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方案教學的意義與實施步驟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方案教學的意義與實施步驟

廿世紀初,源於美國而後實行於英美兩國的方案教學法(Project Method),

是以兒童感興趣的特定「主題」進行較深入的學習。此教學法中,「主題」在教 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師大附幼的萌發式課程,即是以學生有興趣的「主題」來 發展課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就,教師也在主題進行過程中獲得成 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設實驗幼稚園,1996,頁1-13)。

在九年一貫課程架構下,有基本課程與彈性課程的區別,這也是充分賦予學 校在制式基本課程的教材與內容之外,還具有彈性課程的空間,因此,教師不再 只是扮演依教科書內容照本宣科的角色。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可以選擇適合 學校、學生的各種合適的教材,或自行發展所需的教材,所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 具有彈性課程的理念。而教師在課程的設計上,可以取之於生活中的題材,將社 區特色、學校發展願景作為課程設計的內容,不但較能符合學生學習的動機,進 行學生自主學習與輔導,更能引導學校發展其特色,鼓勵教師擺脫使用教科書為 唯一的教材,而要顧及學生及周遭社區環境的特殊需求進而設計彈性、多元且豐 富的課程,藉此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創造出各學校

不同的特色來,而目前各校正如火如荼的在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中,方案教學就是 一種適合於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方式。以下就方案教學的意義及方案與教學的關 係依序說明:

一、方案教學的意義

「主題」通常是指較具體、且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學習內容。有些學者認為「主 題」(theme or topic)與「方案」(project)或「單元」(unit)是相同的(林育 瑋等譯,1997,頁5-8)。方案教學講求學生導向,其結構較無系統,通常在教師 界定或師生協定目標後,透過教師提示、團隊討論、閱讀資料或合作學習,決定 主題,並主要由學生尋找及組織所需要的學習資源。其主要功能有二:近程學會 和主題有關的內容,長程則學會如何學習。

方案教學源於杜威的反省思考歷程,是一種解決問題,培養創造能力的教學。

方案教學就是一種放棄背誦書本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從實際活動中去獲得生活知 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態度,使學校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繫;也是教導學童 在實際面對問題時,如何做決定,並發展自我行為的依據準則。因此,學生會針 對其感興趣,且能與生活經驗相結合,並配合課程的特定主題,去進行數天、數 週,或更久的時間去深入探索相關的問題和現象,並依其意願決定成果發表的方 式和時間,並同分享的過程,即稱之為「方案教學」(蔡慶賢譯,1997,頁3-8;

簡楚瑛,1999,頁1-16)。

二、方案與教學的關係

以「主題」的方式進行教學,源自於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後來在英、美均普 遍的運用,亦有稱為「方案」教學法,或「單元」教學法。此種教學法是以兒童 感興趣的特定「主題」進行較深入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主題」佔有很重要 的位置,其課程的理念是反對以「科目」做為本位的課程組織,而是以各種有目 的之「方案」,讓學生採取行動,以解決和主題相關之「問題」。此種以「主題」

為主軸的教學法,呼應了二十世紀初,反對流於形式主義的教育目的,和偏重學 科型態課程的進步主義之教育思潮(簡楚瑛,1999,頁1)。

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法,如講述教學法、示範教學法、練習教學法等。教 師可在課前預先把教案設計好,上課時完全按照教案進行教學,所以教師只要能 將教案教材充分準備與熟練,教師大多能掌控教學的進行。然而,理想的方案教 學屬非結構課程,係以學生之興趣與能力為主要發展方向之依據,很難如傳統教 學方式寫出一個完全據以依循的教案設計,這也是教師剛開始實行方案教學時所

遭遇到最大的困難。

方案教學的教學計畫編寫可以幫助老師不斷地審視教學活動的連續性及與主 題的符合性;另一方面老師可以預知活動可能以及可以進行的方向,對老師在輔 導學生活動的進行上將有所助益。在設計方案教學時應考慮的問題依序是選擇主 題、探究方向和決定範圍以及規畫活動形式、內容和流程(簡楚瑛,2001,頁 40-49)。

而對於「主題」在教學上的應用,迦納(Howard Gardner)博士也持肯定的態 度。他說:「我相信真正的理解,是可以來自於各種不同的材料,同時也是來自 於對少數主題深入的探討,而不是來自於對許多內容的廣泛討論。」他並認為「在 衡量學生的學習狀況時,我寧願採用讓學生公開地表現出他們對某一主題的瞭 解,且能接受他人的批評,並以此更進一步去增進表現,及做更深入瞭解的方式」

(李心瑩譯,2000,頁154-155)。「主題式」(thematic)的教學,容易引發學生 對於學習內容的理解與興趣,適合教師來採用,而教育部推行「九年一貫」課程,

亦鼓勵學校和教師要打破學科界限,實施主題式或合科式的教學模式(游家政等,

2000)。可見採取「方案教學」是最符合課程改革趨勢的教學模式。

三、方案教學的步驟

「方案教學」係指教師引導兒童就日常生活之事物察覺一個值得研究的主題 進行深入的探討,兒童可藉由探討及研究的過程,獲得科學概念並熟悉使用科學 方法,並增進兒童學習自然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依相關的文獻,方案教學的實施步驟整理如下:

(一)選擇主題

選擇的主題可由教師、師生、或學生自行討論等方式來決定。選定的主題可 以是植物、動物、天氣、運動會、菜市場等題目。而決定主題的重要指標如下(簡 楚瑛,2001,頁 40-42):

1.和兒童的生活經驗有關的主題。

2.兒童感興趣的主題。

3.容易取得資源的主題。

4.容易和學校和社區產生互動聯結的主題。

5.能平衡整個學期課程內容的主題。

6.兒童能實際操作的主題。

(二)探究範圍的決定─製作主題網

根據主題畫出主題網可以讓探討的範圍明確,若以團體的方式進行,更可以 讓學生了解同儕對主題內容的分類方式。主題課程可以將整個主題為其範圍,也 可以將其中一個分支為其範圍,範圍大小視學生的發展而定。範圍決定之後整理 並討論孩子們想要研究的問題,對後續的主題活動很有幫助(簡楚瑛,2001,頁 40-49)。

(三)實行及發展

畫好主題網,確定主題的範圍之後,便可以開始實際執行計畫,並以多種方 式來探索主題,加深對主題的認識,其方式如下(林育瑋等譯,1997,頁 75-82):

1.查閱相關書籍或詢問身邊的人(父母、師長、朋友),尋求研究問題的解答。

2.戶外參觀或旅行,以行動的方式尋求研究問題的解答。出發前先讓孩子們思 考、討論、記錄他們想看什麼,想和什麼人說話,帶什麼回教室,用什麼工 具記錄等再行出發。返回學校後以現場的文字或圖案記錄寫下他們最想多學 及最感興趣的事物,並提出疑問,查閱相關書本或詢問相關人士。

3.訪晤專家─專家是指對於孩子正在研究的主題有直接經驗的人,孩子可以前往 訪問或請他們到學校來與孩子對談。

主題教學的進行,使孩子們有機會使用和學習各方面的能力:如畫畫、討論、

測量、預測、計算、繪圖表、觀察、記錄、編劇、錄音、訪問和創作文學和音樂 作品等能力。

(四)高潮活動─主題成果發表

籌備一次主題的成果發表會,讓對此主題有興趣的學生有彼此交流、分享及 展示作品的機會,這樣的機會能讓孩子回憶和分享過去的經驗,重新檢視他們完 成的工作,同時也學習別人的經驗,在互動中獲得成長(蔡慶賢譯,1997,頁 87-95)。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方案教學的最大特色及教學的真正精神,在於此教學 是從學生的生活與興趣為出發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與自發學習的習慣,促使學 生學到調查、訪問、紀錄、統計、比較、分類、發表等基本能力。藉由方案教學 的設計,在實地操作的歷程中去培養孩子對周遭事物的學習興趣、關心態度、研 究方法等情意面的能力,再回饋到基本課程的學習,形成相輔相成的效果,以有 效提昇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雖然此種方法較不常為教師所使用,且較傳統教學 法在教學準備與實施上均困難許多,但也因為方案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 學方法,教師在面對學生的各種不同問題與突發狀況時,其本身也必須不斷充實 自己、解決問題,學生在此種環境中自然學得如何去學習。而此種教學法的教學

目標亦與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目標相容,因此研究者認為對社會學習領域這種以 靜態學習為主的科目而言,運用方案教學應是能提昇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過程 更為活潑且具有創意的教學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