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 親師衝突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 親師衝突之相關研究 "

Copied!
16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郭李宗文 博士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 親師衝突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 紀淑菁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六 年 八 月

(2)
(3)
(4)

謝 誌

經過四年的漫長學習,終於完成我的碩士論文了。在完成論文之際,心中是充 滿無限喜悅與感激的。我要謝謝一路上伴我成長的師長、家人、朋友,正因為有 你們的相知相惜,才使的我在論文撰寫的這條路上走的順遂,論文也即將付梓。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郭李宗文教授的悉心指導,從撰寫研究架構、思考研究方 法到統計分析,無不費盡心思,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更常常利用課餘時間撥空 指導,令我感激不盡。謝謝兩位口試委員溫雅惠教授與曹常仁教授,在編制問卷 的過程給予意見,讓我的研究工具更臻完善,也讓我深深體認到兩位教授學者的 風範,真是如沐春風。

其次,感謝同班同學美華、安華、孟欣、慶珍,在我們互相的加油打氣聲當 中,體認到友誼的可貴,適時的電話問候,更是激勵對方、提醒對方。還有學校 同事素靜、慧貞在精神上的鼓勵,這都是我堅持下去的原動力。宜靜及桂英,謝 謝她們幫我照顧孩子,讓我可以在工作課業兩頭忙之餘,有一些喘息的空間可靜 下心來思考論文寫作的方向。此外,特別感謝教育局的蘭婷、慧如;社會局婦幼 課的課員;大成附幼的傅園長、員家附托的黃所長以及協助我發放問卷的園所長 及老師們,沒有你們的大力幫忙,我是無法完成此份論文的。

最後,最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母親及兩位弟弟的支持、公婆的鼓勵、老公 士政的體諒與包容,兒子元毓及女兒茵淇的加油打氣,更是讓我在面對困頓時猶 如一股強心針,有信心及毅力繼續往前走。

論文的完成過程中,有這麼多人的鼎力支持,我深感研究之路是甜美的。在 完成論文之際,頓然感覺身心舒暢,我深刻的體驗到「成功的果實是美好的」,

願將這份禮物,與大家分享之。

紀淑菁 謹誌 96 年 8 月

(5)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之相關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之相關研究,主要的 目的有四:了解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之現況;探討幼兒園大班 及小一家長對於親師衝突原因及因應策略的看法;探討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 因應不同的親師衝突原因與採取的因應策略之關係;了解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 長所採取的親師衝突因應策略與影響的關係。

本研究採以等距多階段取樣方法,選取彰化縣幼兒園大班及小一之家長樣 本數為 1484 份,有效回收率 82.57%,以所得資料使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相依樣 本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路徑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 資料處理及分析,研究結果及發現如下:

一、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主要的原因是「親師管教態度不同」, 若一旦發生親師衝突,則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最常採取「合作」的策略。

二、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的原因,隨著不同變項而有部分差異:

低社經地位家長比中、高社經地位的家長知覺較多的親師衝突;而就讀小一 及公立托兒所大班的家長感受到較高程度的親師衝突。

三、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面對知覺親師衝突的因應策略因學校的體制不同及 學校區域的不同而有部分差異,小一家長最常使用「逃避」的因應策略;而 居住在「鄉」的家長常採取「合作」的因應策略,居住在「市」的家長常採 取「逃避」的因應策略。

四、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的原因與因應策略有因果存在。

五、以「合作」、「妥協」的策略因應親師衝突的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對親 師衝突的影響持正面看法。以「順應」、「逃避」、「競爭」的策略因應親師衝 突的家長對於親師衝突會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本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對學校單位、老師、家長與未來研究上提出若 干具體建議,作為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字:知覺、親師衝突、因應策略

(6)

A Correlational Study on the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Perceived by Parents with Children in the 5-year group of Kindergarten and First-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Abstract

The study aim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perceived by parents with children in the 5-year group of kindergarten and the first-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perceived by parents with children in the 5-year group of kindergarten as well as those first-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o discuss the attitudes taken by these two groups of parents toward the causes of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and the coping strategies applied by these two groups of parents, and to underst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ping strategies adopted by the parents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strategies.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chosen by means of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 The subjects were 1484 parents with children in the 5-year group of

kindergarten and first-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e valid return rate was 82.57%.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processed and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repeated measures, one-way ANOVA, Person’s r, and path analysis. The results and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main cause of the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perceived by parents with children in the 5-year group of kindergarten and in first-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was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 discipline taken by parents and teachers. Once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happen, the collaborating strategy was the most frequent one adopted by the two groups of parents.

2. The causes of the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perceived by the two groups of parents vary partially with variances. The study found that parents with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perceive more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than those with middle or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Parents with children i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and in the 5-year group of public nursery school perceive higher degree of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7)

groups of parents also vary partially based on the school systems and the regions of schools. The coping strategy used most frequently by parents with the

first-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is the avoiding strategy. The collaborating strategy was used most frequently by the parents living in counties while the parents living in cities use the avoiding strategy most frequently.

4. There existed caus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ping strategies and the causes of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conceived by the two groups of parents.

5. The two groups of parents who use the collaborating strategy and the compromising strategy to deal with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took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conflicts. By contrast, those who use the accommodative strategy, the avoiding strategy and the competing strategy had negative influences on the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provided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schools, teachers, parents and further research, as the references for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S: Perception,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Coping Strategies

(8)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親師衝突的意涵... 9

第二節 親師衝突的原因... 13

第三節 親師衝突的因應策略及影響... 19

第四節 親師衝突的相關研究 ...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5

第三節 研究對象及取樣方法 ... 4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2

第五節 正式問卷的實施與信度分析... 4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5

第七節 研究實施步驟及流程 ... 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9

第一節 有效樣本基本資料描述分析... 59

第二節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原因之差異情形... 65

第三節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差異情形 ... 85

第四節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原因及因應策略之相關情形 ... 103

第五節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因應策略及影響之相關情形 ... 109

(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5

第一節 結論 ... 115

第二節 建議 ... 120

參考文獻 ... 124

一、中文部分... 124

二、英文部分... 127

附錄一 抽取彰化縣的縣轄市、鎮、鄉 ... 128

附錄二 正式問卷抽樣學校、學童家長人數、回收數統計表... 129

附錄三 訪談大綱 ... 130

附錄四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 ... 137

附錄五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互動現況問卷(預試問卷) ... 142

附錄六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互動現況問卷(正式問卷) ... 147

(10)

表 次

表 2.1 父母與教師角色本質的差異 ... 11

表 2.2 教師對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整理表... 22

表 2.3 親師衝突以國小老師為對象的相關研究整理表 ... 26

表 2.4 親師衝突以國小家長為對象的相關研究整理表 ... 28

表 2.5 親師衝突以幼兒園教師為對象的相關研究整理表 ... 30

表 2.6 幼兒園親師衝突以家長研究對象之相關研究表 ... 32

表 3.1 彰化縣國民小學、公私立幼稚園、公私立托兒所抽樣比例表... 41

表 3.2 家長知覺親師衝突問卷題號項目之分配... 44

表 3.3 發放及回收預試問卷情形... 44

表 3.4 親師衝突原因之正式問卷因素分析 ... 50

表 3.5 親師衝突原因之正式問卷信度分析... 51

表 3.6 親師衝突之因應衝突之正式問卷因素分析... 52

表 3.7 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正式問卷信度分析 ... 53

表 3.8 親師衝突的影響正式問卷之因素分析表 ... 54

表 3.9 親師衝突影響層面之正式問卷信度分析... 54

表 4.1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之基本資料分析 ... 61

表 4.2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背景變項相關係數表... 62

表 4.3 親師衝突原因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 ... 65

表 4.4 家長知覺親師衝突原因平均數及標準差分析表 ... 68

表 4.5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原因之親子關係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0

表 4.6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原因之社經地位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2

表 4.7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原因之子女數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4

表 4.8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原因之孩子出生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6 表 4.9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原因之家庭型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7

表 4.10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原因之就讀學校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0

表 4.11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原因之就讀區域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2

表 4.12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原因的研究假設及結果分析表... 83

表 4.13 親師衝突因應方式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 85

(11)

表 4.14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因應策略平均數及標準差分析表... 87 表 4.15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親子關係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89 表 4.16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社經地位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0 表 4.17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子女數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1 表 4.18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孩子出生序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 ... 92 表 4.19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家庭型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4 表 4.20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就讀學校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7 表 4.21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就讀區域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0 表 4.22 幼兒園大班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因應策略的研究假設及結果分析表 .... 101 表 4.23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原因相關矩陣表... 103 表 4.24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因應策略相關矩陣表... 103 表 4.25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原因及採取因應策略相關矩陣表... 104 表 4.26 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採取因應策略及影響之相關矩陣表. 109

(12)

圖 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34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57

圖 4.1 親師衝突原因與因應策略之路徑分析圖 ... 105

圖 4.2 親師衝突因應策略與衝突原因之路徑分析圖... 107

圖 4.3 親師衝突的因應策略與影響之路徑分析圖... 110

圖 4.4 親師衝突的影響與因應策略之路徑分析圖... 112

(13)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幼兒園大班家長及國小一年級家長知覺親師衝突的相關研 究。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待答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現代社會少子化的情況下,家長因為子女數的減少,對於教育的要求相 對提高,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受到最好的教育,而且普遍存有不要輸在起跑點 的觀念,相形之下現在的家長對於教育的選擇更加慎重。而 Becker 和 Epstein

(1982)的研究指出,隨著年級的降低,家長參與度與關心的程度也跟著提高。

幼兒園與小學一年級都是幼童們就學的初始階段,在此階段中,老師和父母角 色的重疊性相對其他就學階段為高,而且幼童在就學後的人際關係、生活作息、

活動方式與入學前的家庭生活截然不同,因此親師之間的互動較其他的就學階 段會來得頻繁。

加上家長參與是當前教育改革無可避免的趨勢,在民國八十八年六月二十 三日公佈施行「教育基本法」:

第二條: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教育之目的以為實現前項教育目的,國家、

教育機構、教師、父母應負協助之責任。第八條:教育人員之工作、待遇及進 修等權利義務,應以法律定之,教師之專業自主應予尊重。學生之學習權及受 教育權,國家應予保障。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 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 利。學校應在各級政府依法監督下,配合社區發展需要,提供良好學習環境。

而 1985 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第四次國際成人會議宣言確定學習權為基本 權利之一,由於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的兒童,無法單獨主張學習權利,其學習權 自應由其父母協助或代為主張和執行。另外,Dodd 與 Konzal(2000)也指出父 母親的參與是會給學校帶來進步的。由此可見,家長與教師在學校中的互動是

(14)

密不可分。

然而就人際互動的理論觀點而言,在家長積極的參與學校事務同時,勢必 會增加家長與教師的人際互動機會,但是,由於親師之間角色立場不同、來自 的家庭文化背景的差異,使得價值觀念及行為型態上未能一致及對學校的要求 與期望亦不相同。而一旦教師與家長之間若能建立良好的合夥人關係,家長不 僅為教師教學後盾,更可以提供教師無限的教學資源,使得教育學生這項志業 必能達到最佳效果;相反的,如果親師關係不良或形同陌路,不僅造成教師教 學上的困擾、影響幼童學習,更可能帶來嚴重的親師衝突。若是一旦發生親師 衝突,教師不但失去有力的支持,更可能使其教學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江麗 莉、鐘梅菁,1997);蔡瓊婷(2003)研究發現國小教師面對親師衝突的差異情 形,當國小教師面對親師衝突時,二年級級任教師比五年級級任教師較常採取 妥協的因應策略,推究其原因可能是現今家長生育率偏低,每一個孩子都是父 母的寶貝,備受家長的呵護,因此在孩子初上小學時,因依賴性仍重,而家長 對各項事物皆有較多的介入,親師衝突相對就提升很多。

綜觀國內對親師衝突這個議題越來越重視,又以逐年增加的實證研究亦有 越來越多,有何香蓮(2003)、林淑慧(2004)、洪怡芳(2005)、陳玟甄(2004)、

陳素捷(2002)、黃建清(2005)、蔡瓊婷(2003)、鄭淑文(2000)、鍾育琦(2001)、 鍾婷婷(2004)、蘇福壽(1997)、Attanucci(2004),其中陳玟甄、陳素捷、黃 建清、蔡瓊婷、鄭淑文、鍾育琦、及蘇福壽這六篇是針對國小階段教師的研究,

在認知性上或是實際上曾遭遇過親師衝突時的原因及因應策略;對於幼兒園階 段的教師感到親師衝突的認知或因應策略的相關研究有三篇林淑慧、洪怡芳及 鍾婷婷;而針對幼稚園家長所做的訪談僅有一篇何香蓮,是針對嘉義市十位公 私立幼稚園的家長所做的質性研究,如此是無法一窺幼兒園家長對於親師衝突 看法的全貌。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在幼童就讀於幼兒園大班階段因屬非義務教育,針對大班老師、小一老師 與大班家長及小一家長對於權力平衡狀況的看法,由陳怡君(2004)的研究可 看出幼小階段教師對於彼此權力關係的認定與實際作法有差異,小一老師認為 彼此間屬於「合作關係」,但是幼兒園大班老師的看法則傾向「主客關係」。

而且幼兒園教學型態與國小不同,各園所皆以多種不同的教學樣貌吸引家長,

(15)

一旦家長不認同此幼兒園的教學模式,隨時可以轉學換學校,使得家長對於幼 兒園有更多的選擇權;但是國小一年級是屬於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是既定的學 科,幼童的就學方式是採學區制,若是家長對於此學校的教學模式不滿意,其 轉學的處理方式似乎就不是那麼容易。並且,幼兒園大班階段與小一新生階段,

親師的互動比其它年級多,相對的,所顯現親師衝突就比其它年級來的頻繁(鄭 淑文 2000)。但是因為制度上的不同,所以幼兒園大班家長與小一的家長對於 親師衝突的看法是否會有所不同,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研究者是幼兒園實務工作者,常聽到或看到許多的老師碰到親師溝通或親 師衝突上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發生常常會衝擊著老師們的教學情緒及影響工 作士氣。因此,欲化解親師衝突障礙必須先要了解親師衝突的誘因及解決衝突 的技巧,所以,希望藉由本研究調查家長知覺親師衝突的原因、因應策略的運 用情形,以家長的角度看其衝突的原因及因應方式,提供老師們深入了解家長 對於親師衝突的感受,以同理心化解親師之間的爭端,重建親師之間的互賴關 係,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Katz, 1994/廖鳳瑞譯,2002)表示:幼教人員服務的對象涵蓋家長、幼兒、

幼兒園所負責人及所在社區。而服務對象的重要層次為,家長第一、幼兒第二、

園所負責人及社區更次之。由此可知,教師對於家長的意見看法則應該給予重 視。

衝突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在任何一個組織中均無法避免,包括在校園中 的親師關係,而親師衝突可以顯現出親師互動癥結所在,也提供雙方以建設性 的方法修正彼此缺失的機會。身為現代教師,就必須了解彼此的需求與觀點,

除了消極避免親師衝突之外,更要積極的從衝突中找出化解之道,使親師關係 更為和諧。在如此的狀況下,要如何幫助教師們釐清親師衝突的癥結呢?應該 是從家長的角度來看親師衝突的原因、感受及因應的方式,掌握了「知己知彼」

的優勢,才能以和平圓滿的方式解決親師衝突。

基於上述,本研究以幼兒園大班家長與小一的家長為研究的對象,探討幼 兒園大班家長與小一家長親師衝突的原因及因應策略,期待研究結果可以提供 幼兒園教師與小一教師處理親師衝突問題的參考,使得親師合作無間,共同創 造出適合幼童快樂學習的優質環境。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

(一)了解彰化縣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之現況。

(二)了解不同背景之家長對於親師衝突原因及因應策略之看法。

(三)探討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因不同親師衝突原因與採取的因應策略之關 係。

(四)探討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所採取的親師衝突因應策略與影響層面之關 係。

二、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待討論的問題如下:

(一)彰化縣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親子關係、社經地位、子女數、孩子的出生序、家庭型態、

就讀學校、就讀區域)的家長知覺親師衝突的原因有何差異?

(三)不同背景(親子關係、社經地位、子女數、孩子的出生序、家庭型態、

就讀學校、就讀區域)的家長因應親師衝突的策略是否有何差異?

(四)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原因與其採取的因應策略是否相 關?

(五)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所採取的親師衝突因應策略與對家長的影響層面 是否相關?

(1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了使研究主題更明確,兹將本研究中相關的名詞定義說明如下:

一、幼兒園大班家長

本研究所指的幼兒園大班家長,係指依據「幼稚教育法」及「托兒所設置 辦法」等規範而申請立案的幼稚園及托兒所大班之幼童的家長。本研究範圍以 就讀彰化縣公私立幼稚園大班及公私立托兒所大班之幼童的家長。此家長包括 幼童的父母親及實際負擔幼童管教之人。而學前特殊班及安親班幼兒之家長不 在此限。

二、小一家長

指就讀於彰化縣國小一年級學童的家長,而特殊班之家長不在此限。此家 長包括小一幼童的父母親及實際負擔幼童管教之人,簡稱小一家長。

三、知覺

陳玟甄(2004)指出:知覺是指個體接受到外在的訊息時,融合了當時的 認知及情緒,所做出的反應及感受程度。本研究界定的知覺為家長藉其知覺而 解讀老師的行為動作、語言、非語言、表情或事件等所傳遞的訊息而詮釋親 師衝突的原因、因應策略及影響。

四、親師衝突原因

家長和老師在互動中因為角色不同而彼此的意見或作法不一致時所產生不 愉快的感覺,進而有情緒或行為等對立反應的一連串互動歷程。本研究中其原 因定義包括:「親師互動溝通不良」、「親師教學理念不同」、「親師管教態度不 同」、「教師要求不合理」及「親師彼此不尊重對方」。

(18)

五、親師衝突的因應之策略

衝突指當事者面對衝突的困擾情境時,自然的會採取一些解決策略,以降 低衝突所造成的傷害。本研究擬採 Thomas 的理論(引自秦夢群,1998,頁 283)

以「合作」、「順應」、「妥協」、「逃避」、「競爭」等五種因應策略為問卷的題項,

請受試者填寫問卷。

六、家長社經地位

指ㄧ個人或一個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Social Economic Status:SES),是用 來區分社會階層,而本研究所稱之「家庭社經地位」,是根據受試者的教育程度 與職業類別為依據,換算成社經地位的指數。根據美國(A. B. Hoollingshead)

設計的「兩因素的社會地位指數」將職業類別與教育程度分為五等級後,職業 類別指數乘以「7」,加教育程度乘以「4」的加權分數做為社經地位指數(引自 林生傳 1990,頁 49)。本研究將家長之社經地位指數的總分區分為「高社經地 位」、「中社經地位」、「低社經地位」等三等級代表家長的社經地位,以探討家 長與親師衝突之關係。

第四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

本研究以彰化縣的幼兒園大班家長及小一家長為親師衝突之研究,以下分 別說明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因受限於研究者個人能力、時間和經費,以彰化縣的公私立幼兒園大班 及小一的班級為研究對象。

(19)

(二)研究對象

以彰化縣的公私立幼兒園大班家長及小一的家長為研究對象,其他特殊班 及安親班學童不在此研究範圍內。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探討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的原因及因應策略之現況,進 而分析其間的關係,故本研究有親師衝突原因、親師衝突的因應策略、親師衝 突的影響等三個變項。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法。研究者蒐集有關親師衝突的文獻資料,

並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後形成研究架構。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方法的限制

1、本研究以問卷調查蒐集親師衝突的資料,但問卷結果可能包括自我防衛的心 理或受其個人觀感、認知、情緒及態度等因素之影響,故對問卷作答內容有 所保留或與真實情況有所偏差。

2、本研究之問卷,係委託各幼兒園或小一的級任老師代為轉發給家長,至於幼 兒園或國小實際抽樣方法則難以控制,因此可能會影響抽樣的精確。

(二)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僅以彰化縣之幼兒園大班家長及小一家長作為研究對象,故研究結 果不適合推論到其他縣市的學校之家長。

(三)研究內容的限制

本研究因限於時間的關係,僅以親子關係、家長社經地位、子女數、孩子的出

(20)

生序、家庭型態、就讀學校、就讀地區等變項,探討親師衝突之原因及其因應 策略的差異情形,故研究的廣度及深度有其限制。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的是探討親師衝突的相關理論及實證研究,作為研究架構及資料 蒐集的基礎。因此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探討親師衝突的意涵,第二節探討親 師的衝突的原因,第三節探討親師衝突因應策略及影響,第四節蒐集親師衝突 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親師衝突的意涵

衝突的產生必須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或團體。而要了解親師衝突的 因素,須先探討衝突的基本概念及源由。因此,本節就以衝突的定義、親師衝 突的定義,探討親師衝突的相關理論。

一、衝突的定義

對於衝突的定義有以下三種類型:(一)衝突是一種主觀感受;(二)衝突 是一種對立行為;(三)衝突是一種互動的歷程。

(一)衝突是一種主觀的感受變化之狀態

將衝突存在於知覺的狀態,歸納出此派學者的看法為衝突是心理上發生的 內隱行為,係指人我之間對於目標的看法不一致,形成一種敵對感受。通常為 當事人的主觀知覺不一致,產生了一種內在負面的知覺或情緒,因而有了恐懼、

不滿等情緒反應,因此,將衝突定義為:「是一種行為,是一種主觀感受變化的 狀態」,強調的是內在的主觀知覺(張鐸嚴,1985;鄭淑文,2000)。

二)衝突是一種對立行為

學者認為衝突是一種對立的關係,係將衝突認為是兩個以上的個人或組織 因為意識、目標或利益的不一致,而產生的一種對立行為(柯進雄,1994;秦

(22)

夢群,1999;張金鑑 1996;張德銳,2001)。若將衝突視為對立行為則著重於衝 突結果,所以視衝突為一種外顯行為,如公開的鬥爭或者是雙方表現出敵對的 行為態度,較忽略內在知覺的探討。故無法對整個衝突歷程有明確的概念,並 以負面的態度來看待衝突,因此有學者判斷,應以團體是否獲益為主要考量,

即使有人認為衝突是負面的,但有助於達成團體的目標,則可視為有建設性的 衝突。

(三)衝突是一種互動的歷程

學者認為衝突是一種互動才會產生的歷程,因為目標、認知、情緒和行為 的不同,產生了矛盾和對立的互動過程。在此過程中,有一方力量抵制另一方 的企圖,以達成其目標,而致另一方遭受挫折(張德銳,1994;張鐸嚴,1997;

潘正德,1995)。其包含不僅是靜態衝突,更多是一種動態的循環歷程,亦即包 含著外顯與內隱的行為,強調的是產生矛盾和對立的互動過程。

因為人己的觀點不同,而產生敵對與對立的行為,此為互動衝突的歷程,

而以互動論的觀點認為衝突有正、負面的功能存在,是對衝突採中立的看法。

此為本研究所著重之親師衝突的主要觀點。

綜合以上對衝突的定義為:

1、衝突必須包含主體、主體的知覺、主體的行為及整個衝突的交互歷程。

2、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團體或團體與團體之間的互動中因為彼此的意見、思想、

價值觀不相同,所產生不愉快的感覺,進而有情緒及行為反應等的一連串行 動。

二、親師衝突的涵義

(一)親師角色的差異性

家長與教師在職責上雖有雷同之處,但是本質上卻有不同。而教師與家長 在本質與期望上的差異,乃是因為家長對子女的關愛及期待是帶著非理性的特 質,並且家長較早期望孩子具備某一些能力,與教師以理性的角度及規則來管

(23)

教孩子的方式是不同的,因為親師之間對幼童的期望有著程度上的差異,因此 在教學理念上難免會產生衝突。

Lightfoot(1978)認為,就某個角度而言,家長與教師在本質上就是某種程 度的敵對者,但這並不是人際之間的互動所造成的,而是源於人類社會結構中 所界定角色的本質。由於社會文化所賦予的角色不同,家長和老師會以不同的 方式和情感對待孩子。

(Katz, 1994/廖鳳瑞譯,2002)以七個向度來分析父母與教師的角色差異 性,如表 2. 1:

表 2. 2

父母與教師角色本質的差異

角色本質 父 母 老 師

功能範圍 全面、無限度 特定、有限度

關愛程度 強 弱

依附程度 適 度 依 附 適 度 疏 離 理 性 適 度 非 理性 適 度 理 性 自 發 性 適 度 自 發性 適 度 目 的性 偏 愛 性 偏 心 公 平 責任範圍 個 人 團 體 資料來源:與幼教大師對談-邁向專業成長之路。廖鳳瑞譯,2002,頁 186,台 北市:信誼。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是獨一無二的,而父母的目標是「盡其所 能尋找對子女最好的來給子女」,因此,父母對於孩子之間的關係是直接而且親 密的,與孩子之間的依附是一種相互的雙向關係,任何一方的行為與情感反應 都可以引發另一方的強烈感受與反應。所以,父母親對於孩子的關愛是出於非 理性的,有時只會考慮到自己孩子的需求和利益,忽略了對待孩子應有的客觀。

但是師生的角色是特定的、是受限於特殊技術或知識範圍內,並且老師的關心 只侷限於課堂上,所以老師與幼兒應保持著適度的「疏離」關係,才能以客觀 的方式,評量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情況。因此,師生間彼此的情感聯繫會隨著教 育學生時間的長短而增減,另外,老師在對兒童的態度是保持適度理性的前提 下,才能適切的規畫教學活動。所以,老師對幼兒是一視同仁的,也必須是從 幼兒的個別需求與團體的紀律中求得平衡。

基於上述:家長與老師在對於孩子的心態上本質就是不一樣的,因為彼此

(24)

的立場不同,在面臨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老師與家長的看法及處理態度也就 會有所差異。

Mendoza 與 Cegelka 也分析為學校是特定的場所,教師是要將來自不同家 庭的孩子進行教育活動,所以,學校教師必須有教無類,關注所有孩子的發展 與需要,因此,教師的角度是較理性的;而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適應社會、

發展個性,才能達到教育功能。反觀家庭教育,因為父母角色的特殊性,使的 父母容易將子女視為財產,及因為對於孩子具有與生俱來的情感,注重孩子個 別差異,因而希望學校老師能多給自己的孩子多一些關注。因此,家長與教師 在觀點上的差異,會讓教師和家長在教養孩子上態度的就會有所不同(引自林 珍宇,2002,頁 14)。

Lawler(1991)在幼童早期教育的親師溝通研究中指出,家長和教師因為 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彼此的訓練、信念及常規的看法常會不一致。家長在對子 女的關愛及期待是帶著非理性的特質及只是注重孩子的個別性;而教師是居於 理性的引導者的角色,所以,因著角色不同,立場各異,親師間對於孩子的要 求和期許也就會有不同。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溝通的問題,學校是一個人際互動密切的地方,親師需 要彼此建立共識,共同為學童的教育工作努力(Gelfer,1991)。然而親師都期盼 建立一個良好愉快的關係,但他們實際上必須面對彼此差異與衝突的存在。家 長和老師常會被描述成天然的敵對者,這不是因為任何個人的關係,而是因為 社會之結構所定義的角色而來的自然關係,一般說來,每個家庭對他們的孩子 有他自己的夢想和期待、有自己的行為模式及來自於家庭與特定文化有關的要 求,還有與自己的結構關係與需求。而老師也有一套自己的教學準則與專業能 力,教養兒童的立場與觀點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親師衝突是自然而不可避 免的現象(Carol Gestwicki /邱書璇譯,1996)。

從對立的歷程觀點

家長和教師在互動過程中,有一方知覺到彼此對於角色期望、目標責任、

權力歸屬及價值觀等觀念意圖上之對立現象,而這種現象經過醞釀發展後,可 能從潛在對立發展到行為反應階段,所產生不同程度的衝突現象。此種現象有

(25)

可能是外顯或內隱行為的反應。(何香蓮,2003;陳玟甄,2004;黃建清,2005;

蔡瓊婷,2003;鍾育琦,2001;鍾婷婷,2004;蘇福壽,1998)。

、從互動的歷程觀點

親師之間對於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相關議題如:目標、認知及行為等因素上 產生不一致時,所引起的一種不和諧的互動歷程,不一定有外顯行為發生,但 情緒至少有一方產生不愉快的感覺(林淑慧,2004;洪怡芳,2005;陳素捷,2002;

鄭淑文,2000)。

綜觀以上的研究,多是將親師衝突歸納出是從親師對立或親師互動中而引 起的衝突現象,因此本研究將親師衝突定義為:「家長和老師在互動中,因為角 色不同而彼此的意見或作法不一致時,所產生不愉快的感覺,進而有情緒及行 為等對立反應的一連串互動歷程」。

第二節 親師衝突的原因

一、衝突的原因

當有人或組織的存在時,那麼衝突就會避免不了,衝突可能起於主觀的內 心,或來自於客觀的外在環境,面對於不同觀點、爭論,以及個人思想、需求,

因而產生了衝突。綜觀學者皆有不同的看法,對於衝突的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類:

(一)溝通不良

溝通是用來協調彼此之間在認知上的差異,而溝通的過程中若是沒有相互 坦誠及充分的溝通意見,則是容易引起衝突(張鐸嚴,1985;韓經綸,1994)。

(二)責任歸屬不清

(26)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角色責任,也認為他人應該也有一定的角色責任。當個 體推卸該負責任時,或者因為責任範圍分割的不清楚,使得問題責任歸屬不明,

衝突就會的自然發生(鍾育琦,2001)。

(三)利益的衝突

有限的資源不足以達成公平分配的原則時,若彼此之間找不到平衡點,而 發生了爭議,就會容易產生衝突(林欽榮,2001;張德銳,1993;張鐸嚴,1985)。

(四)目標或期望的不一致

由於組織成員對事務的價值判斷不同,或者是對於事務的喜好態度有所差 異,造成了彼此的目標不同卻又無法整合其共同性時,就容易發生衝突(林欽 榮,2001;張德銳,1993;張鐸嚴,1985)。

(五)權力衝突

在團體或組織當中會有階層的產生,而階層的不同就會享有不同的權利與 義務,在不同的權利與義務的爭奪下就會產生衝突的導火線而引起了權力衝突

(張德銳,1993)。

(六)認知的差異

在同一情境不同個體可能會因為來自不同的生活背景,而有不同的個人的 知覺,若彼此的知覺不能達成共識,這些衝突就會從中而生(張鐸嚴,1985;

柯進雄,1994;林欽榮,2001)。

二、親師衝突的原因

由於教師與家長對於兒童產生不同的信念與期待,形成了家長與教師間交 錯複雜的互動脈絡,而產生某些敵對的關係與差異性。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同的 親師衝突的原因:

(27)

(一)

專家學者的看法

1、親師之間因彼此的價值觀、管教態度不同及教師的不適任,使得家長對老師 失去信心;而家長的不合作、降低教師的教學熱忱等因素都會影響彼此關係 的建立(王淑俐,1994;林建平,1996;徐德穗,1996;曹常仁,1994)。 2、以教師的立場而言,家長過於干涉教學,管教態度不當、不願意接受建議、

推卸應負的教育責任、家長的教育理念偏頗及挑戰專業權威的擔憂等,都可 能造成親師之間的衝突;以家長的立場而言:則認為親師之間之所以會造成 衝突,肇因老師太過權威不聽家長意見、教師的態度與言語使家長難堪及對 於自己的孩子患得患失的恐懼(王淑俐,1994;王連生,1997;徐德穗,1996), 此外,Holahan(1992)研究發現親師衝突的發生常由於彼此觀念不合,特別 是家長不贊成老師的教學理念時,容易產生不愉快(引自林淑慧,2004,頁 36)。

國小的親師衝突原因

1.親師溝通不良

親師互動溝通不良係指教師與家長間運用了各種溝通聯繫的方式,卻無法將 訊息傳遞給對方,而造成誤解。或者是親師雙方用詞不當、態度不佳,造成 親師雙方其中的一方解讀錯誤,以致於親師互動溝通不良(陳玟甄,2004;

陳素捷,2002;黃建清,2005;蔡瓊婷,2003;鄭淑文,2000;鍾育琦,2001;

蘇福壽,1998)。

2.親師責任歸屬不明確

教育乃需要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才能使家長和老師可以成為教育事業的合夥 人。但是部分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因此推卸應負的責任,而造成親師 責任歸屬的不明確,衍生出親師之間的不愉快(陳玟甄,2004;陳素捷,2002;

黃建清,2005;蔡瓊婷,2003;鍾育琦,2001;蘇福壽,1998)。

3.不合理的要求

因為老師和家長的立場不同,使得家長要求不合理或者是給予自己的小孩特

(28)

殊的待遇,甚至家長有時還會要求老師作某些部分的改變,以迎合自己小孩 的需要,而形成了親師衝突的原因(陳玟甄,2004;蔡瓊婷,2003;鄭淑文,

2000;鍾育琦,2001;蘇福壽,1998)。

4.親師彼此不尊重對方

包含親師雙方用詞不當、態度不佳,或是家長、老師對於彼此的不信任感以 致於家長侵犯了教師的專業領域等面向,都可能引發親師衝突的發生(陳玟 甄,2004;陳素捷,2002;黃建清,2005;鄭淑文,2000)。

5.教育理念的不同

指親師雙方對於教學方法、教學目標、課程安排等有不同的價值標準,而有 不同的看法(陳玟甄,2004;蔡瓊婷,2003;鍾育琦,200;1 蘇福壽,1998)。

幼兒園的親師衝突的原因

1.親師教育理念不合

指幼教師在從事教學時,家長與老師在其價值認知、課程安排、教學目標等 認知標準有所不同(林淑慧,2004;鍾婷婷,2004)。幼兒園教師大都喜歡非 正式、開放式或以幼兒為中心的課程目標或教學模式,但是多數家長卻喜歡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程、教學方法,而且對於幼兒的讀、寫、算等的認知 學習之關切,都比老師來的高(陳國泰,2003;劉慈惠,2001;Katz, 1980)。

因此當家長與老師發現彼此教育理念不一致時,親師之間可能會有摩擦的產 生。

2.價值觀及管教態度不同

因為家長的立場與教育幼兒的觀點跟老師往往有所不同,所以,家長、老師 彼此對於幼兒的行為要求、處理方式常會有不同的意見(鍾婷婷,2004),當 親師彼此因為教養態度不一致時,若不能及時進行教養觀溝通,則容易引起 不必要的誤會(朱珊妮,2002;邱瓊蓁,2002;洪怡芳,2005;袁麗珠,1993;

Katz, 1980)。

(29)

3.責任歸屬不明確

教育工作是親、師、生三者共同合作的事業,而家長與老師更是事業的合夥 人(何香蓮,2003)。但是,有部分家長或是老師對於彼此應負的責任無法明 顯區分,則可能引發親師責任歸屬的爭議(林淑慧,2004;袁麗珠,1993 鍾 婷婷,2004)

4.親師互動溝通不良

對於學生問題的處理,老師與家長的立場與角度往往是不同的(Katz, 1980)

當教師與家長進行溝通時,因為語意的表達及認知的差距,而無法達成共識,

如此的歧見在無法化解下,就可能隱藏著親師衝突的危機(何香蓮,2003;林 淑慧,2004;鍾婷婷,2004)。

5.不合理的要求

因為教師對孩子應一視同仁的原則下,家長卻要求教師給予自己的小孩特別 待遇及特別的照顧(袁麗珠,1993;邱瓊蓁,2002;鍾婷婷,2004;林淑慧,

2004)。

6.個人人格特質

因為老師或家長個人特質,而聽信謠言,產生偏見等(何香蓮,2003;鍾婷婷,

2004)。

基於以上文獻分類可以發現:國小、幼稚園親師衝突的原因多以教育理念 不合、親師溝通不良、另外親師責任爭議及家長對教師不合理的要求佔大多數;

而在幼稚園實徵研究方面除了教育理念不合、親師溝通不良,親師責任爭議及 家長對教師要求不合理,另外,幼稚園親師衝突的原因多了親師價值觀與管教 態度的不同。

以上的文獻多是由教師的觀點來看待親師衝突的原因,但是以家長為研究 對象的僅有何香蓮(2003)針對嘉義市十位幼稚園家長所做的訪談。因此,以 家長的觀點為主體之親師衝突原因仍有其研究之重要性。

(30)

綜觀上述,親師衝突原因可分為七種:1.親師教育理念不同;2.親師溝通不 良;3.親師管教態度的不同;4.教師要求不合理;5.親師責任爭議;6.親師彼此 不尊重;7.個人人格特質。

1.親師教育理念不同

關於家長對於教師的教學方法、課程安排、教學目標或班級經營等有著不同 的看法。

2.親師溝通不良

因為教師缺乏溝通能力、或者是因為孩子向家長傳遞不當的訊息及親師溝通 時不當的情緒表達等。

3.親師管教態度不同

家長與教師間,對於孩子的行為要求不一致及獎懲的標準不一等,為親師要 求的態度不同。

4.教師要求不合理

家庭作業的安排方式、學生成績不佳的原因及教師對學生要求過高等。

5.親師責任爭議

家長與教師彼此應負的責任無法區分,如學生學習的責任、意外傷害及學生 行為偏差時的爭議。

6.親師彼此不尊重

家長因為不信任老師,或者是老師未站在家長立場思考問題,造成彼此不尊 重而引發的衝突。

7.個人人格特質

因為老師或家長個人特質,而聽信謠言產生偏見等。

(31)

第三節 親師衝突的因應策略及影響

ㄧ、衝突的因應策略

Romeor(1983)指出,一個人處理衝突的方式,並不因情境的改變而有重 大變化,亦即說明對衝突處理的態度,每個人都有其特殊的風格。衝突因應策 略可謂不一而足,且沒有良窳之分,端看衝突的情境或問題發生的緣由而決定

(引自吳宗立,1994,頁 43),另外,衝突的發生對人際之間的關係有其正負面 影響,若能對衝突妥善處理,則衝突的發生不一定會帶來許多問題,並且更能 解決問題及有效的改善彼此關係,反之不但傷害彼此的關係,對個人而言亦可 能傷害自尊、產生悲觀的想法和疑神疑鬼。所以如何處理好衝突就顯的格外重 要(吳宗立,1994;鍾婷婷,2003)。

而 Thomas 將因應衝突建立在「獨斷」及「合作」兩個向度上,其中「獨斷」

是強調滿足自己,而「合作」則是滿足別人。Thomas 發展出這兩個向度形成五 種不同因應衝突策略(引自秦夢群,1998,頁 283),分別是

(一)順應方式(accommodative)

強調合作而不獨斷,是一種為維持彼此關係或息事寧人,寧可犧牲自己的 利益,而滿足對方的自我犧牲,是我輸你贏(lose-win)的方式。

(二)逃避方式(avoiding)

一種不合作也不獨斷的方式,當事人將衝突故意忽略,既不在乎自己的利 益,也不管對方的反應,一昧的從衝突情境中逃避,是一種雙方皆不滿意的雙 輸(lose-lose)方式。

(三)競爭方式(competing)

強調獨斷而不合作,和順應方式是相反的,當事人追求滿足自己,而不管 別人,這是一種我贏你輸(win-lose)的權利取向方式。

(32)

(四)妥協方式(compromising)

介於獨斷與合作方式間,是一種追求雙方均能滿足的方式,雖然不能完全 滿足雙方,但也不會全部失望的有輸有贏(win-win'lose-lose)方式。

(五)合作方式(collaboation)

也是一種兼顧獨斷與合作,由雙方共同合作找出可以滿足的解決方法,也 是令雙方皆大歡喜的雙贏(win-win)方式。

綜觀以上所述,衝突的因應策略是隨著情境而改變的,當發現自己錯而對 方對時,則會採取「順應」的因應策略;想使對方冷靜下來謀求解決之道時、

知道自己沒有機會滿足所需及他人也無法更有效的解決衝突時,會採取「逃避」

的因應策略;當需要採取迅速果斷的行動、確信此爭議對組織的發展是重要的,

則採取「妥協」的因應策略;雙方勢均力敵想要爭取一目標、因時間壓力必須 獲得解決,則會採取「競爭」的因應策略;雙方認為事情相當重要,必須找出 一個整合性的解決方案時、為了使雙方獲得良好整合的關係時,則採取「合作」

的因應策略。所以衝突的因應方式沒有良窳之分,端看衝突的情境或問題發生 的緣由,因應人、事、時、地之變化以選擇最適宜的處理方式。

二、親師衝突的因應策略

親師衝突是人際衝突中的一環,若是教師對親師衝突處理不當,除了造成 雙方關係緊張外,日後可能造成兒童因為親師衝突而影響學習(林明地,1996)。 因此,面對親師衝突所採取的因應策略就顯的格外重要。

老師與家長討論孩子的言行與表現時,需了解每個特殊的家長並加以評估 其個別情況與動機,應就事論事,具體表達有建設性的建議、尊重家長的關心,

並找出具體的解決方法(Carol Gestwicki /邱書璇譯,1996)。。

蘇福壽(1996)歸納學者的論述,就教師人際衝突中「親師衝突」部份,

提出的處理歷程:

1. 察覺問題

教師敏覺到家長與學生是否有異樣的舉動,且能馬上找到問題癥結,迅速處

(33)

理。

2. 澄清問題

發現問題要立即查明真相,確定彼此是否有所誤會,或是哪些原因造成家長 不滿意的認知,進而針對問題所在,確實去澄清。

3. 解決階段

(1)擬定各種做法;(2)比較各種做法的優缺點;(3)從多種做法中找出最 合宜的處理方式;(4)追蹤問題:評估所使用的方法是否有效。

在親師衝突因應策略及處理過程,教師應以和藹的態度歡迎家長,並表示 樂意見到家長,以傾聽與同理心的態度去緩和家長情緒,相信家長對孩子的原 愛,而唯有各退一步,檢視自己的愛與作為是否有偏差,如此共尋真愛密碼,

以化解親師衝突(邱瓊蓁,2002;錢得龍,2004)。

教師對親師衝突之因應策略

在親師衝突的因應策略方式上,老師都是以「統合」或者是「合作」為最 常使用的方法,藉以「合作」的方式尋求親、師、生三方有利的結果。其中包 括陳玟甄(2005)、黃建清(2005)、陳素捷(2002)、蔡瓊婷(2003)及蘇福壽

(1998)的研究報告中,發現當教師們面對親師衝突時,因應策略都以「統合 或合作」為最優先的處理方式;而僅有鄭淑文(2000)以桃園地區國小一年級 級任教師為研究對象,發現到國小一年級教師是以「順應」為因應衝突的最常 使用的方式,與其他的研究不同。

除了最可能的因應親師衝突方式為「統合」或者是「合作」(表 2.2)之外,

教師們對於親師衝突最不可能的因應方式為「退讓」或「順應」,包括:蘇福壽、

陳素捷、蔡瓊婷、陳玟甄及黃建清。由此發現,當教師們遇到親師衝突時,還 是會堅持自己該有的理念,希望以專業的態度化解與家長間的親師衝突。但是,

家長在面對與自己的孩子老師發生親師衝突時,是有會有其他不同的因應方 式,這是研究者想針對彰化縣國小一年級及幼兒園大班家長所作的研究。

(34)

表 2. 3

教師對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整理表

排序

究 者 一 二 三 四 五

蘇福壽 統整 退讓

鄭淑文 順應 逃避 鍾育琦

堅持既有的理念或作法;採取妥協,調整部分做法,以解決衝突;

親師共同解決問題;順應家長需求;求助於第三者;澄清事實或 是情況而變通

陳素捷 統整 退避

蔡瓊婷 合作 順應

鍾婷婷 親師衝突的原因不同、程度不同,所採取的因應方式亦不相同 林淑慧 解決問題 競爭 妥協

陳文甄 統合 妥協 競爭 退避 順應

黃建清 合作 抗爭 妥協 退讓 逃避

洪怡芳

因應方式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當時的情境,老師的性格、對 家長的觀感與了解、家長的反應、主管的領導風格及園所的經營 理念而有所轉變。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相關文獻

(二)幼兒園家長對親師衝突因應方式

何香蓮(2003)以嘉義市十位幼稚園家長進行訪談,探討幼稚園家長遭遇 親師衝突的實際情形,發現幼稚園家長對於親師衝突的處理策略為:最常的策 略為「順應」,其次是「逃避」,再其次依序為「妥協」、「競爭」、「權變」、「澄 清事實」、「尋求支援」等。而家長在親師衝突中,普遍有求助的行為。求助的 對象為:園長、有經驗的熟悉老師。

三、親師衝突的影響

衝突的影響

衝突的發生對於人際的關係有其正負面功能,正面的功能指具有互惠性的 功能,其效益包括,增加創造力及革新力,使工作更賣力,增加凝聚力和紓解 壓力,而負面的影響則會導致雙方不利(宋秉明,1991)。

因此,在面對衝突時若能妥善處理,則衝突的發生就不一定會帶來許多問 題,並能有效的改善彼此關係。衝突有其以下正負面的影響:

(35)

1.衝突的正面影響

以從人際關係的觀點認為:衝突可激起彼此的互動與情緒,增加生活的多樣性,

激發個體對各種意見的表達及增加問題解決的機會,並協助對「規則」與「角 色定位」的澄清,使個體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壓抑得以宣洩(楊雅惠,

1995)。並且,衝突可以改善團體之效能、決策的品質、刺激創造力與發明及鼓 勵團體成員的興趣與好奇心,提供緊張時宣洩的管道、協助解決問題,同時亦 能提供個人的轉變基礎及自我評鑑和變革環境的能力(吳百祿,1996;楊雅惠,

1995)。

2.衝突的負面影響

衝突有時會使某些人感到挫折與身分的貶低,造成人與人之間距離增加,形 成不信任與懷疑的氣氛,容易造成團體間的運作陷入癱瘓,無法達成目標。

並且衝突也會破壞團體的凝聚力,增加人際的緊張與敵意,造成彼此不信任、

干擾有效的溝通與解決問題,使人從人際關係中退縮或惡性循環,而帶來更 多的競爭,甚至還會表現攻擊、暴力的行為,進而阻礙了溝通的管道,降低 團體的凝聚力及將鬥爭置於團體目標之上,導致團體功能的停頓,並且可能 會爲另一波衝突埋下潛在因子,嚴重的話甚至會威脅到團體的死亡(吳百祿,

1996)。

綜觀上述所言,在處理衝突時應掌握其互動關係、潛在因素,以發展出多 樣性和適性的因應方式以解決問題,進而達到有效的預防及處理,其最終的目 的還是在導出最有利的處理結果。

(二)親師衝突的影響

學校是由教師、家長、孩子所組成的團體,以團體組織而言,若妥善的運 用衝突,它是能帶動進步的角色。所以面對衝突不應是逃避,而是應將面對衝 突加以化解。以下是學者們歸納出親師衝突的影響:

(36)

1.親師衝突的正面影響

(1)能對教師能力提供自我評估的機會,並且可以提昇工作效率(鄭淑文,

2000;鍾婷婷,2004;蘇福壽,1998)。

(2)提供教師反向思考的空間,省思自己的教育專業能力,提昇自己再一次 的成長,增加專業知識累積,改進自己的缺點及增加做人處世的經驗 (洪怡芳,2005;蔡瓊婷,2002;鍾婷婷,2004;蘇福壽,1998)。

(3)增進教師創造力及應變能力,思考如何透過各種管道及方式解決問題,

以增加自我的應變能力(洪怡芳,2005;蔡瓊婷,2002;鍾婷婷,2004)。

(4)化阻力為助力,提供家長及老師自我成長的機會(李鴻章,2004;洪怡 芳,2005;蔡瓊婷,2002)。

(5)因應親師衝突過程中,除了能帶給親師之間相互認識、建立共識及合作 的機會(蔡瓊婷,2002;鍾婷婷,2004),此外,更重要的是當學童看 到教師及家人如同團隊的工作,他會感到兩者對他的關心,也會理解到 學校及學習對他的重要(Anonymous, 1988)。

綜合以上所論,親師衝突的正面影響可以提供教師以正向的態度正視親師 衝突的原因、提供老師反思的機會、幫助老師化阻力為助力及提供教師再進修 親職教育的相關資訊。

2. 親師衝突的負面影響

(1)使教師的精神處於緊張狀態而增加衝突的層面,更甚者會使教師忙於處 理親師問題,而無法專心教學,影響了教學情緒(蔡瓊婷,2002;鍾婷 婷,2004;蘇福壽,1998)。

(2)降低教師教學動機、打擊教師的信心,使親師間處於緊張狀態(李鴻章,

2004;洪怡芳,2005;蔡瓊婷,2002)。

(3)容易造成老師與家長、幼童和主管之間的關係有所變化(洪怡芳,2005)

(4)增加衝突雙方非理性的情緒及行為困擾、破壞彼此之間的關係而造成誤 會的加深,而致使雙方關係岌岌可危,如同豪雨帶來河川面臨的警戒,

(37)

若是處理不好,隨時會有潰堤可能(蔡瓊婷,2002;鄭淑文,2000)。

(5)親師產生衝突則會造成學童對學習的排斥,降低親、師、生之間的互動,

甚至會帶給孩子不良的示範與學習(鄭淑文,2000;鍾婷婷,2004)。

綜合以上所述,親師衝突的發生會影響教師的工作士氣、造成親師關係緊 張,並會影響學童學習的氣氛,進而影響孩子對學校的不認同感,形成了師、

親、生三輸的局面。

第四節 親師衝突的相關研究

國內有關親師衝突的實徵研究有逐年增加的情況,研究者整理現有的文獻 後,將以教師為研究對象的親師衝突原因與親師衝突因應策略及家長為研究對 象親師衝突原因與親師衝突因應策略做說明如下:

一、以國小教師為對象的研究

蘇福壽(1998)研究台北市的國小教師,發現以親師溝通不良為親師衝突 的主要原因;鄭淑文(2000)以桃園縣的一年級導師為研究對象,其親師衝突 的主要原因是「親師彼此教學理念不同」;鍾育琦(2001)針對高雄市七位國小 教師進行質性訪談研究發現親師衝突原因有;教育理念不合、溝通障礙、責任 爭議、要求特殊待遇家長及過度參與的家長;陳素捷(2002)研究台中市國中 小之教師,發現親師衝突的主要原因為親師溝通不良;蔡瓊婷(2003)以高雄 市、嘉義縣為研究範圍,以了解城鄉差距,發現高雄市國小教師比嘉義縣的國 小教師知覺較多的親師衝突,其主要原因是「親師間互動溝通不良」;陳玟甄

(2004)研究中部四個四縣市(台中市、台中縣、南投縣、彰化縣)的國民小 學教師,發現以「親師彼此教育觀不同」為親師衝突主要原因;黃建清(2005)

以桃園縣的國小教師及國小家長為研究的對象,其親師衝突的主要原因是「親

(38)

表 2. 4

親師衝突以國小老師為對象的相關研究整理表

研究題目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台 北 市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親 師 衝 突 因 素 及 其 處 理 方 式之研究

蘇福壽

(1998)

問 卷 調 查 法 探 討 台 北 市 國 小 教 師 親 師 衝 突 因 素 及 其 處 理 方 式之研究

1.國小教師感受親師衝突因素以親師溝 通不良為最高。

2.國小教師親師衝突時的處理方式,最 可能使用的方法為統整,最不可能的 方式為退讓。

國 民 小 學 一 年 級 導 師 因 應 親 師 衝 突 方 式之研究

鄭淑文

(2000)

問卷調查法 探討桃園縣 國小一年級 導師因應親 師衝突方式

1.國小一年級親師衝突原因以親師彼此 理念不同為最多,其次序為親師責任 歸屬不清、親師溝通互動不良、親師 彼此要求不合理、家長對教師沒信 心、親師彼此不尊重對方、與其他原 因。

2.研究發現以順應、逃避方式因應親師 衝突的國小一年級導師對於親師衝 突影響持負面看法。而以合作、妥協 方式因應親師衝突的國小一年級導 師對於親師衝突影響持正面的看法 較為贊同。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對 親 師 衝 突 的 觀 點 及 其 處 理 方 式 之研究

鍾育琦

(2001)

研 究 個 案 教 師 對 於 親 師 衝 突 的 觀 點 及 其 處 理 方 式

1.親師衝突原因有:教育理念不合、溝 通障礙、責任爭議、要求特殊待遇家 長及過度參與的家長。

2.教師面對親師衝突時所採取的因應方 式為:堅持既有的理念及做法、共同 解決問題、妥協、逃避、息事寧人、

第三者介入、澄清事實以及權變策 略。

台 中 市 國 民 中 小 學 親 師 衝 突 原 因 及 教 師 因 應 方 式之研究

陳素捷

(2002)

以 普 查 方 法 探 討 台 中 市 國 民 中 小 學 親 師 衝 突 原 因 及 因 應 方 式

1、親師衝突的原因為親師溝通不良、

親師責任爭議、彼此理念與認知不 同及家長不尊重老師。

2、國小教師對於親師衝突的認知程度 較國中教師感受到較高。另外研究 指出:女性教師對親師衝突的認知 高於男性教師。

(接下頁)

(39)

(續)親師衝突以國小老師為對象的相關研究

研究題目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國 民 小 學 親 師 衝 突 之研究

蔡瓊婷

(2003)

以 問 卷 調 查 法 探 討 高 雄 市 及 嘉 義 縣 國 民 小 學 親 師 衝 突 原 因 及 教 師 因 應 方式

1.國小教師知覺到親師衝突原因分別 為:親師間互動溝通不良、親師彼此 管教態度不同、親師彼此教育理念不 合、教師教學自主權被侵犯。

2.國小教師遭遇到親師衝突後,採取的 因應策略為合作,其次為妥協、競爭、

逃避、順應。

中 部 地 區 國 小 教 師 知 覺 親 師 衝 突 原 因 及 其 因 應 策 略 之 研 究

陳玟甄

(2004)

以 問 卷 調 查 方 法 探 討 中 部 地 區 國 小 教 師 知 覺 親 師 衝 突 原 因 及 其 因 應 策 略

1.中部地區的國小教師有 99.5%知覺自 己遭遇到親師衝突的情形。

2.中部地區國小教師知覺親師衝突的原 因中,最主要為「親師彼此教育觀不 同」,其次分別為「家長提出不合理 要求」、「親師彼此的不尊重」、「親師 溝 通 不 佳 」、「 親 師 責 任 歸 屬 的 爭 議」、「親師管教態度的爭議」。 3.國小教師面對親師衝突的因應策略,

最常使用為統合策略、其次分別為妥 協、競爭、退避、順應等策略。

國 民 小 學 親 師 衝 突 原 因 及 因 應 策 略 之 相關研究

黃建清

(2005)

以 問 卷 調 查 方 法 探 討 桃 園 縣 國 小 教 師 及 家 長 知 覺 親 師 衝 突 原 因 及 其 因 應策略

1.國小教師知覺親師衝突的主要原因為 親師溝通不良。

2.男性教師知覺親師衝突高於女性教 師,任教服務年資高於 20 年以上、

人口密集地區、學校規模大及班級人 數超過 30 人之教師其知覺親師衝突 之比率也較高。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相關文獻

二、以國小家長為對象的相關研究

以國小家長為親師衝突研究對象的論文僅有黃建清(2005),研究桃園地區 的「國民小學親師衝突原因及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中,調查了 453 位家長的 意見。研究指出家長性別與知覺親師衝突原因在整體量表部分而言,並無差異

(表 2.4)。但是男性家長採取「抗爭」的因應策略顯著高於女性家長。另外,

家長知覺親師衝突原因中以「親師溝通不良」及「親師權利意識的差異」因素 為最高。因應親師衝突的策略上最常採取「合作」的策略。而在家長的教育背 景裡以研究所的家長知覺到較多的親師衝突。研究所的家長在因應親師衝突的

(40)

景的研究中發現,班級人數為 31 人以上及學校規模 49 班以上的家長知覺親師 衝突的程度最高。另外,班級人數 31 人以上及 49 班以上的家長最常採取逃避 策略。整體量表部分,家長知覺親師衝突原因不因子女就讀年級不同而有所差 異,並且因應親師衝突的方式也不因子女就讀年級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這 僅針對桃園縣家長所做的研究,並無法蓋括所有的家長,所以,本研究擬以彰 化縣之小一家長及幼稚園大班家長為研究對象,比較其家長之社經地位、居住 地所在區域(市、鄉、鎮)、子女出生序、子女數等為變項的研究,進一步探討 親師衝突的現況。

(Dodd, A. W. & Konzal , 1999/邱如美譯,2000)研究指出家長在參與學習過 程中,往往要求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然而,家長卻很在乎老師給學生的打擊,

包括,「不稱讚學生的努力」,尤其是親師衝突的主要原因是教師與家長的觀點 不同,所以,在因應策略方面發現表達彼此的看法和訪談是對親師衝突的解決 最有幫助。

表 2. 5

親師衝突以國小家長為對象的相關研究整理表

研究題目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國 民 小 學 親 師 衝 突 原 因 及 因 應 策 略 之 相關研究

黃建清

(2005)

以 問 卷 調 查 方 法 探 討 桃 園 縣 國 小 教 師 及 家 長 知 覺 親 師 衝 突 原 因 及 其 因 應策略

1.國小家長知覺親師衝突的主要原因為

「親師權利意識的差異」,而面對衝 突時最常採取「合作」的方式。

2.家長知覺親師衝突以人口密集地區、

學校規模大及班級人數超過 30 人之 家長其知覺親師衝突之比率也較高。

3.學歷較高的家長較容易有親師衝突的 發生。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相關文獻

三、以幼兒園教師為對象的相關研究

Micklo(1993)在探討公立幼稚園教師知覺問題的研究中,發現老師最關心 的事項為:老師與家長的關係及學生的成就良好與否(引自洪怡芳,2005,頁 10)。

林淑慧(2004)研究台北縣公立幼稚園教師(表 2.5)。研究發現教學年資

數據

表 2. 3       教師對親師衝突因應策略之整理表  排序  研    究  者      一  二  三  四  五  蘇福壽  統整  退讓  鄭淑文  順應  逃避  鍾育琦  堅持既有的理念或作法;採取妥協,調整部分做法,以解決衝突;親師共同解決問題;順應家長需求;求助於第三者;澄清事實或 是情況而變通  陳素捷  統整  退避  蔡瓊婷  合作  順應  鍾婷婷  親師衝突的原因不同、程度不同,所採取的因應方式亦不相同  林淑慧  解決問題  競爭  妥協  陳文甄  統合  妥協  競爭
表 2. 4    親師衝突以國小老師為對象的相關研究整理表 研究題目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台 北 市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親 師 衝 突 因 素 及 其 處 理 方 式之研究  蘇福壽  (1998)  問 卷 調 查 法探 討 台 北 市國 小 教 師 親師 衝 突 因 素及 其 處 理 方式之研究  1.國小教師感受親師衝突因素以親師溝通不良為最高。 2.國小教師親師衝突時的處理方式,最可能使用的方法為統整,最不可能的方式為退讓。  國 民 小 學 一 年
表 2. 6    親師衝突以幼兒園教師為對象的相關研究整理表 研究題目 研究者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台北縣公 立幼稚園 教師認知 親師衝突 原因與因 應策略之 研究  林淑慧  (2004)  以 問 卷 調 查方 法 探 討 台北 縣 公 立 幼稚 園 教 師 認知 親 師 衝 突原 因 與 因 應 策略  1、公立幼稚園教師認為衝突的原因 有:親師溝通不良、親師責任爭議、彼此理念認知不同、家長要求不合理、親師彼此不尊重及教師行為。 2、教師採取衝突因應策略中,以「
表 3. 2  家長知覺親師衝突問卷題號項目之分配 向度  層                面  題數  題                                  號  一、親師管教態度不同  6  1、2、3、4、5、6  二、親師溝通不良  6  7、8、9、10、11、12、(9 反向)  三、親師責任爭議  5  13、14、15、(13 反向)16、17  四、教師要求不合理  6  18、19、20、21、22、23、  五、親師教育理念不同  6  24、25、26、27、28、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trands (or learning dimensions) are categories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concepts for organizing the curriculum. Their main function is to organize mathematical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 Contact with both parents is generally said to be the right of the child, as opposed to the right of the parent. • In other words the child has the right to see and to have a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