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大陸節能減碳策略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國大陸節能減碳策略之探討"

Copied!
10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國大陸節能減碳策略之探討

財團法人中技社

民國98年12月

(2)

中國大陸節能減碳策略之探討

計畫主持人:顧 洋 教授 委託機關:財團法人中技社 受託機關: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助理:吳佳盈·劉祐誠

本報告內容係研究單位之觀點,不代表委託機關之意見

財團法人中技社

民國 98 年 12 月

(3)

摘要

一、計畫名稱:中國大陸節能減碳策略之探討 二、執行單位: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三、計畫主持人:顧 洋 教授

四、執行期間:98 年 2 月至 99 年 1 月 五、計畫摘要內容:

近年來,「永續發展」的概念下節約能源的意識逐漸抬頭,透過節約能源技 術以及高效率產品之應用推,達到減少能源使用量及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亦逐 漸形成減緩地球暖化的重要策略之一。由於中國的經濟增長獨樹一幟,增長速度 超過了低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和其他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和印度),對 於工業排放及能源消耗的比重仍占較大份額,除此之外,中國尚有人口眾多、經 濟發展平均水準偏低、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弱,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等因素,

使得推動溫室氣體減緩及氣候變遷調適已成為中國大陸現階段最迫切的任務。

本計劃執行之目的在於蒐集與分析中國大陸節能減碳策略及所推動之相關 政策工作,並彙整國際間重要組織溫室氣體減緩策略之發展趨勢,再輔以座談會 的方式,比較及研析我國目前所發展及推動之節能減碳策略架構及措施,進而研 擬具體建議,以供未來改善我國節能減碳相關策略及措施之參考。

資料之蒐集將以中國大陸第十一個五年計畫(“十一五"規劃)為主軸,做系 統性統整與分析,並提供我國節能減碳措施之相關議題工作建議,以供後續作為 調整我國針對節能減碳策略之參考。所彙整之大陸近年節能減碳推動方針包含:

能源結構、污染物排放現狀、節能減碳發展政策、節能重點發展領域。

藉由產業結構優化,淘汰弱後產能、發展新能源領域等,進而達到體規劃目 標,對於節能減排雖有一定成效,但仍面臨政策及激勵措施力度不夠 、市場保 障機制還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如何採取有效的配套措施、能源穩定供應及長久 發展的亦為發展上的重要議題。

(4)

經由所收集資訊之研析,以及專家座談會之討論結論,深入了解近年中國 大陸對於節能減碳之規劃與執行方向,提供我國推動相關策略及行動方案實質建 議。就短期的規劃目標,可擴大我國對溫室氣體排放之宣導,對此部分可以法令、

貼補政策、規劃預算以及外資四個部分著手,藉此提供政策目標之規劃提升市場 經濟發展,甚至建立綠能連結市場,以建立國際市場的分工以及發展合作。

(5)

本文目錄

摘要 ... I 本文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 VI

一、前言 ...1

二、計畫執行目的、工作內容與方法 ...3

2-1 計畫研究目的及預期成果 ...3

2-2 計畫執行方式 ...3

2-3 工作執行成果 ...4

三、中國大陸能源結構與排放現狀 ...6

3-1 發展狀況 ...6

3-1.1 存在問題 ...6

3-1.2 情勢和任務 ...7

3-1.3 節能減排目標 ...12

3-2 污染物排放現狀

... 14

3-2.1 二氧化碳排放 ...14

3-2.2 廢水排放 ...16

3-2.3 廢氣排放 ...18

3-3 推動節能減排之主要政府單位 ...20

四、中國大陸節能減排發展政策 ...23

4-1 節能減排政策

...

23

4-1.1 提高能源效率之策略 ...23

(6)

4-1.2 各行業能耗門檻制定標準 ...26

4-1.3 十大重點工程 ...29

4-1.4 十大低碳領域事件 ...45

4-1.5 千家企業節能 ...47

4-1.6 耗能產業的淘汰 ...51

五、中國大陸能源重點發展領域 ...54

5-1 核電

...

54

5-1.1 發展的現狀 ...54

5-1.2 發展目標 ...54

5-1.3 規劃的重點內容與實施 ...56

5-2 可再生能源 ...59

5-2.1 發展的現狀 ...59

5-2.2 發展目標 ...60

5-2.3 規劃的重點內容與實施 ...63

六、中國大陸節能減排成效 ...72

6-1 節能減排成效

...

72

6-2 未來節能減排規劃工作 ...75

七、結論與建議 ...83

參考文獻 ...85

附錄 ...87

附錄一 兩岸能源與環境議題研究交流專案期中討論會會議紀錄 ...87

附錄二 中國大陸節能減排之探討期末座談會會議紀錄 ...90

(7)

圖目錄

圖 3-1 廢水排放方式 ...16

圖 3-2 廢水排放量 ...17

圖 3-3 污水排放率 ...17

圖 3-4 工業廢氣排放量 ...18

圖 3-5 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18

圖 3-6 煙塵排放量 ··· 19

圖 3-7 粉塵排放量 ...19

圖 3-8 中國大陸推動節能減排之主要政府單位架構圖 ...20

圖 4-1 耗能產業類別所佔比例 ...47

圖 5-1 中國大陸近年核電發展規劃 ...54

圖 5-2 中國大陸近年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59

(8)

表目錄

表 2-1 預定工作進度表 ...5

表 3-1 “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 ...13

表 3-2 Top 5 Region of 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14

表 4-1 耗能產業規劃表 ...53

表 5-1 核電建設專案進度設想 ...56

表 5-2 大陸沿海核電廠址資源開發與儲備情況 ...57

表 5-3 “十一五"期末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主要指標 ...62

表 6-1 “十一五”以來單位 GDP 能耗降低情況...73

表 6-2 主要耗能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變化 ...73

表 6-3 主要耗能產品單位產品綜合能耗變化 ...74

(9)

第一章 前言

由於全球經濟快速發展,造成能源使用量大增,化石燃料的消耗也相當驚人;

加上土地資源的開發,大量砍伐森林,使得全球碳循環遭到破壞,造成近年來的暖 化現象同時其對氣候的影響愈來愈顯著,全球各地激烈氣候現象 (如颱風、高溫等) 的發生也更加頻繁,不只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也造成人類社會經濟 極大的損失。有鑑於溫室效應對於全球各地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相當明顯,使人類 開始體會到,唯有確保環境生態資源的穩定,才能維持人類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

為了積極因應此環境現象,聯合國開始著手起草全球氣候變遷公約,並於1994年簽 訂聯合國全球氣候變化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於公約會議中提出減緩與調適兩項策略以面對全球暖化及氣候 變遷現象,希望藉由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或將其以吸收貯存的方式,來降低大氣中 溫室氣體的含量,並發展出降低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衝擊影響的調適措施,以解決 氣候變遷所帶來不可避免的衝擊及損傷;其後又於1997年制定具有溫室氣體排放減 量約束要求之京都議定書,以共同規劃符合公平原則之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管理策 略,並配合技術研發和經濟誘因等手段來達成既定之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在「永續發展」的概念下節約能源的意識逐漸抬頭,透過節約能源技術以及高 效率產品之應用推,達到減少能源使用量及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亦逐漸形成減緩 地球暖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整體而言,目前國際間內在推動節能科技發展上,乃是 以研究單位之技術開發為主,同時與業界合作、先期參與及技術授權等方式結合國 內產業界,將各項研發成果移轉給產業進行各項高效率設備之生產;最後則透過能 源效率標準之管制、節能檢驗認證以及節能標章政策手段來促進各項高效率產品之 製造及應用;此外節能材料研發、製程改良、碳排放交易、資源回收再利用等皆可 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另一方面,則是進行各類節能績效準則之擬定及建立商業運 作模式,來促進能源技術服務業之發展,然後透過能源技術服務業來促使各項技術 之落實和應用,而逹成節約能源之目標。

我國在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溫室氣體減量管制階段,尚無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

(10)

壓力,不過,很有可能被列入下一波要求減量的目標;由於台灣現階段基於持續經 濟發展之考量,於目前尚未訂出總量管制的法規,然而我國目前已積極推動及建置 各項溫室氣體排放量之盤查以及減量技術,並著手訂定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以期 能夠為全球暖化相關議題盡一份心力。由於溫室效應及氣候變遷為跨國境之環境問 題,不僅研究學門十分廣泛,且京都議定書限制溫室氣體排放,將直接衝擊國家能 源與產業結構,影響國家經濟發展,甚至損及國際競爭力,因此,國際合作研究、

減量及調適技術轉移、溫室氣體排放交易、聯合減量、資金援助、政治溝通以及產 業合作等,均可有助我國掌握國際環保趨勢,研擬相關節能減碳策略以及政策措施。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所發表《2007年世界能源展 望》中指出,2005年到2030年的全球排放量將上升57%。在全球增加的排放量中,

美國、中國、俄羅斯和印度占增排量的三分之二,中國將占增排量的最大份額;除 此之外,中國尚有人口眾多、經濟發展平均水準偏低、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 弱,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等不利因素,使得推動溫室氣體減緩及氣候變遷調適已成為 中國大陸現階段最迫切的任務。

(11)

第二章 計畫執行目的、工作內容與方法

2-1 計畫研究目的及預期成果

本計劃執行之目的在於蒐集與分析中國大陸節能減排策略及所推動之相關政策 工作,並彙整國際間重要組織溫室氣體減緩策略之發展趨勢,再輔以座談會的方式,

比較及研析我國目前所發展及推動之節能減碳策略架構及措施,進而研擬具體建 議,以供未來改善我國節能減碳相關策略及措施之參考。本計畫執行之預期成果包 括以下二項:

一. 蒐集近五年來中國大陸對於節能減排之相關策略與推動方向,進而了解其針對 未來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所欲應變措施與規劃,期望能提供我國相關策略之標 竿學習準則與持續改善模式。

二. 完成舉辦研商座談會二場,彙集各專家學者對於本計劃之意見,提出對於我國 節能減碳相關策略及措施。

2-2 計畫執行方式

以下將針對前述本計畫研究目的,說明實施步驟之內容規劃與執行方式。

一. 本計劃執行之目的在於蒐集與分析中國大陸節能減排策略及所推動之相關政策 工作,並彙整國際間重要組織溫室氣體排放資料。

(一) 中國大陸現行環境目標的進展喜憂參半,因此為在提升經濟發展水平、改善 生態環境、減少空氣和水汙染,提高工業固體廢物的利用率以及擴大森林覆蓋 面方面,取得成效,因此節能減排策略之推動及溫室氣體減緩,已成為中國大 陸現階規劃之重點方向。

(二) 有關重要之資訊收集,將以中國大陸第十一個五年計畫 (“十一五"規劃) 為主,其規畫內容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發展交通運輸、

發展物流行業及服務業、促進區域發展與推進人才強國戰略為大方向,本計畫 中主要研析節能減排與能源結構之部分,針對其相關策略與規劃方向執行蒐整 與分析工作,從而建立標竿學習準則與持續改善模式。

(12)

二. 舉辦座談會,溝通各界意見。

本計畫中將針對中國大陸“十一五"規劃中,經濟結構、資源利用、環境保護 以及永續發展等方向,蒐集與分析節能減排策略及所推動之相關政策工作,以其措 施是否能施於台灣之可行性為探討內容,召開二次座談會,邀請對象以相關部會與 學者專家等為主,與相關部會與學者專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與意見上的交流,以溝 通各界意見。座談會預定辦理地點與時間:

(一) 第一場時間:九十八年八月三十一日;地點:財團法人中技社8樓會議室 (二) 第二場時間:九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地點:財團法人中技社8樓會議室 三. 針對近年來中國大陸之節能減排策略,研擬具體建議。

對於中國大陸之節能減排策略,檢討我國現行之施行之政策,因應國際發展趨 勢,研擬具體建議以提供我國相關單位參考。

2-3 執行成果

本計畫期間共十二個月,預定之工作項目及進度如表 2-1 所示;截至目前為止,

二次專家座談會議的舉辦、相關資料蒐集與分析及期末報告之撰寫均已依照計畫進 度完成。最後依照現有之資料提供未來改善我國節能減碳相關策略及措施之參考建 議。

(13)

表2-1 預定工作進度表,本計畫預計以12個月為期限

2009-2010 年預定進度 (以甘梯圖表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相關資料蒐集與分析

研擬兩岸節能減碳具體建議

舉辦座談會

撰寫期末報告

▲:2009 年 6 月及 10 月舉辦座談會。

▲:2010 年 1 月中旬前交完整報告。

註: 預 定 進 度 實 際 進 度

月 次 工 作 項 目

(14)

第三章 中國大陸能源結構與排放現狀

3-1 發展狀況

3-1.1 中國大陸能源現況

能源資源是能源發展的基礎。近年來,中國大陸不斷勘察能源蘊藏,展開了多 次資源評價,而其能源資源有以下特點:

一、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

中國大陸擁有較為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其中,煤炭占主導地位。2006年時,

煤炭保有資源量10345億噸,剩餘探明可採儲量約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 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油葉岩、煤層氣等非常規化石能源儲量潛 力較大。而中國亦含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其中水力資源蘊藏量相當於6.19 萬億千瓦發電量,經濟可開發量占1.76萬億千瓦,相當於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

列世界首位。

二、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

大陸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準。煤炭和水力資源 人均擁有量相當於世界平均水準的50%,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 準的1/15左右。耕地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準的30%,制約了生物質能源的開發。

三、能源資源存量分佈不均衡

由於大陸地廣人稀,且能源資源分佈廣泛但不均衡。煤炭資源主要賦存在華北、

西北地方,水力資源主要分佈在西南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賦存在東、中、

西部地區和海域。中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地區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資源存 量與能源消費地域存在明顯差別。大規模、長距離的北煤南運、北油南運、西氣東 輸、西電東送,是中國能源流向的顯著特徵和能源運輸的基本格局。

四、能源資源開發難度較大

與世界相比,大陸煤炭資源地質開採條件較差,大部分儲量需要井工開採,極 少量可供露天開採。石油天然氣資源地質條件複雜,埋藏深,勘探開發技術要求較 高。未開發的水力資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遠離負荷中心,開發難度和成

(15)

本較大,且能源資源勘探程度低,經濟性較差,故缺乏競爭力。

3-1.2 情勢和任務

大陸能源發展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安全發展。運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 決前進中的問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

提高發展品質。堅持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安全 有保障的能源發展道路,最大程度地實現能源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其能源 發展堅持基本方針、對外開放策略、穩定能源增長和保證能源的穩定供應等,促進 世界能源的共同發展。其能源的發展將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給國際市 場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世界能源安全與穩定作出積極的貢獻。

其基本內容包含: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多元發展、依靠科技、保護環境、

加強國際互利合作,努力構築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以能源的 可持續發展支援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在2003年至2005年制定“十一五"規劃時,中國已經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經濟快 速增長,期望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而為了加快發展方式,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

降低消耗和保護環境,並於規劃中列舉出6條指導原則、6項政策導向、9個主要發展 目標和12項主要任務和戰略重點。

“十一五”規劃之規劃重點則包含:

一、指導原則

(一)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更多依靠國內需求和消費,減少對投資的依賴,保持 宏觀經濟平衡。

(二) 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更平衡、更持久的增長方式,節約資源,保 護環境。

(三)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科研和教育。

(四)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解決 “三農” 問題 (農業、農民和農村),促進社 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化的健康發展。

(五) 建設和諧社會: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從解決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 實問題入手,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使人民共用改

(16)

革發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設,保持社會安定團結。

(六) 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 現代產權制度,建立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確實轉變政府職能,使國家體系水準能夠有所提升。

二、政策導向

(一) 擴大經濟需求:促進經濟增長之主要投資和進、出口趨於協調性,並進而 著重於消費市場上之需求。

(二) 優化產業結構:促使三次產業 (包括農業和服務業) 之經濟增長和結構優 化升級。

(三)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以促進經濟增長之方式為著力點,帶動資源利用效 率之提升。

(四)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藉由 “資金和物質的投入” 帶動科技進步和人力資本 的轉變。

(五) 深化改革開放:藉某些領域於相當程度上的干預,提升大陸在市場配置及 資源上之運用。

三、發展目標

(一) 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大陸生產總值和城鎮就業快速增長,保持價格及水準 上基本的穩定性和收支平衡。

(二)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使得產業、產品和企業組織結構更趨合理,提高服務 業所占的比重,提高研究與試驗發展的經費支出 (以增強自主創新能 力) ,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 業。

(三) 資源利用效率提升:降低大陸單位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工業用水量,提 高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和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

(四) 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城鎮化比例提高,城鄉和區域間的公共服務、人 均收入和生活水準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遏制。

(五) 基本公共服務明顯加強:大陸之國民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提升公共衛生和

(17)

醫療服務體系之健全性;社會福利制度規劃,其包括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

(六) 提升永續發展能力:控制大陸人口總量,保護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礦 產資源的水準,使生態環境惡化趨勢能有效遏制,並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 總量,提高森林覆蓋率,使溫室氣體排能有效控制。

(七) 完善市場經濟體制:行政管理、國有企業、財稅、金融、科技、教育、文 化、衛生等領域的改革和制度建設取得突破,使發展更加協調,開放型經 濟達到新水準。

(八) 人民生活水準繼續提高: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品質,居住、交 通、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的條件有較大改善。

(九) 民主法制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法制建設全面推進,思想道德 建設進一步加強,構建和諧社會取得新進步。

四、主要任務

(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 (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調整農業結構,

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農村流通體系) ,提高農民收入 (挖掘農業 增收潛力、增加非農產業收入、完善增收減負政策) ,改善農村面貌 (加 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和農村社會保 障) ,培養新型農民 (發展義務教育、勞動力技能培訓和文化事業) ,增加 農業和農村投入,深化農村改革。

(二) 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 (電子資訊製造業;生物產業;航空 航太產業、新材料產業) ;振興裝備製造業 (重大技術設備、汽車工業、

船舶工業) ;優化發展能源工業,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

構築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 (煤炭、電力、石油和天然 氣、可再生能源) ;調整原材料產業結構和佈局 (優化發展冶金工業,調 整化學工業佈局) ;提升輕紡工業水準;積極推進資訊化。

(三) 加快發展服務業:拓展生產性服務業, “細化深化專業化分工” ,降低社 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交通運輸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業、資

(18)

訊服務業、商務服務業) ;豐富消費性服務業 (商貿服務業、房地產業、

旅遊業、市政公用事業、社區服務業、體育產業) ;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 策:打破壟斷,放寬設限,按照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分開的原則加快產業化 改組,並將大城市服務業之發展置於優先位置。

(四)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區域發展總體策略 (西部之開發、振興東北等老 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支援革命老區、

民族地區和邊疆地區發展) 推展主體功能區 (優化開發區域、重點開發區 域、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實行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 ;促進城 市化健康發展 (分類引導人口城市化,形成合理的城市化空間佈局,加強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

(五)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迴圈經濟 (節約能源、節約用水、

節約土地、節約材料,加強資源綜合利用) ;強化促進節約的政策措施 (標 準,規範,電力需求側管理,實行有利於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石油替代 產品開發的財稅、價格、投資政策) ;保護恢復自然生態 (從事後治理到 事前保護) ;加大環境保護(加強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污 染防治,實行環保措施) ;強化資源管理 (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 ; 合理利用海洋和氣候資源。

(六)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科學技術創新和跨越 (推進自主 創新,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優化發展教育在這個領 域中價格沒有發揮明確作用。 (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加大教 育投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 ;推進人才強國戰略 (建設高素質人才隊 伍,創新人才工作機制) 。

(七) 深化改革開放: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健全政府決策機 制,深化投資體制改革) ;堅持和改善基本經濟制度 (國有企業改革、國 有資產監管體制、深化壟斷行業改革) ;財政稅收體制改革 (財政體制、

稅收制度) ;金融體制改革 (金融企業改革、發展直接融資、健全金融調 控體制和完善金融監管體制) ;完善現代市場體系 (健全全國統一開放市 場,完善資源型產品公用事業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規範市場秩序) ;實

(19)

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優化出口結構,積極擴大進口,發展服務貿易,

完善公平貿易政策) ;提高利用外資的品質;推進國際區域經濟合作。

(八) 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人口工作 (穩定低生育水準,改善出生人口 結構,應對老齡化,保障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殘疾人權益) ;提高人民生 活水準 (擴大就業,加強收入分配調節,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加強扶貧工 作,擴大居民消費) ;提高人民健康水準 (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

加強疾病防治和預防保健,加強中醫藥和醫學科研工作,深化醫療衛生體 制改革) ;公共安全建設 (防災減災,安全生產,食品安全,國家安全和 社會穩定) ;完善社會管理體制 (基層自治組織,民間組織,正確處理人 民內部矛盾) 。

(九)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十) 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豐 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

(十一) 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

(十二) 建立健全規劃實施機制:建立分類指導的實施機制;調整和完善經濟政策 和健全規劃管理體制。

除上述之“十一五"規劃所提及之策略,大陸主席胡錦濤並指出,今後中國將 進一步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繼續採取強而有力的措施:

1. 是加強節能、提高能效工作,爭取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能有 顯著下降。

2. 是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 達到15%左右。

3. 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 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公尺。

4. 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研發和推廣氣候友好技術。

期望整體結構能達到進一步優化,技術取得實質進步,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顯著提高,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能源宏觀調控、市場監管、法律法規、

(20)

預警應急體系和機制得到逐步完善,而能源能與經濟、社會、環境達到協調性的發 展。

3-1.3 節能減排目標

期望在 2010 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耗比 2005 年降低 20%左右,由 2005 年的1.22 噸標準煤下降到 1 噸標準煤以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10%,二氧化 硫排放量由2005 年的 2549 萬噸減少到 2295 萬噸,化學需氧量 (COD) 由 1414 萬 噸減少到1273 萬噸,詳細規劃指標如表 3-1。

(21)

表3-1 “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

類別 指標 2005 年 2010 年 年均增長(%) 屬 性 主管的政府部門

全國總人口 (萬人) 130756 136000 <8‰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 (%) [20]

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30] 環保部、城市市政當局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 [10]

約束性

環保部

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 0.45 0.5 [0.05]

人口資源環境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 55.8 60 [4.2]

預期性

國家發改委資源綜合利 用局、環保部

注: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為2005 年價格;帶[ ]的為五年累計數;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

預期性指標是國家期望的發展目標,主要依靠市場主體的自主行為實現。政府要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並適時調 整宏觀調控方向,綜合運用各種政策引導社會資源配置,努力爭取實現。

約束性指標是在預期性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並強化了政府責任的指標,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務和涉及公眾利益領域對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 有關部門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過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和有效運用行政力量,確保實現。

(22)

3-2 污染物排放現狀 3-2.1 二氧化碳排放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崛起,對於溫室氣體的排放逐年遞增,2005 年 後二氧化碳排放之增量多數來自中國的經濟發展,其主要來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的燃燒及水泥生產。而2007 年到 2008 年,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6.71 億噸,

其中更有70%來自中國,而碳排放增加正導致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逐漸減弱,

後果不堪設想。世界前5 大燃燒排放二氧化碳國家如表 3-2.1。

對此,中國大陸國務院決定到2020 年前中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提 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

並制定相應的國內統計、監測、考核辦法,期望到2020 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 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 40%—45%。面對氣候變化的嚴峻挑戰,我們必須深入貫 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採取更加強有力的政策措施與行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表 3-2 Top 5 Region of 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2015 2020 2025 2030 China 1051 1405 1704 2211 2986 3038 5060 5607 8828 10004 10996 11706 United States 4361 4662 4546 4863 5133 5693 5785 5697 5769 5773 5828 5804

India 240 293 420 589 783 977 1161 1250 1798 2187 2686 3293 Russian

Federation .. .. .. 2180 1583 1514 1531 1587 1886 1924 1976 2004 Japan 856 881 876 1071 1157 1192 1228 1213 1171 1154 1115 1064

(23)

除了二氧化碳排放外,中國大陸針對指標性排放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 則採取強化水污染、大氣污染及固體廢棄物汙染等策略,期望能有效控制污染物排 放,儘快改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和重點城市的環境品質,進而達到“十一五"規 劃所預期之目標。其污染排放之統計圖表如圖3-1 至 3-7。

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強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強化對 主要河流和湖泊排汙的管制,堅決取締飲用水源地的直接排污口,嚴禁向江河湖海 排放超標污水。加強城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開徵汙水處理費,到2010 年城市 汙水處理率不低於70%。

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加強重點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加快現有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建 設,新建燃煤電廠必須根據排放標準安裝脫硫裝置,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 等行業二氧化硫綜合治理。在大型城市及其近郊,嚴格控制新 (擴) 建燃煤電廠,

禁止新 (擴) 建鋼鐵、冶煉等高耗能企業。加強城市煙塵、粉塵、細顆粒物和汽車 排放管理。

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加快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妥善處置危險廢物和醫療廢 物。強化對危險化學品的監管,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推進堆存鉻渣無害化處置。

加強核設施和放射源安全監管,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加強城市垃圾處理設施建 設,加強城市垃圾處理費徵收,期望到 2010 年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能達到 60%。

(24)

3-2.2 廢水排放

直接排入海洋:經企業位於海邊的排放口,直接排入海的廢水量。直接排放指廢水 經過工廠的排污口直接排入海,而未經過城市下水道或其他中間 體,也不受其他水體的影響。

工業廢水排放:經過企業廠區所有排放口排到企業外部的工業廢水量。包括生產廢 水、外排的直接冷卻水、超標排放的礦井地下水和與工業廢水混排 的廠區生活污水,不包括外排的間接冷卻水 (清汙不分流的間接冷 卻水應計算在內) 。

生活污水排放量:城鎮居民每年排放的生活污水

廢水排放總量 = 直接排入海洋 + 工業廢水排放總量 + 生活廢水排放總量

0 1,000,000 2,000,000 3,000,000 4,000,000 5,000,000 6,000,000

排放量(萬噸)

直接排 入海洋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工業廢水 排放總量

生活污水 排放總量

廢水排 放總量

圖3-1 廢水排放方式

(25)

化學需氧量 (COD) :測量有機和無機物質化學所消耗氧的品質濃度的水污染指數 生活污水中化學需氧量 (COD) 排放量 :指城鎮居民每年排放的生活污水中的 COD 的量。用人均係數法測算。測算公式為:

城鎮生活污水中COD = 城鎮生活污水 × 市鎮非農業人口 × 365 × COD 產生係數

0 200 400 600 800 1000

排放量(萬噸)

工業廢水中 之COD排放量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工業廢水中 氨氮排放量

生活廢水中 氨氮排放量 生活廢水中

之COD排放量

圖3-2 廢水排放量

工業廢水COD 排放率 = 工業排放 COD 量 ÷ 工業廢水排放總量 工業廢水氨氮排放率 = 工業排放氨氮量 ÷ 工業廢水排放總量 生活廢水COD 排放率 = 生活排放 COD 量 ÷ 生活廢水排放總量 生活廢水氨氮排放綠 = 生活排放氨氮量 ÷ 生活廢水排放總量

0 0.02 0.04

百分(%)

工業廢水中 COD排放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工業廢水中 氨氮排放率

生活廢水中 氨氮排放率 生活廢水中

COD排放率

圖 3-3 污水排放率

(26)

3-2.3 廢氣排放

工業廢氣排放量:指報告期內企業廠區內燃料燃燒和製程排放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排 入大氣的含有污染物的氣體的總量

排放總量 = 燃料燃燒 + 製程排放

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億立方公尺

燃料燃燒

2003 2004 2005 2007

製程排放 排放總量

圖 3-4 工業廢氣排放量

工業 SO2排放量:指企業在燃料燃燒和製程排放過程中排入大氣的SO2總量。

工業SO2排放率 = 工業 SO2排放量 ÷ 工業廢氣排放總量 工業SO2去除率 = 工業 SO2去除量 ÷ 工業廢氣排放總量

0 0.2 0.4 0.6 0.8 1

百分(%)

工業SO2排放率

2003 2004 2005 2007

工業SO2去除率

圖 3-5 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

(27)

工業煙塵排放量

指企業廠區內燃料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煙氣中夾帶的顆粒物排放。

生活及其他煙塵排放量

指除工業生產活動以外的所有社會、經濟活動及公共設施的經營活動中燃燒所排放 的煙塵純重量。以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費量為基礎進行測算。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煙塵量(萬噸)

工業煙塵排放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生活煙塵排放量 工業煙塵去除量

圖 3-6 煙塵排放量

工業粉塵排放量

指企業在製程排放中的能在空氣中懸浮一定時間的固體顆粒物排放量。不包括電廠 排入大氣的煙塵。

0 2 4 6 8 10

百分(%)

工業粉塵排放率

2003 2004 2005 2007

工業粉塵去除率

圖 3-7 工業粉塵排放量

(28)

3-3 推動節能減排之主要政府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環境 保護部

污 染 物 排 放 總 量 控 制 司 國家發展和

改革委員會

資 源 節 約 和 環 境 保 護 司

應 對 氣 候 變 化 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國家 統計局

新聞 辦公室 新華

通訊社 質量監督檢

驗檢疫總局 能

源 局

圖 3-8 中國大陸推動節能減排之主要政府單位架構圖

(29)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要負責綜合研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並指導總體經濟 體制改革的宏觀調控部門。

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 (環資司) 之主要職責:

綜合分析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組織擬訂能源 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規劃和政策措施並協調實施,參與編製 環境保護規劃;協調環保產業和清潔生產促進有關工作;組織協調重大節能減 排示範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承擔大陸國務院節能減排 工作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負責節能減排綜合協調,擬訂年度工作安排並推動實 施。

應對氣候變化司 (氣候司) 之主要職責:

綜合分析氣候變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組織擬訂應對氣候變化重大戰 略、規劃和重大政策;牽頭承擔國家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相關工作,

會同有關方面牽頭組織參加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協調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 作和能力建設;組織實施清潔發展機制工作;承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 排工作及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具體工作。

能源局之主要職責:

研究國內外能源開發利用情況,提出能源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研究擬訂 能源發展規劃、提出體制改革的建議;實施對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等行 業的管理,指導地方能源發展建設;提出能源節約和發展新能源的政策措施;

管理國家石油儲備;履行政府能源對外合作和協調管理。

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前身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組成部門之一,主要負 責有關於環境保護的事項,從事擬定國家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定行政 規章;對重大經濟和技術政策、發展規劃以及重大經濟開發計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

擬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排汙許可證和環境統計政策、行政法規、

部門規章、制度和規範,並監督實施;建立和組織實施總量減排責任制考核制

(30)

度,負責核準節能減排財政、排汙權交易和價格補貼工作。

三、 國家統計局

主要承擔組織領導和協調全國統計工作,確保統計資料真實、準確、及時的責 任。制定統計政策、規劃、全國基本統計制度和國家統計標準,起草統計法律法規 草案,制定部門規章,指導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資源環境等情況進行 統計分析統計工作,定期發佈全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的統計資訊,組織建立 服務業統計資訊共用制度和發佈制度,並建立組織性服務業統計信息管理制度、健 全統計資料、品質審核、監控和評估制度,開展對重要統計資料的審核、監控和評 估,依法監督管理涉外調查活動。

四、 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負責組織起草有關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方面的法律、法規草案,制定和發布有 關規章和制度,主管全國質量、計量、出入境商品檢驗、出入境衛生檢疫、出入境 動植物檢疫、進出口食品安全和認證認可、標準化等工作。

五、 新華通訊社

為中國大陸政府官方的國家通訊社,提供即時文字新聞、經濟訊息、新聞圖片 圖表等,同時也是中國大陸法定新聞監管機構,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個分社,在中 國大陸的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都設有分社,有的省、直轄市、自治區還設有支 社。新華社是中文媒體的主要新聞來源之一,同時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 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發稿。

六、 新聞辦公室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與大陸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列入大陸 中央直屬機構序列。是大陸當局負責對外公佈信息的機構。現時新聞辦會定期舉行 記者會,並會就特別事件舉行不定期記者會,並協助外國記者在中國大陸採訪等相 關事宜。

(31)

第四章 中國大陸節能減排發展政策

4-1 節能減排政策

4-1.1 提高能源效率之策略 一、 採取的主要措施

大陸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提升能效之規劃目標,而這些政策包括:

(一) 制定了工作計畫並建立了問責制,將節能責任落實到相關機構、耗能大戶 以及省級政府,各部門執行責任明確。

(二) 產業結構調整規劃,進一步約束高耗能產業的產能擴大,並快速淘汰落後 產能。

(三) 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在工業耗能大戶企業中制定實施具體的節能計畫,這 些企業占中國初級能源消耗總量約為30%。

(四) 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涉及製造、交通、商業和居民用房以及公用設施等領 域的重點節能技術。

二、 監管和管理工具 管理手段

截至目前,大陸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監管和管理手段實現削減能耗20%

的目標。主要管理手段包括:

(一) 通過行政指令要求各省和重點國有企業實現目標。

(二) 控制土地和資本供給,收緊項目審批,控制高能耗產業擴大產能,例如鋼 鐵、水泥、鋁、鉛、造紙、平板玻璃、化工和焦煤。

(三) 針對上述重點領域新的生產能力制定能效標準。

(四) 勒令關停上述領域的低效產能。

(五) 鼓勵通過合併、並購組建大型企業,形成規模經濟。

監管工具

主要的監管工具包括:

(一) 不同行業的投資引導政策。

(32)

(二) 重點工業領域引導結構調整的法令和指令。

(三) 更加嚴格的環境標準。

(四) 針對建築、消費品和汽車制定能效標準。

(五) 能耗報告和審計。

三、財政和金融措施 實際措施

大陸中央政府建立了節能減排特別支持基金。2007年,其在這方面給與了 120 億元的財政支持,其中中央財政投入70億元支持10大重點節能工程的節能 活動,特別是廢熱回收、能源計量體系優化、工業鍋爐 (窯爐) 改造,以及電 機系統更新;財政轉移支付20億元支持淘汰落後產能;30 億元用於開展能源 領域的統計工作,包括監測能源消費。這些資金以撥款的形式按照預期節能目 標提供給企業16億。另外,發行了54 億元國債,並為企業提供貼息貸款,支 援節能減排專案。而且,中國人民銀行鼓勵內資銀行增加對節能減排專案的貸 款。銀行也對重點能源密集型行業,例如,收緊了鋼鐵、水泥和鋁材專案的貸 款。

價格和稅收措施 1. 能源價格

大陸國家發改委要求各地方政府停止對高能耗產業給與的所有電價優惠待 遇,而這一度是地方政府為重工業和化工行業吸引投資的一個重要激勵政策。

國家發改委要求對規模過小、效率低下的高能耗產業提高電價。

這種差別政策可能有利於加速淘汰一批小規模的生產廠,但從經濟角度來 看並不公平。負荷相同的所有消費者應該面對同樣的能夠反映全部供給成本的 電價,而不應該因其規模大小有所不同。但總體而言,主要能源產品價格仍然 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無法反映能源稀缺狀況。

2. 資源稅

大陸的自然資源,包括煤炭和石油,過去都是配給國有企業開發。資源稅 這一概念隨著市場改革被引入,但稅費水準很低。煤礦和石油企業繳納的資源 稅是固定數額,而在其他多數國家資源稅的稅率都是同相應的市場價格聯動

(33)

的。例如,在很多主要的產煤國例如美國和澳大利亞,地下煤礦的資源稅是開 採收入的5%到 8%不等。在中國,這一稅率是 2.5-3.6 元/噸,以目前煤炭價格 計算約合銷售收入的1%。鑒於控制能源使用的考慮,煤炭的資源稅應該提高。

政府已經宣佈了要按收入收取資源稅的動向,目前大陸正在山西省試點徵收環 境和可持續發展費。

3. 消費稅

大陸還沒有把消費稅作為一種影響消費者選擇能源產品的主要工具。過 去2 年中,與能源產品相關的消費稅主要變化包括:

(1) 提高大型汽車消費稅稅率。根據發動機規格,稅率從 3%到 20%不等。

(2) 對某些石油產品徵收消費稅,例如石腦油、潤滑油和航空煤油,但稅率只 有0.1-0.2 元/升。

4. 能源和碳稅

能源生產和消耗的快速增長以及以煤炭為主體的能源結構給中國造成了 嚴重的空氣污染。其中,燃燒煙煤產生的大氣顆粒物,例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 碳,對空氣污染尤為嚴重。目前,中國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居世 界第一和第二位。很多經合組織國家開始調整能源和/或碳稅,讓能源使用者 負擔環境成本。儘管中國已經著手考慮這些方案,但這些稅種近期在中國實施 的可能性不大。

5. 進出口稅

為調整產業結構、降低能源需求,大陸政府採取了多種措施,在一定程度 上抑制了能源密集型的產品和材料的出口,鼓勵了進口。過去兩年中,進出口 稅經歷了多次調整:

(1) 取消或降低高能耗產品的出口退稅。

(2) 對部分能源強度最高的產品出口徵收懲罰性稅費。

(3) 降低部分能源密集型材料的進口稅和關稅。

(34)

4-1.2 各行業能耗門檻制定標準

“十一五"時期以來,中國大陸發改委相繼列舉十三個行業能耗門檻制定標 準,並將其中對新建和改擴建專案建設的規範性要求整理如下:

一、電石行業

新建電石企業電石爐初始總容量必須達到 1 億伏安以上,其單台電石爐容量≥2 千5 百萬伏安。新建電石生產裝置必須採用密閉式電石爐,電石爐氣必須綜合利用。

現有生產能力 1 萬噸 (單台爐容量 5 百萬伏安) 以下電石爐和敞開式電石爐必須依 法淘汰。2010 年底以前,依法淘汰現有單台爐容量 5 百萬伏安以上至 1 千 2 百 5 十 萬伏安以下的內燃式電石爐。

二、焦化行業

新建和改擴建機焦爐炭化室高度必須達到4.3 公尺以上,年生產能力 60 萬噸及 以上,要同步配套建設幹熄焦裝置,焦爐煤氣必須全部回收利用,不得直排或點火 炬。新建煤焦油單套加工裝置規模要達到處理無水焦油10 萬噸/年以上,粗 (輕) 苯 精製單套裝置規模要達到5 萬噸/年以上。

三、鐵合金行業

鐵合金礦熱電爐採用矮煙罩半封閉型或全封閉型,容量為 25000KVA 及以上 (中西部具有獨立運行的小水電及礦產資源優勢的國家確定的重點貧困地區,單台礦 熱電爐容量≥12500KVA)。中低碳錳鐵和中低微碳鉻鐵等精煉電爐,容量一般不得低 於3000KVA。錳鐵高爐容積為 300 m3以上。

四、鋁行業

新建氧化鋁專案和新增生產能力的電解鋁專案,必須經過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 核準。利用國內鋁土礦資源的氧化鋁專案起步規模必須是年生產能力在80 萬噸及以 上。 而新建再生鋁專案,規模必須在 5 萬噸/年以上;改造、擴建再生鋁專案,規 模必須在3 萬噸/年以上。

五、鉛鋅行業

新建鉛、鋅冶煉專案,單系列鉛冶煉能力必須達到5 萬噸/年 (不含 5 萬噸) 以 上;單系列鋅冶煉規模必須達到 10 萬噸/年以上。新建再生鉛專案,規模必須大於 5 萬噸/年。

(35)

六、銅冶煉行業

單系統銅熔煉能力在10 萬噸/年以上,自有礦山原料比例達到 25%以上項目資 本金比例達到35%以上。銅冶煉總回收率達到 97%以上;粗銅冶煉回收率 98%以上。

七、氯堿 (燒鹼、聚氯乙烯) 行業

新建燒鹼裝置起始規模必須達到 30 萬噸/年以上 (老企業搬遷項目除外) ,新 建、改擴建聚氯乙烯裝置起始規模必須達到 30 萬噸/年以上。新建、改擴建電石法 聚氯乙烯項目必須同時配套建設電石渣制水泥等電石渣綜合利用裝置,其電石渣制 水泥裝置單套生產規模必須達到2 千噸/日以上。

八、電解金屬錳企業行業

單條生產線 (一台變壓器) 規模達到 1 萬噸/年以上;企業總的生產規模達到 3 萬噸/年以上。化合槽有效容積≥250 m3。現有企業中單條生產線 (一台變壓器) 生產 能力3 千噸/年及以下的生產設備必須依法淘汰。

九、玻璃纖維行業

新建玻璃纖維池窯法拉絲生產線規模必須達到3 萬噸/年以上。新建玻璃纖維代 鉑坩堝法拉絲生產線必須是特種成分的玻璃纖維,或單絲直徑小於7 微米的細紗,

生產規模不小於2 千噸/年,並禁止新建無堿、中堿玻璃球生產線。

十、鎢行業

鎢冶煉:新建、改擴建項目仲鎢酸銨年綜合生產能力不得低於5 千噸,鎢粉、

碳化鎢年綜合生產能力不得低於2 千噸。鎢材:新建、改擴建項目鎢坯條年綜合生 產能力不得低於1 百噸。硬質合金:新建、改擴建項目年生產能力不得低於 2 百噸。

十一、錫行業

新建、改擴建項目年產錫錠 (或粗錫) 不得低於 8 千噸,再生錫冶煉項目年產 錫錠 (或粗錫) 不得低於 3 千噸。

十二、銻行業

新建、改擴建項目精銻 (銻錠) 或銻白 (三氧化二銻) 年生產能力不得低於 5 千 噸。

十三、平板玻璃項行業

新建或改建平板玻璃生產線熔窯規模應在5 百噸/日以上 (超薄線除外) 。新建

(36)

浮法線應主要依託現有國家重點支持的大型企業集團,其他新建專案原則上不予批 準。

(37)

4-1.3 十大重點工程

一、燃煤工業鍋爐 (窯爐) 改造工程 (一) 現狀和問題

工業鍋爐

目前,大陸使用中的工業鍋爐保有量50多萬台,其主要用於工廠動力、建築採 暖等領域,每年耗原煤約4億噸,但由於工業鍋爐效率低,污染重,節能潛力巨大;

鍋爐設計效率為72%-80%,平均運行效率約60%-65%,平均運行效率比國外先進 水準低15-20個百分點;每年排放煙塵約200萬噸,二氧化硫約600萬噸,是僅次於 火電廠的第二大煤煙型污染源,且鍋爐自動控制水準低、燃燒設備和輔機品質低、

使用煤種與設計煤種不匹配、品質不穩定、缺乏熟練的專業操作人員、污染控制設 施簡陋,且多數未安裝或未運行脫硫裝置,因此污染排放嚴重。

工業窯爐

而工業窯爐主要集中在建材和冶金行業;水泥、牆體材料窯爐每年消耗煤炭約 2.24億噸,其中水泥窯約7800座,年耗煤1.6億噸,平均能效比國外先進水準低20%

以上;牆體材料窯爐約10萬座,年耗煤6400萬噸,平均能效比國外先進水準低30%

以上。鋼鐵工業窯爐每年消耗煤炭約6600萬噸;其中石灰熱工窯爐平均能效比國外 先進水準低10%;耐火材料熱工窯爐平均能效比國外先進水準低10%-20%。其主要 問題在於技術水準低、裝備陳舊落後、規模小、能耗高、缺乏污染控制設施進而導 致污染嚴重,因此缺乏能效標準和節能政策。

(二) 主要發展內容 工業鍋爐

1、更新、替代低效鍋爐:採用新型高效鍋爐房系統更新、替代低效鍋爐,提 高鍋爐熱效率。

2、改造現有鍋爐房系統:針對現有鍋爐房主輔機不匹配、自動化程度和系統 效率低等問題,集成現有先進技術,改造現有鍋爐房系統,提高鍋爐房整 體運行效率。

3、建設區域煤炭集中配送加工中心:針對目前鍋爐用煤普遍品質低、煤質不 穩定、與鍋爐不匹配、運行效率低的問題,主要側重於北方地區,建設區

(38)

域鍋爐專用煤集中配送加工中心。

4、示範應用潔淨煤、優質生物型煤替代原煤作為鍋爐用煤,提高效率,減少 污染。

工業窯爐

1、淘汰改造立窯、濕法窯及幹法中空窯等落後水泥窯爐。

2、採用低壓旋風預熱分解系統、保溫耐用新型爐襯材料、高效燃燒器、高效 熟料冷卻機、生產過程自動控制與檢測系統等技術對現有水泥生產線進行 綜合節能改造。

3、採用節能型隧道窯、內燃燒磚節能、餘熱利用節能型乾燥、稀碼快燒、窯 體改造等技術對落後的牆體材料窯爐進行改造。

4、改造鋼鐵企業球團迴轉窯、石灰窯、耐火材料窯等。

(三) 配套措施

1、制定《鍋爐節能技術監察規程》、《工業鍋爐節能監測管理辦法》,制定 有關工業鍋爐的能效標準及用煤質量標準,修訂《評價企業合理用熱技術 導則》和《工業鍋爐經濟運行導則》等法規和標準。

2、根據相關的節能法規和標準,限制落後鍋爐的生產,淘汰落後鍋爐,依法 關停規模小於 20 萬噸/年的水泥生產企業,加強與技術監督局、安全生產 監督局工作配合。

3、鼓勵開發和應用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新技術、新設備。

4、建立鍋爐資訊平臺,發佈工業鍋爐、窯爐節能資訊,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

5、加強鍋爐管理和操作人員的培訓。

二、區域熱電聯產工程 (一) 現狀和問題

目前熱電聯產總規模小,發展不均衡。北方採暖城市中集中供熱普及率不到30

%,其中熱電聯產僅占20%。在北方採暖城市、南方工業園區及一些工業企業,低 效、污染重的小鍋爐大量存在,大多數小鍋爐應由熱電聯產機組替代。

(二) 主要發展內容

(39)

1、 用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為主的方式替代城市燃煤供熱小鍋爐,提高熱電聯產 在供熱中的比例,擴大集中供熱範圍。燃煤熱電廠發展20 萬千瓦以上的大 型供熱機組,城市附近的30 萬千瓦以下純凝汽發電機組改為供熱機組,鼓 勵建設熱電冷聯供機組,北方小城市建設背壓式供熱機組熱電廠。

2、 加強工業開發區熱電廠的管理,工業生產用熱儘量採用熱電聯產方式,以

背壓供熱機組為主。

3、建設分散式熱電聯產和熱電冷聯供。

4、因地制宜建設低熱值燃料和秸稈等綜合利用熱電廠。

(三) 配套措施

1、加快城市供熱體制改革。

2、適度超前建設城市集中供熱管網,為熱電聯產創造條件。熱網不落實的熱 電聯產專案,不予核準。

3、結合城市規劃改造和工業園區建設,將現有供熱機組改建為熱電聯產機組。

4、修改完善《關於發展熱電聯產的規定》,研究熱力和電力價格管理辦法和稅 收政策,研究制定嚴格的以單位熱力煤耗作為主要指標的熱電聯產技術經 濟考核指標,建立熱電聯產認證制度,對於達不到熱電聯產有關技術經濟 指標要求的專案要給予處罰。加強項目建設和運行監督管理,防止以熱電 聯產名義建設火電項目,引導熱電聯產規範有序發展。

5、各省級發展改革委做好工業熱電聯產發展規劃和建設管理工作,組織落實 各省 (區、市) 熱電聯產規劃和法規。

6、研究並完善有關天然氣分散式熱電聯產的標準和政策。

三、餘熱餘壓利用工程 (一) 現狀和問題

大陸的鋼鐵、有色、煤炭、建材、化工、紡織等行業的餘熱餘壓以及其他餘能 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如鋼鐵企業的焦爐氣、高爐氣、轉爐氣,煤礦的煤層氣,焦化 企業的焦爐氣等可燃副產氣,大量放空,造成能源的嚴重浪費,同時也污染了環境。

目前鋼鐵行業1000 立方公尺以上高爐約 110 餘座,有 30 座以上尚未配套爐頂壓差 (TRT) 發電設備;有大型轉爐的企業 19 家,中型轉爐的企業 42 家,只有 7 家使用

(40)

轉爐負能煉鋼技術,且焦化爐幹熄焦比例較低,幹熄焦產量僅占機焦總產量的 17.4%。

(二) 主要發展內容 冶金行業

鋼鐵:推廣幹法熄焦技術、高爐爐頂壓差發電技術、純燒高爐煤氣鍋爐技術、

低熱值煤氣燃氣輪機技術、轉爐負能煉鋼技術、蓄熱式軋鋼加熱爐技 術。建設高爐爐頂壓差發電裝置、純燒高爐煤氣鍋爐發電裝置、低熱值 高爐煤氣發電-燃汽輪機裝置、幹法熄焦裝置等。

有色:推廣煙氣廢熱鍋爐及發電裝置,窯爐煙氣輻射預熱器和廢氣熱交換器,

回收其他裝置餘熱用於鍋爐及發電,對有色企業實行節能改造,淘汰落 後工藝和設備。

煤炭行業

推廣瓦斯抽采技術和瓦斯利用技術,逐步建立煤層氣和煤礦瓦斯開發利用產業 體系。到2010 年,全國煤層氣 (煤礦瓦斯) 產量達 100 億立方米,其中,地面抽採 煤層氣50 億立方米,利用率 100%;井下抽采瓦斯 50 億立方米,利用率 60%以上。

建材行業

水泥:推廣純低溫餘熱發電技術,建設水泥餘熱發電裝置。推廣綜合低能耗熟 料燒成技術與裝備,對回轉窯、磨機、烘乾機進行節能改造,利用工業和生活廢棄 物作燃料。

玻璃:推廣餘熱發電裝置,吸附式製冷系統,低溫餘熱發電-製冷設備;推廣 全保溫富氧、全氧燃燒浮法玻璃熔窯,降低煙道散熱損失;引進先進節能設備及材 料,淘汰落後的高能耗設備。

化工行業

推廣焦爐氣化工、發電、民用燃氣,獨立焦化廠焦化爐幹熄焦,節能型燒鹼生 產技術,純鹼餘熱利用,密閉式電石爐,硫酸餘熱發電等技術,對有條件的化工企 業和焦化企業進行節能改造。

其他行業

紡織、輕工等其他行業推廣供熱鍋爐壓差發電等餘熱、餘壓、餘能的回收利用,

(41)

鼓勵集中建設公用工程以實現能量梯級利用。

(三) 配套措施

1、研究制定鼓勵利用餘熱餘壓發電、供熱和製冷的優惠政策及電網準入標準和 規定。在修訂《節能法》時,作為重點內容予以考慮。

2.制訂新建鋼鐵、有色企業節能準入標準,制定《水泥廠餘熱發電、餘熱供熱 工程建設標準》和《水泥廠節能設計規範》,強制關閉污染嚴重的開放式小焦爐,禁 止使用國家已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紡織設備。

3、制定並實施鋼鐵行業及鋼、焦炭、鐵合金、碳素電極單位產品能耗定額標準,

有色工業及鋁、銅、鋅、鎂單位產品能耗定額標準,建材工業及水泥、玻璃、陶瓷 單位產品能耗定額標準,重點化工產品合成氨、燒鹼、純鹼、電石、黃磷單位產品 能耗定額標準。

四、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 (一) 現狀和問題

2004年中國大陸石油消費量3.17億噸,國內生產量1.76億噸,淨進口量1.51億 噸,對外依存度為47.3%。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特別是重化工業和交通 運輸的快速發展,石油消費高速增長,需要大量進口。且國際石油價格持續上漲,

國內原油產量難以大幅度增加,必須大力節約,發展石油替代產品。

(二) 主要發展內容 工業行業

電力:推廣氣化小油槍和等離子無油點火、低負荷穩燃技術等,對燃油發電機 組進行潔淨煤或天然氣替代示範改造,依法關閉規模小、技術落後的燃 油發電機組。

石油石化:在油氣開採領域,推廣採油系統優化配置技術,稠油熱采配套節能 技術,放空天然氣和伴生石油氣回收利用技術,以石油焦、潔淨 煤、伴生氣及其他副產可燃氣代替燃料油,高效潔淨燃燒技術和 設備,油氣密閉集輸綜合節能技術等,降低油田自用油率。天然 氣資源供應可靠的地區適度發展天然氣化工,替代石油化工。石 油加 工 領 域 的 節 代 油 內 容 詳 見 本 實 施 意 見 “ 能量 系 統 優 化 工

(42)

程"。

建材:有條件的地區以天然氣、煤層氣、水煤漿、乳化油、石油焦替代重油,

推廣玻璃熔窯富氧或全氧燃燒技術,有條件且煤價較低的建築衛生陶瓷 企業使用焦爐煤氣代油,對大中型建材企業進行節代油改造。

化工行業:以煤炭氣化替代燃料油和原料油;在煤炭和電力資源可靠的地區,

適度發展煤化工替代石油化工。

其他行業:推廣重油摻水、混合煤氣發生爐節代油技術。

交通運輸行業

汽車節油:推廣高效節油汽油機和柴油機生產技術,整車輕量化技術,電力電 子傳動系統,轎車和輕型汽車用柴油機,載重車用大功率節能柴油機,鼓勵廢油回 收和再利用。

清潔燃料汽車:開發生產燃氣汽車及專用發動機;開發生產混合動力汽車的電 池、發動機、電機、制動能量再生系統,改善電池能量密度、充電時間、迴圈壽命,

先在城市公車上應用,逐步推廣到轎車。

鐵路運輸:對牽引變電所進行節能改造;加快鐵路電氣化改造;引進、開發、

推廣高效交直交電力機車,提高用電效率;對客車實施機車向客車供電,逐步取消 柴油發電車;實施內燃機車節油工程,提高內燃機車運行效率;推廣柴油添加劑和 各種節油裝置。

城市公共交通:大力發展直線電機軌道交通和大運量快速公共汽車系統;採取 有效措施推動智慧交通系統的發展和保留人行道、自行車道系統。

水路運輸:發展水路運輸,改善航道條件;實現船舶大型化、規範化,推廣使 用標準化船型,淘汰掛槳機船;進一步減小船舶阻力,提高推進效率;船舶節能技 術的推廣應用和設備改造;改善燃油品質;提高船舶運輸組織管理水準。

石油替代產品

煤炭液化生產石油產品;發展醇醚燃料代油,包括利用工業副產可燃氣生產甲 醇、二甲醚,非糧食類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等;鼓勵發展生物質柴油。推廣大比例甲 醇催化燃燒技術和醇醚燃料尾氣淨化技術。

(三) 配套措施

(43)

1、制定實施《節約石油管理辦法》及相應配套措施,研究提出鼓勵、限制及 淘汰的技術和產品目錄。嚴格限制並加快淘汰燃油發電機組,嚴格限制小 平拉玻璃,關閉淘汰敞開式和生產能力小於1 萬噸的小電石爐。

2、加快煤層氣、焦爐氣等副產可燃氣生產醇醚燃料的推廣使用,研發大型煤 制醇醚裝置。研究解決車用甲醇熱值低、遇水分層、低溫啟動性差、高溫 氣阻、腐蝕和毒性防範等問題。鼓勵發展非糧食原料的生物柴油和生物質 化工。

3、建立並嚴格實施完善的機動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及相應配套措施,實施包含 有汽車燃料經濟性指標的汽車市場準入制度,尤其是營運車輛的市場準入 制度,研究建立國家統一的汽車能效標識管理制度,促進汽車製造企業提 高技術水準,從源頭上實現汽車節油。加強在用汽車的燃料經濟性檢測,

建立並實施高油耗在用汽車的退出機制。規範節油型機油和燃油添加劑市 場。不斷總結研究新型汽車節油駕駛操作技術及檢測維修工藝,推廣汽車 節能駕駛技術,實施完善的在用汽車技術狀況檢查、維修管理制度。

4、制定鼓勵公共交通及節能交通方式的政策、法規,鼓勵使用燃氣車,加強 燃氣網路和維修網路建設,鼓勵使用醇醚燃料汽車。

五、電機系統節能工程 (一) 現狀和問題

電機系統量大面廣,節電潛力巨大。全國現有各類電機系統總裝機容量約4.2億 千瓦,運行效率比國外先進水準低10-20個百分點,相當於每年浪費電能約1500億 千瓦時。其主要問題在於電動機及被拖動設備效率低,電動機、風機、泵等設備陳 舊落後,效率比國外先進水準低2-5個百分點;系統匹配不合理,“大馬拉小車"

現象嚴重,設備長期低負荷運行;系統調節方式落後,大部分風機、泵類採用機械 節流方式調節,效率比調速方式約低30%。

(二) 主要發展內容

1、更新淘汰低效電動機及高耗電設備:推廣高效節能電動機、稀土永磁電動 機,高效風機、泵、壓縮機,高效傳動系統等。更新淘汰低效電動機及高 耗電設備;採用高效節能電機及系統相關節電設備新裝電機系統。逐步限

(44)

制並禁止落後低效產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對老舊設備更新改造,重點 是高耗電中小型電機及風機、泵類系統的更新改造及定流量系統的合理匹 配。

2、提高電機系統效率:推廣變頻調速、永磁調速等先進電機調速技術,改善 風機、泵類電機系統調節方式,逐步淘汰閘板、閥門等機械節流調節方式。

重點對大中型變工況電機系統進行調速改造,合理匹配電機系統,消除“大 馬拉小車"現象。

3、被拖動裝置控制和設備改造:以先進的電力電子技術傳動方式改造傳統的 機械傳動方式,逐步採用交流調速取代直流調速。採用高新技術改造拖動 裝置,重點是大型水利排灌設備、電機總容量10 萬千瓦以上大型企業的示 範改造等。

4、優化電機系統的運行和控制:推廣軟啟動裝置、無功補償裝置、電腦自動 控制系統等,通過程式控制合理配置能量,實現系統經濟運行。

5、重點改造領域:

電力:用變頻、永磁調速及電腦控制改造風機、水泵系統,重點是20 萬千 瓦以上火力發電機組。

冶金:鼓風機、除塵風機、冷卻水泵、加熱爐風機、鑄造除鱗水泵等設備 的變頻、永磁調速。

有色:除塵系統自動化控制及風機調速。

煤炭:礦井通風機、排水泵調速改造及電腦控制系統。

石油、石化、化工:工藝系統流程泵變頻調速及自動化控制。

機電:研發製造節能型電機、電機系統及配套設備。

輕工:注塑機、液壓油泵的變頻、永磁調速。

其他:企業空調和通風、樓宇集中空調的電機系統改造等。

(三) 配套措施

1、電機系統改造主要以企業自主改造為主,輔以政府引導、設備租賃、合同 能源管理等方式。鼓勵並扶持專業節能服務機構採用設備融資租賃、合同 能源管理等市場機制推動電機系統節電改造。

數據

表 3-1 “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  類別  指標 2005 年 2010 年 年均增長(%) 屬  性  主管的政府部門  全國總人口  (萬人)   130756 136000  <8‰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 (%)     [20]  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30]  環保部、城市市政當局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     [10]  約束性  環保部  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  0.45 0.5  [0.05] 人口資源環境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表 3-2 Top 5 Region of CO 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FORMAÇÃO GLOBAL SOBRE AS ASSOCIAÇÕES DE SOLIDARIEDADE SOCIAL E OS SERVIÇOS SUBSIDIADOS REGULARMENTE PELO INSTITUTO DE ACÇÃO SOCIAL. STATISTICS ON SOCIAL SOLIDARITY ASSOCIATIONS

INFORMAÇÃO GLOBAL SOBRE AS ASSOCIAÇÕES DE SOLIDARIEDADE SOCIAL E OS SERVIÇOS SUBSIDIADOS REGULARMENTE PELO INSTITUTO DE ACÇÃO SOCIAL. STATISTICS ON SOCIAL SOLIDARITY ASSOCIATIONS

(一) 透過低碳生活圈,智慧節能講座,推動學校能源教育宣導,並 提昇學校師生對節能減碳的認知,並落實於生活中。..

Tsutomu Sakai, Ayato Kawashima, Tetsuya Koshikawa,2009“Economic assessment of batch biodiesel production process using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alkali catalysts”,

註 旅客定義是參考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Tourism Statistics

ESTATÍSTICAS PRINCIPAIS SOBRE REUNIÕES, CONFERÊNCIAS E EXPOSIÇÕES SEGUNDO O TEMA - 2 o TRIMESTRE DE 2009 PRINCIPAL STATISTICS ON MICE EVENTS BY SUBJECT- 2 ND QUARTER OF

註1 相關定義是參考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Tourism Statistics

On the other hand Chandra and Taniguchi (2001) constructed the optimal estimating function esti- mator (G estimator) for ARCH model based on Godambes optimal estimating 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