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描述自然學校的成立背景及契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描述自然學校的成立背景及契機"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個案分析

本章將對研究個案及其促成的社會背景加以描述,以便讓讀者能更清楚「角間的里 山自然學校」的角色及發展的歷程。第一節描述自然學校的成立背景及契機。第二節說 明目前自然學校的組織與運作狀況及義工組織-「里山之友」的成立。第三節說明自然 學校推行的教育方案及研究工作。

第一節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成立緣起及背景

位於大學內的環境學習中心「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之所以能夠成立,可由三個面 向加以探討。一為日本情境之下,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支援促使社會重視環境教育的推 廣,並訂定相關的法規利於環境教育的推展。此外,如第二章所描述的大學必須對地區 社會貢獻的概念漸漸受到重視。第二個面向為金澤大學角間校區的歷史背景。原住在該 地的居民因大學的建立失去了地方感,因此居民希望大學開放校園,重拾原本人與自然 息息相關的生活方式。第三個面向為兩位主要推動者的從小與自然相處的重要生命經驗 促使其希望給予下一代親近自然的機會,亦是促成「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成立之因。

最後,將「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成立歷史簡短說明整理。

一、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支援

就法源而言,日本政府於 2003 年 10 月 1 日訂定環境教育促進法33,並於 2004 年 10 月 1 日正式實施。為推廣環境教育給予法源的根據。根據此法律,日本地方政府也必須 針對推動環境教育及環境保護活動提出具體的條例。此環境教育的根本大法,對於日本 環境教育的推動上給予了法源上的基礎(文部科學省,2005)。

就中央政府單位而言:如日本的文部科學省推廣青少年體驗活動(體驗教育

experiential education),認為透過大自然的活動及環境教育,能對行為偏差的青少年給

33 原文為「環境の保全のための意欲の増進及び環境教育の推進に関する法律(環境保全活動・環境教 育推進法)」。

(2)

予心靈輔導,協助其走回正途。因此在文部科學省的推動工作中,明文規定為培育健全 的青少年,需針對(1)提倡青少年體驗活動、(2)改善青少年問題、(3)促進孩童的 讀書活動等三部份加以推廣。其中,關於振興青少年的體驗活動部分,提出分別是(1)

實施青少年體驗活動、(2)支援民間團體實施的青少年體驗活動、(3)於國立青少年設 施提供先驅性的青少年體驗方案及指導者育成的方案三大努力方向(文部科學省,

2005)。以上說明了日本政府對於推廣青少年體驗活動的積極努力。

圖 4-1 促進青少年的健全育成政策架構圖

資料來源:「青少年の健全育成の推進」(無日期)。民國九十四年十月十六日星期日,取自日本文部 科學省網頁:http://www.mext.go.jp/b_menu/soshiki2/37.htm

如在日本已推行數十年的國立青年之家、自然之家等,都是因應上述政策,由日本 政府所設立的公立自然體驗推廣設施,提供教師及學生安全且舒適的親近自然的場域。

不僅提供自然體驗的方案供學校教師戶外教學的選擇,亦駐有專業的教育人員(多是學 校教師借調到教育行政系統),為學校教師解決帶領戶外教學活動的煩惱。也出借場地

促進青少年的健全育成

支援青少年的自立

振興青少年的 體驗活動

對於青少年問題行 為的處理

推動孩童的讀書 活動

推動省廳合作的孩童體驗型

環境學習 青少年交流推進事業等 創造提供問題青少年可以持續活動的場域 推動防制有害青少年環境的對策 推動全國孩童讀書活動

(3)

及器材,供學校教師自行帶領活動。使用該種場地不需場地費及租金,只需自行負擔三 餐的伙食費用,如此貼心的服務使得戶外教學或體驗活動能順利推展。

就地方政府而言:以「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所在的石川縣政府而言,亦是一個非 常重視環境保護及推廣環境學習的地方政府。更明訂「守護培育故鄉石川的環境條例」

34做為推廣環境學習及相關環境保育活動的依據。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推廣下,石川縣下 有許多推廣自然體驗的相關組織,其中「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更扮演著協調者的角色。

一方面將被認為難以接近的大學知識傳達給市民,一方面也扮演著連結各環保團體、政 府的中央協調角色。

石川縣政府並提出應儲蓄環境的知識資產、使其能夠活用環境資源的策略方式,達 到環境保護的目的。強調藉由縣民的互相合作,收集環境知識、促進環境研究的下至上 草根力量來達成環境研究、環境教育、環境保護活動,以及環境監測的目的。最終藉由 石川縣政府的行政組織彙整縣民全體的力量及智慧,凝聚成守護環境的力量。如圖 4-2 所示:

圖 4-2 環境政策的促進及管理的方式-儲蓄環境的知識資產、使其能夠活用

資料來源:’’石川の環境を守り育てる条例’’,石川縣政府,2005,10。

34 「ふるさと石川の環境を守り育てる条例」(守護培育故鄉石川的環境條例)。為石川縣政府因應日本 中央政府積極推動環境教育所訂定的實際推動環境教育的條例。

藉由縣民的相互合作,學習環境、收集環境知識、促進環境研究,創造守護故鄉 石川的環境的力量。

學習環境相關知識、產出、

收集、共有、活用的合作的 循環

環境教育、

學習

環境研究

環境保護活

環境測定、監

守護環境 的力量

(4)

並於第 43 條中,明列石川縣政府對於「促進環境教育及環境學習」的具體實施方 式如下(石川の環境を守り育てる条例,2005):

(一) 縣必須推動學校、家庭、或是地區促進環境教育或環境學習。

(二)在學校,必須針對幼兒、兒童、學生等,依其身心發展階段施予合適的環 境教育。

(三)縣民、事業者、環境保育團體,必須協助學校內的環境教育及環境學習。

(四)縣民須參加縣、鄉鎮、環境保育團體所舉辦的環境教育活動。

(五)廠商必須有計畫的給予員工環境學習的機會。

(六)廠商必須協助學校及地區內的環境教育及環境學習活動。

(七)縣必須培育實施環境教育的必須人才。(p.10)

因石川縣在日本而言,算是較少人為開發、享有較多自然資源的城市。該縣也以「追 求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活為一大目標。其中,針對如何保護里山、使其再生、確保生物 多樣性,增加與自然接觸的場所及機會,也列有條例具體實施。

並在第 132 條~第 139 條指出推動里山的保護,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縣民、廠商、民間團體、土地所有者等,努力的再生及活用成為據點的里 山。

(二)縣為促進里山的保全、再生、活用等活動,提供里山的整備、人才的育成、

情報的提供。

(三)實施里山的保全、再生活動的團體,及土地所有者之間,締結里山保全再 生協定之時,確認該協定是否適當,必須得到縣的認同。

(四)縣,針對受認定已締結里山保全再生協定的里山活動團體及土地所用者加 以支援。(p.14)

依據以上的條例,石川縣政府下設有專門負責推廣環境教育的機構。仿效德國的「縣 民 Eco-station」「縣民 Eco-station」為 2001 年成立,為做為縣民、企業、行政共同合作 考慮到環境行動的活動據點而開設。「縣民 Eco-station」的工作區分,主要分成兩大部

(5)

分,一為「石川自然學校35」的營運。另一個是關於環境支援的各式各樣的努力。環境 支援事業可分為以下七項:

(一)開設環境情報 salon(環境資訊交流園地)

(二)提供環境資訊

(三)開設縣民環境講座

(四)地球溫暖化對策事業

(五)實施普及啟發

(六)支援團體活動

(七)派遣講師事業

而「石川自然學校」的主要目標為與縣內各鄉村鎮、民間團體互相合作,利用石川 縣的自然資源,提供民眾多樣的自然體驗方案,推動「自然與人共生的石川」方案。將 各民間環保團體所推出的環境教育方案作一個資訊平台的分享,並製作折頁、目錄提供 民眾參考。也對於環境教育方案的營隊給予金錢上的補助,使得父母能輕鬆讓孩童參加 自然體驗的活動。也籌辦自然體驗帶領者的培訓,為環境教育者提供進修的服務。平時 所在的辦公地點亦為環境資訊的展示中心,定期舉辦環保講座,包括食衣住行的環保小 點子等。

由以上自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對於環境的重視,給予了「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成 立的良好社會背景。日本全國注重環境的社會氛圍也是自然學校為何能吸引到如此多的 義工、參加者的原因。

除了整個日本社會對環境教育的重視之外,如第二章曾提到的日本國立大學法人 化、日本政府對於大學社會貢獻面向的重視,亦是「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之所以能成 立的原因。

二、角間地區的歷史條件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成立的契機,主要是由於金澤大學擴充規模,轉移校區至

35 原名為いしかわ自然学校,石川縣政府下推動環境教育、協助民間環保團體的單位。

(6)

金澤市的近郊-角間地方。該地原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農家居住處,因為被收購為金大 校區,原居住的農家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移至校區週邊的角間新町住宅區居住。對這 些原居住於該地的居民來說,離開了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不僅是離開了該地的空 間,也因為社會變遷,放棄了原來的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係。

因此,「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為何成立?跟當地居民想重拾原有的人地關係有關。

研究者整理了角間地區的歷史演變36,以說明自然學校的成立之背後原因。

1. 古代的角間:從角間川沿岸出土的貝類化石,可確認為具有百萬年以上歷史的海底 大桑層。並且角間川的遺跡約為 8000 年前的繩文時代早期到中期的物品,這樣的古 老的遺跡在石川縣只有十個地方被發現。從角間川乾場山遺跡或鄰接的若松 Makino 遺跡的出土品,可以想像古代的人在這地區營生的情形。以上說明角間地區擁有悠 久的歷史。

2. 町37名的由來:追溯傳承的地名,如「石桀谷」「城中」「空繩」等等,從這些地名 可推測過去在加賀一向一揆38的時代,戰敗的本願寺加賀教團的士兵逃入此地,而稱 為『かくまう39『かくま』的地名。

3. 近世以後的角間:根據江戶時代的寬文十年(1670 年)的村鄉印可知角間村的村高40 為一四四石41。其他還有山役、蠟役42等等。表示近世的角間地方為一十分富庶之地。

明治二二年(1889 年)成為金浦村的大字43,留有當時的戶數為三四戶、人口一七 七人的紀錄。昭和三二年(1958 年)編入金澤市,昭和四五年(1970 年)的戶數為 十八戶,人口九二人,人口外流的情形越來越嚴重。以上說明角間地區由一十分富 庶之地,因隨著近代日本工業化、都市化現象,而逐漸成為人口外流的地區。

4. 新生的角間新町:昭和五五年(1980 年)十一月金澤大學的移轉地決定於角間地區。

36改編自《我的故鄉、今日、過去—田上校下的歷史》平成四年出版,金澤市田上公民館,p65~p69。

37 日本地方單位名,相當於鄉。

38 日本戰國時代群雄割據,佔領今北陸地方(包括石川縣、福井縣、富山縣)的地方軍閥勢力之名。

39 日語かくまう、かくま意為隱避。此指當年戰敗的軍隊勢力躲藏到此處,因此此地的地名被稱為かく ま(kakuma)。

40 貢獻給統治當地地方政府的費用。

41 古代日本軍隊俸祿的代表,以白米 144 石作為薪俸。石數越多表示地方越富庶。

42山役、蠟役皆為其他的俸祿項目。

43 地名。

(7)

因此,在該地區居住的十九戶居民,集團移居於鄰近的若松町目野台新建築區。對 於當地居民來說實在感觸良多。對他們而言,角間町地區不僅只是先祖代代長年繼 承的土地、建築物,還擁有許多喜怒哀樂的回憶。在此舉出當移轉期近在眼前的當 地居民話,說明當他們獲知必須遷移家鄉的心境。

「上角間、角間決定綜合移轉的現在,無可奈何,但跟水庫興建而被水沒的村落 一般,將來,或許沒有辦法帶著孩子探訪,在周邊居住或許還是一種幸福。因為 要協助日本海側最大的『金澤大學』,不得不放棄先祖代代的土地、家屋,或許這 也是一種榮譽的協助。」

昭和六二年(1989 年)九月,角間町全體移轉完成,角間新町誕生。

5. 角間神社:對於日本人來說,為地方信仰的所在的神社,也配合大學的新建搬遷。

包括舊村落內的八幡神社及大山津神社,以集團移轉為契機及考慮神意,創立將此 二神合祀的角間神社,昭和六二年(1989 年)八月角間新町的一角建立。

6. 金澤大學的出現:以成為西日本地方最重要的綜合大學的目標為基礎,金澤城內部 局(第一次計畫)及城外部局(將來計畫)的移轉於昭和五五年(1980 年)十一月 決定於角間校區之後,工事順利進行。平成元年(1988 年)10 月,文學部、經濟學 部、法學部及圖書館完成,移轉的新校區正式開學。更於平成四年度(1992 年),理 學部、教育學部的預定移轉,平成五年(1993 年),七月教養學部的完成,平成 16 年(2004 年),新的理藥學部大樓完成。2005 年更建設原名「金大五十週年紀念館」

的建築44,後作為「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硬體設施。

於是西日本最重要的學術的研究據點金澤大學便在時代的變遷下於角間校區成立 了,但周邊的里山卻在這十多年中逐漸荒廢。長久以來角間地區一直是一個歷史豐富的 地區,當地的居民也對該地有深厚的情感。因大學的建設,居民失去了原有的與土地緊 密相依的情感。因此,以復原里山生態系為宗旨,回應地方居民要求開放大學校園的的 需求的「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構想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漸漸成形。

44 該館是將附近村落的 300 年民房重新遷移至角間校區,亦有保存古老建築物,古蹟再利用之意。

(8)

三、關鍵人物的動機及其重要生命經驗

金澤大學的「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為一個大學內推廣環境學習的組織。自然學 校的主要關鍵人物為生態系的中村浩二教授及體育社會學副教授佐川哲也老師。中村浩 二教授在金澤大學為相當資深的教授,因而其在大學內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自然學校 最初能順利成立,以及其復原里山生態系的理念都是受到中村老師的影響。而佐川老師 則是扮演協助的角色,在申請計畫的撰寫、各單位的聯絡上面,都是由佐川老師主導。

研究者透過訪談及相關書面資料,分析其成立契機、理念、特徵、發起者的動機及其重 要生命經驗如下:

(一)「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成立的契機

關於里山自然學校成立的契機,佐川 哲也(2004)歸納為以下六點原因:

1.回應想利用里山作研究的人的想法。

2.回應想利用里山作教育活動的人的想法。

3.回應當地住民想復原原來的里山生態系的想法。

4.大學校方為提升自我形象。

5.回應里山保全的組織想與大學合作的聲音。

7. 積極推動里山環境保護的日本政府以及重視里山生態系的社會氛圍。

里山自然學校為何成立?有很多理由。其一為想利用里山做研究的人的聲音越來 越大,而且不只研究,想藉由里山作教育的人也變多,還有地區的住民因為里山 荒廢了,想要整理里山,想復活原來美麗的里山。大學以開發的形式破壞了自然,

透過復活里山,提升大學形象,校方也如此想。(佐川,1-1)

另外,回應里山保全的組織想與大學合作的聲音,以及日本政府、社會氛圍的助力,

如文部科學省(教育部)鼓勵大學推動生涯教育(終身學習)等都是得以在大學成立推 動非正規環境教育的組織的原因。

(9)

與里山相關的組織,比如說石川縣自然學校、石川縣、金澤市等,那些與里山相 關的團體,期望與大學一同合作。那樣的聲音提高了。有很多理由。還有一個彙 整那些聲音,平成十一年,文部科學省生涯教育局,高等教育生涯教育科吧!與 生涯教育相關的補助金,獲得了那樣的經費。因為獲得經費,因而能夠創立里山 自然學校。因為有錢,所以就校方而言,在有錢的期間,認同里山自然學校吧!

(佐川,1-2)

(二)「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理念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理念可用三個關鍵字說明,分別為教育、研究以及交流。

將大學所獲得的研究資源簡化成一般民眾可接受的知識,將學院內艱澀的學術用語簡化 為易於了解的生態學及保育知識,以普及知識。並開放里山,開放大學的資源,讓一般 的民眾也能輕鬆的進入大學的土地,進行自然觀察及環境教育。

角間的自然學校的理念有三,大概的來說,一個為做為教育及研究的場域,活用 里山,這是第一個。第二是開放里山,做為市民交流的場域。第三個是整備都市 近郊的里山。(佐川,1-3)

第一是交流,在里山交流。第二是在里山教育,比如說小孩的教育、市民的教育,

比如說養護學校(收容身心障礙、特殊孩童的學校,相當於我國的特殊學校)的 小孩子有來,那樣的教育,以及學校的教師,還沒有做得很好就是,里山的義工 養成的課程等。那樣的教育,另一個是里山研究。(佐川,1-4)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位於大學之內,以研究作為和其他民間的自然學校的區 別。具體進行的方式為以大學的研究為基礎,藉由開放這些學術知識給一般民眾,使交 流有機會。另外,研究的成果是教育的資料庫。佐川老師舉出具體的例子:

大學以研究為首,有這樣的事。比如說,角間的昆蟲採集,比如說,以十五年的 活動來說,螢火蟲的觀察,製作螢火蟲地圖,這樣的研究給予教育的材料,使交 流有機會。接著是樹木調查,藉由這樣的調查,做為里山觀察的路徑規劃的依據。

這樣的路徑好嗎?作了這樣的規劃。藉由作這樣的事,來做教育、交流。也就是 說研究成為教育、交流的資源。(佐川,1-5)

(三)「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特徵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特徵與其理念相關,大致可分為三點:

(10)

1.它是大學內有的自然學校-與其他的自然學校不同之點在於教育、研究及交流並重。

2.強調大學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係。

3.擁有良好的伙伴關係-與其他擁有里山資源的大學成為聯盟,也與其他環境保全團體 成為聯盟。

里山自然學校的特徵,與其他自然學校的差別為何?這和現在要說的有關,大學 內有的自然學校。不是只有交流、也不是只有活動、服務。既有交流、亦有教育,

最後是研究。也有這樣的事喔!這是里山自然學校的特徵。(佐川,1-6)

另一個特徵是,做為目標的特徵。在大學裡的是老師跟學生,因此,老師與學生 合作的協力關係。還沒達到就是。(佐川,1-7)

另一個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特徵為與其他擁有里山的大學的合作關係。大學互 相交流亦為特徵、而且,與石川縣、金澤市等與其擁有 network,這也是特徵。而 且里山之友、里山保全領導會等,與那樣的民間團體也有 network。(佐川,1-8)

(四)主要發起者的動機及其重要生命經驗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兩位主要發起者分別為專長為生態學的中村 浩二教授 及專長為體育社會學的佐川 哲也副教授。兩位發起者可以說是自然學校的靈魂人物,

也是發想出大學內的自然學校的想法的人,為何願意在自己的學術研究之外,推動並非 其責任範圍的環境學習,一直是研究者關心的焦點及欽佩的所在。

研究者發現兩位主辦的老師都曾擁有在自然裡玩耍的美好經驗,因此,會投入里 山自然學校的活動,與他們從小的重要生命經驗相當有關係。並且兩位發起者都曾提到 在里山活動是相當令人懷念的回憶。佐川老師提到在里山的活動即是生活的一部分,是 再自然也不過的事。

我是在鄉村成長的。可以說是里山成長,小學的時候,嗯,是這樣的。嗯,在山 裡出生。小學的時候,一年級八個人而已。對我來講,里山這樣的場所是,是懷 念的地方,嗯。里山的勞動是自然的活動。自然、nature,並不是困難的工作,

是平常的活動。是生活的一部分。(佐川,1-9)

(11)

中村老師也提到小時候在自然裡遊玩,是一個典型的昆蟲少年。雖然生活在都市,

身邊依舊有豐富的自然,提供自然體驗的生活經驗,促使他走向生態學研究,也對與自 然接近的方式有了深刻的體會。

那個是神戶的鄉下,但是,親戚的旁邊也很多田、魚、蜻蜓。所以,小時候暑假 的時候,總是暑假的時候去個一、兩個月。還有,大一點的時候,搬家到東京。

以前的東京,還是留有很多自然。所以,採集了很多昆蟲。所以,本來是住在城 市,但是同時有很多那樣的資源,也有那樣的親戚。因此有很多自然體驗的經驗。

還有,進了大學之後,在做野外生態學,不是嗎?野外的昆蟲,覺得那樣的資源 很重要。還有,大學的時候一直在神戶的山,京大的實驗林就是了。三年,從夏 天到秋天,總是自己一個人在自然之中,自然不是一直一四季轉換,覺得那是很 重要的體驗。(中村,2-1)

另外,在自然活動的經驗,對他們來說也是成長之後,持續對自然環境關懷的原 動力。在里山生活、在里山學習,進而保護里山,希望維護里山的自然環境。佐川老師 表示在自然中活動即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並不是特殊的,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生活方 式。

嗯,生活的一部份。比如說植物的名字等。草的名字等,像那樣的東西,並不是 在教室裡學到的。在里山生活的、自從事農業時,自然學習的。是那樣的,所以 並不是特別的地方。是這樣的,我從事自然學校的契機為,石川縣、石川縣自然 學校內有「一起整備里山」吧!有那樣的 program。在還沒有參加自然學校前,我 是參加那樣的活動。整理山的活動。參加那樣的活動。是最早的契機,最先的。(佐 川,1-10)

另外,主辦的佐川老師也說明了因為自己從小的生活經驗,覺得在自然生活的經驗 很愉快。希望讓自己的下一代也能不斷的親近自然,與自然相處。因此積極推動自然學 校的活動。

在自己有了小孩之後,也希望給孩子們一樣的生活環境。因為在金澤工作,剛好 大學周遭便是自然十分豐富的里山,因此投入了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催生。還 有另一個重要的事是有了小孩之後,自己生長的環境。同樣的環境,想給小孩。

因此,參加里山的活動。(佐川,1-11)

(12)

因為主辦者從小擁有過非常美好的自然體驗,故希望藉由推動自然體驗及環境教育 方案讓自己的下一代及地區居民也能持續不斷的與大自然接觸。這樣的期盼是兩位主辦 者願意在自己的工作職責之外,推動環境教育的最大主因。

四、成立過程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即在中央政府有資源支援如終生學習補助經費、大學地區 貢獻補助經費等,及政策協助如鼓勵大學內的教授從事社會貢獻活動的社會情境下,以 及地方民眾期望大學開放校園及大學教授對社會貢獻有所期許之下成立。

研究者整理相關文獻,發現「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成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 個階段:

(一)誕生與初步策略(自 1999 年度開始的前三年)

日本國立金澤大學,過去位於金澤市中心的金澤城址(現金澤城公園),但是因應 大學的擴張,急需更大面積的校地。自 1980 年代前後開始進行移往 6 公里郊外的角間 地區的里山區域。被大學收買以前的角間地區,不論哪個山谷間都是梯田,而種植著短 柄枹櫟45或栓皮櫟46的森林,過去被地方居民利用做為燒炭用的薪材林,而受到良好的 管理。居民更是定期的採伐多餘的間伐林作為香菇的種植之用。人工杉的造林地、孟宗 竹林也都良好的管理著。然而,自從約 1970 年代初期售予大學之後,為建設大學基地,

大面積的伐採、加以整地,將山谷填埋起來。大規模改變里山所造成的新校區(200 公 頃),其硬體建設將原本的梯田、雜木林都取代,給予周圍的環境相當大的環境衝擊。

另一方面沒有硬體建設的地方(如現在的里山區),成為「荒廢的里山」,林床密生箭竹

45日文名為コナラ。山毛櫸的一種。高約 15 公尺。雌雄同株,春季開花。雄花細長略帶黃褐色,雌花生 長著橢圓形的堅果,帶著皿狀的殼斗。過去多利用為器具及薪炭材,樹皮供作染料。學名為 Quercus serrata ,中文名為短柄枹櫟。喬木,高可達 15 公尺,樹幹黑褐色,樹皮縱裂。葉倒卵狀,一般長 10 公 分左右或更短,邊緣銳鋸齒,鋸齒先端具腺體,乾後顯著。雄花序稍短,下垂,雌花序短,有柄。杯狀 殼斗由三角形鱗片緊密組成,被柔毛,堅果卵圓形,最長約 2 公分。

46日文名為アベマキ。山毛櫸的一種。多生長於西日本地帶,高約 15 公尺。葉背有細毛。亦為薪炭材的 一種。學名為 Quercus variabilis Blume,中文名為栓皮櫟。

(13)

47,谷間的梯田遺跡也滿是芒草48、水柯子49也入侵,孟宗竹急速擴大,人工杉造林地沒 有加以間伐、疏枝。也就是說角間校區也陷入里山的兩大危機(破壞及廢棄)之中(中 村 浩二,2003)。因應重視環境的時代來臨,金澤大學校方在營造角間新校區時,盡可 能的邊考慮到保育自然環境,一邊以創造向地區開放的校園為目標,將新校區的約三分 之一(74 公頃)畫作「里山區域」(自然保全林 62 公頃,自然園 12 公頃),追求人與自 然和諧的境界。

而大學內的環境學習中心-「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成立的契機,可歸結為由於金 澤大學移轉至新校區(角間地區),使得當地的里山遭受到破壞,當地的居民看到當地 的里山荒廢,希望再度復原原有的里山生態系。大學校方受到來自地區居民的要求,而 逐漸有開放校區給地區民眾使用的想法。「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運作的開端為 1999 年 8 月有大約十名的當地居民(原本的土地所有者,長年在當地經營農林業的經驗者)及 大學關係者(中村教授及教員及行政職員)和工程開發的廠商散步於大學週遭的里山 時,他們一邊散步,一邊確認里山區域的現狀。校方並舉辦地區的公聽會,當時當地居 民表示,對於長年身邊的角間的里山荒廢的情形覺得震驚,強烈的表示希望大學進行環 境保護及開放給當地居民。居民並表示若「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開始運作的話,居民 表示極願意協助里山的環境保育及軟體設施的維護(如製作遊步道、砍伐增生的竹林 等)。因此中村 浩二教授及大學職員接受來自地區民眾的建議,開始有了向地方民眾開 放校園的「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想法。

自然學校確切的運作是自 1999 年中村 浩二老師幸運的從文部省生涯學習局50獲得

「促進生涯學習的相關研究開發51-活用大學周邊的里山的青少年學習活動課程」的三 年期研究開發的計畫。相應於此,金澤大學校方也開始議論該如何支援「角間的里山自 然學校」,並加以正式承認自然學校的設置。「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一開始的三年

(1999~2001 年度),是以文部科學省生涯學習政策局的調查研究費而實施的,以如何活

47學名為 Sasa veitchii f.minor Rehd.,禾本科植物。

48 學名為 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禾本科,日文原文為ヨシ。

49 學名為 Alnus japonica。,日文原文為ハンノキ。別名為赤楊,落葉喬木。

50 日本教育部下促進終身學習的部門。

51 即促進終身學習的方案。

(14)

用大學周邊的里山作為青少年的環境學習場域為主題,舉辦許多相關的環境教育方案及 研究調查。以第一年 1999 年的活動為例:該年舉行了兩種調查:「金澤大學所在地區居 民對里山的意識調查」及「里山自然學校參加希望者的年齡、學歷、職業等類別及其學 習需要調查」。透過這兩種調查確定了自然學校成立的必要性,以及地區民眾的學習需 求。並舉辦秋季的里山環境保護作業(製作遊步道、砍竹等)、冬季的里山散步及雪上 的野獸足跡觀察(1 月),協助田上小學五年一班的社會科課程「森林及我們的生活」52 等活動。並回應地方的期待,舉辦邀請校內及校外的人事交流的工作坊「對角間的里山 自然學校期待的事項」(2 月),了解地方民眾的需求。並於年度末發行第一版的里山地 圖,作為民眾自導式步道的使用。

(二)活動的擴大與定型(2002~2004 年)

前三年的計畫結束時, 2002 年金澤大學獲得文部科學省「國立大學地區貢獻特別 支援事業53」的採用,於校內設置「地域貢獻推進室(Regional Cooperation Center)」,

正式由大學校方開始推行地區貢獻。其服務的面向包括「育兒支援」「初等中等教育支 援」等。中村 浩二教授及佐川 哲也副教授並開始與地區的鄉鎮的民眾會談,促成自然 學校的更加制度化。因 2004 年 4 月開始的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化,金澤大學宣言將與教 育、研究一起重視地域貢獻,改組「地域貢獻推進室」為「社會貢獻室」「角間的里山 自然學校」成為了社會貢獻事業的核心角色,已成為金澤大學的宣傳重點所在。

(二)硬體設施的完成及擴大成為地區交流中心(2005 至今)

自然學校成立之初,先是以結合大學行政資源推行環境教育方案為主。但是在推動 教育方案時,一直十分困擾的是並無專屬的硬體設施可供作為地區交流中心。2004 年 末,金澤大學校方即有籌畫建設慶祝金大建校五十週年的紀念建築的計畫。佐川老師及 中村老師向校方提出是否可將該建築作為地區里山活動的據點。2005 年 4 月該建築完

52 於 1~2 月間舉辦帶領小學生參觀目前金澤大學工程現場及參觀金大自然學校的辦公室等活動,其目的 為讓學生了解自己週遭鄉土的環境變遷。

53 補助國立大學推行地方社會貢獻的經費。

(15)

成,經社區民眾的投票命名為「角間的里」54,該建築物即成為目前自然學校活動的根 據地。

五、小結

綜合以上,研究者分析發現「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成立是由於相當多因素彙集 而成。一方面,由於政府及整個大環境對環境的關注逐漸升高,一方面也因為日本的國 立大學在政府財源緊縮之下,面臨了法人化的轉機,地方大學勢必需要走出校園,與地 方共榮共存,才能永續發展。而戰後的一代,走過了日本以高工時、環境的破壞換得的 高經濟成長的時代,重新反省該給下一代什麼樣的生命體驗,喚回過去與身邊的里山共 存共榮的記憶,也是「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為何成立的原因。

54 日文原名為角間の里。其意為角間的故鄉,寓有希望將此作為角間地區的居民一同休憩的故鄉之意。

(16)

第二節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組織與運作狀況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在日本社會重視環境議題的情境下成立,而其身為大學內 的環境學習中心的組織及運作狀況有其獨自的方式。圖 4-3 簡要的說明了「角間的里山 自然學校」的組織及其運作的特徵主要是以當地社區民眾為主體,希望透過這樣開放校 園給社區民眾的方式,重新尋回人與自然的關係的一種新的大學與地區民眾的新關係。

圖 4-3 開放校園、向地區貢獻的新大學

資料來源: ‘’豊かな自然が取り持つ大学と住民の新しい関係’’,金大社會貢獻室,2004,金沢 大学地域貢献情報誌 地域とともに,1,18。

一、自然學校的組織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為一新型態的環境學習推廣組織,其特點為位於大學內的 環境學習促進組織。其組織特色如下:

(一)自然學校的組織-結合大學教職員的彈性組合: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屬於一個大學內的新的事業組織,因此其組織的發展及規 劃都尚還在逐漸成形之中。歷經六年的努力,自然學校的組織規劃已漸漸具有雛形,彈

開放校園、向地區貢獻

里山自然學校是以住民為主導營 運的擁有豐富自然的大學與住民 的新關係

(17)

性且自由的組織可說是其優點亦是缺點。

自然學校一開始可以說是結合金大教授的組織,由各領域對里山有興趣的老師共同 集合成為一個團隊。從各個面向重新思考里山的活用,解決里山的問題。環境問題本來 就不是單純的自然科學,或是社會科學,而是一個綜合性的學問。因此,自然學校即邀 請各領域的老師,如文學院、體育系、理學院、經濟系的老師開設一門名為「里山」的 通識課程,亦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與、修課。由此可以知道自然學校是活用大學既有的人 力資源,開設課程,並將大學週遭的里山環境問題作為探討的面向,並開放給社區民眾 參與。

里山自然學校是這樣的,在金大對里山有興趣的老師集合成立的老師的共同會,

這可以想成是自然學校,最主要的成員是,代表的中村老師、事務局的佐川老師,

在推動活動。但是以大學部的課程來說,「里山」一課就有經濟學部的市原老師,

文學部的 kano 老師,體育的大久保老師、理學部的田崎老師等,這些人也是學校 的成員。教滑雪的 skino 老師也是自然學校的成員。可以想成是結合金大的教員 的組織。(佐川,1-20)

另外,也有一些老師並非直接的參與,而是以協助的角色參與,例如對自然學校的 活動提供建議。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許多自然學校的後盾的老師(back up)。並不是直接參與自 然學校的活動,而是以一種協力體制來參與。也就是說 advice 的方式。(佐川,

1-21)

並且也獲得在大學的行政部分的協助,其中以金大的社會貢獻室為中心,為自然學 校的活動作宣傳及提供資源。並且目前自然學校的兩名研究員的名額亦是附屬於社會貢 獻室的約聘職員。

以大學來說,一個是大學的設施,與大學的設施相關的。今年開始的設施,社會 貢獻,還有廣報(宣傳、公關)、總務室的宣傳部也來參加。有那樣的 back up 體 制(支援),特別是就大學的組織來說,社會貢獻室、社會貢獻室為中心,特別是 有兩個研究員,小路君及中村君兩位是社會貢獻室的非常勤職員(兼任、約聘)

(佐川,1-22)

(18)

在日本政府的重視大學社會貢獻面的社會情境之下,本研究的主要對象金澤大學也 在這樣的風潮之下,成立了金澤大學地區貢獻室,作為大學與社區溝通的橋樑。其中,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為其中一事業體,並且是做為金大對地區貢獻的核心,亦是先 於地區貢獻室成立的先驅。而「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並不在大學新生一個環境學習推 動機制,而是彈性運用大學已有的豐富人力、資源,以及行政協助下成立的大學內的環 境學習中心。

(二)自然學校的組織概念-作為地區、大學、學生的協調者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可視為是一個以交流、教育、研究為主旨的組織,其做為 一個協調者,分別協調大學、學生以及地區三方面,企圖創造出跨越各世代的交流場域,

並且以成為一個大學內推動非正規環境教育的組織為目標。可分別從營運體制、硬體設 施(facilities)、活動方案(軟體 program),以及合作關係四方面探討。

1.在營運體制方面:

設有營運委員會。其分別由幾個相關單位所聯合而成。在金大方面,設有里山自然 學校事務局,成員包括學校的教員、行政人員及附屬學校。在行政方面,也分別獲得石 川縣及金澤市地方政府的支持。另外當地代表亦有加入,包括小學、公民館(相當於台 灣的里民活動中心)、社區營造協議會。以及其他的合作團體,如富山家庭公園(Family Park)。分別由以上的團體構成里山之友的組織,與自然學校互相合作,為伙伴關係,

而非上下關係。

2.在硬體設施(facilities)方面:

活用大學已有的硬體設施。包括活動場域,如里山區域、植物園、藥草園。以及設 施部分,如 2005 年 4 月完成的「角間的里」(原金大五十週年紀念館)、大學教育開放 中心、各學部及研究中心(研究教育設施)、附設圖書館、學人宿舍55

55 原文為ゲストハウ(Guesthouse)

(19)

3.在活動方案( program)方面:

包括以林業為主的自然體驗、環境保護活動,以及義工培訓課程。在教育方面,分 別有以大學、高中、中小學及附設特殊學校為對象的教育方案。在中小學的部分,主要 是配合綜合學習,在大學的部分,主要是做為教育研習。另外,亦舉辦里山講座,包括 工作坊(workshop)及建立解決里山環境問題的網絡(network)。

4.在合作關係(partnership)方面:

分別與隸屬石川縣下的石川自然學校,以及隸屬金澤市的金澤孩童財團及促進社會教育 的富木堅教育委員會56有合作關係。

研究者將其角色關係圖整理如下:

56 原文為教育ブラザ富木堅。推動社會教育的財團法人組織。

(20)

圖 4-4 自然學校組織圖

資料來源:改編自「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網頁。

金澤大學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

營運委員會

里山自然學校事務 局、教授、行政人 員、附設學校

金澤大學

石川縣 金澤市

小學、公民館、

鄉鎮社區營造 協議會

富山家庭公園

自治體 地方代表 其他

里山之友

里山區

植物園 香草園

標本館 活動場域

自然體驗 保全活動

林產物

義工培訓

五十 週年 紀念 館

大學 教育 開放 中心

各學院中心

附設 圖書 館

研究教 育機構

設施

石川縣(石川自然學校) 金澤市 金澤孩童科學財團 plaza 富木堅

教育

國小

國中特殊學校

高中

課程實習

大學(金澤 大學及其 他大學)

綜合學習 教育研習

里山演講

工作坊

網路

(21)

由上述資料可得知,自然學校的組織方式並非是在既有的情境中,重新再造一個新 的組織。而是活有大學、地方政府及社區已有的資源,加以統整,創造出新的可能性。

二、自然學校的營運方式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營運方式主要藉由每週一次的內部討論來決定、協商自 然學校的活動及相關預算、計畫申請等事宜。「里山之友」義工組織則是以年度大會的 方式進行討論。預算部份則主要是藉由申請日本政府的補助經費及來自金澤大學校方的 補助款,直到目前為止尚未能達到自主營運。

(一)內部討論

雖然名義上參加自然學校的金大教職員甚多,但實際上的運作主要為如同自然學校 校長的中村 浩二老師、秘書長的佐川 哲也老師,以及兩位研究員,中村先生及小路先 生。其主要的聚會討論時間為每週的星期五,針對目前自然學校的各式各樣的問題加以 檢討、討論。

一個是每週的星期五,上學期是星期五,有定期的會議,討論許多事情。有時討 論里山自然學校的願景,或討論接下來的活動、檢討會,幾乎所有的事都在這會 議中討論。每次參與的成員為代表的中村老師、事務局長的佐川,中村君及小路 君,可以說是這四人吧!這四人為中心。(佐川,1-23)

除了自然學校的成員,有時也邀請里山之友的伙伴一同參加。里山之友的義工組織 亦有自身的幹事會。將校外的義工資源拉入,也是互相學習。

(二)預算

自然學校的財源主要來自申請計畫所獲得,因此所面臨的問題是財源不穩定,並且 必須每年不斷申請。連帶的影響到留不住有經驗的人才,解決經費的不穩定是自然學校 目前所面臨最重要的難題。因年度不同,申請的經費亦不同。一開始的三年(1999 年~2001 年),主要是來自日本文部省的生涯學習(終身學習)補助金,約為一年五百萬日幣的 經費。接下來的三年(2002 年~2004 年)主要是獲得文部科學省(原文部省,同台灣的 教育部)的地域貢獻經費(補助日本國立大學推動社會貢獻事業)。另外,關於經費的 另一個問題在於人事費偏重,比如說以 2004 年來說,約有一千兩百萬的經費,但是其

(22)

中聘請兩名研究員的人事費用就高達八百萬到九百萬,實際尚可運用於活動方案的經費 僅約佔經費的五分之一。因此,對於活動方案的品質提升有很大的障礙存在。

關於預算,平成十一、十二、十三年度,為文部省的生涯學習補助金。最初是五 百萬,漸漸增多就是,三百五十萬之間,平成十四、十五、十六是文部科學省的 地域貢獻,今年是社會貢獻,地域貢獻事業,以那樣的為中心,除此之外,比如 說,今年還沒有,學長(校長)的採納(sairyou)經費等,或是重點化經費,拿 到那樣的經費活動。最近因有那兩名研究員在,以預算來說,人事費佔很多部份。

今年大概有一千兩百萬的經費,里山全體的經費,大概如此。大概是如此,但是 人事費約佔八百萬到九百萬。(佐川,1-24)

經費分為三部分,分別為國家的補助金、大學的預算,以及贊助金。其中主要還是 來自申請國家的補助金,如文部科學省的計畫。

另外,經費的另一個問題在於需要的時候往往無法運用,因為是以計畫案的方式獲 得補助,往往必須在計畫已推行一段時間之後,才能順利拿到該有的補助款。並且金額 時多時少,但是可以持續辦活動下去。

首先第一是國家的錢。國家的補助金。另一個是大學的預算。另一個是寄附金(贊 助金),有一個是寄附金,約十萬吧!像那樣的,還有民間的,有提出申請,但是 沒拿到。經費有穩定嗎?ㄜ,就金額來說,時多時少,但是可以活動的金費總是 有的。但是很令人煩惱,像今年來說,七八九十,過了四個月,但還未用到一毛 錢。過了四個月後才有錢,像這樣的問題很令人煩惱吧!但是因為是大學,所以 沒有辦法。因為是補助金,所以沒辦法。如果沒有穩定的話,該怎麼辦?蒐集會 費,是一個。另一個是尋求贊助。找補助金,買彩卷,呵呵。這是開玩笑的。(佐 川,1-25)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組織可以說是較彈性自由。彈性自由的組織有其優點,

亦有其缺失。在預算方面,目前還是以政府及大學的補助為主,尚未達到財源自主的階 段。因為經費的不穩定,對於人事的穩定及組織的發展都產生了阻礙。自然學校在進入 下一階段的發展之前,在財務方面達到自主是最需要解決的難題。

(23)

三、里山之友組織及活動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以開放校園為目標,開放給當地居民從事活動。而對大學 內的環境學習中心來說,受限於經費,無法聘請過多的研究專員。人力的不足一直是自 然學校思考的問題。因此招募「里山之友57」的義工團隊與自然學校相輔相成。角間的 里山之友對於「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而言是最重要的夥伴。「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

的發展,是與里山之友一同進展的。

里山之友是 2001 年開始。以里山之友為名參加「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活動的 市民團體的一部分,更加積極的想要參加的而產生的自然發生的集團。也就是說,更加 積極的參加活動,邊提案自己想參加的活動,思考更加充實的里山活動,亦即支援集團 的產生。這個集團與里山自然學校一同合作,2001 年 11 月以「金澤大學角間的里山之 友」為名,正式開始活動。另外,自 2004 年 3 月開辦第一次的設立總會,承認規定正 式成立。

角間的里山之友已經超過 150 人,里山之友事務局、幹事會的活動也漸漸具體實現。

里山之友「活動企畫(團體、個人)」已有許多成果(梯田復原、整備竹林、樹木調查 等),里山之友的活動已經漸漸成為里山自然學校的主角。

佐川哲也(2004)說明角間的里山之友組織的特徵如下:

1. 是「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輔助團體

2. 會員以個人登錄為基本,家族都是會員的情形,可以減免會費。

3. 從會費之中,除了加入活動保險之外,也做為里山之友所主辦的企畫的資金援助。

義工組織的相關行政事項是由「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所協助。

里山之友義工組織 2002 年正式開始活動,由義工們提出想在角間的里山做做看的 企畫,向里山自然學校提案,試行了接受承認的 8 個企畫。該企畫如下:

57 原名為里山メート,研究者將其翻譯為里山之友,為「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所招募的義工團體。

(24)

表 4-1 里山之友活動方案 1. 假日農業

透過在人工林下的除草、打枝、間伐,讓更多人理解林業的必要性

2. 跨越世代的原野遊戲、山林遊戲

活用里山的自然、將往昔至今熟、悉的原野遊戲、山林遊戲,傳達給缺乏自然 體驗的孩子們。如「製作花的首飾」「竹雪橇」等

3. 竹林整備及掘竹筍

調整竹林的密度、間隔幼竹的生長=掘竹筍、間伐竹的堆積、將荒廢的竹林加 以整備積極的活用。

4. 建設里山步道及維修

將既有的山道維護,並創造階梯,整備今後里山活動必要的步道。

5. 重建北谷內的水路、建設步道

除了重新維修荒廢的北谷內的水路之外,並建設步道、維護復原水田。

6. 水田復活計畫

在被荒廢的谷田地理,復活水旱田,復活以往充滿生機的自然。並且藉由耕作 水田、旱田,用自然農法,培育安全美味的農作物。

7. 享受里山的美食

利用四季的里山的食材,品味里山的恩惠。舉例來說,「木卜葉飯」「山菜的天 婦羅」「草丸子」「山栗派」(皆為日本傳統利用大自然所製成的食品)等。

8. 保護榎木的計畫(發音為 enoki)

將大紫蛺蝶(日本國蝶)的食草-榎木上的藤蔓去除,創造能聚集在榎木的昆 蟲的生育環境。

由表 4-6 可知,里山之友的活動方案主要是以復原原來的里山生活方式為主。透過 假日農業、竹林整備及掘竹筍、建設里山步道及維修及重新耕作水田來復原原來的里山 生態系。如同第二章所曾描述的,過去里山對日本人來說是一種生活的場域,是需要人 力加以維持的自然。需要人將各物種整修、維持。因此透過間伐密生的雜木林,林下的 小花小草才能獲得陽光生長,雜木林也可生長的更好。而透過竹林的整理能將過度增生 的竹林加以控制,藉由收穫竹筍讓竹林不再繼續擴張。藉由建設步道,讓人可以更輕易 進入雜草叢生、不利人進入的里山。藉由重新耕作水田,讓本來以消失的螢火蟲、蛙類、

(25)

昆蟲及水生植物重新回到棲地。藉由營造水田,其實便是在營造生物的棲地。另外,里 山本來就和日本文化息息相關,因此藉由重新推廣山林遊戲,其實也就是推廣鄉土環境 教育。

里山之友義工組織 2002 年的試驗獲得預想以上的成功,自 2003 年開始,將其所提 案的里山環境保育方案做為與自然學校的合作活動,正式加以實施。另外,2003 年度的 里山之友的企畫特徵為,不是只有一次就結束的企畫,而是一年間的企畫。里山活動的 樂趣不僅只是每個季節的快樂,而且隨著季節的變換所採取不同的題目的樂趣、活動。

特別是,水田復活的活動或是整備竹林的活動都是與農林業相關的活動,收穫自然的恩 惠的活動。藉著這樣持續的活動,被評價為能夠體驗以往的里山的深度的體驗活動。

四、義工參與動機及關鍵議題

參加的成員多為退休人士,或是家庭主婦,多沒有經濟壓力,以參加社團的心態參 加。或是自己已經對生態有所認知,希望從金大的老師獲得更深的知識,他們希望能在 學術方面有所成長。里山之友依義工個人的興趣,採自主式的營運。

(一)參加動機

參加「角間的里山之友」的伙伴,大多是因為自己從小的生活經驗與里山息息相 關。想將自己的經驗傳承,以及重新享受

不只是當地的人,而是享受里山的恩惠的人都應該參與環境保全的工作。我是因 為小時候學過,想傳承給下一代,才來到里山的。如果不是那樣的話,我現在大 概一點都不會做吧!(高島,3-1)

(二)關鍵議題:與自然學校缺乏溝通

藉由與義工組織成員的訪談,研究者發現里山之友與自然學校之間的溝通上不明 確。因此,里山之友的成員再問及自然學校相關理念時,都不是很清楚自然學校目前的 中心概念及架構。也對目前自然學校的活動多所怨言。明顯看出自然學校與里山之友之 間需要更多的協調與溝通。

(26)

所以應該是將里山快樂的整備。只想取的里山的資源,而不付出。這是人們自私 的心態。如果只是想成採山菜的話,是不行的。是是。應該是定期上山整理,從 那裡所得到的恩惠,與大家分享。(高島,3-2)

Yes,yes,金大的老師一點都不知道,老師就是什麼都不知道嘛!只有生態學,

社會學沒有。(高島,3-3)

並指出目前的里山之友,只有登錄,而沒有實際嚴格規範的責任與義務。參加活動 不需收費,因為是免費的,所以大家都不珍惜。

所以那樣的說法,已經不能說是里山的組織了。但是我們不能說什麼,因為是自 然學校吧!哈哈!跟里山之友不一樣。嗯,所以自然學校跟里山之友,基本上想 法完全不一樣。大概是自然學校的人士有拿政府的錢,自己有收入。所以,沒有 想過要自己出錢,所以就不會想了。但是里山之友有出錢喔!哈!(高島,3-4)

里山之友參與的原因,多為喜歡自然,或是做為退休後的休閑娛樂。雖然都是志願 並樂在其中參與,但是不清楚自然學校的理念。義工們與老師們的認知有所差距,應該 再做澄清。老師們希望里山之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營運組織,然而里山之友還是有局外 人的想法,雖然認同且參加,但是兩團體所說的自然學校是不同的概念。

另外,從自然學校的觀點來看,里山之友的問題在於雖然有許多熱心的人士願意參 與活動,但是團體之中沒有統整的領導者出現。里山之友的下一個目標為成立為 NPO 的組織,必須再擴大組織,因此一個統整的角色的出現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目前里山 之友間,尚未出現可與大學溝通交涉的角色,這也是令人憂心的部分。

里山之友還沒有成為 NPO。所以,目前是義工組織。那些人很熱心,但是沒有加以 統整的話,到目前統整的人還未出現。雖然有管理局。那些人很努力工作,但是,

為了自己成為 NPO 必須再擴大組織。還有一件事是,金大,這是大學的土地,所 以跟大學的交涉的那種時候,里山之友的組織之內還沒辦法。這是我覺得很大的 問題是沒有那樣的力量。(中村,2-5)

(27)

五、小結

大學內的自然學校因為終究不是民間的營利團體,無法在財務方面採行企業的經營 方式。因此,一個非營利組織機構,人力資源的獲得是相當重要的部分,尤其,義工組 織的經營更是相當值得重視。角間的里山學校在義工組織已投入相當多時間及精力。但 是義工團體目前還未出現一名統整的核心人物,缺乏這樣一位核心人物的溝通,也使得 目前自然學校與義工團體缺乏溝通平台。義工們對於自然學校願景及目標並不是很明 確,也有誤解。在這方面,義工組織亟需一個溝通的核心人物。

第三節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推行的教育方案及研究工作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身為大學內的環境學習中心,與一般民間及地方政府主辦 的環境學習中心不同之處在於其環境教育方案的多樣性及學術研究的支援。自然學校推 行的教育方案其特徵在於沒有固定的教與學關係,不是傳統學校的上對下關係。而是任 何人都可以成為教學者,任何人都可以成為學習者。並沒有固定內容的教科書,因為大 自然就是無邊的教科書。是自發、自主的學習。參加者也沒有年紀的限制,而是以一種 多樣的具有地區特色的環境教育方案為主。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特徵為(佐川 哲也,2004):

並沒有固定的「教學者」與「學習者」,誰都可以成為「發現者」,誰都可以成為

「共感者」。孩童發現,大人們感動。並沒有固定要學習的內容,並沒有教科書。

對應學習者的安排,是自由的、自然的、自發的學習。從遊戲中學習,是快樂的,

並沒有強制。參加者也多樣化,多世代、異年齡、多趣味。具有複眼的、多彩的 視點。具有當地地區的色彩(但並非特殊)

一、方案概觀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主要是以復原當地里山生態系為目標,為達到這樣的目標 推行針對一般民眾及學生的環境保護及環境教育方案。以教育為主要的宗旨,可說是自 然學校的主軸。以金大的學生及教授的研究為教育的素材,針對不同的對象,設計適合

(28)

的環境教育方案,可以說是將學術金字塔的知識普及到一般社會大眾的自然學校。自然 學校所推行的正規及非正規環境教育方案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

(一)針對校內大學生的課程:

1.針對大學部學生開的通識課程、綜合科目58『里山』

2.生物學為中心的授課、實習、畢業論文研究59、碩士論文

(二)支援一般中小學的課程:

1.協助田上小學60的綜合學習課程 2.協助特殊學校61戶外教學的課程

(三)針對一般社會大眾的推廣課程:

1.以「里山之友62」為中心的每月兩次的定期活動,主要為自然觀察會、環境保全 活動。

二、方案設計的理念特徵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具有位於大學之內的優勢,另外也因擁有豐富的自然資 源,得以充分的開發相關的教育方案做為校內及校外的學習資源。方案設計的理念之 一,便是將一般認為可及性低、較易令人恐懼的學術性知識透過大學生成為教師,用簡 單易懂的方式教導給一般民眾。當然,也有方案是請當地的耆老來傳授如種植水稻、割 稻的技巧,在「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中,沒有特定的教師,人人都可成教師。沒有艱 澀的學問,都是親切亦近的知識。人人都可成為研究者。

因為是自然,一個是動物的事。最近大學生在做里山的動物調查。做動物的調查。

接著是昆蟲,也在做調查。植物也是。這些雖是研究。並不是只有這些,關於這

58 相當於國內的跨領域通識課程。

59 日本大學畢業生皆須撰寫大學畢業論文。

60 田上小學位於金澤大學附近,彼此之間為伙伴關係,與金大關係良好。

61 相當於國內的特殊學校,專供身心障礙的學童就讀的學校。原文為養護學校。

62 「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所招募的義工團體。原文為里山メート,研究者譯為里山之友。

數據

圖 4-4  自然學校組織圖    資料來源:改編自「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網頁。金澤大學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營運體制 設 施 硬 體 方案 軟體 合作營運委員會 里山自然學校事務局、教授、行政人員、附設學校 金澤大學 石川縣 金澤市  小學、公民館、鄉鎮社區營造協議會  富山家庭公園等 自治體 地方代表其他 里山之友 里山區 植物園 香草園 標本館活動場域 自然體驗  保全活動 林產物 義工培訓 五十週年紀念館 大學教育開放中心各學院中心 附設圖書館 研究教育機構  貴賓會館設施 石川縣(石川自然學校) 金澤
表 4-1 里山之友活動方案  1.  假日農業  透過在人工林下的除草、打枝、間伐,讓更多人理解林業的必要性  2.  跨越世代的原野遊戲、山林遊戲  活用里山的自然、將往昔至今熟、悉的原野遊戲、山林遊戲,傳達給缺乏自然 體驗的孩子們。如「製作花的首飾」 、 「竹雪橇」等  3
表 4-3   2003 年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自然體驗推廣活動  2003 年度的角間的里山自然學校的活動  執行日期  活動內容  4/ 5  領導者協調  4/12  春天觀察會  4/26  野鳥觀察  5/11  義工期中報告會  5/17  種田  5/24  野花首飾製作  5/24  整備北谷水路  6/ 9  製作竹食器  7/12  義工企畫報告會  7/12  笹葉壽司  7/12  里山講座  8/2・3  孩童財團  里山探險  8/3  與孩童科學財團合作  8/23  小小孩自然
表 4-4 以里山為研究對象的學術性研究  研究題目  中文翻譯  作者  里山の開花フェノロジ─-開花種数 の年度間、地域間の比較-  里山開花調查-開花種數的各年度之間、各地區之 間的比較  金沢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 吉本敦子  角間に復元した棚田における植物相 於角間地區復元的梯田之 植物相調查  角間の里山自然学校 研究員  笠木哲也  里山の棚田の復元の伴う、送粉シス テムの変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編號 申請單位 計畫名稱 核定數 實支數 賸餘數

學校關注事項的推展 –– 自主學習..

問題類型 非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自錯誤中學習 自錯誤中學習 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如善用學時、課程和教學上運用「有機結合、自然連繫」等)設計學習任務外 [ 詳見分 章一︰學校課程持續更新──深化成果 迎變求進及分章二︰學校整體課程規劃──有 機結合

學生收集聲效, 擬訂場景、 道具、 服裝等 進行拍攝, 完成後運用Ul ead Vi deo St udi o 進行剪輯, 加入劇目標題、 特別效果及製作 人員名單,

在二零一二至一三學年,共有 82,165 名來自 924 所學校的學生參加了戶 外教育營計劃,當中包括 31,365 名來自 387 所中學的學生及 50,800 名來 自

策 – 引導資源 促進參與與發展 訂立「 財政預算 」政策 1.3 應對學生人口下降 – 訂. 立處理超額教師機制 凝聚團隊及擴充財政

1.本人懷疑: 「見或未見青色」所引生的執青色根現識,應是顯而未定的