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運用方案教學 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國小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運用方案教學 之行動研究 "

Copied!
1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梁忠銘 先生

國小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運用方案教學 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高正一 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七月

(2)
(3)
(4)

謝 誌

回首過往,修讀東大研究所的課程匆匆已過三年,這三年的日子裡我從對研 究一知半解,到現在對於研究有了基礎的認識,這些都需歸功於所內老師們諄諄 教導,以及班上同學們的提攜,讓我有這個機會及緣份得以在教學生涯中更上層 樓,也藉此提昇自己的專業知識,往後教學的路途上得以理論來支持實務經驗,

更可以實務經驗來落實教學理論,讓教學紮實且具創意。經過這一年來在教學現 場的行動研究歷程,讓我對於教學問題的觀察力提昇不少,有助於我日後在教學 上的精進及成長。

人生旅途因為有貴人提攜而顯得燦爛耀眼,因著緣份及榮幸,我得以接受恩 師梁忠銘教授的指導,讓我在論文寫作歷程中獲益良多,每當論文寫作遭遇瓶頸 時,梁老師總是能及時給予援助,化解困難。在梁老師的論文指導過程中,我不 但對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從梁老師的言談中學得了許多為人處事的哲理,

對於往後我的人生旅途有莫大的幫助。此外也要感謝侯松茂老師,在我的論文研 究計畫及口試時,對我懇切的指導,讓我在文獻整理及研究方法的運用上釐清了 許多觀念,並且提醒我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所疏忽的事項,讓我的論文得以更完 善。同時也要感謝湯維玲老師給我的建議,激發我許多的靈感,讓我能更深入去 瞭解我的研究問題,在方案教學的運用上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且在湯老師的言 談中體會到學者樂觀積極的治學態度。

我要感謝葛詩語校長的支持及學校同事們的協助,尤其志賢老師花了許多時 間看了我的教學 DVD,並給我許多寶貴的意見,讓我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深入瞭 解自己教學的優缺點,以減少自己過於主觀的想法。感謝這一年來和我一起成長、

一同學習的學生們,雖然班上只有 12 位學生,但是你們的熱情及活力卻不輸給 35 位學生的班級,由於你們的參與,和不時給我的鼓勵,使我在陷入困頓時還能以 喜樂的心來面對,因而化解了不少難題。

最後,要謝謝親愛的家人,我與內人雅林彼此關懷、相互鼓勵,在她全心料 理家中大小事務下,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從事論文寫作;還有那對寶貝--晴萱、晴佑,

因為你們的配合爸爸得以完成論文的考驗。僅以此論文,獻給所有支持我、關心 我的師長、同事、親友與家人。

正一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七月

(5)

國小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運用方案教學之行動研究

高正一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於運用方案教學於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上,以提高兒童學習社 會學習領域的興趣,並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且能符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 要求。

方案教學的基本精神在於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並自動自發的進行有意義 的學習。本研究以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為主軸,並結合社區及學校資源,設 計二個階段四個主題的課程實施方案教學。本研究內容重點如下:一、瞭解六年 級社會學習領域實施方案教學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二、探討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 實施方案教學師生互動的情形。三、探討社會學習領域實施方案教學,可能遭遇 到的困難與因應之道。四、透過教師行動研究之教學歷程,以提昇教師專業與成 長。

研究者以行動研究進行本研究,實施對象為研究者任教國民小學六年級甲班 學生共 12 人,男生 7 人,女生 5 人,時間維期一年。用質與量的方法蒐集資料,

研究結論如下:

1.方案教學能夠結合社區、學校資源,並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能提昇學生 的學習興趣,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2.方案教學須營造一個溫馨而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共同 創造出教與學的意義和樂趣。

3.組織教師團隊實施課程設計,以擺脫教科書的束縛;藉由彈性課程或資訊課 程訓練學生學習的能力,並強調學生快樂的學習;實施動態評量記錄學生學習過 程;教師做好課前的準備並不斷充實自我,是方案教學成功的幾項因素。

4.透過行動研究讓研究者更瞭解自己的教學問題,在教學後的反思,與修正課 程計畫及教學方式後的再行動,提昇了研究者對於課程設計與教學能力的專業成 長。 關鍵詞:方案教學、社會學習領域、行動研究

(6)

The Elementary School Sixth Grade Society Studies The Domain Utilization Project Method The Motion Research

Gau,Chen-I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t Nation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research goal lies in using the project method studies the domain in the society in the teaching, enhances the child to study the society to study the domain the interest, and promotes teacher own specialized growth, also can the symbol be supposed nine years consistent curriculum to reform request.

The project method basic spirit lies in guide the student to unify th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automatic spontaneous carries on has the significance study. This research studies the domain curriculum take the sixth grade society as a main axle, and unifies the community and the school resources, designs two stage four subjects the curricula to implement the plan teaching. This research content key as follows: First, the

understanding sixth grade society studies the domain implementation project method the influence which studies to the student. Second, the discussion sixth grade society studies the situation which the domain implementation project method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teract. Third, the discussion society studies the domain implementation project method, possibly meets difficulty and in accordance to it road. Fourth, penetrates the teacher to move teaching of course the research, promotes the teacher specialty and the growth.

The researcher take moves the research to conduct this research, the

implementation object teaches the national elementary school sixth grade armor class student altogether 12 people as the researcher, the male student 7 people, the female student 5 people, the time keep a year. Gathers capital the material with the nature and the quantity method,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7)

1.The project method can union the community, the school resources, and unifies with student's experience of life, can promot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and enhances student's study result.

2. The project method must build one warm and the open learning environment, lets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benign interaction, together creates leaves church with study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pleasure.

3. Organizes the teacher team to implement the curriculum to design, gets rid teaches the book fetter; Train ability because of the elastic curriculum or the information

curriculum which the student studies, and emphasizes the student joyful study;

Implements dynamically comments the quantity to record the student to study the process; The teacher prepares for in front of the class the not section enrichment, is several factors which the project method succeeds.

4. The penetration motion research lets the researcher understand own teaching question, after teaching reconsidering, after the revision curriculum plan and the teaching way again motion, has promoted the researcher regarding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teaching ability specialized growth.

Based on in the findings and the process discovery, proposed will study the domain utilization project method and the futurology aspect suggestion to the society.

Key word: the project method, the society study the domain, the motion research

(8)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名詞解釋---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社會學習領域相關內涵及教學方法---7

第二節 方案教學的意義與實施步驟---13

第三節 方案教學的理論基礎---17

第四節 方案教學的相關研究---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29

第一節 研究情境---29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31

第三節 研究方法---38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41

第四章 研究歷程與課程發展---47

第一節 研究前的行動與發展---47

第二節 課程發展的階段---53

第三節 第一階段課程發展---54

第四節 第二階段課程發展---62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73

第一節 方案教學對學生學習的影響---73

第二節 方案教學對師生互動的影響---84

第三節 實施方案教學的困境與解決歷程---90

第四節 方案教學與教師專業成長---9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97

第一節 結論---97

第二節 建議---102

參考文獻---105

(9)

中文部份---105

網路資料---108

西文部份---108

附錄---111

附錄一 國小六年級學生對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方式及期待之訪談大綱---111

附錄二 社會學習領域方案教學的效能問卷---112

附錄三 學生對方案教學的感受問卷---113

附錄四 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方案教學洛神花的故鄉學習單---114

附錄五 小小發明王---115

附錄六 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方案教學我的偶像科學家學習單---116

附錄七 科技生活變!變!變!---117

附錄八 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方案教學教師評鑑表---118

附錄九 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方案教學學生自我評鑑表---119

(10)

表 目 錄

表 2-1-1 社會科的發展及涵蓋內容---8

表 2-1-2 社會科教學法及學生所需要的學習能力---12

表 2-4-1 國內在方案教學的量化研究分析---22

表 2-4-2 國內在方案教學的質性、行動研究分析---22

表 3-4-1 學生社會學習領域上課方式之比較訪談大綱編製過程---43

表 3-4-2 訪談合作教師觀察方案教學實施情形大綱編製過程---44

表 3-4-3 學生社會學習領域上課方式之比較訪談大綱---44

表 3-4-4 合作教師觀察方案教學實施情形訪談大綱---45

表 3-4-5 原始資料編碼意義表---46

表 4-1-1 學生基本資料分析---47

表 4-1-2 社會學習領域上課方式之比較---52

表 4-3-1 第一階段教學單元規畫表---55

表 4-3-2 第一階段教學活動流程---56

表 4-4-1 第二階段教學單元規畫表---63

表 4-4-2 第二階段教學活動流程---64

表 5-1-1 第一階段方案教學活動學生學習回饋單統計表---74

表 5-1-2 第二階段方案教學活動學生學習回饋單統計表---75

表 5-1-3 第一、二階段學生對學習成績的反應---82

表 5-3-1 學生喜歡與不喜歡方案教學的理由---92

(11)

圖 目 錄

圖 3-2-1 研究架構圖---34

圖 3-2-2 研究流程圖---36

圖 3-3-1 Lewin 的行動研究循環歷程圖---39

圖 3-3-2 Ebbutt 的行動研究歷程圖---40

圖 3-3-3 行動研究歷程循環圖---41

圖 4-3-1 第一階段方案教學單元概念圖---55

圖 4-4-1 第二階段方案教學單元概念圖---63

圖 5-4-1 方案教學步驟圖---96

(12)
(13)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價值多元化資訊快速發達的今日社會中,我們正面臨政治、經濟、社會、

文化等各方面的急遽變遷,每天幾乎都可以從報章媒體的報導中見到層出不窮的 社會問題,我們不免要思考學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基本能力來應付未來的社會環 境?根據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提及:「學習社會學習 領域的理由--個人不能離群而索居,教育則是協助個人發展潛能、實現自我、適應 環境並進而改善環境的一種社會化歷程,因此,社會學習領域之學習乃是國民教 育階段不可或缺的學習領域」(教育部,2003,頁 19)。兒童的社會化是人在一生 中社會化歷程的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透過教育、訓練、實踐,可以使兒童 發展思維,發展語言,規範行為,接觸社會,促進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 教化過程。因此社會課程實施的成功與否,是悠關兒童社會化進程是否能良性發 展,及促進兒童社會化的重要關鍵。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培養學生具備帶著走的能力,意即培養學生能主動學習各 種基本生活技能及知識,以適應變遷中的社會。其中社會學習領域統整自我、人 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所衍生的社會科學知識,涵蓋了人的生存、生計、生活、

生命四大層面(黃炳煌,1999,頁 173-195;陳國彥、吳宗立,2002,頁 62-69)。

因此社會學習領域不僅是一門綜合各社會學科的領域,同時也是一個教導學生如 何轉化、運用所學得的知識,去解決與社會有關問題的學習領域。綜觀現今社會 問題嚴重、國民道德逐漸式微的當下,如何讓學生在社會學習領域中學得應付訊 息萬變、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的確值得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們深入省思。長久以 來社會學習領域(社會科)課程在校園中被視為副科,老師、學生及家長大都不 重視此一領域,而社會學習領域卻是協助學生社會化及適應社會環境的一門重要 領域課程,因此興起了研究者深入探討社會學習領域的動機。

研究者從師院畢業後曾任教社會學習領域有六年之久,常常有學生向研究者 抱怨社會學習領域過於單調乏味,可否以輕鬆活潑的方式來上課,研究者為了提 振學生上社會學習領域的興趣,改變自己在教學現場中常用的討論式、講述式的

(14)

教學方式,並有鑑於現代教師必須熟悉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選用最適當 的教學方法,始能發揮有效的教學,以達到有意義學習的目的(吳明清,1996,頁 33-44)。加上近幾年來,在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方面,也開始提倡以問題解決策略 為主的教學,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中也深刻地體會到,講述式的教學方式已不被學 生接受。然而,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可以應用那些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與創造力呢?研究者發現方案教學(Project Method)應該是一個教師可採用的教學 方法,因此興起研究者研究方案教學的動機。

方案教學(Project Method)最早源自於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從做中學的理念,

其主要意義是學生在自己決定的學習工作歷程中,當發現一個實際問題時,由自 己去擬定工作計畫,並運用各種具體的材料,從實際的活動中去完成這件工作,

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單元和教學的方法之運用(高廣孚,1989,頁 240)。由以 上的定義可知,方案教學是一種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教學法(林進材,

1999,頁 303-305)。並與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中「培養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 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資訊之能力」目標相符

(教育部,2003,頁 20)。方案教學的學習系統講求的是學生導向,其主要功能如 下:在近程學生學會和主題有關的內容,而長程則學會如何學習。基於方案教學 的優點,及研究者在教學現場,遭遇無法提昇學生學習社會學習領域的興趣,乃 激起研究者將方案教學應用於社會學習領域中,以提昇學生學習社會學習領域的 動機。

本校地處文化不利地區之特殊學校結構(隔代教養及單(寄)親家庭佔 54.24

﹪、原住民及低收入戶學生佔 99﹪),由於大多數學生家庭經濟狀況不甚理想,導 致學習資源缺乏,學生大部份的學習皆在學校中完成,加上部份家長有酗酒的習 慣,因此學生回到家中少有學習機會,導致學生學習成就低落,在表達溝通的能 力及主動學習的習慣上也比較欠缺。基於「給他魚吃不如教他結網」的教育信念 下,因此,興起研究者深入探討,在社會學習領域中實施方案教學,能否培養學 生「表達、溝通與分享」及「主動探索和研究」的基本能力(教育部,2003,頁 5)。

教育是一場不斷革新的旅程,教育的現場情境是變動不居的,過去,教育革 新被認為是「學者專家」的責任或專利而改革的步調卻是緩慢的(歐用生,2001)。

這是肇因於傳統研究者忽略教師主動的角色和教師的知識基礎。因此九年一貫課 程改革,教師不僅是一位「課程設計者」,更應是一位「課程研究者」與「課程知 識者」(蔡擎淦,2003,頁 3)。行動研究在課程發展上是以改進課程為目的,教師

(15)

為課程研究發展者,強調課程發展的合作參與及反省性(林珮璇,2002,頁 102-117)。行動研究強調要讓教師表現自己的關心和自己的知識,探索自己的教育 價值觀的改變,並尋找方法去改變自己熟悉的、例行化的教育實踐,一方面提昇 教師在課程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能,另一方面則更進一步擔負起教育革新的任務(林 珮璇,2003,頁 189-210)。綜觀近年來與方案教學相關的論文研究,可以發現大部 份以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研究中,其研究的領域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為多(余光 臨,2003;郭廷琦,2002;陳雯靚,2001)。研究者基於提昇自己在社會學習領域 課程設計方面的專業知能,並想試圖改變研究者在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方法,因 此興起研究者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深入瞭解方案教學在社會學習領域的實施成 效及師生互動的情形之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綜合上述研究者之背景以及研究動機的考量,本研究即希望在社會學習領域 中運用方案教學,改善傳統講述式教學法的缺失,營造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情境,

提昇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進而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 符合九年一貫課程所要求的基本能力,進而達成教師專業成長之目的。

本研究依據對國小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內容,進行方案教學,以期能 改變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方式,讓學生有機會進行體驗、探索、討論,養成主動參 與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因此根據本研究的研究動機,具體言之,本研究主要的 目的有:

一、瞭解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實施方案教學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二、探討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實施方案教學對師生互動的影響。

三、探討社會學習領域實施方案教學,可能遭遇到的困難與因應之道。

四、透過教師行動研究與他人分享,以提昇教師專業與成長。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方案教學(Project Method)

(16)

「主題」通常是指較具體的、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內容。有的學者認為「方 案」(project)、「單元」(unit)、「主題」(theme or topic)是相同的(林育瑋等譯,

1997,頁5-8)。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及社會學習領域統整課程的精神,將方 案教學定義為:學生針對其感興趣、與生活經驗結合並配合課程內容的特定 主題,如環保問題、選舉、地方文化、豐年祭、社會問題等,進行數天、數 週或更久的時間去深入探索相關的問題和現象,並依其意願決定成果發表的 方式和時間,共同分享的過程稱之為方案教學(蔡慶賢譯,1997,頁3-8;簡 楚瑛,1999,頁1-16)。方案教學是以一個事件、一個節日、或是一個地點,

做為課程規畫的主軸,採課程統整的方式進行教學。方案教學強調以學生為 主的主題統整教學,教師扮演催化者的角色,指導學生在此一主題下,自行 去探索主題、發現問題,並在老師的指導下,透過觀察、實驗、照相、錄音、

記錄、訪談… 等各種方式,去進行自己的研究,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二、社會學習領域

社會學習領域是延續國小社會科的一門領域課程,根據民國82年9月頒布 之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國小社會科的定義為研究人們與社會環境各方面所發 生的一種交互關係,使兒童能了解自己與群體的關係,獲得適應環境所需的 知識、技能、習慣和態度,並從團體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品德(教育部,1993)。

民國87年教育部公布《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總綱》訂定了七大學習領 域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為其中的一門課程。社會學習領域是社會科的另一種 稱呼,探討有關人的學科,教導學生有關統整自我、人類彼此間、及人類與 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使其發揮潛能,成為社會、

國家、世界的優秀成員。其主要內涵包含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度、

道德規範、政治發展、經濟活動、人際互動、公民責任、鄉土教育、生活應 用、愛護環境與實踐等方面的學習,其教育包含三個取向,分別是:公民能 力傳授、社會科學及反省探究,其課程設計模式以社會需要、學生需要、和 系統知識為三大基礎,其課程組織型態以追求統整及鼓勵合科為基本立場。

九年一貫課程的設計,主要是希望透過七大學習領域的架構,落實人與自己、

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和諧感通的教育目標,使我們的國民能夠具備生活世界 十項帶著走的基本能力(廖春文,2001,頁31)。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針對研究目的,根據 94 學年度康軒版社會學習領域六年級第一、二學 期教科書中,各選一至二個單元,依方案教學的思考方向,規畫有效的教學設計,

透過實際教學、教室觀察、錄影、錄音、學生學習檔案、研究者反省札記、合作 教師觀察、檢討教學缺失,進行修正,以找出方案教學運用於社會學習領域的有 效教學方式。本研究範圍與限制從幾方面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本研究範圍限定於國民小學94學年度康軒版社會學習領域六年級第一、

二學期教科書,並從中各選一至二個單元實施方案教學課程設計。

(二)教室觀察範圍界定在台東縣卡阿麓灣國民小學(化名)六年甲班,實施 方案教學,並從事參與式教室觀察,藉以瞭解社會學習領域實施方案教 學的成效。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以台東縣卡阿麓灣小學六年級1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主要探 討研究者進行方案教學在該班的實施情形,不能推論及解釋其他地區、年級 或科目。

(二)研究者

研究者以級任導師的身分進入研究現場,有熟悉觀察者之便,可能因此 造成其他干擾因素,使觀察的內容不夠真實。

基於上述研究範圍及限制,本研究所得到的研究結果,有其特定性,不宜將 研究發現抽離其原來情境,若要將結果推論至其他學校或班級之研究必須詳加考 慮。

(1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針對社會學習領域的相關內涵、教學法及方案教學進行文獻探討,

希望透過文獻的研讀與分析,對於方案教學有更清楚的認識,以建立更清晰的研 究架構。本章共分成四節:第一節社會學習領域相關內涵及教學方法、第二節方 案教學的意義與實施步驟、第三節方案教學的理論基礎、第四節方案教學的相關 研究。

第一節 社會學習領域相關內涵及教學方法

國內學者,歐用生對社會科的銓釋:「社會科是教導兒童熟悉社會科學的知 識結構(內容)和探究方法(過程),澄清價值,以作理性的決定,並依據這種決 定採取行動。」(歐用生,1996,頁10);而呂愛珍(1993,頁5-7)也從四個向度 來說明社會科的定義:(一)科目導向:傳遞人類文化遺產,認識社會科學的相關 內容,學到基本的知識與技能,以培養兒童成為良好的公民;(二)社會導向:協 助兒童發展社會人格,了解公民對社區的貢獻,克盡民主社會中公民應盡的責任,

行使其權利,並能具有批判、思考及做決定的能力,以解決社會的問題;(三)學 生導向:發展學生探究的能力,發揮自我指導的潛能,以便參與團體生活,及分 享社會中,共有的態度、信仰及價值;(四)生活導向:以生活中食、衣、住、行 等基本材料為教學內容,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其手腦並用以解決日常生活問題。

根據國內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研修小組定義:「社會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人與 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教育部,2003,頁19)。關於社會 學習領域的意義與內涵、教育目標及主要教學方法分別敘述如下:

一、社會學習領域的意義與內涵

根據國內社會科編輯委員的定義是國小社會科為「研究人們與社會環境各方 面所發生的一種交互關係,使兒童能了解自己與群體的關係,獲得適應環境所需 的知識、技能、習慣和態度,並從團體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品德(國立編譯館,

(20)

人、人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所產生經驗與知識之統整性科目(教育部,2003,頁 19)。而社會科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兒童適應社會環境、建立人際關係、繼承文化 遺產、培養兒童思考能力及探討人與環境及其相互關係的科目(程健教,2001,

頁1-39)。以期培養學生適應全球化社會變遷的能力,使成為民主世界中能夠參 與改革活動的有用公民。在社會科內容方面,其所包含的範圍相當廣泛。泛指課 程中有關人類與自然環境,以及人類與社會環境相關的研究,皆為社會科的範疇,

又因其內容會隨著社會的變遷而改變(李秋芳,2002,頁17-18;秦葆琦,1995,

頁154-170)。我們可發現從早期的常識課程至現今的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所 包含的內容也有所變更,茲將社會學習領域的發展及其涵蓋內容臚列如下表 2-1-1:

表2-1-1 社會科的發展及涵蓋內容

時 間 年 代 說 明 民國 12 年(1923) 「社會科」最早出現於「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初等小學校教學科目中 民國 18(1929)、21

(1932)、25 年(1936)

小學中低年級為常識(含自然、社會),高年級為社會 民國 31(1942)、41

年(1952)

小學中低年級為常識,高年級為歷史、地理、公民三科 民國 51 年(1962) 小學低年級為常識,中年級為社會,高年級為史地 民國 57 年(1968) 小學低年級為常識,中高年級為社會(含史地)

民國 64 年(1975) 一到六年級通稱為社會(含地理、歷史、公民)

民國 82 年(1993) 一到六年級通稱為社會(含地理學、歷史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

心理學及文化人類學七大學科)

民國 87 年(1998) 一、二年級為生活領域(含社會領域、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

三年級到九年級為社會領域(內含包括: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 度、道德規範、政治發展、經濟活動、人際互動、公民責任、鄉土教育、

生活應用、愛護環境與實踐等)

資料來源:曾俊凱(2002)

由上可知,社會科是一門專門研究人、環境、文化等交互關係的科目;所涵 蓋的內容,則反映時代的變遷和改變,至目前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的範圍則包 含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度、道德規範、政治發展、經濟活動、人際互動、

公民責任、鄉土教育、生活應用、愛護環境與實踐等方面。其目的主要是培養學 生具有適應全球化社會變遷的能力,成為民主世界的有用公民。

二、社會學習領域教育目標

教育目標是引導教師教學的指導方針,也是學科教學的指導原則。民國82年9

(21)

月20日頒布之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規定,我國小學社會科課程總目標共有四項(教 育部,1993,頁159)。

1.培養兒童適切自我觀念,建立和諧的群己關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發 展健全的人格。

2.輔導兒童了解其生活環境及本國的歷史、地理和文化,以培養其愛鄉土、愛 社會、愛國家的情操。

3.輔導兒童了解世界大勢,擴充其視野和胸襟,以培養平等、互助、合作的世 界觀。

4.培養兒童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奠定適應民主社會生活 的基礎,並發展積極的人生觀。

自民國87年公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以「學習領域」取代「科目」名稱,化 約為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 等七大學習領域。其中原社會科在現在年級學習中,一、二年級為生活領域(包 含社會學習領域、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三年級到九年級為社會學習 領域。由於九年一貫課程設計上,考量到社會學習中的人、時、空、與事件的關 係往往密不可分,所以社會學習領域的學習內涵強調統整的觀念,是為統整自我、

人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此領域涵蓋了「生存」

(survival)、「生計」(living)、「生活」(life)和「生命」(existence)四個 層面。

並期藉由統整,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中達到以下四個主要功能:1.意義化

(signification):將「部分」放在「全體」之中去觀察和思考,才能看出部分和 部分、部分和全體的關係,從而了解意義之所在;2.內化(internalization):學習 的內容若具有意義,則容易被學習者記住,並儲存到原有心智或構念架構之中,

而成為個人整體知識系統的一部分;3.類化(generalization):知識若經過內化,

則個體在日後遇到類似情況時,容易觸類旁通,加以運用;4.簡化(simplification):

消除無謂的重覆,節省學習的時間和精力(教育部,2003,頁19-20)。

而根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闡述之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目標,共有 十項即:

1.瞭解本土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面對的問題。

2.瞭解人與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開發 的重要性。

(22)

3.充實社會科學之基本知識。

4.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

5.培養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

6.培養瞭解自我與自我實現之能力,發展積極、自信與開放的態度。

7.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8.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以及實踐的能力。

9.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能力。

10.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資訊之能力。

綜上所述,社會學習領域的教育目標是一個由內向外發展的架構。在空間方 面,由近至遠,依個人、家庭、學校、社區,延展至家鄉、台灣、中國、世界。

在時間上,則橫跨過去、現在與未來。在個人認知發展上,期望培養具有批判思 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探究與創造能力的兒童。在情感方面,則培養兒童 能對本土、國家產生認同,更進一步具有社會參與、關懷世界的態度。從民國82 年和民國87年所公佈之課程目標可知,兩者雖然都重視學生要發展批判思考、價 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民國87年的課程綱要更重視培養學生具有適應全球 化社會變遷的能力。

三、社會學習領域主要教學方法

綜合民國82年國小社會科課程總目標,和民國88年頒布九年一貫課程綱領社 會學習領域目標來分析,現階段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的目標,除了重視社會科基本 知識概念的獲得外,更重視兒童批判思考、價值判斷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李秋 芳,2002,頁21-23)。陳國彥(2001,頁97)基於建構論的觀點與社會科教育發 展的特質,提出社會科教學在運用上,應注意的事項有:

1.摒棄成人中心的教學方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2.摒棄只有老師講學生聽的方式,重視師生互動的模式。

3.應注重事實考察,而非只是在課堂上講講,直接與實體接觸對於知識的建 構有幫助。

4.注重群性的培養,可用合作學習由同儕的力量,相互協助學習。

5.教學過程及教材編輯,應重視學生批判思考能力的培養。

根據陳國彥(2001,頁127-134)、盧富美(1994,頁49-106)等學者的看法,

社會科主要教學方法經歸納大致有:

1.講述教學法

(23)

它是一種注入式的教學法,主要透過教師講解和說明的方式來傳遞教學內 容,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教學活動中較缺乏學生的活動。

2.練習教學法

以反覆不斷的練習,使技能、經濟或特定內容的學習,達到正確或純熟的反 應或結果的教學方法。

3.讀圖教學法

讀圖教學法是一種培養兒童使用和閱讀地圖、地球儀和圖表能力的教學法,

使兒童透過讀圖的過程學習到認識生活環境及本國地理、世界大勢等技能。

4.角色扮演法

對選定的問題情境,進行描述的一種傳達方式,它是在一個設計的情境中,

透過模擬角色的技巧,幫助兒童了解情境的重點,藉以探討情境人物的感覺、想 法及處理問題的方式和後果的一種教學法。

5.解決問題教學法

解決問題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問題」的處理方式。係教師提供有意義 的問題情境來協助兒童,透過呈現問題、了解問題、提出方法、決定方法等過程,

去解決他們所要探究與想要解決的問題。

6.年表教學法

年表是呈現歷史事實的一種方法,透過年表學習歷史成為社會科的重要教學 方法。

7.問思教學法

問思教學法是歸納概念的重要活動,藉由引起動機及概念分析、歸納概念、

證明應用、價值判斷的過程,提昇兒童學習興趣,加強思考及判斷能力的培養。

8.討論教學法

經由討論之進行,讓兒童得以彼此溝通意見、集思廣益,以達到教學目標的 教學方法。完整討論法應包含:引起動機、提示問題、報告與討論、總結等步驟。

9.分組學習法

讓學生在異質分組的方式下進行學習活動,兒童透過小組同儕團體的分工、

討論、參與等共同的學習,可促進兒童學習動機、責任績制、及群性的培養。

10.價值澄清法

改變傳統的價值教學,協助學生覺察自己和他人的價值,並協助其澄清價 值,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通常在道德教學及社會科教學都可使用。

(24)

11.道德討論教學法

所謂「道德討論教學」,就是以討論式教學法來進行道德題材的教學。為使 討論生動有趣,通常以兩難問題為題材,以故事形態提示學生,故事中的主角無 論採取任何行動,都會面臨進退維谷的道德衝突。道德討論教學就是要促使學 生,站在故事中主角的立場,為自己可能採取的想法或行動,提出最恰當的說明。

教師的任務,就是適時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動機,引導討論的方向,掌握討論的 氣氛,其目的是藉討論過程中,改變學生道德認知結構,導正其道德力量,變化 其道德氣質。

不論何種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技巧,是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 素(陳國彥,2001,頁127)。教師若再以一昧地填鴨式教學來灌輸學生知識,學 生所學到的也只是片斷地記憶,且如此更會斲喪了學生學習動機,所以教師教學 時,更應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以期讓學生從中建構自己有意義的學習。

綜合上述11種社會科教學方法,研究者依各教學法的特色,及學生較需要的 學習能力歸納如表2-1-2:

表2-1-2 社會科教學法及學生較需要的學習能力 閱讀理解

專注聆聽

分析討論 蒐集資料 團隊合作 表達溝通 與分享

主動探索 與研究

獨立思考與 解決問題

講述教學法 ◎ 練習教學法 ◎

讀圖教學法 ◎ ◎

角色扮演法 ◎ ◎ ◎

解決問題教學法 ◎ ◎ ◎ ◎ ◎ ◎

年表教學法 ◎ ◎ 問思教學法 ◎ ◎

討論教學法 ◎ ◎ ◎ ◎

分組教學法 ◎ ◎ ◎ ◎

價值澄清法 ◎ ◎ ◎ ◎

道德討論教學法 ◎ ◎ ◎ ◎ ◎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培養學生所需

學習能力 教學法

(25)

由表2-1-2 中可以看出在社會科的教學法中,大部份的教學法都能提昇學生 的閱讀理解與專注聆聽的能力,而在提昇學生針對教材內容做分析討論的教學方 法,主要有讀圖教學法、解決問題教學法、年表教學法、問思教學法、討論教學 法、分組教學法、價值澄清法、道德討論教學法。在十一種教學法中,比較強調 學生蒐集資料及主動探索與研究能力的教學法,僅有解決問題教學法。而在訓練 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解決問題教學法、價值澄清法、道德討論 教學法等三種。在資訊快速傳播,價值觀多元的社會中,如何讓學生在如此複雜 的環境下,也能夠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適應所處的社會環境,研究者認為培養學 生具備問題解決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本研究所運用的方案教學法,它具備了 上述十一種教學法所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在訓練學生從發現問題、蒐集 資料、彙整資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昇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有助於學生 在未來遭遇問題的解決能力,並與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培養學生具備帶著走的能力 相符,是社會學習領域值得運用的教學法。

第二節 方案教學的意義與實施步驟

廿世紀初,源於美國而後實行於英美兩國的方案教學法(Project Method),

是以兒童感興趣的特定「主題」進行較深入的學習。此教學法中,「主題」在教 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師大附幼的萌發式課程,即是以學生有興趣的「主題」來 發展課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就,教師也在主題進行過程中獲得成 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設實驗幼稚園,1996,頁1-13)。

在九年一貫課程架構下,有基本課程與彈性課程的區別,這也是充分賦予學 校在制式基本課程的教材與內容之外,還具有彈性課程的空間,因此,教師不再 只是扮演依教科書內容照本宣科的角色。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可以選擇適合 學校、學生的各種合適的教材,或自行發展所需的教材,所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具有彈性課程的理念。而教師在課程的設計上,可以取之於生活中的題材,將社 區特色、學校發展願景作為課程設計的內容,不但較能符合學生學習的動機,進 行學生自主學習與輔導,更能引導學校發展其特色,鼓勵教師擺脫使用教科書為 唯一的教材,而要顧及學生及周遭社區環境的特殊需求進而設計彈性、多元且豐 富的課程,藉此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創造出各學校

(26)

不同的特色來,而目前各校正如火如荼的在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中,方案教學就是 一種適合於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方式。以下就方案教學的意義及方案與教學的關 係依序說明:

一、方案教學的意義

「主題」通常是指較具體、且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學習內容。有些學者認為「主 題」(theme or topic)與「方案」(project)或「單元」(unit)是相同的(林育 瑋等譯,1997,頁5-8)。方案教學講求學生導向,其結構較無系統,通常在教師 界定或師生協定目標後,透過教師提示、團隊討論、閱讀資料或合作學習,決定 主題,並主要由學生尋找及組織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其主要功能有二:近程學會 和主題有關的內容,長程則學會如何學習。

方案教學源於杜威的反省思考歷程,是一種解決問題,培養創造能力的教學。

方案教學就是一種放棄背誦書本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從實際活動中去獲得生活知 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態度,使學校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繫;也是教導學童 在實際面對問題時,如何做決定,並發展自我行為的依據準則。因此,學生會針 對其感興趣,且能與生活經驗相結合,並配合課程的特定主題,去進行數天、數 週,或更久的時間去深入探索相關的問題和現象,並依其意願決定成果發表的方 式和時間,並同分享的過程,即稱之為「方案教學」(蔡慶賢譯,1997,頁3-8;

簡楚瑛,1999,頁1-16)。

二、方案與教學的關係

以「主題」的方式進行教學,源自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後來在英、美均普 遍的運用,亦有稱為「方案」教學法,或「單元」教學法。此種教學法是以兒童 感興趣的特定「主題」進行較深入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主題」佔有很重要 的位置,其課程的理念是反對以「科目」做為本位的課程組織,而是以各種有目 的之「方案」,讓學生採取行動,以解決和主題相關之「問題」。此種以「主題」

為主軸的教學法,呼應了二十世紀初,反對流於形式主義的教育目的,和偏重學 科型態課程的進步主義之教育思潮(簡楚瑛,1999,頁1)。

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法,如講述教學法、示範教學法、練習教學法等。教 師可在課前預先把教案設計好,上課時完全按照教案進行教學,所以教師只要能 將教案教材充分準備與熟練,教師大多能掌控教學的進行。然而,理想的方案教 學屬非結構課程,係以學生之興趣與能力為主要發展方向之依據,很難如傳統教 學方式寫出一個完全據以依循的教案設計,這也是教師剛開始實行方案教學時所

(27)

遭遇到最大的困難。

方案教學的教學計畫編寫可以幫助老師不斷地審視教學活動的連續性及與主 題的符合性;另一方面老師可以預知活動可能以及可以進行的方向,對老師在輔 導學生活動的進行上將有所助益。在設計方案教學時應考慮的問題依序是選擇主 題、探究方向和決定範圍以及規畫活動形式、內容和流程(簡楚瑛,2001,頁 40-49)。

而對於「主題」在教學上的應用,迦納(Howard Gardner)博士也持肯定的態 度。他說:「我相信真正的理解,是可以來自於各種不同的材料,同時也是來自 於對少數主題深入的探討,而不是來自於對許多內容的廣泛討論。」他並認為「在 衡量學生的學習狀況時,我寧願採用讓學生公開地表現出他們對某一主題的瞭 解,且能接受他人的批評,並以此更進一步去增進表現,及做更深入瞭解的方式」

(李心瑩譯,2000,頁154-155)。「主題式」(thematic)的教學,容易引發學生 對於學習內容的理解與興趣,適合教師來採用,而教育部推行「九年一貫」課程,

亦鼓勵學校和教師要打破學科界限,實施主題式或合科式的教學模式(游家政等,

2000)。可見採取「方案教學」是最符合課程改革趨勢的教學模式。

三、方案教學的步驟

「方案教學」係指教師引導兒童就日常生活之事物察覺一個值得研究的主題 進行深入的探討,兒童可藉由探討及研究的過程,獲得科學概念並熟悉使用科學 方法,並增進兒童學習自然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依相關的文獻,方案教學的實施步驟整理如下:

(一)選擇主題

選擇的主題可由教師、師生、或學生自行討論等方式來決定。選定的主題可 以是植物、動物、天氣、運動會、菜市場等題目。而決定主題的重要指標如下(簡 楚瑛,2001,頁 40-42):

1.和兒童的生活經驗有關的主題。

2.兒童感興趣的主題。

3.容易取得資源的主題。

4.容易和學校和社區產生互動聯結的主題。

5.能平衡整個學期課程內容的主題。

6.兒童能實際操作的主題。

(二)探究範圍的決定─製作主題網

(28)

根據主題畫出主題網可以讓探討的範圍明確,若以團體的方式進行,更可以 讓學生了解同儕對主題內容的分類方式。主題課程可以將整個主題為其範圍,也 可以將其中一個分支為其範圍,範圍大小視學生的發展而定。範圍決定之後整理 並討論孩子們想要研究的問題,對後續的主題活動很有幫助(簡楚瑛,2001,頁 40-49)。

(三)實行及發展

畫好主題網,確定主題的範圍之後,便可以開始實際執行計畫,並以多種方 式來探索主題,加深對主題的認識,其方式如下(林育瑋等譯,1997,頁 75-82):

1.查閱相關書籍或詢問身邊的人(父母、師長、朋友),尋求研究問題的解答。

2.戶外參觀或旅行,以行動的方式尋求研究問題的解答。出發前先讓孩子們思 考、討論、記錄他們想看什麼,想和什麼人說話,帶什麼回教室,用什麼工 具記錄等再行出發。返回學校後以現場的文字或圖案記錄寫下他們最想多學 及最感興趣的事物,並提出疑問,查閱相關書本或詢問相關人士。

3.訪晤專家─專家是指對於孩子正在研究的主題有直接經驗的人,孩子可以前往 訪問或請他們到學校來與孩子對談。

主題教學的進行,使孩子們有機會使用和學習各方面的能力:如畫畫、討論、

測量、預測、計算、繪圖表、觀察、記錄、編劇、錄音、訪問和創作文學和音樂 作品等能力。

(四)高潮活動─主題成果發表

籌備一次主題的成果發表會,讓對此主題有興趣的學生有彼此交流、分享及 展示作品的機會,這樣的機會能讓孩子回憶和分享過去的經驗,重新檢視他們完 成的工作,同時也學習別人的經驗,在互動中獲得成長(蔡慶賢譯,1997,頁 87-95)。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方案教學的最大特色及教學的真正精神,在於此教學 是從學生的生活與興趣為出發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與自發學習的習慣,促使學 生學到調查、訪問、紀錄、統計、比較、分類、發表等基本能力。藉由方案教學 的設計,在實地操作的歷程中去培養孩子對周遭事物的學習興趣、關心態度、研 究方法等情意面的能力,再回饋到基本課程的學習,形成相輔相成的效果,以有 效提昇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雖然此種方法較不常為教師所使用,且較傳統教學 法在教學準備與實施上均困難許多,但也因為方案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 學方法,教師在面對學生的各種不同問題與突發狀況時,其本身也必須不斷充實 自己、解決問題,學生在此種環境中自然學得如何去學習。而此種教學法的教學

(29)

目標亦與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目標相容,因此研究者認為對社會學習領域這種以 靜態學習為主的科目而言,運用方案教學應是能提昇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過程 更為活潑且具有創意的教學方法之一。

第三節 方案教學的理論基礎

方案教學的相關理論很多,茲將一些重要的相關理論介紹如下:

一、蘇格拉底(Socrates)的產婆法

探究(inquiry)是指由學生主動去探尋並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林寶山,1998,

頁 167)。克拉克和史塔(Clark & Starr,1981)認為探索的根源可追溯到蘇格拉底的產 婆法。產婆法是先問學生一些有引導式的問題,層層詰問,使其無法回答,不得 不再仔細的考慮其觀念。他和學生的談話是在自然、安適、愉快的環境中進行,

在言談間激起兒童內在的興趣,協助兒童發展自己的理念,並非強迫兒童接受他 的觀點。然而,此種方法在學習之前對學習成果已有既定答案,再安排情境使兒 童達理想的結論,仍是一種控制的想像,而非開放的探究,但是就由兒童發展自 己的結論和進行自己的推論而言,產婆法已略具了探究法的雛型。

二、杜威(John Dewey)的教育理論

方案教學的理論基礎源於以杜威為代表的實驗主義學說。實驗主義哲學家將 知識視為行動之結果、探究之完成、問題之解決與反省思考之過程。他(John Dewey) 認為真正的知識必須具備下列三種特質(吳俊升,1972,頁 259-282;陳照雄,1995,

頁 166-167):

1.實用性:知識之所以產生乃在恢復人與環境之平衡,尋求新的適應狀態。

2.行動性:知識是行動之工具,真理之獲得亦由行動、實踐中產生。

3.創造性:知識不是永遠不變的,知識乃在適應環境之需要,解決實際問題,

因而它是可變的、進步的、創造的。

而杜威在教育方面也有下列幾點主張(高廣孚,1989,頁 65-66):

1.教育即是啟發智慧的歷程:教育即生長,教育需促進學生的心靈的成長、知 識的增長、適應能力的增長、道德自我的成長等等。

2.教育無目的:杜威所謂教育無目的是指沒有外在人們、父母等附加的目的。

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必須能引導教育活動,使教育更豐富更有意義。能符合

(30)

學生的興趣、能力,則學生的潛能必能充分發展。

3.從做中學的教學法:杜威認為教育是個人經驗繼續改造的過程。主張自實際 參與活動中而取得的經驗,才有實用價值。而個人就在這種經驗不斷改造 的歷程裏,逐漸地成長和發展。其優點在教育上倡導行以求知,由「做中 學」的觀點(李園會,1975,頁 116-126)。並重視實用知識,使教育和現實 生活發生了密切的關係。這就是後來克伯屈(Kilpatrick)倡導的「方案教學法」。 4.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杜威主張在課程的編製,應當以學生的興趣與生

長為中心,使學生能在解決有興趣的生活事務中,自然地學習,以吸收知 識和經驗(李園會,1975,頁 116-126)。杜威認為教育是經驗之繼續的重組 和傳遞,並能增進處理以後經驗的能力。

杜威一向是主張「行以求知的」。他認為人類在實際生活中,總是先有行,後 有知。在行中發生了困難,便尋求知識以求解決。因此,他主張根據生活中的實 際情境,以一個活動為中心,組織各種實用的知識。由學生實際參與活動、自己 設計、自己商討,自己設法去解決問題。所習得的知識,故不限於一種科目。

實驗方法是尋求建設性解決方案的重要途徑,杜威首先把實驗方法融匯到教 育思想上。杜威認為在生活中遭遇挑戰時,才會產生思考,設法解決。在解決問 題時,思想大致依循五個步驟前進:1.發現問題;2.確定問題的性質;3.提示解決 問題的假設;4.推演假設的涵義;5.觀察驗證假設的結果是否和事實相符合,因而 接受或拒絕假設。

杜威的工具主義知識論應用到教育方面,第一個貢獻便在教育方法方面。這 種方法便是有名的「做中學」的方法。後來發展成的方案教學法,即是這種方法 的具體表現(李園會,1975,頁 196-210)。

三、布魯納(Bruner)學習理論

布魯納的學習理論對方案教學影響很大,尤其是探究導向的自然科課程,幾 乎是依據其理論而來。布氐認為教導兒童不是使其付出心靈的結果,而是教他參 與過程,以獲取知識(沈翠蓮,2003,頁 237-239)。我們教導一個學科不在增加那 個學科的知識,而在使兒童為自己學習時,能像歷史學家一樣去思考,並參與獲 得知識的過程,求知是一個過程而非結果。因此,兒童並非僅為知識的接受者,

更應該是主動的探究者。

四、皮亞傑(Piaget)學派之認知發展觀點:結構論和建構論

皮亞傑認知發展論中的二個基本觀點分別是「結構論」(structuralism)和「建

(31)

構論」(constructivism)。皮亞傑的結構論主張:認知發展是經過認知結構性質迥然 不同的四個階段---感覺動作期、前運思期、具體運思期和形式運思期;同時,每 個人認知發展階段的順序也是依上述四個階段依序發展的。皮亞傑的建構論主 張:知識的産生是個人藉由對周遭環境、事物的實際探索與操弄,經由同化

(assimilation)和調適(accommodation)的過程而逐漸「建構形成的」。而個人是 以何種方式去同化和調適,則主要是取決於個人的認知結構(簡楚瑛,2001,頁 17-24)。

由於皮亞傑認知發展建構論中強調 1.知識的産生有賴於對問題實際的探索和 操弄,因此,方案教學強調參與、動手做的特性可從建構論的理論中找到支持;

2.知識的産生源自於個體認知的失調,為了再尋回平衡點,個體運用同化和調適的 方式來使自己達到適應的情況,此時知識即産生了。由此可知「主動性」在學習 過程中的重要性,唯有個體本身感受到認知失去平衡,且期望解決失衡的狀態,

他才會主動地去同化或調適自己的認知結講,最後也才能真正的達到追求知識、

學習的目的;3.唯有在認知衝突時,個體才會有追求平衡的需要,也才會去同化或 調適自己的認知結構,因此提供待解決問題或是有衝突的情境將有利於個體的認 知發展(簡楚瑛,2001,頁 17-24)。

方案教學所提供的就是個待解決的問題情境,強調的就是透過討論(個人意 見會産生衝突)與實際行動來解決待解決的問題,提供兒童反思(reflection)的機 會(簡楚瑛,2001,頁 17-24)。

五、維高斯基(Vygotsky)的社會認知發展理論

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理論屬於「社會認知模式」,他以高低層次兩種心理功能 來區別人類與動物認知行為的不同。他認為低層次心智功能是人類與其他動物共 有,而高層次心智功能則是人類獨有,這種能力源自人類的社會生活,藉由心理 工具(如符號、語言、圖表)作為媒介,與人溝通而提昇其功能。因此,他的理 論重點包括人類的高層次認知功能、社會情境和言語互動對此功能發展的影響,

以及兒童概念的發展(吳慧珠、李長燦,2003,頁 108-123)。

維高斯基提出一個發展與學習的新觀點:成熟不能完全決定發展,只能影響 兒童能不能開始學習某些事情(例如,兒童要學會正確的數數之後才能學習加法、

精通語言之後才能學習邏輯思考)。他以為發展影響學習,學習也會影響發展,兩 者的關係是複雜和非線性的。他強調「教導會引導發展」,「在孩子發展中,模仿 與教導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激發人類特殊的心智品質,更能引導孩子到一個新

(32)

的發展層次。學習可以發揮很大的力量,在「積極的小孩」(active child)與「積極 的社會環境」(active social environment)共同合作之下,就能創造發展的改變」。這 就是「發展在最近發展區産生」的重要觀念。維高斯基這種積極主動的觀念,很 多教育工作者都認同(吳慧珠、李長燦,2003,頁 108-123)。

基於上述觀點得知,維高斯基強調學習與發展的過程只有在兒童與他人互動 或合作時才會展開運作,此與後皮亞傑學派強調社會性之「限制」的觀點是相互 呼應的,方案教學進行時,即鼓勵學生與環境中人、事、物的互動關係。其次,

維高斯基之「最佳發展區域」理論為個別差異之觀點從另一角度提出了理論上的 看法。由於每個個體的實際發展階段和最佳發展區域的落點以及兩者間的差距皆 不一致,因此,老師在教學與課程設計時,必須注意到並照顧到每位學生獨特的 差異性,這也是方案教學在課程設計時重視個別差異的觀點(簡楚瑛,2001,頁 32-33)。

從上述五大理論中,我們可以看出方案教學是以學生為學習中心的教學,培 養學生主動探索生活周遭的世界,引發學生內在的興趣,這一點與蘇格拉底的產 婆法相近,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探索生活周遭問題,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而方案教學強調教師在旁協助學生發展自己的理念,而不是強迫學生接受即有的 知識概念,方案教學提供學生一個待解決的情境,由實做中學習,在體驗中建立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行以求知、做中學的教學,這與杜威的教育理論不謀而 合。方案教學著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並能在過程中養成思考的能力,主動 探索新知,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就如布魯納學習理論所強調的,教導兒童 不是使其付出心靈的結果,而是教他參與過程,以獲取知識的觀念相符。方案教 學提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際參與、動手操作,讓國小的學生容易建構自己的知 識,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依皮亞傑提出的認知發展階段論中,他們正處於第三個階 段---具體運思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正是需要教師多提供學生具體操作的機會,而 方案教學就是一個提供學生實際體驗、動手做的教學方式。在維高斯基的社會認 知發展理論中看出,透過同儕及老師所提供的鷹架,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

獲得成功的經驗,並且學習的成就感也較大,方案教學在教師的角色扮演及學生 同儕的互動上,也如同維高斯基的理論提及一般,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依 學生不同的學習程度及能力,給與學生不同的鷹架,且透過程度好的學生擔任小 老師來帶領程度差的同學,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達到有意義的學習。

(33)

第四節 方案教學的相關研究

由於許多國內外專家、學者針對不同的教學模式與方案教學進行研究,在各 學科研究中,均發現方案教學較其他教學在促進學生心理動機、人際關係層面上 有正面、積極的影響。以下將針對國內有關方案教學就量化研究及質性研究之結 果來探討。

一、方案教學的量化研究

Woerden and Marius(1991)在「方案教學法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oject Method of Teaching)」論文中,以大學生為對象,土木工程為實驗課程,進行連續兩年的實 驗研究。探討在何種情況下,以方案教學法能使學生在思考、問題解決、合作學 習等各方面的學習有最理想的效果。此研究分析的結果得到下列結論(引自郭廷 琦,2002,頁 47):

(一)學生有能力可以建構問題,以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二)小組的氣氛和組織,與所實現的合作行為有關。

(三)學生在方案教學法中的合作情形及積極參與討論的程度,與問題解決的完 成度有關。

研究者茲將蒐集國內近年來在校園中,有關方案教學量化研究的結果分析如 下表 2-4-1 來說明其相關研究效果:

從陳雯靚(2001)用方案教學與傳統教學來比較,對七、八年級學生自然與生 活科技學習的實驗研究,探討學生的運輸科技素養認知教學方面的成效、問題解 決態度、創造思考能力及學習意願;郭廷琦(2002)運用方案教學設計為期八週的 生物多樣性實驗課程,探討方案教學對七年級學生學習生物一科的意願、生物多 樣性素養認知方面的教學成效、問題解決態度等之研究。從以上的研究結果指出,

和傳統的教學法比較起來,方案教學確實能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也可能更有效 地實現較高層次的心智歷程目標,甚至對學生同儕間人際關係有明顯的改善。從 下表 2-4-1 所列的結論,顯示方案教學能促進學業成就也使教學目標的達成;能提 昇學生的注意力;能促進學習動機與參與,肯定學生的表現;能促使學生主動處 理訊息並相互學習與模仿;能為以後參與專業團隊工作而準備。所以它是一種訓 練學習技巧的良好教學方式。

(34)

表 2-4-1 國內在方案教學的量化研究分析 研究者

(年代)

教學法 學 科

年 級

人 數

間 研究項目 結 論

陳雯靚

(2001)

方案教學法

傳統教學法

七、八年 級

6 個班級 196 人

共 8 週

* 運 輸 科 技 素養

* 問 題 解 決 態度

* 創 造 力 測 驗

*學習意見

1.運輸科技方案教學在科技素養認知方面的教學成效:實驗組 學生之科技素養得分高於控制組學生;而八年級學生之成績 顯著高於七年級學生。

2.運輸科技方案教學對學生問題解決態度方面有顯著的提升。

3.運輸科技方案教學法對學生的創造力情意方面的冒險性、想 像力與各項總分有顯著的成效。

4.運輸科技方案教學法在創造力認知層面有顯著之教學成效。

郭廷琦

(2002)

方案教學法

傳統教學法

七年級

6 個班級 260 人

共 8 週

* 生 物 多 樣 性素養

* 問 題 解 決 態度

*學習意見

1.生物多樣性的方案教學法在生物多樣性素養認知方面的教 學成效:實驗組學生在生物多樣性認知方面前測之平均成績 雖高於控制組,但並未達顯著的差異(P>0.05)。實驗組學 生在進行生物多樣性使命式方案教學法之後,在生物多樣性 素養認知方面後測平均成績高於控制組學生,並達顯著的差 異(P<0.05)。

2.生物多樣性的方案教學法對學生問題解決態度方面有顯著 的提升。

3.實驗組學生對於生物多樣性應用方案教學法在教學課程與 學習活動上,均抱持正面的反應與態度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方案教學的質性、行動研究

從方案教學的量化研究可以明白的說明,它在學業成就上,不但能幫助學生 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品質,促進學習效果,也可以促使人際關係良好,最重 要的是可以使學生重拾自尊與信心,增進同儕的力量改變其行為上的表現。研究 者也蒐集近幾年運用質性研究及行動研究探討方案教學的相關論文,茲將結果分 析如下表 2-4-2 來說明其相關研究在應用質性、行動研究的實施情形,及其實施前 應有的準備,在教學活動中需注意的事項,並從中了解運作過程的困境,作為本 研究的依據。

表 2-4-2 國內在方案教學的質性、行動研究分析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 究 方 法 課 程 內 容 研 究 結 果 研 究 建 議

江怡旻

(1998) 幼稚園

文獻分析、參 與觀察、訪談 及文件蒐集等 方式進行研究

分別探討

Kilpatrick、義大利 Reggio Emilia 學 校、Katz 和 Chard

1. 方 案 是 兒 童 針 對 一 個 主 題,經由社會互動(同儕或 師生),有興趣、有目地、有 計畫且主動的進行

1.幼稚園應瞭解善用家長 資源、協助教師成長及重視 孩子的學習記錄以從事方 案教學。

(35)

表 2-4-2 國內在方案教學的質性、行動研究分析(續)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 究 方 法 課 程 內 容 研 究 結 果 研 究 建 議 及簡楚瑛等人對

方案教學之論 述,並描述及分 析兩個方案之實 際發展歷程。觀 察時間從民國 85 年 10 月 14 日至 民國 86 年 1 月 22 日,共計 40 天的 觀察。

一連串連續而動態探索,是 一個直線延伸的歷程。

2.方案的實施為一個決定主 題(擬定計畫(實施計畫(檢 討批評(擬定計畫(實施計 畫(檢討、批評...的循 環歷程。

3.小組式的探索方案,才能使 每一個孩子都能真實的參 與討論以調整自己的觀 念。

4.「教師的選擇性回應」、「方 案小明星」及「教師『做』

與『思』的省思」皆為研 究者觀察大白班方案教學 之發現。

5.教師在方案教學中應準備 適宜環境、提供資源、適 時適當的引導孩子學習、

做觀察記錄以評估孩子需 要、維持教室中合作的學 習氣氛、引發意見交流並 予孩子充裕的時間進行探 索。

6.家長以提供有關的資源、與 孩子討論方案及分享孩子 的學習成果等方式積極參 與方案活動。

7.學校除了教師之外,可另有 教學協調者、藝術教師、

園長或其他支援者,協助 教師進行方案教學並協助 教師專業成長。

2.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 參與方案的人數、教師選 擇性回應的引導方式、教 師「做」與「思」之省思、

方案小明星與孩子在方 案教學中的表現等主 題。或是重複本研究之模 式,但選擇不同教學背景 之教師、不同園所為對 象,以多方面瞭解方案教 學之實施情況。

3.除了以第三者的角度研 究方案教學之外,教師亦 可以是研究者,由自身的 教學實務出發進行研 究,以瞭解及改進方案教 學。

張滄敏

(2001)

國 小 四 年 級 的 學 生 , 男 生 20 人,女 生 18 人,

全班共 38 位學生。

行動研究法 本行動研究以 多元智慧學習 角的方式進行 主 題 探 索 活 動。

教師依據觀察所 得並配合學生的 興趣和各科課程 的教學內容,引 導學生發展出課 程導向(如台灣的 歷史、校園植物) 或智慧為導向(如

1.適時的引導與成果發表會 可形成探索主題並激發學 生「主動探索與研究」的 基本能力。

2.多元智慧主題探索的過程 易於增進學生的「表達、

溝通、分享」基本能力。

1.尋求行動研究的合作伙 伴。

2.耐心的等待並適時轉換角 色。

3.尋求家長的支持與協助。

4.建立良好的親師互動模 式。

數據

表  2-4-1    國內在方案教學的量化研究分析  研究者  (年代)  教學法  學    科  年 級  人 數  時 間  研究項目  結                                          論  陳雯靚  (2001)  方案教學法  傳統教學法  七、八年級 6 個班級196 人  共 8 週  * 運 輸 科 技素養 * 問 題 解 決態度 * 創 造 力 測驗 *學習意見  1.運輸科技方案教學在科技素養認知方面的教學成效:實驗組學生之科技素養得分高於控制組學
表  2-4-2    國內在方案教學的質性、行動研究分析(續)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  究  方  法  課  程  內  容  研        究        結        果  研      究      建      議  及簡楚瑛等人對 方案教學之論 述,並描述及分 析兩個方案之實 際發展歷程。觀 察時間從民國 85 年 10 月 14 日至 民國 86 年 1 月 22 日,共計 40 天的 觀察。  一連串連續而動態探索,是一個直線延伸的歷程。 2.方案的實施為一個決定主題(擬定
表  2-4-2    國內在方案教學的質性、行動研究分析(續)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  究  方  法  課  程  內  容  研        究        結        果  研      究      建      議  象棋、戲劇)  的多元智慧探索 主題。訂出主題 後,再發展主題 網或工作單,以 確定探索的方向 和範圍。  3.多元智慧學習角能啟動學生使用多元智慧。   4.簡單的記錄表格加上兒童行為觀察引導技巧的運 用,可以讓研究順利,減輕工作的負擔。   5.人際智慧和內省智
表  2-4-2    國內在方案教學的質性、行動研究分析(續)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  究  方  法  課  程  內  容  研        究        結        果  研      究      建      議  質,會影響鄉土教育主題 探索教學的實施。  5.鄉土教育主題探索教學活 動的實施,可以有效增進 學生的鄉土情懷。    6.鄉土教育主題探索教學活 動的實施,有助於學校建 立學校本位課程。  活動成功的重要條件。 5.河川的整治,要做好事前的溝通,更要兼顧河川的景觀與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After students have had ample practice with developing characters, describing a setting and writing realistic dialogue, they will need to go back to the Short Story Writing Task

• helps teachers collect learning evidence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 refine teaching strategies.. AaL • engages students in reflecting on &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Strategy 3: Offer descriptive feedback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enabling strategy). Where the

How does drama help to develop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n Forms 2-6, students develop their self-expression by participating in a wide range of activities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