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為智障兒童提供教育的課程新發展: 小一至中三課程架構及課時分配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為智障兒童提供教育的課程新發展: 小一至中三課程架構及課時分配"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為智障兒童提供教育的課程新發展:

小一至中三課程架構及課時分配 一. 引言

這份文件是根據課程發展議會在 2000 年 11 月公布《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諮詢 文件、2001 年 6 月編訂《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報告書及《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2014)整理而成。

二. 本文件的目的

隨著小學及初中課程(智障學生)架構的制訂,本文件嘗試摘錄昔日學校課程發展路向 的要點,當中涵蓋課程發展的主導原則、發展策略、課程宗旨、課程架構及詞彙釋義。

讓收錄智障學生的特殊學校,在同一課程架構的原則下,對課程發展議會所制訂的課 程架構,有更準確的認識。在未來實施小一至中三課程架構時,有更清晰的方向,可 以為學生提供最適切的課程組織模式,讓他們可享有寬廣而均衡的學習機會,幫助他 們發展個人的潛能。

三. 香港學校課程整體檢視

2000 年 9 月教育統籌委員會發布以「終身學習、全人發展」為題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 建議文件,提出以下主要改革建議:

1. 從強調知識的灌輸轉為著重學生如何「學會學習」

2. 從偏重學術轉為「多元化的全人發展」

3. 從固有的科目框框轉而推行「整合性的學習」

4. 從以課本主導的學習模式轉而採用「多元化的教材」

5. 從課室教學轉為「社會支援」教育,教學「跑出課室」

6. 從學校傳統的上課時間表觀念,轉變為綜合而富「彈性地編排學習時間」

7. 取消過早分流,為學生提供「多方面探索性向和潛質」的機會

從檢視全港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及廣泛向公眾諮詢後,經過詳細研究和分析,特別選 取了「學會學習」為課程發展路向的主題,用以體現學校課程在這階段所得的學習成 果,並配合教統會訂定的香港教育制度改革的基本理念、目標、原則、重點和策略。

二 十 一 世 紀 的 教 育 目 標

「 讓 每 個 人 在 德 、 智 ·體 、 群 、 美 各 方 面 都 有 全 面 而 具 個 性 的 發 展 , 能 夠 一 生 不 斷 自 學 、 思 考 、 探 索 、 創 新 和 應 變 , 具 充 分 的 自 信 和 合 群 的 精 神 , 願 意 為 社 會 的 繁 榮 、 進 步 、 自 由 和 民 主 不 斷 努 力 , 為 國 家 和 世 界 的 前 途 作 出 貢 獻 。 」

「 而 首 要 達 致 的 目 標 應 該 是 培 養 學 生 『 樂 於 學 習 、 善 於 溝 通 、 勇 於 承 擔 、 敢 於 創 新 』。 」 (引 自 教 育 統 籌 委 員 會 2000 年 發 表 的 《 香 港 教 育 制 度 改 革 建 議 》 )

(2)

2

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的意思是:

學生學懂怎樣去學習,掌握基本能力,透徹了解概念,而不是死記硬背學習內容,並 能把學到的知識轉化。那麼,就算將來他們面對一些以前沒有遇過的難題時,他們自 己也有應變能力,懂得主動、獨立地尋求解決方法,又或持續進修,以提高解決疑難 的能力。

因此學生應:

 發展獨立學習的能力(如創造力、明辨性思考能力、溝通能力等)

 能用不同的方式去學習

 能按自己的興趣、需要和才智,發展多元化的學習能力

 能有不同和廣闊的學習空間去學習

重點工作項目

提倡課程改革,我們認為下列重點工作項目,有助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準,達致 全人發展。

1. 創造更多空間:透過下列方法,在課程策畫與推行,以及學校管理方面,讓學生 多思考、多學習;讓教師有效地教學、反思及專注於教師的專業工作:

 精簡及重整課程

 重整學校工作流程,減少教師非必要的行政工作

 減少過多的測驗、考試和默書

 靈活安排時間表

 善用教育津貼

 與朋輩分享良好的實踐經驗及教學資源

2. 引發學習動機:利用多樣而適當的策略,鼓勵學生在任何環境下(學校、家庭及 社會)都能把握學習機會,並須減除那些打擊學生學習動機的做法。

3. 落實推行四個關鍵項目,以提高學與教的效益:

 德育及公民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培養積極的態度;

 從閱讀中學習:學生運用適當的策略,廣泛閱讀,從而更有效地學習;

 專題研習:幫助學生培養共通能力及建構知識;

 資訊科技: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4. 利用有效的學與教策略,幫助學生掌握切合其學習階段所需的中、英、數基本能 力,以培育他們的學習技能。

5. 在九種共通能力中,建議先從明辨性思考能力、創造力及溝通能力三項做起,因 此,在各學習領域,應以有效的學與教策略,培養學生這三項共通能力。

四. 課程發展的主導原則及策略

課程改革的大前提乃是為學生提供全面而均衡的學習經歷,除了在課堂裡學習知識外,

他們更需要掌握學會學習的技能,並養成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從而達到全人 發展,終身學習的教育目標。

(3)

3

主導原則

推行有效的改革,必須有明確的主導原則。

1. 我們的主導原則是要教導學生學會學習,促進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達到全人發 展和終身學習的目的,以全面提高教育質素。

2. 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學習。學生理應:

 透過課程架構,得到學習的機會

 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同樣都應提供一個寬廣而均衡的課程,包括不同的學習 經歷和學習領域,為學生將來的生活、日後的工作、進修和終身學習打好穩 定的基礎。

3. 採用以學生為本的方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他們的需要、學習方式、興趣 和能力,從而定出適切的教學及評估的策略。

4. 我們應採取能夠平衡以下各方面的做法:

 不同的教育目的

 互相對立的取向和觀點,例如

 課程在學術要求、個人需要、經濟效益、社會期望等方面的目標

 運用不同的學習及教學策略

 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模式,以促進學習,或/和進行篩選

5. 課程發展議會制訂的中央課程(例如在課程架構、學習目標等)與因應學生需要 而制訂的校本課程,兩者之間的平衡非常重要。

 發展校本課程,絕不表示政府從此不再向學校提供指引。

 政府與課程發展議會將一如以往,繼續透過檢討及制訂課程架構、訂定基本 課時編配的要求、發布課程指引、評審教科書,以及提供適當的措施,支援 有效的學習與教學。

 透過規劃校本課程,以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並無適合所有學校的劃一模式,

故當局應給予學校一定的自由空間,使學校能靈活自主地發揮教育專業功能,

發展切合本身情況的校本課程。

 由課程發展議會規定的課程,有既定的方向,綱領、指引,但是學校亦需 有專業自主權,根據學生實際需要而自行調適,提供更多形式的學習機會 給每一個學生。

(4)

4

 由學校以校本性質所發展的課程新措施應受到重視,並可作為制定政策的 範例,供其他學校參考。

6. 課程發展是持續不斷的改進過程,期望短期內收立竿見影之效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見載於其他國家的教育改革文獻,表明了這是長期發展的過程,要上十年的時間,

才能培育新一代的成長,最重要的是質素,而不是緩急。

7. 積極的意見和耐性,欣賞每項小成就,以及克服面對在改革過程中遇到的挫折,

都是確保持續變革的基要因素。

發展策略

要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及水平,必須使用有關的發展策略,調校變革的路向。以 下是我們建議的策略:循序漸進、累積經驗、凝聚力量、群策群力。

建議學校應按步就班:

 建基於本身的優勢和實際情況,加強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並按學校本身的步伐,

平衡中央課程的要求和校本課程發展的需要,規劃課程。

 按照課程指引,採用開放式課程架構,制訂最能切合學生能力和需要,並能配合 學校辦學宗旨的校本課程。

 公眾時常都會問教師怎樣在各學習領域或跨學習領域,幫助學生發展獨立學習的 能力。我們建議推行四個關鍵項目,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建議四個關鍵項目的原因是:

 德育及公民教育是五個基要學習經歷其中之一。學生如能培養積極的態度和 投入感,他們在友愛關懷下,將學得更有效。

 從閱讀中學習和專題研習並不是新意念。學校和教師可好好利用它們促進學 生主動、獨立學習的能力,以達致學校課程中的教學目標。

 資訊科技已逐漸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促使我們要培養這方面的 能力,以便得到大量的資料,並和世界各地的人有更緊密的溝通。

 以上四個關鍵項目都是互相關連的。學校可利用任何一個項目作為切入點,

加強學生主動、獨立學習的能力,以便最終能達成所有項目的目標。例如:

把焦點放在「從閱讀中學習」,會間接幫助學生在處理專題研習時做得更好,

特別是在搜尋和閱讀資料方面。同樣地,做專題研習時,教師也會要求學生 閱讀多方面的資料,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建構自己的知識。

 我們建議學校和教師從每一個項目揀選適當的策略,使能真正促進學習,達 致有關的學習目標,而不是只著重流於表面化的活動,卻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 把共通能力的培育,融入現行學校科目的學與教中(明辨性思考、創造力及溝通 能力)。

 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根據他們的學習方式、需要及興趣,發展獨立學習能力及 全人的發展。

(5)

5

五. 學校課程─學生應該學些甚麼?

七個學習宗旨 小學教育

基於社會的轉變,以及過去十年在學校和學習領域層面取得的課程改革經驗,小學學 習宗旨的重點應聚焦在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全人發展上,包括提升學生兩文三語和自主 學習的能力、發展多元潛能,以及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為新修訂的學習宗旨,期望學生完成小學教育後,能夠:

1. 懂得分辨是非善惡,能適切地履行自己在家庭、社會和國家所擔當的責任,並對 多元的價值觀,展現接納與寬容;

2. 認識自己的國民身份,並懂得關心社會、國家和世界,成為負責任的公民;

3. 養成廣泛閱讀的興趣和主動閱讀的習慣;

4. 積極主動地以兩文三語與人溝通;

5. 發展獨立學習的能力,特別是自我管理能力及協作能力;

6. 透過八個學習領域的課程,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為升讀中學作好準備;

7.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對體藝活動的興趣和基本鑑賞能力。

中學教育

七個學習宗旨繼續着重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和提升終身學習能力,並因應社會上的轉變,

以及學校課程和學習領域層面所取得的課程改革經驗,作出了更清晰的闡述。

中學教育更新的七個學習宗旨 學生能夠:

1. 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野,持守正面價值觀 和態度,珍視中華文化和尊重社會上的多元性;

(6)

6

2. 獲取和建構廣闊而穩固的知識基礎,能夠理解當今影響學生個人、社會、國家及 全球日常生活的問題;

3. 掌握兩文三語,有利學習和生活;

4. 綜合發展和應用共通能力,成為獨立和自主的學習者,以利未來進修和工作;

5. 靈活、有效和合乎道德地運用資訊和資訊科技;

6. 了解本身的興趣、性向和能力,因應志向,為未來進修和就業,發展和反思個人 目標;以及

7.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參與體藝活動,並懂得欣賞運動和藝術。

課程的意義

 學校課程須因應社會需求,界定甚麼是值得學生學習的內容,所訂定的學習內容,

也必須配合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能力,和他們學習及理解事物的方式。

 課程可視之為「學習經歷」,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

 學習經歷由以下各項交為織而成:

 目標

 學習過程

 學習內容

 社會環境

學校課程

五種基要的學習經歷

課程是學生從學校獲得的整體學習經歷。根據教育統籌委員會在 2000 年發表的改革建 議,學校應為學生提供以下五種學習經歷,以配合教育目標中的「德、智、體、群、

美」五育的發展,以助全人發展:

1. 德育及公民教育

 培養個人品格及人際溝通技巧

 培養對他人的尊重

 培養堅毅的意志

 培養國民身分的認同 2. 智能發展

 奠定穩固的知識基礎

 樂於學習 3. 社會服務

 培養勇於承擔的精神

 培養責任感 4. 體藝發展

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 懂得欣賞美好的事物 5. 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 把學習與職業抱負及就業機會連繫起來

(7)

7

課程架構

課程架構由三個互有關連的部分組成:1.學習領域;2.共通能力;3.價值觀和態度。

這個開放的課程架構,可讓學校以不同進程組織學習經歷、調節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 度,以及靈活地採用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方式,以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益。

1. 學習領域

 是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把主要知識領域中基本和相關的概念聯繫在一起

 提供讓學生發展及應用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的情境

 作為深層認知及建構新知識的情境

 提供綱領以便檢視學習元素

 把現有科目編入為八個學習領域:

 中國語文教育

 英國語文教育

 數學教育

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 科學教育

 科技教育

 藝術教育

 體育

 小學常識科涵蓋的內容,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知識和概 念,特別是在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和科技教育方面,以及其他學習 領域的學習元素。

2. 共通能力

 共通能力不是憑空發展的,應該透過不同學習領域的教學、小學常識科或其他情 境及活動,例如:專題研習、閱讀、網上互動學等,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

 共通能力主要是幫助學生

 學會掌握知識

 建構知識

 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8)

8

 九種共通能力是:

 基礎能力:溝通能力、數學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 思考能力:明辨性思考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

 個人及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學能力、協作能力

3. 價值觀和態度

 價值觀是學生應發展的外顯或內在的信念,是行為和決策的準則,而態度則是把 工作做好所需的個人特質。

 價值觀教育(Values Education)於學校課程至為重要,可透過八個學習領域的有關 課題及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亦可獨立地透過德育及公民教育、《基 本法》教育、生命教育、性教育、宗教教育、跨學習領域/科目的價值觀教育等 推行。

 教育局於 2008 年推出《新修訂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建議學校將「堅毅」、

「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和「關愛」,列 為七種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有關課程架構可參閱教育局網址

(www.edb.gov.hk/tc/revised-MCE-framework2008)

 建基於良好的經驗,學校應繼續培育學生上述七種價值觀和態度,以整體課程模 式推行價值觀教育。

六. 學校整體課程規劃

學會學習 2+ : 學校課程架構及組成部分

十五年一貫的學校課程架構由課程發展議會建議,架構寬廣而均衡,有效銜接不同的 學習階段,以協助學生建立堅實的知識基礎;設計開放而靈活,能切合不同學校的情 況,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和培養他們終身學習及自主學習的能力。知識(主要由八個 學習領域組成)、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貫通了不同的學習階段,確保課程縱向和橫 向的聯繫。

(9)

9

學校課程發展的方向

中央課程及校本課程調適,應建基於以下八項主導原則:

 課程發展的大前提是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 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學習,應享有基要的學習經歷,以達至全人發展

 課程發展應以學生為本,以學生成長和學習的最大效益作考慮;並須在學習、教 學及評估三方面,採取多樣化的策略,以切合學生的不同個性、需要和興趣

 課程發展的策略,須建基於學生、教師、學校和整體環境的優勢上

 校本課程須兼顧與平衡不同的觀點和關注,並配合適切的學與教及評估策略

 只要符合中央課程的要求,學校可有彈性地制訂校本課程,以切合學生的需要

 課程發展是持續不斷的改進過程,目的是幫助學生學得更好

 思想積極、堅毅不拔、珍視小成、包容殊異,都是確保課程持續發展和改進的重 要因素

學校整體課程規劃的主導原則

學校應:

 檢視社會環境的轉變、自身的優勢,以及可以提升或改善的地方,然後訂定清晰 而具優次的學習宗旨和課程發展目標。

 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寬廣、更均衡、更適切的課程。

 在不同學習階段為學生提供五種基要的學習經歷。

 採納課時分配建議。

 依據中央課程,按需要進行校本課程調適,以確保在第一學習階段與第二學習階 段,學校都能:

 因應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需要提供適切的課程,從而讓各級課程和學與教方面 的銜接,都能順暢漸進。

 透過跨學習領域/科目的學習,一方面協助學生從多角度觀察事物,把來自 不同學習領域/科目的知識融會貫通,並把所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上;另一方 面能使各學習領域/科目協調一致,多作有效益的連繫,避免不必要的重 複。

 注重閒暇、休息、娛樂與運動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 運用適切的學習、教學與評估方式,以達至學習宗旨。

 拓寬學生學習的經歷和空間。

 就廣度和深度而言,初中及高中的課程是小學教育的延伸。寬廣而均衡的中學課 程涵蓋知識、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並由八個學習領域所組成。學校須按建 議分配學習領域的課時,並因應學生需要和學校情況,靈活運用及整合課時的安 排。

 靈活調配資源,以達到學校擬訂的課程發展及方向。

 精益求精,從學校的優勢再出發。

 因應各項實力的增長,例如在課程發展、學與教、評估、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的 增長,調整目標及策略。

七. 小一至中三課程(智障學生)架構及建議課時分配

學校應按附件所列建議的分配各學習領域/科目的課時,並因應學生需要和學校情況,

靈活運用彈性時間。

(見附件)

學校整體課程規畫對課程實施及課程持續發展很重要。在落實課程架構及課時分配,

要注意:

 課時的分配可能偏重於部分科目而影響了課程的均衡性。

 學校在規畫七個學習宗旨中,應檢視有哪些宗旨的學習,有提升的空間。

(10)

10

 教師在規畫和組織不同學習領域/科目的跨課程學習面對困難,例如,教師需要 多花時間進行跨課程學習的統籌、討論和協調。

 學生的多樣性增加了課程規畫的難度,使教師需要騰出更多時間進行策畫的工 作。

九. 詞彙釋義

中央課程

課程發展議會建議的中央課程包括:學校課程的宗旨和目標、五種基要的學習經歷、

八個學習領域及小學常識科的課程架構,還有各學習領域的學習時間分配和個別學習 領域的特別要求,例如課程的核心成分或學習的基本元素。(請另參看校本課程)

課程架構

課程架構是輔助學校自行計畫和發展課程的組織框架。組成部分包括:各學習領域的 相關知識和概念、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課程架構設定學生在不同的教育階段須 學習的知識內容、培養的價值觀和掌握的技能,並給予學校和教師充分的彈性和自主,

設計不同的課程模式來配合學生的需要。

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是以主要知識範疇的基本概念組織學校課程的方法,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 全面、均衡及連貫的課程,並獲得各種基要的學習經歷。本港學校課程劃分為八個學 習領域,即中國語文教育,英國語文教育,數學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學 教育,科技教育,藝術教育和體育。

共通能力

共通能力主要是幫助學生學會掌握知識、建構知識和應用所學知識的技巧、能力和特 質。通過不同科目或學習領域的學與教,可以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這些能力還可以 遷移到其他學習情況中使用。香港學校課程訂出九種共通能力,包括:協作能力、溝 通能力、創造力、批判/明辨性思考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 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習能力。

校本課程

學校應根據中央課程的基本要求,讓學生得到應有的學習。我們鼓勵學校和教師採用 中央課程,加以調適,以發展本身的校本課程,從而幫助學生達到教育的目標和宗旨。

調適的措施可包括調整學習目標,以不同方式組織教學內容、提供科目的選擇、採用 不同的學習、教學與評估策略。故此,校本課程其實是課程發展議會所提供的指引和 學校與教師的專業自主之間,兩者取得平衡的成果。

學校整體課程規畫

學校整體課程規畫,旨在幫助學生達到七個學習宗旨。通過校曆及時間表的編排、學 校課程發展短期目標優先次序的擬訂,提供一個更寬廣而均衡的課程,涵蓋八個學習 領域及五種基要的學習經歷。在規畫過程中,學校應考慮順暢漸進的課程設計、各學 習領域間的協調、並靈活運用適切的學與教及評估策略。

聯課活動

通過課堂內外,包括在社區及工作場所等實際環境的活動,讓學生獲得學習經歷。傳 統上稱這些活動為課外活動,是學校課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與正規的課堂學習相 輔相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答 6 : 一般學校為新入職教師提供的啟導課程多以校本發展需要 為主,而教育局提供的核心課程,目的是協助新入職教師

• 承接視覺藝術科作為高中課程的 選修科,並繼續推動本科課程的 發展,教育局於2020/21學年開

運用調適架 構規劃校本 非華語 課程.. 調適架構

目前的課程改革優先強化學生五種觀念:國民身份認同、責任感、承擔

• 除香港中學文憑資歷外,學生成功完成已載錄於 資歷名冊,屬於資歷架構第三級證書的應用學習 課程,亦會獲課程提供機構頒發資歷架構第三級 證書.. •

學習起點 、學習終點 (預期學習成果) 、學習難點

• 訂定有效的課程規劃、多元化的學與教及評估策 略,以配合更新版常識科課程指引的建議,發展 校本課程;.

課程是不斷發展的。平衡語文學習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當前語文課程 發展的趨勢。自 2000 年開始,教育局革新中國語文課程,至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