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主要探討幼兒園大班家長及國小一年級家長知覺親師衝突的相關研 究。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待答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現代社會少子化的情況下,家長因為子女數的減少,對於教育的要求相 對提高,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受到最好的教育,而且普遍存有不要輸在起跑點 的觀念,相形之下現在的家長對於教育的選擇更加慎重。而 Becker 和 Epstein

(1982)的研究指出,隨著年級的降低,家長參與度與關心的程度也跟著提高。

幼兒園與小學一年級都是幼童們就學的初始階段,在此階段中,老師和父母角 色的重疊性相對其他就學階段為高,而且幼童在就學後的人際關係、生活作息、

活動方式與入學前的家庭生活截然不同,因此親師之間的互動較其他的就學階 段會來得頻繁。

加上家長參與是當前教育改革無可避免的趨勢,在民國八十八年六月二十 三日公佈施行「教育基本法」:

第二條: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教育之目的以為實現前項教育目的,國家、

教育機構、教師、父母應負協助之責任。第八條:教育人員之工作、待遇及進 修等權利義務,應以法律定之,教師之專業自主應予尊重。學生之學習權及受 教育權,國家應予保障。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 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 利。學校應在各級政府依法監督下,配合社區發展需要,提供良好學習環境。

而 1985 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第四次國際成人會議宣言確定學習權為基本 權利之一,由於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的兒童,無法單獨主張學習權利,其學習權 自應由其父母協助或代為主張和執行。另外,Dodd 與 Konzal(2000)也指出父 母親的參與是會給學校帶來進步的。由此可見,家長與教師在學校中的互動是

密不可分。

然而就人際互動的理論觀點而言,在家長積極的參與學校事務同時,勢必 會增加家長與教師的人際互動機會,但是,由於親師之間角色立場不同、來自 的家庭文化背景的差異,使得價值觀念及行為型態上未能一致及對學校的要求 與期望亦不相同。而一旦教師與家長之間若能建立良好的合夥人關係,家長不 僅為教師教學後盾,更可以提供教師無限的教學資源,使得教育學生這項志業 必能達到最佳效果;相反的,如果親師關係不良或形同陌路,不僅造成教師教 學上的困擾、影響幼童學習,更可能帶來嚴重的親師衝突。若是一旦發生親師 衝突,教師不但失去有力的支持,更可能使其教學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江麗 莉、鐘梅菁,1997);蔡瓊婷(2003)研究發現國小教師面對親師衝突的差異情 形,當國小教師面對親師衝突時,二年級級任教師比五年級級任教師較常採取 妥協的因應策略,推究其原因可能是現今家長生育率偏低,每一個孩子都是父 母的寶貝,備受家長的呵護,因此在孩子初上小學時,因依賴性仍重,而家長 對各項事物皆有較多的介入,親師衝突相對就提升很多。

綜觀國內對親師衝突這個議題越來越重視,又以逐年增加的實證研究亦有 越來越多,有何香蓮(2003)、林淑慧(2004)、洪怡芳(2005)、陳玟甄(2004)、

陳素捷(2002)、黃建清(2005)、蔡瓊婷(2003)、鄭淑文(2000)、鍾育琦(2001)、 鍾婷婷(2004)、蘇福壽(1997)、Attanucci(2004),其中陳玟甄、陳素捷、黃 建清、蔡瓊婷、鄭淑文、鍾育琦、及蘇福壽這六篇是針對國小階段教師的研究,

在認知性上或是實際上曾遭遇過親師衝突時的原因及因應策略;對於幼兒園階 段的教師感到親師衝突的認知或因應策略的相關研究有三篇林淑慧、洪怡芳及 鍾婷婷;而針對幼稚園家長所做的訪談僅有一篇何香蓮,是針對嘉義市十位公 私立幼稚園的家長所做的質性研究,如此是無法一窺幼兒園家長對於親師衝突 看法的全貌。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在幼童就讀於幼兒園大班階段因屬非義務教育,針對大班老師、小一老師 與大班家長及小一家長對於權力平衡狀況的看法,由陳怡君(2004)的研究可 看出幼小階段教師對於彼此權力關係的認定與實際作法有差異,小一老師認為 彼此間屬於「合作關係」,但是幼兒園大班老師的看法則傾向「主客關係」。

而且幼兒園教學型態與國小不同,各園所皆以多種不同的教學樣貌吸引家長,

一旦家長不認同此幼兒園的教學模式,隨時可以轉學換學校,使得家長對於幼 兒園有更多的選擇權;但是國小一年級是屬於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是既定的學 科,幼童的就學方式是採學區制,若是家長對於此學校的教學模式不滿意,其 轉學的處理方式似乎就不是那麼容易。並且,幼兒園大班階段與小一新生階段,

親師的互動比其它年級多,相對的,所顯現親師衝突就比其它年級來的頻繁(鄭 淑文 2000)。但是因為制度上的不同,所以幼兒園大班家長與小一的家長對於 親師衝突的看法是否會有所不同,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研究者是幼兒園實務工作者,常聽到或看到許多的老師碰到親師溝通或親 師衝突上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發生常常會衝擊著老師們的教學情緒及影響工 作士氣。因此,欲化解親師衝突障礙必須先要了解親師衝突的誘因及解決衝突 的技巧,所以,希望藉由本研究調查家長知覺親師衝突的原因、因應策略的運 用情形,以家長的角度看其衝突的原因及因應方式,提供老師們深入了解家長 對於親師衝突的感受,以同理心化解親師之間的爭端,重建親師之間的互賴關 係,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Katz, 1994/廖鳳瑞譯,2002)表示:幼教人員服務的對象涵蓋家長、幼兒、

幼兒園所負責人及所在社區。而服務對象的重要層次為,家長第一、幼兒第二、

園所負責人及社區更次之。由此可知,教師對於家長的意見看法則應該給予重 視。

衝突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在任何一個組織中均無法避免,包括在校園中 的親師關係,而親師衝突可以顯現出親師互動癥結所在,也提供雙方以建設性 的方法修正彼此缺失的機會。身為現代教師,就必須了解彼此的需求與觀點,

除了消極避免親師衝突之外,更要積極的從衝突中找出化解之道,使親師關係 更為和諧。在如此的狀況下,要如何幫助教師們釐清親師衝突的癥結呢?應該 是從家長的角度來看親師衝突的原因、感受及因應的方式,掌握了「知己知彼」

的優勢,才能以和平圓滿的方式解決親師衝突。

基於上述,本研究以幼兒園大班家長與小一的家長為研究的對象,探討幼 兒園大班家長與小一家長親師衝突的原因及因應策略,期待研究結果可以提供 幼兒園教師與小一教師處理親師衝突問題的參考,使得親師合作無間,共同創 造出適合幼童快樂學習的優質環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

(一)了解彰化縣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親師衝突之現況。

(二)了解不同背景之家長對於親師衝突原因及因應策略之看法。

(三)探討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因不同親師衝突原因與採取的因應策略之關 係。

(四)探討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所採取的親師衝突因應策略與影響層面之關 係。

二、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待討論的問題如下:

(一)彰化縣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親子關係、社經地位、子女數、孩子的出生序、家庭型態、

就讀學校、就讀區域)的家長知覺親師衝突的原因有何差異?

(三)不同背景(親子關係、社經地位、子女數、孩子的出生序、家庭型態、

就讀學校、就讀區域)的家長因應親師衝突的策略是否有何差異?

(四)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知覺親師衝突原因與其採取的因應策略是否相 關?

(五)幼兒園大班及小一家長所採取的親師衝突因應策略與對家長的影響層面 是否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