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性別特質與愛情關係滿意度: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的中介效果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性別特質與愛情關係滿意度: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的中介效果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李 怡 青. 博士.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性別特質與愛情關係滿意度:. ‧.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的中介效果 y. Nat. sit. Gender traits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n. al. er. io. The mediation of other-self orientation. Ch. engchi. i Un. v. 研究生:林 津 儷 中華民國. 九十九 年 七 月.

(2)  . 致謝 三年漫漫,很高興自己紮實的完成一個研究。一路走來,最感謝的是我的指 導教授李怡青老師,無論上課或研究指導,老師都是充滿幹勁的學者。碩一的研 究方法課程,讓我了解資料的收集、分析和結果解釋方式是研究之鑰;當代社會 心理學、性屬與女性心理學課程的文獻閱讀和每週評論書寫,開始培養我獨立性 與批判性的思考;文化心理學課程的期末報告,給予我從碩一下就進行獨立研究 的機會,紮下本篇論文的根基。 課程之外,怡青老師在指導學生的個人研究上付出非常多心力。碩一討論研 究概念和研究方法時,老師除了給我自由思考的空間,也提供犀利見解,引導我. 治 政 想出一個真正可行的研究。收集資料後,老師更是不辭辛勞的陪我分析資料,從 大 立 老師身上我學到各種檢視資料的方式,也更加瞭解自己研究資料中的故事。在詮 ‧ 國. 學. 釋結果上,老師更提供許多點子來修正並點綴我的研究架構,讓研究從計畫晉升. ‧. 到論文層次。. sit. y. Nat. 怡青老師有兩點讓我很感佩,一是快速且紮實的批閱學生寫的文章,從研究. io. er. 計畫到論文的十數次稿件,老師每次都是一字一句的仔細批閱,無形中提升了我 的撰寫邏輯與用詞精確度。在口試前後等非常時期,老師更是一收到我的文章就. al. n. iv n C 立刻詳盡批改並歸還,效率之高令人驚艷。讓我感動的另一點是,老師從不吝惜 hengchi U. 花時間與學生討論研究,曾經我一星期連續四天下午找老師討論,老師還是充滿 耐心且精神奕奕(可能帶有些黑眼圈)的陪我看資料、討論研究架構。雖然每次 討論完總是只對老師輕輕的說聲謝謝,但我內心十分感念老師對研究的熱情與對 學生的用心,謝謝怡青老師! 從研究計畫到論文,還要謝謝皎眉老師和以正老師兩位口委,在口試時給予 許多寶貴意見,讓我的研究在實行面與撰寫面更臻完善。大學時代,以正老師的 社心研究法課程讓我對社心的統計概念有了初步認識。上了研究所,經常在研討 會巧遇,以正老師總是熱情的打招呼並給予我鼓勵,讓我更有力量作研究,真的 非常謝謝以正老師。.

(3)  . 同時,感激昔日指導我研究入門的怡真學姐、協助開發本研究樣本一研究工 具的佳容和子琳,以及參與我論文研究的情侶受試者們。謝謝幫忙整理樣本二資 料的政裕和琬容,連續三週的密集 coding 很辛苦,然而每次討論時一起看遍校 園愛情故事的歡笑聲是令人難忘的。感謝給我不少統計建議的晉龍學長和李晏、 陪我度過喜怒哀樂和無數吃飯時光的一琦,以及碩班的好 high 團友們、社心實 驗室的昔今夥伴、萬能班代力睿與仲軒、每晚一起聊天再入睡的室友…你們為我 的研究所生活創造了許多歡笑,也謝謝邱學長和彭彭讓我開啟這個論文題目。 另外,感謝嘉鳳老師和理院辦公室在最後一學期提供工讀機會,讓我的生活 費有著落。擔任嘉鳳老師的普心助教後,我才明白批改學生作業的辛苦,也瞭解. 治 政 如何從閱讀者的觀點寫出好文章,更體悟到回饋對學生的重要性。理院辦公室的 大 立 融亭和庭君讓我見識到實用的辦公室哲學,也謝謝你們給我許多空檔整理論文資 ‧ 國. 學. 料和批改作業,讓我在有限時間內作更多事情。. ‧. Special thanks to Kate Morris and Paul Sandin at Butler University. Prof. Morris. y. Nat. 除了在性別心理學的課程中釐清了我對性別特質的知識理解,也提供機會讓我到. er. io. sit. 她的實驗室學習,在我思鄉時更給予許多支持和鼓勵。Prof. Sandin 的演說課程 訓練了我提綱挈領和有說服力的報告技巧,雖然上台報告用碼表計時使人心驚膽. n. al. ni Ch 顫,卻也讓我力行精簡內容和掌握報告時間。 U engchi. v. 最後,謝謝無條件愛我的父母、哥哥和弟弟。媽媽總是打電話來關心我的生. 活與健康,讓我一個人在台北備感溫馨。爸爸是家裡永遠的後盾,默默支持我研 究所出國半年體驗異鄉生活。還有常長途載我回家的哥哥、解決我電腦問題的弟 弟,衷心感謝你們陪我走完漫長的學術生涯! 2010.0727 於政大莊敬九舍.

(4)  . 摘要 過往研究發現性別特質在愛情關係中扮演重要角色。人們在選擇理想的愛情對象 上經常反映出性別特質的互補性,例如男性化特質高的男性和女性化特質高的女 性是多數人同意的理想伴侶。然而實際的關係中,女性化特質比男性化特質更能 有效的預測婚姻滿意度和婚姻關係適應。這是因為女性化特質有助於人際關係的 建立與維繫,女性化特質高的人展現較多自我揭露和情緒依賴,或以人際關係中 的互動對象來認同自己,在關係互動中更經常表現出回應且滿足他人需求、考量 他人感受等行為,係具有較高程度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而關係他人-自我取向 是親子、密友、愛情等親密關係常見的人際行為表現,它可以增進關係親密感、. 政 治 大. 滿足對方期望,以及引起對方相對回應,在過去研究中被認為是提升關係品質的. 立. 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假設,女性化特質會透過關係他人-自我取向之中介來預. ‧ 國. 學. 測愛情關係的滿意度,並進一步探討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如何影響個人在決策事 件中考量伴侶的程度。本研究中以兩個樣本(共 149 對未婚情侶)檢驗成對情侶. ‧. 的徑路模型,在模型一中驗證了過去研究發現女性化特質對於關係滿意度的正向. y. Nat. sit. 預測力,模型二則發現個人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是女性化特質和關係滿意度之. n. al. er. io. 間的部分中介變項。此外,個人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可以反映出預期的決策事. i Un. v. 件(樣本一 74 對情侶)和真實的決策事件(樣本二 75 對情侶)中考慮他人意見. Ch. engchi. 的程度,這樣的預測效果在只關乎情侶兩人的決策事件中最為明顯,涉及任一方 普通朋友、異性友人、家人等的決策事件無此發現。而後續分析發現,在真實的 決策事件中,男性的決策他人取向可以預期自己的關係滿意度,女性則未發現此 現象。本研究於綜合討論中解釋這些結果,並探討影響關係品質的可能歷程。. 關鍵字:性別特質、女性化、關係他人-自我取向、關係滿意度、決策行為.

(5)  . Abstract Pas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gender trai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Complementary gender traits are desired in heterosexual mate selection since people describe masculine men and feminine women as their ideal partners. In real relationships, however, femininity works as a better predictor of both marriage satisfaction and dyadic adjustment than masculinity. Femininity, derived from the caretaker roles in society, is related to emotional expressivity and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Feminine individuals show more self-disclosure and emotional dependency, identify themselves with curr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consider. 治 政 others when making decisions. They are also responsive 大to others’ needs, displaying a 立 high level of other-self orientation. The higher one is in the other-self orientation, the ‧ 國. 學. more one is concerned for others’ welfare. While high other-self orientation is not. ‧. limited to feminine individuals. People, regardless of their gender traits, tend to show. sit. y. Nat. a high level of other-self orientation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such as parents and. io. er. children, close friends, and couples. Research showed that high other-self-orientation individuals enjoy better relationship quality for that they meet partners’ needs and this. al. n. iv n C brings the mutual responsiveness. As we postulate that other-self orientation h ea nresult, gchi U. is a mediator between femininity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that other-self orientation predicts the degree one considers the partner when making decisions o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Two path models with two samples (149 unmarried couples totally) were examined in our stud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emininit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one’s own as well as his or her partner’s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path model 1) and that the effect of femininity on one’s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s partly mediated by his or her own other-self orientation (path model 2). In addition, other-self orientation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he or she considers the partner’s needs when making decisions in hypothetical events (sample 1 with 74.

(6)  . couples) and real-life events (sample 2 with 75 couples). Those positive correlations are found in events involving the couple without the third party such as friends, potential relationship rivals, and the family. Follow-up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ore a man considers his partner’s needs in real-life decision making, the more he is satisfi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Details were discussed in the conclusion.. Keywords: gender traits, femininity, other-self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decision making.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7)  . 目 次 第一章 研究動機 .........................................................................................................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3 第一節、性別特質 .................................................................................................... 3 一、性別特質的來源和學習歷程 ........................................................................ 3 二、性別特質的向度演變 .................................................................................... 4 三、性別特質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 .................................................................... 5 第二節、婚姻關係中的性別特質 ............................................................................ 7 一、性別特質與理想愛情伴侶的期許 ................................................................ 8. 政 治 大 三、性別特質對關係品質的影響可能始於戀愛交往階段 .............................. 10 立. 二、性別特質與實際的婚姻關係品質 ................................................................ 9. ‧ 國. 學. 第三節、性別特質、關係他人-自我取向與關係滿意度..................................... 10 一、關係的維繫和關係互動 .............................................................................. 11. ‧. 二、親密關係與關係他人-自我取向 ................................................................. 12. sit. y. Nat. 三、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和關係滿意度 ............................................................. 14. io. al. er. 四、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對女性化特質和關係滿意度的中介效果 ................. 15 第四節、關係他人-自我取向與決策事件中的行為............................................. 16. n. iv n C 第五節、研究假設 .................................................................................................. 17 hengchi U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0 第一節、研究樣本 .................................................................................................. 20 第二節、研究工具 .................................................................................................. 20 一、. 李氏性別特質量表.................................................................................. 20. 二、.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量表 ........................................................................ 21. 三、. 愛情關係滿意度-關係評估量表.......................................................... 23. 四、. 愛情關係的標準化決策題組-預期的決策他人取向.......................... 23. 五、. 愛情關係的真實決策題組-真實的決策他人取向.............................. 25. 第三節、研究程序 .................................................................................................. 27.

(8)  . 一、樣本一的施測程序 ...................................................................................... 27 二、樣本二的施測程序 ...................................................................................... 2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29 第一節、選擇適合的資料分析方法 ...................................................................... 29 一、檢視延遲效應(time-lag effect) ............................................................... 29 二、成對資料分析 .............................................................................................. 29 三、資料的性別差異 .......................................................................................... 29 四、相關程度檢驗 .............................................................................................. 30 第二節、徑路模型之檢驗結果 .............................................................................. 30. 政 治 大 二、徑路模型的各路徑結果 立 .............................................................................. 31 一、模型適合度的評估 ...................................................................................... 30. ‧ 國. 學. 三、徑路模型二-中介效果檢驗 ...................................................................... 32 第三節、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和決策他人取向的相關分析................................. 33. ‧. 第五章 綜合討論 ....................................................................................................... 37 性別特質與理想伴侶的選擇.................................................................. 37. 二、. 女性化特質和戀愛、婚姻關係品質...................................................... 38. 三、.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的中介效果 ............................................................ 39. y. sit. al. er. io. iv n C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與關係滿意度 40 h e n g c h........................................................ i U n. 四、. Nat. 一、. 五、.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可預測決策事件中的考量他人程度 .................... 41. 六、. 從決策行為到關係滿意度...................................................................... 44. 七、.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和決策行為的性別差異 ........................................ 45. 八、. 研究限制與未來方向.............................................................................. 46. 參考文獻 ..................................................................................................................... 50.

(9)  . 圖 表 目 次 表1. 兩個樣本的平均年齡與交往時間 .................................................................. 60. 表2.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 (N = 298) ................................... 61. 表3. 關係評估量表(關係滿意度) ...................................................................... 62. 表4. 樣本一 愛情關係中的預期決策事件 (N = 74 對情侶) ................................ 63. 表5. 樣本二 愛情關係中的真實決策事件 (N = 75 對情侶) ................................ 64. 表6. 樣本二 真實決策自我和他人取向分數之重新換算公式 ............................ 65. 表7. 樣本二 真實決策事件之有效作答事件數、決策自我和他人取向總和 .... 66. 表8. 徑路模式中各研究變項的描述性統計與性別差異(綜合樣本一和二) .. 67. 表9. 徑路分析中各研究變項之間的相關係數(綜合樣本一和二) .................. 68. 預期和真實決策他人取向之描述性統計與性別差異 ................................ 70. 學. 表 11. ‧ 國. 表 10. 政 治 大 徑路模型中之路徑與路徑係數 β ................................................................. 69 立 樣本一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和預期決策他人取向之相關 ......................... 71. 表 13. 樣本二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和真實決策他人取向之相關 ......................... 72. 圖1. 研究假設之徑路模型一 .................................................................................. 73. 圖2. 研究假設之徑路模型二 .................................................................................. 74. ‧. 表 12.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10)  . 附 錄 目 次 附錄一 樣本一研究量表……………………………………………………………75 附錄二 樣本二研究量表……………………………………………………………83 附錄三 真實決策事件之討論記錄單(樣本二)…………………………………10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11) 性別特質與愛情. 1. 第一章 研究動機 愛情關係的發展係由初始兩人互相吸引,進入戀愛交往階段,最後走入婚姻。 人們在吸引力階段雖然常以外表、性格、背景的相似程度來選擇伴侶(Byrne, 1971) ,然而男女性期許的理想伴侶,往往反映傳統性別特質的互補性(李美枝, 1983; Orlofsky, 1982) ,意即男性期待女方具有高程度的女性化特質,女性則希望 男方具有高程度的男性化特質,顯示以互補論探討男女交往關係有其解釋力。不 過在真實的愛情關係中,符合刻板印象的互補性別特質不見得是預測關係品質的 有力因子。許多婚姻研究發現,女性化特質才是影響關係品質的主要因素,像是. 政 治 大. 女性化特質高的人在婚姻中感受到較多快樂,雙方對關係也有較正面的評價. 立. (Antill, 1983; Bradbury & Fincham, 1988) ,男性化特質則未能發現此效果。這些. ‧ 國. 學. 研究顯示出女性化特質在愛情關係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性別特質係指社會文化期許男女性展現合乎其生理性別的行為信念,如男性. ‧. 應具有獨立、主動等男性化或工具性特質(instrumentality),女性宜具備溫柔、. y. Nat. sit. 親切等女性化特質或有關情感表達的特性(expressivity)。經過學者們四十年的. n. al. er. io. 努力,發現各特質的展現是不拘泥於個體生理性別的,因此研究切入點已經逐漸. Ch. i Un. v. 從男女差異轉移到該特質所反映的行為信念,這意味著當一個人具有特定的性別. engchi. 特質時,可以預測其態度、情緒和外在行為,如男性化特質高的人較果敢堅決, 傾向於展現追求個人成就表現的舉止,女性化特質高的人溫柔親切,常表現出關 懷他人需求的行為,且被認為在人際情境有較多優勢。 在人際關係互動中,女性化比男性化特質更具有長處,可能是因為女性化特 質高的人展現出有利於人際溝通的行動,例如經常考量對方的需求期望和情緒感 受等(Dear & Roberts, 2002)。由於人際關係是溝通和互動的歷程,其中一方的 行為展現會影響另一方的感受與行為因應,而這些重視且回應對方需求的行為, 本文統稱為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它除了是親子、密友、愛情等親密關係中的常 見現象,對於關係的建立和維持亦有正向影響,如帶來較親密的人際互動,個人.

(12) 性別特質與愛情. 2. 對關係亦有較多承諾,也會認為自己比較滿意這段關係(Cross, Bacon, & Morris, 2000)。 雖然研究一致指出女性化特質帶來較佳的婚姻關係品質,但少有研究探討性 別特質與關係滿意度之間的影響歷程,因此我們即使知道女性化特質和關係品質 之間的正向關聯性,卻未能得知女性化特質如何在具體的愛情關係互動中提升個 體對關係的評價。為了釐清個體的女性化特質在關係中藉由怎樣的互動行為來預 期關係品質,本研究以徑路分析模式,檢視女性化特質是否透過考量他人需求之 中介來預測愛情的關係滿意度,同時我們也接續探討個體自陳考量他人需求的整 體行為,是否反映出情侶在日常生活的決策事件中考量對方的程度,以了解考量. 治 政 他人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所呈現的樣貌。 大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13) 性別特質與愛情.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性別特質. 一、性別特質的來源和學習歷程 性別特質(sex/gender trait)或性別角色(sex/gender role)係指社會或文化 期許男女性展現符合其生理性別的行為舉止,如男性宜表現出勇敢堅強,女性應 表現出溫柔脆弱,分別稱為男性化特質與女性化特質。這些特質具有跨情境的一 致性,我們也可由一個人具備的性別特質預測其態度、情緒,以及外在行為。性 別特質的發展歷程與影響原因可以從社會角色理論(social role theory ; Eagly,. 政 治 大. 1987)和生物社會理論來說明(biosocial theory; Wood & Eagly, 2002) ,兩理論皆. 立. 主張人們在社會化歷程中習得這些性別特質。. ‧ 國. 學. 性別特質除了源自於男女生理差異下的社會勞務分派,更透過家庭、社會教 育、媒體與文化等社會化歷程來習得。像是雙親一開始就無形的鼓勵幼兒從事符. ‧. 合傳統性別特質的活動跟行為(Lytton & Romney, 1991),從挑選孩子的衣服顏. y. Nat. sit. 色款式、選擇玩具的種類,到教育子女該有的行為舉止,皆不知不覺的強化不同. n. al. er. io. 的性別特質,教導男性該有男性的樣子,女性該有女性樣(Roopnarine, 1986),. i Un. v. 因此一到三歲的男女幼童已經懂得分辨及選擇男孩或女孩應該玩的玩具. Ch. engchi. (Weinraub, Clements, Sockloff, Ethridge, Gracely, & Meyers, 1984),孩童們也在 性別恆定之後,比恆定前展現出較強烈符合社會期許的性別特質與行為(Frey & Ruble, 1992)。在社會化歷程中,孩童將社會期許的性別特質意識,內化到自身 的認知機制與自我概念,對外展現出與性別一致的性別特質行為(Bussy & Bandura, 1992)。除了家庭教育,社會文化和大眾媒體在性別特質的型塑歷程中 也有一席之地,電影戲劇、平面廣告,以及報章雜誌,經常在角色人物的描繪及 裝扮上,注入社會期許的性別意象(Arima, 2003; Lee, 2003) ,強化了人們的性別 意識型態(Ward, Hansbrough, & Walker, 2005)。 Eagly(1987)在社會角色理論中指出,男女因生理差異而有兩性不同的社.

(14) 性別特質與愛情. 4. 會勞務分工,社會對於男女性也有不同的社會角色期待。從演化論來看男女的生 理差異,男性具有高大身材和強健體力,適合從事耗費體力的工作、擔任經濟提 供者的角色,以及積極追求事業成就;女性因為身型大小和體力亞於男性,經常 在家負責照顧者的職務,並依賴男性提供經濟資源。根據社會角色理論的觀點, 由於男性長期在事業上和同性競爭對抗,在成家立業之前和同性競爭追求配偶, 因此男性自小被社會賦予獨立自主、支配競爭的形象;相對的,女性婚後懷孕生 子,長期留在住家中照顧子女、打理廚事,因而發展出溫柔體貼的照顧者特性, 加上在家中承擔較多侍奉長輩的社會責任,故在社會中被培養出忍耐圓融和柔性 溝通的人際技巧,以及同理傾聽的能力。. 二、性別特質的向度演變. 立. 政 治 大. 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認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一體兩面的單維度指標(Gough,. ‧ 國. 學. 1957) ,然而在幾位性別研究學者的努力下,已提出廣為接納的雙維度一說(Bem,. ‧. 1974; Spence & Helmreich, 1978),主張人們可以跨越自己生理性別,同時擁有. sit. y. Nat. 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質。而在性別特質所發源的社會勞務分配上,傳統男主內、女. io. 深厚影響(Wood & Eagly, 2002)。. al. er. 主外的分工成因也被指出非全然來自生理性別,社會環境對於勞務分派其實具有. n. iv n C 奠基於演化論,性別特質衍生於兩性生理差異與不同的社會勞務分配,因此 hengchi U. 初始的性別特質只分成男性化和女性化兩種,人們也將這兩種特質視為單一維度 的兩個極端,認為一個人擁有高度的男性化特質時,也代表此人有低度的女性化 特質(Gough, 1957)。然而 Bem(1974)認為單一個體有可能同時具有男性化 特質與女性化特質,遂將性別特質的測量方式從單一維度改成雙維度,並提出了 兩性化概念,用以指稱兼具高程度男性化與女性化特質的人。 同一時期的 Spence 與 Helmreich(1978)也主張,生理性別不應該是影響個 人擁有男性化或女性化特質的主要因素。他們提倡以多元角度詮釋性別特質的內 涵,除了一開始以社會勞務作別區分的男女概念,更應包含社會文化期待下的性 別相關行為、價值觀、以及態度信念等,像是男性化大多是跟獨立、支配、成就.

(15) 性別特質與愛情. 5. 有關的工具性或主動性特質(instrumental traits) ,女性化則屬於依賴、順從、傾 聽等人際性或情感表達性特質(expressive traits) ,透過這樣的分類,性別特質不 再是以男女性別劃分,而是以具體內容來區別的心理特質。這些研究者亦主張打 破性別疆界,認為男女都可以同時擁有這兩種性別特質。 由於性別特質始於社會勞務分派,因此性別特質的雙維說也暗示了社會勞務 分工可能沒有明顯的男女分野。Wood 與 Eagly 提出了生物社會理論(biosocial theory; Wood & Eagly, 2002)印證這個說法,她們主張社會上常見的男女勞務分 工以及男女行為差異,不是單一取決於男女生理構造上的不同;以生物社會論的 觀點來看,兩性生理差異和外在社會環境皆能決定社會中的勞務分配和兩性行為. 治 政 表現。例如女性由於具備懷孕生子的本能,在倚靠打獵和捕魚等必須離開居處且 大 立 耗費體力的工作來謀生的社會中,女性多半負責處理靜態的家務事,然而在某些 ‧ 國. 學. 獵物數量甚多且唾手可得的地區,女性也像男性一樣經常外出打獵維持生計,以. ‧. 獲得最多的經濟資源(Headland & Headland, 1999) 。其次,當女性的教育水準提. y. Nat. 升,兩性在社會中從事的勞務差異亦逐漸縮小,像是女性進入職場工作的比例提. er. io. sit. 升,而男性也開始注重且實踐兩性分擔照顧兒女的責任(Bianchi, Milkie, Sayer, & Robinson, 2000 ; Reskin & Padavic, 1994)。根據生物社會理論,男性擔任經濟提. al. n. iv n C 供者而女性擔任照顧者的社會形象並非絕對,這樣區隔性別與社會分工的企圖, hengchi U 亦與學者們區分性別與性別特質的意圖相仿。. 既然男性化特質和女性化特質的展現不受性別限制,其研究焦點也從男女性 別轉移到各特質的社會意涵。接下來我們說明各性別特質可以預測的社會功能。. 三、性別特質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 除了工具主動性和情感表達性等心理特質,性別特質也被拿來和其他的二維 特質相提並論(Spence, 1984),如男性化特質高的人展現出較高的個人主體性 (agency; Bakan, 1966)和個人自主性(autonomy; Guisinger & Blatt, 1994) ,女性 化特質高的人則表現出較高人際共和性(communion; Bakan, 1966)和關係連結 性(connectedness; Guisinger & Blatt, 1994)。這說明了性別特質可以預測一個人.

(16) 性別特質與愛情. 6. 的社會行為,像是男性化特質被認為和個人主體性或自主性的意義相近,主體性 或自主性愈高的人,會展現出凡事愈關注自己、愈以自身需求為首要考量的行為 傾向,且可以提升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態;女性化特質則有較高的人際共和性,人 際共和性愈高者,愈注重和他人建立人際關係,也較常展現出凡事將關係他人納 入考慮,主動思考對方的立場與需求的互動行為,對於人際關係的發展有良性影 響。 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質的本質不盡相同,因此在生活中展現的優勢也不盡相同, 以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繫來說,女性化比男性化特質有更明顯的正向助益。男性 化強調的積極進取、自主獨立等工具性特質或個人主體性,可以培養優越感與自. 治 政 信心,提升個體的自尊心和幸福感(Schaffer, 1980;大 Whitley, 1983),且在注重個 立 人表現的場合中,男性化特質較具正面助益,如 Flaherty 與 Dusek(1980)指出 ‧ 國. 學. 男性化特質在成就取向的情境中(achievement-oriented task)的確比女性化特質. ‧. 帶來更佳的心理適應與更好的工作表現,不過在人際取向的情境裡. sit. y. Nat. (interpersonal-oriented task),女性化注重人際關係的特性反而比男性化特質產. io. er. 生較佳的適應力。這是因為女性化特質高的人會表現出柔性溝通和同理傾聽的行 為,促進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維繫,並且這樣的效果展現不受男女生理性別的約. n. al. 束。. Ch. engchi. i Un. v. 根據社會角色理論的看法,女性化特質來自於女性的社會勞務分工,女性經 常扮演照顧者的角色,例如媳婦侍奉親長、母親照顧兒女,或是護士照顧病人, 這些照顧者被期待擁有較多情感表達與溝通的女性化特質,像是慈善的、親切的、 傾聽的等。由於多數社會中以女性較常擔任照顧者角色,不意外地,女性比男性 更常展現出這些人際共和特質(Di-Dio, Saragovi, Koestner, & Aubé, 1996) ,但有 研究顯示,無論男性或女性,女性化特質高的人均可較敏銳的覺察到互動對象的 情緒與感受,比男性化特質高的人提供更多人際支持與情感安慰,也容易與他人 產生情緒依賴而建立友好的人際關係(Wheeler, Reism, & Nezlek, 1983) 。Williams (1985)更在友情研究中發現,女性化特質高的人會提升人與人的親近程度,並.

(17) 性別特質與愛情. 7. 且這樣的結果不只侷限在女性身上,意即不論是男性或女性,擁有愈高程度的女 性化特質者,比男性化特質高的人在人際互動中均感受到較多親密感,也對現有 的人際關係投以更多承諾。這是因為高女性化特質者展現較多情感表達和較高的 人際敏銳度,有利於發展人際關係。 有鑑於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質有不同的情境優勢,結合兩種性別特質的兩性化 者,被認為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調整展現的適切行為,擁有較佳的社會適應性與 心理健康(Cheng, 2005)。在成就中取向的情境中,男性化特質高的人由於可展 現出堅毅果決的特性,比男性化特質低和女性化特質高的人表現更佳;而在人際 互動的情境中,女性化特質高的人由於表現出更多同理心與情緒支持的行為,因. 治 政 而比女性化特質低和男性化特質高的人有較好的人際溝通表現。而兩性化者因為 大 立 同時具備高度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質,被認為在不同種類的場合中都有適切的表 ‧ 國. 學. 現(Bem, 1977; Bem & Lewis, 1975; Bem, Martyna, & Watson, 1976) ,這可能是兩. ‧. 性化的人比單一性別特質高的人具備更多的因應行為種類(know more to cope) ,. sit. y. Nat. 或是擁有較好的彈性因應能力(know how to cope)。Cheng(2005)的研究較支. io. er. 持後者,她發現兩性化者所具備的因應行為種類不見得比較多,唯其面對人際互 動和工作成就等不同種類的壓力情境時,能夠根據情境類別採取合適的行為舉止. al. n. iv n C 以及方式,展現出彈性因應的特性(coping 。 h e n g cflexibility) hi U. 雖然在成就取向與人際溝通情境交替出現的日常生活中,兩性化者被認為有. 高度的社會適應性,心理健康狀態也較佳,然而在家人、朋友,以及愛情關係等 人際情境中,女性化特質高的人和兩性化者可能具有同樣程度的良性表現,換言 之,單就人際情境來看,女性化特質和兩性化對於關係維繫應有相似的優勢。如 同這樣的推論,過去研究指出在婚姻等典型的人際情境中,女性化特質對於夫妻 的關係適應和婚姻滿意度都有良性預測力,我們於下一節說明這些研究發現。 第二節、婚姻關係中的性別特質 過往的研究指出,人們對於理想愛情伴侶的期許經常符合社會刻板印象,然 而婚姻研究發現女性化比男性化特質有更多人際優勢,這些研究或從個人自陳的.

(18) 性別特質與愛情. 8. 性別特質著手,或以個體覺察伴侶展現出的性別特質切入,一致性的指出女性化 特質可以帶來較好的婚姻滿意度。以下說明這些研究發現。. 一、性別特質與理想愛情伴侶的期許 人們選擇理想伴侶時,經常期待對方具備性別刻化(sex-typed)的性別特質。 性別特質是社會化歷程的結果,對個人的思考模式與外顯行為有潛移默化之效, 亦可能影響愛情伴侶的選擇。Basow(1992)提到生活中的人們常以社會期許的 性別特質加諸他人身上,是所謂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sex-role stereotypes; Rosenkrantz, Vogel, Bee, Broverman, & Broverman, 1968) ,至今雖然歷經了社會變 遷與女性運動,這些性別特質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且具有文化普同性(Deaux & Kite, 1993)。. 立. 政 治 大. 基於上述的性別刻板印象,國內外研究均顯示人們選擇理想伴侶時,往往期. ‧ 國. 學. 待配偶具備符合其生理性別的性別特質(李美枝,1983; 徐美惠,1982; Kimlicka,. ‧. Wakefield, & Goad, 1982; Orlofsky, 1982),意即男性期待女方具有高程度的女性. sit. y. Nat. 化特質,女性則希望男方具有高程度的男性化特質。徐美惠(1982)的研究結果. io. er. 發現,男性認為受歡迎的女性具有如賢慧、善良、端莊、有愛心等傳統女性化特 質,而女性認為受歡迎的男性具有如獨立、堅強、大膽、富競爭性等主動性或工. al. n. iv n C 具性特質,也均屬於傳統男性化特質。同樣的,李美枝(1983)指出男女大學生 hengchi U. 在判斷「何謂吸引異性的重要特質」時,認為擁有工具性特質的男性,以及具有 情感溝通特質的女性,是能夠吸引異性的重要特質。幾乎是同一時期的 Orlofsky (1982)研究也顯示,男性化特質愈高的男性,會期待自己和交往的女方在性別 特質上有所互補,即希望女方的女性化程度高於自己,並且期許她的男性化程度 比自己低;相對的,女性化特質高的女性會期待自己與交往的男方有性別特質的 互補性,希望男方的男性化程度高於自己,並且期許他的女性化程度低於自己。 此外,性別刻板印象強烈的個體也會偏好其伴侶的性別特質符合傳統性別角 色分化,這樣的現象在許多國家都有一致性的發現。Eastwick 等人(2006)的跨 國研究指出,較具性別刻板印象的人會期待和符合傳統性別角色的人成為伴侶,.

(19) 性別特質與愛情. 9. 例如性別刻板印象高的女性,比較喜歡能夠扮演好經濟提供者角色的男方,而性 別刻板印象高的男性,會選擇能夠打理家務和擅長廚事的女方,並且這樣的現象 在兩性分工明確的社會中尤為明顯。. 二、性別特質與實際的婚姻關係品質 人們常以性別刻板印象來描繪理想的愛情伴侶,然未有研究探討性別特質如 何影響戀愛交往中的情侶。而婚姻的相關文獻發現,只有女性化特質是和雙方婚 姻品質有關的指標。 婚姻研究一致顯示,個人自陳的女性化特質可以正向預測自己和伴侶的關係 滿意度,其預測效果勝於男性化特質。性別特質的婚姻文獻原本指出,無論男方. 治 政 或女方,當個人描述自己的兩性化特質愈高,自己也愈滿意目前的婚姻關係 大 立 (Cooper, Chassin, & Zeiss, 1985; Murstein & Williams, 1983; Zammichieli, Gilroy, ‧ 國. 學. & Sherman, 1988);然而一系列的深入研究卻相繼發現,女性化特質才是關係品. ‧. 質背後的主要影響因素,如 Antill(1983)的研究顯示,當婚姻中的兩人都自陳. sit. y. Nat. 屬於女性化者,或都屬於兩性化者時,這種配對在感情中的快樂程度,會高於其. io. er. 他類性別特質配對的夫妻。而女性化者及兩性化者的共通點,在於都具有高程度 的女性化特質。Baucom 與 Aiken(1984)也在同一時期發現,女性化特質可以. al. n. iv n C 解釋婚姻滿意度的程度比男性化特質更高,說明了女性化特質對於婚姻關係品質 hengchi U 的正向影響遠高出男性化特質的貢獻。稍晚的 Bradbury 與 Fincham(1988)更發. 現了性別特質中,女性化特質是唯一可以穩定預測自己和伴侶的婚姻關係適應的 指標。同時,這樣的結果不侷限於初次婚姻,再婚者的女性化特質和愛情滿意度 之間仍保有正向關聯(Kurdek, 1989)。 為什麼個人自述具有高程度的女性化特質時,其伴侶的婚姻滿意度也愈高? 這是可能因為一個女性化特質高的人會展現出關懷、體貼或善感等有利於人際互 動的行為,而伴侶感受到這些行為對婚姻關係的正向助益,因此當伴侶知覺到對 方是高女性化特質者時,也會對關係產生正向評價。Antill(1983)的研究印證 了這個可能的說法,當夫妻覺察到伴侶有較高的女性化特質,此時自己也會有較.

(20) 性別特質與愛情. 10. 好的關係滿意度。Kalin 與 Lloyd(1985)亦發現夫妻的婚姻適應程度取決於自 己感受到伴侶具備多高的女性化特質程度,其研究結果指出,無論丈夫或妻子, 當個人覺察到另一半有高度女性化特質時,自己的婚姻適應狀況也會較佳。. 三、性別特質對關係品質的影響可能始於戀愛交往階段 即使個人選擇理想愛情伴侶時,常受到社會期許性別特質的影響,然而在實 際的婚姻關係中,女性化特質才是影響雙方關係品質和婚姻適應的穩定因素。由 於戀愛交往是決定情侶是否走入婚姻的重要關鍵,因此我們嘗試推論女性化特質 對於關係品質的正面影響,可能在未婚交往時就已發揮作用。 婚前的愛情關係的進展,可以大致分為交往前的兩人互相吸引,以及戀愛交. 治 政 往時期等兩大階段,而戀愛時期進展的順遂與否,會影響雙方走入婚姻的可能性 。 大 立 Murstein(1970)在探討愛情關係進展時,指出戀愛交往是雙方互動與接觸較為 ‧ 國. 學. 頻繁的時期,透過自我揭露與實際相處,涉及個性或價值觀等內在條件的訊息也. ‧. 逐漸顯現出來,雙方在此時除了充分瞭解彼此的習性,也經常在摸索彼此價值觀. y. sit. io. er. 致關係中止。. Nat. 的過程中發生爭執,衝突若能解決將可以延續關係,否則關係品質將會惡化或導. 一段完整的愛情是由戀愛延伸到婚姻,雙方在初始戀愛交往中了解彼此的習. al. n. iv n C 性,建立一套兩人都認可的相處模式,待交往關係通過時間與環境的考驗方能走 hengchi U 入婚姻關係,因此夫妻婚前的互動模式可能從延續到婚後(Huston, 1994) 。我們. 據此假設女性化特質對關係滿意度的預測力可能在戀愛時期即已萌現。為了檢驗 此推論的真確性,本研究將聚焦於未婚情侶的交往關係,探究女性化特質在戀愛 階段對關係滿意度的影響。 第三節、性別特質、關係他人-自我取向與關係滿意度 前一節文獻提到,女性化特質能夠正面預測自己和伴侶的婚姻關係品質和婚 姻適應程度,說明了它對婚姻的正向影響,也呼應了先前提及女性化特質有利建 立與維繫人際關係的論點。由於戀愛交往是婚姻的前身,因此女性化特質可能在 戀愛交往階段就對關係品質產生正向預測力。.

(21) 性別特質與愛情. 11. 個體在社會化歷程中,潛移默化的習得兩性被期許展現的行為舉止等性別特 質,並影響個人的態度、感受與外在行為表現。女性化特質高的人可能展現出特 定的人際行為與互動信念,或培養出特定的關係互動模式,讓自己和伴侶對關係 較為滿意。而愛情關係滿意度是雙方針對彼此關係互動的評價,除了來自個人對 理想伴侶的期許,也涉及實際互動帶來的正負面感受(Hendrick, 1988)。比起 一般人際網絡,兩人在愛情關係中的接觸更加頻繁,這些密切往來的互動行為會 決定彼此對交往關係的看法,因此關係互動被認為是影響戀愛交往的最重要因素 (張思嘉、李雅雯,2009)。基於關係互動對於關係滿意度的重要影響,我們認 為女性化特質可能影響了個體與伴侶往來的行為,並透過這些關係中的互動行為. 治 政 進一步提升對關係的評價。因此,本節試圖探討女性化特質對關係品質的影響歷 大 立 程,並假設女性化特質是透過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的行為之中介來影響關係滿意 一、關係的維繫和關係互動. ‧. ‧ 國. 學. 度。. sit. y. Nat. 個體從單身走入愛情關係,逐漸增加兩人互動的深度與廣度,透過一起從事. io. er. 活動、談話間單方或雙方的自我揭露、肢體上的接觸等互動方式,雙方的生活與 情緒產生高度交疊,像是在互動中分享彼此的私密資訊、探索對方的興趣和價值. al. n. iv n C 觀是否和自己契合,也透過親密行為來增加兩人的親近程度與信任感。因此關係 hengchi U. 互動是戀愛交往過程的重要經驗,交往中的男女也經常根據關係中的事件進行對 兩人交往關係的澄清與評估,以作為雙方關係是否持續發展的標準,張思嘉與李 雅雯(2009)指出關係互動是決定戀愛關係進展是否順遂的最重要因素,比個人 期許、家人或朋友評價、環境外力等其它因素有更深厚的影響。 關係互動對於人際關係發展的影響可以從個人付出與獲益的比例來檢視。 Homans(1958)從經濟交易的角度說明一般人際關係的維繫,是個人以自己在 關係中的情感或物質上的付出來換取對方給予的回饋,爾後 Berscheid 與 Lopes (1997)以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進一步說明一段人際關係是 否有繼續發展的空間,乃取決於個人獲得的回饋多寡(reward)是否超過付出(cost).

(22) 性別特質與愛情. 12. 的程度。社會交換理論假設人際關係中的個體隨時都在檢視自己和對方的實際付 出內容和付出多寡,當一個人在關係對象身上投注的心力與時間少於從對方身上 得到的回饋,是為一段獲益的人際關係,這時個體享受了超過自己付出的成果, 滿足了人類基本的享樂心態,也願意繼續留在這段關係中;相反的,當個人為對 方付出的成本大於從對方身上獲得的回饋,則形成一段利益虧損的人際關係,長 期以來個人因為付出的心力與時間大於得到的收益,對關係容易感到不滿足並給 予較低的評價,若個人的付出持續超過獲得的利益,關係亦可能隨時終止。 相較於一般人際關係的發展經常取決於酬賞和付出的比例,親密關係中的個 體由於視對方如自己,因此願意為對方付出更多並且不求同等回饋。親密關係常. 治 政 見於親子、好友、愛情等關係,兩人時常分享自己內心鮮為人知的一面給對方知 大 立 道,這樣的彼此分享是親密關係的根本(McAdams, 1989),而個體也在分享的 ‧ 國. 學. 過程中培養出對彼此的信任感,並且將關係對象納入自己的自我概念中,當自我. ‧. 和他人的心理界線逐漸模糊,個人便開始認為對方感受的事物有如自己親身體驗. y. Nat. 的一樣重要(Aron, Aron, & Smollan, 1992; Cross, Morris, & Gore, 2002)。這樣的. er. io. sit. 自我概念擴張現象(self expansion)反映在個人對親密對象的行為歸因與實際的 資源分配上,像是個人視關係對象的行為有如自己的舉止,而提升對其行為作外. al. n. iv n C 歸因的程度(actor-observer effect;hMcCall, Reno, Jalbert, e n g c h i U & West, 2000),也因為將. 親密對象視作自己的一部分,比起疏遠的人際關係,個人在親密關係中的分配資 源時,比較不在意自己獲得的份量是否多於對方,甚至願意接受對方得到比自己 更多的資源(Aron, Aron, Tudor, & Nelson, 1991) 。這雖然有違一般人際關係中所 使用的社會交換與公平交易法則,卻是親密關係中常見的特性之一。. 二、親密關係與關係他人-自我取向 親密關係中個人願意持續考量並回應對方的需求,而不求同等或是立即的回 報,這種考量對方的關係互動行為,在他人取向和自我取向的兩端上係較偏重他 人取向(以下用「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稱之)。當一個人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 愈高,在關係中也愈重視對方的需求與期待。.

(23) 性別特質與愛情. 13. Clark 與 Mills(1979 & 1993)以共和關係(communal relationships)來說明 親密關係中一個人展現高度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或是願意多為對方付出的現 象,並嘗試區分共和關係與交換關係(exchange relationships)的差異。交換與 共和關係皆涉及個人在關係互動中的付出與回饋,然而交換關係講求的是任一方 付出之後另一方必須給予立即的回報,並且個人仔細審視自己在關係中的付出內 容與多寡和對方有何區別,希望各自付出和獲益的份量相當。與之相反的,共和 關係裡的兩人不太計較對彼此付出與獲益的內容和比例,反而積極的回應並滿足 對方的需求,以對方的福祉為主要考量,因此當其中一人為另一方付出,不會希 望對方馬上回報,甚至不要求任何回饋。這種不求回報的共和關係是親密關係中. 治 政 常見的互動模式。例如父母親提供孩子源源不絕的情感支持和經濟援助、祖父母 大 立 疼愛家族內的大小兒孫、交情匪淺的朋友願意為彼此兩肋插刀、君臣等上下輩關 ‧ 國. 學. 係中上位者努力提攜其鍾愛的下位者,或是情侶經常遷就對方作自己平常不會作. ‧. 的事情等,在這些親密關係中常見人們展現高度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不僅為. sit. y. Nat. 對方提供豐富的資源,也充分考量對方的需求,努力滿足對方期望不求回報。. io. er. 如果共和關係中的個體不是以計算成本和獲益的比例來評估關係繼續發展 的可能性,是怎樣的原因促使個人繼續留在關係中?如上段所述,一個人在共和. al. n. iv n C 關係中經常考慮並滿足對方的期許,例如一起去看一場對方喜歡但自己不甚有興 hengchi U 趣的電影,來讓對方感到高興。當對方的需求被滿足,對方會比較滿意這段關係,. 共和關係中的人們經常享受為對方付出後帶來的關係平順,作為自己在關係中付 出所獲得的另類酬賞(Clark & Grote, 1998) ,或是因為信任對方也有心維繫這段 關係,所以付出之後願意花較多時間等待對方的回饋,即使對方給予的回饋形式 不全完符合個人期待亦無妨(Clark, 1981)。共和關係是以彼此相互回應需求的 模式來經營,不像交換關係中的錙銖必較,因此比起交換關係,共和關係中有較 佳的關係滿意度(Clark, Graham, & Grote, 2002)。 滿足對方需求等他人取向的互動行為可以提升關係品質,乃是因為人際關係 是雙向的互動過程,關係優劣不只取決於自己的需求是否獲得滿足,關係對象的.

(24) 性別特質與愛情. 14. 感受也會決定彼此關係進展的順遂是否。可能原因之一是對方的需求如果未被滿 足,其相對回應的態度與行為亦受影響,是以個體的需求滿足與否會左右對待彼 此的互動方式。另一種可能性是親密關係中雙方的自我概念重疊度高,比起單純 滿足自己需求,在關係互動中滿足對方需求也是間接滿足自己,足以同時裨益關 係中的兩人。以下我們說明考量他人的行為對關係品質的正向影響。. 三、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和關係滿意度 一個人所展現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即考量他人的行為程度高低,可以預 測關係的親密感和正向互動(Gore, Cross, & Morris, 2006; Mills, Clark, Ford, & Johnson, 2004) 。Gore 等人(2006)在室友關係的研究中指出,關係他人-自我取. 治 政 向較高的人願意對剛認識的室友透露較多自己的訊息與情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 大 立 室友也會回應分享自己的事情,可見關係他人-自我取向不但會提升彼此的自我 ‧ 國. 學. 揭露和親近程度,更具有引發關係對象給予相對回應的效果。. ‧. 除了普通的室友關係,關係他人-自我取向也可以促進戀愛和婚姻關係的品. sit. y. Nat. 質。Mills 等人(2004)的系列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愈高,. io. er. 在關係中不但提供更多情緒上的鼓勵和支持,或是告訴別人自己知道的資訊或建 議以協助對方解決問題,也願意大方的與人分享自己獲得的資源,最後他們更發. al. n. iv n C 現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在戀愛關係中可以提升個體的關係滿意度,甚至對於夫妻 hengchi U 兩人的婚姻品質也有正向的預測效力。. 個體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之所以能夠預期互動對象的關係滿意度,是因為 在關係互動中展現出主動考量並回應對方需求的行為。當對方覺察到自己的需求 被回應並滿足時,會感受到較多的信任感與安全感,也願意繼續停留在這段關係 中(Collin & Feeney, 2000),這也說明了個人感受自己需求受到關注與回應的程 度,是提升自己關係品質的重要因素(Abbey, Andrews, Halman, 1995; Kaul & Lakey, 2003)。在 Gore 等人(2006)的研究亦指出一個人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 愈高時,互動對象會因為知覺到自己的需求被回應,而對關係產生較正面的評 價。.

(25) 性別特質與愛情. 15. 在愛情關係中,個人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除了可能提升伴侶對關係的正向 看法,也可能預期個體自己對關係的評價。以先前提到的共和關係來說,個人為 對方付出之後不會要求立即回報,除了透過嘉惠對方後兩人的關係進展順利,也 會引起對方的同等回應(Gore et al., 2006),讓彼此的需求都獲得滿足,因此個 體自己對這段關係亦感到滿意。據此我們推論,個體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可以 同時正向預測自己和對方的關係滿意度。. 四、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對女性化特質和關係滿意度的中介效果 過往研究發現女性化特質可以正向預測婚姻關係的滿意程度(Antill, 1983; Baucom & Aiken, 1984; Bradbury & Fincham, 1988),然而性別特質與關係滿意度. 治 政 之間的行為影響歷程尚未被仔細探討。由於性別特質是社會期許下關乎兩性合宜 大 立 行為的信念,可能會左右個體的外在行為,我們認為女性化特質高的人應具有較 ‧ 國. 學. 高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且可能透過關心對方需求的行為來提升愛情關係品. ‧. 質。. sit. y. Nat. 延伸社會角色理論的看法,女性化特質來自於女性在社會勞務分工中經常扮. io. er. 演的照顧者角色,像是媳婦侍奉親長、母親照顧兒女等,照顧者被期待站在被照 顧人的立場思量需要提供的照料,因此具有較高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的確女. al. n. iv n C 性化特質高的人常認為對方的感受有如自己的真實體驗,且同意他人互動的關係 hengchi U. 能夠顯示自己的存在感(Jackson, 1985 ; Dear & Roberts, 2002)。從行為面來看, 高女性化特質者可能因為對人際關係和互動對象有較多認同,於是會依據互動對 象的需求給予適切的回應和關愛,在人際往來中展現出高度的考量他人行為,亦 即有較高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 女性化特質高的人可能在行為上展現出高度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且透過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所展現的積極回應需求等行為特性,提升雙方的關係滿意度。 對關係對象來說,當其需求受到關注與回應,對關係始產生信任感與正面評價, 此時個體除了享受滿足對方期望之後帶來的愉悅感,也因為關懷對方後引起對方 回應,產生兩人相互滿足對方需求、雙方都滿意彼此關係的現象。基於過往研究.

(26) 性別特質與愛情. 16. 發現女性化特質對於關係滿意度的正向影響(Antill, 1983; Baucom & Aiken, 1984; Bradbury & Fincham, 1988) ,我們推論,女性化特質可能透過關係他人-自我取向 的行為,進一步影響自己和對方的關係滿意度。 第四節、關係他人-自我取向與決策事件中的行為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係指稱一個人整體考量關係他人的程度,當個體自陳關 係他人-自我取向程度愈高時,表示其在人際關係中愈積極回應並滿足伴侶的期 待。本研究推論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的行為程度高低,可以預期戀愛交往的關係 品質,唯關係他人-自我取向是個人對於關係互動的整體行為陳述,為了瞭解它 反映出個體在哪些互動事件中考量伴侶意見的程度,我們繼續探究影響情侶展現. 治 政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的具體互動事件。 大 立 關係互動可以決定戀愛關係的進展順遂與否,且互動中的衝突或決策行為會 ‧ 國. 學. 影響交往關係的繼續維持或是終止(張思嘉、李雅雯,2009),而兩人做決定時. ‧. 常有雙方需求不一致,卻又得達到共識的情形,此時最能夠看出一個人考量對方. sit. y. Nat. 的行為程度高低。因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如何反映出決策事. io. er. 件中的行為展現,並預期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程度愈高的人,作決定時會愈採納 伴侶的意見(以下簡稱「決策他人取向」,其程度愈高,作決定時愈考量並採納. n. al. 伴侶意見)。. Ch. engchi. i Un. v. 愛情生活中的關係互動經驗是個人用以檢視與評估交往關係是否繼續發展 的標準,對於關係進展有重要的影響。張思嘉與李雅雯(2009)透過質性訪談研 究,發現未婚情侶交往關係中的重要互動事件主要包含兩人一同進行的休閒活動, 或是溝通談話等交流,除此之外,在台灣適婚男女的擇偶歷程裡,雙方父母和朋 友等對其交往的看法也經常影響情侶的關係發展。呼應這樣的發現,Impett, Gable 與 Peplau(2005)也指出學生戀愛關係中以約會、溝通、課業等關乎兩人的事 件對交往關係品質的影響力最大,其次是和普通朋友、家人、以及異性朋友有關 的事件。 由此可知情侶兩人互動事件對於交往關係的影響,可能和事件涉及的人際關.

(27) 性別特質與愛情. 17. 係網絡有關。只關乎情侶兩人的事件因為最常發生而有較大的影響力。同時,兩 人交往後通常也會想將彼此介紹給朋友或家人認識,獲得社交網絡人士對於此段 關係的正面評價與認同。再者,關係網絡中具有吸引力的異性因為可能吸引伴侶 的注意力,而引發個體的不安與嫉妒感,間接降低其關係品質。據此,本研究依 據人際關係網絡涉及的對象,區分出兩人事件、朋友事件、異性事件、家人事件 等四類。我們假設個人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程度可以反映出在這些事件的互動 經驗。由於朋友、異性及家人事件牽涉到第三人,可能降低關係他人-自我取向 所指稱的考量伴侶程度,因此我們假設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程度,最能夠預測在 兩人事件中採納伴侶意見的比重,意即當一個人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程度愈高. 治 政 時,在兩人事件中也會展現愈高的決策他人取向。大 立 第五節、研究假設 ‧ 國. 學. 總結前面文獻得知,性別特質的互補理論可以說明男女兩性對選擇理想伴侶. ‧. 的期待,然而在真實的婚姻生活中,女性化特質才是正面影響關係品質的因素。. sit. y. Nat. 這是可能是因為女性化特質高的人較重視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經營,常在關係互動. io. er. 中展現多方考量伴侶需求和感受的行為,提升了彼此對關係的評價。據此,本研 究以徑路分析的方式,檢驗女性化特質對關係品質的正面影響(模型一),並假. al. n. iv n C 設女性化特質會透過關係他人-自我取向之中介來預測自己和對方的關係滿意度 hengchi U (模型二) ,同時,我們也認為關係他人-自我取向所指稱的考量他人行為,可以. 預期情侶在決策事件中採納對方意見為決策依據的程度。以下統整了本研究假設 的內容,並說明它們在各個徑路模型中指涉的路徑名稱(圖 1、圖 2)。 我們先說明本研究的兩個路徑模式。模式一主在驗證過去的研究發現,基於 過去研究發現女性化特質對婚姻滿意度有正面影響(Antill, 1983; Baucom & Aiken, 1984; Bradbury & Fincham, 1988) ,又戀愛交往是婚姻的前身,故我們推論 這樣的效果可能也展現在未婚情侶身上,因此本研究假設一個人自陳的女性化特 質愈高時,自己的關係滿意度也愈高(模型一之路徑 A 和 B)。 模型二旨在驗證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對女性化特質和關係滿意度的中介效果。.

(28) 性別特質與愛情. 18. 過去研究發現女性化特質高的人比女性化特質低的人更加認同人際關係中的自 己以及互動對象(Jackson, 1985 ; Dear & Roberts, 2002) ,我們認為這樣的人際認 同可能影響其在關係互動中的行為,因此推論當一個人具有高度的女性化特質時, 在整體的愛情關係中可能會展現以對方的需求為優先考量的行為,意即有較高的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同時,關係他人-自我取向這樣的考量他人行為可能因為滿 足了對方的需求,提升其關係滿意度且引發相對回應,此時個體也因為滿足對方 形同滿足自己,且獲得對方回應,而對關係產生正向評價。是故我們認為關係他 人-自我取向有可能是個體的女性化特質和自己關係滿意度的中介變項,意即女 性化特質會透過關係的他人-自我取向來預測自己的關係滿意度。. 治 政 根據上一段的中介效果推論,本研究假設個體自陳的女性化特質可以正面預 大 立 測自己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程度(模型二之路徑 c 和 d);同時,我們也預期個 ‧ 國. 學. 人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程度可決定自己和伴侶的關係品質,因而假設當個體的. ‧. 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程度愈高時,自己的關係滿意度會愈高(模型二之路徑 e 和 f) ,. sit. y. Nat. 並且伴侶也會愈滿意目前的愛情關係(模型二之路徑 g 和 h)。. io. er. 再則,我們檢驗社會期許的性別特質如何影響個人理想伴侶的選擇。由於國 內外文獻均發現人們選擇理想伴侶時,經常期待對方具備符合其生理性別的性別. al. n. iv n C 徐美惠,1982; Wakefield, & Goad, 1982; Orlofsky, h eKimlicka, ngchi U. 特質(李美枝,1983;. 1982) ,並且符合性別刻板印象的個體也會偏好與性別刻化的伴侶(Eastwick et al., 2006),也就是說,男性化特質愈高的男性會期望女方是個女性化特質高的人, 而女性化特質高的女性也會希望與男性化特質高的人交往,因此人們可能根據這 樣的社會期許標準來選擇伴侶進入戀愛關係。本研究據此假設,情侶中男方的男 性化特質和女方的女性化特質之間有正向關聯(模型一之共變路徑 G、模型二之 共變路徑 o)。 愛情的吸引力除了可以用社會期許的互補性別特質來解釋,也可能受到物以 類聚的相似論影響,像是個體在人口變項、態度和價值觀、以及性格上的相似性 愈高,互相吸引的可能性就愈大(Byrne, 1971),因此兩人具備程度相似的性別.

(29) 性別特質與愛情. 19. 特質或關係他人-自我取向時,可能因為互相吸引而進入愛情關係,因此本研究 假設情侶兩人回答的同一變項之間有正向的共變關係(男性化特質:模型一之共 變路徑 E、模型二之共變路徑 k;女性化特質:模型一之共變路徑 F、模型二之 共變路徑 l;關係他人-自我取向:模型二之共變路徑 m)。在關係滿意度上,情 侶兩人對關係的主觀評價可能交互影響,故我們假設情侶的關係滿意度有正向共 變(模型一之共變路徑 H、模型二之共變路徑 n)。再則,當資料來自同一人時 可能有高度相關,所以我們假設個體自己的不同性別特質可能有共變關係(模型 一之共變路徑 C、D、模型二之共變路徑 i、j)。 最後,本研究認為關係他人-自我取向所指稱的考量他人行為,可以預期情. 治 政 侶在決策事件中採納對方意見為決定依據的程度。在情侶關係互動的諸多事件中, 大 立 我們依照人際關係網絡涉及的人物,區分出兩人事件、朋友事件、異性事件、家 ‧ 國. 學. 人事件等四類,並假設個人的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程度可以反映出在這些事件中. ‧. 的決策他人取向。其中,只涉及情侶兩人的事件因為發生的次數頻繁,對關係可. sit. y. Nat. 能有較大的影響力,而朋友、異性及家人事件由於涉及第三人,有可能降低關係. io. er. 他人-自我取向所指稱的考量伴侶程度,因此本研究假設,關係他人-自我取向程 度最能夠預測在兩人事件中採納伴侶意見的程度高低,也就是個體的關係他人-. al. n. iv n C 自我取向程度愈高時,在兩人事件中也有愈高的決策他人取向。 hengchi U.

(30) 性別特質與愛情.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研究樣本 本研究包含兩個獨立的樣本,施測時間先後有別,並分別測量了標準化的決 策事件題組(樣本一)和回憶現實生活的決策事件題組(樣本二)。 樣本一為台灣地區交往中的異性戀情侶 74 對,施測時間為 2008 年 5 到 6 月,以及 2010 年 3 月,男性受試者的平均年齡為 21.57 歲,女性 21.07 歲,平均 交往時間為一年四個月。樣本二為台灣地區交往中的異性戀情侶 75 對,施測時 間為 2010 年 4 到 5 月。男性受試者的平均年齡為 21.56 歲,女性 20.94 歲,平均. 政 治 大. 交往時間為一年七個月(表 1)。. 立. 第二節、研究工具. ‧ 國. 學. 兩個樣本均採問卷調查方式,有三份共同的研究量表,分別是李氏性別特質 量表、愛情關係的他人-自我取向量表,以及愛情關係評估量表(關係滿意度)。. ‧. 除此之外,樣本一加測了八個標準化的假想決策事件題組,用以了解預期的決策. y. Nat. al. n 一、李氏性別特質量表. Ch. engchi. er. io. 決策他人取向程度。以下針對各量表作說明。. sit. 他人取向程度;樣本二加測了八個回憶過往的決策題組,藉此了解生活中真實的. i Un. v. 李美枝在 1981 年改編自 Bem(1974)的性別角色量表(Bem Sex Role Inventory, BSRI),編制出李氏性別特質量表,內容項目較符合華人的男女性別 特質。量表內容包含 20 個男性化特質(如獨立的、競爭的、支配的、有主見的)、 20 個女性化特質(如文雅的、親切的、慈善的、富同情心的) 、20 個中性化特質 (如誠實的、愛國的、偏心的、多疑的)。作答採用李克氏 6 點量尺,用以評定 該特質足以描述自己的程度,評 1 表示「非常不符合」,評 6 代表「非常符合」 (附錄一第三大題)。 本研究顯示此量表的信度稱佳,綜合兩個樣本來看,男性化特質的內部一致 性信度 Cronbach’s α 為 .86(N = 298) ,女性化特質 α 值是 .88(N = 298) ,中性.

(31) 性別特質與愛情. 21. 化特質只在樣本一中施測,α 值為 .76(N = 148) 。其中 20 個中性化特質因與本 研究旨趣無關,故不納入分析。在計分方法上,本研究將性別特質當作連續性的 指標分析,理由說明如下。 過往研究對於性別特質的計分方法常因研究旨趣而異,或採類別計分,或視 其為連續性指標。過去採用的絕對計分法,係以中位數為切分點,簡明的將個體 區分成男性化、女性化、兩性化,以及未分化者等四種類型。但是對於特質分數 介於切分點之前與之後的個體而言,彼此程度可能差距些微,只因跨越切分點就 被分成不同類型。這樣的類別區分可能忽略連續分數的真實意義,同時切分點的 選擇該以常模樣本,或是具體研究樣本的中位數為準則,目前仍未有一致的結果. 治 政 (Baucom, 1980, 1983; Bem, 1977; Spence & Helmreich, 大 1980)。 立 除了絕對計分法,單一性別特質亦常被當作連續變項,檢視與其他變項的關 ‧ 國. 學. 聯程度(Antill, 1983; Bradbury & Fincham; 1988; Frank & Brandstatter, 2002; Gattis,. ‧. Berns, Simpson, & Christensen, 2004; Gonzaga, Cappos, & Bradbury, 2007) 。連續變. y. Nat. 項的優點在於可看出該特質高低程度如何預測其他指標,例如前述文獻中提到. er. io. sit. Bradbury 與 Fincham(1988)發現夫妻的女性化特質愈高,婚姻滿意度也愈高, 而近年來探討性別特質之相似性的研究者,也常將性別特質當成連續向度,檢驗. al. n. iv n C 夫妻兩人在特質上的相似程度對婚姻品質的影響(Frank h e n g c h i U & Brandstatter, 2002; Gattis, Berns, Simpson, & Christensen, 2004; Gonzaga et al., 2007)。. 本研究關心女性化特質如何透過關係的他人-自我取向來預測愛情關係滿意 度,焦點著重於單一特質的程度高低,因此將性別特質當作連續性的指標,檢視 其對關係滿意度的預測力。. 二、關係他人-自我取向量表 本研究根據 Harter, Waters, Pettitt, Whitesell, Kofkin 與 Jordan(1997)所編制 的關係型態區分表(Relationship style cameos),改編成中文的「關係他人-自我 取向量表」十題(表 2、附錄一第二大題) 。並進行項目分析和因素分析,確定 該量表有良好信度以及存在共同因素。.

(32) 性別特質與愛情. 22. Harter 等人(1997)探討在情侶的愛情互動模式時,透過「滿足自己或伴侶 需求」 、 「考量雙方的關係」 、 「與他人的界線」等向度來區分自我取向(self-focused) 及他人取向(other-focused)兩種不同的愛情關係型態。他們發現在愛情關係中 他人取向較高的個體,經常滿足伴侶需求、將雙方的關係納入決策考量,亦喜歡 和伴侶分享情緒感受,這些個體也擁有比較好的關係品質。 由於 Harter 等人(1997)的研究中測量關係型態的方式偏於籠統,因此本研 究改寫成條列式題目,其理由與改寫過程說明如下。Harter 等人(1997)並未測 量個體在「滿足自己或伴侶需求」 、 「考量雙方的關係」 、 「與他人的界線」等單一 向度中的傾向高低,取而代之的,他們將各向度的極端值合併成同一段文字敘述. 治 政 的區塊(cameo),用以描繪他人或自我取向的關係型態,例如選擇「在愛情關 大 立 係中我經常滿足伴侶需求,也常常考量雙方的關係,並且喜歡和對方分享情緒感 ‧ 國. 學. 受。」此區塊者來描述自己者,被認為有「他人取向」的愛情關係型態;相對的,. ‧. 選擇「在愛情關係中我經常滿足自己需求,不常考量雙方的關係,並且不太喜歡. sit. y. Nat. 和對方分享情緒感受。」此區塊者來形容自己者,被認為有「自我取向」的愛情. io. er. 關係型態。然而一個經常滿足伴侶需求,卻不見得喜歡和對方分享情緒感受的人, 則無法在此測量方式中被區分出來。這是因為各區塊文字中包含兩個以上的行為. n. al. ni Ch 向度,未能反映出個人於單一向度上的程度高低。 U engchi. v. 有鑑於 Harter 等人(1997)原始測量方式的不足,本研究參考其研究中他人. 取向和自我取向的關係型態內容,編製成條列式題目十題(正反向題數各半,見 表 2),用以測量個體在愛情關係中的他人-自我取向,正向題如「比起我的需求 及目標,我以情人的需求跟目標為優先考量」 ,反向題如「我會忽略對方的感受 及需求,以自己的為重」。以李克氏 6 點量尺計分,請受試者回答題目符合自己 目前愛情關係的程度,評 1 代表「非常不符合」 ,6 表示「非常符合」 。經過反向 題計分後,平均分數愈高,表示愛情關係中的他人取向愈高。 施測後經由項目分析(item analysis) ,將各題得分與該量表總分進行相關顯 著性考驗,篩選出較佳的 5 題(原題號 3、6、7、9、10,其中 3、6、7 題為反.

(33) 性別特質與愛情. 23. 向題,見表 2) ,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74,屬於可接受範圍。接著將這 5 題以主軸 因子方法進行因素分析,得出一共同因子,命名為「關係他人-自我取向」 ,其因 素分析的取樣適合性 KMO 指標值為 .68,Bartlett’s 球型檢定的 χ2 值為 380.68, 達到顯著水準(p < .001),顯示該量表中有共同因素存在。. 三、愛情關係滿意度-關係評估量表 以往測量關係滿意度的量表,多以夫妻的婚姻適應或婚姻品質為研究焦點 (Locke & Wallace, 1959, Snyder, 1979 & 1997; Spanier, 1976),較少以未婚情侶 為問卷設計對象,而本研究旨在探討戀愛情侶的關係品質,因此選擇以 Hendrick (1988)所編制的「關係評估量表(Relationship Assessment Scale, RAS)」來測. 治 政 量情侶的關係滿意度(表3),其理由有二。第一,本研究欲探討愛情初期的關 大 立 係品質,這些情侶仍處於交往狀態,尚未有正式承諾或與雙方家人建立姻親關係, ‧ 國. 學. 因此不適合用以婚姻滿意度為測量標準。第二,本研究關心的是當下單一時間點. ‧. 的個人關係滿意度,不涉及情侶交往的時間長短。而本研究採用的關係評估量表,. y. Nat. 可以測得特定時間下的主觀個人滿意度,而非兩人往來關係中的調適程度等長期. er. io. sit. 動態歷程(Spanier, 1976),較符合本研究所關注的議題。. 關係評估量表的特色是題目內容簡潔,適用對象為一般未婚情侶,且建構效. al. n. iv n C 度、預測效度均佳(Hendrick, 1988),目前國內已有不少研究採用此方法測量 hengchi U 情侶的愛情關係滿意度(林仲瑩,2006;林宜旻、陳皎眉,1995;張芳熒,2004), 均有不錯的信度(Cronbach’s αs > .80),在本研究中信度亦佳(α = .86)。該量 表共計七題,包含兩題反向題。正向題如「一般來說,對方能夠滿足我的需求」、 「我很愛對方」等,反向題如「我們的關係其實存有很多問題」。計分採用李克 氏6點量尺,用以評定自己同意該題敘述的程度,評1表示「非常不同意」,評6 表示「非常同意」。經過反向題計分後,七題的平均分數愈高,表示其關係滿意 度愈高。. 四、愛情關係的標準化決策題組-預期的決策他人取向 樣本一測量了八個標準化的假想決策事件題組,初步了解情侶自陳的關係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

在成年期,大多數人都想尋求穩定和 滿足的關係。為了得到愛、安全感和 一個伴侶,有些人會選擇結婚。生兒 育女令 一 些人更 懂 得愛護

你是否同意,及至 200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 1980 年代的改革開放改善了與 亞洲其他國家的關係?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任何一個國家的關係,解釋你 的觀點。. 建議答題方向

文學賞析能力:形式、節奏的感 悟、從詩歌與政治的關係了解詩 歌的怨刺作用,探討深層的主題

相關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是分析變異數間關係的

Teacher starts the lesson with above question and explains to students that making business decision is one of the basic functions of a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1) social context, self-perception, school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were antecedents of dropping out; (2) students’ self-factor was a

Meanwhile, 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SII and DDI) that were developed by Kuo (2004) are used to provide enterprises with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making decisions regar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