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文及社會科學導論課程」第四次作業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人文及社會科學導論課程」第四次作業"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人文及社會科學導論課程」第四次作業

124 班 3 號林于舜

壹、 請閱讀完【社會學動動腦】<前言:社會學-目的何在?>一文之後,

做出一篇「摘要」。

這一篇<前言:社會學-目的何在?>一文,雖然是白話文,表面看來似乎淺顯 易懂,但實際上並不好瞭解,全篇沒有任何標題,也難以清楚掌握作者所要表達 的要旨為何?感覺上社會學離我們越來越遠,能不能請老師費心尋找較適合我們 閱讀的相關書籍?畢竟我們才高一。為了完成作業我還是努力試著讀完並做摘 要。

一、我們可以從不同的方向來思考什麼是社會學?

歷史是關於過去發生的,如今不復存在的行動,社會學則關注目前的行動,

或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普遍行動素質;人類學告訴我們發生在距離我們很遙 遠,跟我們不大一樣的社會中的人類行動,社會學則專注在我們社會的行動(不 管我們的社會指的是什麼),或不會因社會不同改變的行動層面。政治學多半討 論與權力和政府有關的行動;經濟學研究的行動,與資源之使用貨財之生產與分 配有關;法律則關心管制人類行為的規範,以及如何闡述這些規範,使之成為人 人遵守的義務。社會學是一門剩餘學科,專門撿別的學科不處理的東西。經濟學 看到的行動者之間的關係,屬於財貨與服務的創造和交換層面。政治學則往往關 心如何改變其他行動者的實際或預期行為。社會學和其他的社會研究學科一樣,

有自己的認知觀點,有自己一套調查人類行動的問題,以及自己一套詮釋的原則。

社會學習慣把人類行動看成較大形構的組成元素,而所謂較大形構,是指一群非 隨機性聚集的行動者,交織而成的互相依存網。我們可以如此下結論,社會學最 主要是一種思考人類世界的方式;原則上,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思考同一個世 界。

二、社會學家能為我們做什麼?

我們很少有空停下來,想一想我們所經歷的事情的意義,甚至更少機會去比 較自己的經驗與他人的命運,去發掘個人身上的社會性,去尋找特殊事件的普遍 性;這些正是社會學家能為我們做的。我們期待社會學家告訴我們,我們個人的 生命史,如何與人類共同歷史交織在一起。

三、社會學與常識有四個相當重要的差異

(一)社會學(不像常識)刻意遵守「負責言論」的嚴格紀律,這個紀律被認為 是科學的一個屬性(科學與其他咸認為較鬆散、較難自我控制的知識體的區別)。

(二)第二個差異,與採集資料以供判斷的「場域大小」有關。社會學家所追求 的比個人生活世界寬廣得多的觀點,可以產生巨大的影響,影響不僅是數量上

(2)

的,而且是品質上及知識運用上的。對於我們汲汲營營於人生目標,苦苦掙扎企 圖掌控自己命運的人,社會學知識所能提供的幫助,是常識做不到的。

(三)社會學與常識兩者「理解」人類現實的方法不同。

(四)常識的力量來自格言諺語,有一種不證自明的特性。社會學雖然跟常識保 持固定與親密的對話,卻立志克服常識的侷限性;常識天生傾向於關閉可能性,

社會學則努力打開被常識關閉的可能性。當社會學討論和挑戰我們共有的常識 時,它也可能喚起我們重新評估自己的經驗,去發掘更多的可能詮釋,而最後使 我們更具批判性,不向現狀或我們自以為是的現狀低頭。

四、社會學思考的藝術對人類最大的貢獻

社會學思考的藝術,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最大貢獻是,使我們更敏感;它靈敏 了我們的感官,開拓了我們的眼界,使我們能夠探索過去視而不見的人類狀況。

社會學思考本身是一股力量,一股反固定化的力量。它打破了一成不變的壓迫 感,恢復了世界的彈性;它顯示世界面貌大可以和今天不同。社會學思考的藝術

,可以擴大你我的自由的範圍與實效。

五、作者寫本書的目的

幫助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透視我們的經驗,並證明顯然熟悉的生活層面,可以 用新奇的方法來詮釋,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書上每一章討論一個日常生活層 面,討論我們天天面對,但沒有空或沒有機會去深入思考的兩難問題與抉擇。每 一章的用意是喚起你做這樣的思考;不是「糾正」你的知識,而是擴大它;不是 用不容懷疑的真理來取代錯誤,而是鼓勵你嚴格檢驗過去不假思索就全盤接受的 信仰;是提倡自我分析的習慣,是督促你懷疑那些偽裝成確定無疑的觀點。

貳、吳嘉苓老師在課堂上不斷強調「社會學的想像」這個概念;要言之,這是一 種連接「個人」與「社會」(比我們自身更廣大一點的世界)的思考方式。

現在,請運用「社會學的想像」,針對下列三項議題,簡要地提出你的看法:

一.「升旗典禮」有何意義?你認為高中生需不需要舉行升旗典禮?為什麼?

升旗典禮主要是為了讓我們養成準時到校的好習慣,也可以順便宣布一些重要 的事項,師長也可以趁這個機會鼓勵我們的好表現,糾正我們的壞習慣,以達成 教育我們的目的。

我認為其實舉行升旗典禮對我們是有必要的,但可以挑選別的場地,不一定要 在操場,次數一個禮拜一次就可以了,這樣既可減少學生們的困擾,也可達到升 旗典禮的目的,豈不一舉兩得?

二. 規定高中生穿著「制服」的可能理由為何?你認為高中生應該穿著制服上學 嗎?為什麼?

(3)

穿著制服的理由可能是要避免我們大家比較誰的衣服好看,而不專心上課,還 有,也可能是因為這樣才有整齊劃一的感覺,也可避免來路不明的人闖入校園 為非作歹,達到保護學生的目的。

我認為是應該的,穿制服不但代表著一種愛校的精神,也可保護學生的安全

,但其實只要穿的好看、舒適,紮不紮衣服其實沒多大關係吧!

三.「髮禁」的規定有道理嗎?你認為對高中生有必要實行髮禁嗎?為什麼?

髮禁的規定沒什麼道理,而且對國中生、高中生開始實施髮禁更是莫名其 妙的作法,因為對於某些高中生,外表是肯定自己的方法之一,實施髮禁,無 疑是扼殺了某些學生肯定自己的機會,對於長遠的人格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

應三思而後行啊!其實,學校教育應該重視的並不是頭皮以上的頭髮,而是頭 皮以下的腦袋啊!

參、請你針對「社會學」這項主題,或者是吳嘉苓老師上課所談及的內容,自己 問自己一個「重要的問題」,並且寫出自己對於該項問題的思索。

問題:老師所推薦的書籍,都是翻譯的,請問是否有國內作者出版的社會學書 籍呢?

思索:我希望多瞭解社會學,但是到目前為止所讀的書籍及文章,我都很難去 掌握他們的中心意旨,也就不容易產生興趣,我們似乎缺少「入門」的 指引,也就很難一窺堂奧了。或許不是翻譯的作品,較容易能使我們瞭 解吧。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不同的學科的實踐方法到底有什麼不同?不論他們研究的題材是什麼,在對

不存在輿論,也不存在常識性的觀點。社會學則不同,構成社會學知識的材

作者以「迷宮中望見星空」來比喻哲學。哲學,就如同迷惘在迷宮之中,無

Putnam 曾說:「meaning ain’t in the head.」意義部分的決定了外在環境,對

台灣這一個小島,於短短 400 年的歷史由於政權的不停更迭以及民族的多樣化因而如此 複雜。過去的臺灣歷史,比較注重政治層面,而政權的變遷,使歷史受限於時代,今以一種

我們在 Robina High School 的時候都很快樂,我們還上了木工課、點心課、勞作課和 製作照片,這些都是我們美好的回憶。在離開學校的那一天,我們有和 Buddy

人文及社會科學導論課程作業 12413 陳篆軒 11/15【歷史學】在台灣談歷史及歷史研究 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張隆志研究員

只訂一半的契約:盧梭社會契約論影響法國大革命,其中的口號博愛 fraternity=the love of br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