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透過鷹架學習提升造句學習成效 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透過鷹架學習提升造句學習成效 之行動研究"

Copied!
13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透過鷹架學習提升造句學習成效 之行動研究

研 究 生: 謝若慈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七 年 七 月

(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透過鷹架學習提升造句學習成效 之行動研究

研 究 生: 謝若慈 撰 指導教授: 蔡東鐘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 七 年 七 月

(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誌 謝

終於等到這一天了!論文終於完成了!這兩年求學的點點滴滴湧上心頭,心 中充滿感謝~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蔡東鐘老師,謝謝您每週的辛勤指導,謝謝您 的不厭其煩,謝謝您的耐心解說,謝謝您的包容忍耐,謝謝您帶領我們順利畢業,

何其有幸被您指導。另外也很感謝兩位口考委員-鄭承昌教授和吳思達教授,謝 謝您們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謝謝您們在口考的時候耐心教導,讓我的研究可 以更嚴謹,讓我的論文可以更精進,謝謝您們。

感謝我的同門學伴,很謝謝班代,有您在,什麼都不用擔心,因為很多事情 您都包辦了!也很謝謝春梅、語婕、沛文、旻志,在寫論文這條漫漫長路上,還 好有你們五位學伴的扶持,讓我覺得不孤單!謝謝你們~

再來要感謝學校的良師益友,謝謝孫銘聯老師、張智龍老師,謝謝您們願意 成為參與研究的夥伴,謝謝您們在我的研究過程中,常常提出具體的建議,在擬 定教學計畫時,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想法,謝謝您們。謝謝高偉堯老師在資訊融 入這方面也提供了許多的幫助,謝謝您。也謝謝在背後支持我、為我加油的同事、

朋友們,有你們的鼓勵讓我可以繼續向前走,走到畢業這頭~感謝!

再來要謝謝教會的天恩小組,謝謝您們常常為我禱告,扶持我、鼓勵我,謝 謝您們的陪伴,讓我覺得我在台東有許多許多的家人,感謝您,我的弟兄姊妹!

最需要感謝的是我的丈夫,老公,謝謝你!如果沒有你操持家務、照顧三個 小孩,我是不可能順利畢業的!謝謝你的支持與成就,成就了我,成就了這個美 滿的家,謝謝你無條件的忍讓與付出,謝謝你對我們的愛,我們也愛你。謝謝榮 聖、沛恩、豐潤,謝謝你們這一年對媽媽的包容,很多時候不能陪伴你們,謝謝 你們的忍耐與等待,也謝謝你們常常有的貼心舉動,媽媽好愛你們!

最後,最最需要謝謝耶穌!感謝您這一年來常常揹著我走,讓我覺得自己可 以承受這樣的訓練,感謝您從不嫌我煩,常常聽我哀號和碎念,感謝你陪我走過 的每一天,感謝您永遠愛我,謝謝您。

謝若慈 謹誌 2018 年 07 月 04 日

(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透過鷹架學習提升造句學習成效 之行動研究

作者:謝若慈

國立台東大學 教育學系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敘述六要素(人、事、時、地、物、形容詞) 以及圖片、動畫等鷹架,發展一套適合國小三年級學生之造句教學方 案,目的是透過提供鷹架幫助學生學習,使學生的造句更完整、更豐 富,且提升學生的寫作動機。為達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採行動研 究法,以臺東縣某國小三年級 29 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實施造句教學 方案,每週一節,共實施 9 週。研究者在造句教學方案實施之後,蒐 集學生的小組及個人造句學習單、造句前後測、教學省思單等資料進 行分析,並歸納出本研究之研究結論如下:

一、 透過敘述五要素能幫助學生將造句造得更完整 二、 透過敘述六要素能幫助學生將造句造得更豐富 三、 透過圖片或動畫能提升學生寫作動機

關鍵詞:造句、鷹架、圖片、動畫、敘述要素

(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Action Research on Improving Sentence-Writing by Means of Scaffolding

Hsieh,Jo-Tz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pply the six elements of description (people, matters, time, location, things, and adjectives), imagery, and anim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caffolding for sentence writing for third-graders. The aim of such program was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o write better and more complete sentences while boosting their motivation to write. The author used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being 29 students at a certa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tung County.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during one class per week for a period of nine weeks.

Afterwards, the author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group and individual sentence-writing worksheets, pre- and post-program evaluations, and the teaching reflection form. Based on such data, the author found the following:

1. Five of the elements of description helped the students write more complete sentences.

2. All six of the elements of description helped the students write better sentences.

3. Imagery and animation helped boost the students’ motivation to write.

Keywords: sentence writing, scaffolding, imagery, animation,

elements of description

(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目 次

摘 要... i

Abstract ... ii

目 次... iii

表 次... vi

圖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壹、 研究背景 ... 1

貳、 研究動機 ...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壹、 研究範圍 ... 5

貳、 研究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鷹架教學提升學習成效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 7

壹、 近側發展區(ZPD)對教學的意義及啟示: ... 7

貳、 教學鷹架理論 ... 9

參、 運用鷹架理論教學提升寫作學習成效的相關研究 ... 15

第二節 圖片影響造句學習成效之理論及研究 ... 18

壹、 看圖造句提升學習成效的相關理論: ... 18

貳、 圖片運用於寫作以提升學習成效的相關研究 ... 22

第三節 多媒體影響學生寫作的相關理論及研究 ... 26

壹、 多媒體運用以提升學習成效及動機的相關理論 ... 26

貳、 運用多媒體提升寫作動機的相關研究 ...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者的角色 ... 35

壹、 研究者的背景 ... 35

貳、 參與討論夥伴的背景 ... 36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 37

壹、 研究場所 ... 37

貳、 研究對象 ... 37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 38

(1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壹、 研究架構 ... 38

貳、 行動研究的實施流程 ... 38

第四節 教材與研究工具 ... 42

壹、 研究教材 ... 42

貳、 研究工具 ... 45

第五節 造句教學活動設計 ... 48

壹、 教學流程中融合鷹架策略 ... 48

貳、 教學活動設計 ... 50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 56

壹、 資料蒐集 ... 56

貳、 資料分析 ... 56

第七節 研究信效度 ... 58

壹、 人員的三角檢核 ... 58

貳、 資料的三角檢核 ... 58

參、 方法的三角檢核 ... 58

第八節 研究倫理 ... 59

壹、 尊重研究對象之參與研究意願及保密原則 ... 59

貳、 忠實呈現研究成果 ...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61

第一節 學生造句的完整性 ... 61

壹、 學生造句使用敘述五要素的情形 ... 61

貳、 學生造句的字數變多了 ... 67

第二節 學生造句的豐富性 ... 70

壹、 九次造句的形容詞分數表 ... 70

貳、 形容詞分數在前後測之變化 ... 76

參、 學生自評表之句子變豐富的部分 ... 79

肆、 自評表之鷹架提升造句能力 ... 80

第三節 圖片、動畫對學生寫作動機的影響 ... 81

壹、 自評表之提升寫作動機部分 ... 81

貳、 課堂表現積極 ... 82

參、 班級獎勵影響寫作動機 ... 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87

第一節 結論 ... 87

壹、 敘述五要素及圖片、動畫幫助學生造句更完整 ... 87

貳、 敘述六要素及圖片、動畫幫助學生造句更豐富 ... 88

參、 透過圖片、動畫等教學鷹架能提升學生的寫作動機 ... 88

第二節 建議 ... 90

(1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壹、 推動閱讀,早點建立形容詞資料庫 ... 90

貳、 小組討論要先訓練,才能成為有力的同儕鷹架 ... 90

參、 寫作時間要足夠 ... 91

肆、 宜配合課本進度進行造句教學 ... 91

參考文獻... 92

附 錄... 97

附錄 1 教師教學省思日誌 ... 97

附錄 2 小組討論造句單 ... 98

附錄 3 個人造句單 ... 99

附錄 4 學生自評表 ... 100

附錄 5 透過鷹架提升造句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前測卷 ... 101

附錄 6 與參與夥伴討論之記錄單 ... 104

附錄 7 三年級造句教學方案設計 ... 105

(1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次

表 1 提升寫作教學成效之研究整理表 ... 15

表 2 圖片提升寫作成效之相關研究 ... 22

表 3 運用多媒體提升寫作動機之相關研究整理表 ... 33

表 4 康軒版三年級國語課本強調的重點句型 ... 42

表 5 康軒版三年級國語課本重點句型之分類表 ... 43

表 6 造句教學方案選用的句型列表 ... 45

表 7 造句評分表 ... 46

表 8 教學流程與鷹架策略對照表 ... 48

表 9 造句教學方案之句型與圖片、動畫對照表 ... 51

表 10 資料編碼表 ... 57

表 11 學生造句中敘述五要素使用情形... 61

表 12 前後測敘述五要素之分數統計表... 65

表 13 學生自評表之字數增加部分... 69

表 14 九次造句之形容詞分數表 ... 70

表 15 前後測之形容詞分數表 ... 76

表 16 學生自評表之提升句子豐富程度部分... 79

表 17 學生自評表之提升造句能力部分... 80

表 18 學生自評表之喜歡寫造句部分... 81

表 19 學生自評表之喜歡上造句課部分... 81

(1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次

圖 1 重複式鷹架概念圖。 ... 10

圖 2 應用鷹架教學之五大原則示意圖。 ... 12

圖 3 雙碼理論示意圖。 ... 19

圖 4 人類訊息處理的基本歷程。 ... 26

圖 5 雙碼理論結構圖。 ... 28

圖 6 多媒體學習衍生理論。 ... 29

圖 7 多媒體學習認知模式。 ... 31

圖 8 研究架構圖。 ... 38

圖 9 研究流程圖。 ... 41

圖 10 敘述五要素呈現在白板和造句單的記錄。 ... 64

圖 11 學生專注上課及發表情形。 ... 82

圖 12 學生認真討論及寫學習單的紀錄。 ... 84

圖 13 造句榮譽榜。 ... 85

(1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內容在闡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動機、目的、相關名詞的界定,以 及研究限制。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

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各節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研究背景

寫作是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能力,也是溝通及邏輯思考的展現。寫作也被視 為語文綜合能力的高層次展現,近年來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已開始重 視寫作的重要性 (謝孟恬,2016)。

而臺灣教育部亦頒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不管是現在正要使用的,還是最近 即將使用的 107 年課程綱要,都針對國語文寫作能力,訂定「國語文領域寫作能 力指標」,顯示出寫作在國語文學習領域的重要性。「良好的寫作技巧能協助學生 傳達觀念、分析資訊,並鼓舞他人,而缺乏足夠的寫作能力,則會影響從學業到 未來事業的發展」(周慧菁,2011)。寫作能提高一個人的表達能力和內涵、能帶 來工作機會、成為創業的方向;透過寫作可培養思考力、想像力等的重要心智能 力 (青雲私塾,2016)。2004 年,美國國家寫作委員會於《寫作:工作的入場券 或出場券》(Writing:A Ticket to Work or A Ticket Out)報告書中指出良好的寫作 能力是獲得專業工作的必要條件 (謝孟恬,2016)。

張錦弘(2016)在聯合新聞網指出:107 學年學測將有重大變革,學測國文非 選題將改為「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獨立施測 80 分鐘,要考兩篇作文且成績占 國文總分 5 成。根據大考中心最新公布的考試說明,寫作測驗加深、加廣,理性、

感性並重,且強調人文、社會、自然跨科整合,以評量考生是否具備就讀大學的 國語文表達能力。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6)公布的考試說明,更強調寫作的重要

(1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性,指出跨領域學習與溝通能力,是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考生未來在大學裡若 有良好的寫作能力,能幫助學習專業。

貳、 研究動機

一、學生語文能力低落

雖然眾所皆知寫作的重要性,不過寫作能力並沒有因此而自然提升。近年來 學生使用電腦、手機的頻率愈來愈高,班上的孩子回家幾乎沒有不能上網的,但 卻鮮少有學生上網查課程相關的資料或為了補充新知而上網,一上網幾乎就是玩 遊戲不然就是用社群軟體聊天,例如臉書和 Line 等社群軟體使用的最為廣泛,

學生的遣詞用字常常簡化、或有一些流行用語漸漸出現在學生的日記和作文上面,

例如:中二病、踹共、大大、安安…等。修改日記和作文變成老師和學生的沉重負 擔,追根究柢,就是學生連基本的語詞和造句都不熟練。

在改造句的時候發現,學生的造句常發生寫得不通順的情形,不然就是非常 簡短,雖然句子通順了,但卻索然無味!少數學生的造句寫得生動有趣、不僅通 順還正確運用了很多修辭法,可是因為寫得多,錯字率也較高,所以在得分方面,

反而寫得少、寫得簡單的,比較容易得到分數;寫得豐富有趣的,卻容易因錯字 而扣分!這似乎是在鼓勵學生寫少一點,避免被扣分的機會,卻懲罰了願意多寫 一些的學生!因此本研究將採用敘述六要素以及運用圖片造句來進行研究,鼓勵 學生多寫,寫得愈豐富愈好;「錯字」不再是改造句的唯一評分標準。

二、造句教學省思

研究者回顧自己的國語造句教學發現,若教師只是佈題,然後就要學生發表,

通常就是固定的幾位國語文程度好的學生回答,其他學生則是默默地等待答案,

或是發呆,回家寫作業時仍然寫得不是很好,在改作業簿的時候,會發現有好幾 位同學的答案一模一樣,一問之下原來是抄解答或抄自修或抄網路的句子。學生 只想應付、交差了事,因此,提升造句教學成效是研究者認為能改善學生語文表 現的重要方向。

(1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三、為學生搭鷹架能帶來好的學習成效

要提升造句學習成效,並非一蹴可幾,Vygotsky 主張學習者若經由有效的教 學引導,可以突破其發展水準,其潛在的發展性將優於未接受協助的學習者(賴 坤弘,2009)。教師必須要有一套適合學生的鷹架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方案,以幫助 學生從基礎開始建立語文能力,並發揮學生的最大潛能。

根 據 Vygotsky(1978) 提 出 的 重 要 觀 點 : 近 側 發 展 區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簡稱 ZPD)的概念,他認為個體的發展有分為實際發展層次與可能 發展層次;實際發展層次就是孩童已經具有的可以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可能 發展層次則是在大人或同伴的合作協助下,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兩者之間的 距離就是「近側發展區」;利用各種策略在學生的近側發展區搭建學習鷹架,有 助於學生獲得新知識及技能 (張素儀,2008) 。

Vygotsky 認為根據學生現有的學習基礎來引導,才會有學習效果(潘世尊,

2002)。因此本行動研究嘗試以學生三年級上學期所教導的敘述要素來當作學習 基礎,再搭配圖片或動畫以及師生、同儕之間的對話等鷹架策略,來幫助學生進 行有效的學習,期盼能激發孩子的想像能力並寫出較豐富的句子來。潘世尊(2002) 指出透過教師及同儕的引導、互動,能幫助學生有更高層次的發展。因此本研究 之造句教學方案中,也希望透過師生對話以及小組討論激發學生思考的能力,也 希冀可以透過敘述六要素造句以及生動的圖片、動畫的刺激讓孩子們更願意寫作,

造句成效能提升,將句子加長、讓句子變得更豐富。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運用敘述六要素、圖片或動畫 於國小三年級學生國語文造句教學之行動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1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一、透過敘述五要素以及圖片、動畫等鷹架完整學生造句。

二、透過敘述六要素以及圖片、動畫等鷹架豐富學生造句。

三、透過圖片、動畫等鷹架教學提升學生寫作動機。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完整造句

本研究是指每個造句內容至少包含:人物(或動物.植物)、事件、時間、地點、

物品等主要內涵,並使句子的字數變多。當學生寫完句子之後,請學生在句中標 示出人、事、時、地、物,以檢視是否有運用敘述要素讓句子的字數變多。

二、豐富造句

造句中除了人、事、時、地、物等內容之外,再加入形容詞,使句子的情意 更豐富、完整的表達出來。當學生寫完句子之後,請學生在句中標示出人、事、

時、地、物以外,也分別標示出所應用的形容詞,形容詞運用得恰當,而且形容 詞愈多,表達的句子愈精確,句子愈豐富。

三、敘述六要素

在文章中描述一件事或幾件事時,為了把句子清楚、有條理的用文字敘述出 來,會在文章中加入「人、事、時、地、物」,使文章寫得更完整,為了使簡單 的意思變得更豐富,會適時的在文章中加入「形容詞」,使語意更具體。(康軒版 國語課本第五冊,2017:p32、p58)

四、寫作動機

張春興(1996)提到「動機是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導使該 一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p.291)。

(1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研究者期盼透過師生討論、圖片、動畫等教學鷹架以及配合班級獎勵制度之 教學策略,來提昇學生的寫作動機,讓學生更喜歡寫作。

五、鷹架

「鷹架」本是建築時搭建在四周的支架,當鷹架被用來比喻教學互動時,學 生是正在施工中的建築物,而教師需搭建鷹架來支持學生發展。鷹架的目的在引 發學生發展或建造新的能力,因此,鷹架可以說是教學時師生互動的方式或策略

(周淑惠,2003);鷹架就是在 ZPD 裡協助學童學習的教學活動;可以是師生對 話、同儕互動、各種工具、媒材…等,當學習者的能力增強之後,鷹架要漸漸撤 離,讓學生承擔更多的責任,獨力完成學習任務。本研究指的鷹架是教師、同儕、

圖片、動畫、敘述六要素等教學鷹架。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本研究者即為教學者,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的台東縣一所國小三年級學生,

參與學生人數 29 人,研究時間為 9 週。

貳、 研究限制

研究者服務的學校為台東縣中心型學校,而研究的對象為三年級的學生,研 究的方法則為行動研究,因此本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推論至其他地區,仍需進一步 的研究。

研究的時間為 9 週,每週利用一節彈性課時間來進行研究,雖然造句教學在 國語文領域相當重要,但國語文涵蓋注音符號運用能力、聆聽能力、說話能力、

識字與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六大項指標(國民教育社群網,2011),

而三年級每週的國語課僅有五節,沒辦法將所有時間都排造句教學,也要顧及其 他學習指標,讓學生多元全面的學習。

(1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2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三節,分別對本研究之相關理論與研究進行探討,第一節說明鷹 架教學提升學習成效之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第二節在說明影響圖片影響造句學 習成效之相關理論與研究;第三節在說明多媒體影響學生寫作的相關理論及研究。

第一節 鷹架教學提升學習成效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研究者將透過敘述六要素以及圖片、動畫等鷹架搭建的方式來進行造句教學,

本節從鷹架理論對教學的意義和啟示談起,再探討教學鷹架的類型、鷹架教學要 掌握的原則、策略最後再以鷹架教學對提升學習成效的研究來探討。

壹、 近側發展區(ZPD)對教學的意義及啟示:

一、近側發展區對教學的意義

鷹架理論的起源和 Vygotsky 的社會文化歷史取向發展理論極有關係,但卻 不是由 Vygotsky 所提出的,鷹架理論的概念是在 1976 年,由 Wood , Bruner and Ross 等人所提出的(朱秋玲,2006;李嘉齡、陳盈足、洪照明、孔俊傑、鄭志宗,

2007;林致瑋、林永順,2007;賴坤弘,2009;謝州恩,2013) 。「Vygotsky 認為 在孩子的發展過程中,模仿與教導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引導孩子到一個新的發 展層次,意即學習引導發展-透過教學的引導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谷瑞勉譯,

1999)。 「Vygotsky 指出教學的引導需視學生發展層次而定,所以為了促進發展 應該先界定學生的發展層次」(朱秋玲,2006) 。Vygotsky(1978)提到孩童的心理 發展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真實的發展層次(actual developmental level),另一個 為近側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而近側發展區就是指介於真實發 展層次(能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潛在發展層次(在接受成人或和能力較高的同 儕合作之下所能完成的能力層次)之間的距離;ZPD 是一種動態的發展狀態,是 能力趨向成熟的歷程」(Vygotsky,1978)。因此,教學引導的重要性在於喚起學

(2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生在 ZPD 內的能力,即引導出學生潛在能力,而非學生已習得的能力 (朱秋玲,

2006) 。後期的學者用「鷹架(scaffolding)」來比喻近側發展區間的有效的教學 互動。

研究者小結:根據以上論述,研究者認為要促進學生發展學習,要先了解學 生的學習背景、已知的知識、習得的能力,也就是 Vygotsky 提到的真正發展層 次,才能判斷鷹架要從哪裡開始搭建,要搭多高(潛在發展層次),鷹架要用什麼 材料、什麼策略來達成目標,學生要發展出什麼能力。成人或同儕之間的語言溝 通與互動能幫助孩童成長;要正確了解學生的 ZPD 所在,才能針對學生提供有 效的教學鷹架,設定正確的教學目標。因此在三年級上學期會先了解並蒐集學生 的造句資料,才能更了解學生的 ZPD,以擬定三年級下學期的造句相關課程。

因此,「教學鷹架」就是幫助學習者從「實際發展水準」跨越到「潛在發展 水準」;而當學習者的能力提升時,就要減少對學習者的幫助,完成學習責任的 遷移 (賴坤弘,2009) 。

二、近側發展區對教學的啟示

Newman, Griffin and Cole 將 ZPD 的發展視為「建構區域」,在研究的教學 過程中發現,老師透過學生的作業及表現來建構出自己認為的意象,但學生則建 構出自己認為老師希望他們建構的意象,因此,Newman, Griffin and Cole 非常強 調師生對話。教師透過提問來了解學生知道什麼以及如何知道的;教師藉此理解、

測量學生的 ZPD (李嘉齡等,2007)。換句話說,若是只透過作業和學生的表現不 一定能完全了解學生已經建構了什麼知識或能力,透過師生對話可以更準確的了 解學生的學習基礎並更精確的設定目標。

因此研究者將在三年級上學期教學時,透過師生對話、蒐集作業,來了解全 班學生大致相同的能力、經驗在那裡,作為測量學生程度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研究之造句教學研究,奠基於三年級上學期國語康選版的統整活動(一)敘 述四要素:人、事、時、地,以及統整活動(二)將句子拉長:加入形容詞。研究 者在教導敘述要素時也帶入句子中常出現的「物」要素,班級也會共做一些活動,

例如:讀報畫重點、讀故事畫重點…等,以期讓全班學生的起始能力較一致。

(2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教學鷹架理論

「教學鷹架」,簡單來說,就是「教師針對學生的近側發展區,提供有認知 意義或有價值的教學活動,以提升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張素儀,2008)。

一、教學鷹架的類型

不同的學者對鷹架的類型做出不同的分類,以下整理與本造句教學研究相關 的鷹架類型:

(一) 從鷹架的撤離與否來分類

Pea 在 2005 年提到鷹架在達到目的之後,就要撤離。這是 Wood , Bruner and Ross 所未提及的(謝州恩,2013)。

研究者之造句教學研究希望從一開始給予比較多的鷹架,例如:同儕鷹架、

圖片等鷹架,到後來可以個人寫出比較豐富的造句,在造句測驗後測時,則將鷹 架撤離,只佈題提供造句句型,以符合一般考試的情境。

(二) 分佈式鷹架

Tabak 在 2005 年提出的三種分佈式鷹架模式融合 Puntambekar 和 Kolodner 的分佈式鷹架與 Reiser 鷹架類型互補觀點,分別為分散性鷹架模式、重複鷹架模 式與協同的鷹架模式(謝州恩,2013)。

1、分散性鷹架模式(differentiated scaffolds):

每一個學習目標對應一個鷹架。鷹架 1-目標 1;鷹架 2-目標 2(謝州恩,

2013)。

2、重複鷹架模式(redundant scaffolds):

是指多個鷹架支持同一種目標,目的在於協助不同 ZPD 的學習者,可以從 不同鷹架中獲得支持。因為有的人可能會錯過某種鷹架,而從另外一種鷹架中獲 得學習(謝州恩,2013)。鷹架 1+鷹架 2+鷹架 3---達到同一目標,如圖 1:

(2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1 重複式鷹架概念圖。

3、協同的鷹架模式(synergistic scaffolds):

針對同一個目標,連結交互作用的不同鷹架,作為另一個鷹架。例如:整合 電腦軟體與教師鷹架,針對同一個目標協助學生學習,使學生準確達成目標(謝 州恩,2013)。

本造句教學研究將採用第 2 項重複鷹架模式,研究者很認同在教學現場中,

每個孩子已經習得的先備知識不同,每個人學習的優勢能力也不同,如果可以透 過不同的學習鷹架,相信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如 Tabak 所說這三種鷹架模 式可以重疊與互補,研究者也將採用第 3 項協同鷹架模式,透過教師以及電腦的 鷹架連結,協助學生學習。

(三) 依教學意義來區分:

Dyson 指出鷹架作用的意義應該包括「垂直」與「水平」兩層次:

1、垂直鷹架:

在教學互動中鼓勵學習者試圖提高認知的層次,以建立學習的垂直鷹架(林 致瑋、林永順,2007;賴坤弘,2009)。

敘述六要素

(人.事.時.地.物.形容詞)

動 畫

讓造句

更長

更豐富

(2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2、水平鷹架:

應配合學習者的社會背景與經驗,來提供學習內容,藉由語言、符號等心理 工具與同儕或專家的水平鷹架,共同建構學習網絡(林致瑋、林永順,2007;賴坤 弘,2009)。

本造句教學研究之垂直鷹架指的是從敘述的五要素「人、事、時、地、物」

開始搭鷹架,再慢慢擴展運用形容詞來豐富造句。水平鷹架指的是透過小組合作 之同儕鷹架、看圖造句、電腦多媒體等鷹架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二、應用教學鷹架的要素

Berk and Winsler 提出有效的鷹架行為應具備下列要素:共同解決問題、互 為主觀性的概念、溫暖與回應、讓孩子保持在近側發展區中、促進自我規範(谷瑞 勉譯,1999) 。

也就是在溫暖、快樂的情境下,老師和學習者一起解決問題;在合作的過程 中,老師給予學生支持,當學生能力增強時,教師就必須減少或完全拿掉協助,

讓學生承擔更多的責任。

朱秋玲(2006) 在研究中也整理出應用「鷹架」時應注意的五大原則:

第一為「發生要素」,即發生在學生的最佳發展區中;

第二為「師生關係」,即鼓勵師生合作與聯合解決問題的關係;

第三為「仲介概念」,即透過社會文化情境下的語言、符號來傳輸;

第四為「情境氣氛」,即提供溫暖、支持、互動、互惠的氣氛;

第五為「自我規範」,即達到學生自主表現學習能力的狀態。

其中第三項「仲介概念」是 Berk and Winsler 沒有提到的概念,也是本研究 將運用到的原則之一,朱秋玲(2006)提到鷹架概念是透過語言、符號成為學習的 仲介,例如:問問題、示範、圖畫、圖表等方式,以促進學習發展。本研究也將 運用教師及同儕示範、討論、圖畫來當作學習的媒介,促進學生有好的學習。

(2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為了使概念更清楚,研究者將朱秋玲所整理出來的鷹架應用原則繪成圖,呈 現於圖 3。

圖 2 應用鷹架教學之五大原則示意圖。

綜合以上研究,本研究將主要依循 Berk and Winsler 的概念,再輔以其他應 用原則,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和同儕,或學生和老師聯合解決問題,透 過討論、師生對話、圖片、動畫等媒介支持學生達到豐富造句的學習目標,當學 生的能力增強時,將由原本的小組合作變成個人作答,最後將圖片的媒介也拿掉,

希望學生能在撤離鷹架之後,將所學的能力遷移過來在平時課業的造句作業中表 現出來。

三、教學鷹架的功能:

根據 Wood, Bruner and Ross 等人的想法,教學鷹架可以協助學生在學習上 達到以下功能(賴坤弘,2009):

(一) 引發參與(recruitment):

為了讓學習者樂於參與學習,在學習之初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發生要素 (ZPD)

學生

溫暖、互動、互惠 仲介概念(語言、圖片、動畫)

班級

老師

自主學習

師生關係

(2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 減輕學習負擔(reduction in degree of freedom):

教師應先提供適合學習者的內容,並將之拆解或簡化,讓學習者專注於學習,

以減輕學習負擔。

(三) 目標方向的管理(direction maintenance):

為了讓學習者能銜接過去的學習經驗,教師可以指引學習者適合的學習方向。

(四) 指出事物的重要特徵(making critical feature):

協助學習者指出分類事物的重要特徵。

(五) 挫折控制(frustration control):

透過鼓勵與支持等互動,使學習者的在學習上更有自信且減輕在犯錯時的挫 折感。

(六) 示範(demonstration):

教師從學習者的學習角度來示範,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 (賴坤弘,2009)。

四、教學鷹架策略

鷹架策略就是指運用鷹架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方式;鷹架策略是協 助學生達到可能發展水準的方式。從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中,可以發現常使用的 鷹架策略有:示範、指導、澄清、提示、回饋、提問、合作、討論……等多種 策略(張素儀,2008)。Gallimore and Tharp 在 1990 年提出六個教學步驟(李嘉齡 等,2007):

(一) 示範(modeling)

教師或有能力的他人均可提供行為供學生模仿。

(二) 立即的處理(contingency managing) 根據學生行為給予立即的懲罰或獎賞。

(三) 回饋(feeding back) 對學生的表現給予回饋的訊息。

(四) 教導(instructing):

對教師提供的作業或學生表現行為做指導。

(2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五) 發問(questioning) 讓學生利用語言表達其思考。

(六) 認知建構(cognitive structuring):

提供學生如何組織、分類、評量及編排他們的思緒與記憶。(李嘉齡…等,

2007)

研究者在設計本造句教學方案時,即運用了以上六個步驟,適時地融入在教 案中。

研究者小結:綜合上述理論和相關研究的整理可以發現,如果教學之前沒有 先衡量學生的 ZPD 在哪裡的話,那麼教學可能變得沒有意義或沒有成效;如果 鷹架搭在超過學生 ZPD 很高的地方,學生根本就不可能學會,鷹架如果搭在已 經習得的能力則沒有辦法幫助孩子達到更高的發展層近,也就是沒有進步。有效 的教學必須先了解學生的 ZPD,再建立適當的教學鷹架才能達成目標,適當的教 學鷹架可以幫助孩童從原本的真實發展區進階到潛在發展區,從功能上來看,還 可以引起學生參與、減少挫折…等,所以研究者進行造句教學研究時,將透過不 同的學習鷹架幫助學生學習造句,敘述六要素「人、事、時、地、物、形容詞」

為垂直鷹架的概念,再輔以看圖造句、情境融入的水平鷹架,幫助不同能力的孩 子有更好更多面向的學習;研究者認為教室裡的教學是多變化的,的確不適合只 運用單一的鷹架來教學,因此教學者將本著行動研究的精神,邊教學邊觀察、省 思,也配合分佈式鷹架的概念中重複鷹架模式,在教學歷程中融入適當的方法和 教學策略及情境布置等,來幫助學童提升造句的學習效能。

(2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 運用鷹架理論教學提升寫作學習成效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針對國小學童的寫作相關研究做整理,分析歸納出寫作教學中可以運 用的寫作教學策略、活動,以及能提升學習成效的相關結論,詳見表 1。

表 1

提升寫作教學成效之研究整理表 作者/年代/研究篇目 研究

對象

鷹架教學活動或策略 研究結果/提升學習成效 陳怡靜(2002)。國小

低年級實施視覺空間 智慧取向寫作教學之 行動研究

國小二 年級學 生

1. 圖表寫作策略。

2. 以遊戲方式導入圖 表的功能。

1. 低年級學生可根據圖 表來寫作,並掌握文 體的特點。

2. 隨著學生活用圖表的 程度,逐漸降低教師 的鷹架作用,使作品 更活潑。

陳淑娟(2004)。心智 繪圖融入國小低年級 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國小二 年級學 生

1. 心智繪圖寫作教 學。

2. 善加利用資訊、網 路與多媒體教學。

3. 音樂靜思活動。

1. 學生寫作表現無論在 篇幅方面或內容方面 都進步很多。

2. 在音樂靜思活動中,

開啟心像的引導,寫 作的創意思考。

3. 提供繪畫表達的空 間,有助於提高寫作 的興趣。

陳雅菁(2009)。笑話 在寫作教學應用之研 究─以國小四年級為 例

國小四 年級學 生

1. 用十二則笑話。

2. 創造思考教學策 略、原則。

1. 笑話能激發學生學習 興趣、能提升學生寫 作意願。

2. 運用笑話教學能提升 寫作能力。

吳昭美(2010)。調整 六年級學生寫作觀點 之寫作教學的行動研 究

國小六 年級學 生

圖像組織寫作鷹架。 1. 提升寫作意願。

2. 寫作篇幅提升了。

劉坤榮(2014)。運用 限制式寫作進行國小 五年級學生寫作教學 之行動研究

國小五 年級學 生

1. 童詩改寫。

2. 以童詩為鷹架以減 輕學生的認知負 擔,也可藉由改寫 成記敘文的過程訓

在寫作能力提升的成效 上有顯著之提升,特別 是在組織結構上所展現 的成效上較明顯。

(續 下 頁 )

(2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作者/年代/研究篇目 研究 對象

鷹架教學活動或策略 研究結果/提升學習成效 練學生安排段落、

組織成篇之能力。

鍾瑞珠(2014)。電子

書融入一年級記敘文 寫作教學歷程之研究

國小一 年級學 生

電子書課文及動畫。 1. 能激發學生學習動 機。

2. 對學生寫作有正面成 效。

游美淑(2016)。應用 藝術思考方案於國小 三年級寫作教學之行 動研究

國小三 年級學 生

1. 觀察卡通圖片。

2. 小組討論。

3. 班級討論。

4. 寫作活動。

高、中、低三組學生兩 次循環課程作品平均分 數皆高於前測分數,顯 示學生在接受「藝術思 考寫作教學」後,寫作 能力提升了。

魏吟君(2016)。修辭 技巧在國小三年級寫 作教學之應用

國小三 年級學 生

1. 運用譬喻轉化排必 類蝶引用等五種修 辭來實作。

2. 用仿寫、擴寫、續 寫等策略。

1. 學生從有系統的教學 中獲得寫作的成就 感。

2. 透過教學,學生學到 仿作技巧,能應用在 寫作上,豐富文章。

研究者整理

從以上相關研究發現:

一、透過鷹架策略寫作有助於國小學童提升寫作能力

從上述研究對象來看,不管是國小一到六年級的學童,都可以透過運用鷹架 的教學策略或方法來提升寫作能力。本造句研究之對象為國小三年級生,剛剛從 低年級升上中年級,課程的節數和難度都增加了,需要很多教學鷹架幫助學生做 良好的銜接,以利學習。

二、多元的鷹架策略有助提升學習效能

上述研究使用的鷹架策略雖有不同,但透過有組織規劃的鷹架教學,都提升 了寫作方面的成效,其中提到的鷹架策略之圖片、多媒體、同儕鷹架、教師鷹架、

小組討論等,也將在本研究之造句教學中應用,希望透過這些教學鷹架幫助學生 將造句造得更完整、更豐富。研究結果都肯定鷹架式的教學有助於提升寫作教學

(3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的學習成效,能幫助不同年級的孩子更有組織地進行學習,拉大寫作篇幅、掌握 文體特點、增強解決能力、啟發思考、提升寫作意願,寫作能力皆有提升。

從以上相關研究可以發現鷹架教學的對象低、中、高年級都有,且皆能提升 寫作的學習成效;如果用「鷹架」來搜尋相關研究,可以發現鷹架教學被廣泛的 應用在各個領域,研究對象更是多元,從幼兒到成人,甚至是特教生方面的研究 都有顯的成效,不過在造句教學的研究文獻卻不多,本研究將以行動研究的方式 來探討造句教學。

(3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圖片影響造句學習成效之理論及研究

從上一節的研究可以發現,寫作的教學策略繁多,但又以圖片為鷹架的學 習策略居多,且都具有提升寫作能力的效果,因此研究者在這一節將更深入的 討論圖片影響學習的相關理論,再整理有關圖片提升學習成效的相關研究。

壹、 看圖造句提升學習成效的相關理論:

一、兒童認知發展理論

(一) 具體運思期的學習觀點

以皮亞傑(Piaget)的觀點來看,三年級的學童( 9-10 歲),在認知發展上,

是處於具體運思期(何秀芳,2008)。皮亞傑認為在兒童成長期間,學習事物的過 程,是由具體到抽象,且呈階段性。兒童會使用簡單的圖形、文字、以及數字等 符號去進行思考或表達學習成效,句子的表達是展現之一(賴蕙瑩,2015)。此時 期的思考特徵包含能形成有限的假設:具體運思期的兒童能思考「若……則……」

的假設性問題,兒童新增的思考能力,讓他們能精通轉移性、互轉性等問題、有 可逆性(何秀芳,2008;徐宗賢,2011) 。因此,本研究使用圖片進行造句教學,

很符合這些具體運思期的發展特徵,圖片有助於三年級的兒童在造句時,將具體 的照片內容轉換為文字的思考歷程,圖片成為思考的鷹架,且能啟發學生的想像 力,可以讓造句內容更豐富。

(二) 認知發展理論影響造句教學的觀點

布魯納(J. S. Bruner)將認知發展表徵分為三個階段:動作表徵、圖像表徵、

符號表徵。其中圖像表徵是指兒童透過留在記憶中的心像(Mental Image)或靠照 片、圖形獲得知識。布魯納的說法和皮亞傑的具體運思期頗為相似(張春興,1996)。 布魯納認為兒童大都是先使用動作表現方式學習,而逐漸提升為以形像與符號去 思考周遭的事物(賴蕙瑩,2015)。兒童無法完全憑抽象思考去推理,需從具體的 經驗或事物去做合乎邏輯的思考 (何秀芳,2008)。布魯納雖將認知發展分為三個 階段,但在實際教學時並不主張用年級或年齡來分階段,他認為每個人的求知方

(3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式有很大的差異,必須配合身心發展來教學(張春興,1996)。大多數造句教學 架構比較偏向符號表徵的部分,但中年級學童仍需要更具體的教學媒材來引導學 習,所以本研究將透過具體的圖片、照片,能幫助學童由看見的照片線索去思考 照片中的人物可能有的反應、情緒或行為;或是照片中的景觀、情境,帶給學童 的情緒感受或想像,因而將句子變長、變豐富。

二、雙碼理論對於使用圖片造句的觀點

Paivio 的雙碼理論以認知觀點支持「圖像」對學習之重要性(楊維軒,2012)。

Paivio 提出人類的認知系統包含兩個子系統,依編碼方式的不同分為語文系統及 非語文系統,語文系統主要負責和語文有關的訊息處理和儲存;非語文系統主要 負責視覺影像訊息 (李進福,2006)。當提供一個文字或圖像刺激時,會同時在語 文和非語文表徵系統找到相對應的文字或圖像。語文和非語文是兩個各自獨立的 表徵系統,但彼此之間又有關聯 (何秀芳,2008) 。圖像系統與語文符號系統兩 者可以同時被活化,在訊息處理中也能各自獨立,卻又交互連結,系統之間是一 對多的關係,且是雙向的 (李進福,2006 ) 。同時透過語言和非語言系統來將訊 息編碼,兩種併用更容易被儲存於記憶中。而其中非語言系統所涵蓋之意象碼 (image code),是指一切動態與靜態的視覺性訊息(楊維軒,2012)。上述雙碼理論 之示意圖,如圖 3。

圖 3 雙碼理論示意圖。

資料來源:取自以多媒體輔助國民小學推動環境教育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運 用空拍機為例(頁 25),鄭菁雯,2016。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公共政策 研究碩士論文,嘉義縣。

感官系統

語文剌激 非語文剌激

語文 表徵性連結 意象

關聯性連結

語文回應 非語文回應

語 文 系 統

非 語 文 系 統

(3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學習者經由文字及圖像性進行編碼,資料經由愈多的聯結,記憶就愈為深刻。

而透過電腦圖像同時能以靜態和動態的方式讓學習者接收文字與圖像訊息,加強 對訊息之記憶(楊維軒,2012)。教師教學時,字或圖畫提供學童寫作訊息,圖片 能活化學童圖像符碼、內在心像,以幫助學童提取與寫作相關的經驗、知識(何秀 芳,2008)。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教學策略---敘述六要素以及運用看圖造句,正是兼 顧語言和非語言的學習編碼方式,幫助學生將圖片和文字交互連結,增加學習成 效。

三、多元智能之視覺空間智慧

Gardner 基於幾十年的研究提出多元智慧理論,認為每個人至少擁有八種不 同的智慧:語言修辭的智慧、數學邏輯的智慧、視覺空間的智慧、肢體運動的智 慧、音樂的智慧、人際關係的智慧、內省的智慧、自然觀察智慧。而視覺空間智 慧發達的人在學習時是用意象及圖像來思考的(陳怡靜,2002)。

多元智慧理論主要的觀點為下列幾點(陳怡靜,2002):

(一) 每個人都具有此八種智慧:

Gardner 認為每個人都擁有八種智慧,但每個人的運作方式都很獨特。大多 數的人都是某些智慧很發達,某些智慧則較不發達。

(二) 八種智慧都能達到相當的水準:

Gardner 認為如果給予每個人適當的指導和鼓勵,幾乎每個人都能達到很好 的水準。

(三) 智慧通常以複雜的方式統合運作:

Gardner 指出除了極少數專家和腦部受傷的人外,生活中沒有任何一項智慧 是獨立存在的,每種智慧都是相互運作的。

(3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四) 每種智慧皆有多種表現方式:

Gardner 認為語言智慧和視覺空間智慧有不同的代表系統,語言碼和形象碼 分別處於左腦與右腦。將視覺空間智慧融入寫作課程,能讓兒童學習寫作時,更 完整地融合左右腦的學習,融合意象、圖象與文字。

Lazear 在 1991 年提出多元智慧理論在教學上的應用方式之一:以智慧為方 法去獲取知識,例如:用情境圖、投影片、歌唱來練習英語單字等。如果高度運 用空間智慧和語文智慧就能找出來自存在於兩個不同形體間的相似之處,能夠察 覺不同領域間之相同處的譬喻能力,都來自視覺空間智慧的展現(陳怡靜,2002)。 因此研究者認為用圖片來幫助寫作.也是一個結合多種智慧的好方法,能提升學 習成效。

Gardner 認為語文智慧和視覺空間智慧各有其代表系統,一個為語言碼,一 個為形象碼,兩種能力可以獨立進行也可以互補(陳怡靜,2002)。以教學活動而 言,圖片能吸引學生的目光;學生在學齡前便經常畫畫,進入學齡期也常使用各 種圖像符號,所以用圖片造句能幫學生將圖象轉化為文字,降低學習的困難度(陳 怡靜,2002)。

徐宗賢(2011)提到「看圖造句」可以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思考力、觀察力與 表達力四項能力。將增進語文智能的「看圖造句」教學,和視覺空間智能接軌,

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創造力。

何秀芳(2008)認為圖片材料比較容易活化學童心理圖像符碼,可以快速傳達 到語文及非語文系統;看圖造句所提供的圖片材料,最能刺激活化內在心像。

小結:皮亞傑提出的具體運思期的觀點,認為圖像能幫助思考、學習,而布 魯納的認知發展表徵提到的形象表徵(圖像表徵)以及符號表徵,也指出兒童從 具體的經驗或事物所獲得的心像做合乎邏輯的思考是此時期思考發展的特點,

Paivio 的雙碼理論觀點也支持「圖像」對學習之重要性,Gardner 提出的視覺空 間智慧更指出視覺心像是現代生活的核心。而本研究要進行之造句教學,於皮亞 傑的理論而言,就是透過圖像將文字具體化,以協助兒童思考;也符合布魯納的 認知發展和 Paivio 的雙碼理論,透過文字符號的鷹架和圖像的非語言鷹架,協助 學生進行學習;也可以將 Gardner 提出的視覺空間智慧和語文智慧接軌,兩邊並 進、互補,可以刺激學生思考,並降低造句的困難度。

(3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圖片運用於寫作以提升學習成效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蒐集近 10 年來關於圖片影響寫作教學的相關研究,並分析教學的鷹 架策略,也歸納整理出圖片對於提升寫作成效及寫作動機,詳見表 2 之整理表 格。

表 2

圖片提升寫作成效之相關研究

作者/出版年/篇名 教學手法或策略 研究結果 江素卿(2006)。國小低年

級看圖教學與充實文句 之研究

呈現圖片讓學生展開聯 想, 透過師生對話引導 發表,再適時加入修辭 技巧,例如:比喻、擬 人、誇張、雙關、類 疊,以充實文句。

1. 圖片內容指引造句內 容,有利兒童造句。

2. 圖片可以提高兒童的 寫作興趣。

3. 看圖造句教學可以提 升兒童的觀察力。

4. 看圖造句教學可以提 升兒童的想像力。

5. 看圖造句教學可以提 升兒童的創造力。

何秀芳(2008)。低年級看 圖作文創意教學之行動 研究-

一系列的看圖作文創意 教學,且會變換圖片的 呈現方式,有時中間空 白,有時結尾空白,且 用多元的方式呈現,例 如唱歌、朗讀等等。

除了在「標點符號」這 項沒有顯著差異,其他 在「文字正確」、「圖文 相符」、「文句通順」、

「用字遣詞」、「寫作具 創意」均有顯著進步,

提升寫作能力。

林彥佑(2009)。圖像與修 辭技巧結合之寫作教學

藉由彩色掛圖、電腦展 示繪本以及大型繪本,

運用看圖說話過渡到看 圖作文,並結合擬人、

類疊、跨飾、排比、摹 寫、映襯等七種修辭 法,以豐富作文。

1. 運用圖片教學,能激 學生興趣。

2. 透過感官經驗刺激,

發揮想像力。

3. 師生對話的鷹架,有 助學生學習。

4. 教師的正向鼓勵與認 同,建立寫作信心。

5. 用電腦看圖,提起學 習欲望。

(續 下 頁)

(3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作者/出版年/篇名 教學手法或策略 研究結果 沈彥伶(2011)。圖像化教

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 古詩學習之成效探討

請學生念古詩,再用古 詩的四格連環圖為教材 來教學,再用電腦撥放 古詩動畫,之後藉由師 生討論詩意,將古詩內 容用戲劇的方式演出,

以引發詩意聯想及推理 能力。

1. 圖像化教學有效提升 學習障礙學生對古詩 的理解能力、也提升 的識字能力、情意表 達能力。

2. 運用四格連環圖系、

古詩教學動畫、戲劇 演出,能提升學習動 機。

呂佳樺(2012)。國中詩圖 文寫作創意教學研究

第一階段:寫作基本功 錘鍊,完成練字、練 詞、練句的學習單。第 二階段是:範文結合寫 作創意教學,配合國語 課本的課文為範文,讓 學生進行手繪課文的習 作。第三階段:詩圖文 寫作創意教學:將詩、

圖、文三者交互應用寫 作,並嘗試將心智圖納 入創意教學當中。

1. 跨領域創作可提升學 生寫作力。

2. 畫圖可以發揮想像 力。

3. 多媒體學習開展多元 智能。

林逸誠(2012)。編劇策略 影片教材應用於作文寫 作教學成效之研究

以交通安全教育網的圖 片為主,再加上國立臺 南大學教學與學習發展 中心研發之「機車人 生」交通安全教學影片 進行編劇策略影片教 學。

1. 實施「編劇策略」結 合影片教材實驗教學 後,學習者之作文學 習呈現顯著的成效。

2. 學習者藉由圖像刺激 而發展之語文邏輯概 念,得以具體呈現於 作文寫作中。

游美淑(2016)。應用藝術 思考方案於國小三年級 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藉由圖片和實體景觀作 為媒材,鼓勵學生從中 找資訊,並透過放聲思 考法進行小組討論,並 整理資訊。以下為主要 教學流程:

1. 觀察卡通圖片 2. 小組討論

高、中、低三組學生兩 次循環課程作品平均分 數皆高於前測分數,顯 示學生在接受「藝術思 考寫作教學」後,寫作 能力提升了。

(續 下 頁)

(3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作者/出版年/篇名 教學手法或策略 研究結果 3. 班級討論

4. 寫作活動 鄭文如(2016)。看圖作文

結合故事結構對學習障 礙學生記敘文表現之研 究

採單一個案研究法之 A- B-M 設計,分為基線 期、處理期與維持期三 階段。先提供看圖作 文,蒐集受試者在故事 結構教學介入前的寫作 總字數與故事結構得 分,再導入故事結構,

最後再評量受試者。

1. 在「教學回饋表」中 對寫作技巧認知及寫 作情意皆有正向的變 化。

2. 看圖作文結合故事結 構教學對增進學習障 礙學生故事結構得分 有立即效果與維持效 果。

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歸納幾點列為本研究重要參考:

一、實施看圖作文能提升寫作成效

根據上述研究,運用圖片進行寫作教學,皆能提升寫作的能力,包括文字正 確行提升、圖文相符、文句通順、用字遣詞進步、提升理解能力、識字能力、發 揮想像力、創造力、觀察力、還有邏輯思考能力等等,儘管教學策略及手法不太 相同,但透過圖片引導教學皆能達到顯著的學習成效,因此本研究進行之造句教 學,將在每次教學時皆配合適當的圖片或動畫成為教學媒介,以利學生提高寫作 成效。

二、運用圖片、影片或動畫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林逸誠(2012)在研究中提到,運用連續圖卡的教學活動,提升了學生的學習 興趣,透過多媒體的影片提供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也 讓學生的學習意願及學習成效都提高了。沈彥伶(2011)提到很多人認為學習障礙 的學生,連白話文都沒有辦法學好,何況要學習古詩,但透過研究發現運用動畫 以及連環圖系小書學習古詩,學生有強烈的學習主動性,也有顯著的學習成效,

甚至在課程結束後要求研究者再增加課程節數。林彥佑(2009)指出有了圖形,黑 板上不再只有死沉沉的字,而是活生生的圖,能除去對寫作的恐懼,而且透過電

(3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腦螢幕觀察圖片能有效提起孩子的學習欲望。因此本研究之教學將透過電腦,結 合多媒體之圖片、照片、動畫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主動性,希望學 生更勇於嘗試寫作。

(3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節 多媒體影響學生寫作的相關理論及研究

壹、 多媒體運用以提升學習成效及動機的相關理論

林逸誠(2012)的研究中提到:多媒體就是將圖形、影像、動畫、文字、視訊、

音樂、聲音等兩種以上媒介予以整合,已達成傳播訊息的目的。本造句研究也將 透過電腦,將文字、圖片、動畫等多媒體結合,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刺激,幫助 學生更樂意寫造句。本節將探討應用在多媒體教學的相關理論以及能提升學生寫 作動機或寫作成效的相關研究。

一、訊息處理理論支持多媒體教學的觀點

「訊息處理理論認為人類是訊息處理的主動者,探討人類憑感官接受訊息、

貯存訊息、提取訊息以及運用訊息等不同階段的心理歷程」(李進福,2006;謝財 旺,2006)

外來的刺激透過感官系統進入人體之後,會引起個體的注意、編碼、詮釋、

組織、儲存及提取等處理程序 ,如圖 4 顯示人類訊息處理的基本歷程。上述心 理歷程可區分為三個階段,依序是:感官收錄、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謝財旺,

2006)。

圖 4 人類訊息處理的基本歷程。

資料來源:取自適性化學習環境中學習者訊息處理能力與內容媒體型態的適配 性對學習成效的影響(頁 16) ,謝財旺,2006。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 論文,高雄市。

訊息進入

感官記憶

(聽覺、觸 覺、視覺)

短期記憶 編碼

長期記憶 注意

工作記憶區

提取 資訊沒有

被注意

丟棄 丟棄

複習

(4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階段一:感官收錄(sensory register,簡稱 SR):是訊息處理過程的第一站,

是指個體因受到外界刺激時所引起的短暫記憶,大約只持續一到二秒。而動機、

需求等因素則會影響感官收錄的選擇。感官記憶獲得的資訊愈具體、注意力愈集 中,訊息處理的效率就會越高(李進福,2006)。

階段二: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簡稱 STM),在感官收錄的訊息中,

短期記憶經過處理以後會轉移成長期記憶來儲存(李進福,2006)。短期記憶若超 過最大容量便會流失訊息,這提醒我們要考量資訊的容量的問題,在設計媒體內 容時,要加以注意(楊維軒,2012)。因此教學時,要先引起學習者的動機,再運 用鷹架式、結構性的方式呈現教材,可以使學習更有成效。

階段三:長期記憶區又被稱為永久記憶區-不會被遺忘的永久記憶。訊息被 處理的深淺程度,和是否能進入長期記憶區儲存有關。如果能同時將訊息編為文 字與圖像、或同時具有視覺與聽覺的訊息型態,將可幫助人們用不同的方式、重 複地將訊息編入長期記憶中(謝財旺,2006) 。

二、雙碼理論支持運用多媒體進行造句教學之理論基礎

雙碼理論認為人類的認知系統包含兩個子系統,一個是語言子系統,另一個 是非語言子系統。學習者分別建立「語文」與「視覺」的心理表徵,並在語文和 視覺間建立起連結的通道。也就是說,學生在進行學習時,如果將文字、動畫、

聲音等配合使用,對於內容的學習有明顯的幫助(林逸誠,2012)。若能併用語言 系統和非語言系統,內容更容易被儲存於記憶中。學習者經由文字及圖像的刺激,

可進行多方面的聯結,記憶就愈深刻(楊維軒,2012)。

語言子系統處理包含視覺的、聽覺的及其他形式的語文編碼 (Verbal Codes),

而非語文資訊則包含了圖像、聲音、動作…等,當看到一個圖形而聯想到其他概 念,就是所謂的「一圖勝千文」(謝財旺,2006)。

語文與非語文系統對於訊息的處理與組織有不同的運作方式,且兩系統間有 關連性,包含表徵性連結、參照性連結及關聯性連結三種,如圖 5 所示。

(4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一) 表徵性連結:

指語文系統或非語文系統受到外界刺激後,分別產生語意碼和意象碼。如果 在教學環境中能使用多媒體,將有助於學習者建立表徵連結,有助學習者加深記 憶 (李進福,2006;鄭菁雯,2016) 。

(二) 參照性連結:

是指圖像和語文之間會彼此刺激、活化,兩個系統之間透過相互參照而產生 聯結,例如:看語詞可激發腦部出現意象、意象也可聯想到語詞。因此,在多媒 體的學習環境中,可以提供給學習者不同的表徵,例如:圖像、動畫、聲音、文 字等等,使學習者可以透過不同的感官經驗來提取訊息(李進福,2006;鄭菁雯,

2016)。

(三) 關聯性連結:

是指同一系統中,擁有相同屬性的元素間所形成的連結關係。例如:在語文 系統中,看到「釋迦」這個名詞,可能會聯想到「台東釋迦」;在非語文系統中,

也會引發意象聯想,例如:看到「月餅」可能聯想到「中秋烤肉的畫面」 (李進 福,2006;鄭菁雯,2016)。

圖 5 雙碼理論結構圖。

資料來源:取自適性化學習環境中學習者訊息處理能力與內容媒體型態的適配 性對學習成效的影響(頁 19) ,謝財旺,2006。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 論文,高雄市。

語文刺激

表徵連結 表徵連結

非語文刺激 感 官 系 統

非語文回應 語文回應

非語文系統

關聯性連結 語文系統

關聯性連結

參照連結 參照連結

(4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三、多媒體衍生理論及認知理論對多媒體教學的支持觀點:

(一) 多媒體學習衍生理論

Mayer(1997)結合了 Paivio 的雙碼理論 (Dual-Coding Theory)及 Wittrock 的 衍生學習理論 (Generative Theory of Learning),提出「多媒體學習衍生理論 (Generative Theory of Multimedia Learning)」,如圖 6 所示。

圖 6 多媒體學習衍生理論。

資料來源:A generative model of multimedia learning.From“Multimedia Learning:

Are We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by Richard E. Mayer‚1997‚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2(1),p.5.

Mayer(1997)從衍生理論採取的觀點是:學習者從呈現的材料中做了選擇、篩 選,並將零碎的訊息組織成連貫的心理表徵,最後將建構的新知識和已知的知識 整合起來,能形成有意義的學習。從雙碼理論採取的觀點是:在認知處理的過程 有獨立的信息處理系統,分為語言和視覺的處理系統。

圖 6 呈現出多媒體環境學習能建構出有意義的學習之過程,Mayer(1997)認 為一個好的多媒體輔助學習系統能協助學習者建立三種處理過程,分別為選擇 (Selecting)、組織 (Organizing)、整合 (Integrating),分述如下:

1、選擇:

當語言和視覺透過耳朵和眼睛進到訊息處理系統,學習者就會篩選相關的訊 息,並將選取的資訊加到工作記憶當中。語言和視覺刺激活化並建構過程,且將 資訊儲存在視覺和語言的短期記憶當中,形成資訊處理的基礎。

ORGANIZING IMAGES Text

Illustrations

SELECTING WORDS

SELECTING IMAGES

Text base

ORGANIZING WORDS Image base

Verbally-based model

Visually-based model

INTEGRATING

(4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2、組織:

學習者能在視覺和語文工作記憶區中將已選擇的資訊組織成一個連貫的整 體;運用邏輯的方式將資訊形成連貫的心理表徵,形成語言和視覺的模型。

3、整合:

在兩個已經組織好的心理表徵建立連結,並連結到已經熟知的先備知識中。

這個處理過程和 Paivio 提到的「參照處理」概念相關,就是連結視覺和語言的訊 息處理系統並將之整合。

當視覺資訊與文字資訊同時進入感官記憶時,圖像通道與文字通道可在工作記憶 區(working memory)同時運作,因而建立更有效的整合鏈結,並和長期記憶的 知識結合,產生有意義的知識理解的知識,以提昇學習成效 (連寶靜、林朝清、

周建宏、王曉璿,2011)。

(二) 多媒體學習的認知理論

多媒體學習的認知理論是將 Mayer 的雙重處理理論加以擴充,而提出多媒 體學習認知理論,描述個體在進行多媒體學習時的訊息處理過程。並提出三種基 礎假設:雙通道假設、有限容量及主動處理等基礎假設 (連寶靜等,2011;謝財 旺,2006) 。

1、「雙通道假設」(dual-channel assumption):

人類擁有視覺通道(visual channel)以輸入圖像表徵還有聽覺通道(auditory channel)以輸入言語表徵(連寶靜等,2011) 。

工作記憶中包含兩個處理訊息的軌道,分別為語音和影像兩個單位,兩個軌 道間的訊息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謝財旺,2006) 。

2、「有限容量假設」(limited-capacity assumption):

人類在視覺通道或聽覺通道中,一次所能處理的訊息量有限。設計教材時可 以透過多媒體教學降低外在認知負荷。

(4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主動處理假設」(active-processing assumption):

多媒體的學習環境中,有意義的學習必須經歷選擇、組織以及整合語文、圖 像模式和先備知識等過程(謝財旺,2006) 。

因此教學設計的原則:相同的教材可以用文字描述及圖像描繪等不同的方式 來進行,當圖像及文字一起呈現時,可以同時建構圖像及語文的心智模型並產生 連結 (連寶靜等,2011) 。圖片、動畫或是文字的訊息處理都是從眼睛進入之後 到影像區,圖片、動畫會成為圖像模式,文字則成為語文模式,最後與相關的先 備知識整合。而語音的訊息處理則是從耳朵進入之後到語音區,成為語文模式,

最後也會與先備知識整合(謝財旺,2006)。

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其認知處理的歷程,如圖7:

圖 7 多媒體學習認知模式。

資料來源:取自適性化學習環境中學習者訊息處理能力與內容媒體型態的適配 性對學習成效的影響(頁 25) ,謝財旺,2006。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 論文,高雄市。

小結:訊息處理理論提到,如果能同時將訊息編為語文與非語文或同時具有 視覺與聽覺等兩種訊息型態,將可幫助學生用不同的方式、重複地將訊息編入長 期記憶中。而雙碼理論中也提到的若能將語言系統和非語言系統的編碼併用,資 訊更容易被儲存於記憶中。Mayer 認為運用雙重軌道處理訊息,能提升處理資訊 的能力,而重複的訊息則會增加工作記憶的負擔,因而降低學習成效(謝財旺,

2006)。因此本造句相關研究,在進行的 9 週課程當中,每次的教學引導,都會 語文

圖片

語音

影像

語文 模式 圖像 模式

先備 知識

選擇 組織 整合

多媒體呈現形式 感官記憶 運作記憶 長期記憶

(4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透過電腦呈現圖片,有時也會運用動畫或音效、學習單,讓學生透過運用文字、

語言、非語言等管道來幫助學生學習,以期提升學習成效。

數據

圖  6 多媒體學習衍生理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oughts: The discovery of this epitaph can be used by the author to write a reference to the testimony of the book Tuyuan Cefu, to fill the lack of descriptions

2.1.1 The pre-primary educator must have specialised knowledg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 development before they can be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children, set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A good way to lead students into reading poetry is to teach them how to write their own poems.. The boys love the musical quality of

In the third paragraph, please write a 100-word paragraph to talk about what you’d do in the future to make this research better and some important citations if any.. Please help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

Learning to write, reading to learn: Genre, knowledge and pedagogy in the Sydney school. Shef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