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臺東縣高中、職校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臺東縣高中、職校為例"

Copied!
1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 公共事務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孫本初 先生

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以臺東縣高中、職校為例

研究生:黃盛忠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2)
(3)
(4)
(5)

誌謝辭

六年前我由國軍部隊踏入校園擔任教官後,深覺在教育界任教,

學識的充實是比任何事情都來的重要,因此在公共事務管理碩士班第 一屆招生時即毅然報考,當時因學、經歷無法與其他前輩比擬而落 榜,然經過三年的歷練後,幸運的進入臺東大學就讀,兩年的學校生 活,雖一點一點的剝奪我假日休息的時間,卻因教授們傾囊相授的用 心教導,將學問一滴一滴的灌輸給我,改變了我的思維,擴展了我的 視野,讓我的學識知能也一點一滴不斷的擴充。

今日我能從公共事務管理碩士班畢業,最先要感謝的是前臺東縣 聯絡處上校督導謝正文,在他就讀第三屆公事班的同時,一直鼓勵我先 修學分再報考,本已無心進修的我,因受到鼓舞遂與第三屆公事班的學 長們同修二學分,並在兩年前一舉考上本班。

另當然要感謝兩年來上課的各位老師,蔡西銘所長、孫本初教 授、侯松茂教授、李玉芬教授、靳菱菱教授、王聖銘教授、鄭承昌教 授、王鴻濬教授、彭堅汶教授等,他們在各自的專業傳授我們學識,

讓我們獲益良多,如今要離開學校充滿更多的感謝與不捨,尤其特別 要感謝指導我的孫本初教授,因他的教導,讓我在最後撰寫論文的階 段,對研究方法及寫作技巧皆能有所精進,且順利完成研究論文。

感謝臺東大學開設公共事務管理碩士在職專班,不僅讓在偏遠臺 東地區工作的我們,不用翻山越嶺的遠赴外地進修,且學費也比西部 學校便宜許多,相信這對提升臺東文化水準及競爭力有一定的幫助。

感謝班上的每位同學,因為大家的幫忙與惕勵,讓我在學業上不 斷地自我要求,雖然完成了學業,也請別忘了大家還是要好的朋友。

感謝我的妻兒,兩年來忍受我假日親子時間的缺席,並默默地的 支持我,畢業後我一定會彌補回來的。

最後要感謝母親的栽培,除了鼓勵我進修外,還給予實質的幫 助,讓我在求學之路無後顧之憂,所以我的碩士學位證書一定要獻給 我的母親,讓她與有榮焉。

黃盛忠 謹誌

2009.6

(6)
(7)

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以臺東縣高中、職校為例

黃盛忠

國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瞭解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情形,並依不同背景的 學生變項探討其在「教官教學」、「學習環境」、「課程內容及學習成果」、「生活輔 導」等因素上之差異;以臺東縣高中職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習滿意度量表」

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共抽取 660 位學生,所得資料採描述 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最小顯著差異法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 方法進行分析。

依據本研究分析的發現,歸納結論如下:

一、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的各細項目均感到滿意,尤其在教官教學方面,學生對 教官在「準時上、下課」與「教官教學態度認真」等二個題項感到非常滿意 及滿意的人數比例為最多;另對整體學習滿意度而言,高達五成六的學生感 到滿意或非常滿意。

二、學生背景變項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有顯著差異者,計有學生性別、年 級、學校屬性及家庭背景等四個變項。其他如學生住宿情形、學業成績等變 項,並未影響學生的學習滿意度。

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如下:

一、對學校之建議:

(一)學生在學習環境的構面上,非常不滿意或不滿意者所佔比例為最高,所以 臺東縣各高中、職校應改善學校電腦化教學設備、國防通識科專業教室及 教學器材設置設備,以符合教育部擬定之國防通識科設備需求標準。

(二)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上課教室附近的噪音情形,非常不滿意及不滿意者比 例為所有題項最高,因此,建議學校應予以檢視學校的噪音源,並以消除 噪音源或增設隔音設備等方式加以改善。

二、對教官之建議:

(一)學生對課程內容及教學成果的構面上,非常滿意及滿意的同學為所有構面 滿意度最低,因此,教官在挑選教材、課程內容時,應更能以學生為主要 考量,讓學生多元化學習,提高學習成效。

(二)研究發現男性學生在國防通識教育各方面的滿意度均明顯大於女性學生,

因此,教官在授課時,應注重女性學生的學習感受,儘量能引發其學習動

(8)

機。

(三)研究發現二年級學生在「教官教學」、「學習環境」、「生活輔導」及「整體 滿意度」上,滿意度均明顯高於一、三年級。因此,教官在針對不同年級授課 時,應注意其不同的需求。

關鍵詞:國防通識教育、教官、學習滿意度

(9)

The Study of Student's Satisfaction on Learning

National Defense General Education-A Case Study of High School in Taitung County

SHENG -CHUNG HUANG

Graduate Institute of Regional Policy and Development, NTTU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know students’ satisfaction levels on national defense general education in Taitung county and to find out their differences among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military instructor’s instruc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 curriculum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as well as life counseling.

660 students of high schools in Taitung county are chosen as subjects of this research by 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he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data a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 from the analysis is as follows:

1. Students are satisfied with each aspect of national defense general education. Particularly, a high percentage of students have great

satisfaction toward the military instructor’s punctuality and serious teaching attitude in the aspect of the military instructor’s instruction. Fifty-six percent of students are fairly satisfied or very satisfied with overall learning.

2.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atisfaction levels are shown among different gender, grade, school attribution and family background. Students’

accommodations and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do not affect their satisfaction levels.

Suggestions are given as follows:

1. Suggestions for the school

(1) There is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students who are very dissatisfied or fairly dissatisfied in the aspect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refore,

computer equipment, classrooms for national defense gener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quipment should be advanced to meet the standard set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10)

(2) There is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students who show much dissatisfaction toward noise near the classroom. The noise sources in the school should be identified and the noise should be cancelled or reduced by sound proof facilities.

2. Suggestions for the military instructor

(1) There is the lowest percentage of students who are very satisfied or fairly satisfied in the aspect of curriculum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military instructor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demand when choos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esigning the curriculum so that students can enjoy multiple learning and better learning achievement.

(2)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male students have more satisfaction than female ones. Thus, the military instructor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female students’ feeling and try to motivate them.

(3)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second graders have more satisfaction than first and third graders in the aspects of the military instructor’s instruc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 life counseling and overall learning satisfaction.

Therefore, the military instructo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ifferent demands when teachi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Keywords: National defense general education , Military instructor , Learning satisfaction

(11)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5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6

第六節 重要名詞釋義………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軍訓教育制度發展之探討………11

第二節 國防通識教育與全民國防之意涵………19

第三節 學習滿意度之意涵與理論………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51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51

第二節 各研究變項之操作性定義………53

第三節 問卷設計與信效度分析………55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之方法………68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69

第一節 學生背景之描述性分析………69

第二節 學生對學習滿意度之描述性分析………72

第三節 學生背景對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性分析………81

第四節 學生對學習滿意度各變項之相關分析………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7

第一節 研究發現………97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1

參考文獻………103

附錄………108

附錄一 預試問卷………108

附錄二 正式問卷………112

(12)

表 目 次

表 2-1 專業教室器材設備之需求表………25

表 2-2 軍械室器材設備之需求表………26

表 2-3 教學資料器材室之需求表【必修】………26

表 2-4 教學資料器材室之需求表【選修】………28

表 2-5 全民國防定義之彙整表………33

表 2-6 滿意度定義之彙整表………37

表 2-7 與學生學習滿意度面向有關研究之彙整表………43

表 2-8 高級中學軍訓教育、國防通識教育及全民國防教育 必修課程之比較表………45

表 2-9 國防通識教育相關研究之彙整表………47

表 3-1 專家學者對問卷修改意見之彙整表………56

表 3-2 97 學年度臺東縣高中、職校教官及學生人數之統計表…58 表 3-3 學習滿意度量表項目分析結果之摘要表………59

表 3-4 學習滿意度量表 KMO 與 Bartlett 檢定之結果表………62

表 3-5 學習滿意度量表因素分析結果之摘要表………62

表 3-6 學習滿意度量表信度分析情形表………64

表 4-1 問卷回收及有效情形表………69

表 4-2 學生背景資料結構之分析表………70

表 4-3 學生對教官教學滿意度意見之統計表………74

表 4-4 學生對學習環境滿意度意見之統計表………76

表 4-5 學生對課程內容及學習成果滿意度意見之統計表………78

表4-6 學生對生活輔導滿意度意見之統計表 ………80

表4-7 學習滿意度各變項描述性之統計表 ………81

表4-8 高雄縣與臺東縣高中職學生學習滿意度之比較表 ………82

表4-9 學生性別與學習滿意度各變項 t檢定結果之摘要表 ……83

表4-10 學生年級對學習滿意度各變項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結果之摘要表………84

表4-11 學生學校屬性對學習滿意度各變項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結果之摘要表………86

表4-12 學生家庭背景對學習滿意度各變項單因子變異數

(13)

分析結果之摘要表………87 表4-13 學生住宿情形對學習滿意度各變項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結果之摘要表………89 表4-14 學生學業成績對學習滿意度各變項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結果之摘要表………91

表4-15 學習滿意度各變項間之相關分析表………94

表 5-1 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整體學習滿意度現況之分析表……97

(14)

圖 目 次

圖 1-1 本研究流程圖………8

圖 2-1 群因互動模式圖………40

圖 3-1 研究架構圖………51

圖 3-2 研究架構修正圖………65

圖 4-1 臺東縣高中、職校學生 97 上學期各科成績平均分佈圖 …72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並以臺東縣高中、職校 學生為例,研究結果可提供教育部各級管理機關及臺東縣高中、職校參考,讓國 防通識課程教學更能符合學生的需求,提升國防通識課程教學成效。本章分別以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途徑與方法、研 究流程與章節安排及重要名詞解釋等六節來說明。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問題背景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來臺,先總統蔣中正先生鑒於文武合一教育,對民族 的盛衰影響深遠,乃於民國四十年決定恢復學生軍訓。教育部與國防部會頒「臺 灣自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軍訓實施計畫」,並由國防部選拔優秀軍官幹部十八員擔任 軍訓教官;當年九月由臺灣省八所師範學校先行試辦,民國四十一年四月教育部 公布「高中以上學校,學生軍事精神體格及技能訓練綱要」,當年九月預備軍官第 一期開訓為大專畢業生服預備軍官役的開始。民國四十一年十月三十一日中國青 年反共救國團成立,學生軍訓工作遂由救國團負責主管。民國四十二年七月,全 省高中全面實施軍訓,專科以上學校亦於民國四十三年開始實施。學生軍訓的重 建於焉始定。民國四十九年國家建設逐漸步入正軌,政府為使學生軍訓制度化,

乃於七月一日明令學生軍訓移歸教育部主管,正式納入教育體系。自學生軍訓教 育在臺重建後,其間國家雖面臨各種橫逆衝擊和中國的統戰,及近年來社會的快 速變遷,群眾運動不絕如縷,但我們各級學校的校園始終能保持祥和寧靜,校風 樸實,人才輩出,促進了社會的安定,也開創了國家繁榮與富裕的局面,增強了 國家的總體戰力,其間學生軍訓之貢獻乃是有目共睹之事實(教育部學生軍訓處 網站,2008)。

民國90 年 11 月 14 日政府公布「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第 14 條第 2 項「為 結合學校教育增進國防知識,教育部應訂定各級學校軍訓課程之相關辦法。」成

(16)

為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實施軍訓教育之依據,而學校軍訓教官依據教育部「高級中 等以上學校軍訓教官資格遴選介派遷調辦法」派任,其工作執掌與任務雖無明文 律訂,惟依「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之精神應以傳授國防知識任務為主。但軍訓 教官長期以來深受學校倚重與肯定之原因,是在教學任務以外能夠協助學校推展 學生生活輔導及校園安全等工作,奠定學校安寧的基礎,因此,相對於一般教師 而言,教官實質工作內涵顯得更為複雜與繁重。

近年來,由於社會環境變遷迅速,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的諸多措施亦不斷隨之 調整,為因應當前環境之變遷,國防通識課程及教官內涵亦不斷地作檢討與精進,

尤其在面臨校園安全與學生生活輔導等問題日益嚴峻之考驗下,教官在校園之角 色、功能定位隨之質變,除負責學生事務、校園服務、緊急救助外,現在的教官 工作,已改變為服務學生、生活輔導及學校國防通識教育的教學為主,但服務、

輔導工作的落實需建立在與學生的互動基礎上,因為透過授課,才能密切接觸並 觀察學生,二者相輔相成,因此,軍訓教官的教學任務更顯重要。

二、研究動機

2008 年 8 月 12 日 768 期軍訓通訊報導:「教育部軍訓處王處長福林於 7 月 21 日主持軍訓教官班97 年第 2 梯次職前講習開訓典禮強調:目前軍訓工作三大主軸 分別為軍訓教學工作、學生生活輔導以及校園安全維護。其中軍訓課程雖更改名 稱為國防通識課程,未來稱為全民國防教育,但不管名稱為何,教學仍屬於軍訓 工作中最重要的ㄧ環,希望新進同仁們在教學方面持續精進專業學養」。

因此,教育部軍訓處便鼓勵軍訓教官進修,提昇學術涵養及專業知能,惟雖 然軍訓教官進修人數漸增,然而綜觀其研究內容大多偏重在職場生涯問題之研 究,如軍訓教官角色定位、教官士氣、軍訓制度、領導風格、工作壓力、工作滿 意度、生活品質等,較少發現研究內容以學生學習滿意度之角度,針對軍訓教官 在校園之教學工作進行相關問題探討,本研究嘗試藉由相關滿意度的文獻整理,

設計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之量表,建立國防通識學習滿意度的衡量模 式,找出影響滿意度的差距,並針對差距提出改善建議,此為研究者撰寫本研究 動機之一。

其次,學校交付軍訓教官雖有教學以外之工作,但其存在校園之依據仍為「全 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第14條所賦予「結合學校教育增進國防知識」之任務,所以 教授國防通識課程很明確地就是軍訓教官之本務,但軍訓教官並非通過師資培育 法所淬鍊出之合格教師,而是國軍部隊軍官經過教育部招考遴選,接受短期職前

(17)

訓練即分發至各高中、職校,因此,軍訓教官在校園從事教學工作之正當性及教 學品質倍受質疑,為瞭解軍訓教官能否勝任教職?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整體學習 的滿意程度為何?此為研究者撰寫本研究動機之二。

最後,作者自民國 92 年轉任軍訓教官以來,均在臺東縣服務,歷任國立臺東 高商軍訓教官、國立成功商水生輔組長、教育部臺東縣聯絡處軍訓人事、教育助 理督導及國立臺東專科學校軍訓教官。而在擔任教育部臺東縣聯絡處軍訓人事、

教育助理督導期間,負責考核各校國防通識教學成效,對臺東縣所有高中、職校 國防通識教育業務非常熟悉,因此,本研究選定臺東縣高中、職校學生作為研究 對象,並希望能藉由本文提出研究發現及建議,供教育部臺東縣聯絡處轄屬軍訓 教官參考,為臺東縣高中、職校盡一份心力,此為研究者撰寫本研究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於97年9月10日頒佈「97學年軍訓教育實施計畫」,明確指 出軍訓教育目標為下列三項:

(一) 精進國防通識教育、推動全民精神動員。

(二)推動多元教學活動,落實全民國防教育。

(三)規劃學生實彈射擊,培育保鄉衛土技能。

並要求在軍訓教官在教學方面須正確調配課程時數,嚴格管制課程進度,落 實教學效果;另在學校行政方面,教學相關軟、硬體設施之良窳,與落實教學成 效之關係至鉅,也要求各校應妥為規劃運用。

本研究之目的即在於探討臺東縣高中、職校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 現況為何,希望研究結果能建立提昇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的種種策略。因此 本研究的目的包括四項:

(一)探討臺東縣高中、職校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整體學習滿意度之 現況。

(二)瞭解臺東縣國防通識教育學生最滿意及最不滿意的變項。

(三)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各變項及整

(18)

體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影響學習滿意度各變項間之相關情形。

二、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欲探究的研究問題,如下所述:

(一)瞭解臺東縣高中、職校學生對教官教授國防通識教育課程,其 整體學習滿意度之現況。

(二)探討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最滿意及最不滿意的變項。

(三)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各變項的差 異性。

(四)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對整體學習滿意度的差異性。

(五)探討影響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各變項間的相關情形。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就研究地區而 言,本研究以臺東縣為研究範圍,臺東縣計有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高職部、國立臺 東體中、國立臺東高中、國立臺東女中、國立臺東高商、國立關山工商、國立成 功商水、縣立蘭嶼高中、私立公東高工、私立育仁高中等10所高中、職校,而該 10所學校學生為本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係探討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

並希望能從中瞭解軍訓教官在國防通識教學、生活輔導方式能否符合學生需求、

是否有學校軟、硬體設施、設備不足、課程內容及學習成果不佳等問題;研究時 間為97學年度(2008年08月~2009年07月)。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採用橫斷式的研究法,收集之各項資料及研究的結果,只能解 釋各變項在某一段時間的相關情形。所以無法針對實施國防通識教育前的 軍訓教育及 99 學年即將實施的全民國防教育後情況作一比對及分析,致無

(19)

法瞭解各變項在不同時期或發展過程之影響情形。

(二)研究對象的限制

由於研究對象大部份為未滿十八歲之高中、職校學生,心智尚未十分 成熟,而教授國防通識教育人員均為實施生活輔導之軍訓教官,受測者答 題時可能有掺入個人情緒性反應之情況,影響調查結果之客觀超然,造成 研究上的限制。再則因作者時間及金錢上之限制,樣本僅侷限在臺東縣,

對於研究結果的推論,可能會有影響。本研究雖以不按比例分層隨機取樣 方式抽取樣本,但各學校間填答學生之特質及程度上有明顯落差,對於填 答品質及對象亦無法掌控。

(三)研究工具限制

本研究係以自編問卷進行調查研究,而藉由問卷蒐集的資料,可能受 限於受試者的認知不同,及填答態度與能力的影響,恐產生測量誤差,進 而發生推論不足或出現錯誤之限制。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

一、研究途徑

本文之研究途徑係採用制度及行為研究途徑,採取從制度的角度切入,藉由 機關、學校實際運作狀況,深入瞭解政策影響國防通識教育之因素,再運用行為 研究途徑以數量化及操作化的方式,從行為層面從事資料蒐集、分析、解釋與預 測,即運用科學方法來分析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並依據整個研究架 構,提出不同的假設,以定量研究方式從事資料蒐集、分析,利用統計數字,合 理的描述現行臺東縣高中、職校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

二、研究方法

為能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以文獻探討法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獲得研 究之有關資訊,經確定研究架構及內容設計問卷,再以問卷法進行實證調查、分 析獲得完整資料,進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作者研究方法說明如下:

(一) 文獻探討法

又稱文件分析法或次級資料分析法,文獻探討法指政策分析人員蒐集 與某項政策問題有關的期刊、文章、書籍、論文、專書、研究報告、政府

(20)

出版品及報章雜誌的相關報導等料,進行靜態性與比較性的分析研究,以 瞭解問題發生的可能原因及可能產生的結果。文獻探討法也是一種最簡單 的探索性研究法及蒐集有關他人所做的研究進行再歸納、分析,即經由文 獻資料等二、三手資訊,分析其研究結果與建議,指出需要驗證的假設,

並說明這些建議性的假設是否有價值拿來應用,而當作自己的研究基礎。

此項研究方法是任何一項研究工作絕對不可或缺者。

文獻探討法具有下列三種特性:它所研究的事件是過去而不是目前發 生的;它可以廣泛涉及前人在各領域的調查結果,並超越自己調查的侷限 性;它也可以避免在訪談、觀察調查中,受調查者偏見、說謊等不良影響。

所以,有利於調查者全面、客觀的了解過去的社會事實。

為瞭解國防通識教育及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理論,以研究架構之基礎,

蒐集包括國內、外相關書籍、政府出版品、論文、期刊、研究報告、網路 文章、報章雜誌等,進行歸納及分析比較,依序彙整國防通識教育及學習 滿意度之定義與理論作一系統之整理,以作為問卷設計量表之重要參考依 據。

(二)問卷調查法

為研究人員進行研究調查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通常是採用郵寄問 卷的方式,不過有時候也可能採取親自或派員發放問卷的方式。問卷法最 大的優點為節省人力、樣本較大、與成本較低;但缺點為回收率低以致可 能影響樣本的代表性。

問卷調查法又稱為社會調查(Social Survey)或樣本調查(Sample Survey),

為本研究之測量工具。問卷結合文獻分析所得的初步瞭解與結果,及參考 相關研究者之論文後設計而成,且為克服問卷法會產生問卷回收率低之缺 點,本研究採取派員發放問卷方式實施調查,以提昇問卷回收率,獲得樣 本較佳之代表性。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一、研究流程

為達成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流程除文獻探討之外,並輔以問卷調查進行相 關資料蒐集,探討高中、職校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研究流程如圖1-1

(21)

所示,茲將其說明如下:

(一)確定研究主題與方向

進行文獻回顧及探討,依研究目的、對象與限制,評估研究主題之可 行性,並確定研究方向、方法及論文架構,據以擬定研究計畫。

(二)文獻探討與整理

針對研究主題所要探討的問題,蒐集與主題相關之國內、外相關理論 及文獻,包括政府文件、法令規章、專書、期刊、論文與量表等,進一步 整理與分析具有價值的文章及相關研究,以獲得研究之理論基礎,作為研 究及問卷之基本架構。

(三)建立研究架構及發展研究假設

依據研究目的,提出虛無假設,分別探討學生個人背景資料對學習滿 意度各構面之差異性。

(四)編擬問卷與前測

本研究以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包括量表之選用,決定問卷內容與 格式及資料分析方法。問卷依據理論架構編擬,經過專家訪談審核內容修 訂後,進行前測作業,並分析問卷之效度與信度,再修擬正式問卷內容。

(五)正式問卷調查

正式問卷以派員發放之方式進行調查作業,待回收後,並將問卷結果 加以轉錄及進行統計分析處理。

(六)資料整理與分析

將回收之問卷經過編碼後輸入統計軟體作資料分析,本研究係採用 SPSS for Windows 12.0 版電腦統計套裝軟體程式進行資料分析,對輸出之 資料執行判讀,並提出相關之數據。

(七)結論與建議

根據統計分析結果進行檢定與假設驗證,同時將研究結果做出結論 及提出相關建議。

(22)

圖1-1 本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確定研究主題與方向

文獻探討

建立研究架構及發展研究假設

編擬問卷與前測

正式問卷調查

資料整理與分析

結論與建議

(23)

二、章節安排

本研究共分五章,各章依序為第一章緒論,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三章研究方 法,第四章結果分析與討論,第五章結論與建議,謹將各章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緒論部份包括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途徑與方法、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及重要名詞解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整理及探討歷年學者與專家所研究之相關文獻,以建立研究的理論 基礎,並針對本研究學生「背景資料」與「學習滿意度」等構面之相關理論及研 究進行文獻回顧與探討,並依據本章所蒐集與發現之結果,發展成本研究之架構 與假設。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章依序說明本研究之研究架構、研究假設、問卷設計與調查過程、研究對 象與抽樣方法、問卷回收樣本之結構、資料分析方法及構面之專家效度、建構效 度及信度檢定。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彙集整理回收之問卷調查資料,根據研究架構進行資料統計分析,以驗證本 研究之研究假設,並歸納出結果與發現。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綜合整理第四章之分析結果,提出本研究之結論,並對臺東縣高中、職學校、

授課教官與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

第六節 重要名詞釋義

本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名詞釋義包括軍訓教育制度、國防通識教育、全民國防、

學習滿意度等名詞,界定其意義如下:

一、軍訓教育制度

軍訓為軍事訓練之通稱,我國軍訓教育制度,源自於文武合一教育的優良傳 統,而在民國初年國民政府基於增強國防力量及維護社會秩序的需要,於是在中 等以上學校創立了軍訓教育制度,期間歷經創建、抗戰、停頓、重建、轉型、創

(24)

新等時期,目前軍訓制度已轉型為結合國防通識教育,以宣揚全民國防、全民防 衛等理念為目標。

二、國防通識教育

精解國語辭典(2006)對「國防」的解釋:國家為了保護領土如主權所實行的 一切措施。狹義的國防專指軍事設施,廣義的國防還包含政治、經濟、文化思想 等。

「國防通識教育」是將基本的國防知識與技能,透過通識教育的方式,在學 校內傳授給高中、職校學生,使現代國民具備基本的國防知識與技能。國防通識 課程內容大致分為:國家安全概論、臺海戰役、國防通識教育概述、學生安全教 育、民防常識、基本教練、兵家述評、國防科技概論、軍警校院簡介、方位判定 與方向維持、地圖閱讀、兵役簡介等單元。

三、全民國防

依據民國94年2月2日公布全民國防教育法,第七條規定:「各級學校應推動全 民國防教育,並視實際需要,納入教學課程,實施多元活動」。而「全民國防」者,

乃「以堅實的民眾意志為基礎,政府總體施政為憑藉,於平、戰時所直接、間接 參與國家安全事務的作為」,就人民立場來說,即全國百姓一起來捍衛我們的國 土,維護國家安全,免受侵略。就國家立場來說,即是運用國家整體資源,結合 有形和無形的力量,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憑藉。

教育部於97年1月24日台中(一)字第0970011604B號令修正發布,自99學年度起 國防通識課程逐年改為實施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內容大致分為:國際情勢、國防 政策、全民國防、防衛動員、國防科技等單元。

四、學習滿意度

學習滿意度即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及成果中,是否達到滿足其需求及期望水 準的主觀感覺,本研究學習滿意度之定義主要包括四個變項:教官教學、學習環 境、課程內容及學習成果、生活輔導。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整理及探討歷年學者與專家所研究的相關文獻,以獲得研究之理論 基礎,並作為研究及問卷之基本架構。探討的內容共分為三節;第一節探討軍訓 教育制度的發展;第二節探討國防通識教育及全民國防之意涵相關文獻;第三節 探討學習滿意度之意涵與理論。茲將其分述如下:

第一節 軍訓教育制度發展之探討

一、我國軍訓教育制度沿革

李英明(2007)說明我國學生軍訓,源自於文武合一教育的優良傳統。從春秋 戰國時代便已經重視年輕人在體力方面和知識學習方面的均衡訓練,孔子力倡「六 藝」教育,更使得文武合一的教育理念更為系統化、制度化。而到漢、唐時代,

更是文武合一教育最發達的時候。然而在宋、明以後,這種文武合一的教育方式 逐漸沒落,一直到清末明初,經由張之洞、梁啟超、蔡元培等人的大力鼓吹,這 種文武合一的教育方式重新受到重視,也逐漸發展形成我國當前的軍訓教育。

劉淑華、黃立夫、陳先隆與林煒舒(2007)指出有鑑於清朝末年國力衰微,導 致列強入侵,造成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悲劇,中華民國自開國以來,就相當重視 軍訓教育。教育部於民國元年9月2日頒布新教育宗旨時,就已將「軍國民教育」

列入。民國17年在南京舉行的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中,通過「中等以上學校實施 軍事訓練」的決議,並在會議宣言中宣布「為鍛鍊青年身心,守紀律、負責任,

提高國民獻身為國的精神,增進國防的實力,通過實施軍事教育方案」,由軍事委 員會會同教育部(當時稱為大學院)訂定學校軍訓課程,並自民國18年起推行至全 國,由教育部請軍事委員會派遣陸軍學校畢業軍官為教官,我國學生軍訓制度於 是正式誕生。

揭維恆、歐光榮(2006)指出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臺,民國39年行政院召集內 政部、教育部研究恢復學校軍訓及有關訓練事宜;民國42年7月1日全省高中全面實

(26)

施學生軍訓;民國43年專科以上學校實施學生軍訓。學生軍訓推動之初,由中國 青年反共救國團主管;民國49年7月1日行政院明令學校軍訓移歸教育部主管,設學 生軍訓處,學生軍訓正式成為教育體系中之一環;民國51年發布施行「高級中等 以上學校學生軍訓實施辦法」以為規範。從此,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均將「軍訓」

列為必修課程,其中高中職校必修三學年;女生則必修軍訓及護理課程,授課時 數各占半數。

劉淑華、黃立夫、陳先隆與林煒舒(2007)由於時代更迭,軍訓教育內涵從軍 事訓練、護理訓練,逐漸精進調整為「國家安全」、「兵學理論」、「軍事戰史」、「國 防科技」、「軍事知能」、「軍訓護理」等六大領域,使得軍訓課程的內容兼具深度 與廣度。軍訓教官同時也須肩負學生生活輔導及校園安全工作,責任相當重大。

在服裝儀容方面,早期學生上軍訓課時需穿著卡其色的軍訓制服,穿黑皮鞋並配 戴軍訓大盤帽,直至民國77年才改為穿著校服實施。

揭維恆、歐光榮(2006)為銜接九年一貫課程,自民國90年5月起積極進行高 中課程標準之研修,並於民國93年8月公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將自95 學年度(民國95年8月)起實施,其中「國防通識」課程為高一、高二必修4學分(每學 期各一學分),高一至高三選修四學分;另民國91年起規劃完成高級職業學校課程 綱要草案,並於民國94年2月公布「高級職業學校課程暫行綱要」,自95學年度起實 施,其中有關國防通識課程部分,亦同;並擬自98學年度起實施高中職校新課程 後,陸續實施。

龔雙慶(2006)指出 1928 年後,軍訓教官在每一階段時代的演變 ,有其時局 及歷史的角色及功能,依各歷史階段分為六個時期,分述如下:

(一)創建時期:純粹的軍事訓練者、管理者。

(二)抗戰時期:帶領學生、鼓勵學生投入軍隊行列的宣傳者。

(三)停頓時期:受共產黨的影響,無法發揮功能。

(四)重建時期:除了教授軍事課程、生活輔導及兼辦救國團的學生活動外,又 為執政黨及政府的外圍組織,負有檢舉反政府言論任務。

(五)轉型時期:在 1970 年學校軍訓移歸教育部主管 ,軍訓教官的角色則趨向多 元化 。

(六)實施「國防通識教育」時期:在 95 學年度之後,教育部實施「國防通識教 育」,為的是要將基本的國防知識與技能,透過通識教育的方式,傳授給高 中、職的學生,使現代國民具備基本的國防知識與技能。並在 98 學年度後 由合格的教師來傳授,將學校去軍職化,以求學校的一致性。

(27)

綜上所述,作者將我國軍訓教育制度沿革區分以下幾個階段:

(一)文武合一的傳統:

軍訓教育制度源於自古以來文武合一的傳統,早在黃 帝時代,即以角牴、擊劍、射御、蹴踘、捶丸等訓練青年,唐、虞、夏、

商、周五代亦以拳術、劍術、弓矢、擊壤、投壼等訓練國人。及至孔子力 倡「六藝」教育,使文武合一教育更為系統化、制度化。漢、唐盛世,可 說是六藝教育的成就,也可說是文武合一教育發煌的結晶。惟自宋、明以 降,文武分,重文輕武以至國勢不振。

(二)民初時期:

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成立,蔡元培先生就任教育總長,發表 教育意見,以「軍國民主義」為首項,除為強國保國之外,更以之對抗軍 人之專政。民國十七年五月,全國教育會議通過「中等以上學校軍訓教育 方案」,高中以上學校學生,應以軍事科為必修,女生應習看護。

(三)發展時期:

民國十七年至三十四年為軍訓制度發展時期,由於實施學生 軍訓,一方面培養了青年的戰鬥精神,一方面促進了青年對國防的深入了 解,尤其當時青年從軍或投考軍校,甚多受軍訓教官之鼓勵促成,足證學 校軍訓對知識青年,已有相當程度的影響作用。例如:在對日抗戰中,政 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之下,全國青年學生,群 起響應,而蔚成一波雄闊壯觀的愛國運動。

(四)停頓時期:

民國三十五年至三十九年間,由於政府全力進行戡亂,籌備 工作無法順利完成,原定於民國三十六年實施之學生集訓,乃告展期。各 校之在校軍訓,雖仍暫時維持現狀,但各大學多已為中共所滲透,中共的 職業學生在學校把持操縱,製造事端,鼓動學潮,使軍訓制度發展停頓。

(五)重建時期:

政府播遷來台,先總統蔣中正先生鑑於文武合一教育,對民 族盛衰影響深遠,乃於民國四十年決定恢復學生軍訓。並由國防部選拔優 秀軍官幹部十八位擔任軍訓教官,民國四十一年四月教育部公布「高中以 上學校、學生軍訓精神體格及技能訓練綱要」,同年十月三十一日中國青 年反共救國團成立,學校軍訓改由救國團策劃重建。

(六)轉型時期:

軍訓制度在民國四十九年國家建設逐步步入正軌,政府為使 學生軍訓制度化,乃於七月一日明令學生軍訓移歸教育部主管,正式納入 教育體系。而在威權統治時期,國民黨政權基於在中國大陸時期失敗的經 驗,遷台後對校園的控制相當著力,以免學運復起危害到政府的統治地 位,這些控制校園的措施,主要是維持校園秩序的穩定。然而,以教官維 持校園秩序的作法乃至於目的本身,在 1980 年代改革開放的風潮下,受到

(28)

嚴苛的挑戰,讓軍訓制度不得不轉型。

(七)創新時期:

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十四日頒布「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其中 第十四條明列:「為宣揚全民國防理念,實施動員準備分類主管機關應結 合學校教育,並透過大眾傳播媒體,培養愛國意識,增進國防知識。直轄 市及縣(市)政府並納入施政項目,配合宣導,為結合學校教育增進國防 知識,教育部應訂定各級學校軍訓之課程相關辦法。」至此,清楚地賦予 軍訓教官於校園實施軍訓教學之法源地位,教育部依此法源頒訂「高級中 等以上學校學生軍訓實施辦法」,其中第四條內容規定:高級中等以上學 校軍訓課程除大學由學校自行訂定必選修外,其餘各級學校均為必修。

教育部 93.8.31 日台中(一)字第 0930112130 號令發布 95-97 學年高級中學暫 行綱要總綱,已將軍訓刪除,民國 95 年 12 月 22 日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軍訓實 施辦法第四條: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高級中等學校及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附設 高中、高職進修學校之軍訓課程名稱為國防通識,必修四學分,選修學分數由各 校定之。教育部後於 97 年 1 月 24 日台中(一)字第 0970011604B 號令修正發布之普 通高級中學全民國防教育課程綱要延後 1 年實施,即自 99 學年度高一起逐年實施 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必修二學分,選修學分數由各校定之,我國軍訓教育制度至 此抵定。而由大學軍訓課程自主與教官逐漸退出校園的現況,以及高中、職校國 防通識課程自 99 學年度起時數再減 2 小時等趨勢看來,「軍訓」式微之趨勢已定。

二、世界主要國家學生軍訓概況

羅慶生、安天祥(2006)說明文武合一教育雖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但我國現 行的學生軍訓制度也有一部分來自西方。現代學校軍事教育的理念源自於全民防 衛,也就是國防的責任屬於國民全體,不能只依賴職業軍人。到了現在,全民防 衛的概念仍然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國防關係國家生存,而教育則是最廉價的國 防,在學校中實施軍事教育的方式雖然不同,但重視國防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

以下以英國、美國、以色列、中國與瑞士為例:

(一)英國

英國開啟了西方大學學生軍訓的歷史,是近代最早實行學生軍訓的國 家。在1803年拿破崙戰爭時期,英國面對法國強大的軍事壓力,在劍橋大學 成立學生軍訓團做為備戰之用。英國對學生軍訓的要求是「人人平等」,

即使是王子、貴族也要參加軍訓教育。目前英國陸軍在一般大學中設立軍 官訓練團,實施基本的軍訓教育。另外,陸、海、空三個軍種都在中學普

(29)

遍招募學生,對自願參加的學生進行軍事訓練,同時也教授日常生活中的 實用技能,例如地圖閱讀、攀越障擬、緊急救護、觀測氣象、通訊聯絡等

(李英明,2007)。

(二)美國

西元1916年美國國會通過國家防衛法案成立「預備軍官訓練團」(Reseve Officers'Training Corps : ROTC)對大學生實施軍訓教育;到了西元1964年國 會修訂預備軍官團振興法案,將大學軍訓改採選修制度,並由國防部提供 了高額獎學金來吸引優秀的大學生。在陸、海、空軍總部下獨立運作,各 軍種依其需求、特質、條件和大學簽訂契約來實施軍訓教育。至於高級中 學所設立的初級預備軍官訓練團(Junior ROTC : JROTC)其成立的要件為每校 至少要100名學生或全校學生人數的十分之一屬於美國籍,且年滿十四歲,

體能合乎標準,志願參加,方得設立。美國的ROTC學生軍訓制度在政府積 極推動下,成效良好,已成為美國國防上之主力,也是世界上實施學生軍 訓制度最成功的國家(徐為中等,2006)。

(三)以色列

以色列採取「在校軍訓與集中軍訓並行」的軍訓教育制度。位於中東 的以色列,由於三面環敵(阿拉伯國家),為了保護國家安全、維持國家 生存,必須實施全國皆兵的政策,時時保持備戰狀態(徐為中等,2006)。

以色列政府規定全國年齡在十六、十七歲的青少年,都要到戶籍地的 少年先鋒營接受為期一週的集訓;在學青少年則自高一開始,上午讀書,

下午接受軍訓,暑假再至先鋒營接受短期訓練;高中學生平時也會被徵召 至軍中,協助裝備保養、整理倉庫等工作。由於以色列學生軍訓組織嚴密,

執行認真,培植了優秀忠貞的國民,為部隊訓練奠定良好堅實的基礎。以 色列軍隊素質好、戰鬥意志高為舉世所公認,可謂其來有自(揭維恆、歐 光榮,2006)。

(四)中國

於1955年的「兵役法」中,規定大學及高中應配置軍事教員,並對學生 實施軍事訓練。1984年將學生軍訓單獨專章列入「兵役法」並實施。其訓練 機構由教育部門為主,軍事部門為輔,配合國防事務工作之推展,達成「平 戰結合」的目的(揭維恆、歐光榮,2006)。

中國並於2001年4月28日公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當中除規定 所有公民均有接受國防教育的義務與權利之外,也規定高等學校(即大專 院校)及高級中學的國防教育應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結合實施。高等學

(30)

校開設必修的軍事課程,其中又可區分為「軍事理論教學」及「軍事技能 訓練」。「軍事理論教學」為36小時(2學分)課程,「軍事技能訓練」時間為 2~3週,實際訓練時間不得少於14天。高級中學學生軍訓包括「集中軍事訓 練」和「軍事知識講座」,時間為7~14日(劉淑華、黃立夫、陳先隆、林煒 舒,2007)。

(五)瑞士

瑞士雖然是中立國家,國防政策上不與任何國家結盟,但是瑞士未因 而放棄國防整備;相反的,瑞士相當重視全民國防教育,因為瑞士自知和 平中立的維持是需要依賴堅強的國防實力和國家安全意識。瑞士政府要求 所有中學生、小學生必須接受軍訓教育,從大學期間一直到四十五歲以前,

必須到部隊去接受二至八個月的軍事訓練。瑞士瞭解自己環境與角色,因 此藉由軍訓教育,來落實全民國防(李英明,2006)。

綜上所述得知,二十一世紀的世界雖然趨向和平,但不代表戰爭就會消失,

因此,世界各國雖然實施軍訓教育的方式各有不同,不過仍相當重視學生軍訓教 育,古訓「忘戰必危」、「不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正可說明平日文武合 一教育的重要性,如今,我國軍實施「精實案」及「精進案」,不斷地減少常備 的武裝力量的同時,我們更應重視全民國防教育,將隨時備戰的觀念深植民心,

才能建立廣大的預備力量,預防戰爭的發生,而全民國防教育就應該由學校教育 奠基,軍訓教官則為校園內重要的軍事訓練、國防通識教育、全民國防之教育者 的角色。

三、我國軍訓教官在校園的功能與角色定位

黃坤山(2003)指出「教官」是訓政時期的產物。經過多年的政治、社會鉅變,

如今卻能在今日校園內安身立命,實在是一個非常迷人的特殊案例,值得深入探 討。軍訓制度是訓政時期,政府為因應國家時局的需要,讓教官進駐校園。隨著 時空演變,台灣政治環境起了重大的變化,已由威權體制進入民主體制。而 1980 年代風起雲湧的學生運動,攸關軍訓制度存廢、教官退出校園的問題,曾引起社 會各界熱烈的討論與研究。經由大學法修訂公佈後,給予教官繼續留在校園的法 令依據,而使軍訓教官繼續成為我國獨特的制度。並由最初的管理者角色,轉變 為軍訓教學的傳授者、學生生活的輔導者、服務工作的執行者以及兵役行政的推 動者四種角色功能。這四種角色功能,已普遍獲得學校、家長、學生的肯定。為 了使軍訓制度能永續發展,更改組織名稱、明訂教官角色功能、提高教官學術專 業水準、協助教官取得教師資格等政策方向,則能使教官制度徹底轉型。

(31)

前教育部部長杜正勝於「走在軍訓改革的道路上」專書推薦序提到,1990年代 隨著社會自由化與政治民主化,過去國民黨黨國體制下的軍訓教育勢必非轉型不 可。大體趨勢是逐漸脫離「軍」與「訓」的內涵,轉而著重學生活的輔導和學校 的安全維護,當然一些基本的軍訓課程並未放棄。

陳慶霖(2007)專書中指出,從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末期的近10餘年間,

適逢國內政治與社會環境急劇變遷的時期,教育界則正進行「教育改革」與「大 學法修正草案」公聽會,反對軍訓的人士對軍訓的攻擊與汙衊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學生軍訓六○年即為軍訓界在教育部軍訓處的領導下對反對意見的駁斥也不 遺餘力,由1987年6月出版的《學生軍訓是強種強國的教育》開始,到1988年5月《軍 訓教官的角色和功能》、1990年6月《文武合一教育之功能》,1991年函頒《軍訓 教官及護理教師在校園中應扮演之角色》,均突顯軍訓界上至處長,下至一般教 官對此問題的重視與關心。軍訓界面對外來壓力的挑戰與反應,除訴諸上述文字 之外,內部也進行一些必要的政策變革,舉其大要者概有:軍訓工作的經驗傳承 與移交、軍訓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更張、強化軍訓教官自我認同及充實教育暨輔導 知能等。

學生軍訓七○年即從1990年代初期至2000年間,整體軍訓大勢概依《大學法》

而運作:外界先有軍訓課程與軍訓教官存在的合法性爭議;軍訓教官內部則有組 織定位的爭論;軍訓課程朝學術化和通識化自我變革;及以「功能決定存在」的 立論,擴大教官的輔導暨服務內容等。

學生軍訓八○年則應指1999年至2008年,其中又以2004年的軍訓制度改進為一 重要的轉折點。「學生軍訓八O年」大勢約可歸納出四個方向:

(一)軍訓課程從「五大領域」轉型為「國防通識」,再轉型為「全民國防教育」

內涵。

(二)軍訓工作除為「軍訓教學」與「生活輔導」之外,再擴大為「維護校園安 全」,成為軍訓工作三大主軸。

(三)全力推動《軍訓制度改進方案》。

(四)積極落實大學教官淡出校園之政策。

整體觀察「學生軍訓八○年」的軍訓教育,教育部初以學生軍訓乃為「推展 國防通識教育」,後以「宣揚全民國防理念」對外宣稱之。無論「軍訓課程」轉 型為「國防通識課程」,或再轉型為「全民國防教育課程」,從軍訓工作之功能 已向「校安工作」偏移、大學軍訓課程自主與教官逐漸退出校園,及高中職校國 防通識課程自98學年度起時數再減2小時等趨勢看來,「軍訓」式微之趨勢已定。

國立高中職校礙於升學壓力、學科時數排擠等現實問題,私立高中職校礙於校務

(32)

發展與招生壓力,均有意忽略本課程之重要性,而期待「軍訓」者已不在「課程」,

而在「行政」,軍訓教育未來如何發展值得再深思。

除了課程教學部份,軍訓教官另一項重要的功能即為學生生活輔導,揭維恆、

歐光榮(2006)明確指出軍訓教官在學生生活輔導的功能包括:落實學生生活教育、

校園安全維護、學生輔導與服務、防制學生濫用藥物、軍校招生、各項春暉專案、

交通安全宣導、青年動員服勤等活動之策劃與推展。

蔡明昇(2006)在「軍訓教官功能與角色變遷之研究─台北市高中、職校實施 國防通識教育之影響」論文研究中發現獲得以下重要結論:

(一)軍訓教官功能:計有專業的「國防通識」教學、校園安全維護、學生生活 輔導、校規管理、校園緊急事件處理、支援校務行政工作等,其中以學生

生活輔導最為重要。

(二)軍訓教官角色:教官具有正義感,是學生的榜樣,平日像褓姆一樣照顧學 生,與學生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與傳統權威、嚴肅的角色大相逕庭。

(三)政策制定:「全民國防教育法」實施後,「國防通識」教育取代軍訓是必然 的路,但是因為相關配套措施未盡完善,教育部應儘速完成師資培育相關 配套,以便教官早日完成學程取得任教之合法性,校方亦多表示樂觀其成,

贊成現職教官受訓完成取得教師資格後,繼續在校服務。

(四)教官意願:雖然制度變革,部份教官心中存有疑慮,但現職教官均表示熱 愛這份工作,如果狀況許可,都願意繼續擔任教官一職。

(五)教師意願:現職教師認為可以考慮修習「國防通識」教育學程後轉授該課 程,但對生活輔導、校園安全維護、校規管理等事務均表示並無意願擔任。

(六)功能轉型:受訪學生及家長均表示實施國防通識教育後,教官在校功能並 無太大改變。

(七)教官去留:教官在校園安全及生活輔導之功能暫無法取代,但是可考慮將

「教官」這個名詞正名為「國防通識」教育人員,繼續擔任現有之工作。

嚴明智(2005)研究中指出:「軍訓制度改進」是教育部各項重要施政改革規 劃其中之一,其邀集學者專家分組進行研議,內容包含現行軍訓教官升遷、晉用 人事法規及制度、軍訓課程改進及其師資培育事項、國防通識課程師資法制化等 議題,其中將軍訓教官定位為教學者,勢必有相當程度的影響。目前軍訓教官在 校園從事軍訓教學,協助校園安全、生活輔導工作。其角色功能也隨著時代潮流、

社會環境變遷有所轉變,尤其協助校園安全、生活輔導的表現,獲得學校、家長、

學生肯定。未來軍訓教官定位為教育者後,對軍訓制度改進雖抱持正面態度,但

(33)

面對變革仍有不安。其中國防通識課程師資法制化,現有軍訓教官必須透過一定 程序,取得合格教師資格,受教師法及其相關法規的規範,以建立教學上專業,

贏得尊重,更有助於以教學者角色,融入校園文化。

2008年7月23日767期軍訓通訊報導:教育部軍訓處王處長福林於7月7日在「97 年高中職校軍訓主管暑期工作研習」第一梯次開訓典禮專題演講時指出:「由於 憲政時期來臨,多元、自由的觀念盛行,軍訓教育制度與社會的民主進步及自由 發展息息相關,面臨軍訓工作的轉型,加上83年大學法修正公布、大法官會議第450 號釋憲案、92年高級中學法修正公布、93年規劃推動軍訓制度改進方案、94年髮禁 解除、95年大學教官遇缺改置學輔專業人力、96年輔導管教新策略等相關法令說 明,更可說明及看出軍訓教育制度的進展及改變。王處長更提出教官工作的三大 主軸為教學、學生生活輔導、校園安全的維護。教官是校園安定的力量,在面臨 軍訓工作推展困難的時候,期許每位同仁在工作崗位上認真負責、勇於任事,在 學校的工作表現能受到肯定,儘管因為國防通識課程有所減少,但所有軍訓同仁 亦須再接再厲,共同努力為全民國防教育開創美好願景」

綜上所述,學生軍訓制度在臺恢復以來,在順應時代民主趨勢及全民國防需 求下,整體軍訓工作亦不斷在革新、精進及轉型。目前無論是傳授國防通識知能、

全民國防教育、學生生活教育、防制學生藥物濫用、維護校園安全、辦理各項宣 導活動等方面,均有卓越成效,為社會各界及學校的肯定。我們也相信在未來,

軍訓教官們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與功能。

第二節 國防通識教育與全民國防之意涵

一、通識教育之意涵

在瞭解國防通識教育前,應先明瞭通識教育的內涵,以下引用國內外學者專 家的解釋或定義來作說明:

Hutchins(1936)認為通識教育是一種根本的教育,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接受的教 育,不論此位學生將來從事何種職業。

郭為藩(1984, 1987)先從字面意義解釋,「通」係通達、貫通、融會於一爐之

(34)

意,「識」則代表見識、器識,乃整合的認知。通識教育其目標在避免課程的過早 分化與科系間的壁壘,希望由提供學生「統整的知識」( unified bodbdy knowledge ),

進而培養「統整的人格」( unified personality)。

黃炳煌(1996)認為通識教育的意義是做為一個健全的人必須具備一些知識、

技能、情意,為具備這些知識、技能、情意所提供的課程或學習經驗都稱為通才 教育或通識教育。ㄧ般人普遍認為通識教育與專才教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是 相對、互不相關的,其實這是ㄧ個謬誤,任何科目只要在教材加以設計, 在實施 專才或普通、職業教育時也可實施通識教育,例如在理科教學時亦能涵蓋人文社 會的層面。

吳靖國(1999)則認為通識教育的內涵包含七項陳述:通識教育在培養自我發展 的基本能力、在拓展個人視野、在尋求人的適切定位、在培養適應社會變遷的能 力、在開拓真善美的人格、通識教育應該具有統合的能力、通識教育的成果應該 運用在職場。

李怡君(2004)指出通識教育譯自 General Education 或 Liberal Education,國內 又有許多譯名,如博雅教育、通才教育、普通教育、一般教育等,此乃是基於當 時的時代背景與文化因素的不同。

方婉(2005)綜整各學者對通識教育之觀點,認為其基本內涵,應是關懷情操、

人文素養、通貫統觀的涵養,獨立思辨的能力。

劉淑華、黃立夫、陳先隆與林煒舒(2007)說明「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 一個相對於「專業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的概念,期望能培養具有融貫學 科能力的「知識人」、具有人文素養的「文化人」、具備關懷情操的「社會人」及 懷抱崇高人格的「道德人」。

中外各學者對於通識教育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與意義,顯示出通識教育本身 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但也因為如此,使得通識教育成為一個宗旨不明、定義 不清的名詞。李怡君(2004)綜合各學者對通識教育的定義,可以加以彙整,概略 分為幾個向度:

(一)通識教育的淵源是西方傳統的博雅教育:關於通識教育的源頭,一般認為 與古希臘時代的博雅教育有關。

(二)通識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重視使人成為「人」的過程,因此,在探討 通識教育時,應該要將焦點回歸到人的本質。

(三)通識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能在踏出 校園之後能繼續學習、進步,與社會的需求接軌,才是通識教育的目的。

(35)

(四)通識教育在培養自我發展的基本能力:通識教育的實施可以使學生瞭解自 我的興趣與專長,培養其自我發展的基本能力。

(五)通識教育的實施培養學生具有統整的知識觀:通識教育是為了避免學生喪 失對於事務整體性的認知所提出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整體的知識 觀,建立知識之間的有機連結,擁有統整的知識。

(六)通識教育培養學生具有批判反省的思考模式:通識教育給予學生的,是一 種思考模式的重新形塑。

(七)通識教目標在於培育學生具有真善美的人格:通識教育扮演一個積極的角 色,是一個整合性的人格陶冶教育,使學生具有真善美的健全的人格。

綜上所述,通識教育的目的並非培養出各個專業領的高深知識或技能的人 才,而是要培養學生基本人生觀與價值觀,也就是希望能實現「全人教育」的精 神,朝向真、善、美的境界發展。

二、國防通識教育之意涵

三民書局出版的學典(1998)對「國防」的解釋為:保衛國家領土主權的一 切措施,狹義的專指軍事,廣義的包括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東方出版社 出版的東方國語辭典(2007)對「國防」的解釋為:現代國際戰爭頻繁,各國為保 衛自己的國土,都盡力建設有形的或無形的防禦力量,叫「國防」。

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我們須要有良好的教育制度,才能培養高素質的現代 化國民,並將知識化為戰力。我國行政院在民國 87 年 5 月 14 日召開第 2578 次院 會討論通過「教育改革行動方案」(教育部中教司),時任行政院長蕭萬長先生提 示:教育部應召開年度教育改革檢討會議,以評估教改行動方案的執行成效,並 逐年檢討修正方案。因此,在民國 90 年的改進會議之結論,便提出針對普通高中、

完全中學、綜合高中及高職研議不同類型的後期中等教育,設計共同基礎的學習 目標與課程內涵,並注重以學校為本位發展多元彈性學程,以符合學生適性發展 的需求。

林榮趁(2005)表示,教育部自 90 年 3 月 29 日成立「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專案 小組」, 聘期自 90 年 5 月 1 日起至 92 年 4 月 30 日止,多次討論「軍訓課程」之 規劃,並於 91 年 3 月 8 日「高級中學課程總綱修訂小組第六次委員會議」決議,

針對全國 294 所公私立高中進行「軍訓課程」調整之意見調查,以彙集各方意見。

據中教司網站公佈資料,專案小組「軍訓」課程調整意見調查報告顯示:13 人贊 成高級中學不再開設「軍訓」課,教官不授課,純粹僅負責生活輔導及校園安全;

(36)

13 人贊成課程更名為「國家安全」;262 人贊成維持現狀。隨後教育部召開「高級 中學課程標準修訂座談會」,其中有關「軍訓」課程改為「國防通識類」課程,獲 與會人士贊同,教育部並委託國立新竹高中辦理國防通識課程設備標準,以國立 新竹女中為中心學校,辦理課程教學實驗及參考教材規劃等作業,於 93 年 8 月公 布之「普通高級中等學校暫行綱要」,軍訓課程修訂為「國防通識課程」,自此,

我國軍訓教育確定於 95 學年度起將開啟為「國防通識教育」的新時代。

依據國防通識中心網站公佈九五國防通識暫綱綱要,有關普通高級中學必修 科目「國防通識」課程,時間分配為二學年之課程,安排於高一、高二,每週一 節課,共計四學分。各校亦可依實際排課需要,開設一學年每學期二學分。課程 內容大致分為:國家安全概論、臺海戰役、國防通識教育概述、學生安全教育、

民防常識、基本教練、兵家述評、國防科技概論、軍警校院簡介、方位判定與方 向維持、地圖閱讀、兵役簡介等單元,而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建立正確國家安全概念,培育宏觀國際視野。

(二)增進中西兵學理論知識,涵養基本領導能力。

(三)拓展臺海戰役研究視野,深化愛鄉愛國觀念。

(四)傳授國防科技新知,培養研究國防科技興趣。

(五)增進實用軍事知能,提升緊急應變基本能力。

有關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國防通識」課程,時間分配可安排於高中一、

二、三學年,共計四學分。課程內容大致分為:恐怖主義與反恐、兵法的智慧、戰 爭啟示錄、第三波軍事科技、野外求生等單元,而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一)建立國防政策認知,促進全民防衛參與。

(二)增進兵學理論知識,涵養邏輯思維理則。

(三)啟發宏觀戰爭視野,深植慎戰和平理念。

(四)介紹先進科技發展,開拓國防科技視野。

(五)傳授野外求生知能,培養基本求生能力。

而軍訓教官對課程由「軍訓」變更為「國防通識」的影響,蔡孟娟 (2007)

在「高中職軍訓教官對國防通識課程之認知與態度研究」論文中得到下列結論:

高中職軍訓教官對「國防通識課程」之認知清晰明確、態度傾向肯定正向、因應 傾向趨於主動積極。因此,雖然軍訓課程已於 95 學年變更為國防通識課程,惟高 中職軍訓教官仍對該課程有明確清晰之認知,態度正向且能主動積極去因應課程 的變更。

(37)

鄭玉英(2007)在「我國高級中學軍訓教官工作狀況與未來轉型定位之研究

-以臺北市為例」的論文研究結論指出:

(一)高級中學軍訓教官認同現階段軍訓教學工作,並願意繼續留在校園擔任軍 訓教學。

(二)高級中學軍訓教官同意擔任校園安全及學生生活輔導工作,也同意繼續在 校園負責校園安全及學生生活輔導工作。

(三)高級中學未來需要實施全民國防教育,軍訓教官有意願進修國防教育相關 課程,並繼續在高級中學教授國防教育課程。

(四)高級中學軍訓教官認同進修教育學程,以取得在學校合格、合法的教學地 位。

(五)高級中學軍訓教官認同以軍職身份取得教師資格擔任國防教育教學,並依 軍職最大年限退休。

(六)高級中學軍訓教官轉型後對學務處與總務處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根據以上的研究結論,並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提出以下建議供作參考:

(一)儘快成立國防教育學程以利軍訓教官進修。

(二)國防教育由軍職合格教師授課。

(三)培育學校教職員擔負校園安全及學生生活輔導。

綜上所述,傳統的軍訓教育已於民國 95 年正式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國防 通識教育與全民國防教育。在 95 學年度之後,教育部實施「國防通識教育」,目 的是要將國防基本的知識與技能,運用通識教育的方式,傳授給高中職校的學生,

使我國未來的現代國民能具備基本的國防知識與技能。也同時期望在 99 學年度 後,課程能由合格的教師來傳授,將學校去軍職化,以求學校的一致性。因為就 學校整體面的觀點,學校是學術研究的地方,有穿著軍服的軍人在學校仍有不宜 之處,然將軍事課程界定於學術的層面,做學術傳授及研究之用,雖可解決校園 內穿著軍服的軍人問題,但是,軍訓教官在對學生、學校、社會的功能,將隨著 轉型於學術領域後,原先的學生生活輔導、校園安全維護等功能將逐漸式微,若 真的式微,則學校行政領導者將會產生惶恐。因此,國防通識教授者的定位將是 未來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 國防通識課程設備之標準

有關國防通識課程設備之標準,係以適應教學之需要,使學生能夠徹底明白 課程內容,提高學習成果為目標,且依需求儘量朝向利用電腦化教學設備與社會

(38)

資源加以輔助教學實施。國防通識專業教室設置,應具多功能性,除一般相關軟 硬體設施外,應妥為規劃運用,將來若可能合併健康與護理教室,達到資源共享、

充實學習單元課程之各項教學資源。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依歷次會議、公聽會意見所得綜合國防通識科設備需求,

擬定標準如下(其中未加註※者,乃屬於基本配備,加注※者皆為擴充設備,各 校參考添置):

(一)專業教室:器材設備需求如表 2-1 所示;並繪製平面配置圖置於專業教室(平 面圖含各項圖表掛板、模型儲櫃、教具櫃、冷氣空調設施等)。

(二)軍械室器材設備需求如表 2-2 所示。

(三)教學資料器材室需求如表 2-3、2-4 所示。

(四)視聽器材、教材:各教室必具備之基本配備,視教室大小,賦予一至二套 完整視聽系統可資運用。

(五)有關圖書類:每學期初除教材選定,教具添置外,另對教師手冊、多媒體 教學相關文獻,資料補充結合校內圖書館藏書可充分運用,期間並配合歷 史、地理、社會等相關學科內容,加以區隔後,以達相輔相成功效,拓展 學生學習領域;期刊雜誌類除籌訂每兩年出版之”詹氏”年鑑外,藉以充分掌 握國內外政治、經濟、心理、軍事四大方面發展與趨勢,同時有效運用現 有各種期刊、雜誌、國防通識教育同樣蘊含生活教育的強化,日後在教學 上與教、訓、輔工作密切配合,亦可增進生活輔導成效。

數據

表 2-1    專業教室器材設備之需求表  編號  名        稱  單位 數量  備      註  1  1-1 國防通識專業教室  間  1  ※2  1-2 武器載具模型  套  1  3  1-3 國防通識教室圖表  套  若干  4  1-4DVD  放影機  臺  1  5  1-5 電視機  臺  2~4  6  1-6 多媒體電腦  套  1  (至少乙套)  7  1-7 投影機  臺  1  8  1-8 多用途螢幕  幅  1  9  1-9 黑板(或白板)  塊  1  1
表 2-2    軍械室器材設備之需求表  編號  名        稱  單位 數量  備      註  1  2-1 軍械室  間  1  2  2-2 教學用槍  枝  50-100 3  2-3 槍機保險櫃  座  1  4  2-4 槍架  座  若干  5  2-5 槍櫃  座  若干  6  2-6 保養工具  套  20  7  2-7 木槍  枝  50-100 8  2-8 滅火器  具  2  9  2-9 除濕機  臺  1  10  2-10 保全系統  套  1  資料來源:教
表 2-4 教學資料器材室之需求表【選修】  編號  項    目  名    稱  單位  數量 備    註  3-37 反恐作戰相關書籍 套  若干 1  恐怖主義與反 恐  3-38 國防報告書  本  4  3-39 相關書籍  套  若干 2  兵法的智慧  3-40 教學影帶、DVD  卷(片) 若干 3-41 相關書籍  套  若干 3  戰爭啟示錄  3-42 教學影帶、DVD、 紀錄片  卷(片) 若干 3-43 先端科技影帶、 DVD  卷(片) 若干 3-44 模型  套  1 4
表 2-7    與學生學習滿意度面向有關之研究彙整表  研究面向  研究者  年代  學習  成果  學習 環境  課程安排設計 教師 教學  人際 關係  行政 措施  生涯規劃 Betz 1970 *  *  *  *  Howard  Schmenck  1979  *  *  馬芳婷  1989  *  *  *  *  *  鄭友超、鄭添洲   1993  *  *  *  *  周春美、沈健華   1995  *  *  *  吳淑鶯  1996  *  *  *  *  高員仙  1997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omputer attitudes, the digital learning attitude and the digital game attitude and tried to find out the factors affecting digital game-based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work stress,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and

Delphi method, and build up the structure among factors to find out successful key factors of urban joined bus management through analyzing and estimating the importance among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is the military dependants’ villages’ plan by using Value Engineering and using Operations Research to quantity the effect factors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