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所以研究場域的選擇,要 能夠方便研究的進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所以研究場域的選擇,要 能夠方便研究的進行"

Copied!
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係探討研究對象教學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的關係,根據研究主 題,發展本研究設計,研究方法透過長期的教室觀察、深度訪談、田野筆 記與文件分析等方式進行,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研究對象;第二節研 究工具;第三節研究實施;第四節資料處理;第五節研究信實度;第六節 研究者省思。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實施,除了確定研究的意義外,對於研究對象的選擇,須考 量背景因素,諸如:研究現場的可接近性、參與觀察者的角色、參與觀察 的範圍,以及研究者個人的經驗能力等,均提供研究者多方思考的面向,

讓研究者能更審慎地選擇研究對象,本節就本研究對象選擇背景說明之。

本個案研究對象立雯老師(化名),是一資深語文領域教師,任教國 文科,教學年資二十餘年,曾任領域召集人、組長、主任、考績委員、導 師與輔導教師等職,行政、教學與班級經營的經驗豐富,對於教育事務認 識頗深,十分了解教育的本質與問題,能熱情參與教育工作,數十年而不 改其志。在教學和班級經營成效上,有口皆碑,引起研究者極大的興趣,

想藉由本研究,探討如此一位優秀資深教師,其教學信念和班級經營策略 存在何種關聯,以彰顯本研究的價值。研究者於民國九十五年八月下旬,

徵詢其意願時,獲得同意與溫馨的迴響,她謙虛的說:

「我沒有做什麼值得人敬佩的事,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優點值得您的研究,不過我 很願意與您分享教學上和導師工作的甘苦談,您也是資深教師,相信也有許多寶

(2)

貴的教學經驗,我們可以互相勉勵支持倒是真的!(雯訪060824)」。

研究對象欣然接受的態度,很快地讓研究者解除心理的壓力,使研究 者更加確定研究的方向。

壹、研究場域的說明

研究進行中,需要隨時隨地對於特定研究場域,進行觀察和訪談,並 須獲得研究對象的同意,進行現場參與'觀察。所以研究場域的選擇,要 能夠方便研究的進行。所謂「方便性」,是指研究者對於研究場域的了解、

興趣、可接近性、參與性和介入現場程度等面向(黃瑞琴,1994)。因此,

本研究場域選擇台北縣青青國民中學(化名),係研究者對研究對象服務 的學校環境、學校氛圍、教職員工、社區文化、學生家庭與家長背景等,

頗為熟悉,增進研究場域的可接近性、真實性與可參與性,直接給研究者 研究者帶來莫大的研究信心。

貳、研究對象簡介 一、尋訪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的選擇,所選取的客觀標準,係考慮以下幾項因素:(一)

研究者個人的判斷。(二)教師同仁的推荐。(三)行政人員的評價等。

也就是說,除了研究者個人的興趣外,也包含了學校教師與行政人員的支 持,皆為研究者考量的因素,以更彰顯本研究的意義。本研究觀察重心,

放在研究對象主要工作內容與表現行為上,經過長期的觀察與接觸,研究 者試將立雯老師教學信念,對其教學行為、班級經營策略、教師專業成長 和人際關係等五個面向的影響和特徵,說明如下。

(一) 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

瞭解立雯老師的教學信念和教學行為,可從教學態度與教學能力兩個 層面探討之,以便能更清楚掌握本研究主題的方向,發現教學信念對教學 行為的影響。

(3)

1.教學態度

「態度」與信念是一體兩面,為個體的觀念與想法,是個人行為的準 則。此處所謂的教學態度,即是教學信念,為教師教學上所持有的主張,

並能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立雯老師表現出來的教學態度,具有「樂觀」

與「積極」的特徵。簡單地說,就是研究對象對工作懷有熱忱,能夠勇於 接受挑戰而不退縮,展現個人堅強的意志力。在一次對談中,立雯老師提 及自己的教學生涯,她說道:

「教育學生是一種自我的成長。我不覺得我在教育界的時間很長,因為在與年輕學 子的互動中,感受生命躍動的無限與希望的無窮,學生因我們的付出而進步,是 教學生活中最喜悅的一件事情;我也曾因學生不懂事生氣流過淚,事後想想經過 淚水洗滌的心靈,心會更加澄澈,愛會更為加強,態度也必更堅定,再困難的環 境,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出路。(雯訪 061117)」。

2. 教學能力

研究者多方蒐集立雯老師教學觀摩意見表、教學評量表、訪談意見、

個人教學手札與教學反省紀錄等資料,協助研究者了解其教學專業能力。

由於資料十分繁多,研究者僅以立雯老師實施教學觀摩為例,於教學觀摩 後,自我的教學反省,與同領域一位教師之回饋表為例,說明其教學專業 能力,如表 3-1 所示。

(一)立雯老師教學省思

「這次的教學觀摩,難免有一點點緊張,一方面是時間較倉卒,因為學校最近一連 串的交通安全講習和消防演練,佔據我一些時間,使得這次的教學準備,感覺沒 有很充分,這是緊張的來源。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學生上課的情形,表現得很認 真很自然,不會因為有許多老師來教室觀看上課,就顯得拘束,學習情況還不錯。

我這個當老師的表現好像還沒有學生的好呢!主任這次千拜託萬拜託,要我做教 學觀摩讓年輕的教師學習,我並不覺得自己有那麼優秀,基於彼此共同成長,我 也需要其他教師提出批評,看清自己的盲點,以求進步。我還要仔細看教學錄影,

看看自己應該改進的地方。(雯訪 061018)」。

(4)

(二)立雯老師教學觀摩回饋表

表 3-1 立雯老師教學觀摩回饋表

科目:國 文 教學示範教師: 馮 立 雯 日期:95 年 10 月 18 日 地 點: 703 教 室

觀 摩 項 目

觀 摩 等 級

超讚 很讚 讚有些讚 一點讚 1 2 3 4 5

1.能吸引學生的注意。

2.會複習前一堂課的教學內容。

3.能迅速掌控班級秩序。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面帶微笑進入教室。

2.音量適中、語速適中。

3.咬字清晰,說到重點加強語氣。

4.會走近學生,並與學生適當眼神接觸。

5.營造良好的學習/課堂氣氛。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教學內容的呈現有組織、有系統。

2.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能引導學生學習思考課程內容。

4.對學生反應作具體、建設性回饋。

5.能總結此堂課的學習重點。

6.課程結束後進行適當的評量活動。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1.教學中與到干擾能妥當排除。

2.能立即獎勵表現良好的學生。

3.能使用眼神、手勢、走位或其他技巧等暗 示性手段,讓學生自我約束。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5)

(二)班級經營方面

教師班級經營應講求效能,班級是一個小社會,教師能否有效處理班 級內的人、事與物,使學生安心的學習,是高效能教師與低效能教師最大 的差別。立雯老師對班級的教學活動、教室環境、班規訂定、時間管理、

學生偏差行為處理、班級氣氛和親師關係等,均能達到明顯的成效。可供 參考的數據,諸如:民主式的班級經營模式,其班級整潔與秩序屢獲表揚、

學生平均成績較高、團隊競賽優勝、親師關係密切、處理學生問題積極有 效率等,表現卓著,顯現高效能教師的特質。

(三)教師專業成長

教師專業成長能幫助教師效能感的建立,自我教學效能高的教師,具 有反思自省的能力,能時時檢視自我教學的困境,尋求有效的改進對策,

充實自我專業能力,積極地實踐教學的理想(甄曉蘭,2003)。立雯老師 教學年資很深,深知學海無涯的道理,時時自我惕勵不斷進修,落實終身 學習的精神,不但敏於工作的需要,亦符合時代脈動。研究者蒐集立雯老 師本學年參加教師專業研習,彙整如表3-2所示。

表3-2 立雯老師參加專業研習項目表

日 期 研習項目 課程內容 主辦單位

95.7.19~21 教師輔導知能進

階班研習 1. 人權法治及品德教育 2. 生命教育

3. 性別平等教育 4. 輔導專業知能

— 中輟生預防與輔導

— 學生偏差行為的診斷 與輔導

— 兒少保護個案的輔導

— 高風險家庭及藥物濫 用學生辨識與輔導

— 個別諮商技巧與演練

台北縣政府

95.9.9~10 95.10.21~22

生命關懷與助人輔

導研習 生命教育與輔導技能 佛光山台北

96.3.28 輔導知能 中輟生輔導技能 青青國中 96.5.09 作文教學策略 作文教學策略研習 青青國中

(6)

(四)人際關係方面

良好的人際關係使立雯老師屢獲同事推選,擔任考績委員(民國七十 八年至民國九十五年,共擔任十四次)、領域召集人(民國七十九、八十、

八十一、八十九、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九十四年等,共計八次)、

學生急難救助發起人(例如:民國七十九年學校「圓緣」基金會發起人之 一)等重要任務,凡此均能彰顯立雯老師獨特的個人魅力,與積極的處事 能力。研究者的觀察中,認為立雯老師謙遜的態度,極具濃厚的人文氣息,

彰顯出個人的處事哲學觀與信念。

二、立雯老師圖像

(一)「成長歷程」-童年與求學

立雯老師的家庭是個標準的軍人家庭,父親是四川達縣人,民國十六 年生,十六歲時被政府徵召從軍,民國三十八年隨政府遷台。民國四十三 年和母親結婚。母親家中務農,自小勤儉耐勞,生活簡樸,是個韌性十足 的傳統女人。民國四十六年,生下長女立雯後,此後的十餘年間,三個妹 妹和一個弟弟陸續出生。父親一生軍旅生涯,微薄的薪水,維持全家生活,

常常捉襟見肘,生活相當不易,加上駐守外島,經年不在家中,照顧小孩 的重擔,完全落在母親一人身上。

立雯老師了解家裡的經濟,為了減經父母負擔,她打算國中畢業後外 出工作,因此十分珍惜在校的時光,努力用功,學業成績經常名列前茅,

老師給她的評語是「品學兼優」、「溫文有禮」與「敬師愛友」等極具讚 賞的語詞。民國六十一年,國中二年級時,她的父親自軍中退伍,改業開 計程車,她深深明白家計是讓父親轉行的主要理由,那就是「賺更多錢養 家活口」。

立雯老師憶起國三生日那天,吃完晚飯,父親拿出一個銀灰色的小禮 盒給她,打開一看,裡面居然是個貴重禮物-「鐵達時」手錶,她高興得 抱住父親,這是生平第一次得到如此昂貴的禮物,內心激動的不得了。那

(7)

天夜裏,父親告訴她:「你是塊讀書的料,爸爸現在開計程車,收入比較 好,你不要擔心錢的問題,考個好高中,給弟弟妹妹做個榜樣,希望我們 家的小孩都有出息!」,這句簡短的話,表達深厚的父愛與期望,她一輩 子也忘不了,激勵著她當下決定好好讀書,考上公立高中。

國三那年,班上幾乎有半數的同學參加補習,立雯老師知道自己要更 加努力,才有上榜的機會。因此,她經常利用上下學步行回家的時間,背 誦國文、英語或史地等科目。回家後,除了指導弟妹們的功課,也常常幫 忙母親張羅晚餐,晚間七點半以後,開始讀書,一心一意只望考上公立高 中,心裡很清楚父母親維持家計的辛苦,如果真的考不上,自己也會堅持 去工作,減輕父母的負擔,畢竟家中還有年幼的弟妹們需要讀書。

民國六十二年,她考上第二志願「中山女高」,父母親十分高興,覺 得這個女兒沒有讓父母失望。國中同學也都很佩服她的毅力,可以靠著努 力不懈的精神,考上明星高中。高中三年,她勤奮求學,保持全勤。民國 六十五年,參加大學聯考,考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雙親感到 十分驕傲,逢人必誇女兒道:「我女兒要當老師啦!我們立雯考上師 大!」,親朋對她的表現亦讚譽有加。對於立雯老師而言,更重要的是師 大是公費,能夠減輕家裡的負擔,她的苦讀,總算有了成果。

此時,年屆五十歲的父親,肩上仍舊擔負龐大的經濟壓力,但是家庭 的氣氛愉快,父母親常鼓勵她,畢業後要當個好老師。民國六十八年,大 妹妹也以優異成績考上公立高中,二妹就讀國中二年級,小妹和小弟分別 就讀國小六年級和國小三年級。那些年,立雯老師內心一直期盼趕快畢業 工作,好讓父母親稍微喘口氣。

很快地完成四年的師範教育,她被分發到台北縣一所國中任教。第一 次領到水,她內心的激動和喜悅不言可喻,總算可以回饋父母親,想到這

(8)

裏,眼中不覺泛著淚光。她說感謝父母的犧牲,成全她的理想,這輩子父 母的恩情是報不完的。

民國六十九年,立雯老師自師大畢業,分發至台北縣麗水國中(化名)

任教,該校位於偏遠海角,是一所小型學校,學生人數總共一百多人,教 師須要負擔許多行政工作。由於學校遠離住家,立雯老師住在校內教師宿 舍,和學生相處的時間很多。她表示初任教師,心中難免有些緊張,雖然 已接受四年師資培訓課程,但是面對教育現場中,一張張青澀的臉龐,注 視著這位年輕老師,她還是緊張極了!當時擔任七年二班的導師,班上有 二十六位學生,學生家長絕大多數從事捕漁工作,在這個小漁村,學校是 全村文化的中心,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家長將教育責任交付給老 師,對老師充分依賴與信任,學校的老師和立雯老師受此重託,無不戰戰 兢兢,克盡職責,全心為孩子的教育而努力。

民國七十四年,立雯老師請調到北縣三峽鎮長福國中(化名)服務,

這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老學校,全校共有九十多班,三千多名學生,教職員 工近二百名,立雯老師初來學校,受主任之託接了註冊組長一職。雖然學 校離家較近些,每日仍得花費近三小時往返住家與學校。這一年,她因為 接了行政工作,經驗不足與責任心驅使,在教學與行政工作上,花費許多 時間,回到家經常已是晚上八九點了,假日亦常往學校跑。父母親十分不 捨,囑咐她要注意健康。

第二年,因緣際會,她有機會請調到離家較近的市區學校,一所興建 中的大型學校。家裡到學校只要二十分鐘車程,立雯老師省下不少交通時 間,她高興地迎接新工作。這一年,接受校長之託,代理教務主任工作,

她以戒慎恐懼的心情接下這個職務。幸運的是周圍工作夥伴,均能群策群 力,彼此不分業務,傾力相助,幾位資深教師投入行政團隊,使得業務得 以順利推展,立雯老師保持虛心求教,尊重工作夥伴,若遇難題則請教其 他先輩,和屬員充份溝通,務求把工作做好,使教學順利進行。她感受到

(9)

長官的信任,使得自己「行政協助教學」的業務,得以順利推行,覺得相 當有成就。

(二)「堅韌的性格、細緻的心思」-父母的啟迪

訪談中,立雯老師說成年的她,血液裡遺傳著父親正直的脾氣,和母 親堅韌的性格,這種特質並未隨著時空而有改變。「堅持正義不畏強權」

的處事態度,影響她在教學中,教導學生待人處事要具正義感,將來才能 為國家社會做有意義的事;在處理班級學生事務,或是協助同仁解決問 題,顯露出其正直的個性、細膩的心思、謙虛的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展現強烈的個人風格。

(三)「技巧」、「經驗」與「智慧」-生活的淬練

投身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立雯老師謙虛地表示,年紀漸長越能體會「經 驗」的累積,往往能幫助自己「有效率」的處理班級事務,發揮自己工作 的效能,且較能在工作中,尋求快樂。回想自己年輕初任教師時,一路跌 跌撞撞,有關教學活動、學生行為、家長溝通、行政的要求與自我內心的 調適,是經過無數次的挫折、調整、修正與改進的過程,累積多年的經驗 與智慧,才能小有心得,得以在工作崗位上無負使命。

對於年輕的老師遭受挫折時,願意向她請益,她無不熱心分享經驗。

她認為教學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除了充實自己教師專業能力外,

有一個部份是要靠時間與經驗的累積,尤其是在班級經營方面,面對來自 不同特質的學生、家長背景、社區型態、行政組織、學校文化、社會環境、

和教育政策的多變因素,資深教師的經驗與意見,或可提供參考,如此能 幫助我們釐清問題所在,尋求解決對策,對自己實務工作會有實質的幫助。

(四)教育之道無它-唯「愛與榜樣」

立雯老師認為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教化人心,改善社會風氣,讓人生 活得更快樂。教師教育學生,要讓他們明白事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身體 力行」,做學生的「典範」;讓學生感受教師的「愛與付出」,自然而然

(10)

的學習,並且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五)「學習謙卑、心境更寬」-五十而知天命 1.學習謙卑

立雯老師認為人要到了心智年齡完全成熟時,才能深刻體會「謙卑」

的真正意義。記憶中有一次和鄰居小朋友吵架,鄰居小朋友的媽媽到家裏 理論,指著媽媽大罵她沒把孩子教好,只見媽媽一臉歉然,直跟鄰居道歉,

並要立雯老師出來向鄰居賠不是。當時心裡覺得委屈,也只能聽母親的話 照做。總認為母親太善良,甚至根本不分青紅皂白,只求息事寧人而委屈 自己。事後母親告訴她說:「『道歉』並不表示妳一定錯,能夠讓對方媽 媽氣消,不再罵妳,不是最重要的事嗎?否則她在門口一直爭論,不明就 裡的人,以為妳欺負弱小,若是妳欺負了人,道歉也是應該的。」多年來 母親「低調」的做事風格,處處「讓人」的態度,在親戚鄰里的眼中是個

「謙卑為懷」的人,受到大家的敬重,對她的影響很大。

2.有情有義

另外一位長輩,也深深影響立雯老師的處事態度,那是立雯老師的表 舅,一位歷任多年臺北縣議員,與連任兩屆鄉長的謙卑長者。立雯老師早 年忙於教學與家庭,只知道表舅是個忙碌的民意代表,平日難得見面也很 少去探望他。直到最近這幾年,經過接觸才發現表舅是個「性情中人」,

在「顯赫」的政績中,散發出無比的魅力,讓她更敬仰的是舅父「知恩惜 福與飲水思源」的處事態度,而非在於他的職位。

3.心靈資產

立雯老師說若要問她,這輩子影響她最重要的人是誰?給了她什麼?

她會告訴你,是她的父母,給了她堅強的性格,不怕吃苦的精神。父親前 半輩子是個職業軍人,在軍中是個下士小班長,十六歲那年,還是個懵懵 懂懂的孩子,離開家鄉的父母弟妹,徵召入伍服役,希望這一仗打完能很 快回鄉。不料命運安排,隨著政府征戰遷移來台,在這裡娶妻生子,再次 回鄉已是民國八十八年,距離少小離家時光,竟然整整五十六個年頭,父

(11)

親的雙親已經去世,只剩下一位弟弟和妹妹,兄妹見面彷如隔世,彼此擁 抱痛哭。這是許許多多榮民長輩的寫照,是時代的使命和歷史的悲劇所造 成,立雯老師感受十分深刻。

由於長年軍旅與生活的鍛鍊,父親有著強健的體格,給立雯老師很大 的啟示。她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應該自小多多鍛鍊體魄,不要怕吃苦,以 為日後的生活儲存能量。因此,她十分注意學生平日的鍛鍊,要求學生每 天放學時,需做完一件事才能放學,那就是去操場跑步。從國一到國三,

經年累月的練習,班上男生已能輕易跑完一千六百公尺,女生一千公尺。

立雯老師若是沒有課務,她會在第八節下課時,和學生一起跑步,三年下 來,大家都有很好的體能,也是運動精神最好的班級。這是立雯老師從父 親身上體驗的道理,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強健的體格,才能終生受 益無窮,也是人生最大的資產。

母親是立雯老師一生中最不捨的人,她的母親身材嬌小,但是動作十 分敏捷。她說從小看她為了家計,做過許多的工作,韌性十足,這和母親 出身農家應該有關。母親在家中排行老大,性格堅毅,做事勤奮,在祖父 母的眼中,是個很能幹的女孩。母親說她的父母親完全沒有「重男輕女」

的觀念,母親受到祖父母的關愛,並未養成驕縱的性格,反而讓她培養出

「應照顧」弱勢人的使命感。

立雯老師的母親二十一歲嫁給父親後,為了家庭與小孩,一生中都在 工作。母親年輕時曾經賣過水果、做家庭代工、也在工廠上過班。到了立 雯讀中學時,為了能夠兼顧小孩的學業和三餐,她改為兼職,在住家附近 的蚊帳工廠幫傭,每天有兩個時段要上工,一是早上九點去打掃與煮中 餐,十二點可回家,另一時間是下午三點,準備晚餐和打點小孩,六點可 下班,就這樣,母親上班好幾年,過著沒有週六與週日的幫傭日子。母親 蠟燭兩頭燒,立雯老師看在眼裡,心裡十分不捨,而這幾年母親的身體健

(12)

康每下愈況,常常看她煮完晚餐,就癱在沙發上休息,等到我們吃飽,她 才吃飯。立雯老師常要求她別去上班,母親說:「傻孩子,這個工作待遇 不錯,又在家旁邊,我也不必去一整天,你不去,別人搶著要」。

立雯老師提到其母親另一特質是逢人「加值」的行為,影響她的教學 態度很深。她認為學生有進步時,就應該多給讚揚,肯定其努力。她說當 教師前幾年,自己年輕自恃甚高,認為學生表現好是應該的,既是本份內 的事,就不必特別表揚或獎勵,所以常常會給學生過於嚴苛的感覺,也較 忽視學生能力的差異性。另一方面,對自己的小孩,有好的表現時,也不 會刻意獎勵,以強化其正向的行為,認為一切是理所當然。慢慢地年歲漸 增,工作經驗的累積與智慧的成長,漸漸能從母親待人之道,體會其具「教 育」意義之處,深深影響自己的教學態度。

4.知恩惜福

民國七十五年,立雯老師和同年齡的彭先生結婚。彭先生任職公務機 關,個性溫和,文質彬彬。婆家是個單純的公務員家庭,公公早逝,婆婆 任職於台灣電力公司,是一高階主管。立雯老師結婚時,她的婆婆五十四 歲,在工作崗位已經超過三十年,是個能幹的職業婦女,做事嚴謹,克己 復禮的人格特質,讓立雯老師從這位長者身上,體會領導哲學之奧妙。直 到民國八十六年,她的婆婆屆齡退休,一轉眼,又過十年,老人家身體硬 朗,種花蒔草勤於勞動,並且每週一天到郵局當義工,退休生活很充實,

一點不覺老態,偶而會和三五好友閒話家常,無需勞煩子女,立雯老師認 為這是他們為人子女的好福氣。

立雯老師的先生任職於中央機關,主要負責環境保護業務,工作繁忙,

夫妻雖在不同的領域服務,遇到工作瓶頸或挫折時,彼此互相支持與打氣。

教育子女方面,對孩子小時候的教育,立雯老師採取「嚴管勤教」政策,

她的先生則完全相反,採取「放任」政策,立雯老師認為這是先生因為工 作忙碌,對孩子的一種補償作用。到了孩子就讀國中時,正值青春期,親 子關係曾經緊張與對立過。直到小孩就讀高中,心智年齡稍長,立雯老師 和孩子的關係漸趨和諧,她以比較「民主」的方式和孩子溝通,親子關係

(13)

趨於和緩,彼此關係發展,越來越像朋友。

目前,立雯老師的兩個子女就讀大學,均在學校住宿,讓她感受到孩 子畢竟長大獨立了,她認為要教導孩子知道如何做人,重於一切,一如她 教導學生,要灌溉他們的心田,培養他們「心靈的資產」,懂得「珍惜」、

「尊重」、「謙卑」與「負責」的情操與人文精神,為將來融入社會做妥 善的準備。表 3-3 為研究者試將立雯老師基本資料列表簡介之。

表 3-3 研究對象簡介表

研究對簡介 立雯老師(化名) 備 註 性 別

年 齡 四十八歲

學 歷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畢業 2.師大四十學分暑期班結業

民國 86 至 89 年間,共計四個暑 期進修國文四十學分班

任教資歷 教學年資 24 年

行政工作 5 年、導師 14 年、專任 教師 5 年,歷任主任、領域召集 人、實習輔導老師等職務 任教科目 國文科

專業領域 國文、社團 1.作文指導社 2.土風舞社

婚姻狀況 已婚

家庭現況 小家庭(配偶、1 子、1 女) 家境小康

任教原因 減輕家庭負擔、父親期望 父親為職業軍人 父親中年轉業

個性 開朗性格

嗜 好 閱讀、旅行、園藝、音樂 專 長 寫作、舞蹈

最難忘的是 小時候喝的養樂多 自覺的優點 關懷弱勢者

(14)

表3-3研究對象簡介表(續)

三、七年三班素描

由於立雯老師是七年三班的「掌舵者」,舉凡教室中主要的活動,包

含:教學活動、教室管理、常規管理、學生學習、班級氣氛及師生關係等,

均受到她個人的信念影響,極具個人特色的班級領導風格,和其他教師存 在明顯的差異性。研究者採取主觀立意取樣的方式,對其班級進行觀察研 究,茲將研究對象班級,簡介如下。

七年三班位於教學大樓「懷恩樓」的二樓。懷恩樓為一棟五層樓建築,

具有二十年歷史,不過外觀看起來還蠻新穎,為全校七年級三十一個班級 的教室位置。該班教室環境顯得明亮寬敞,這是學期初有位熱心的學生家 長,義務油漆教室,使得教室內部煥然一新。教室天花板上掛著六個電風

研究對簡介 立雯老師(化名) 備 註

最快樂的是 父母健康 時時表露對雙親的感謝

最擔心的是 學生價值觀受到不良風氣影響

最欣慰的是 畢業後的學生時常和她聯繫 難忘的記憶與溫暖的回饋

最珍貴的是 健康、親情 健康無價;親情無可替代

最敬佩的是 具有正義感的人 自覺的優點 有決心、富幽默感

自覺的缺點 固執、迷糊、做事常覺衝突感 人生目標 樂活當下

人生哲學 無欲則剛、盡心放心 先賢典範的影響

人生座右銘 學習謙卑

未來規劃 退休後寫作、擔任義工 經營文學網站、教學資料分享

(15)

扇,有兩扇超大型吊掛式電扇,是上一屆畢業班學生留下來的「紀念品」。

學校教室分配採「責任制」,即從學生入學的第一天起,到畢業離校那天 止,都是同一間教室,目的在養成學生愛物的公德心。一般而言,每間教 室的基本硬體設施還算完善。班上成員共有 33 位學生,其中男生 17 人,

女生 16 人,包括一位中度身心障礙學生小琦(化名)。

上課時,坐在第三排第二個位置的女生,笑口常開,口水不自主地從嘴巴流出,

偶而會轉頭對前後左右的同學裝鬼臉,一下子又會拍拍桌子,不管任何時候看她,

總是頭歪一邊對著你笑(觀061003)。

「剛開學時,班上胡棋翰(化名)和莊嘉豪(化名)兩個男生,最喜歡捉弄小琦。

有一次,兩人約好中午偷吃她的便當,這件事我嚴厲地訓誡他們,要他們向小琦 道歉並賠償。利用這次機會,我告訴班上同學,不准有欺負小琦的事發生,她是 我們班的『小天使』,大家要多包容與協助她。(雯訪061005)」。

關於立雯老師班級學生家長職業調查情形,研究者就所蒐集到的資

料,整理之後列表,詳細情形如表 3-4 所示。

表 3-4 青青國民中學七年三班學生家長職業調查表

家 長 職 業 人 數 備 註

工廠勞工 21 *有五位單親家庭

計程車司機 4

廚師 1

自宅營業(小吃、美髮) 3 *一人為單親家庭

醫院看護工 1 *單親家庭

公務員 1 *縣府員工

自由業 2

總計 33

(16)

從上表可以發現,立雯老師班級的學生家長,從事行業大致上以勞動 行業為多,單親家庭的小孩有七位,佔了班上的五分之一強,反映出離婚 率偏高的社會現象。學區的特性顯示出,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依賴度頗高,

對教師的信任度也較高,換言之,教師對學生所負的教育責任也相對較大。

第二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係進入研究對象教學與班級互動的場域,透過參與觀察、訪談、

文件蒐集、班級網頁與教學互動等各項活動,以觀察、錄音或錄影等方式,

多方蒐集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研究。本節就前述有關之研究工具敘明之。

壹、觀察

本研究欲瞭解研究對象立雯老師內心有關教學之信念、態度與價值判 斷,可從觀察其情感與外顯行為,進行探討,以了解其內心真實的想法。

因此,觀察角度可從兩個面向觀察之:一為觀察日常生活觀念情感表露,

例如:從平日情緒反應、人際關係、對事態度和言談舉止等方面觀察之;

另一為觀察日常生活外顯行為:例如:穿著裝扮、語言表徵、肢體行為與 面部表情等面向觀察之。

觀察研究對象的非語言行為,有時甚至更能顯現研究對象的真實意 圖,對於訪談也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在研究上,具有生產訊息,引發 聯想的重要意義,能夠更有助於研究議題的瞭解。陳向明 (2002) 認為非 語言行為可能比言語行為,更加有力的表現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雙方態度、

關係與互動的狀態。本研究擬定觀察時間與次數,自學期初至學期末止(即 2006 年 9 月 1 日至 2007 年 6 月底止),包含正式與非正式的觀察共計 36 次。觀察的內容包含:立雯老師的教室教學、班(週)會、自習課、親師 會、各項班際競賽(例如:整潔、秩序、體育競賽、校外教學活動比賽)、

(17)

教育宣導、師生互動和親師溝通等各項活動觀察之。觀察中對於重要事件 或心得感想,均詳加紀錄,反覆閱讀觀察札記,不斷思考推論,一一檢視 事件的邏輯性,以驗證研究者的想法,並再次確認研究主題。表 3-5 為研 究者對立雯老師班級活動觀察時間表。

表 3-5 立雯老師班級觀察表

時 間 星期 第 節 觀察地點 備 註

2006.09.01 五 5 教室 幹部選拔與訓練 2006.09.04 朝會 廣場 觀察週會

2006.09.08 五 7 教室 觀察學科教學

2006.09.15 5、6 活動中心 觀察導盲犬宣導活動演講 2006.09.22 五 6 教室 觀察班會

2006.10.02 一 5 教室 觀察學科教學 2006.10.11 三 4 教室 觀察學科教學 2006.10.14 上午 教室 觀察親師懇談會 2006.10.20 5、6 操場 觀察班際拔河比賽 2006.10.25 朝會 廣場 觀察英語日競賽 2006.10.31 二 7 教室 觀察學科教學 2006.11.07 二 7 教室 觀察學科教學 2006.11.13 朝會 廣場 觀察早會

2006.11.17 五 5 教室 觀察自習課自習 2006.11.22 朝會 廣場 觀察英語日競賽 2006.11.29 三 6 教室 觀察學科教學 2006.12.05 二 7 教室 觀察學科教學 2006.12.14 四 2 專科教室 觀察電腦教學 2006.12.15 五 6 教室 觀察班會 2006.12.19 二 7 教室 觀察學科教學 2006.12.27 朝會 廣場 觀查英語日競賽 2007.01.05 朝會 廣場 觀察早會

2007.02.26 3 教室 觀察導師時間 2007.03.09 5 活動中心 觀察生命教育演講 2007.03.13 8 花圃 觀察班級植樹活動 2007.03.16 5、6 操場 觀察體適能檢測 2007.03.22 2 教室 觀察學科教學

2007.04.16 朝會 廣場 觀察性別平等教育宣導 2007.04.25 朝會 廣場 觀查英語日競賽

2007.05.04 5、6 縣立體育館 觀察啦啦隊競賽 2007.05.16 午休 辦公室 觀察個案輔導 2007.05.17 四 2 教室 觀察學科教學 2007.06.05 午休 教室 觀察午休 2007.06.11 早修 教室 觀察早自習 2007.06.15 五 6 教室 觀察班會

2007.06.22 5、6 廣場 觀察大掃除與資源回收

(18)

貳、訪談

教學信念是看不見的、有變化的、有強弱的和有層次的。本研究欲探 討研究對象的教學信念,因時空關係,對於研究對象信念系統建構過程,

研究者無法親自參與觀察,惟有透過直接訪談,和面對面溝通的方式,進 行思想的探訪,在彼此不斷的互動中,經過多次澄清過程,再次確定研究 對象真正的信念,以確定本研究的意義。

回顧本研究從研究題目訂定之初,先口頭徵詢立雯老師的意願,她慨 然應允為研究對象後,雙方敲定訪談的方式、時間和地點,從 2006 年九 月到 2007 年六月,為期一整個學年。正式的訪談共七次(如表 3-6 所示);

非正式訪談視需要性與方便性隨意進行之,次數繁多無法估計。訪談中有 時只是簡單幾句閒聊的話,也能給研究者許多發現和創意。

表 3-6 立雯老師正式訪談時間表

數 時 間

地 點 訪談大綱 備註

1 95.09.02 六 「天堂鳥」咖啡廳(化名) 家庭與成長故事 下午 2 95.11.03 五 七導辦公室 教學經驗分享 第八節 3 95.12.12 二 圖書館 班級經營心得 午休 4 96.02.18 日 「天堂鳥」咖啡廳 家庭與親子關係 下午 5 96.03.10 日 「桑園」餐廳(化名) 對教育問題的看法 中午 6 96.05.16 三 七導辦公室 學生問題的處理 第五節 7 96.06.09 六 「天堂鳥」咖啡廳 班級經營心得 晚上

本研究實施訪談的步驟,自詢問研究對象意願、遞送訪談邀請函、訪 談同意書、訪談大綱,到訪談時間地點的敲定、訪談環境的營造、錄音工

(19)

具的使用、隱私權的維護,乃至訪談逐字稿的整理及校正等工作,需要妥 妥為規劃,以使訪談能順利進行。茲將本研究訪談實施步驟說明如下。

一、2006 年九月初到研究對象辦公室,親自送上訪談邀請函(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附錄二)和訪談大綱(附錄三)等,請研究對象確認訪談內 容並簽名。

二、訪談時間與地點:原則上尊重立雯老師的決定,以不打擾其教學與 作息時間為要。

三、訪談環境的營造:創造愉快自然的對話環境,使受訪者能暢所欲言,

針對研究主題發表其個人觀念做法,幫助研究者蒐集第一手珍貴的資料。

四、錄音工具:避免口述中重要部份有所遺漏或誤解,使用數位錄音筆,

將受訪者的言談錄音,以利資料的紀錄和分析。

五、重視隱私:訪談錄音時,事先徵詢受訪者的意見,獲其同意才進行 錄音,並尊重個人的隱私,恪遵研究倫理。

六、校正工作:訪談後將訪談內容轉譯成逐字稿,請研究對象檢視校正,

更正錯誤或遺漏之處,儘量忠實呈現受訪者的訊息。

參、文件分析

本研究對於所蒐集到的資料與文件,包含:研究對象所提供的個人或 官方的文件檔案,例如:畢業證書、證照、相片、獎懲令、教室日誌、教 學檔案與個人作品;以及學生聯絡簿、作業、評量、AB卡與觀察紀錄等 相關資料,依蒐集的先後順序,隨時做整理與分析。對於所蒐集到的諸多 資料,若有任何疑惑之處,或感覺有趣之處,研究者會將資料中的疑慮處,

做詳細的註記;若有新的看法與詮釋,亦把握時效,隨時加以記錄並存檔,

以利後續研究工作的進行。茲將搜集到的文件,整理分析列表,如表3-7 所示。

(20)

表3-7 文件整理分析表

編號 文件類別 件數 編碼 蒐集日期

1 教學檔案 22 文學 95年9月~96年6月 2 教室日誌 1 文誌 95年9月~96年6月 3 班級網頁 1 文班網 95年第一學期 4 學生聯絡簿 33 文聯 95年9月~96年6月 5 教學省思 2 文省 96.04.28(星期三)

6 學生課本 5 文本 96.03.22(星期四)

7 學生考卷 7 文卷 96.05.04(星期五)

8 學生作業 25 文業 95年10月~96年6月

第三節 研究實施

本研究實施的主要依據,乃基於對研究個案思考傾向、生命故事、重 要他人或關鍵事件,影響其在教育工作上的想法和決定,探究其互為因果 的關係。透過觀察、訪談、資料蒐集分析、研究者心得手札與省思等紀錄,

探討研究對象的教學信念和班級經營策略之關連性,以驗證研究者的想法 與提高研究的可信度。以下就本研究實施流程,詳細說明各研究階段進行 的情形。

壹、現場觀察

研究上,藉由自然而真實的觀察研究對象的行為與所處的環境,以發 現其思考意涵與行為建構的意義(陳向明,2002;王文科、王智弘,2006) 因此,本研究依學校行事曆,擬定觀察時間,係從九十五年九月初開始至 九十六年六月底止,共計十個月。參與觀察範圍包含了教師教學活動、學 生學習、班級常規、師生關係、學生偏差問題處理、班級氣氛和親師溝通

(21)

等諸多面向,詳細紀錄觀察情形,覺得可疑之處記下問題所在,並隨時記 錄研究者心得感想,於觀察後加以整理存檔,再三地重新檢視與修正資 料,以便於訪談時,能確切的提出疑問,釐清研究者的疑惑,以下敘明本 研究之觀察流程。

一、擬定觀察計畫

配合學校行政進行觀察,以不干擾正常教學為首要考量,觀察內容 包括:時間與次數、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師生互動、學生人際關係與教 室物理環境等觀察。

二、設計觀察提綱

主要提供研究者觀察的方向,指引觀察的進行與修正,本研究之觀察 提綱設計,對於研究個案教師、學生、行為的發生時間、地點或原因詳細 觀察,以指引研究者正確的觀察方向。

三、紀錄實地觀察

將觀察中的情形一一詳實紀錄下來,對於感覺有疑慮之處,加以註記 以確定研究問題之所在。

四、研究者省思

研究者對於觀察進行中的限制、自我觀察敘述角度與推理等因素,秉 持理性反思態度,以澄清觀察的事實,而非研究者的推論。

貳、深度訪談

深度訪談研究對象,是本研究另一種重要方法,能幫助研究者更深入 了解研究對象,發揮下面幾個作用:

一、了解研究對象的思想內涵,包括個人的價值觀、情感和行為規範。

二、了解個案的過去生活經歷及其實際體驗心得。

三、能夠有較廣闊的視野,對研究對象經歷的事件作較深入的描述。

四、提供研究上的指導,事先了解問題的敏感度與處理方法。

五、建立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人際關係,發展彼此互信互惠的基礎。

(22)

六、增加研究對象的力量與貢獻,了解自己的聲音與故事被公開,能夠 影響自我文化的建構與解釋 (陳向明,2002),也能對他人產生積極的意義。

七、訪談能夠讓研究者沉澱心靈,釐清思慮。

訪談中,仔細聆聽受訪者陳述觀點,了解其對議題或事件的想法,透 過提問、對話、討論、溝通及分享等過程,有助於建構彼此觀念、價值與 情感上的共同意義,發展良好的溝通模式,促進彼此互信關係。因此,應 審慎計畫訪談工作,儘量將流程訂定清楚明確的步驟,以使訪談工作能順 利進行。以下為本研究訪談的各階段規劃工作,說明如下。

一、訪談前準備工作 (一) 研究對象選擇

由於研究對象是研究者的同事好友,研究者乃採主觀意識取樣,選擇 立雯老師為研究對象,理由是研究者了解其工作性質。她長期擔任教學與 班級導師工作,教學和班級經營能力,與其他教師有顯著的差異性,具有 指標作用,正符合本研究的目的。

(二) 準備訪談工作

實施訪談的準備工作,包括聯繫研究對象,建立互信的關係,遞送 訪談同意函與訪談大綱給受訪者,以使研究對象能事先了解訪談的內容,

針對受訪大綱作準備,並能對訪談背景與情境脈絡做初步了解,以利進行 正式的訪談。

本研究研究者和立雯老師是工作夥伴,因為研究,原來的角色關係轉 變為研究人和被研究人,為了避免不自然的感覺,訪談前的準備工作,必 須事先擬定妥當,使其心理有所準備。研究者於九十五年八月底,獲得立 雯老師同意研究後,於九月初,當面交付「訪談同意書」和「訪談大綱」,

讓她對受訪內容有所準備,並且感受研究者對其尊重的態度。

(23)

(三) 設計訪談題綱

如前面所言,研究者須注意設計簡單扼要的訪談問題,敘述儘量清楚 淺顯並保持開放性(陳向明,2002),使被訪問者能容易掌握問題,具體 明確地回答問題。訪談中若有需要,亦可適時的提出修正,以便題綱中列 出的問題,是重要且具有關鍵性。本研究根據上述原則,設計訪談內容,

包括:教師基本資料、成長時期、師資養成和教學生涯等四個階段,進行 開放性的訪談。

二、實施正式訪談 (一) 時間與場所

訪談的實施應該在自然愉快的情境中進行,讓受訪者能針對提問暢 所欲言。因此,訪談時間和場所的訂定,應該以受訪者方便的時間和場

所為考量,避免引起受訪者身心產生被詢問的壓力。研究對象十分信任 本研究,在受訪中如果有任何不同看法,她會坦白說出來,使得訪問進 行相當順利。本研究訪談的時間亦保持彈性原則,讓彼此感到舒服與期待

下次的會談。

(二) 蒐集文件資料

本研究文件的取得,主要透過以下二種方式:1. 研究對象主動提供 的資料,例如:文憑、獎章、證書或基本資料等。2. 根據訪談大綱所提 供的文件檔案,例如:教室日誌、教學檔案、學生作業、評量、輔導紀錄、

聯絡簿及照片等。在取得資料之初,即仔細料詳加閱讀,記下感想或自己 的創見,進行整理分類歸檔,建立資料間的連結,以便找尋相關的資料會 比較方便;若有電子檔文件,例如:網站資料與學生成績等,亦存備份以 免資料蒐集中,有所遺漏或損失。對所蒐集到的資料再三理解、分析與推 測,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歐用生,1999),唯有藉由持續的解讀資 料,才能指引研究方向不致偏誤。

(24)

(三) 進行訪談

為了讓研究就對象能清楚了解研究焦點,所進行的正式與非正式的訪 談次數相當多,這樣才能慢慢地將訪談的範圍與內容,聚焦於研究議題 中,教師的教學信念和班級經營策略層面上。訪談中針對訪談內容,須做 錄音時,必事先知會並徵得受訪者同意,方進行錄音工作,讓研究對象感 到安心,受訪者若有不願披露之訪談內容,則停止錄音或中斷訪談,以示 尊重。

換言之,研究對象對研究者的信任會影響研究進行順利與否。黃瑞琴

(1994)認為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信任和合作的關係,是程度上的事情,而 非絕對的事情。研究者不應為了研究,導致研究對象產生壓力,影響原來 的角色關係。訪談中,立雯老師提供許多我沒想到的問題,對研究方向的 再釐清再確認,提供許多協助,讓研究者不致迷失方向,能聚焦於研究問 題上。由此可見,我們雙方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和合作關係,加強了研究 的可信度。

三、訪談後

(一) 訪談資料整理

訪談後將資料轉譯成書面文字,並按研究主題做分類整理,建立資 料編號,針對重要訊息註記,再進行分析。對研究者而言,將訪談的錄

音內容,轉譯逐字稿是意志力的考驗,一定要很有耐心,將文字整理出來 存入電腦中,唯有經過這個過程,才能真正了解研究對象回應問題的想法。

(二) 資料檢正與補充

原始資料的來源是由研究對象所提供的,針對上述訪談內容整理的書 面文字稿,必須請研究對象確認無誤,才能完整呈現資料的真實性。本研 究請立雯老師檢核訪談文字稿,並視需要做內容的修正或補充,研究者再 三反覆詳細閱讀資料,檢視資料的完整性以免遺漏,然後才能進行論文的 撰寫。

(25)

第四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資料搜集時間橫跨上下學期,在這一整個學年的時間,蒐集到 的資料數量相當龐雜,因此,隨時做資料的分析處理是必要的,這是一個 持續不斷的過程。研究者並在蒐集資料之初,即反覆閱讀現場觀察紀錄、

訪談筆記和其他文件資料,著手進行分析編碼的工作,逐漸聚焦研究主題。

壹、資料的整理

研究者對於研究過程中所蒐集到的大量描述性資料,包含:研究者觀 察記錄、訪談記錄與其他相關文件資料等,所做之分析整理說明如下。

一、觀察紀錄

將觀察所記錄下的教學活動、學生學習、師生互動和班級氣氛等實際 情境,例如:課堂時間、教學流程、學習行為、師生關係、研究者札記、

心得感想等文字筆記、教學活動之錄影或錄音與觀察現場札記等資料,妥 善管理保存,並存入電腦中以免有所疏漏。

二、訪談紀錄

將正式與非正式訪談的時間、地點、談話內容和備註等轉譯成逐字 稿,亦鍵入電腦中,以免資料流失。

三、文件資料

將蒐集到的書面或電子檔資料,依蒐集順序原則存放,再予以編碼。

資料編碼乃是系統化的分析資料,將資料歸類後,濃縮資料的意義,尋求 資料間的聯結,以便在撰寫研究報告時,提供研究者莫大的助益。本研究 之資料編碼與意義對照如表 3-8 所示。

(26)

表 3-8 資料編碼代號及意義對照表

資 料 編 碼 代 號 代 表 意 義

觀 察 雯觀 060908 2006 年 9 月 8 日觀察立雯老師之紀錄 雯訪 070116 2007 年 1 月 16 日訪談立雯老師之紀錄 校長訪 060914 2006 年 9 月 14 日訪談校長之紀錄 主任訪 060831 2006 年 8 月 31 日訪談主任之紀錄 師訪 061205 2006 年 12 月 5 日訪談教師之紀錄 生訪 061117 2006 年 11 月 17 日訪談學生之紀錄 訪 談

家長訪 070115 2007 年 1 月 15 日訪談家長之紀錄

文班網 立雯老師班級網頁資料

文學 立雯老師教學檔案

文聯 060928 2006 年 9 月 28 日學生家庭聯絡簿 文誌 070327 2007 年 3 月 27 日立雯老師教室日誌 文輔 060912 2006 年 9 月 12 日學生 AB 卡輔導資料 文件資料

文省 070615 2007 年 6 月 15 日立雯老師教學省思 省思札記 省 070225 2007 年 2 月 25 日研究者省思札記

貳、資料的分析

資料分析是指有系統的將資料組織、分類、再加以綜合,以理解資料 的意義。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在進行資料分析時,採用以下四個步驟進 行之(陳向明,2002)。

一、閱讀原始資料

研究者不斷反覆地閱讀所蒐集到的資料,仔細推敲其中蘊含的意義,

對於關鍵性的語詞或意義上,需要具有敏銳的覺察力,理解並反思與研究 主題的關係。

(27)

二、登錄

將所蒐集到的資料重組,賦予新意,尋找主題線索,標示出其中有意 義的詞句,進行編碼工作,以便發現不同事件間的連結與主題的呈現。

三、尋找本土概念

研究者於閱讀資料時,認為具有意義並經常出現的想法,對於研究者 來說,即是具有相當程度的意義與價值感,即是所謂的本土概念。

四、資料的系統化

研究者進行資料的編碼和分類時,輔以文獻做深入的分析與詮釋,並 考量研究的問題和目的,以及是否能有效地使用編碼系統,以利研究報告 的進行。

研究者在整個資料分析過程中,透過不斷閱讀田野筆記、訪談逐字稿 和心得札記等,隨時記下感想、疑惑、甚至是自我創意,尋找本土概念,

再將類似的主題歸類,分析其中與文獻相對應的關係,尋求不同主題間的 連結,在一大推資料中搜尋主題,是一件充滿探索與期待的感覺。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陳向明(2002)認為質性研究描述應以「準確性」「可靠性」「真實 性」、「一致性」、「確實性」和「可信性」等語詞取代。王文科與王智 弘(2006)亦提出對研究現象的準確描述,須根據兩者以上,對於事件觀 察與詮釋的一致性,以建立研究的信實度。因此,為增加本研究的內在一 致性,研究者採取的方法有以下四種。

一、對於同一事件訪談不同對象的看法

不同的對象對於同一事件的看法,常因立場和觀念不同,而有不同的

(28)

解釋。因此,多方訪談不同對象的看法,以求詮釋結果的一致性。例如:

本研究對於立雯老師處理學生偏差行為,除了訪談其本人外,也訪談學生 和其他教師,綜合多方的看法,以期能準確地描述所見的現象。

二、對於相同事件不同地點的觀察結果

觀察事件的發生,也會因發生的地點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

詳加紀錄觀察結果,討論其中不同的描素,尋求解決的方案,力求資料的 可靠性。例如:本研究觀察立雯老師資訊教學,在電腦教室教學,學生上 課的情形,與在一般教室上課情形的不同處,發現其中的優缺點,以為將 來教學改進參考。

三、不同的時間或地點對於同一事件的看法

在不同的時間與地點,觀察對同一事件的看法,描述所觀察到的情 形,若存在差異性,則加以檢核求取詮釋之可信性。例如:本研究觀察立 雯老師班級的學生集會情形,以周一早會與週三英語日的集會表現,便有 明顯的不同,可以了解集會之目的與性質的差異,會影響學生的表現。

四、對於在不同時間詢問同一問題的看法

詢問受訪者對於同一問題的看法,也要考慮時間因素的影響,所產生 看法上的差異情形,若有出現不一致處,則利用討論等方法以解決之。例 如:本研究訪問立雯老師對學生學習的看法,在一般教學後與實施評量 後,她的看法會有差異,研究者亦會與之討論,希望在詮釋問題時,能具 有確實性。

因此,本研究儘量蒐集充分的資料,透過觀察、訪談及文件分析,進 行資料與方法的三角交叉法檢證,以取得研究描述與詮釋的一致性、可信 性和準確性。

(29)

第六節 研究者省思

研究者本身的角色和觀點,對於研究的客觀性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由 於本研究之研究者與研究對象是多年的同事兼好友,因為進行研究,彼此 的關係產生微妙的變化,雙方的心理調適過程就是一種對研究認知的過 程。本節陳述研究者在研究中自我角色的轉化、省思與研究倫理等層面的 心路歷程。

壹、研究者角色 一、研究素養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在現場參與觀察、深入訪談與文件資料蒐集分析 等互動的過程裏,以最自然的方式,獲取第一手描述性資料。本研究係針 對個案教師,進行一場個人生命樂章的饗宴,研究者自我角色的掌握,涉 入觀察情境的程度、與研究對象的互動、以及敏銳的覺察能力,對研究的 可行性有密切的關係。針對個案教師的生命歷程、教學信念、班級領導與 反思內省,進行探索研究,細緻描述研究對象生命故事,這種研究過程中,

研究者須具備研究素養如:個人特質、能力、訓練與興趣等,就顯得十分 重要。

研究者曾研修「質性研究」課程,對於質性研究所應注意的觀察、訪 談、紀錄和自省等研究方法,藉由教授的指導、報告作業的撰寫、修正、

討論及發表,具有初步的認知和學習經驗,並且經過不斷的進修充電,閱 讀相關文獻書籍期刊,與其他先進之相關研究,培養研究敏銳度,增進自 己對研究主題的聚焦能力。

二、研究關係

研究者若與研究對象有類似的生活和工作背景,對於研究對象的工作 內涵、性質、環境、困境和展望,比較能夠獲得被研究者產生心靈共鳴,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新加坡於 2001 年頒布新綱要,數學教材從統一版本開放至六種版本,本研究據 以考察的國小數學教科書是 2003 年 Times Media 出版國小一至五年級 My Pals are here!Maths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辦學團體校董 受學校章程所規定, 辦學 團體校董最高人數為總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 授,兼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一)本小組置召集人 1 人,由校長擔任,委員 17 人,其中行政代表 6 人(教 務主任、學務主任、總務主任、實習主任、進校主任、會計主任) ,員生消 費合作社教師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