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公共圖書館自修室座位選擇之研究: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公共圖書館自修室座位選擇之研究: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為例"

Copied!
2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圖書資訊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公共圖書館自修室座位選擇之研究:

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為例

A Study of Seat Choice in Public Library Study Room:

A Case Study of National Library of Public Information

郭芳慈 Fang-Tzu Kuo

指導教授:謝寶煖 博士 Advisor: Pao-Nuan Hsieh, Ph.D.

中華民國 103 年 11 月

November, 2014

(2)
(3)

本論文獲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研究獎助

(4)
(5)

謝 辭

四年多的研究所生涯總算畫上句點。論文能夠完成,要感謝指導教授謝寶煖 老師,從擔任老師的助理、修課,一直到後續的論文寫作,很謝謝老師費心指導,

讓我能更進步、把事情做得更好,而老師的諄諄教誨,讓學生在過程中同時也學 習做人做事的道理。

謝謝口試委員陳格理老師、吳可久老師及賴麗香老師在百忙之中撥空審閱論 文,並在口試時提供了許多寶貴建議及我從未思考過的方向,論文因此才能更臻 完善。

謝謝藍文欽老師,在我摸索研究題目時給予學生鼓勵,讓我更確信研究方向。

謝謝系辦宜玲助教和瑜君助教的協助,有您們的幫忙,口試及論文獎助相關作業 才能順利完成,謝謝您們。

謝謝國資圖余玟靜小姐和黃文松先生協助解答問題及提供自修室相關資料,

有您們的幫忙才能順利進行研究。感謝國資圖自修室的讀者,雖然打擾到您們念 書,您們還是熱情協助填答問卷;還有幾位讀者在問卷上留言為我加油,謝謝您 們的鼓勵,讓問卷發放順利完成。

感謝主管姿玲組長對芳慈各方面的包容,並感謝文資典藏組及相關同仁在業 務上的協助;特別感謝紫蓉和苹栗在諸多方面的幫忙和體諒,我才能順利完成各 項業務,同時兼顧工作和論文。謝謝一起搭車的齡予,在寫論文的封閉日子裡,

和妳聊天使我的生活更加豐富。

感謝 r99 的同學們,回想一起學習的日子,是多麼的單純幸福;特別要感謝 怡如和靜怡,能和妳們同組一起面對各項作業和報告、分享生活點滴,芳慈備感 幸運。

謝謝家人一直很關心我的論文進度,特別感謝媽媽讓我能無後顧之憂地專心

(6)

於學業,您的恩情無以回報。

最後,要感謝奕豐,不論是修課期間或寫論文時我壓力都很大,幸好有你聆 聽我課業、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煩惱,在我無助時提供方向,很感謝你一直以 來的陪伴。感謝雪人,雖然你默默不說話,但你的笑容總能讓我充滿溫暖。還有 要感謝另一片藍天,讓我更堅定要趕緊完成論文,並且追尋更高層次的我。

郭芳慈 謹誌 103.11.10

(7)

摘 要

公共圖書館之自修室為國內讀者高度需求之空間,故其規劃管理相形重要。

在規劃上,一般考量自修室的面積、桌子大小、間距及型式等;在管理上,國內 規模較大的圖書館普遍運用座位管理系統輔助館員管理座位。然而,自修室對於 人與環境互動關係的考量較為缺乏。許多研究顯示讀者有選擇座位的偏好,且會 受到環境、社會及個人因素之影響,顯現自修室在規劃管理上若未將讀者選擇座 位的需求納入考量,自修環境及座位管理系統將難以符合讀者的期待。

為探討符合讀者需求之座位管理系統樣貌,以及自修環境品質之改善方向,

本研究於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自修室進行問卷調查,探討讀者偏好的座位及特性,

並分析讀者偏好的座位類型、不同讀者是否有不同的座位偏好,以及讀者對於自 修環境的重視程度及感受。

研究發現,熱門座位為角落及落地窗旁的座位,特性為安靜、座位附近較不 易有其他讀者走動且較有隱私;讀者優先選擇的座位具有讀者重視的特性。在座 位類型上,讀者偏好內區、朝向入口、離入口較遠及靠牆的旁邊位。不同性別、

年齡、職業及教育程度的讀者對於座位有一致的偏好。在自修環境上,最需優先 改善的項目為「座位附近讀者走動的頻率」。最後,依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圖書 館規劃自修室座位管理系統及改善自修環境之參考。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自修室;座位選擇;座位偏好;座位管理系統

(8)
(9)

Abstract

The study room of public library is highly required by readers in Taiwan, so it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well considered. In terms of planning, libraries generally take the seating capacity of study room, aisle space between tables, seating space, and types of tables, etc into considerations. In management aspects, large-scale libraries usually use seat management system to assist librarians managing seat assignment. However, researchers found that readers would prefer different seats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personal factors, and this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was little regarded. Thes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if libraries do not take readers’ seating preferenc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tudy environment and seat management system will be difficult to meet readers’ expectations.

In order to find a seat management system that meets readers’ needs and to improve study environment, a survey investigation was made in the study room of National Library of Public Information. The purpose was to explore the reader-preferring seats and their features, examine which kind of seats were preferred, analyze whether seat preferences vary from different readers, and investigate the feeling of readers toward study room.

It was found that popular seats, which were in the corner or beside French windows, were quiet, less readers moving around and with high privacy. The features of preferred seats corresponded to what readers emphasized. In addition, the seats readers preferred were in the inner region, back of the room, facing the entrance, and end seats beside wall. Readers with distinct backgrounds such as gender, age, occupation, and education had consistent seat preference. Also, what should be improved with highest priority was reduce the distractions of readers moving around.

(10)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for libraries on planning seat management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study environment of study room.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study room; seat choice; seating preference; seat management system

(11)

目 次

摘 要 ...i

Abstract ... iii

表 次 ... vii

圖 次 ...x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問題陳述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5

第二章 文獻分析 ... 7

第一節 圖書館中的領域行為與個人空間 ... 7

第二節 圖書館座位選擇相關研究 ... 2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3

第一節 研究對象 ... 4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48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52

第四節 研究步驟 ... 5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55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 55

第二節 座位選擇分析 ... 77

第三節 座位特性分析 ... 106

第四節 座位選擇因素重要性分析 ... 109

第五節 座位滿意度分析 ... 131

(12)

第六節 座位整體感受分析 ... 144

第七節 座位選擇因素重要性與滿意度差距分析 ... 150

第八節 綜合討論 ... 15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59

第一節 結論 ... 159

第二節 建議 ... 162

第三節 進一步研究之建議 ... 166

參考文獻 ... 167

附錄一 自修室座位選擇調查問卷 ... 173

附錄二 第一優先選擇座位表 ... 180

附錄三 座位選擇其他因素填答內容 ... 183

(13)

表 次

表 2-1 空間標示物與領域行為相關研究 ... 14

表 2-2 侵入讀者個人空間相關研究 ... 21

表 2-3 圖書館座位選擇相關研究 ... 35

表 2-4 座位選擇影響因素:環境因素 ... 40

表 2-5 座位選擇影響因素:社會因素及個人因素 ... 41

表 3-1 座位選擇因素問卷題項參考來源 ... 50

表 4-1 各時段問卷發放與回收情形 ... 55

表 4-2 人口變項次數分配表 ... 57

表 4-3 到自修室的頻率分析 ... 58

表 4-4 人口變項與到自修室的頻率摘要表 ... 60

表 4-5 通常何時使用自修室分析 ... 62

表 4-6 平均一天在自修室的停留時間分析 ... 63

表 4-7 人口變項與平均一天在自修室的停留時間摘要表 ... 65

表 4-8 到自修室目的分析 ... 67

表 4-9 準備的考試類型分析 ... 68

表 4-10 人口變項與預約登記方式摘要表 ... 69

表 4-11 是否和他人一起到自修室分析 ... 71

表 4-12 人口變項與是否和他人一起到自修室摘要表 ... 72

表 4-13 入座情形分析 ... 74

表 4-14 同桌讀者數量分析 ... 76

表 4-15 熱門座位選擇情形 ... 77

表 4-16 優先選擇座位及熱門座位分布情形 ... 78

表 4-17 人口變項與熱門座位偏好摘要表 ... 80

(14)

表 4-18 自修室使用情形與熱門座位偏好摘要表 ... 83

表 4-19 人口變項與座位所在區域偏好摘要表 ... 88

表 4-20 人口變項與座位朝向偏好摘要表 ... 90

表 4-21 人口變項與座位離入口距離偏好摘要表 ... 92

表 4-22 人口變項與座位位置偏好摘要表 ... 94

表 4-23 自修室使用情形與座位所在區域偏好摘要表 ... 98

表 4-24 自修室使用情形與座位朝向偏好摘要表 ... 100

表 4-25 自修室使用情形與座位離入口距離偏好摘要表 ... 102

表 4-26 自修室使用情形與座位位置偏好摘要表 ... 104

表 4-27 座位相符程度分析 ... 106

表 4-28 熱門座位與相符程度 t 檢定摘要表 ... 107

表 4-29 優先選擇座位與相符程度 t 檢定摘要表 ... 108

表 4-30 座位選擇因素重要性分析 ... 110

表 4-31 讀者認為最重要的三項因素 ... 112

表 4-32 性別與座位選擇因素重要性 t 檢定摘要表 ... 114

表 4-33 年齡與座位選擇因素重要性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7

表 4-34 職業與座位選擇因素重要性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22

表 4-35 教育程度與座位選擇因素重要性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23

表 4-36 到自修室的頻率與座位選擇因素重要性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26

(15)

表 4-42 優先選擇座位與滿意度 t 檢定摘要表 ... 135

表 4-43 座位所在區域與滿意度 t 檢定摘要表 ... 137

表 4-44 座位朝向與滿意度 t 檢定摘要表 ... 138

表 4-45 座位離入口距離與滿意度 t 檢定摘要表 ... 140

表 4-46 座位位置與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42

表 4-47 座位類型與滿意度之關係 ... 143

表 4-48 座位整體感受分析 ... 145

表 4-49 熱門座位與整體感受 t 檢定摘要表 ... 145

表 4-50 優先選擇座位與整體感受 t 檢定摘要表 ... 146

表 4-51 座位所在區域與整體感受 t 檢定摘要表 ... 147

表 4-52 座位朝向與整體感受 t 檢定摘要表 ... 147

表 4-53 座位離入口距離與整體感受 t 檢定摘要表 ... 148

表 4-54 座位位置與整體感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48

表 4-55 座位類型與整體感受之關係 ... 149

表 4-56 座位選擇因素重要性與滿意度差距分析 ... 151

(16)
(17)

圖 次

圖 3-1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自修室平面圖及內部環境 ... 45

圖 3-2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地下一樓平面圖及外部環境 ... 46

圖 3-3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自修室座位型式 ... 46

圖 3-4 研究步驟圖 ... 54

圖 4-1 座位位置說明 ... 75

圖 4-2 熱門座位與優先座位分布圖 ... 79

圖 4-3 座位選擇因素重要性與滿意度差距 ... 152

圖 4-4 座位選擇因素重要性與滿意度四象限圖 ... 153

圖 5-1 分派座位順序建議 ... 165

(18)
(1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陳述

公共圖書館是以社會大眾為主要服務對象,提供圖書資訊服務、推廣社會教 育及辦理文化活動之圖書館("圖書館法",民 90 年 1 月 17 日)。為達成圖書館之功 能,公共圖書館建築設備標準中規定,圖書館之館舍空間,可依支援圖書館服務 功能之特性,區分為機能性空間及非機能性空間。機能性空間包含讀者服務空間、

行政及技術服務空間、文教活動空間,以及特殊用途空間。其中,讀者服務空間 係指提供讀者閱覽與資料典藏所需之空間,如參考室、期刊室、圖書閱覽室、普 通閱覽室(自修室)等(經濟部中央標準局,民 85)。

在讀者服務空間中,許多調查顯示讀者對自修室之高度需求,且讀者至圖書 館之主要目的為自修準備考試。例如,王嘉鈴(民 90)針對國內 27 所縣(市)級以上 之公共圖書館進行調查,發現青少年對自修室的使用及需求度最高,且其使用圖 書館的主要原因為讀書自修。吳政叡(民 92)針對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附近區域之 公共圖書館讀者進行調查,發現「提供自修環境」(61.11%)為讀者非常需要之服 務。國立臺中圖書館(民 94)針對到館讀者之調查顯示,青少年到圖書館的首要目 的為準備考試(69.6%),且他們最喜歡及最常使用的地方皆為讀者自修室,認為最 需改善的地方為「增加自修座位」;而成人最喜歡及最常使用的地方為參考閱覽室,

其次即為讀者自修室,認為最需改善的地方是「多設自修座位」,僅次於「書更新 太慢」。

由讀者對於自修室之殷切需求,顯現圖書館對於自修室的規劃和管理應更加 地留意和重視。在自修室的設置規劃上,公共圖書館建築設備標準中規定,自修 室應配置於出入管制口之外,並設計明顯標示,以引導讀者利用館內各項館藏資 源(經濟部中央標準局,民 85)。鮑家聲與姚宇澄(民 75,頁 227-229)則認為,規

(20)

劃閱覽室時為了達到安靜目的,可利用垂直或水平布置方式,將閱覽室設於離外 界噪音較遠之區域;並可依讀者之到館目的,將不同類型的閱覽室設置於不同地 點,其中使用自修室之讀者通常不需借還書,因此可將自修室設置於離入口較遠 的位置。

在自修室的內部規劃方面,考量因素包含自修室的面積(鮑家聲、姚宇澄,民 75,頁 229)、桌子大小、間距及型式等(Wheeler & Githens, 1941, p.130),但學者 建議,圖書館應多加考量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Brown, 2002, p.28; Holt, 1989, p.143)。調查顯示,讀者至圖書館的主要目的為自修研讀(王嘉鈴,民 90;國立臺 中圖書館,民 94),且讀者會因期望安靜而選擇至圖書館讀書(Sommer, 1967)。因 此,讀者在圖書館內選座位時,偏好選擇靠牆的桌子(陳茂柏、賴福林、許銘哲,

民 79;Schaeffer & Patterson, 1977; Shoham, 1991);必須與其他讀者同桌時,偏好 選擇與其斜向坐或中間隔位,以避免目光接觸(李興國,民 84;Fishman & Walitt, 1972; Sommer, 1965)。

此外,當以問卷詢問讀者選擇某個座位之原因時,讀者亦多考量座位之安靜 性(Shoham, 1991)、易受干擾的程度(Schaeffer & Patterson, 1977; Sommer, 1968),

較少提及通風、燈光等因素。許多研究並發現,個人因素如讀者的性別(李興國,

民 84;Sommer, 1966)、個性(Campbell & Hawley, 1982; Schaeffer & Patterson, 1977),

以及社會因素如單獨或與朋友一起進入自修室(Eastman & Harper, 1971; Fishman

(21)

腦系統輔助館員管理座位。國立臺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等,更在其使 用規定中規範讀者刷卡、離座一小時取消座位等事項("國立臺灣圖書館自修室使 用要點",民 102 年 6 月 5 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閱覽規定",民 102 年 1 月 11 日)。

座位管理系統使得讀者進入自修室前需從電腦畫面選擇座位,或由系統分派 座位。以後者而言,當讀者選擇座位的權利交由系統執行,若系統設計時未將讀 者選擇座位的想法納入考量,系統分派的座位將難以符合讀者的期待。

以往圖書館座位選擇研究多從讀者在自然情境下選擇座位的行為進行探討,

國內大型圖書館自修室多運用電腦系統管理座位,相關研究卻付之闕如。此外,

座位選擇相關研究多以大學圖書館為研究場域,國內讀者至公共圖書館自修的情 況普遍,以公共圖書館為場域的研究僅 Shoham(1991)及李興國(民 84)兩篇文獻。

鑑此,本研究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自修室為個案,以問卷調查法探討讀者 偏好的座位為何,並探討這些座位的特性、讀者偏好的座位類型、不同讀者是否 有不同的座位偏好,以及讀者對於自修環境的重視程度及感受。期能由讀者本身 出發,探討符合讀者需求之座位管理系統樣貌及自修環境的改善方向,以供圖書 館規劃自修室座位管理系統及改善自修環境之參考。

(2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探討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自修室讀者的座位偏好,以及 對於自修環境的重視程度與感受。具體而言,本研究擬達成之研究目的為:

一、探討讀者偏好的座位及其特性。

二、了解讀者偏好的座位類型。

三、分析不同讀者對於座位的偏好是否有所差異。

四、探討自修環境需要改善的項目。

五、依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圖書館規劃自修室座位管理系統及改善自修環境之 參考。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限制如下:

一、囿於人力及時間限制,本研究以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自修室為研究個案,因 自修環境之差異,研究結果可能無法類推至所有公共圖書館自修室。

二、本研究於 102 年 11 月中旬至 103 年 2 月下旬抽樣 14 個時段進行問卷調查,

(2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自修室 (study room)

為供讀者自習用之普通閱覽室(經濟部中央標準局,民 85)。

二、座位配置 (seat arrangement)

本研究之座位配置,指圖書館針對閱覽座椅之規劃。考量因素包含桌子大小、

間距、型式、數量、與其他設備和空間的距離等(Metcalf, 1965, p.130)。

三、閱覽桌 (reading table)

為讀者在閱覽室內利用書刊而配置的專用桌子(丘東江,民 95,頁 788)。一 般可分為單面和雙面閱覽桌兩種,雙面閱覽桌為圖書館一般採用之閱覽桌型 式;另有附隔板設計之雙面閱覽桌,可減少讀者的相互干擾(李文馨,民 84,

頁 2169)。

四、座位選擇 (seat choice)

本研究之座位選擇,指當自修室中存在尚未有讀者入座的座位時,讀者決定 坐在那個座位的過程。

(24)
(25)

第二章 文獻分析

座位選擇相關文獻以實證研究居多,本章依相關研究之主題分為兩節,第一 節探討圖書館中的領域行為與個人空間,第二節綜整圖書館座位選擇相關研究。

第一節 圖書館中的領域行為與個人空間

本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領域性、個人空間及私密性之意涵;第二部 分為相關實證研究,依主題分為空間標示物與領域行為,以及侵入讀者個人空間 後之反應兩方面探討。

一、領域性、個人空間及私密性之意涵

(一)領域性

Sommer(1969, p.14)認為領域(territory)是個人化且受到保衛的區域。Altman 與 Chemers(1980)則將領域分為三個類型:初級領域(primary territory)、次級領域 (secondary territory)及公共領域(public territory)。初級領域是由個人或初級團體(如 家庭)所擁有,為擁有者生活的重心,且在擁有者心中佔有極大份量,例如住家、

公司等;與初級領域相比,次要領域對擁有者的重要性較低,為暫時性的擁有,

例如教室、寄物櫃等;公共領域則對所有人開放,不為任何人所擁有,如公園、

商店、火車等。

領域的空間劃分能降低糢糊性並增進秩序;由於對於領域的熟悉,人們的行 為能更有秩序,對於未來亦能有較高的控制感(Edney, 1976, pp.816-818)。此外,

領域使人們能夠調節與人的互動和隱私、降低環境刺激和壓力的程度,並能減低 衝突發生的可能(Bell, 2003, pp.360-361)。

領域性(territoriality)則是個人或團體對領域表現出的行為與認知(Bell, 2003,

(26)

p.357)。Edney(1974, p.962)指出領域性包含實質空間、保衛、所有權、認同感、

標記、個人化、控制以及使用的排他性等因素。領域性表現於圖書館,為讀者入 座後將個人物品置於座位旁或桌上(個人化)、於暫時離座時將物品遺留於座位(標 記),以及座位遭他人誤坐時的保衛行為(保衛)等。

(二)個人空間

Sommer(1969, p.26)認為個人空間(personal space)是環繞於人四周的一種無形、

不允許他人侵入的區域。個人空間與領域的不同之處在於,領域通常以家為中心,

而人即是個人空間的中心(Bell, 2003, p.321);因此,領域為固定的空間,個人空 間則會隨著人而移動(徐磊青、楊公俠,民 94,頁 167-168)。

Hall(1966, pp.116-125)將個人空間依距離由近而遠分為四個類型,依序為親密 距離(intimate distance)、個人距離(personal distance)、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及 公眾距離(public distance)。在親密距離內發生的活動主要為親密接觸;朋友及相 識者間的互動發生於個人距離;社會距離用於公務往來,為不認識者間的距離;

公眾距離則多為演講者與聽眾的距離。

人們尋求彼此間的適當距離,目的在於調節接收他人訊息及透露自身訊息的 多寡(Argyle & Dean, 1965, p.292),並可避免與他人距離過近而感受到視覺、聽覺、

嗅覺等的過度刺激(Hall, 1966, p.116)。

(27)

民 80,頁 270),亦即個人可控制什麼訊息可與他人交流,以及與他人互動的接近 程度。私密性並為一種調整的過程,當人們缺乏私密性時希望獨處,欲與他人互 動時則走向人群(Altman & Chemers, 1980)。

Westin(1967)將私密性分為四個面向,分別為獨處(solitude)、親密(intimacy)、

匿名(anonymity)及保留(reserve)。獨處即遠離他人且不讓他人看見;親密為群體的 私密性,如情侶希望單獨相處;匿名是人們希望在公開場合不被認出;保留的意 義為部分訊息不讓他人知道。

擁有私密性除了讓人能限制及保護與他人互動的程度,在心理方面,並能讓 人感受到不受他人控制的自主性及自我價值,並能從社會的壓力中釋放情感 (Westin, 1967)。整體而言,私密性能幫助人們明確自我,並使人感覺幸福(徐磊青、

楊公俠,民 94,頁 140-143)。

私密性的重點在於讓人們可以調節對他人封閉或開放的程度,因此在圖書館 閱覽室的設計上,可藉由設立隔板並調整座位間距,降低讀者間視覺及聽覺上的 相互干擾來達到私密性(蕭秀玲等,民 80,頁 300)。

二、相關研究

(一)空間標示物與領域行為

空間標示物(spatial marker)為領域行為的表達方式之一,或可視為一種警告標 示,目的為傳達他人空間的擁有權或合法佔有之訊息,請他人不可侵入此領域 (Becker, 1973, p.440)。空間標示物可有效於短時間保留領域,如空間、座位等(Gal, Benedict, & Supinski, 1986, p.567)。圖書館場域之相關研究,多將空間標示物分為

「個人標示物」(personal marker) (如外套、筆記本)、「非個人標示物」(impersonal marker) (如圖書館的書),以及「人」(person marker)(如已入座讀者)三種,以下為 相關實證研究之探討。

(28)

Becker(1973)以田野實驗法及觀察法探討大學圖書館中的空間標示物與讀者 行為。其中田野實驗為開館前至閱覽座位放置空間標示物(打開的筆記本、書等);

觀察法則是於剛開館時進行三個月四至五小時的觀察,隨機選擇觀察對象,並分 別觀察選擇空桌、選擇有空間標示物的桌子、選擇有已入座讀者的桌子三種情況,

記錄讀者選擇的座位、和標示物或同桌讀者的相對位置、性別、離開時間、停留 時間、桌子型式等資料。研究發現:(1)八成讀者與已入座讀者斜向坐,五成與空 間標示物斜向坐;(2)「標示物之桌子」較「有已入座讀者之桌子」較快有讀者入 座;(3)人們在空位子的停留時間較有已入座讀者的位子久,有標示物的位子停留 時間居中;(4)未觀察到領域遭侵入之讀者設法保衛座位或讓侵入者離開的行為。

Fisher 與 Byrne(1975)於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圖書館觀察男女性如 何利用個人物品標示領域以防止入侵者。觀察對象為現場單獨坐的學生男女各 33 位。觀察者記錄性別、個人物品放置位置(旁邊座位、對面座位,或兩邊都放)。

研究發現,女性傾向將個人物品放在身旁座位,男性則傾向將個人物品放在對面 座位。

Taylor 與 Brooks(1980)為了解人們是否會在公共場所建立暫時性 的領域 (temporary territory),分別比較讀者在個人閱覽桌(carrel)及多人閱覽桌(table)的「領 域認知」和「領域行為」。在「領域認知」方面,研究對象為心理學導論課程學生 共 28 位,調查學生是否認為個人閱覽桌比多人座位有價值。問卷採封閉式問答,

(29)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 VPI&SU)總圖書館進行田野實驗。實驗共 進行四週,時間為下午及晚上各進行兩小時。實驗設計方面,隨機選擇目標對象 (subject),選定後安排入侵者從旁觀察,至目標對象離開座位時入座,而後等目標 對象回座並依其反應記錄行為。如目標對象要回座位,則記錄其性別、離開時間、

反應、目標對象留下之空間標示物、旁邊是否有其他空位等;如未要回座位,亦 記錄此研究結果。研究發現,個人閱覽桌之讀者要回座位之機率較高;是否要回 座位和性別無關;旁邊是否有空位無法解釋個人閱覽桌和多人座位讀者在反應上 的差異。綜合以上研究結果,作者認為人們確實會在公共場所建立暫時性的領域,

且人們可以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對此領域產生歸屬感;如果此領域有價值,人們並 願意保衛它。研究同時顯示人們的領域認知和領域行為密切相關。

Gal、Benedict 與 Supinski(1986)以實驗法探討在不同型式的桌子上放置不同 空間標示物之影響。討論的四個變數為:(1)使用圖書館之目的(念書、寫報告),

(2)座位型式(無隔板四人桌、低隔板個人桌、高隔板個人桌),(3)空間標示物(個人 物品、非個人物品、人),(4)有標示物之座位在桌子的左上或右上方。其中,作者 將低隔板和高隔板之四桌個人桌併在一起,以形成和四人桌一樣的座位排列,讓 三種座位之差別只在於隔板高度。在實驗進行上,作者首先請學生想像進圖書館 的目的為念書或寫報告,之後播放投影片並請學生以五等方式(1~5)回答問題。投 影片之座位場景攝於詹姆斯麥迪遜大學(James Madison University)的麥迪遜紀念 圖書館,內容為 3(座位型式)*3(標示物類型)*2(標示物位置),加上三張說明後共 21 張投影片。每看一張投影片,學生皆須回答兩個問題:(1)如果要選這個桌子,

選擇每一個座位的可能性;(2)如果有另外兩種桌子型式可以選擇,選擇投影片中 桌子的可能性。研究發現,使用圖書館之目的並未影響讀者對桌子或標示物之選 擇;有標示物之無隔板和低隔板桌子,除了其斜向座位外,其餘座位讀者皆高度 避免;有隔板之桌子只避免有標示物之座位;相較於右上座位,讀者較傾向避免 左上座位有標示物之桌子;三種標示物中,讀者皆高度避免選擇有已入座讀者的

(30)

桌子。

Klinge(1999)探討個人空間保衛與性別差異。依據 Fisher 與 Byrne(1975)的研 究結果,作者假設女性為保衛個人空間,會將個人物品放在身旁座位,而男性則 會將個人物品放在對面座位。研究設計方面,作者於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的 Lauinger 圖書館進行觀察,對象為單獨坐的念書學生男女各 75 位,

且無限制觀察對象之桌子型式為方桌或圓桌,主要觀察其放置個人物品的位置。

相較於 Fisher 與 Byrne(1975)的研究,作者將個人物品放置位置由三個地方(旁邊 座位、對面座位、兩邊都放)改為五個(旁邊座位、對面座位、兩邊都放、全部位 子都放、全部位子都沒放),目的為了解佔全部位子的人與完全沒建立屏障的人是 否亦有性別上的差異。研究結果支持假說,單獨坐時,女性傾向將個人物品放在 身旁座位,而男性則傾向將個人物品放在對面座位。

(31)

小結

空間標示物及領域行為之相關研究整理如表 2-1。綜合而言,在空間標示物 之強度方面,已入座讀者的強度大於其他標示物(如外套、書本等),此結果表現 於較多讀者選擇與已入座讀者斜向坐、有標示物之桌子較有其他讀者之桌子較快 有讀者入坐,且讀者在空桌停留的時間較有空間標示物或其他讀者之桌子久。

另外,座位的隔板高度並會影響人們選擇座位,如為無隔板或低隔板的桌子,

讀者多選擇空間標示物之斜向座位,但如為高隔板之桌子,讀者只避免選擇有標 示物的座位。

在性別方面,女性傾向將個人物品放在身旁座位,而男性則傾向將個人物品 放在對面座位。

領域行為部分,研究顯示個人閱覽桌的讀者要回座位的機率較多人座位的讀 者高,顯示人們可於短時間內對領域產生歸屬感,且如果此領域有價值,並願意 去保衛它。

(32)

表 2-1 空間標示物與領域行為相關研究

作者、主題 研究設計 研究結果

Becker (1973) 空間標示物 與讀者行為

‧田野實驗:

放置空間標示物

‧觀察法:

讀者選擇座位的情況:

1.選空桌

2.選有空間標示物之桌子 3.選有已入座讀者之桌子

‧八成讀者與已入座讀者斜向坐,五成與 空間標示物斜向坐

‧標示物之桌子較有已入座讀者之桌子較 快有讀者入座

‧人們在空位子的停留時間較有已入座讀 者之位子久,有標示物的位子停留時間 居中

‧未觀察到任何保衛座位之行為 Fisher & Byrne (1975)

空間標示物 與性別差異

‧觀察法:

男女學生各 33 位

‧女性傾向將個人物品放在身旁座位

‧男性傾向將個人物品放在對面座位

Taylor & Brooks (1980) 暫時性領域之建立

‧問卷調查:

探討領域認知

個人閱覽桌比多人閱覽桌 有價值?

‧九成學生與朋友見面會選擇多人閱覽桌

‧六成八學生研讀時會選擇個人閱覽桌

‧個人閱覽桌的學生要回座位的機率比多 人閱覽桌的學生高

‧田野實驗:

探討領域行為 ‧個人閱覽桌的讀者要回座位之機率較高

Gal, Benedict, &

Supinski (1986) 不同型式桌子 與空間標示物

‧田野實驗:

觀看投影片

2*3*3*2 研究架構:

‧使用圖書館目的

‧座位型式

‧空間標示物

‧有標示物座位之位置

‧使用圖書館目的並未影響讀者對桌子或 標示物之選擇

‧有標示物之無隔板和低隔板桌子,除了 其斜向座位,其餘座位讀者皆高度避免

‧有隔板之桌子只避免有標示物之座位

‧相較於右上座位,讀者較傾向避免左上 座位有標示物之桌子

‧三種標示物中,讀者皆高度避免選擇有 已入座讀者的桌子

(33)

(二)侵入讀者個人空間後之反應

Felipe 與 Sommer(1966)於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圖書館自修室進行田野實驗,探討侵入目標對象(subject)個人空間後之反應。侵入 對象為單獨念書、坐在特定區域且旁邊和前面為空位的女學生,作者並將其他符 合條件的女學生作為控制組,由遠處觀察而不侵入。進行實驗的時間為平日白天,

觀察時間共 30 分鐘,課堂之間留有 5 至 15 分鐘的空檔不進行觀察。侵入目標對 象的五種情況設計為:(1)坐在目標對象旁邊且往其靠近、(2)坐旁邊但保持適當距 離、(3)坐旁邊中間隔一位、(4)坐旁邊中間隔兩位、(5)坐在目標對象對面。在所有 的情況中,研究者侵入後記錄侵入時間、離開時間及任何因侵入者的存在而產生 的反應(如移動書籍或椅子等),並以五分鐘為區間記錄留下的人數。研究發現,

侵入 30 分鐘後,控制組有 87%的人仍在位子上,情況 2 至 5 為 73%,情況 1 只 有 30%的人留下來。目標對象的反應包含離開、轉向旁邊、手肘放桌上、以手撐 頭、以個人物品作為屏障、避免目光接觸以及口頭詢問侵入者等;此外,作者指 出侵入時目標對象會先想辦法適應侵入者的存在,如轉向旁邊等,但如沒有效果,

也只能選擇離開。

Patterson、Mullens 與 Romano(1971)於大學圖書館閱覽室進行田野實驗,探 討侵入目標對象後的反應。研究設計為 2(目標對象性別)*4(接近目標對象的程度:

1.坐旁邊、2.坐對面、3.坐旁邊中間隔兩位、4.坐旁邊中間隔三位)。目標對象為單 獨坐的男女學生各 40 位,侵入者及記錄者為女性各一位,角色依實驗安排進行交 換。四種侵入情況皆觀察男女目標對象各 10 位。觀察時記錄目標對象離開的時間 及看入侵者的次數(intruder-directed glance),並以七點量表衡量身體傾向一側 (leaning or sliding away from intruder)及建立屏障(blocking response)(如將手肘放置 桌上)兩種反應。實驗進行時,選定目標對象後,記錄者於目標對象對面的桌子入 座,隨後侵入者入座並假裝看書,同時偷偷觀察目標對象,記錄者此時開始計時。

(34)

觀察時間為 10 分鐘,以五分鐘為區間衡量一次目標對象的反應。

研究發現,10 分鐘內 80 位目標對象中只有 18 位離開;離開的人當中,較早 離開的通常發生於侵入者接近程度較高的情況。在反應的衡量上,前五分鐘的記 錄顯示,接近程度增加會使目標對象看入侵者的次數、身體傾向一側及建立屏障 三種行為發生得更頻繁;此外亦發現女性於身旁坐位侵入時表現出較多建立屏障 的行為,而男性則在對面坐位侵入時有較多屏障行為。後五分鐘的記錄只發現接 近程度增加會使得身體傾向一側的行為增加,對於看入侵者的次數及建立屏障之 行為則無顯著影響。另外,作者以 t 檢定分析後五分鐘離開的人是否會在前五分 鐘表現出較強列的反應,但並無達顯著差異。

Barash(1973)於紐約州立大學安尼昂塔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at Oneonta)的James A. Milne 紀念圖書館參考室進行田野實驗,探討侵入 目標對象後的反應。作者依「接近程度」及「衣著」設計四種情況:(1)控制組、

(2)中距離(約 30~56 公分)教職員衣著、(3)近距離(約 8~15 公分)學生衣著、(4)近距 離教職員衣著。每種情況觀察 50 位男學生,20 位女學生。實驗進行時,研究者 於目標對象身旁入座,觀察 30 分鐘並記錄離開時間,而控制組則是由遠處觀察而 未侵入。研究發現,不論目標對象性別,目標對象離開速度快慢及反應出現頻率 高低依序為情況 4、情況 3、情況 2、情況 1。反應主要有離開、轉向旁邊、移開 靠近侵入者的手臂及建立屏障(用書或衣服避免入侵)。研究並顯示目標對象很少

(35)

達到侵入的效果(只有 30%的目標對象注意到侵入者的存在),所以作者將其刪除,

將接近程度改為三種情況,分別為(1)坐旁邊、(2)坐對面、(3)不侵入(控制組)。反 應記錄則依 Patterson 等的研究,記錄離開、看入侵者的次數,並以七點量表衡量 身體傾向一側及建立屏障兩種反應。侵入對象為單獨坐的男女學生各 30 位;侵入 者為女學生,作者並安排兩位記錄者觀察目標對象的反應,每位目標對象觀察 10 分鐘。研究發現,看入侵者的次數在所有情況及性別上並無差異;對面侵入且目 標對象為女性時,身體傾向一側及建立屏障兩種反應減少,而非預期中的增加。

Fisher 與 Byrne(1975)探討侵入個人空間反應的性別差異。由相關文獻結果,

作者假設女性較男性面對身旁座位遭侵入時會表現較多負面反應,而男性則於對 面座位遭侵入時有較多負面反應;且以上兩種情況為異性入侵時有較多負面反應。

為了驗證假設,作者於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圖書館進行田野實驗及問 卷調查。實驗設計為 2(目標對象性別)*2(侵入者性別)*3(侵入情況:坐旁邊、坐旁 邊中間隔一位、坐對面)。目標對象為男性 62 位女性 63 位,限制為單獨坐方桌且 身旁至少有三個空位之學生。侵入者為男女各五位,另作者亦安排實驗者男女各 五位請目標對象填問卷。實驗進行時,選定目標對象後,侵入者以某一種侵入方 式入座並假裝抄筆記,於五分鐘後離開。實驗者於三分鐘後出現,請目標對象填 表評估目前感受、侵入者的吸引力、對圖書館環境的感知、侵入者動機共四項因 素。研究結果支持作者的假說,不論侵入者的性別,在感受、吸引力、環境感知、

侵入動機圖四方面有一致性發現,即女性於侵入者坐其旁邊時表現出較多的負面 反應,而男性則於侵入者坐其對面時表現出較多的負面反應。

Krail 與 Leventhal(1976)於大學圖書館自修室進行田野實驗,探討侵入個人空 間的反應與性別差異。研究設計為 2(目標對象性別)*2(侵入者性別)*3(接進目標對 象的程度:坐對面、坐旁邊、坐旁邊並稍微靠近目標對象)。目標對象為男女學生 各 36 位,條件限制為身旁及對面皆有空位之學生。侵入者兼有男女學生,每位需

(36)

侵入 18 位目標對象。實驗進行時,侵入者入座後假裝看書並開始計時,同時偷偷 觀察目標對象,當其有遮擋、離開、轉向旁邊、口頭詢問侵入者等反應時,即停 止計時並記錄時間。研究顯示,如侵入者之接近程度越高,目標對象之反應時間 越短。在性別方面,目標對象面對男性侵入者之反應時間較短,但如同時考慮目 標對象與侵入者之性別,目標對象與侵入者同性時反應時間較短,如為異性時,「男 侵入者、女目標對象」較「女侵入者、男目標對象」反應時間短。此外,以接近 程度而言,坐對面時男性的反應時間較短,坐旁邊時女性的反應時間較短;但如 同時考慮接近程度與侵入者性別,不論接近程度為何,男性皆較女性的反應時間 短。

Polit 與 Lafrance(1977)探討侵入後的反應是否有性別差異。研究設計為 2(目 標對象性別)*2(侵入者性別)*3(侵入情況:先詢問後再侵入、直接侵入、控制組)。

其中控制組為未侵入之情況,實驗時亦記錄離開時間。另侵入情況中「詢問」為 問目標對象某一座位是否有人坐。目標對象為單獨坐的男女各 60 位,侵入者兼有 男女性,坐目標對象旁邊。結果發現,先詢問再侵入時女性較男性快離開;侵入 後約 30 分鐘才顯現出性別差異。

Ahmed(1979)探討目標對象性別、侵入者性別及侵入情況對目標對象離開時 間的影響。研究設計與 Polit 與 Lafrance(1977)的研究大致相同,皆為 2(目標對象 性別)*2(侵入者性別)*3(侵入情況:先詢問後再侵入、直接侵入、控制組),目標

(37)

性別)*3(侵入─坐目標對象對面、不侵入─與目標對象斜向坐、控制組─目標對 象單獨坐)。目標對象為單獨坐的男女學生各 60 位,隨機分配至三種情況;侵入 者則分為五組,每組男女學生各一位,分別擔任侵入者與記錄者,角色適時互換。

研究進行時,首先記錄所有讀者座位位置,之後選定目標對象,記錄者坐在面對 目標對象的其他桌子,而侵入者依研究設計入座,此時記錄者開始計時,每位觀 察 30 分鐘,並記錄離開時間及性別等資訊。

研究結果分為「離開率」及「離開的反應時間」兩方面。在「離開率」方面,

研究顯示目標對象在侵入情況的離開率最高(63%),其次為不侵入情況(38%),最 後為控制組(20%)。在「離開的反應時間」方面,侵入情況較未侵入情況的反應時 間短,且顯示有性別差異,其中男性不論面對同性或異性侵入的反應時間差不多,

而女性於面對異性侵入者時反應較快;如同樣面對同性侵入,男性反應較女性快;

面對異性侵入者時,女性的反應較男性快。

(38)

小結

侵入讀者個人空間之相關研究整理表 2-2。綜上述,圖書館情境中侵入讀者 個人空間之相關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多採田野實驗法並搭配觀察,記錄反應、時 間等資訊,亦有侵入後請目標對象填問卷之研究設計。探討的因素則包含目標對 象性別、侵入者性別及衣著、侵入情況之接近程度,以及是否先詢問後再侵入等。

整體而言,研究發現侵入者接近目標對象的程度越高,目標對象離開的速度 越快、離開傾向亦越高,且反應行為發生較頻繁;另外,先詢問再侵入之效果大 於直接侵入之情況。衣著部分,侵入者如為教職員之打扮,會使得目標對象離開 速度較快、反應行為發生較頻繁,詢問侵入者的意願較低。

在性別方面,研究發現女性面對侵入時較快離開座位,如為男性先詢問後再 侵入之情況,女性亦較男性快離開;此外,女性較不希望他人侵入其身旁座位,

許多研究發現,女性傾向將個人物品置於身旁座位,且面對身旁座位之入侵時,

會表現出較多負面反應,反應時間亦較短;而男性則較不希望他人侵入其對面座 位。在侵入者性別與目標對象性別部分,兩者同性時反應時間較短,且男性反應 較女性快;兩者為異性時,女性的反應較快。但如以目標對象之角度而言,男性 面對同性或異性侵入者的反應時間差不多,女性面對異性侵入時反應時間較短。

侵入後目標對象之反應包含離開、轉向旁邊、手肘放桌上、以手撐頭、移開 靠近侵入者的手臂、以個人物品(書、衣服等)作為屏障、遮擋、避免目光接觸,

(39)

表 2-2 侵入讀者個人空間相關研究

作者 研究設計 研究結果

Felipe & Sommer (1966)

‧入侵者:未說明

‧目標對象:女學生

‧侵入情況:

1.坐旁邊且往其靠近 2.坐旁邊但保持適當距離 3.坐旁邊中間隔一位 4.坐旁邊且中間隔兩位 5.坐對面

6.控制組

‧侵入 30 分鐘後,控制組 87%的人仍在位 子上,情況 2 至 5 為 73%,情況 1 只有 30%的人留下來

‧目標對象的反應:離開、轉向旁邊、手肘 放桌上、以手撐頭、以個人物品作為屏 障、避免目光接觸以及口頭詢問侵入者等

‧侵入時目標對象會先想辦法適應侵入者 的存在,但如沒有效果,也只能選擇離開

Patterson, Mullens,

& Romano (1971)

‧入侵者:女性

‧目標對象:男女學生各 40 位

‧侵入情況:

1.坐旁邊 2.坐對面

3.坐旁邊中間隔兩位 4.坐旁邊中間隔三位

‧侵入者接近程度較高,目標對象較早離開

‧接近程度增加,目標對象看入侵者的次 數、身體傾向一側及建立屏障的行為發生 得更頻繁

‧女性於身旁坐位侵入時表現出較多建立 屏障的行為;男性在對面坐位侵入時有較 多屏障行為

Barash (1973)

‧入侵者:男性

‧目標對象:

男學生 200 位,女學生 80 位

‧侵入情況:

1.控制組

2.中距離教職員衣著 3.近距離學生衣著 4.近距離教職員衣著

‧不論目標對象性別,目標對象離開速度快 慢及反應出現頻率高低依序為情況 4、情 況 3、情況 2、情況 1

‧目標對象的反應:離開、轉向旁邊、移開 靠近侵入者的手臂及建立屏障

‧目標對象很少直接和侵入者溝通,如依溝 通發生頻率高低,依序為情況 3、情況 4、

情況 2

Mahoney (1974)

‧入侵者:女學生

‧目標對象:男女學生各 30 位

‧侵入情況:

1.控制組 2.坐旁邊 3.坐對面

‧看入侵者的次數在所有情況及性別上並 無差異

‧由對面侵入且目標對象為女性時,身體傾 向一側及建立屏障兩種反應減少,而非預 期中的增加

(40)

表 2-2 (續)

作者 研究設計 研究結果

Fisher & Byrne (1975)

‧入侵者:男女性各 5 位

‧目標對象:

男學生 62 位,女學生 63 位

‧侵入情況:

1.坐旁邊

2.坐旁邊中間隔一位 3.坐對面

‧不論侵入者的性別,女性於侵入者坐其旁 邊時表現出較多負面反應;男性於侵入者 坐其對面時表現出較多負面反應

Krail & Leventhal (1976)

‧入侵者:男女學生

‧目標對象:男女學生各 36 位

‧侵入情況:

1.坐對面 2.坐旁邊

3.坐旁邊且往其靠近

‧侵入者越接近,目標對象反應越快

‧男性侵入時目標對象反應較快

‧目標對象與侵入者同性時反應較快

‧目標對象與侵入者異性時,男性侵入女性 較女性侵入男性的反應快

‧坐對面時男性的反應較快,坐旁邊時女性 的反應較快

‧不論接近程度,男性較女性的反應快

Polit & Lafrance (1977)

‧入侵者:男女性

‧目標對象:男女學生各 60 位

‧侵入情況:

1.先詢問再侵入 2.直接侵入 3.控制組

‧先詢問再侵入時女性較男性快離開

‧侵入後約 30 分鐘才顯現出性別差異

Ahmed (1979)

‧入侵者:男女性

‧目標對象:男女學生各 120 位

‧侵入情況:

1.先詢問再侵入 2.直接侵入

‧面對侵入時女性較男性快離開

‧侵入者為男性時,目標對象較快離開

‧詢問後再侵入,女性較男性快離開

‧女性遭男性比遭女性侵入時快離開

‧男性先詢問再侵入時,女性較男性快離

(41)

第二節 圖書館座位選擇相關研究

本節探討之文獻主題涵蓋座位選擇、座位使用率調查以及座位選擇影響因素 之相關研究,茲分為國外及國內研究兩部分說明如下。

一、國外部分

Sommer(1965)進行兩個研究探討不同場合及情境下兩人如何安排座位。第一 個研究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圖書館指定參考書 區為研究場域,在讀者密度尚未很高之情況下,以隨機方式選擇觀察對象並記錄 其座次(座位型式為四人方桌)。研究發現獨自前來的讀者傾向選擇空桌,且男生 較有此傾向;與已入座讀者多斜向坐;較有機會觀察到並肩坐的讀者交談。

第二個研究為問卷調查法,作者以圖像表示座位(方桌及圓桌皆為六人位), 並請學生想像在四種不同情境(聊天、一起準備相同考試、一起準備不同考試、比 賽拼圖)如何與對方安排座次並探討原因。研究顯示,在方桌與圓桌之情況下,一 起準備相同考試多選擇並肩坐,準備不同考試則多選擇距離對方最遠之座位,因 此作者認為進行不同活動會影響座次;問卷調查則顯示目光是否接觸為影響座次 之重要因素。

Sommer(1966, 1967)以觀察法和問卷調查法探討閱覽區讀者如何在公共空間 中尋求隱私。其中觀察法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圖 書館之期刊室、參考室及指定參考書區為研究場域,於週一至週五剛開館時進行 61 週 45 分鐘的觀察,記錄每桌第一位讀者選擇的座位及性別。研究發現單獨前 來的讀者偏好選擇空桌的邊位,兩人一起進入的讀者亦偏好選擇空桌;當每桌皆 有一人時則偏好與已入座讀者斜向坐;並肩坐的讀者則時常在交談。

問卷調查法目的為了解學生念書時選擇閱覽室或個人閱覽桌(carrel)之原因、

(42)

比較不同念書場域(圖書館、教室、餐廳),以及了解保護隱私之兩種方式(阻止他 人前來─offensive、遠離他人干擾─defensive)有何差異。研究發現,相較於個人閱 覽桌,約半數之學生偏好閱覽室,主要原因為寬廣、閱讀氣氛及社會刺激(social stimulation);在念書場域方面,學生偏好於教室和圖書館念書,選擇原因多考量 心理因素(如安靜、較少人走動等),而非物理因素(如照明、通風等);在保護隱私 方面,希望阻止他人前來之讀者會選擇中間座位,想遠離他人干擾之讀者則選擇 旁邊位;在兩種方式之選擇上,多數讀者選擇以遠離他人干擾之方式來達到隱私 目的。此外,在性別差異方面,研究發現進行互動之讀者以同性別居多;當每桌 皆有一人時,如為四人或六人桌,約三分之二的讀者選擇與已入座讀者同性別之 桌子;但如為 12 人桌,則無此情況發生。

Sommer(1968)以問卷調查法探討讀者對閱覽區的意見和行為。問卷發放對象 為位於加州及奧勒崗州共 22 所大學及學院圖書館,閱覽區的型式包含個人閱覽桌 (carrel)、一般閱覽桌、團體閱覽室等,由助理將問卷交由各閱覽區的讀者填寫,

並請讀者於離館時交回。作者設計了五種不同內容的問卷,每種問卷詢問一至二 個問題,以開放式問題或四點量表之多選題呈現。問卷內容整合後共有六個問題,

分別為:(1)為何選擇圖書館念書、(2)選擇某區域的原因、(3)為圖書館之環境因素 及主觀因素評分、(4)在圖書館念書的優缺點為何、(5)比較在圖書館與在房間念書、

(6)影響念書的分心因素為何。最後,共回收了 4,567 份問卷。

(43)

缺點為他人的噪音;(5)圖書館與房間的比較方面,圖書館的優點為安靜、有讀書 氣氛、有參考資料、照明佳等;房間之優點為較有隱私、放鬆、可飲食;(6)影響 念書的分心因素主要為旁人的走動、談話、自己分心想其他事情、噪音、有朋友 在場。除了以上六個問題,作者並比較使用個人閱覽桌的讀者與在其他地方念書 的讀者,發現使用個人閱覽桌的主要原因為隱私、避免干擾、較能專心;在比較 圖書館和房間的衡量上,個人閱覽桌的讀者認為圖書館的優點為安靜、隱私、容 易專心;在其他地方念書的讀者則認為桌面大、照明、溫度和通風為圖書館的優 點。

Eastman 與 Harper(1971)為探討讀者之座位選擇行為,其以卡內基美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圖書館中的指定參考書區為研究場域,進行共 18.25 小時之觀察,記錄讀者選擇座位之情形、時間、進行的活動等資訊。在資料分析 上,其分為整體讀者行為、單獨讀者、兩人一起讀者,以及讀者在館內的停留時 間四方面討論。研究顯示,讀者偏好選擇空桌、單獨前來的讀者偏好坐在書架旁 邊;兩人一起前來的讀者會避免坐在彼此旁邊,但如果他們選擇坐旁邊,多數時 間都在交談。

Fishman 與 Walitt(1972)為探討空間設計與座位偏好之關係,以及了解座位偏 好是否和座位區域、與其他人的距離有關,於羅格斯大學紐布朗斯威克校區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New Brunswick)總圖書館之指定參考 書區,於週一至週五剛開館時進行 35 週每天一小時之觀察,記錄前 10 至 12 位讀 者之入座情形。研究發現,讀者選擇座位時傾向遠離他人並尋求隱私,例如:讀 者偏好外桌角及內桌角,而非中間位、後到讀者傾向遠離已入座讀者(斜向坐或中 間隔位)、單獨前來的讀者傾向單獨坐、彼此認識之讀者傾向坐對面,而非坐旁邊 等。另外,讀者會偏好閱覽室中某些區域的座位或固定選擇某些座位,如果此位 遭他人佔據會覺得非常困擾。如比較使用或不使用參考書之讀者選擇座位之行為,

(44)

結果顯示並無顯著差異。

Schaeffer 與 Patterson(1977)由念書行為探討大學圖書館設計。作者以觀察法 和問卷調查法進行四週之資料蒐集。其中,觀察法是以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分 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St. Louis)圖書館中某兩層樓之閱覽區為研究場域(一層 四人桌有隔板,另一層則無),觀察時記錄讀者之性別、時間、樓層、選擇的座位 等資訊。問卷調查則是於現場找念書的學生填寫,內容包含基本資料、影響讀書 效率之環境因素,以及會選擇在那些環境讀書。研究發現,七成以上的讀者單獨 前來、單獨坐,且多選擇靠牆的桌子;半數讀者傾向選擇和之前相同的座位。選 擇座位的主要考量因素為避免干擾和分心;選擇無隔板樓層座位的讀者較能容忍 他人的談話和走動等干擾。

Leventhal、Lipshultz 與 Chiodo(1978)觀察團體情形下,性別因素是否會影響 人們於社交場合(餐廳)與非社交場合(圖書館、休息室等)之座次。作者限定觀察對 象為三人以上男女兼具之團體,且其座位型式必須為可容納四人以上之方桌,觀 察時記錄男女之座次、年齡、種族等資料。非社交場合之觀察中,作者共觀察了 大學圖書館、校外圖書館以及休息室(lounge)共 150 桌,並採隨機觀察方式,以確 保年齡及種族為隨機分配。結果顯示不論性別,人們傾向與他人選擇同側座位,

除了增加彼此距離之考量,亦盡量減少目光接觸之機會,而研究結果也說明了在 非社交之情況下,功能性的考量勝過性別規範。

(45)

(可接受之噪音程度和社交機會、社交機會之重要性)與外向呈正相關。

Shoham(1991)選擇六間位於以色列都市的公共圖書館,並以其中的參考室為 研究場域,採觀察法和問卷調查法探討讀者選擇座位的偏好及原因,以及採模矩 (modular)或固定功能(fix-function)設計對讀者行為和偏好的影響。其中觀察法於早 上及下午剛開館時進行一小時之觀察,記錄前 10 至 15 位入館讀者選擇之座位及 行為;問卷則於現場找讀者填寫,目的為了解讀者選擇某座位之原因。

研究發現約半數之讀者傾向選擇與之前相同或相近區域的座位、超過半數的 讀者選擇靠牆的桌子。獨自前來的讀者多選擇空桌,一起前來之讀者亦偏好靠牆 的桌子。選擇目前座位的主要原因為安靜、有隱私,其次為可就近取得資料,再 次為物理環境因素(如燈光、通風)。研究並顯示圖書館採模矩或固定功能設計並 不影響讀者之座位選擇偏好,但採模矩設計圖書館之讀者較易受到噪音和旁人走 動之干擾、較滿意空間大小,且較有機會接觸到圖書館之其他服務。

李興國(民 84)於洛杉機公共圖書館西洛杉機分館(West L.A. Regional Branch of Los Angeles Public Library)閱覽室探討讀者選擇座位之行為。其研究目的為了解 讀者選擇座位的偏好順序、座位朝向偏好,以及在「領域」與「寧靜環境」兩者 無法兼得的情況下,讀者會如何選擇。研究方法為觀察法,另外作者亦訪談館員,

以了解圖書館使用的相關資訊。在觀察方面,作者選擇三天於剛開館時進行約兩 小時的觀察,記錄讀者選擇的座位位置、朝向、性別、年齡、讀物及停留時間等 資訊。

研究顯示,讀者的座位偏好順序為:1.選擇空桌,2.兩人共用一桌坐對角;3.

兩人共用一桌坐同側中間隔位;4.三人共用一桌分別坐桌角;5.四人共用一桌分別 坐桌角;6.隔鄰而坐。研究並發現有 68%的讀者面向入口坐,且男生的比例(71%) 高於女生(62%);在領域與寧靜環境的抉擇上,讀者偏向保有領域而忍受外在干擾 (如噪音等)。

(46)

Young(2003) 為 了 解 讀 者 的 座 位 偏 好 , 以 維 吉 尼 亞 州 蘭 道 夫 - 麥 肯 學 院 (Randolph-Macon College)的 McGraw-Page 圖書館為研究場域,進行三天的觀察,

時間從剛開館至中午,每兩小時記錄一次讀者所選座位及佔位情形。研究發現靠 外側的座位及四人位較受歡迎,其次為窗戶旁座位,內側之個人閱覽桌(carrel)則 較少人使用;另研究並顯示學生傾向選擇某些固定座位。

Webb、Schaller 與 Hunley(2008)以帝騰大學(University of Dayton)圖書館為研 究場域,採問卷調查、線上調查及觀察法探討圖書館空間如何幫助學生學習及學 生對圖書館桌椅類型及閱覽區域的偏好。其中,問卷調查以五點量表衡量學生進 行不同活動(如讀書、與朋友閒逛等)的最適及最差地點,並請學生解釋原因。線 上調查目的為了解學生使用圖書館空間及服務的偏好(如偏好在圖書館的那一層 樓讀書、偏好的家具型式等)。觀察法進行方式為錄影整棟圖書館,時間為每小時 一次,共進行一週,記錄所有讀者的性別、獨自或與他人在一起、進行的活動、

選擇的座位與家具類型、是否使用電腦、是否飲食等資訊。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47%的學生認為最佳的讀書地點為圖書館,原因為舒適、

安靜、較能專心、有許多資源等;20%的學生認為圖書館是第二差的讀書地點,

因為照明差、太安靜、太吵、不舒適、其他讀者走動等。另學生認為圖書館為獲 得靈感的最佳地點及與朋友閒逛的最差地點。線上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選擇某一層 樓讀書的主要原因為家具類型及窗外景緻;在偏好的家具類型上,33.8%的學生

(47)

用率一致;所有類型的家具中,電腦區的使用率最高,其次為四至六人方桌。在 個人及團體方面,70%為個人讀者,23%為團體讀者;個人讀者偏好使用之區域 順序為閱覽區、檢索區、參考桌之電腦、參考室;團體讀者的偏好依序為閱覽區、

檢索區、參考室、接近入口的休息區。沙發的使用並無個人或團體差異,且整體 而言,學生較偏好沙發的程度勝過閱覽桌。另外,觀察發現 70%的讀者選擇有窗 戶之空間。

Applegate(2009) 於 印 第 安 那 大 學 與 普 渡 大 學 印 第 安 那 波 里 斯 聯 合 分 校 (Indiana University-Purdue University Indianapolis, IUPUI)圖書館(座位型式包含個 人閱覽桌(carrel)、一般閱覽桌、沙發及團體討論室),以觀察法探討圖書館內各座 位型式的使用情況及使用的讀者類型,以及圖書館使用筆電、團體使用的區域是 否存在性別差異。觀察時間為平日 12 時至 13 時及 15 時至 16 時,觀察記錄以區 域為單位,記錄時間、男女讀者、團體、團體成員、筆電使用者等資訊。

研究顯示除使用沙發的男性讀者較多外,圖書館其他閱覽區的使用率並無性 別差異。圖書館閱覽區的使用率會因學期時間(期末、新生入學)、校園內其他讀 書區域的開放而改變,且個人閱覽桌的使用率受學期時間的影響最大(接近期末時 需求量增加)。各閱覽區的使用以團體討論室最受歡迎,其次為沙發,以上兩者學 生皆偏好較高樓層的座位。另外,團體讀者偏好使用討論室及沙發,而其他閱覽 區則多為個人讀者。

Kilic 與 Hasirci(2011)以英國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總圖書館為研究 場域,以觀察法及問卷調查法探討陽光如何影響讀者對之隱私、個人空間、領域 性、擁擠之滿意度和偏好。觀察於早上九時、下午一時及下午五時記錄讀者之座 位,目的為了解陽光及窗外景緻如何影響讀者之座位偏好;問卷調查則於不同的 天氣情況(晴天、多雲、雨天)及時間(中午、下午),請館內之讀者填寫,內容包含 基本資料、讀者之隱私偏好、個人空間及領域性之衡量、擁擠程度、在圖書館內

(48)

對於陽光之偏好(例如在某些時段喜歡選擇的座位為何)等。

與座位偏好相關之研究結果顯示:(1)半數以上的讀者偏好靠窗的個人閱覽桌;

(2)「依據陽光之座位偏好」與「隱私偏好」、「對圖書館空間大小之認知」、「對空 間舒適度的感受」及「在館內的停留時間」相關;(3)如「擁擠度低」則讀者認為 圖書館「舒適」且為「令人感到愉快的學習場所」;(4)讀者認為「座位配置是否 最適利用陽光」與「在同一座位停留的時間」、「讀者是否認為圖書館為舒適的地 方」相關。

二、國內部分

陳茂柏、賴福林與許銘哲(民 79)於成大舊圖書館三間自修室(A、B、C)探討 讀者的使用模式、使用特性及影響行為之因素。作者於剛開館時進行三小時共五 天的觀察,記錄讀者的入座位置、順序及時間等資訊,約隔二至三分鐘記錄一次,

但如讀者進出頻繁則不間斷記錄。在座位型式上,A 自修室為附隔板之個人桌、

B 自修室兼有附隔板與無隔板之四人桌、C 自修室之座位型式與 B 自修室相同,

但空間大小為 B 自修室之兩倍。

研究結果發現,A 自修室之讀者偏好角落及靠窗座位,入座趨勢則由角落及 靠窗座位漸漸向走道及門口入座。B 自修室之讀者亦先選擇靠兩側之桌子,但每 桌皆有兩人時,部分讀者離開至其他自修室,部分讀者仍繼續入座;另由於桌子

(49)

加分,不利因素為減分),評估各座位之分數後繪製為橫軸為入座順序,縱軸為座 位評點之折線圖。由圖中不符合預期結果之點,作者發現其他影響座位選擇之因 素,如結伴之讀者對領域感之要求較低、已入座者為異性時領域感要求可能降低 或提高,以及噪音源、選擇向光座位、空間大小、個人主觀因素等。

陳格理(民 82)以問卷法進行中原大學圖書館之用後評估,問卷內容包含「基 本資料」及「讀者對空間與設施之使用意見」兩部分。其中,空間與設施之評估 包含位置與環境、館內空間、服務設備、物理環境、私密性等,分析項目包含滿 意度、使用性、使用意見、優缺點及原因、可能的解決方式等。調查對象主要為 讀者,但由於亦希望得到館員意見,因此設計了兩份問卷,與本研究相關為讀者 調查部分。

研究發現,選擇座位之考量因素主要為通風、照明、噪音少、靠近資料,其 中通風因素在夏季較受重視;這些因素的重要性並會因各空間的性質、讀者在館 內進行的活動(如看書、看雜誌、查資料等)、桌椅的類別及排列方式而有所不同。

作者並發現在不同空間中如使用目的相同,仍會有類似的選座位傾向,而不同的 讀者在同一空間如使用目的相同,亦會有類似的選座位傾向。在座位類型的偏好 上,學生較喜歡單座組合、單人座、沙發、四人長桌。與學生訪談後得知,喜愛 單座組合的原因主要為具有私密性。結伴的學生因為有討論課業之需求,因此較 偏好長桌或四人方桌。

莊鎮戎與吳可久(民 92)探討影響讀者找尋能保持閱覽私密性座位之因素,以 及因素間的相互關係。研究由文獻探討了解影響閱覽私密性之因素,並透過訪談 進行確認。由文獻探討,影響因素可分為外部環境影響因素及個人因素,外部環 境影響因素如視覺侵擾、噪音、震動等;個人因素如讀者的個性與期望、領域控 制和互動等。在訪談方面,於臺大總圖二樓閱覽空間進行環境分析並找尋訪談對 象,訪談內容為閱覽空間配置型態及個人感覺因素。研究發現,讀者覺得私密感

(50)

降低的原因為外部影響已超過自身的預期,作者並因此認為適當的環境水準如何 拿捏,可能與讀者的心態、企圖及使用行為有關。

施侑坤(民 98)以逢甲大學圖書館及科航館自修室為研究場域,以問卷調查法 探討讀者對於座位朝向、窗外景緻、窗戶型式的偏好,以及影響讀者對窗戶偏好 的因素及其重要性。研究發現,相較於面窗,讀者較偏好側窗座位;讀者偏好的 窗外景緻依序為藍天白雲、樹木及草坪廣場;不論窗戶分割型式,讀者偏好中尺 度的水平帶狀窗戶;影響讀者對窗戶偏好的前五項因素為噪音控制、可增加專心 程度、溫度舒適、可增加閱讀動機以及空間寬敞。

黃夢竹(民 99)為探討讀者之座位選擇傾向,以國家圖書館自修室為研究場域,

於週二至週五剛開館時進行每天連續兩小時共八週的觀察,記錄讀者選擇的座位、

時段等資訊。作者將觀察結果分為桌子選擇趨勢、座位入座趨勢、時段入座趨勢 三方面分析;其中,座位入座趨勢及時段入座趨勢並再細分為不同桌位、同桌位 不同列、座位朝向三面向討論。研究發現,讀者傾向選擇外桌角,其次為內桌角,

中間位則較不受讀者喜愛;讀者較偏好周圍有牆之外桌角、靠外桌角之內桌角;

相較於外桌角與内桌角之中間位,讀者較偏好兩內桌角之中間位。在座位朝向上,

研究發現讀者偏好面窗的座位、靠近入口的讀者傾向背向入口入座。時段入座趨 勢方面,先到之讀者傾向選擇入座率較高的座位,而已入座讀者的座位選擇亦會 影響後續讀者選擇座位。

(51)

小結

圖書館座位選擇相關研究整理如表 2-3。綜合上述研究,可分為研究設計、

座位選擇行為及影響座位選擇的因素三方面探討。

在研究設計上,學者多以大學圖書館為研究場域,研究方法則以觀察法和問 卷調查法為主,由觀察法可了解真實情境下讀者的座位選擇行為,而由問卷調查 可得知讀者偏好的座位型式、選擇座位之原因、優缺點、考量因素、想法等,並 可請讀者為各影響因素評分,研究者亦能藉此取得讀者之基本資料。

整體而言,讀者偏好遠離他人並追求私密感。研究顯示讀者傾向選擇靠牆之 空桌、外桌角,亦傾向與已入座讀者斜向坐或中間隔位,以避免目光接觸;此外,

讀者亦較偏好有窗戶的空間、側窗座位、較高樓層之座位。另有許多研究發現讀 者傾向選擇相同座位或相近區域之座位。

影響讀者選擇座位的因素包含環境因素、社會因素及個人因素三部分(如表 2-4 及表 2-5)。環境因素如安靜程度、已入座讀者的影響、窗戶、座位型式、讀者 密度、資料取得等;社會因素如團體、互動需求等;個人因素包含性別、隱私等。

另外,研究顯示環境因素及個人因素兩方衝突時,讀者偏向選擇保有領域而忍受 外在干擾。各影響因素的重要性並會因各空間的性質、讀者在館內進行的活動(如 看書、看雜誌、查資料等)、桌椅的類型及排列方式等而有所不同。

因素中,在座位型式上,依研究場域之不同而研究結果亦有所差異。部分讀 者偏好沙發及多人閱覽桌,且沙發的偏好程度勝於閱覽桌,偏好之原因分別為舒 適、可與朋友在一起;亦有讀者偏好單人座位,原因為具有私密性、較能專心、

避免干擾。

單獨與團體讀者之研究方面,單獨到館之讀者偏好靠牆空桌之邊位,當每桌 皆有一人時則傾向與已入座讀者斜向坐;團體讀者亦偏好選擇靠牆空桌,座位型 式則喜歡討論室、沙發、多人座位,對領域感之要求較低,且可觀察到團體讀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巡迴於全國各縣市公共圖書館展示,巡展內容包括書展、海報等,從豐富的展品 及展書中呈現各國文化內涵,至今已巡展全臺超過 100 所公共圖書館,廣受各巡 展館好評,並於

Our environmental policy is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chools, to maintain a management system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our activities, to adop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the following chapters intend to make a study of the structure and system of The Significance of Kuangyin Sūtra, then to have

In addition , from the result of The Manpower Utilization Survey and Family Income and Expenditure Survey, this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 minimum wages hike has a great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forementioned problems,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 conceptual cost estimation method that integrates a neuro-fuzzy system with the Principal Items

The tasks of treatment plants management, resource recycl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ere included to developing a management system of earthwork in the Hsinchu County..

圖書館 5F 閱覽區書桌分為六座位區以及八座位區,如圖 4.4 所示 RFID 於六 座位區書桌上之配置範例,每張桌加裝一個 HF RFID 桌面單元及 6 座位上各別的 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