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文及社會科學導論課程」五次作業題目及說明 題目設計者:國文科實習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人文及社會科學導論課程」五次作業題目及說明 題目設計者:國文科實習"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人文及社會科學導論課程」五次作業題目及說明

題目設計者:國文科實習老師 吳昌政

124

沈志宇

1 號

【題目】

一. 林從一老師上課時不斷強調,「哲學」的思考方式敎我們學會「質疑」,敎我 們學會問「為什麼」。請你閱讀完大江健三郎的〈為什麼孩子要上學〉一文之 後,回答以下三項問題:

(1)作者在孩童時候,曾有不去學校上課的打算,為什麼他會有那樣的想法?

原因之ㄧ,我想作者已預先留了伏筆─就是日本的戰敗,大江健三郎雖未 明確道出他不去上課跟國家的戰敗有何明顯的關連,不過就當時的日本環境 下,就正如作者所說,大家都被教育著去相信日本是無比強大的,且日本天 皇的力量甚至可以比擬作神,然而,日本的戰敗,揭破了每個人的信仰,尤 其對當時還小的作者來說,我想應該還有一種失望的情緒多些,那種對國家 的失望,使他認為可以不必去學習那些他當時認為和「以後的生活完全無關 的東西」

此外,作者從小接受家庭的影響,對於花草樹木自然抱持著相當濃厚的興 趣,而作者描述他那時帶著一大本植物圖鑑,偷偷地跑到森林裡去對照植物 的名稱並牢記於腦海之中,由此可見得他對於植物的興趣濃厚程度了,再加 上他當時認為「我為什麼要去學校?學些和長大之後的生活似乎完全無關的 東西呢?」導致於他對於學校教育已不再有信心的產生,所以當然不會有那 種念頭及動機去上學。

(2)文章末尾,作者肯定了「孩子們應該要去上學」。請你綜合全文,說明作者 為什麼這麼認為。

作者究竟為什麼會寫出這樣的一篇文章呢?探討這這個問題時讓我有此一 疑惑,原因我想,不單單只是因為其自身經歷,更重要的,是對於當今整個青少 年於學校學習的價值觀已出現了危機的關係啊,不禁讓我們又再次去思考這個自 以前就視為天經地義的觀念。

「為什麼孩子要上學?」作者的觀點簡簡單單─為了充分了解自己,並與 其他人有所聯繫。當作者第一次即將走入鬼門關時,年僅十歲,在那樣的環境之 下,對於母親所給予的愛,詮釋為一種生命的疑惑,更將學校所教育的,視為一 種傳承的語言,我們在學習的,其實都是在做一種「延續」的工作,延續過去與 未來的智慧,更是延續個人與家族的傳承;而當作者也身為人父,對其自己的孩 子也有了同樣的困惑,但是這次是他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找到了答案,找到了學習 的意義─音樂,對於音樂的啟發,不是源於森林、源於自然,竟是源自於學校、

同材之間的關懷與相處,一個學校所能給予的關懷教育,有些,是大自然所不能

(2)

給的,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與責任去重新思考上學的意義,學習著如何去學習,

正如同大江健三郎所說:「我們每個人不就是為了把這語言變成自己的東西,所 以才到學校來的嗎?」

(3)請你思考「為什麼我要上學」這個問題;把你的想法寫下來。(當然,你也可 以質疑這個問題的預設。)

在暑期銜接課程時,有位老師也給了我們同樣的思考,有位學生立刻舉手:

為了考試、為了升學、為了生存。老師的回答令那位學生為之一震:「既然你存 有這種想法,那乾脆不要繼續升學了,因為讀書對你而言已失去意義,沒有了樂 趣,那麼,你的人生,有點悲哀。 」我想,那是老師的看法,我也有自己對於

“上學"這個議題的想法,自然沒有必要去全盤接受老師的意見,不過“上學"

的目的是什麼呢?讀書嘛,很多人自然會這麼回答,當然,在我國去學校的主要 內容的的確確是讀書,但是針對“為什麼我要上學"這個議題來說,它的範圍更 大,就是─去學習一個小型社會的運作,簡單來講,是為我們將來出社會做個預 先準備,我的想法是,讀書跟學習在校園之中是兩碼子事,不能因為對讀書沒有 興趣及動力就不去學校學習,當然,知識相當重要是無可否認的,沒有了知識,

將來如何存活?但是學校教的東西怎麼會是和將來生活無關的東西呢?一個校 園,一個社會,甚至是一個世界的運行,都無法缺少他人的存在,學校,其實也 是個小型的社會學習機啊!

二. 請你看完林從一老師準備的哲學課參考資料之後,從裡頭挑出一個使你感到 興趣或疑惑的問題,並說明「它」為什麼使你感到興趣或疑惑。

哲學時常會提出令我們感到驚奇的有趣問題,「桶中腦」就是一例,當我第 一次接觸到這個觀點時,是在國中的電影放映─駭客任務動畫版一片中所接 觸到的,這兩次的思考經驗都令我相當難忘,基本上,我覺得這是個相當有 趣的看法,讓我們重新省視人的定義與價值存在的意涵。

桶中腦真的存在嗎?先姑且不論資料中的哲學思考,當我們想到這個議題 時,其實就是對我們週遭那看似再真實不過的環境提出了嚴肅的質疑,我們 再也不相信自己的大腦─當然那是假設我們相信桶中腦─或者是類似物體的 存在。其實,無論這個假說是否正確,無可否認的,「我」這個「意識」都是 存在於我現在這個「意識環境」之中的,即使我假設這一切都是虛構的─包 括現在正在接收這篇我稱之為「報告」所傳遞訊息的老師及同學們─注意,

我所說的是假設,我的意識都是存在的,且我的意識給予我的訊息是─我是 個人,是個有存在價值與意義的「人類」,桶中腦的概念,其實是給了我們一 次全新的角度及機會去重新思考「人」這個問題,但無論我們相信與否,它 畢竟是項受爭議的話題,都無法改變我們現在的意識狀態,我們唯一確定的 是,我們可以去改變我們最重要的那一份認知─對身為人應有尊嚴的認知,

那種模糊不堪、受到挑戰質疑的─存在價值。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所謂經典,是世人所下的定義,那麼何謂經典呢?是指在暢銷書排行榜上的暢

經典,是一個前人智慧的累積,是一個永恆時代的象徵,經典能觸動我們對 生命中的共感,令往後的人都能體悟生命的共同的價值,如李後主一詞:

我想了很久,我覺得應該是台灣未來政治應該何去何從吧!我今天湊巧讀了

並且去找人詩人、技工等,他認為自己比較高明。這樣的追根究底,造成樹敵無

不同的學科的實踐方法到底有什麼不同?不論他們研究的題材是什麼,在對

不存在輿論,也不存在常識性的觀點。社會學則不同,構成社會學知識的材

作者以「迷宮中望見星空」來比喻哲學。哲學,就如同迷惘在迷宮之中,無

作者並強調,科技與人文是相輔相成的,ㄧ個國家要「富」且「興」 ,當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