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

Copied!
1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提升 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A Research on Ho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with Word Clearing Enhance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Effects

系 所 別:營建管理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10016008 吳佳儒 指導教授:石晉方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7 月

(2)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提升 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A Research on Ho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with Word Clearing Enhance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Effects

系 所 別:營建管理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10016008 吳佳儒 指導教授:石晉方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7 月

(3)
(4)
(5)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語文是一切學科的根基。所以教師應該發展有效的學習工具來教導學生,才能維 持他們的學習動機,進而提昇學習成效。本研究採用L. Ron Hubbard提出的「清字法」

輔佐國語文學習,並以資訊融入的教學方式來探討學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的效 應。

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法,以國小二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實施資訊融入結 合清字法之國語文教學,控制組實施一般傳統教學。研究進行42節課之教學實驗,比 較兩組學生在教學後的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的差異情形。

研究工具包括:研究者自編的「國語立即成就測驗」、「國語保留成就測驗」、

「國語學習滿意度量表」等,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共變數分析、t考驗、

等方式進行統計處理。

研究之主要結論如下述兩點:

ㄧ、在不同教學法之下,接受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的學生,其國語學習滿意度表 現顯著高於接受一般傳統教學的學生。

二、在不同教學法之下,接受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的學生,其國語學習立即成效 表現顯著高於接受一般傳統教學的學生。

研究顯示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能減少學生因誤字而產生之生理反應,並對 學生的國語學習成效有正面顯著的效應。

關鍵詞:資訊融入教學、學習成效、國文、羅恩賀伯特、生理

(6)

ABSTRACT

Language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discipline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develop effective learning tools to teach students to maintain their motivation, and thus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The research adopted L. Ron Hubbard's " Word Clearing" to assist the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o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research adopted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and was conducted on second grade pupils in a Taichung elementary school.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combined with word clearing method,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a total of forty-two classes for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hes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udents in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The Chinese Language immediate achievement test”,

“The Chinese Language retained achievement test”, “Survey on Ssatisfa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The data would be analyzed by description statistics, one way ANCOVA, t-test etc.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students taught through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word clearing into Chinese Teaching showed much better learning attitudes than the students taught through traditional methods.

2. The students taught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word clearing into Chinese Teaching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academically than the students taught through traditional methods.

Shown from this research,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word clearing into Chinese Teaching can reduce the physiological reactions of students who misunderstand the word,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s obviously.

Key words :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rning Effects, Chinese, L. Ron Hubbard, Physiological.

(7)

誌 誌 誌

誌 謝 謝 謝 謝

時光荏苒,一轉眼兩年的時間過去了,一路走來,身兼學校工作、家庭及課業,

能順利完成論文,要感謝許多人的親力幫忙。

本論文的完成,首先感謝指導教授石晉方博士的悉心指引,並提供寶貴的意見,

其豐厚的學養與親切的態度,啟迪了我在學術研究上寬廣的視野,使我在研究過程 中,能掌握正確的方向,啟發思考的觀點。此外,也要感謝兩位口試委員林保宏教授 與陳維東教授,論文口試時耐心的審查與精闢的見解,使得論文內容與架構更臻完整。

感謝一起求學的同班同學,由於大家的互助合作及加油打氣,使得我可以跟得上 大家寫作的進度與腳步,而不至於落單。尤其是一起從豐原共乘的玉惠及雅琪,一路 上的陪伴及鼓勵,令我在求學路上不覺得孤獨。

最後,我要向我摯愛的家人致上最深的謝意,謝謝你們體諒我為了進修而犧牲相 處的時間,你們無私的包容與支持是我最大的後盾,讓我得以心無罣礙的全心投入完 成學業。

再多的言語也無法完全表達我心中對於所有曾經給予我幫助的人們的感謝,只能 再次以「謝謝」二字,來表示我無限的感恩。

僅 以 此 論 文 獻 給 成 長 路 上 所 有 愛 我 、 關 心 我 、 提 攜 我 的 人 。

吳佳儒 謹誌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六月

(8)

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 ii

誌謝 ...i i i 目錄 ... i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 x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動機與背景 ... 1

1.2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3

1.2.1 研究目的 ... 3

1.2.2 待答問題 ... 3

1.3 名詞界定 ... 4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1.4.1 研究範圍 ... 5

1.4.2 研究限制 ... 6

1.5 研究流程 ...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10

2.1 國語文教學之現況與趨勢 ... 10

2.1.1 九年一貫的國語文課程內涵與規劃 ... 10

2.1.2 國語文教學之趨勢 ... 144

2.2 清字法 ... 15

2.2.1 誤字 ... 16

2.2.2 清字 ... 17

2.3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相關理論研究 ... 20

2.3.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涵 ... 20

2.3.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相關理論 ... 22

(9)

2.3.3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學參考模式 ... 27

2.4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探討 ... 29

2.4.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 ... 29

2.4.2 資訊科技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相關研究 ... 31

2.4.3 資訊科技融入國語文教學的方式 ...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8

3.1 研究架構與假設 ... 38

3.1.1 研究架構 ... 38

3.1.2 研究假設 ... 42

3.2 研究對象 ... 43

3.3 研究工具 ... 44

3.3.1 國語學習滿意度研究工具 ... 44

3.3.2 國語學習成就之研究工具 ... 52

3.3.3 資訊融入教學之研究工具 ... 54

第四章 實驗操作 ... 55

4.1 實驗設計 ... 55

4.2 實驗教學實作 ... 57

4.2.1 實驗教學活動設計 ... 57

4.2.2 教學課程實作 ... 63

4.2.3 教學省思 ... 70

4.3 實驗的資料處理與分析 ... 71

第五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73

5.1 國語學滿意度之結果分析 ... 73

5.1.1 不同教學方法對國語學習滿意度結果之分析 ... 73

5.1.2 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前、後,對於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 析 ... 76

5.2 國語學習成效之結果分析 ... 88

5.2.1 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國語學習成效結果之分析 ... 88

5.2.2 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前、後,對於實驗組國語學習成效之差異分析 ... 94

(10)

5.3 綜合討論 ... 9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97

6.1 研究結論 ... 97

6.1.1 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能提升學生國語學習滿意度,改善因誤字而產 生的生理反應 ... 97

6.1.2 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能提升學生國語學習成效 ... 98

6.2 研究建議 ... 99

6.3 研究貢獻 ... 101

參考文獻 ... 102

附錄一 國語學習滿意度量表 ... 107

(11)

表目錄 表目錄 表目錄 表目錄

表 2.1 九年一貫本國語文課程標準 ... 11

表 2.2 九年一貫課程各年級學習總節數每週分配情形 ... 12

表 2.3 資訊融入教學模式比較表 ... 27

表 2.4 國內資訊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結果 ... 30

表 2.5 資訊科技融入國語文教學之相關研究 ... 32

表 3.1 傳統國語科教學一致性檢核表 ... 40

表 3.2 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於國語科教學一致性檢核表 ... 41

表 3.3 研究對象之班級基本資料… ... 43

表 3.4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國語學習成就前測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44

表 3.5 國語學習滿意度量表各分量表定義 ... 45

表 3.6 國語學習滿意度量表之項目分析表摘要表 ... 47

表 3.7 國語學習滿意度量表之項目分析七項指標數據表 ... 50

表 3.8 國語學習滿意度預試問卷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 ... 52

表 3.9 國語學習成就保留測驗之雙向細目表 ... 53

表 4.1 實驗計 ... 56

表 4.2 教學暨評量日期一覽表 ... 58

表 4.3 教學生字編排 ... 59

表 4.4 教學句型編排 ... 59

表 4.5 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之國語領域教學教案設計(實驗組教學教案

)

... 60

表 4.6 實驗組課程實作所清字之內容 ... 69

(12)

表 5.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國語學習滿意度量表前測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74

表 5.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國語學習滿意度量表後測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74

表 5.3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國語學習滿意度後測的敘述統計摘要表 ... 75

表 5.4 國語學習滿意度量表後測組內回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 75

表 5.5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國語學習滿意度量表的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 76

表 5.6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國語學習滿意度後測得分的調節平均數摘要表 ... 76

表 5.7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一題成對樣本 t 考驗 ... 77

表 5.8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二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77

表 5.9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三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78

表 5.10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四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78

表 5.11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五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79

表 5.12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六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79

表 5.13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七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0

表 5.14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八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0

表 5.15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九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0

表 5.16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十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1

表 5.17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十一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1

表 5.18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十二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2

表 5.19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十三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2

表 5.20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十四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3

表 5.21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十五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3

表 5.22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十六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4

(13)

表 5.23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十七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4

表 5.24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十八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5

表 5.25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十九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5

表 5.26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二十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6

表 5.27 實驗組接受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前後的國語學習滿意度之成對樣本 t 考驗總量表 ... 86

表 5.28 實驗組國語學習滿意度第十三題成對樣本 t 考驗表 ... 88

表 5.29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國語學習成就立即後測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89

表 5.30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國語學習成就測驗立即後測的敘述統計摘要表 ... 90

表 5.31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國語學習成就立即後測組內回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 90

表 5.32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國語學習成就前測、立即後測的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 91

表 5.33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國語學習成就立即後測得分的調節平均數摘要表 .... 91

表 5.34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國語學習成就保留後測的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 92

表 5.35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國語學習成就保留後測的敘述統計摘要表 ... 92

表 5.36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國語學習成就保留後測組內回歸同質性檢定摘要 ... 93

表 5.37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國語學習成就前測、保留後測的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 93

表 5.38 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國語學習成就保留後測得分的調節平均數摘要表 .... 93

表 5.39 實驗組學生國語學習成就前測-立即後測成對 t 檢定 ... 94

表 5.40 實驗組學生國語學習成就前測-保留後測成對 t 檢定 ... 94

(14)

圖目錄 圖目錄 圖目錄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 9

圖 2.1「奔」之古字 ... 19

圖 2.2 以簡報製作新詞解釋及圖片示意 ... 36

圖 2.3 以簡報製作課文深究之題目 ... 36

圖 2.4 網路資源-文建會兒童文化館 ... 37

圖 3.1 研究架構 ... 39

圖 4.1 實驗設計階段 ... 57

圖 4.2 電子書進行生字教學 ... 65

圖 4.3 電腦展示網路教育部辭典所查閱的生字字義 ... 65

圖 4.4 電子書展示生字之字源 ... 66

圖 4.5 教學簡報展示成語及造句 ... 67

圖 4.6 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步驟 ... 68

(15)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語文與閱讀是基本的學習能力,以目前的教育環境來說,課堂教學多以老師傳統 講述教學方式進行,學生的學習仍然以記憶背誦為主,並未能真正瞭解文字所要傳達 的真正意思,導致學生語文能力發展不佳,部分學生對於學習失去興趣,進而出現學 習意願低落與障礙的現象。清字法(word clearing)是L. Ron Hubbard所提出的一種學 習技術,可改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對文句字義的不了解或誤用而產生的學習障礙。

因此本研究希望利用活潑生動的資訊融入方式結合清字法教學,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 的國語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並提出建議,以作為語文教學的參考。

緒論部分共分為五節,首先說明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接著提出本研究的目的與 待答問題,並闡明重要名詞界定,說明研究之範圍與限制,最後根據研究目的擬定研 究流程。以下就各節的內容分別敘述之。

1.1 1.1 1.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語文,是人際溝通與表達自我的首要方式,是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也是人 們訓練思維、開發智力的工具,語文的學習更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環[1]。在學生進行 學科活動的過程當中,無論學習哪一種科目,都會與語文產生學習的結合與應用,而 由於對於文字認識不足所產生的應用與學習障礙,往往會造成低成就學習者在這些活 動上無法產生良好的表現,並容易因此產生學習上的自我挫折與畏縮,甚至停滯的現 象。國內學者羅秋昭、蕭昭君、顏永進[1-3]皆認為,在語文學習上的低成就表現,

是造成個人學習意願低落與學習成效不佳的主要因素。

研究者本身是國小導師,任教於低年級,了解低年級學生正處於識字語文學習的 重要的關卡,語文能力對學生而言不僅是ㄧ項學業能力,也是學習各學科的基礎,更 會影響其日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學童如能在此階段奠立良好的語文基礎,對於 其日後的學習必有所幫助。然而在班級中實施國語領域教學多年,發現許多學生對於 國語領域的學習,大都處於被動的角色,課堂的參與度不高,學習成效也多僅止於背 誦與記憶而已,很少主動探究;部分語文能力低成就之學生,因為語文與閱讀能力不

(16)

佳,連帶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表現,因而對學習產生厭惡或恐懼之情形,所以在課堂 上常出現發呆、作弄別人、心不在焉、塗鴉、離開座位不停走動等行為。

綜合上述,研究者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來教導學生,

並適時的給與指導和鼓勵,才能維持他們的學習動機,進而提昇學習成效。因此,如 何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及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教師在從事教學時所必須探討的問題 與課題之一,這也是引發研究者的研究動機之ㄧ。

此外,L. Ron Hubbard[4]在《基本學習手冊》一書中表示,一個人剛開始學習時 常常興致勃勃,然而當他跳過一個字的定義時,他對其後的壆習內容便一片空白,若 不斷累積誤字(不了解或誤解字義),學習興趣便會銳減,若學習者或老師沒有發現 這點並找出這些字的定義,學生便會完全失去學習興趣,並且把自己孤立起來,退縮 不參與其中,甚至逃離學習。因此,L. Ron Hubbard提出「清字法」,協助老師或教 導者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之問題,藉由清字法引導學習者利用字典為工具書,以有系統 的清字步驟去找出並弄清楚在學習中碰到的誤字(不懂或錯誤的了解的字),他認為清 字法是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不但能提升學習成效,也能減少學生學習誤字產生之生 理反應。

對於 L. Ron Hubbard 所提出因文字意思不了解而產生學習困難的現象,研究者也 有親身之經歷。研究者在修讀營建管理學系之課程時,因課程的內容與本身專業有相 當大的差異,常常對於許多專業的術語和內容摸不著頭緒,只能靠臆測其意思來猜測 學習的內容,因而在學習時備感困擾;所幸在教授們耐心針對專業工程名詞、術語一 一解說,並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之下,使研究者能對困擾不已的專業名詞或術語有了 確切的了解,由這次的學習經驗中更加體悟到清誤字對於學習的重要性,這也是促使 本研究形成的研究動機之二。

另一方面,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上各行各業結合資訊科技的應 用已成為趨勢,教育當然也不例外,運用資訊科技開發教材、改善學習環境、拓展學 習資源,配合不同的學習活動,建構多元化、豐富化、生活化及趣味化的學習情境,

提供學習者一個更具彈性、效果更佳的學習環境,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訊融入教學 已成為當今國家重要的教育政策之一[5],也是目前各國學校教育中的普遍趨勢,更 是一位教師應具備之教學能力。這是促使本研究形成的研究動機之三,研究者希望將 國語文教學內容利用資訊融入之方式呈現,偍供學生生動活潑之教學情境。

(17)

教學是一種藝術,從研究者修讀營建管理課程中更發現教學也是一種品質管理,

教師要能選擇及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法,有效的進行教學品質管理,才是成功的教 學。因此,研究者欲利用資訊及電腦媒體的特性,將「資訊科技」融入語文領域教學,

設計多元活潑的教學方案,將所學的內容以多元豐富的影音、動畫等效果呈現,加深 學習者的印象,並於教學過程中採用「清字法」教學策略,及時處理學生學習國語文 時因誤字而影響學習的現象,指導學生對於字詞文義之了解,以探討資訊融入教學結 合清字法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國語文學習成效和學習滿意度的影響,盼能迎合目前語文 教學的趨勢,並且藉由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的使用,有效的提升教學品質,增進學生 對於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與待答問題 與待答問題 與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對於改善 學生因對學習內容有誤字而產生不良生理反應,進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之 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條列分述如下:

1.2.1 1.2.1 1.2.1

1.2.1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一、探討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結合清字法教學與傳統教學兩種不同教學模式,對國小二 年級學童在國語領域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二、探討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結合清字法教學與傳統教學兩種不同教學模式,對國小二 年級學童在國語領域學習成效之差異情形。

三、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教師教學與相關研究之參考。

1.2.2 1.2.2 1.2.2

1.2.2待答問題 待答問題 待答問題 待答問題

一、實驗組學生在接受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後,國語領域的學習滿意度和控制組 學生有無顯著差異?

二、實驗組學生在接受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之後,對於國語的興趣或喜好程度和 接受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之前有無顯著差異?

(18)

三、實驗組學生在接受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之後,對於老師的國語教學方式的看 法和接受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之前有無顯著差異?

四、實驗組學生在接受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之後,對於學習時所產生之生理反應 和接受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之前有無顯著差異?

五、實驗組學生在接受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之後,對於學習國語課的滿意度和接 受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之前有無顯著差異?

六、實驗組學生在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結合清字法教學後,「國語成就測驗」的立即學 習成效和控制組學生有無顯著差異?

七、實驗組學生在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結合清字法教學後,「國語成就測驗」的保留學 習成效和控制組學生有無顯著差異?

1.3 1.3

1.3 1.3名詞界定 名詞界定 名詞界定 名詞界定

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六大議題之ㄧ,並不單獨設科,其主 要的目的,是希望將資訊科技融入各學科中,使各學習領域皆能使用資訊科技為輔助 學習之工具,也就是說,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指教師在實施教學時配合課程內容與教 學策略,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中,讓資訊科技成為師生一項不可或缺 的教學工具與學習工具,使得資訊科技的使用成為在教室中日常教學活動的一部分,

不過主體仍是領域課程內容及教學活動,資訊科技只是眾多可用的輔助工具之一而 已。在本研究中所指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軟體與資源分為以下三種:

(1)教師自製教學簡報:教師在上課講述時所使用的Powerpoint (2)電腦輔助軟體 :康軒版國語科第三冊電子書

(3)網際網路的資源:教育部異體字字典、配合課程內容的相關網頁。。。。 二、一般傳統教學

本研究中之一般傳統教學,是指一般傳統國語課堂教學,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不 使用資訊科技設備及清字法,以課堂講述方法為主。

三、清字法

L. Ron Hubbard在《基本學習手冊》書中所表示,學習者常常在日常生活中遇到

(19)

不了解的字,或是錯誤定義的字(或符號),找出並弄清楚學生在學習中碰到的誤字,

並以字典為工具書,以清字步驟的正確程序來清任何閱讀中不懂得字或符號,使學生 可以了解字詞的意義,並以該詞義學習造句,直到對此字義有完整之概念,這個技術 即是清字學習技術,便是在本研究中所指之清字法。

四、學習成效

學習成效(learning achievement)乃指學習者在學習國語科時對教學內容的精熟 程度,及語文理解的能力。本研究中所指的學習成效,是包含受試者在學校學期中所 接受的形成性評量與學習成績評量,以研究者編製國語學習立即成就測驗與國語學習 保留成就測驗的得分為指標,分數越高,表示學習成效愈佳。

五、國語學習滿意度

國語學習滿意度函蓋個人對於課程對學習興趣、對老師教學方式的看法,還有其 學習時因誤字所產生之生理反應,及國語課程學習的滿意度等。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

「國語學習滿意度量表」之得分愈高,代表受試者的學習滿意度愈佳。

六、誤字現象之生理反應

所謂的「誤字現象」是指L. Ron Hubbard所提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若有誤字時 會出現的身體或心理之反應,有茫然或筋疲力竭、心不在焉、緊張、困惑、腦中一片 空白、逃離等生理反應。

1.4 1.4 1.4

1.4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為釐清本研究之範圍與可能面臨的限制,茲將本研究的範圍及研究限制說明如 下:

1.4.1 1.4.1 1.4.1

1.4.1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僅是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研究者所任教之班級學生為實驗 組,與另一班由另外教學老師教授之班級為控制組,兩班學生人數各是 29 人,共計 58 人。

二、實驗教學時間

在本研究中,實驗組以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進行國語科教學,另一班為控制組維

(20)

持一般傳統的講述教學法,進行為期七週(共四十二節)的準實驗教學研究。

三、教學內容

本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國語」領域課程進行實驗,課本以康軒版國語第三冊第八 課至第十四課為教學內容。

1.4.

1.4.

1.4.

1.4.2 22 2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一、樣本概化問題

本研究對象為台中市豐原區某國小二年級共五十八名學生為教學研究對象實施 實驗教學,所以研究結果不宜推論到其他地區與其他年級之學童。

二、教學內容

本次實驗教學內容僅限於康軒版國語科第三冊第八課至第十四課之課程內容,無 法直接推論至所有的國語科課程。

三、教學者問題

本研究受限於研究者本身是班級導師,只能以任教班級為實驗組進行實驗課程教 學,而控制組班級只能委請控制組之班級導師擔任,因控制組教師與研究者本身皆出 身師院教育體制背景,班级經營理念、教學風格接相近,所以假定本次任課教師能充 分的控制教學,故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不列入本次研究之中。

四、實驗教學時間的限制

本實驗研究,總共歷時十週,約兩個月的時間,故研究結果可能會因時間的要素,

產生在推論上的限制。

五、學習成效因素的限制:

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因素很多,本研究主要探討為教學法是否影響國語文學習 成效,故僅以教學方法之因素加以探討,其餘因素皆不列入本研究討論範圍。

1.5 1.5

1.5 1.5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本研究是以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之教學導向,以國小二年級國語文之教材為基 礎,相互結合的知識系統,並藉此進行實際教學之學習滿意度與成效的評估,探討資 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教學對於國小國語文課程滿意度與成效的影響。本研究之研究流 程,如圖1.1所示:

(21)

一、實驗處理前準備階段階段

(一)確定研究主題與範圍

本研究經與指導教授確定研究方向後,擬定研究題目,開始進行相關文獻資料蒐 集、閱讀、整理與分析、歸納,底定本研究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以確 定研究題目與可行性、發展性。

(二)蒐集、分析資料與撰寫文獻探討

針對本研究主題,蒐集、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瞭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清 字法之當前現況,以及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生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研究,藉以 規劃設計本研究架構與發展問卷。

(三三三三))))編製成就測驗與問卷

透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及清字法相關文獻蒐集,擬定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國語科 教學研究計畫。研究者分析國語領域教材中實施清字法教學策略時,可供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內容,建置資訊科技融入國語領域的教材、及編製國語學習滿意度量表,以及 國語學習成就測驗。

(四)選取研究對象

以研究者任教學校之二年級兩班共58名學生為研究設計之實驗組與控制組。

二、實驗處理階段

(一)前測階段

前測階段主要工作有蒐集學生一百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國語科學習評量成 績,以及對實驗組及控制組學生進行國語學習滿意度調查。藉由前測的結果了解學生 在實驗教學前的學習起點行為之差異。

(二)實驗教學

在實驗處理階段中,實驗組進行資訊科技融入國語教學,控制組則採一般傳統教 學。

(三)後測階段

實驗組與控制組於每課國語實驗教學結束後,立即進行「國語學習成就立即後測」

測驗;在所有實驗教學課程結束後一週內,兩組學生皆進行「國語學習滿意度」調查,

以作為施測結果比較的依據,藉以瞭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實驗教學後,在國語學 習滿意度和學習成就上的差異情形。最後在撤除進行實驗教學隔兩週後,再作一次「國

(22)

語學習成就保留後測」,以了解教學知識在學生心中留存之學習成效。

三、資料分析處理階段

(一)資料分析處理

研究者針對「國語學習成就立即後測測驗」、「國語學習成就保留後測」,以及

「國語科學習滿意度量表」前、後測等測驗資料作量化的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討論

將量化資料分析的結果,依照實際情形呈現。再參考相關文獻,分析實驗課程的 結果,並做深入的討論及建議,以提供未來相關研究領域的參考。

(三)撰寫結論與建議

將研究結果與討論等資料加以歸納統整、分析,並做成結論,逐一回答研究問題,

說明各項研究變項間的關係,最後將其撰寫成研究報告。

(23)

圖1.1研究流程圖

(24)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資訊融入結合清字法提升國語文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影 響。本章根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進行相關文獻之蒐集與分析,其內容結構分為四 節,分別是第一節為國語文教學之現況與趨勢、第二節清字法、第三節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的相關理論研究,及第四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探討。

2 22

2.1 .1 .1 .1國語文教學之 國語文教學之 國語文教學之現況與趨勢 國語文教學之 現況與趨勢 現況與趨勢 現況與趨勢

本節將先對於國語文教學之現況與趨勢做一探討,以了解現今國語文教學之現 況,以及未來國語文教學之方向,作為規劃國語文教學之參考依據。

2 22

2.1.1 .1.1 .1.1 .1.1九年一貫的國語文課程內涵與規劃 九年一貫的國語文課程內涵與規劃 九年一貫的國語文課程內涵與規劃 九年一貫的國語文課程內涵與規劃

現今國民中小學的國語文課程以教育部於民國一百年公佈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 貫課程綱要」為依據,其理念包含在九年一貫七大學習領域的語文領域當中,期望培 養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能有效應用國語文,從事思考、理解、

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以融入生活經驗,擴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思潮廣 泛閱讀的興趣,提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

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6]。茲將九年一貫架構下的 國語文課程內涵與規劃說明如下:

一、語文領域的內涵

在九年一貫的課程綱要中,語文領域分為本國語文及外國語文兩個部分,其中 本國語文包含了國語文、閩南語文、客家語文以及原住民語文,而外國語文指的則 是英文。

二、國語文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課程實行的準則,也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因此在探討國語文教學 之現況與趨勢之前,實有必要對國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有所了解,才能據以明白國語 文教學之趨勢。根據民國一百年教育部新修正公佈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指出,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

(25)

所需的基本能力。以下茲就教育部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國語文課 程的目標與十大基本能力的對照說明如表2.1:

表2.1九年一貫本國語文課程標準

十大基本能力 能力目標

1.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應用語言文字,激發個人潛能,擴展學習空間。

2.欣賞、表現與創新 培養語文創作之興趣,並提升欣賞評析文學作品之能 力。

2.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具備語文學習的自學能力,奠定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之 基礎。

4.表達、溝通與分享 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分享經驗,溝通見解。

5.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透過語文互動,因應環境,適當應對進退。

6.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透過語文學習體認本國及外國之文化習俗。

7.規劃、組織與實踐 運用語言文字研擬計畫,並有效執行。

8.運用科技與資訊 結合語文、科技與資訊,提升學習效果,擴充學習領域。

9.主動探索與研究 培養探索語文的興趣,並養成主動學習語文的態度。

10.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運用語文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民教育司[6]

三、學習階段的劃分

配合學習心理之連續發展進程,語文學習領域的本國語文劃分為四學習階段:第 一階段為一至二年級、第二階段為三至四年級、第三階段為五至六年級、第四階段為 七至九年級。而英語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為三至六年級、第二階段為七至九年級。

至於本土語文部份,則是一至六年級學生必須就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三種本土語 言擇一選修,七至九年級學生則依意願自由選修。

四、國語文課程的教學時數

九年一貫課程中,全年授課日數以200天(不含國定假日及例假日)、每學期上課 20週、每週授課5天為原則。學習總節數分為「領域學習節數」與「彈性學習節數」。

根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應於每學年開學前,依

(26)

下列規定之百分比範圍內,合理適當分配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各年級每週分配情形 如下表2.2。

表2.2九年一貫課程各年級學習總節數每週分配情形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民教育司[6]

在80%的領域學習節數中,語文學習領域佔七大領域學習節數之百分之二十至百 分之三十,以國小一、二年級的學習節數為例,領域學習節數為二十節,若語文領域 佔其中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一週當中語文領域的學習節數則高達4-6節,雖然 本土語言(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共同並計語文領域學習節數,但與其他學習 領域各占10%-15%相較而言,國語文的節數比例為各學習領域之首。由此可知,國 語文課程在中小學學習課中佔有相當重要之分量,因此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國語文學習 興趣與學習成效,將是研究者所欲研究探討之目的。

五、國語文課程的教學原則

(一)注音符號

教學時應考量學生不同語言的先備環境及個別差異,讓注音符號漸次增加內容及 深度,設計生動有趣的活動,善用教學媒材,提供充分練習機會,協助教學,讓學生 多念、多聽、多寫、多練。

(二)聆聽能力

引導學生聆聽時應掌握中心思想,並記憶主要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邊做比較,能 節數

年級 學習總節數 領域學習節數 彈性學習節數

一 22-24 20 2-4

二 22-24 20 2-4

三 28-31 25 3-6

四 28-31 25 3-6

五 30-33 27 3-6

六 30-33 27 3-6

七 32-34 28 4-6

八 32-34 28 4-6

九 33-35 30 3-5

(27)

分辨不同說話語氣、聽出明顯語病,並判斷訊息的正確性,並宜注重聽讀、聽寫,進 行隨機聯絡教學。

(三)說話能力

配合學生生活經驗,及常用語彙、句型,組成基本句型練習。與聆聽能力、閱讀 能力、寫作能力結合,透過各種媒材培養說話能力,以期口頭語言、書面文字學習同 步發展。

(四)識字與寫字教學

識字教學應配合部首、簡易六書原則,理解其形、音、義等以輔助識字。而識字 教學與寫字教學之間,應重視相互聯絡教學,配合各科作業的習作,隨機指導學生,

將作業寫得正確,寫得美觀。

(五)閱讀能力

課文教學,要先概覽全文,然後逐節分析,先深究內容,再探求文章的形式,進 而能欣賞修辭技巧、篇章結構,乃至其內涵特色、作品風格,並深入指導學生認識篇 章的布局,並理解語詞的安排及情境的轉化。而生字語詞的認識應由完整句子的語言 情境中去認識,以理解語詞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意義。引導閱讀時,宜指導學生瞭解 及使用圖書室的設施和圖書,能熟練的應用工具書乃至電腦網路,蒐集資訊,廣泛閱 讀,以養成主動探索研究的能力。

(六)寫作能力

重視學生自身經驗與感受陳述,以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喚起內在情感經驗,引導 寫作方向;藉著了解本國文法與修辭的特性,嘗試欣賞與運用,並且配合本國語教材 之範文教學,嘗試創作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場合、不同風格的文章。寫作教學的過程 中應指導學生明瞭並能運用收集材料、審題、立意、選材、安排段落、組織成篇、修 改等寫作步驟,並能配合寫作需要,恰當使用標點符號,培養學生熟練筆述作文,樂 於發表的寫作習慣;並配合運用本國語教材之範文教學,嘗試創作各種不同類型、不 同場合、不同風格的文章。

綜合上述可了解,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教學的六大原則是可以相互統整,彼此聯 絡延伸,互為聯絡教學。研究者將依據這些教學原則,設計實驗教學時所需之教學活 動,期望能引導學生有效的學習。

(28)

2.1.2 國語文教學之趨勢 國語文教學之趨勢 國語文教學之趨勢 國語文教學之趨勢

教學方法必須因應時代潮流,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因此本小節將探討國語文 教學之趨勢,以掌握國語文教學之重點方向,落實教學目標。

一、以學生為學習主體

傳統國語文教學,老師是教學現場之主角,教學活動皆老師講述教授為主,學生 為被動接受知識的配角。現在國語文教育活動中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重視學習者的 意願、情意、需要和價值觀等。教師的教學不在全盤授與,而在以合適之教學策略誘 導,把學生引導到有利於他們的學習的情況中去,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在九 年一貫課程綱要中,除了重視語文基礎外,也重視學生的創造性、自我實現等,語文 教育觀念發生變化,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而為以學生為中心,這是新課程語 文教學改革的根本[7]。

二、與生活經驗連結

根據林福美[8]的研究提到,國語文教學的另一個趨勢就是與生活經驗連結,在

「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基本內涵中就明確指出,國民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 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其生活經驗為重心,希望讓教育活動可以生活化,因此國語教學 內涵必須與生活經驗結合,所以語文教學不應侷限於教室、學校,而應以教室教學為 軸心,向學生生活空間擴展延伸到整個社會環境,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發展語文,發 展思維的廣闊多方位的活動空間。

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明文提到將資訊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中,

透過資訊科技融入於國語文課程教學中,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才能有效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培養學生建立主動研究求知的自學能力,以適應 全球化與資訊化社會。

四、課程統整

在九年一貫的課程當中,將過去的分科課程統整為七大領域,強調課程橫向的聯 繫,希望藉著七大領域的課程統整,讓特定的課程內容能夠和其他的課程內容建立融 合一致的關係,讓學生能夠把所學的各種課程貫串起來,了解不同課程彼此之間的關 連性。黃炳煌[9]指出統整課程的內容及活動,能讓學習者將其所學的概念、原理、

通則及原則整合起來,成為有意義的學習內容,讓學習更具效果。

(29)

五、利用工具書加強自學能力

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綱要之基本理念」中明文提到,九年一貫課 程希望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 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6]。

綜合以上所述,國語文教學的趨勢以朝向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強調課程應與生活 經驗相連結,老師在教學時也宜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法,並融入資訊媒體及工具書的使 用,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學習之態度。因此研究者嘗試結合國語文教學的趨勢,

以資訊科技融入於國語文教學進行實驗教學,探討了解資訊科技融入國語文教學的成 效,期望能帶給學生不同於傳統教學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增進學生之語 文能力。

2.2 清字 清字 清字 清字法 法

L. Ron Hubbard[4]在《基本學習手冊》書中表示會阻礙人的學習能力的學習障礙 有三種:一是缺乏實體物(Absence of Mass),也就是不知道所學的東西長得是什麼樣 子,無可想像。二是梯度過陡(Too Steep a Gradient ),也就是學習過程中沒有按部就 班,使學習變得複雜困難。第三種障礙,也是最重要的障礙,稱為「誤字」(The Misunderstood Word ),是指學習者常常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了解的字,或沒有弄清 字的定義,或是錯誤定義某字(或符號)──它就是誤字,當一個人在學習或閱讀過程 中有誤字後,就會對學習或閱讀之內容感覺困惑,不能了解並無法再學習下去。所以 老師或教導者若發現學生趕不上進度,眼神不如原來明亮,對學習表現的不熱衷,呵 欠連連或亂塗鴉、做白日夢等等,須及時協助學生找出並弄清楚學生在學習中碰到的 誤字,並使用清字步驟,利用字典為工具書查閱不懂的字或符號,直到學生弄清楚這 個字或符號的定義,這便是「清字」。

本節將針對誤字的定義、誤字現象引發之生理反應,以及清字步驟及說明與運用 做詳細之說明與探討。

(30)

2 22

2.2.1 .2.1 .2.1 .2.1 誤字 誤字 誤字 誤字

ㄧ、誤字的定義

「誤解」或「不了解」是用來定義,對了解一個字、概念、符號或情況有任何錯 誤或忽略時的用語。多數人會以為是誤解一個詞語,但是還有一些僅僅只是誤解了一 個字。在這樣的想法中,誤字被定義為:

(一)一個錯誤(完全錯誤)的定義

一個人讀到或聽到「貓」這個字,卻以為「貓」意指的是「盒子」。這已經錯到 不能再錯了。

(二)一個編造的定義

一個人年輕的時候,若拒絕去做某件有膽量的事,便被他的朋友們戲稱為「很 娘」,因此他便自行把「娘」這個字定義為「女性化、懦弱的人」。

(三)一個不正確的定義

一個人讀到或聽到「電腦」(computer)這個字,卻以為是「打字機」(typewriter),

雖然打字機和電腦都是機器的一種,但就「電腦」這個定義是不正確的。

(四)一個不完整的定義

一個人讀到「辦公室」(office)這個字,以為指的是「房間」(room)。「辦 公室」的定義是「企業、專家或政府部門進行業務的建築物或一個或數個房間」,因 此這個人對「辦公室」的定義是不完整的。

(五)一個不適當的定義

一個人在這句話「我今天完成了第3--7項」中看見破折號(──),但他以為 是減號,可是又覺得3無法減7,因此看不懂這句話。

(六)一個同音異字的定義

一個人看到「見」這個字,結果造出「見康」的語詞,他完全曲解了見的定義。

(七)一個替代(同義字)的定義

一個人讀到「偉大」這個語詞,以為是「雄偉」的意思。因此造了「國父是一個 雄偉的民族英雄」。

(八)一個省略的定義

一個人聽到這句話「這裡的人思想很封閉」,他知道封閉的兩個定義分別是「關 閉」和「禁閉」,但他們都不符合這句話的意思,他不懂思想和關閉有什麼關係。他

(31)

不知道封閉在這句話中意指「限制」。

(九)一個無定義

無定義是指一個「不了解」的字或符號。一個人讀這句話「這個行業沒有任何利 潤」,但是他一頭霧水,因為他沒有利潤的定義。這個字指的是「營業所得除去成本 以外的利益」。

(十)一個拒絕的定義

一個人拒絕去查閱(註)的定義。和他討論之後發現,當他每次在書頁看到這個 記號,就知道內容會是「非常難讀」、「文言的」、「艱澀」並「很高深」。

若一個人在閱讀或受教育的過程中,習慣性的略過許多誤字,他的能力和智力都 會降低。他寫的和說的,別人不懂;他也無法閱讀和聽懂別人說什麼,很快便失去溝 通能力。

二、誤字現象引起之生理反應

L. Ron Hubbard認為很多學習的困難都來自於誤字。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跳過一 個不完全了解的字而繼續讀下去,會很明顯的使人感到茫然或筋疲力竭。「心不在焉」

的感覺及緊張的歇斯底里(極端的憂慮)可能會隨之而來。透過研究,L. Ron Hubbard 指出人在學習過程中如有誤字,身體或生理會表現出的「茫然或筋疲力竭、心不在焉、

緊張、困惑、腦中一片空白、逃離等現象……」等各種生理反應。根據L. Ron Hubbard 的教育理念,當孩子出現這些「症狀」,就表示學習遇上了阻礙,老師就要趕緊走到 孩子身邊,當下立刻對學習者施以清誤字處理,讓學生找到之前閱讀中的誤字,查閱 字典了解字義後,讓學生口頭用這個字來造幾個句子,直到學生明顯明白為止當任何 誤字都被清完,學生眼神就會變得明亮,具有高度情緒,茫然、緊張甚至想逃離(放 棄課程或離開教室)之生理反應也會隨之釋放掉,然後消失。

2.2.2清字 清字 清字 清字

所謂的「清誤字」或稱為「清字」,是指「找出並弄清楚學生在學習中碰到的誤 字,直到學生弄清楚這個字的定義」的程序,一旦這個字被完全了解後,就可以說這 個字已經被清了。清字的好處是能夠促進並提升學習上閱讀理解的能力。孩子經常會 碰到課業方面抓不到學習的重點,甚至表現在課業及閱讀方面是興趣缺缺、無聊、擔 心、沮喪、學習進度緩慢等,這些問題皆可以使用清字的方法來處理。。。。

(32)

L. Ron Hubbard 認為跳過或忽略一個誤解的字或符號是很嚴重的,若一個人在閱 讀或受教育的過程中,習慣性的略過許多誤字,他將不會了解自己在學習什麼,他的 學習能力也會因此降低。一個學生應該明白如何在學習中成功地跟上進度,也應該能 夠處理減緩或阻礙他前進的因素。他要應用清字法來輔助自己,每當遇到不懂的單字 時一定會查字典,絕不含糊帶過任何不懂的字。學習能力的訓練,必須反覆進行才有 效。藉由清字方法反覆的練習,慢慢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與方法。而清字法有其使用 之八道步驟,茲將調列詳述如下:

一、清字步驟

(一)第一步就是讀書時隨時準備一本字典,在學習時遇到誤字或不了解的符號時,

就查閱字典,將誤字在字典上之所有定義簡略大概瀏覽一次,找出該誤字在上下文中 適合的定義。

(二)讀過該字在上下文中最適宜的定義後,用此定義造句,直到對這個字的意思有 清楚的概念。為使誤字者能對這個字的意義有清楚明確之概念,要造十個甚至更多個 句子。

(三)繼續清該字的每一個定義,使用每一個定義造句,直到對每一個定義有概念性 的了解。

(四)清字源:解釋那個字原本之出處,可以幫助學習者對這個字有基本的了解。

(五)不必清技術性或專業的定義(數學或生物學等)的定義,或作廢不再使用或古 老的字,除非那個字在文中的用法導致誤解產生。

(六)清該字衍生的成語或慣用語,其意義無法從一般字面意義得知。

(七)任何有關該字的資訊都要清,例如用法注意事項、同義字等,這樣才會對該字 有完整的了解。

(八)假如在清一個字的過程中,該字的定義中有不了解的字或符號時,學習者必須 用相同的清字程序立刻把它弄清楚,然後再回到原本正在清的定義上。

二、清字之範例

茲將以「奔」字為例,說明清字之步驟如下:

(33)

(一)如果一個人閱讀遇到困難,就表示在內文中有一個較早的誤字,他必須往回找 並把它找出來。當他查字典找出這字的定義時.,困難就消失了,並且他可以繼續前 進。

(二)假設個案正在讀這一個句子「他在走廊奔跑」,但個案不確定「奔」字的意思,

要先從字典中找到這個字,並找出在句子中適用的定義:「急走」。

(三)你不確定「急」的意思,所以你再查字典。字典上說「急」是「快、迅速」。

這很合適也合理,所以你用它造句,直到你有清楚的概念。

(四)「奔」在字典裡有許多不同的意思,每一個定義你都要清並造句。

(五)然後閱讀這個字在字典中的字源,現在回到「奔」這個字的其他定義,再用它 造句直到你有完全的概念為止。

(六)最後現在清這個字的字源。你發現「奔」這個字在古字中,意指一個人擺動雙 臂在草地上奔跑。

(七)由「奔」字衍生而出的成語也要清。

(八)如果這個字有用法上的注意事項或同義字或慣用語,也都要把他們弄清楚這樣 就結束清「奔」這個字的過程了。

圖 2.1「奔」之古字[10]

「悅讀學堂」創辦人葛琦霞[11]就是採用 L. Ron Hubbard 提出的清字學習技術於 其學堂的作文教學中。葛綺霞在接受<天下親子專刊--教出寫作力>專訪時表示,

學生的字詞概念很容易含糊不清,久而久之,會降低孩子的中文字詞運用能力;她指 出全語文學習有個很大的問題,在於它可以讓孩子享受閱讀,但是卻寫不出來,這是 因為在全語文教學理念中,認為孩子能「自然而然」了解文意,並不特別重視「定義

(34)

與解釋」;這往往造成文句本身是字典的原義,但因孩子不了解,所以用自己的意思 去拆解。舉例來說,當看到「剝香蕉皮」這個詞時,孩子若沒有從字典中確實暸解「剝」

的定義,同時在有限的生活經驗中,又只看過媽媽「削蘋果皮」的話,那麼「剝」與

「削」極可能就成為「被誤解的字」,讓孩子產生混淆。因此葛綺霞認為將「清字學 習技術」運用於語文指導,讓孩子從字典中查出適合文章上下文的字詞定義,並透過 口頭造句把字詞真正用出來,甚至對同樣語詞的不同定義,也進行相同的造句練習,

目的在為「聽說讀寫作」中「作」,進行最基礎的扎根工程。之後即使進展到文章寫 作技巧,她也同樣會把「何謂句子」、「形容詞、譬喻是什麼」的定義清清楚楚寫出 來。葛綺霞認為運用清字學習技術,不僅能對孩子寫作力能力有所提升,對各領域學 習亦有相當助益。

綜合上述,研究者認為清字法是一種學習語文的技術,可以利用工具書並依照一 定的程序指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更可以提供教學者於課堂中觀察發現學習出現問題 的學習,給予及時的協助處理。目前並未發現有關清字法能否能提升學習成效與學習 態度之相關研究,因此研究者在進行本研究之資訊教育融入國語文教學時,將引用清 字學習技術於國語文教學過程中,並希望於教學過程中,能提升學生之學習成效與學 習滿意度,以供未來相關之教學研究。

2.3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相關理論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相關理論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相關理論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相關理論

本節首先探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涵,其次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理論架構,

最後則針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相關研究進行探討。

2 22

2.3.1 .3.1 .3.1 .3.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涵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涵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涵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涵

國內資訊教育的發展是從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CAI)起,

經由電腦課程的實施,到九年一貫課程中的資訊融入教學。這種脈絡正符合現今學習 科技(Learning Technology)的發展,也滿足學習觀點的改變[12]。九年一貫課程開始 實施後,將「資訊教育」列為六大議題之一,強調在七大學習領域的教學過程中,應 該整合資訊教育,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認知及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資訊融入各科 教學成為九年一貫課程中重要的方向,應用資訊科技與媒體是教師應具備的能力,也

(35)

是九年一貫課程中學生必備的十項基本能力之一,因此首先就必須對於資訊融入教學 的意義做探討。

王全世[13]認為資訊融入教學就是將資訊融入課程、教材與教學中,使資訊成為 師生一項不可或缺的教學與學習工具,並使資訊科技成為教室日常活動的一部份,也 是一種方法或一種程序,能在任何時間、地點來尋找問題的解答。林宏隆[14]認為「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一詞中的「資訊科技」是指具有數位化、影音聲光多重刺激、易於 存取、快速處理、便於溝通等功能的電腦多媒體或網路科技;而「融入」一詞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ion)是指教學整合應用的意思,也就是成為教學工具。

吳佩謹[15]認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即是教師教學時能配合授課內容與教 學方式之所需,應用電腦多媒體網路的特性,將資訊科技視為教學工具。洪燕竹[16]

指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就是運用資訊設備、多媒體、網路等媒介進行收集、儲存及傳 輸文字、圖像、影音之資訊技術,應用在各學科教學活動上時,結合電腦化的新系統 或新的傳播方式於整個教學活動的各環節上。而鄭如婷[17]則認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是指教師在教室內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以「資訊科技」為教學工具、教學資源,配 合各種教學方法,提供學生多面向,多元化的學習,以達到教與學的各項目標。

資訊課技融入教學除了上述學者表述可運用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外,何榮桂[18]

和鄧傳慧[19]都強調教學評量也應使用資訊科技融入,使教學評量更多樣化,以提升 學生資訊素養與教學品質,而能更有效達到教學目標。

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有提到教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時機包括:課程、教材、教 法、甚至於評量,都可利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其應用的範圍有教學大綱提示、班級 及學生資料管理、虛擬教室、補充教材、學生自學教材、線上測驗與評量、學生作業、

競賽活動、師生互動、以及親師溝通[20]。

此外,張國恩[12]也提到下列五項特殊教材是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好時機:

一、將抽象化的教材轉成視覺化的教材。

二、需要培育從事實務演練的經驗。

三、學校無法提供問題解決的環境。

四、學校所欠缺老師的一些學科。

五、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學 者 Moersch[21] 曾 經 提 出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分 為 七 個 等 級 ( Levels of TechnologyImplementation):

一、等級一「未使用」(Nonuse):教師以傳統教具、教材為主,未使用資訊科技工

(36)

具。

二、等級二「察覺」(Awareness):教師有接觸電腦相關課程也有應用到電腦,但 沒有用在教學中。

三、等級三「探索」(Exploration):將資訊科技當成教學的補充,提供學生操作、

練習電腦輔助軟體。

四、等級四「注入」(Infusion):使用資訊科技工具包含了資料庫、繪圖軟體、多 媒體及桌面排版軟體等,應用網路擴充教學資源,或以網路、多媒體為主的專題活動,

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分析、統整、及評估的能力。

五、等級五「融入」(Integration):資訊科技工具已經被整合於師生的教學過程,

以提供豐富的內容讓學生瞭解相關的概念、主題和知識。

六、等級六「擴展」(Expansion):學生能主動利用資訊科技去解決課堂外的問題,

學習活動能延伸到教室以外。

七、等級七「精進」(Refinement):學生能於日常生活中充分且彈性運用各種資訊 科技,進行資訊查詢、資料搜集、資料分析、問題解決、作品發展、知識傳遞等,來 完成各種型態的學習及任務。

綜合以上各學者的看法,本研究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定義為: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是指教師在教室內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配合授課內容與教學策略之所需,以「資 訊科技」為教學資源及教學、評量工具,提供學生多元化的學習,以有效的達到教學 目標,並能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和「主動探索與研究」的精神。因此 研究者欲將資訊科技融入於國語教學中,以提供豐富的內容讓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概 念,並希望於潛移默化之中培養學生主動利用資訊科技學習之態度。

2 22

2.3.2 .3.2 .3.2 .3.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相關理論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相關理論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相關理論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相關理論

學習理論是教學活動設計的主要依據,教師在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應先對相 關的教學理論有所了解,才能進一步有效的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因此本小節將 針對建構主義理論、情境學習理論及合作學習理論,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建構主義

九年一貫課程也是基於此建構思潮所施行的教育改革,而身為改革政策下的第一 線教師,如何將建構精神落實在教育及融入課程設計之中,就必須瞭解建構主義的意

(37)

涵、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

建構主義是1980年代的學習理論,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個體主動建造的,在個人 與真實世界接觸後,學習者主動探索環境,經由實際經驗與社會文化脈絡的互動,在 主體內心建構起個體知識的意義[22]。Von Glasersfeld[23]認為學習者應該主動建構 自己的知識,而不是透過外在訊息的被動接收。因此他提出個人建構主義,強調知識 是學習者主觀的建構,以自己個人既存的經驗對新的資訊進行合理的解釋,使其更適 應現存的生活環境。是故,個人建構主義並不認為書本存有知識的本體,只可稱為一 些文字符號,唯有學習者賦予意義,才會有意義存在。

認知的主體是如何建構知識呢?在心理學的領域中,Piaget的認知心理學理論對 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礎也有極為深遠重大的意義[24]。Piaget引用生物學當中的「適應」

(adaptation)來詮釋個體的認知發展,認為人類為了適應環境,會憑藉天賦或基模來 認知外在環境及適應環境,個體進行認知時,會透過「同化」或「調適」作用,以建 構有助於適應環境的知識,當個體能將新經驗納入既有的認知基模(cognitives chema) 時,此現象稱為同化;當個體既有的認知基模不能容納新的經驗時,則必須改變自己 的認知結構,以建構適應環境的知識,此現象即為調適[25]。

除了上述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外,Vygotsky的理論也是建構主義的另ㄧ種理論 基礎。Vygotsky認為人類的知識建構有兩種來源,一種是源自於個體本身對環境的覺 知及與父母、同儕互動後所產生的「直觀、質樸的知識」,這樣的知識受到語言、文 化和其他個體的影響;另一種則是經由正式教學活動所產生的「學科知識」[26]。

Vygotsky認為學童在概念形成過程中,若經由大人或能力較高的同儕協助下,可以啟 發他的學習潛能,達到較高的學習水平,因此提出「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和「鷹架作用」(Scaf folding)理論。他將學習者自己實力所能達到的水 平與經由他人給予協助之後所可能達到的水平,兩種水平之間的差距稱為「最近發展 區」,而別人所給予兒童的協助則稱為「鷹架作用」[27]。

綜合兩種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礎可知,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的主動學習,學生可依 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自己的學習策略,自行建構自己完整的知識,由被動的資訊接受 者轉變成主動積極參學習歷的角色,有別於以往傳統被動的學習型態。而教師的角色 由傳統的主動傳授轉變成從旁的輔導、幫忙與催化的角色,扮演好鷹架者、協助者、

指導者的工作[28]。

(38)

從以上的觀點來看,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師生同儕可以互動討論,老師可以觀 察到整個學習歷程,立刻找出學生學習困難的地方,並適時的給予協助;學生學習的 管道將多元化,使學習活動更豐富,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情境學習理論

情境學習(situate dlearning)從英文的字義來說,「situated」的意思比較接近中 文的「設身處地」、「身歷其境」的意思,所以情境學習可以說是一種身歷其境的學 習活動[26]。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需要融入實際社會文化與脈絡情境中,才能建構 有意義的知識,學習者知識的建立,是必須透過真實情境的實際操作,主動探索研究 而來,也就是說,學習必須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者才能應用所學習的知識與技能。

陳榮清[29]指出學習是人與情境雙向互動之歷程,知識、技能與情意的建構,發 生於學習者與情境間的互動,使學生習得的知識能活學活用,以適應社會,解決問題。

吳宗立[30]認為情境學習理論有下列五個主要的意義:

(一)情境學習論強調人類的認知過程具有主動建構的能力,而非被動的訊息接收反 應器。

(二)情境學習論認為學習是一種社會互動的過程,知識、技能與情意之建構,發生 於學習者與情境之間的互動,在這互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建構出新的知識技能並據以 解決新問題。

(三)情境學習論強調之事的學習必須建構在真實的活動中,在真實的活動中學習才 能真正瞭解知識的意義和價值。

(四)情境學習論注重學習成員間的參與,在情境學習的環境中,由教師或專家扮演 教練或協助者,提供學習鷹架,互相扶持、激發及分享經驗與訊息。

(五)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一步一步的循序漸進學習,先從相關技藝的實務情境邊緣 參與,再進而觀察、模仿、嘗試等。

鍾邦友[27]指出電腦超媒體具有以下優點適合情境式模擬教學:

(一)電腦超媒體可以提供聲音、圖片、動畫影片等,使用者介面多元的管道模擬真 實情境。

(二)超媒體可將情境事件情節濃縮表現,或刻意安排較不易的情境。

(三)超媒體以電腦科技模擬人類記憶的結構,它的節點與鏈結反映我們認知結構 中,概念與節點的關係。

(39)

(四)以超媒體的模擬情境為基礎,將使用者透過人機介面與模擬情境互動,將吸收 超媒體提供的資訊來建構學習者本身的知識。

由上可知,情境式的學習替代了傳統講述為主的學習,使學習者在概念學習的過 程中融入與情境相關的知識,豐富學習的樂趣。資訊科技的出現,更使情境教學有發 展的空間,藉由資訊科技把教師、學生和教材帶進另一個時空,讓學生在自然的情境 中來學習吸收各類之知識與技能[31]。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十大基本能力的培養,希望 學生能將所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培養帶著走的能力,這正是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講求身歷其境的學習概念的理論基礎。

綜合上述觀點可了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提供一個適當的教學平台,讓教學者可 以善用電腦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可以在教室中表達一些不易呈現的情境,透過電 腦畫面模擬情境,以幫助學生學習,使學生順利課程中的概念,豐富知識,擴 展學習深度,因此將資訊融入國語文教學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情境式的學習環境 下,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

三、合作學習理論

很早以前,人類對於學生互動學習與團體歷程之合作學習法便開始重視。而有關 合作學習的教學理論基礎,卻一直到1900年代左右,才開始被學者們所提出。其中,

美國教育家Parker更是最早在公立學校倡導合作學習的先驅。而合作學習開始真正受 到人們重視並實際應用在班級教學且有系統地發展成教學法,則應回溯至1970年代 [32]。

Parker[33]指出合作學習是教學者可以提供一個合作的學習情境,而學生在異質 分組中,可以與同儕一起學習,互助合作,提供彼此所需之資源,批判並修正或分享 彼此的觀點,最後一起分享發現的成果,並藉此合作的學習環境中,潛移默化以培養 更多的合作行為。

黃政傑、林佩璇[34]在「合作學習」一書中表示,「合作學習」教學(Cooperative Instruclion)是一種分組的教學設計,利用小組成員間的分工合作、共同蒐集資料,互 相支援,互相切磋琢磨,互相學習,互相分享經驗,互相照顧,完成學習目標,並利 用小組本位的評核及組間的比賽增進學習成效。目的在創造主動學習的情境,使每位 小組成員得以積極地參與學習的活動。並培養聽取別人的意見,尊重別人的意見,也 培養討論、發表與辯論、綜合與評鑑等能力。而鄧傳慧[19]則認為合作學習是希望藉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corporating creative and academic writing elements and strategies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deepe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writ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 Schools are encouraged to continue nurturing students’ positive values and attitudes through incorporating related elements into various KLAs/subjects, cross-curricul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rning targets: A guideline for schools to organiz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to develop our students' capability in using IT. Hong

Part 2 To provide suggestions on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the writing tasks based on the learning outcomes articulated in the LPF to enhance writing skills and foster

The growth of the Chinese bamboo: Coach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promoting reading literacy in Hong Kong primary schools – Hong Kong students in PIRLS 2011.

• To consider the purpose of the task-based approach and the inductive approach i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grammar at the secondary level.. • To take part in demonstrations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  Students can type the words from the word list into Voki and listen to them. •  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