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98 上 藝術心理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98 上 藝術心理學"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98 上 藝術心理學

宋文里 2905-2131 Willsing.future@gmail.com

【課程簡介】

本課程主旨是有關視覺藝術與藝術表達的心理學,特別是精神分析。除了講述和 討論講義上的內容之外,本課程最重要的特點是︰這也是一個 workshop(研習 工作坊),要修課的同學們參與夢的記述與分析、任意圖的演練,還要進一步試 作兩類表達的積極想像(進一步的遐思)。夢的詮釋是精神分析和藝術之間的橋 樑,至於「任意圖」則是從精神分析的傳統之中所衍生出來的一種表達與分析技 法。最早發展此法的人應是英國精神分析家 Marion Milner。她的作品 On Not Being Able to Paint 一書是本課程的工作坊部分最主要的討論依據之一。本課程 教師本人也是個任意圖作者,他很樂意在此與各位修課者一起分享他自己的演 練和詮釋的心得。至於「積極想像」(進一步的遐思)則是試圖擴大詩意幻想經 驗的可能,讓這門課可以和文學創作產生接軌的機會。

在這門課程中所要討論的精神分析,其目的不是要進入治療關係,但在某種意 義上,卻可說它是要「在有帶引的情況下進入自我分析」,或說是要在此產生

「療癒」的經驗。

藝術的主要工作是表達和理解。藝術心理學事實上就是藝術的表達和人對於自我 的理解。而我們採用的是一種學思併進的取徑。

【貳、主要討論進度及閱讀書目】

週 日期 進度 組員名單

1 9/14 課程簡介與分組

2 9/21

With Whom Are You Working?

(1)本工作坊的教練是個什麼人?

(2)工作坊進行方式的說明

(2)Read, H.《藝術的意義》(Ⅰ:藝術的觀念)

吳美嫻、魏 孝君、李承 瑾、李靜婷

3 9/28 教師節放假

4 10/5 Freud, S.《弗洛伊德文集》,第二卷:〈論夢〉

Freud, S.《弗洛伊德文集》,第二卷:〈論釋夢的理論與實踐〉

5 10/12 Freud, S.《弗洛伊德文集》,第二卷:〈第二章:釋夢的方法:

一個夢例的分析〉(《釋夢》)

6 10/19 Freud, S.《弗洛伊德文集》,第七卷:〈作家與白日夢〉

1

(2)

Freud, S.《弗洛伊德文集》,第七卷:〈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 幻覺與夢〉

7 10/26 Freud, S.《弗洛伊德文集》,第七卷:〈達‧芬奇對童年的記憶〉

8 11/2 期中個別教學(共安排兩天)

9 11/9

期中考週

期中個別教學(共安排兩天)

10 11/16 Winnicott, D. W. 《遊戲與現實》〈第二章:玩遊戲─理論的陳 述〉

Winnicott, D. W. 《遊戲與現實》 〈第三章:玩遊戲─創造性活動 與自我追尋〉

11 11/23 Milner, M. (1957) On Not Being Able to Paint.全書要義 12 11/30 Jung, C. G. (1964/1999)《人及其象徵》,〈第四章:視覺藝術中

的象徵主義〉

13 12/7 Jung, C. G.《分析心理學中的理論與實踐》,〈第四講〉

Jung, C. G.《分析心理學中的理論與實踐》,〈第五講〉

14 12/14 校慶補假

15 12/21 Bachelard, G. (1960/1996)《夢想的詩學》,〈導言〉

Bachelard, G. (1960/1996)《夢想的詩學》,〈第一章:詞的夢想 者〉

16 12/28 期末個別教學(共安排兩天)

17 1/4 期末個別教學(共安排兩天)

18 1/11 期末考週

* Winnicott, D. W. 《塗鴉與夢境》〈第一部 導論〉p17-42

【參、參考書目】

宋文里 (2002) 〈意義的浮現:自由素描與意識的探索〉(Manifestation of Meaning in an Exploration of Free Drawing),成都:四川大學,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analysis.

Bachelard, G. (1960/1996) 《夢想的詩學》,北京:三聯書店。

Freud, S. (2004) 《弗洛伊德文集》,第二卷、第七卷。遼寧:長春出版社。

Fuller, P. (1980/1988) 《藝術與精神分析》 (Art and psychoanalysis) 成都:四川美 術出版社。

Gombrich, E. H. (1960/2004) 《藝術與 錯覺》 (Art and Illus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Jung, C. (1964/1999) (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 (Man and His Symbols.) 台北:

立緒文化事業。

Jung, C(/1991) ( 成 窮 、 王 作 虹 譯 ) 《 分 析 心 理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踐 》 (Analytic

2

(3)

Psychology: Its Theory and Practice)北京:三聯

Jung, C. G. (1972) Mandela Symbolis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ilner, M. (1957) On Not Being Able to Pain (2

nd

ed) t. London: Heinemann Milner, M. (1987) The Suppressed Madness of Sane Men. London: Tavistock.

Read, H. (2006) 《藝術的意義》台北:遠流。

Schaverein, J. (2006) Art, Dreams and Active Imagination: A Post-Jungian Approach to Transference and Image. 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50:127-153.

Spector, J. J. (1972/2006). (高建平译)《弗洛伊德的美学:艺术研究中的精神分 析法》 (The Aesthetics of Freud: A Study in Psychoanalysis and Art) 成都:四 川人民出版社。

Weir, H (1996) Analytic Reverie and Poetic Reverie: A Comparison. Free Association, 6C:315-333

Winnicott, D. W. (1971/2009) 《遊戲與現實》 (Playing and Reality) 台北:心靈工坊。

Winnicott, D. W. (1984/2007) 《塗鴉與夢境》 (Therapeutic Consultations in Child Psychiatry) 台北:心靈工坊。

【肆、分組討論、報告與工作坊】

選課者每三、四人編成一個討論小組,共十組,按照課堂講述與討論的進度,依 排序擔任課堂上的報告(即 1.要義與提問 2.試作的夢記述、任意圖或關於夢與圖 的遐想)。

課外時間可以兩人或三人進行交互塗鴉的練習。

全班的研習工作坊進行時,除報告者以外,其他人都擔任討論人,提出各種關 於記述或圖象的疑問、和報告者不同的詮釋、以及自己的聯想。

分組教學則是每次一組,與教師作更細緻的交換與討論。在期中與期末各有一次

【伍、作業與成績】

一、平時作業

1. 記夢三則:每次記夢,先記初稿,以後迭次增加補註與聯想的展開 (expansion),並加上工作坊中的討論。

2. 任意圖六幅:作圖之後,記下當時的種種聯想以及事後回顧的想法,也要 加上工作坊中的討論。

3. 每一小組報告的講義閱讀部分,在課後每人各自作一份全組報告的整理。

二、成績

3

(4)

本課程三種平時作業在期末一併繳交,其成績的總和就是學期成績。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網站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藝術教育 > 教學資源 >視覺藝術

• 承接視覺藝術科作為高中課程的 選修科,並繼續推動本科課程的 發展,教育局於2020/21學年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Peter Senge教授,於1990年 出版「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和實 務」(The Fifth Discipline: The Art and. Practice

課題  感動一刻  學習階段  第三學習階段  科目  視覺藝術 ..

還非講得精彩不可。上課其實很費氣力,很多人無法理解 那種消耗元氣的狀態……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藝術教育組.. 你的生活

從視覺藝術學習發展出來的相關 技能與能力,可以應用於日常生 活與工作上 (藝術為表現世界的知

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通過視覺藝術評賞、視覺藝 術創作和視覺藝術知識 三個學習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