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共產黨及其對中國的看法:以對中國共產黨的關係為主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日本共產黨及其對中國的看法:以對中國共產黨的關係為主"

Copied!
2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 博士論文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日本共產黨及其對中國的看法:

以對中國共產黨的關係為主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Its Approach to China: 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葉紘麟 Hung-Lin YEH

指導教授:石之瑜教授 Advisor:Chih-Yu Shih, Ph.D.

中華民國 107 年 8 月

August, 2018

(2)

ii

目 錄

目錄………...ii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 v

誌謝………. vi

中文摘要……… vii

英文摘要………. 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問題意識………..……….…3

第三節 研究方法………8

第四節 理論框架………..11

第五節 研究途徑………..14

第六節 章節安排………15

第七節 研究文獻與研究限制………..16

第八節 研究貢獻………...21

第二章 日本共產黨的歷史與現況………23

第一節 本章緒論………23

第二節 日本共產黨的黨組織基本狀況………..24

第三節 非法地下活動時期………28

第四節 合法化與武裝鬥爭時期………35

第五節 五五年體制初期的日本共產黨………44

第六節 五五年體制後期的日本共產黨………53

第七節 後冷戰時期的日本共產黨………60

第八節 本章小結………70

(3)

iii

第三章 日本共產黨民族論述的變化………72

第一節 本章緒論………72

第二節 葛蘭西與歷史集團論………74

第三節 戰後日本的社會基礎與日本共產黨………..80

第四節 圍繞新憲法的戰爭觀………..84

第五節 戰後知識分子民族主義論述下的民眾觀………85

第六節 國際文化與帝國主義的影響………88

第七節 五○年問題與日本共產黨的分裂………90

第八節 經濟與民族層面的民族論述………..95

第九節 日本共產黨的新民族觀………..100

第十節 五五年體制的回歸………..102

第十一節 本章小結………..102

第四章 日本共產黨機關報紙與刊物中的對中國認識與日中關 係………104

第一節 本章緒論………..104

第二節 日本共產黨機關刊物與報紙簡介………105

第三節 戰前的日本共產黨與中國………108

第四節 戰後初期的日本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115

第五節 中國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與日中兩共產黨對立………..123

第六節 冷戰後期的日中關係與日本共產黨………..142

第七節 日本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的新關係………149

第八節 本章小結………154

第五章 結論………156

第一節 本章緒論………..156

第二節 日本共產黨與中共交惡的內部因素………..156

第三節 日本共產黨的中國認識:當中國成為一種陪襯………161

第四節 日本共產黨的民族意識與亞洲共產主義的失敗……..164

第五節 日本共產黨的中國認識之影響………..…………166

(4)

iv

第六節 本章小結………168

參考書目………171

附表一:日本共產黨大事紀………175

附表二:日本共產黨國會勢力一覽……….188

(5)

v

(6)

vi 誌 謝

「厲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視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莊子,天地》

博士論文的完成過程從構思、找資料、動筆都是考驗,等到夜半敲下最後一個字完成 草稿到印出,還要擔心論文是否充分表達到自己所想的觀點、準確描畫到自己所描述 分析的對象,以及是否能夠被學術社群和廣大社會接受。陶淵明和張岱都引用了莊子 的「厲之人」說法,痲瘋病人半夜生子還要趕快拿火燭看看是不是長得像自己,在論 文寫成印成後,我的體認是和明人張岱相似,「惟恐其似己,與惟恐其不似己,其心 則一也。」

論文完成的過程中,指導教授石之瑜教授除了要常常花心思批閱我的論文內容外,還 要擔心我在工作與事業的影響是否會影響論文進度及趕上畢業,還要為準備過程中各 式各樣的突發狀況擔心,對於石老師十多年來在學術上與生活上的指正,即便師生的 政治觀點和取徑南轅北轍,但是對於當前政治科學單一化、偽科學化與瑣碎化的批判 與反省,相信我們是站在同一立場的。另外,口試委員中的黃德北教授、周兆良教 授、柯玉枝教授、何思慎教授都給了剴切的修正意見,對於審查論文中的辛勞,個人 除了對於行文中的疏漏與倉促表示歉意外,對於老師們的協助也表示謝意。陳永峰教 授與楊鈞池教授在論文大綱提出前的建議與修正意見,也讓論文的開筆階段有了好的 開始。

在台大政治系從學士班到博士班,我一共在此就學十多年,在博士班期間,蔡政文教 授、盧瑞鍾教授、朱浤源教授、蕭全政教授、趙永茂教授、王業立教授、許介鱗教 授、陳世民教授的課程都給過我不少啟發,張佑宗教授、林俊宏教授、明居正教授、

張登及教授與陳思賢教授雖然我在博士班沒有修過老師的課,但老師們也不時關切我 的狀況,這點讓我感到有愧老師關心。政治系之外,國發所的邱榮舉教授、陳新民教 授、台大足球校隊的楊裕隆教練也給了我很多機會與各種支持,政大的李酉潭教授、

淡江大學的鄭欽模教授、徐浤馨教授與王崑義教授、實踐大學的郭壽旺教授、輔英的 蘇嘉宏教授等更多次與我在學術與實務上一起闖蕩江湖,這些都是博士班就學生涯中 的美好回憶。而在學術交流事務上,來自日本、中國、韓國、捷克、加拿大、德國等 國的學者與研究人員與個人至今的交流不輟,是個人在研究生活中的匯集成研究能量 的點點滴滴。

由於台大政治系的支持,我曾經多次獲得國科會(現在為科技部)與台大社會科學院的 獎勵出國參加論文發表,當時擔任系主任的王業立教授除了推薦我出國發表之外,還 推薦我獲得「行天宮資優學生長期培育辦法」的長期資助。在此除了感謝王業立教授 的推薦外,財團法人行天宮文教發展促進基金會的支持也讓我在國內與在國外的生活

(7)

vii

免於匱乏,在此一併致謝。在北海道大學擔任交換留學生期間,除了法學研究科的真 璧仁教授、中島岳志教授、林成蔚教授與松浦正孝教授的指導之外,擔任日語導師的 倉田君、後藤君以及北海道大學相撲同好會的日崎君、永浦君、佐藤君、坂田君都對 我在日本的第一年提供生活上的支持,到現在彼此的聯絡更讓友情不斷增值,在北海 道大學惠迪寮住宿期間,從自治會書庫發現的大量日本共產黨出版品和刊物也啟發了 本論文的發想。而在立命館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擔任訪問學人的兩年間,除了蕭明禮 學長的引薦之外,金丸裕一教授的指點,以及岡崎君、刁成林君的協助,在立命館大 學的生活才能有人指點一二,不至於茫無頭緒。林大輔教授、大澤肇教授、塩出孝和 教授、若松大佑教授、關智英教授也在學術和生活上多有支持,讓在日本的三年間不 至於孤寂。東京大塚清真寺的教親也引導我認識伊斯蘭,充實了我的精神生活與信仰 生活。

雖然在博士班生活中我沒有繼續參加第一線的社會運動工作,但是對於社會改造的道 路我仍然參與其中。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律師除了給我足夠的空間與機會讓我繼續在此 領域中努力之外,他以身作則的刻苦實踐過程、以及願意親身指導下屬也是足以給人 啟發的,對於蘇縣長的鼓勵與支持,個人由衷感謝。一起在愛鄉文教基金會的工作同 仁包括易程兄、盛安、俊宏兄、素華以及俊麟等人都讓我看到實務工作上的各種大小 裡外事務上的要點,也有助於個人了解自我在個性與專業上的盲點。而在基金會服務 期間認識的簡赫琳教授、紀和均教授等人都給我新的視野去認識鄉土與世界的連結,

在此一併致謝。

許多的博士班同窗與學長學弟都是多年交誼,德望學長從大學認識以來就給我在實務 與理論上諸多引導,皓平學長、天威學長和思齊學長認識甚久,大家的不斷關心與提 點,是這本論文得以問世的關鍵。天申、慶軒、偉哲、宇成、逸駿、峻瑋、承維與斌 洲與我除了現實世界的切磋之外,更常有網路上的互動。網路社群的發展的確縮減了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擴大了人與人的交往場域。詹律師、耕維、清修、維理、閔 喬、林謙、彥傑、銘凱、茂善、富琳、俊彥、嘉宇、辰諭、連毅、振辰、子敬、孝 和、政宏、亮中、湯捷、林偉、彤彥、念璞等學弟都藉由社交網路突破了年齡與階層 的界線,每天都給我不同的各方面刺激。而台大伊斯蘭和平社的 Ibrahim、Abdul Rahman、麒仙等社友教親也是我在學校內外的最佳支持者。

家人與雙親的的殷切期盼給我最大的支持,也是最沉重的壓力,在國外期間來自父母 的關心與憂慮是身為人子最大的憂心。如今有了一個初步的學業成就,雖不能報答父 母於萬一,但起碼可以讓自己對父母的期許有那麼一點微不足道的交代。

2018 年八月,於台南佳里

(8)

viii

論文名稱:日本共產黨及其對中國的看法:以對中國共產黨的關係為主 論文摘要

擁有近百年歷史的日本共產黨,是當今日本歷史最為悠久的政黨,也是 資本主義國家規模最為龐大的共產黨之一,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有一 定的地位。在日中關係上,日本共產黨長期以來都被認為是對中國較為 友好的政黨,過去與中共也都同屬於共產國際成員,但是日本共產黨堅 持自主獨立路線、與中國共產黨長年交惡也是世人皆知,直到一九九八 年兩黨簽訂協議改善關係,兩黨才重新展開各種交流。

對於日本共產黨與中共為何會發生對立與衝突,過去長期以來,研究者 都將兩黨交惡原因歸根於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推動革命輸出,與中共 對日本共產黨路線的批判,導致日本共產黨的反彈。但本研究發現,日 本共產黨在二戰後產生日本民族認識,以及自主獨立路線的提出,才是 兩黨逐漸由盟友走向衝突的根本原因。而且日本共產黨主要面對的對象 是作為社會主義陣營領袖的蘇聯,而並非中共與中國。

本研究先以文獻研究方式,運用日本共產黨的公開出版品與黨機關報紙

《新聞赤旗》(Shinbun Akahata)為主要文本,以及其他相關出版品與史 料佐證,除了重新回顧日本共產黨黨史與其意識形態發展之外,並且整 理有關日本共產黨對於中國議題的各種論文與公開評論,將日本共產黨 黨史與其對中國論述的資料重新整理,釐清其在日中關係史中的地位;

另外本論文中也運用葛蘭西(Antonio Gramsci)的歷史集團論(historic bloc),分析戰後日本共產黨如何面對統治霸權、重建自我民族論述、以 及推出自主獨立路線的過程,並由此重新解釋出日本共產黨與中共交惡 的主要原因,與日本共產黨的中國認識究竟為何。

關鍵字:日本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日中關係;蘇聯;宮本顯治;新聞赤旗;

歷史集團,

(9)

ix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Its Approach to China: 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bstract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JCP) , which has a history of nearly one hundred years, is the oldest political party in Japan today and one of the largest communist parties among the capitalist countries. With an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in Sino-

Japanese relations,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a relatively friendly party to China. In the past, it was also a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owever,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adheres to the independent line and worse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t was not until 1998 that the two parties signed an agreement to improve relations that the two parties re-opened various exchanges.

For the reason why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CP have confronted and conflicted together, in the past, researchers have attributed that they were the output of Mao Zedong’s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CCP’s critique of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s line, led to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s rebound. However, this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s understanding of the Japanese

nationality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dependent independence path" are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why the two parties are gradually moving toward conflicts by their allies.

Moreover,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mainly faces the Soviet Union as the leader of the socialist camp, not the CCP and China.

This study u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using the public

publica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Japanese and the party newspaper

"Shinbun Akahata" as the main text, as well as other related publications

and historical evidence. Furthermore, to clarify the Japanese Communist

(10)

x

Party'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sorting out the various papers and public comments on the Chinese issue of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is a convincing strategy to review the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its ideology beyond development.

Another approach in this paper is using the Antonio Gramsci's historical bloc to analyzes how the Japan Communist Party faced the process of ruling hegemony, rebuilding self-ethnic discourse, and launching an independent line of independence after the war. In short, through these analyses, reinterpreting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Japan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CCP, is the basis to re-understand the Chinese understanding of the Japan Communist Party.

Key words: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ino-

Japanese Relationship; Soivet Union(USSR); Miyamoto Kenji; Shinbun

Akahata; historic bloc

(11)

xi

(12)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近現代的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後,認識中國的視角發生極大的轉變。日本由傳統 對中國的浪漫想像與文化傳承認識迅速受到日本近代化對外關係的取代,取而 代之的視角除了有認為日本作為東亞盟主,應該提攜東亞諸國包括中國以對抗 歐美帝國主義的侵略,例如玄洋社與黑龍會;也有認為中國即將覺醒,日本應 該掌握即將覺醒的中國與中國相互協助,建立平等的關係,如同吉野作造的看 法;自然也有認為中國的權力與文化溢出將對日本造成威脅,應該聯手其他國 家制衡中國的擴張。有趣的是,日本共產黨在這三種論述上都據有其中一角,

與此三種認識都有交會。

日本共產黨從一九二二年建黨以來,已經有超過九十年的歷史,除了是日本現 有政黨之中歷史最悠久的政黨,也是日本政治上的一個極為特別的存在。

日本共產黨的特別之處,除了在意識形態上的堅持與討論之外,其政治行動與 論述也是相當特別的。日本共產黨是現存日本有效政黨中,唯一拒絕領取政黨 助成金的政黨,長年以來都靠販賣黨報新聞赤旗維持黨營運;而在戰後的政黨 重組與冷戰後的政治變化中,自民黨、社會黨與民主黨都曾經執政與在野,也 面臨過黨內的分裂與重組,日本社會黨和民主黨也早已從政壇消失,但日本共 產黨一直長期在野、獨立存在,也不曾是其他政黨爭取國會合作的對象,更不 是在野黨團結爭取執政的對象,而日本共產黨更是批判在野黨和執政黨其實沒 有什麼差別。而在面對日本在日美安保的限制之際,日本共產黨也長期堅持憲 法第九條的護憲立場,要求廢除日美安保條約、美軍撤出日本;但日本共產黨

(13)

2

又堅持保衛諸如尖閣諸島(台灣稱釣魚台列嶼)與北方領土的主權1。而在美軍佔 領期間,日本共產黨更曾經發展出武裝鬥爭路線,這在日本現有的政黨之中也 是少見的。

另外日本共產黨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也是極為特殊的角色。日本共產黨雖 然最早只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但是透過日本的知識分子與行動者的努力,

在戰後的空間與時代氛圍下快速發展,並且脫離蘇聯與中國的干涉與指導,成 為在資本主義國家中獨樹一格的共產黨。經過美蘇冷戰的瓦解,許多國家的共 產黨如蘇聯共產黨與羅馬尼亞共產黨都被迫解散離開歷史舞台,或如保加利 亞、阿爾巴尼亞共產黨改名為社會黨,或者如法國共產黨般逐漸失去影響力,

但日本共產黨雖然沒有執政,卻仍然保持在國會與群眾中不可忽視的地位,這 是日本共產黨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特異之處。雖然日本共產黨自成立以來 就面臨國家機器的打擊與鎮壓,戰後的政治氛圍與體制也對日本共產黨並不友 善,甚至於現在的日本選舉制度,讓日本共產黨獲得的選票比率與席次比率不 成比例,但日本共產黨在中央的國會與地方議會仍然持續參與,除了現有的十 一席眾議院議員與十四席的參議院議員之外,日本共產黨仍然擁有五席的地方 首長與超過兩千名的地方議員2,以及超過兩萬個黨支部與超過二十萬的黨員,

可見日本共產黨仍然代表一定的日本民意基礎與組織動員能力。

客觀來說,共產主義是一個非日本內部自然產生的意識形態,日本共產黨本身 從具體主張和鬥爭長期以來也沒有被日本主流社會接受,成立以來也受到來自 國內外各種勢力的打擊與衝擊。但是日本共產黨卻在否定蘇聯與中國的共產主

1 日本の領有は正当 尖閣諸島 問題解決の方向を考える〉,(2010 年 9 月 20 日),しんぶん赤 旗。

2 參見日本共產党地方議員數,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網站,

https://www.jcp.or.jp/web_jcp/html/giin.html ,點閱日期:2018 年 6 月 30 日

(14)

3

義路線指導、調整自身意識形態定位與開展基層組織等策略之下勉強打破封 鎖,在日本的政黨板塊、社會力量與國際交流上都佔有不可取代的一席之地,

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中最具規模的共產主義政黨之一,也是亞洲少數在議會民主 下有國政影響力的共產主義政黨,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這樣的日本共產黨 的發展已經不是純粹的意識形態理論推衍的成果,也不是單純先鋒黨與社會主 義國家指導下的成果,而是日本知識分子在歷史上的創造作用。而日本共產黨 展現了在日本近現代歷史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的能動性,將共產主義思想 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目標在日本重新塑造與再生產,透過實踐過程從而達成 理論和歷史的統一。所以本研究傾向於將日本共產黨視為一種歷史過程的研 究,而非意識形態上的研究。

而日本共產黨這九十年間作為一個特殊的存在,也反映了日本在這九十年所碰 到的問題:一個強調普世性價值的共產黨要如何在日本這個特殊的環境下生根 成長?而這樣的政黨在發展之中要怎麼面對日本的特殊問題,包括民族、國家 與天皇?在這樣的環境下成立的日本共產黨,又會產生如何的自我認識、政治 行動與論述,參與日本政治,甚至於以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平台,去認識中國 並與中國共產黨互動,進而影響日中關係?這都是饒富趣味的問題。

第二節 、問題意識

本論文想回答的問題有二:第一個問題是日本共產黨是如何產生對日本的自我 認識?第二個問題是同屬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日本共產黨與中共,導致雙方 衝突的原因為何,而這樣的衝突又反映了日本共產黨如何的中國認識,又會對 日中關係造成何種影響?

(15)

4

就如同前第一節所述,日本共產黨是日本近代與現代的歷史產物。在回答第一 個問題時,必須要回應日本在近代與現代上的定義。一般人在討論所謂的「近 代」與「現代」,總是混合使用的;但在歷史上,「近代」與「現代」的意義 與時間點的切割,卻是相當困難的問題,而且在歐洲與非歐洲世界的近代與現 代,更是代表了不同的意涵。

對於歐洲中心的世界來說,近代所代表的意義就是近代國家的出現,而近代國 家的出現就是代表基於威斯特發里亞條約的近代國家體制、市民社會與產業革 命發展,以及資本主義的勃興,但是對於非歐洲的世界,近代所代表的意義,

卻是受到歐美帝國主義影響與衝擊而產生的變化。當然中國在此就是一個有代 表性的象徵。大部分的教科書與論者如胡繩、范文瀾,都將中國近代史的開始 劃定在中英鴉片戰爭作為開始,即便先前中國和歐美國家已有少量接觸,而且 中國正式面對外來衝擊的調整也晚於鴉片戰爭。雖然有學者如郭廷以、呂思勉 將中國近代史從葡萄牙人東來開始起算3,但無論如何都是將中國受到西方衝擊 作為近代的開端。不過對於中國的現代,雖然有史學家對於中國的近代與現代 不做區分,類似胡繩主張將「中國近代史」及「中國現代史」合併,使之成為

「一部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歷史」 4,但一般都會將中國的現代史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算。

而日本在非歐洲中心的近代過程就不類其他國家5。第一個,日本在近代化過程 之中,雖然受到歐美帝國主義的衝擊與影響,但沒有像印度成為列強的殖民

3 參見郭廷以,1979 年,《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以及呂思勉,1997 年,

《呂著中國近代史》,中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 胡繩:,1997 年第 4 期,《〈近代史研究〉創刊 100 期祝辭》, 《近代史研究》

5 如內藤湖南就不認為近現代的劃分方式適合日本,而德富蘇峰則將日本的近代拉到織田信長 與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建立中央集權國家,可參見葉紘麟,2009 年,《追隨帝國的腳步:德 富蘇峰的中國認識》,台北: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出版。

(16)

5

地,也沒有像中國成為歐美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國家政府與社會都有較高的 自主空間;第二個,由於日本沒有受到歐美帝國主義的瓜分與殖民,使得日本 有足夠的時間面對外來的衝擊與挑戰,從而有明治維新的近代化過程,而這樣 的近代化過程在其他淪為歐美殖民地的亞非諸國都屬罕見;第三個,日本在模 仿歐美各國發展近代化的過程之中,一樣模仿了歐美的資本主義發展以及帝國 主義擴張,雖然日本一來在明治時期還不具備資本主義的要件,而且日本的帝 國主義式擴張,與英國帝國主義的尋求經貿、法國帝國主義的擴張領土有所不 同,反而是出於證明自身的能力居多6,而這也影響了日本在朝鮮半島與台灣的 殖民統治,以及之後對滿洲國的規劃。

對於日本從資本主義走向帝國主義的途徑,這就是日本共產黨支持者與馬克思 主義學者早期以來爭論不休的課題,一九三二年由野呂榮太郎等人撰寫、由岩 波書局出版的《日本資本主義發達史講座》就觸碰到了這個問題。《日本資本 主義發達史講座》從幕末明治維新與近代化下日本的殖產興業著手,認為日本 的資本主義問題在於土地所有的半封建制與絕對的天皇制,日本在資本主義的 發展上有其獨特性,所以日本的革命道路應該是先進行推翻天皇制的資產階級 民主革命,再轉化為社會主義革命,這個被稱為講座派的思想至今一直都是主 導日本共產黨的思想。

但是以山川均等人以勞農雜誌為主的論者卻認為日本的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金 融資本壟斷的階段,封建地主的要素不是首要問題,換言之日本的資本主義過 程和其他國家沒有太大的差異性,而且在金融資本的壓迫之下日本的革命時刻 已經要準備到來,所以應該以一階段革命一口氣解決天皇制與金融資本壟斷問

6 如涂照彥就認為日本的帝國主義發展是對西方的模仿,而非資本溢出的結果,參見涂照彥,

1994 年,《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北:人間。

(17)

6

題。但是在革命的方式上,山川均等人又強調說俄國革命的方式不能夠直接套 用在日本的革命過程中,日本革命也不應該接受單一國家的領導,應該由日本 的現實出發。而在講座派與勞農派的筆戰之中,講座派承認日本資本主義的特 殊性,卻認為革命道路與方式具有普世性,日本的革命道路是可以追隨過去蘇 聯的成功經驗;勞農派弱化日本在明治維新與資本主義的特殊性質,但是在革 命道路的選擇上卻強調日本的自主性,無論從資本主義的自我認與革命方式 上,日本都在戰間期逐步發展出批判明治維新與資本主義發展過程的自我認 識。

至於在現代的意義上,去殖民化被視為現代的一大象徵,在日本史上,許多的 切入點都將日本的現代切在一九四五年的終戰,終戰的意義不只是大東亞戰爭 的結束,還代表日本受到以美國為首的盟軍佔領,除了失去在政治上的自主性 外,也失去了在近代化過程的自主性。雖然美國佔領期間只有七年,但佔領當 局所推動的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都將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所推動的體制做了 極大的更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從大日本帝國憲法到日本國憲法的變化。

承如上,日本從近世、近代到現代的變化,由於日本的國家能力與國家地位也 產生了變化,連帶影響到日本對於周邊國家的認識與具體政策,其中最具有代 表性的就是日中關係的變化。雖然日本在江戶時期對外採取鎖國政策,但仍然 與中國和朝鮮有所聯繫,當時日本對中國的整體認識也只意識到是一個鄰近的 大國。但在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進入近代國際社會時,卻與當時主張朝貢秩 序的中國產生衝突,而兩者最大的衝突點便在朝鮮半島,而日清戰爭的爆發,

就是兩國之間最大的衝突。

日清戰爭與日俄戰爭,除了影響日本的國際地位之外,這兩次戰爭更影響了日

(18)

7

本朝野對中國的認識與作法,從而出現了政府內部要求門戶開放的論者,以及 清國扶助論、清國協力論的論爭,當然還有出錢出力協助中國革命的大陸浪 人,以及力倡大亞細亞主義、反抗歐美列強侵略亞洲的論者。而這樣的認識論 爭一直持續到日中戰爭與大東亞戰爭,最後大亞細亞主義與政府主張合流,成 為大東亞戰爭的大義名分。當時的日本共產黨雖然在反戰與反帝國主義立場上 與軍部政府站在對立面,反對政府出兵中國,並且希望日本能夠走不一樣的道 路與中國共同反對帝國主義,結果受到政府的鎮壓。

而戰後的日本被從這一傳統下切斷了。但戰後的日本,面對的是以美國和蘇聯 為主的冷戰格局,而東亞更成為冷戰的前線,而日本在失去政治與國防的自主 權下,更受到日美安保的保護與約制,失去政治上的能動性,即便一九七二年 日本與中國外交關係正常化,與之後中國走向改革開放和一九九○年代後冷戰 瓦解,這種在美國牽制之下的日中關係還是無法擺脫冷戰以來的美國因素,反 而日本的對中國認識中更強化了對社會主義中國的戒備心,近年來中國在國際 政治與軍備上的發展更強化了日本政界與評論界的中國威脅論。

日本共產黨的前身是由蘇聯支持的共產國際日本支部,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 一員,也是日本從近代到現代之下的歷史產物。基於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與當 時日中戰爭的背景,日本共產黨一方面反對日本的擴張與對外戰爭,另外一方 面也與蘇聯、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和往來,換言之,如果運用葛蘭西的文化霸權 論,國際政治是掌握在戰前的帝國主義陣營與戰後的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霸 權之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是站在與國際政治對立面的國際社會進行跨國、跨 階級的串聯,以蘇聯為主的共產國際希望能夠組建兩個挑戰霸權的歷史集團,

包括各國內部的歷史集團,以及一個能夠挑戰國際霸權的跨國歷史集團。照理 來說應該日本共產黨和蘇聯及中共應該可以在歷史集團中在共同的基礎上進行

(19)

8

鬥爭,雙方的認識基礎也能夠重新調整,結果日本共產黨在作為國內歷史集團 的腳色逐漸穩固之時,最後卻與中共交惡分裂,許多論者都將原因歸諸於中國 當時的文化大革命與革命輸出,但這樣的交惡過程是否也有日本共產黨的內部 因素存在?而這樣的內部因素是如何在黨內形成?

本論文想要回答的問題就是,從近代到現代的日本,其自我認識與對中國認識 上的發展有沒有隨終戰產生斷裂?這樣的自我認識是如何蘊藏再日本共產黨 內?從國際共產主義的實踐道路來看,日中關係的發展有沒有另外的可能?挑 戰近現代國際體系的日本,以及挑戰日本政治體系的日本共產黨又應該在日本 內外採取何種策略對抗?這樣的對中國認識又會如何進行?本研究希望能夠以 建黨將近百年的日本共產黨為一研究案例,從中尋找日本對中國認識與日中關 係的不同切入點,並找尋在另外一種敘事中,另一種可能的日本近現代史與日 中關係。

第三節 研究背景

日本共產黨成立於一九二二年,至今建黨已經超過九十年,無論從日本政黨政 治、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或是日中關係史上,日本共產黨都具有相當特殊的地 位,堪稱為政黨政治的奇葩或異數。

從日本政黨政治的角度來看,日本共產黨的歷史、政治活動與主張,與各政黨 都有極大的差別。目前在日本政壇活躍的各主要政黨,除了日本共產黨是在天 皇宣布終戰前成立之外,其他政黨如曾經一黨獨大長期執政自由民主黨、由日 本社會黨改稱也曾短暫執政的社會民主黨,以創價學會為主體的公明黨,都是 在終戰之後成立的。而民主黨更是在冷戰之後的新黨風潮中,透過自民黨、新

(20)

9

進黨的分裂與社會黨的瓦解過程中組建的政黨。雖然創建自由民主黨與日本社 會黨的許多政治人物,諸如吉田茂、岸信介、石橋湛山、西尾末廣等人都是在 戰前就已活躍政壇,但是其所屬的政黨和其個人的思想與意識形態,在戰爭期 間和戰後,都有所調整,如自由黨和進步黨在戰後政治的分合,或是如西尾末 廣從社會大眾黨轉入日本社會黨,之後再創建民主社會黨,但日本共產黨的存 續除了合法性問題之外,從黨組織到主要人物如德田球一、野坂參三、宮本顯 治等人在思想的一致性上,從戰前到戰後都有延續,從而避免了思想轉向的問 題。而雖然明治末年,日本在反戰思想的鼓吹之下,曾經出現日本社會黨與社 會民主黨的政黨,但此兩黨與戰後的日本社會黨和社會民主黨,並沒有組織上 的關連。

而日本共產黨從成立以來,在日本政治上一直處於非主流的存在。首先日本共 產黨於一九二二年成立時,並不是合法政黨。而且在當時治安維持法的壓制之 下,日本共產黨在一九二八年與一九三三年間都面臨前所未有的大逮捕,導致 黨組織的壞滅7;大東亞戰爭結束之後,在以美國為主的 GHQ 佔領體制下,日 本共產黨獲得合法化,黨領袖也得以公開宣揚黨的理念與思想,並且透過勞工 運動與選舉活動爭取更多民眾的支持。尤其在戰後佔領軍帶來的民主化風潮之 下,日本共產黨在國會的席次不段增加,由一九四五年在眾議院獲得五席,到 一九四九年增加為三十五席,還獲得了不少知識份子與學生的同情與支持,但 隨著中共建政與朝鮮戰爭爆發等冷戰格局的影響,GHQ 調整了策略,對日本共 產黨改為打擊,不但將日本共產黨的國會議員驅逐出國會,並且查禁刊物,而 日本共產黨也將策略改為農村戰與武裝鬥爭,但武裝鬥爭不但尚未有成果就受 到國家機器的打壓,也導致日本共產黨在一九五二年的眾議院改選中全軍覆

7 參見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2003 年,《日本共産党の八十年》 ,東京:日本共產黨中央 委員會出版局。

(21)

10

沒。

之後的日本共產黨放棄武裝鬥爭戰略,將鬥爭方式改為和平鬥爭,才逐步在國 會中回歸到一定的政治能量。但日本共產黨在國會中,和其他政黨鮮有合作關 係,即便和同屬左派的日本社會黨也有許多過節,導致日本共產黨成為孤立的 存在;即便在一九九三年的眾議院議員選舉中,在野黨諸如日本社會黨、日本 新黨、公明黨、新生黨與民主社會黨等七黨一盟都決定要成立聯合政府時,日 本共產黨並沒有獲邀參與聯合政府;而在日本國會通過政治改革法案後,日本 共產黨一方面拒絕領取政黨補助金,另外一方面在小選舉區選舉中,日本共產 黨也很少和其他政黨合作,常常獨立推出候選人參選,雖然日本共產黨是看似 孤立的存在,但在政治上強調清廉反貪腐,與對所有既有政黨與政治體制的批 判,使得日本共產黨在各種選舉中都獲得百分之五以上的選票,從而維持了日 本共產黨在日本政界的存續地位。

而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來看,日本共產黨是資本主義國家之中,最具規模的 共產主義政黨,在亞洲也是歷史悠久且少數透過議會政治展現影響力的共產主 義政黨之一。雖然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略早於日本共產黨,但是中國的共產主 義發展史,不能忽略日本的共產主義思想家與翻譯者。中文世界中許多對共產 主義思想的翻譯與論述,河上肇等學者是啟蒙者,而這些相關翻譯書籍在翻譯 成中文之後,對於陳獨秀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都有所啟發,從而推進了中國共 產黨的成立。由此來說,「東方吹來十月的風」,並非過譽之詞。

再從近現代日中關係史來說,日本共產黨對於中國問題的關注從戰前就開始至 今。最早日本共產黨由於在日本國內受到日本政府以治安維持法的打壓,許多 成員只能流亡出國繼續從事革命工作,諸如山本懸藏或袴田陸奧男前往蘇聯,

(22)

11

或如宮本顯治前往中國延安,讓許多日本共產黨的流亡領袖與共產國際或是中 國共產黨都有所連結;而戰後的日本共產黨也圍繞中國問題進行了許多的辯 論,如野坂參三與德田球一對於革命路線是否走蘇聯路線或中國路線的爭論,

以及冷戰期間德田球一等人前赴北京推動日本體制外革命的過程,都可以顯示 在戰後的日本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是有思想與組織上的連結的;但也因此,

日本共產黨在中蘇分裂中被迫選邊站,從而發生日本共產黨的內部紛爭與分 裂,甚至於在文化大革命中還發生衝突性的北京機場事件與東京日中善鄰會館 事件。日本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雖然在中國走入改革開放之後破冰,但 由於當時日中關係已經正常化,日本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的統戰地位也逐漸下 滑,失去其在日中關係中影響力,然而這不影響日本共產黨在日中關係史中的 獨特地位。

承以上三點論述,足以論證日本共產黨在日本政治發展、日中關係史與國際共 產主義運動方面,都有其極為獨特之處,而這樣的獨特處除了提出日中關係中 的一個另類的切入點之外,也足以檢驗日本近代史與現代史中,以國際主義為 號召的日本共產黨如何產生日本的自我認識,以及日本對中國認識與日中關係 的連續與斷裂。

第四節 理論框架

在理論框架上,本論文將會把日本共產黨作為一種國際共產主義在亞洲的失敗 經驗作為理論框架。

在共產主義的思想發展過程中,民族主義的影響就一直揮之不去,馬克思除多 次批判如比利時等國內部狹隘的民族主義運動外,馬克思也認為無產階級無祖

(23)

12

國,無產階級應該要跨越本身的民族界線,才能達成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團解起 來的最終目標,所以無產階級本身就是超國家性的產物。但馬克思又在共產黨 宣言中提到無產階級必須奪取政權、提高自身的國民階級地位,所以在短期戰 略上,馬克思也認識到民族國家的界線不是短期可以化解的,無產階級仍然要 在自己的國家奪取政權才是短期目標。馬克思曾經提到,「全世界的無產者卻 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敵人,面臨著同樣的鬥爭,所有的無產者生來就沒有 民族的偏見,所有他們的修養和舉動實質上都是人道主義的和反民族主義的。

只有無產者才能夠消滅各民族的隔離狀態,只有覺醒的無產階級才能夠建立各 民族的兄弟友愛。」8馬克思雖然反對民族主義運動,但他對於普魯士民族主義 者爭取關稅自主與憲法、愛爾蘭民族主義者的反抗,卻認為此有進步的意義。

恩格斯更進一步指出無產階級革命無法在單一國家之間發展出來,必須要透過 世界革命的方式讓全世界的勞動者跨越民族國家的界線團結起來,所以所謂的 一國社會主義是不可行的。

列寧除了提出職業革命家組成的共產黨作為革命先鋒政黨外,也提出無產階級 專政、並且創建了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蘇維埃聯邦。在列寧的設計下,蘇聯的 國家利益被和全世界無產階級的解放綁在一起,對於反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

蘇聯對於削弱反革命陣營的需要會加以支持,但這不代表列寧與蘇聯對於民族 主義的態度是肯定的。早期的列寧對於民族主義的反對,可以從以下的文章看 出:「誰採取了民族主義立場,他自然就會希望在本民族、在本民族工人運動 的周圍築起一道萬里長城,甚至明知城牆就得分別築在每個城鎮和村莊的周 圍,明知他的分崩離析的策略會把關於讓一切民族、一切種族、操各種語言的 無產者接近和團結起來的偉大遺訓化為烏有,也並不感到不安。」9但是隨著俄

8 馬克思,1957 年,《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p667。

9 列寧,1986 年,《列寧全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版,p.305。

(24)

13

國革命的發展,列寧在論民族自決問題中提到無產階級雖然肯定民族權益與民 族國家之間的平等,但最優先的應該還是民族的無產階級同盟,民族的分離與 獨立應該要看是否對勞動者鬥爭有幫助,並以此反擊考茨基有機會主義傾向。

但是在列寧死後,主導蘇聯與共產國際的史達林與托洛斯基在共產主義的戰略 上就發生極大的分歧,托洛斯基對於一國社會主義與民族共產主義的路徑是相 當反對的,但史達林認為應該先運用個國家內部的力量解決農民與無產階級面 對的問題,提倡一國社會主義,並且切斷了西歐先進國家與蘇聯之間在革命理 論與行動的連結。而這樣的一國社會主義在史達林當政之後,成為共產國際的 指導綱領,例如共產國際提出的一國一黨做法,就是史達林理論在共產國際的 體現。

共產國際雖然在指導扶植亞洲各地共產黨成立時,主要從反帝國主義與理解該 地資本主義發展狀況出發,例如日本共產黨的二七年綱領與三二年綱領都是以 資本主義發展傾向、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為主,這樣當然是避免各地的共產黨有 民族主義傾向,並且蘇聯對於已經充分掌握社會主義國家如蒙古、唐努圖瓦的 民族主義領導者大力鎮壓,甚至於清洗。但蘇聯透過無產階級革命大方向下吸 納民族主義的做法在亞洲是失敗的,因為無論是越南、中國、朝鮮與東南亞各 國的共產黨在民族解放鬥爭的過程中逐漸強化的都是民族主義傾向,並且完成 民族解放鬥爭者都發展出自己的共產主義道路,包括毛澤東的毛澤東思想、金 日成的主體思想、奈溫的緬甸式社會主義、越南的胡志明思想等等,但這些衍 生思想都離馬列主義漸行漸遠,反而有極為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

日本共產黨本身在成立初期也受到共產國際扶植,而且日本共產黨是在日本國 內尚未出現民族主義的狀況之下出現,照道理來說日本共產黨應該是能夠作為

(25)

14

具有跨國性的共產主義組織,結果日本共產黨和其他亞洲國家共產黨一樣走向 民族主義道路,甚至於還提出科學的社會主義說法取代了馬列主義的地位。共 產主義在亞洲的失敗經驗是如何在日本共產黨這個案例上發展的?是共產國際 發展的必然,還是日本經驗的必然?為何沒有經歷過民族解放運動的日本共產 黨產生了民族主義傾向,而這樣的傾向又怎樣影響其中國認識?這是本研究將 會繼續討論的問題。

另外,本研究在第三章討論日本共產黨的民族認識成因時,將引用葛蘭西的歷 史集團論,以研究戰後初期最重要的歷史集團「日本共產黨」所扮演的角色,

並以此解釋其民族主義論述之形成,並且提出民族觀的出現,是日本共產黨從 國際主義路線走向一國社會主義路線的轉折,也是日本共產黨對中國認識的轉 折點。

第五節 研究途徑

本研究以日本共產黨為個案研究對象,相關引用資料以日本共產黨官方出版之 新聞出版品與黨史資料為主,並且以文獻分析做為研究途徑。

本研究希望從三個面向研究日本共產黨的中國認識如何產生:

(一) 日本共產黨的發展過程:由日本共產黨公開發行的黨史資料、黨機關報刊 與共產黨參與者的回憶與研究重新了解日本共產黨的發展過程,以了解其 黨內的個人因素與黨營運方式如何在日本政壇與國際社會活動;

(二) 日本共產黨的意識形態:日本共產黨由共產國際日本支部蛻變成為日本共 產黨的過程,除了有關其對國際主義的重新解釋之外,內部如何發展民族 主義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另外,日本共產黨如何在意識形態上接受議

(26)

15

會民主與多黨制選舉競爭、如何思考共產主義在日本的適用性,這也牽涉 到其如何看待其他國家的共產主義路線;

(三) 日本共產黨的國際參與:如前所述,日本共產黨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一 員,日本共產黨除了受到蘇聯影響之外,和越南、羅馬尼亞等社會主義國 家也有深厚的往來,所以日本共產黨並非單純只透過與中國共產黨的往來 以建立中國認識,也必須將日本共產黨與其他國家共產黨的關係列入考察 之中,才能了解日中兩黨的認識定位。

在研究方法上,文獻分析法在處理上包括閱覽與整理(Reading and Organizing)、描述(Description)、分類(Classfying)以及詮釋

(Interpretation)等四大步驟。綜合以上,文獻分析法的特性如下:(一)它所研 究的事件是過去而非目前發生,亦即,文獻分析超越過去時空的限制,紀錄的 是過去的社會事實;(二)文獻分析可超越個人的經驗與視野;(三)文獻分析可超 越調查互動中的不良影響;以及(四)文獻分析可提供詳實可靠的背景資料。

由於本研究未能成功訪談親歷兩黨交流與面對兩黨衝突的親歷者,所以本研究 改以從日本共產黨的官方出版品與黨史資料、黨領導與當事人的自傳與自述作 為文獻題材,希望能夠由此尋找出日本共產黨與中國之間的認識過程與內容。

第六節 章節安排

本論文將分作五章進行討論,茲分述如下:

(1) 第一章緒論:主要討論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研究途徑及研究限制,

並提出可能的研究貢獻,為本研究提出具體研究的進行方式;

(27)

16

(2) 第二章以討論日本共產黨的發展狀況與發展歷史為主,以歷史方式排 列,就日本共產黨的成立與發展,以及日本共產黨與國家機器和佔領 當局的鬥爭過程,和日本共產黨進入政府與選舉體制中的進展與限 制,及日本共產黨的路線與意識形態爭論與分裂,並且討論日本共產 黨的現況與未來發展可能。

(3) 第三章討論日本共產黨的意識形態為主,運用葛蘭西的歷史集團論討 論日本共產黨在民族論、天皇論與國際關係論上的本體論與認識論問 題,而這樣的本體論與認識論如何影響日本共產黨對於日本與中國關 係的判斷。

(4) 第四章主要以以日本共產黨與日中關係作為主題,本章將以歷史發展 為綱,並運用歷史文獻,對於日本共產黨建黨以來與中國的交流,以 及在冷戰期間日本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之間的交流與衝突,以及日本 共產黨在現在的日中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中國各界如何看待日本 共產黨。

(5) 第五章結論部分,本人希望能夠總結問題意識中的日本是否有特殊 性、日本近現代化對日中關係的影響以及日本共產主義的發展與共產 主義調和問題,並對日本共產黨的中國認識與其對日中關係的影響作 一總結,於最後提出個人看法與個人關懷。

第七節 研究文獻與研究限制

在研究文獻回顧上,本論文取得並使用的文獻如下:

(一) 日文相關文獻:本文使用的資料包括如

(1) 日本共產黨官方出版品:包括日本共產黨機關黨報新聞赤旗、黨出版的 理論刊物前衛,以及新日本出版社的出版品。其中新聞赤旗的出版時間

(28)

17

涵蓋最完全,最能夠充分顯示日本共產黨在每一天的新聞反應,也可以 用來對比與目前日本共產黨的政策說法是否有一致性。新聞赤旗出版於 一九二八年,最早是非合法化刊物,受到政府以治安維持法之名打壓查 禁,於一九三五年停刊。戰後由於日本共產黨合法化的影響,新聞赤旗 重新出刊,但在一九五○年在佔領軍命令的影響被迫無限期停刊,直到 一九五二年日本在舊金山條約後恢復獨立才重新出刊。新聞赤旗之後除 了維持每天出刊之外,一九五九年增加星期日出版且較為生活化的日曜 版,同時在二十一世紀後走向全彩化出刊,並且準備增加電子版。新聞 赤旗作為日本共產黨的機關報之外,也是日本共產黨的主要財源之一,

根據統計,日本共產黨每年百分之八十的收入都靠新聞赤旗的販賣所 得,這對於拒絕收領政黨補助金的日本共產黨來說是極大的一筆收入。

對於日本共產黨來說,鼓勵黨員閱讀赤旗與推廣赤旗有助於黨政策的宣 導與推廣之外,也有助於黨財政,另外由於日本共產黨有不少失聯黨員 與未繳黨費的黨員,所以用黨報赤旗的販售量是黨中央用來判斷黨中央 發展狀況的有效根據之一。

另外黨理論刊物前衛創刊於一九四六年,投稿者除了日本共產黨的國會 議員與重要幹部之外,也會刊登日本共產黨黨大會等重要會議的內容與 結論,對於其他政治團體與政黨的動態也多有記載,有相當高的資料價 值。

新日本出版社成立於一九五七年,除了出版社會科學相關書籍外,主要 版品包括日本共產黨的官方出版品,以及重要幹部如宮本顯治、不破哲 三、志位和夫、上田耕一郎等人的著作,以及小說家小林多喜二等人的 文學作品,包括日本共產黨黨史作品也多由新日本出版社出版。另外許 多曾經在赤旗上連載的專欄文章,如不破哲三在赤旗連載過的日本共產 黨與日中關係系列文章,最後就有以文庫本方式出版。

(29)

18

日本共產黨的透過以上機關出版的黨出版品除反映黨中央的史觀與意識 形態切入點之外,從出版品過程的變化也可以看出日本共產黨內部的轉 變。例如在黨史著作日本共產黨的六十五年與日本共產黨的七十年著作 中,對於野坂參三的評價就完全兩極化,尤其在日本共產黨的七十年一 書中,野坂參三完全被認為是蘇聯間諜,之前對於黨的貢獻完全被抹 煞。而到日本共產黨八十年一書中又將黨史過度簡化,將許多歷史陳述 完全省略。

另外,宮本顯治、不破哲三、志位和夫、佐佐木陸海、緒方靖夫等日本 共產黨的幹部也會將其著作集結出書由新日本出版社出版,其中不破哲 三的著作除涉及理論層面的研究之外,由於也涉及日本共產黨與中共和 蘇聯之間的長期交流,甚至於是第一手經驗,對此研究也提供不少其個 人經驗與觀點的看法。

(2) 日本共產黨關聯者著作:包括轉向的風間丈吉、被日本共產黨開除的黨 元老袴田里見、德田球一的左右手共產黨中央委員伊藤律、曾經擔任過 日本共產黨籍參議院議員橋本敦秘書的兵本達吉、日本共產黨眾議院議 員的筆阪秀世、涉及新機會主義者事件的川上徹與油井喜夫、信州大學 教授小山弘建都曾經出版過一系列著作暴露黨史與黨內運作過程的自傳 與書籍,日本共產黨方面也多有反論,例如認為兵本達吉涉及和警視廳 人員斡旋就職、筆阪秀世涉及性騷擾案件等等,這些人是因行為上的瑕 疵而離開黨,這些人的論點不值得討論。但這也是了解日本共產黨正統 史觀的另外一個側面,也有助於了解日本共產黨的實質運作方式。

(3) 與日本共產黨有關的著作:如立花隆的日本共產黨研究三卷,雖然引起 共產黨的嚴重反彈,認為立花隆利用的資料都是警察機關出版的資料,

但這對於日本共產黨早期發展歷史作出了鮮明的勾勒,被視為是在此議 題上的必讀書之一。不過立花隆的研究對於戰後的日本共產黨路線轉折

(30)

19

沒有進一步挖掘,這是其著作的侷限之處。

(4) 其他學術著作對日本共產黨的提及。其中最重要的一本就是中島嶺雄於 一九八三年出版《日本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一書,除整理兩黨之間從 友好到交惡之間的重要談話與文獻外,中島嶺雄認為兩黨的交惡原因在 於中國將毛澤東思想絕對化與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且批判日本共產 黨,並且認為在中國在放棄文化大革命的思想與外交路線後可以達成歷 史和解,但兩黨直到一九九八年才達成雙邊和解,有其預測失準之處。

馬場公彥研究近現代日本人的中國觀,按照馬場公彥的研究,日本戰後 的中國認識主要是沿著所謂左翼的進步知識分子進行發展的,客觀背景 是因為日本戰後受到以美國為首的盟軍佔領,而中國與蘇聯又同屬於社 會主義陣營,如此一來中國就蒙上了一層禁忌。所以日本戰後知識界與 左翼人士對於中國的好感,除了基於反美帝國主義與反對戰後日本對於 美國的扈從之外,敗戰後普遍存在對中國的罪惡意識也是構成此親近好 感的因素之一。這也是日中友好運動能夠在戰後的環境中開展的一個重 要原因。但不可否認的,在這些左翼陣營的論述與行動中,蘇聯、中國 和北朝鮮是被放在一起討論的,而非單獨去面對中國。但是在左翼陣營 這樣的蜜月期很快就受到衝擊。隨著蘇聯進行對史達林的批判、中蘇分 裂、中國發展核武器並且試爆成功等歷史事件都讓左翼陣營戰後的中國 認識發生分裂,認為中國似乎不是真正的和平主義陣營一員,而之後的 文化大革命又將左翼陣營對中國的認識徹底裂解。但在日中國交正常化 之後,日本民間曾經有過一陣子中國熱,但在天安門事件之後,這樣的 中國熱又消失,中國威脅論又重新出現。但馬場公彥對於日本共產黨與 中共的交惡,也將原因歸根於文化大革命的革命輸出之上。

(二) 中文出版資料:

(1) 在中文世界中直接針對日本共產黨的意識型態與政治過程的研究,其實

(31)

20

並不多。以台灣目前的相關研究為例,除了過去目前只找到朱尹帆的研 究論文〈日本共產黨與群眾運動(以 1945~1953 年之勞工運動為主軸)〉,

其研究的部分為戰後佔領時期的日本共產黨與勞工運動的關係,並且研 究日本共產黨如何由一九四五年解禁後政黨的快速成長,直到一九五三 年因為武裝鬥爭路線丟失所有國會席次,朱尹帆是將問題歸咎於日本共 產黨企圖以暴力方式推翻政府,導致日本共產黨失去民意支持,但朱尹 帆本身並沒有了解當時日本共產黨為何轉以激進路線為主的黨內外背 景,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2) 台灣由於過去基於反共的政治需求,中國國民黨海外工作組與中華民國 國際關係研究所對於日本共產黨的發展也多有研究,包括中國國民黨中 央委員會第六組與研究者陳駿男、張棟材對此都有相關著作,兩人的研 究主要由日本公安部門資料著手,對於日本共產黨與中共的關係和對 立、與日本共產黨的組織面頗有研究成果,但著作受到時代視野的限制 頗大,評價也不夠公允。

(3) 中國大陸方面由於中共與日共長期以來的關係,除了相關的研究者之 外,也有不少與外交檔案相關的研究。共產國際的文獻有關日本的部分 都已經從俄文翻譯成中文,對於不諳俄語的研究者來說解決了資料檢索 的問題。

其中《日本近代以來的中國觀一書用了一節敘述日本共產黨的中國認 識,但是此書對於為何日本共產黨和中共關係走向惡化語焉不詳,尤其 未能將文化大革命時中共如何針對日本共產黨的批判與鬥爭作出說明,

有其不足之處。另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研究的日本共產黨的日本式社 會主義》一書,除運用日本共產黨出版的資料研究日本共產黨如何根據 本身經驗提出自身社會主義道路之外,也有部分提到日本共產黨與中國 的關係,但此書將問題歸咎於日本共產黨向後看,而對於問題的歷史成

(32)

21

因與雙邊陳述缺乏敘述,這是其不足之處。

(三)英文參考文獻:第一手資料方面,在以美國為主的盟軍佔領日本期間,

盟軍部門曾經對於日本共產黨進行過一系列的調查與情報研究,以上的資 料都已經經過解密後收藏於日本的國立圖書館中,相關的資料目前都可以 在線上進行查閱。二手研究成果上,R. Swearingen and P. Langer 合寫的 Red Flag in Japan: International Communism in Action, 1919–1951 一書對於日本共產 主義與日本共產黨的資料都有初步的整理,Hong M. Kim 寫作的

Deradicalization of the Japanese Communist Party Under Kenji Miyamoto 主要研究 宮本顯治當政期間共產黨在意識形態與行動的轉變,Robert A. Scalapino 也 曾經以訪談方式寫成 The Japanese Communist Movement: 1920–1966,但並沒 有研究到日本共產黨與中共交惡的資料。

本論文在研究限制上,由於主要仰賴由日本共產黨與黨周邊人士出版的各項公 開出版資料,嚴格來說主要多為第二手資料,也因為未能與日本共產黨組織以 及日中外交相關人士建立足夠的社會關係以進行進一步的訪談,導致在第一手 資料上不足,僅能仰賴第二手資料對此議題進行研究,這是本論文的研究限制 之處。

第八節 研究貢獻

本論文希望達成的研究貢獻有三:

(一)透過對於日本共產黨的對共產主義在地化的論述與九十年以來的發展歷 程,以日本共產黨與日本共產主義的發展作為一個對日本近現代政治史、日中 關係的切入點,重新理解日中關係中的另外一個側面,除了企圖以日本共產黨

(33)

22

為例,回答日本的特殊性與普遍性、日本近現代過程中的斷裂與連結以及日本 對中國認識的變與常等三個問題之外,本文也希望對於日中關係提出一個另外 的可能研究途徑,以及另類的日中交流過程。

(二)本研究也希望透過本個案的研究,補正葛蘭西所提出之歷史集團與考克斯 歷史結構論之不足,並且思考日本共產黨與中共的交惡,源自於日本共產黨黨 內的內部因素是否為主因?

(三) 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目標就是將各國的無產階級團結起來,透過跨國連結 與世界革命,將世界由資本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換言之用葛蘭西的理論 來說,各國是陣地戰的對象,跨國無產階級的目標就是建立跨國的歷史集 團,取代跨國資本主義的霸權。所以對於國際主義者與蘇聯,民族解放是 可以被接受的,但民族主義傾向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亞洲的共產主義者最 後都不約而同擁抱了民族主義的道路,成為托洛斯基嚴厲批判的民族共產 主義者,日本共產黨也不例外,這可以說是亞洲共產主義者的失敗。本研 究除希望解釋沒有經歷民族解放歷程的日本共產黨為何出現民族主義之 外,究竟亞洲的共產主義是因為民族主義內因的失敗,還是因為外在的冷 戰因素擠壓出民族主義而衝擊共產主義?這也是本論文在結論中希望回答 的問題。

(34)

23

第二章 日本共產黨的歷史與現況

第一節 本章緒論

日本共產黨是日本現存運作時間最為長久的政黨,自從戰前一九二二年正式成 立以來,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而這近百年的期間,也是日本由近代的大正民 主制度走向備戰體制,在戰後經過盟軍佔領而走向市場經濟、高度資本主義發 展的現代國家,共產黨在重要的歷史時刻都見證其中,堪稱是日本近現代史的 活見證。雖然日本共產黨從來沒有過中央執政權的經驗,但在這近百年中,日 本共產黨也透過各種鬥爭方式手段,企圖證明其意識形態的可行性。

但在討論日本共產黨的發展時,除了日本共產黨的鬥爭路線與方式之外,也不 能忘記日本共產黨所處的外在環境,而這樣的外在環境除了日本本國內部之 外,也因為日本與日本共產黨長期受到國際社會間美蘇爭霸冷戰結構、國際共 產主義運動中中蘇分裂的影響,這也影響到日本共產黨的策略與發展。而且日 本共產黨內部的理論紛爭、路線爭辯與黨內分裂也都不外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的影響。

本章節先介紹日本共產黨的黨組織,首先將共產黨的黨組織基本概況與運作方 式做概略描述,並且之後以時間軸為主,將日本共產黨史分為(一)戰前非法化 時期(一九二二年到一九四五年)、(二)戰後合法化與武裝鬥爭時期(一九四五年到 一九五五年)、(三)五五年體制前期(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七二年)、(四)五五年體制 後期(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九一年)與(五)五五年體制結束後(一九九一年至今)進行 討論。至於文中對於五五年體制前後期的區分,除了是一九七○年代在國際環 境上由於中蘇對立與美國與中國接觸、國際社會由冷戰轉入低盪期之外,在日

(35)

24

本國內政治環境上,當時在野黨陣營的民社黨與公明黨漸成氣候,日本共產黨 黨內以宮本顯治為主的黨核心也逐漸穩固。

第二節 日本共產黨的黨組織基本狀況

按照目前現行的日本共產黨規約,日本共產黨以民主主義的中央集權制作為黨 的組織原則,黨內允許自由討論與議論,但要求統一行動,黨員必須對於黨的 立場與原則要有自覺的行動,不能擅自對外發表與黨決定相左的言論。

在組織方面,日本共產黨在各級學校、職場與區域設立黨支部,只要有三名黨 員就可以組成一個支部,但一個黨員只能參加一個支部的活動,這樣的黨支部 遍布於各級學校、企業與政府機構,根據統計全國約有兩萬多個黨支部。但日 本共產黨較其他政黨特別的就是有專任於黨組織的活動者,被稱為專從活動 家,這些專從活動家都是向黨領取薪資,這和日本的各政黨黨職主要以名譽職 或義務職有很大的差異。

地區委員會由各級黨支部組成,地區委員會之上有都道府縣委員會,再上級才 是中央委員會。一般黨員的黨生活主要由地方黨支部負責,至於各級黨部的最 高機關,在中央為黨大會,在都道府縣層級為都道府縣黨會議,在地區為地區 黨會議,在支部則是支部總會。10至於執行黨政策的機構分為指導機關與職行機 關兩種,要成為指導機關的役員必須入黨滿兩年,參選資格包括自行參選與上 級推薦等方式,選舉方式為大選舉區完全連記法,此種制度可以保障黨內最大 的派系有最大的影響權力。

10 筆阪秀世,2006 年,《日本共產党》,東京:新潮社,pp.29-33。

(36)

25

日本共產黨以黨大會作為最高權力機關,至於黨大會的召開時間由中央委員會 確定,平均兩到三年召開一次,但如果在全國超過三分之一都道府縣級黨支部 的要求之下,也可以召開臨時黨大會。黨大會的主意內容包括確認中央委員會 報告、審議與決定中央委員會提案、修正綱領與規約、選出中央委員四項。在 黨大會結束到下一屆黨大會召開期間,由中央委員會執行日常工作。目前日本 共產黨約有兩百名的中央委員與候補中央委員,其中中央委員有一百六十四 人,候補中央委員有五十人。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對外代表日本共產黨、執 行黨方針與決策、從事理論研究工作、發行黨報刊、處理國際與國內和地方黨 部日常事務等等。

在中央委員會中,簡稱中總的中央委員會總會是中央委員會的最高機關,中央 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都可以出席,但候補中央委員沒有表決權。中央委員會總 會主義的職掌包括決定幹部會人事與各委員會委員。而在中央委員會總會結束 到下一屆總會召開期間,幹部會就是中央委員會的執行者,幹部會的日常工作 則由幹部會選出的常任幹部會執行。常任幹部會都會在每周早上十點半開始,

到中午結束,由幹部會委員長主持,討論國會攻防、政策問題與選舉對策等重 大事項,而會議內容都會在第二天以常任幹部會報告方式通達到各級支部。而 在中央委員會與幹部會之下,設有書記局主持日常行政庶務。至於書記局之 外,中央委員會還設有社會科學研究所、政策委員會、學術文化委員會、宣傳 局、廣報部、國民運動委員會等約二十個事務性單位,另外還設有訴願委員 會、規律委員會與監察委員會等委員會。11

除了黨組織之外,日本民主青年同盟、新日本出版社也被視為是接受日本共產 黨指導的外圍組織。新日本婦人會、全國商工團體聯合會(民主商工會)、農民

11 筆阪秀世,2006 年,《日本共產党》,東京:新潮社,pp.40-44。

(37)

26

運動全國聯合會、自由法曹團、平和遺族全國連絡會、全日本民主醫療機構聯 合會、日本宗教者和平協議會、全國勞動組合總聯合、新日本體育聯盟都和日 本共產黨保持友好關係,這些友好組織的要職通常都是由共產黨黨員出任。此 外日本共產黨也是日本國民救援會、消費稅廢止各界連絡會、中央社會保障推 進連絡會等社會團體的成員12。此外日本共產黨沖繩縣委員會也是在野黨聯盟全 沖繩的成員之一。

另外在國際社會上,日本共產黨與印度共產黨、越南共產黨、寮國人民革命 黨、柬埔寨奉辛比克黨、德國左翼黨、古巴共產黨、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美國 共產黨、西班牙共產黨等政黨從事政黨外交,並且與不少國家的共產主義政黨 從冷戰以來就有長期的往來,但是日本共產黨堅持一個國家只有一個先鋒政 黨,所以共產國際的一國一共產黨原則還是影響到日本共產黨的政黨外交。

至於黨的領導人方面,日本共產黨並沒有和其他政黨一樣設置黨首或黨主席之 類的職位,黨規則也沒有明定最高職位,這和日本共產黨的發展過程有關。最 早日本共產黨是共產國際的日本支部,最早並沒有設立委員長和書記局長等職 位,只有總務主席幹事、執行幹事與國際幹事等職位。直到戰後日本共產黨合 法化後,才開始健全黨組織,成立中央委員會與書記處等組織,類似總書記的 書記長就被視為日本共產黨的最高領導人,德田球一成為戰後第一任書記長。

德田球一在北京過世後,野坂參三以第一書記之名接任第二任書記長,一九五 八年改由宮本顯治出任書記長,野坂參三轉任名譽職的中央委員會議長。一九 七○年日本共產黨修改規程,廢除書記長一職,改設立中央委員會幹部會委員 長與書記局長,之後一九九七年更將中央委員會議長改為非常設職位。

12 筆阪秀世,2006 年,《日本共產党》,東京:新潮社,pp.34。

(38)

27

日本共產黨在財政方面,按照規程是靠黨費、黨事業收入與個人捐贈為主,實 務上主要仰賴黨費與黨報新聞赤旗的販賣所得,拒絕來自商業界的政治獻金、

團體捐獻與國家的補貼13。日本共產黨的黨費以黨員年收入的百分之一做為徵收 標準,較其他政黨而言略高。不過按照日本共產黨規程有所規定,失業與高齡 的黨員可以免除繳交黨費的義務。日本共產黨最大的事業所得,就是黨報新聞 赤旗的販賣所得,新聞赤旗的訂閱量也是日本共產黨用來估算黨員與支持者的 一個重要依據,所以日本共產黨常常號召黨員必須訂購黨報之外,也有推銷黨 報的職責。

另外已經成為日本各政黨主要財源之一的政黨助成金制度,日本共產黨表示反 對此制度,所以拒絕領取近百億日圓的政黨助成金,理由是政黨助成金制度與 日本國憲法明文規定的言論與思想自由相牴觸,國民的稅金可能會流向其所不 支持的政黨,另外從實務來說,政黨助成金不但沒有協助政黨政治的健全發 展,反而讓許多政治人物為了瓜分政黨助成金而脫黨成立新黨,不但政黨與國 民連界的弱化,更導致政界的劣質化,而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14。而且在現行法 規下,日本允許國民與企業捐錢給各政黨作為政治獻金,應該就不需要再用政 府預算補貼各政黨。根據總務省的政治資金報告書,日本共產黨一年的政黨收 入就高達兩百三十億日圓,其中新聞赤旗的販賣所得就高達兩百億日圓,超過 總收入的百分之八十。比較起其他政黨的財務狀況,日本共產黨應該是自主財 源15狀況最為健全的政黨之一。

13 日本共產党中央委員會,2015 年,〈 2014 年政治資金収支報告/共産党は自前で財政活動/政 党助成金や企業・団体献金 受け取らず〉,赤旗 2015 年 11 月 28 日

14 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1997 年〈財政活動のしおり〉,p.3,東京都: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 會。

15 參見日本總務省公開的政治資金報告書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部分,點閱日期:2018 年六月 三十日。http://www.soumu.go.jp/senkyo/seiji_s/seijishikin/reports/SS20171130/SF/000070.html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our Fudoki myth, the third, sociological, “code” predominates (= the jealous wife/greedy mistress), while the first, alimentary, code is alluded to (= fish, entrails), and

In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several statues of Vairocana Buddha were unearthed in the southern hill foot of Tienshan, Central Asia and thus. received chose attention of the

Write the following problem on the board: “What is the area of the largest rectangle that can be inscribed in a circle of radius 4?” Have one half of the class try to solve this

One could deal with specifi c topics for researching on Buddhist Literature while one has to clarify the categories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methodology to construct “History

One of the main results is the bound on the vanishing order of a nontrivial solution u satisfying the Stokes system, which is a quantitative version of the strong unique

Among Lewis structures having similar distributions of formal charges, the most plausible structure is the one in which negative formal charges are placed on the more

Quadratically convergent sequences generally converge much more quickly thank those that converge only linearly.

denote the successive intervals produced by the bisection algorithm... denote the successive intervals produced by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