資料傳到接收器。可有較長的讀寫範圍(33 公尺以上),也可 儲存較大之記憶體,但壽命受制於電池,體積較大、成本較高為其缺點。

(2) 被動式標籤(passive tag):內部不具備任何電力,必須由外在電磁感應產生 傳送資料之電力,故又稱無源標籤。由於內部不具電池,相較之下有成本低、體 積小、壽命長以及無須更換電池等優點;但因無內在電力供應致使讀寫範圍較小。

(3) 半被動式標籤(semi-passive tag):

本身具有電池、讀取範圍與被動式標籤類似,為了改良主動式標籤電池壽命 時間不長的缺點,因此標籤必須經由讀取器的觸發才會運作,故可節省電力。標 籤內建電池是用於內部其他感測元件以監測周圍環境,如環境溫度、振盪情況 等。至於資料的傳輸,還是會等待讀取器發出射頻喚醒,才回送信號。

表2-2.2 被動式標籤與主動式標籤之比較

項目 被動式標籤 半被動式標籤 主動式標籤

電力來源 依靠讀取器電源感應 讀取器/電池 內含電池 讀寫距離 數十公分至數公尺 介於兩者間 超過100公尺

產品成本 介於兩者間

使用壽命 20 年 介於兩者間 2-7 年

產品體積 輕小 介於兩者間 笨重

醫療界之應用 病人辨識 --- 病人追蹤、接觸史

(23)

由於一開始的電子標籤製造廠商都使用自己開發的通訊協定,導致不同廠牌 的電子標籤無法互用,基於此一因素,自動辨識中心(Auto-ID Center)依照電子標 籤的讀寫能力,訂定一套分類準則,依標籤的讀寫能力與主、被動的操作方式分 類成Class0 ~Class5 等六等級,如表 2-2.3。

表2-2.3 RFID tag 之不同級別

名稱 功能 描述 用途

Class 0 只供讀取 簡單、被動式及僅在製造廠中

規制之唯讀標籤 門口監察、防竊系統之電子標籤

Class 1 寫入一次

簡單、被動式及擁有供一次編 製,非易變性(non-volatile)

記憶體之唯讀標籤

商品識別,購買的廠商自行透過 編碼器植入數據,如Wal-Mart 要 求其供應商使用的就是這種電子 標籤

Class 2 重複讀寫 具可讀寫(read/write)記憶體 之被動式標籤

儲存貨品編碼外更多的資料,如 有效日期、產地等

Class 3 重複讀寫/

內設感應器

準被動式(semi-passive)標籤,

具可讀寫(read/write)記憶體 以及一個內建電池以支援增加 讀取距離

能偵察溫度、氣壓等環境數據的 環境感應電子標籤

Class 4

重複讀寫/

如同天線可 發出訊息至 其他標籤進

行溝通

具可讀寫(read/write)記憶體 的主動式(active)標籤,可與 其他主動標籤相互通訊

特殊的無線網路上

Class 5

重複讀寫/

已嵌入CPU 核心與加密 處理電路等

元件

具可讀寫(read/write)記憶體 的主動式(active)標籤,除可 與其他主動標籤相互通訊外,

還能提供被動式標籤電源互相 通訊

暫時應用到此類標籤的例子極少

2. 讀取器(reader):

以無線射頻電波的方式與電子標籤溝通及傳輸資料,為一讀取與寫入標籤資 訊的設備。任務為根據主機端之命令,發射信號至電子標籤,並接收來自標籤之 資料及進行解碼,再將資料傳輸至主機紀錄後整理使用。依使用需求可分為二類:

(24)

(1) 固定式:固定式的讀取機可置於賣場出口、賣場貨架、倉庫出入口、貨 車、貨櫃場出入口、機場與機艙出入口或用於門禁系統。

(2) 手持式:較固定式輕巧許多,具方向性而且感應距離不長。依據頻率與 功率之不同,讀取機天線的感應距離可為一英吋到100 公尺以上。

3. 天線(antenna):

為電子標籤與讀取器之間傳遞無線射頻電波的溝通橋樑,RFID 系統至少須一 根天線來完成發射與接收電波的工作。被動式標籤的內建天線用以感應和產生無 線電波以收發資料,讀取器的天線一般設置於讀取器內部,但當讀取距離較長,

所需要的能量較大時,天線會單獨存在並與讀取器相連接。

4. 電腦應用系統:

電腦以有線或無線方式讀取器相連接,並以其內之應用系統控制讀取器的資 料傳輸,以將RFID 系統所獲取之資料利用中介軟體來進行整合之工作,與資料 庫作有效連結,將資料作有效的運用,可提供及時的監控及管理之效。

2-2.3 RFID 系統的操作頻率

RFID系統的操作頻率除了決定可讀取到電子標籤的距離外,亦關係到資料 的傳輸率,也就是越高的傳輸率需要有越高的操作頻率。經過多年的發展,

13.56MHz以下的低頻RFID技術已相對成熟,目前業界最關注的是位於中高頻段 的RFID技術,特別是860MHz至960MHz(UHF頻段)的遠距離RFID技術發展最 快,而2.45GHz和5.8GHz頻段由於產品擁擠、易受干擾、技術相對複雜,其相關 的研究和應用仍處於探索的階段。每個國家所使用的頻帶不盡相同,視所在地電 信 法 規 而 定 。 例 如 在 美 國 , 頻 率 的 使 用 是 由 聯 邦 通 訊 委 員 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所制訂,而在歐洲則是遵循由歐盟電信標準協 會(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ETSI) 訂定規範。而各頻帶的 特性整理如表2-2.4,較低頻率的標籤讀取較不易受金屬干擾,但讀取速率則不及 高頻率。RFID操作頻率的選擇,可依據讀取器與電子標籤之間的距離,以及各

(25)

國家所開放的頻帶來決定。(Chawla et al., 2007)

表2-2.4 RFID 的操作頻帶與特性

所屬頻帶 LF(低頻) HF(高頻) UHF(超高頻) MW(微波)

頻率 125─135KHz 13.56MHz 400MHz─1GHz 2.45─5.8GHz 傳輸距離 0.5 公尺以下 1.5 公尺以下 10 公尺 10 公尺以上

傳輸速率 最慢 較慢 較快 最快

適用標籤

讀取距離短、

低速、承載少 量資料之標籤

讀取距離短、低 速、承載少量資料 之標籤

讀取距離長、高 速、承載大量資 料之標籤

讀取距離長、高 速、承載大量資料 之標籤

多重標籤 讀取速率 金屬及潮 濕表面讀 取能力

說明

此頻段在絕大 多數的國家屬 於開放,不涉 及法規開放和 執照申請的問

為 高 接 受 度 的 頻 段, 在絕大多數 的環境

都能正常運行。但 在 金 屬 物 品 附 近 無法正常運作

讀取距離長,此 頻段在日本不允 許作為商業用途

,且頻率太相近 時會產生同頻干

此 頻 段 在 某 些 歐 洲 國 家 不 允 許 作 為商業用途,在現 今 環 境 不 被 廣 泛 使用

主要運用

1. 門禁管理 2. 防盜系統 3. 畜 牧 或 寵 物的管理

1. 圖書館管理 2. 貨板追蹤 3. 大樓識別証 4. 航空 行李標 籤 或電子機票

1.工廠的物料清 點系統

2.卡車與拖車的 追蹤

高 速 公 路 收 費 系

2-2.4 RFID 與 Barcode 之比較

自動識別系統(auto-ID system)主要是區別個人或產品,提供關係個人、動 物、貨物及商品等資訊,目前在自動識別系統中,除了RFID 另包括條碼系統 (barcode)、光學符號識別(OCR)、IC 卡以及生物識別(biometrics authentication)如 語音辨識與指紋辨識等。其中barcode 條碼技術在過去的 20 年間,一直是所有 產業用來輔助識別產品的主流方法,並且被廣泛應用的很好。

條碼是運用光學原理,必須在很近的距離才能讀取,可用來辨識產品、追蹤 庫存,並且讓店內結帳程序半自動化。條碼的成本雖然低廉,但需依靠光線的接 觸進行讀取的動作,在使用上仍有許多限制,而這些限制都是RFID 可以改善的。

較佳 較差

較慢 較快

(26)

RFID 系統可以重複使用、可辨識距離長、速度快,沒有讀寫方向性的限制且穿 透性佳,即使隔著其他材質也可辨識;可儲存資料容量大讓載入的資訊更豐富、

完整,資料安全性也較高;透過RFID 的自動辨識管理更可以減少人為疏失增加 資料讀取的正確性,也使得作業時間大為縮短。由於RFID 系統具有許多傳統條 碼所不及的能力與優勢,開始取代產品條碼,茲將傳統條碼技術與RFID 比較列 如表2-2.5。

表2-2.5 RFID 技術與 Barcode 之比較

功能 BARCODE RFID

讀取數量 條碼讀取時只能一次一個 可同時讀取多個 RFID 標籤資

遠距讀取能力

必須在近距離、讀取光束範圍 內且沒有物體阻擋下才能讀條

不需讀取光束,從幾公分到數 公尺的範圍皆可讀取

資料容量

儲存資料容量小,一維條碼約 500 Bytes,二維條碼約 3000 Bytes

儲存資料容量大,可至數Mega bytes

讀取能力 條碼資料無法更新 可反覆被覆寫(R/W)

讀取方便性及安全性

條 碼 讀 取 時 需 要 可 見 與 清 晰 度,無密碼保護,任何相容掃 描器皆可讀取安全性較低

標籤可以很薄且如隱藏在包裝 內 仍 可 讀 取 資 料 , 有 密 碼 保 護,安全性較高

資料正確性 條碼需要人工讀取,所以有人

為缺失的可能性

RFID 標籤可自動傳遞資料作 為即時貨品追蹤及保全

耐環境性 條碼污穢或毀損則無法讀取 標籤在嚴酷、惡劣與骯髒環境

下仍然可以讀取資料

讀寫方向 必須對準條碼進行掃描 不需看到或對準即可讀取

讀寫能力 僅能讀取無法寫入 可讀取可寫入

製碼方式 事先印製、馬上印製 工廠編製、特定場域編製、使

用中重新編製

高速讀取功能 移動中讀取有所限制 可以進行高速移動讀取

成本 較低 較高,目前約1-20 美元不等,

依其功能強弱而定 登錄作業效率 1000 筆約耗時 33 分 1000 筆約耗時 1 分 40 秒

2-2.5 RFID 之應用

被稱為本世紀最重要的前十大技術之一的RFID,應用範圍廣泛,早已融入 我們的生活當中。舉凡生產、物流、交通、運輸、醫療、農業、教育、娛樂……

(27)

都可見到RFID 的蹤跡,在國內最常見的應用就是寵物植入 RFID 晶片、台北捷 運的悠遊卡、感應式信用卡、門禁安全管制等應用。表2-2.6 列出目前國內、外 RFID 應用實例。

表2-2.6 RFID 應用範圍及應用實例

應用範圍

大分類 小分類 應用實例

交通運輸 高速公路收費系統(ETC 電子收費)

流通應用

門禁管制 人員出入門禁監控、管制及上下班人事管理

物料處理 工廠的物料清點、物料控制系統

回收資產 棧版、貨櫃、台車等可回收容器管理

物流應用

貨物管理 航空運輸的行李識別、存貨物流運輸管理,貨物運送

服務

自動控制 汽車、家電、電子產業之組裝生產

製造應用

廢物處理 垃圾回收處理、廢棄物管制系統

醫療管理應用 醫療程序、生化物

品應用

病人身分辨識、危險或管制之生化物品管理、藥品管 制

商品銷售應用 防盜應用

結帳標籤

超市、書店防盜管理、車輛自動鎖死防盜系統、消費 用結帳標籤

產銷履歷 記錄農產品、漁產品生產栽培(養殖)、加工、物流、

銷售資訊 農業應用

動物監控 畜牧動物管理(RFID耳標進行養猪生產管理)、寵物

識別、野生動物生態追蹤

圖書管理 圖書防盜、自助借還書系統、快速盤點、尋找錯置圖

教育應用 書

博物館導覽 導覽設備管理、自動導覽說明

娛樂應用 電子票券 聯合多種用途的智慧型儲值卡、紅利積點卡、台北捷

運悠遊卡、VISA WAVE 信用卡

(28)

第三節、醫療院所導入RFID 應用探討

醫療院所為一高複雜性、高技術性與許多人員充斥的場所,業務複雜度不下 其他行業;醫療之兩刃性更可能在人為疏失下發生醫療傷害甚至難以挽回的錯 誤,因此有賴於資訊系統的介入來協助其處理日常事務。

在國外,自2003 年開始陸續有醫院將 RFID 應用於醫院事務管理上,例如 2003 年新加坡亞歷山卓醫院於急診部使用 RFID 系統、2004 年有澳洲 Osborne Park 醫院運用 RFID 系統進行新生兒識別管制以及美國 Boston 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使用 RFID 管制重要醫療儀器等。而 RFID 技術導入國 內醫療產業則始於民國92 年引起全球性恐慌的 SARS 疫情期間。政府在 SARS 發生年間通過『阻抗SARS 疫情相關技術研發計畫』,希望能結合政府、企業、

醫療院所各單位共同為疫情控制努力。於是有醫院開始將RFID 技術應用在追蹤 醫護工作人員、病患及探病親友在院內移動的情形上,對於SARS 的傳播控制有 很好的成效。在這個成功的經驗後,醫院認知了RFID 的好處,也加快了各醫院 導入RFID 系統於醫療管理的腳步。

2-3.1 RFID 系統於國內醫療院所之應用範圍與導入歷程

RFID 在醫療產業的應用範圍涵蓋了人(病患與護理人員的識別)、事(病患體 溫監測與追蹤)、時(病患接觸史或是貴重醫療儀器使用頻率)、地(檢驗流程導引、

警示、隔離)、物(藥品、設備管理、廢棄物管制等),應用範圍十分廣泛。以下就 國內外提到RFID 於醫院內部相關常見應用分別整理如下:

一、病患管理:

醫院中服務的對象是病人,在病人身上發生醫療錯誤時,帶來的往往是病人 生理上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傷害。醫院若能針對較易發生人為錯誤的項目導入 RFID 技術,將能有效改善與促進病人安全。常見應用有兩類:

(一)開刀房病患管理:無論國內外醫院的開刀房,皆曾發生手術部位錯誤甚至

(29)

病人錯誤之案例,此種錯誤常令病人帶來不必要的生理痛苦甚至造成病患終身傷 殘。由過往手術疏失的數據可知,以往單由醫護人員口頭詢問病患資料確認病患 身分的方式仍有不足之處,開錯病人或是開錯部位的發生率仍有3%。因此 JACHO 自 2003 年起至今,已連續六年皆將病人身分辨識的正確性列為促進病人 安全目標之一,足見其重要性。RFID 在手術室內之應用方式為藉由 RFID 的辨 識系統搭配記載病患病歷資料的資料庫作連結,將晶片製成腕帶等形式佩帶於病 人身上,於手術室內透過讀取器讀取後與電腦系統連結進行資料比對,不僅降低 因人為疏失而錯誤辨識病人身分與手術部位之情形發生,也可進行主刀醫師等身 分確認。如長庚醫院之基隆院區、高雄榮民總醫院、署立新竹醫院、國泰醫院、

恩主公醫院等即引進RFID 系統於開刀房之身份辨識確認。

(二)急診室病患管理:急診室內等候醫師問診與處理的病患眾多,若遇到昏迷 或無法言語的病患,更可能無法在每次的醫療程序中快速的確認其身分,而有身 分辨識錯誤的風險。RFID 系統不但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快速的對病患進行身份辨 識,更可主動提供急診室內等待過久的病人名單,促使醫護人員加快處理速度,

不但可避免拖延並患病情,亦能提升病患滿意度。實際應用醫院如高雄榮總、萬 芳醫院、恩主公醫院。

二、病患追蹤

主動式標籤利用其內部電力可自動向外傳輸相關資料,而病患追蹤方面多利 用該電子標籤特性持續性追蹤需關注之病患,目前大多應用於以下四類人員:

(一)新生兒:嬰兒出生後外觀難以辨識,若單純以標籤註記仍不免有誤抱之風 險,甚至可能會有偷抱之情形發生,而令日後多起爭執。藉由為剛出生的嬰兒戴 上與母親及專責護士RFID 識別卡相對應的 RFID 追蹤手圈,不但護理人員可隨 時確認嬰兒身分,增加一道確認手續,當找不到嬰兒時也可利用院內的無線系統 搜尋嬰兒之所在地。此外,醫院的重要出入口則設置偵測器,如果不是對的人抱 著嬰兒走出病房,監控站馬上會收到警訊並緊急通報;若採用可自動傳回嬰兒本

(30)

身生理狀態資料之tag,當嬰兒體溫過高時,RFID 手圈也能偵測並主動向護理人 員提出警訊。實際應用醫院如恩主公醫院。

(二)精神病患:精神病患之情緒往往難以預期,基於病人自由而必須避免使用 束縛之方式照護病人,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大,無暇隨時注意該病患之所在,當 病患情緒激動時可能會產生傷害他人之不當行為,醫護人員可由病患身上所佩帶 之tag 得知病患之所在地與生理脈動,判斷是否需要前往照護,並可利用門禁管 制來限制病患所能行動之範圍或是離開設定範圍及時發出警訊通知醫護人員,有 效提高管理病患的效能,實際應用者有花蓮玉里醫院。

(三)失智老人:失智老人等病患當身體不適時所能向外求助的能力與管道有 限,該技術之引進將可使tag 傳回其所需之生理資料,醫院可第一時間及時處理 失智老人的不適與病痛,挽救生命,除此也可應用於居家照護,讓病患離開醫院 回到家中修養卻仍能受到醫院的照護(Holzinger et al., 2008; 陳鈞, 2005),實際應 用如秀傳醫院。

(四)傳染病患:SARS 期間,病患與醫護人員的接觸史成為極為重要的一項資 料,當缺乏完整資料時,往往造成人員不安與擔憂情緒,病患發病時也因未能及 時發現與處理而傳染給其他人。透過全院的reader 架設,當病患或醫護人員與誰 接觸將可有一完整資訊,當疾病爆發時可依此進行追蹤與進行隔離等後續動作,

或是生理狀態有任何異常發生時,醫護人員也能於最短時間內得知並進行照護 (Li et al.,2006; 黃淮琪, 2004),如台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於 SARS 期間所引進之 SARS 醫院防疫追蹤資訊系統。

三、病患用藥管理:

用藥安全是近年醫院注重之項目之一,錯誤的給藥、禁制藥品的使用、有問 題藥品使用者的追蹤等等都可利用RFID 來協助與進行管制。給藥前,利用 RFID 系統協助進行病人核對、給藥核對,提供即時的用藥資訊及現場護理資料紀錄,

降低人工錯誤率,避免吃錯藥或是打錯針之疏失,在行政管理上也可自動紀錄取

(31)

用者與藥量監控,確認藥師須有醫師處方才可取用該劑量之藥品,當藥品有所瑕 疵時,亦可依照RFID 系統所紀錄的用藥紀錄,追蹤用藥者並作及時之處置。若 醫師有藥方更動、用藥量改變等,也可透過RFID 系統與醫令系統的連線即時通 知護理人員。此外,在藥品貼用RFID 標籤後,可使藥品入庫、保存、盤點與領 用等程序自動化,取代大量人工作業,即時化的資訊,利於安全庫存的保持,並 可有效追蹤藥物流向。(Lai et al., 2007),國內署立台中醫院以及和信醫院皆可見 此類應用。

四、檢驗檢查流程導引

在過去,健檢顧客所要執行的檢查,必須透過值班人員來掌握每一檢查室的 進度,同時監控顧客本身所要檢查的項目內容。由於顧客所要進行的檢查並非侷 限在一處,因此值班人員需費心掌控每一環節,以避免顧客因等候時間太長而感 到疲憊。而藉由RFID技術,健檢部門可在顧客報到時給予RFID腕帶,顧客進入 檢查室進行檢查時,須先以腕帶在RFID讀取器上進行check in,檢查完畢則同樣 以腕帶check out。相關check in、check out的資料則透過「健檢顧客即時監控系統」

將資料送回伺服器上處理。爾後不論顧客是在那一檢查室進行檢查,透過該系統 即可隨時掌握該顧客動向以及顧客檢查進度,同時每一檢查室待檢查名單及已檢 查名單都可透過該系統做線上即時查詢。顧客亦可透過手上RFID腕帶,在休息 室裡透過簡單明瞭的畫面了解自己需檢查項目及相關進度。對於顧客滿意度的提 昇、流程的改善應有莫大助益(劉麗貞, 2006)。實際應用如奇美醫學中心所開發

「健檢顧客即時監控系統」。 五、廢棄物管理:

SARS 期間醫療院所有相當多隔離病患的感染性廢棄物產生,若處理不當將 可能使得疫情擴散造成社會大眾恐慌。此外,平時醫院也必須使用有害物質以進 行醫療中作業,如二甲苯、福馬林等。醫院廢棄物種類多而雜,一般事業廢棄物、

感染性事業廢棄物、其他有害廢棄物等之處理通常都交給外包廠商,然而當廢棄

(32)

物遭錯誤分類或未依標準程序置放與處理,所生之危害將危及病人與社會大眾。

爲求有效確認業者是否依規定進行後續處理,RFID 技術的介入除了能使醫院能 夠正確快速分類與確認廢棄物內容,還可利用追蹤定位之功能全程追蹤廢棄物之 流向,確保廢棄物獲得正確的焚化等處理,不但可維護醫院之社會責任,亦可消 除人民之疑慮進而避免抗爭之產生。

六、行政管理:

除以上所提與醫療相關作業之業務範圍可應用RFID 技術外,對於行政管理 方面,RFID 也提供各項行政管理方面之應用,以提高管理人員之效能,以下分 二方面來介紹:

(一)貴重儀器效益監控:醫院診療作業中常需儀器協助醫師進行精密診斷以及 診療,如MRI、PET 等。若將 RFID 系統應用於醫療儀器管理上,儀器須與使用 人員所屬之tag 進行比對後才可使用,可使儀器限制給具有執照或使用資格人員 操作,避免任意人員使用該儀器而對病人造成危害或是損壞儀器。除此可作該儀 器之效益評估,獲取使用紀錄等資訊以作日後使用,增加使用效率。

(二)行政人員管理:可應用在生理反應的監控、門禁管制,正確監測人員之生 理狀況。醫護人員是第一線接觸病人的人員,若自身有病痛時很有可能傳染給免 疫力較弱的病人,尤其傳染病時人員的體溫等症狀管理就極為重要,如SARS 期 間北醫引進RFID 系統監測醫護人員的體溫變化,一有發燒現象立即處理;應用 於門禁管制,可直接限制各人員的出入範圍,避免人員任意進出各地。

藉由各醫院導入RFID 系統之相關文獻、新聞資訊,以及實際探訪結果整理 出國內導入RFID 系統之醫院大致上應用情形,如表 2-3.1 所示。從表中可以發 現2003 年導入 RFID 之醫院其緣由皆是因應 SARS 期間抗疫需求而生,應用上 以防疫的人員追蹤以及門禁管制為主;而2004 年,由於 JCAHO 當年度病人安 全目標提出:提升病患辨識準確性、提升藥物用藥安全以及減少手術病患手術位 置及程序錯誤的發生三點,於是各大醫院陸續以病人安全為由導入RFID 系統於

(33)

院內開刀房、急診室加強病患身分辨識,或住院病患藥品管控上;2006 年開始,

RFID 的應用更擴大至新生兒辨識管理以及高級健康檢查上。雖然應用範圍逐漸 擴大,但仍限於僅在單院使用,到2008 年,醫療產業已開始思考如何縱向串聯 不同層級,以及橫向同層級醫院的合作與訊息的傳遞,例如高雄市立小港醫院以 及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RFID 緊急醫療管理系統,除了各院內於急診的應用 外,亦整合了兩醫院間轉診、轉檢以及病床通報的資訊,使RFID 於醫療院所的 應用更為擴展。

表2-3.1 國內已導入 RFID 系統之醫院應用方向

醫院 導入緣起 導入年份 應用方向

新竹東元醫院 SARS 2003 防疫隔離追蹤、門禁管制、感染性廢棄物 管制

北醫附設醫院 SARS 2003 人員追蹤、開刀房安全促進、用藥安全、

新生兒辨識、血庫管理

彰化秀傳醫院 SARS 2003 貴重儀器追蹤、開刀房安全、溫度感測、

老人安養中心全日照護、廢棄物管理 和信醫院 SARS 2003 門禁管制、給藥流程標準作業、人員追蹤 萬芳醫院 病人安全 2004 急診室安全、藥品管控

高雄榮民總院 病人安全 2004 急診室安全、開刀房安全促進 基隆長庚醫院 病人安全 2005 開刀房安全、急診室安全

三軍總醫院 病人安全 2005 急診室、開刀房、住院病房、血液及藥品 管理

恩主公醫院 病人安全 2006 新生兒辨識管理、臨床路徑 奇美醫院 流程管理 2006 高級健康檢查

花蓮玉里醫院 病人安全 2007 精神疾病病患定位及生理狀況追蹤 署立新竹醫院 病人安全 2007 開刀房病人安全辨識、健檢中心 署立台中醫院 用藥安全 2007 病人用藥安全促進

國泰醫院 病人安全 2008 急診、門診手術以及住院病人 小港醫院 病人安全 2008 緊急醫療管理系統

高醫附設醫院 病人安全 2008 緊急醫療管理系統

2-3.2 RFID 系統於醫療院所之應用實例

前述RFID 於醫療院所內之實際使用情形相當廣泛,涵蓋了人事時地物,有

(34)

的應用是以行政管理為目的,例如醫療設備以及人員門禁管理;有的導入原因則 是希望能提升服務品質及顧客滿意度,例如健檢流程導引;或是以善盡社會責任 及環境保護價值為目標,例如廢棄物處理。本研究則希望把研究焦點放在人,即 病患身分識別管理上的應用,主要包括開刀房管理以及急診室管理,因其不但為 國內醫院導入RFID 系統較早之應用,至目前為止應用之院所也較多,更重要的 是其為基於病人安全之目的導入,以下將針對此兩種應用做較詳細的介紹。

1. RFID 系統於急診室應用

急診室是醫院內專門急救一些突發性意外傷害與急性病症的部門,每天都需 面對不同種類病症與不同層級傷害的病患,並讓病患在極短時間內獲得妥善的醫 療照護與處置。急診醫療的特徵是極端變化、複雜性、不確定性、不可預測性、

多科合作與時間壓力(林宏榮,2003)。在這樣一個繁忙且複雜的部門,常因為 院內人力資源無法分配妥適以及病患就醫動向無法掌握,造成病患候診時間過 長,在突遇重大災難或急診室的病患人數瞬間增加時,醫護人員亦無力應付。此 外,身分辨識在急診室裡亦是一重要議題,有的急診病人因受到驚嚇或意識不 清,無法說出自己是誰,醫護人員有可能在照護過程中因疏失而錯認病患。這些 狀況不但容易使病患或家屬心生不滿甚至產生醫療糾紛,若導致看護延緩或錯誤 而危急病患的生命,更是任何人都不樂見的。

因此,若醫院能以病人安全為出發點導入RFID 系統於急診室,使醫護人員 能即時的掌握病患身分、就醫流程以及動向等資訊,將能使病患更快速的得到正 確而妥適的照護。RFID 系統於急診室內的應用流程如圖 2-3.1 所示。

病患到院後,在掛號以及檢傷分類後,掛號人員先建立tag 識別代號與病患 病歷號碼的連結關係。建立此一連結關係後,即可讓病患依檢傷類別配戴有個人 識別資料的RFID tag 手環,之後可透過讀取器讀取 tag 的識別代號來查詢後端系 統所儲存的病患基本資料與病歷資料。在診療過程中,醫師可利用手持式讀取器 讀取病患的手環,即可立刻辨識病患的檢傷分類等級,醫令系統亦可同時帶出病

(35)

患資料,方便醫護人員確認病患身分及病況,在此同時,系統會自動統計診療區 病患等待時間及人數,主動提示醫護人員前往探視候診過久的病患。當病患離開 急診區進行檢驗檢查時,檢驗人員可利用手持式讀取機讀取病患手環以記錄病患 目前的位置,急診醫護人員即可掌握病患之動向。若病患經醫師判定須進行手術 或住院,病患所佩帶之手環以及識別代號即移轉至手術管理系統或住院管理系統 接管。若病患須在留觀區進一步觀察,急診醫護人員可以利用讀取器即時接收病 患最新之檢驗檢查報告,若病患檢驗結果超過標準值,醫師可立刻做處置,避免 延誤病情,提升病人安全與服務品質。最後病患於批價後至藥局領藥,藥局人員 可利用手持式讀取機來讀取病患所佩帶之手環以辨識、核對領藥者身分,並回收 手環,刪除tag 內儲存之資料再回收消毒,以重複使用該手環,降低使用 RFID tag 之成本。(Chou, 2007; 佘強生, 2005; 莊雲雯, 2005; 黃秋蓮, 2006; 謝立翔, 2006)

(36)

圖2-3.1 RFID 急診作業流程 批價、領藥

回收 RFID tag

區辯高優先診療 之病患 統計診療區之等

待時間與人數 追蹤就醫動向

統計觀察區之等 待時間與人數

辨識、核對領藥者 身分 即時檢驗結果回報 建立tag 識別代號

與病患病歷號碼 的連結關係 病人身分辨識 RFID 急診管理

留觀區觀察

手術 住院

RFID 手術 管理系統

RFID 住院 管理系統 RFID 用藥 管理系統

病理檢驗 放射檢查 病患到院

掛號

檢傷分類

病患佩帶 RFID tag

醫師診療 醫師會診

(37)

2. RFID 於手術室應用

在醫院各部門中,手術室人員面對的工作繁多且風險性高,是一個高度專業 化的部門。根據Thomas 在 2000 年的研究,發現不良事件發生的場所有 83.8%

發生在醫院,其中手術室即佔39.5%,可知手術室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較醫院其他 部門有偏高的情形。另外,衛生署醫事鑑定小組的統計分析也指出,1987 年至 至2006 年底,醫事審議委員會共完成 5391 個醫療糾紛鑒定案,以科別而論,外 科占近三成四最多,而醫改會統計2007 年 471 件的申訴案中,也以外科導致死 亡、重殘、手器械留置體內等手術醫療傷害最為常見。但這些數據並不包含私下 解決的部分,可見實際情形將更加嚴重。如果在手術室服務流程上作有效管理,

對提升病人安全及促進醫療服務品質將可以迅速的發揮成效。RFID 系統於手術 室內的應用流程如圖2-3.2 所示。

手術病患報到時,由櫃檯人員確認病患身分後製作內含RFID tag 之手圈,

然後請病患至等候室等待,此時流動護士使用手持式讀取器至等候室迎接病患,

讀取病人手環,確認開刀病人身分與資料正確後將病患推往手術室。病患進入手 術室後,流動護士再次使用手持式讀取器讀取病人手環,紀錄病患進入手術室時 間,並由電腦系統帶出預定手術排程與人員名單進行身分比對。在醫囑麻醉前,

麻醉醫護人員使用讀取器讀取自身tag 紀錄身分,接著讀取病人手環確認病人身 分及過敏史等資訊,並在麻醉開始及完成時讀取病患手環記錄時間、地點。在消 毒及手術開始前均由負責醫師使用讀取器讀取自身tag 紀錄身分,接著讀取病人 手環,確認開刀病人身分及手術部位,並在完成手術及麻醉時記錄時點。在將病 患推離手術室前,亦須進行醫護人員身分紀錄以及離開時間紀錄之程序,將病患 送回住院房時,交接人員使用讀取器讀取自身tag 紀錄身分,並讀取病患手環,

確認病患身分。若病患為門診病人,則在病患離開時將其手環回收銷毀。(Nagy et al., 2006; 莊雲雯, 2005; 陳志華, 2004; 陳志華, 2008; 黃秋蓮, 2006)

由上應用可以發現手術室病患安全管理主要包含病患身分確認及病患手術 內容確認,導入RFID 前病患身分及手術部位採人工確認方式,缺乏即時異常警

數據

表 2-1.2 2008 年 JCAHO 國家病人安全目標  工作目標
表 2-2.1 RFID 發展歷程  年代  發展歷程  當代應用情形  1940  |  1950  雷達技術的改進與應用催生了 RFID 技術,1948 年奠定了 RFID 技術的理論基礎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次應用無線射頻技術於FFI 敵我辯識系統上(Friends or Foe),並一直使用在今日的航空流量管制上 1951  |  1960  早期 RFID 技術的探索階段,主要處於實驗室實驗研究  1961  |  1970  RFID 技術的理論得到了發展,開始了一些應用與嘗試  197
圖 2-3.1 RFID 急診作業流程 批價、領藥回收RFID tag  區辯高優先診療之病患 統計診療區之等待時間與人數 追蹤就醫動向  統計觀察區之等待時間與人數  辨識、核對領藥者身分  即時檢驗結果回報 建立tag 識別代號與病患病歷號碼的連結關係 病人身分辨識 RFID 急診管理 留觀區觀察手術 住院 RFID 手術管理系統 RFID 住院管理系統 RFID 用藥管理系統 病理檢驗 放射檢查 病患到院 掛號 檢傷分類病患佩帶 RFID tag醫師診療 醫師會診
圖 2-4.1 理性行為理論架構圖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

無線射頻識別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系統近年來越來越普及,應用範圍如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