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

Copied!
7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國歷史科課程指引(中一至中三)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建議學校採用 二零一九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2)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

中國歷史科 課程指引

(中一至中三)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建議學校採用

二零一九年

(3)

1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概論

1.1 修 訂 課 程 的 原 因 和 理 念 4

1.2 課 程 宗 旨 5

1.3 學 習 目 標 5

第二章 課程架構

2.1 課 程 設 計 原 則 6

2.2 課 程 架 構 及 組 織 8

2.3 時 間 分 配 9

2.4 內 容 大 綱 10

第三章 課程規劃

3.1 主 導 原 則 20

3.2 課 程 規 劃 策 略 21

3.3 課 程 組 織 27

3.4 課 程 統 籌 27

第四章 學與教

4.1 主 導 原 則 29

4.2 取 向 與 策 略 30

4.3 照 顧 學 習 者 的 多 樣 性 46

第五章 評估

5.1 主 導 原 則 47

5.2 進 展 性 和 總 結 性 評 估 48

5.3 多 元 化 的 評 估 方 式 和 活 動 51

第六章 學與教資源

6.1 學 與 教 資 源 的 作 用 57

6.2 主 導 原 則 57

6.3 常 用 資 源 58

6.4 靈 活 運 用 學 與 教 資 源 66

6.5 資 源 管 理 67

(4)

參考資料

70

專責委員會委員名單

修 訂 初 中 中 國 歷 史 及 歷 史 課 程 專 責 委 員 會 ( 中 一 至 中 三 )

及 轄 下 工 作 小 組 委 員 名 錄 74

推 行 初 中 中 國 歷 史 科 及 歷 史 科 修 訂 課 程 專 責 委 員 會 ( 中 一 至 中 三 ) 76

(5)

3

引 言

《 中 國 歷 史 課 程 指 引 (中 一 至 中 三 )》 是 香 港 課 程 發 展 議 會 為 初 中 所 編 訂 的 一 系 列 課 程 指 引 之 一 。

課 程 發 展 議 會 乃 一 個 諮 詢 組 織,就 幼 稚 園 至 中 六 學 制 的 課 程 發 展 事 宜,向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提 供 意 見。成 員 包 括 校 長、在 職 教 師、家 長 、 僱 主 、專 上 學 院 學 者 、 有 關 領 域 或 團 體 的 專 業 人 士 、香 港 考 試 及 評 核 局 和 香 港 職 業 訓 練 局 的 代 表 及 教 育 局 有 關 部 門 的 人 員 。

我 們 鼓 勵 學 校 充 分 考 慮 本 身 的 情 況、優 勢 和 學 生 的 需 要,適 當 採 用 本 課 程 指 引 的 建 議,以 幫 助 學 生 達 到 本 課 程 的 學 習 宗 旨。課 程 發 展 是 協 作 和 持 續 進 行 的 過 程,課 程 發 展 議 會 將 會 按 照 學 校 實 施 情 況,以 及 學 生 和 社 會 轉 變 的 需 要,對 本 課 程 作 出 定 期 檢 視 和 更 新。歡 迎 學 校 對 中 國 歷 史 科 的 課 程 發 展 提 出 意 見 和 建 議 , 請 致 函 :

香 港 灣 仔 皇 后 大 道 東 213 號 胡 忠 大 廈 13 樓 1319 室

或 電 郵 至 : ccdopshe@edb.gov.hk 教 育 局 課 程 發 展 處

總 課 程 發 展 主 任 (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 收

(6)

第 一 章 概 論

本 章 旨 在 說 明 修 訂 中 國 歷 史 課 程( 中 一 至 中 三 )的 原 因 和 理 念 、 宗 旨 及 學 習 目 標 。

1.1 修 訂 課 程 的 原 因 和 理 念

1. 課 程 發 展 議 會 編 訂 《 中 國 歷 史 科 ( 中 一 至 中 三 ) 中 學 課 程 綱 要 》

( 1997) 自 1998 年 開 始 施 行 , 推 行 已 有 二 十 年 , 為 了 配 合 歷 史 教 育 和 學 校 課 程 的 最 新 發 展,以 切 合 學 生 未 來 的 需 要,故 此 有 需 要 對 現 行 課 程 作 檢 視 和 修 訂 。

2. 修 訂 課 程 旨 在 提 高 學 生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的 興 趣 , 並 以「 學 生 為 本 」的 原 則 , 加 入 學 生 感 興 趣 的 社 會 文 化 史 課 題 , 如 兩 漢 通 西 域、婦 女 的 生 活 面 貌 等 , 讓 學 習 變 得 更 立 體 、 更 吸 引 、 更 有 趣 味 。

3. 修 訂 課 程 將 中 國 歷 史 組 合 為 不 同 「 歷 史 時 期 」, 以 學 習 重 點 將 學 習 內 容 組 織 起 來, 從 而 騰 出 空 間 , 加 入 一 些 有 趣 的 新 課 題 , 並 加 強 培 養 學 生 的 歷 史 與 思 考 技 能 , 使 學 習 變 得 更 聚 焦 、 更 有 效 能 ,並 為 他 們 日 後 修 讀 中 國 歷 史 科、高 中 通 識 教 育 科 或 其 他 個 人、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科 目 奠 定 基 礎 。

4. 為 了 提 升 學 生 對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的 興 趣,認 識 國 家 與 香 港 的 關 連,修 訂 課 程 內 容 將 按 中 國 歷 史 發 展 的 脈 絡,涵 蓋 相 關 的 香 港 歷 史,讓 學 生 明 白 香 港 在 國 家 發 展 過 程 中 的 角 色,使 學 習 變 得 更 切 身、更 有 趣 味 。

(7)

5

1.2 課 程 宗 旨

中 國 歷 史 科 ( 中 一 至 中 三 ) 課 程 的 宗 旨 在 於 讓 學 生 :

1. 認 識 中 國 重 要 的 歷 史 事 件 、 人 物 事 蹟 、 民 族 發 展 概 況 及 社 會 文 化 面 貌 ;

2. 理 解 及 分 析 相 關 的 歷 史 資 料 , 培 養 研 習 歷 史 的 能 力 ;

3. 培 養 優 良 的 品 德 , 以 及 個 人 對 國 家 、 民 族 及 社 會 的 認 同 感 、 歸 屬 感 及 責 任 感 ;

4. 培 養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的 興 趣 。

1.3 學 習 目 標

中 國 歷 史 科 ( 中 一 至 中 三 ) 課 程 的 目 標 在 於 讓 學 生 :

1. 整 全 地 認 識 中 國 政 治 演 變 、 民 族 發 展 和 社 會 文 化 的 基 本 史 實 ; 2. 採 用 不 同 的 方 法 理 解 及 整 理 歷 史 資 料 , 並 以 求 真 持 平 的 態 度 分 析

及 評 價 不 同 的 史 事 , 從 而 培 養 他 們 客 觀 分 析 與 評 價 史 事 的 能 力 ; 3. 理 解 不 同 史 事 的 因 果 關 係 及 相 互 影 響 , 了 解 現 今 事 物 的 由 來 、 演

變 及 發 展 趨 勢 , 進 而 建 立 史 識 , 明 白 歷 史 鑑 古 知 今 的 意 義 ; 4. 研 習 與 中 國 歷 史 相 關 的 香 港 發 展 的 重 要 事 件 , 了 解 香 港 的 發 展 歷

程 及 其 與 國 家 發 展 的 關 係 ;

5. 透 過 對 中 國 社 會 文 化 發 展 、 民 族 交 往 、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 科 技 發 明 的 認 識,了 解、欣 賞 及 傳 承 中 華 文 化 兼 容 並 包、開 拓 創 新 的 精 神 , 提 高 學 生 對 中 華 民 族 及 文 化 的 情 感 , 並 能 尊 重 及 關 懷 不 同 的 文 化 與 傳 承 ;

6. 透 過 對 歷 史 人 物 及 史 事 的 認 識 , 培 養 學 生 優 良 的 品 德 , 以 及 對 國 家 、 民 族 及 社 會 的 認 同 感 、 歸 屬 感 和 責 任 感 。

7. 透 過 研 習 史 事 與 採 取 不 同 的 探 究 方 法 , 培 養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的 興 趣 。

(8)

第 二 章 課 程架 構

本 章 旨 在 為 學 生 在 初 中 階 段 須 掌 握 之 重 要 中 國 歷 史 知 識 、 技 能 、 價 值 觀 和 態 度 提 供 指 引 。 學 校 和 教 師 在 規 劃 中 國 歷 史 課 程 的 實 施 , 以 及 安 排 適 切 的 學 、 教 、 評 活 動 時 , 須 以 本 課 程 架 構 為 依 歸 。

2.1 課 程 設 計 原 則

本 課 程 是 根 據 課 程 發 展 議 會 編 訂 的《 基 礎 教 育 課 程 指 引 —— 各 盡 所 能.發 揮 所 長( 小 一 至 小 六 )》( 2014)、《 中 學 教 育 課 程 指 引 》( 2017)、

《 小 學 常 識 科 課 程 指 引 ( 小 一 至 小 六 )》( 2017), 以 及 《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課 程 指 引 ( 小 一 至 中 六 )》( 2017), 發 展 出 以 下 的 設 計 原 則 :

 建 基 於 小 學 常 識 科

小 學 常 識 科 課 程 包 含 「 學 習 範 疇 四 : 社 會 與 公 民 」 及 「 學 習 範 疇 五 : 國 民 身 份 認 同 與 中 華 文 化 」 的 學 習 內 容 。 因 此 , 學 生 不 僅 對 國 家 的 重 大 史 事 、 文 化 特 色 及 相 關 歷 史 人 物 已 有 認 識 , 亦 對 香 港 的 歷 史 和 發 展 有 所 了 解 ; 但 中 華 民 族 歷 史 源 遠 流 長 , 初 中 階 段 學 生 應 有 系 統 地 認 識 國 家 的 歷 史 。 本 課 程 以 初 中 學 生 應 該 掌 握 的 內 容 為 基 礎 , 系 統 地 設 計 課 程 , 使 學 生 能 更 全 面 認 識 中 國 歷 史 的 整 體 發 展 , 深 化 與 鞏 固 在 小 學 階 段 學 到 的 歷 史 知 識 、 提 升 其 思 維 能 力 及 建 立 正 面 的 價 值 觀 和 積 極 的 人 生 態 度 。

 按 「 古 今 並 重 」 原 則 認 識 中 國 歷 史

本 課 程 的 設 計 以 時 間 為 經 , 歷 史 發 展 特 點 為 緯 , 將 二 千 多 年 的 歷 史 劃 分 為 九 個 歷 史 時 期 , 以 期 在 初 中 三 年 內 讓 學 生 能 「 古 今 並 重 」 、 全 面 地 認 識 中 國 在 歷 代 的 發 展 歷 程 。

 整 全 地 認 識 中 國 歷 史 的 面 貌

本 課 程 除 著 重 從 時 間 的 角 度 縱 向 探 討 中 國 歷 史 在 政 治 、 社 會 和 經 濟 等 方 面 的 演 變 , 讓 學 生 對 中 國 歷 史 的 整 體 發 展 有 整 全 的 認 識 ; 亦 因 應 學 生 的 能 力 和 興 趣 , 提 供 多 個 文 化 史 專 題 , 讓 學 生 能 從 文 化 、 社 會 等 不 同 層 面 認 識 中 國 歷 史 , 並 作 深 入 的 研 習 , 擴 闊 其 歷 史 視 野 ; 另 外 加 入 香 港 發 展 的 課 題 , 能 使 學 生 對 歷 史

(9)

7

產 生 親 切 感 , 讓 他 們 認 識 香 港 與 國 家 密 不 可 分 的 關 係 。

 照 顧 學 生 的 多 樣 性

課 程 化 繁 為 簡 , 並 於 個 別 課 題 設 有 延 伸 部 分 , 讓 學 生 可 對 某 些 課 題 作 進 一 步 深 化 學 習 。 教 師 可 按 教 學 進 度 、 學 生 能 力 和 興 趣 選 擇 是 否 教 授 延 伸 部 分 , 又 或 協 助 學 生 自 學 , 培 養 其 自 學 能 力 。 課 程 設 置 延 伸 部 分 旨 在 讓 教 師 能 配 合 探 究 式 學 習 方 式 , 安 排 多 樣 化 的 學 習 活 動 , 如 參 觀 博 物 館 、 考 察 歷 史 遺 跡 、 進 行 專 題 研 習 、 校 際 比 賽 、 內 地 交 流 等 , 從 而 照 顧 不 同 學 習 者 在 能 力 、 性 向 、 學 習 需 要 及 興 趣 上 的 多 樣 性 。

 讓 學 生 學 會 學 習 和 探 究

本 課 程 建 議 採 用 探 究 式 學 習 方 式 , 幫 助 學 生 達 到 「 學 會 學 習 」 的 目 標 。 透 過 研 習 史 事 , 讓 學 生 學 會 運 用 各 種 歷 史 研 習 的 方 法 , 如 整 理 資 料 、 辨 識 觀 點 、 比 較 史 事 等 , 以 提 升 個 人 的 思 維 能 力 , 並 培 養 自 主 學 習 的 能 力 。

 培 養 價 值 觀 和 態 度

通 過 對 不 同 歷 史 事 件 、 歷 史 人 物 、 民 族 關 係 、 文 化 交 流 等 課 題 的 研 習 , 培 養 學 生 認 同 國 家 、 民 族 、 尊 重 和 欣 賞 不 同 民 族 及 文 化 , 以 及 對 社 會 的 責 任 感 , 從 而 發 展 學 生 正 面 的 價 值 觀 和 積 極 的 人 生 態 度 。

(10)

2.2 課 程 架 構 及 組 織

進 入 初 中 前 , 學 生 在 小 學 常 識 科 已 初 步 對 部 分 中 國 歷 史 的 知 識 有 基 本 了 解 。 以 此 為 基 礎 ,本 課 程 將 國 家 歷 史 分 為 九 個 歷 史 時 期 , 使 學 生 能 依 照 時 序 宏 觀 地 了 解 中 國 歷 史 的 發 展。本 課 程 並 不 以 帝 制 王 朝 的 起 訖 作 為 劃 分 不 同 時 期 的 原 則,而 是 化 繁 為 簡,將 多 個 王 朝 組 成 九 個 歷 史 時 期,確 定 學 習 重 點,讓 學 生 可 以 宏 觀 地 理 解 不 同 時 期 歷 史 的 特 色。在 各 個 歷 史 時 期 中,以 政 治 演 變 為 主、輔 以 文 化 特 色 及 香 港 發 展,

多 角 度 呈 現 各 時 期 的 變 化 軌 跡 。「 政 治 演 變 」 主 要 探 討 國 家 規 模 與 體 制 的 演 變 、 社 會 結 構 的 發 展 以 及 不 同 民 族 文 化 的 融 合 與 交 流 。「 文 化 特 色 」則 從 藝 術 、 科 技 、 交 通 、 宗 教 等 各 方 面 顯 示 中 華 文 化 的 不 同 面 貌 。「 香 港 發 展 」 讓 學 生 理 解 香 港 在 國 家 不 同 歷 史 時 期 的 概 況 , 並 與 國 家 的 互 動 情 形,從 而 認 識 香 港 與 國 家 的 緊 密 關 係,同 時 確 立 對 國 民 身 份 的 認 同 。

下 圖 展 示 了 本 科 的 課 程 架 構 。

中 一 中 二 中 三

中 國

中 一 中 二 中 三

圖 1 初 中 中 國 歷 史 科 的 課 程 架 構

宋元 明 清

(政治演變、文化特色、

香港發展)

史前至夏商周 秦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

(政治演變、文化特色、

香港發展)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治演變、文化特色、

香港發展)

延伸部分

必 修 部 分

(11)

9

2.3 時 間 分 配

按 照 《 中 學 教 育 課 程 指 引 》( 2017 ) 及 《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課 程 指 引 ( 小 一 至 中 六 )》( 2017), 學 校 必 須 以 獨 立 課 程 模 式 提 供 中 國 歷 史 課 程,而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的 總 課 時,不 可 少 於 本 學 習 領 域 總 課 時 的 四 分 之 一 , 即 平 均 計 每 年 級 約 每 週 兩 節 課 , 每 年 約 有 50 節 可 供 教 學 之 用 , 三 年 總 計 為 150 節 。 建 議 的 課 節 分 配 如 下 *:

建 議 課 節 分 配

年 級 政 治 演 變 文 化 特 色 香 港 發 展

( 中 一 )史 前 至 夏 商 周、秦 漢 、 三 國 兩 晉 南 北 朝 、 隋

38 11 1

( 中 二 ) 宋 元 、 明 、 清

38 7 5

( 中 三 ) 中 華 民 國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38 3 9

總 計 (佔 總 課 時 百 分 比 ) 114(76%) 21(14% ) 15(10% )

表 1 初 中 中 國 歷 史 科 的 建 議 課 節 分 配

*備 註 : 建 議 課 節 分 配 並 不 包 括 「 延 伸 部 分 」。

(12)

2.4 內 容 大 綱

本 課 程 所 包 括 的 九 個 歷 史 時 期 的 詳 細 內 容 詳 列 於 第 11 至 19 頁 。 每 一 個 歷 史 時 期 均 設 有 學 習 重 點 , 呈 現 每 個 歷 史 時 期 的 主 要 發 展 特 色 。 而 中 國 歷 史 學 習 範 圍 廣 闊 , 但 學 習 時 間 卻 有 限 , 故 此 大 綱 亦 為 每 個 歷 史 時 期,以 及 各 歷 史 時 期 的 不 同 課 題 提 供 建 議 課 節,讓 教 師 易 於 組 織 學 習 內 容 , 以 達 到 讓 學 生「 整 全 地 認 識 中 國 政 治 演 變 、 民 族 發 展 和 社 會 文 化 的 基 本 史 實 」 的 目 標 。

教 師 可 以 參 考 學 習 重 點 、 預 期 學 習 內 容 及 建 議 課 節 , 因 應 個 別 學 校 及 學 生 的 情 況 , 靈 活 地 組 織 學 習 內 容, 促 進 學 生 探 究 學 習 ,發 展 歷 史 研 習 技 能 , 並 培 養 積 極 、 正 面 的 價 值 觀 與 態 度 。

(13)

11

中 一 級 歷 史 時 期 : 史 前 至 夏 商 周

學 習 重 點 : 中 華 民 族 的 起 源 與 早 期 國 家 的 形 成 建 議 課 節 : 10 節

課 題 預 期 學 習 內 容 **

1. 中 華 民 族 與 早 期 國 家 的 起 源 ( 最 多 3 節 )

 中 國 多 元 一 體 文 化 的 起 源( 如 仰 韶 、 良 渚 文 化 )及 中 華 民 族 的 演 進 歷 程 。

 夏 、 商 、 周 三 代 的 興 替 概 況 。 2. 西 周 的 封 建 ( 最 多 3

節 )

 封 建 制 度 的 內 容、作 用( 如 鞏 固 統 治 ) 及 其 與 春 秋 戰 國 局 面 形 成 的 關 係 。 3. 春 秋 戰 國 時 期 的 變 局

( 最 多 4 節 )

 春 秋 戰 國 時 期 的 兼 併 戰 爭、厲 行 變 法

( 如 商 鞅 變 法 ) 與 百 家 爭 鳴 。 延 伸 部 分 *

人 物 個 案 研 習 : 了 解 該 人 物 的 重 要 事 蹟 及 與 其 時 代 的 關 係 。

建 議 人 物 : 孔 子、勾 踐、蘇 秦、荊 軻

*延 伸 部 分 : 教 師 可 按 教 學 進 度 、 學 生 能 力 和 興 趣 選 擇 是 否 教 授 , 又 或 協 助 學 生 自 學 。

**預期學習內容展示課題基本和必須學習的內容。

(14)

中 一 級 歷 史 時 期 : 秦 漢

學 習 重 點 : 統 一 國 家 的 形 成 與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建 議 課 節 : 14 節

課 題 預 期 學 習 內 容

1. 秦 朝 的 統 一 、 統 治 措 施 及 衰 亡( 最 多 5 節 )

 秦 朝 的 統 一 及 其 統 治 措 施 ( 中 央 集 權、統 一 文 字、焚 書 坑 儒、厲 行 法 治、

統 一 貨 幣 及 度 量 衡、修 建 長 城、開 發 嶺 南 ) 與 影 響 ( 政 治 、 經 濟 、 文 化 、 版 圖 - 香 港 正 式 成 為 中 國 版 圖 的 一 部 分 )。

 秦 朝 滅 亡 的 原 因 與 其 後 的 楚 漢 相 爭 。 2. 兩 漢 的 政 治 發 展 與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 最 多 9 節 )

 西 漢 的 建 立 與 漢 武 帝 的 文 治( 獨 尊 儒 術、士 人 政 府 )武 功 對 西 漢 國 力 發 展 的 影 響 。

 昭 宣 以 後 戚 宦 政 治 的 出 現 與 漢 朝 的 衰 亡 。

 兩 漢 通 西 域 與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

延 伸 部 分 *:

道 教 的 形 成、科 技 發 明 ( 造 紙 術 與 天 文 儀 器 的 發 明 )。

*延 伸 部 分 : 教 師 可 按 教 學 進 度 、 學 生 能 力 和 興 趣 選 擇 是 否 教 授 , 又 或 協 助 學 生 自 學 。

(15)

13

中 一 級 歷 史 時 期 : 三 國 兩 晉 南 北 朝

學 習 重 點 : 長 期 的 分 裂 與 南 北 方 的 發 展 建 議 課 節 : 10節

課 題 預 期 學 習 內 容

1. 魏 晉 南 北 朝 的 分 裂 與 政 權 的 更 替 ( 最 多 4 節 )

 三 國 鼎 立 局 面 的 形 成、兩 晉 南 北 朝 政 權 的 更 替 概 況 。

延 伸 部 分 *:

武 備 的 演 進 ( 南 方 水 軍 與 北 方 騎 兵 )。

2. 北 方 政 局 與 江 南 地 區 的 開 發 ( 最 多 4節 )

 北 方 的 政 局( 胡 人 內 徙 )、 孝 文 帝 遷 都 及 其 推 行 的 漢 化 措 施 ( 文 化 及 風 俗 ) 與 影 響 ( 如 民 族 融 和 ) 。

 人 口 南 遷 對 江 南 地 區 經 濟 發 展 的 貢 獻 。

3. 魏 晉 南 北 朝 的 社 會 文 化 發 展 ( 最 多 2節 )

 以 下 主 題 , 二 選 一 : i 士 族 的 生 活 面 貌

ii 石 窟 藝 術 ( 如 壁 畫 、 雕 塑 ) 與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延 伸 部 分 : 教 師 可 按 教 學 進 度 、 學 生 能 力 和 興 趣 選 擇 是 否 教 授 , 又 或 協 助 學 生 自 學 。

(16)

中 一 級 歷 史 時 期 : 隋 唐

學 習 重 點 : 隋 唐 的 統 一 、 發 展 與 開 放 的 社 會 建 議 課 節 : 16 節

課 題 預 期 學 習 內 容

1. 隋 朝 的 統 一 與 開 皇 之 治 ( 最 多 3節 )

 隋 朝 的 統 一、開 皇 之 治 的 措 施( 整 理 戶 籍 及 授 田、置 倉 窖 )對 國 家 發 展 的 作 用 與 影 響 。

2. 隋 代 大 運 河 的 開 通 與 作 用 ( 最 多 2節 )

 隋 代 大 運 河 的 開 通 及 對 促 進 南 北 交 流 與 統 一 的 作 用 。

3. 唐 的 建 國 與 盛 世 ( 最 多 3節 )

 唐 的 建 國、貞 觀 之 治 的 治 績( 確 立 三 省 制 與 科 舉 制 、 用 人 唯 才 和 擴 展 版 圖 ) 與 影 響 。

延 伸 部 分 *:

武 后 施 政 的 特 色 、 開 元 之 治 的 治 績 與 影 響 。

4. 安 史 之 亂 與 唐 的 衰 亡

( 最 多 5節 )

 安 史 之 亂 的 始 末 、 唐 中 葉 後 的 政 局

( 如 藩 鎮 、 宦 禍 、 黨 爭 、 民 變 )與 唐 的 衰 亡 。

5. 開 放 的 唐 朝 社 會 ( 最 多 3節 )

 以 下 主 題 , 三 選 一 :

i. 婦 女 的 生 活 面 貌 ( 如 服 飾 打 扮 、 社 交 娛 樂 、 婚 姻 ) 與 地 位 ; ii. 玄 奘 西 行 與 中 印 文 化 交 流 ; iii. 唐 代 海 上 貿 易 與 交 通 的 發 展 , 及

與 周 邊 國 家 / 地 區 ( 如 日 本 、 朝 鮮 、 阿 拉 伯 等 )的 關 係 ; 屯 門 鎮 的 設 置 及 其 在 海 路 交 通 上 的 地 位 。

*延 伸 部 分 : 教 師 可 按 教 學 進 度 、 學 生 能 力 和 興 趣 選 擇 是 否 教 授 , 又 或 協 助 學 生 自 學 。

(17)

15

中 二 級 歷 史 時 期 : 宋 元

學 習 重 點 : 經 濟 蓬 勃 與 民 族 關 係 發 展 的 時 代 建 議 課 節 : 15節

課 題 預 期 學 習 內 容

1. 五 代 的 興 替 與 宋 的 統 一 ( 最 多 3節 )

 五 代 十 國 政 權 的 特 色 與 宋 初 國 策( 強 榦 弱 枝 、 重 文 輕 武 ) 的 制 定 。 2. 兩 宋 政 治 及 經 濟 的 發

展 ( 最 多 8節 )

 宋 代 的 文 人 政 治、改 革( 如 王 安 石 變 法 ) 與 黨 爭 ( 如 新 舊 黨 爭 ) 。

 北 宋 的 商 業( 貨 幣 經 濟 )與 城 市( 汴 京 ) 發 展 ; 宋 室 南 遷 後 南 方 經 濟1與 海 外 貿 易 ( 如 茶 葉 、 絲 綢 、 陶 瓷 ) 。 延 伸 部 分 *:

邊 疆 民 族 政 權 ( 如 遼 、 夏 、 金 、 蒙 古 ) 與 宋 室 和 戰 的 概 況 。

3. 元 朝 的 統 治 ( 最 多 4 節 )

 蒙 古 的 崛 起 、 拓 展 及 元 朝 的 建 立 。

延 伸 部 分 *:

重 要 發 明 西 傳 及 其 對 世 界 文 明 發 展 的 貢 獻 。

 元 朝 的 統 治 政 策 與 民 族 關 係 。

*延 伸 部 分 : 教 師 可 按 教 學 進 度 、 學 生 能 力 和 興 趣 選 擇 是 否 教 授 , 又 或 協 助 學 生 自 學 。

1 此部分亦會提及宋末皇室與中原人士的南來、香港經濟發展的概況(如製鹽業、採珠業)。

(18)

中 二 級 歷 史 時 期 : 明

學 習 重 點 : 君 主 集 權 國 家 的 建 立 與 國 勢 的 張 弛 建 議 課 節 : 10 節

課 題 預 期 學 習 內 容

1. 明 代 的 君 主 集 權 政 治

( 最 多 4節 )

 元 末 動 亂 與 明 太 祖 建 國 。

 明 初 君 主 集 權 措 施 與 影 響 。 2. 明 代 國 勢 的 張 弛 ( 最

多 6節 )

 鄭 和 下 西 洋 的 概 況 與 影 響( 如 貿 易 發 展 ) 。

 明 代 的 國 防 建 設 與 都 城 建 築:( 以 下 主 題 , 二 選 一 )

i 國 防 建 設 : 明 長 城 ii 都 城 建 築 : 北 京 城 延 伸 部 分 *:

基 督 宗 教 再 度 來 華 及 影 響 。

 晚 明 政 局 與 明 朝 滅 亡 。

*延 伸 部 分 : 教 師 可 按 教 學 進 度 、 學 生 能 力 和 興 趣 選 擇 是 否 教 授 , 又 或 協 助 學 生 自 學 。

(19)

17

中 二 級 歷 史 時 期 : 清

學 習 重 點:統 一 多 民 族 國 家 的 發 展 與 外 力 的 衝 擊 建 議 課 節:25 節

課 題 預 期 學 習 內 容

1. 清 朝 與 統 一 多 民 族 國 家 的 鞏 固 與 發 展 ( 最 多 7節 )

 清 朝 的 統 一1與 清 初 盛 世 。

 對 漢 、 蒙 、 藏 、 回 、 西 南 等 民 族 及 地 區 所 實 施 的 統 治 政 策 及 成 效 。

 清 代 的 中 衰 ( 如 吏 治 敗 壞 、 社 會 不 穩 ) 。

2. 外 力 衝 擊 與 內 憂 ( 最 多 13節 )

 西 力 東 漸 、 兩 次 鴉 片 戰 爭 及 其 影 響

( 包 括 英 國 佔 領 香 港 島 及 九 龍 半 島 ) 。

 太 平 天 國 運 動 對 清 廷 統 治 的 影 響 。

 甲 午 戰 爭 的 背 景、《 馬 關 條 約 》對 中 國 政 治、外 交 及 經 濟 的 影 響( 包 括 列 強 在 華 劃 分 勢 力 範 圍 及 英 國 租 借 新 界 ) 。

 八 國 聯 軍 侵 華 的 背 景 、 《 辛 丑 條 約 》 對 中 國 政 局 的 影 響 。

3. 清 廷 的 圖 強 ( 最 多 5 節 )

 洋 務 運 動、戊 戌 維 新 及 清 末 新 政 推 行 的 目 標 、 重 要 措 施 與 影 響 。

1 此部分亦會提及清初遷界對香港地區發展的影響。

(20)

中 三 級 歷 史 時 期 : 中 華 民 國

學 習 重 點 : 中 華 民 國 的 建 立 及 面 對 的 困 難 建 議 課 節 : 27節

課 題 預 期 學 習 內 容

1. 辛 亥 革 命 與 民 初 政 局

( 最 多 13節 )

 晚 清 革 命 運 動 的 發 展、辛 亥 革 命 的 歷 史 意 義 及 香 港 在 革 命 運 動 中 的 角 色 。

 軍 閥 政 治 的 概 況 及 其 特 點 。

 北 洋 政 府 的 外 交 挫 折 與 五 四 運 動 。

 民 國 時 期 的 社 會 文 化 發 展( 白 話 文 的 應 用 / 女 權 興 起 / 消 閒 娛 樂 ) 。 2. 國 共 合 作 與 分 裂 ( 最

多 5節 )

 國 共 於 1924 至 1937 年 由 合 作 到 分 裂

( 聯 俄 容 共 、 清 黨 、 圍 剿 與 長 征 )到 再 合 作( 西 安 事 變 )的 歷 程 , 兩 黨 關 係 轉 變 的 原 因 及 對 當 時 政 局 發 展 的 影 響 。

 1920年 代 內 地 與 香 港 的 關 係 。 3. 日 本 侵 華 與 抗 日 戰 爭

( 最 多 7節 )

 日 本 侵 略 中 國 的 背 景、抗 日 戰 爭 的 經 過 與 結 果 。

 香 港 的 淪 陷 及 抗 日 活 動 。

4. 國 共 內 戰 ( 最 多 2 節 )  國 共 再 次 分 裂 、 內 戰 的 概 況 及 結 果 。

(21)

19

中 三 級 歷 史 時 期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學 習 重 點 : 共 和 國 的 成 立 、 發 展 及 改 革 開 放 建 議 課 節 : 23節

課 題 預 期 學 習 內 容

1. 建 國 至 1 978 年 間 的 內 政 與 外 交( 最 多 13節 )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的 成 立;1950至 1953 年 間 的 政 治 運 動;第 一 個 五 年 計 劃 的 實 施;社 會 主 義 建 設 的 背 景、推 行 及 影 響 。

 「 文 化 大 革 命 」的 成 因、經 過 及 影 響。

 1950至 70年 代 中 國 外 交 政 策 的 演 變 。

 建 國 以 來 內 地 與 香 港 的 關 係 。 2. 改 革 開 放 政 策 ( 最 多

10節 )

 改 革 開 放 政 策 的 目 標、重 要 措 施( 農 工 商 業 改 革 、 成 立 經 濟 特 區 )、 成 效 及 其 面 對 的 困 難 。

 改 革 開 放 以 來 中 國 在 國 際 上 的 角 色 及 地 位 。

 改 革 開 放 中 香 港 發 揮 的 作 用 。

延 伸 部 分 *:

比 較 改 革 開 放 前 後 人 民 生 活 的 轉 變

( 衣 、 食 、 住 、 行 ) 。

 中 國 與 英 國 就 香 港 前 途 問 題 談 判 的 歷 程 ;《 基 本 法 》的 制 定 ; 香 港 回 歸 及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成 立 和 發 展 概 況 。

*延 伸 部 分 : 教 師 可 按 教 學 進 度 、 學 生 能 力 和 興 趣 選 擇 是 否 教 授 , 又 或 協 助 學 生 自 學 。

(22)

第 三 章 課 程規 劃

中 國 歷 史 是 初 中 階 段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不 可 或 缺 的 部 分 。 本 課 程 內 容 體 現 《 中 學 教 育 課 程 指 引 》( 2017) 中 「 強 化 中 國 歷 史 與 中 華 文 化 的 學 習 」的 主 要 更 新 學 習 重 點 , 並 配 合《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課 程 指 引 ( 小 一 至 中 六 )》( 2017)中「 時 間 、 延 續 與 轉 變 」和「 文 化 與 傳 承 」學 習 範 疇 的 學 習 元 素 , 以 及「 人 文 素 養 」、「 價 值 觀 教 育 」、「 促 進 對 國 家 及 世 界 的 認 識 」等 主 要 課 程 發 展 重 點 。

學 校 必 須 以 獨 立 課 程 模 式 提 供 中 國 歷 史 課 程 , 讓 所 有 學 生 都 能 夠 整 全、有 系 統 地 認 識 中 國 歷 史 發 展 的 面 貌。為 協 助 學 校 和 教 師 因 應 學 生 的 需 要 、 興 趣 和 能 力 , 以 及 學 校 實 際 情 況 , 規 劃 本 課 程 。 本 章 就 第 二 章 所 介 紹 的 課 程 架 構 和 內 容,列 出 課 程 規 劃 的 原 則,供 教 師 參 考。

3.1 主 導 原 則

教 師 可 規 劃 和 訂 定 一 個 均 衡 而 連 貫 的 課 程 , 讓 學 生 從 不 同 的 歷 史 資 料 進 行 探 究 學 習 。 以 下 是 課 程 規 劃 的 一 些 主 導 原 則 :

1. 教 師 在 整 個 規 劃 過 程 中 應 先 參 考 《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課 程 指 引 (小 一 至 中 六 )》( 2017)、 本 課 程 的 理 念 、 學 生 的 特 質 和 需 要 , 以 及 學 校 本 身 的 情 況 ;

2. 學 生 在 小 學 階 段 所 得 的 學 習 經 歷 , 特 別 是 從 常 識 科 所 學 到 的 知 識 和 技 能 , 是 決 定 初 中 前 期 學 習 經 歷 的 安 排 準 則 。 教 師 應 利 用 不 同 的 情 境 及 學 習 活 動 來 幫 助 學 生 重 溫 及 深 化 有 關 概 念 和 學 習 內 容 ;

3. 學 生 在 完 成 初 中 的 中 國 歷 史 課 程 後 , 能 取 得 完 整 的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的 經 歷 , 包 括 掌 握 不 同 的 歷 史 知 識 、 歷 史 研 習 技 能 、 正 面 的 價 值 觀 和 積 極 的 態 度 ;

4. 課 程 旨 在 發 展 學 生 探 究 歷 史 的 能 力 , 而 不 是 讓 學 生 單 純 記 憶 史 實 或 別 人 得 出 的 結 論 ;

(23)

21

5. 歷 史 的 研 習 不 應 局 限 於 課 本 與 課 室 , 應 拓 寬 學 習 的 空 間 , 善 用 社 區 資 源 , 利 用 實 地 及 實 物 進 行 學 習 , 以 獲 取 合 用 的 資 料 研 習 歷 史 ;

6. 照 顧 學 生 的 不 同 需 要 、 興 趣 、 能 力 及 學 習 風 格 , 並 能 為 不 同 能 力 的 學 生 帶 來 足 夠 的 挑 戰 ;

7. 評 估 和 學 與 教 的 設 計 要 互 相 配 合 , 以 促 進 學 、 教 、 評 互 動 的 學 習 成 效 ;

8. 兼 顧 完 成 初 中 後 不 再 修 讀 中 國 歷 史 科 的 學 生 , 以 及 將 會 在 高 中 繼 續 修 讀 中 國 歷 史 科 的 學 生 的 需 要 。

3.2 課 程 規 劃 策 略

教 師 在 規 劃 如 何 實 施 本 課 程 時 , 須 考 慮 學 生 的 已 有 知 識 、 本 課 程 與 其 他 初 中 人 文 科 目 的 協 作,並 盡 量 利 用 本 課 程 的 靈 活 設 計,來 規 劃 一 個 配 合 學 生 需 要 的 課 程 。 教 師 可 參 考 下 列 的 課 程 規 劃 策 略 :

3.2.1 小 學 與 初 中 的 銜 接

中 國 歷 史 及 中 華 文 化 是 小 學 及 初 中 基 礎 教 育 的 必 須 學 習 內 容 。 在 小 學 常 識 科 課 程 內「 社 會 與 公 民 」及「 國 民 身 份 認 同 與 中 華 文 化 」學 習 範 疇 中 , 與 中 國 歷 史 相 關 的 核 心 學 習 元 素 如 下 :

 我 的 祖 國 : 國 旗 、 國 徽 、 國 歌 、 首 都 、 重 要 城 巿 ( 例 如 : 西 安 ) 及 一 些 重 要 的 國 家 日 子

 中 華 民 族 的 起 源 ( 例 如 : 上 古 傳 說 、 大 禹 治 水 、 從 李 鄭 屋 漢 墓 看 漢 文 化 )

 對 中 國 歷 史 影 響 深 遠 的 人 物 和 故 事 ( 例 如 : 秦 始 皇 與 萬 里 長 城 、 張 騫 與 絲 綢 之 路 、 鄭 和 與 海 上 絲 路 、 詹 天 佑 與 中 國 鐵 路 、 孫 中 山 與 辛 亥 革 命 )

 中 國 的 自 然 地 理 位 置 、 地 理 特 徵 及 版 圖

 根 據 文 化 遺 產 物 ( 例 如 : 古 城 、 建 築 、 文 化 與 藝 術 ), 認 識 中 華 文 化 的 特 色

 中 國 歷 史 上 重 要 的 朝 代 與 時 序

 從 香 港 古 蹟 認 識 國 家 歷 史 與 文 化 ( 例 如 : 從 宋 王 臺 看 宋 朝 歷 史 、

(24)

從 香 港 圍 村 看 中 國 傳 統 文 化 )

 一 些 對 今 日 社 會 有 重 要 影 響 的 歷 史 事 件 ( 例 如 : 鴉 片 戰 爭 、 辛 亥 革 命 、 抗 日 戰 爭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的 成 立 、《 中 英 聯 合 聲 明 》 的 簽 署 、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成 立 )

 國 家 近 期 的 發 展 ( 例 如 : 經 濟 和 科 技 方 面 )

 香 港 的 歷 史 和 發 展

小 學 常 識 科 採 用 主 題 教 學,善 用 社 區 資 源( 例 如:博 物 館、古 蹟 ) 及 在 適 切 的 情 況 下 安 排 內 地 交 流 活 動,進 行 全 方 位 學 習,並 多 運 用 時 事 和 生 活 事 件,以 幫 助 學 生 認 識 國 家,培 育 他 們 對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的 興 趣 , 並 建 立 初 步 根 基 , 使 初 中 的 學 習 能 更 鞏 固 。

教 師 應 根 據 學 生 在 小 學 階 段 獲 得 的 中 國 歷 史 知 識 、 技 能 與 學 習 經 驗 , 訂 定 初 中 的 學 習 目 標 及 學 習 活 動 , 運 用 多 元 化 策 略 , 在 知 識 、 技 能 層 面 予 以 學 習 挑 戰 , 尤 其 在 相 近 課 題 的 學 習 上 須 向 深 度 與 廣 度 延 展,刺 激 學 生 的 學 習 動 機,使 他 們 能 夠 鞏 固 與 深 化 在 小 學 階 段 學 到 的 歷 史 知 識 、 提 升 歷 史 研 習 能 力 及 建 立 正 面 的 價 值 觀 和 積 極 的 人 生 態 度 , 從 而 提 升 學 生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的 興 趣 及 成 效 。

3.2.2 照 顧 學 生 的 多 樣 性

每 個 學 生 都 有 獨 特 的 學 習 型 態 , 學 生 的 興 趣 、 文 化 背 景 、 學 習 風 格 及 能 力 各 有 不 同,適 切 的 課 程 規 劃 能 充 分 發 揮 他 們 的 潛 能。規 劃 初 中 中 國 歷 史 課 程 以 照 顧 學 習 者 的 多 樣 性 時 可 考 慮 以 下 的 原 則 :

 配 合 每 個 歷 史 時 期 的 學 習 重 點 及 預 期 學 習 內 容 , 預 先 界 定 切 合 學 生 需 要 和 能 力 的 學 習 目 標 和 學 習 成 果 ;

 靈 活 地 組 織 不 同 難 度 和 深 度 的 學 習 活 動 ;

 運 用 多 元 化 的 教 學 策 略 來 調 節 學 生 的 學 習 經 歷 ;

 引 用 不 同 的 策 略 來 評 估 學 生 的 學 習 成 果 ;

 為 學 生 的 學 習 成 果 提 供 有 效 的 回 饋 , 讓 學 生 訂 下 將 來 的 學 習 目 標 。

本 課 程 在 設 計 上 已 加 入 供 教 師 照 顧 學 習 者 多 樣 性 的 機 制 。 教 師 應 根 據 本 課 程 指 引 的 建 議,在 三 年 內 完 成 九 個 歷 史 時 期 所 有 課 題 的 預 期 學 習 內 容 。 本 課 程 同 時 提 供 選 教 課 題 , 以 照 顧 不 同 學 生 的 興 趣。 教 師 可 根 據 不 同 班 別 學 生 的 需 要、能 力 和 興 趣 決 定 選 教 課 題。如 教 學 時 間

(25)

23

許 可,教 師 亦 可 為 能 力 和 學 習 動 機 較 高 的 學 生 多 教 一 些 選 教 課 題。本 課 程 亦 於 個 別 課 題 設 有 延 伸 部 分,讓 能 力 和 學 習 動 機 較 高 學 生 可 對 某 些 課 題 作 延 伸 學 習。可 是,教 師 應 清 楚 考 慮 學 生 多 學 一 些 課 題 是 否 可 帶 來 好 處 , 因 為 學 習 的 質 素 和 效 能 , 遠 比 課 題 的 數 目 重 要。 教 師 亦 可 因 應 非 華 語 學 生 的 興 趣 及 文 化 背 景 的 不 同 需 要,參 考 教 育 局 的 資 源 , 對 政 治 演 變 、 文 化 特 色 、 香 港 發 展 課 題 的 學 習 內 容 作 適 當 調 適 。

3.2.3 中 國 歷 史 與 價 值 觀 教 育

《 中 學 教 育 課 程 指 引 》( 2017) 其 中 一 個 更 新 的 學 習 宗 旨 , 是 讓 每 個 學 生 能 夠「 成 為 有 識 見 、 負 責 任 的 公 民 , 認 同 國 民 身 份 , 並 具 備 世 界 視 野,持 守 正 面 價 值 觀 和 態 度,珍 視 中 華 文 化 和 尊 重 社 會 上 的 多 元 性 」。 要 達 成 上 述 宗 旨 , 加 強 價 值 觀 教 育 至 為 重 要 。

本 課 程 強 調 透 過 對 歷 史 人 物 及 史 事 的 認 識 , 培 養 學 生 優 良 的 品 德 , 以 及 個 人 對 國 家 、 民 族 及 社 會 的 認 同 感 、 歸 屬 感 和 責 任 感 。 這 種 價 值 觀 和 態 度 十 分 重 要 , 教 師 應 讓 學 生 從 不 同 歷 史 人 物 的 言 行 , 以 至 探 究 不 同 事 件 的 發 展 與 變 遷 過 程 中 , 從 史 料 出 發 , 辨 識 史 事 、 明 辨 是 非 、 鑑 證 求 真 、 發 展 思 維 , 從 而 培 養 以 史 為 鑑 、 繼 往 開 來 的 精 神 , 以 及「 堅 毅 、 尊 重 他 人 、 責 任 感 、 國 民 身 份 認 同 、 承 擔 精 神 、 誠 信 和 關 愛 」 等 重 要 的 價 值 觀 。

透 過 本 課 程 , 學 生 能 從 歷 史 維 度 認 識 中 國 社 會 發 展 、 中 華 民 族 及 文 化 的 傳 承 , 例 如 從 「 日 本 侵 華 與 抗 日 戰 爭 」 及 「 建 國 至 1978 年 間 的 內 政 與 外 交 」的 課 題 , 學 生 可 從 歷 史 維 度 認 識 國 歌「 義 勇 軍 進 行 曲 」 的 歷 史 源 起 與 訂 定 的 過 程 , 從 學 習 過 程 中 增 加 對 國 家 及 社 會 的 了 解,建 立 民 族 認 同 感 和 歸 屬 感;而 非 華 語 學 生 亦 能 透 過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與 文 化 , 以 及 本 地 歷 史 的 發 展 , 了 解 及 欣 賞 中 華 文 化 兼 容 並 包 的 精 神 , 從 而 培 育 互 相 尊 重 及 關 懷 不 同 文 化 與 傳 承 的 態 度 , 增 加 其 對 社 會 的 歸 屬 感 , 有 助 他 們 融 入 、 並 建 立 和 諧 共 融 的 社 會 。

本 課 程 加 入 香 港 發 展 的 課 題 , 讓 學 生 研 習 與 中 國 歷 史 相 關 的 香 港 重 要 史 事 , 了 解 香 港 由 古 至 今 的 發 展 歷 程 及 其 與 國 家 密 不 可 分 的 互 動 關 係 , 培 養 學 生 對 國 家 及 社 會 的 歸 屬 感 , 並 明 瞭《 基 本 法 》的 來 龍 去 脈 。 教 師 在 教 授 香 港 發 展 的 相 關 課 題 時 , 可 以 自 然 地 連 繫 到《 基 本 法 》 教 育 的 元 素 。 表 3.1 展 示 本 課 程 中 與 《 基 本 法 》 教 育 相 關 的 課

(26)

題 / 學 習 內 容 。 本 課 程 亦 鼓 勵 教 師 安 排 歷 史 參 觀 活 動 , 如 組 織 本 地 及 內 地 歷 史 古 蹟 考 察 活 動 , 拉 近 學 生 學 習 歷 史 的 距 離 感 , 並 培 養 學 生 對 文 物 保 育 的 關 注 與 意 識 。

中 一 級 歷 史

時 期

單 元 重 點 與 《 基 本 法 》 教 育 相 關 的 課 題 / 學 習 內 容 秦 漢 統 一 國 家

的 形 成 與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 秦 朝 的 統 一 及 其 統 治 措 施 ( 中 央 集 權 、 統 一 文 字 、 焚 書 坑 儒 、 厲 行 法 治 、 統 一 貨 幣 及 度 量 衡 、 修 建 長 城 、 開 發 嶺 南 ) 與 影 響( 政 治 、 經 濟 、 文 化 、 版 圖 - 香 港 正 式 成 為 中 國 版 圖 的 一 部 分 )

隋 唐 隋 唐 的 統 一、發 展 與 開 放 的 社 會

 開 放 的 唐 朝 社 會 ( 選 教 課 題 ):

 唐 代 海 上 貿 易 與 交 通 的 發 展 , 及 與 周 邊 國 家 /地 區( 如 日 本 、 朝 鮮 、 阿 拉 伯 等 ) 的 關 係 ; 屯 門 鎮 的 設 置 及 其 在 海 路 交 通 上 的 地 位

中 二 級 宋 元 經 濟 蓬 勃

與 民 族 關 係 發 展 的 時 代

 宋 室 南 遷 後 南 方 經 濟 *與 海 外 貿 易 ( 如 茶 葉 / 絲 綢 / 陶 瓷 )

* 此 部 分 亦 會 提 及 宋 末 皇 室 與 中 原 人 士 的 南 來 、 香 港 經 濟 發 展 的 概 況 ( 如 製 鹽 業 、 採 珠 業 )

清 統 一 多 民 族 國 家 的 發 展 與 外 力 的 衝 擊

 清 朝 的 統 一 *與 清 初 盛 世

* 此 部 分 亦 會 提 及 清 初 遷 界 對 香 港 地 區 發 展 的 影 響

 西 力 東 漸 、 兩 次 鴉 片 戰 爭 及 其 影 響 (包 括 英 國 佔 領 香 港 島 及 九 龍 半 島 )

 甲 午 戰 爭 的 背 景 、《 馬 關 條 約 》 對 中 國 政 治 、 外 交 及 經 濟 的 影 響 ( 包 括 列 強 在 華 劃 分 勢 力 範 圍 及 英 國 租 借 新 界 )

中 三 級 中 華

民 國

中 華 民 國 的 建 立 及 面 對 的 困 難

 晚 清 革 命 運 動 的 發 展、辛 亥 革 命 的 歷 史 意 義 及 香 港 在 革 命 運 動 中 的 角 色

 1920 年 代 內 地 與 香 港 的 關 係

 香 港 的 淪 陷 及 抗 日 活 動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的 成 立、發 展

 建 國 以 來 內 地 與 香 港 的 關 係

 改 革 開 放 中 香 港 發 揮 的 作 用

(27)

25

共 和 國

及 改 革 開 放

 中 國 與 英 國 就 香 港 前 途 問 題 談 判 的 歷 程 ;《 基 本 法 》 的 制 定 ; 香 港 回 歸 及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的 成 立 和 發 展 概 況

表 3.1 與 《 基 本 法 》 教 育 相 關 的 中 國 歷 史 課 題 / 學 習 內 容

本 課 程 能 培 養 學 生 的 人 文 素 養 , 透 過 課 堂 的 探 究 學 習 及 課 外 的 考 察 參 觀 活 動,鼓 勵 學 生 要 抱 持 開 放 及 尊 重 前 人 貢 獻 的 態 度,欣 賞 和 傳 承 作 為 人 類 共 同 經 歷 的 歷 史 與 文 化,從 而 培 養 學 生 正 面 的 價 值 觀 和 積 極 的 態 度 。

價 值 觀 教 育 是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的 其 中 一 個 不 可 或 缺 部 分 。 學 校 亦 可 透 過 推 行 本 課 程 , 有 效 鞏 固 價 值 觀 教 育, 藉 著 認 識 歷 史 人 物 的 嘉 言 懿 行 及 重 要 事 蹟 ,例 如 從 兩 漢 通 西 域、 玄 奘 西 行、 鄭 和 下 西 洋、清 廷 的 圖 強 等 學 習 內 容,讓 學 生 能 欣 賞,並 學 習 前 人 堅 毅、

勇 於 承 擔 、 轉 變 與 革 新 等 精 神 。

3.2.4 連 繫 其 他 學 習 經 歷 和 全 方 位 學 習 活 動

歷 史 的 學 習 若 只 停 留 在 書 本 及 文 字 中 , 學 生 便 容 易 產 生 疏 離 感 。 教 師 可 選 取 合 適 的 時 事 新 聞,引 發 學 生 思 考 事 件 的 歷 史 源 起,並 從 歷 史 角 度 探 索 事 件 的 延 續 與 轉 變 性,讓 學 生 明 白 歷 史 與 今 天 生 活 息 息 相 關 。

教 師 應 讓 學 生 明 白 歷 史 的 學 習 不 止 於 課 室 之 內 , 其 他 的 學 習 經 歷 同 樣 能 拓 闊 學 生 的 視 野 與 深 化 學 生 對 歷 史 課 題 的 認 識。教 師 可 按 學 校 的 情 況 和 學 生 的 特 性 , 安 排 適 切 的 全 方 位 學 習 活 動 , 讓 學 生 設 身 處 地 、 代 入 歷 史 情 境 地 學 習 , 減 少 學 習 歷 史 的 疏 離 感 。

教 師 可 善 用 各 種 校 本 及 社 區 資 源 ( 如 學 校 的 校 史 文 物 、 博 物 館 展 覽 及 活 動 、 不 同 地 區 的 歷 史 文 物 徑 ) 加 強 全 方 位 學 習 及 其 他 學 習 經 歷。許 多 社 區 機 構 及 團 體 不 時 組 織 各 種 歷 史 文 化 活 動,並 樂 意 為 學 校 提 供 適 當 的 學 習 經 歷、社 區 設 施 及 經 濟 資 助。教 師 可 透 過 各 項 校 本 及 社 區 資 源 , 利 用 實 地 及 實 物 幫 助 學 生 學 習 歷 史 , 讓 學 生 親 身 接 觸 歷 史 , 並 增 加 其 研 習 歷 史 的 「 現 場 感 」。

教 師 可 以 配 合 本 課 程 的 內 容 , 安 排 適 切 的 內 地 以 至 境 外 考 察 活 動, 讓 學 生 直 接 接 觸 歷 史 的 證 物 ,體 會 過 去 的 人 和 事, 使 學 生 對 歷 史 產 生 真 實 感 。 例 如 , 敦 煌 考 察 能 讓 學 生 透 過 親 身 觀 察, 了 解 敦 煌 石 窟 藝 術 如 何 呈 現 昔 日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的 現 象,從 而 理 解 絲 綢 之 路 的 重 要 作

(28)

用;泉 州 的 考 察 活 動 能 夠 增 益 學 生 對 海 上 絲 綢 之 路 的 歷 史 知 識;蘇 州 和 揚 州 的 考 察 活 動 則 有 助 學 生 了 解 隋 唐 運 河 的 發 展 和 作 用,以 及 兩 宋 經 濟 的 發 展;南 京 考 察 能 讓 學 生 對 日 本 侵 略 中 國 的 背 景、抗 日 戰 爭 的 經 過 與 結 果 有 真 切 的 體 會 ; 鄰 近 的 廣 州 蘊 藏 豐 富 的 歷 史 考 察 學 習 元 素 , 黃 埔 村 、 沙 面 建 築 群 、 黃 花 崗 烈 士 陵 園 、 大 元 帥 府 等 遺 址 能 讓 學 生 窺 探 中 國 近 現 代 歷 史 的 面 貌 , 南 越 王 墓 博 物 館 、 鎮 海 樓、 北 京 路 二 千 年 古 道 等 古 蹟 則 讓 學 生 了 解 廣 州 以 及 嶺 南 地 區 在 過 去 二 千 年 的 重 要 發 展 。

歷 史 考 察 活 動 能 夠 立 體 地 傳 遞 寶 貴 的 歷 史 訊 息 , 讓 學 生 印 證 、 鞏 固、 深 化 及 延 伸 課 堂 所 學 , 拉 近 學 習 的 距 離。 考 察 過 程 亦 能 培 養 學 生 觀 察 、 提 問 、 分 析 等 學 習 能 力 , 藉 活 動 引 發 他 們 的 好 奇 心 及 興 趣 , 提 升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的 動 機 。

3.2.5 規 劃 跨 人 文 學 科 或 學 習 領 域 的 合 作

本 科 與 歷 史 科、地 理 科、生 活 與 社 會 科、倫 理 與 宗 教 科 同 屬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 各 科 互 相 緊 扣 , 從 不 同 的 探 究 角 度, 幫 助 學 生 掌 握 及 達 至 個 人、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設 定 的 學 習 概 念 和 知 識 、 共 通 能 力 及 價 值 觀 和 態 度 。

教 師 可 以 考 慮 學 習 領 域 內 不 同 學 科 的 特 性 , 配 合 學 校 的 情 況 , 靈 活 而 有 計 劃 地 和 人 文 學 科 或 其 他 學 習 領 域 協 作,透 過 組 織 不 同 的 學 習 機 會 , 讓 學 生 融 合 各 科 的 知 識 , 提 高 學 習 效 益。 例 如 中 國 歷 史 科 可 與 歷 史 科、 地 理 科 合 作 , 到 大 澳 進 行 實 地 考 察 活 動 , 讓 學 生 了 解 大 澳 的 自 然 和 人 文 特 徵、大 澳 在 中 國 歷 史 發 展 上 的 角 色,以 及 當 地 社 區 在 不 同 方 面 發 展 的 延 續 與 轉 變 性。又 如 探 討 中 國 社 會 文 化 特 色 時,可 與 中 國 語 文 學 習 領 域 合 作 , 透 過 閱 讀 一 些 文 化 篇 章, 如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出 版 的《 性 情 真 章 —人 文 素 養 讀 本 (初 中 )》( 2009)篇 章,

豐 富 學 生 的 文 化 背 景 知 識 。

3.2.6 學 習 與 評 估 的 結 合

評 估 是 教 學 過 程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部 分 , 它 除 了 提 供 證 據 反 映 學 生 的 學 習 成 果 , 亦 為 教 師 提 供 回 饋 以 調 整 教 學 策 略, 促 進 學 生 的 學 習。 課 程 規 劃 與 評 估 規 劃 應 同 時 進 行 及 互 相 配 合,才 可 發 揮 評 估 促 進 學 習 的 作 用 。 有 關 本 課 程 的 評 估 策 略 , 可 參 閱 本 文 件 的 第 五 章 。

(29)

27

3.3 課 程 組 織

學 校 必 須 以 獨 立 學 科 模 式 開 設 本 課 程 , 讓 學 生 能 在 初 中 階 段 對 中 國 歷 史 的 發 展 面 貌 有 整 全 的 認 識 。 本 課 程 的 設 計 以 時 間 為 經 , 歷 史 發 展 特 點 為 緯 , 建 議 教 師 按 課 程 的 編 排 以 組 織 教 學 次 序 , 幫 助 學 生 掌 握 中 國 歷 史 發 展 的 脈 絡 , 並 鞏 固「 時 間 、 延 續 與 轉 變 」的 觀 念 。

本 課 程 亦 重 視 透 過 不 同 的 方 法 , 讓 學 生 理 解 及 整 理 歷 史 資 料 , 並 以 求 真 持 平 的 態 度 分 析 及 評 價 不 同 的 史 事,從 而 培 養 他 們 客 觀 分 析 與 評 價 史 事 的 能 力 。 可 供 學 生 研 習 的 資 料 類 型 多 元 化 , 包 括 圖 片 、 畫 冊、檔 案 、 奏 疏、日 記 、 紀 錄 片 段 、 電 影 、 漫 畫 、 書 籍 等 。 教 師 應 按 學 校 的 情 況 、 學 生 的 能 力 和 需 要 , 蒐 集、剪 裁 及 編 排 合 適 的 資 料 , 勾 劃 重 點 , 指 導 學 生 研 習 資 料 。 學 生 亦 須 透 過 反 覆 學 習 , 才 能 掌 握 及 有 效 應 用 不 同 的 研 習 技 能 。 教 師 可 按 學 生 的 特 性 , 建 立 研 習 歷 史 技 能 的 架 構 , 有 策 略 及 循 序 漸 進 地 讓 學 生 掌 握 理 解 、 辨 識 、 分 析 、 比 較 、 印 證 、 詮 釋 、 論 述 、 評 論 等 不 同 的 歷 史 研 習 技 能 , 提 升 學 生 研 習 歷 史 的 能 力 和 興 趣 。

3.4 課 程 統 籌

3.4.1 了 解 課 程 及 學 習 情 境

教 師 在 制 訂 學 校 的 中 國 歷 史 課 程 時 , 應 對 本 課 程 的 理 念 、 宗 旨 和 學 習 目 標 了 解 透 徹 , 亦 須 參 考 課 程 發 展 議 會 編 訂 的《 個 人、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學 習 領 域 課 程 指 引 ( 小 一 至 中 六 )》( 2017), 確 保 本 課 程 與 其 他 個 人 、 社 會 及 人 文 教 育 的 科 目 能 涵 蓋 了 這 學 習 領 域 的 六 個 學 習 範 疇 , 尤 其 是 「 時 間 、 延 續 與 轉 變 」 及 「 文 化 與 傳 承 」 兩 個 學 習 範 疇 。 此 外,教 師 應 了 解 學 校 的 期 望、使 命、強 項 和 政 策,以 及 學 生 的 特 性 、 學 習 能 力 、 興 趣 和 需 要 。 教 師 亦 須 留 意 社 會 文 化 和 不 斷 轉 變 的 需 求 , 採 取 靈 活 的 策 略 來 制 訂 和 統 籌 本 課 程 。

3.4.2 加 強 專 業 發 展

為 了 有 效 發 展 學 校 的 中 國 歷 史 課 程 , 中 國 歷 史 科 教 師 — 特 別 是 科 主 任 — 可 考 慮 建 立 一 個 有 效 的 專 業 發 展 機 制。由 於 有 部 分 教 授 初 中 中 國 歷 史 的 教 師 未 必 是 主 修 中 國 歷 史 的,因 此 學 校 應 為 他 們 提 供 更 多 支 援 。 其 中 一 個 方 法 是 加 強 中 國 歷 史 教 師 的 協 作, 如 共 同 備 課 、小 組 教

(30)

學、 同 儕 觀 課 、 資 源 共 享 等 。 學 校 及 科 主 任 應 鼓 勵 及 幫 助 科 組 成 員 擬 訂 專 業 發 展 計 劃 , 並 協 調 科 組 內 的 資 源 , 讓 每 位 教 師 都 有 機 會 進 修 , 參 與 教 育 局 及 相 關 機 構 舉 辦 有 關 課 程 詮 釋 、 知 識 增 益 、 學 教 評 策 略 、 經 驗 分 享 等 研 討 會 、 工 作 坊 、 考 察 活 動 及 教 師 網 絡 活 動 。科 主 任 亦 可 配 合 學 校 教 師 專 業 發 展 政 策,推 動 科 組 成 員 間 的 分 享 交 流,促 進 教 師 專 業 發 展 。

3.4.3 發 展 學 與 教 資 源

本 課 程 學 與 教 的 成 功 , 有 賴 教 師 靈 活 運 用 教 科 書 和 不 同 來 源 和 類 型 的 學 與 教 資 源 ( 詳 情 參 閱 第 六 章 — 學 與 教 資 源 )。 教 師 宜 對 應 學 習 目 標 ,配 合 不 同 的 課 題 , 適 當 地 運 用 不 同 類 型 的 教 學 資 源, 加 強 學 與 教 的 效 果。教 師 亦 可 善 用 資 訊 科 技,鼓 勵 學 生 恰 當 地 運 用 電 子 學 習 資 源 , 按 自 己 的 能 力 和 興 趣 自 學 , 提 升 學 習 成 效 。

3.4.4 善 用 資 源 安 排 課 室 以 外 活 動

教 師 應 善 用 與 本 科 相 關 的 社 區 資 源 及 不 同 類 型 的 校 外 支 援 服 務 , 例 如 教 育 局 的 支 援 服 務 、 博 物 館 、 非 牟 利 組 織 , 以 獲 取 更 多 的 人 力 和 經 濟 資 源,為 學 生 提 供 更 多 元 化 的 學 習 機 會,創 設 更 有 利 於 中 國 歷 史 學 習 的 條 件 。

3.4.5 持 續 檢 視 與 調 節 課 程

為 了 讓 課 程 持 續 發 展 , 教 師 應 定 期 檢 視 各 班 級 的 教 學 進 程 及 評 鑑 課 程 實 施 的 成 效 , 包 括 課 堂 教 學 、 課 外 活 動 和 自 學 等 學 習 活 動; 利 用 學 生 於 課 堂 學 習 、 課 業 、 測 考 等 評 估 表 現 所 得 之 數 據, 結 合 教 師 於 教 學 研 究、 共 同 備 課 、同 儕 觀 課 等 專 業 交 流 之 心 得 , 以 改 良 和 提 升 本 課 程 的 發 展 和 教 學 策 略 的 成 效 。

(31)

29

第 四 章 學 習與 教 學

教 師 應 配 合 本 課 程 的 宗 旨 與 目 標 , 在 初 中 獨 立 學 科 模 式 及 建 議 的 課 節 基 礎 上 , 配 合 多 元 化 、 有 效 的 學 與 教 策 略 , 以 學 生 為 中 心 , 讓 學 生 主 動 學 習 , 建 構 中 國 歷 史 知 識 、 發 展 歷 史 研 習 技 能 及 共 通 能 力, 並 培 養 正 面 的 價 值 觀 和 積 極 的 人 生 態 度。學 習 歷 史,不 僅 為 了 認 識 具 體 史 事 , 也 為 了 明 白 歷 史 現 象 、 把 握 歷 史 發 展 線 索 和 脈 絡 , 以 史 為 師 。 記 憶 史 事 是 有 用 的 , 可 作 為 理 解 、 分 析 、 運 用 和 評 鑑 史 事 的 基 礎 , 但 若 只 停 留 在 記 誦 的 層 次,則 會 令 學 習 索 然 無 味。本 章 旨 在 為 教 師 提 供 學 習 與 教 學 策 略 的 參 考 建 議 , 以 提 升 學 與 教 效 能 。

4.1 主 導 原 則

1. 最 有 效 的 教 學 是 讓 學 生 成 為 學 習 的 主 人 , 透 過 親 身 體 驗 學 習 的 過 程 , 建 構 知 識 , 提 升 學 習 能 力 , 促 進 學 生 自 主 學 習 ;

2. 教 師 在 學 與 教 過 程 中 擔 當 多 重 角 色 , 包 括 傳 授 知 識 、 促 進 學 習 、 評 估 及 回 饋 學 生 表 現 等 。 為 達 致 有 效 的 學 習 , 教 師 須 發 揮 專 業 精 神 , 與 時 並 進 , 為 學 習 能 力 、 需 要 和 興 趣 各 異 的 學 生 用 上 多 元 化 及 有 效 的 學 與 教 策 略 和 活 動 ;

3. 教 師 在 規 劃 學 習 活 動 時 , 必 須 注 意 學 生 已 有 的 知 識 和 經 驗 ; 4. 學 習 活 動 應 有 清 晰 的 學 習 目 標 , 引 導 學 生 在 已 有 知 識 與 技 能 的

基 礎 上 , 積 極 探 究 、 理 解 與 建 構 新 的 知 識 ;

5. 教 師 應 該 採 用 探 究 式 學 習 模 式 , 以 探 究 問 題 導 入 , 讓 學 生 參 與 探 索 、 討 論 , 並 運 用 思 考 力 來 學 習 歷 史 , 幫 助 學 生 達 到 「 學 會 學 習 」 、 「 自 主 學 習 」 ;

6. 歷 史 事 件 會 因 史 料 的 發 現 或 事 件 的 發 展 階 段 而 可 以 有 不 同 的 觀 點 與 詮 釋 , 教 師 應 以 客 觀 的 態 度 向 學 生 介 紹 事 件 始 末 , 亦 應 教 導 學 生 以 開 放 持 平 態 度 審 視 不 同 的 史 料 , 從 不 同 角 度 認 識 事 件 , 客 觀 地 作 出 分 析 , 並 尊 重 不 同 史 觀 與 立 場 ;

7. 教 師 應 該 鼓 勵 學 生 透 過 理 解 、 分 析 及 運 用 不 同 性 質 、 類 型 的 歷 史 資 料 , 以 探 究 歷 史 現 象 或 歷 史 問 題 , 立 論 有 據 , 不 能 游 談 無 根 ; 教 師 在 最 後 總 結 學 生 討 論 時 應 給 予 適 當 的 指 導 , 幫 助 學 生

(32)

檢 視 及 改 善 學 習 ;

8. 教 師 須 建 立 融 洽 、 開 放 的 課 堂 學 習 氣 氛 , 有 效 地 設 疑 置 問 , 啟 發 學 生 思 考 , 促 進 課 堂 內 的 互 動 風 氣 , 從 而 激 發 學 生 的 學 習 動 機 ;

9. 教 師 應 靈 活 運 用 不 同 種 類 資 源 , 尤 其 是 資 訊 科 技 , 以 支 援 學 生 學 習 ;

10. 學 生 的 學 習 能 力 、 性 向 和 興 趣 各 有 不 同 。 教 師 設 計 學 習 活 動 時 , 宜 因 應 不 同 的 學 習 需 要 , 擬 訂 不 同 的 學 習 要 求 , 編 選 不 同 的 學 習 素 材 , 以 照 顧 學 生 的 多 樣 性 ;

11. 清 楚 認 識 學 習 、 教 學 、 評 估 三 者 的 循 環 關 係 , 改 變 應 試 導 向 的 教 學 觀 念 , 善 用 評 估 , 適 時 回 饋 , 促 進 學 與 教 。

4.2 取 向 與 策 略

本 課 程 旨 在 幫 助 學 生 掌 握 基 礎 的 學 科 知 識 和 研 習 能 力 , 提 升 學 生 對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及 中 華 文 化 的 興 趣。本 課 程 把 中 國 歷 史 劃 分 為 九 個 歷 史 時 期, 而 大 綱 的「 預 期 學 習 內 容 」展 示 各 個 課 題 的 基 本 和 必 須 學 習 內 容 ,讓 學 生 認 識 不 同 時 期 的 重 要 歷 史 事 件 、 歷 史 人 物 等 內 容 , 明 白 歷 史 現 象,掌 握 各 個 歷 史 時 期 的 基 本 特 徵 和 發 展 趨 勢,以 認 識 中 國 歷 史 發 展 的 脈 絡 。

本 課 程 強 調 廣 度 一 致 , 而 深 度 則 可 因 應 學 生 能 力 作 調 適 , 正 是 照 顧 學 習 者 多 樣 性 的 設 計 。無 疑 , 史 學 根 基 愈 紥 實 , 學 生 運 用 歷 史 的 具 體 知 識 來 建 構 歷 史 的 理 論 知 識 能 力 愈 強;但 初 中 階 段 的 學 習 既 以 明 白 歷 史 現 象,掌 握 各 個 歷 史 時 期 的 基 本 特 徵 和 發 展 趨 勢 為 主,過 於 細 緻 的 知 識 的 認 知 便 不 應 是 學 習 和 評 估 學 習 表 現 的 重 點 。

4.2.1 不 同 策 略 的 運 用

在 學 與 教 的 過 程 中 , 教 師 宜 因 應 學 生 特 質 及 需 要 , 靈 活 運 用 不 同 的 教 學 策 略 , 組 織 學 習 活 動, 提 升 學 與 教 效 能 。 教 師 亦 應 配 合 不 同 策 略 , 適 當 地 讓 學 生 多 動 筆 , 有 策 略 地 培 養 學 生 文 字 表 述 的 能 力, 如 指 導 學 生 如 何 根 據 史 實 建 構 論 點 和 論 據,以 循 序 漸 進 的 方 式 增 強 學 生 利 用 文 字 申 述 歷 史 觀 點 的 信 心 及 評 論 史 事 的 能 力,並 培 養 學 生 分 析、邏 輯 思 考 與 組 織 等 學 習 能 力 。

(33)

31

(1) 直 接 教 學 法

直 接 教 學 法 是 以 教 師 講 授 為 主 的 教 學 模 式 , 著 重 發 揮 教 師 是 知 識 傳 授 者 的 角 色 。

直 接 教 學 法 以 簡 明 及 連 貫 的 方 式 講 解 , 能 使 學 生 在 教 師 指 導 下 , 直 接 、 迅 速 地 掌 握 學 習 重 點, 啟 發 探 究 興 趣 。 直 接 教 學 法 亦 非 簡 單 的

「 教 師 講 、 學 生 聽 」, 它 對 教 師 的 要 求 很 高 : 教 師 必 須 先 對 課 堂 內 容 有 清 晰 的 理 解 和 掌 握,預 先 將 要 教 授 的 內 容 整 理,計 劃 好 教 學 活 動( 如 提 問 、 討 論 )。 在 課 堂 裏 , 教 師 控 制 課 堂 節 奏 , 引 導 學 生 跟 從 教 師 所 設 計 的 課 堂 活 動 , 一 步 一 步 的 達 致 預 期 學 習 成 果 。 圖 4.1 為 直 接 教 學 法 的 學 與 教 流 程 舉 隅 。

圖 4.1 直 接 教 學 法 的 學 與 教 流 程 舉 隅 教 師 解 說 步 驟

「 西 安 事 變 經 過 和 影 響 」

確 定 學 生 已 掌 握 1930 年 代 中 國 國 內 及 國 外 的 形 勢 ;

指 出 西 安 事 變 乃 國 共 分 合 的 轉 捩 點 , 引 發 學 生 懸 念 或 興 趣 ;

著 學 生 從 書 本 找 出 與 西 安 事 變 相 關 的 時 、 地 、 人 。

講 授 輔 以 視 像 片 段 , 並 不 時 以 提 問 釐 清 難 點 , 讓 學 生 明 白 事 件 始 末 ;

引 導 學 生 分 析 事 件 的 影 響 。 確 立 教 學 目 標

「 西 安 事 變 」

分 析 西 安 事 變 的 概 要 及 影 響

總 結 、 評 估

教 師 總 結 課 堂 並 給 學 生 課 業 , 以 鞏 固 學 習 , 並 評 估 學 生 所 學 。

(34)

探究主題

「辛亥革命」

匯報所學 持之成理、得出結論

整理資料 辨偽、歸納、分析、

比較、綜合……

各家意見 教科書、教師、

學者……

搜集資料 書籍、網上資料、

漫畫、圖片等

探究議題

「辛亥革命能為人民帶來新希望嗎?」

(2) 探 究 式 學 習

探 究 式 學 習 重 視 學 習 過 程 , 通 過 對 歷 史 問 題 的 討 論 和 探 究 , 讓 學 生 對 歷 史 課 題 有 更 深 的 認 識,從 學 習 中 提 升 研 習 歷 史 的 技 能,並 培 養 學 生 的 自 主 學 習 能 力 與 習 慣 。

探 究 式 學 習 是 由 歷 史 探 究 問 題 出 發 , 透 過 不 同 渠 道 的 資 料 搜 集 、 整 理、鑑 別、分 析,得 出 對 問 題 的 看 法。教 師 在 學 與 教 過 程 中,以「 促 進 者 」身 份 指 導 學 生 自 行 探 究 , 在 搜 集 、 整 理 資 料 後 , 安 排 不 同 形 式 的 滙 報 , 讓 學 生 透 過 提 問 、 討 論 、 評 鑑 、 反 覆 思 考 、 修 正 觀 點 、 建 構 新 知。另 一 方 面,教 師 也 需 要 在 學 生 的 學 習 過 程 中 提 供 適 當 的 指 導 及 適 時 的 回 饋 , 例 如 就 學 生 搜 集 資 料 的 方 法 、 渠 道 提 供 建 議 或 注 意 點 、 提 供 思 考 工 具 或 分 析 框 架 幫 助 學 生 有 系 統 地 組 織 蒐 集 到 的 資 料、引 導 學 生 反 思 自 己 的 學 習。有 效 的 探 究 式 學 習 應 能 發 揮 師 生、生 生 互 動 的 學 與 教 效 能 。

歷 史 的 發 展 是 動 態 性 的 , 學 者 的 史 觀 及 其 對 史 事 的 評 價 也 會 因 應 新 史 料 的 出 現 、 不 同 的 治 學 方 法 而 有 異。 因 此 , 教 師 在 提 供 探 究 學 習 的 機 會 時 , 應 提 供 持 平 、 不 同 角 度 , 並 相 關 新 史 料 , 讓 學 生 以 開 放 的 態 度 審 視 過 去 發 生 的 事 件,並 協 助 他 們 適 當 地 運 用 歷 史 資 料 建 立 客 觀 持 平 、 合 乎 邏 輯 和 前 後 一 致 的 論 點 , 以 達 至 本 課 程「 使 學 生 學 習 以 求 真 持 平 的 態 度 分 析 及 評 價 不 同 的 史 事 」的 目 標,並 培 養 學 生 對 歷 史 保 持 開 放 和 尊 重 的 態 度 。 圖 4.2 以 「 辛 亥 革 命 」 為 探 究 議 題 , 展 示 探 究 學 習 的 步 驟 :

圖 4.2 探 究 式 學 習 流 程 舉 隅

表示反覆斟酌

(35)

33

(3) 圖 示 法 學 習

圖 示 法 學 習 運 用 圖 表 、 圖 形 、 概 念 圖 、 時 間 線 、 漫 畫 等 不 同 圖 像 方 式 , 把 複 雜 或 抽 象 的 歷 史 脈 絡 分 拆 為 數 個 重 點 , 將 彼 此 的 關 係、 發 展 過 程 清 晰 展 示 。

圖 示 法 多 種 多 樣 , 教 師 須 根 據 教 學 內 容 作 出 變 化 調 整 , 但 主 要 目 的 均 在 於 簡 明 扼 要 呈 現 「 點 」 與 「 線 」。「 點 」 是 指 學 習 重 點 ,「 線 」 是 指 歷 史 發 展 脈 絡 ,讓 學 生 在 龐 雜 的 歷 史 事 件 中 , 抓 住 重 點 , 辨 識 朝 代 特 色 、 史 事 發 展 、 因 果 關 係 等 。 圖 4.3 為 不 同 課 題 圖 示 法 學 習 的 舉 隅 。

漢 至 魏 晉 南 北 朝 的 政 權 更 替 概 況

晉:三國相繼被司馬 氏篡滅,出現短暫的 一統,史稱西晉。

東晉與五胡十六國:

司馬家族只能保有南 方;北方陷入五胡亂華 的局面。

三國:魏、蜀、吳 三個國家各據一 方。

隋朝:楊堅篡北周 自立,建立隋朝,

再南下滅陳,統一 中國。

南北朝:對峙局面。

南朝:宋齊梁陳 北方:

北魏 東魏北齊 西魏北周

(36)

圖 4.3 圖 示 法 學 習 舉 隅

(4) 合 作 學 習

在 知 識 型 社 會 中 , 學 生 要 懂 得 如 何 在 群 體 中 共 同 學 習 , 以 群 策 群 力 的 方 式 , 解 決 問 題 , 創 建 新 知 。 在 學 習 社 群 中 , 學 生 為 自 己 和 群 體 成 員 的 學 習 作 出 努 力 。 在 過 程 中 , 既 可 拓 闊 學 生 知 識 視 野 , 也 可 提 升 他 們 的 共 通 能 力 。 合 作 學 習 是 學 習 社 群 的 一 種 學 習 模 式 , 強 調「 以 學 生 為 中 心 」, 透 過 小 組 形 式 共 同 學 習 。 每 位 成 員 有 明 確 責 任 分 工 , 然 後 貢 獻 個 人 學 習 成 果 , 藉 著 共 同 參 與 、 互 相 協 作 、 交 流 反 思 、 在 互 補 不 足 的 條 件 下 完 成 學 習 任 務 。 合 作 學 習 策 略 重 視 以 「 分 工 」 促 成 「 合 作 」 , 由 「 合 作 」 促 成 「 啟 發 」 , 學 生 要 成 為 主 動 積 極 的 學 習 者 , 一 起 達 到 學 習 目 標 。 在 學 習 的 過 程 中 , 教 師 扮 演 輔 助 者 角 色 , 了 解 小 組 學 習 情 況 , 並 適 時 、 適 當 地 給 予 鼓 勵 或 提 出 引 發 思 考 的 問 題 , 協 助 學 生 完 成 任 務 , 建 構 新 知 。

圖 4.4 為 合 作 學 習 活 動 工 作 紙 舉 隅 。 教 師 安 排 學 生 三 至 四 人 一 組 , 採 用 「 圍 圈 說 」 策 略 ( Roundrobin): 每 位 學 生 先 個 別 思 考 , 並 完 成 所 分 發 工 作 紙 ( A/B/C) 的 學 習 任 務 一 , 然 後 組 內 交 流 分 享 、 釋 疑 問 難、互 相 協 助,以 能 達 到 從 不 同 角 度 認 識 南 宋 海 上 貿 易 發 展 的 原 因 的 目 標 。 最 後 , 教 師 隨 機 抽 出 某 些 同 學 , 匯 報 全 組 學 習 心 得 , 並 作 出 適 切 的 回 饋 與 鼓 勵 。

北宋過渡至南宋的發展及重要史事概覽

宋太祖 …… 欽宗 宋高宗 …… 宋帝昺

北宋 南宋

建都 汴京

金人攻陷汴 京,北宋滅亡

欽宗之弟,在 應天即位

金人南侵,高宗 南逃,定都臨安

蒙古南侵,

南宋滅亡

(37)

35

南 宋 海 上 貿 易 的 開 拓 ( A)

任務一:情景分析

假如你是一名阿拉伯商人,在宋代從事貿易,並打算從中國輸入以下貨品:

1000 匹絲綢(重約 300 公斤)及 5000 件瓷器(重約 3000 公斤)

請完成下表,並說明你會選擇陸路還是水路?

考慮因素 陸路 水路

載貨量 每隻駱駝可載 100 公斤 一艘船可載 200 噸(*一噸約 1000 公斤)

風險

好處

我會選擇水路/陸路將中國貨品運往阿拉伯。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證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務二:記錄組內成員的匯報內容。

原因 證據

(38)

南 宋 海 上 貿 易 的 開 拓 ( B)

資料一:

資料二:

「羅盤」於南宋普遍運用於航海。

南宋《夢梁錄》記載「風雨晦冥(昏暗)時,惟憑針盤而行。」

任務一:資料分析

1. 根據資料一,宋代航海路線與唐代有何不同?

2. 試根據資料一、二,分析為何南宋海上交通/貿易發達?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證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務二:記錄組內成員的匯報內容。

原因 證據

(39)

37

圖 4.4 合 作 學 習 活 動 工 作 紙 舉 隅

南 宋 海 上 貿 易 的 開 拓 ( C)

資料一:

任務一:資料分析

1. 用藍筆圈出北宋首都,用紅筆圈出南宋首都。

2. 試根據資料,分析為何南宋海上交通/貿易發達?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證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務二:記錄組內成員的匯報內容。

原因 證據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一) 所有必修部分和延伸部分的課節都納入時間表內,所有班級的數學課節畫 一為七堂,全班修讀相同的課題內容(見圖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四 金錢的性質 策略和管理—延伸學習元素.. 單元 E4

(網站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藝術教育 > 教學資源 >視覺藝術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英國語文教育| 藝術音樂教育 | STEM 教育 全球意識與文化敏感度 |體驗學習| 接觸大自然

中文科 宗教教育科 文化/社會層面 個人層面 文化知識和反思

例如:Nearpod / Plickers 輕省課時及提高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