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居家運動設備多寡、居家週邊的運動場所多寡和使用頻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研究對象居家運動設備多寡、居家週邊的運動場所多寡和使用頻率"

Copied!
1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旨在呈現和說明研究結果,全章共分十一節:第一節研究對 象前測基準資料之綜觀;第二節個人背景因素與運動階段的關係;第 三節個人背景因素與身體活動量的關係;第四節個人背景因素與社會 心理學變項的關係;第五節運動階段與身體活動量的關係;第六節運 動階段與社會心理學變項的關係;第七節運動階段之分布與移動;第 八節運動階段之移動結果與個人背景因素的關係;第九節運動階段之 移動結果與身體活動量的關係;第十節運動階段之移動結果與社會心 理學變項之關係;第十一節影響運動階段之相關因素。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對象前測基本資料之綜觀

本 節 以 描 述 性 的 統 計 方 法 , 呈 現 研 究 對 象 於 前 測 基 準 資 料 (baseline data)中,個人背景因素的各項資料之分布、運動階段與身體 活動量、社會心理學變項等之一般概況。回答研究問題 1-1「研究對 象的性別、年齡、體型、有無參加運動社團、有無打工、有無運動傷 害等之分佈情形為何?」 ;1-2「研究對象自覺健康狀態為何?」 ;1-3

「研究對象居家運動設備多寡、居家週邊的運動場所多寡和使用頻率

為何?」 ;2-1「研究對象於前測基準資料的運動階段分布為何?」;2-2

(2)

資料中,研究對象運動相關的改變的方法、自覺運動利益、自覺運動 障礙、自我效能、運動的享樂感等的分布情形為何?」 。

一、研究對象的一般概況

研究對象共 1070 人,經過 6 個月的追蹤,資料回收後經整理,

扣除休學者 7 人,後測當日缺席者 11 人,未填姓名、跨系科選課導 致前後資料無法比對者 17 人,填答資料不完整者 8 人,合計完整可 用問卷共 1027 份,追蹤的回應率為 95.98%;摘錄如表 4-1-1。

研究對象中男生 241 人,占 23.5%;女生 786 人,占 76.5%,男 生較少,女生較多,此與學校學生的性別結構相符。平均年齡為:

19.27±1.03 歲,身體質量指數平均值為:20.85±3.47,體型為「瘦」

者 44.5%,「理想」者 435 人,占 42.4%,「過重」者,67 人,占 6.5%,「肥胖」者,68 人,占 6.6%,合計體重超過理想者為 13.1%。

有參加運動社團者 218 人占 21.4%,有打工者 430 人占 41.9%,曾經 因運動受傷者占 431 人 42%,在運動傷害的部位中以四肢 386 人,占 89.6%為最多。

二、自覺健康狀態

研究對象自覺健康狀態與同年齡的人相比:自覺健康狀態以「差

(3)

不多」者最多 728 人,占 70.9%,「較好」者 129 人,占 12.6%,「較 差」者占 170 人,16.6%。和多篇運動相關的研究相似,大多數的研 究對象自覺健康狀態與同年齡的人相比,都是以普通者或差不多者居 多(李碧霞,2001;蔡佳宏,2002;黃婉茹,2003;胡巧欣,2003)。

表 4-1-1 基本資料

項 目 人 數 百分比 備註

性別

男性 241 23.5

女性 786 76.5

年齡19.27±1.03

體型

457 44.5

理想 435 42.4

過重 67 6.5

肥胖 68 6.6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20.85±3.47

打工

430 41.9

597 58.1

參加運動社團

218 21.2

809 78.8

運動傷害

運動傷害的部位

431 42.0 四肢 386(89.6)

596 58.0 其它部位 45(11.4)

自覺健康

較好 129 12.6

差不多 728 70.9

較差 170 16.6

(4)

三、居家的運動工具與週邊環境的運動場所 (一)、居家的運動工具

居家常用的運動工具分布,如表4-1-2,4-1-3:研究對象居家最 常用的運動工具以腳踏車為最多占63.7%,其次為呼拉圈占43.4%,

羽球拍占35.2%,跳繩占33.0%。研究對象居家經常使用的運動工具 的項目,以一項者為最多,占30.4%。

表 4-1-2 研究對象居家使用的運動工具種類分布表

註:本題複選以人次計算

居家運動工具 人 次 百分比 排名

腳踏車 654 63.7 1

呼拉圈 446 43.4 2

羽球拍 362 35.2 3

跳繩 339 33.0 4

健身啞鈴 139 13.5 5

桌球拍 132 12.9 6

仰臥起坐健身器 90 8.8 7

溜冰鞋 65 6.3 8

跑步機 58 5.6 9

固定式腳踏車 45 4.4 10

網球拍 31 3.0 11

保齡球 32 3.1 12

其他 68 6.6

(5)

表4-1-3 研究對象居家使用的運動工具量分布表

經常使用的居家運動工具量 人數 百分比

312 30.4 269 26.2 213 20.7 1項

2項 3項

4項或以上 233 22.7

合 計 1027 100.0

(二)、居家周邊環境可供使用的運動場所及其使用頻率

研 究 對 象 居 家 周 邊 的 運 動 場 所 與 使 用 頻 率 分 布 如 表 4-1-4 、 4-1-5、4-1-6;顯示研究對象居家周邊可供運動的場所中,最多的為 學校,占69.0%,其次依序為公園,占46.5%、游泳池,占37.5%、社 區球場,占28.5%、居家陽台,占23.3%。此與國內運動相關的研究,

在研究對象居家週邊可供運動的場所中,以公園和學校為最多相似 (李碧霞,2001;蔡佳宏,2002)。這有可能是學校和公園為一般社區 的公共空間,而且研究對象的屬性為學生,平日活動的地點比較趨向 於學校或戶外有關。

研究對象居家週邊可供運動的場所的量,以一處者最多,占

38.0%,其次為二處者,占30.0%。另外,有些場所雖然也在居家週

邊附近,卻以沒有使用過者居多數,如:健身房(54.5%),社區中庭

(55.7%),居家陽台(47.7%)。

(6)

表 4-1-4 研究對象居家週邊可供運動的場所分布表

居家周邊可供運動的場所 人 次 % 排序

公園 478 46.5 2

學校 709 69.0 1

居家陽台 239 23.3 5

社區中庭 122 11.9 7

社區球場 244 23.8 4

社區活動中心 187 18.2 6

游泳池 385 37.5 3

健身房 101 9.8 8

其他 51 5.0 9

註:本題複選以人次計算

表 4-1-5 研究對象居家週邊運動場所的使用頻率分布表 使用頻率

經常 偶而 沒有

居家周邊可供運動

的場所 人次 % 人次 % 人次 %

公園 61 12.8 303 63.4 114 23.8 學校 127 17.9 451 63.6 131 18.5 居家陽台 17 7.1 108 45.2 114 47.7 社區中庭 10 8.2 44 36.6 68 55.7 社區球場 45 18.4 150 61.5 49 20.1 社區活動中心 16 8.6 93 49.7 78 41.7 游泳池 67 17.4 260 67.5 58 15.1

健身房 8 7.9 38 37.6 55 54.5

其他 12 23.5 21 41.2 18 35.3 4-1-6 研究對象居家週邊可供運動場所量分布表

經常使用的居家周邊運動

場所量 人數 百分比

1處 390 38.0

2處 308 30.0

3處 148 14.4

4處或以上 181 17.6

合 計 1027 100.0

(7)

四、運動階段分布

研究對象運動階段分布如表 4-1-7:「無意圖期」者 150 人,占 14.6%,「意圖期」者 438 人,占 42.6%,「準備期」者 241 人,占 23.5%,「行動期」者 108 人,占 10.5%,「維持期」者 90 人,占 8.8%;以意圖期為最多,維持期最少。此結果與國外數個以大學生運 動階段的研究結果中,運動階段的分布情形不盡相同,有些是以準備 期最多、維持期次之者(Suminski, 2002;Juniper2004);有的則是以行 動期最多(Pinto, 1995);也有以意圖期為最多者(Wallace & Buckwarth, 2001)。

本研究的運動階段分布與國內蔡育佑對大專男、女學生運動行為 改變計畫的研究結果「無意圖期」62.9%,「意圖期」6.2%,「準備 期」者 10.3%,「行動期」6.2%,「維持期」14.4%相比 (蔡育佑,

2003),無意圖期的分布比率差異頗大,值得探討。

若將處於「行動期」和「維持期」者,視為有規律運動者,則研 究對象有規律運動者為 19.3%,和教育部對大專生規律運動人口比率 的調查結果 17.9%相比稍高(教育部體育司,2002),但與上述國外的 研究結果 38~54%相比,則嚴重偏低,有待提昇。

表4-1-7 運動階段分布表

運動階段 人 次 百分比

無意圖期 150 14.6

意圖期 438 42.6

準備期 241 23.5

行動期 108 10.5

維持期 90 8.8

(8)

五、身體活動量

應用 Bouchard 所發展出來的三日回憶問卷法(Bouchard,1997) 測量所得的身體活動量,結果如表 4-1-8:在平常上課日的平均身體 活動量消耗為 2296.9±633.9 大卡/天,週六為 2222.1±643.4 大卡/天,

週日為 2239.2±681.5 大卡/天,三天的身體活動量相當接近,平均身 體活動量為 2245.1±583.9 大卡/天,與國內學者同樣以三日回憶法所 測得的平均每日身體活動量相比,有些是蠻接近的,有些則略有差 異;如:李明憲等人對大專女生的研究平均每日身體活動量 2207.53 大卡/天的結果很接近(李明憲,林旭龍、呂昌明,2002),與呂昌明等 人針對 50 位大學男生的研究結果 2737±599.4 大卡/天相比則較低(呂 昌明、林旭龍、黃奕清、李明憲、王淑芳,2000),可能是該項研究 的受試者皆為男生所致。與林旭龍對大專女生以三日回憶法所測得的 平均每日身體體活動量為 2057.1±336.8 大卡/天的研究結果相比(林旭 龍,2000),本研究的平均每日身體活動量較高,這有可能是本研究 的研究對象中涵蓋了男生和女生的緣故。

表 4-1-8 研究對象平均身體活動量摘錄表

日期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常日 1278.4 5865.6 2296.9 633.9

週六 1139.6 5764.9 2222.1 643.3

週日 1191.1 5261.4 2239.2 681.5

平均身體活動量 1262.1 4694.6 2245.1 583.9

(9)

六、社會心理變項

(一)、改變的方法

改變的方法包括了認知的改變方法和行為的改變方法二大部 份,其中,認知的改變方法包括五個次量表如下:意識覺醒、情感喚 起、環境再評價、自我再評價、社會解放。行為的改變方法包括五個 次量表如下:情境替代、援助的人關係、增強管理、自我解放、刺激 控制。每個次量表分別由四個子題所組成,每個子題得分最低為1分,

最高為5分,每個次量表之得分最低為4分,最高20分,研究對象在運 動相關的改變方法的得分,如表4-1-9。

認知的改變方法得分總分為100分:研究對象的得分為60.68±

12.53。整體而言,在認知的改變方法中,以「社會解放」和「自我 再評價」的得分最高,「情感喚起」和「環境再評價」的得分最低。

假如,每一種改變的方法都以100分為滿分來看,則「情感喚起」次 量表的得分為(11.81/20)×100=59.05,和「環境再評價」次量表的得分 為 (11.34/20)×100=56.7,均低於60分,其餘則皆達60分以上。

在 行 為 的 改 變 方 法 總 分 為 100分 : 研 究 對 象 的 得 分 為 55.78 ±

13.70。整體而言,在行為的改變方法中,只有「自我解放」次量表

的得分(12.64/20)×100=63.2最高,達到60分以上,其餘各個次量表的

得分均不及60分,得分最低的為「刺激控制」(9.81/20)×100=49.05。

(10)

表4-1-9 研究對象各項改變的方法得分一覽表

改變的方法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單項滿分 百分法

計分 排序 認知的改變方法

意識覺醒 4 20 12.37 3.06 20 61.85 3 情感喚起 4 20 11.81 2.94 20 59.05 4 環境再評價 4 20 11.34 3.27 20 56.70 5 自我再評價 4 20 12.15 3.08 20 63.59 2 社會解放 4 20 13.01 2.90 20 65.05 1 總 分 20 100 60.68 12.53 100 60.68

行為的改變方法

情境替代 4 20 11.80 3.22 20 59.00 2 援助的人際關係 4 20 10.62 3.31 20 53.10 4 增強管理 4 20 10.92 3.18 20 54.60 3 自我解放 4 20 12.64 3.38 20 63.20 1 刺激控制 4 20 9.81 3.33 20 49.05 5 總 分 20 100 55.78 13.70 100 55.78

註:百分法計分=(平均值/單項滿分)×100

十個改變方法的次量表分的分佈情形如表4-1-10、4-1-11,分別 說明如下:

1.意識覺醒

在意識覺醒的次量表中,以「我看過從事運動可帶來好處的訊息」

得分最高達3.86分(滿分為5分),這也是全部量表中最高分的一題,以

「我會尋找和運動有關的資訊」得分2.74分為最低。顯示:在全體研

究對象中共有70.5%的人表示「經常或總是」看過從事運動帶來好處

的訊息,但卻只有24%的人表示會「經常或總是」去尋找和運動有關

的資訊。

(11)

2.情感喚起

在情感喚起的次量表中以「缺乏運動有害健康的警告讓我印象深 刻」得分最高,達3.56分,且在全部量表中得分次高;顯示:在全體 研究對象中有55.5%的人,表示經常或總是對缺乏運動的警告印象深 刻。

3.環境再評價

在環境再評價的次量表得分平均在2.69~3.02分之間,以「如果我 規律運動的話,我會成為別人較好的模範」得分3.02分最高,以「如 果我多運動的話,我的一些好朋友也會運動」得分2.90分次高。

4.自我再評價

自我再評價的次量表得分平均在2.42~3.55分之間。其中以「從事 規律運動會讓我身邊的人覺得我更健康、更快樂」得分3.55分為最 高,整體而言,研究對象中有55.9%經常或總是想到這個問題;在自 我再評價中以「當我不運動時,我會渾身不對勁」2.42分得分最低,

研究對象中有較多比率(56.2%)從不或很少想到這個問題。

5.社會解放

社會解放的次量表平均得分為2.84~3.50分,以「我注意到最近有

愈來愈多的企業以提供健康課程和休假的方式來鼓勵員工作運動」的

得分3.50分最高,其次為「我發覺社會對運動的看法,有利於從事運

(12)

動者」得分3.46分為次高。整體而言,有半數以上的研究對象,經常 或總是覺得社會解放有利於運動。

6.情境替代

情境替代的次量表得分平均在2.48~3.36分之間,其中以「當我覺 得緊繃時,我發現運動是一個放鬆的方法」得分3.36分為最高,整體 而言,有46%的研究對象經常或總是認為運動是個放鬆的方法。

7.援助的人際關係

援助的人際關係的次量表平均得分為2.74~2.90分之間,其中以

「當我有運動方面的問題時有人可以協助我」得分2.90為最高,援助 的人際關相當於社會支持,當不想運動時有朋友的鼓勵或有人可以協 助或提供意見,都有助於運動行為的養成或維持。整體而言,有1/3 左右的研究對象,在遇到運動方面的問題時有人可以協助。

8.增強管理

增強管理的次量表平均得分為2.47~3.07分之間,其中以「當我運

動時,我告訴自己靠這樣的方式照顧自己是很好的。」得分3.07分為

最高,而以「當我運動時我會給自己獎賞」和「努力運動時會犒賞自

己」得分最低;由此可知,近1/3的研究對象經常或總是認為運動是

照顧自己的方法,但卻有半數以上的研究對象,從不或很少在自己有

運動時給自己獎賞。

(13)

9.自我解放

自我解放的次量表平均得分為2.86~3.34分之間,其中以「我告訴 自己如果我願意就有能力持續運動」得分3.34分最高,以「承諾自己 要好好運動」的得分2.86分最低。整體而言,有46.1%的研究對象經 常或總是這樣做,但是能「承諾自己要好好運動」者卻只有29.2%。

10.刺激控制

刺激控制次量表的平均得分為2.41~2.61分之間,在所有的量表 中,刺激控制的得分和其他次量表相比,得分較低,在次量表的子題 得分最高的為「我避免花時間在使我不運動的環境中」,得分最低的 項目為「我會在學校活動的地方放置一些可以提醒自己運動的東 西」,整體而言,有60%的研究對象從不或很少在學校活動的地方放 置可提醒自己運動的東西,這有可能是學校對學生而言是公共活動空 間,比較不方便放置私人的物品。

綜合上述十個改變的方法,與國內黃婉茹對職場女性的運動行為 研究相比較,可以發現雖然對象不同但在十個改變方法的次量表中

「意識覺醒」「情感喚起」「環境再評價」「自我再評價」「情境替

代」「援助的人幾關係」「刺激控制」得分最高的子題均相似(黃婉

茹,2003) ,可能是有意願促使自己從事運動者,在自我改變的過程

中,會使用相同的改變方法。

(14)

表4-1-10 研究對象各項認知的改變方法次量表之得分一覽表

認知的改變方法 從 不

如此

很 少 如此

偶 而 如此

經 常 如此

總 是 如此

平 均

標 準

一、意識覺醒

1.我看過從事運動可帶來好處的訊息 10

(1.0) 61 (5.9)

232 (22.6)

481 (46.8)

243

(23.7) 3.86 0.88 1 11.我會想到:報章雜誌及廣告上所提到的

怎麼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74 (7.2)

247 (24.1)

350 (34.1)

255 (24.8)

101

(9.8) 3.06 1.08 14 21.我閱讀有關運動的文章以增進對它的了

134 (13.0)

3.5 (30.7)

327 (31.8)

174 (16.9)

74

(7.2) 2.75 1.11 25

31.我會尋找和運動有關的資訊 142

(13.8) 296 (28.8)

342 (33.3)

181 (17.6)

66

(6.4) 2.74 1.10 27 二、情感喚起

2.缺乏運動有害健康的警告讓我印象深刻 23 (2.2)

130 (12.7)

304 (29.6)

284 (37.4)

186

(18.1) 3.56 1.00 2 12.我被一些“描述不運動之害處"的報導

所影響

120 (11.7)

279 (27.2)

358 (34.9)

208 (20.3)

62

(6.0) 2.82 1.07 24 22.我對生活中缺乏運動之警告反應激烈 130

(12.7) 356 (34.7)

376 (36.6)

132 (12.9)

32

(3.1) 2.59 0.97 31 32.當我想起有一些疾病的發生是與不運動

有關時,我就會心煩

127 (12.4)

273 (26.6)

341 (33.2)

213 (20.7)

73

(7.1) 2.84 1.11 22 三、環境再評價

3.我覺得如果我規律運動,我會成為別人 較好的模範

82 (8.0)

238 (23.2)

377 (36.7)

236 (23.0)

93

(9.1) 3.02 1.07 16 13.我在想:如果不運動對身邊的人會有什

麼影響

164 (16.0)

285 (27.8)

342 (33.3)

179 (17.4)

56

(5.5) 2.69 1.10 29 23.我在想:如果我多運動,我可以影響別

人,使他們更健康

130 (12.7)

290 (28.2)

365 (35.5)

187 (18.2)

54

(5.3) 2.75 1.06 25 33.我在想:如果我多運動的話,我的一些

好朋友也會運動

110 (10.7)

262 (25.5)

342 (33.3)

244 (23.8)

69

(6.7) 2.90 1.09 19 四、自我再評價

4.我想:從事規律運動,會讓我身邊的人 覺得我更健康、更快樂

31 (3.0)

124 (12.1)

298 (29.0)

395 (38.5)

179

(17.4) 3.55 1.01 3 14.我在想,如果我持續運動的話,我會成

為怎樣類型的人

87 (8.5)

190 (18.5)

343 (33.4)

307 (29.9)

99

(9.6) 3.14 1.09 11

24.當我不運動時我會渾身不對勁 217

(21.1) 360 (35.1)

296 (28.8)

110 (10.7)

44

(4.3) 2.42 1.07 37 34 我在想:如果我多運動的話,我會對自

己更有信心

91 (8.9)

206 (20.1)

365 (35.5)

274 (26.7)

91

(8.9) 3.07 1.08 12 五、社會解放

5.我發覺目前社會對運動看法的改變,有 利於從事運動者

36 (3.5)

134 (13.0)

335 (32.6)

367 (35.7)

155

(15.1) 3.46 1.01 5 15.我察覺:最近有愈來愈多的人鼓勵我運

142 (13.8)

279 (27.2)

294 (28.6)

228 (22.2)

83

(8.1) 2.84 1.16 22 25.我注意到最近有愈來愈多的企業以提供

健康課程及休假的方式,鼓勵員工作運

56 (5.5)

127 (12.4)

259 (25.2)

415 (40.4)

170

(16.6) 3.50 1.08 4 35.我注意到:許多公共場所有可供運動的

地方

63 (6.1)

191 (18.6)

338 (32.9)

312 (30.4)

123

(12.0) 3.23 1.08 9

(15)

表4-1-11 研究對象各項行為的改變方法次量表的得分一覽表

行為的改變方法 從 不

如此

很 少 如此

偶 而 如此

經 常 如此

總 是 如此

平 均

標 準

六、情境替代

6.我從事運動,代替靜態的生活方式 40

(3.9)

253 (24.6)

402 (41.1)

244 (23.8)

68

(6.6) 3.05 0.95 15 16.我不再視運動為一項苦差事,我開始把

它當成每日必須的放鬆及消除煩惱的 方法

88 (8.6)

272 (26.5)

367 (35.7)

216 (21.0)

83

(8.1) 2.94 1.07 17 26.我覺得累的時候,還是會逼自己運動,

因為我知道運動後會比較舒服

173 (16.8)

388 (37.8)

310 (30.2)

115 (11.2)

41

(4.0) 2.48 1.03 33 36.當我覺得緊繃時,我發現:運動是一個

放鬆的方法

42 (4.1)

174 (16.9)

338 (32.9)

313 (30.5)

159

(15.5) 3.36 1.06 6 七、援助的人際關係

7.當我有運動方面的問題時,有人可以協 助我

76 (7.4)

318 (31.0)

346 (33.7)

210 (20.4)

77

(7.5) 2.90 1.05 19 17.當我不想運動時,有朋友會鼓勵我 161

(15.7) 348 (33.9)

317 (30.9)

159 (15.5)

40

(3.9) 2.58 1.05 34 27.當我找一些藉口不想運動時,有人指正

227 (22.1)

379 (36.9)

230 (22.4)

141 (13.7)

50

(4.9) 2.42 1.12 37

37.當我運動時有人會提供我意見 134

(13.0) 304 (29.6)

349 (34.0)

173 (16.8)

67

(6.5) 2.74 1.09 27 八、增強管理

8.當我有運動時,我會給我自己獎賞 195 (19.0)

359 (35.0)

308 (30.0)

128 (12.5)

37

(3.6) 2.47 1.05 34 18.我為自己設立可達成的運動目標,而不

會在自己過高的期待中失敗

81 (7.9)

256 (24.9)

408 (39.7)

218 (21.2)

63

(6.1) 2.93 1.01 18 28.當我運動時,我告訴自己:靠這樣的方

式照顧自己是很好的

68 (6.6)

232 (22.6)

375 (36.5)

260 (25.3)

92

(9.0) 3.07 1.05 12 38.當我努力做運動時,我會犒賞自己 224

(21.8) 232 (31.5)

295 (28.7)

143 (13.9)

41

(4.0) 2.47 1.10 34 九、自我解放

9.我告訴我自己,如果我願意,我就有能 力持續的運動

44 (4.3)

175 (17.0)

334 (32.5)

336 (32.7)

138

(13.4) 3.34 1.04 7 19.我告訴自己,只要我夠努力,我就能持

續的運動

48 (4.7)

185 (18.0)

362 (35.2)

332 (32.3)

100

(9.7) 3.24 1.01 8

29.我承諾要好好的運動 113

(11.0) 277 (27.0)

336 (32.7)

237 (23.1)

63

(6.1) 2.86 1.08 21 39.我提醒自己:我是唯一對自己的健康有

責任的人,只有我可以決定要不要從事 運動

76 (7.4)

194 (18.9)

360 (35.1)

253 (24.6)

143

(13.9) 3.19 1.12 10 十、刺激控制

10.我在家中放置一些可以提醒我運動的東 西

218 (21.2)

356 (34.7)

270 (26.3)

125 (12.2)

58

(5.6) 2.46 1.12 36 20.我在學校活動的地方放置一些可以提醒

我運動的東西

259 (25.2)

257 (34.8)

258 (25.1)

104 (10.1)

46

(4.5) 2.34 1.10 40

30.我會移開誘使我不運動的東西 201

(19.6) 365 (35.5)

325 (31.6)

108 (10.5)

28

(2.7) 2.41 1.00 39 40.我避免花費時間在使我不運動的環境中 128

(12.5) 339 (33.0)

410 (39.9)

110 (10.7)

40

(3.9) 2.61 0.97 30

(16)

(二)、決策權衡

1.自覺運動利益

自覺運動利益共13題採Likert 五等第計分法每題5分,分數自非常 不同意1分、非常同意5分,總分最高分可得65分,整體來說,研究對 象在自覺運動利益得分如:表4-1-12,量表中各題的平均得分為 3.59~4.51分,總分平均為52.45±8.62,若以總分100來看,得分為 (52.45/65)×100=80.69分,屬於中上程度。在各項自覺運動利益中,排 序前五位,者依序為:「健康」「增強體力」「控制體重」「看起來 更有活力」和「睡眠好」。此結果與其他相關的研究的結果中,研究 對象自覺運動利益大多以「健康」排行第一的結果相似(李碧霞,

2001;蔡佳宏,2002;黃婉茹,2003;胡巧欣,2003)。

未來在應用衛生教育介入,促進大學生身體活動或運動上,上述

研究對象的自覺運動利益,應是可以善加利用的一環。

(17)

表4-1-12 研究對象各項自覺運動利益的得分一覽表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中立 同意 非常同意

題目

n(%) n(%) n(%) n(%) n(%)

平 均

標 準

1. 健康 18(1.8) 34(3.3) 69(6.7) 195(19.0) 709(69.0) 4.51 .89 1 2. 睡眠好 21(2.0) 52(5.1) 160(15.6) 304(29.6) 487(47.4) 4.15 1.00 5 3. 減輕功課壓力 19(1.9) 68(6.6) 319(31.1) 290(28.2) 331(32.2) 3.82 1.01 11 4. 增加友誼 14(1.4) 46(4.5) 322(31.4) 307(29.9) 337(32.8) 3.88 .97 9 5. 控制體重 19(1.9) 26(2.5) 159(15.5) 268(26.1) 554(53.9) 4.28 .94 3 6. 結交更多朋友 11(1.1) 40(3.9) 328(31.9) 328(31.9) 320(31.2) 3.87 .93 10 7. 心情輕鬆愉快 15(1.5) 34(3.3) 215(20.9) 350(34.1) 413(40.2) 4.08 .93 6 8. 生活更充實 15(1.5) 25(2.4) 254(24.7) 355(34.6) 378(36.8) 4.03 .92 7 9. 增強體力 14(1.4) 19(1.9) 107(10.4) 290(28.2) 597(58.1) 4.40 .85 2 10.看起來更有活力 17(1.7) 28(2.7) 171(16.7) 320(31.2) 488(47.5) 4.21 .92 4 11.有成就感 17(1.7) 62(6.0) 342(33.3) 326(31.7) 280(27.3) 3.76 .97 12 12.享受運動的樂趣 17(1.7) 44(4.3) 300(29.2) 324(31.5) 339(33.0) 3.90 .96 8 13.有自信 18(1.8) 86(8.4) 411(40.0) 273(26.6) 235(22.9) 3.59 .99 13

運動利益總分 52.45 8.62

2.自覺運動障礙

自覺運動障礙共7題,依據 Likert 五等第計分法,每題5分,分

數自非常不同意1分,依序至非常同意5分,最高分可得35分,整體來

看:研究對象在運動障礙的得分如表4-1-13:量表中各題的平均得分

為2.16~3.09分,總分平均為17.49±5.23,若以總分100來看,障礙得分

為(17.49/35)×100=49.97分,屬於中下程度。其中障礙較高的前四位依

序為:「全身酸痛感覺不舒服」「運動傷害」「花費時間」和「心跳

快、呼吸喘,感覺不適」。此結果與Myers和Roth 的對大學生運動障

(18)

礙相關因素的研究結果中:身體不適、肌肉酸痛、疲勞;太忙、沒時 間;缺乏運動的夥伴,有部分相似(Myers & Roth,1997)。也與其他 運動相關研究結果中的運動障礙:身體酸痛不舒服,身體不適等相似 (蔡佳宏,2002;黃婉茹,2003)。

未來在應用衛生教育介入,促進大學生身體活動或運動上,應教 導研究對象如何改善運動後身體酸痛不適,和避免運動傷害的方法,

以降低研究對象的運動障礙。

表4-1-13 研究對象各項自覺運動障礙的得分一覽表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中立 同意 非常同意

題目

n(%) n(%) n(%) n(%) n(%)

平 均

標 準

1 全身酸痛感覺不舒服 85(8.3) 215(20.9) 380(37.0) 229(22.3) 115(11.2 3.09 1.42 1 2.花費時間 172(16.7) 229(29.1) 379(36.9) 135(13.1) 41(4.0) 2.59 1.04 3 3.運動傷害 126(12.3) 289(28.1) 386(37.6) 174(16.9) 51(5.0) 2.74 1.04 2 4.增加金錢花費 326(31.7) 353(34.4) 274(26.7) 55(5.4) 19(1.9) 2.11 .97 6 5.減少與家人相處的機會 336(32.7) 373(36.3) 250(24.3) 48(4.7) 19(1.9) 2.06 .96 7 6.疲累 247(24.1) 337(32.8) 300(29.2) 112(10.9) 27(2.6) 2.36 1.05 5 7.心跳快、呼吸喘,感覺不適 219(21.3) 284(27.7) 307(29.9) 157(15.3) 59(5.7) 2.56 1.16 4

運動障礙總分 17.49 5.23

(三)、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的計分法依據研究對象在特定情境對規律運動的把握 程度分別以絕對沒把握0分、約有兩成把握2分、約有五成把握5分、

約有八成把握8分、絕對有把握10分計分,全部15題,最高可得150

分,研究對象在自我效能的得分如:表4-1-14;整體而言:量表中的

各題平均得分1.51~4.05分,均偏低,總分平均為41.20±24.86。若以總

(19)

分100來看,得分為(41.20/150)×100=27.47分,在百分位的得分中,屬 於低分組的程度。其中自我效能較低的各項為:身體不適:如:「當 我覺得身體不舒服時」「當我感到疲倦時」「運動導致全身痠痛」;

沒有時間,如:「當我有很多功課要做時」,外在的誘因,如:「當 好朋友約我出去玩時」。

未來在應用衛生教育介入,促進大學生身體活動或運動上,應如 何應用改變的方法,增強研究對象的自我效能,克服困境與外在的誘 惑,是有待努力的方向。

表4-1-14 研究對象各項自我效能的得分一覽表

絕對有把握 約八成把握 約五成把握 約兩成把握 絕對沒把握

題目 n(%) n(%) n(%) n(%) n(%)

平 均

標 準

1. 時間不夠用時 255(24.8) 421(41.0) 262(25.5) 77(7.5) 11(1.1) 2.81 2.81 8 2. 疲倦時 324(31.5) 444(43.2) 210(20.4) 42(4.1) 6(0.6) 2.27 2.27 12 3. 天氣不好時 242(23.6) 400(38.9) 281(27.4) 78(7.6) 25(2.4) 2.99 2.99 5 4. 身體不舒服時 517(50.3) 364(35.4) 120(11.7) 21(2.0) 5(0.5) 1.51 1.51 15 5. 心情不好時 151(14.7) 337(32.8) 321(31.3) 145(14.1) 71(6.9) 4.05 4.05 1 6. 想偷懶時 255(24.8) 381(37.1) 300(29.2) 68(6.6) 22(2.1) 2.93 2.93 6 7. 缺乏運動的同伴時 158(15.4) 378(36.8) 317(30.9) 127(12.4) 44(4.3) 3.72 3.72 2 8. 有很多功課要做時 460(44.8) 353(34.4) 164(16.0) 38(3.7) 10(1.0) 1.86 1.86 14 9. 需要打工時 293(28.5) 412(40.1) 240(23.4) 51(5.0) 29(2.8) 2.65 2.65 10 10. 需要增加花費時 268(26.1) 426(41.5) 239(23.3) 64(6.2) 29(2.8) 2.75 2.75 9 11. 運動導致全身酸痛時 278(27.5) 419(40.8) 249(24.2) 70(6.8) 9(0.9) 2.63 2.63 11 12. 沒有合適的運動場地時 193(18.8) 455(43.3) 289(28.1) 75(7.3) 24(2.3) 3.07 3.07 4 13. 朋友約我出去玩時 424(41.3) 376(36.6) 163(15.9) 47(4.6) 16(1.6) 2.03 2.03 13 14. 有比運動更有趣的事時 297(28.9) 368(35.8) 248(24.1) 80(7.8) 32(3.1) 2.86 2.86 7 15. 有家事需要幫忙時 221(21.5) 381(37.1) 305(29.7) 90(8.8) 27(2.6) 3.20 3.20 3

(20)

(四)、運動享樂感

運動享樂感是以研究對象對於從事運動時,所感受到的愉悅和享 受的主觀感覺,如:對運動的喜好、樂趣、滿足、成就等等,計分方 式依研究對象主觀的感受程度計分,自1分至7分,整體而言;量表中 的每一項平均得分為3.04~5.46。以累計其總分平均為57.67±5.78,若 以滿分為100計算,平均得分為約為78分左右,屬於中上程度。其中 得分最高的為:「運動是刺激的」 「運動時我很有滿足感」 「運動使我 精力充沛」「運動時我很有成就感」 「運動無可取代」 。

在多篇的運動相關研究中也顯示出:運動享樂感與運動行為成正

相關(李思招,2000;鍾東榮,2000;蔡佳宏,2002;呂昌明、郭曉

文、王淑芳、林旭龍、李碧霞,2003)。因此,未來在應用衛生教育

介入,促進大學生身體活動或運動上,這些運動的享樂感,應是鼓舞

研究對象從事運動最有用的一環。

(21)

表4-1-15 研究對象各項運動享樂感得分一覽表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5 分 6 分 7 分 題目

n(%) n(%) n(%) n(%) n(%) n(%) n(%)

平 均

標 準

1. 我 喜 愛 運

21 (2.0)

30 (2,9)

234 (22.8)

172 (16.7)

216 (21.0)

270 (26.3)

77

(7.5) 3.39 1.45 9 2. 運 動 是 有

趣的 20 (1.9)

11 (1.1)

43 (4.2)

208 (20.3)

28 (24.1)

251 (24.4)

240

(23.4) 3.28 1.42 10 3. 運 動 時 我

專心投入 20 (1.9)

32 (3.1)

182 (17.7)

197 (19.2)

231 (22.5)

267 (26.0)

91

(8.9) 3.57 1.32 7 4. 運 動 是 好

玩的

16 (1.6)

9 (0.9)

35 (3.4)

211 (20.5)

260 (25.3)

267 (26.0)

223

(21.7) 3.92 1.20 6 5. 運 動 使 我

開朗

14 (1.4)

11 (1.1)

13 (1.3)

179 (17.4)

278 (27.1)

276 (26.9)

249

(24.2) 3.53 1.30 8 6.運動是

愉快的 13 (1.3)

21 (2.0)

26 (25.9)

237 (23.1)

242 (23.6)

183 (17.8)

59

(5.7) 3.17 1.35 11 7. 運 動 使 我

身體變好 13 (1.3)

19 (1.9)

372 (36.2)

259 (25.2)

228 (22.2)

97 (9.4)

31

(3.0) 3.04 1.43 12 8. 運 動 使 我

精力充沛 10 (1.0)

23 (2.2)

251 (24.4)

245 (23.9)

243 (23.7)

200 (19.5)

50

(4.9) 5.32 1.37 3 9. 運 動 時 我

很有滿足感 15 (1.5)

24 (2.3)

172 (16.7)

179 (17.4)

216 (21.0)

355 (34.6)

57

(5.6) 5.33 1.30 2 10. 運 動 是

刺激的 10 (1.0)

15 (1.5)

40 (3.9)

314 (30.6)

263 (25.6)

233 (22.7)

147

(14.3) 5.46 1.25 1 11 運動時我

很成就感 17 (1.7)

41 (4.0)

136 (13.2)

152 (14.8)

185 (18.0)

410 (39.9)

79

(7.7) 5.05 1.25 4 12.運動

無可取代 43 (4.2)

48 (4.7)

96 (9.3)

420 (40.9)

182 (17.7)

136 (13.2)

96

(9.3) 4.40 1.43 5

總 分 57.67 5.78

綜觀上述研究對象的前測基準資料,可知:研究對象性別分布以女 生為多數,平均年齡為:19.27±1.03歲,身體質量指數平均值為:

20.85±3.47,體重超過理想者為13.1%。有參加運動性社團者21.4%,

(22)

有打工者41.9%,有運動傷害經驗者42%;與同年齡的人相比,自覺 健康狀況「較好」者12.6%,「較差」者16.6%;居家常用的運動工 具以腳踏車最多占63.7%,常用的運動工具項目量以一項者為最多 30.4%;居家周邊可供運動的場所中以學校和公園最多,可供運動的 場所的量以一處者最多,使用頻率則以「偶而」為最多。

運動階段分布「無意圖期」者占14.6%,「意圖期」者占42.6%,

「準備期」者占23.5%,「行動期」者占10.5%,「維持期」者占8.8%;

以意圖期為最多。

身 體 活 動 量 : 在 平 常 上 課 日 的 平 均 身 體 活 動 量 消 耗 為 2296.9±633.9 大 卡 / 天 , 週 六 為 2222.1±643.4 大 卡 / 天 , 週 日 為 2239.2±681.5大卡/天,平均每日的身體回動量為2245.1±583.9大卡/

天,三天的身體活動量相當接近。

在運動相關的社會心理變項的得分中:研究對象應用改變的方法

程度為中等,在決策權衡中的自覺運動的利益為中上程度,自覺運動

障礙為中下程度;自我效能為低分組程度,運動享樂感為中上程度。

(23)

第二節 個人背景因素與運動階段的關係

本節主要呈現研究對象於前測基準資料時的個人背景因素與 運動階段的關係,並檢驗研究假設一:「個人背景因素不同者其運動 階段有顯著差異存在」。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因素如:性別、體型、

有無參加運動社團、有無打工、有無運動傷害、自覺健康狀態等,與 運動階段的關係如表 4-2-1;居家運動工具與周邊可供運動的場所與 運動階段的關係,如表 4-2-2 分述如下。

一、性別與運動階段的關係

不同性別的研究對象,其在運動階段的分布上有顯著的差異 (

x2

=92.862,P<.001),整體來看:男生分布在「維持期」的比率為 21.2%,「行動期」的比率為 14.9%,和女生在「維持期」的比率 5.0%,

「行動期」的比率 9.2%相比,高出很多。女生則以「無意圖期」的 比率 17.0%和「意圖期」的 46.9%,較男生的「無意圖期」6.6%和「意 圖期」28.6%為多。若以「行動期」和「維持期」為有規律運動者來 看,男生有規律運動者為 36.1%,女生有規律運動者為 14.2%,男生 比女生多。由此顯示:男、女生在運動階段的分布上確有不同;男生,

其運動階段傾向於有規律運動的階段,女生則傾向於不運動的階段。

此結果與國內多篇以為學生對象的研究結果相似。(劉俐蓉,2003;

(24)

林曉薇,2003;卓玉蓮,2002;蔡育佑,2003)。

二、有無打工與運動階段的關係

不論研究研究對象有無打工,其在運動階段的分布上均無差異存 在(P>.05)。

三、有無參加運動社團與運動階段的關係

研究對象有無參加運動社團,在運動階段的分布上有顯著差異 (

x2

=24.095,P<.001),整體來看:有參加運動社團者,其運動階段分 布在「維持期」者的比率為 14.7%,「行動期」的比率為 14.2%,和 沒有參加運動社團者,其運動階段分布在「維持期」者 7.2%,「行 動期」9.5%相比,高出很多。而沒有參加運動社團者,其運動階段分 布在「無意圖期」的比率 15.8%和「意圖期」的比率 44.9%,比有參 加運動社團者,在「無意圖期」的比率 10.1%和「意圖期」的比率 34.4%

為高。

若以「行動期」和「維持期」為規律運動者來看,有參加運動社

團者,其規律運動的比率為 28.9%,較沒有參加運動社團者,規律運

動的比率為 16.8%為多。由此顯示:研究對象有無參加運動社團,其

運動階段的分布確有不同;有參加運動社團者,其運動階段傾向於有

規律運動的階段,沒有參加運動社團者,其運動階段傾向於不運動的

階段。

(25)

四、有無運動傷害經驗與運動階段的關係

研究對象不論其有無運動傷害經驗,在運動階段的分布上均無差 異(P>.05)。

五、自覺健康狀態與運動階段的關係

研究對象自覺健康狀態不同者,其在運動階段的分布上有顯著 差異( =45.412 P<.001);其中自覺健康狀態和同年齡的人相比「較好 者」運動階段分布在「行動期」者的比率 15.5%,和「維持期」者的 比率 17.8%,比自覺健康狀態為「較差者」在「行動期」者的比率 7.6%,

和「維持期」者的比率 2.9%為多。在自覺健康狀態較差者,運動階 段分布在「無意圖期」者的比率 15.5%,和「意圖期」者的比率 17.8%,

比自覺健康狀態為較好者,在「行動期」者的比率 7.6%,和「維持 期」者的比率 2.9%為多。而健康狀態為「差不多」者,各個運動階 段分布的比率均介於「較好者」和「較差者」之間。

x2

若以「行動期」和「維持期」為規律運動者來看,自覺健康狀態

較好者,規律運動的比率為 33.3%,自覺健康狀態較差者,規律運動

比率為 10.5%,自覺健康狀態「較好」者規律運動的比率比自覺健康

狀態較差者為多。由此顯示:自覺健康狀態不同者其運動階段的分布

確有不同;自覺健康情狀態較好者,其運動階段傾向於有規律運動的

階段,而自覺健康狀態較差者,其運動階段傾向於不運動的階段。此

(26)

結果與國內多位學者,如:黃婉茹對職場女性、蔡佳宏對社區老人、

李碧霞對社區民眾的研究結果相似 (黃婉茹,2003;蔡佳宏,2002;

李碧霞,2001)。

六、體型與運動階段的關係

整體而言,不同體型的研究對象,在運動階段的分布上,大多以

「意圖期」為最多。但是似乎有體型為「瘦」和「理想」者,分布於

「無意圖期」的比率較體型為「過重」和「肥胖」者多;而體型為「肥 胖」和「過重」者分布於「行動期」的比率,則較「瘦」和「理想」

者為多的傾向(P<.01)。顯示:體型為「過重」和「肥胖」者,有想要

透過運動來減重的傾向,未來應可透過健康促進活動幫助,協助他們

進入維持期。

(27)

表 4-2-1 個人背景因素與運段的關係

x2

檢定表 運動階段

無意圖期 意圖期 n(%) n(%)

準備期 n(%)

行動期 n(%)

維持期 n(%)

合計

x2

P值 性別

男 16 (6.6)

69 (28.6)

69 (28.6)

36 (14.9)

51 (21.2)

241 (100.0) 女 134

(17.0)

369 (46.9)

172 (21.9)

72 (9.2)

39 (5.0)

786 (100.0)

92.862** .000

打工

有 62 (14.4)

185 (43.0)

100 (23.3)

44 (10.2)

39 (9.1)

430 (100.0) 無 86

(15.0)

242 (42.2)

135 (23.5)

62 (10.8)

49 (8.5)

574 (100.0)

.258 .992

運動社團

22 75 58 31 32 218 有 (10.1) (34.4) (22.6) (14.2) (14.7) (100.0) 無 128

(15.8)

363 (44.9)

183 (22.6)

77 (9.5)

58 (7.2)

809 (100.0)

24.095*** .000

運動傷害 有 55

(12.8)

164 (38.1)

109 (25.3)

50 (11.6)

53 (12.3)

431 (100.0) 無 94

(16.2)

267 (45.9)

127 (21.8)

58 (10.0)

36 (6.2)

582 (100.0)

3.990 .407

自覺健康 較好 11

(8.5)

41 (31.8)

34 (26.4)

20 (15.5)

23 (17.8)

129 (100.0) 差不多 101

(14.7)

290 (42.2)

167 (24.3)

73 (10.6)

56 (8.2)

687 (100.0) 較差 31

(18.2) 92 (54.1)

29 (17.1)

13 (7.6)

5 (2.9)

170 (100.0)

45.512*** .000

體 型

瘦 80 (17.5)

198 (43.3)

105 (23.0)

36 (7.9)

38 (8.3)

457 (100.0) 理想 60

(13.8)

183 (42.1)

106 (24.4)

47 (10.8)

39 (9.0)

435 (100.0) 過重 4

(6.0)

29 (43.3)

18 (26.9)

10 (14.9)

6 (9.0)

67 (100.0) 肥胖 6

(8.8)

27 (39.7)

15 (22.1)

14 (20.6)

6 (8.8)

68 (100.0)

19.641 .074

「**」P<.01, 「***」P<.001

(28)

七、居家運動工具量與居家週邊運動場所

(一)、居家常用的運動工具量與運動階段的關係

研究對象居家常用的運動工具量之多寡在運動階段的分布上有 顯著差異 (

x

=27.542,P<0.01),如:表4-2-2;整體而言居家常用的運 動工具量較多者,其運動階段為「行動期」和「維持期」者較多。此 結果與蔡佳宏對社區老人的研究結果相似(蔡佳宏,2002)。其中,只 有一項運動工具者在「無意圖期」的比率多於有四項或以上的運動工 具者,有四項或以上工具者,處於「行動期」和「維持期」的比率也 稍多於其他者,而且,在準備期的部份,更可看出運動工具項目的較 多者,處於「準備期」者的比率較多;此似乎可以呼應改變的階段模 式中,準備期者會注意相關的資訊,購買相關的書籍、運動工具,為 行動期做準備。由此顯示:運動工具項目的多寡與運動階段的分佈有 關係。

2

表4-2-2 居家常用的運動工具量與運動階段的關係 檢定表

x2

運動階段

居 家 常 用 運

動工具量 無意圖期 n(%)

意圖期 n(%)

準備期 n(%)

行動期 n(%)

維持期 n(%)

合 計

x 2

P值

1項 56 (17.9)

137 (43.9)

62 (19.9)

26 (8.3)

31 (9.9)

312 (100.0) 2項 49

(18.2)

119 (44.2)

52 (19.3)

31 (11.5)

18 (6.7)

269 (100.0) 3項 26

(12.2) 83 (39.0)

65 (30.5)

21 (9.9)

18 (8.5)

213 (100.0)

≧4項 19 (8.2)

99 (42.5)

62 (26.6)

30 (12.9)

23 (9.9)

233 (100.0)

27.542** .006

合 計 150 (14.6)

438 (42.6)

241 (23.5)

108 (10.5)

90 (8.8)

1027 (100.0)

「**」P<.01

(29)

(二)、居家週邊可供運動的場所之多寡與運動階段的關係

研究對象居家週邊可供運動場所之多寡與運動階段的關係之 檢定,摘錄如:表4-2-3;學生居家週邊可供運動場所之多寡與運動 階段分布,經 檢定結果雖未達顯著差異水準,但似乎有運動場所只 有一處者,其運動階段為「無圖期者」的比率有較多的傾向,居家週 邊運動場所較多者,其運動階段為行動期或維持期者的比率也較多的 傾向。此結果與Powell等人的調查結果,居家週邊有方便於運動的環 境,有助於身體活動量達到有益健康的運動水準。(Powell, Martin &

Chowdhury, 2003);與李碧霞對社區民眾的研究結果:居家週邊環境 運動場所越多者,居家運動工具項目越多者,其身體活動的比率越高

(李碧霞,2001)的結果相似。也與蔡佳宏對社區老人的研究中,運 動階段處於維持期和行動期者,其居家環境運動設施數較運動階段為 無意圖期和意圖期者為多的結果相似(蔡佳宏,2003)。

x2

x2

由上述結果可知,運動工具的可利用性,和運動設施的可近性與

運動階段的關係有某種程度的關聯存在。

(30)

表4-2-3 居家週邊可供運動的場所多寡與運動階段的關係 檢定表

x2

運動階段

居家週邊

運動場所 無意圖期 n(%)

意圖期 n(%)

準備期 n(%)

行動期 n(%)

維持期 n(%)

合 計

x 2

P值

1處 66 (16.9)

177 (45.4)

83 (21.3)

34 (8.7)

30 (7.7)

390 (100.0) 2處 39

(12.7)

113 (36.7)

91 (29.5)

33 (10.7)

32 (10.4)

308 (100.0) 3處 22

(14.9) 67 (45.3)

32 (21.6)

14 (9.5)

13 (8.8)

148 (100.0)

≧4處 23 (12.7)

81 (44.8)

35 (19.3)

27 (14.9)

15 (8.3)

181 (100.0)

19.722 .073

合 計 150 (14.6)

438 (42.6)

241 (23.5)

108 (10.5)

90 (8.8)

1027 (100.0)

綜觀上述結果,可知:研究對象的運動階段分布,有部份會因個 人背景因素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在性別方面,男生的運動階段處於

「行動期」 、 「維持期」者較女生為多;在自覺健康狀態方面,健康狀 態較好者,運動階段處於「行動期」和「維持期」者較自覺健康狀態 差者為多;在居家運動工具和居家週邊可供運動場所方面,居家常用 的運動工具項目越多者,其運動階段處於行動期和維持期者也多,居 家週邊的運動場所較多者,也有此傾向。研究對象有參加運動社團者 其運動階段的分布為「行動期」和「維持期」者,較沒有參加運動社 團者多,但研究對象有無打工、有無運動傷害經驗等則無顯著差異,

因此,研究假設一:「個人背景因素不同者其運動階段有顯著差異存

在」可獲得大部份之支持。

(31)

第三節 個人背景因素與身體活動量的關係

本節主要呈現研究對象於前測基準資料時,個人背景因素與身體 活動的關係,並檢驗研究假設二:「個人背景因素不同者,其身體活 動量有顯著差異存在」。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因素中,性別、有無參 加運動社團、有無打工、有無運動傷害經驗、自覺健康狀態、居家運 動工具量、居家週邊運動場所的量與身體活動量的關係分述如下:

一、 性別與身體活動量的關係

男、女生的身體活動量有顯著差異(P<.001)如表4-3-1;平均身體 活動量男生為:2581.3±688.6大卡/天,女生為:2581.3±688.6大卡/天。

不論在平常日或週末、假日,都是男生的身體活動量顯著的高於 女生。顯示出性別在身體活動量的差異。此結果與多篇討論到性別與 身體活動量的研究,男生身體活動量高於女生的結果雷同,如:呂昌 明等人對學童身體活動量的研究,男生的身體活動量高於女生( 呂昌 明、李明憲、陳錫錡,2000);George對大專生的研究中,男生在中 度和重度身體活動與身體活動量均高於女生(George, 2000);賴妙純對 大專生的運動行為研究中,男生的身體活動量大於女生(賴妙純,

2004);Walton以5~6年級的學生的身體活動調查,男生身體活動量高

於女生的結果相似(Walton, Hoerr, Heine, Forst, Roisen, Berkimer,

(32)

此結果也與前節男生運動階段的分布在「維持期」的比率較高的 結果相呼應,這有可能是:男生與女生在生理結構上的差異所致,或 是在文化與社會上對男、女生的角色的期待之差異有關。

二、有無打工與身體活動量的關係

研究對象有無打工,在其身體活動量上有顯著差異 (P<.001)存 在,其中,有打工者的身體活動量顯著高於無打工者,有打工者身體 活動量高於無打工者這是不難理解的。

三、 有無參加運動社團與身體活動量的關係

研究對象有、無參加運動社團,其在身體活動量上有顯著差異 (P<.01)存在,有參加運動社團者其身體活動量顯著高於無參加運動社 團者。

四、 有無運動傷害與身體活動量的關係

研究對象有無運動傷害經驗,在其身體活動量上有顯著差異

(P<.001)存在,有運動傷害者,其身體活動量高於無運動傷害者。是

否因為有運動者才會有運動傷害經驗,而有運動者其身體活動量也

高,因此,才會顯示出有運動傷害經驗者其身體活動量較無運動傷害

者高的結果。

數據

表 4-1-4  研究對象居家週邊可供運動的場所分布表  居家周邊可供運動的場所 人  次  %  排序  公園  478 46.5  2  學校  709 69.0  1  居家陽台  239 23.3  5  社區中庭  122 11.9  7  社區球場  244 23.8  4  社區活動中心  187 18.2  6  游泳池  385 37.5  3  健身房  101 9.8  8  其他  51 5.0  9  註:本題複選以人次計算  表 4-1-5  研究對象居家週邊運動場所的使用頻率分
表 4-2-1     個人背景因素與運段的關係 x 2 檢定表 運動階段  無意圖期  意圖期  n(%)  n(%) 準備期n(%) 行動期n(%)  維持期n(%) 合計  x 2 P值  性別  男  16  (6.6)  69  (28.6)  69  (28.6)  36  (14.9) 51  (21.2)  241  (100.0)  女  134  (17.0)  369  (46.9)  172  (21.9)  72  (9.2)  39  (5.0)  786  (100.0)  9
表 4-4-3  打工與社會心理變項的關係之 t 檢定摘錄表 打  工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值  認知的改變方法  有  61.49 12.4  總分  無  59.95 12.6  1.943 .052  有  12.48 3.0  1.意識覺醒  無  12.26 3.0  1.137 .256  有  11.93 2.9  2.情感喚起  無  11.69 2.9  1.265 .206  有  11.50 3.2  3.環境再評價  無  11.19 3.3  1.496 .135  有
表 4-4-4  參加運動社團與社會心理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摘錄表                   參加社團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P值  認知的改變方法  有  63.35 12.3 總分  無  60.10 12.5 3.389** .001  有  13.11 3.1 1.意識覺醒  無  12.22 3.0 3.829** .000  有  11.87 2.8 2.情感喚起  無  11.79 2.9 .337 .736  有  11.96 3.2 3.環境再評價  無  11.20 3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魚油 + 運動 魚油 紅花油 豬油 對生理的影響 左心室收縮壓、.

3.8.2 學校自評多以教師和學生的觀感作為成效 指標,流於主觀,學校及科組仍未能完全掌握運

一個運動場由長方形 PQRS 及兩個半圓組成,如下圖。若長方形 PQRS 的長度 PQ 為 100 m,運動場的周界為 400 m。求長方形 PQRS

(A)受器 感覺神經元 聯絡神經元 運動神經元 動器 (B)動器 運動神經元 聯絡神經元 感覺神經元 受器 (C)動器 感覺神經元 聯絡神經元 運動神經元 受器 (D)受器 運動神經元

學校收到有非華語幼兒的在家進 行這個活動的片段分享。學校適 時提供個別支援,從中以多範疇

熟悉財務比率的計算和表達  :  毛利率,  淨利率,資本運用回報率,營運

[r]

在室內模擬衛星運動具有新意,但只模擬正常 狀況似乎延伸性不足,宜再增加一些特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