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文及社會科學導論課程」第六次作業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人文及社會科學導論課程」第六次作業"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人文及社會科學導論課程」第六次作業

12413 陳篆軒

◎請你閱讀完〈蘇格拉底答辯辭〉一文之後,按照次序,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一.根據本文,蘇格拉底前前後後受到哪些指控?針對那些指控,他分別提出了怎麼 樣的「辯護」?請簡述之。

第一類的指控:蘇格拉底作惡多端,好管閒事,凡是打破沙鍋問到底,顛 倒是非,尸位杏壇而混淆視聽、誤人子弟。

蘇格拉底答辯:對於原告控訴他惡名昭彰,他說為什麼人家說他聰明而他 卻惡名昭彰,他的名聲源於他所具備的些許智慧,就是生而為人就有可能獲得的 那種智慧。真正他人控告其惡名昭彰是因其要證明自己不是最聰明的,便一個接 一個去找自命聰明的人,仔細觀察,卻都發現自己略勝一籌,惹來別人怒目相向。

並且去找人詩人、技工等,他認為自己比較高明。這樣的追根究底,造成樹敵無 數,便徒然招來別人的毀謗重傷。他覺得自己被說成是個聰明人,是因聽過他說 話的人總是捕風捉影,認為他指出別人無知之處就是其聰明過人之所在,其實真 相是只有神是最聰明的。另外,對於控告他誤人子弟。一些年輕人無所事事,喜 歡聽那些以聰明自居的人受到盤問,然後一樣畫葫蘆,也去盤問別人。使的被盤 問的人惱羞成怒,帳全算在算在他身上。蘇格拉底知道口無遮攔必然招恨,但那 些人恨他不正是因他說的句句是實話的明證?他們對他的成見就是這麼來的。

第二類的指控:蘇格拉底為非作歹,腐化青年;他不信國定的神,私底下 卻標新立異。

蘇格拉底答辯:蘇格拉底問米利斯特幾個問題,指出米利斯特回答中邏輯 思考自相矛盾。米利斯特說蘇格拉底腐化青年,是因蘇格拉底敎他們不要相信國 定的神,向他們灌輸新的信仰或信念,又說蘇格拉底是個無神論者。米利斯特在 起訴書上寫「蘇格拉底敎別人而且自己也相信靈性或神性的力量」,蘇格拉底說,

他相信神性實體,怎可能不信聖靈或神明。

二.承上題;倘若根據這篇譯文,蘇格拉底進行答辯時的口吻與態度應當是怎麼樣 的?

他的答辯口吻應是,理直而氣壯,自信而氣宇軒昂,言詞咄咄逼人,不肯 讓步,但這也造成了後來其定罪的原因。並有著條理的思考程序,多而不雜,繁 而有序的推理,邏輯的推論中,導引出多層次的思考,也以想見當時他是如何質 疑米利斯特的言論。依文中所示,蘇格拉底的答辯辭句句屬實,就可試想當時蘇 格拉底的態度是何等從容,從容則無所牽掛,引人入其中之境地,但也造成他的 答辯過於逆耳,造成不堪的後果。

三.德爾菲的神諭指出蘇格拉底是全雅典最聰明的人。蘇格拉底本人如何解釋神諭的 真正內涵?

蘇格拉底為了探求神諭真相,便找了許多自視聰明的人。他回答神諭,自 己沒有知識坦承自己無知,比憑部分知識就自認無所不知好的多。他認為真相 是:只有神是最聰明的。神諭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人所擁有的智慧實在微不足道,

祂說的不是蘇格拉底這個人,神只是用蘇格拉底的名字舉例說明,意思是:「你 們人哪,有誰像蘇格拉底,知道自己的智慧其實不值識者一笑,就是聰明絕頂的 人。」

四.請從本篇「答辯詞」當中,摘錄具有代表性三段話(長短不拘),足以表述出蘇格 拉底的人生信仰或生命價值觀?

「我對自己說:『你即將面臨考驗,很快就會發現你比他們無知。』」

「為正義而戰的人,如果想要留一條生路,即使是蜉蝣之生,他也必須遠 離公職,保持平民身分。」

「我的想法是,頭可斷,血可流,風骨志節不可失。」

(2)

五.請你綜合全文,簡述蘇格拉底對於「死亡」的看法。

他不畏懼死,他認為說不定死亡是人生最大的福氣,也許是沒有意識,只 是睡個覺,如同沒有夢的干擾。也許是旅行到死人助的地方,可以和許多哲人、

英才談一席話,何其快樂?他認為自己勢得其所,神啟並沒有出現,若勉強自己,

捨善就惡,神啟一定會出現制止的。蘇格拉底對死亡是豁達而樂觀的,如此的死,

不亦是一樁美事?安平穩靜的死去,心靈澄淨,相信他是死而無憾的。我想他會 說:「我無罪而死,死得很光明磊落啊!」

六.蘇格拉底有機會接受其他的刑罰而免於一死,而他最終仍是選擇一死;根據本 文,你認為是什麼原因使他作出這樣的抉擇?

蘇格拉底的想法是,頭可斷,血可流,風骨志節不可失。他知道他的答辯 是何其逆耳,但是他沒有理由感到後悔。他寧可依自己的方式說話而死,也不願 依陪審的方式說話而活。他不屑為之,若勉強自己,捨善就惡,神啟一定會出面 制止,所以他寧願堅持到底。困難之處不在於避免死亡,而是在避免不義,因為 不義跑的比死亡還快。蘇格拉底威武不能屈的志節,在其答辯中展露出來,如同 先前所說的,蘇格拉底對於死亡是不畏懼的,之於死亡,也不願一步一步走向不 仁不義。

七.試想你是審判當時的五百名陪審團員之一,聽完蘇格拉底的答辯詞之後,你可能 會有怎樣的反應?又可能作出怎樣的判決?

在不預設立場的情況下,我是既愛又恨他的。他的言詞始終咄咄逼人,不 留後路,其中所述往往有些狂傲不羈,難免逆耳,引起聽眾之不滿。但卻也說詞 誠懇,言論推理慎密,述道時前後文句之引導,不禁令人折服,並且及易進入其 所設下的言論格局中。原告的控訴,因我不甚明白古希臘之法令,如今而見,此 控訴實在頗感牽強而無理取鬧,我想我是會投下反對票的,如此英才,為此赴死,

何其可惜,可謂邦國之不幸矣。

八.試想你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在現場聽完蘇格拉底這樣的答辯詞,你有何感受?如 果在蘇格拉底臨刑之前你與他有交談的機會,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呢?

我的感受是悲傷的,只覺天縱英才,國家同悲,老師的心無法被了解。也 許也為他感到歡喜,無須在眾人之毀謗及窒礙中默默的活,不用再去與許多不義 之人辯駁,或許到了另一個世界,他會快樂至極,能夠繼續探討真智慧和假智慧 的分別,完成未竟之志,找出真正的聰明人與假聰明人,也許這樣的審判對他是 好的。我會給他一個擁抱(如果可以的話),千言萬語何以言說?注視著…直到他 揮一揮衣袖的赴死,如果他笑了,那我會給予他一個更燦爛的笑。

九.閱讀這篇文章之前,你對蘇格拉底的印象為何?讀完此篇之後,你對他又有怎樣 的新的認識呢?

在我之前的認知,知其為一名聞中外的大哲人,有人稱其為「西方的孔子」, 蘇格拉底為古代希臘思想界開創了一個新紀元。但其實對其沒有很深入的了解。

觀完此答辯辭,真正見識到蘇氏縝密的思惟,其言詞內蘊藏著豐富的哲思,辨別 及澄清事物的能力,猶為印象深刻。

十.蘇格拉底在哲學史上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僅就本文來看,請你推測一下他之所以 影響鉅大的原因?

蘇格拉底為了維護真理和正義,他表示不能捨善就惡,贖罪等於向邪惡屈 服。這位七十高齡的大哲學家,為真理而殉難。

其為維護真理而奮鬥,為教育青年而努力,和邪惡對抗,抱著寧死不屈的決 心。我國孟子曾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這些話蘇格拉底可當之無愧了。他堅持著正確的理想,勇敢奮鬥,不受威脅,不 為利誘。雖不幸遭遇到悲慘的下場,而他的人格已光耀後世,他的聲譽已永垂千

(3)

古。

在他答辯中縝密的思惟,條理的思考程序,是一般小輩是無法達到的,各 項答辯分析,井然有序,蘊著豐富的哲思,我想,此種高志節、高智慧的聖人,

其影響必然巨大啊!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這個世界的根本層次顯微鏡,是不是就是哲學呢?哲學不斷的、反覆地思索最基礎的概

但美國真的比別的國家暴力嗎?那日本侵華、納粹屠殺猶太人、法國革命,都不

所謂經典,是世人所下的定義,那麼何謂經典呢?是指在暢銷書排行榜上的暢

經典,是一個前人智慧的累積,是一個永恆時代的象徵,經典能觸動我們對 生命中的共感,令往後的人都能體悟生命的共同的價值,如李後主一詞:

原因之ㄧ,我想作者已預先留了伏筆─就是日本的戰敗,大江健三郎雖未

不同的學科的實踐方法到底有什麼不同?不論他們研究的題材是什麼,在對

不存在輿論,也不存在常識性的觀點。社會學則不同,構成社會學知識的材

作者以「迷宮中望見星空」來比喻哲學。哲學,就如同迷惘在迷宮之中,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