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Copied!
1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莊謙本 博士. 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 之研究 A Stud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Job Satisfaction at Overseas Chinese Schools in Japan. 研究生:王伯任 撰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 月. I.

(2) 謝誌 我是個不認真的學生,師大畢業後有幸讓我考上師大研究所,在 師大度過整整八個年頭,研究所期間感謝,莊謙本老師的指導,不管 是心靈方面或是學術層面都學到了很多。在實作領域特別感謝,彭信 成老師,在我大學和研究所期間的教導,面對教育的那股熱情,活到 老學到老的精神,永遠活在我心中。也要感謝宋修德老師的指導以及 愛護,讓我能將論文撰寫得更完備。 感謝東京中華學校、橫濱中華學院、大阪中華學校的老師們,以 及僑務委員會宋惠芸秘書,在研究期間大力幫忙,使我的研究資料更 為豐富。 在最後半年日子,感謝花蓮高工的工作夥伴們,特感謝:麓霏、政 言、加頎、承洋、麗雯、淑紛、念蓮、伯峰、莉棻,在我在職進修時 給予幫助,讓我沒有後顧之憂能夠專心寫論文。 最後感謝,一群一起同甘共苦的同學,研究所四年多來除了專業 知識上的充實,最大的收穫就是你們暖暖的情誼了,和你們一起學習、 一起分享美食、一起討論人生大事是這四年中最快樂的事,特感謝: 玉君、修銘、逸茜、家訓、凱堯、曼婷、家伃、佳婕、思羽、品淳、 冠憲、夢麟、瑾文、翊在、政宏、昆燁、寰緯、俊鴻、洪賜(奇多)、 游馬馬、家祥、育碩、麗曼、乃弘、拓文、建凱、裔峰、奕涵、湘頻、 安謙、欽德及鈺錞在研究所期間的陪伴。 謝謝生命中的貴人們,幸好有你們,讓這一路平安喜樂。. 王伯任謹誌 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中華民國 102 年 1 月. II.

(3)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之現況 及關係。研究方法係採問卷調查法及半結構式訪談法,首先透過文獻 蒐集與整理,建立本研究之理論架構,並參考編製而成「日本華僑學 校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及「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 成長及工作滿意度訪談大綱」 ,以作為本研究蒐集資料之研究工具。本 研究之研究對象為 101 學年度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問卷部分,以 49 位日本華僑校教師做為正式問卷之施測對象,分別以單一樣本 t 考 驗、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 法進行資料分析;訪談部分,以隨機抽取 4 位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做為 訪談對象,將訪談內容歸納整理,以輔佐問卷調查不足之處,獲致結 論如下:. 一、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有待加強。 二、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對其工作之滿意度低於理想程度。 三、不同年齡、不同任教年資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其整體專業成 長現況具有顯著差異。 四、日本華僑學校教師之整體工作滿意度偏低且無顯著差異。 五、日本華僑學校教師之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具有高度正相關。.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對日本華僑教師、日本華僑學校、僑務委員 會、教育主管行政機關與後續研究者提出具體之建議。. 關鍵字:日本華僑學校、日本華僑教師、專業成長、工作滿意度. I.

(4)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in Japa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emi-structure interview were used to collect the required data. After literature review, a questionnaire on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in Japan and an interview outline on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in Japan were constructed as the tools for this study. The studied objects were 49 teachers in academic year of 101. Data was analyzed with single t-test,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single-factor.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etc.. 4 from the 49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in Japa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interviewees and the content of interviews were collated to the inadequacy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were drawn as follows: 1.. Professional growth of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in Japan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2.. Job satisfac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in Japan is lower than normal level.. 3.. Teachers’ overall professional growth show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ranges of ages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4.. Overall job satisfac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in Japan is low and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5..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job satisfaction are positively. II.

(5) correlated to a high degree. Based on these results,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were given to the Overseas Chinese teachers in Japan, their schools,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Council,. administrative. office. of. educ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s: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in Japan, professional growth, job satisfaction. III.

(6) 目 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 錄 .......................................................................................................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待答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日本華僑學校概況 .............................................................. 9 第二節 教師專業成長之探討 ........................................................ 20 第三節 教師工作滿意度之探討 .................................................... 34 第四節 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 4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 57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 6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6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6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83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 85. IV.

(7) 第一節 日本華僑學校教師樣本資料分析 ...................................... 85 第二 節 日 本華 僑學 校教 師專 業 成長 與 工作 滿意 度 之現 況 分 析與討論 ............................................................................. 90 第三 節 不 同個 人背 景變 項對 教 師專 業 成長 與工 作 滿意 度 之 差異分析 ............................................................................. 97 第四 節 日 本華 僑教 師專 業成 長 與工 作 滿意 度之 相 關分 析 與 討論 ................................................................................... 115 第五節 訪談分析 ...........................................................................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3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3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36 參考文獻 ............................................................................................... 141 附錄一研究工具授權同意書 ................................................................ 149 附錄二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預試問卷 ............. 150 附件三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及工作滿意度訪談大綱 ............. 156. V.

(8) 表目錄 表 2-1. 東京華僑學校沿革 ................................................................... 10. 表 2-2. 東京華僑學校學生國籍分布表 ................................................ 11. 表 2-3. 橫濱中華學院沿革 ................................................................... 13. 表 2-4. 國內外學著對「專業」的定義 ................................................ 20. 表 2-5. 國內外學著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 ................................ 25. 表 2-6. 國內外學著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 29. 表 2-7. 國內外學者對工作滿意度的定義 ............................................ 34. 表 2-8.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內涵 .................................... 44. 表 2-9. 國內教師專業成長現況之研究彙整表 .................................... 47. 表 2-10 國內教師工作滿意度現況之研究彙整表 ................................ 52 表 3-1. 101 學年度日本華僑學校及教師數一覽表 ............................ 62. 表 3-2. 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預試問卷分析表 ........................ 64. 表 3-3. 教師工作滿意度預試問卷分析表 ............................................ 66. 表 3-4. 教師專業成長及工作滿意度預試問卷回收情形一覽表 ........ 67. 表 3-5. 教師專業成長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 ........................................ 68. 表 3-6. 教師工作滿意度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 .................................... 70. 表 3-7. 教師專業成長問卷 KMO 與 Bartlett 檢定統計表一 ........... 71. 表 3-8. 教師專業成長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一 .................................... 72. 表 3-9. 教師專業成長問卷 KMO 與 Bartlett 檢定統計表二 ........... 73. 表 3-10 教師專業成長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二 .................................... 73 表 3-11 教師工作滿意度問卷 KMO 與 Bartlett 檢定統計表一 ....... 75 表 3-12 教師工作滿意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一 ................................ 76 表 3-13 教師工作滿意度問卷 KMO 與 Bartlett 檢定統計表二 ....... 77 表 3-14 教師工作滿意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二 ................................ 77. VI.

(9) 表 3-15 教師專業成長問卷信度分析一覽表 ........................................ 79 表 3-16 教師工作滿意度問卷信度分析一覽表 .................................... 80 表 4-1. 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及工作滿意度正式問卷回收情 形一覽表.................................................................................... 85. 表 4-2. 日本華僑學校教師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布情形一覽表 ........ 86. 表 4-3. 併組後樣本基本資料分布情形一覽表 .................................... 89. 表 4-4. 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之現況分析表 ............................ 90. 表 4-5. 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各題項之現況分析表 ................ 91. 表 4-6. 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現況分析表 ........................ 93. 表 4-7. 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各題項之現況分析表 ............ 94. 表 4-8. 不同性別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差異分析表 ............ 98. 表 4-9. 不同年齡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差異分析表 ............ 98. 表 4-10 不同任教年資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差異分析表 .. 100 表 4-11 不同教育程度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差異分析表... 100 表 4-12 不同任教地區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差異分析表 .. 101 表 4-13 任教地區與教師專業成長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2 表 4-14 不同師資培育管道之教師專業成長差異分析表 .................. 103 表 4-15 師資培育管道與教師專業成長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4 表 4-16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教師專業成長之差異總表 .................. 105 表 4-17 不同性別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差異分析表 ...... 106 表 4-18 不同年齡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差異分析表 ...... 107 表 4-19 不同任教年資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差異分析表 ................................................................................................. 108 表 4-20 不同教育程度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差異分析表 ................................................................................................. 109 表 4-21 不同任教地區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差異分析表. VII.

(10) ................................................................................................. 110 表 4-22 任教地區與教師工作滿意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0 表 4-23 不同師資培育管道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差異分 析表 ......................................................................................... 112 表 4-24 師資培育管道與教師工作滿意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3 表 4-25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教師工作滿意度之差異總表 .............. 113 表 4-26 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相關分析表 .............................. 115. VIII.

(11) 圖目錄 圖 2-1 僑務委員會徵才訊息 ......................................................................... 17 圖 2-2 Maslow 的需求層次圖......................................................................... 42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58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60. IX.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 第三節為研究問題與假設;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為名詞 解釋,現分別針對各節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我國在探討教師專業成長和工作滿意度的文獻甚多,但針對海外 僑校教師專業成長的文獻卻少有琢磨;對海外的華僑同胞而言,這是 相當重要的課題。 「教師」是教育工作第一線,同時也需要專業知識、 技能與熱忱的職業;教師專業成長不但能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增進 學生的學習成效,在教育革新中更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林淑儀, 2009) 。然而,僑校教師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來源為何?僑校教師 對其教育工作的滿意度如何?都是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議題。因此, 本研究旨在探究僑校教師參與研習進修的動機與專業成長的需求,及 教師對教學現況的滿意情形,藉以瞭解僑校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 度之關聯。 身處專業化新時代裡的教師,在環境變化急劇的衝擊下,教師專 業的角色與地位,面臨了重大的挑戰。本研究透過實際深入日本僑校 觀察研究與訪談,深感僑校教師若要確立專業地位,就必須體認教師 專業成長的重要性,這也影響著對工作的喜愛與成就,無論從「教師 專業成長」的取向或「教師工作滿意」的取向來探討,都觸動著研究 者對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情形之好奇心,因為這 份好奇心的驅使下,引發以下幾點主要研究動機:. 1.

(13) 壹、日本華僑教師如何充實專業能力,面對新的挑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966 年所決議的「關於教師地位之建議書」, 明確寫道: 「教育工作應被視為專門的職業。」教育專業化已經成為現 代教師的先備條件(薛化元,1997)。所以教師必須時時警惕自己,不 斷的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多方參與教師研習及進修專業知能,充分展 現教師專業形象,以提升教學品質。由於我國近年來課程的改革、教 育權力下放、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教師專業自主權的提升等教育政策 的推動,教師專業自主空間也不斷地在提升,教師法中更明確的規定 教師之教學及對學生之輔導,依法令及學校章則享有專業自主 (高曉 婷,2004)。為了更加促進日本華僑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冀望 透過本研究,使日本華僑教師在教學資源不足的困境中,也能充實自 我的專業能力,並給予建議及幫助。 貳、了解日本華僑教師工作滿意度情形,找出問題加以解決 教師的工作滿意情形於教學品質、學生學習水準和教育實施之推 展成效息息 相關, 教師的工作 滿意情 形也會影響 學校效 能。 吳有恒 (2007)在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務行政服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 中指出,教務服務品質滿意度較高的學校,教師對創新教學和創新課 程的推動,普遍會有較高的支持度,並且也比較願意配合推動學校創 新政策及參與,且服務品質高的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亦較高。教師 之工作滿意會正向的影響教師在工作投入上的表現,進而影響到學校 效能的發揮(郭振生,2003) 。藉由本研究了解日本華僑教師的工作滿 意度現況問題,進而改善華僑教師的教學工作問題。 參、日本華僑教師專業成長現況,是否影響工作滿意度 從國內許多文獻可以看出,教師專業成長有助於教師維持其專業. 2.

(14) 養成階段的知能提升,對教學有所助益,也對於激勵教師獲得更多的 教學成就,進而滿足自我實現。但是,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地處海外, 研究調查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常常是被決策單位或研究者所忽略 的一群。因此,探討提升日本華僑教師專業成長是否也有助於使其達 到工作滿意成效,引起研究者的興趣。 基於以上三項研究動機,本研究針對日本的東京中華學校、大阪 中華學校、横濱中華學院之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對於日本華僑學校教 師之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進行調查研究,以瞭解日本華僑學校教師 專業成長與 工作滿 意度之現況 ,及教 師專業成長 與工作 滿意度之關 係。俾供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生涯有所省思,並提供僑務 委員會、師資培育機構、教師專業成長團體、教育界與後續研究者之 參考。. 3.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乃針對國內外有關教師專業 成長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現況的理論與實證研究資料,進行蒐集與分 析。以日本華僑學校教師為研究對象,來瞭解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 成長的現況,並進一步探討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 的關係。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壹、探討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之現況。 貳、探討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現況。 參、分析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其專業成長現況之 差異情形。 肆、分析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其工作滿意度之差 異情形。 伍、探討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情形。. 4.

(16)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壹、根據 研究 目的 一, 為探 討日 本華 僑學 校教 師專 業成 長之 現況, 提出下列待答問題: 一、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在「教學知能」構面之專業成長現況為何? 二、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在「服務熱忱」構面之專業成長現況為何? 三、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在「自我提升」構面之專業成長現況為何? 四、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在「應變能力」構面之專業成長現況為何? 貳、根 據 研 究 目 的 二 , 為 探 討 日 本 華 僑 學 校 教 師 工 作 滿 意 度 之 現 況,提出下列待答問題: 一、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在「工作成就」構面之滿意度為何? 二、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在「進修機會」構面之滿意度為何? 三、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在「工作環境」構面之滿意度為何? 四、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在「人際關係」構面之滿意度為何? 參、根據 研究 目的 三, 為 探 討不 同個 人背 景變 項之 我國 日本 華僑學 校教 師, 其 教師 專 業成 長之 差 異情 形 ,本 研究 提 出下 列 待答問 題: 一、不同「性別」的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其專業成長現況是否有顯 著差異? 二、不同「年資」的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其專業成長現況是否有顯 著差異? 三、不同「教育程度」的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其專業成長現況是否 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任教學校地區」的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其專業成長現況 是否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師資培育管道」的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其專業成長現況. 4.

(17) 是否有顯著差異? 肆、根據 研究 目的 四, 為 探 討不 同個 人背 景變 項之 我國 日本 華僑學 校教師,其工作滿意度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提出下列待答問 題: 一、不同「性別」的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其工作滿意度是否有顯著 差異? 二、不同「年資」的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其工作滿意度是否有顯著 差異? 三、不同「教育程度」的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其工作滿意度是否有 顯著差異? 四、不同「任教學校地區」的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其工作滿意度是 否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師資培育管道」的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其工作滿意度是 否有顯著差異? 伍、根據 研究 目的 五, 為 探 討我 國日 本華 僑學 校教 師專 業成 長與工 作滿意度之相關情形,本研究提出下列待答問題: 一、我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之間是否存在顯 著相關?. 5.

(1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 究主 要希 望 深 入 探 討日 本華 僑 學 校教 師參 與教 育 進 修 之動 機、需求、進修管道、及進修後在職場的表現與其專業成長,因此本 研究主要研範圍與研究限制,分述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 101 學年度,我國日本地區東京中華學校、横濱中華學 院與大阪中華學校,三所華僑學校教師群中,負責教授華僑學校之專 任教師為研究對象,即「專任教師」、「專任教師兼導師」或「專任教 師兼行政」,本研究對象不涵蓋實習教師或兼任教師。.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受限於時間、地點的因素影響,僅對我國在日本地區之華 僑學校教師作調查研究,不涉及其他地區及其他類型學校之教師,因 此,其推論僅適用於日本華僑學校教師,不適合推論至其他教師。. 6.

(19) 第五節. 名詞解釋. 為使本研究的論述能有明確的界定,以方便後續研究工作順利進 行,因此,將本研究中之關鍵名詞的操作性定義分別界定如下:. 壹、日本華僑學校 隨著第二次大戰結束,華僑各界的捐贈,開始復興華僑學校,維 持運營的原動力。在日本華僑聯合會帶領下,學校用地以及修建均靠 募捐完成。因此,日本華僑子女得以有一個可以學習正統中華文化的 學習環境。迄今,中華民國在日本的華僑學校有三所,分別是東京中 華學校、横濱中華學院與大阪中華學校。 貳、日本華僑學校教師 在日本地區華僑學校任教之教師,教師是由中華民國合格教師、 日本合格教師、日本教育相關背景之教師所組成,其教育的目的與本 質,著重在教導華僑子女,如何適應環境、在居留地如何謀生、同時 也教導不要忘了祖國,有著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 參、教師專業成長 教師專業成長係指教師在其教學生涯中,教師在其漫長的教學生 涯中,藉由教師在職教育的實施,能夠進德修業,以促進教師專業成 長和自我實現的歷程(張淑貞,2003)。透過參與各種成長活動、在職 進修、自我學習與反思,促進個人組織發展與成長,以達專業化的目 標(張德銳,2000) 。本研究所探討教師專業成長之各構面包含教學知 能、服務熱忱、自我提升、應變能力等,其操作性定義分別界定如下: 一、教學知能:指教師能在本身已具備的教學知能基礎上,以更積 極的心態尋求教學知識及能力的突破與更新。 二、服務熱忱:指教師能保持對教師工作的熱度,以正面、負責任. 7.

(20) 的態度面對教師工作中可能產生的困境。 三、自我提升:指教師能隨時注意外界的改變,保持不斷汲取新知 的態,以求自我身心靈的持續成長。 四、應變能力:指教師能在面臨各種狀況、各種環境時,都能立即 為全盤的思考,而為妥適的決策與處置。 肆、教師工作滿意度 教師工作滿意度係指教師心理與生理對環境因素的滿意感受,這 些感受影響教師對其現任職務所具有的一種積極情意導向的程度(吳 清基,1989) 。教師對教學工作所抱持之態度或看法。由教師對現任職 務、工作環境、工作歷程感到滿足和愉快的整體主觀價值判斷,屬於 一種態度或感情的反應(楊政道,2010)。本研究所探討教師工作滿意 度之各構面包含工作成就、進修機會、工作環境、人際關係等,其操 作性定義分別界定如下: 一、工作成就:係指教師能發自內心的喜愛其工作,從工作中獲得 成就,從而得到內心的滿足。 二、進修機會:係指教師對其所擁有各種進修機會的滿意程度。 三、工作環境:係指教師對其整體工作環境的感受程度。 四、人際關係:係指教師對其與同仁、家長、行政人員間人際溝通 的滿意程度。. 8.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基於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範圍的說明,本章探討日 本華僑學校教師專業成長與工作滿意度之調查。本章共區分為三節, 第一節日本華僑學校概況;第二節為教師專業成長理論之探討;第三 節為教師工作滿意度理論之探討,分別針對各節內容敘述如下:. 第一節. 日本華僑學校概況. 日本華僑學校名稱皆有「中華」兩字。中華意旨中華文化,乃是 以教育中華文化為首要課題(張澤崇,2003) 。依此教育觀點來看華僑 教育時,華僑學校是針對居住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受的教育。然而華 僑教育的目的與本質,重在教導華僑子弟如何適應環境、在居留地如 何謀生、同時也教導不要忘了祖國等等內容(朱敬先,1973) 。到底現 今的日本華僑教育做的怎麼樣?華僑教育的內涵是甚麼,在日本華僑 教育的特色又是甚麼呢?依此原則進行調查,現今隸屬於中華民國的 日本華僑學校,僅剩下三所分別為東京中華學校、橫濱中華學院與大 阪中華學校,分述概況說明如下: 壹、日本華僑學校概況 一、東京中華學校 (一)概況與沿革 東京中華學校創立於 1928 年 8 月,當時學校名為「東京華 僑學校」,迄今已有 82 年的歷史。學校經過幾次的搬遷後,東京 華僑人士出錢出力,終於 1947 年在東京都千代田区五番町 14 番 地,購買了校地,建設校舍樹立了 6、3、3 制正規學校,而後更. 9.

(22) 名為「東京中華學校」。現址面積約有 3000 坪,而 1984 年改建 四層高樓新校舍,相關事件列表於表 2-1 所示:. 表 2-1. 東京華僑學校沿革. 年代. 軼事. 1929 年. 該校創立。初名為東京華僑學校,設立於東京小石川區指 谷町 7 番地。. 1931 年.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教育部核准立案。. 1935 年. 遷入豐島區長崎南町 1 丁目 1801 番地新校舍。. 1937 年. 77 事變爆發乃告停辦。. 1945 年. 遭到空襲,校舍被炸毀。. 1946 年. 6 月復校。以中央區槙町 1 丁目 3 番地昭和小學校為臨時 校舍,定名為東京中華學校。. 1947 年. 向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申請立案。10 月開辦初中部。. 1948 年. 遷入千代田區 5 番地 14 番地現址。. 1951 年. 該校獲准財團法人許可,並正式定名為財團法人東京中華 學校。. 1957 年. 增設高中部。張和祥先生捐建大禮堂一座,經命名為和祥 堂,並著手新建校舍,翌年全部落成。. 1964 年. 李合珠先生捐建游泳池,經命名為合珠池。. 1984 年. 改建四層高樓新校舍。. 1989 年. 創校 60 週年,舉辦盛大慶祝紀念會。. 1999 年. 舉辦創校 70 週年校慶活動。. 2009 年. 舉行創校 80 週年慶祝大會,僑委會副委員長任弘特地從 台北前來致賀。. 資料來源:東京中華學校,2011a。. 10.

(23) 該校舍有小學部(一年級到六年級) ,初中部(一年級到三年級), 高中部(一年級到三年級) ,在招生方面這幾年來報考人數大量增加, 並招收不同國籍之學生,近年來更有部分兒童無法入學的狀況出現, 人數與國籍概況,如表 2-2 說明:. 表 2-2. 東京華僑學校學生國籍分布表(續) 國籍. 班級. 男. 女. 總數 大陸 台灣 日本 其他. 備註. 小一. 21. 19. 40. 4. 6. 27. 3. (英 1 美 1 法 1). 小二. 24. 16. 40. 6. 6. 26. 2. (馬 2). 小三. 23. 17. 40. 0. 8. 27. 5. (英 1 美 3 馬 1). 小四. 17. 23. 40. 4. 9. 25. 2. (菲 1 加 1). 小五. 15. 12. 27. 2. 3. 20. 2. (法 1 馬 1). 小六. 19. 11. 30. 1. 3. 22. 4. (美 1 新 1 馬 1 韓 1). 119. 98. 217. 17. 35. 147. 18. 中一. 8. 12. 20. 2. 6. 12. 0. 中二. 18. 7. 25. 2. 13. 9. 1. 中三. 10. 6. 16. 2. 4. 10. 0. 36. 25. 61. 6. 23. 31. 1. 高一. 8. 8. 16. 3. 10. 3. 0. 高二. 10. 8. 18. 8. 4. 5. 1. 高三. 15. 12. 27. 13. 6. 8. 0. 小學部 合計. (韓 1). 中學部 合計. 11. (馬 1).

(24) 表 2-2. 東京華僑學校學生國籍分布表(續) 國籍. 班級. 男. 女. 總數 大陸 台灣 日本 其他. 備註. 高中部 合計. 33. 28. 61. 24. 20. 16. 1 (英 2 美 5 法 2 加 1. 合計. 188 151. 339. 47. 78. 194. 20. 韓 2 新 1 馬 6 菲 1). 資料來源:東京中華學校,2011b. (二)教學 該校的教學目標為傳承中華文化之特質,以「孝順父母,敬 愛師友」之倫理道德來陶冶學生高善情操。其華僑教育之目的方 面,東京中華學校的校長認為:「一開始讓學生學習中文,接著 讓他們透過中文再次確認自己是中國人」。其中更強調,自然地 培養學生中國歷史知識、民族精神等等即是華僑教育。 特別是在東京中華學校裡的華僑教育中文、日文及英文三種 語言的教育。在東京中華學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學習三種語 言,其內容方面,日語和日本學校上的內容一樣;中文則是教授 和台灣相同的內容。英語則從小學階段開始,就實施以聽力為重 心的課程,所以從小開始就專精多國語言(張澤崇,2003)。由上 述所知東京中華學校特色除了中華文化外,尚重視中、日、英三 種語文教學,使學生能在近代多元化國際社會當中擁有優越能力 及強烈自信心。. 12.

(25) 二、橫濱中華學院 (一)概況 該校為國父孫文先生於 1897 年倡議所辦,也是世界上華僑 校中最具歷史的教育場所之一。於 1946 年 9 月獲得了僑務委員 會認可為國父紀念校,相關事件沿革列於表 2-3 所示。. 表 2-3. 橫濱中華學院沿革. 年代. 軼事. 1897 年. 國父由歐洲第二次來到日本,與同志倡議創立日本第一個 華僑學校(原名中西學校),為該校之前身。. 1931 年. 由校名中西學校,改為大同學校。. 1935 年. 由於關東大地震罹災,學舍全毀。. 1937 年. 新校舍落成。同時,大同、華僑、中華三所學校合併更名. 1946 年. 9 月 1 號新校舍竣工,改名為「橫濱中華小學校」 ,並獲得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認可。. 1948 年. 增設中學部。. 1955 年. 增設高中部,更名為「橫濱中華中學」。. 1968 年. 新校 舍落 成, 取得 學校 法人 資格 ,更 名為 「橫 濱中 華學 院」。. 1974 年. 中華民國批准本校使用「國父紀念校」之稱號。. 2003 年. 制定新校服、小 1 到高 3 全部制服。. 資料來源:橫濱中華學院,2011b. 1968 年 7 月在日本取得了學校法人資格。該校設立有幼稚 園、小學、初中、高中四部,另外附設橫濱保育園。學年的編制 與台灣學制相同,都採用 6、3、3 制,而各學年只有一班。保育. 13.

(26) 園共有四班,幼稚園大小兩班。近年報名小學的兒童不斷增加。 學校地積有 1500 坪,位於横浜市中区山下町 142 番地,位 於中華街中心,學校旁邊有關帝廟、牌樓等建築,學校周圍處處 有著濃濃的中華味。橫濱華僑們投入心力下, 1958 年建置了四 層的新校舍。而目前校舍一樓租給餐廳,來充當學校部分經費。 校訓乃是禮義廉恥,禮代表規規矩矩的態度、義代表正正當 當的行為、廉代表清清白白的辨別、恥代表切切實實的覺悟,最 主要的意義之教學目標培養持有中華靈魂、放眼世界的人一直都 是橫濱中華學院的目標。且該校遵照中華民國憲法第 158 條之規 定,参照日本學校教育基本法之趣旨,考慮僑民特殊環境,注重 學生道徳之培養,身心健康之訓練,授以生活必須知能及升學與 就業之能力,並配合時代的潮流,實施教育其主要目標如下: 1.加強華僑教育,實施十二年一貫教育。 2.實行中、日、英三國語言教育,擴充學生將來生活領域。 3.參加各種検定考試,増進學生學習興趣及實力。 4.加強學生的基礎學力,作為進入大學的學習準備。 5.實施分班教育,完成教育成果。 6.鍛錬強壯之體魄,作為將來生活的基本。 7.養成孝順父母的観念,増進弟兄友朋的友愛。 8.啓發學生的智能,養成獨立自主的精神。 9.跟隨時代之潮流,普及電腦資訊教育。 10.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促進國際交流關係。 此外,中、日、英語的語言教育亦是日本華僑學校的特色, 且依政治理念不同,各個學校所教授的歷史觀亦或政治觀也有異 同。關於中、日、英語的語言教育方面,橫濱中華學院是國小一. 14.

(27) 年級開始便採中、日、英三語並進教學方式,其中的中文教育方 面,採用中華民國國立編譯館的教科書,教授予台灣學校同學年 相同的內容。該校進行國父思想教育,尤其高中部設有三民主義 課程,因此也可以說是所謂中華民國國民教育之延長,這也是該 學教之一大特色(橫濱中華學院,2011a)。. 三、大阪中華學校 (一)概況 該校創始於 1946 年,當時因應華僑及日韓青年的要求,設 立小學部兼辦華語、英語兩專修科,校舍租用日本本田國民學校 之教室使用,暫定校名為關西中華國文學校,同年七月,小學一 至六年級按照程度分為六級上課,只具備六年制小學規模。同年 十月,正式定校名為大阪中華學校。 於 1953 年 購 置 大 阪 市 浪 速 區 現 校 地 七 百 三 十 坪 為 校 舍 用 地,同年六月,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准予立案登記為中華初級中 學及附屬小學。 新校舍於 1955 年七月破土開工。翌年四月八日、開始在新 校舍授課。同時大阪府准予以大阪中華學校名稱立案。1960 年正 式取得大阪府準學校法人資格。1995 年正式取得大阪府學校法人 資格。 1967 年開設幼稚園。該校目前設置有幼稚園一班、小學部(一 年級到六年級) 、初中部(一年級到三年級) ,每學年級設有一班, 共有十班。另外於 1996 年,設有中文補習班性質的中國語學習 班。. 15.

(28) 大阪中華學校的教育方針及教育目標為: 1.促進中日親善 2.發揚民族精神 3.充實生活知能 4.培養科學知識,並落實中、日、英三語並重。. 大阪 中 華學 校 秉持 的以 上 的教 育 宗旨 為居 住 大阪 的 華僑 子 弟創立,並對目前學生以華僑子弟、加之國內派到日本公司、交 換技術人員、留學生子弟等提供教育。另外,大阪中華學校和其 他兩所僑校一樣進行中、日、英三語教學,其中,英語從幼稚園 就開始教授,也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大阪中華學校,2011)。 由以 上 三所 學 校得 知日 本 華僑 學 校包 含教 育 學生 瞭 解大 中 華文化、積極培養多語專材、涵養適性之品德教育,乃其三大重 要方針。 貳、日本華僑學校營運 上述三所僑校在日本當地登記為學校法人資格,這個資格的代表 著受到私立學校、外國人學校的法規所規範,日本政府對其補助金較 少,而在國內方面僅透過僑務委員會推廣華文教育申請補助,在教育 部方面沒有對華僑學校補助,所以日本華僑學校營運,大多只依靠學 費和募款推動校務營運。研究者在 101 年期間探訪橫濱中華學院,由 於該校遭逢 311 東日本大地震,校舍早已老舊不堪使用,特請楊理事 長招募基金,冀望在原地重建新校舍,然而招募到的金額不足,僅能 進行校舍補強工事,由此可見,日本華僑學校營運之困難。 參、日本華僑教師甄選管道 日本華僑學校教師人才取得不易,由於沒有一個完善的教師甄選. 16.

(29) 機制,再加上教師福利及升遷制度有沒良好的規範,教師人員常有變 動,研究者自行在當地深入研究後,整理出以下日本華僑學校教師甄 選管道: 一、委託僑務委員會幫忙在台灣徵才。 二、學生畢業後至師範體系攻讀大學,後回母校擔任教職。 三、在日本的台灣留學生,透過介紹擔任教職。 四、當地具有教學經歷背景的華僑,引薦擔任教師。 五、學校網站在發佈徵才訊息。 六、學校向僑務委員會申請海外教育替代役。 研究者曾在 101 年申請僑務委員會之海外教育替代役,派遣至橫 濱中華學院,返回台灣後也幫助東京中華學校和橫濱中華學院兩所僑 校,在台灣尋找人才,如圖 2-1 所示:. 圖 2-1 僑務委員會徵才訊息 資料來源:研究者的 facebook. 17.

(30) 由圖 2-1 可看出橫濱中華學院透過僑務委員會徵選教師,並透過 與僑務委員會有接觸之教師一同尋找合適的華僑教師人才。其中可以 發現在教師 的條件 方面,必須 要有教 師證及熱心 豐富教 學經驗者兩 點,而教師證的必要性是為了申請日本工作簽證,則熱心豐富教學經 驗者是強調在跨文化衝擊下能常保持熱心的態度面對挑戰,這兩點是 在日本華僑學校從事教職工作的重要條件。 但由於日本的學期職度與台灣有所差別,日本是三學期制而新學 期的開始在 3 月,所以每年日本華僑學校甄選教師的時段在 1 月份, 台灣的教師甄選時段則在 7 月~8 月,所以許多教師看到徵才訊息躍躍 欲試,卻又因為目前的教學工作還沒到一段落而打瞭退堂鼓。. 肆、華僑教師進修管道 海外華僑教師進修管道,影響著我國海外教師們的專業成長與工 作表現,教育專業不斷的更新變化,進修對海外教師生涯有著重大的 意義,以促使海外教師在職進修教師專業發展。 我國僑務委員會為加強海外華語學校教師華語教學知能,委託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辦理,每年不定期舉辦,海外華僑學校 教師及行政人員回國進修研習。更在拓展文化外交功能,也積極培養 海外華僑子弟華語能力,定期辦理「海外華裔青年語文研習班」 ,讓住 在海外各地的華僑同胞,因中文語言溝通能力的增強,使能增加對中 華文化及國家的瞭解,更提高對中華民國的向心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進修推廣學院,2011)。 伍、小結 綜上所述,本研究以東京中華學校、橫濱中華學院、大阪中華學 校三所日本華僑學校教師為研究對象,三所日本華僑學校在相同國度 不同地理位置下,也有些微的差異,本研究將這些差異之個人背景變 18.

(31) 項,分為性別、任教年資、教育程度、任教學校地區、師資培育管道, 而這些變項正是本研究所要研究的問題。. 19.

(32) 第二節. 教師專業成長之探討. 本節探討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研究。因此,首先將分別探討教師 專業成長以及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壹、專業的定義 「專業」是一種服務公眾的型態,需要特殊才能和專門知識,這 些都是要經過長期持續努力不斷接受進修和檢核,以維持專業知能, 而「成長(growth)」具有進步、增長,並必須對其所服務的對象產生 一種個人的以及團體的責任感(黃坤錦,1992)。因此,「專業成長 (professional growth)」便是在執行專業者在歷程中,不斷持續進修 和自我檢核,以尋求專業知能的永續進步與增長。. 為了更瞭解「專業」的定義,茲將國內外學著對專業的定義,整 理如表 2-4:. 表 2-4. 國內外學著對「專業」的定義(續). 學者姓名及年代. 專業的定義 1.執業人員的知識技能成功地變換成經得 起驗證且系統累積的知識基礎 2.接受特定篩選過程. Sykes (1989). 3.於特定的教育機構培訓 4.須經實習且通過證書考試才算合格的執 業人員 1.專門的技術. Darling-Hammond(1990). 3.高度的使命與責任. 20. 2.特殊的技能.

(33) 表 2-4. 國內外學著對「專業」的定義(續). 學者姓名及年代. 專業的定義 1.專門知識. 2.特殊技能. 王立行及饒見維(1992) 3.高度使命感與責任感 1.專業是指具備專門的知識能力 李俊湖(1992). 2.能夠獨立自主的執行職務 3.並具有服務、奉獻、熱誠的行業 1.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 蔡碧璉(1993). 2.專業精神與專業態度 3.專業組織與專業規範 1.同領域成員,發展共同價值觀念與信仰, 以實現領域的精緻化與專門化. 孫國華(1997) 2.織專業團體,建構專門知識與技能 3.得社會成員的認可與重視 1.具備專門的學識能力 2.服務奉獻的精神 周崇儒(1997) 3.高度的自主權 4.職業倫理道德的規範 1.為公眾提供重要的服務 2.系統而明確的知識體系 3.長期的專門訓練 林清江(1998). 4.適度的自主權力 5.遵守倫理信條 6.組成自治團體 7.選擇組成份子. 21.

(34) 表 2-4. 國內外學著對「專業」的定義(續). 學者姓名及年代. 專業的定義 1.具有專門的知識與能力 2.以利他服務為導向 3.成員不斷的進修與成長. 劉春榮(1998). 4.受到社會高度的認同 5.組有專業團體 6.團體訂有倫理規範 7.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等特色 1.前階段經過長期的訓練 2.所獲得的專門知識和能力發揮於工作生 涯中及不斷的學習進修與研究 3.結合相同領域的成員,發揮共同的價值信. 白穗儀(1999) 念 4.組成專業的組織團體 5.服務社會 6.尋求社會的肯定與認可 1.超越一般所謂的「職業」或「行業」 2.長期的專門訓練而獲得特殊的知識,能獨 立執行職務 阮世明(2001) 3.具有服務奉獻的精神、高度的自主權及職 業倫理道德的規範 3.組織專業團體,不斷自我進修. 22.

(35) 表 2-4. 國內外學著對「專業」的定義(續). 學者姓名及年代. 專業的定義 1.工作領域需有其特殊知識及技能才能完 成其中作業 2.在此領域工作有其自主性. 俞國華(2002) 3.可以獨立工作 4.有工作規範與工作倫理 5.造福人群為主要目的 1.經過長期的培養與訓練,獲得的專門知識 及技能 蕭秀玉(2004). 2.擁有專業的精神 3.遵守專業倫理 4.在工作生涯中能不斷的學習、進修與研究 1.有學理的知識為基礎 2.經過長期的訓練與進修. 葉明貞(2006). 3.進而產生一套特殊的技能 4.技能擁有高度的自主性 5.受社會所認可與重視 1.系統的學理基礎 2.高度的知識. Hoy & Miskel (2008). 3.須經過長期的培訓 4.擁有一套行事規範 5.高度的專業自治及專業組織 1.專業的知能. 黃雙偉(2010) 2.長期職前訓練. 23.

(36) 表 2-4. 國內外學著對「專業」的定義(續). 學者姓名及年代. 專業的定義 3.崇高的專業道德 4.高度的專業權威 5.自發性的進修研究 6.規範自律的組織氛圍 1.歷程是主動、積極且持續性的 2.內涵是多元的. 林素玲(2011) 3.方式是多樣的 4.目的是促進發展的 1.不斷的追求個人專業知能、教學技巧、服 務態度 廖晧圭(2012). 2. 建立專業知識與能力 3.培養專業精神與態度表 4.適應專業組織與規範.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表 2-4,以上國內外學者的說法,將「專業」歸納分析如下: (一)專業人員接受長期培養與訓練,以致具有一套專門學理基礎 或知識技能。 (二)專業人員必須持續不段進修與學習,不管社會如何變遷,仍 然具有專業領域的知識技能。 (三)專業需要具有自主權,重視專業理論及精神,並且受到社會 認同。 因此, 「專業」須具備自主權、知識與技能,於長時間的專業訓練. 24.

(37) 與持續進修下,遵守倫理規範及專業責任,並且受到社會大眾的高度 認同及肯定,發揮服務熱誠、使命感。. 貳、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專業成長」就字面上意義而言, 「成長」有進步、成熟、增長之 意義;以時間順序來看,有過程、結果之兩種不同的意義。因此, 「專 業成長(professional growth)」便是在執行專業人員透過不斷接受進 修和檢核的歷程中,尋求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持續增長與進步。 關於教師專業成長的議題,近年來受到各界的注意及重視,始於 民國 58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於法國巴黎召開「教師地位之政 府間特別會議(Special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the Status of Teachers)」,會議中決議採納「關於教師地位之建議案」,也強調教師 之專業性質,認為「教師應被視為是專業」 :教師是一種公眾服務的型 態,同時必須具備特殊技能及專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專業知能成 長是達成教育目標的連續性歷程(吳和堂,2001)。爾後,社會大眾慢 慢逐漸認同教師的專業地位,教師專業成長的議題,也漸漸受到社會 所關心(周崇儒,1997)。 為了更瞭解「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茲將國內外學著對教師專 業成長的定義,整理如表 2-5: 表 2-5. 國內外學著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續). 學者姓名及年代. 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 1.有機會參加專業成長的活動. Phinney (1972). 2.確實參加了此項活動 3.在活動中確實有成長. 25.

(38) 表 2-5. 國內外學著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續). 學者姓名及年代. 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 4.教學行為成長的反省 5.教學後導致學生學習效果提高 1.繼續生長的歷程 2.向資深教師請益. Dean(1974) 3.同事間相互切磋觀摩 4.促進教學相長 1.新的課程或修訂課程的實施 2.管理或組織的改進 Sealey (1978). 3.診斷成績和提供處方的技巧 4.熟悉基本的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 5.自我改進和自我發展 1.一般的教育專業知識:包括一般的教育知識、 教育目的的知識、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及教育 脈絡的知識。. 單文經(1990). 2.與教材有關的知識:包括教材內容的知識、教 材教法的知識及課程的知識。 3.教學推理能力則包括理解、轉化、教導、評鑑、 省思及新理解等六項。 1.參加教育性進修活動或自行主動參加各種非 正式的活動. 李俊湖(1992). 2.自我的反省並增進教學之知識、技能及態度 3.促進個人的自我實現 4.改進學校專業文化. 26.

(39) 表 2-5. 國內外學著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續). 學者姓名及年代. 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 5.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6.增進學校的教育品質 1.提昇個人的專業知識、能力、態度和技能 2.主動積極參與正式和非正式的學習進修活動. 沈翠蓮(1994) 3.使得個人在教學知能、班級經營、學生輔導和 人際溝通等方面 1.教師專業成長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歷程,是一個 永續反省的努力。 2.教師必需擁有自我修正的心胸與能力,成就教 育專業認知與行動結構。 3.內在承諾所傳遞,教師專業能否被檢測為成 黃乃熒(1998). 長,或者教育專業知識能否持續傳遞累積,端 視新的學習經驗,能否獲得別人的內在承諾 (internal commitment) 。 4.教師專業成長是服務學生的品質,所謂服務學 生的品質,是指教師專業的知識應用,能否幫 助學生變得更有用與更幸福。 1.在專業知識、技能與態度上有所改變逐達到自. 呂錘卿(2000). 我期望的水準 2.合理地做專業判斷,有效率的從事教學工作 1.在教學當中必須不斷透過進修及對教學的省. 林雅芳(2001). 2.提昇自己的專業能力,目的是為能提昇對學生 教學的成效。. 27.

(40) 表 2-5. 國內外學著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續). 學者姓名及年代. 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 1.教師專業成長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的生涯 中,為增進自己教育專業知識、技能與教育專 業態度之目的. 林蘭櫻(2004). 2.追求進步發展的努力及意願,主動持續從事各 種正式和非正式的進修活動與內在的反思,增 進個人專業發展 3.自我實現的動態發展歷程。 1.教學生涯(teaching career)中,因應時代環境變 化,為了強化或提升自我的專業知能及教學品 質,透過正式或非正式、學校本位或校外的學 習進修活動,. 王家瑞(2007) 2.個人在教師專業的知識上、態度上,及技能上 有所增能成長 3.促進教師自我生涯發展,達成學校目標的歷 程。 1.教師在教學歷程中,持續的參與各項學習活動 2.提升個人專業知識、技巧與專業態度 楊思萱(2010) 3.藉由自我省思、互相切磋觀摩的過程,促進自 我專業成長。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8.

(41) 綜合上述的定義,專業成長有許多不同的含意歸納出下列: 一、一種持續不斷反省努力的歷程。 二、透過訓練活動協助教師改進教學技巧。 三、學校改革的用意促進在於營造良好的氣氛提高效果提升個人的 最大成長。 四、增進自己的專業能力,提昇學生的促進學校與學習效果的發 展。 五、受尊重與積極的進行教學的動力。 六、涵蓋專業能力、知識、態度與技能之提升。. 參、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教師是站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任何教育政策的執行及宣 導皆需由教師來落實,因此,教師在其教學生涯中持續的進修, 進修的結果必然帶來態度、知識、能力等層面的成長和改變,這 種成長和改變就可視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國內外有許多關研 究教師專業成長內涵的論著,茲將歸納如下:. 表 2-6. 國內外學著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續). 學者及年代. 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1.教師個人的素質,包括感情、態度、人際 關係、領導能力、改變的意願等. Phinney(1972). 2.教師的普通知識 3.教學內容的知識 4.有效教學方法的知識 1.知識. 2.技巧. Dean(1974) 3.態度. 29.

(42) 表 2-6. 國內外學著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續). 學者及年代. 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Harris (1985). 1.知識的改進. 2.技能的改進. 1.個人專業知識 Minix (1987) 2.技巧有關之態度及意願. Tamir (1990). 1.文雅教育知識. 2.個人表現. 3.學科知識. 4.教學知識. 5.學科特有的知識 6.教學專業基礎知識 1.任教學科的知識 2.教學理念的知識 3.學生學習的知識 4.教室組織與經營的知識 5.教學的社會脈絡、政治脈絡、文化背景的 知識 Reynolds & Cuttance 6.特殊兒童的知識 (1992) 7.課程的知識 8.評量的知識 9.各學科特有的教學知識 10.閱讀與寫作教學的知識 11.教師法定權利與義務的知識 12.教學道德與倫理層面的知識 1.教育專業知識(亦即專業課程) 鍾任琴(1993). 2.任教科目的專門知識(亦即專門課程) 3.教學方法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沈翠蓮(1994). 1.教學知能. 30. 2.班級經營.

(43) 表 2-6. 國內外學著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續). 學者及年代. 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3.學生輔導. 4.人際溝通. 1.教學技術. 2.教育新知. 3.班級經營. 4.學科知識. 5.學生輔導. 6.專業態度. 7.一般生活知能. 8.行政管理. 1.教師通用知識. 2.學科知能. 3.教育專業知能. 4.教育專業精神. 1.教學技術. 2.教育新知. 3.班級經營. 4.學科知識. 5.學生輔導. 6.行政知能. 蔡培村、羅文基(1994). 饒見維(1996). 孫國華(1997) 7.一般知能及專業態度 1.學科知能. 2.專業知能. 3.一般知能. 4.專業態度. 1.教育新知. 2.教學理論與實踐. 3.班級經營. 4.實習場所規劃管理. 5.人際溝通. 6.學生輔導. 7.學校行政. 8.人文素養. 9.專家角色. 10.專業精神. 1.教學實務知能. 2.課程知能. 余錦漳(2001). 陳德欣(2001). 黃秋柑(2003). 3.學生輔導與管理知能 4.專業態度知能 5.人際溝通知能. 31.

(44) 表 2-6. 國內外學著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續). 學者及年代. 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1.教學知能. 2.專業知能. 3.輔導知能. 4.行政知能. 1.教師的基本知能. 2.教師的專業知能. 曾玉瓶(2003). 蕭秀玉(2004) 3.教師的專業精神 1.教學知識. 2.專業態度. 羅瑞宏(2006) 3.專業知能及班級經營. 蔡漪茵(2007). 1.教師專業素養. 2.課程設計與教學. 3.班級經營與輔導. 4.產學及社區合作. 5.創新發展與進修 1.行政知能. 2.教學知能. 3.班級經營. 4.人際關係與溝通. 5.學生輔導. 6.課程設計. 7.專業態度與精神. 8.教育研究. 1.教學知識與技能. 2.班級經營. 3.學生輔導. 4.專業態度. 1.教學知能. 2.班級經營. 3.研究發展. 4.專業精神. 1.課程設計. 2.班級經營. 3.學生輔導. 4.行政工作. 5.人際溝通. 6.自我反省. 7.敬業精神. 8.教學研究. 1.學生輔導. 2.教學知能. 黃雙偉(2010). 周建榮(2011). 黃靖嵐(2011). 王誌銓(2012). 廖晧圭(2012). 32.

(45) 表 2-6. 國內外學著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續). 學者及年代. 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3.班級經營. 4.人際溝通. 5.教育新知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說, 「教師專業成長」係指教師教學生涯中, 以積極進取的態度、自發性地、主動地並持續性地,參加各種正式與 非正式的學習活動,包括想法、意願、態度、知識、技巧、行為,甚 至情感上的改變,以促使教學技術、教師專門知識、態度與專業知能 等四個層面的提升,教師經驗與環境持續互動的學習過程中,促成教 師的自我實現,展現自我核心性價值。因此,專業成長應以每位教師 的需要為主。而作為一個專業的教師,從實務中運作與累積的歷程中, 發展出極具個人獨特風格的專業成長,這些都是密不可分的個人生活 經驗,也與教師的個人生涯發展有關。. 33.

(46) 第三節. 教師工作滿意度之探討. 近年來,政府在中日外交上有許多政策上的變革,除此之外,華 僑同胞對華僑學校的期許也從融入日本社會當地就業導或升學教育以 及回台灣升學導向教育。因為教師對工作的滿意程度將影響其對教學 工作的付出,所以日本華僑教師身處在變動如此迅速的日本環境中, 其對工作的滿意程度相當值得探究。 壹、工作滿意度的定義 「工作滿意」(Job Satisfaction)於 1935 年由 Hoppck 以美國賓州 New. Hope. 地區的工作者為對象,並且進行有關工作滿意的研究,. 並且出版成書,至此之後開始對工作滿意作了有系統的研究。其理論 是以科學方法來研究及設計工作的方式,並以按件計酬的誘導方式來 提高工作人員的效率(劉明德等譯,1995),Hoppck 首度提出了工作滿 意度的概念,他認為工作滿意度是工作者生理與心理兩方面對環境因 素的滿足感受,亦即工作者對工作情境的主觀反應(陳吳政,2002)。 工作者對其工作所抱持的一般性態度,如工作者的滿意程度高,也就 表示工作者對他的工作抱著正面的態度就是工作滿意度(Robbins, 1996)。以下整理出國內外學者對工作滿意度的定義,如表 2-7:. 表 2-7. 國內外學者對工作滿意度的定義(續). 學者(年代). 工作滿意度的定義 可視為個人目前所扮演的工作角色的情感取 向。或是個人對工作經驗予以評價以後所產生的. Hoppock (1935). 愉快或積極的情緒狀態,是一種在生理、心理和 環境等主觀直覺各因素滿意感受的綜合。. 34.

(47) 表 2-7. 國內外學者對工作滿意度的定義(續). 學者(年代). 工作滿意度的定義 工作滿意是指個人對工作感覺到很好,或很喜歡. Herzberg(1959) 的一種積極性情意取向。 個人在工作中的付出與所得的比例,在與他人比 Adams (1963). 較後所得到的心理感覺。差距越小,工作滿意度 越高。 工作滿意與工作態度皆是個人對目前所扮演的. Vroom (1964). 工作角色所持的情感取向,如對工作持正向態度 則工作滿意程度較高;反之,亦反。 從差異的層次而言,指個人實得的報酬與他所認. Porter(1968). 為應得的報酬二者的差距而定。 員工對其工作或對其工作向度,所懷有的持續情. Smith、Kendall & 感,此種情感定向是由工作者對其工作所期望的 Hulin (1969). 與實際得到的,兩者間之知覺性差異所決定。 工作滿意及工作者在各工作層面上所獲得滿足. Seashore & Taber (1975). 的總和、程度及其重要性之乘積和、預期應有之 滿足程度與實際滿足程度之差距的和。 工作滿意是個人工作的期望報酬與實際報酬之. Locke(1978) 間的差距。 工作者對其工作所具有的感覺或情義性反應。這種 感覺或反應,取決於其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實得的 許士軍(1977) 價值與其預期的價值兩者之間的差距,此差距愈 小,反應愈有利,或滿意程度愈高。 Hoy & Miskel. 對工作情境中所有層面的情意導向。. 35.

(48) 表 2-7. 國內外學者對工作滿意度的定義(續). 學者(年代). 工作滿意度的定義. (1987) 工作者對工作上各方面及整體所具有的一種感覺 黃隆民(1985) 或情意取向。 Daft and Steer. 工作滿意是評估個人自己的工作,或工作經驗而得. (1986). 的一個愉快或正面的情緒狀態。 教師對其現任的教學工作所心懷的一種積極情意. 吳金香 (1986). 導向的程度。亦即指教師對其教學工作實際滿意的 程度。. 吳清基 (1989). 教師對其現任職務所具有的一種積極情意導向的 程度。 是一種態度或情意的反應態度、係個人對於其工作 舒緒緯 (1990). 或結果一種主觀的價值判斷。 工作者對其工作、工作歷程、工作結果整體的一種 主觀價值判斷,是屬於感覺、態度或情意的反應。. 謝金青 (1992). 而其感到滿意與否取決於自特定的工作環境中,因 工作所實際獲得之價值與預期應獲得之差距,此差 距愈小,滿意程度愈高;反之,滿意程度愈低。 個體實際從事某工作後,考慮與工作有關的各層面. 蘇進棻 (1992). 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正向積極的情意取向。 可視為個人對工作所抱持的一般性態度。員工的工. Robbins (1993). 作滿足高,則表示對他的工作抱持著正面的態度; 反之,則表示員工對工作不滿,有著負面的態度。 個人對工作相關因素(內、外環境)或個人需求滿. 李明書 (1995). 足情形之感覺與態度。 36.

(49) 表 2-7. 國內外學者對工作滿意度的定義(續). 學者(年代). 工作滿意度的定義 個人對其在工作上的情境反應或感受,其與原來預. 謝百亮 (1995). 期結果之間的差異情形、對其工作各層面之特性的 情感性反應或感受的總和。. 曹育誌 (1997). 組織中的個別成員對各種情境之不同向度表達的 主觀感覺,或情感反應的程度。 教育人員對整體工作各方面評估的一種態度表. 張春興 (1999). 現,心理學者分析此態度的性質是一種心理狀態, 是促進行動的內在歷程。. 陳聖芳 (1999) 林雍智 (2000). 個人對工作整體、工作中的各個層面,以及各種情 境之情緒反應的多種向度。 個人對工作相關因素的感受。. Caprara, 教師的工作滿意程度與學區內家長、學生的行為反 Barbaranelli &. 應有密切關係。. Borgogni (2003) 個人對於其工作所產生的感受、評價與情感反應的 賴怡卉 (2003). 程度,若保持正面情意取向,則表示滿意,若持反 面情意取向則表示不滿意。 個人對其工作所具有的情感性反應、對其工作知覺. 游肇賢 (2003). 與預測之間的差距、對其工作各層面的情感性反應 或感覺的總和。 個人對其工作感受的情形,對工作整體、工作的各. 鄭全利 (2003). 個層面以及工作中各種情境之情緒反應、職務態度 等多種向度;是主觀的。. 游淑惠 (2003). 對其目前工作所具有的一種積極參與程度,此程度 37.

(50) 表 2-7. 國內外學者對工作滿意度的定義(續). 學者(年代). 工作滿意度的定義 若具有積極情意的傾向時,則稱為「滿意」;若為 消極情意的傾向時,則稱為「不滿意」。 工作者對其工作中各項影響因素與自我背景因素. 盧柏全 (2004). 交互作用後所產生的一種主觀性的感覺。. Berg & Pitariu. 工作滿意與個體的認真程度、敏感程度有關,與個. (2005). 性內外向無關。. BustilloLlorente & 工作滿意與工作本身的特質,如工作時數、薪資有 Macias (2005). 關連。. 方陽昇 (2005). 個人對其從事工作的感受及評價。 個體在工作情境的不同構面之各種主觀的情感性. 林育妃 (2005). 的反應程度。 工作者對其工作、工作過程或工作結果整體的一種. 施建隆 (2005). 主觀的價值判斷,是屬於情意、態度或感覺的反 應。. Parsons &. 工作滿意與薪資、職位高低、工作環境有關。. Broadbridge (2006) Chiocchio & Frigon 工作者本身的能力、工作環境、工作要求得到滿 (2006) Park & Deitz. 足。 銷售人員的工作滿意視其業績、嶄新的成果而定。. (2006) 在與教學工作相關的各個層面中,所感受到現況與 李淑馨(2009). 心理期望的符合程度,感受程度愈符合其期望水準 的,其工作滿意度愈高;相反地,感受程度愈不符. 38.

(51) 表 2-7. 國內外學者對工作滿意度的定義(續). 學者(年代). 工作滿意度的定義 合其期望水準的,其工作滿意度愈低。 個人對工作的主觀態度與評價,若為正向積極的則. 廖文怡(2011) 為滿意,負面消極的則代表不滿意。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學者觀點認為,工作滿意指的是工作者對其所處的工作 環境,所抱持的態度或感受。國內外學者的定義有所不同,一般而言 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一)綜合性定義(Overall Satisfaction) Kalleberg(1977) 定義 工作 滿 意度 為 一個 單一 的 概念 ( An Unitary Concept) ,工作者能將其在不同工作構面上的滿意與不滿 意加以平衡,而形成整體滿意度。因此,只將工作滿意度的概念 做一般性的解釋,不涉及工作滿意的構面、形成原因與過程。 (二)期望差距定義(Expectation Discrepancy) Porter 和 Lawler (1968)將工作滿意度視為工作者從工作中 實際獲得的與本身預期的報酬之差距,差距愈小,其滿意程度愈 高;反之差距愈大,則滿意程度愈低。 (三)參考架構定義(Frame of Reference) 此定義是個人根據參考架構,對於工作特性加以解釋後所得 到的結果 ,重點在 於工作者 對其工作 參考構面 的情感反 應。例 如:Alderfer (1972)則根據生存需求、關係需求、成長需求之層次, 將工作滿意度分為:組織本身、金錢待遇、工作環境、上司、同 事、工作內容、升遷等七個向度。 39.

(52) 以上這三類定義中的參考架構定義,雖然有不同的學者給予了工 作滿意度不同的構面來進行分析,由此可以明確地得知工作滿意度是 一種多面向構成的綜合感知,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滿意度的感受高 低,這些感受是有憑據且可以歸因的。. 貳、工作滿意的理論基礎 在其《教育行政及組織行為》一書裡,分析工作滿意理論,將工 作滿意理論可分為內容理論(Content Theory)與過程理論(Process Theory)。強調滿足個人需求或是產生激勵的內在動機與外在因素,這 個理論包含了需求層次論、激勵保健理論、ERG理論(Hanson,1991)。 分別敘述理論重點如下: 一、需求層次理論. (need hierarchy theory ). 需求層次理論是由馬斯洛(Maslow)在 20 世紀 40 年代所提 出,認為人類的行為是由於需求而產生動機,再由動機產生行為, 且人類的需求是有層次、有順序的,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後,才會 追求高一層次的需求,茲將需求層次理論以圖 2-1 表示,並分述如 下(張春興,1996): (一)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 係指維持生存及延續種族的基本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 等,若運用在工作滿意上則是指對薪資及工作環境等外在條件的 滿足。 (二)安全需求(safety needs) 是追求在生命、經濟、心理等方面的安全、穩定、免於痛苦 及獲得保護等需求,如運用在工作滿意上是則指有安全的工作環 境、穩定的工作保障等。. 40.

(53) (三)隸屬與愛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 係屬於情感上的需求,包括被人接納、關注、支持、鼓勵等 需求,運用在工作滿意上則是指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及和諧的工作 團隊。 (四)自尊的需求(self-esteem need) 指獲取並維護個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內在的尊重因素有自 尊心、自主權與成就感,而外在的尊重因素有身分地位、被人認 同與受人讚賞等,若運用在工作滿意上則是指在工作上得到肯定 與讚賞。 (五)知的需求(need to know) 指個體對自己、對他人、對事物變化中所不理解,但希望理 解的需求,若運用在工作滿意上是指工作中仍保持高度進修動機 及意願。 (六)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 指對 美 好事 物 欣賞 的需 求 ,諸 如 希望 事物 有 秩序 、 有結 構 等,如運用在工作滿意上則是指對工作事務、工作環境保持美好 和諧狀態的需求。 (七)自我實現的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 是指個人充分發展自我潛能、自我要求、自我成長以達到自 我實現的理想之需求,若運用在工作滿意上是指在工作中除了能 獲得成就感外,亦能升遷並施展抱負與理想。. 41.

(54) 圖 2-2 Maslow 的需求層次圖 資料來源: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張春興,民 85,頁 304。臺北市:東華出版社。 二、雙因子理論(Two-Factor Theory) 「雙因子理論」又稱為「激勵-保健理論」 (Motivation-Hygiene Theory)。根據 Herzberg 的理論,工作滿意與工作不滿意非一體兩 面。不同於以往,影響個體工作滿意與不滿意的因素歸納為只有一 組因素。也就是說,滿意與不滿意為兩條平行線。 (一)激勵因素(Motivation Factors) 影響工作滿意的因素較偏內心層面的,稱為內在因素,又稱 為激勵因素。發現影響工作滿意的因素係來自工作本身有關的特 性。包括:成就感、受賞識、升遷、職責、挑戰性的工作、專業的 成長等關係;此因素增加了自然會提高工作者的滿意度。. 42.

(55) (二)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 影響工作不滿足的因素較偏外在層面,稱為保健因素,又稱 外在因素。包括:薪資、福利、工作環境、工作安全、個人地位、 行政與政策、管理督導、工作團體的氣氛等關係;因此當保健因 素不滿足,自然員工會感到不滿意。 三、ERG 理論 根據 Maslow 的理論,Alderfer 提出 ERG 理論加以修正, Alderfer 認為人類的需求可分為三種分述如下: (一)生存需求(Extistence Needs) 尋求生理與物質上幸福的需求,如飢餓、口渴、薪水、工作 環境等需求。此項需求的性質大致等同於 Maslow 需求層次論中 的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的性質。 (二)關係需求(Relatedness Needs) 是指個人持續追求滿意的與他人的關係。藉由與人接觸中產 生關係的需求,如上司的鼓勵、同事的關心等。此項需求與 Maslow 需求層次論中的愛與隸屬感需求相似。 (三)成長需求(Growth Needs) 人類潛能的發揮,需求個人成長與能力的增加。此項需求的 性質大致與 Maslow 需求層次論中的尊重及自我實現方面的需求 相類似。. 綜合以上工作滿意的相關理論基礎,雖然國內外學者所重視 的重點不同,但皆從工作者的工作動機來探究工作滿意,當工作 者對工作內容產生動機,並且認同自己工作的價值時,尋求自我. 43.

(56) 突破的機會,最後獲得相對的成就感與報酬,連帶提升自己對工作的 滿意程度,形成正向循環。. 參、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內涵 上述理論可得知,工作滿意是一種心理狀態的反應,所以工作滿 意度是屬於態度的測量。國內外學者大多利用問卷方式來進行調查, 也將問卷內涵分成幾種層面,來求得滿意分數,以便日後加以深入的 探討。目前國內外研究者發展出來的工作滿意度測量工具有許多,但 因為探討的對象與角度不同,所以測量工具也有所不同。由於教師工 作內容有別於一般職業,為了更符合本研究之需求,將以「教師」為 對象,探究國內外研究者對於「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內涵」如表 2-8:. 表 2-8.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內涵(續). 研究者及年代. 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內涵 1.目前薪資. 2.升遷機會. Oshagbemi(2000) 3.工作環境 1.薪資與附加福利 2.專業成長機會 You(2001). 3.自我挑戰. 4.工作環境. 5.同事關係. 6.師生關係. 1.自我成就. 2.進修求知. 3.受賞識感. 4.工作本身. 5.行政督導. 6.工作環境. 7.薪資升遷. 8.人際關係. 呂麗珍(2002). 44.

(57) 表 2-8.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內涵(續). 研究者及年代. 陳德松(2002). 王弘明(2004). 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內涵 1.成就感. 2.人際關係. 3.進修求知. 4.薪資. 5.工作本身. 6.校長領導. 7.受賞識感. 8.學校行政. 9.升遷. 10.工作環境. 1.教學工作本身. 2.學校工作環境. 3.教學成就. 4.教學工作報酬. 5.校長領導行為. 6.進修狀況. 1.工作本身. 2.工作環境. 3.教學效能. 4.人際關係. 5.福利待遇. 6.主管領導. 7.行政支援. 8.教師進修. 1.行政領導. 2.薪資升遷. 3.同事關係. 4.精神報酬. 林維雯(2006). 莊勝利(2007). 5.工作本身. 李淑馨(2009). 1.工作成就. 2.工作本身. 3.工作環境. 4.人際關係. 5.進修機會. 廖文怡(2011). 1.教學工作. 2.工作本身. 3.工作素養. 4.工作特質. 5.個人因素. 6.課程教材. 45.

(58) 表 2-8.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內涵(續). 研究者及年代. 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內涵 7.工作環境. 8.人際關係.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考整理 由上述學者對工作滿意度的內涵,可以發現在強調專業能力及終 身學習的社會中,日本華僑學校教師身為專業及教育人員應能為當地 文化結合的多變性與教育工作的挑戰性,學習與成長應成為工作中的 一部份,時時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除此之外,藉由專業知 能的提升,能展現個人潛能,發揮個人對社會、對學生的影響力,進 一步滿足工作成就,實現自我價值。. 4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In this study,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corporate image, service quality, perceived valu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was explored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reward system,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CB)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o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ve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employees in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b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