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醫師對中醫藥防治SARS看法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醫師對中醫藥防治SARS看法之探討"

Copied!
6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中醫師對中醫藥防治 SARS 看法之探討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2-2751-B-039-012-Y 執行期間: 92 年 07 月 01 日至 93 年 06 月 30 日 執行單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中醫內科 計畫主持人: 陳建仲 計畫參與人員: 賴俊雄、郭憲文、馬作鏘、許雅琳 報告類型: 完整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3 年 11 月 5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 成 果 報 告

□期中進度報告

研究計劃題目:

中醫師對中醫藥防治 SARS 看法之探討

The opin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SARS by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e among Chinese physicians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計畫編號:NSC 92-2751-B-039-012-Y

執行期間:92 年 7 月 1 日至 93 年 6 月 30 日

計畫主持人:陳建仲

共同主持人:賴俊雄、郭憲文、馬

計畫參與人員:許雅琳

成果報告類型(依經費核定清單規定繳交):□精簡報告 ■完整報告

本成果報告包括以下應繳交之附件:

□赴國外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赴大陸地區出差或研習心得報告一份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及發表之論文各一份

□國際合作研究計畫國外研究報告書一份

處理方式:除產學合作研究計畫、提升產業技術及人才培育研究計畫、列

管計畫及下列情形者外,得立即公開查詢

□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一年□二年後可公開查詢

執行單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 華 民 國 93 年 6 月 30 日

(3)

目錄 第一章、前言………1 第二章、文獻探討………2 一、SARS 的定義與病徵………2 二、疑似病例、可疑病例………3 三、中醫觀點看 SARS………4 第三章、研究方法……… 26 一、研究架構……… 26 二、焦點團體進行與分析……… 27 三、焦點團體訪談前籌備工作……… 27 四、焦點團體討論的進行……… 31 五、資料分析整理……… 31 第四章、結果……… 37 一、中醫師對 SARS 病因病機之看法………37 二、在 SARS 不同階段的處方用藥及治療之看法………43 三、中醫師對 SARS 預防之看法………50 四、中醫師對今(93)年秋天 SARS 是否會再次流行的看法………52 五、中醫介入 SARS 防治之看法………54 第五章、討論……… 55 一、中醫師對 SARS 病因病機之看法………56 二、在 SARS 不同階段的處方用藥及治療之看法………57 三、中醫師對 SARS 預防之看法………58 四、中醫師對今(93)年秋天 SARS 是否會再次流行的看法………58 五、中醫介入 SARS 防治之看法………59 表目錄 表 3-3-1 臺北區參與焦點團體討論名單………28 表 3-3-2 台中區參與焦點團體討論名單………28

(4)

表 3-3-4 訪談題綱………30 表 3-5-1 焦點團體分析範例-摘自高雄區焦點團體第 19 頁………32 表 4-0 焦點團體專家背景資料………37 表 4-1-1 中醫師對 SARS 西醫病因之觀點……… 38 表 4-1-2 中醫師對 SARS 流行病學之觀點……… 38 表 4-1-3 中醫師對 SARS 臨床症狀之了解……… 39 表 4-1-4 中醫師對 SARS 在中醫病名之意見……… 39 表 4-1-5 中醫師對 SARS 在中醫病因病機之意見……… 40 表 4-1-6 中醫師對 SARS 在中醫疾病範疇之意見……… 41 表 4-1-7 中醫師對 SARS 不同時期中醫證型之意見……… 42 表 4-2-1 中醫師對 SARS 防治之看法………43 表 4-2-2 中醫師對 SARS 初期時中醫藥使用之看法………44 表 4-2-3 中醫師對 SARS 中期和高峰期時中醫藥使用之看法………44 表 4-2-4 中醫師對 SARS 恢復期時中醫藥使用之看法……… 45 表 4-2-5 中西醫合併進行治療時,在哪一病程的介入中醫療法效果最佳之看法……… 46 表 4-2-6 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療效與單中醫治療或單西醫治療三種治療療效之看法.. 47 表 4-2-7 在患者病情較為急的情況下,中醫所扮演的角色為何?在第一時間如何處 理? ……… 48 表 4-2-8 中醫師對坊間中醫藥治療 SARS 之看法……… 49 表 4-3-1 中醫師對中藥預防 SARS 之看法………50 表 4-3-2 中醫師對 SARS 的預防想法………51 表 4-3-3 中醫師對 SARS 提升免疫力間接預防……… 51 表 4-3-4 中醫師對坊間提升免疫力觀點之看法比較………52 表 4-4-1 中醫師對今年秋天 SARS 是否會再次流行的看法……… 53 表 4-5-1 中醫師無法介入 SARS 醫療防治團隊之看法……… 54 表 4-5-2 中醫師介入 SARS 防治團隊之意願和能力提升之看法……… 55 表 4-5-3 中醫師介入 SARS 防治團隊之可行方向看法……… 55

(5)

中文摘要 關鍵詞: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 焦點團體, 傳統中醫, 中草藥 世界衛生組織宣佈,SARS 的疫情可追溯到 2002 年 11 月在大陸即有感染案例發生。2003 年 4 月 7 日,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詹姆斯博士,考察廣東省中醫院後表示,該院 SARS 患者接 受中醫治療後,會縮短發燒時間及住院時間(平均退熱縮減為七天、住院時間為十八天), 並提到中醫治療 SARS 的經驗,如能提升至常規治療層面,對世界其他地方防治 SARS 將會 很有幫助。 然而,由於中醫藥應用強調地域區別,即因地、因人、因病進行防治,主要從氣候、人 們生活習慣和身體體質等方面考慮,各地區的中醫藥組成的中藥預防方劑也有差別,而中醫 師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本研究係以質性研究之焦點團體方式,蒐集台灣不同背景中醫師對 SARS 之看法,從疾 病之病因、病機,以及在早期、中期、高峰期和恢復期等不同階段之治療原則和處方用藥, 以及預防想法和建議處方等意見之資料,以供作為未來中醫藥防治 SARS 工作之參考。 本研究共蒐案 30 名中醫師之意見,在疾病定義上全部都同意以 WHO 所公佈之定義來 命名,不一定要用傳統中醫之病名,而且在這方面中醫師對中醫之病名沒有一致性。在中醫 病名上,主要有傷寒、溫病和瘟疫三種,而在病因病機上以溫病的傳變觀點最多。中醫師也 針對 SARS 在初期、中期、高峰期和恢復期分別提出治療處方。而中醫師認為中醫的介入在 初期和恢復期較有治療效果。而中醫師都認為,SARS 在今年不會再度流行,主要是病毒會 突變,而且全世界的防疫工作會阻斷病毒的傳播。在預防上,普遍都認為中藥對預防 SARS 會有幫忙,有 2 位中醫師認為在使用中醫必須遵從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來選用藥物。在未來 的防疫工作上,中醫師認為必須將中醫納入防疫工作的一環,中醫師也有意願參與傳染病的 防疫工作,而醫學中心的中醫部門必須積極投入防疫工作,而且可以設計出共同的研究計畫 書,在實證醫學的精神上來檢驗中醫的療效。

(6)

Abstract

Keywords: SARS, Focus group, TCM, herbal

According t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the plague of SARS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November 2002. The WHO specialist, Dr. James, observed and confirmed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reatment in Kon-Tung local hospital at April 7th 2003. He indicated that the SARS patients would spend less time in hospital and less time encounter fever in the hospital.(the mean time for fever to decline was 7 days and the mean time for in-patient days was18days)He also mentioned that by taking Chinese herbal drugs could improve the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for SARS over the world.

However, different climates, living styles and physiques will cause different diagnoses in Chinese medicin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ether physicians with difference background will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SARS.

In this study, we recruited 30 TCM physician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performed 3 focus groups to discuss the etiology, mechanism, and treatment at different stages of SARS. After analyzing the data, we will provide the results as a sugges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are on S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TCM physicians agreed to follow the definition of SARS announced by WHO, in stand of TCM disease. The TCM disease about SARS remained of different opinions concerned with catch-cold diseases, warm diseases, or plaques. The most opinion about mechanism of SARS was the rule of warm diseases. The TCM physicians provided the treatment for SARS at initial, middle, acute severe, and recovery stages. They also

commended TCM herbs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on SARS at initial and recovery stages. All of the TCM physicians thought that SARS would not attack this year due to mutation of coronavirus and well prevention for spread of SARS over the whole world. In general, the TCM physicians had the confidence in the prevention of SARS by herbs, and two of them recommended to choose the drugs by Bian-Zan method of TCM diagnosis.

In the prevention of plagues, TCM physicians suggested the government must put TCM into consideration, and they intend to involve themselves to the work. The also suggested the TCM department of medical centers must involve in caring and preventing for plagues, and design protocols for plaque by the rule of evidence medicine.

(7)

第一章、前言

世界衛生組織宣佈,SARS 的疫情可追溯到 2002 年 11 月在大陸即有感染案例發生,而 在疫情快速地向全球擴散後,而各國政府莫不嚴陣以待。在台灣,有幾家醫院陸續傳出 SARS 院內感染,並造成醫護人員和民眾死亡,全國曾籠罩在一股 SARS 恐懼當中。 因此,除了 官方公佈的防疫措施外,民間個人的防疫措施也紛紛出籠,謠言四起,導致板藍根、大青葉、 金銀花等中藥被哄搶一空,白醋、大蒜等也銷售大增,人們爭相購買口罩,也出現祕方偏方 充斥的現象,造成一般民眾煩恐與忐忑不安。 在 2003 年 4 月 7 日,世界衛生組織專家詹姆斯博士,考察廣東省中醫院後表示,該院 SARS 患者接受中醫治療後,會縮短發燒時間及住院時間(平均退熱縮減為 7 天、住院時間 為 18 天),並提到中醫治療 SARS 的經驗,如能提升至常規治療層面,對世界其他地方防 治 SARS 將會很有幫助。此篇報導,大大鼓舞了中醫界,也為這上千年的傳統醫學注入一股 實證的新血。 然而,由於中醫藥應用強調地域區別,即因地、因人、因病進行防治,主要從氣候、人 們生活習慣和身體體質等方面考慮,各地區的中醫藥組成的中藥預防方劑也有差別,而中醫 師的看法也有所不同。由於想瞭解不同地區、不同背景之中醫師,以中醫理論觀點在 SARS 之疾病特性、預防、不同階段之治療等方面是否看法上會有差異,並且將這些資料整理作為 未來中醫藥防治 SARS 工作之參考。 本研究係以質性研究之焦點團體方式以及文獻查證方式,蒐集台灣不同背景中醫師對 SARS 之看法,從本疾病之病因、病機,以及在早期、中期、高峰期和恢復期等不同階段之治 療原則和處方用藥,以及預防想法和建議處方等意見之資料。除了將這些資料蒐加以比對, 比較不同背景中醫師對 SARS 看法的一致性和差異性外,並且將這些資料集結成冊,以提供 SARS 基礎實驗和臨床照護或臨床試驗之參考依據。並且將這些內容整理,在國內所舉辦 SARS 相關的研討會中提出論文並做口頭報告,以期和國內西醫界和中醫界共同討論,結合 中西醫的經驗和交流,以提昇過內在這方面的研究和照護能力。

(8)

第二章、文獻探討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疫情可追溯到 2002 年 11 月,中國廣東省發現首例 SARS 病例直至 2003 年 2 月中旬在廣東、香港及越南 河內開始流傳著一種不明的非典型肺炎合併呼吸道衰竭之病症,同年 3 月 15 日世界衛生組 織將此確認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 SARS)」 是對全球健康的威脅,至 3 月底 WHO 確認病因係由新型變異之冠狀病毒所引起且具強烈感 染力。同時在加拿大、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都已經發現疑似病例。世 界衛生組織同時發出前往東南亞的旅行警告。在 WHO 公佈 SARS 的全球警訊後,全球疾病 防禦的機制開始建立。這一場 SARS 防疫戰與過去對天花、霍亂、禽流感病毒、伊波拉病毒、 甚至是庫賈氏症與愛滋病等比較起來,其實規模相當。但是以現今醫藥的進步,SARS 的防 疫行動顯然快速許多。 在台灣地區,首一病例發現於 2003 年 3 月上旬,由境外感染回台之台商移入;當月下 旬,北部地區 SARS 病例突增,散佈於某些特定關聯之地區,政府不得不於 3 月 28 日發布 SARS 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至 4 月 24 日確定北部某些醫院院內交叉感染,疫情蔓延擴散 且更趨嚴重,台灣疫情遂進入高峰。

一、SARS 的定義與病癥

嚴重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簡稱 SARS)是一種急性的呼吸 系統感染疾病。SARS 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於 2003 年 3 月 15 日新公佈的名稱,在這之前 稱為「非典型肺炎」。SARS 與感冒及典型肺炎的症狀聽起來很相似;典型肺炎通常是指由 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細菌引起的肺炎。一般感冒的病徵如發燒、咳嗽、頭痛,通常數日後就好 轉,產生肺炎的機率極低。 SARS 是由一種新病原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其特點為發生瀰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較過 去所知病毒、細菌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嚴重,因此取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2003 年 4 月 16 日 WHO 正式宣佈,新發現的冠狀病毒為 SARS 的致病原。此一新的冠狀病毒已被正 式命名為「SARS 病毒」,不排除為變種病毒。如證實為變種(全新)病毒,因為大眾皆無抗 體,其傳播力、毒性、致病力均可能較強,病患可能發生肺纖維化,甚至會引發呼吸衰竭而 導致死亡。從最近的案例看起來,大部分病人都可以醫治。只要發現得早,及時求醫,痊愈 的機會很高。嚴重的病例通常屬於本來有其他健康問題,或到患病後期才求醫的病人。 SARS 的主要症狀為突然發高燒(38℃ 或 100.4°F 以上)、乾咳、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難。 胸部 X 光檢查可發現肺炎症狀。SARS 尚可能伴隨其他症狀,包括:頭痛、全身酸痛乏力、 食慾不振、倦怠、意識紊亂、皮疹及腹瀉。 最嚴重會出現瀰漫性肺炎,氧氣交換下降,導 致肺部缺氧,所以病人會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導致死亡,約有 10-20 %的病人會需要仰賴 人工呼吸器。SARS 潛伏期從 2 至 7 天不等,最常見者為 3~5 天,為求慎審,潛伏期觀察可 延長至 14 天。 依據目前的病例看來,處於潛伏期的患者並不具有感染性,只有出現病癥的 患者才有感染性。

(9)

二、疑似病例、可疑病例

WHO 於 2003 年 5 月 1 日發布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之診斷基準: (一)疑似病例(Suspect Case) 1.於 2002 年 11 月 1 日之後出現: (1) 發高燒(>38℃)及 (2) 咳嗽或呼吸困難 並且在症狀出現前十天有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暴露史: (1) 與 SARS 之疑似或可能個案密切接觸 <請詢問與發生大規模爆發流行醫院之關聯性,若有亦視為有接觸史> (2) 曾到過最近有 SARS 地區性傳播的地區 (3) 居住於最近有 SARS 地區性傳播的地區 2.於 2002 年 11 月 1 日後因不明急性呼吸道疾病死亡,於其症狀發生前十日內有上項暴露 史者。 (二)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 疑似病例具下列狀況之一者為可能病例:

1.經胸部 X 光攝影判定為肺炎,或有呼吸窘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2.經 SARS 冠狀病毒相關檢驗有一項或一項以上分析方法檢出陽性結果(SARS 病毒 PCR 二次確認陽性、酵素免疫分析法或免疫螢光分析法測定血清抗體陽轉,或病毒 分離培養陽性。請參考 WHO SARS 實驗室診斷判讀建議); 3.個案死亡經屍體解剖出現未明原因引起之呼吸窘迫症候群病理變化者 (三)排除條件 若有其他診斷可完全解釋其疾病,即可排除該病例病例重分類。 說明: 目前 SARS 係以排除其他可能疾病的方式來診斷,因此病例的診斷狀態(status)可能隨時 改變。不論其診斷分類為何,應隨時依病人臨床需要予以最適當的處置。

(10)

1.病例起初判為疑似或可能病例,當有其他診斷可完全解釋其疾病,在審慎考慮過共同感 染(co-infection)的可能性後即應予排除。 2.疑似病例經調查後符合可能病例定義,應予以重新判定為「可能病例」。 3.胸部 X 光檢查正常的疑似病例,仍應予以適當治療,並監控 7 天。恢復狀況不理想者, 應隨時檢查胸部 X 光俾憑再評估。 4.恢復狀況理想的疑似病例,若無其他診斷可完全解釋其疾病,仍應判為「疑似病例」。 5.若疑似病例死亡,且未進行遺體解剖,仍應維持「疑似病例」之判定。但若此,病例已 被確定為 SARS 傳播鏈的一部份,即應被重新分類為「可能病例」。 6.若進行遺體解剖,未發現呼吸窘迫症候群的病理證據,此病例即應排除。

三、中醫觀點看 SARS

(一)定義和病名

嚴重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簡稱 SARS)是現代醫學的病 名,由於其發病急劇,病情險惡,傳染性很強,因此它是一種嚴重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這 種嚴重的急性傳染病,中醫稱為「疫病」,或稱「溫疫」;對這種具有強烈傳染性的病毒邪 氣,中醫稱為「疫氣」,又稱「厲氣」,或稱「疫厲之氣」。 1.肺毒疫 而大陸也有學者仝小林教授認為 SARS 中醫病名應叫「肺毒疫」。論點在 SARS 病位在 肺,病性為毒,傳染性極強,死亡率高,屬於中醫瘟疫範疇。但從指導中醫臨床實際出發, 應叫「肺毒疫」,如再用春溫、嶺南溫病或伏氣溫病等命名,則不夠貼切。 2.瘟疫 早在《內經》中就有記載,《素問•本病論》:「民病瘟疫早發,咽隘乃乾,四肢滿, 肢節皆痛。」《素問•刺法論》:「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無施救療, 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著?……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避其毒氣,天化從來。」張仲 景《傷寒論》及後世隋、唐、宋、元諸醫家的著作中,對於瘟疫的證治也都有不少的記述。 SARS發病急劇且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有部分中醫學者認為屬於中醫「瘟 疫」的範疇。明代著名醫家吳又可在《溫疫論》中提出「溫疫之為病,非風、非暑、非濕, 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把「瘟疫」的引發定為「異氣」所感染。異氣,又稱為「雜 氣」,有異於通常所說的外感「六淫」之邪。清代楊栗山在所著的《傷寒溫疫條辨》中說得 更為徹底:「雜氣者,非風非寒非暑非濕非燥非火,天地間另有一種。」

(11)

吳氏指出:「疫氣者亦雜氣中之一,但有甚於他氣,故為病頗重,因名之為癘氣。」西 醫稱這次導致SARS流行的病原體是一種變異的冠狀病毒,按中醫的說法,就類屬於「癘氣」 之一種。 吳氏認為疫邪侵襲人體的途徑是「自口鼻而入」,即包括呼吸道和消化道兩種途徑;疫 病的傳播方式「有天受、有傳染」,即吸收了空氣中的厲氣而發病為「天受」,直接與疫病 患者接觸而發病為「傳染」。瘟疫傳播流行雖然主要為厲邪所為,但亦與歲運季節、地域環 境的變化有密切的聯係。《溫疫論•原病》:「疫者,感天地之厲氣,在歲運有多寡,在方 隅有厚薄,在四時有盛衰」。從臨床實際來看,疫病多兼有時令六淫之邪侵襲所致的病變。 因此,清代戴天章《廣瘟疫論》中就論述了瘟疫兼寒、兼風、兼暑等的證治;而濕熱和火熱 之邪偏重的季節環境更是厲邪滋生及傳播流行的重要條件,故清代許多溫病學家往往混稱其 為「濕熱疫」、「火熱疫」等。 此次SARS的病邪性質是濕熱疫毒,病變部位主要在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預 防用藥必須抓住濕熱疫毒犯肺這個關鍵。第二,內服中藥,必須因人而異。由於人的稟賦有 強弱之分,年齡有老少之別,體質有寒熱之差,用藥也應當因人而異。如果不問體質,不論 老少,千百人服用一個藥方,就有可能出現個別人的不良反應。中醫治療疫病,仍須辨證施 治,應當依據衛、氣、營、血的辨證法則,辨別證候,選方用藥。葉天士指出:「大凡吸人 之邪,首先犯肺,發熱咳喘。」 (1) 郭哲彰主任之看法 高雄市聖功醫院中醫部郭哲彰主任認為 SARS 就中醫而言屬於瘟疫,溫疫的病因是「戾 氣」,屬於「邪氣」之一種。此「戾氣」不按排理出牌,不按五運六氣的節令行事。以本次 SARS 為例,廣東地區按照節氣來說,初春三月應是「天氣溫和」,但氣候反常,去年冬寒 一直延續至今春,在立春之後,廣州香港地區仍寒冷不退,三月溫和之氣「該至而不至」, 這波掩蔽春溫的寒邪,即為「戾氣」。 「瘟疫論」又描述,「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即病」。這說明瞭「戾氣」即所 謂的致病原。如此說來,戾氣一到我們就任其宰割了嗎?其實發現致病原存在條件下,發病 與否,與身體抵抗力有關。如「本氣充滿,邪不得入,本氣適逢虧欠,呼吸之間,外邪因而 乘之」。「本氣」所指的是本身之抵抗力,「邪氣」所指為致病原。 (2) 王燦輝教授之看法 大陸學者王燦輝教授提出:對於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這一新發生的、危害性大的傳染病, 首先應明確其歸屬的範圍,根據本病係感受外界的致病邪氣(即冠狀病毒家族中的一種新病 毒),臨床具有明顯的發熱、且熱象較重這一病變現象,本病當屬中醫溫病的範疇;而溫病學 對疾病的命名主要是依據疾病的臨床特徵和發病季節等因素。王教授在分析了本病的發病和 病變特點後提出:本病的病邪致病力強,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和廣範圍的流行性,眾人「皆相 染易,觸之即病」,完全符合溫病中溫疫的發病特徵,因此從發病特點方面認識,本病當屬 於溫疫。從臨床表現來看,病變初期有發熱惡寒、頭痛、咳嗽等邪在肺衛的表現,病變過程 中咳嗽、呼吸困難等肺部的病變比較突出,再結合其在冬春季節發病的季節特點,本病可屬 溫病中的風溫病。王教授的這一觀點界定了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中醫學中的內涵和外延,為 運用中醫溫病學理論研究本病的病變本質和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據。

(12)

3.溫病 另一部分的中醫學者專家認為,SARS主要屬中醫溫病學「風溫」病範疇,是感受風熱 病邪而發病的。 溫病初起見發熱,微惡風寒,身痛,咳嗽,口微渴,苔薄白,脈浮數等肺衛症狀;繼則 出現熱勢加劇,咳嗽、氣喘、苔黃,脈滑數等邪熱塞肺的氣分證候,後期多見舌光紅、乾咳 等肺胃陰傷症狀。本病多見於春冬兩季;其發於冬季的又稱為冬溫。從目前流行的SARS發病 季節看,發生於冬春,而其臨床表現,初起以發熱、畏寒、咳嗽、頭痛、身痛等為主,符合 風溫的特點,而且也具有溫疫的性質。 清代醫學家陳平伯在《外感溫病篇》中提出:「風溫為病,春月與冬季居多,或惡風, 或不惡風,必身熱、咳嗽、煩渴。此風溫證之提綱也。」顯然,風溫包括了發生於冬春季節 的呼吸道的發熱性疾病,SARS也應在其中。 遲興毅醫師提出春溫的觀點,他指出﹐非典型肺炎屬於溫病﹐依季節論則為春溫﹐它與 流行性感冒屬同一範疇﹐其發生、流行與地區氣候有密切關係。而溫病的特點為內熱外涼﹐ 治則應以清內熱(肺熱)為突破點。 總而言之,中醫將SARS歸類為溫病、瘟疫之疾病,在病名上有稱為「風溫」、「春溫」、 「疫病」、「戾氣」、「厲氣」、「疫厲之氣」、「溫疫」、「瘟疫」、「濕熱疫」、「火熱疫」、「肺 毒疫」名稱等。 (二)病因病機 SARS 是感受疫癘之毒邪而發生的急性熱病。其特點爲:發病急劇,病情險惡,傳染性 強,人群易感而引起流行。有別於四時溫病。 1.氣象醫學觀點 郭哲彰醫師認為,中醫醫學觀念強調「天人相應」、「天人合一」,人生存在天地之間, 與天地間互動,尤其在中醫外感上,更不可忽視。 故對於大的瘟疫流行,許多醫家都很重 視參考歲運季節的變化。首先來談「天」,中醫有一套學說稱為「五運六氣」,這套學說泛指 每一年每一季節的氣候變化。這是除了一般人所認知的春暖夏熱、秋燥冬寒之主氣外,能預 測出更精細而準確的氣候變化。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六元正紀大論》曾有科學的總結記載:「太陰 司天之政,……,二之氣,大火至,……其病溫厲大行,遠近鹹若。」濕蒸相薄,雨乃時降。 清代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進一步引證了這句話:「丑未之歲,二之氣,溫 厲之行,遠近鹹若。」文中所說「太陰司天之政」……,是指逢濕氣主導異常氣候變化的年 份,具體地講,就是逢丑年,末年的年份,該年份氣候的異常變化,上半年是以濕氣為主。 《內經》又把每一年之中的氣候轉換,按照二十四節氣的順序劃分為六個步驟,初之氣從大 寒、立春、雨水、驚蟄,到春分止,風氣主令;二之氣從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到小滿止, 熱氣主令;三之氣從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到大暑止,火氣主令;四之氣從大暑、立秋、 處暑、白露到秋分止,濕氣主令;五之氣從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到小雪止,燥氣主令;六 之氣從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到大寒止,寒氣主令。由於丑年、未年的第二步氣候變化的 節氣之中,大地的主氣是熱氣升發,而此時的客氣(指天空的變化干擾之氣)恰恰也是火熱之

(13)

氣,客氣與主氣均為火熱之氣,就必然形成火熱之氣偏盛,於是就有可能造成溫疫之病的大 流行。《內經》原文並且說明,不論遠近,都會發生同樣的病症。但是這裡必須明確,凡逢 丑年、未年的第二步節氣之中,是否都一定發生溫疫呢?這還必須觀察當時的實際氣候變化, 才能作出預測。據記載,清乾隆癸醜年間(1793 年),當時京城就曾發生過瘟疫大流行,死者 無數。據考證,清代兩部論述溫病、瘟疫的名著,即;吳塘著《溫病條辨》年和餘霖著《疫 疹一得》都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今年 SARS 流行,適逢農曆癸未之年,且季節也基本相 符,是否都一定發生溫疫呢?這還必須觀察當時的實際氣候變化,才能作出預測。 2.病因 病因是疫癘之毒,或稱「戾氣」、「疫氣」、「癘氣」、「雜氣」,是具有強烈傳染性 的致病因素(現在研究是變異的冠狀病毒),不是氣候異常而致病的「六淫」之邪。從目前 該病流行情況來看,氣候炎熱的越南、新加坡,氣候寒冷的加拿大,潮濕的愛爾蘭、英國, 太平洋兩岸的美國和中國幾乎都在同一時段發病,因此,從寒熱燥濕氣候變化異常來尋找病 因,顯然行不通。吳又可在《瘟疫論》中說「瘟疫之爲病……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 ,並不是「非其時有其氣,春應溫而反大寒,夏應熱而反大涼,秋應該而反大熱,冬應寒而 大溫」所致,而「疫者,感天地之異氣……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邪從口 鼻而入」,闡明了疫癘之邪有別於「六淫」之邪。 從哲學觀點看,外因是條件,內因是基礎,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相同條件下,有 的染病,有的不染病。這是內因決定的。《素問·刺法論》說:「黃帝曰:『五疫之至,皆 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歧伯曰:『不相染者,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天牝從來,復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邪干,』」這句話 有兩層意思,一是指當人體正氣旺盛,抗邪能力強時,邪氣就不容易侵犯機體。另一方面, 「正氣存內」的前提是邪氣不入侵而損傷正氣。爲了保持正氣不受邪侵,就要採取一定的措 施,避其毒氣,比如戴口罩、穿隔離衣等以避免疫毒從口鼻而入,即避其毒氣的方法。「天 牝」即是鼻孔,將毒邪隔拒於外,即「復得其往」。疫毒不能侵入體內,就不能損傷正氣, 就可以達到「正氣存內」的目的。《素問·評熱論病》也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 氣侵入機體,就會損傷正氣,故「其氣必虛」;而正氣虛弱又容易招致邪氣的侵犯,導致疾 病發生。《素問·經脈別論篇》說「當是之時,勇者氣行而已,怯者則著而爲病」,此處「 勇」還可以理解爲勇敢、無所畏懼;「怯」還可以理解爲膽怯。聯繫「氣出於腦」,也是振 作精神,沒有恐懼之意。《素問·舉痛論》說:「恐則氣下,驚則氣亂」,也說明良好的精 神狀態也是保持「正氣存內」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的醫務工作者本來體質很好,短時間內 接觸大量毒素,損傷「正氣」,加上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大,也會損傷「正氣」,現代醫學 認爲心理因素也會造成免疫功能紊亂,導致抵抗力下降,故而有較多的醫務工作人員發病。 而同樣條件下有些人未被傳染,與加強防護及調整心理狀態有一定關係。總而言之,發病與 否,取決於外邪的強弱和正氣的盛衰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 3.病機 3.1 依病邪特性論病機 (1) 病毒傷人,正邪博擊:發病首見正邪相爭而高熱,乏力,迅速波及於肺、胃,係毒熱 從內,向表裏而發展,該病邪實傷正,且正邪相爭十分激烈。

(14)

(2) 以肺爲中心的熱毒損傷:《溫病學》中早有「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的記 載,故而見有咳嗽、少痰,氣短、喘促,呼吸次數在 30 次/分以上,繼則呼吸窘迫、呼衰、 多臟衰諸象,恐屬正不勝邪。 (3) 濕邪內蘊,脾胃受邪:該病常見腹瀉、納差食少,噁心,脈弦滑數,或滑數,苔白膩 ,似屬多濕之狀,也可能因於應用藥(抗生素、激素)而舌脈生變。 (4) 氣陰兩傷與血瘀痰阻:這兩種情況比較突出,氣虛者、無力、汗出、短氣、氣促、喘 急,可能還會見到心悸,亦可見血瘀、痰阻之狀,出現口唇紫紺、肺纖維化、肺泡間質滲出 亦有血瘀及痰濕內阻之象。 (5) 該病可能變化多端:一方面是疾病本身的發展變化內容,也有一些屬不除外的用藥所 致,如激素、抗生素以及免疫系統的損害。 (6) 可能因毒邪內蘊:致熱極邪實,疫毒會傷及肺部、全身,致氣血、陰陽受損,氣陰兩 虛,痰濁、血瘀、正虛邪實、肺氣瘀阻等。 3.2 依疾病分期論病機 (1) 發熱期病機爲:疫毒侵肺,濕遏熱阻。臨床主要表現爲:發熱爲主,或惡寒,咳嗽少痰 ,頭疼,周身酸痛,氣短乏力。舌邊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而膩。脈數或滑數。 瘟疫熱毒之邪夾濕,自口鼻或皮毛而侵入,首先犯肺襲衛,致衛氣閉鬱,肺失宣降,出 現發熱甚或高熱、惡寒甚或寒戰、咳嗽。濕遏熱阻,經脈不利而出現周身酸痛,氣短乏力。 (2) 喘憋期病機爲:氣虛血瘀,濕毒壅肺。臨床表現爲:胸悶氣短,喘憋汗出,或咳嗽頻繁 ,口唇紫紺,或有發熱,困倦乏力,不思飲食,舌暗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數。 瘟疫之毒,爲剽悍之邪,傳變迅速,熱毒損傷絡脈致瘀血阻絡,血脈不通,形成瘀毒。 「血不行則化爲水」,水濕停滯於肺,壅塞肺絡,損傷肺氣,故而出現胸悶氣短、喘憋、汗 出或者咳嗽頻繁等症狀。熱毒致瘀,瘀毒致濕,內濕與外濕合邪,形成濕毒。熱毒、瘀毒、 濕毒壅阻肺竅,氣機內閉,是本期的病機關鍵。聯繫西醫病理,呼吸道遭受空氣飛沫中的病 毒感染後,向下蔓延累及肺臟而引起炎症,表現爲支氣管黏膜變性壞死,脫落而形成潰瘍和 增生,細支氣管彌漫性淋巴細胞浸潤、充血、水腫和肺間質水腫,引起局部和廣泛的肺不張 ,肺泡壁壞死、肺間質單核細胞浸潤。都可以與熱毒、濕毒、瘀毒聯繫起來考慮。總的來說 ,本期病機特點邪實爲本,氣虛爲標。 (3) 恢復期病機爲:肺脾氣虛,心血耗損。臨床表現爲:胸悶氣短,動則尤甚,體倦神疲, 心悸汗出,腹脹納呆,時有咳嗽,便溏,舌淡暗,苔白或膩,脈細數或細弱。 整體來說,SARS 以中醫觀點大略看來,有以下五各特點: 1.是一種具有較強傳染性的疾病:從中醫學來看這種病當屬《內經》所雲「五疫之至,皆 相染易,無向大小,病症相似」。是屬時行疫氣所染。《瘟疫論》中說「夫瘟疫之爲病,非 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臨床所見治療、護理非典患者的醫 務人員、陪護病人的家屬多易染之。雖後面相關文獻另有提到 SARS 係屬瘟疫、春溫等範疇 ,但大體而言,SARS 不管從中醫哪個觀點看來,強傳染性的特性仍是不變的。

(15)

2.歷代溫病學家的認識:屬疫癘之毒引發,從口鼻而入,有潛伏期,屬邪從內發,可達表 攻裏,非傷寒邪從毛竅而入之熱病。溫病之理,此乃「夫溫者熱之始,熱者溫之終,溫熱首 尾一體又名疫者。」另外,清代醫學家陳平伯在《外感溫病篇》中提出:「風溫為病,春月 與冬季居多,或惡風,或不惡風,必身熱、咳嗽、煩渴。此風溫證之提綱也。」顯然,風溫 包括了發生於冬春季節的呼吸道的發熱性疾病,SARS 也應在其中。 3.強調瘟疫之邪,熱毒犯肺傷正:又見「溫邪上受,首先犯肺」,病急而嚴重,變化迅速 急迫;但「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4.當屬近距離和污染物傳染:初期當見發熱,頭身痛,熱勢持續,乾咳少痰、乏力或腹瀉 ,納呆,噁心,脈弦滑或滑數,舌苔白或白膩。常可見 X 線有片狀或斑片狀浸潤,白細胞 正常或下降。病情進展可見胸悶氣急,呼吸迫促,甚則每分鐘呼吸 30 次以上,出現低氧血 症,氧飽和度降低,血氧分壓低於正常;病人再進則傷及肺氣,瘟疫擾心傷肺而可能瘀毒內 蘊,氣陰兩傷,血瘀痰阻,出現呼吸窘迫征,可能累及他髒,使正衰邪實,多髒受累,氣脫 身亡。 5.舌、脈變化須當注意:該病初期可能見有浮數、弦滑而數之脈,舌苔白或白膩,但隨之 病情發展,致使舌苔可能邊紅而燥或黃膩之苔;脈象有時可見心率快,但也可能會出現心陽 受損而見沈遲之脈。 6.常有併發症,須當注意:多數病人可由於個體抗病能力和治療得當而緩解,大陸廣東省中 醫院 113 例 93.21%的治癒率。但也有些少數患者,經歷嚴重極期階段,可能出現合併肺部 細菌、黴菌感染,肺纖維化,氣胸肺受損傷,肺功能變化、還可累及心、肝、消化系統、免 疫功能受損等;西醫稱之謂肺衰、肺痿、胃呆等。 瘟疫之毒犯肺,經過前期治療,邪去正虛,肺氣虛則胸悶氣短,動則尤甚,脾胃虛則腹 脹、納呆、便溏,心血耗損則心悸汗出,體倦神怠。 (三)臨床診斷分期 從非典型肺炎的病情和發病過程看﹐屬於中醫外感溫熱病的範疇。該病初起所表現的全 身乏力、頭痛、高燒、無汗、肌肉酸痛、關節疼痛、惡寒甚至寒顫等﹐與中醫外感熱病中的 表證完全相同。所謂表證﹐即病尚在外、在上的外感溫熱病初期階段。 1.傷寒分期 非典型肺炎一般起病於太陽表證。其急性、嚴重性的特點﹐相當於《傷寒論》中的「太 陽陽明合病」、「太陽以陽合病」、「三陽合病」、「太陽少陽並病」、「陽明直中」等。從溫病學 來說﹐則相當於「衛氣同病」、「衛營同病」、「氣血兩燔」等。可見﹐非典型肺炎的臨床特點﹐ 中醫經典著作中即早有論述。 「有一分惡寒﹐即有一分表證。」從發熱、寒顫、一身酸痛的太陽表證入手﹐「抓住三 陽﹐治在太陽」﹐因勢利導地運用好發汗解表之法﹐令病邪從汗、從表而解﹐努力將非典型 肺炎治癒在大面積肺部組織損害之前。 2.依臨床病程分期

(16)

仝小林教授介紹了課題組對非典的新思考: 病程可分為發熱期、喘咳期、喘脫期、恢復期。發熱期又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初期(第 1~2 天),壯熱期(第 3~5 天),熱毒期;喘咳期分為兩種情況,已用激素和未用激素;喘脫期 分為兩個階段,宗氣外脫和元氣外脫。 從病因來看,肺疫毒由口鼻或其他黏膜部位侵入,毒聚在肺,因毒而熱,因熱而喘,因 喘而脫是病機發展的幾個階段。臨床特徵為熱、咳、痰、喘、脫。熱的特徵是熱毒深重;咳 的特點是越咳越喘,咳後常使喘憋加重;痰的特點是早期痰少而白,甚或無痰,部分有黃痰, 合並或繼發細菌感染時痰量明顯增多;喘的特點是氣短氣憋,吸氧後緩解;脫的特點是早期 為宗氣外脫,呼吸淺促,心率增快,汗多神疲,後期為元氣外脫,呼吸急促,脈疾而數,大 汗淋漓,神志萎靡甚至昏迷等。 (四)治療原則 1.治療總則 非典爲瘟疫,傳染性強,傳變速。初在衛氣,迅速犯肺。病性屬實證,病機以熱毒、瘀 毒、濕毒爲關鍵,而毒邪貫穿始終。治療以解毒祛邪爲主,祛邪務早,祛邪務盡。以祛邪爲 第一要務。 治療總的原則是:除熱務盡,毒炎並治;開暢肺氣,下不厭早;預防截斷,發於機先; 多期重疊,抓住主症;多髒受累,謹防突變;多種劑型,綜合施治;中西合璧,優勢互補。 選擇治法:宣邪、解毒、清熱、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祛濕、瀉肺、化濁、養陰、 益氣、降逆、活血、健脾、和胃等,應視其邪正情況的不同選用治法治療。 治療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亦當關注:該病大都應用抗菌素及大量激素,正壓給氧、呼吸概 使用,可能會造成舌苔、脈象欠準確,舌苔厚膩是否仍屬非典之人的真實情況及其病症情況 當以認真分析考慮。 臨床治療要點:嚴格掌握激素適應症,因其副作用大,延長病程,對已用者要盡早加中 藥以對抗激素副作用,減少激素用量,縮短激素療程並抗肺纖維化;應早期全程應用解毒活 血法,以潰散邪毒,改善微循環;重視熱毒夾濕,因單純清熱效果不佳,要適當佐以化痰、 燥濕、利濕之品,分消濕熱;重視原有基礎病的治療,以減少死亡率。 2.分期治療總則 非典是疫毒引起的急性熱病,毒邪貫穿本病始終,熱毒、瘀毒、濕毒是其病機關鍵。因 此,治療原則以解毒祛邪爲主。邪去則正安,邪去則正復,治療越早越好。正如《素問·陰 陽應象大論》所說:「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藏 。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 早期清熱解毒,化濕透邪,是治療成敗的關鍵。如治療及時,可阻斷病情向重症發展而 直接進入恢復期。

(17)

中期肺部實邪充滯,熱毒、瘀毒、濕毒壅阻肺絡,氣機閉塞,因實致虛,益氣化瘀,利 濕解毒。實邪去則肺絡通,肺竅開,氣之升降複常,氣虛自能恢復。 後期肺脾氣虛,心血耗損,重在健脾和胃。脾升胃降,中氣得複,心血自生。多數病例 顯示患者膩苔始終存在。因此,亦應重視「濕」邪。而溫補之品當慎用,以防斂邪。正如吳 又可在《瘟疫論》中所說:「有邪不除,淹淹日久,必至尪贏,庸醫望之,輒用補劑。殊不 知無邪不病。邪氣去,正氣得通,何患於虛之不復也。今投補劑,邪氣益固,正氣日鬱。轉 鬱轉熱,轉熱轉瘦,轉瘦轉補,轉補轉鬱,迴圈不已,乃至骨立而斃。」 3. SARS 治法在應用上之觀念 SARS 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疾病,我們從中醫病位、病性、病因、病機的角度, 將其稱爲肺毒疫。其發展過程可分爲四期:即發熱期、喘咳期、喘脫期、恢復期。中醫在治 療病毒性疾病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和豐富的經驗,充分發揮中醫和中西醫結合的特色對於提 高 SARS 的治癒率、減少死亡率至關重要。現就 SARS 中醫治療中的幾個關鍵問題談點認識 。 (1) 除熱務盡 毒炎並治 發熱是 SARS 的早期突出症狀,隨著 SARS 病毒複製高峰載量第 10 天達到峰值,熱毒 症狀逐步加重,面色、唇色、舌色深紅。由早期的衛分階段約 1∼2 天,發展至氣分階段約 3∼5 天,由氣分階段發展爲氣營兩燔。曾有資料顯示,SARS 急性期耐熱內毒素血症明顯, 而同期感冒的病人內毒素檢測陰性。這強烈提示內毒素血症以及由其引起的炎性介質的釋放 參與肺及多臟器損傷的過程。因此,中醫在治療發熱時,必須要除熱務盡,毒炎並治。具體 做法是:將發熱分爲三個階段,即發熱初期、壯熱期、熱毒期。分別用蘆根湯、麻杏石甘湯 、清溫敗毒飲加減。每日不拘 1 服,重者 1 日 1 服半∼兩服,爲保持血藥濃度,每 6 小時 1 次,直至熱退。熱退至正常仍宜每日 1 服,鞏固 3 天。三黃湯清熱解毒抗炎作用強,早期即 可配合應用,壯熱期、熱毒期宜配涼血解毒之品。 (2) 活血化瘀 貫徹始終 SARS 病熱毒深重。熱毒入血,則爲血毒。熱毒瘀互結,重點損肺,旁及心、肝、腎。 肺絡、心絡、肝絡、腎絡是熱毒血毒攻擊的主要靶器官。因此,早期介入、全程使用活血化 瘀藥物可以大大減輕絡脈的損傷。具體應用方法是:發熱期,可加用涼血活血之品,如赤芍 、生地、丹皮、白茅根等,喘咳期、喘脫期可加用涼血活血通絡之品,如地龍、水蛭、紅花 、赤芍等。如血小板減少、或因應用激素有出血傾向者可用三七粉、生蒲黃、白蠍粉等活血 止血。可靜點丹參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或西藥凱時,以改善迴圈,減輕絡損。 (3) 通腑瀉肺 下不厭早 通腑可以瀉熱。熱毒階段,通腑可以減少腸道內毒素的吸收,減輕內毒素血症,減少炎 性介質的釋放,從而使毒熱症狀減輕。通腑可以平喘。肺與大腸相表裏,腑氣通則減少水濕 濁毒的貯留。通腑可以活血。所謂「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六腑通則氣血活」。因此, SARS 的治療,宜早用通腑,下不厭早。 (4) 中藥配合 撤減激素

(18)

激素的早期大量過久應用,導致病情複雜化,病期拖延,出現繼發感染、繼發出血、精 神症狀以及水鈉瀦留等一系列副作用,已經引起了臨床的高度重視和強烈的反思。我們的原 則是:決不用激素去退燒,除非肺片顯示滲出明顯,發展較快,可短期應用以外,不主張早 期大量應用激素。激素應用後,打破了原有疾病自然發展的過程,中醫的證型也發生了轉變 。激素本身引起的陰虛火旺、水濕瀦留上升爲主要矛盾。此時的治療,應滋陰降火、活血通 絡利水,可用知柏地黃丸、抵擋丸、當歸芍藥散加減成方。我們應用此法配合撤減激素治療 近百例,效果良好。 (5) 預防截斷 發於機先 SARS的自然發展過程爲熱喘脫,所以要預知其發展過程,提前阻斷。截斷總的原則是: 在衛即可清氣,到氣即可涼營,咳喘下不厭早,喘憋即需固脫。SARS除肺的損傷外,大多 都有肝功損害,部分有心肌酶的改變,腎功能的異常,其原因可能有病毒的直接作用,內毒 素血症及炎性因數的釋放攻擊,也可能有抗病毒藥物、抗生素、激素等對細胞的損傷。已有 突然死亡病例顯示心肌病變出現致死性心律失常不容忽視。我們已建立了預警系統,從臨床 及實驗室兩個方面監測肺、心、肝、腎的動態變化,以便及時提出預報。對心肌酶高的,心 悸、氣短、乏力者,靜點參麥注射液、黃耆注射液、維生素C、FDP,口服補心氣口服液等; 對肝酶高者靜點苦黃注射液,或茵桅黃注射液,口服複方益肝靈等;對腎功能BUN增高、 尿微量白蛋白增加者,靜點黃耆注射液、丹參注射液,口服百合膠囊等。早期用藥,截斷病 程。 4.廣東省中醫院之治則特點 廣東省中醫院總結的中醫治療方案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1) 在把握SARS病整體病機規律上,針對各期不同的病機特點而分期辨治,具有較強的 針對性。如早期治療重在宣透清化,中期治療重在清化濕熱、宣暢氣機,極期治療要在祛邪 的同時重視扶正,恢復期要扶正透邪,並兼以化濕、活血。 (2) 針對濕邪病機特點,加強健脾化濕、宣暢氣機,防止過用寒涼;針對正虛的病機特點, 及時使用扶正藥以扶正達邪;針對血瘀病機,及時使用活血化瘀藥以活血通脈。 在治療中,通過不同的環節來提高療效從而促進肺部病竈的吸收、縮短病程以及恢復臟 腑功能。在整體分期辨治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辨證論治。根據患者體質特點、兼夾證不同進 行加減,以改善症狀,提高療效。 (五)治療處方 1.中國大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佈防治"非典"方案(處方) 治療在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薦治療方案和出院診 斷參考標准(試行)」等防治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非典型肺炎的臨床療效,建議 醫生根據實際情況,參考使用以下中醫藥治療方法,對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按照中醫

(19)

辨證論治的原則,因地制宜,分期分證,進行個體化治療。同時還要根據病情變化,適時調 整治法治則,隨證加減。 早期:早期患者以熱毒襲肺、濕遏熱阻為病機特徵。臨床上分為熱毒襲肺、濕熱阻遏、 表寒裡熱夾濕三種證候類型。屬熱毒襲肺證者,宜清熱宣肺,疏表通絡,可選用銀翹散合麻 杏石甘湯加減;屬濕熱阻遏證者,宜宣化濕熱,透邪外達,可選用三仁湯合昇降散加減,如 濕重熱輕,亦可選用藿朴夏苓湯;屬表寒裡熱夾濕證者,宜解表清裡,宣肺化濕,可選用麻 杏石甘湯合升降散加減。 中期:中期患者以疫毒侵肺,表裡熱熾,濕熱蘊毒,邪阻少陽,疫毒熾盛,充斥表裡為 病機特徵。臨床上分為疫毒侵肺、表裡熱熾,濕熱蘊毒,濕熱鬱阻少陽,熱毒熾盛四種證候 類型。屬疫毒侵肺、表裡熱熾證者,宜清熱解毒、瀉肺降逆,可選用清肺解毒湯;屬濕熱蘊 毒證者,宜化濕闢穢、清熱解毒,可選用甘露消毒丹加減;屬濕熱鬱阻少陽證者,宜清泄少 陽、分清濕熱,可選用蒿芩清膽湯加減;屬熱毒熾盛證者,宜清熱涼血、瀉火解毒,可選用 清瘟敗毒加減。 極期:極期患者以熱毒壅盛,邪盛正虛,氣陰兩傷,內閉外脫為病機特徵。臨床上分為 痰濕瘀毒、壅阻肺絡,濕熱壅肺、氣陰兩傷,邪盛正虛、內閉喘脫三種證候類型。屬痰濕瘀 毒、壅阻肺絡證者,宜益氣解毒、化痰利濕、涼血通絡,可選用活血瀉肺湯;屬濕熱壅肺、 氣陰兩傷證者,宜清熱利濕、補氣養陰,可選用益肺化濁湯;屬邪盛正虛、內閉喘脫證者, 宜益氣固脫、通閉開竅,可選用參附湯加減。 恢復期:恢復期患者以氣陰兩傷,肺脾兩虛,濕熱瘀毒未盡為病機特徵。臨床上分為氣 陰兩傷、餘邪未盡,肺脾兩虛兩種證候類型。屬氣陰兩傷、餘邪未盡證者,宜益氣養陰、化 濕通絡,可選用李氏清暑益氣湯加減;屬肺脾兩虛證者,宜益氣健脾,可選用參苓白朮散合 葛根芩連湯加減。 衛生部副部長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佘靖要求充分發揮中醫藥的作用,多次組織中醫 藥界知名專家研討防治方案。北京市衛生局對中醫藥參與「非典」的防治給予高度重視,專 門成立了首都專家診治小組,組織名醫為正在住院的患者進行了中醫診治,並取得了一定效 果。 2.廣東中醫醫院處方用藥 對本病所有患者均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案。中醫認爲 SARS 屬溫病範疇,其病位在 肺,病變涉及脾胃。根據中醫理論,採取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進行分期和分型。他們按 病情將本病分爲早期、中期,極期(高峰期)、恢復期 4 期。早期針對濕熱阻遏肺衛、表寒裏 熱挾濕等不同證候,方選三仁湯、升降散、麻杏甘石湯加減;中期針對濕熱蘊毒、邪伏膜原、 邪阻少陽等不同證候,選用甘露消毒丹、達原飲、蒿芩清膽湯等方加減,極期主要針對邪盛 正虛、熱入營血以及內閉外脫證候,選用白虎湯、清營湯、犀角湯等方加減。西醫方案主要 該方案是在廣州中醫藥大學鄧鐵濤教授,長春中醫學院任繼學教授,北京中日友好醫院 焦樹德教授、晃恩祥教授,中國中醫研究院路志正教授、陸廣莘教授,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 顏德馨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周仲瑛教授等全國著名中醫學家的具體指導下,該院專家組逐 步摸索出該病的中醫證候規律,形成一套中醫治療方案。採用分期、分證基礎上進行個體化 辨證施治。具體分為早期、中期、極期(高峰期)、恢復期四期。

(20)

早期(多在發病後 1∼5 天左右),常見證候有濕熱阻遏肺衛、表寒裏熱挾濕兩型,治 療上強調宣透清化。 (1) 屬濕熱阻遏肺衛證:症見發熱,微惡寒,身重疼痛,乏力,口乾飲水不多,或伴有胸悶 脘痞,無汗或汗出不暢,或見嘔惡納呆,大便溏泄,舌淡紅,苔薄白膩,脈浮略數。治 以宣化濕熱,透邪外達,主選三仁湯合升降散加減,亦可選用藿朴夏苓湯加減化裁。 (2) 表寒裏熱挾濕證:症見發熱明顯、惡寒,甚則寒戰壯熱,伴有頭痛,關節痛,咽乾或咽 痛,口乾飲水不多,乾咳少痰,舌偏紅,苔薄黃微膩,脈浮數;治以辛涼解表,宣肺化 濕,方選麻杏甘石湯合升降散加減。 中期(多在發病後 3∼10 天左右)。治療上強調清化濕熱、宣暢氣機。 (1) 濕熱蘊毒證:症見發熱,午後尤甚,汗出不暢,胸悶脘痞,口乾飲水不多,乾咳或嗆咳, 或伴有咽痛,口苦或口中粘膩,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以清熱化濕解毒,方選甘露 消毒丹加減。 (2) 邪伏膜原:症見發熱、惡寒,或有寒熱往來,伴有身痛,嘔逆,口乾苦,納差,或伴嗆 咳,氣促,舌偏紅,苔白濁膩或如積粉,脈弦滑數。治以疏達透達膜原濕濁,方選達原 飲加減。 (3) 邪阻少陽:症見發熱,嗆咳,痰粘不出,汗出,胸悶,心煩,口幹口苦不欲飲,嘔惡, 納呆便溏,疲乏倦怠,舌偏紅,舌苔白微黃或黃膩,脈滑數。治以清泄少陽,分消濕熱, 方選蒿芩清膽湯加減。 極期(高峰期)多在發病後 7∼14 天左右。臨床的突出表現為氣促喘憋明顯,或伴有紫 紺,重者可出現邪入營血,氣竭喘脫;治療上在祛邪的同時必須重視扶正,可選用白虎湯加 人參湯、清營湯、犀角湯等加用活血化瘀之品。 (1) 熱入營分,耗氣傷陰:症見身熱夜甚,喘促煩躁,甚則不能活動,嗆咳或有咯血,口乾, 氣短乏力,汗出,舌紅絳,苔薄,脈細數。治以清營解毒,益氣養陰,方選清營湯合生 脈散加減,並可靜點大劑量參麥針以益氣養陰。 (2) 邪盛正虛,內閉外脫:症見發熱不明顯,喘促明顯,倦臥於床,不能活動,不能言語, 脈細淺數,無力,面暗唇紺,或見汗出如雨,四肢厥逆,脈微欲絕。治以益氣固脫,或 兼以辛涼開竅,可選用大劑量參麥針或是參附針靜點,並用參附湯或生脈散(湯)送服 安宮牛黃丸或紫雪散。 恢復期(多在發病後 10∼14 天以後)。臨床以氣陰兩傷,氣虛挾濕、挾瘀多見,治療 強調扶正透邪,並重視化濕、活血。 (1) 氣陰兩傷證:症見熱退,心煩,口乾,汗出,乏力,氣短,納差,舌淡紅,質嫩,苔少 或苔薄少津,脈細或細略數。治以益氣養陰,方選參麥散或沙參麥冬湯,或是合用五葉 蘆根湯加減。 (2) 氣虛挾濕挾瘀證:症見氣短,疲乏,活動後略有氣促,納差,舌淡略暗,苔薄膩,脈細。 治以益氣化濕,活血通絡,據虛實不同可分別選用李氏清暑益氣湯、參苓白朮散或血府 逐瘀湯等加減化裁。 另外,對於中期、極期和後期患者明顯有耗氣傷正的情況,以西洋參另燉服,日 5∼10 克。各期針對熱、毒、虛及瘀等不同病機,可靜脈選用魚腥草針、清開靈針、雙黃連針、參 麥針、參附針、丹參針、燈盞細辛針辨證使用。

(21)

採取營養支援、吸氧、呼吸機輔助通氣、抗感染、免疫增強、激素抗炎及對症處理等措 施。 4.北京醫院抗 SARS 治療用藥 兩岸中醫藥防治 SARS 研討會在臺北、北京、廣州三地以視訊會議方式舉行。這次會議 由臺灣的海峽兩岸人民服務中心主任曹原彰、大陸的中醫藥學會秘書長李俊德共同主持。 會上公開的八味藥方是:清開靈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板蘭根沖劑、新雪顆粒、金蓮 清熱顆粒、燈盞細辛注射液、複方苦參注射液、香丹注射液。 曹洪欣在發言中指出,清開靈和魚腥草注射液及板蘭根沖劑,主要針對肺部急性炎症, 對肺指數、炎性因數、炎性滲透有明顯改善作用。新雪顆粒、金蓮清熱顆粒主要針對高燒症 狀,退燒作用時間長、見效快、降溫幅度大於百分之三十五。清開靈和燈盞細辛注射液主要 針對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清開靈、複方苦參以及香丹注射液,主要針對多臟器官損傷,對 內毒素引起的多臟器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 曹洪欣說,由於清開靈在退燒、抗內毒素致肺水腫和化學性肺損傷、多髒功能損害及血 小板下降等方面,都有明顯作用,所以可考慮將它作爲中西醫結合治療 SARS 的基礎用藥, 配合其他藥物進行綜合治療。 曹洪欣指出,目前北京已有一千多名患者接受了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而從北京 和廣東等地中醫防治 SARS 的結果來看,早期使用中醫藥,可以阻斷病情的進一步發展,也 可明顯減輕發燒、嘔吐、腹瀉、食欲減退等症狀,還可縮短發燒時間和病程,減少後遺症。 廣東中醫院副主任醫師陳偉透過電腦多媒體方式,介紹了廣東中醫院治療 SARS 的情 況。陳偉指出,該院在一月七日就收治了 SARS 病患,至今總共收治一百零三例,運用中西 醫結合的方式,可以縮短治療 SARS 的時間。 5.香港李致重醫師處方 李致重醫師認為應當發揮中醫「辨證論治」在這方面的優勢,中醫強調辨證論治,其核 心是:治病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注重疾病在不同人身上、不同病程階段的個體化特點。 也就是「在重視自然界大規律的前提下」疾病做到個體化的具體治療。 廣州地區發現非典型肺炎之初,多種傳媒中講:中醫認為該病屬「伏暑」,主張用「千 金葦莖湯」來治療。這個說法不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與實踐。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的《溫 病條辨》中指出:「長夏受暑,過長而發者名曰伏暑。霜未見而發者少輕,霜既降而發者較 重,冬日發者尤重」。可見,伏暑的發病季節在當年的霜降節前後,再晚也只能在當年的冬 季,而不會潛伏到第二年的春季才發為伏暑。況且吳鞠通還說:「暑必兼濕。偏暑之熱者為 暑溫,多手太陰證而宜清;偏暑之濕者.濕溫,多足太陰證而宜溫」。千金葦莖湯屬甘寒清 肅的方劑,主要用於肺癰的潰膿期或肺熱兼陰虛諸證,絕非暑熱或暑濕情況下所可用。 廣州非典型肺炎發病前後的一個多月裡,香港流行性感冒一直不斷。由於兩地處於相近 的地理位置和相似的氣候環境,所以這一時期的流行性感冒,「外寒內熱」的病機特點也十 分突出。抓住這一病機特點,然後因人、因時而異,就可以綱目瞭然,變化自如了。本人在 這一階段的臨床中,常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減化裁,療效滿意。春季為陽氣生發之時,少

(22)

陽當令。處於生發的少陽之氣雖然被外寒所蔽而發病,但不必要像冬季大寒之下那樣,用辛 溫重劑的大青龍湯,麻黃湯去開腠發汗了。只需要因時制宜,疏利其少陽樞機,則可以收到 陽氣自通而外寒自除的效果。小柴胡湯中有黃芩可清內鬱之熱,而且樞機一利邪熱也就自有 出路。所以,治療這一時期的「外寒內熱」,臨床中選用小柴胡湯.代表方劑,其道理就在 這裏。 在這一治療思路下,根據臨床辨證論治的具體情況,其選方用藥大體變化是: (1) 輕型:若外寒偏重,表閉為甚者,用桂枝麻黃各半湯;若兼內熱者,用桂枝麻黃各半 湯去桂枝加柴胡、黃芩。 (2) 普通型:即典型的「外寒內熱」表現者,一般以柴胡桂枝湯去人參加葛根;若內熱偏 重者,則於前方中再減桂枝加生石膏、蟬蛻、僵蠶等。另外,對於有明顯咳嗽、吐痰的病人, 若有白痰者,用小柴胡湯加茯苓、杏仁、葛根等;若兼咳嗽、咯痰不爽者,用小柴胡湯去人 參合麻杏石甘湯;若咳嗽、痰黃粘、咯之不易出者,則於前方中酌加入小陷胸湯,大便不爽, 再添大黃少許以通腑氣,利肺壅。 6.大陸網路 SARS 不同階段治療方藥 (1) 典輕症患者或疑似病例 主症:發熱或發熱惡寒、頭痛、關節肌肉酸痛、乏力、腹瀉,或有乾咳少痰,舌邊尖紅,苔 薄白或白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疏風宣肺。 方藥:銀花 15g、連翹 12g、黃芩 12g、 蘇葉 10g、茵陳 15g、蟬衣 3g、炙麻黃 5g、杏仁 12g 、生石膏 30g、知母 10g、太子參 15g、生甘草 10g。水煎服,每劑煎 2 袋(150m1 袋),每天服 2 次,每次服 l 袋。 隨症加減:腹瀉者,去生石膏,加藿香 12g、佩蘭 12g、蒼朮 0g 或選用藿香正氣膠囊、軟膠 囊、口服液;噁心嘔吐者,加竹茹 10g、半夏 10g、生薑 10g;食欲不振者,加 焦三仙 30g;咳嗽較重者,加枇杷葉 12g、紫菀 12g。 (2) 重症非典 主症:符合衛生部新修訂的《重症非典型肺炎診斷標準》。臨床表現有發熱或不發熱,胸悶 ,呼吸急促,喘憋,口唇紫紺,舌黯少津,脈弦滑數或細弦數。 治法:益氣化瘀,清熱解毒。 方藥:西洋參 15g(單煎兌服)、三七 12g、 丹參 12g、山萸肉 12g、麥冬 10g、葶藶子 15g、 炙杷葉 15g、廣地龍 12g、金蓮花 8g、黃芩 10g、瓜蔞皮 15g。水煎服,每劑煎 2 袋 (150ml 袋),每天服 2 次,每次服 1 袋。 隨症加減:高熱不退者,加生石膏 30∼60g、青蒿 15g、或加服紫雪散;食欲不振者,加焦 三仙 30g、雞內金 10g;咯痰多者,加魚腥草 30g、桔梗 10g;脈遲緩,肢冷心

(23)

(3) 恢復期 主症:胸悶氣短,動則尤甚,汗出心悸,神疲體倦,偶有咳嗽,納呆,腹脹或便溏,舌淡黯 苔白或膩,脈細滑。治法:益氣養陰,健脾和胃。 方藥:太子參 15g、生黃耆 15g、黃精 15g、炒白朮 15g、沙參 15g、麥冬 15g、炙杷葉 15g 、砂仁 6g、焦三仙 30g、葛根 15g、丹參 15g、陳皮 6g。水煎服,每劑煎 2 袋(150m1 袋),每天服 2 次,每次服 l 袋。 (4) 中成藥與注射劑的選用及注意事項 A. 近些年來開發上市了一批中成藥和注射劑可以選用:被列入急症必備用藥,大都依據中 醫理論,進行辨證用藥,並可以經過認真選擇適用於臨床治療非典,因而選取了部分中 成藥及注射劑,可與湯劑配合使用。 a. 退熱類藥:口服藥有瓜霜退熱靈膠囊、新雪顆粒、清開靈口服液等,注射液有清開 靈注射液、雙黃連粉劑。 b. 清熱解毒類藥:適用於早期,普通患者、或重病患者和疑似病例可選用。清熱解毒 口服液,苦甘顆粒、藿香正氣口服液、葛根芩連微丸。 c. 活血化瘀類藥:丹參注射液,丹參滴丸。 d. 扶正類藥:適用於重病患者或有呼吸功能障礙者可選用或恢復期。生脈飲口服液、 百令膠囊、諾迪康膠囊。注射劑如參麥注射液、黃耆注射液。 B. 中醫藥治療的注意事項: a. 每一種中藥注射液必須單獨使用,不可與其他中、西藥物混合後一起靜脈注射,並 嚴格按照用法與用量使用。 b. 使用不同的注射器抽取不同的中藥注射液。如需使用同一輸液管注射不同藥液時, 必須用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液 100ml 沖洗乾淨後,方可輸入其他藥物。 c. 中藥注射液在臨床使用中偶有不良反應發生,如發生不良反應,要立即停藥,並給 予對症處理。 d. 老人、兒童應減量服用,孕婦慎用。 7.台灣董延年醫師處方 董延齡醫師認為治療 SARS 應以「銀翹散」(金銀花、連翹、薄荷、荊芥、淡豆豉、竹 葉、桔梗、牛蒡子、甘草)或「清瘟敗毒飲」(石膏、知母、生地、水牛角、黃連、梔子、桔 梗、黃芩、赤芍、元參、連翹、丹皮、甘草,竹葉)為底方,隨證加減。 「銀翹散」出自《溫病條辨》,辛涼透表,清熱解毒,故能消炎、利咽、祛痰、為強而 有力的發汗解熱劑。適用於治一切外感初起的熱性病、傳染病之不惡寒但發熱及有汗熱不解 者。亦可治療頭痛、口渴、咳嗽、咽痛、舌苔薄白或薄白或薄黃、脈浮而數等症狀。疏風解 表、清熱解毒,適用治純熱無濕的表熱症出。 清代餘師愚著《疫疹一得》的清瘟敗毒飲,該方綜合張仲景《傷寒論》的「白虎湯」、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的「犀角地黃湯」和《外台秘要》崔氏方黃連解毒湯三方加減而成。

(24)

8.李政育醫師處方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理事長李政育認為,如果已有發病症狀﹐一定要吃藥﹐他 提出的中藥治療配方﹐針對身上關節肌肉疼痛﹐有肺炎、咳喘現象者﹐以葛根湯加黃芩三錢、 黃連三錢、青蒿四錢、知母四錢及地骨皮四錢熬藥服用。如果肌肉疼痛嚴重﹐可以加重葛根 湯的分量。 SARS 在中醫六經辨症中,以太陽陽明合病為主,以「葛根湯」加減方治之,若發燒較 甚則加黃連解毒湯。少數兼少陽症可加青蒿、知母、地骨皮,若身重痛、肌膚酸痛較輕,而 下痢及身熱的情況多則改用葛根芩連湯,不過董延齡醫師對李正育醫師的處方則持保留態 度。 至於腸胃不舒服﹐噁心﹐嘔吐﹐發燒的病患﹐則可服用葛根苓連湯加麻黃三錢、杏仁三 錢、青蒿四錢、知母四錢、地骨皮四錢。如果咳嗽喘得嚴重﹐就必須加強麻黃的分量﹔如果 發燒或腹瀉症狀嚴重時﹐將黃連解毒湯加到四至六公克﹐病情即可穩定。 李政育說黃連藥效優於抗生素﹐黃連可以直接撲殺細菌病毒﹐並可誘發體內的免疫細胞﹐ 大量攻擊侵入體內的病毒﹐根據多項基礎科學的研究﹐黃連對各種細菌病毒的療效比所有的 抗生素總療效來得更好﹐而且黃連的使用對象更廣。 如果病患正處在急性發作期﹐李政育說﹐可以搭配針灸治療﹐放血的穴位依序是大椎、 陶道、經渠和列缺。針灸的穴位則有風池、合穀、尺澤、太沖、三陰交、足三裏等。 9.台灣何彥毅醫師處方 中華民國中醫癌症醫學會何彥毅醫師則整理中草藥治療 SARS 研發方向以「銀翹散」、 「清營湯」、「紫雪丹」、「增液湯」、「沙參麥冬湯」與「益胃湯」與「復脈湯」為主。 (五)預防 1.預防觀念 (1) 李致重醫師觀點──知時以求己,保持人體「陰平陽秘」,是預防之本 人類的健康受著兩方面規律的支配。其一是自然界的大規律,其二是自身有機整體的生 存規律。在自然氣候反常的情況下,加強自我保護,維持自身機能的平衡、穩定,中醫認為 這正是「天人相應」思想在預防外感病上的真正體現。 此次非典型肺炎在廣州地區發病,罹患者數百人,佔廣州地區總人口的的0.1以下。即 使從「醫務工作者罹患較多」這一點來看,也談不上大流行。這種非典型病毒所致之肺炎, 當然不容忽視,而且在西醫尚無特異性藥物可用的情況下,從「陰平陰秘」的觀點出發而防 病于未然,則顯得更.重要。應當注意到,廣州地區非典型肺炎發病過程中,倖免者佔99.9 %以上。絕大多數人可以抗病於外這一事實,已經充分說明人體自我防病抗病的內在能力, 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這與西醫關於病毒免疫學的觀點頗.相近。在目前尚缺乏針對病毒的特 異性治療藥物的前提下,民眾採取的各種藥物預防的措施,其作用當然是有限的,甚至可以

(25)

抗病的能力,是不可忽視的,而且關鍵還在於每一個人自身如何去做。 中醫常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一個「虛」字,有著兩層含義;使身體不虛, 也要注意兩個方面。其一,指人的五臟六腑、氣血陰陽旺盛,而且保持著動態平衡的健康水 平。其二,指一個人有較強的與天地(自然)相應的意識,他每時都不曾忽視「節飲食、慎 起居、適寒溫」的養生原則,不因對外界或各方面生活因素的疏忽,而給病邪的入侵留下乘 機而入的空隙。在外感病流行時,儘量不給病邪留下乘虛而入的空隙,則更是鍵。 針對上述「外寒內熱」的發病特點,只要人們可以做到: 「節飲食」——少吃膏梁厚味之品,不使體內積濕留熱太過。 「慎起居」——注意勞逸適度,勿使正氣耗傷太多,或使陽氣煩勞太甚。 「適寒溫」——注意氣候冷熱變化而隨時增減衣服,並保持居室氣流通,寒溫適度。這就在 很大程度上,杜絕了病邪乘機而入的空隙。 至於素體虛弱、多病之人,當然應有更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才好。如此,不論男婦老幼, 即使在自身健康水平偏低的情況下,只要做到人的自身以及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平衡、協 調,都是可以預防非典型肺炎於未然的。人人都應當按照中醫的思想,採取主動,做好自我 預防,把自己穩定在99.9%以上的健康人群之中。在尚無預防病毒的特異性藥物的情況下, 醫學界更應做好科學普及工作。尤其要把中醫「天人相應」的思想介紹給民眾,並科學地引 導民眾做好自身的保護性調節。 另外,中醫非常重視病人大、小便的通調與否。對於一個相對健康的人來說,每天保持 大、小便通暢,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自身新陳代謝的基本正常。基於「外寒內熱」的病機 特點,大量地飲用白開水,以使體內的積濕留熱及時的排出體外,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從這 個意義上說,白開水才是最好的預防藥品。 在中醫看來,病毒固然可怕,但是病毒也害怕人。只要人能夠做到自身的「陰平陽秘」, 尤其在自然環境異常的情況下更能多一些這方面的意識和方法,就完全可以使病毒降伏於人 的手下,做到防病於未然。 (2)大陸王燦輝教授之觀點 A.培固正氣,適當用藥是預防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重要措施 我國古代醫家很早就認識到傳染病是可以預防的,而且十分強調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 早在《諸病源候論》中就明確指出疫病等可以「預服藥及為法術以防之」,唐代著名醫家孫 思邈進一步指出:「天地有斯瘴癘,還以天地所生之物以防備之,命日知方,則病無所侵矣。」 《肘後備急方》、《千金方》中還列有許多預防疫病的方劑,因此有效的預防措施對控制傳 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目前對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研究狀況,王燦暉教授提出現 階段對於本病的防治當以預防為主,防治並重,在預防措施方面應注重培固正氣,增強體質, 同時適當輔以用藥。 B.培固正氣,增強體質

數據

表 3-3-1  臺北區參與焦點團體討論名單  學院  特考  資深中醫  年輕中醫 中西醫執照 中醫執照 醫院  診所  卓播臣 T3  ˇ  ˇ  ˇ  ˇ  陳俊明 T4  ˇ  ˇ  ˇ  ˇ  莊振國 T2  ˇ  ˇ  ˇ  ˇ  葉裕祥 T 10 ˇ  ˇ  ˇ  ˇ  鄭慧茵 T7  ˇ  ˇ  ˇ  ˇ  鄭全雄 T6  ˇ  ˇ  ˇ  ˇ  鄭振鴻 T1  ˇ  ˇ  ˇ  ˇ  沈建忠 T5  ˇ  ˇ  ˇ  ˇ  許中華 T9  ˇ  ˇ  ˇ  ˇ  楊中賢 T8  ˇ  ˇ
表 3-3-2  高雄區參與焦點團體討論名單  學院  特考 資深中醫  年輕中醫 中西醫執照 中醫執照 醫院  診所  吳元劍 K 10 ˇ  ˇ  ˇ  ˇ  劉景昇 K1  ˇ  ˇ  ˇ  ˇ  陳國隆 K7  ˇ  ˇ  ˇ  ˇ  郭哲彰 K8  ˇ  ˇ  ˇ  ˇ  黃升騰 K2  ˇ  ˇ  ˇ  ˇ  黃蘭瑛 K4  ˇ  ˇ  ˇ  ˇ  趙家瑩 K9  ˇ  ˇ  ˇ  ˇ  李元浩 K6  ˇ  ˇ  ˇ  ˇ  卓青峰 K5  ˇ  ˇ  ˇ  ˇ  洪裕強 K3  ˇ  ˇ
表 3-5-1  焦點團體分析範例-摘自高雄區焦點團體第 19 頁  第 19 頁  行號  逐字稿內容  對應題數  具體概念  1.  2.  3.  4.  5.  6
表 4-1-1  中醫師對 SARS 西醫病因之觀點  WHO 定義  冠狀病毒  變種病毒  隱性感染  病毒劑量說 中西醫  2 5 1 1 1  執業 資格  中醫  0 4 3 0 0  年輕醫師  1 5 1 1 1  醫師 年資  資深醫師  1 4 3 0 0  學院醫師  2 8 2 1 1  訓練 背景  特考醫師  0 1 2 0 0  醫院醫師  0 5 4 0 0  職業 場所  診所醫師  2 4 0 1 1  合計  2 9 4 1 1  表 4-1-2  中醫師對 SARS 流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制定「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因應指引:公眾集會 辦理(109 年 11 月 29 日修訂) 、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疫新生活運動:實聯 制措施指引(109 年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二零零三年六月份發表的《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世界總體經

倘人員經醫師評估且開立不建議施打 COVID-19 疫苗證明 (即接種疫苗前,經醫師確認對國內所有授權使用的 COVID-

流感疫苗(包含 aQIV )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 (WHO)的病毒株納入疫苗中。故 2014-2015 北半球 季節的流感疫苗是依據 2014 年 2 月中旬 WHO

依據 2002 年 5 月 25 日所制訂之第 42/2002/PL-UBTVQH10 號法令—貨品輸入越

在進行兩兩一組表演前,全班學生先一起針對妮基「夢

EPA)與世界衛生組 織(WHO),分別建議飲用水的鉻含量不可高於100 ppb與50 ppb( 10  9 ,即十億分之

在世界人權宣言第二條提到:「人人有資格享受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