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不同組別對不同社經背景受試者的影響情 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節 不同組別對不同社經背景受試者的影響情 形 "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旨在根據本研究之結果進行分析說明。全章共分為四節:第 一節是休閒教育方案對增進國中生休閒態度之效果,比較兩組受試者在各 依變項上前後測之得分,以了解本實驗方案之成效;第二節是休閒教育方 案對不同性別受試者的影響情形,以共變數分析了解本實驗方案之效果是 否隨著性別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第三節是休閒教育方案對不同社經背景受 試者的影響情形,以共變數分析了解本實驗方案之效果是否因為社經背景 的差異而有所不同;第四節為學生對於休閒教育方案之回饋與評價,以了 解學生對休閒教育的評價;第五節為討論,旨在依據前節的分析結果,來 加以討論。

另將本研究中各變項資料之統計分析結果繪於圖 4-1,俾供參考。並 彙整、分析受試者的回饋資訊(參見附錄六),希望提供本研究成效之輔 助資料,作為往後類似研究改進之參考。

第一節 休閒教育方案對增進國中生休閒態度之效果

(一)描述性統計

首先將不同性別、性別、社經背景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及 其分量表上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列於表 4-1、4-2、4-3、4-4。

由表 4-1 資料得知:實驗組的男女生,其前測平均分數差異不大(男 生 124.26,女生 123.84),但經實驗後,男生後測分數高於前測(132.58),

(2)

女生的後測分數卻略低於前測(121.53),整體而言,全班後測分數比前測 分數提高 3 分,但未達顯著差異;至於控制組的男生、女生及全班前後測 分數則無顯著差異,然而男生的前後測平均分數均高於女生。至於社經背 景方面,亦無顯著差異。

表 4-1 不同性別、性別、社經背景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

上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 實驗組 控制組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男 高社經 前測 2 135.00 .00 1 157.00

後測 2 129.50 4.95 1 146.00

中社經 前測 6 123.83 27.40 3 133.00 10.44 生 後測 6 135.67 15.51 3 138.67 14.05 低社經 前測 11 122.54 13.70 14 125.43 14.71 後測 11 131.45 14.74 14 126.36 16.18 總和 前測 19 124.26 18.09 18 128.44 15.41 後測 19 132.58 13.93 18 129.50 16.19 女 高社經 前測 0 0

後測 0 0

中社經 前測 4 123.00 16.47 4 116.00 11.78 生 後測 4 125.75 15.17 4 122.00 11.17 低社經 前測 15 124.07 20.12 12 119.92 10.80 後測 15 120.40 21.56 12 117.50 15.11 總和 前測 19 123.84 18.98 16 118.94 10.79 後測 19 121.53 20.12 16 118.63 14.01 男 高社經 前測 2 135.00 .00 1 157.00

後測 2 129.50 4.95 1 146.00

女 中社經 前測 10 123.50 22.53 7 123.29 13.72 後測 10 131.70 15.38 7 129.14 14.40 生 低社經 前測 26 123.42 17.39 26 122.88 13.10 後測 26 125.08 19.45 26 122.27 16.02 總和 前測 38 124.05 18.29 34 123.97 14.09 後測 38 127.05 17.96 34 124.38 15.96

(3)

由表 4-2 資料得知:不管是前測或後測,實驗組男生的分數均略高於 女生;而男生及全班之後測分數均略高於前測,但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 異。控制組男生的分數略高於女生;而且控制組不管前測或後測,其分數 都略高於實驗組,但也未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至於社經背景方面,亦無 顯著差異。

表 4-2 不同性別、社經背景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

認知分量表上,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 實驗組 控制組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男 高社經 前測 2 53.00 1.41 1 60.00

後測 2 49.00 .00 1 58.00 中社經 前測 6 49.33 8.89 3 51.33 7.09 生 後測 6 49.17 5.98 3 53.67 6.11 低社經 前測 11 46.45 5.77 14 48.64 7.50 後測 11 48.91 5.22 14 50.21 5.82 總和 前測 19 48.05 6.74 18 49.72 7.52 後測 19 49.00 5.01 18 51.22 5.91 女 高社經 前測 0 0

後測 0 0

中社經 前測 4 49.25 8.54 4 44.25 5.91 生 後測 4 49.75 7.23 4 45.50 4.04 低社經 前測 15 46.87 7.32 12 49.58 5.65 後測 15 46.73 7.35 12 46.92 5.52 總和 前測 19 47.37 7.40 16 48.25 6.01 後測 19 47.37 7.24 16 46.56 5.10 男 高社經 前測 2 53.00 1.41 1 60.00

後測 2 49.00 .00 1 58.00

女 中社經 前測 10 49.30 8.26 7 47.29 6.97 後測 10 49.40 6.11 7 49.00 6.30 生 低社經 前測 26 46.69 6.58 26 49.08 6.60 後測 26 47.65 6.51 26 48.69 5.82 總和 前測 38 47.71 6.99 34 49.03 6.79 後測 38 48.18 6.19 34 49.03 5.95

(4)

由表 4-3 資料得知:在實驗組方面:女生前測分數高於男生,但後測 分數則男生高於女生,但未達顯著水準,至於整體而言,前後測亦未達顯 著水準;在控制組方面,男女生差異不大;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前後測得分 的比較,社經背景方面的比較,亦無顯著差異。

表 4-3 不同性別、性別、社經背景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

情意分量表上,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 實驗組 控制組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男 高社經 前測 2 48.50 2.12 1 54.00 後測 2 47.00 .00 1 49.00

中社經 前測 6 43.00 10.18 3 46.67 4.04 生 後測 6 49.50 6.02 3 47.33 5.13 低社經 前測 11 43.09 5.30 14 44.79 5.69 後測 11 46.73 8.67 14 43.57 6.07 總和 前測 19 43.63 6.90 18 45.61 5.62 後測 19 47.63 7.32 18 44.50 5.88 女 高社經 前測 0 0

後測 0 0

中社經 前測 4 45.00 5.35 4 42.00 4.90 生 後測 4 46.75 5.85 4 45.25 6.08 低社經 前測 15 44.20 7.67 12 43.58 6.96 後測 15 42.80 8.51 12 44.00 6.51 總和 前測 19 44.37 7.12 16 43.19 6.39 後測 19 43.63 8.05 16 44.31 6.23 男 高社經 前測 2 48.50 2.12 1 54.00 .

後測 2 47.00 .00 1 49.00 . 女 中社經 前測 10 43.80 8.26 7 44.00 4.86 後測 10 48.40 5.80 7 46.14 5.34 生 低社經 前測 26 43.73 6.67 26 44.23 6.21 後測 26 44.46 8.64 26 43.77 6.15 總和 前測 38 44.00 6.92 34 44.47 6.03 後測 38 45.63 7.85 34 44.41 5.95

(5)

由表 4-4 資料得知:在實驗組方面,男女生前測分數差異不大,但後 測分數,男生提高了 3.37 分,女生卻退步 1.58 分,但整體而言,未達顯 著水準;在控制組方面,男生分數高於女生,但全班前後測分數差異不大,

社經背景亦無顯著差異。

表 4-4 不同性別、性別、社經背景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

行為分量表上,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 實驗組 控制組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男 高社經 前測 2 33.50 3.54 1 43.00 後測 2 33.50 4.95 1 39.00 中社經 前測 6 31.50 9.40 3 35.00 1.73 生 後測 6 37.00 5.25 3 37.67 3.21 低社經 前測 11 33.00 4.36 14 32.00 5.72 後測 11 35.82 4.38 14 32.57 5.97 總和 前測 19 32.58 6.03 18 33.11 5.72 後測 19 35.95 4.55 18 33.78 5.83 女 高社經 前測 0 0

後測 0 0

中社經 前測 4 28.75 2.75 4 29.75 8.26 生 後測 4 29.25 3.77 4 31.25 2.87 低社經 前測 15 33.00 6.40 12 26.75 5.07 後測 15 30.87 7.48 12 26.58 6.29 總和 前測 19 32.11 6.03 16 27.50 5.85 後測 19 30.53 6.81 16 27.75 5.92 男 高社經 前測 2 33.50 3.54 1 43.00

後測 2 33.50 4.95 1 39.00

女 中社經 前測 10 30.40 7.32 7 32.00 6.56 後測 10 33.90 6.01 7 34.00 4.40 生 低社經 前測 26 33.00 5.53 26 29.58 5.95 後測 26 32.96 6.73 26 29.81 6.72 總和 前測 38 32.34 5.95 34 30.47 6.37 後測 38 33.24 6.34 34 30.94 6.54

(6)

(二)實驗組、控制組學生在「休閒態度量表」及其分量表上前後測得分 之差異考驗分析

本節旨在分析「休閒教育方案」對實驗組受試者的影響,以了解其成 效,驗證研究假設一。(1)首先,以獨立樣本 t 考驗比較實驗組、控制組 前測得分之差異情形,(2)前項之考驗若無顯著差異,則以 t 考驗來比較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得分之差異情形;若前項之考驗呈現顯著差異,則 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得分之差異情形。以上之考驗 皆以顯著水準α=.05 來進行。茲將結果說明如下:

1.以獨立樣本 t 考驗比較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得分之差異情形 表 4-5 實驗組、控制組前測得分之差異情形

t 值 自由度 顯著性 全量表 .02 70 .98 認知分量表 .81 70 .42 情意分量表 .31 70 .76 行為分量表 1.29 70 .20

由以上數據顯示實驗組、控制組學生在「休閒態度量表」及其分量表 上前測得分並無顯著差異,表示兩組在前測表現並無不同,故以 t 考驗來 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得分之差異情形。

2.以 t 考驗來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得分之差異情形 表 4-6 實驗組、控制組後測得分之差異情形

t 值 自由度 顯著性 全量表 .66 70 .51 認知分量表 .59 70 .59 情意分量表 .74 70 .46 行為分量表 1.51 70 .14

由以上數據顯示實驗組、控制組學生在「休閒態度量表」及其分量表 上後測得分並無顯著差異。

(7)

第二節 不同組別對不同性別受試者的影響情形

本節主要在分析不同組別對不同性別受試者的影響。分析時,以不同 性別(男、女)與不同組別(實驗組、控制組)為自變項,以「休閒態度 量表」及其分量為依變項,並以前測為共變項,進行二因子共變數分析。

分析之前,先進行「變異數同質性」和「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之考驗。

(一)不同性別與不同組別的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之共變數分析

在進行二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先進行「變異數同質性」和「組內迴 歸係數同質性」之考驗。以 Levene 考驗法求得 F=.40(P>.05),符合變異 數同質性的基本假定;自變項與共變項的交互作用項 F 值為 .62(P>.05)表 示共變項與依變項間的關係不會因自變項各處理水準的不同而有所差 異,即以共變項對依變項進行迴歸分析所得到的斜率並無不同,符合組內 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設。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後,乃進行共變數分 析,以驗證研究假設 2-1。其結果如表 4-7。

表 4-7 不同組別、性別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上,

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137.51 1 137.51 .80 性別 1106.72 1 1106.72 6.44*

組別*性別 141.78 1 141.78 .83 殘餘誤差 11512.04 67 171.82

* p<.05

由表 4-7 資料得知:

1.不同組別、性別間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F=.83,p>.05)。

(8)

2.組別的主要效果亦未達顯著水準(F=.80,p>.05)。

3.性別間的差異達顯著水準(F=6.44,p<.05),就其調節平均數進行比較,

男生組(AM=129.62)顯著高於女生(AM=121.67)。

(二)不同性別與不同組別的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認知分量表之共 變數分析

在進行二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先進行「變異數同質性」和「組內迴 歸係數同質性」之考驗。以 Levene 考驗法求得 F=1.00(P>.05),符合變異 數同質性的基本假定;自變項與共變項的交互作用項 F 值為.75 (P>.05),

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設。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後,乃進行 共變數分析,以驗證研究假設 2-2。其結果如表 4-8。

表 4-8 不同組別、性別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認知分量表上,

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4.507E 1 4.507E .00 性別 115.86 1 115.86 5.65*

組別*性別 30.10 1 30.10 1.47 殘餘誤差 1373.01 67 20.49

* p<.05

由表 4-8 資料得知:

1.不同組別、性別間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F=1.47,p>.05)。 2.組別的主要效果亦未達顯著水準(F=.00,p>.05)。

3.性別間的差異達顯著水準(F=5.65,p<.05),就其調節平均數進行比較,

男生組(AM=49.81)顯著高於女生(AM=47.25)。

(9)

(三)不同性別與不同組別的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情意分量表之共 變數分析

在進行二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先進行「變異數同質性」和「組內迴 歸係數同質性」之考驗。以 Levene 考驗法求得 F=.85(P>.05),符合變異 數同質性的基本假定;自變項與共變項的交互作用項 F=1.78(P>.05),符 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設。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後,乃進行共 變數分析,以驗證研究假設 2-3。其結果如表 4-9。

表 4-9 不同組別、性別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情意分量表上,

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37.49 1 37.49 1.05 性別 47.08 1 47.08 1.32 組別*性別 136.84 1 136.84 3.82 殘餘誤差 2398.41 67 35.80

由表 4-9 資料得知:

1.不同組別、性別間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F=3.82,p>.05)。 2.組別的主要效果亦未達顯著水準(F=1.05,p>.05)。

3.性別間的差異亦未達顯著水準(F=1.32,p>.05)

(四)不同性別與不同組別的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行為分量表之共 變數分析

在進行二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先進行「變異數同質性」和「組內迴 歸係數同質性」之考驗。以 Levene 考驗法求得 F=.74(P>.05),符合變異 數同質性的基本假定;自變項與共變項的交互作用項 F 值為.71(P>.05),符 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設。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後,乃進行共 變數分析,以驗證研究假設 2-4。其結果如表 4-10。

(10)

表 4-10 不同組別、性別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行為分量表上,

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45.77 1 45.77 1.62 性別 332.37 1 332.37 11.75*

組別*性別 10.07 1 10.07 .36 殘餘誤差 1895.55 67 28.29

* p<.05

由表 4-10 資料得知:

1.不同組別、性別間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F=.36,p>.05)。 2.組別的主要效果亦未達顯著水準(F=1.62,p>.05)。

3.性別間的差異達顯著水準(F=11.75,p<.05),就其調節平均數進行比較,

男生組(AM=34.28)顯著高於女生(AM=29.83)。

第三節 不同組別對不同社經背景受試者的影響情

本節主要在分析休閒教育方案對不同社經背景受試者的影響。分析 時,以不同社經背景(高、中、低)與不同組別(實驗組、控制組)為自 變項,以「休閒態度量表」及其分量為依變項,並以前測為共變項,進行 二因子共變數分析。分析之前,先進行「變異數同質性」和「組內迴歸係 數同質性」之考驗。

(11)

(一)不同組別與不同社經背景的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之共變數分 析

在進行二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先進行「變異數同質性」和「組內迴 歸係數同質性」之考驗。以 Levene 考驗法求得 F=1.58 (P>.05),符合變異 數同質性的基本假定;自變項與共變項的交互作用項 F=.27 (P>.05),符合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設。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後,乃進行共變 數分析,以驗證研究假設 3-1。其結果如表 4-11。

表 4-11 不同組別、社經背景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

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2.92 1 2.92 .04 社經背景 553.94 2 276.97 .02 組別*社經背景 15.90 2 7.95 1.47 殘餘誤差 12233.53 65 188.21

由表 4-11 資料得知:

1.不同組別、社經背景間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F=1.47,p>.05)。 2.組別的主要效果亦未達顯著水準(F=.04,p>.05)。

3.不同社經背景間的差異亦未達顯著水準(F=.02,p>.05)。

(二)不同組別與不同社經背景的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認知分量表 上之共變數分析

在進行二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先進行「變異數同質性」和「組內迴 歸係數同質性」之考驗。以 Levene 考驗法求得 F=1.34(P>.05),符合變異 數同質性的基本假定;自變項與共變項的交互作用項 F=.18(P>.05),符合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設。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後,乃進行共變 數分析,以驗證研究假設 3-2。其結果如表 4-12。

(12)

表 4-12 不同組別、社經背景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

認知分量表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16.15 1 16.15 .71 社經背景 8.02 2 4.01 .18 組別*社經背景 20.10 2 10.05 .44 殘餘誤差 1484.42 65 22.84

由表 4-12 資料得知:

1.不同組別、社經背景間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F=.44,p>.05)。 2.組別的主要效果亦未達顯著水準(F=.71,p>.05)。

3.不同社經背景間的差異亦未達顯著水準(F=.18,p>.05)。

(三)不同組別與不同社經背景的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情意分量表 上之共變數分析

在進行二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先進行「變異數同質性」和「組內迴 歸係數同質性」之考驗。為符合變異數同質性的基本假定,故利用散佈圖 之繪製,找出並刪除兩個極端值後,求得 F=2.28 (P>.05),自變項與共變 項的交互作用項 F=.12 (P>.05),接下來進行共變數分析,以驗證研究假設 3-3。其結果如表 4-13。

表 4-13 不同組別、社經背景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

情意分量表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12.25 1 12.25 .41 社經背景 88.64 2 44.32 1.47 組別*社經背景 5.82 2 2.91 .10 殘餘誤差 1893.92 63 30.06

(13)

由表 4-13 資料得知:

1.不同組別、社經背景間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F=..10,p>.05)。 2.組別的主要效果亦未達顯著水準(F=.41,p>.05)。

3.不同社經背景間的差異亦未達顯著水準(F=.10,p>.05)。

(四)不同組別與不同社經背景的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行為分量表 上之共變數分析

在進行二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先進行「變異數同質性」和「組內迴 歸係數同質性」之考驗。以 Levene 考驗法求得 F=.77 (P>.05),符合變異 數同質性的基本假定;自變項與共變項的交互作用項 F=.38 (P>.05),符合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設。符合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後,乃進行共變 數分析,以驗證研究假設 3-4。其結果如表 4-14。

表 4-14 不同組別、社經背景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

行為分量表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86 1 .86 .03 社經背景 86.99 2 43.50 1.31 組別*社經背景 4.94 2 2.47 .07 殘餘誤差 2165.73 65 33.32

由表 4-14 資料得知:

1.不同組別、社經背景間的交互作用未達顯著水準(F=.07,p>.05)。 2.組別的主要效果亦未達顯著水準(F=.03,p>.05)。

3.不同社經背景間的差異亦未達顯著水準(F=1.31,p>.05)。

(14)

第四節 學生對於休閒教育方案實施之 意見與回饋

本節旨在了解學生對於實施休閒教育方案的感受、批評、與建議,針 對「休閒教育方案回饋表」以內容分析法,呈現各題填答次數分配及百分 比分布的情形(詳見附錄六)。茲整理分析如下:

一、關於課程方面

「課程方面」主要是想要了解學生在課程的吸收程度、對份量安排的 接受度、喜愛的內容、對其效用及其感到困難之處,茲將各題之平均數及 標準差整理於表 4-15,並說明如下:

(一)對課程的吸收程度

1.對於上課的內容,79%的學生都能了解;18.4%的學生無意見;有 2.6%的學生無法理解。

(二)對課程份量安排的接受度

1.65.8%對於課程安排十個單元沒有意見,但有 26.4%的學生認為太 多了;7.9%的學生認為太少了。

(三)對其效用

1.52.6%的學生認為上課的內容對他是有用的,39.5%沒有意見;7.9%

的學生則認為沒有用。

2.認為上完課後收穫很多佔 57.9%,31.65%沒有意見;10.5%認為沒 有用。

3.我最大的收穫方面,大多數學生都填寫更認識休閒、還有回答:

(15)

學會規劃休閒時間及如何選擇休閒活動等。

(四)喜愛的內容

1.喜歡課程進行的活動有 52.6%的學生,39.5%的學生沒意見;有 7.9%的學生不喜歡。

2.55.2%的學生喜歡上休閒教育的課程,沒有意見的有 28.9%。

有 15.8%的學生表示不喜歡。

3.我最喜歡的單元:第九單元的有 12 個、第三單元的有 7 個、選第 一單元的有 3 個、第四單元的有 3 個、第七單元的有 3 個、第二 單元的有 2 個、第五單元的有 2 個、第十單元的有 2 個、第六單 元的有 1 個、(第八單元因為沒有學習單,學生可能疏忽了)。主 要原因歸納大概是:能和好朋友出去玩;能配合自己的能力、興 趣;簡單;對自己有幫助等。

4.我最不喜歡的單元有:第六單元的有 9 個、第四單元的有 8 個、

第二單元的有 4 個、第五單元的有 4 個、第九單元的有 4 個、第 七單元的有 3 個、第三單元的有 2 個、第十單元的有 2 個、選第 一單元的有 1 個。(第八單元因為沒有學習單,學生可能疏忽了)。

主要原因歸納有:麻煩;要寫字;無聊等。

5.我印象最深刻的活動有:(1)價值拍賣會:8 個;(2)賓果遊戲:

6 個;(3)休閒白皮書:6 個;(4)休閒大進擊:4 個;(5)找資 料:3 個;(6)休閒的意義:1 個;(7)生活餡餅:1 個;(8)做 決定:1 個;(9)大搜查線:1 個;;(10)美夢成真:1 個。主要 理由為:有趣、可以跟朋友一起出去玩、能知道別人的休閒興趣、

麻煩等。

(五)困難處

1.上課時最令我感到困難的是:要寫字、不會寫答案、不敢發言、

與組員的互動情形、加扣分等。

(16)

(六)其他

1.對於課程內容安排的感想、批評與建議是:寫太多字了、希望同 學能更投入、可以戶外教學、再安排多一些有趣的活動。

根據平均數顯示,學生對於休閒教育課程安排方面,接受度大概在中 上以上。

表 4-15 實驗組學生在休閒教育方案回饋表中「關於課程方面」

各題作答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1.我能了解老師上課的內容 4.00 .74

2.我覺得課程安排十個單元太少了 2.74 .92 3.老師上課的內容對我而言是有用的 3.50 .83

4.我覺得上完課後收穫很多 3.55 .80

5.我很喜歡課程進行的活動 3.53 .86

6.整體而言,我很喜歡上休閒教育的課程 3.50 .89

總平均 3.47

標準差 .41

* 平均數數字之意義:1 代表非常不符合;2 代表不大符合;

3 代表沒有意見;4 代表大致符合;5 代表非常符合

二、關於上課情形

「上課情形」主要是想要了解學生對自己上課情形、與組員互動、整 體表現、及對老師的評估,茲將各題之平均數及標準差整理於表 4-16,並 說明如下:

(一)對自己的評估

1.敢表達自己意見的學生有 36.9%,42.1%的學生沒意見;21.1%認 為自己不敢表達意見。

2.能認真地聽課的學生有 50%;34.2%的沒意見;15.8%的不認同。

(17)

(二)與組員互動的評估

1.上課討論時,能跟組員互動很好的有 63.1%;31.6%的學生沒意 見;5.2%的無法做到。

2.能與組員溝通合作以解決問題的學生佔 65.8%;23.7%的沒意見;

10.5%的學生無法做到。

(三)整體表現的評估

1.覺得上課氣氛活潑愉快的學生有 81.6%;無意見的有 13.2%;5.3%

則不認為。

2.能欣賞其他同學表演或發言的有 65.7%,28.9%的沒意見;有 5.3%

無法做到。

3.認為有充分討論時間的有 60.5%;沒意見的佔 34.2%;5.3%的學 生認為不夠。

(四)對老師的評估

1.認為老師會鼓勵同學發言的有 73.7%;無意見的有 23.7%;2.6%

則不認為。

2.有 73.7%的學生認為老師會稱讚同學的優異表現;18.4%無意見;

7.9%不認同。

3.希望老師上課的方式能再活潑些的有 44.7%,44.7%沒意見;10.6%

的學生覺得不需要。

(五)其他

1.對於上課方式的意見:希望上課大家能守秩序、希望有更多好玩 的遊戲、希望隊員能更認真參與、多給小隊共同解決問題的機會等。

(18)

表 4-16 實驗組學生在休閒教育方案回饋表中「關於上課情形」

各題作答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平均數數字之意義:1 代表非常不符合;2 代表不大符合;

3 代表沒有意見;4 代表大致符合;5 代表非常符合

由以上數據顯示,多數學生蠻能認同上課方式,師生互動良好,不敢 表達意見是多數學生的困擾。

第五節 討論

本節主要目的在說明本研究結果及發現,並進一步分析、說明影響本 研究結果的可能原因。首先,先將資料處理結果繪於圖 4-1,以供參考。

平均數 標準差

1.我覺得上課氣氛很活潑愉快。 4.23 .79

2.上課討論時,我能跟組員互動的很好。 3.84 .97 3.課堂上時,我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3.26 1.08 4.我能欣賞其他同學的表演或發言。 3.97 .94 5.在上課過程中,我學會如何與組員溝通

合作以解決問題。 3.79 .93

6.我每次都能認真地聽課。 3.50 .95

7.上課時,我們有充分的討論時間。 3.66 .94

8.老師會鼓勵同學發言。 4.11 .86

9.當我們表現良好的時候,老師會稱讚我們。 4.11 1.06 10.我希望老師上課的方式能再活潑些。 3.55 1.11

總平均 3.80

標準差 3.11

(19)

圖 4-1 資料統計分析之結果 資料輸入 以組別、性別、社

經背景、為自變項

變異數同質性考驗與組

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t 考驗,探討實驗處 理對實驗組受試者的 影響(α=.05)

依變項前測分 數為共變量

◎主要效果檢定:

1.組別未達顯著水準 2.社經背景未達顯著水準

3.性別未達顯著水準 p>.05

p>.05 休閒教育方案對於

增進國中生休閒態 度沒有影響

二因子共變數分析,

探討不同性別與不同 組別、不同社經背景 與不同組別的交互作 用 (α=.05)

結論:休閒教育方案的 效果並不隨著性別、社 經背景的不同而有所 不同

(20)

一、本實驗方案對增進國中生休閒態度的效果

(一)研究結果與發現

以 t 考驗來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後測得分之差異情形,數據顯示實 驗組、控制組學生在「休閒態度量表」及其分量表上後測得分並無顯著差 異。代表休閒教育方案對於增進國中生休閒態度沒有顯著效果。故研究假 設一未獲得統計上之支持。

(二)討論

根據文獻推論,實施休閒教育應可以幫助青少年建立積極正向的休閒 態度,然在本實驗研究卻未獲得支持,其可能原因分析如下:

1.實驗方案之設計

本實驗方案主要是根據專家學者的意見所設計,未對學生休閒教育之 需求先做評估,因此是否合乎學生之休閒教育需求則有待再研究。

2.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在「休閒教育方案回饋表」之意見,許多人表示不喜歡課 程安排的原因是學習單太多,因此,在課程設計時,應注意學習單的份量,

可以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呈現學習過程或結果。除此之外,試驗班學生 的反應大體上比正式實驗班的學生反應好,而試驗班的學生比正式實驗班 的活潑,正式實驗班的男生比女生活潑,而男生的效果也比女生好,因此 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較適用於活潑的班級?亦需再探討。

3.實驗時間

本實驗方案實施時間只有十週,是否時間過短,不容易見到成效,亦 須進一步研究。

4.休閒態度量表之編訂

本量表雖經信、效度之考驗,但只以 150 位學生當樣本,研究工具是

(21)

否嚴謹?是否是造成研究結果無法達到顯著差異之主因,則尚待再釐清。

而且本量表原先設計 60 題,涵蓋課程目標,但經因素分析後刪除 28 題,

是否也因此刪除一些題目,造成課程之結果無法顯現?另外,「休閒態度 量表」能否涵蓋休閒教育課程的六大要素?也就是量表與課程要素的符合 度可能是造成無顯著差異的原因之一。

5.樣本人數

本研究方案之研究對象,實驗組學生 38 名,控制組學生 34 名,合計 72 名,樣本太小,通常較不易達到顯著水準。此項因素是否亦是影響實 驗效果的原因?亦值得考慮。

6.國中時期的升學壓力

國中階段面臨升學的壓力,許多家長、老師要求學生多花一點時間在 課業上,甚至不鼓勵從事休閒活動,無形中,學生的休閒時間、休閒機會 都被排擠掉了,因此,休閒教育能否提昇他們的休閒態度亦值得商榷。

7. 選擇、歷史與成熟的交互作用

因為無法打破班級之界線,本實驗屬於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以至於讓 選擇、歷史與成熟的交互作用可能影響了實驗的效果。

二、不同組別對不同性別受試者的影響情形

(一)研究結果與發現

經統計分析的結果顯示:在「休閒態度總量表與認知、行為分量表」

上,性別間的差異達顯著水準,就其調節平均數進行比較,男生組顯著高 於女生組,而組別與性別間的交互作用及組別間的主要效果檢定在「休閒 態度總量表及其分量表」未達到顯著水準,亦即休閒教育方案之效果,並 不因為性別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故研究假設二未獲得支持。

(22)

根據許多以往研究,女生的休閒態度較男生的為積極正向(李世文 2003;游家政,1987;羅明訓 1999),但在本研究中,在「休閒態度總量 表與認知、行為分量表」上,性別間的差異達顯著水準,就其調節平均數 進行比較,男生組顯著高於女生組,這發現與文獻研究不符合。

(二)討論

上述結果之原因可能來自:

1.樣本人數

本研究方案之研究對象,實驗組男生 N=19、女生 N=19,控制組男生 N=18、女生 N=16,樣本太小,是否會是影響實驗效果的原因?值得研究。

2.研究樣本之個人因素

男女生的個人特質,(如文靜或活潑、父母親的教養方式),是否會影 響實驗之結果,亦可納入自變項再做討論。

3.國中階段男女生發展的差異

國內有些研究發現,女生的休閒態度會高於男生,但甚少研究發現男 生的休閒態度會高於女生,但過去研究的對象多取自國小、高中職或成人 階段,很少針對國中生做研究。這代表是國中階段男、女生發展差異與其 他階段不同,還是年代改變,男、女生的態度價值觀與以往不同,產生變 化了?這需要進一步再做討論。

三、休閒教育方案對不同社經背景受試者的影響情形

(一)研究結果與發現

根據統計結果,組別與社經背景間的交互作用及組別、社經背景的主 要效果檢定未達到顯著水準,亦即休閒教育方案之效果,並不因為社經背 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故研究假設三未獲得支持。

(23)

(二)討論

社經背景是否會影響一個人的休閒態度,各學者研究不一,茲可能影 響本研究之因素分析如下:

1 樣本人數

在本研究社經地位人數分布如下:

表 4-17 社經地位人數分布表

實驗組 控制組

高社經 中社經 低社經 高社經 中社經 低社經 男生 2 6 11 1 3 14 女生 0 4 15 0 4 12 合計 2 10 26 1 7 26 全班合計 38 34

由表可見,本實驗研究對象以低社經地位的人居多,樣本人數太 少,是否影響統計分析?則須擴大樣本人數,進一步研究。

四、學生對於休閒教育方案實施之意見與回饋

(一)結果與發現 1.關於課程安排方面

一半以上的學生頗能認同。最喜歡的單元主要原因歸納大概是:能和 好朋友出去玩;能配合自己的能力、興趣;簡單;對自己有幫助等。最不 喜歡的單元主要原因歸納有:麻煩;要寫字;無聊等。印象最深刻的活動 是因為有趣、可以跟朋友一起出去玩、能知道別人的休閒興趣、麻煩等。

上課時最令人感到困難的是:要寫字、不會寫答案、不敢發言、與組員的 互動情形、加扣分等。對於課程內容安排的感想、批評與建議是:寫太多 字了、希望同學能更投入、可以戶外教學、再安排多一些有趣的活動。

(24)

2.關於上課關於上課情形

由數據顯示,多數學生蠻能認同上課方式,師生互動良好,不敢表達 意見是多數學生的困擾。對於上課方式的意見有:希望上課大家能守秩 序、希望有更多好玩的遊戲、希望隊員能更認真參與、多給小隊共同解決 問題的機會等。

(二)討論

1.關於課程安排方面的成效與限制:

雖然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頗能接受休閒教育的課程,但是未達 80%以上 的水準,可能原因是,學生認為學習單要填寫的內容太多了。青少年階段 的學生應該是屬於比較喜歡活動類型的,本課程之規劃雖以活動來教學,

但活動後需填寫的學習單卻讓學生覺得麻煩,因此,未來在活動心得討論 方面,可以多樣化方式來讓學生選擇,例如:個人口頭發表、小組討論及 發表、或創作等方式。有六位同學覺得上課很無趣,是認為要寫太多字、

活動引不起他的興趣。因此,往後上課時,老師要盡量引導,讓學生了解

「思考」在學習過程的重要性,才不會認為寫字麻煩;而且也要盡量清楚 說明單元目標,以讓學生知道自己在學些什麼,了解這些東西對他的重要 性,才不會沒有學習興趣。

2.關於上課關於上課情形的成效與限制:

基本上多數學生對於上課情形都很滿意,唯對上課秩序有些意見。有 些時候是玩遊戲的失控,例如:賓果遊戲,因此,老師如何在遊戲與吵鬧 中取得平衡,需要更成熟的教學技巧;有些則是班上一些較吵的男生在聊 天,擾亂上課秩序。不過研究者發現當在進行第八單元「休閒大進擊」時,

這批男生很投入,尤其是遇到有表演題的時候,或許這種內容才是他們喜 愛的。因此,如何設計能盡量符合每一個人的需求的課程,得讓課程設計 者傷腦筋了。

數據

表 4-10  不同組別、性別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行為分量表上, 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45.77          1          45.77          1.62          性別
表 4-12  不同組別、社經背景之受試者,在「休閒態度量表」        認知分量表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組別                                        16.15          1            16.15        .71  社經背景
表 4-16  實驗組學生在休閒教育方案回饋表中「關於上課情形」  各題作答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 平均數數字之意義:1 代表非常不符合;2 代表不大符合;  3 代表沒有意見;4 代表大致符合;5 代表非常符合  由以上數據顯示,多數學生蠻能認同上課方式,師生互動良好,不敢 表達意見是多數學生的困擾。  第五節      討論  本節主要目的在說明本研究結果及發現,並進一步分析、說明影響本 研究結果的可能原因。首先,先將資料處理結果繪於圖 4-1,以供參考。
圖 4-1  資料統計分析之結果 資料輸入 以組別、性別、社經背景、為自變項變異數同質性考驗與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 t 考驗,探討實驗處  理對實驗組受試者的 影響(α=.05) 依變項前測分數為共變量 ◎主要效果檢定: 1.組別未達顯著水準 2.社經背景未達顯著水準 3.性別未達顯著水準 p&gt;.05p&gt;.05 休閒教育方案對於增進國中生休閒態度沒有影響二因子共變數分析, 探討不同性別與不同 組別、不同社經背景 與不同組別的交互作用  (α=.05) 結論:休閒教育方案的效果並不隨著性別、社經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第五節 電影院簡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影片映演業 第二節 服務品質 第三節 服務行銷組合 第四節 顧客滿意度 第五節 顧客忠誠度

在現行的 99

日本侵略中國的背景、抗日戰爭的經過與結果 一、建議教節:4 節(以一節 40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

第一課節:介紹成本會計和解釋成本概念及詞彙 第二課節:了解用於編製財務報表的不同成本分類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

本研究依據受試者網路人際程度的不同,將受試者網路人際程度各題項所得的分

本研究以 2.4 小節中之時程延遲分析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針對 Global Impact Technique、Net Impact Technique、As-Planned Expanded Technique、Collap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