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三樂章交響曲》之樂曲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 《三樂章交響曲》之樂曲分析 "

Copied!
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三樂章交響曲》之樂曲分析

《三樂章交響曲》可視為新古典主義時期一部集大成之作品,它融合了新古 典時期還有俄羅斯時期的音樂特色,大鳴大放彙整成一絢爛的作品。筆者在探究 史特拉汶斯基此部作品時,發現作品中以簡潔、明瞭的主題動機為簡單的基本結 構,由簡而繁,再運用不同的手法充實整個樂曲,恢弘的格局呈現不同的風貌。

因此,上一章節筆者曾將作品中的樂曲動機為主軸來著手,分析其發展手法:由 最簡單的動機變化到複雜、具層次感的聲部組合,以及樂曲中融合之多母音樂元 素。

筆者在此章節,將從各個樂章分析其分段之樂句、和聲、調性、節拍、節奏、

速度、表情等音樂要素,以微知著,進而綜觀整體的音樂架構,以便指揮者在詮 釋樂曲時,能對樂曲中的動機發展及樂曲結構更為透徹。

第一樂章共有三個樂段加尾聲,相似奏鳴曲式(Sonata Form)的一種。筆者 認為第一樂章的旋律也有古典樂派時期常使用的輪旋曲(Rondo)風格,類似 A-B-A-B-A 的形式。筆者並將第一樂段中不同性或對比性的樂節,分為 A1至 A9 九個樂節。第二樂章為三段體的歌謠曲式、而第三樂章依其速度之轉換,亦將其 分為 A 到 E 五個樂段。以下為為筆者歸納三個樂章各個段落之小節數、速度與力 度記號,以及曲式所作的整理:

(2)

第一樂章

樂段 樂節 序號 小節數 速度記號 力度記號 曲式 0 1-3 (3) fff 主題動機

(動機Ⅰ+動機Ⅱ)

1 4-7 (4) ff marcato 2 8-11 (4) ff

12-13 (2) ff 3

14-15 (2) ff marcatissimo A1

4 16-19 (4) ff

主題動機發展

20 p ma marcato 5

21-24 (4) p 25-26(2) p A2

6

27-30(4) p-pp

頑固音型 動機Ⅱ變形

7 31-34 (4) mf marcato 8 35-38 (4)

9 39-42 (4) 10 43-46 (4)

11 47-49 (3) piu f A3

12 50-53 (4) crescendo

爵士風樂段 節奏變化 動態低音 由動機Ⅱ變形的低音

13 54-56 (3) ff 14 57-59 (3)

A4

15 60-62 (3) f<ff

動機Ⅱ變形之低音 旋律以二度進行為主

16 63-65 (3) ff、ff staccatissimo 17 66-68 (3)

A5

18 69-71 (3)

與開頭 A1相同,增加了 以動機Ⅰ變形的上行級 進低音

72-73 (2) fff 19

A6 74

20 75-77 (3)

承接 A5段,低音改為下 行級進,旋律為主題動

機之發展 21 78-80 (3) sf 、mf sub.

22 81-84 (4) p spiccato marcato A

(147)

A7

23 85-87 (3)

=160

p

頑固低音的音型變化,

採動機Ⅱ之三度和弦音 模式為發展。

(3)

24 88-91 (4) p 25 92-94 (3) p 26 95-99 (5) mf<p

100-102(3) poco a poco crese.

27 103-104(2) A7

28 105-108(4) f<ff

主旋律手法為動機Ⅱ之 大三度和弦音來發展

29 109-112(4) fff、fff-mf sub.

30 113-117(5) sff、fff-mf 31 118-121(4) sfff

122-123(2) sfff

跳躍式的主題動機變形

32 124-126(3) p 127-129(3) p A8

33 130-131(2)

動機Ⅱ之三度音為素 材,單純的主題發展 132-133(2) p tranquillo

34 134-135(2)

35 136-139(4) mf 36 140-143(4)

A (147)

A9

37 144-147(4)

=160

poco a poco crese.

<sff

與 A4段開頭相似 旋律由主題動機之三和 弦音與三度音變化而成

38 148-150(3) mp staccato e marcato 39 151-153(3) mp leggiero 40 154-157(4) mp>

41 158-161(4) mp-mf 42 162-165(4) mf

166-167(2) mf<

垂直的動機Ⅱ之三度 音,與橫向的三和弦音

並進

加上動機Ⅰ的增值上行 級進音階點綴

43 168-169(2) 經過句

44 170-173(4) mf legg.stacc. 以動機Ⅰ所變形的反覆 音,為一小過門 45 174-177(4) mf

46 178-181(4) 主題動機發展

47 182-184(3)

48 185-187(3) mf 49 188-190(3) mf

動機Ⅰ上行級進變形 不斷堆疊 B

(187)

50 191-194(4)

=80

mf 動機Ⅱ變形反覆

(4)

51 195-198(4) mf 動機Ⅱ三和弦音反覆 52 199-203(5) mp dolce 動機Ⅰ變形的經過句 53 204-207(4) p

54 208-211(4) p 與 Fig.38 同 212 mf-f 55 213-214(2)

56 215-217(3) f 57 218-221(4) f<

以動機Ⅰ級進音發展

58 222-225(4) mf、f<

59 226-228(3) sfp 60 229-231(3) mf marc.、f

簡短的動機縱向發展

61 232-235(4) p、f<ff 62 236-239(4) mf、f<ff 63 240-243(4) f<ff 64 244-247(4) f<ff 65 248-250(3) f<ff 251-252(2) ff

66 253

模進與反覆

67 254-257(4)

68 258-261(4) f 反覆音型組成的小過門 262-264(3) fff 爆炸性的和聲音響 69 265-266(2)

70 267-270(4) p 71 271-273(3) p espress.

274-275(2) mf espress.

72 276-277(2) p espress.

動機Ⅰ變形與反覆

73 278-281(4) p 音型反覆

74 282-285(4) f 主題動機的倒行

75 286-288(3) p 反覆音型

76 289-293(5) f marc. 主題動機的倒行 77 294-296(3) f espress

78 297-299(3) f espress 模進 79 300-303(4) mf grazioso

80 304-306(3) sfp<ff 反覆與變形 81 307-310(4) p、f

B (187)

82 311-314(4)

=80

f espress

動機發展的二度與三度 的重直音響加上動機Ⅱ

(5)

83 315-318(4) 水平式的旋律線條 84 319-322(4) mp cantabile

85 323-326(4) 86 327-330(4) 331-332(2) B

87

333-334(2)

=80 反覆的三和弦音所構成

的尾聲

88 335-338(4) sfp、mf 89 339-342(4) mf 90 343-346(4)

91 347-350(4)

92 351-353(3) mf 93 354-356(3) mf cresc.

將 C 段移高大二度

94 357-360(4) ff、f<ff D 段的開頭片段移高大 二度

95 361-363(3) mf< C 段片段變形 A'

(33)

A3

+ A4

96 364-367(4)

=160

ff< D 段片段變形 97 368-370(3) mp marc.stacc.、mf

98 371-374(4)

99 375-378(4) mf 379-381(3)

100 382

Fg.38 的旋律再現

101 383-385(3) mf、mp、pp 動機Ⅰ上行級進經過句 102 386-388(3) ff

103 389-391(3) ff B'

(28)

B'

104 392-395(4)

=80

ff

主題動機變形

105 396-398(3) ff A 段低完全四度 106 399-402(3) p、mf marc.

107 403-406(4) mf marc.

頑固低音 G 音不停迴 繞,動機Ⅱ增值 108 407-409(3) ff 主題動機再現 109 410-414(5) p、mf marc.

110 415-417(3) A 段旋律之增值

418-419(2) mf

Coda

(29) A1

111 420-424(5)

=80

p

尾聲

停留在 C 大調大三和弦

(6)

第二樂章

段落 序號 小節數 速度記號 力度記號 曲式 112 1-4 (4) mp→mf 主題旋律

5-6 (2) 動機延伸

113 7-8 (2) p、mf 主題模進 9-10 (2) mp

114 11-12 (2) p 動機延伸 115 13-16 (4) mf 主題再模進

17 p 116 18-20 (4) mf(20)

動機延伸 117 21-24 (4) p leggiero 主題變形與發展 118 25-28 (4) mf

119 29-32 (4) p dolce 120 33-36 (4) mf 121 37-40 (4) mf、p

由二度構成的旋律 2

122 41-44 (4) 旋律 2 模進

45-47 (3) mf 插入句

123 48 p dolce cant.

124 49-52 (4)

過門 A

125 53

行板 Andante

=76

mp B 段的前奏 54-56 (3) mf espress. 級進式旋律 126 57-60 (4) p dolce espress.

61-62 (2)

延伸 127 63-64 (2) mf、p 模進 128 65-68 (4) p 主題倒影 129 69-72 (4) pp 延伸 130 73-75 (3) p espress. 主題倒影 131 76-80 (5) p dolce 主題倒影

81-83 (3) mp 插入句

132

84 mp

133 85-88 (4) mp dolce cant. 同 Fig. 123 過門 B

134 89-91 (3)

Piu mosso 速度加快

=92

mf> 導奏

(7)

135 92-95 (4) p→mf 主題旋律 136 96-99 (4) mf cant., espress. 模進 137 100-103 (4) mf、p

138 104-107 (4) p dolce A'

139 108-111 (4)

Tempo Ⅰ 回到原速

=76

mf>

尾聲 主題發展與反覆

Interlude 間奏

140 112-114 (3) mf>p 二次的大三和弦

115-116 (2) mf> 模進

7

141

117-118 (2)

L’istesso tempo 同等速度

=76 mf, p<ff 增值

第三樂章

段落 序號 小節數 速度記號 力度記號 曲式

142 1-5 (5) ff 主題旋律

143 6-8 (3) ff< 經過句

144 9-12 (4) ff 主題旋律 13-15 (3) p marcato

145 16-17 (2) f<

頑固音型 主題動機變形

18-19 (2) ff 經過句

146 20-22 (3) ff 主題旋律 A

147 23-27 (5)

速度加快 Con moto

=108

ff 主題旋律

148 28-31 (4) p marc.,espress.

149 32-35 (4)

由動機Ⅱ變形的反覆句

36-37 (2) mf

150 38

151 39-42 (4) f

由動機Ⅰ變形的反覆句

43-44 (2) p legato 經過句 152 45-46 (2) mf

153 47-49 (3) mf

倫巴風格節奏(二度音 程運用)

B

154 50-52 (3)

速度更急 Piu presto

=144

mf cantabile 主題動機發展

(8)

155 53-55 (3) 主題動機發展

156 56-58 (3) p 過門

157 59-62 (4) ff、f espress.

158 63-66 (4) 主題動機再現、發展

159 67 f cant.

68-71 (4) 160

72-75 (4)

主題動機發展

76 f 161

77-79 (3) 162 80-82 (3)

倫巴風格節奏之反覆句

83-84 (2) f B

163

85-87 (3)

速度更急 Piu presto

=144

動機Ⅰ變形 164 88-91 (4) p marc.

165 92-96 (5) mf marc.

頑固音型、動機Ⅱ變形 166 97-100 (4) ff

167 101-104 (4) ff<

主題旋律變形

168 105-108 (4) p 反覆句型 C

169 109-112 (4)

速度不快 Meno mosso

=108

(A 段的

速度) 過門

113-114 (2) p 導奏

170 115-119 (5) mp 171 120-123 (4) p

主題

172 124-127 (4) 第二次主題+對題

173 128-131 (4) 插入句 1

174 132-134 (3) mf espress.

175 135-137 (3) 176 138-140 (3)

第三次主題、對題

177 141-143 (3) >p 插入句 2 178 144-146 (3) p

179 147-149 (3) cresc.

180 150-152 (3) cresc.

第四次主題、對題 D

(賦格)

181 153-155 (3)

二二拍子

Alla breve

=80

ff、mf> 尾聲

(9)

182 156-159 (4) mp 183 160-163 (4) mp

主題動機變形之反覆音

184 164-167 (4) 經過句

185 168-170 (3) 主題旋律

186 171-173 (3) mf 動機Ⅰ變形的經過句

187 174-177 (4) 過門

188 178-180 (3) f 189 181-183 (3) f 190 184-187 (4) f

主題動機變形、發展

191 188-190 (3) f 192 191-193 (3)

193 194-196 (3)

倫巴風節奏 反覆句型

194 197-200 (4) ff 主題旋律

201-203 (3) 尾聲

E

195

204-205 (2)

急促熱烈 且激動的 以同等速

Agitato ma sempre

L’istesso tempo

fff 停留在 D 大調

以上表格可發現,《三樂章交響曲》每個小樂句多以 3 或 4 小節所構成,其細 碎、簡短的樂句組合起來卻是綿延不斷的動機發展。幾個小樂句就能拼湊出與眾 不同的節奏變化,甚至旋律線條清楚、各個段落的力度表現分明,顯示史特拉汶 斯基注重秩序、均衡的音樂美感。

第一節 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共有 424 小節,與其他樂章的長度相比(第二樂章有 111 個小節、第 三樂章共 205 小節),此樂章所佔的地位與份量可說為三樂章之首,主要動機與發 展手法的呈現多在第一樂章中。此樂章跳脫傳統交響曲中,第一樂章的奏鳴曲式,

(10)

筆者將它視為輪旋奏鳴曲式的一種變形;樂章的五個大樂段是由幾個小樂節所組 成,以致形成的音樂區塊(musical blocks)有著不同或對比性的分別。此樂章亦 有類似輪旋曲的風格,也就是分成 A-B-A'-B'-A"五個大樂段,A 段從頭開始 到 Fig. 38、B 段為 Fig. 38 至 88、A'段為 Fig. 88 至 96、B'段為 Fig. 96 至 105,Fig.

105 之後的為 A"段。

第一樂段,筆者將其分為 A1至 A9等九個樂節,速度為 =160,沒有其他速 度的術語提示,可以視為快板樂章。每個段落因主題動機而有所關連。由強而有 力的滑奏揭開序幕,這個以弦樂與鋼琴齊奏的主題動機。在第三小節的第四拍,

管樂的加入使強大的音響威力持續七個小節。

A1段中(0-Fig. 5)的旋律多以動機Ⅰ的二度、以及動機Ⅱ後面的三度音程所組 成,從開始的弦樂和鋼琴承接給管樂,主要以對立的 G 至 A 上行的滑奏為軸心,

並且將動機Ⅱ的四個強音 G、F、D 、A 以重點式的不斷出現,A 段中總共出現五 次上行級進的滑奏動機,複誦式的序奏【譜例 4-1-1】,結合史特拉汶斯基經常使用 的帶二度附加音的三度疊置和弦,1 令人精神為之振奮。

譜例 4-1-1:管樂部 Fig. 1 之帶二度附加音的三度疊置和弦

1 Kostka, Stefan.《二十世紀音樂的素材與技法》,宋瑾 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2002),40。

(11)

A1段最後以突強音 結束在減七和絃(C -E-G-B )上,A2段(Fig. 5-7)就 一直停留在此和聲上,由法國號以及小號吹奏由主題動機發展的三度音(G-B ),

整段的力度與之前 A1段形成對比,維持在

A3段(Fig. 7-13)為整個樂章最富動態節奏感的樂段,鋼琴如爵士樂(jazz)中 的布吉伍吉(Boogie-woogie)2 風格節奏【譜例 4-1-2】,整段充滿詼諧、輕快的喜 感,與前段風格迥異的特點,凸顯了這段音樂的與眾不同;除了切分音的節奏與

《大兵的故事》中的雷格泰姆樂段異曲同工之外,作曲家所運用的手法,亦頗為 相似其在俄羅斯創作時期的作品《春之祭》中,「當選少女的獻身舞」的循環節奏 樂段(Fig. 149-159)【譜例 4-1-3】。

譜例 4-1-2:第一樂章 Fig. 7 前四個小節之絃樂部

2 布吉伍吉(Boogie-woogie) 為美國二零年代爵士樂中風行一時的鋼琴演奏風格,其 特色是左手平穩地重複的彈奏低音,兩手交錯的旋律,產生強烈的節奏感。

(12)

譜例 4-1-3:《春之祭》之 Fig. 154

此段有兩種不同的語法層疊而成:第一層為大提琴與低音提琴所撥奏的 A-C 三度音的動態低音(walking bass),第二層為小提琴、中提琴、鋼琴的另一個三度 音(E -G 或 G- B )的切分節奏;而整段的旋律很明顯的看出由動機Ⅱ的三和弦音所 變化而來。這一段屬和絃式的和聲,調性維持在曲子一開始的 A 大調;在一連串 的三連音中,明顯交錯於其中,小提琴以撥奏表現的八分音符,為此段的重點音

群,將重點音群拼組之後,發現其為一個八音音階(G- A- B -C- D - E -E)所組成,

此為史特拉汶斯基新古典主義的重要音組織手法【譜例 4-1-4】。

譜例 4-1-4:Fig. 7-13 之八音音階

A3段中鋼琴所彈奏的「屬和絃」,為史特拉汶斯基常用的和絃組合。【譜例 4-1-5】由一個三和弦加上一個二度音組成,和絃音經過轉位後,即為史特拉汶斯 基語法的屬和絃調性和聲。獨特的「史特拉汶斯基和絃」,從俄羅斯時期以來即為 富有作曲家的重點特色之一,此部作品亦以其為基本的和聲架構,變化出豐富多

(13)

樣的音響效果。

譜例 4-1-5:史特拉汶斯基常用的和絃組合

Fig. 12 的最後一個小節,漸強的三拍之後,最後一拍全體休止,這短暫的斷 續手法是集聚之前的漸強力度,為下一個樂段的 做預備。A4段(Fig. 13-16)接 續著上一段的和絃音,低音豎笛、低音管、小號、低音號、定音鼓的加進,壯麗 了樂團音響,形成此段與前段,輕巧與渾厚的對比。此段的旋律承接之前的三度 音(亦為動機Ⅱ的發展),鏗鏘有力的旋律,幾乎每個音符都加強了力度,弦樂每 個音以下弓拉奏,強而有力的(marcato)力度記號,再次強調整段重音(accent)以及 斷奏(staccato)的旋律,甚至在接進下一樂段的兩個小節做的漸強(crescendo),將 整個氣勢推向高潮樂段。

A5段(Fig. 16-19)如 A 段威武雄壯的進行曲風格,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低音 樂器從動機Ⅰ變化而來的上行級進音型即能看出【譜例 4-1-6】,其向前推進的強大 氣勢。

譜例 4-1-6: Fig. 16 大提琴聲部

(14)

主旋律由法國號吹奏【譜例 4-1-7】,其開始的 G- A 音,呼應 A 段的開頭,整 個樂團以強而有力的氣勢前進至樂章中第一大段高潮樂段-F 段。

譜例 4-1-7: Fig. 16 法國號聲部

A6段(Fig. 19-21)延續前段氣勢再作漸強,到達樂曲的最高潮,以強大的 度表現【譜例 4-1-8】。低音樂器的音型為動機Ⅰ的逆行變化,持續的張力,隨之而

來變換了 、 拍號,藉此延長了力度,維持四個小節的強大音量,直到第 77 小節最後一個音。

譜例 4-1-8:Fig. 19 長笛、雙簧管、豎笛之旋律

A7段(Fig. 21-29)從三個小節的中強 ,至 Fig.22 的 ,弦樂以動機Ⅱ的三 和弦音,旋律的發展與 B 段相似,而 B 段中管樂所吹奏短促而且有力的八分音符,

在 G 段換成了絃樂三部,低音以 G 大調的大三和弦撥奏,持續的頑固低音伴隨著 同樣是主題旋律的法國號與小號前進。法國號與小號不同於之前 B 段的橫向三度

音,此段改以 D 調的大三和弦開始,半音上行的和絃,弦樂與管樂形成複調的和 聲效果,之後旋律開始發展,以大三和弦的和聲,平穩的前進。

A8段(Fig. 29-34)延續上一段的和聲,力度從 開始,一直持續強大的音

(15)

響,像是戰火轟隆的巨響,共有五次,到第 123 小節告一段落,剩下長號、豎笛、

低音豎笛吹出長嘆,像是戰火暫歇,一片寥寂。

A9段(Fig. 34-38)可以視為回顧 A4段,同樣的和聲架構,旋律以三度音程或 六度為主,和聲以屬和絃聲響進行至此大段結束,第 147 小節最後一拍休止,宣 示第一大段劃下句點般結束。

B 段從 Fig. 38 開始,速度變為 =80,二四拍子,趨於平穩的速度,引導出 鋼琴在此段落擔任的特殊地位。以 D 音開始的 B 段,與樂曲第一音 G 音,為五度 關係,可視為特殊的主-屬關係。

法國號以前導式的十六分音符開始,帶出鋼琴短促有力的旋律,法國號與鋼 琴皆以 D-B 之三度音進行,又見動機Ⅰ與動機Ⅱ的影子。之後的 Fig. 39 小提琴等 弦樂加入,明顯的上行級進音群,為動機Ⅰ的變形,而 Fig. 40 鋼琴跳躍式的音型,

為動機Ⅱ的逆行。Fig. 38-42 除了鋼琴為主奏樂器外,其他樂器可分為三組:第一 組為長笛、雙簧管、豎笛等木管樂器,以八度音程進行;第二組為絃樂器、小號,

上行級進的旋律;第三組為法國號,忠實的持續吹奏十六分音符的頑固節奏。

經過 Fig. 44 四個小節反覆音的小過門,在 Fig. 45 立刻改變了風格,以柔美旋

律代替之前的短節奏。豎笛接續 Fig. 45 第二小節鋼琴的 A 音,自由型態的獨奏(solo) 追逐著鋼琴的旋律。分析 Fig. 47-50 的音組織,由八音音階所構成的音群組織,如 Fig. 47 的第一部小提琴回應之前豎笛的旋律、Fig. 49 由小號與法國號接連的旋律 線便是例子【譜例 4-1-9】。

(16)

譜例 4-1-9:第一部小提琴第 181-183 小節之旋律

Fig. 53 前一個小節最後的十六分休止符,如逗號般停頓,緊接下去。Fig. 53 的前三個小節和第二大段的開頭如出一轍,之後 Fig. 55 同樣開始作發展變化,雙 簧管的獨奏擔任第一配角,同樣以二度上行級進為素材,串連起整條旋律。

Fig. 58 開始為另一個小段落,從豎笛聲部開始,持續的 A 音與第二大段的開

頭一樣,頑固的出現著,與其相似的節奏型 將旋律串

連起來;雖然節拍不斷地改變,頑固的持續音依舊貫穿其中。Fig. 59-60 為過渡的 三個小節,玩味地節奏持續著;Fig. 60- 61 加入了鋼琴,旋律與之前 Fig. 58-59 的 小樂句有同工之妙。從 Fig. 61 開始,豎笛與小提琴的旋律,原地打轉似地共重複 了六次【譜例 4-1-10】,在 Fig. 65 向高音推進,也加強了力度,豎笛高亢地吹奏、

樂團以短潔斷奏(staccato)的,表現出精神抖擻向前邁進,而第 261 小節的短暫休止 就是準備為了 Fig. 69 強大、整齊的齊奏,此三個小節的齊奏,強而有力的表現此 段落的最恢弘燦爛的高峰。

譜例 4-1-10:第一部小提琴 Fig. 61 之旋律

史特拉汶斯基的交響曲第一樂章,常與貝多芬交響曲的快板樂章相比擬,例 如《C 大調交響曲》與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三樂章交響曲》與《英雄交響

(17)

曲》。而 Fig. 69 三個小節(mm. 262-264)的節奏與和聲效果,藉著史特拉汶斯基 也曾提出類似的比較說法,3 以致筆者嘗試將兩者作了簡短的比較。【譜例 4-1-11】

交響曲《英雄》的第 272 至 275 小節中可以發現【譜例 4-1-12】,和聲上以七 和絃來進行,節奏上以切分音表現爆發力。史特拉汶斯基的《三樂章交響曲》傳 承貝多芬的精神,節奏上切分音有異曲同工之妙,和聲為「史特拉汶斯基和絃」(附 加二度音的七和弦)。音響效果上,貝多芬在當時所帶來的震撼,可與史特拉汶斯 基在現代和聲的角色比擬,不和諧、尖銳的和聲,傳統和聲者對它退舍三分。

譜例 4-1-11:Fig. 69 第 1-3 小節

譜例 4-1-12: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Eroica), mm. 272-275

3 Stravinsky 在著作 Memories and Commentaries 中第 23 頁提到:「……有人甚至將第 一樂章和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Eroica”的第 272-275 小節來比較、《春之祭》從 Fig. 173 的 三個和絃、《狐狸》(Renard, 1915-1916)的 Fig. 22、還有《三樂章交響曲》的 Fig. 69-71……」

(18)

Fig. 69 第三小節震撼的 馬上轉變由長笛以 的柔美旋律。Fig. 70-73 木管立即轉變為柔美的主要旋律,鋼琴與弦樂退居配奏的位置。Fig. 73-76 管樂分 成長笛、雙簧管、豎笛與法國號、小號、鋼琴兩組對唱,法國號這一組重複演奏 同樣的旋律,長笛組以簡單的旋律呼應,整段呈現屬和絃的音響效果。

Fig. 76 由豎笛開始的旋律,整段又恢復了活力,以二度、三度或六度所構成 的旋律進行,鋼琴此時有力的簡短節奏,與其他圓滑的旋律線成對比;低音管延 續豎笛的角色,從 Fig. 81 接著以富有表情(espressivo)的旋律吹奏,長笛也在 Fig. 84 接力式的出現,取而代之是以半音階旋律,迴旋的旋律將第二大段帶入尾聲。緊 接的是熟悉的爵士風格樂段。

A'段,如奏鳴曲式的再現部(recapitulation),音樂素材可以回溯至 A 段,速度

回到 =160。Fig. 88- 97 可以視為 A3+ A4段,將原本兩段的旋律,以高大二度來 演奏,但削減或截取幾個小節。Fig. 88-94 為 A3段爵士樂風格的片段,高大二度的 旋律少了一個小節的長度,跳至 A4段旋律。Fig. 94-95 又回到 A3段,三個小節回 味一下,要跳回 A4段,以漸強作結。

Fig. 97 回憶式的跳至與 B 段開頭(Fig. 38)的 B-D 三度音,B'段。為稍作了變化 在 Fig. 101 以三個小節上行的級進旋律,力度由 推進到 Fig. 102 的 。在 B 段

很熟悉的節奏型( )出現,伴隨著的是鋼琴,以 B 段主旋律的三度 音進行,但原本的四分音符 音值減半,成為較短的八分音符 ,進行到 Fig.

105 結束。

(19)

在第 395-396 小節間的停留記號 (Fermata),稍作停留,收尾使樂段結束,

同時切換到另一個新的速度, =80。

Fig. 105 的 B"段,呼應樂章的最開頭,以主題動機高完全五度的 D 音開始。

三個小節之後的 Fig. 106,以 G 音為頑固低音,短而有力的節奏與 A 段增值的管 樂旋律【譜例 4-1-13】形成對比,而管樂吹奏的旋律為八音音階組織而成。【譜例

4-1-14】

譜例 4-1-13:Fig. 106 為 Fig. 1 管樂旋律之增值

譜例 4-1-14:管樂在 Fig. 106 旋律由八音音階所構成

最後的 Fig. 111 力度從 減弱到 ,絃樂甚至維持極弱的音量 ,持續 的 G 音一直到樂曲最後終止,最後終止在 C 大調的和絃上,弦樂停留在最後的一 個音,使音響迴盪,凝結在寧靜的氣氛中。

第二節 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行板(Andante),速度 =76,為 ABA´三段體的歌謠曲式(Da Capo

(20)

Aria)。作曲家在 1943 年,原本為弗朗茲.韋佛(Franz Werfel)的電影「伯納蒂 拉之歌」(The Song of Bernadette)中所創作的「聖母顯靈」(Apparition of the Virgin) 樂曲;最後電影雖然無疾而終,但作曲家將其為本樂章的素材,如歌似的旋律,

仍可以想像其描繪其明亮、優雅的配樂場景。本樂章的樂器編制縮小了:少了小 號、長號、低音號等銅管,鋼琴、定音鼓、低音豎笛、倍低音管,而且沒有樂團 全體齊奏的龐大聲響,形成如室內樂般的抒情、典雅的氣氛。長笛與豎琴活躍的 貫穿整個樂章,取代了第一樂章鋼琴的主導地位。

一開始弦樂四部以 D-F 以及 D-F 的三度音之旋律為開頭,如譜例引導出豎琴 與長笛如歌的主旋律,同時具有大調與小調的和聲效果,配上長笛獨奏吹出由動 機 1 變化而來的二度音裝飾奏,顯出詼諧、恬適的歌謠性。【譜例 4-2-1】第 6 小節 第三拍的八分休止符,如同換氣記號的性質,第 7-12 小節為模進樂句。

譜例 4-2-1:第二樂章第 1-5 小節

(21)

Fig. 115 的長笛與豎琴以開頭的主旋律來變化,以連音裝點如花腔般的旋律線 條【譜例 4-2-2】,和之前第 3-4 小節的主題相比較,輕巧的三連音將旋律線條拉長 許多。法國號和絃樂部以之前單純的節奏來呼應。

譜例 4-2-2:長笛獨奏第 13-16 小節之旋律與第 3-10 小節之主題旋律

Fig. 117 前一個小節前導式的旋律再次出現,引導出另一個長笛獨奏的旋律變 化,原本下行的旋律,在此處以上行的音群來變化,富有趣味的是長笛主旋律皆 以主要的四音組織 F、B、A、D 來變化。整體的和聲依舊在 D 大調上,第 24 小節

豎琴 C 音的七和絃和聲,在 Fig. 118 轉入 F 大調,豎琴以之前 D-F 的三度音程構 成旋律,長笛獨奏與之對唱,其他聲部亦以三度音或三和弦音的手法唱和著【譜 例 4-2-3】。

譜例 4-2-3:第 25-30 小節

(22)

Fig. 123-125 為一過門樂段,Fig. 123 由雙簧管典雅的旋律和著豎琴的和絃,

雙簧管與長笛的震音(trill),在 A 段尾聲的出現格外顯眼,以大小調同時出現的和 聲堆疊,短短三小節(mm. 45-47) 的輕柔音色卻顯現其與眾不同;接續下去的第 48

至 52 小節,接續之前柔美的音色,四支小提琴加上兩支的大提琴與豎琴,以 C 音 的屬和絃和聲,如歌的(Dolce cantabile)齊奏;Fig. 125 轉為三四拍子,第 53 小節 長笛與豎琴前導的三和弦 G -B -D ,在第 54 小節馬上切換至較快(Piu mosso)的速

度,為 =92 的速度演奏,展開共有三十八小節的 B 段。【譜例 4-2-4】

豎琴的和聲以 G 調大三和弦的分解和絃為旋律進行,和著長笛自顧自的以四 音 D、E、F、G 構成的旋律對應,絃樂三部以 E-G-B 和絃音若有似無的伴奏。

譜例 4-2-4:第 54-57 小節 B 段, =92

第 59 小節的豎笛以及 Fig. 127 之後的雙簧管獨奏,再次出現以循環音群所組

織的旋律,第二部小提琴與中提琴更是在 Fig. 128 不斷重複 D-B -A ,以非常柔 和的(dolcissimo)旋律襯托不停交替出現的樂器,而和聲則漸趨於大三和弦的音 響;Fig. 130 的第一部小提琴以下行的大三和弦級進,帶領出第二部小提琴與中提 琴的獨奏,三條旋律線以不同的半音階變化交織而成。【譜例 4-2-5】

(23)

譜例 4-2-5:第 73-75 小節

第 76-80 小節,旋律由雙簧管與豎笛承接絃樂部,和聲色彩轉為暗鬱的 G 小 調,第一部雙簧管延續之前大提琴的旋律作模進,第二部雙簧管則以半音階的下 行附和著,單簧管以 G-F-B 三音循環來伴奏。

Fig. 133 與之前 A 段結束前的 Fig. 124 幾乎相同,呼應前段的結尾,為以 C -E-

G -B 為和聲架構的插入句【譜例 4-2-6】,經過三個小節以三度堆疊的的和聲,三 個漸長、漸慢的嘆息,B 段結束。

譜例 4-2-6:Fig. 134 之第 1-3 小節

速度回到開頭的速度(TempoⅠ), =76,為 A´段,之前 A 段的旋律復現,

以短短的二十小節,將主題旋律稍作變化,使整個樂章以簡潔、明朗的風格從一 而終。

(24)

D 大調明亮的旋律,由拿掉弱音器(senza sord.)的絃樂再次引導緩緩流洩,

接續著長笛的主題旋律,雙簧管跟進吹奏出模仿的樂句。Fig. 137-140 為另一個不 同以往的樂段,小提琴輕柔的小三度震音,開啟以三度音以及音階級進等素材所 編匯的樂段,可謂本首交響曲主題動機的大合集。樂章最後的第 111 及 110 小節,

上行級進的 D 大調音階,不拖泥帶水、明朗的終止在 D 大調的Ⅰ級和絃;此樂章

(本首交響曲)很少有真正斷續的手法,由長笛 D 音的長音接連到與第三樂章的 間奏(Interlude),流暢、連貫的接入第三樂章。

Fig. 140-142 為樂章與樂章間的間奏,作曲家標明以相同的速度(L'istesso

tempo),也就是 =76 進行。短短的七個小節,由和絃堆疊的旋律來進行;以寧 靜圓滑的旋律開始,三度音為其基本架構,和 Fig. 134-135 相似的二度嘆息手法;

從第 113 小節的管樂、接著小提琴的大三和弦、再合起來重複短促的嘆息,共四 次慢慢往前推進。最後第 118 小節的大七和絃 D-F-A-C,在短短的一個小節中,力 度從 誇張式的漸強到 ,極具爆發力的將氣勢推進壯大的第三樂章。【譜例 4-2-7】

總觀第二樂章,在第一樂章中 G 和 A 間產生的對立,在第二樂章中不再僵持,

變成在 D 音之上穩定的和聲關係。第二樂章的形式較中規中矩、典雅,特別的是 以長笛與豎琴為主要獨奏樂器的運用,長笛從悶沉的低音到細尖的高音,將長笛 此項樂器的音域淋漓地發揮;豎琴沒有以往運用在管弦樂中常見的琶音與滑奏,

取而代之的是較多線性的旋律。

(25)

譜例 4-2-7:Fig. 140-142 共七小節的間奏

第三節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回到同第一樂章強而有力的節奏,兩個風格相仿的樂章皆能從俄羅 斯時期作品《春之祭》中的一些片段,尋找出靈感的來源。4 速度加快(Con moto)

充滿活力地以 =108 的速度開展。筆者將此樂章分為 A-E 五個樂段,各個樂段 以不同的速度,表現對比鮮明的音樂張力。

接續間奏誇張的漸強,在樂章開頭即以 強而有力的合奏,展開明亮、精

力充沛的序奏。A 段的速度為 =108,開始的旋律與第一樂章的主題動機相仿,

以三度和絃音組成。編制與第一樂章一樣壯大,調性以 C 大調為主,E 和 E 音同 時存在,增添了和聲色彩,如進行曲般的前進。【譜例 4-3-1】

4 Cross, 224.

(26)

譜例 4-3-1:第 1-4 小節

Fig. 143 以威力極強的低音,倍低音管、長號、低音號、大提琴、低音提琴等

如坦克車震撼的以強烈的節奏 襯托出威猛的氣勢,此段的調性在 D (C ) 音形成,和之前的 C 音產生衝突的和聲效果。Fig. 145 承接與開頭四小節相似的

Fig. 144,與第一樂章的 B 段(Fig. 5-7)以相似的手法進行:在第一樂章 Fig. 5 管樂 短促的節奏型,在 Fig. 145 為第一部小提琴小聲卻有力的拉奏出;與第一樂章不相 同的是,Fig. 145 的旋律以二度或七度進行,如第一樂章中法國號與小號的三和弦 音,在這變成七度音由低音豎笛吹奏,其他聲部以二度音程所構成的複誦式旋律 應和。Fig. 146-148 以第三樂章開頭(Fig. 142)強而有力的旋律再現,以強勁而且狂 野的力度,持續到最後。

B 段(Fig. 148-164)速度加快(Piu presto),為 =144,由低音管的二重奏 小聲、但有力且富有表情的開始,陷入惴惴不安的氛圍中。低音管的旋律以 G 音

為中心迴繞,加上 Fig..148 開頭絃樂的 F-A -C -C-E 即成為史特拉汶斯基獨特的和 聲效果。Fig. 149 兩部小提琴加入,級進與二度音形成的旋律,亦是另一種半音的 音樂語法變化,有著詼諧曲般風格。Fig. 151-152 多層次的音響效果復現:第一組 為延續之前小提琴詼諧的簡短節奏所做的變化,由低音豎笛、低音管、低音號組

(27)

成;第二組為法國號、中提琴、大提琴以第一樂章主題旋律變化而成的旋律,強 烈的節奏推進風格迥異的「倫巴樂段」5

層次明顯的「倫巴風樂段」(rumba block)共出現三次,分別為 Fig. 152-154、

Fig. 161-163、Fig. 191-194,以三層由主題動機變化而成的不同旋律線所堆疊,形 成動態式的節奏進行;與第一樂章 Fig. 7-13 的「爵士風樂段」相比較,兩種舞曲 風格樂段使樂曲變換了另一種音響效果,其富有動態的和聲美感,在猛烈的樂段 間出現,增添了協調性的聲響效果。

經過二個小節由鋼琴、豎琴、第一部小提琴、低音提琴以 G-B/G- B 三度音交 織成的流動性旋律,引導出不同與以往的倫巴風格樂段。第一組為延續之前流動 性的旋律線條,以 G 調三和弦音持續不間斷演奏的鋼琴、低音提琴與第一部小提 琴;第二組以 D 音為持續音演奏的鋼琴、第二部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第三 組則為木管樂器群、法國號,以 D 的大三和弦為主的主要旋律線條。而簡短的五 小節(mm. 45-49)主題旋律充滿十足的詼諧與趣味性。

Fig. 154-156 主題旋律在鋼琴、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四重奏,幾乎在 五度之內打轉的旋律,延續之前的大三和弦的調性和聲;豎笛與低音豎笛以自由 的旋律伴奏,交錯的旋律線在三聲部串連,在第 54、55 小節,從流動、柔美的旋 律漸趨緊湊,以漸強表現張力的變化,在兩個小節內激起小小漣漪,之後趨於平 靜。

5 請參照上一章第二節。

(28)

越漸緊繃的力度在 Fig. 156 突然放鬆,Fig.156 輕柔的只剩下小提琴與大提琴 兩部,突然間 Fig. 157 法國號 A 到 D 的滑奏,通天巨響的音效有如軍隊的號角響 起,原來第 56-58 小節是為了之後另一波血脈噴張的氣勢,頗具戲劇性的轉折。

Fig. 157 由聲勢浩大的法國號為開端,緊接如第一樂章開頭的滑奏,法國號以 可說奏八分音符所組成的如部隊士兵們踩著正步行進,配合著強而有力、整齊的 的進行曲節奏;豎笛、低音豎笛、豎琴為一組,吹奏著類似的循環節奏,旋律線 條維持以往的連續性,旋律素材以二度音程編織而成。在 62 小節長笛以 G-A 兩音 加入,使和聲組織為 G-D-G-A 所組成五度加二度的和聲,與第一樂章動機Ⅱ四音

G、F、D 、A 的關係接近,加上絃樂、長笛、雙簧管的節奏與第一樂章 Fig. 7-13 手法類似,將第一樂章素材拼貼而成的 Fig. 157-159,瀰漫緊張、不安的情緒。

Fig. 159-161 以一個停在 D 大調主和絃的上行級進,整段回到 D 大調。過渡 性樂段,法國號壯麗的吹奏以 D 大調音階(F-G -A -B -C- D -E )所構成的旋律,

全體絃樂聲勢浩大的附和。進入第二個倫巴風樂段。

Fig. 161-163 由小號帶領,小號在倫巴樂句中扮演著特別的角色,與低音號穿 插其中,也使本段比之前 Fig. 152-154 的音響效果,豐富許多。一樣有其分層手法:

第一組為以 D 音為持續音演奏的豎琴與大提琴;第二組為小號、鋼琴和中提琴,

以 G 音和 E 音的大三和弦輪替出現;第三組為木管樂器群、法國號及小提琴,以

D 調的大三和弦為主的旋律(輔以經過音 E 的、以及鄰音 C 的和絃)

以輝煌、蓬勃的氣勢,經過第 85-87 小節以法國號為主要旋律,如號角般由屬

(29)

七和弦堆疊的和聲強力放送之後,Fig. 164 緊接著回復到比較沈穩(Meno Mosso)

的速度 =108,也就是開頭的速度。

C 段(第 88-112 小節)為平穩的樂段,從一開始木管(豎笛、低音豎笛、低 音管、倍低音管)的旋律即可聽出,利用音域較低的音所組成的音符,營造出從 容不迫的氣氛,而和聲進行也以 C 大調為主軸調性。第 92 小節法國號與小號的加 入更添氣勢,絃樂及木管以短促的節奏應和著;力度慢慢增強,長笛與雙簧管的

加入,聚積起的和聲氣勢,在第 98 小節的第二拍迸發出 的聲響,D-F -A 大 三和弦與 D-F-A 小三和弦的和聲,沈穩的管樂小提琴和中提琴蠢蠢欲動的十六分 音符來持續音樂的張力;但只維持了一個小節的力度,在第 99 小節突然倒退回去,

與第 97 小節不太強的(sub. meno forte)旋律相同,似乎以此為緩衝,接下來五個 小節以強大的氣勢持續並且愈漸增強。

震耳欲聾的回響之後,寧靜的片刻隨之而來。Fig. 168 之後的 8 小節以相同的 速度,轉換成恬靜的風格(L’istesso tempo, tranquillo),為一過門樂段,頓時只剩 下低音管微弱的嘆息,而雙簧管、長號、低音號、大提琴、低音提琴以很簡短的 單音或二度音和著。

D 段(Fig. 170-182),節拍轉變成為二二拍(Alla breve),速度 =80。此段 為一個小賦格樂段,不同於之前的織體,樂器輪流出現,雖然音樂素材依舊來自 於第一樂章二度音的主題動機,音樂發展則以橫向進行為主,樂句綿延不絕的持 續進行。

(30)

第 113 小節由長號獨奏引導出鋼琴的主題旋律(subject)【譜例 4-3-2】,在 第 123 小節豎琴以低大三度的 E 彈奏出第二次的主題,鋼琴則運用柔音踏板(una corda)降低音量對唱,對題(counter subject)為二度加上八度,以及上行級進的 五個音【譜例 4-3-3】所構成,在鋼琴聲部不斷出現。第三次主題出現是在第 133 小節,由第二部低音管吹奏出和主題同樣為 G 音的旋律,這段旋律令人回想起第

一樂章 Fig. 46 豎笛獨奏的旋律,而第一部小提琴從 E 開始的旋律(對題前半部)

應和;第四次主題(Fig. 178)在高三度的 B 音,由豎琴與第一部小提琴演奏出;

Fig. 181 為小尾聲,以下行級進的短音結束。

譜例 4-3-2:Fig. 170 鋼琴演奏之賦格主題

譜例 4-3-3:Fig. 172 鋼琴所彈奏的對題

E 段為從一開始短促、俐落的節奏型及感受到與 A 段類似不安的情緒,又再 度醞釀著【譜例 4-3-4】。此段雖為相同的速度進行,但風格卻是急促熱烈且激動的

(Agitato ma sempre L’i stesso tempo),持續到樂曲結束。

(31)

譜例 4-3-4:Fig. 182 急促熱烈的最後樂段

從豎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短促卻充滿能量的節奏開始,隨著絃樂 器的加入,漸漸增強聲勢;和 C 段的創作手法類似,強壯、威猛的氣勢持續醞釀 中,Fig. 186 第二小節宣示性的小號出現,預示下一小節大三和弦的強大音響。Fig.

187-191 和之前的切分音節奏類似,呈現鏗鏘有力的音響效果,此次鋪陳的樂段加 長了,Fig. 188 大鼓聲響,加上小號與法國號強大的切分音節奏,引導出明亮、燦 爛的第三個倫巴風樂段(Fig. 191-194)。緊湊、恢弘的節奏到了 Fig. 194 突然止住 了,停頓了一下,下一小節瞬間迸發的 ,表現出戲劇性張力,將樂團帶入最後 高潮樂段;Fig. 194-195 的和聲以 A 為中心,熱烈激昂的氣勢持續到最後,全曲以

D 大調的大三和弦輝煌、燦爛的結束。

此首作品以第一樂章為最長大,主題動機可以說是貫穿全曲,處處都能看見 以動機Ⅰ與動機Ⅱ所作的變形或是發展,強烈的節奏與如歌的旋律交錯、各樂段 力度、明顯的對比,雖為單純動機發展的樂章,卻處處令人驚喜,尤其是 Fig. 7-13、

Fig. 88-94 的爵士風樂段,此切分音節奏在第三樂章變為另一種不同的舞曲風格樂 段-倫巴舞曲風樂段,而且三個樂段循序漸進的增加其音色與音響上的變化,從

(32)

簡約的短小片段到後來的光彩炫目的強大氣勢,呈現出層次的美感。不同於第一 與第三樂章龐大的音響震撼與樂團編制,第二樂章是一個典雅、抒情風格的短小 樂章,室內樂般的小編制奏出如歌似的旋律,繚繞著此交響曲的主題動機打轉,

呈現出似光暈般的音響效果,第二樂章就如同站在兩個壯碩巨人中間的優雅少 女,看出史特拉汶斯基創作此交響曲時注重平衡、心思縝密的用心。

數據

Fig. 115  的長笛與豎琴以開頭的主旋律來變化,以連音裝點如花腔般的旋律線 條【譜例 4-2-2】 ,和之前第 3-4 小節的主題相比較,輕巧的三連音將旋律線條拉長 許多。法國號和絃樂部以之前單純的節奏來呼應。  譜例 4-2-2:長笛獨奏第 13-16 小節之旋律與第 3-10 小節之主題旋律  Fig
Fig. 133 與之前 A 段結束前的 Fig. 124 幾乎相同,呼應前段的結尾,為以 C -E-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第五節 電影院簡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影片映演業 第二節 服務品質 第三節 服務行銷組合 第四節 顧客滿意度 第五節 顧客忠誠度

一組曲線 F 的垂直軌跡 (orthogonal trajectory) ,是指一條 曲線在與 F 中的曲線相交時,在交點相交的角度為直角。如

相對應的,由於這些函數可以跟雙曲線上的點做對應,所以 稱為雙曲函數,其中主要的奇組合稱為 hyperbolic sine 雙曲 正弦函數,偶組合稱為

(B)史坦尼斯拉夫斯基(Constantin Stanislavski) (C)葛洛托夫斯基(Jerzy

第四章: 中學報稅的設計 第五章: 初中諒程主建議 第六章: 高中諒我建議,..

時值/節奏 力度 速度 音色 織體 和聲 調性

真實案例 1:哈樂斯娛樂事業與其 真實案例 1:哈樂斯娛樂事業與其 他公司:保護珍貴資料 (續).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