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力資源對永安社區發展重要性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人力資源對永安社區發展重要性之探討"

Copied!
15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 公共事務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計畫

指導教授:李玉芬 先生

人力資源對永安社區發展重要性之探討

研究生:周昌民撰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 公共事務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人力資源對永安社區發展重要性之探討

研 究 生:周昌民 撰

指導教授:李玉芬先生

中華民國 九十九年六月

(4)
(5)
(6)
(7)

謝辭

忙碌的職業生涯,深覺應該繼續進修,終身學習,以免自己淪為

「不讀書,面目可憎」之輩。考取研究所後,面臨學業、工作、家庭 各方壓力,感謝老師、同事、家人的協助,若不是您們無私的包容,

這條路是艱苦難行的。

本篇論文要感謝的是指導老師李玉芬,老師的耐心、鼓勵、循循 善誘,讓我對論文寫作,從陌生、遙遠到漸漸體認學問真的需要日積 月累,一步一腳印。也要感謝幾位教授課堂上的指導,有孫本初老師、

夏黎明老師、彭堅汶老師、蔡西銘老師、鄭承昌老師、王鴻濬老師在 課業上傾囊相授,受益良多。更要感謝研究所兩年的導師靳菱菱老 師、侯松茂老師,熱心指導班務及課業,讓我在學術研究上有更深的 認識與體會。

論文寫作過程,感謝班長小魚兒經常的耳提面命,及許多幹部的 協助幫忙。同組的佩娟、慧雯、尚勳、志昌、銘修同學的鼓勵,有你 們的共同參與,給我許多寶貴意見與指導;也要感謝永安社區發展協 會的朋友們,有你們的幫忙,讓我能順利完成學業。更要感謝一路陪 伴的同學,讓我視野更加開闊,真心感謝大家。

最後要感謝的是家人,爸爸、媽媽、太太淑娟、恆薇、恆璸、恆 億三姊妹的支持與體諒。假日是上課的時間,無法陪您們,所幸有您 們的諒解,才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專心於課業。能順利畢業,僅以此論 文獻給所有曾幫助我的朋友及家人。

研究生 周昌民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六月

(8)

人力資源對永安社區發展重要性之探討

摘要

永安社區是位處東台灣的偏遠鄉村,十年來努力經營社區營造,

獲評最高榮譽的十大經典農漁村獎項,在資源有限的台東縣,更是難 能可貴的。本研究的目的有下列幾點:

一、整理永安社區營造的發展歷程。

二、探討永安社區營造的人力資源運用與問題。

三、分析永安社區人力資源運用與社區營造發展的關係。

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及深度訪談法,對永安社區發展協會之主要幹 部、社區居民、相關業務之公部門人員等,比對相關蒐集文獻,分析 社區發展上人力資源之重要性,分別從以下問題進行探討:

一、永安社區的人員組織概況。

二、永安社區營造歷程的重要計畫與成果。

三、永安社區的人力資源訓練現況。

四、永安社區人力資源運用特色。

五、永安社區發展在人力資源運用之瓶頸。

六、永安社區人力資源運用問題之解決策略。

研究結果得知:

一、人力資源是農村社區發展最重要的基礎,沒有可用及願意付 出的社造團隊,一切將是空談。

二、教育訓練為凝聚向心力,提升視野最重要的手段,可以吸取 別人社造經驗,減少摸索避免浪費時間。

三、公部門資源是社區發展的活水源頭須妥善分配與運用,沒有 公部門的支持,社區發展只有紙上談兵。

四、社區發展需經由會議溝通協調取得共識,落實由下而上的民 主過程,讓社區認真思考自己的需求而付出行動。

五、社區的團結和諧是社區持續發展的基礎,居民不該將個人凌 駕於社區發展上,只有社造團隊健康經營,社區才能永續發 展。

關鍵字:社區總體營造、第三部門、僱工購料、人力資源、永續發展

(9)

The study on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Yongan

community Abstract

The Yongan Community is located in a remote village in eastern Taiwan. With ten years of effort 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Yongan Community is honored with the Top Ten Rural Villages prize. It is an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 especially when only limited resources are provided by the Taitung County governmen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listed as follow:

1. To organiz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Yongan Community.

2.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regarding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Yongan Community development.

3.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Yongan Community.

In this research, related literatures are reviewed, and major cadres of the community association, residents and government personnel are depth-interviewed.

Data from the interviews are compared with collected literatures and analyzed for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s 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ere presented in the investigation process:

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organization members of Yongan Community.

2. Major plans and achievements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Yongan Community.

3. Current condi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Yongan Community.

4.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Yongan Community.

5. Limitations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development of Yongan Community.

6. Problems and problem solving tactic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Yongan Community.

The conclusions are depicted as follow:

1.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of rural village development is human resource.

There is no achievement without an development team that is willing to sacrifice.

2. The purpose of training is to unite people, to broaden their vision, to absorb others’ experiences, and to save time on discovering new things.

3. Resources from the governmen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so they need to be well arranged and utilized. There can be no development without supports from the government.

4. Agreement needs to be reached through communications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each care for their own needs so that democracy is properly implemented.

5. Solidarity and harmony are the foundation of continuous community development. Residents should put individual needs behi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only a healthy development team can give the community a substant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mmunity development, the third sector, employment

(10)

目次

表次---IV 圖次---V

摘要---x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4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7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四節、研究流程---10

第二章、文獻探討---11

第一節、社區總體營造中人力資源之探討---11

第二節、社區營造研究中人力資源概況---18

第三節、永安社區發展概況---28

第三章、研究設計---42

第一節、研究架構---42

第二節、研究工具與資源---43

第三節、研究途徑與方法---48

第四節、研究信度與效度---51

第五節、資料分析與結果呈現---53

第六節、研究倫理---54

第四章、研究結果分析---56

第一節、永安社區營造的人員組織概況---57

第二節、永安社區營造歷程的重要計畫與成果---59

第三節、永安社區營造的人力資源訓練現況---65

第四節、永安社區人力資源運用特色---75

第五節、永安社區發展在人力資源運用之瓶頸---82

第六節、永安社區人力資源運用問題之解決策略---88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94

第一節、研究發現---94

第二節、研究建議---97

第三節、對後續研究的建議---99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100

二、 英文部分---103

(11)

三、 網路部分---103 附錄

附錄一、永安社區各年度大事紀要---105 附錄二、訪談記錄---121 附錄三、永安社區歷年社造計畫與成果表---134

(12)

表次

表 1-1 1991 年社區發展工作綱要之 22 項內容---02

表 1-2 2002 年行政院各部會與社區營造相關之方案計畫---03

表 2-1 相關「社區營造」碩博士論文整理一覽表---18

表 2-2 相關「社區營造」碩博士論文研究地區統計表---21

表 2-3 相關「社區營造」碩博士論文研究議題統計表---22

表 2-4 永安社區歷年人口數統計表---28

表 2-5 永安村 98 年人口統計表---29

表 3-1 研究問題及研究方法一覽表---48

表 3-2 受訪者基本資料一覽表---50

表 4-1 永安社區歷年的社造計畫及建設基金(獎金)統計表---60

表 4-2 永安社區歷年經費補助單位及金額統計表---62

表 4-3 永安社區歷年社造計畫與成果表---63

表 4-4 社造團隊每年重要工作一覽表---68

表 4-5 鹿寮解說服務隊成立以來重要工作一覽表---70

表 4-6 永安社區巡守隊成軍以來歷年重要工作概況統計表---73

表 4-7 青年志工服務團隊大事紀要---74

(13)

圖次

圖 1-1 永安社區位置圖---4

圖 1-2 傳統農作—甘蔗---4

圖 1-3 傳統農作—鳳梨---4

圖 1-4 現有經濟作物—茶葉---4

圖 1-5 全國十大經典農漁村頒獎典禮---5

圖 1-6 第 17 屆全國環保模範社區頒獎---5

圖 1-7 治安社區巡守隊成立---6

圖 1-8 解說服務隊從事鄉土教學---6

圖 1-9 總幹事廖中勳擔任解說服務---6

圖 1-10 農場主人廖正忠擔任自行車導覽---6

圖 1-11 昔日荒煙漫草的坑谷溝渠---6

圖 1-12 今日生態盎然的親水步道---6

圖 1-13 永安社區研究流程圖---10

圖 2-1 永昌社區標示---11

圖 2-2 永安社區標示---11

圖 2-3 永安社區入口意象標示(一)---12

圖 2-4 永安社區入口意象標示(二)---12

圖 2-5 永安社區入口意象標示(三)---12

圖 2-6 永安社區入口意象標示(四)---12

圖 2-7 屏東歸來社區頒發獎助學金---23

圖 2-8 台南長榮社區高樓林立---23

圖 2-9 發展協會發行的社區刊物---30

圖 2-10 鹿寮歲月 1-3 輯---30

圖 2-11 鹿寮歲月第 4 輯---30

圖 2-12 玉龍泉生態步道解說手冊---30

圖 2-13 鹿寮解說服務隊合影---31

圖 2-14 解說服務隊擔任自行車導覽---31

圖 2-15 解說服務隊實施製茶過程研習---31

圖 2-16 解說服務隊於玉龍泉生態研習---31

圖 2-17 解說服務隊進階訓練合影---31

圖 2-18 解說隊於龍田村活動中心導遊---31

圖 2-19 社區巡守隊成立大會---32

圖 2-20 社區巡守隊組訓活動合影---32

(14)

圖 2-21 社區巡守隊協助春節搗年糕---32

圖 2-22 社區巡守隊與來訪團隊合影---32

圖 2-23 社區清潔日動員村民打掃---33

圖 2-24 綠茵工程全村動員植樹活動---33

圖 2-25 家戶美化工程施工前---33

圖 2-26 家戶美化工程施工後---33

圖 2-27 社區大草皮美化工程施工前---33

圖 2-28 社區大草皮美化工程施工後---33

圖 2-29 整理前的雜草叢生---34

圖 2-30 整理後生態親水池---34

圖 2-31 跨溪步道便橋由村民研究施工---34

圖 2-32 跨溪步道便橋結合現地景觀---34

圖 2-33 木棧道施工由村民合力施工---34

圖 2-34 完工後美侖美奐的步道---34

圖 2-35 國小校園內梅花鹿塑像---35

圖 2-36 找到回家的鹿畫冊發表---35

圖 2-37 解說鹿寮歷史及農村新風貌---35

圖 2-38 雄仔伯的鹿寮開幕典禮---35

圖 2-39 引進的梅花鹿適應良好---35

圖 2-40 野放區整理大致完成---35

圖 2-41 社區成立志願工班整理環境---36

圖 2-42 回收輪胎變成花輪步道---36

圖 2-43 電視台採訪有機農場---36

圖 2-44 社區電動自行車出租並導遊---36

圖 2-45 社區服務中心接待來賓---37

圖 2-46 全社區 25 塊自導式解說牌---37

圖 2-47 社區完成公共意外險投保---37

圖 2-48 高台大草皮供遊客滑草---37

圖 2-49 製茶體驗營學員認真研習---38

圖 2-50 解說服務隊的核心人物---38

圖 2-51 老人會員定期以球會友---38

圖 2-52 飛行傘練習場時時有所見---38

圖 2-53 高級跳台英姿展翅遨翔天際---39

圖 2-54 想飛的季節耳熟能詳---39

(15)

圖 2-55 有機農場生態體驗之旅---39

圖 2-56 鹿寮咖啡節成功吸引人潮---39

圖 2-57 玉龍泉讓小朋友發現新世界---39

圖 2-58 獲頒全國十大經典農漁村---39

圖 2-59 這群「超級大傻瓜」---40

圖 2-60 夠落實由下而上的民主程序---40

圖 2-61 讓遊客踏實又驚喜的創意---40

圖 2-62 化腐朽為神奇的花輪步道---40

圖 2-63 取午時水全村接力傳水---40

圖 2-64 鹿野單車學校上路了---40

圖 3-1 人力資源對永安社區發展重要性研究架構圖---42

圖 4-1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組織示意圖---58

圖 4-2 91 年全國甲等社區---59

圖 4-3 94 年進步農村獎---59

圖 4-4 96 年十大經農漁村---59

圖 4-5 97 年台東縣綠美化模範社區---59

圖 4-6 98 年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59

圖 4-7 98 年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59

圖 4-8 玉龍泉自導式解說牌啟用---61

圖 4-9 玉龍泉自導式解說牌啟用---61

圖 4-10 永安國小戶外教學平台驗收---61

圖 4-11 永安國小戶外教學平台啟用典禮---61

圖 4-12 鹿野單車學校鐵馬行活動---66

圖 4-13 社區參加旅展---66

圖 4-14 鹿寮咖啡節活動反應熱烈(一)---66

圖 4-15 鹿寮咖啡節活動反應熱烈(二)---66

圖 4-16 小小志工參觀茶葉改良場---67

圖 4-17 小小志工製茶體驗營採茶---67

圖 4-18 彩繪玉龍泉花輪步道---69

圖 4-19 彩繪高台上坡道護牆---69

圖 4-20 玉龍泉夜間生態進階訓練---69

圖 4-21 解說員縣外進階訓練(一)---69

圖 4-22 解說員縣外進階訓練(二)---69

圖 4-23 解說員縣外進階訓練(三)---69

(16)

圖 4-24 居民利用閒暇義務勞動---75

圖 4-25 尾牙餐會和樂融融---75

圖 4-26 於高台大草皮舉辦音樂會---76

圖 4-27 玉龍泉取午時水---76

圖 4-28 解說員進階訓練情形---77

圖 4-29 飛行傘活動現的解說服務---77

圖 4-30 巡守隊協助社區環境整理---78

圖 4-31 動員志工美化環境---78

圖 4-32 玉龍泉生態步道施工過程---79

圖 4-33 生日快樂廊道施工過程---79

圖 4-34 玉龍泉生態導覽手冊---80

圖 4-35 找到回家的鹿繪本---80

圖 4-36 動員志工學生協助整理---83

圖 4-37 縣長蒞臨玉龍泉---83

圖 4-38 理事長於遊客中心進階訓練---84

圖 4-39 理監事大會理事長致詞---84

圖 4-40 社區發展向下紮根---85

圖 4-41 文化深根培育小朋友---85

圖 4-42 高台大草皮自導式解說牌---86

圖 4-43 玉龍泉生態解說牌---86

圖 4-44 製茶體驗營圓滿閉幕---88

圖 4-45 文史工作研習營---88

圖 4-46 社區發展研討會議(一)---89

圖 4-47 社區發展研討會議(二)---89

圖 4-48 社區發展研討會議(三)---89

圖 4-49 社區發展研討會議(四)---89

圖 4-50 社區遊客中心前身---90

圖 4-51 社區遊客中心成立---90

圖 4-52 參訪團體社區遊客中心留影---90

圖 4-53 解說服務隊留影---90

圖 4-54 國小學童鄉土教學(一)---91

圖 4-55 國小學童鄉土教學(二)---91

圖 4-56 國小學童鄉土教學(三)---91

圖 4-57 國小學童鄉土教學(四)---91

圖 4-58 社區入口彩繪---92

圖 4-59 彩繪後入口耳目一新---92

圖 4-60 步道荒廢許久---92

(17)

圖 4-61 清理後煥然一新的步道---92

(18)

第一章、緒論

1970 年代晚期,聯合國為協助台灣發展社區研究與實務,撥給專案基金,派 駐一位英國籍的專家來台灣,一面進行研究,著作專書;另方面協助台灣的學者 進行社區研究。三十年前,中央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及台大考古人類學系(後來改名 為人類學系)的教授研究成果豐碩;後來更將研究目標逐漸往鄉下移動,進入到農 村社區從事研究(蔡宏進,1993)。逐漸開啟台灣社區研究風氣,探討如何改善自 己的社區,如何提升一般居民生活品質,來檢視我們的生活環境是否與我們的生 活條件相呼應,是否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值得用心思考研究,進而追求更美好 的發展。

聯合國的基金還包括選拔十位優秀的青年赴先進國家專攻社區發展的研究,

期望吸取先進國家的經驗,促進台灣的社區進步與發展。另外台灣在聯合國的贊 助下,在內政部設立一個社區發展研究及訓練中心。可惜聯合國幫助台灣推動社 區發展的時間很短暫,後來因預算短缺,贊助經費漸減,聯合國顧問也退出台灣

,至 1979 年我國退出聯合國時,推動社區發展已全無聯合國的支援。而接受聯合 國贊助進修社區發展碩士學位的青年,於兩年之後部分回國,回國者好像較多數 在社區發展以外的機關與部門就職(蔡宏進,1993)。未能善用這群人力資源實在 可惜,若可以好好運用在社區發展上,累積這三十年的社區發展經驗,對台灣社 區發展將會有不同的局面與成果。

「社區發展」的研究在台灣一向不是主流的學術,但因社區在社會組織與社 會生活中息息相關,所以仍保有一定的地位。近年來社區內所推動的社區總體營 造、社區生產事業、生態環保、福利社區化、社區守望相助等政策,經過政府公 部門及學者與社區居民精心研究所得的成果,值得嘉許。但是我們發現內政部有 社區發展協會、文建會有社區資源中心、青輔會有青年志工中心等,幾乎每一個 中央部會均可找到與社區為對象的相關計畫。以往沒人重視的社區發展,實屬可 憐;而今各部會爭相著重社區發展之計畫、預算編列、重點執行,社區之重要性 不可同日而語,公部門之心態及主事者之觀念,實在值得玩味。

內政部於 1991 年 5 月 1 日頒布「社區發展工作綱要」。「綱要」其主要內容 ( 王培勳,2002) 為:

一、社區之劃定權,改由政府主導。

二、「社區理事會」改為「社區發展協會」並正式定位為依「人民團體法」成立 之人民團體。

三、社區發展協會之工作項目,分為配合政府社區發展工作之指定項目,政府年 度推薦項目及社區自創項目。

四、指定項目計有二十二項(如表 1-1)。

(19)

表 1-1: 1991 年社區發展工作綱要之 22 項內容

公共設施建設 生產福利建設 精神倫理建設

1.新(修)建社區活動中心 2.改善與處理社區環境衛

生與垃圾

3.維修社區水溝與道路 4.整理與添設停車設備 5.綠化與美化社區 6.其它

1.設置社區生產建設基金 2.鼓勵社區福利

3.設置社區托兒所 4.其它

1.加強改善社會風氣、倡 導與實行國民禮儀規範 2.維護與發揚鄉土文化民

俗技藝

3.建立社區交通秩序 4.制定社區公約 5.鼓勵社區守望相助 6.設立社區藝文康樂團體 7.設置社區長青俱樂部 8.設置社區媽媽教室 9.成立社區志願服務團隊 10.設置社區圖書館 11.提倡社區全民運動 12.其它

資料來源:王培勳,社區發展工作綱要, 2002

黃肇新(2003)認為從政策的脈絡來看,社會福利服務的社區發展工作必然朝向 邊緣化的命運: 「不論從哪一種觀點,自 1965 年開始推動社區發展工作,配合政 策而督促民間組成「社區理事會」,以及後來的「社區發展協會」,在社區發展工 作轉向「福利社區化」的過程中都再面臨被邊緣化的命運。」

而黃肇新(2003)更認為「社區總體營造」正為逐步「窄化」及「邊緣化」的「

社區發展」找到出路並獲得解套:「1994 年起李登輝總統以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 造」與生命共同體論述結合,進行新國家的建構時,文建會接掌了社政體系進行 了三十餘年的「社區營造」主導權。」

自此以後,台灣的社區營造工作,大致已有主管機關,但各部會仍有許多主 題及計畫提出,如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行政院農委會「農村社區建設」、經 濟部中小企業處「社區產業更新」、衛生署「社區健康總體營造」、內政部營建署

「社區風貌營建計畫」、內政部警政署「建立全國社區治安維護體系:守望相助再 出發推行方案」、環保署「社區環境改造計畫:永續家園」、經濟部商業司「改善 商業環境五年計畫」、教育部社教司、原住民委員會、客家委員曾等部會也都提出 相關計畫(詳見表 1-2)。

(20)

表 1-2: 2002 年行政院各部會與社區營造相關之方案計畫

部會名稱 主題 計畫名稱

社區總體營造計劃心點子活動 縣市政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計劃 社區文化之於

地方文化館 文建會 社區總體營造

弱勢族群發展計畫 推動環保示範社區計畫 環境保護署 社區環境改造計畫

一永續家園 推動生活環境總體改造計畫 農村新生活圈規劃與建設計畫 農委會 農村社區建設

漁村新生活圈規劃與建設計畫

勞委會 永續就業工程計畫

內政部警政署 建立全國社區治安 維護體系

守望相助再出發推行方案

經濟部商業司 改善商業環境五年計畫

行政院衛生署 社區健康總體營造 推動社區健康營造計畫 社區中小企業輔導計畫 地方特色產業輔導計畫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社區產業更新

振興傳統產業輔導計畫之一提升產業 競爭力計畫

教育部社教司 社區大學

原住民委員會 整建原住民部落生活新風貌計畫

客家委員曾 客家地方文史工作之輔導與獎勵

資料來源:整理修改自黃肇新, 2003,頁 40,

目前全國 6000 餘個村里中,約已成立 5,500 多個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發展協 會幾乎成為社區民眾生活共同體的核心,與民眾的生活密不可分。社區發展協會 具有「半公部門」性質的組織,可獨立對外發文,爭取公部門預算。許多政府政 策的推動,仍需要社區發展協會的配合與執行,它與一般的民間社團組織,似乎 又多了一點官方任務,許多政府單位的計畫都必須透過社區協會來加以整合與落 實。由於計畫可申請經費資源補助的機構多元,地方政府也樂觀其成;但也因為 關係著各部會績效,讓各部會必須配合政策將社區發展列為工作業務來推動,其 中公務人員與社區居民的心態,實在值得探討。

(2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印象中「鹿寮」是另一個「外婆」家(伯母娘家),因幼年常和伯父母到鹿寮 玩,對永安就有幾分熟悉的感覺。永安村北、東方以鹿寮溪與瑞豐、瑞源、瑞隆 村為界,南以高台低丘,鄰接龍田、鹿野村,西鄰延平鄉武陵、永康村,全村約 有 628 戶,人口約 1739 人(鹿寮戶政,2009/8),多數居民自日據時代便以農業為 生,其中以稻米、甘薯、甘蔗、鳳梨、茶、枇杷、釋迦、梅子、李子(鹿野鄉志

,2004)等作物,物產豐富。

民國 50 年代,許多鳳梨園變成茶園,各種知名茶種陸續引進栽種如烏龍、金 萱、佛手、翠玉等,甚至是聞名遐邇的阿薩姆紅茶,解說服務隊陳高桐先生說:「 這些都要感謝新元昌茶廠溫老先生,用最便宜的成本,鼓勵當地農民種植茶葉,

並收購茶青做成茶葉。」永安開始轉型成為茶區。民國 71 年 4 月,前總統李登輝 先生任省主席視察時,命名為「福鹿茶」,從此在國內茶葉市場便佔有一席之地。

社區居民大半從事與福鹿茶產銷有關行業,生活與茶習習相關,造就永安社區新 的生活樣貌。

圖 1-1 永安社區位置圖 圖 1-2 傳統農作—甘蔗

圖 1-3 傳統農作—鳳梨 圖 1-4 現有經濟作物—茶葉

(22)

近來社會環境改變,觀光旅遊風氣日漸盛行,社區在有識之士帶領及居民的 努力下,配合政府「社區總體營造」政策,由居民組成發展協會,訂定發展計畫

,讓沉寂沒落的社區注入活力;更以鄉下人的熱情,讓遊客們留下深刻印象。從 原本貧窮的村落,成為台東縣的績優社區、全國治安績優社區、全國十大經典農 漁村、第十七屆全國環境保護模範社區優等獎,更是台東縣合法民宿密度最高的 村落,傳統茶業園區加上觀光休閒產業,讓永安社區蛻變成全國的「模範社區」( 廖中勳,2008)。這些得之不易的榮譽,除了政府公部門貫徹政府政策執行外,社 區內的人力資源,更是最功不可沒的一群。

圖 1-5 全國十大經典農漁村頒獎典禮 圖 1-6 第 17 屆全國環保模範社區頒獎 有關台灣鄉村發展的理論與實際(蔡宏進,1993),以及現階段農業的挑戰與對 策(吳明敏,2002),國內已有諸多專門論述;新故鄉社區營造因被列為國家重點投 資計畫,主管機關也提出所謂活化社區營造組織與整合社區營造資源等執行方案

。現階段行政院勞委會推動「擴大就業服務方案」,如果未能有效配合社區總體營 造需求,則其改善失業問題的效果,恐將事倍功半;行政院農委會積極進行「農 村聚落重建」與「生態保育工法」,若能結合社區產業發展並落實自主營造,定能 發揮相當大的加乘效果(江大樹,2001)。

建構公私部門間的夥伴關係,協力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工程。社造計畫雖是當 前國家重要施政方針之一,惟因各級政府普遍財政窘乏與專業人才不足,如何善 用民間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投入,乃是政策推動首要課題。以往相關經驗顯 示,個別化、片段式的以工代賑,無法真正解決基層失業問題,唯有針對社區特 色產業全盤規劃與長期培訓,方能真正達到活化社區資源、有效振興地方經濟的 目標;在社區產業振興與社區資源活化的過程中,同時也正是激發並凝聚社區生 命共同體意識的最佳、持續性動力來源。文建會現行委託專業團隊協力甄選並輔 導社區營造計畫,乃是一項值得肯定的創新策略(江大樹,2001)。

永安社區在全體居民努力下,發展茶產業及社區營造,推動水土保持綠美化 及觀光休閒產業,更因獨特優質的地形及穩定的氣流,成為飛行傘的重鎮(廖中 勳,2008)。永安社區如何從無到有、努力奮鬥的克服許多困難,值得細心研究,

瞭解其關鍵因素;其中令研究者最感興趣的是社區中的人力資源,幾乎所有社區 營造工作,都由社區內「自己人」包辦,是如何到達這樣境界,值得探討。

(23)

二、研究動機

永安社區獲選 95 年績優治安社區(全國特優第一名),96 年全國十大經典農 漁村,97 年環保署第 17 屆環境保護模範社區優等獎,身為鄉民同感榮耀,能在全 國激烈競爭下脫穎而出,實在非常不容易,此是促成作者研究本文的動機之一。

其次,永安社區發展歷程上重要人物中的廖家三兄弟,為社區發展貢獻心力

,成效卓著,排行老大的廖金生為昔日軍旅長官,是何心境轉換,此是促成同是 軍職的研究者想一窺究竟,是研究本文的動機之二。

再次,永安社區發展幾乎是由零開始,到底是什麼資源與條件配合,讓社區 發展快速蛻變,而此經驗是否可複製至其他的社區鄰里呢?此是促成作者研究本 文的動機之三。

圖 1-7 治安社區巡守隊成立 圖 1-8 解說服務隊從事鄉土教學

圖 1-9 總幹事廖中勳擔任解說服務 圖 1-10 農場主人廖正忠擔任自行車導覽

圖 1-11 昔日荒煙漫草的坑谷溝渠 圖 1-12 今日生態盎然的親水步道

(24)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依據前述的研究動機,藉由對永安社區發展資料收集整理,瞭解該社區營造 過程中如何配合政策擁有各項資源,並分析永安社區人力資源與社區營造發展的 關係,各項工作執行過程中,社區民眾之意識,由各忙自我事業較不關心,至積 極投入社區事務;再者人才是各項組織、工作,甚至企業永續經營、長久不衰之 重要資源,永安社區人力資源的運用,就是難能可貴的實際案例。

本文的研究目的具體來說,有下列幾點:

(一)整理永安社區營造的發展歷程。

(二)分析永安社區人力資源運用與社區營造發展的關係。

(三)探討永安社區營造的人力資源運用問題與解決策略。

二、研究問題

根據前述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本文的待回答問題有下列:

(一)永安社區營造的人員組織概況?

(二)永安社區營造歷程的重要計畫與發展成果?

(三)永安社區營造的人力資源訓練現況?

(四)永安社區人力資源運用特色?

(五)永安社區發展在人力資源運用瓶頸?

(六)永安社區人力資源運用問題的解決策略?

(25)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以永安社區發展過程中人力資源為主要研究對象,尤其針對較鮮為人知 的計畫、協調過程。社區幹部如何發揮智慧,利用各種機會教育,訓練社區 幹部,強化團隊成員心理素質;在活動參與中學習成長,妥善運用編組,妥 善處理組織人員之間最重要的內心世界,提供社區居民發揮專長的舞台,同 心為社區工作盡心盡力。許多社區營造失敗案例,往往發生在角色衝突、利 益分配或缺乏專長發揮的舞台等人為問題,永安社區為何能處理是類問題,

發揮巨大的能量,創造優異的成績,此為研究者最感興趣的部分。

(二)研究內容

以永安社區投入總體營造至今,社區經由社造團隊的帶頭作用,已有快 速的改變。從農業社會但求溫飽的樂天知足,到如今把握所有機會,主動出 擊,積極做好各項準備,勇於自我挑戰,也如願的在許多重要競賽中脫穎而 出,得到優異成績。其中更以在地居民及來訪民眾團體給予社區營造團隊的 回饋是最可貴的,也是永安社區最引以為傲的殊榮,是怎麼辦到的。本研究 針對永安社區人力資源在永安社區發展上,到底扮演何種角色,產生何種影 響,如何因應調整,是值得學習的課題。

(三)研究時間

自永安社區民國八十八年社區發展協會籌備成立,歷經三任協會理事長 及社區營造團隊的努力至今,已十年時間。當然重點在現任社區組織人力運 作上,其中值得我們學習的人、事、物,背後更有許多感動的故事。

二、研究限制

(一)次級資料蒐集限制

本研究所蒐集之資料包括鹿野鄉志、鹿野鄉報、鹿寮歲月第一冊至第四 冊、福鹿小調、碩博士論文、社區發展類期刊等資料,資料大致完整。但如 各年度計畫案、各年度申請與獲撥經費、社區發展後對農村民眾基本收益等 資料,研究者不易取得有利資料,所以在資料取得上有其限制。

(二)個案研究限制

本研究屬個案研究,研究對象限於永安社區發展上所能觀察的問題,所 得到的結論雖可供現今從事社區事務之社區營造人員參考運用,但台灣各地 社區發展現況及資源互異,無法一概而論,更不可能一體適用,故有個案研

(26)

究的限制。

(三)深度訪談樣本數限制

本研究係利用公餘時間實施訪談,面對個人時間受限,及受訪者時間亦 有限之狀況,要完整完成訪談之資料蒐集,實在不容易。許多樣本更在外務 中斷或時間緊迫下匆促進行,對研究個案之資料參考運用不免有遺漏或不足 處,冀望能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訪談,以求論文寫作更加完整。

(27)

第四節、研究流程

本研究自研究者進入研究所就讀前,就對永安社區之發展存在濃厚興趣。在 一樣政策條件,同樣由土地、人民組成之社區,有些社區展現旺盛之生命力,居 民安居樂業;但也有許多社區居民老化,人口外流,社區意識薄弱,為何會有如 此大的差別呢?

有幸考取研究所,在教授指導下選定永安社區人力資源為主題,探討在社區 發展營造上有何重要性。並於去(98)年訂下研究計畫後開始蒐集永安社區各項 文獻資料,著手邀約各方代表深度訪談。從訪談資料與文獻上分析永安社區成功 及隱憂,整理出人力資源對社區發展之重要性,並對現存隱憂提出建議,最後預 計於 99 年 6 月份完成論文撰寫及發表。以下為本研究之流程圖示:

構思階段 研究動機與目的

規劃階段

相關文獻探討

律定探討議題

執行階段

設計訪談大綱

實施深度訪談

訪談資料整理

資料分析與結論撰寫

分析訪談結果

結論與建議

圖 1-13 永安社區研究流程圖

(28)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社區總體營造中人力資源之探討

一、社區的定義

社區是一個地方或村落,因居民之參與、體認社區公共事務,對居住地區產 生「認同感」。「社區」就是居民通過組織動員來參與社區發展的平台。開放社區 公共領域,能讓社區居民本身分享決策權。從實務中學習民主運作,鞏固民主最 紮實的基礎,進而凝聚社區意識,建全基層民主運作(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99)。由上述的定義中,社區有著「居住在一地區」、「認同感」及最基層的民主 決策過程等三大意涵。

「社區」在台灣呈現一個普遍的現象,在傳統鄉村聚落中(如圖 2-1、2-2 永 昌及永安社區原標示牌),原本「社區感」極為緊密,但隨著工業發展,人口逐漸 外流(鹿野鄉志,2004),鄰里關係逐漸淡化。永安社區同樣面臨上述問題,如何 營造居住地成為有情感的社區,讓社區居民以自己的故鄉為榮,正是「社區營造

」積極建構的目標。

圖 2-1 永昌社區標示 圖 2-2 永安社區標示

近年來政府部門對社區發展的積極推動(如圖 2-3 至 2-6 永安社區入口意象標 示【一至四】),對社區編列相當比例之預算額度,說明了政府對社區議題的重視

,如愛台十二項政策,預計十年內,投入至少 1500 億,改造 4000 個社區農漁村,

造福 60 萬農漁戶(廖中勳,2008)。過去台灣有關社區的工作主要由內政部社會司 主導,但是從九○年代末期以後,行政院各部會均投入社區工作計畫(如表 1-2:

2002 年行政院各部會與社區營造相關之方案計畫)。各社區依相關計畫成立「社區

(29)

圖 2-3 永安社區入口意象標示(一) 圖 2-4 永安社區入口意象標示(二)

圖 2-5 永安社區入口意象標示(三) 圖 2-6 永安社區入口意象標示(四)

發展協會」,在台灣社區發展上成為政府推動社區工作的重要基層單位。由於政府 各部會投入的資源導致社區朝向多元化發展,促使社區發展協會可以提供更多樣 化服務工作的機會(王仕圖,2007)。社區內人才也在如此的契機下,有了發展的 舞台,成為政府公部門及社區居民間的橋樑,將政府美意及居民需求作完美的聯 結,呈現出以往不同的社區風貌。

二、影響社區意識的因素

社區意識( community conscious- ness )不論是刻意營造或長時間自然形成的,一 旦居民接受社區、關懷社區利益,捨不得離開,對社區有明確的認知或象徵意義

,則社區意識便形成。社區意識的地方附屬感影響因素研究相當多,大部份研究 都支持系統模型,亦即居民在一鄰里居住越久,社會關係連結越多,則地方附屬 感就越強(Kasarda and Janowjtz, 1974 ; Sampson, 1988;1990)。

永安社區清楚界定生活空間,包含現有生活區(永安、永昌、永樂、高台、

永隆、永德、永興、永嶺等九個聚落);生態休閒區(玉龍泉、高台、永安國小生 態園區等);農業生產區(茶園、鳳梨等各式果園)等,居民運用生活空間結合各 項民俗祭典(廟會、取午時水)、傳統活動(包粽子、過年搗年糕)、農事生產(

茶與有機農作物),增加彼此交流,凝聚社區共識,亦符合公部門一再強調的三生

(生活、生態、生產)共榮,營造永續經營的最高目標。

民國 83 年引入社區總體營造的概念,此概念源於日本的造町、英國的社區建 築與美國的社區設計。文建會對社區總體營造的定義為:社區總體營造是以社區

(30)

共同體的存在和意識作為前提和目標,藉著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地方公共事務,凝 聚社區共識,經由社區的自主能力,配合社區總體營造理念的推動,使各地方社 區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也讓社區居民共同經營「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

」、「文化事務發展」、「地方文化團體與社區組織運作」、「整體文化空間及重要公 共建設的整合」及其他相關的文化活動…等。因社區民眾的自主參與,使生活空 間獲得美化,生活品質獲得提升,文化產業經濟再行復興,原有的景物煥然一新

,進而促使社區活力的再現。如此全面性、整體性的規劃與參與社區經營創造的 過程,稱為「社區總體營造」(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

由於社區居民長期缺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管道與機制;在推動初期,所有 的活動舉辦皆由政策指導及專業團隊以計劃案的方式,進行動員工作。此期間為 了掌握居民意見,仍是依循著正式的管道,與地方上的里、鄰長、學校家長會與 社區社團進行說明與溝通,然後再擴及吸取一般的居民意見與參與。再來舉辦一 系列的研習、會議、觀摩活動,提升社區營造人員的觀念、基本學能,以所學服 務社區鄰里。

大家都知道,社區的財力與物力是有限的,但人力卻是待開發的。若能透過 教育訓練開發出社區營造的專業能力,所有人力應該可以為家鄉創造無限的可能

,而適當的人力資源培育,可以提高人力素質,帶動社區觀光旅遊產業的市場,

進而創造出更多元的就業機會,達到良性的互動及發展,實現永續發展的理念,

使人力資源獲得最有效的運用(張添洲,1999)。

三、社區總體營造的政策理念

社區總體營造政策,著重在提升由下而上的民主概念,希望經由社區民眾自 主提出對環境的關懷,創造居民可以學習處理公共事務的機會(行政院文化建設 委員會,1999)。而此政策推出,恰巧接上解嚴後台灣各個在地力量在理念與行動 上適時的疏導,以政策鼓勵社區營造,成為二十世紀末期台灣的社會運動(曾旭 正,2007)。

民國 83 年社區總體營造政策提出以來,政府為鼓勵社區激發創意、推動社區 自主投入營造工作,許多「社區協力政策」與計畫提供社區申請(曾旭正,2007)

;社區總體營造概念不只針對地方空間利用重新檢討,包括以下項目(黃世輝、

宮崎清,2002):

(一)強調社區共同體的存在與生命共同體的意識。

(二)社區共同意識的形成來自居民對社區事務的共同參與。

(三)不同社區應該各自展開屬於自己的生活文化運動。

(四)居民的主動參與是改造社區、活化社區的最重要力量。

(五)社區總體營造重視步步為營的企劃與經營,是一創造性的過程

(31)

(六)關心的是社區裡包括文化、產業、環境、教育、公共行政等的 整體。

(七)自己的社區要由自己來創造,且採用由下(社區)而上(政府

)的方法。

四、政府部門在人力資源訓練運用情形

(一)2002-2007 年「新故鄉社區總體營造第一期計畫」執行成果 1.辦理各類社區營造人才基礎培訓工作

為推廣社區營造理念及發展社區輔導模式,文建會於 2002 至 2005 年成 立北中南東四區培力中心,辦理分區人才培育工作。每年培育 100 個社區,

持續從事社區營造工作。而培力中心所發展出來的輔導機制及社區家族陪伴 機制,一直為地方政府所運用,深耕於 25 縣市,協助社區事務。

2.建置台灣社區通網站

文建會為提供社區服務,建置了台灣社區網站,整合各部會資源,提供 全面、完整、便捷之資訊服務,使政府施政讓民眾接近與暸解,並提供社區 經驗交流及學習的平台,至 2007 年 12 月底計有 3550 個社區註冊,12036 則 新聞,網頁瀏覽數高達 485 萬人次以上。

3.推動行政機制社造化

目的在培育行政人員具有社造理念及相關知能,辦理培育課程及經驗交 流。推動縣市政府成立社區營造推動委員會,跨局室資源整合,擬訂縣市社 造白皮書,規劃社造發展願景。設立社造中心讓社區可以就近獲得訓練及成 長機會。推出社造家族制度,學長帶學弟方式,共同陪伴成長。

4.輔導社區進行傳統文化空間改造

社區營造工作需要居民多方參與,傳統文化空間的調查規劃及運作是促 發社區共識的具體作為,本會於 2003 至 2007 年輔導社區以參與式設計規劃 改善社區空間,總計輔導 193 處社區。

5.社區產業輔導工作

2003 至 2007 年輔導社區文化產業計畫,總計輔導 179 處社區,辦理產業 調查、研習、經驗交流等。並辦理社區產業計畫研習課程計 180 場次以上,

參與培育人數 2300 人以上。出版中英文版地方文化產業知性學習之旅專冊。

6.社區成果展現活動

(32)

2003 年至 2007 年補助 25 縣市辦理社區深度文化之旅共規劃 303 條路線

,包含生態、古蹟、產業、漁村、原住民部落體驗等,讓社區文史調查、環 境改善、產業發展等成果展現,並藉由參訪交流讓社區經驗傳承交流。並辦 理社造年會暨展覽,共約 25 萬人參加。

7.社區藝文推廣

為協助社區進行在地文化、傳統技藝、文史調查及文化推廣,文建會每 年補助社區辦理各項藝文活動,自 2003 年至 2007 年已補助 1616 件計畫(文 建會社區總體營造網頁資料,2010.04.10)。

(二)2008-2009 年「新故鄉社區總體營造第二期計畫」執行成果 1.縣市行政機制社造化及人才培育

辦理社造人才培育課程 3,843 場次,培育社區營造人才計 44,211 人次,

厚植社造發展基礎。辦理社區劇場培育計畫,於全國北中南東四區辦理深度 培訓課程,共培訓相關人才 297 人次,未來投入全國各地社區,參與協助社 區營造及社區劇場推廣工作。

2.社區文化深耕工作

各縣市輔導社區推動文化深耕,分別輔導 360 處社區推動各形式社區記錄

、推動 146 處社區劇場計畫,展現在地活力與獨特的歷史特色,亦透過環境 踏察及描繪,讓社區居民瞭解及感受生活週遭的人、事、物、地、景、產,

並留下豐富多元的紀錄。

3.輔導社區深度文化之旅

輔導各縣(市)規劃社區深度文化之旅,以展現社區特色及社造成果。97 及 98 年共規劃 170 條路線、348 梯次活動、培育 1597 人次導覽人員,參與深 度之旅民眾計有 15,990 人次,將社區居民在空間、文史調查、人才培育等成 果,傳達給其它社會人士或社區夥伴,並強化社區組織經營運作。

4.輔導社區產業

計有 10 縣市提案,輔導 53 項計畫進行社區圓夢工作推動,例如社區工藝 品、風味餐、有機農業、有機農產加工品、農村生活 DIY 體驗活動等,透過 美學包裝理念,融入地方特色的創意靈感;計有 50 處社區進行產業基礎調查 工作,發掘地方特色,進而思考地方創新發展模式,提升產業及商品價值。

5.社區營造獎補助業務

鼓勵就社區特色、現況與發展願景,透過社區影像紀錄、社區刊物、地 方文史、社區工藝等,提供居民更多參與公共事務的管道,展現在地智慧,

(33)

傳達在地文化。計審議 1169 案,總計補助 857 案,辦理活動 3059 場次,參與 人次達 66 萬次,協助社區推動文化深耕及共識凝聚。

6.維持運作臺灣社區通網站

臺灣社區通網站於 98 年改版。擁有“全國最適合社區自我行銷"的類部 落格平臺,整合了時下部落格機制與社區成果展示特殊需求的服務空間。統 計至 98 年度有 4,568 個社區註冊;電子報訂閱人數達 2 萬 2,509 人;網頁瀏覽 逾 1 千 563 萬 5,800 人次;平均每日達 1 萬 5,000 人次以上到訪。98 年臺北世 貿資訊月「邁向智慧生活-政府館」展出活動,總計參與人數逾 10 萬人次。

7.社區營造成果展現

(1)97 及 98 年縣市社區營造成果展活動總計約有 460 處社區、6 萬以上人 次參與,透過融合地方文化活動,展現行政社造化、社區文化深耕等執 行過程與豐碩成果。

(2)進行 100 餘處社區文化地圖繪製計畫及全國性 4 場巡迴展,呈現近年來 社區在文化藝術領域所累積的能量,規劃社區未來發展願景。亦將地圖 資料放置於相關網站,供一般民眾參閱,提供近 20 萬人次之民眾親近 瞭解社區之機會。

(3)辦理「2008 文化四季遊」活動,透過活動的舉辦整合文化施政成果,引 導民眾透過文字影像紀錄、深度文化之旅等方式,認識自己的家鄉、瞭 解節慶意義,總計參與人數高達 632 萬人次。

(4)舉辦「好家‧在社區」-2009 文建會社造系列展活動,全國參展社區達 150 處,展現社造計畫執行成果,推廣社區文化產業,提供各縣市社區 間交流及觀摩學習機會,開擴社造更多元面向,重啟社造新活力。

8.辦理「921 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

辦理 2 場次 921 震災 10 週年系列座談會及「921 社區重建國際研討會」 計 有 150 人次參與,39 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含 9 位國外學者及 30 外國內學者)與 會(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網頁資料)。

四、小結

社區營造工作冀由社區營造的擴大與深化,透過與地方人士共同參與之方式

,提升生活品質。並擴大初階社區培力、強化社區營運發展、建立文化生活永續 傳承模式及行政組織社造化等輔導配套措施,達到在地永續經營之目標(文建會 社區總體營造網頁資料)。永安社區正好搭上這波社區發展機會,在居民自主意 識主導,及政府資源挹注下,發展成果有目共睹。然事在人為,若從政府到各社

(34)

區沒有一群願意付出,不計得失的居民,就沒有今天社區發展的成果。因此,人 力資源才是社區發展最重要的關鍵。

從以上文建會的資料中,不難發現許多專家學者倡導的人力資源理論似乎很 難全盤植入社區總體營造中運用。尤其社區組織沒有階級高低之分,彼此沒有隸 屬關係,社區發展全憑社區意識的串連。因此,本文從人力資源運用的角度切入

,因為社區組織幾乎是非營利的義務工作者,參加社區營造工作,只有付出時間 精神體力,不容易獲得財富權力的回饋。理念不合時分道揚鑣,約束力非常薄弱

,因此很難運用人力資源的管理模式。

(35)

第二節、社區營造研究人力資源概況

一、社區營造案例研究

研究者於民國九十八年十一月十九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於全國博碩士論文網 搜尋「社區營造」結果如下表:

表 2-1 相關「社區營造」碩博士論文整理一覽表

年度 論文題目 學校系所 研究

地區

研究生 88 融入社區的實踐─桃園龍潭

三坑子聚落社區營造之經驗

中原大學/建築學系 桃園縣 馮天蔚

89 社區營造在永續發展中之角 色--以嘉義縣山美社區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 研究所

嘉義縣 呂嘉泓

89 家園重建,誰的夢?從災後社 區營造政商競合的重建計劃 看災區社區傳播

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 究所

台灣 方雅慧

91 地方文化產業之振興與社區 營造--以美濃地區為個案

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 究所

高雄縣 曾維屏

91 社區營造文化政策永續發展 可能性之探討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 究所

北宜桃 施國隆

91 黃金時代先知對話錄:針砭社 區營造的組織運作與社區實 踐--以「都市改革組織」與「

社區資源交流協會」為例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 城鄉研究所

台灣 楊凱程

91 誰是社區的主人---從太平老 街再造看台灣的社區營造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 產維護研究所碩士班

雲林縣 黃也瑜

92 社區營造永續觀光評估模式 之研究

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 理研究所

嘉義縣 林玉婷

93 國姓鄉居民對社區營造永續 發展態度之研究

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 理學系碩士班

南投縣 楊智安

93 社區營造中民眾參與空間營 造角色課題之初探 —以台南 縣三個社區為例

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 劃學系

台南縣 蘇育南

93 社區營造規劃之視覺形象設 計研究--以竹南中港老街再 造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 計研究所

苗栗縣 連森裕

93 社區營造過程中社區規劃師 角色功能之研究

逢甲大學/建築與都市 計畫所

台灣 莊錫全

(36)

表 2-1 續

93 建功社區林域空間拓殖計劃- 屏東縣新埤鄉客家聚落社區 營造紀實

臺南藝術學院/建築藝 術研究所

屏東縣 吳志文

94 「家的營造」到「社區營造」

:中寮鄉八仙村馬鞍崙仙樂社 區 921 社區重建經驗研究

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 南投縣 劉惠琪

94 社區營造員推動社區總體營 造對實施成效影響之研究

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 究所

苗中彰 雲嘉

曾秀米

94 合作社參與社區營造之可行 性研究-社會經濟取向

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 士在職專班

台灣 陳佳容

94 社區營造人員及社區居民對 觀光發展認知之研究--以霧 峰鄉為例

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 業管理系碩士班

台中縣 吳國光

95 社區營造的研究與批判---以 溪美社區為例

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 研究所

台南縣 王萬此

95

台灣地方派系與社區營造-以 嘉義縣東石鄉船仔頭和永屯 社區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 研究所

嘉義縣 劉如倫

95 社區營造與犯罪預防關係之 研究 ~以《傳家堡社區》為 例~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 治所

雲林縣 林章明

95 社區工作者角色探討-以社區 營造役為例

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 策研究所

台灣 王忠融

95 社區營造網絡治理中信任機 制建構之研究─以桃米生態 村為例

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 政與政策學系

南投縣 張力亞

95 宜蘭社區營造的回顧與前瞻- 永續發展觀點

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 政與政策學系

宜蘭縣 蕭欣怡

96 屏東縣新埤鄉建功村的聚落 拓墾與社區營造歷程

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 系

屏東縣 賴怡吟

96 儲蓄互助社參與社區營造的 功能-以玉井儲蓄互助社為例

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 士在職專班

台南縣 洪福龍

96 非營利組織在社區營造的角 色與功能之研究

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 理研究所

高雄縣 沈雅琪

(37)

表 2-1 續

97 社會參與中的成人學習探究

─以台南市安東庭園公寓大 廈社區營造為例

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 育研究所

台南市 吳茂成

97 客家地區社區營造策略之比 較研究—以內灣與九讚頭社 區的發展現況為例

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 文化教師碩士在職專 班

新竹縣 蔡世群

97 日常生活‧社區營造與社會 實踐─一個台灣社區工作者 的觀察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 文化研究所

台灣 向家弘

97 地方文化產業與社區營造之 研究--以關西玉山地區為個 案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 資處社會學習領域

新竹縣 陳思琦

97 民眾參與社區營造及居住環 境感受之研究-以嘉義市劉厝 社區為例

國立嘉義大學/農學研 究所

嘉義市 扈凱暉

97 社區營造與地方探討--以新 竹市金山社區與內湖社區為 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 理學系

新竹市 鄒萍萍

97 鄉村社區營造之障礙與效益 探討—社區發展協會組織成 員之觀點

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 業管理系碩士班

台中縣 謝美美

97 雲林縣社區營造中的青年培 力研究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 產維護系碩士班

雲林縣 曾婉綺

97 社區營造推動社區產業之研 究~以南投永興社區為例

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 政與政策學系

南投縣 林世淵

98 金廣福文教基金會參與客家 地區社區營造之研究

中央大學/客家經濟與 政策研究所

新竹縣 彭瑞麟

98 鄉村型社區營造之網絡治理 策略─南投縣國姓鄉梅林社 區個案研究

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 政與政策學系

南投縣 鄭和

資料來源:全國博碩士論文網搜尋,2009/11/19,由研究者整理。

社區營造在校園內雖非最主流的學程,但依上表顯示,研究社區營造主題的 學系卻是涵蓋了許多學科,有休閒旅遊、建築藝術、環境保護、社會發展、管理 科學、成人教育、政治經濟、犯罪預防、都市計畫、地質研究、文化資產、新聞 農學、公共行政等學科,可見社區發展包含的面向非常廣泛,須運用到的專業技

(38)

能更是包羅萬象,需要產官學各界發揮所長,才能達成社造目標。上表共計 35 篇 有關「社區營造」之博碩士論文,其中分類統計如下:

(一)研究地區

據上表(表 2-1 相關「社區營造」碩博士論文整理一覽表)統計分析,有關「

社區營造」之博碩士論文,研究地區皆於台灣西半部,東部僅宜蘭縣一篇,東半 部之各項社區營造時間雖然較西半部晚,然成果並不亞於西半部,生活滿意指數 亦有許多指標是遠較西半部進步突出的,實在應該有人將東部地區社區發展上值 得學習的特色與努力不足之處,作較詳細的研究,以作為對社區發展有興趣者之 參考運用。下表為相關「社區營造」碩博士論文研究地區統計。

表 2-2 相關「社區營造」碩博士論文研究地區統計表 地

區 數 量

縣市 數 量

地 區

數 量

縣市 數 量

地 區

數 量

縣市 數 量 南投縣 5 高雄縣 2 桃園縣 2 苗栗縣 2 台南縣 3 台北縣 1 台中縣 3 嘉義縣 4 台北市 1 彰化縣 1 屏東縣 2 新竹縣 3 雲林縣 4 台南市 1 新竹市 1 中

部 地 區

15 南

部 地 區

13

嘉義市 1 北 部 地 區

9

宜蘭縣 1 總 計 35(除宜蘭縣外無東部地區之研究)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一般認為中部地區熱衷於「社區營造」議題者,多半是在九二一大地震後,

幾乎在車籠埔斷層帶附近受損的社區,都必須面臨重建與發展的議題。而原本落 後的山城社區,居民面對天然災害的態度還無所適從時,所幸政府公部門、學者

、企業適時的引導,社區居民選擇正確的配合,讓社區總體營造的種子,有機會 發芽茁壯。而北部地區因生活競爭壓力較大,社區營造的氛圍顯然沒有南部社區 的凸顯,應該與大環境有密切關聯。相較北部地區的工業化及生活壓力,許多居 民務農為生的南部地區,對生活環境周遭的變遷,社區生活品質的提升,有更多 時間去思考與探討。

但相對於這些地區而言,東部地區的好山好水,生活壓力,明顯較西部各地 區要低。居民除了務農外,軍公教等公務人員比例不亞於西部地區,理應有許多 相關論文發表。然因東部地區人口外流嚴重,本地研究所、大學學生外來人口比 例高,加上公務人員外縣市考上的人員佔大多數,能有真正居住於東部而恰巧對

「社區營造」有興趣的研究人員有限。研究者有幸研究「社區營造」相關議題,

對永安社區的發展實地研究,增加個人對該社區的了解,也為東部地區的社區發

(39)

展留下紀錄。

(二)關心議題

由上列 35 篇論文區分討論議題,主要的議題概有社區營造觀察約 9 篇,人力 資源管理運用約 8 篇,建築景觀環境約 4 篇,文化建設產業約 6 篇,永續經營發展 約 8 篇,其中討論的子題相當廣泛,如表 2-3 所示。東部在眾多條件無法充分掌握 配合的狀況下,只有加強人力資源的管理運用,充分發揮人力資源,達成事半功 倍的效果,才能在各種條件資源缺乏失調下與西部相比較。

表 2-3 相關「社區營造」碩博士論文研究議題統計表 主要議題

(篇數)

社區營造觀 察(9)

人力資源管 理運用(8)

永續經營發 展(8)

文化建設產 業(6)

建築景觀環 境(4)

社區媒體 組織運作 災後重建 傳統產業 居住環境 犯罪預防 成人教育 居民態度 新興產業 空間運用 儲蓄互助 青年培力 生態保育 地方特色 建築視覺 相關子題

合作經濟 人才訓用 自主財源 居民參與 老街再造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本表區分五大議題,依搜尋全國博碩士論文之性質分類,可明顯看出人力資 源管理與運用是非常重要之議題,成為許多社區發展成功與否之關鍵。東部地區 許多社區人口外流,在地在鄉人力有限。然事在人為,人數雖少,確實可以減少 計畫協調運作時間,能以最扁平化的組織在最短的時間內展開行動,為成功取得 先機。因此,人力資源實在關係社區發展的重要關鍵。以下就社區發展案例說明 人力資源相對於社區發展的重要性。

二、社區發展案例探討

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副教授王仕圖於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發表研究論文:「社區 型非營利組織資源動員與整合-以社區發展協會為例」,探討基於社會環境的變遷

,影響社區各類資源取得的機制產生轉變,以社區為服務對象的社區型非營利組 織在人力管理運用、財務資源取得等所運用的策略,透過兩個不同發展背景、不 同生活環境的社區組織,瞭解成功運作的共同之處(王仕圖,2006);以下就屏東 歸來與台南長榮社區之發展歷程作介紹:

「歸來社區發展協會」位於屏東市的邊緣地帶,該組織是由三個行政村里組 合而成,包含湖西里、湖南里及歸心里,該協會打破了行政疆界,成立一個跨越 村里行政界限的組織,這是該協會的重要特色之一。取名為「歸來社區發展協會

」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感念傳統的地名,因為社區所在地以前合稱為「歸來」,所以 就此命名。歸來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 1996 年,且社區居民的年齡組成結構屬於較

(40)

年輕化的人口(王仕圖,2007)。目前以社區生產的牛蒡聞名。

「長榮社區發展協會」位於台南,主要由四個眷村組成(樂群新村、光復新村

、實踐二村、富台新村),因該社區為典型的眷村社區,近年來因眷村改建與行政 區域合併等因素,將原於 1991 年成立的北垣社區發展協會改名為長榮社區發展協 會。該社區人口組成以外省移民及其後代為主,因此背景因素,長榮社區在社區 認同與凝聚的程度非常高;而社區歷經「眷村改建」,是考驗社區凝聚力的重要挑 戰,因為原有社區已經打破建制,社區內住戶分散四處,如何維繫社區的情感,

也是考驗協會領導者的智慧。

圖 2-7 屏東歸來社區頒發獎助學金 圖 2-8 台南長榮社區高樓林立 以上兩個社區在南部算是發展成功的社區,前者為農村型態社區,後者為眷 村型態社區,同時獲得政府社區組織評鑑的肯定。社區發展協會成員都是在社區 長期經營一段時間,且是由下而上的自發性動員,社區主要領導者都是社區中土 生土長的社區子弟,目前的領導者都是在外地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再回歸社區同 時進行社區服務工作。其特色如下:

(一)歸來社區

1、善用組織,擴大服務層面

除早期成立的長壽俱樂部、壘球隊、媽媽教室等外,初期成立守望相助 隊、青年工作隊及北管古樂班,近年來相繼成立牛蒡產銷班、社區學院、網 路 E 工服務隊等(王仕圖,2007)。將社區農業物產,結合屏東科技大學的農 業專業,運用資訊行銷,讓社區安居樂業。

2、善用資源,適應社會變遷

協會從牛蒡產業及營造社區關懷中心,來探討社區如何構築與實現社區服 務的理想。加入 WTO 後對農產品的衝擊,規劃「推動牛蒡產業發展五年計劃

」,初期尋求學術單位協助發展與研發產品;中期發展加工製品,增加牛蒡產 品行銷;後期計劃則是將產業與社區文化結合,發展觀光休閒農業。有關「

營造社區關懷中心」則是一項典型社區結合政府資源的方案,發展出區域性 老人關懷工作站。預計進一步推動老人關懷訪視、電話問安、送餐服務、諮

(41)

詢服務以及照顧轉介等工作(王仕圖,2007)。

(二)長榮社區 1、組織縝密,服務老人

目前協會行政系統下設有文書、會計、活動、總務及十個團隊,其中,民 俗藝文隊下有國樂、國劇和民俗技藝三隊;媽媽教室下有七個班;義工隊下 有環保義工、守望相助與關懷天使三個隊,外省移民為主,老年人的比例非 常高,針對老人包含長壽俱樂部、長青食堂、關懷天使隊、健康管理站等。

而眷村文史隊也規劃在社區活動中心成立「眷村文化館」(王仕圖,2007)。 2、以眷村感情連結為資源動員模式

因眷村改建的關係,社區報以書面資料作為資訊傳達的媒介,長榮社區發 展協會於 1992 年 7 月即發行社區刊物,目的就是凝聚社區居民的共識、溝通 訊息、連繫彼此的感情;至今更以電子郵件方式傳遞社區訊息。報告眷村改 建工程的進度,讓原住戶能充份掌握整個改建工程的進度及其他住戶的動態

,在改建期間,發揮凝聚社區人氣的力量的效果(王仕圖,2007)。

由於社區是眷村的歷史條件因素,社區領導者正視過去眷村生活的特色,

因此在該社區發展協會前身北垣社區發展協會時,編印一本《竹籬笆今昔:一個 眷村社區的歷史與文化》專書。透過社區文史的編撰活動,集結眷村社區不同世 代的人力,進行社區歷史文物的建構,透過活動找到凝聚社區能量之所在,並且 凸顯社區的特色(王仕圖,2007)。也因此創造了不同的社區發展文化與經驗。

(三)兩個社區發展共同處 1、依賴政府經費支持

社區發展協會的財務資源有限,須從外部環境中爭取,其中又以政府為主 要的財務來源。根據歸來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表示該社區發展協會每年來從 各級政府所爭取到的財務資源,平均在新台幣三百萬左右,佔該社區發展協 會的運作金額八成左右。同樣地,長榮社區的財務資源也是以政府支持為主 要的對象,該協會在 2004 年爭取到文建會「心點子計畫」的規劃費用 190 萬 元新台幣(王仕圖,2007)。

2、動員所有人脈,爭取資源

在資源的運用上,建立豐厚的社會資源,透過人脈取得所要資源。利用民 意代表對政府進行遊說,協助取得相關資源。在歸來社區方面,有現任縣議 員即該協會第一任理事長,在協會與政府互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長榮 社區也透過民意代表爭取社區守望相助的經費。而不管是歸來社區在牛蒡產 業的發展或是長榮社區在眷村文史工作之調查,均著重與相關專業領域之專

(42)

家學者進行合作,也為社區取得更多社會資源(王仕圖,2007)。 3、社區團隊的行為模式

社區發展協會的領導者的專業或領導能力確實發揮影響力,歸來社區現任 理事長為醫師,對於社區人口的健康問題特別重視,「營造社區關懷中心」就 在其專業背景下發展出來的;而長榮社區的領導者也都具有大學學歷,並長 期在社區內從事服務工作,故能夠發揮作用。領導者均能夠正視社區問題及 社區的需求,有效地針對問題及需求擬訂行動策略(王仕圖,2007)。 4、居民意識形成資源網絡

歸來及長榮社區的領導者及核心幹部長期參與社區工作,提供各項服務工 作,提昇居民對於社區的認同,當社區有特別需求時,可藉由居民的社會網 絡關係,找到組織所需要的資源。此外,社區組織進行之服務滿意度與參與 度的提昇,導致公部門的資源有正向的影響作用(王仕圖,2007)。

目前政府在資源的提供上不再是齊頭式平等的做法,社區要有所作為,必須 針對社區本身的需求,同時要有方案規劃的能力,才能取得政府的資源。必須仰 賴社區領導者及幹部能夠建立豐富的資源連結網絡,才能為社區引進相關資源。

同時必須獲得社區居民的認同與回饋,如此才能有效動員相關的資源。(王仕圖,

2007)。

以上為發展成功案例,但有許多社區發展協會是有名無實的,把持在部分人 士手中,將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之基金使用完畢或借貸後,便不聞不問,社區事物 停擺,實在可惜。為何會有如何差別,分析原因仍是核心人員的態度及觀念使然

,而在社區組織成員多數為不支薪的義工組織,然只要牽涉金錢財務,其結果往 往因眾人雜亂的意見或財務資訊不夠公開透明,影響到組織成員服務的熱度,導 致組織的停擺,失敗之案例亦不勝枚舉。

(四)兩個社區發展資料不足處

以下就歸來社區與長榮社區發展資料比較分析後,提出不足處供研究者在永 安社區發展研究上特別關注。

1、社區人力資源訓用情形

現今大學畢業甚至研究所比比皆是,社區中人力資源不虞匱乏,但如何 利用零碎的時間,讓人才樂於投入社區發展服務工作上,從門外漢經由安排 學習、觀摩、成長到實際運作,其訓練上是否足夠,又須搭配如何的計畫,

讓社區營造團隊有專長發揮的舞台,又兼具成長的空間,實在是社區領導者 一份使命,以上兩個社區對此議題資料較缺乏,值得繼續深入瞭解。

2、社區營造團隊互動過程

數據

圖 4-61    清理後煥然一新的步道-------------------------------------------------------------92
表 1-1: 1991 年社區發展工作綱要之 22 項內容  公共設施建設  生產福利建設  精神倫理建設  1.新(修)建社區活動中心  2.改善與處理社區環境衛 生與垃圾  3.維修社區水溝與道路  4.整理與添設停車設備  5.綠化與美化社區  6.其它  1.設置社區生產建設基金2.鼓勵社區福利 3.設置社區托兒所 4.其它  1.加強改善社會風氣、倡 導與實行國民禮儀規範2.維護與發揚鄉土文化民俗技藝 3.建立社區交通秩序 4.制定社區公約 5.鼓勵社區守望相助  6.設立社區藝文康樂團體 7.設
表 1-2: 2002 年行政院各部會與社區營造相關之方案計畫  部會名稱  主題  計畫名稱  社區總體營造計劃心點子活動  縣市政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計劃  社區文化之於  地方文化館 文建會 社區總體營造  弱勢族群發展計畫  推動環保示範社區計畫 環境保護署 社區環境改造計畫 一永續家園  推動生活環境總體改造計畫  農村新生活圈規劃與建設計畫 農委會 農村社區建設  漁村新生活圈規劃與建設計畫  勞委會  永續就業工程計畫  內政部警政署  建立全國社區治安 維護體系  守望相助再出發推行方案  經
圖 2-3 永安社區入口意象標示(一)  圖 2-4 永安社區入口意象標示(二)  圖 2-5 永安社區入口意象標示(三)  圖 2-6 永安社區入口意象標示(四)  發展協會」 ,在台灣社區發展上成為政府推動社區工作的重要基層單位。由於政府 各部會投入的資源導致社區朝向多元化發展,促使社區發展協會可以提供更多樣 化服務工作的機會(王仕圖,2007) 。社區內人才也在如此的契機下,有了發展的 舞台,成為政府公部門及社區居民間的橋樑,將政府美意及居民需求作完美的聯 結,呈現出以往不同的社區風貌。  二、影響社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Master Taixu has always thought of Buddhist arts as important, the need to protect Buddhist arts, and using different forms of method to propagate the Buddha's teachings.. However,

Radiograph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s 廖振焜 林大弘 吳長晉 戴 瀚成 傅楸善 楊榮森 侯勝茂 2005 骨科醫學會 聯合學術研討會. • Automatic Digital PE

Continue to serve as statements of curriculum intentions setting out more precisely student achievement as a result of the curriculum.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