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與因應策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與因應策略"

Copied!
7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 碩士論文. 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與因應策略. 研 究 生:何孟家 指導教授:季力康.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與因應策略 2016年1月 研 究 生:何孟家 指導教授:季力康 摘要 在一場籃球比賽中,籃球裁判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整場比賽誤判出現的次數也關係 著比賽的精采度,而研究者本身也擔任裁判的工作,也曾經歷過誤判的情況,想藉由研 究來了解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及因應策略,但由於量化研究無法呈現裁判在比賽誤判時 的心境和複雜現象的想法,故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之方式,以期深入探討籃球裁判誤判 的心理因素及因應策略。研究對象為六位具有A級和國際籃球裁判證之裁判,藉由半結 構式訪談,訪談時間為30分鐘,並利用紮根理論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裁判誤判的種類有: 「規則引用錯誤」 、 「不應宣判而宣判」 、 「應宣判而未宣判」 、 「裁判間意見或觀念不一致」 。 在誤判的心理因素上有: 「比賽的壓力」 、 「過度自信」以及「倦怠感」 。在因應策略上分 別就三個因素,各有兩個作法:在比賽壓力的因應策略為「夥伴間的溝通」 、 「多與教練 或球員溝通」 ,在過度自信的因應策略為「影帶討論」 、 「熟悉比賽狀況」 ,在倦怠感的因 應策略為「心理技能訓練」、「適當安排執法場次」。本研究結論指出籃球裁判在誤判時 的心理狀態,藉由其因應策略來降低誤判的產生。. 關鍵詞:籃球裁判、誤判、因應策略. i.

(3)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Basketball Referee Misjudgment January, 2016 Author: Ho, Meng-Chia Advisor: Chi, Li-Kang. Abstract A basketball refere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basketball game. The number of misjudgments in a game affects the greatness of the game. The author worked as a referee and had experienced cases of misjudgment, therefore , the research sought to underst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referee misjudgments and corresponding coping strategies. Because quantitative research cannot reflect the referee’s mental state and the thoughts underlying the complex phenomenon,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to dive deeply in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referees’ misjudgments in games. Six A level referees with international basketball referee certificates were interviewed.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thirty minutes each. The interviews were analyzed using grounded theory. The analysis revealed several types of referee misjudgments: "rules misquoted", "should not call but call," "should call but not call,"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the referee opinions or ideas."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causing misjudgments are: "pressure game", "overconfidence" and "burnout." There are two coping strategies for each of the three psychological factor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tners",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coach or the players," for pressure game;"videotape discussion "and" familiarity with the situation of the game "for overconfidence ; and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and," appropriate arrangements for the game." for burnout.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mental state of basketball referees at the time of their misjudgments, and develops coping strategies to reduce misjudgments. Key words: basketball referee, misjudgment, coping strategies ii.

(4) 謝. 誌. 這本論文在幾經波折下終於完成了,興奮的心情難以言喻,在撰寫論文的期間也是 我最煎熬的日子,同時又要準備教師甄試,以至於完成日期一延再延,其中在代課的學 校既擔任行政職務又兼籃球隊教練,在校外也擔任籃球聯賽的裁判,除了在師大當學生 外,我仍需扮演好教師、組長、教練、裁判的多重角色,在工作、研究所、考試之間不 斷交替,壓力、焦慮的心情從沒少過,四年半的時間,渴望完成論文的心從未停止,直 到去年我考上正式老師,趕緊加快腳步把剩下的一塊論文拼圖完成,心中終於放下一顆 石頭,並有莫名的感動。 本研究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季力康博士,感謝老師對我 在論文上的指導與包容,讓我的研究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其次要感謝東吳大學東方介德 副教授及台北市立大學李雲光副教授擔任口委,提供許多論文寫作上的建議及方向,使 本研究更加嚴謹與完整,使我獲益良多,由衷感謝! 接者感謝在本研究協助我的夥伴,首先是心理學群讀書會的夥伴,每次讀書會的分 享和發表,都鞭策著我要將論文完成的那份堅持,讓我充滿無限動力,也謝謝你們的協 助,使我在研究上的困難得以排除,還有謝謝安迪跟文偉學長給我在研究上的建議,讓 我的研究瓶頸可以突破,知道這論文完成之不易。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家人,在我修課期間及論文撰寫期間的全力支持,讓我可以無 後顧之憂地完成碩士學位,也在我低潮時給予適時的鼓勵,也才使得這本論文產生,無 限感謝!. 何孟家. 謹誌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中華民國 105 年 1 月 iii.

(5)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次………………………………………………………………….…………...……………vi 表次…………………………………………………………………………………..………vii 圖次…………………………………………………………………................……….………x.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限制......................................................4 第五節 名詞解釋......................................................5. 第貳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籃球裁判心理相關研究..........................................6 第二節 籃球裁判因應策略相關研究.....................................10. 第参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13 iv.

(6) 第一節 研究方法.....................................................13 第二節 研究對象.....................................................13 第三節 研究時間與地點...............................................14 第四節 研究工具.....................................................14 第五節 研究流程.....................................................16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17 第七節 研究資料的信賴度.............................................18. 第肆章 結果..................................................19 第一節 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20 第二節 造成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23 第三節 降低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的因應策略...........................26 第四節 小結.........................................................30. 第伍章 討論..................................................31 第一節 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31 第二節 造成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31 第三節 降低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的因應策略...........................31.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33 第一節 結論.........................................................33 第二節 建議.........................................................34 第三節 研究歷程的反思...................................................36. v.

(7) 引用文獻......................................................38 一、中文部分........................................................38 二、英文部分........................................................42. 附錄..........................................................45 附錄一. 訪談大綱....................................................45.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46. 附錄三. 訪談逐字稿..................................................47. vi.

(8) 表 次 表 3-1. 本研究參與者資料表...............................................15. vii.

(9) 圖 次 圖 3-5. 研究流程圖.......................................................20. 圖 4-1. 誤判的種類範例...................................................20. 圖 4-1a 誤判的種類.......................................................21 圖 4-2. 誤判的心理因素...................................................24. 圖 4-3. 誤判心理因素與因應策略...........................................27. viii.

(10) 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與因應策略. 第壹章. 緒論. 本章內容分為五節: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 研究目的;第三節 研究問 題;第四節 研究限制;第五節 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籃球運動自 1891 年開始發展自今已有一百多年,它是一種空間與地面雙線抗爭性 的活動,不但豐富有對抗性、拼鬥性、集體性的團體性活動,而且更具有健身性、娛樂 性、趣味性及觀賞性之個人性活動之雙動性質 (孫民治,1998) 。在台灣,籃球運動是 一項非常普及的運動,約有266萬人參與 (陳鴻雁,2000)。張少熙 (2004) 以大專及高、 國中生實際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調查研究發現,青少年至青年時期所希望參與的休閒運動, 籃球排名居首。以上可知,籃球在國內受喜愛的程度,無論在觀賞的籃球比賽或參與籃 球運動都有一定的人數。舉凡北部地區各運動中心的籃球賽以及地方性的聯盟比賽,乃 至於教育部舉辦的國高中聯賽和大專聯賽,甚至國內水準最高的超級籃球聯賽(Super Basketball League, SBL),充分顯示國內籃球運動的蓬勃發展。而籃球比賽本身又有很高 的變化性及自由性,是一種快速移動和競爭激烈的活動,身體的碰撞與接觸隨時在發生, 而是否有犯規或違例的動作,有賴於裁判的判決。因此,籃球比賽的主角雖然是球員, 但籃球裁判是使比賽能順利進行的關鍵人物。一位好的籃球裁判不但要具備良好的體能 及高度的專注力,也要隨時對球場上發生的狀況來做出最迅速且正確的判決(蔡鳳純, 2011)。而影響裁判的技術方面,在心理層面中壓力是及其重要的因素 (張芳文、張弓 弘,2008)。此外,還必須面對球場上教練、球迷和觀眾的質疑與不滿。由此可知,籃 球裁判的壓力不亞於教練或球員。 在過去國內外在裁判心理的相關研究也發現,優秀的運動員或裁判員在心理方面所 1.

(11) 呈現的要素,最主要是具備良好的心理技能,包括:「專注力」指在比賽中的注意力, 能避免失誤及外在因素干擾的能力 (Mahoney,1989);「低焦慮」指比賽前和比賽中不 會因過緊張而影響表現 (Goldsmith & William,1992);「高度信心」指對自己的運動技 能有高昂且穩定的信心 (Qrlick & Partington,1988);「人際溝通」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 上的人,直接或間接進行著語言與非語言的訊息傳遞過程 (鄭志富,1995);「專業態 度」指一個人對一專業學門產生一定的認同感,且透過認知、情感產生的一種看法與行 動,並會有一致與持久性的表現 (鐘政憲,2007)。而陳進發 (2002a) 指出裁判是運動 競賽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擔任比賽規則的代言人,執行仲裁的工作,在其擔任執法的過 程當中,經常受到相當程度的心理壓力,但大部分有關壓力的研究均著重在教練或選手 的身上,裁判是被忽視的參賽者。裁判員的心理素質是直接影響其體能狀態和吹判水準 發揮的重要保證。因此,在一場高強度且雙方實力接近的比賽中,優秀的籃球裁判除了 有良好的體能跟嫻熟的規則外,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對籃球裁判而言,是決定關鍵比賽 是否能順利完成與否的最大要素。 國內以運動為研究主題的焦點大都放在選手及教練身上(馮麗花,2004;謝艾萍, 2007;陳怡婷,2011)。國內運動的研究當中,僅有部份以裁判為議題(逄海東,2003; 楊紀瑜,2005;劉永紅、李可可,2008)。而逄海東 (2003) 以 109 位國家級籃球裁 判為對象,進行籃球裁判員心理技能之研究,研究結果發現,裁判心理技能的重要性與 自信心、抗壓力、專注力有顯著差異。劉永紅與李可可 (2008) 對38名國家級裁判研究 也指出,影響籃球裁判員臨場執法的心理素質依次為情感與情緒、思維、意志、感覺、 知覺、注意和氣質。楊紀瑜 (2005) 對 150 位籃球裁判進行壓力來源的研究,結果發 現:「做出錯誤判決」為壓力最大項目,後援會不理性、耽誤正職工作、交通飲食、球 賽層級、身體狀況不佳、搶哨常等都是裁判感受較大的壓力。年輕、等級較低、年資淺 的籃球裁判,在不同壓力來源因素上,高於其他組的裁判。國外學者 Anshel與 Weinberg (1996) 以美、澳籃球裁判為對象的研究發現很多籃球裁判的因應策略傾向使用問題取向 比情緒取向多,而不同的籃球裁判對於壓力的因應方式有所不同,且也會因文化而有差 異。Kaissidis -Rodafinos等人 (1997) 的研究也發現澳洲的籃球裁判面臨比賽中的壓力時, 2.

(12) 較常使用避開的因應策略。他們認為壓力強度與趨向的反應為正相關、與避開的反應為 負相關。對壓力情境的評估及掌控性、因應策略的選擇,也存在個別差異。 由以上可知,要成為優秀的籃球裁判員與具備良好的心理因素息息相關,而優秀的 籃球裁判更須具備高度自信心、抗壓力及專注力,才能減少場上的誤判的發生,在籃球 裁判面對壓力的因應策略會因情境特性或文化差異而有所不同,而國內也較少這類型的 研究,因此有必要對籃球裁判在心理因素誤判的因應策略上做探討。 過去在籃球裁判的研究多數以量表或問卷調查方式,且著重在籃球裁判的壓力來源, 其優點是能在短時間內蒐集大量的研究資料,並有助資料的比較與統計分析,有廣泛性 與普遍性的研究結果,以簡潔和經濟的方式呈現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高薰芳、 林盈助、王向葵,2002;黃瑞琴,2002),但是裁判對誤判的因應是一種動態的歷程, 使用量表的研究多半只能探討個體面對單一事件時的因應歷程,瞭解個人在因應過程中 較常使用的因應策略,並不能對因應的歷程有一個完整的瞭解。由於量化研究已將參與 者受限於預先設定的反應類型中,因而無法澄清個人的主觀經驗、認知與想法。相反的, 質性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 誠如:張宏亮 (1993) 提到質性研究較能觀察入微,發 覺新的探索主題,並能深入瞭解受試者的態度、看法。因此,許多學者於完成研究後, 深感量化研究之不足,而紛紛建議在未來研究上使用質性研究 (呂君榮,2000)。而質 性研究中訪談方式分為非正式訪談與正式訪談。非正式訪談較不具系統化和綜合性,資 料組織和分析可能會相當困難。正式訪談如結構式的訪談法 (structured interview) 在訪 問前,對訪問內容與進行程序,均經預先備妥,事先設計好打算要問的一系列的問題, 訪問時逐題進行,受訪者口語回答,訪談對於特殊個人和環境所具的彈性極小。而半結 構式訪談法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除具備合理的客觀性及系統性之外,並允許參與 者充分反應自己的經驗,訪談內容細節可容許訪談者視情形而作彈性處理 (張春興, 1995)。因而可獲得較豐富、詳盡的資料,使研究的結果與發現更具有價值性。因此, 本研究將以質性研究中的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資料蒐集,以期深入暸解每位裁判誤判的心 理因素及因應的策略為何?並根據研究結果提供相關單位及從事籃球裁判人士,瞭解優 秀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及因應策略。 3.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籃球發展要進步,除了球員素質的影響外,教練與裁判亦是兩大關鍵 (陳榮章, 1997),裁判的養成如同球員或教練的培養,需要參加講習或實戰經驗提昇吹判能力。 研究者參與籃球賽事十餘年,也執法過國內籃球重大比賽,藉由本研究,希望了解優秀 籃球裁判誤判時的心理因素與因應策略,依此做成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 二、探討造成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 三、找出誤判後心理因素的因應策略。.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問題背景與研究目的,本研究之主要問題如下: 一、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為何? 二、造成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為何? 三、降低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的因應策略為何?.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針對的是籃球裁判,是經由中華民國籃球協會舉辦講習所認可的 C、B、A 三級裁判,但有鑑於裁判人數眾多,訪談對象的等級為國家 A 級以上的籃球裁判。受訪 者可根據其意願決定接受與不接受訪談,同時也可根據其意願決定回答的內容。本研究 的限制如下: 一、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有鑑於文獻蒐集或保存的過程中有可能缺失或遺漏不完 整,僅假設文件保持良好,且無缺失或不完整情況發生。 二、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方式,訪談過程中,受訪者可能受情緒、環境與認知等 4.

(14) 因素影響,回答內容有保留的可能,僅能假設受訪者據實以答。 三、本研究對象排除國家 B 級以下的裁判,可能會犧牲掉一些年輕裁判,且富有創 意的想法。 四、本研究以執法超級籃球聯賽(簡稱 SBL)裁判為對象,所以,僅以男性為主。. 第五節 名詞解釋 一、籃球裁判 本研究所指的籃球裁判是通過中華民國籃球協會測驗的A級籃球裁判及通過國際籃 球總會認證的國際籃球裁判,統稱為籃球裁判。 二、誤判 所謂服務失誤為「當發生與顧客內心期望有落差時則產生服務失誤」(Bell & Zemke,1997)。本研究將籃球裁判,視為對籃球賽提供執行規則賽事服務之人員。 根據服務失誤的定義,以及籃球裁判的性質,本研究將籃球裁判誤判的定義為: 「裁 判執法過程中,發生與規則落差的判決」(龐雲漢,2010)。 三、心理因素 凡影響人類社會行為的精神要素、條件或原因,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 像、情感、意志、興趣、能力等。本研究指影響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 四、因應策略 Lazarus & Folkman. (1985) 認為因應是藉由認知與行為的處理方式,以控制超出個. 人內外在所能負荷之要求。本研究所指的因應策略是指裁判在面對誤判時所採取的反應 行為,當外在情境超出個人資源或能力所能負荷的狀況,個體為了避免產生威脅、焦慮、 困難或危機等方面困擾時,所採取處理或解決的任何方式,用以消除或減少誤判進而使 個體維持身心平衡的一種動態歷程。. 5.

(1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內容分為二節:第一節-籃球裁判心理相關研究與第二節-籃球裁判因應策略 相關研究。. 第一節 籃球裁判心理相關研究 籃球比賽是一種十人在場上快速來回,並在40分鐘內進行不斷身體碰撞的活動,而 比賽過程中會出現數十次的犯規與違例行為,做為一個裁判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去判斷眾 多動作的合法性,沒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無法完成的,所以,心理狀態對籃球裁判工作 的影響是一很重要的環節。以下就籃球裁判的相關心理研究,做文獻上的分析與整理。 Weinberg 與 Richardson (1990) 指出裁判在吹判時最重要的事項,是心理技巧而非 取決於生理上的要求,有經驗的裁判認為其表現成功與否有 50-70% 的因素取決於心理 技巧,而幾種職業裁判的裁判長,評估裁判表現時也一致強調一致性、公平性、心理韌 性、決策速度、穩定性,作為良好裁判的標準。學者趙映輝(1998)提出,一個良好的 裁判員應具有的心理因素為:一、心理抗負荷的能力;二、語言對情緒的控制能力;三、 自我控制能力;四、對全局綜合判斷能力。裁判員的心理技巧和生理上的表現之間,也 存在著高度關聯性,因此心理技巧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擁有心理技巧能力並非完全消 除焦慮,而是去控制、管理及有效的對應 (張弓弘、王人生,2001)。孫樹勛、鄒常明、 王燕珍 (2004) 提到籃球裁判員除了應精通規則、裁判法,通曉籃球技戰術知識,具備 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心理技能。劉永紅、李可可 (2008) 研究指出,籃球裁判員應具備的心理素質主要有情感和情緒、思維、意志、感覺、知覺、 注意和氣質。 綜合上述國內外籃球裁判心理的研究,在高強度的比賽中,裁判是否能保有這些心 理技能,進而減低誤判產生,這些是我們要探討裁判誤判的心理狀態前要先了解的,逄 海東 (2003) 即指出,心理因素是優秀運動員及裁判員在運動表現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6.

(16) 尤其在競爭激烈的競技場中,心理技能的影響是非常巨大,而裁判員若沒有良好的心理 技能是無法順利完成整個比賽,根據其研究結果發現,我國籃球裁判之心理技能主要包 括:自信心、抗壓力、專注力、人際溝通及專業態度等五種。以下就籃球裁判須具備抗 壓性、自信心、專注力、人際溝通及專業態度等心理技能進行探討。 一、抗壓性 Kaissidis 與 Anshel (1993) 的研究發現運動裁判在比賽中時常會經驗許多種的急 性壓力。籃球場上競爭激烈,而球員要求表現,教練想要好成績的情況下,處在這情境 下的裁判,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壓力,以下就壓力的定義進行了解,做國內、外學者文獻 上的分析與整理。 國外學者 McGrath (1978) 認為壓力是指當個體主觀知覺到加諸於自己的生、心理 要求和能力知覺之間有相當程度的不平衡。Martin 與 Schermerhorn (1983) 認為壓力是 個體對於環境中的要求、限制及機會所產生的主觀知覺,進而發生的正、負向的反應狀 態。Aldwin (1994) 認為壓力是人與環境互動下所引起的憂慮。Robbins (2000) 壓力是一 種動態觀念,起因於個體碰到機會、限制或想要的事物,並且他對於有種具有威脅性的 刺激知覺到不確定性與重要性。 國內學者周天賜 (1991) 認為壓力是指外在刺激超過個體容忍度,而造成個體焦慮 或逃避。張春興 (1995) 認為壓力是指個體生理或心理感受到威脅時的一種緊張狀態, 且會使人在情緒上產生不愉快的感受。陳聖芳 (1999) 壓力是指在某種情境下,個體預 測可能產生不安定的感覺,或感受到威脅,因而引起情緒上和生活上的反應,以及當個 體面對不同情境或環境改變時,體內所產生的變化,表現出緊張、焦慮、壓迫、急迫和 苦惱的現象。陳榮宗 (2001) 壓力為個體對外在刺激的知覺,此知覺會造成個體內在的 緊張與不安,而引起個體生理與心理的反應。 綜合上述國內、外學者的看法,將壓力視為個體因外在環境刺激,所引發的內在心 理歷程,其特性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壓力是一種刺激 就是個體對外界刺激的知覺,此知覺會迫害身心恆常狀態,引起個體內在的緊張與 7.

(17) 不安,而引起的生理心理變化,表現出痛苦、焦慮和壓迫等現象。也就是當外界施加力 量於個體上時,會造成緊張的生理反應,若超過個體所能負荷的程度時, 則會造成個 體焦慮的生理與心理的緊張狀態 (Hamilton,1979)。 (二)視壓力為一種生理反應 Selye (1956) 所提出的壓力理論,將外在環境對個體所產生的刺激為壓力源,而個 體所產生的反應才是所謂的壓力。他也認為社會、文化、環境和生物的刺激,都可能會 導致個體引發壓力的反應。雖然過大的壓力對個體有害,但適當的壓力對個體而言卻是 必要的。認為個體在面臨刺激時,身體與心理會產生適應性的特定反應,並有回復正常 狀態的需求。 (三)壓力是人與環境的動態過程 Lazarus 與 Folkman (1984) 認為壓力是個人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經由個人對環 境評估所產生的感受。也就是個體面對生活環境中的內外在需求時,身心調適的過程, 這是人與環境不斷互動產生的一種複雜的動態系統,因為個體的需求與環境、心理、身 理三方面的互動隨時都在發生。 根據上述文獻,研究者將壓力歸納為,個體身心理受到一種威脅的狀態,經由個體 認知與心理因素為中介歷程,更是人與環境不斷互動的狀態,所引起身心理的變化。如 籃球比賽中裁判被球員挑釁、被教練咆哮以及被觀眾抱以噓聲,這些都是在考驗籃球裁 判,因此,如何面對環境要求時,避免造成環境、心理、生理三方面失衡狀態,找出心 理因素的因應策略是每一位裁判必須面對的課題。 二、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一個人信任自己,對自己所知者與所能者有信心,對自己所做的事 或所下的判斷不存有懷疑(張春興,1998),一位好的籃球裁判要在臨場吹判展現出自 信是必要的,裁判既然已取得合格證照,就代表自己的裁判水準是優秀的,且能勝任這 份工作,無須懷疑自己的能力,只有自信才能表現冷靜、果斷且正確的判決。高自信心 裁判員的身心狀態,較能維持冷靜與沉著的情緒;當缺乏自信心會擔憂,分心於如何避 免失敗的困擾 (Weinberg & Gould , 1995)。信心來自於自我覺察,覺察個人的心理、生 8.

(18) 理及外在環境,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和覺醒程度,做好心理能量管理,增強自信心有助於 裁判員臨場執法的表現 (呂碧琴,1991)。 三、專注力 專注力是個人的精力、注意力和思想集中在某一個人或一種事務上的專注能力,他 可以經由訓練、學習或不斷的冥想而成。而林清和(1996)則認為注意力是一種集中的 覺醒狀態,伴隨著清晰的感覺、知覺和中樞神經系統對刺激做反應的準備狀態。裁判員 在場上執法時,比須排除與比賽場上無關的因素,並全神貫注的專注於比賽當中 (季力 康,1995)。專注力的培養可以透過:(一)面對面、面對現實的環境,實際感受訊息來 源,強化腦內認知行為,以加強記憶與回憶的機會;(二)精力水準、集中精神或注意力, 使精神為之一振已達到警惕的心,敏銳的感受而成;(三)姿勢,身體站立時,優於坐姿 訊息的感受接受,移動的姿勢劣於靜止的觀察。因此我們發現NBA的裁判在做宣判時, 均提前到位,靜止宣判,這可供國內裁判參考;(四)目光接觸是最常見和最有力的非語 言行為,視力良好的裁判員,執法時的觀察更為敏銳,堅定沉穩的目光接觸,表示對一 個人有興趣或欣賞,專注力是一種心智活動的技能,而其發展也受遺傳性格或各種不同 的教育訓練獲得進步與改善 (鍾政憲,2007)。在一場籃球比賽過程中,面對無禮的教 練、質疑的球員以及挑釁的觀眾,對裁判都會造成壓力和疲勞,一位有經驗的裁判應該 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應將專注在覺察比賽的過程,並順利把比賽完成。 四、人際溝通 人際溝通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直接或間接進行著語言和非語言的傳遞過程 (鄭志富,1995)。而在此過程中,彼此交換想法與資訊,融合感情交流,希望達到互相 了解,進而使觀念和想法達到一致,為了達成良好的人際溝通管道 (施一中,1995), 特別建議;(一)傾聽原則;(二)善用身體語言;(三)稱讚原則;(四)情緒控制。籃球場 上是一種動態溝通,例如觀眾的加油聲、教練的肢體語言以及裁判的手勢,都是一種非 語言式的溝通,如何有效掌握比賽的節奏,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吹判當下必須果斷堅 決,在面對教練及球員質疑,能以柔性的語言,巧妙的溝通策略,來讓比賽得以順利進 行。 9.

(19) 五、專業態度 專業態度是指一個人對一專業學門產生一定的認同感,並透過認知、情感產生的一 種看法與行動,會有一致與持久性的表現 (鍾政憲,2007) 。根據國際籃球裁判法 (2010) 規定,擔任執法除必須在一小時前抵達比賽場地外,更要注意交通行程配合,兩位或三 位裁判員要盡快會面,準備賽前會議,對接下來的比賽進行溝通與分析。比賽前20分鐘, 裁判宜到記錄台前監看雙方球員熱身狀況。賽前10分鐘,檢查記錄表是否抄寫完成及教 練是否簽名,裁判在時間剩一分半時鳴笛,告知雙方球員最後一次練習,時間剩30秒, 裁判須請雙方球員暫停練習,返回球隊席區準備比賽,確認記錄人員準備妥當,即裁判 相互握手後,比賽開始進行。 綜合以上文獻發現,抗壓性、專注、自信心、人際溝通、專業態度……等心理狀態, 皆攸關裁判員在比賽中是否能果斷做出判決,因此,一場比賽的關鍵不光只是教練和球 員的發揮,如果在比賽雙方平分秋色下,籃球裁判的心理因素是否對比賽有影響扮演著 重要的角色。. 第二節 籃球裁判因應策略相關研究 本節共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先探討籃球裁判壓力來源;第二部分指出籃球裁判壓 力來源的因應策略。 一、籃球裁判壓力來源 一位好的籃球裁判不但要具備良好的體能及高度的專注力,也要隨時對球場上發生 的狀況來做出最迅速且正確的判決。遇到延誤比賽或爭議判決時,還須面隊教練、球員 甚至球迷的質疑,加上近年來時常轉播球賽,常以錄影重播來檢視裁判判決,所以,籃 球裁判的壓力不比教練球員小。 國外學者 Taylor 與 Daniel (1990) 發現裁判所受的壓力,源於“認知到角色需求其 個人應對這些需求的能力失衡”,裁判心理是對比賽活動的反應,也是裁判員依照規則 10.

(20) 和裁判法隊比賽情況作出正確判斷的內心活動。根據 Anshel 與 Weinberg (1996) 的研 究發現,籃球裁判員共同壓力來源為:(一)被汙辱;(二)有爭議的判決;(三)球員五次犯 規;(四)和沒有經驗的夥伴共同執法;(五)觀眾指責;(六)和教練及場外距離太近;(七) 和球場上球員距離太遠;(八)被遮住視線無法正確判斷;(九)位置不當;(十)身體不適。 Kaissidis-Rodafinos等人 (1998) 以希臘、澳洲籃球裁判為對象,研究顯示澳洲裁判對於 比賽時遭遇到與球員爭辯、與教練爭執、爭議的吹判、被教練言語侮辱被球員言語侮辱 等比希臘裁判感到較大的壓力,而希臘裁判則對「媒體在場」比澳洲裁判感到較大的壓 力。Rainey (1999) 以美國籃球裁判為對象,研究顯示籃球裁判的壓力來源有:人際間的 衝突、表現的關切、時間緊迫、身體傷害的恐懼等,且指出前三種壓力與倦怠有關。 在國內的研究方面,楊紀瑜與許志祥 (2006) 以大專籃球聯賽的裁判為對象,研究 結果發現裁判的壓力來源前十名為:做出錯誤判決、受到教練的言語侮辱、球隊提出書 陎抗議、執法中被言語侮辱、球隊罷賽、教練爭辯、呈現拉鋸戰、身體傷害的威脅、決 勝期執法、球員鬥毆等。張芳文與張弓弘 (2008) 探討不同等級裁判的壓力來源,結果 發現各級裁判在「執法手勢不當」及「參賽球員派員監視記錄台」所感受的壓力較小, 而裁判的年資與壓力的感受成反比。 由上述研究可知籃球裁判的壓力來源主要有身體的威脅、言語的侮辱、爭議的吹判、 與裁判爭辯、時間緊迫、身體傷害的恐懼、錯誤的判決等,而其壓力來源會受到年資、 年齡及文化所影響,但在性別方面上卻不一致。而大部分的研究只針對裁判在比賽時所 面臨的壓力,但裁判的壓力應該不只比賽時才具有,在比賽前與比賽後也會經歷其他的 壓力,所以,籃球裁判要在眾多壓力下做出正確的判決是很不容易的。 二、籃球裁判壓力來源的因應策略 其實籃球裁判也算是運動員的一種,也有國外學者研究運動員遇壓力的因應策略, Madden等人在1989年的研究發現,針對21位長距離跑者在競賽情境中的壓力因應形式, 當其表現低落時,跑者一致採取尋求社會支持、增加努力、針對問題的策略來因應,如 Grove(1995) 研究指出在622位澳洲運動員,在經驗比賽低潮時較常使用的因應策略為: 努力、主動因應、自責與擬訂計畫,Grould 在1993年的研究也指出,在20位1988年參 11.

(21) 加漢城奧運的美國摔角選手與壓力的因應策略有:思想控制、任務焦點、行為標準策略、 情緒控制,Raw s t o r n e等人在2000年,針對140位運動員評估競爭情境中個體面對壓力 源時的因應形式作研究,發現趨近和逃避的因應模式架構在運動情境中能有效的評估個 體的因應過程;國外學者 Anshel 與 Weinberg (1999) 以美、澳籃球裁判為對象調查其 因應方式的異同,研究發現美、澳籃球裁判的因應方式會受到情境特性的作用而不同, 且具有文化差異。Kaissidis-Rodafinos 與 Anshel (2000) 以希臘籃球裁判為對象,其發 現希臘籃球裁判在跨情境時使用避開與趨向的因應反應是不一致的。但較常使用避開的 因應反應,也發現壓力強度與趨向的反應為正相關、與避開的反應為負相關。 綜合上述國外籃球裁判因應策略的研究可知,籃球裁判會因個體差異、情境特性及 文化差異而有不同的因應策略。一般運動情境中的的因應策略,都採用事後回溯法的自 陳方式來評量其行為、認知和情緒,而國內僅有運動員及教練的壓力因應策略之研究與 籃球裁判的壓力來源的因應策略的研究,卻少有探討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因應策略的 研究,而找出這些心理因素及因應策略,是本研究探討的重點。. 12.

(22)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章內容分為七節:第一節 研究方法;第二節 研究對象;第三節 研究時間與地 點;第四節 研究工具;第五節 研究流程;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第七節 研究資料 的信賴度。. 第一節 研究方法 質性研究及量化研究是現今兩大研究方法,而陳向明 (2006) 提到,質的研究就是 透過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互動對事物進行深入、細緻、長期的體驗,然後對事物的 「質」得到一個比較全面的解釋性理解。此外,質性研究重視多元、彈性、強調動態、 且富有省思,並關注研究現象的生活層面與主觀經驗(胡幼慧,2009),這正符合本研 究問題所欲探討的研究主體─「籃球裁判」角色的主觀意涵。 針對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及問題,要了解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狀態影響與否,其關鍵 在於參與其中裁判的經驗及感受,這可說是一種社會現象,比較適合用質性研究。所以, 本研究是以質性研究的方法對優秀籃球裁判進行參與觀察和一對一的半結構式訪談,藉 由事前的文獻蒐集與統整,擬定及設計將要進行訪談的問題,企圖引發裁判背後深層的 經驗與想法,透過裁判的陳述與表達,從中瞭解裁判在比賽場上影響誤判的心理狀態及 因應策略。.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參與者希望藉由國內 A 級籃球裁判與國際裁判的訪談,以了解裁判的成長背 景,從不同的參與個體中,每個參與者對比賽皆有不同的見解與看法。本研究主要的訪 談對象有 6 位,將其定為研究參與者,挑選參與者的條件,皆為接觸籃球事務十年以上 的經歷,具有國際裁判的資格,且參與過國內外重大賽事,透過參與者豐富的經驗,來 13.

(23) 分析籃球裁判在場上的狀況,對本研究來說是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對於研究參與者,研 究者皆事前說明並錄音進行訪談,並給予訪談同意書後,徵求其同意後才進行研究,本 研究希望由不同的資深籃球裁判,以多元、客觀的面向,由不同的角度來探討本研究之 主題。. 編號 A B C D E F. 性別. 職務. 年資. 訪談地點. 訪談時間. 男. 國際籃球裁判. 22. 台北市. 2012/11/19. 男. 國際籃球裁判. 20. 台北市. 2012/12/9. 男. 國際籃球裁判. 36. 台北市. 2013/3/26. 男. 國家 A 級籃球裁判. 14. 台北市. 2014/2/18. 男. 國家 A 級籃球裁判. 12. 新北市. 2014/2/23. 男. 國家 A 級籃球裁判. 12. 台北市. 2014/3/1. 表 3-1. 本研究參與者資料表. 第三節 研究時間與地點 本研究於 101 年 11 月 1 日至 103 年 3 月 30 日進行正式訪談,為避免影響裁判情緒, 訪談時間避開裁判執法時間,且在不妨礙裁判休息的前提之下,每次訪談時間以 30 分 鐘為原則,並配合裁判選擇接受訪談的地點,讓研究得以順利進行。. 第四節 研究工具 質性訪談主要研究工具有:研究者、錄音筆、訪談紙筆記錄、訪談大綱。研究者在 研究參與者的同意下,針對研究問題依據訪談指導語進行訪問,避免訪談資料疏漏及遺 失,並以錄音方式記錄。. 14.

(24) 一、研究者 研究者是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在事前除了大量閱讀相關文獻外,由於研究者本身 也是一名國家 A 級籃球裁判,從事籃球裁判的時間也有 17 年的時間,對於籃球裁判在 比賽時心理狀態的變化有相當程度的瞭解,如何引發或分辨受訪者是否真實的陳述實際 經驗已有一定的掌握度,此外,研究者經由事前的練習與準備,已具備正式訪談時與受 訪者訪談、溝通的能力,確保資料來源的可信度與可靠性。. 二、錄音筆 為保持研究受訪者所提供的原始資訊,故在取得受訪者的同意後,全程以錄音筆逐 字逐句的記錄,此舉是為利於逐字稿謄寫時的正確性。. 三、訪談紙筆記錄 以紙筆記錄訪談時間與地點,並在過程中寫下受訪者所提供的重要即時訊息,並記 錄受訪者當下非語言的肢體動作,以助於逐字稿謄寫時的正確性。. 四、訪談大綱 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為了避免資料蒐集偏頗,而難以組織分析,訪談大綱根據 先前訪談的3位國際籃球裁判,訪談資料分析歸納後的問題,修改後擬定訪談大綱。擬 定初期的訪談大綱後,透過指導教授與運動心理學專家的建議做修正,形成正式訪談大 綱。訪談大綱主要在於提供研究者訪談時蒐集資料的基本架構與方向,以利訪談之進行、 並增加訪談之有效性。茲將訪談大綱(附件一)舉例如下: 問 題 : ◎請問老師遇到誤判時,是在什麼心理狀態下較容易產生? ◎請問老師遇到誤判,而教練或球員跟你抱怨時,本身的心理是如何面對的?. 15.

(25) 第五節 研究流程 一、確定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 研究者先閱讀相關文獻,對於研究主題與研究對象有初步構想後,開始蒐集與閱讀 國內外相關的文獻,再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確認研究主題及研究方法,並持續蒐集與閱 讀相關文獻資料。. 二、擬定訪談大綱 本研究根據所欲探討的問題,再依據相關的文獻探討,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擬定訪 談大綱。. 三、前導性研究 研究者在正式研究前會先進行前導性研究,將先訪問三位籃球裁判進行試驗性的深 度訪談,訪談後與受訪者討論研究者的訪談技巧、受訪感受及提供意見,並依此回饋來 修訂訪談大綱。. 四、進行深度訪談 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受訪者,由研究者與受訪者進行一對一的深度訪談,選擇安靜、 舒適、不受干擾的談話地點進行訪談。訪談進行前先說明研究目的、保密原則、進行方 式,再請受訪者簽署同意書,同意後才開始進行訪談。而訪談的時間與次數則會依所蒐 集資料的深度與廣度來決定之。. 五、進行資料分析與整理 在每次訪談結束後,研究者隨即將訪談內容謄寫成逐字稿,並重覆聽錄音,確認正 確性與完整性,然後再以電子郵件方式,利用檢核回饋與受訪者確認其無誤。其過程在 資料分析有不一致的部分則與受訪者進行充分的溝通與討論,以達到資料編碼的共識。 16.

(26) 確定研究主題與 方法. 擬定訪談大綱. 前導性研究. 資料分析整理. 深度訪談. 圖3-5 研究流程圖.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整理與分析是依據紮根理論(吳芝儀、廖梅花,2001)的方法來進行 資料的命名與分類,步驟如下: (一)逐字稿的謄寫:將訪談的內容從錄音筆中逐字逐句的謄寫成逐字稿,建立書面的 訪談記錄,確保具體詳盡的原始資料。 (二)細讀逐字稿內容:在閱讀逐字稿內容前,研究者跳脫個人主觀立場,以裁判的立 場為出發點,同時融入情境,客觀的對內容做適當的詮釋,不試圖對裁判所陳述的 經驗做假設。 (三)形成初步編碼:在細讀過逐字稿的內容後,將與心理狀態及其來源的相關字句逐 一標示符號,並儘量以研究受試者的前後陳述為依據,補足逐字稿中遺漏的重要訊 息,使句子更清楚的呈現其意涵,再與其他兩位分析者達成如何編碼的共識,將內 容依訪談大綱的順序做初步編碼。 (四)重新檢視內容的編碼與分類:形成初步編碼之後,再重新檢視逐字稿內容與歸納 分類有意義或具有代表性的相似字句做命名。 17.

(27) (五)不斷修正並決定主題:期間不斷的對分類與命名做修正,再從中尋找相關類別, 抽取其共通的本質,進而確定主題。 (六)與另兩名專家學者進行校正:研究者將分析結果與另外兩位分析者做比對,對於 不一致的結果進行校正,並充分的溝通與討論,直至達到共識為止。 (七)分析結果的呈現:在一連串有系統的資料分析後,將主題做整理與排序,最後以 圖表呈現影響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狀態,以及對這些心理狀態的因應策略。. 第七節 研究資料的信賴度 本研究藉由以下方式增進研究的信賴度: 一、深入分析相關理論與實徵性研究,作為分析訪談資料的基礎。 二、訪問前與受訪者建立關係,並徵求受訪者同意後,訂定契約,強調保密原則,使研 究參與者能安心接受訪談。在訪談過程中,與研究參與者建立友好與互信的關係, 促使能自發性談話。 三、研究者於訪談過程中,針對模糊觀點作進一步的詢問與澄清。於資料分析過程中有 任何疑問將以電話詢問釐清。 四、整理訪談紙筆記錄:於訪談時將所觀察到的非語言訊息、紀錄作為資料分析參考。 五、本研究邀請二位運動心理學研究生和一名籃球裁判分別獨立整理、分析、及編碼質 性資料。在事先對研究目的及訪談內容進行說明與溝通,使大家對摘錄編碼工作的 方法盡量一致性,其過程對於資料分析有不一致的部分,則與研究者進行充分的溝 通與討論,來進行分類、譯碼及資料檢索。 六、將分析者所摘錄的結果再與研究者的結果進行比對及共同討論,並進行三角檢 定 (triangulation)。 七、資料分析後再與一位質性研究專家學者及指導教授討論內容分析、歸類與主題命名 的適切性,經過不同時間與不同分析者交叉檢驗,將可提高研究的信度。 18.

(28) 第肆章. 結果. 本章內容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第二節為籃球裁判誤判時的心 理因素;第三節為籃球裁判誤判時心理因素的因應策略。. 為呈現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與因應策略,本研究將所有逐字稿資料經內容分析 與歸類後並呈現次數的資料,本章用以下的形式表達如圖 4-1:. 引用規則錯誤. 吹判後對規則的解釋與運用錯誤,導 致實際狀況有落差,例如;明顯地A 隊球員將球撥出界,裁判裁量為A隊 的球權,這是很嚴重的誤判(I-B-9)。. 不應宣判而宣判 誤判的種類 應宣判而未宣判. 裁判間意見或 觀念不一致. 圖 4-1 誤判的種類範例 說明: 1. 而第二層中的「規則引用錯誤」 、 「不應宣判而宣判或錯誤宣判」 、 「應宣判而未宣判」、 「裁判間意見或觀念不一致」均是一個概念,這些概念都是誤判的主題,故將第一 層歸類主題為「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 將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與因應策略用以下形式表達,舉例說明如下:. 我覺得第一個是沒有這東西存在你卻吹了,沒有打手吹打手,沒有走步吹走步,沒 19.

(29) 有的事情你把它當成有(I-F-13)。 吹判後對規則的解釋與運用錯誤,導致實際狀況有落差,例如;明顯地 A 隊球 員將球撥出界,裁判裁量為 A 隊的球權,這是很嚴重的誤判(I-B-9)。 上述的說明如下: 相關意義的敘述句採「英文字母-英文字母-數字」的方式編號,第一個英文字母代 表訪談英文的縮寫(Interview 的 I);第二個英文字母代表受訪者編號;第三個數字代 表敘述句出現在回答中的行列。. 第一節 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 本研究關心的第一個研究問題為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所謂誤判,指的是籃球裁判 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做出與事實不同之判決,根據訪談資料顯示,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可 分為四項。依據出現次數多寡,可分為規則引用錯誤、不應宣判而宣判、應宣判而未宣 判以及裁判間觀念或意見不一致,歸類如圖 4-1a:. 引用規則錯誤. 另一種是錯誤的判決,應該是帶 球撞人吹阻擋,不應罰球而宣判 罰球,走步宣判成兩次運球(IC-13)。. 不應宣判而宣判. 我覺得第一個是沒有這東西存在 你卻吹了,沒有打手吹打手,沒 有走步吹走步,沒有的事情你把 它當成有(I-F-13)。. 應宣判而未宣判. 是你應該吹而沒有吹,不管是觀念 上的正確與否,或位置上的正確與 否,如果是存在的事實你卻沒有做 宣判,也是誤判的一種。(I-F-19)。. 誤判的種類. 裁判間意見或 觀念不一致. 就我的了解誤判的種類,還有一 種是兩個裁判吹判意見不一致 (I-E-12)。. 圖 4-1a 誤判的種類 一、規則引用錯誤 規則引用錯誤,指的是裁判雖然了解動作或狀況產生的過程,但是由於對於規則的 20.

(30) 修改未能掌握,或是錯誤理解規則導致處理方式不當。. 吹判後對規則的解釋與運用錯誤,導致實際狀況有落差,例如;明顯地 A 隊球 員將球撥出界,裁判裁量為 A 隊的球權,這是很嚴重的誤判(I-B-9)。 另一種是錯誤的判決,應該是帶球撞人吹阻擋,不應罰球而宣判罰球,走步宣 判成兩次運球(I-C-13)。 一種是對於規則的不熟悉,因為你可能引用規則錯誤導致誤判產生(I-D-15)。 第二個是規則使用錯誤,例如,使用違反運動道德的你判技術犯規,有身體接 觸的你卻用沒有身體接觸的規則去講,雖然罰則是一樣的,但效果是不一樣的 東西(I-F-14)。. 二、不應宣判而宣判 不應宣判而宣判,指的是裁判由於自己本身的認知、位置、以及對於比賽未能掌握 的情況下,導致未發生的情況或看不清楚的狀況下,做出錯誤的處理方式。. 球出界判錯方向,因為比賽節奏很快,有些甚至肉眼看不出來,需藉助電子設 備,這也是球賽的一部分,走步的漏判也是經常有的(I-A-14)。 另外一種就是看錯了,就是一個誤鳴誤判(I-E-12)。 我覺得第一個是沒有這東西存在你卻吹了,沒有打手吹打手,沒有走步吹走步, 沒有的事情你把它當成有(I-F-13)。. 三、應宣判而未宣判 應宣判而未宣判,指的是裁判由於自己本身的認知、位置、以及對於比賽未能掌握 的情況下,導致發生的狀況卻未能及時處理。. 另一種是你對當下球場上的狀況掌握度不夠,例如:你的位置沒到位,而身體 的接觸以及該有的狀況你沒有發覺到,進而發生誤判或漏判(I-D-16)。 21.

(31) 就我的了解誤判的種類,不外乎漏吹(I-E-12)。 第四個是你應該吹而沒有吹,不管是觀念上的正確與否,或位置上的正確與否, 如果是存在的事實你卻沒有做宣判,也是誤判的一種。(I-F-19)。. 四、裁判間意見或觀念不一致 裁判執法通常為兩人或三人一組,雖然裁判有職責區分,但是有些時候仍有機會產 生裁判間對於同一狀況的認知不同,而有不同的判決,但真相往往只有一個,雖然狀況 可能模擬兩可,但裁判間的判決應為一致的單一判決,相對有一方可能形成誤判。. 就我的了解誤判的種類,還有一種是兩個裁判吹判意見不一致(I-E-12)。. 由訪談資料可知,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有:規則引用錯誤、不應宣判而宣判、 應宣判而未宣判、裁判間意見或觀念不一致,曾銀助(2006)裁判必頇要對規則作詳盡的 研究與瞭解,多觀摩重要的比賽,吸收別人長處,平時要多自我訓練,加強判斷力、探 討問題、精通判例,如此一來才能承擔重要的比賽,由此可知規則熟識的重要性,但不 同層級的裁判對判決的認知也會有所不同,這也關係到裁判本身執法經驗的多寡。. 22.

(32) 第二節 造成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 本研究關心的第二個研究問題為造成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由於籃球裁判為比 賽的一部分,然而裁判因為個人的種種因素導致做出錯誤的判決,本研究聚焦造成裁判 誤判的心理因素,根據訪談資料顯示,造成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可分為三項。依據 出現次數多寡,可分為比賽的壓力、過度自信以及倦怠感,歸類如圖 4-2:. 誤判的心理因素. 比賽的壓力. 另一個原因,比賽可能很緊 湊,比數很接近,裁判無形 中緊張、壓力比較大, 產生 誤判的機率比較大(I-C-18)。. 過度自信. 我覺得第一個是懶散,覺得 比賽太輕鬆,注意力不集中 (I-F-32)。. 倦怠感. 我覺得在自己精神沒有很充 足的時候是很容易產生誤判 的,而且會看不到你應該要 看到的狀況(I-E-21)。. 圖 4-2 誤判的心理因素 一、比賽的壓力 籃球裁判是比賽的一部份,隨著與日俱增的強度,裁判感受到的壓力也日趨強烈, 不論是來自於外在的觀眾、球員、教練,甚至夥伴所帶來的壓力,亦或是個人身心狀況 準備不足導致知覺壓力的產生,導致錯誤判決的機率增加。. 壓力也有可能造成誤判,一種壓力是來自於夥伴的資深或資淺,會影響判決的 準確性,另一種是教練或球員給你的壓力(I-A-27)。 另一個原因,比賽可能很緊湊,比數很接近,裁判無形中緊張、壓力比較大, 產生誤判的機率比較大(I-C-18)。 23.

(33) 還有一情況是壓力,如果這場球在我的能力範圍之上,可能就會感受到壓力, 感覺沒辦法好好的勝任這場比賽(I-E-28)。 第四種是過於謹慎,以致於身體容易僵硬,視野容易變小,身體也不這麼自然, 我覺得是這幾個因素比較容易造成誤判的狀況(I-F-34)。. 二、過度自信 既然裁判為籃球比賽當中的一部份,隨著年資與經驗的累積,某些裁判在經歷高層 級或高強度的比賽後,對於較低層級或較低強度的比賽容易輕忽,而往往在不經意的時 候發生了錯誤的判決。. 注意力不集中,......受到過於自信的影響,應該就是這些(I-B-16)。 我想裁判如果有誤判可能在心理方面有幾個原因,第一個認為這場球賽太輕鬆, 所以,注意力不完全在球賽上面,只想讓球賽快點結束,心情就放鬆(I-C-16)。 一方面是自己沒有準備好這場比賽,因為每場比賽的強度不同,如果你沒讓自 己做好準備的話,你會發現比賽節奏跟不上,也有可能比賽狀況掌握不好 (I-D-40)。 我覺得第一個是懶散,覺得比賽太輕鬆,注意力不集中(I-F-32)。. 三、倦怠感 籃球裁判執法的場次隨著球賽的強度增加,而每日可以獲得編排的場次減少,但有 些時候基於人員調度的問題,某些球賽可能須要裁判支援超過身體負荷的場次,或者由 於過多同質性的比賽導致心理疲憊的倦怠感,進而對比賽失去專注,進而形成錯誤判決 的機會。. 我覺得在自己精神沒有很充足的時候是很容易產生誤判的,而且會看不到你應 該要看到的狀況(I-E-21)。 24.

(34) 第三種狀況是很疲憊的時候,因為身體的問題影響心理,造成對這場球賽的投 入變少,誤判出現機率也會高很多(I-F-33)。. 25.

(35) 第三節 降低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的因應策略 本研究關心的第三個研究問題為降低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的因應策略,由於前一節提 到比賽的壓力、過度自信以及倦怠感是造成裁判誤判的主要心理因素,而根據訪談資料, 找出降低這些因素發生的策略,進而降低裁判由於心理因素造成誤判的機率。可分為降 低比賽帶來的壓力、減少過度自信以及避免倦怠感等三方面,歸類如圖 4-3:. 夥伴間的溝通. 我會先吹兩個哨子提醒他要注意, 接下來要跟他溝通要注意哪些事 情,像在位子上面或看法上面會 做哪些改變(I-F-133)。. 比賽的壓力 多與教練或 球員溝通. 如果是不能更改的判決,可以跟教 練或球員承認錯誤,表明剛剛是吹 判太快,接下來我會注意,這樣的 說法教練球員通常可以接受(I-A33). 影帶討論. 影片觀賞,藉由影片的案例來告 訴裁判有哪些狀況是要鳴哨的, 或是哪些狀況該怎麼處理(I-E122). 熟悉比賽狀況. 你必須去把所有球員的動作去做分析,讓 自己準備好這些球員會有怎樣的動作出現, 而不是遇到動作慌掉,接下來就是看別人 的比賽,要存到腦海裡分析,那樣的狀況 換作是自己遇到會做怎樣處理(I-F-115). 心理技能訓練. 我認為心理技能訓練是必須的, 當你有比較強的心理時,你也 才能去面臨那個狀況(I-D-107)。. 過度自信. 倦怠感 適當安排 執法場次. 我會覺得裁判也是運動員的一種,球 員可以替補可以休息,裁判是沒有辦 法的,裁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體力及 精神狀態到結束,像大比賽一天可能 只安排一場球賽執法(I-E-32)。. 圖 4-3 誤判心理因素與因應策略 26.

(36) 一、降低比賽帶來的壓力 比賽中,教練、球員、觀眾、甚至是同場執法的夥伴都可能為自己帶來壓力,由於 這些壓力會導致增加誤判的機會,因此解決這些壓力可以幫助裁判降低誤判的機率。而 解決這些壓力的策略,根據訪談資料,提供的策略包含夥伴間的討論以及多與教練或球 員溝通: (一)夥伴間的溝通 裁判是一種合作的關係,彼此在整場比賽中要不斷的針對狀況做溝通,做吹判看法 或尺度上的調整,使比賽的進行更順利,並降低誤判產生。. 其實比賽中會有搭擋,一開始誤判產生時可以和夥伴討論,如果你的夥伴也無 法處理的話,因為判決已經判了,除非是得以更正的判決,你只能去警惕自己 不要再發生了(I-D-46)。 我會先吹兩個哨子提醒他要注意,接下來要跟他溝通要注意哪些事情,像在位 子上面或看法上面會做哪些改變(I-F-133)。. (二)多與教練或球員溝通 裁判在比賽過程中,總會有一些判決讓教練或球員無法理解,而與教練或球員的溝 通就非常重要,可從過程中了解,到底是規則上的認知不同,還是裁判本身的失誤。. 如果是不能更改的判決,可以跟教練或球員承認錯誤,表明剛剛是吹判太快, 接下來我會注意,這樣的說法教練球員通常可以接受(I-A-33) 應想辦法有無解決之道,我們應好好與教練球員解說,回去如有錄影,我會看 看是否有誤判,如果有下次我會改進,如果沒有希望你下次也要改進,這些應 要在賽後與教練球員溝通(I-C-33)。. 二、減少過度自信 比賽前由於對於比賽過度的自信,導致未能做好充足的準備,導致造成誤判的機會, 27.

(37) 因此做好充足的準備,可以降低由於過度自信造成準備不足的狀況。而根據訪談資料, 提供的策略包含影帶討論及熟悉比賽狀況, (一)影帶討論 藉由攝錄設備的畫面來進行賽後檢討,有助於裁判了解本身走位以及宣判當時的實 際情形,也可檢視宣判的過程或時機是否恰當。. 現在科技進步,我們可以拿影帶來討論,可以去發現剛剛的狀況是什麼,為什 麼會導致這個誤判產生(I-D-119)。 影片觀賞,藉由影片的案例來告訴裁判有哪些狀況是要鳴哨的,或是哪些狀況 該怎麼處理(I-E-122). (二)熟悉比賽狀況 賽前對比賽球隊的打法、戰術以及球員的習慣動作和兩球隊之間的勝負關係,做一 個通盤的了解,有助於裁判能在最快速的時間掌握比賽的節奏,才能降低誤判的產生。. 要多看比賽,最好在這盃賽每一場球都可以看,要看這場裁判的宣判對這場比 賽是否順暢,他的作法教練球員有無抗議抱怨,第三,要注意球員的習慣動作, 和球隊的打法,以便在犯規的同時鳴哨,如能準確抓到球員犯規,可增加教練 球員對你的信任度(I-C-61)。 你必須去把所有球員的動作去做分析,讓自己準備好這些球員會有怎樣的動作 出現,而不是遇到動作慌掉,接下來就是看別人的比賽,要存到腦海裡分析, 那樣的狀況換作是自己遇到會做怎樣處理(I-F-115). 三、避免倦怠感 由於執法場次的增加,造成生理與心理的負擔,進而對比賽產生倦怠感,導致產生 誤判的情形,然而適當的增加對於比賽的熱情及減少增加倦怠感的原因,可做為避免倦 28.

(38) 怠感產生導致誤判情形發生。根據訪談資料,提供的策略包含心理技能訓練及適當安排 執法場次 (一) 心理技能訓練 一種利用心理學之原理與技巧,幫助運動員提升運動表現及個人成長的訓練過程 (季力康,1995),就像平常訓練運動專項技術,如果也在平時加入心理技能訓練,可提 升在運動時的穩定性,籃球裁判也是如此。. 我認為心理技能訓練是必須的,當你有比較強的心理時,你也才能去面臨那個 狀況(I-D-107)。 例如說可能要上一些特殊人格的課,或是解讀比賽球員的心理狀況,如果是要 增加個人心裡面的能力,那是本來就必須有的特色,因為歷練之後,什麼樣的 情況就要做什麼樣的處理,如果你沒有這個特色,你就只能吹一般的比賽 (I-F-97)。. (二) 適當安排執法場次 依據自身的體能狀況負荷下及心理狀態可承受範圍內,來接受裁判工作的安排,避 免讓自己在尚未執法之前就處於緊張或疲倦的感覺,才得以將裁判工作勝任。. 我會覺得裁判也是運動員的一種,球員可以替補可以休息,裁判是沒有辦法的, 裁判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體力及精神狀態到結束,像大比賽一天可能只安排一場 球賽執法(I-E-32)。. 29.

(39) 第四節 小結 根據訪談者歸納的內容中,誤判的種類有:規則引用錯誤、不應宣判而宣判、應宣 判而未宣判和裁判間意見或觀念不一致;規則熟識應該是裁判的基本功,規則引用錯誤 應是裁判的大忌,應避免發生,而不應宣判而宣判或應宣判而未宣判,這需要多吹或多 看比賽,增加吹判的經驗來降低誤判,裁判間意見或觀念不一致,應透過賽前討論或溝 通來改善,達成吹判尺度的一致性及公正性,誤判也能減少;造成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 因素如下:比賽的壓力、過度自信、倦怠感;而比賽的壓力可能來自於教練、球員、觀 眾甚至一起合作的裁判夥伴,這些因子都有可能造成裁判的壓力進而產生誤判,裁判也 有可能對於比賽的認知有落差,而有過度自信的產生,使吹判過程中容易誤判,而倦怠 感可能來自於生理上的疲累或心理上的疲勞導致誤判的發生,在誤判心理因素中,比賽 壓力的因應策略為夥伴間的溝通跟多與教練或球員溝通,透過溝通,一來可讓球員教練 知道裁判的尺度,二來也可緩和比賽的氣氛,減少球員或教練給裁判壓力,這樣的作法 對於減少誤判是有幫助的,過度自信的因應策略為影帶討論跟熟悉比賽狀況,倦怠感的 因應策略為實施心理技能訓練跟適當安排執法場次,適時提供生理上或心理上的調整, 不但使生理狀態獲得恢復,也讓心理不會容易產生厭倦吹判的狀況,在減少的誤判發生 的機率是可行的。. 30.

(40) 第伍章. 討論. 本章內容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第二節為造成籃球裁判誤判的 心理因素;第三節為降低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的因應策略。. 第一節. 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 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規則引用錯誤」 、 「不應宣判而宣判」 、 「應宣判而未宣判」、 「裁判間意見或觀念不一致」。 由訪談者歸類出誤判的種類,原則是一個在誤判上普遍認定概念,或許還有其他概 念尚未被提及,在未出現其他概念前,就以這四個概念作為誤判的分類。. 第二節. 造成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 造成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 「比賽的壓力」、「過度自信」以及「倦怠感」。 其中在比賽的壓力這項與楊紀瑜與許志祥(2006)研究發現裁判壓力來源以「做出錯 誤判決」為最大壓力來源的觀點一致,而過度自信與倦怠感是與過去研究不同的觀點, 而我們常看到裁判堅持某項判決,其實這就是過度自信的一種,但這就好比刀的兩刃, 判決正確,教練球員無話可說;反之,判決錯誤,則是罵聲不斷,這也是考驗著裁判對 判決的自信。而我們也看過場上裁判沒跑位的吹判或是漏吹,這些很有可能是倦怠感所 造成的狀況,如何消除倦怠感對裁判是很重要的課題,這關係到裁判是不是處於一個最 佳狀態的吹判,值得我們去探討。. 第三節. 降低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的因應策略. 降低籃球裁判誤判心理因素的因應策略:在比賽壓力上是「夥伴間的溝通」 、 「多與 31.

(41) 教練或球員溝通」 ,在過度自信上是「影帶討論」 、 「熟悉比賽狀況」 ,在倦怠感上是 「心理技能訓練」、「適當安排執法場次」。 本研究的結果發現在比賽壓力上籃球裁判誤判使用的因應策略其中有一項的因應 策略是以溝通為主。然而,Kaissidis-Rodafinos 等人(1997) 的研究發現澳洲的籃球裁判 較常使用避開的因應策略。Kaissidis-Rodafinos 與 Anshel(2000) 也發現希臘籃球裁判較 常使用避開的因應策略。以上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的發現是不太一致的,其壓力因應策略 的不同有可能是文化差異所衍生的(Anshel & Weinberg ,1996 ; Kaissidis-Rodafinos , Anshel & Sideridis ,1998)。 在過度自信上是以影帶討論及熟悉比賽狀況為主,藉由影帶討論能讓裁判知道優缺點, 並加以改進,強化吹判能力,熟悉比賽狀況能適時將現場狀況考量進去,並依據規則的精 神吹判,來降低誤判的產生,使比賽更為流暢。而翁志成(1999)則認為,一位良好的運動裁 判員,應具備正確的理念、良好的能力以及純熟的技術。與此觀點也有雷同之處。 在倦怠感上是以心理技能訓練與適當安排執法場次為主,而郭正煜、李麗瓊(2009)指. 出一名優秀的籃球裁判員,除了具備精湛的專業知識、良好的體能外,還應具備非常好 的心理素質,由此可知藉由心理技能訓練來加強裁判的心理,對裁判執法是有幫助的, 周紹忠與岑漢康(2000)認為,最佳的心理狀態是體育活動成功的前提,而最佳的狀態包含身 體的狀態、情緒的狀態、以及思維的狀態,但是過度的緊張是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 由以上學者我們可以發現,研究結果所得知的因應策略與學者們的部分觀點呼應的, 所以,良好的體能、心理狀態以及情緒,加上純熟的技術,不但能減少誤判,也會是裁判 員成功的關鍵。. 32.

(42)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內容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結論,依前一章的結果做成結論,第二節為建議,根 據結果提出實務建議及未來研究建議,第三節為研究歷程的反思,為研究者在研究的歷 程中對裁判環境的感觸與想法。.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針對 3 名國際籃球裁判和 3 名 A 級籃球裁判,以半結構式訪談探究他們在裁 判生涯中所經歷的誤判事件及誤判當時的心理狀態與因應策略。根據本研究的分析與歸 類,得到以下結論: 一、由訪談資料可知,籃球裁判誤判的種類有:規則引用錯誤、不應宣判而宣判、應宣 判而未宣判、裁判間意見或觀念不一致,曾銀助(2006)裁判必須要對規則作詳盡的 研究與瞭解,多觀摩重要的比賽,吸收別人長處,平時要多自我訓練,加強判斷力、 探討問題、精通判例,如此一來才能承擔重要的比賽,而屈生東、熊婉君、曾銀助 在2011年提到籃球裁判應具備能力,包括良好職業道德觀念、公正無私態度、熟悉 規則條例、維持基本體能及專業技、戰術研究等,由此可知,裁判要能不誤判要先 建立在規則的熟識上,但不同層級的裁判對判決的認知也會有所不同,這也關係到 裁判本身執法經驗的多寡。 二、由訪談資料可知,造成籃球裁判誤判的心理因素如下:比賽的壓力、過度自信、倦 怠感,比賽的壓力包含很多因素在裡面,如教練、球員、觀眾和比賽的層級……等, 這些因子都會影響著裁判的吹判,使得裁判必須要有過人的抗壓性;過度自信則是 對於判決或比賽狀況的輕忽所導致的一種狀態,有可能是比賽層級太低或選手程度 太弱,但不管如何,這樣的態度都不是一個想成為專業裁判應有的表現;而倦怠感 有可能是吹判比賽太密集或是生理的疲勞影響心理而產生的狀況,儘可能不讓自己 趕場式的去擔任裁判的角色,再來維持良好的體能也很重要,才不會因為身體疲勞 33.

(43) 造成倦怠感的產生,也影響到吹判的品質。 三、由以上資料可知,受訪者認為在比賽壓力造成誤判的心理因素的因應策略有:夥伴 間的溝通與多與教練或球員溝通,有時候透過與夥伴的溝通,讓彼此在判決認定的 標準上更為一致,多與教練或球員溝通時,更能了解是否我們因站位角度有所差別 導致漏掉判決,這些都足以證明溝通對於減少誤判的重要性;在過度自信上造成誤 判的心理因素的因應策略有:影帶討論與熟悉比賽狀況,賽前影帶討論可幫助裁判 了解球隊打法,賽後影帶討論可協助裁判改進吹判上的盲點,接著熟悉比賽的狀 況,在比數接近時,絕對要保持專注,力求做出正確判決;最後在倦怠感造成誤判 的心理因素的因應策略有:心理技能訓練與適當安排執法場次,受訪者認為心理技 能訓練能增加裁判的心理素質,有助於改善倦怠感並減少誤判,適當安排執法場次 能使裁判保持良好的動力,能以最佳狀態進行吹判,降低誤判發生的機率。. 第二節 建議 一、實務建議 (一)對籃球裁判的建議: 1.運用多種心理技巧: 本研究發現,受訪者對於使用心理技能訓練來改善誤判是可行的,建議裁判也可加 入意象訓練、自信心訓練、目標設定訓練及集中注意力訓練來交互使用。 2.增加溝通能力: 本研究發現,受訪者認為良好的溝通是能改善誤判的方式,不管是夥伴間的溝通, 或與教練球員的溝通,都是能讓比賽順利的條件,也藉此將誤判的產生降到最低。 3.提升自我專業能力: 本研究發現,受訪者認為影帶討論是能減少誤判的方式,除了此法,再加上能熟讀 規則與判例、臨場比賽觀摩、賽後檢討和虛心請教前輩,唯有讓自己不斷充實,提高對 比賽吹判的標準,才能減少誤判發生的機率。 34.

(44) (二)對相關單位的建議: 1.訂定裁判定期進修課程: 裁判進修的管道很少,目前只透過協會辦理講習會實施,所以,成效有限,因此應 將增設裁判吹判技巧、裁判心理學或裁判臨場實務狀況處理的課程,來幫助裁判成長。 2.建立裁判考核制度: 目前國內對於裁判考核與獎勵並沒有實質上的規範,導致優秀的裁判不易被認同, 素質不佳的裁判容易損壞裁判形象與地位,因此,考核制度的訂定,也可提升裁判的專 業化。 3.落實執行裁判誤判的管理規範: 國內籃球相關單位先要能制定出一套裁判誤判的管理機制,並附帶有裁判申訴的管 道,在裁判發生明確誤判時,要能告知球隊或大眾對裁判接下來的處理程序,讓大家清 楚知道裁判誤判的處理情形,而裁判本身也因有此作法,讓自己在吹判上更謹慎,減少 誤判在比賽發生的機率。 4.加強媒體與球隊籃球規則宣導: 轉播媒體播報的素質不佳,導致錯誤的觀念誤導大眾,也增加對裁判的不信任,此 外,教練們對規則的熟識度不足、過當的抗議,這些都是對裁判在比賽中的壓力,應適 時排定相關進修機會給媒體與球隊,給予正確的規則與裁判法,才不致給大眾有錯誤的 觀念,亦使裁判專業受到尊重。 5.注重賽後影帶分析與討論 一個好的裁判不光是將比賽順利完成,也要能在比賽後,就比賽影帶做觀看、分析 及討論,觀看每一個球員狀況與裁判的相對位置,是否對裁判的誤判造成影響,分析場 上球員的動作是否有裁判未注意到的情形,可做為下一次吹判的參考,討論每一個判決 的出現是否合乎當時比賽的狀況,或者如何處理當時狀況會更好,這樣的作法不但可讓 誤判減少發生,也可提升裁判吹判的品質,對比賽的掌握度更高。 二、未來研究建議 本研究針對未來研究之方向,提出下列建議: 3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競賽開始後更換任何設備、器具與材料,須向裁判報備登記,且裁判得酌情

作品定位後,裁判評分時間(30 分鐘)。此時段作品崩解或不成形。裁判依 作品完成度比例(主觀分數)扣分。6. 產品須在

(一) 若裁判過程中出現違反規則判決之抗議必須於該回合比賽

• 有效溝通建立在教師能從家長的肢體語言觀察情緒資訊,從回應中 思考當時情境下最好的處理策略,緊張時刻時,非口語線索也可作

選手於競賽場地不得交談,如遇場地、材料、..之問題,皆以舉

中華民國角力協會 110 年度 B 級角力裁判講習會 職員編組名冊. 職稱 姓名

中華民國角力協會 110 年度 A 級角力裁判講習會 職員編組名冊. 職稱 姓名

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下稱本會)因辦理推廣各項水中運動活動(競賽)、志工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