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通過中華文化學習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通過中華文化學習"

Copied!
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通過中華文化學習

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

曾笥湲 陳志堅

18 . 02. 2022

(2)

分享內容

(一) 課堂以內﹕中國語文科課程

(二) 課堂以外﹕中華文化學習

(3)

(一)

課堂以內﹕

中國語文科課程

(4)

課程宗旨

• 提高 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 培養語文學習的 興趣、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

•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 性情

• 培養 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 體認 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P.13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 P.3

(5)

九個學習範疇

學習範疇

以讀寫聽說為主導,帶動其他學習範疇 全面提升學生的 語文素養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P.14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 P.5

(6)

課程設計中的特色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 P.8-P.9

• 透過中華文化及品德情意的學習,加強價值觀教育 --〉(文學、文化)

• 以文言經典作品作為學生閱讀輸入的核心部分--〉(建議篇章)

• 文本細讀,提升閱讀深度,建立正面積極的價值觀

• 大量而廣泛閱讀, 以篇帶書,具深度的文化學習

(7)

文化

1. 物質方面指人類創造的種種文明,例如飲食、器物、服飾、建築、科學技 術、名勝古蹟等。

2. 制度方面指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制度、規範,例如民俗、禮儀、宗法、姓氏、

名號、交通、經濟、政治、軍事等。

3. 精神方面指物質和制度文化形成時產生的精神活動和結果,例如哲學、宗 教、倫理道德、教育、文學、藝術等。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 P.13-14

(8)

文學

1. 感受文學閱讀的愉快經驗,欣賞文學之美;

2. 培養審美的情趣、態度和能力;

3. 透過閱讀文學作品的愉悅感受,提高學習語文的 興趣和語文能力;

4. 分享作品中獨特而共通的思想和感情,增強人與 人之間的溝通、同感和同情,引起對生活和生命

的體悟。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P.16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 P.10-11

(9)

課程理念

有機結合 相連互通

學習範疇

以讀寫聽說為主導,帶動其他學習範疇 全面提升學生的 語文素養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P.14 語文素養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 P.5

 品德情意組織單元

中國語文科單元理念

(10)

品德情意

《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P.22

七個首要培養的價值觀與態度 品德情意

堅毅 勤奮堅毅

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寬大包容、和平共享

責任感 認真負責

國民身分認同 心繫祖國

承擔精神 勇於承擔

誠信 重視信諾

關愛 關懷顧念

(11)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2021) P.15-16

課程理念

 品德情意組織單元

(12)

提 升 語 文 素 養

課程理念  讀寫聽說相互結合

各單元以相同主題、品德情意和文體繫連

閱讀:

1. 文體

範疇相同的文體知識

2. 品德情意

文章呈現相同主題的 品德情意、人文價值

輸入

寫作﹕(文體與品德情意)

1. 應用相關的文體知識 2. 連繫單元篇章的人文價值

融會貫通、促進思維

說聽:(品德情意)

以相關品德內涵分析議題

提升討論深度

學以致用

遷移

(13)

 文學文化知識承托學習所需

課程理念

文學文化知識

促進語文素養

(14)

中國語文科課堂教學內容

內涵素養︰

• 文學文化知識

• 人文內涵

• 思想情懷

品 德 情 意

語 文 知 識

教學內容︰

• 文體知識

• 讀、寫、聽、說、

綜合能力

課程理念  文學文化知識承托學習所需

(15)

中五課程框架

單元 單元一 單元二 單元三 單元四 單元五 單元六

主題 先國家之急——

士人氣節

不平則鳴——

古今言志傳統 生活感懷——遠足 寄情自然 曠達人生的哲學 委婉含蓄的情感

品德

情意 寬大包容 勇於承擔 具道德勇氣 心繫祖國 欣賞自然 仁民愛物 美化心靈 超脫豁達 曠達坦蕩 享受淡泊 知恥自愛 情緒有節 文體

知識

1. 重溫敘事手法及 記敘的詳略與主 旨的關係

2. 重溫人物描寫手 法:直接描寫及 間接描寫

3. 綜合運用記敘、

描寫和抒情的手 法:借事抒情及 敘事寫人

1. 理清論點和論據 的關係,重點論 說文層次

2. 掌握寫作手法:

論證方法如正反 論證、舉例論證、

對比論證、駁論、

游說技巧及借古 諷今

3. 掌握論說文的引 題法

1. 重溫景物描寫:

場景描寫、具象 描寫

2. 重溫各種描寫手 法如細描、定點 描寫、步移法、

多角度描寫

1. 重溫借景抒情、

說理手法:融情 入景、觸景生情 2. 鞏固景物描寫與 情、理的抒述與 深度

1. 掌握寓言的寫作 手法

2. 重溫借事說理的 寫作手法

1. 掌握詩詞常用的表 達手法: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 情、對面設想、運 用典故、襯托、對 比

2. 賞析詩詞作品中的 意象

文學 文化 知識

1. 士人精神 2. 俠客思想

1. 儒家治國之道 2. 古今言志傳統

1. 了解人與自然的 關係

2. 了解中國文人寄 情山水的傳統

1. 認識道家自然天 道觀

2. 認識自然景物的 文化意義

掌握道家思想的基 本概念:

1. 逍遙無待 2. 無用之用

1. 重溫詩的體制

2. 重溫詞的格律

(16)

單元 單元一 單元二 單元三 單元四 單元五 單元六 主題 先國家之急——

士人氣節

不平則鳴——

古今言志傳統 生活感懷——遠足 寄情自然 曠達人生的哲學 委婉含蓄的情感

品德 情意

寬大包容 勇於承擔

心繫祖國 具道德勇氣

欣賞自然 仁民愛物

美化心靈 超脫豁達

曠達坦蕩 享受淡泊

知恥自愛 情緒有節

文體 知識

1. 重溫敘事手法及 記敘的詳略與主 旨的關係

2. 重溫人物描寫手 法:直接描寫及 間接描寫

3. 綜合運用記敘、

描寫和抒情的手 法:借事抒情及 敘事寫人

1. 理清論點和論據 的關係,重點論 說文層次

2. 掌握寫作手法:

論證方法如正反 論證、舉例論證、

對比論證、駁論、

游說技巧及借古 諷今

3. 掌握論說文的引 題法

1. 重溫景物描寫:

場景描寫、具象 描寫

2. 重溫各種描寫手 法如細描、定點 描寫、步移法、

多角度描寫

1. 重溫借景抒情、

說理手法:融情 入景、觸景生情 2. 鞏固景物描寫與 情、理的抒述與 深度

1. 掌握寓言的寫作 手法

2. 重溫借事說理的 寫作手法

1. 掌握詩詞常用的表 達手法: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 情、對面設想、運 用典故、襯托、對 比

2. 賞析詩詞作品中的 意象

文學 文化 知識

1. 士人精神 2. 俠客思想

1. 儒家治國之道 2. 古今言志傳統

1. 了解人與自然的 關係

2. 了解中國文人寄 情山水的傳統

1. 認識道家自然天 道觀

2. 認識自然景物的 文化意義

掌握道家思想的基 本概念:

1. 逍遙無待 2. 無用之用

1. 重溫詩的體制 2. 重溫詞的格律

中五課程框架 以品德情意組織單元

承擔(達)豁達(窮)

文學文化知識承托學習所需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

(17)

中五「單元四」框架

單元 單元四

主題 寄情自然

品德情意 1. 美化心靈 2. 超脫豁達

學習重點 1. 重溫借景抒情、說理手法(融 情入景、觸景生情)

2. 鞏固景物描寫與情、理的抒 述與深度

選篇 1. 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2. 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3. 楊 絳〈收腳印〉

4. 余光中〈春來半島〉

文學文化知識

1. 認識道家自然天道觀 2. 由「道」而生的價值觀 3. 傳統文學中所體現的道

家精神

品德情意組織單元

文學文化知識承托學習所需

(18)

選篇 品德情意 文體知識 文學文化

王禹偁

〈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欣賞自然 豁達淡薄

借景抒情 感官描寫 多角度描寫

道家的名利觀、處世態度

柳宗元

〈鈷鉧潭西小丘記〉 欣賞自然

借景抒情 步移法 多角度描寫

道家的名利觀、處世態度

楊絳

〈收腳印〉

明白生命限制 放下執着

借景抒情 感官描寫 場景描寫 細節描寫

道家生死觀

余光中

〈春來半島〉 欣賞自然風光

借景抒情 場景描寫 細節描寫

道家自然天道觀

選篇與各項重點扣連

中五「單元四」框架

(19)

中四單元框架

單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單元主題 修己基石——孝親 學習有方 香港文學 社會責任——我城‧我承 前進與開脫——情感的出路 責任與情感——抉擇的原則

品德情意

孝親 勤奮堅毅

實事求是 虛心開放 認真學習

美化心靈 欣賞藝術

知恩感戴 仁民愛物 勇於承擔

情緒有節 勇於承擔

心繫祖國

學習重點 ‧重溫記敘詳略的安排

‧重溫借事抒情的寫作技巧

‧掌握運用象徵手法加深對 文章主題的表達

‧重溫議論文基本結構及要素

‧掌握議論文論證手法︰

駁論、正反、對比、舉例

(史、事、語)

‧理清論據與論點的關係

‧提高對身邊事物的觀察與感 知

‧掌握對人、事、物的細緻描 寫

‧掌握景情關係

‧掌握意象的運用

‧掌握人物描寫的手法︰直接描寫

/間接描寫

‧重溫景物描寫的手法︰場景描寫、

具象描寫

‧重溫記敘手法及記敘詳略

‧認識與掌握修辭︰示現

‧重溫借景抒情的手法

(融情入景、觸景生情)

‧掌握景物描寫與情、理的抒述與 深度

‧重溫議論文論證手法︰

駁論、正反、對比、事例

(史、事、語)

‧理清論點與論點間的層次

‧掌握情理兼備的說理手法 文學知識

文化知識

‧認識儒家學說的基本概念

︰ 仁義之說 家庭本位

‧論說文、談話散文

‧各家學習觀 ‧認識香港文學

‧從香港作家書寫看香港文化

‧認識地景文學(定義及作家舉 隅)

‧儒家的抒情傳統(發而中節)

.詩言志(愛情、個人抱負、理想)

.認識詞主要派別

‧重溫詞的格律

‧認識儒家的「義利之辨」

1. 殷海光〈人生的意義〉(節 錄)

【4個階層+結尾--收復道德失 地】

指定文言經典 學習材料

1.〈論仁‧論孝‧論君子〉 1. 荀子〈勸學〉

2. 韓愈〈師說〉

本單元不設指定選篇 本單元不設指定選篇 1. 蘇軾〈念奴嬌〉

2. 李清照〈聲聲慢〉

3. 辛棄疾〈青玉案〉

1. 孟子〈魚我所欲也〉

閱讀選篇

(白話 )

1. 胡燕青〈雙層床〉

(啟思單元一)

2. 潘步釗〈寂寞山城〉

1. 梁啟超〈敬業與樂業〉

2. 曾敏之〈談學問〉

1. 潘步釗〈人間風景〉

2. 也斯〈書與街道〉

3. 西西〈花墟(一)〉

1. 胡燕青〈春江水暖鴨先知〉

2. 也斯〈鴨寮街〉

3. 黃秀蓮〈最憶大排檔〉

王良和〈常常,我想起那間屋〉 周國平〈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閱讀選篇

(文言)

《論語》選讀(仁、禮) 《論語》選讀(師道、為學) 本單元不設文言選篇 本單元不設文言選篇 1. 杜甫〈詠懷古跡〉(其一、其三) 《史記.伯夷列傳》(節錄)

寫作能力 文體︰記敘抒情文 能力遷移︰借事抒情、象徵

文體︰論說文

能力遷移︰論證手法的運用、理 清論據與論點關係

文體︰記敘抒情文

能力遷移︰貫串事、景、情、

理與文章主題的關係

文體︰記敘抒情/談話散文 能力遷移︰場景描寫/人物描寫

文體:記敘抒情 文體︰自由

能力遷移︰駁論、正反立論、舉 例論證、論說層次

延伸閱讀篇章 1. 琦君〈髻〉

2. 龍應台〈雨兒〉

3. 余光中〈催魂鈴〉(節 錄)

4. 豐子愷〈作父親〉

1. 陳之藩〈哲學家皇帝〉(隨筆) 2. 沈謙〈書本就像降落傘——談 書的妙喻〉

3. 朱光潛〈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 走〉

1. 黃秀蓮〈小而不陋的攤子〉

2. 小思〈冒汗青龍〉

3. 黃仁逵〈美麗都精修梳化換 皮〉

1. 李維怡〈尚在人間〉

2. 麥樹堅〈藍天下的早晨〉

3. 朱少璋〈老區風景〉

1. 鍾怡雯〈攞脫〉

2. 席慕容〈試驗〉

1. 錢鍾書〈談快樂〉

2. 周國平〈在義與利之外〉

名言雋語主題 孝敬長輩 好學勤思 生活情思 仁民愛物 淡泊閒適 親情顧念、忠志

指定讀物 黃仁逵《放風》〈阿孝〉 黃仁逵《放風》〈飛行歌手〉

語文知識 掌握修辭︰象徵 文言詞語︰則

文言詞匯︰焉、或、以、孰

(啟思5.29-5.33)

文言詞匯︰詞類活用

文言句式︰掌握否定句、判斷句。

文言詞匯︰夫、諸、也 掌握修辭︰示現、通感

(放〈魚我所欲也〉範文筆記)

(20)

文言示例

考慮點﹕

• 文言指定篇章

• 中華文化概念

• 延伸閱讀

(21)

仁義禮智

(22)

孝道

(23)

仁與禮

(24)

忠恕

之道

(25)

君子

(26)

君子

(27)

關於怎樣讀《論語》,可參考﹕

陳志堅〈治學之本 憶二十多年前黃繼持教授《論語》課〉

發表於「香港文學評論學會」9 April, 2021

https://www.literaturehk.com/902878370294/2021/3/30

(28)

(二)

課堂以外﹕

中華文化學習

(29)

源活齋 體現中華文化的價值和意義

(30)

源活齋 名字由來

朱熹的《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本校以基督教辦學,耶穌基督就是活水源頭。

備談﹕

齋、館、樓、閣、堂、室、庭、苑

居、亭、台、軒、榭、廊、廂、舫

(31)

齋、館、樓、閣、室、堂、庭、苑、居、亭、台、軒、榭、廊、廂、舫

樓房名稱﹕

居﹕又一居、昇悅居、雅典居 閣﹕恒暉閣、華輝閣、珊瑚閣 庭﹕爵悅庭、港灣豪庭、翠擁華庭 軒﹕宇晴軒、凱帆軒、深灣軒 苑﹕翰林苑、聽濤雅苑、天盛苑 台﹕萬信台、太子台、光明台

堂﹕南慶堂 亭﹕雁亭 室﹕銘室 館﹕鴻館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然而,時代也不同了吧﹗

(32)

• 古文字學

• 古典文學

• 中國書法

• 中國繪畫

• 中樂

• 華服

• 中國茶道

• 中藥

• 中國棋藝

• 中國陶藝

• 中國園林

• 中國花道

體現中華文化的價值和意義

(33)
(34)
(35)
(36)
(37)

禮樂一體

曾侯乙墓編鐘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已經有七聲音階及絕對 音高的概念,表明周代的文化與科技已達到 很高的水準。

知恩感戴 毛公鼎

冊命書,周宣王命毛公處理國家大小事務,

毛公感念周王,於是鑄鼎紀事。

歷史淵源 散氏盤

記述地是夨人付給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

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38)

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 鵲華秋色圖、洛神賦、前赤璧賦、行書千字文 歐陽詢 行書千字文

顏真卿 祭姪文稿 柳公權 玄秘塔碑

美學追求

(39)

米芾 春山瑞松圖 唐寅 陶穀贈詞圖

郭熙 早春圖 范寬 溪山行旅圖

美學追求 中國畫的特色 詩書畫同源

氣韻生動

以形寫神

形神兼備

筆墨神韻

筆精墨妙

意存筆先

畫盡意在

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

(40)

校本 學習單元 配合

中國語文科課程 舉辦中華文化活動

跨學科 中華文化活動

跨學科

中華文化活動

(41)

學習內容舉隅

中一級

閱讀教學:小思〈深秋未圓湖〉

寫作教學:學習描寫基本技巧

造園手法的「引景」

「因路得景」、「移步換景」

兼具文化學習的寫作體驗

將課堂學習延伸至校內的園林景致,

構建觀察的主題與平台

中華文化學習點

配合中國語文科課程舉辦中華文化活動

(42)

學習內容舉隅

中國語文科 X 視藝科

兼具文化學習的學習體驗

在校內園林遊歷觀察,為學生提供真切的體驗:

• 切身感受中國畫中常見的技藝「散點透視法」

• 以經歷寫作一篇靈活運用不同觀察及描寫方法的文章

學習成果:

• 善用多角度觀察與描寫技法,完成文章一篇。

• 完成視藝作品,呈現中國畫的作畫技術。

舉辦跨學科中華文化活動

步移景異:中國畫與文藝寫作

學習重點

視藝科:中國畫「散點透視法」

中國語文科:「步移法」

(43)

o中國語文科 o科技與生活科 o中華文化學會

o中國語文科 o中國歷史科 o視藝科

o中國語文科 o中國歷史科 o中國文學科 o視藝科

其他跨學科元素

「茶話人生:中國茶道的人文精神」

「衣履生花:中國漢服與旗袍設計」

「篆隸青絲:青銅器物與絲路藝術」

(44)

謝謝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尊重別人 尊重他人 關懷顧念 關愛 重視信諾 誠信 團體‧國家‧世界 勇於承擔

第一學習階段 學習範疇六:了解世界與認識資訊年代- 33 驗及觀點. 欣賞世界上存在著的不同

知人善用 大興土木 體恤民情 荒淫無道 好大喜功 學術自由 箝制思想 國力擴展 吏治清明 嚴刑峻法 勞民傷財

愛國憂民的崇高襟懷 懷念鄉土的真摯情感 男女追慕的溫柔繾綣 孝悌親親的敦厚倫常 朋友相待的相知高義 愛眾及物的高尚品德

• 在「心房」進行課堂或體驗 式學習活動後,學生能以表 情符號表達自己的情緒,令 學生能以多元化的途徑表達 情緒,以便老師深入了解學

中二 自信、責任、尊重自己及別人 中三 正義、勇氣.. 中四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 |英國語文教育| 藝術音樂教育 | STEM 教育 全球意識與文化敏感度 |體驗學習| 接觸大自然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中國傳統農曆劃分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